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

第1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发展形势;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途径

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高校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与新问题,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结合多样化、安全化等原则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高校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要保护学生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国家稳定发展。但是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逐渐复杂化,高校治安的管理形势也非常严峻。对此,则需要结合新形势高校的发展特点,以及高校保卫工作实际情况,利用科技手段与教育途径实现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发展形势下,高校实行改革创新,并且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开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安全提出更严格挑战。高校大学生教育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精神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与国内外小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的冲击,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威胁。另外,高校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找出有效安全教育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关键内容

2.1新生入学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作为重点

新入学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与周边环境还不是很熟悉,常常被不法分子当做作案的对象。所以,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与院系教育工作者联合,对新生入学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专题指导。

2.2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高校大学生宿舍楼属于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电量随之也会升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此高校为了避免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保证大学身的人生安全,应该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大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防火,正确使用宿舍楼楼梯附近消防设施,如何在发生火灾时安全逃离现场,同时不违规使用各种易燃电器等进行安全教育。

2.3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指导

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所遇到的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重重压力下积极的应对挫折,有一定心理预防能力。

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3.1宣传安全教育,转变观念

(1)从学校、学生各个安全角度分析,涉及校园内及周边环境,高校应该统一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精编手册。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或宣讲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高校为了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需要加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但是,在新形势教育发展下,高校大学生普遍缺少一定程度的法律观念,学习或了解到的法律知识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应切实从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精神面貌,从而为普法奠定基础。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了解校园行为准则与惩罚标准,继而顺利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思想也较为盲目,在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是涉及安全时,不能够冷静的面对冲突进行选择。因此,高校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安全防范教育包括消防安全、治安防范、交通安全等。由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和校内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消防重点问题不断增多。需要高校密切关注消防安全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通过消防知识、防火制度,以及灭火知识、火灾报警、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疏散自救等方面进行演习教育;高校进行治安防范知识教育,在公共场所就如何妥善保管随身物品等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问题正确保护自己,处理问题;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高校还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基本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在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自身安全。

3.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转变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教育是长期、系统化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为了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真正落实教育者责任。在监督机制确定方面,需要制定完整制度,根据制度对各个单位、学生和职能部门进行约束,形成安全工作体系,实施规范化安全组责任管理模式。需要将每个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身上,使高效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使校园的每个学生和部门都有安防范安全意识。

3.3重视课堂教育,扩展教育形式

高校内部资源与设备丰富、并且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教育资源背景,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于不同形式平台,例如: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通过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切合联系,将课堂内部与外部结合考虑,从而实现媒体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扩展到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并且,专业教师和课堂公共教师应该共同协作引导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将学生作为安全教育主体,从教材、课堂与实践中完成安全教育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时效性。

3.4调动学生安全防范主观能动性

高校各级院系应积极与保卫部门配合协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搜索与了解校园安全活动信息。并且在学生队伍中建立安全防范队伍,与校园保卫部门相配合,参与学生安全治理工作中,通过检查和调查,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积极响应高校效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力。

3.5开展治理活动

由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建设环境,所以,高校需要切实结合校园周边环境与校园内部环境展开综合性治理工作。第一,是要与当地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相联系,二者共同完成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第二,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对高校安全教育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指导,从而进一步加强教育人员与保卫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增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保护力,增强校园治安防范能力,为高校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力。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国家教育稳定工作非常重要,需要结合现代化手段不断创新与搜索教育途径,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技能,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在学生遇到紧急危险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生命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侯清东.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途径[J]. 商业经济. 2010(03-10).

[2]伍炜; 刘昊; 赵怡.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途径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6-15).

[3]吴迪.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9-15).

作者简介:

第2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坚持求实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市场导向原则,按照“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心前移、综合考核、重点突破”的思路,强化源头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强化优势集成和扶优扶强,强化优势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县,着力提高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二、申报范围

围绕“新农村建设科技专项、院市合作科技专项、苎麻新品种选育和加工后整理科技专项、特色种养殖科技专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专项、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科技专项”等重点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技术改进、重点优势资源开发、重大管理技术创新等,申报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三、申报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申报项目必须明晰知识产权归属,必须突出原始创新、引进和集成创新以及消化再创新主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2、优势集成原则。注重优势院所、优势专家、优势企(事)业紧密联合、协同攻关,优先支持院市科技合作项目。

3、产业化经营原则。强调科技攻关计划成果或研究开发的配套技术,能在工农业生产上及时转化和应用推广。

4、富民强县原则。突出“科技”含量、彰显“富民”内涵、体现“强县”张力,具有带动与辐射作用。

5、项目绩效原则。项目申报必须规范,计划任务书必须完备,项目实施必须有技术方案,项目跨年度实施过程中必须有阶段性总结,项目实施完毕必须结题验收和出成果(通过市或县一级鉴定验收)。

四、实施年限

原则上按照20*-20*年跨年度进行设计,实行计划项目中期评估、检查和到期结题、验收(鉴定)的动态管理模式。

五、申报内容或方向

1、新农村建设科技专项围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民科技培训、星火科技扶贫和农村科技信息化五个方面,突出“三村建设”主题,强化产学研结合和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特色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培育。

2)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新模式。

3)新农民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以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为依托,组织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等。

4)星火科技扶贫。以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要对象,通过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5)农村科技信息化。基于“三电”(电脑、电话和广播电视)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等。

6)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我市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围绕实现三个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和五良配套(良壤、良种、良法、良制、良水),对粮食作物持续丰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后减损增效技术攻关、技术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示范进行系统设计,为粮食作物主产区提供系统、成套、整体的技术模式。

2、院市科技合作科技专项以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广泛开展的院(校)市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支持对象,重点在优势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1)优质富硒茶无公害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提高产品安全卫生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到HACCP认证标准和国家QS标准;

2)盐卤及杂卤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与产业化发展;

3)泥石流、地震、洪水等灾害的预报、预警和安全防范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

4)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研究开发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研究开发;

5)油气开发及附产物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研究。

3、苎麻新品种选育和加工后整理科技专项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和优质高产雄性不育杂交苎麻新组合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苎麻优良不育材料的创造;特高支高产苎麻新品系选育;苎麻加工企业生物脱胶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1)*州苎麻加工企业生物脱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推广;

2)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和优质高产雄性不育杂交苎麻新组合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4、制造业信息化科技专项积极开展*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及省级重点城市网站建设;广泛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艺、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

1)重点开展CRM在现代制药业的应用示范,叶轮加工机床数控化改造;

2)三维CAD在橡胶制品、水泵、电缆设计上的应用示范;

3)基于生物、医药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5、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专项

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公共平台及省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1)现代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研发及应用;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开发及应用;

2)生物酶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及工业废水高效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3)多功能的金属或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开发;高效复合耐候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苎麻复合材料的开发。

6、特色种养殖科技专项研究*州中药材资源种类、分布、贮藏量、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重点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品种选育研究。培育特色种养殖业,引进推广质新品种,带动区域经济、拉动富民强县。

1)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特色养殖,优质高产粮食物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能够助农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2)(*州)川产道地及优势特色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GAP认证及商标、原产地保护申报等。

7、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科技专项围绕我市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要求突出重点,整合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1)公共安全的监测、预测、预报、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及集成研究;

2)应急救灾救助及集成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

3)社区安全防范系统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4)煤矿生产安全预防措施及设备研究开发;

六、申报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申报。

第3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基于PON模式接入层光缆网规划与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能力的培养

浅析IPTV系统的视频分发网络技术

通信行业体验式营业厅现场管理浅析

基于网络的成人教育学习平台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模式探究

高校辅导员利用3G云技术实现学生网络管理初探

基于FPGA的中频数字接收器设计

劳务派遣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探讨

基于双向收敛蚁群算法在车间作业调度上的应用

高职教材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浅谈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师德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探析

基于室内覆盖的CDMA微型直放站应用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

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沿海水产企业员工薪酬模式研究

用EXCEL格式输出VFP中数据的途径

影响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的若干因素

化学分析实验室的绿色化

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种业企业人力资源特征及对策研究

带死区的增量式PID控制在湿度控制中的应用

浅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技术

固网智能化后虚拟网业务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解决途径探析

浅析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基于Web的数据源访问技术及应用

基于XML的WEB数据挖掘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网络拥塞控制

网络交换机原理及选择

如何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浅谈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软件项目中的需求开发和管理

略述汉语的几类语法结构

电信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流程设计探讨

数据通信技术的比较研究

证券投资理论浅析

高校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探讨

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应用与探讨

软交换技术及应用分析

浅谈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

光网络中的EDFA工作原理和发展方向

第4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1.1知识要求

每一位高等计算机人才必须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外语、数学、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其他文化知识外,还应掌握: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安装、试运转、维修、正常工作、科学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正常工作、科学管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正常工作、保护、科学管理,网站的建设、保护、科学管理。

1.2能力要求

善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问题的基本能力;拥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简单的交谈,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国外资料,并且能够做到最基本的会听、会说、会写、会读、会译的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常用的应用软件进行文字表述和处理一些信息;具备撰写计算机技术文档的基本能力;具有能够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继续学习,自主创新,创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自信,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和人际交往及科学的企业管理能力。相关的金融、税务及法规知识。

1.3岗位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科学设计、合理组建、精密配置和维护流程,能够合理有序的解决网络工程中出现的设计、施工、配置和维护的专业技术难题,并且能够胜任大型网络的施工、装配和保护工作能力;具备合理安装、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局域网用户,安装、配置和管理常用网络服务,管理中型企业网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网页设计和网站设计、基本的程序设计和管理等专门性知识,了解网络营销和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检测病毒(例如,A-CL,IDS,NAT等软件)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能力;能够有效应用数据库技术的能力;具有实际操作和管理计算机和电子相关生产第一线的能力。

1.4社会能力要求

掌握基本的礼仪素养,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良好的道德职业精神和积极工作的敬业精神。

2如何培养计算机高科技人才

中国现在正在不断壮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在赶超世界领先水平,所有的事物都在信息化,所以我国应该抓紧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如何有效的培养计算机人才呢?以下就来谈谈我的看法,我想大家都听过科教兴国这四个字吧,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从小时候抓起,让每一个人从小就接触电脑,当然我不是说让他们去玩游戏,这样我们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孩子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让他们可以从小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并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从中去发现一些计算机中的奥妙,都说孩子们的想象力强,因此我们应该人尽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深造,去传授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深奥的理论知识,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加以深刻的解释,只有这样,中国的计算机人才才会大量涌入人才市场,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3工作岗位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定位于每一个工作岗位中要求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同时专业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们去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大赛,争取获得CCIE、CIW等高级甚至世界顶级IT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人才培养低进高出的突出效果,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获得很高的待遇。主要就业部门:管理部、工程部、开发部、教育部、系统维护、信息技术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助理、网页设计员、网站维护员、程序员、信息工程管理员、信息工程监理员、信息化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施工员、测试员等。

4小结

第5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1.1课程特点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所陆续设立可靠性相关的研究方向,他们研究的重点各异,有的偏重于电子、元器件及软件、航空元器件、机械设备可靠性原理,有的则偏重于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随着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可靠性工程、可靠性数学和可靠性物理等涉及面非常广的交叉学科。可靠性研究已从狭义的概念扩展到包括性能、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在内的广义质量观念。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可靠性工程》这门专业基础课,学科内容丰富、交叉性强,理论和实际结合非常紧密,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1.2存在不足

(1)可靠性和安全性概念混淆。

大量的研究资料将“可靠性”和“安全性”混淆,理解两个概念时也不严格界定,认为这二者的研究范畴和内容是相似或相同,误以为产品可靠性高,安全性必然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产品质量特性的衡量指标,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可靠性学科的快速发展,显然,量化可靠性指标比安全性指标容易。从研究对象来说,可靠性工程主要研究与故障相关的事件及其组合,安全性研究与事故相关的事件及其组合。因此,只有当故障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事故时,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内容基本重合。

(2)多学科交叉问题。

可靠性工程交叉性强、涵盖学科广,应用广泛,它的适用性和它本身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成正比。要想学好《可靠性工程》这门课程,必须修数理统计、电工电子、机械制造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广泛的知识面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可靠性工程》这门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安全防范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这种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在进行理论授课时,由于涉及很多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不少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不扎实,在此基础上,理解新的工程知识更加困难,进行具体实例的学习时,存在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编写专门适应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可靠性这门课程需求的教材,难度和繁简适中,能够使学生学习本课程更加明晰,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众所周知,可靠性的很多分方法来源于系统工程,本专业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涉及了很多可靠性的技术和方法,如故障树、故障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等,在教学大纲中避免重复,本专业可靠性工程课内不再赘述这部分内容,但这些方法在可靠性领域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能因为课内不讲,而在认识上产生误区,对相关内容重视和掌握不够。

(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采用的是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师为主导,课堂以教授为主,作业以纸质形式提交,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批改。尚未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以实现课程教学软件、课件等资料的资源共享,远程练习及考核功能。学生没有建立网络答疑和讨论的习惯,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4)实践环节的缺乏。

可靠性工程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涉及工程内容非常丰富,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非常紧密,当前课堂授课学时为32个学时,尚未开设试验课和课程设计,学生缺少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

2教学模式的改进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融为一体,创建更佳综合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可靠性工程这一学科的实际特点以及该课程开设以来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笔者针对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2.1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解决概念混淆问题

针对可靠性与安全性在概念上的分歧,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老师主持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研讨,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调研能力,充分发挥科研思维能力。针对可靠性设计、分析部分知识点布置课外大作业,使学生通过实际调研,进行可靠性理论的应用,加深其对方法的理解,侧重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2编写适应本专业的教材

可靠性工程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分析、失效物理与材料分析、系统建模与辨识等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授课难度,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授课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成新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笔者已经参与编写了一本适合于安全工程专业的专门教材,该书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较好的解决了学科交叉以及授课难度的问题。安全工程专业开设这门基础课应充分融合相关学科的成果,汲取精华为专业建设服务,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2.3利用信息网络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搭建答疑、讨论和考核平台,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课后练习,代替纸质课后作业。同时,实现计算机进行自助学习、练习和考核功能,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将授课相关软件、课件及相关标准等资料上传至平台,方便随时更新和网上下载。进行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4多渠道增加实践环节

开设一定学时的可靠性试验课和课程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在现有的条件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加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数量和覆盖面,积极推广创新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实践与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的经验,课堂上多引入学生在企业中接触过的实际研究对象,使理论更好的与实际结合。制作丰富多样的课件,通过视频播放实践教学对象,使学生进一步全方位熟悉相关研究对象,生动形象的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实践与课堂内容有机地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结束语

第6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一、实施“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不同于过去的直管公房:一是建设用地跨出主城区,小区分布较广;二是保障对象打破“户籍限制”,居住群体素质差异性较大,人员的流动性频繁;三是公共租赁住房周转保障性要求更强,迫切解决租后“三难”问题等。因此,公共租赁住房小区不能简单引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它需要住保房管、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人力社保、民政公安等多方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和综合服务网络。因此,研究实施“三化”管理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

(一)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信息化管理是通过技术联网,呈放射状对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对象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管理,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格局,涵盖保障对象的资格审核、入住手续办理、租金收缴管理、房源维修管理、房源调换管理、资格退出管理、房屋信息查询、数据报表统计等功能。

(二)智能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智能化管理是由“三级门禁”系统、可视抓拍系统、小区服务系统等组成,将传统的智能门禁系统与多级安全、协同管理等相结合,同步与资格准入、租金收缴实时绑定,依托全数字可视对讲设备实现小区三级管理、协同工作等特色功能。通过智能门禁卡实现“三级门禁”(单元门控、电梯门控、入户门控)系统,达到租金收缴、到期退出、小区安全、生活服务等功能,全面优化租后管理,解决租后管理“三难”问题。

(三)社会化管理的基本功能

社会化管理是在立足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住保房管、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公安、民政等各司其职、相互联动、密切配合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各单位在租后管理中的联动作用,积极引入共青团、妇联、残联、公益基金等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参与租后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小区管理和谐度,合力解决租后管理 “三难”问题。

三、实施“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成效

“三化”管理服务系统在田园公共租赁房项目的成功实践,一是转变了公共租赁住房小区过去单一的、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方式;二是整合多部门优势、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全面优化服务手段、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小区居住品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三是破解租后管理“三难”问题具有较高实践成效。

(一)信息化管理的建立完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整合房源信息,全市统筹管理

信息化管理将全市的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和保障对象纳入管理体系,按照“阳光分配、阳光管理”的要求,由住保房管部门按照“日常受理、三级审核、三次公示、适时配租”的基本原则,统筹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公开配租和租后管理。

2.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信息化管理涵盖了资格审核、摇号选房、合同签订、租金收缴、房源维修、退出管理等一整套分配、管理业务,业务流程设计上环环相扣,审批权力分配上相互制约,从而有效避免工作失误和不廉洁行为,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质量。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互动

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举措,利用微博平台、QQ群等信息平台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进行有效互动,实时了解住户需求和租赁动态,及时化解租赁矛盾,提供优质租赁服务。

(二)智能化管理的使用,有效破解租后管理难题

1.有效解决收租难问题

租金问题是将来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有保障对象按时足额缴纳租金,住房保障工作才能持续有效运营。根据历年住房保障的管理经验,月底上门催租是常态,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明显增加。通过智能化“三级门禁”系统,从技术层面有效破解租后收租难问题,保障对象从原来的被动缴租已转变为如今的主动缴租,营造了良好的租赁环境。

2.有效破解退出难问题

“公平准入”与“有效退出”是住房保障工作重中之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公平准入”是住房保障的“生命线”,“有效退出”是实现周转保障和持续“公平准入”的前提,“有效退出”虽有政策和租赁合同的双重约束,但在实践中退房工作极其艰难且效率低下,是住房保障工作中的现实难题,将阻碍住房保障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利用智能化“三级门禁”系统,将门禁卡使用期限与租赁期限通过信息化绑定,租赁期结束或租赁关系解除,门禁卡使用期同步终止,可有力破解“退出难”问题。同时,“三级门禁”系统在实施退房中,一方面做到人性化提醒,提前履行多次告知义务和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对于已不符合条件但仍侵占公共资源的对象,增加约束机制。

3.开创公共租赁住房低价高端的物业服务模型

智能化管理是为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量身定做的,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保障性住房只具保障功能,不具享受功能的性质。让广大保障对象支付低廉的房租,享受高端、智能的物业服务,使住房保障这项惠民工程更得民心。

(三)社会化管理的建立完善,有效破解租后管理难问题

1.优化小区服务体系

改变以往住保房管部门、社区、物业、公安、民政等各自为营、相对独立的管理手段,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将涉及小区管理服务的所有事务整合到同一信息平台上进行处理,破解租后管理难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居住品质和群众满意度。

2.综合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根据保障 对象的特点和居住需求,在引入劳动、社保、教育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上,联合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事业发展机构、行业协会、公益基金等社会团体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服务工作,为广大保障对象提供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特殊关怀等其他基本生活问题,从而丰富住房保障内涵,提升住房保障高度。

四、实施“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经验与创新点

(一)“三化”管理服务体系主要经验

1.明确的目标是推进工作的内在动力

“公平分配关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生命线”、“保障房质量更要有保障”、创建“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住房保障阳光工程等目标,是推进开展“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源动力和内推力。

2.合理的计划是推进工作的必要前提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多元化的特点和今后住房保障发展趋势,制定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是推进“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前提,对提升群众满意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3.充分的调研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正式开始前,进行认真细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国内、国外的研究对比,输出参考性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推进“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

4.整合社会化力量是推进工作的有效保障

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行风监督员、租户代表等参与,管理过程中引入社区、物业、公安等,建立与住保房管部门多管齐下的工作态势,是推进和实践“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效保障。

(二)“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创新点

1.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在公共租赁住房租后管理中,经常需要跨部门、跨地域,有着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智能化管理开创协同管理模式,它将信息科学领域的协同过滤法思想引用到实际管理中,通过建立协同管理机制,使管理者从烦琐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客观性,使管理向政策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多部门管理者在同一信息平台上操作,达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社会化服务从便民的角度出发,引入社会组织力量,提升服务质量。

2.创新租金催缴模式

智能化管理是通过“三级门禁”来解决“收租难、退房难”的创新型应用。首先资格准入、租金收缴等系统与智能化管理实时联网,在保障对象欠租(费)时或资格续审不符合的状态下,通过住户智能门禁卡实现“三级”门禁功能,并附带具有人性化的语音和信息提示。

3.创新安全防范管理

通过可视对讲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在技术上实现人员视频追踪;可在联网的管理中心调用人员出入记录;可通过可视对讲系统实现如火灾、地震等意外突发事件的紧急广播,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

五、实施“三化”管理服务体系后对人居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实施和完善,尤其是首创的智能化管理服务将成为国内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的先进典范,甚至可成为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租后管理服务的努力方向。

1.指明一条住房保障事业永续经营的新路

智能化管理主要应用“三级门禁”功能有效破解公共租赁住房租后管理“三难”问题,特别是对解决租后收租难和退出难两个直接涉及公共租赁住房公平分配的核心问题,具体较高的实践价值,有助于住业的永续经营。

2.引导一种新型健康的居住理念

第7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1抗震加固的特点

1.1 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物抗震加固不仅是为了预防地震灾害,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建筑物抗震加固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1.2 量大、面广、单体多

建筑物抗震加固不仅涉及面广,工程量大,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房屋结构现状各异,普遍存在建造标准低,使用年限较长,部分材料老化,结构整体性较差,结构体系复杂。

1.3 加固形式多种多样

建筑物受自然条件、建设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筑物存在不同结构、不同年代,建筑物加固改造就不可能采取同一种方法与形式。

2抗震加固存在的问题

2.1 民众对地震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虽然很重要,但民众对地震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也很重要。如果民众没有较强的地震意识,就会影响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工作。目前,民众对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缺乏地震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对抗震加固重要性的认识。

2.2 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需要健全与完善

随着人们对抗震加固的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但这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存在差异,在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依据不同,导致质量监管的要求无法统一,这些抗震加固有关的规范与标准需要健全与完善。

2.3 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加固措施

由于使用功能要求、施工难度、现场情况或资金紧张等原因,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加固措施,缺乏科学、严谨的思想,抗震加固的效果就会减弱,严重影响了加固工程质量。

2.4 用于抗震减灾资金投入不足

笔者认为,资金投入是抗震减灾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抗震减灾工作就很难落实。根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除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费用纳入建设计划有保障外,其他抗震加固、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资金无保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有关抗震减灾的保险机制尚不健全,在抗震减灾领域中的作用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2.5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笔者认为,目前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抗震加固的质量。施工队伍人员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员为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不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相应的上岗资格,不熟悉施工工作的程序和各种规范、安全措施。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底为止,我国拥有4015万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相比1998年底的3327万,增加了将近700万。但我国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0%,技术人员占6%;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我国施工企业约为25%~30%,发达国家为70%~80%;人均技术装备我国约6000元人民币,发达国家为6000美元。

3加强抗震加固的工作思路

3.1 加强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地震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安全抗震外,还需要普及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公众的抗震减灾意识,提高在地震中的应对和生存技能,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多种渠道,开展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抗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知识、抗震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3.2 严格抗震加固的程序

抗震加固设计文件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根据相关技术规定、抗震鉴定报告、检测报告对抗震加固施工图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合格的,出具审查合格书,并将经审查机构盖章的全套施工图交还建设单位。

3.3 科学选择加固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各类结构的加固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科学选择加固方法,对提高建筑工程加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各建筑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等因素,优化决策,采取最优方案,使加固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经济合理。

3.4 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让施工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首先要教育员工懂得什么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的作用、法律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证明,经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后,由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其次让员工明白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保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议[J].山西建筑,2004,30(6):21~22.

[2] 朱翔,郭文胜.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4,30(21):43~44.

第8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素质培育

高校出现安全事故无论大小轻重,无论有无责任,很快将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校闹”已是“医闹”之后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学生安全失范普遍,使得大学校园报复、跳楼、自杀等现象的案例越来越多,给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高职学生面对社会独立生活,面对学习增长技能的前提是平安地活着,即使我们满腹经纶,毁掉安全也只是昔日黄花。因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育已为全社会高度关注,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素质培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思想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安全素质等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安全素质是最基本的要素,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现实中家庭、社会、学校离开了安全与稳定,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学生高中毕业进入社会、独立人生的第一站是大学生活,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改变,我国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摆脱贫困,富裕起来的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像自己当年一样受苦,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得虽然懂得很多道理的学生们,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机会,面对挫折、面对失败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处置不当、自暴自弃、置之不理、行为过激、好走极端、骄傲自大、缺乏责任。西部某市2010至2013年学校案件事故数量中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所致占60.24%,体育课及体育比占24.77%,学校管理方式不当占12.84%,校园设施设备缺陷占1.53%,其他原因占0.62%,可见比重居于首位的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在高职学生中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自杀现象、失踪现象等暴露出当代大学生自身安全防患意识存在很多弱点。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完善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育体系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安全素质培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我国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安全教育长时间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大学生天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素养,加之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特别在敏感时期利用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在高校搞煽动活动,使得不明事理的大学生卷入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将安全领域原本非传统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从而把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推到了更为紧迫的时刻。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平安校园,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近年校园盗窃、诈骗等一些治安案件在高职学生中时有发生。东部某大学城校园2014年11月――2015年01月几个月中就有美利达战神、捷安特等四部高档自行车被盗窃;学生在微信上看到有人卖卡西欧相机,通过微信与对方联系,对方以先付定金为由,骗取转账,收到对方发来的快递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三袋饼干;学生宿舍里上网看到一条做兼职的信息,对方以给任务为由,让学生点击链接并通过支付宝充值,发现被骗;学生接到一个自称建设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信用卡已透支,再不归还要;以上严峻的高校安全隐患迫使我必须高度重视在校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后对高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石。

三、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育的内涵

对学生来说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是高职学生学知识,提修养,升技能,成学业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代大学包括高职校中,要解决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避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而安全意识则是人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人头脑中必须安全生产的观念、人生产活动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是国民素质的重要表现。

人的安全素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技能、意识等基本安全素质,二是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观念、态度等深层安全素质。每个学生的安全素质是有区别的,它是安全的观念、方法、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态度。安全素质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社会宣传教育、日常管理等安全活动中,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实际上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育有点复杂,具体教育工作中要以一系列知识、技能、习惯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育主要是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教育学生按照规律采取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或在安全隐患出现时,能够采取各种正确有效的方法措施实现安全自救。学校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素质教育,可以保护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稳定。

四、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育的策略

(一)提升高职学生安全道德修养

安全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课题。安全道德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共同准则,是创造物质财富时,人类保护生产力的一种积极、友善的意识和态度。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出现了安全道德失范现象,高职学生中这种失范现象也相当普遍,因此,在学生中提升安全道德修养非常重要。

安全道德能影响学生们的思想,调节学生们的行为,增强学生们的控制力。也可以弥补安全管理法律的不足,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今天高校抓安全道德修养,作为现在高校培养和训练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已在高校实施很多年。实质就是要学校用哲学思想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要平安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自己做到自觉遵纪守法,注意安全防范,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学校要通过通俗易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安全道德规范、安全道德激励和制约机制创造良好的安全道德环境,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安全道德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校园网、新媒体对高尚的安全行为大力弘扬,对不道德的行为及时曝光,营造师生自觉遵守安全道德的好氛围。

(二)强化高职学生安全知识技能

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有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因素,更反映了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安全知识技能欠缺。学生安全知识技能主要指管理安全、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生活安全以及应对人身、财产以及其它各种权益免受侵害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的亲历亲闻,间接经验是通过书刊、网络等习得的知识。学校开展知识技能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安全需要,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强化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和自我约束,给学生传授防盗、防骗等基础安全技能。另外还要传授涉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危机事件等安全事故的知识技能。学校可通过新媒体等校内外教育平台推送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模拟与真实事例相一致、形象生动的情景;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公安消防医疗等领域的安全事故处理过程;可依托安全实践演练,通过身临其境的实景直观的获得应对自然灾害、防身术、火灾逃生等防护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经过这些方面的实践锻炼,学生今后如遇到安全事故时,就能冷静沉着有效应对并保护自己。

(三)构筑高职学生安全心理防线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问题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已经威胁到校园安全。国内有关机构对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患的诱因主要有学习压力、新环境不适应、就业压力、性压抑等因素。有心理疾患的学生遇到相应的刺激症状就会凸现;从众心理严重的学生容易被不良分子所利用;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高校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身心疾病,构筑心理防线;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安全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良好的社会、校园环境;良好的师生、同学间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教育系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为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帮助学生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障碍,学校就能及时地采取心理治疗方法,尽快加以矫正;高校要理解、尊重、爱护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教会他们如何用宣泄、转移、放松、升华、代偿等自我调节的方法进行心理减压;高校对学生的失常行为、不良行为、品行不端要有处罚疗法,使其产生畏惧和警戒心理,达到矫正的目的;高校要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增强迎接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日益加大的压力等挑战的信心。

(四)培养高职学生安全良好习惯

第9篇:安全防范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施工队伍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由于我国的国情现状,建筑施工队伍大部分都是招募来的农民工,施工队伍的特点就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们不仅缺少安全操作技能,而且对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根本不懂,或知之甚少,再加上相关往年安监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都导致了各类弊端的产生。

一、当前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有些施工队伍没有严格按照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申请办理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备案工作,甚至个别队伍为了承揽到分包任务存在谎报、伪造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等现象。

2、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安全部门设置不固定,职责分工不明确,一人多岗、多责,有的施工队伍聘任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再加上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有些自订的规章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太符合,一些要求标准、操作规程不科学不规范。

3、施工队伍的招聘标准低和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目前所招聘使用的作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临时工,进场前缺少“三级”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又缺乏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很容易导致施工安全隐患的产生。

4、施工队伍的安全投入不够,安全措施费用不到位。由加上一些老板或包工头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较少。主要表现在不能按规定或不及时给施工人员提供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即使提供了大多也是质次价低的产品,在现场防护上也是因陋就简,能省就省,该防护的不防护,该维修更新的不维修更新等。

5、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监管差。由于施工队伍在思想认识和管理上的差距,有时只重进度、保工期而忽视安全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差距较大,有时候还将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接纳进来,且在施工过程中,又不管不问,这无异于从客观上纵容了包工头,使他们金钱至上,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甚至逼迫工人加班加点,冒险作业,造成施工人员精神疲劳、体力不支,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事故不断,再加上居住生活设施简陋,现场卫生不好,消防安全设施不齐全等,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对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增强对施工队伍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鉴于当前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农民工,甚至有80后、90后的农民工,他们往往年龄较轻,经验相对欠缺,管好、用好这些农民工,降低安全事故、保障他们的安全,是一件头等大事,我们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安全专栏、宣传画、黑板报、警示标语、警示标牌、安全知识竞赛、预案演练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力求多样性、生动性,避免空头说教。要做到经常性、不间断,一个不漏,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常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2、加强施工队伍的人员管理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严禁招聘“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健康证明、无用工合同),以降低安全管理风险。同时要建立施工人员健康档案,对未经体检合格的人员,要督促体检,对不愿接受体检的人员坚决劝其退场,对从事高危作业、特殊岗位人员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等岗位要严格要求身体素质,以降低职业危害。

3、强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严格要求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统一穿着工作服、戴安全帽,严禁穿戴影响作业安全的服饰,例如拖鞋之类。施工现场的便道、管沟、电线应布设合理,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应安装、固定可靠,性能稳定,各种材料应堆放整齐,符合安全规范,并在合适位置、部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无积水。停放在现场的车辆、机械应按指定场地停放整齐,禁止乱停乱放,停放后必须进行安全掩挡,防止溜滑,同时要加强对基坑、高模板、脚手架等部位的安全检查。

4、加强对生活区管理

施工队伍的生活区选址应通过安全评估,工房结构应布局合理,生活用水必须接入市政自来水,供电线路、配电设施必须满足负荷要求,同时应配备消防器材,应编制防火预案,项目部应成立义务消防队,对施工队伍的饮食、食品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把关,把好食品采购、加工、保管三个环节,杜绝群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成立安全保卫部门,加强对生活区的巡视,加装监控摄像头,严格对出入生活区的非本单位人员进行盘查,严防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违法事件发生。

5、政府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与督察

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队伍人员进行安全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安全素质;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各类施工队伍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行为,使其法人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