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经济企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

第1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这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和企业发展有着共同的走向,实现企业利润达到最大。所以,在企业进行获利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经济管理。

第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过程中始终坚持进行经济管理,并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参考和数据分析,为企业的策略制定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服务。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应对会计职能和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层能够明确筹资数量、投资方向、效益和成本的核算、风险防范和控制等,防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企业在进行经济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对财务的控制协调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同时,企业应结合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历史经验,科学预测企业的决策方案以及未来活动成果,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经济管理可以对企业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的事前控制。企业能够对充分经济分析手段加以充分利用,细致研究相关的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损益表等,及时发现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对错误加以纠正,确保企业发展方向和策略得到调整。

第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应该将资金管理放在首位,对资金链运行的管理环节加以密切关注,提高企业成本的利用效率,确保企业资本结构的构建合理,最终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当前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抗风险能力和筹资能力比较差

首先,中国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规模比较小,发展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部分企业因为受到一定的经济限制,所以承担了很多利息过高的融资成本,还有很多银行因为其贷款额度相对偏小等原因给予企业一定的歧视,繁琐的融资手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能力;其次,企业因为在发展初级阶段受到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在加上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因为缺乏信用额度,所以无法得到银行的支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融资难度增加;最后,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受到经营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在国家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

2.2在管理基础方面十分薄弱

目前,因为很多企业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所以无法保证经济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导致经济管理的基础十分薄弱;而在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不能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以吸引,这也导致了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同时,部分企业经济在管理决策权方面没有进行明确划分,所以企业管理者不能确保自己职责得到发挥,不能很好的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管理水平降低。

2.3企业内部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由于受自身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界限不够明确,权责不够清晰,管理相对混乱,加上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审核方面不够严格,这样就对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

2.4企业在经济分析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于企业实际经济状况进行紧密结合,这导致企业无法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的有效分析,经常出现过大投资、盲目投资等情况,使得企业在资金结构方面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正常管理活动受到影响。总而言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不能进行科学管理,缺乏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

3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1加强在资金方面的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资金

企业要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资金,企业应对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现金来源、状况、使用去向进行明确,企业应对资金的收支时间、收支额度进行准确预测,确保收支平衡。其次,企业应能够实现资金占用的合理分配,实现固定资金和各项流动资金的合理组合,对于每一项投资而言,企业都应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从风险和收益两方面来加以评价,将资金用在风险低、收益大的项目上,使得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确保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使得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企业应对不良资产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导致损失资产的责任人应予以追究,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管理,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良好的管理,在保证企业资产完整和安全的条件下,使得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当今条件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统一软件是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也是实施财务资金有效监督和集中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引进和开发,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化管理,确保企业信息流、数据、物流共享,以此保障企业在结算、预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高效率和规范化。

第2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业统计 企业经济管理 应用

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实现增长的关键。在工业生产中,工业统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工业企业规模的不同,最为常见的工业统计有全面调查(国有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个体经营单位)和联网直报(大中型工业企业)三种调查方法。目前在工业统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工业统计的作用加强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业统计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分析产品销售指标,挖掘市场潜力,开辟新市场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高效有序的销售有助于缩短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降低经营成本,为下一步的生产和盈利做好铺垫,一个企业的销售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在对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时,需要对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进行统计,以求准确、可靠地反映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情况。

市场覆盖率是产品实际销售地区与计划销售地区之比,是产品竞争力的直观反映,这种客观反映是从市场占有的广度来衡量的。应用工业统计调查方法对产品市场覆盖率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对企业的销售范围有准确的了解,进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探讨扩大销售区域的可行办法,积极的改变销售策略,不断的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市场占有率是产品在市场上同类产品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正比,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说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产品质量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大小起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商品质量大致相同时,价格决定着市场占有率。运用工业统计调查手段,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从而更为合理的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努力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二)分析质量指标,改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对企业生产工作质量进行反映的指标,二是能对产品自身质量进行反映的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便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通过产品质量的提高,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对资源的节省,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的利润。

(三)分析劳动指标,改善劳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职工的劳动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对职工劳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能够对劳动力变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合理的进行各部门人员的配置,节省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掘劳动力方面的潜能,实现增产减负的目的。

(四)监督企业经营,参与企业管理

企业中的统计工作,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个方面,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依据,根据这些信息能够准确的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判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样相关人员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使企业更好的运营。所以,工业统计对于企业的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具有监督作用。

二、工业统计在当今企业经济管理应用中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目前在大多数的企业中,管理者对工业统计的价值与作用没有建立正确、深刻的认识,不注重在管理中运用工业统计调查方法,只是简单的对数据进行运算,没有针对有关数据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也未利用现有数据对生产进行优化。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不够重视,在这些企业中很难发挥出工业统计的真正作用,往往流于形式,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制约着信息应用的效果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而且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也不尽相同。此外,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对完整的工业统计体系,在进行信息统计工作时,既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也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致使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工业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如今不少企业中的工业统计人员都缺乏基本的统计知识,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不能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得工业统计的结果不够准确,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不仅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工业统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在企业内部加强统计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更好地发挥工业统计作用的基础和关键。第一,要加强企业工业统计相关制度方面的建设,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特点,确保制度建设切实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这些管理制度中要对工业统计的具体责任和各项工作的职能进行清晰的说明,以保证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够得到全面具体的反映;第二,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保持严谨的态度,使分析结果有较强科学性,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更好地利用工业统计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工业统计具体工作进行规范

进行工业统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应管理体制的建立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要对工业统计进行规范化要求,科学、全面做好工业统计工作,以确保对企业状况的全方面了解。同时要注意规范化的范围,确保各个层面的规范化,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利用率更高,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三)注重对工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要想使工业统计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就必须重视对统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水平的提高。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业统计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更新以往的统计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企业内部开展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认真做好统计人员考核工作,将员工待遇、福利等与考核成绩挂钩,以督促统计人员自觉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总结:

综上所述,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工业统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改进的方法与措施,通过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统计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工业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朝会.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4)

第3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激励机制;人才竞争

1. 激励内涵

激励既包括激发、鼓励、以利益来诱导之意,也包括约束和归化之意,所以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激励的两方面含义是对立统一的,激发导致一种行为的发生,约束则是对所发生的行为加以规范,使其符合一定的方向,并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激励这个概念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就是企业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企业员工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及其员工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2. 激励的重要性

激励首先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职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因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饭碗;但是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潜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这一定量分析的结果不能不使人们感到震惊。可见激励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对人潜能的挖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员工在利益追求动力的激励下必然会自觉地、积极地通过企业或社会提供的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组织行为目标变化的要求。其次,激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行为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或肯定会导致或消除一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直接作用于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如果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刺激和诱导,就可以使广大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反应,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良好文化的形成,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 现阶段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3.1薪酬方面

薪酬激励既是物质激励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企业员工激励系统的重要部分,积极的薪酬制度对于提高员工绩效具有杠杆效应。现阶段,企业员工的薪酬已经有了大幅提升,生活待遇有了较大的改善,绩效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当前薪酬激励效果还远未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一是对外缺乏竞争性。现阶段,薪酬的市场决定机制还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了员工薪酬和市场价格脱轨,缺乏竞争力,其中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职位、关键职位上的优秀人才的薪酬水平更远远低于市场价位。因此,现行工资标准已不能有效地体现各类人才的市场价格。二是对内缺乏公平性。当前薪酬设计过于死板,业绩性薪酬在总薪酬中比重较低,在同一部门内部存在着薪酬一刀切,不根据绩效、效率计量薪酬的情况;不同级别人员之间的工资差异较小,不能反映各种级别、职位人员的劳动价值含量;企业内部科技型人员与普通型人员、政务类与事务类人员的薪酬差距也未拉开,种种形式上的公平造成了实质上的非公平。

这样就不能反映员工的职业荣誉感,不能明确员工的岗位责任,从而导致员工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得不到体现,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绩效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在员工绩效管理中的考核层次设计方面,存在着考核“等次”较粗,不能反映人员真实情况的现象。在考核方向上,绝大多数情况下,考核大多是上级考核下级,下级对上级的意见只是参考性的,导致下级由于意见不受重视,工作情绪也受到影响。在考核评价体系上,考核评价不科学,考核结果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缺乏客观公正性,不能作为奖惩的准确依据。

3.3培训方面

培训是精神激励的方式之一。当今一些企业对于企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并不理解培训的本质意义,故在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方面过于死板,或者生搬硬套别家公司的培训模式和内容。对待不同部门、不同工作时间、不同职位等的员工进行无区别的培训,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并激励员工。

4.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措施与对策

4.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效运用激励的前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发生质的转变,用人制度、报酬奖励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才会最终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4.2注重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进而激起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对员工的关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为此,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经常与员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倾听群众的意见,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进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够把握市场中的优秀人才创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激励机制运用的是否灵活、科学。较好的发挥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无限的潜能,还能够使企业在正常运行中加速运转,并行政较强的凝聚力,超越市场竞争中的对手。对于企业中业务能力差的员工更应给予更大的激励,让他们感觉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迫使他们努力学习工作,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队伍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俊斌.软件企业中对软件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07)

[2]张海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3)

第4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企业经济管理;现状;措施

1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1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收益,必须在投资之前做好调研工作,加强相应的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在资金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遵从经济规律,提前做好资金规划,结合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有计划地进行投资,保证投资行为的正确和获利。

1.2促进企业资金流动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至关重要,资金的有效流动有助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手段,及时对资金进行调控和管理,尤其是重点关注流动资金和不动资金的具体运动规律,准确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使用计划,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既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有效的资金管理,不仅能提升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而且能为企业的再生产、扩大投资经营活动、赢取更大的效益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1.3助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

资金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不仅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还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繁杂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管理原则,不允许出现丝毫纰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不仅能使企业经济活动运行更加规范、健康,也能防止企业内部现象的发生,并有效保证企业干部员工的廉洁清正[1]。

2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2.1资金管理分散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致使资金管理有些分散,各个部门单位与总公司及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联系不够密切,步调很难协调一致,总公司资金管理与部门和子公司的管理相脱节,影响了资金的周转使用,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更有甚者资金管理权责不清,内控不严,管理混乱,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2.2资金使用缺乏规划

资金使用缺乏规划体现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比如在资金投入之前没有全面地调查研究,缺少详细科学的分析,资金的投入不能结合实际需求,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控,资金的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作用,资金的使用和流转混乱,以个人意志为主进行资金的管理,造成资金的浪费,入不敷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及企业形象的建立,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财务部门闭门造车,没有及时关注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和资金使用情况,就会造成企业决策失误,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资金分析。财务部门人员直接接触资金,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业务能力差,不能正确地分析和统计资金的使用,资金管理的失误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的效益,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资金管理的改善建议

3.1完善企业资金管理机制

企业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是财务资源合理使用的前提和保证,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部财务、资金、计划等全方位的顶层管理设计,明确各级资金管理部门的职权,既要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权力权限,同时也要对制度和规范有所限制。对于资金要集中管理,不允许越级管理和分散管理。对于预算计划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实地考察,争取制定最符合自身生产需求的计划,既保证生产,又不会浪费。对于资金管理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长效机制[2]。

3.2建立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资金提供安全保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安全可信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从而集合大数据信息资源,做到科学分析,规范监督,追责有效,保证资金管理的全程信息流控制,有利于信息的监控和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规范资金管理的效率。

3.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培训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培训是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顺利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分工,权责细化,同时采取合理的监督措施,适时向广大员工群众公开相关资金管理内容,接受大家的监督。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管理需要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或引进、培养等手段为资金管理招募储备人才,并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4强化资金管理风险意识

资金管理意义重大,这直接体现于对于资金风险的防范。资金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后盾和支持,管理风险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如果企业对资金能力没有充分的认识,不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就会造成企业损失。因此,企业资金管理中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预警机制。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从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资金供给、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4结语

资金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保证财务部门科学决策,强化资金管理各环节的统筹和配合,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并及时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翟海英 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第5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1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竞争力方略的基本概况

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对国民经济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综合性工作,主要包含企业的投资与融资等活动,还涉及企业的经济分析与探索、运营计划制订、财务监督等方面内容[3]。这些工作内容是企业进行经济与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高层能够控制企业发展动向的关键。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经济运营过程进行调控,使企业资金运用工作合理运转,并使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与经济条件中达到预期的经营效果[4]。市场竞争力战略是指各种类型的企业依照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发展动态,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适应市场竞争氛围而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一般来说,市场竞争力战略有市场领导者竞争策略、市场拾遗补缺者竞争策略、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等。这些战略的制定都是依照企业优劣势条件以及外部竞争条件制定的,因此变化性较大。

2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质量,若是经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则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严重的情况下会致使中小企业倒闭。因此相关的研究者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者相关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企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市场机遇,没有及时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得其实施的经济管理工作与市场竞争需要相背离。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片面地认为经济管理活动实际上等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应当重点关注财务活动,这样就能够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质量。认为只要管理好企业的资产就能达成经济管理的目标,因而在工作中较为重视企业财务记账、核算等工作,但较大程度地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质[5]。

2.2中小企业规模小,在借贷融资方面难度大

虽然国家政府部门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给予的财政政策和政治支撑在不断增加,在借贷渠道方面也逐渐地完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资产价值低的特点决定了银行融资数量少。中小企业的筹资、融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且当前的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变化性较大,市场竞争强度大,这就加大了中小企业同融资方之间的矛盾纠纷发生概率,中小企业若想获得较高的融资数额就必须不断地壮大企业,但是就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是难以达到的。因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内部运营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6]。

2.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偏低

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传统企业经营观念的束缚,使得其经济管理工作的开放程度较低。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济管理理念欠缺,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工作者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不重视,使得许多行为不合理,企业资源处于空置状态。有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致使工作人员管控不合理,又因为缺乏相关的催款制度,导致呆账现象发生[7]。若是长时间出现此种现状,则会影响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3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市场竞争力方略

3.1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不断筹集资金

中小企业想从本质上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同其他类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摆脱传统的经营理念的束缚,丢弃家族企业的经营方式。同其他企业合作不仅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能够筹集更多的闲散资金,以此来解决经济管理问题。资金充足不仅仅有益于企业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此种情况下,银行业原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加强银行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3.2不断改进和创新经济管理方式

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方式是提高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经济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能够较好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不断地将企业的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不仅如此,还能够尽可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3.3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经济管理能力

经济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要努力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定企业的管理策略,是企业内部发展的核心[8]。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在使用科技产品的时候也更加游刃有余。不仅如此,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带动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4结语

第6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企业管理没有先进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之区别。企业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之后,公司高层的直接管理已经不能覆盖整个集团的各个方面,需要逐步开始放权。为了对下属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集团企业选择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一、合肥公交集团简介

合肥公交集团组建于2002年6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型公用企业,集团下属16家参控股公司,12家经营分公司,在职员工8000人,年经营收入达6亿多元。业务领域除公共交通外,还涉足到市内出租、长途客运、租赁、修理、旅游、广告、房地产开发、驾驶培训及商品零售等多个行业。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合肥公交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公交为主、多元化投资、集团化经营、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在全国同行业中,其综合实力处于中上游水平。

二、集团组建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集团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中心环节,但在合肥公交集团组建初期却面临着很多不容乐观的状况:

(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在集团内部,一些经营者尚未建立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未能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产生了很多不科学的做法。

(二)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

合肥公交集团是通过吸收合并而组建的,过度分权使核心企业驾驭乏力,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三)财务管理不积极配合,缺乏全面性

受旧体制影响,人们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难以与财务人员配合默契。

(四)财务管理内容不足,缺乏动态性

财务管理缺少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事中的预算与经营业绩的比较也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流于空谈。

(五)财务管理监管不力,下属企业负责人权力过大,会计人员不能依法行使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没有形成约束机制。

(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原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对当前管理工作的不适应也越来越突出。

1.由于条块分割,且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了一个个以各主要部门、各子、分公司为核心的信息孤岛。

2.原有的应用软件与集团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无法满足企业新的管理体制变化要求。

3.信息异构,数据沉余现象存在,使信息无法得到共享、交流和传递。

4.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主要靠手工传递,反馈迟缓,响应速度较慢,再加上信息的不全面,导致贻误有利时机,造成管理决策滞后甚至出现偏差。

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监控困难,导致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凭证满天飞,报表一大堆,一家一个数,责任相推诿,决策无依据,老总难指挥”,这便是当时企业的一种真实写照。

针对财务管理在公交集团所面临的现状,如何实行有效的财务控制,才能实现对成员企业的实质性控制,集团公司必须在集权式财务管理和分权式财务管理之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国外跨国公司运营的一条铁的纪律就是: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毋庸置疑,任何一项企业活动最终都可以在财务上得到很好的归结和体现,因此合肥公交集团从财务体系入手,进行了一系列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践探索。

三、合肥公交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途径

为了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目标,合肥公交集团从财务管理体制、权力制衡机制和财务集中实现手段三个方面着手,从2004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财务管理体制、权力制衡机制是保证,实现手段是重点。

(一)实施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对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加强集权管理,是指在分权与集权之间更趋向于集权,而不是绝对的集权,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进行有原则、有导向的分权。

2.注意发挥子、分公司负责人的积极性。采取将薪酬计划与执行财务集中控制结果相挂钩等各种措施,调动其经营积极性。

3.处理好人、技术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重视人、技术和管理的集成,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环境下企业集团对财务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加强财务集中、推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须做好三个结合:(1)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推进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2)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3)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二)合肥公交集团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体现了以人为本、重组机构、明确职责、强化内控、优化流程、统一运作、建立起高效、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

具体体现在:

1.系统性。用整体、系统的观念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建立起符合集团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财务管理体制。

2.内部控制原则。抓住经营各业务环节、各领域中的关键点,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3.效率性原则。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上的具体要求以及达到管理目标的可能性来设置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4.集中性原则。集中集团内财力、物力、人力,确立一致的目标,统一资金结算上调度,以形成整体财务管理效应。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合肥公交集团建立了“四统一分”的财务管理模式,即:财务机构设置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资金结算统一和账务核算分离。

从机构设置看,着重体现集团财务部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调度三大职能,并依此设置相应的工作小组。根据人才特长,明确工作侧重点,避免过去因分工不明而导致的重会计、轻理财的现象。

在机构统一的基础上,集团对全部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整合,实行统一的会计委派制进行管理。集团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向子、分公司委派财会人员,财会人员业务上接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行政上受集团财务部和任职单位双重领导。工资、奖金、福利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发放、具体任职单位承担;党、团、工会关系集中在集团财务部,财会人员实行定期述职和轮岗交流制度,无特定情况在某单位任职不得超过三年。这种人员管理模式有利于财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杜绝了财会人员不当行为的发生。

在加强机构和人员管理的同时,合肥公交集团依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敦促各子、分公司各行其职、各保其效,并建立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的约束机制。

企业管理的重心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心在资金。为落实资金统一调度的职能,集团公司设立了结算中心,和集团财务部合署办公。一方面统一集团对外部的筹资、投资活动;另一方面集中集团各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配置,协调集团内部资金运作。

(三)实行权力制衡机制,合理分配母、子公司财权

在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下,合肥公交集团把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到母公司,同时把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权渗透和延伸到子公司,具体体现在:

1.融资决策权。集团公司对外融资须由集团财务部(结算中心)统一运作,各子公司因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可向集团财务部(结算中心)申请内部融资,并建立偿还机制,这样有利于集团更好地控制负债比例,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投资决策权。对外投资的决策由集团公司决定,对内投资的决策权由子公司决定,但具体投资因投入资产的不同,决策权也有所差别,总的情况受集团公司宏观调控。

3.资产的管理与处置权。集团子公司应对所管理的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影响企业经营能力的长期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处置须由母公司审批,流动资产的处理由子公司决定后报集团备案。

4.资金管理权。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结算,子公司开立银行账户,子公司的资金收入以及内部资金调剂等事项由集团公司财务部(结算中心)统一办理和审批。子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核算。

5.基本建设和特设项目的决策由集团公司决定,由子公司组织实施,并实行项目问责制度。

6.集团内部协议价格的制定、预算的平衡权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结算权集中于集团公司。效益分配权由子公司董事会制定,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其分配利润根据股权结构由子公司落实。

(四)推行财务信息化,选择用友NC产品作为财务集中管理的信息支持平台,实现集团公司集中的财务核算、集中的资金管理和全面的预算控制,促成财务和业务得到有效的集成,真正实现财务集中的管理目标

公交集团组建后,很长时间里,诸多工作流程仍引用过去的做法,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之间不能紧密合作,其不协调和低效的状态,就象一辆出了毛病的公共汽车,马达轰鸣着、缓慢费力地前行。

2004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决策层根据集团公司所面临的现状和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作出了应用用友NC财务管理软件作为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技术手段的重大决定。整个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NC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合肥公交集团的实现情况:

1.建立了在多行业背景下的数据集中管理体系,确立标准的财务编码体系和业务规范体系。包括建立标准的会计科目体系,统一的报表格式,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等,从而为实现数据集中提供了标准和条件。

2.通过对集团财务核算实施网络监控,做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远程查询、溯源查询,使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处理,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便于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监测,实时了解经营动态。

3.建立了强大、灵活的报表系统。通过统一的报表体系,自动生成、汇总各个单位的会计报表,支持基本报表、行业报表以及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报表。这些报表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的基础。

4.建立了全面支持结算中心业务及管理的信息系统,发挥网络优势,扩展结算中心的服务方式和职能,实现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和商业银行三方共赢的局面。结算中心运营以来,大大提高了集团资金周转率,有效杜绝了资金大锅饭,强化了资金预算管理,保证了重点支出,减少了资金管理漏洞,集团取得商业银行的支持也更为便利。

5.实现了集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全面监控,对固定资产从采购、申请、审批,到报废处理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和监控分析。

6.通过动态会计平台,实现了已有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有效集成。

(1)利用财务会计平台,根据事先定义,对各系统的原始单据与业务处理自动生成实时凭证,并按照用户的设置将实时凭证生成会计凭证。(如下图):

(2)通过系统外部交换平台,把集团物资系统和外资子公司(白马巴士)的财务数据导入NC系统中的财务会计平台,自动生成集团公司所需要的相关财务信息(包括会计凭证)。处理流程如下:

四、财务集中管理给合肥公交集团带来的效益

第7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浪潮中,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优秀的员工是保证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要素,因此,如何进行现代人事管理是企业未来管理重点。加大对员工的关爱福利,提升员工职业归属感,营造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设立公平有效的角逐机制,定期开设员工职业培训营,多方面提升现代人事管理质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知识经济;现代人事;管理措施

伴随着知识经济步伐加快,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时代保持同步,因此,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协同企业的变革,企业建立知识经济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知识经济与认识管理的内在联系,然后简述人事管理体制适应知识经济变革的必要性,接着详述新模式下管理工作的突破点,从而为企业的整体改革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策略。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资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选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融合互联网等科技新技术,建立企业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职责之一。企业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化、新型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不仅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主动变革,也需要企业政策的相关扶持,还需要国家提供一个宏观变革的大背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和确立人才保障制度,完善企业人事管理结构,提升人事管理质量,明晰人事管理流程,合理评价人事管理结果。全流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从“引人才”到“留人才”,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管理建议,结合互联网发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人才管理方式,从而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实力,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参考文献:

[1]范静如.浅谈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中外企业家,2016,04:178+185.

[2]马红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64-65.

[3]王韦韦,裴钦.小议知识经济视野中的现代人事管理[J].商,2016,07:21.

[4]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上中旬),2014,23:252.

[5]程勇.探析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75-76.

第8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一、柔性化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人,即企业的员工。随着社会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对个人主体和人的个性的尊重,以及当前人们的个性化发展和多远化需求,企业为了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要针对企业员工的个性、追求,去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规划,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柔性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进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团结企业员工,形成具有创造力和团结精神的企业发展状态。柔性化管理是调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障碍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员工形成对企业的认同和融合,调节企业员工的工作心理,并形成对企业员工的柔性约束力量,疏通管理工作与具体落实之间的管道,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一)帮助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适应程度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的企业发展,人才是最大的发展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且,人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新员工的使用和管理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之一。青年员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体,青年员工的思想认识和主体个性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柔性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正是这种时展的管理需求。

(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柔性化管理作为当前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柔性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人才的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具体生产经营中的市场变化,通过对相关管理制度和资源配置的临时性变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市场资源的优化能力,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满足柔性化生产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和市场竞争环境都会处于剧烈的变化时期,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消费过程中,个性化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的主体。这种社会观念和个人思想的转变,必然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柔性化生产模式和柔性化管理理念成为当前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企业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柔性化管理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是核心

以人为本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重要发展趋势。延伸到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成为企业开展柔性化管理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以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价值体现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对员工的人性化、民主化管理,让员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对企业的感情依赖。

(二)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间的关系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既是相对的管理理念,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刚性管理作为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硬性管理规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具有原则性上的强制规定,柔性化管理则是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硬性管理规定的补充和柔和。

(三)注意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柔性化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柔性化管理理念的贯彻程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柔性化管理的效果,带动企业向着和谐、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并有效地化解企业内部的矛盾,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9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现代企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趋向于集团化、大型化。而大型企业的财务运转的一个突出的显著特点就是资金流量极大且运转频率极高。因此,要实现大型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财富最大化之目标,我们就必须更高效的组织企业的经济经营以及资金的活动,重视企业管理中的经济管理,让企业内部人员从上至下从高层到底层都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大型企业对于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实现好大型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对于大型企业,充分明白国际上以及国内的市场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并且科学决策是举足轻重的。依据对企业经济管理详细的分析,企业经营者不仅仅可以知道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更能够把握企业对于市场的灵敏度,进而才能做出正确且及时的市场决策。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真实的反映大型企业的盈利状态,依靠对盈利状况的具体分析就能够让企业于盈利比较好的时段制订出较好销售的策略,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身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针对盈利较弱时段状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并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经济管理也同时可以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针对企业负债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不同的策略,这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2有助于加强大型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促进大型企业长久发展大型企业的资金量极大,同时流动频繁,一旦资本运作不顺畅,那么企业的再生产经营就会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陷人经济的困境。如果说企业的经济管理是经济管理之中的核心成分,那么企业的资本管理就是企业经济管理重中之重。企业的资本运作是指通过一系列连贯的经济活动实现,其中包括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应用以及利益分配。要实现好企业的资金筹集快速化、资金应用合理化以及利益分配公平化,说到底都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因此,大型企业有必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这对于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促进大型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其的重要。

1.3有助于提高大型企业的预防以及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实现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生产经营的原因给实现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以及盈利带来不确定性。在日渐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发展好并且取得盈利,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会受到源自于企业相对于企业自身外部以及内部原因和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例如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的更新周期掌握的不好、销售决策的失误等等,这一切能够通过企业的经济管理解决。换句话说,通过合理的组织经济管理活动,能够提高企业预测以及抵御风险能力,从而避免生产经营上的失误带给企业的重大损失。

2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2.1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管理控制活动当前经济背景之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将企业自身的价值模式作为前提,对于企业的运作活动开展全方面的管理控制,是当前经济管控最关键的事项。当前企业能够积极的分析以及管控运作和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从而带动企业利润的增加。

2.2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与企业的其他各项管理控制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经济背景之下,企业的全部管理控制的内容都牵涉到对企业的资金使用以及调节,经济管理以及企业的各项管理控制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时就牵涉到企业的全部下属机关以及工作者,由于经济管理的好坏以及个体收入和企业发展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我们必须形成积极的经济管理氛围,才有可能获取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才可以将企业各项管理方法落实到位。

2.3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财会因素体现着企业的运作情况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经管活动来说,有着关键意义,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情况是由各个时段的财务指标来体现的。企业的管理工作者要结合有关的指标来指导企业的管理目标,从而调节生产经营科技以及销售方式方法,这时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设定的管理目标得以落实,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水平。

3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以及方法

3.1变革更新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经济管理理念。其一企业管理者要针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有着极其深刻认识;其二,企业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提升企业的员工对于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企业员工树立全新的观念,让他们能够在具体工作中有效的规范自身行为,遵守企业定制的经济管理机制。

3.2明确企业的经济管理目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就要经济管理指标量化,我们要制定出明确经济管理的目标,不仅仅针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定制目标,而且要根据企业的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经济管理的目标,之后建立起经济管理的负责制,将经济管理的目标逐级落实给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身上,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对于那些完成经济管理目标的员工我们就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未完成经济管理目标的人员则要给予相对应的惩罚,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员工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