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能源工程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工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工程管理

第1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节约能源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节能减排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建设集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各种耗能呈现高速的增长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用能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究其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节能仅仅依靠节能技术或节能设备,并没有从系统上出发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技术的应用固然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相比于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仅利用节能技术的作用还是显得微弱[2]。要从根本上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能效,应该把能源的利用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就是从系统上降低能源消耗的机制。

二、合同能源管理概念及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MCo)与客户签订合同,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为客户进行用能诊断、工程设计、资金筹措、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员工培训、维护保养等服务(如图1)。合同中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分享节能改造后节能效益来获取利润。这种模式将节能改造的大部分风险由客户转移到节能服务公司。因此这种新模式对于缺少专业节能人才和资金的中小企业以及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等特别适用,对于资金充裕、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也因为节能项目改造的机制变化和风险责任的转移而取得更实在的效果[3]。

图1.EMC图解

合同能源管理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高能耗问题的有效模式。大多数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不愿意投入节能改造,虽然政府制定了企业减排目标,用能单位自主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不高。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能单位既能不投入资金设备,又可以不用承担风险,便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并实现盈利,促进了企业自主减排的积极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服务外包,客户少操心

节能项目的能源审计、方案设计、融资、设备采购、施工、测量、运营维护和认证等活动均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客户只需要参与配合,不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享受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4]。

客户投入少,或者零投入

用能单位一般不需提供节能改造所需的资金、设备及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前期资金投入可以由节能服务公司全部提供,包括节能设备也可以是节能服务公司投入,或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

节能效益有保障,客户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约定改造后能达到的节能效果,保证节能改造完成后,相同条件下,所消耗的能源总量比改造前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如果达不到合同约定的要求,损失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客户无需承担节能改造失败的风险。

节能效益共赢性

共赢性是EMC的一大特点,当项目成功实施,在达到节能效果的情况下,无论是用能单位还是节能服务公司,或者设备供应单位等其他参与方均可实现预定收益,并且实现了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形成多赢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共赢性,使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应用

客户通常不需要承担节能改造所需投入资金和设备的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进行部分或全部投资,并保证客户的节能收益,大部分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合同结束后所有设备划归客户所有。目前EMC项目的主要应用模式有[5-6]

1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

即节能公司对项目进行节能改造后,项目期内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模式(如图2)。

图2.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是合同能源管理的最典型类型。节能效益分享型的主要特点为:

1.客户可以不用投入任何成本,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节能改造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使用自有资金也可以通过融资手段获取资金,融资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偿还。

2.节能服务公司承担所有相关工作,包括提供能源审计、方案设计、融资、设备采购、施工、测量、运营、认证和培训等全部服务,保证实现合同节能目标。

3.项目有收益后,双方根据合同约定的分配方案分享节能改造所带来的节能收益。合同期限内的分配方案由双方协商确定,节能分享比例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节能服务公司为了尽早收回成本,一般在节能改造完成后的最初几年,节能服务公司会收取一个较高的比例,收回成本之后该比例下调。

4.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退出项目,并无偿将所有的节能设备和设施转让给客户,客户享有全部收益。

分享模式在能源价格保持不变或上涨的情况下,项目的收益就有保障,不过在能源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项目则有亏损的可能。

2节能效益保证型模式

节能效益保证型模式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服务并承诺保证节能改造后项目节能量。节能改造完成后,经双方检测确认达到合同承诺的节能效益,客户根据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若未达到承诺的节能量,则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赔偿损失。

节能效益保证型的特点是:

1.由节能服务公司或客户进行节能改造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也可以双方约定投入的比例共同投入。

2.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整个节能改造项目所需的各项工作。

3.节能公司保证改造后的能达到的效益,合同约定节能改造后一段期限内能达到的节能量,在约定的期限内,如果节能量能达到节能服务公司的承诺,则客户按合同约定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节能服务费,如未达到合同中的承诺,则承诺节能量与实际节能量产生的差额部分由客户从应支付的节能服务费中扣除或由节能服务公司赔偿。例如,合同承诺改造后每年能够节约100万元,双方以5年作为期限,这5年中,合同约定用能单位每年应当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50万元。每年对节能量进行核算,如果当年节约100万元以上,则客户应当按约定支付50万节能服务费;如实际节约了90万元,未达到100万元,则客户应扣除未达标部分,仅需支付40万元;但如果只节约40万元,则客户不但不用支付费用,节能服务公司还应赔偿客户10万元。

4.合同期满后,所有的节能设备和设施由节能服务公司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将独享所有的节能收益。

第2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水表系统 以太网 GSM MSP430F169 TCP/IP

智能水表是近年来以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管理需求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品,占有很大的市场量。但是发展近20年,在应用方面,故障率偏高,严重影响水费回收,处于尴尬局面。而造成这种被动局面主要因素是产品技术不过关、性能不稳定。

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智能卡水表仍将在未来几十年中,占智能水表行业的主流。然而智能卡水表存在抗攻击干扰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远传水表将成为今后水表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抄表方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的是有线远传,采用总线方式,将各户的远传线路并接在一起,通过地址扫描,实现抄表。做到了网络化的远传水表和集中管理模式且具有短信报警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包括两部分,用户水表和用水管理中心。用户水表利用德州仪器(TI)公司超低耗单片机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其包括电源、时钟、按键、显示、水阀控制、短信报警、以太网控制、模拟水流采样等部分,实现了水流量采集以及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功能,另外在MSP430单片机程序中实现TCP/IP协议,用以太网控制芯片CS8900实现网络接口,使嵌入式系统接入因特网与用户管理中心通信,接收用水单价数据及系统时间,发送用户用水量及余额等。水表主芯片通过串口MAX232向GSM模块传送AT指令,实现短消息业务,向用户发出提示短信。用水管理中心是基于Delphi技术和Access数据库的设计,通过以太网与水表建立联系,实现远程抄表与集中管理。

2 硬件及软件设计

2.1 模拟水流采样设计

模拟水流采样电路主要由51单片机控制,通过其内部定时器使某一个端替地出现高低电平,产生模拟水流脉冲,由51单片机计数,用段式LED显示脉冲频率和累计脉冲数,检测水表计量。

2.2 MSP430 F169单片机的软硬件设计

MSP430F169是16位的超低功耗单片机,工作电压为1.8~3.6V,内部有64KB的FLASH存储器和2KB的RAM,有足够的空间存储程序和用户数据信息,外接8MHz的主频时钟以及32KHz的低速时钟以满足不同的功耗应用。总体流程图如图2。

各部分设计如下:

2.2.1 水流采集部分

选择开启MSP430F169单片机具有捕获功能的端口采集51单片机发出的模拟水流脉冲。

2.2.2 液晶显示部分

选用的是JDL12864G,内置128个16×8点阵字符,显示汉字,方便用户阅读。利用MSP430F169单片机中具有中断功能的4个端口作为按键查询接口,下降沿触发,进入中断后,对用户数据更新再显示,四个按键对应显示日用水量、月用水量、剩余水量及系统时间。

2.2.3 水阀控制部分

当检测到余额已不足最小计价单位时,将MEP430F169单片机的一个引脚置低控制51不产生脉冲信号,用户充值后再将其置高。

2.2.4 短信提示部分

即串口通信部分,是MSP430F169单片机的串口接收引脚URXD和发送引脚UTXD通过MAX232进行电平转换后与西门子TC3系列的TC35i的GSM[模块连接。利用RS232协议向GSM模块传送标准的AT命令,最终向用户发送提示短信,方便用户了解用水情况。

2.2.5 网络接口转换部分

硬件,采用16位的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该控制器集成度高,与主控芯片接口简单。本系统选择8位I/O工作模式。其16个寄存器通过4根地址线和2根控制线对其进行读写控制。在控制器与终端设备接口RJ45之间接入通信网络变压器20F-01R,起阻抗匹配和高电压隔离等作用。软件,主要是驱动CS8900A,以函数的形式给其它模块提供读写其寄存器的接口、产生读写时钟等。系统上电后,先对CS8900A进行初始化配置,接着MSP430F169单片机把本机的MAC地址以配置序列字的形式发给CS8900A,CS8900A把MAC地址存储在寄存器中。完成配置后,MSP430F169单片机便可以对CS8900A进行数据读写。

2.2.6 TCP/IP协议部分

16位的MSP430F169单片机构建的嵌入式系统,处理能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通常不能运行操作系统。因此要对标准的TCP/IP协议进行简化,构建一套通信可靠、功能相对完善的微型TCP/IP协议栈。根据TCP/IP协议不同层次特点,需要实现的各层协议如表1。

TCP/IP模块定义了网络用来收发数据的各种协议,使用CS8900A所提供的各种读写函数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同时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简单易用的API接口函数。其中,最重要的函数是DoNetworkStuff(),该函数主要是处理网络和TCP事件,周期性地被用户程序调用,而且调用越频繁越好。另外调用函数TCPPassiveOpen()或TCPActiveOpen()建立网络通信连接。当接收机接收到数据后,返回一个接收正确信号。当发送机在超过设定时间后仍未收到接收正确信号时,TCP/IP模块自动进行数据包重发。当数据发送完毕,可以通过函数TCPClose()关闭连接。

2.3 用水管理中心服务器模块设计

用水管理中心服务器是基于Delphi7和Access数据库设计的,结构简单易操作。在服务器端及水表客户端,可以实现服务器IP地址及通讯端口的设置。服务器端设定计算机的4025端口作为通信端口,ServerSocket组件是通信的响应方,监听及被动接收水表客服端的请求,并进行回复。后台采用Access数据库,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和充值信息。

根据用水管理中心管理用户的需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其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3。

3 结论

水表中MSP430F169主芯片采集51单片机发出的脉冲并存储,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按键查询,LCD显示用户当日、当月、剩余用水量及时间。当用户余额不足系统设定值时,向用户发送报警短信,提示充值。当用户余额用完,水表自动发送关断水阀的信号,同时也会发送报警短信,提示已停水。用水管中心服务器,通过Internet建立用户和水厂的信息交互,并存储用户一年的用水信息,可对用户进行集中管理。

本文在MSP430F169单片机中嵌入了精简的TCP/IP协议,采用C/S模式,实现远程抄表、集中管理用户信息等功能。其功耗低、实用性强,对用户水表进行实时监控,还实现了水流量测试和对历史数据的掉电存储功能。

参考文献

[1]Texas Instruments.MSP430x15x, MSP430x16x,MSP430x161x Mixed Signal Microcontroller[M].USA:Texas Instruments,2006(8).

[2]Texas Instruments.MSP430 Internet Connectivity[M].USA:Texas Instruments,2004(02).

[3]Adam D.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w IP TCP/IP Stack[Z].Swedish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2001.

[4]吕伟臣.Dephi 7.0范例入门与提高[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2).

[5]蔡美琴等.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周嵘,潘晓斌,郑堤.TC35与微处理器的短消息连接口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4,(9):67-70

[7]赵长奎.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6

[8]Cirrus Logic.CS8900A Product Data Sheet[M].USA:Cirrus Logic,2004.

[9]刘亮.基于MSP430+CS8900A的嵌入式以太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10]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Dephi 7高级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1).

[11]Bilek J,Ruzicka IP,Evolutionary trends of embedded systems[J].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2003, 2(3):901-905.

作者简介

何璋函(1993-),男,现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学本科在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与控制技术。

通讯作者简介

周金治(1971-),男,硕士学位。现在供职于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技术。

作者单位

第3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一个贯穿整个建筑工程的重大问题。其中涉及到施工工序,工程产品质量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等等。它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重大问题,管理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各方面重大损失。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过程,它要受到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设计、地形、天气、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水平、施工人员态度等诸多因素制约,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管理增加难度。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管理人员无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很多质量变化难以察觉,例如建筑材料如过有人用不合格产品代替不合格产品,一旦未被发现,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必然会给建筑工程埋下隐患。工程是有单一性复杂性的项目。每一个工程的建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并不像流水线一样所有产品一成不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用,都会造成质量要求的不同,这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建筑工程不光要限于施工工艺,投资人财力,等主体因素约束,还要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工地地形,当地气候,法律政策,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甚至一些地区的等等都会成为限制工程质量的因素。管理人员必须要综合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对建筑工程管理拿出最合理的方案。

2、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知识素质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2能力素质

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3、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3.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2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4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电缆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电网建设任务数量大、涉及面广,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工程管理开展效能监察专项工作,有利于构建联合监督工作机制,深化“三化三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杜绝工程建设项目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本文探讨了电缆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的原则和内容。

一、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的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热点”话题,抓住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以“大局、可靠、法治、两效”工作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效益、强化管理和源头防腐的基本方向,紧扣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着力解决影响公司发展效率、效益、效果的重要问题。

2、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原则。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的目的是解决公司业务部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但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时,监察部门唱独角戏或业务部门不重视的问题时有发生,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不仅浪费资源,更会危害公司的整体利益。因此,为了真正确保效能监察的成效落到实处,必须正确的组织与协调好二者的关系,监察部门与业务部门作为效能监察的主体,是效能监察的重要力量,二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加强管理,所不同的是工作中各有侧重。

3、明确责任原则。查堵漏洞是效能监察的重要方法,但如只停留在查堵漏洞上,就失去了效能监察的意义。在效能监察过程中,经常出现查堵漏洞容易、追究责任人员难的问题,使得效能监察流于形式。因此,明确责任是效能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查堵漏洞的同时,把产生漏洞的原因和主要责任人弄清楚,开展事前监察明确责任,事中监察落实责任,事后监察追究责任。制定一个对失职渎职人员进行处罚的办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促进效能建设原则。效能建设是基础,是在效能监察中的事前监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效能监察是保证效能建设得以落实的一个手段或措施。效能建设本身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而其与效能监察的主要区别在于主体和手段不一样。效能监察的主体是监察机关,通过监督检查,发现漏洞并促进整改、提高效率,同时对先进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扩大这种效率;效能建设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完善制度的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监察,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才能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促进效能建设。

二、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的内容

1、工程职能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流程情况,以及执行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方面履职情况,修订《电缆公司工程管理办法》,理顺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着力发现薄弱环节,纠正行为偏差,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程规范管理水平提升。监督检查工程项目立项的文件依据是否齐整,工程可研、初设审核、物资订货、招投标以及施工组织流程是否完善和规范。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将工程分包、发包工作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在公司党政联席会议上集体讨论通过,严格把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设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2)重点前移,组织协调,安全审核。根据电力公司迁改移工程管理流程及特点,加大工程前期工作的力度,将工作重心向前期转移,有效推进规划手续审批、初步设计评审等关键节点的进度。配合基建部实施迁改工程周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沟通解决,有效推进工程管理相关工作。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度,还必须对包括京供公司在内的22家企业的资质证照、安全许可证、培训教育情况等资料进行审查,在公司领导审核后发文对合格企业名单进行公布。

(3)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效能监察人员通过日常巡查、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的会议等手段,对参与部门及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项目各方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与解决,尽量减少偏差,使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

2、工程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效能监察人员将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检查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投资概算、施工计划、资金来源、工程进度、资金金额等情况,实现对工程的全方位实时监督,掌握工程进度和调度资金,强化资金管理,提高透明度,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物资管理

在开展工程管理效能监察的工作过程中,电缆公司将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违章”工作融入到物资管理工作当中。监督检查工程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物资验收,剩余物资回收,废旧物资处置等情况,确保废旧物资处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健康地进行该项工作,避免原来的粗放管理,有效实现闭环管理,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经济效益,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4、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工作

电缆公司作为北京市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城近郊主要电力隧道的运行维护单位,有近9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隧道中进行。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过程中,效能监察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监察作业现场是否符合以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定,是否加大监管力度,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5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 管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19-02

1 管理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军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的“合训分流”模式日趋成熟,毕业学员任职去向集中到指挥、管理、工程等应用性工作岗位,“合训”阶段对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自然也随之日益提高。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合训”阶段的专业教育之一,经历了多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上走过了模仿地方同类专业、强调军事管理工程、突出专业基础特色等三个阶段,但在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实验内容偏“软”的领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健全。

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输出方,如何围绕部队岗位需求,实现“院校向部队靠拢”的基本指向,在重视专业学员“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学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提高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需要着力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通过实践训练平台解决学员分析和规划管理系统能力偏弱的问题,挖掘学员认识和掌握部队管理系统运行规律的潜力;

二是要解决学员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变为现实管理工具或技术手段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学员做到学用一致的水平。

2 构建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管理科学领域军事特色

着眼部队管理信息化需求,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受到基础科学实验和管理科学研究训练,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具备从事军事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等实际能力。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要突出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践创新内涵 着眼部队任职以及管理工程人才需求,从专业教学训练出发,重点需要突出培养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训练中,紧紧围绕工程实验、系统操作、调查技能和定量与定性分析内容模块,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符合管理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内涵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科目体系,在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中强化学员科学思维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养成;积极提倡启发为主的教学和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员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知识,在课外活动和管理实践中锻炼本领,四年内完成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和指挥军官军政基础训练,达到总部规定的“合训”阶段培养质量标准,掌握学科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要强化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知识掌握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学员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构建工程技术基础加专业业务基础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注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统一,重点培养学员系统性思维创新能力。要让这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需要在精讲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启发研讨和工程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牵引,鼓励学员着眼管理工作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案例驱动法”,选择一个适当的部队管理系统,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为主,此系统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为案例展现系统构建和开发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要紧扣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技术为中心的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切实锻炼和有效提高“合训”阶段管理工程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员更好地贴近和满足部队第一任职岗位的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院校教育过程中蕴藏的教学潜力,不仅要突出课程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更要以课外活动为平台,突出部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管理信息化手段开发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教学训练中重视引导学员发现管理与决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部队管理系统模型,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开发和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使课外教学训练成果作为课内教学的实践补充。

课外教学训练内容还要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和军队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 搭建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工程领域实践创新能力

依托工程实验建设条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切实解决专业建设中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建立和运行“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是个有效途径。针对当前管理工程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和部队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实矛盾,结合管理工程专业学员自身特点,科学确立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的建设目标,重点以教学资源集成与共享为基础,以专业课程设计实验、专业兴趣实验、专题创新实践等创新项目开发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支持和激励学员进行管理工程领域应用创新,将管理工程实践俱乐部建设成为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开放式平台,不断承担课外创新与工程训练、军内外专业能力竞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等自主设定实践选题、自主实施系统综合设计,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学员独立思考、协同工作的素质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加强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选题上紧密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和学科专业承担科研任务,通过学员参与指导教员研究课题或自主拟题,开阔学员的思路,活跃其思维,促进学员提出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和新见解;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系统分析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和把关,提高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部队管理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高学历指导教员知识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方法、新思路提高研究开发质量,使学员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即针对设计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确定一个系统,并以此系统为任务,来完成其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制作及文档的编写,在实践中去体会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创新能力。

结合重大活动运行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结合重大活动开展联合性教学。发挥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借助专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演练)等重要时机,开展专业训练互补、毕业综合演练互动,提高学员多专业交叉及重大活动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能力。

二是结合重大活动扩展实践性平台。借助重大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平台,增设管理案例分析和系统设计项目;利用新学员入学入伍强化训练时机,选派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年级学员担任教练班长;利用部队实习参与基层管理,切实把管理知识与能力教学训练带进部队客观环境,让学员自主提出管理实践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选题,推进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三是结合重大活动拓展模拟性训练。教学过程重点防止理论讲授偏多、过程训练偏少、实践性教学中技能训练不充分等问题。要在开展教员指导、案例分析、系统开发、技术培训等系统环节基础上,积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管理能力训练模拟平台和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库,拓宽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途径,从而增加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6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职业成功;市场竞争力;职业满意度

可雇佣能力源于英文“Imployability”,也有学者译为“可雇佣性”。英国学者 Beveridge最早于1909年提出可雇佣能力的目的在于区分人们是否具有劳动能力,特别用来判断失业人士是否有被雇佣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各国政府机构开始在公共政策中运用可雇佣能力,进入21世纪后,研究者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可雇佣能力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学者Claudia和Beatrice(2006)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了职业成就是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并且以职业期望(Occupational Expertise)、预期与最优化(Anticipation and Optimization)、个体的灵活性(Personal Flexibility)、合作精神(Corporate Sense)和平衡(Balance)等作为可雇佣能力结构维度,将这五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同时以职业成就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可雇佣能力对职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Fugate和Kinicki等人(2008)从员工适应组织变化的角度进一步对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进行了分析,提出可雇佣能力在工作和职业生涯中表现为主动适应性,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对可雇佣能力的内涵、结构、影响因素等前因变量展开了的理论研究,然而对可雇佣能力的实证研究基本是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可雇佣性或者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尚少见,对于雇员的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关系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论文基于职业发展的视角,拟将职场中的雇员作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成功作为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进行研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研究理论及假设的提出

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个体在一生中与职业相关的一系列的经历和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经历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问题、主题和任务的生涯阶段。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其实也是雇员的各种能力、心理状态和工作价值观不断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对成长与成熟的追求是职业目标,同时也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可雇佣能力的维度和测量的研究在国外起步比较早,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福盖特(Fugate)等人于2004年提出的可雇佣能力聚合理论模型,认为可雇佣能力表现为个体工作方面的适应性,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结构,并形成了个体适应性(Personal Adaptability,PA)、职业认同(Career Identity,CI)、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HC)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SC)的构成维度。

关于职业生涯成功的概念,理论界基本认同的观点是London和Stumpf于1982年提出的定义,即“职业生涯成功是个体在其职业经历中累积起来的与工作相关的积极成果或心理成就感,前者如金钱、权力、声誉和地位,后者如自我实现感等”。从这个定义出发,学者们提出了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有主客观标准或者内外标准,如施恩(1992)认为职业生涯的定义既包括客观部分,例如工作职位、工作职责、工作活动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决策,也包括对工作相关事件的主观知觉,如个人的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期望等。随着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Eby(2003)提出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综合评价职业成功,包括个人的职业满意度(Career Satisfaction)、可感知的组织内竞争力(Perceived Marketability Within one's Organization)以及可感知到的组织外竞争力(Perceived Marketability in the External Market Place)。该标准将竞争力指标取代传统的薪资和提升,既强调了主观成功标准的作用,又将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结合起来,消减了传统标准的弊端,体现了人员在组织间流动的特点,比较符合时展的特征,因而成为职业成功的新标准。

为了研究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本文将可雇佣能力的四个观测变量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前因变量,将职业成功的测量维度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分别作为结果变量,由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二、 研究设计及过程

1. 研究模型构想。关于职业成功的界定和可操作化的评价标准,学者们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将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作为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关于职业成功的前因变量是目前学术界普通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进一步探析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本论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关系模型。

图1所示反映了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来说,可雇佣能力水平高低由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共同决定,在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雇员的职业满意度与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必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个体可感知的职业成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结果,而职业成功也不是固定的标准,而是随着职业目标而动态表现为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三个衡量指标,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雇佣能力与组织内外的职业竞争力也密切相关。

2. 研究问卷设计。根据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模型来看,需要对可雇佣能力及职业成功的构成维度进行测量。

(1)可雇佣能力问卷的设计。对于可雇佣能力的问卷设计,包含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个维度的测量。

①个体的适应性:Mcardle(2007)认为个体适应性包含主动性人格,Herr(1992)认为个体的职业适应性应该包含计划性、职业探索行为、信息搜集、职业决策以及现实取向。初始问卷根据文献查阅的情况设计了十个问题,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删掉了几个相关性比较低的题项,最后形成了包含自我评价、开放性、自主性的发挥、自我控制、环境控制以及人际压力应对等六个题项的个体适应性量表。

②职业认同:Mcardle(2007)在研究失业人员的可雇佣能力的时候,参考了Stumf等人开发的角色意识量表和Kossek等开发的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本研究在期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10个题项,经过预测试后形成职业归属感、职业成长前景、职业忠诚度、职业认可、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自尊感六个指标。

③人力资本:本研究借鉴了郭文臣(2011)关于人力资本测量的量表,设计了10项针对人力资本进行自我评价的题项,经过预测试后最终形成了教育投资评价、工作绩效、职业流动、自我价值评价和培训评价五个指标。

④社会资本:王忠军(2006)在已有的社会资本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包含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差异、社会资源)和动员的社会资本(亲属关系支持、朋友关系支持、相识关系支持)的23个题项,经过检验其信度达到0.9以上,本研究参考其量表设计了10个题项的初始问卷,经过预测之后保留了网络规模、社交收益、网络结构、社会资源、社交价值和社会信息六个指标。

(2)职业成功问卷的设计。Eby等(2003)提出的关于职业成功的主客观综合的评价标准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推崇,本研究支持Eby等人的观点。并对职业满意度、组织内竞争力和组织外竞争力分别编制问卷进行调查。

职业满意度反映的是个人对实现职业目标的进展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是个人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看待目前的工作经历所获取成果的一种主观感受。Greenhuas 等(1990)就将职业满意度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结果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员工对职业进步、发展和所取得的成果的心理意义上的感受和评价。龙立荣(2002)对Greenhuas 等编制的单维度结构问卷进行了修订,并对其质量进行了检验,形成了包含5个测量项目的职业满意度问卷。

职业竞争力需要双方或多方在在职业领域,通过角逐和比较才能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因此是一种相对指标,会随着比较对象的不同而出现高低和强弱结果符合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流动性和动态变化的特征。Eby等编制的问卷将职业竞争力分为可感知的组织内竞争力和可感知的组织外竞争力两个维度,组织内竞争力表示个体在现有工作单位内部市场感知到的竞争能力的大小,组织外竞争力表示个体在现有工作单位外部劳动力市场中感知到的竞争能力的大小。每个维度又分别包含三个项目,共形成六个项目的问卷。

3.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合计371份。所涉及的行业分布为教育、计算机、网络、金融、生物、咨询、房地产等行业。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问卷179份,占问卷的48.25%,女性问卷192份,占总问卷的51.75%,性别结构基本合理。本次调查对象的学历结构分按照从低到高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及以上”五个区间,其中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学历所占比例最多,分别达到41.78%和36.66%。

三、 研究结果的实证分析

根据回收的调查对象对评价指标的自评结果,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转换统计,分别得到可雇佣能力和职业成功及其维度的数据集,根据观测到的数据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表1所示的分析结果。

四、 结果讨论

本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可雇佣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也会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包含就业能力、胜任能力和职业能力三个范畴。那么顺着职业发展的理论思路来看,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也许会与职业生涯成功有一定的联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重点探析了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在研究中,将职业成功作为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来进行探析。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情况,本研究在设计量表的过程中,直接参考了信效度比较高的测量量表。可雇佣能力采用了福盖特(Fugate)的聚合模型,职业成功的测量采用了Eby等人的观点,通过观测职业满意度、组织内外职业竞争力来测量职业成功。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利用了SPSS21.0和AMOS20.0两个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相(下转第36页)关分析和模型拟合的方式对假设进行了验证,通过研究初步验证了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本研究从职业发展的视角对可雇佣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职业成功是可雇佣能力发展的结果变量并利用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可雇佣能力理论与职业发展理论的发展及其两者的交叉应用做出探索性的研究。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和理论模型虽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一,本实证研究获得的随机抽样数据,虽然完全满足能够支持理论模型和假设,但是缺乏分组进行研究的条件,后期将需要进一步加大数据的样本分类研究;第二,考虑到基于职业发展视角来研究可雇佣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本是按照年龄来进行的划分,那么对于进入职场的雇员来说,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呢?本研究尝试按照工作年限来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后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猜想并完善职业发展理论;第三,如果职业成功是可雇佣能力的结果变量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可雇佣能力开发的目标和实现途径是否可以围绕职业成功来进行研究呢?这也是未来研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everidge, William Henry. Unemployment A problem of industry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1909.

2. 郭文臣.知识型员工可就业能力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1.

3. 施恩E·H.仇海清译.职业的有效管理.三联出版社,1992.

4. 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袁庆红,王双龙,张田.雇员职业生涯发展中职业成长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MBA学员深度访谈与自传资料的案例分析,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142-152.

6. London,M,and Stumpf,S A.Managing caree- rs.Reading,MA:Addison Wesley,1982.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号:122 400440133)。

第7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提高;石油工程管理;现状;策略;分析与探讨

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导致了我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石油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时间长、环节复杂等特点,所以,其工程管理质量要求也要高于一般建筑工程,而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工程管理技术和方法是提升企业经、社会效益的关键,我们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来探索并提升石油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和内容,我们首先对石油工程管理进行了概述。

1关于石油工程管理的概述

虽然石油项目的工程管理区别与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但它是工程管理在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体现,所以仍然属于工程管理的范畴。工程管理是指依据施工文件、图纸、以及相关规范,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控制、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使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设计方案和计划有序实施进行,从而达到预期进度、成本、经济等各项目标的管理过程,因而石油工程管理也包括: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安全等管理过程,且各管理环节相互联系、制约。石油行业和石油项目工程管理本身的独特性在于:

1.1复杂性

石油项目工程管理本身就是综合性的系统化管理工作,其全过程管理所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管理环节复杂、管理风险较大。而且,石油工程管理需要运用许多专业管理知识、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对相关工程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较大,对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1.2约束性

石油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本身就具有稀缺性,而且,由于石油资源的分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阻碍重重,再加之开采技术不够成熟、尚待完善,造成了石油行业发展存在诸多局限性。另外,技术经济以及环境评价指标也会约束和影响到石油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

1.3规范性

石油项目工程管理需要管理的环节和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难度高、工作任务量大。并且各个阶段的控制重点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石油工程管理的环节和流程,根据不同的管理阶段、具体的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严格依据科学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以此来提升石油管理能力和水平。

2现阶段石油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我国石油行业领域的前进,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现阶段的石油工程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石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其问题主要有:

2.1缺少明确的职责分工

明确的职责分工是项目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前提,职责明确、目标清晰亦是实现项目预定目标的有力保证。但就我国目前的石油工程管理来看,无论是石油勘测、开采管理,还是其他方面的管理都存在着职工责任不清、员工职责不明的现象,甚至很多高层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了石油工程管理的交叉和管理内容的混乱。此外,缺少明确的职责分工也给各部门和人员的沟通交流带来了困难和阻碍。

2.2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

严格的审批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过程、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经济利益的有效措施,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与严格规范的制度密不可分。而在当下的石油工程管理过程中,审批制度往往只流于形式,由于高层管理者的集权以及缺乏对授权审批制度的正确认识,导致审批制度在实际工程管理中无法真正落实。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责意识,引导其正确的认识审批制度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2.3管理秩序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

由于石油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以及管理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了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序的管理,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还造成了资源以及资金的严重浪费,而石油工程管理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协调并处理好资源配置问题,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率。此外,由于石油企业技术的落后和管理理念的不成熟,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来统筹管理,也造成了管理杂乱无章,从而影响石油项目整个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

3加强石油工程管理工作,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促使了现代社会对于资源利用以及能源开发需求的不断提高,但是,石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能源,其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毋庸置疑,石油能源仍是发展工业的重要保障。我们应根据石油工程管理的具体特点,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石油工程管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3.1发展现代化石油工程管理技术

现代社会是科技全面发展的时代,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衍变为现代技术和科技间的竞争,要想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石油领域中的作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非常有限,很难适应并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石油资源的开采需求,将现代先进科技运用于石油开采及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管理质量,还能减少工程管理过程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理念,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监督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制定解决策略和措施。

3.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

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员工职责分工、保证员工全责分明,使企业目标明确、员工各司其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减少管理阻碍,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职权意识、强化责任与义务,使其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断完善绩效评估系统,采取多种评价方法来保证企业的公平、公正,建立适当的监督以及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此外,要实行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将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合理的分散到各单位部门,避免因集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层管理人员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审批制度对于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3.3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意识,管理意识决定管理效率和方法,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就要从最根本的管理理念入手,改变传统的石油工程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各部门的职责,促进管理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思想上提升工程管理的意识,从而提升石油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要将现代石油工程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管理以及数据管理相结合,不断的发展并完善现代石油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4小结

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石油工程的管理水平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石油仍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能源,其对于社会、经济、国家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要立足当下石油工程管理的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问题所在,通过全面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来不断的规范、完善石油工程管理过程,提升石油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是所有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各行各领域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相应的电力工程建设也就越来越多,要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工程管理工作,并在当前形势下不断创新优化,发挥控制策略的控制作用,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发生,从而促进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1.电力工程管理创优的作用

1.1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个达标合格的电力工程不仅仅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良好的象征,更是代表了工程管理水平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管理上处于领先水平,可以保证整个电力工程在后期运行中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而工程整个周期的时间延长,也就在客观上意味着工程在后期维修方面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不会太大,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可以大大节约工程施工成本,确保后期经济效益,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1]。

1.2促进电力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满足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就需要电力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理的各项措施。在进行管理的创优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整个周期进行严格控制,包括工程建设初期、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实践操作势必会对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电力企业可以在确保工程质量良好的前提下,更好的为社会提供电力服务,满足社会用电所需。

2.电力工程管理创优中的影响因素

2.1人为方面

在电力工程创优管理中,人是整个工程的落实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因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理的效果,是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创优管理中的控制策略制定上,将人为因素作为重点考虑,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对监督监管人员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测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等,在确保了人为方面的影响最小基础上,才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

2.2制度方面

创优管理的控制策略实际执行效果离不开制度体系的支持,只有在健全严格的制度体系下才可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电力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有一套健全完整的制度体系来提高控制策略的实效性,例如运行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在制度的创新完善下,工程管理创优工作才可以更为有效开展[2]。

2.3施工现场方面

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使得社会各行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种经营挑战也是一种发展机遇。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对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创新改革,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实现电能输送成本的降低,尤其是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更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在施工现场需要对施工的工艺、管理以及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由管理人员从多方面入手考虑,在众多施工方案中确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现场施工活动的高效开展。

3.电力工程管理创优中的控制策略

3.1注重管理的协调化

管理的协调化,就是要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对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分配,对参与的管理方进行分工细化,注重相互间作用发挥的互补性,这样可以保证控制策略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例如在当前的电力能源输送过程中,需要事前对输送的具体方式和线路进行合理化选择,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发展过程中,怎样在确保输送安全性的基础上来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共享度,就需要对协调管理的各项措施高效落实,通过管理的协调化来保证控制策略落实到位[3]。此外,管理的协调化不仅仅需要以往管理经验支持,更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做保障,只有在技术层面和其他各项资源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才可以真正的实现电力工程的管理创优,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2对各项交底资料进行严格检查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创优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各项资料的交底工作,尤其是技术交底。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加大审核的力度和深度,部分资料的审查,需要同时上交资料的原件和复件,例如施工企业的资质检查、挂牌项目经理证书以及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等等,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查工作,对涉及到的重要参数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如果企业所提交的资料信息不完整,就要及时督促第一时间办理正规手续[4]。

3.3技术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专业性,因此,技术管理极其重要,只有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创新,才可以使管理创优充满活力,可以大大规避不必要的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纵观当前电力工程施工,常见的技术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核工程和核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等,而且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还需要在控制策略上考虑到这一方面,不断的更新完善,确保控制策略有效落实,提升创优效率。

4.总结:

在当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创优工作是一项复杂性较强的活动,在实际开展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管理创优工作中,需要对控制策略的具体落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升管理控制策略的实效性,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成.电力工程管理创优中的控制策略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5):88.

[2]徐庆柱.电力工程管理创优中的控制策略分析[J].硅谷,2013,(24):131-131,126.

第9篇:能源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 工程施工管理 作用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18-01

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重要,尤其是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装修阶段其重要性更加突出,该文主要就绿色施工理念在以装修阶段为代表的施工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 绿色施工理念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在具体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所应用的绿色施工理念主要指的是通过应用绿色科技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尽可能最大化的减少施工工程管理活动对建筑环境以及施工人员造成健康损害,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绿色施工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就是减少健康损害。这是绿色施工理念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功能。随着市场化建筑施工数量的增多以及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不仅希望获得高质量的保证,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在获得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同时保障施工人员以及居住人员的身心健康,是绿色施工理念最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采用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建筑材料为工程项目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二就是节约能源。随着建筑施工领域对于建筑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通过采用科技环保的施工技术以及高效优能的施工材料,可以为工程施工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例如在施工阶段通过制定节能措施和优化施工方案,在拆除阶段采用人机混合拆除方式提高材料再次利用率等绿色施工的方式都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约能源。其三就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目前建筑施工环境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要利用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噪声、粉尘、建筑废物等污染物的影响,通过找到具体施工工程过程中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选用具有环保性能的机器;在施工工程管理的技术交底阶段,加大对具体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则按照环保施工的特点让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操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其四就是绿色施工理念能够提高施工建设者的经济效益。在采用绿色施工理念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绿色科技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降低了建筑运行费用成本,可以使得施工建筑者的施工成本大大的减少,例如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重新利用拆旧废料等绿色施工理念的措施都能够为建筑者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2 绿色施工理念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运用绿色施工理念进行施工工程管理运作的过程中,随着《绿色施工导则》的颁布,在施工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绿色施工理念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和重要,有效的督促着施工工程朝着绿色、高效、环保化的理念展开,具体来说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绿色设计是保障绿色施工理念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产品质量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怎样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设计来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心理、感官上的追求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具体运用绿色施工理念促进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原则保障绿色施工设计工作的进行。其一就是可持续性原则。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对于资源的共同利用,建筑施工怎样实现生态环境的设计和施工是检测施工工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建筑施工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循环特点,设计和规划适宜、准确的施工设计方案。其二就是舒适性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装修施工工程管理中尤其重要,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激烈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对于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绿色施工理念进行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这些建筑施工项目不仅要满足长期、稳定可使用的特点,而且要在绿色环保技术上使得建筑环境更加生态化和人性化,通过建设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是提高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工程项目中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其三就是经济性的原则。在利用绿色施工理念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先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都需要用到先进的建筑施工材料,通过保障生态建筑的合理有效运行,减少这些绿色生态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建筑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施工经济性的应用效果。

另一方面,在绿色施工理念中通过绿色节约型资源的利用来提高施工管理的应用效果。首先就是对于环保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进行绿色施工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新型的施工资源和技术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建筑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进行绿色施工过程中通常要用到的清洁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其中所使用的太阳能是最环保、最丰富的能源。然后就是对于高新材料的应用。在绿色施工工程管理中加大对高新材料的运用,可以提高施工工程项目的生态质量,例如在进行室内装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对于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室内居住者提供相对比较稳定的居住环境,另外对于高性能防水循环系统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建筑中水资源进行高效、安全、稳定的管理。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施工工程质量的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健康理念的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度越来越高,在进行绿色施工工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绿色环保的施工原则保障施工工程的有效进行,为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工程的应用价值的发挥以及施工工程管理的可持续性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勇.绿色施工理论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