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农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部公布的国家级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西占了30%以上,并有5个全国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绿色(有机)食品正逐渐成为江西省食品行业中最具扩张力和生命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开放型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成为把江西建设为沿海发达地区与城市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突破口。
2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宜春市万载县是江西省发展有机农业的先行探索者,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正着力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万载县发展有机农业,具有以下优势:(1)扎实的产业基础。1999年,万载县在茭湖乡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第一个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拉开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序幕。经过十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2)良好的品牌效益。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万载县评为“有机(绿色)食品十强县”,2010年3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万载县为江西省唯一的有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2010年底,江西省宜春市被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联合授予全国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其中万载定为有机食品加工承接地。(3)过硬的产品质量。目前,万载县已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欧洲小葱生产基地,有机稻、木姜、小葱、百合、竹笋、紫薯、草莓、毛豆、蜂蜜、山茶油等30余个品种通过欧盟BCS、ECOCERT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有机认证。万载有机产业受到了世贸组织132个会员国的认同,有38个国际有机认证品牌。(4)系统的体系建设。万载县始终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发展有机农业,强力推动,高要求进行产业规划、引导、扶持和监督,构建了政策支撑体系、生态支撑体系、组织支撑体系、产业化支撑体系、监控服务体系、标准化支撑体系告示十大现代有机农业制度支撑体系。为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万载县引导农村土地大规模向优势产业集中流转,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市场”新型合作模式,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经济专业合作组织96家,成立注册的合作社30多家。目前,万载县有机农业生产区覆盖10多个乡镇,有机土地认证面积达1.8万hm2,其中有机耕地面积0.7万hm2,有机野生采集面积1.14万hm2,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县共有水稻、竹笋、蜂蜜、山茶油等3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际专业机构有机认证,建成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下线企业100多家,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出口创汇达5000多万美元,年销售收入突破4.6亿元。
3发展江西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
200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对有机农业的基本标准规定为“有机农业是以导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安全食品、良好营养、动物福利和社会公正等一系列过程为基础的整个生产方式系统”。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发展有机农业,能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提升江西的区域竞争力。
(1)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符合江西省山江湖工程“立足生态,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2)打造江西有机产品品牌,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的意识增强,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机产品给市场带来巨大商机。在有机产品高价位、高利润驱使下,一些非有机产品生产企业不惜造假,将非有机产品冠名以有机产品销售,欺骗消费者。加上某些有机产品生产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较弱,导致市场中假冒产品层出不穷,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削弱了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竞争力。因此,为了增强市场公信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有机产品龙头企业,打造和保护江西本土的有机产品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3)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广生态文化,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首先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对化学投入品严把准入关。对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监管,杜绝高毒、假冒的化学投入品使用。定期抽查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情况,禁止农田周边建立高污染工厂。其次,鼓励企业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生物肥、生物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再次,向企业加大有机产品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守法意识水平。
>> 南阳市核桃产业发展探讨 南阳市绿色产业发展探讨 南阳市有机肥料资源情况调查 南阳市有机肥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 南阳市:涉农协会力促农业发展 南阳市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南阳富兴林:发展有机农业,探索扶贫路径 南阳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南阳市光武大桥设计探讨 南阳市屋顶绿化的发展空间 南阳市街头绿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南阳市新城区发展策略研究 南阳市核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南阳市城市东区发展新思路 南阳市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九江发展有机农业的探讨 加快辽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探讨 有机农业及其发展 对南阳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调查 后农业税时代南阳市农民负担问题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滕晶,邬元娟.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的优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6.
[5] 孙岚.南阳市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机遇和对策[J].河南农业,2014(15):54-55.
[6] 陈新娟,朱祝军,徐志豪.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8):26-31.
[7] 高照全,戴雷.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3(3):943-944.
[8] 丁俊杰. 河南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9] 封超年,周桂生,陆建飞.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4):4-7.
[10] 王玉霞.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18.
1.1有机农业的涵义
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而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且获得了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和调料等。因此,有机农业符合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标准。
1.2有机农业的特征
以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为基础;有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系统的生产潜力;维持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实现植物养分和有机物质的循环;不使用自然资源以外的物质;维持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的基因多样性;向畜禽提供适应其行为本性的生活条件等。
1.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
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相对封闭的生物营养循环体系原理、土壤是一种活的生命系统原理、应用生态学防治作物病虫害原理和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及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原理四个方面。
1.4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
依靠传统农业技术(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空间和资源的最佳利用、养分循环、作物系统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耕作与自然的结合,培育健康的土壤,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调节机制,生产高品质的食品。
1.5有机农业的理念
有机农业的生产观、价值观、消费观、环保观。是把生产视为人类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保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通过合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有机农业生产注重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有机农业生产不仅规定了生产的实质内容,而且强调污染人类生产环境和破坏资源的活动不是有机农业。
2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
3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成果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据OFDC的统计,1995年我国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67万多亩,1999年更达到10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药材等100多个品种。中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逐年增长。国际市场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需求的品种包括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蜂蜜、药材、有机丝绸、有机棉花等产品。据OFDC的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约为1000万美元,1999年达1500万美元。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也呈迅速上升趋势。由于人们对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食品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担忧程度日益增加,消费理念也在变革,一个从生产到餐桌的革命正悄然兴起,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蔬菜、粮食、奶粉等几十个品种。然而,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实际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不断增大我国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和发展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有机食品做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福建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发展新理念和实践新创新。福建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其他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样要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的道路,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推进农村景观的整治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转型升级成致富产业。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但人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瓶颈。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有机农业在水土流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既可以协调种养平衡,又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在福建水土流失区鼓励适当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
1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技术
1.1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福建山多地少,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以上[1]。福建山地丘陵土壤以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为主,抗侵蚀能力弱,每年台风暴雨季节有很高的侵蚀潜在危险[2]。福建省的水土流失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过度垦殖、毁林毁草导致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和土地退化。福建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森林破坏引起的“菌林矛盾”十分突出,并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3]。②经济林过度开发引起生态退化。茶产业是福建省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0万hm2,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3万hm2[4],全国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却成了全省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如铁观音地理标志的安溪是水土流失Ⅰ类重点县。③不文明开发建设引起的生态退化。如过度的矿山采挖、道路修建等常因水土保护措施不力而加速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引起水土保持功能严重受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5]。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
1.2.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区通过以管护为主的保护措施,以及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促使自然界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植被的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相对稳定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人工调控,使水土流失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得到提高和发展,是一种新的水土保持理念和措施[6]。
1.2.2主要技术
对过度垦殖造成的水土流失区域———坡地生态脆弱带实行退耕还林、还灌、还草与坡改梯相结合。坡度在25°以上的一律退耕还林还草,实行封山育林;坡度在25°以下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坡改梯进行水土保持耕作。耕作管理过程中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豆科绿肥与经济作物实行轮作、套作、混作;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化学防治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实施退化耕地的生态修复[5-6]。这些生态修复技术都是有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
2有机农业及其主要农业技术
2.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在严格遵守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转基因技术,严禁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在这种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有机产品。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是因为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个整体的每一分子都健康,整体才能健康。因此,只有维持和加强整体健康的农业生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和富有营养的有机产品,为预防性的卫生保健和福利事业作出贡献,这就是有机农业的健康原则。为此,有机农业采取了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来保障[7]。
2.2有机农业的主要技术
2.2.1有机生产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标准(GB/T19630.1—2011)的环境基地要求: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有机生产单元是一个整体,为了防止有机生产受到污染的风险,有机生产单元周围必须设置缓冲带将有机生产单元和常规生产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且缓冲带上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其可持续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滴灌、喷灌、渗灌等),这种可持续性的灌溉方式也符合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对水土保持提出的新要求,即2015年2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明确提出的“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有机农业在强调产品本身有机完整性的同时也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严禁通过毁林、毁草、非法开荒来发展有机种植,而获得有机认证的农场是禁止随意焚烧秸秆的,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有机农业违背有机农业的宗旨。因此,生产地水土流失明显没有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就不能被认证为有机基地[8]。
2.2.2土壤的培肥管理技术
有机农业理论认为,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中有动物和微生物,是一个活的生命系统,作物吸收养分的过程是先给土壤“喂”肥,待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再供给作物养分,而现代农业中化肥的施用则是直接给作物提供养分,这在有机农业中是禁止采用的。因此,有机生产中养分的循环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要求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于有机生产单元系统内,即有机单元中的所有有机物质要尽可能回归土壤,同时在轮作计划中要把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作为土壤氮源补充的重要手段,并在有机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土壤的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就是说有机农业生产强调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通过种养平衡来补充因作物收获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养分[7]。
2.2.3病虫草害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理论认为,一个良好的有机生产系统不会有严重的病虫害,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往往是耕作不适当的信号,如作物种植单一化、品种缺乏多样性、施肥不当、农药使用对植物益虫的影响等。因此,在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有机农业倡导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实行以农艺措施为主、生物和物理措施为辅的健康栽培技术;在应对作物种植单一化问题时,有机农业中采取的农业措施是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规定:一年中植物应进行三种以上作物轮作,一年种植多季水稻的地区可以采取两种作物轮作,冬季休耕的地区可不进行轮作。合理轮作、间(混)作和套作可以改变农田的生态和田间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敏感性植物的密度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同时可利用特色颜色或敏感背景、植物分泌物、机械隔离和小气候等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7]。
2.2.4野生采集中强调可持续性
野生采集的农产品也在有机产品的认证范围中。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机标准对野生采集特别强调了“可持续”:野生植物的采集方法和采集量都必须在适度的范围内,采集方法不能对野生植物的生长及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采集量也必须小于采集区域内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量,从而防止因野蛮采集造成野生物种的衰退和灭绝,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由此可见,有机农业遵循的是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强调人类与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且和谐相处、共同协调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维持和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或栽培措施、节水灌溉措施、野生采集方法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均可应用。
3福建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3.1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
福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大气清新,土壤干净,水质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植物种类有3000种以上,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十分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9]。
3.2良好的有机农业发展基础
有机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栽培方法为主,福建农民在精耕细作、用(种)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精髓;福建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经验,如蘑菇栽培、混农林业、林草结合、旱地耕作等,这些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又为地方特色作物品种(豆类、特菜)选育、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产品生产、生物材料快速堆腐及生物肥料生产、节水技术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动,都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9]。
3.3健全的有机农业技术储备
虽然福建省有机农业2001年才开始起步,但是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已经有20年历史了,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转换基础,有机农业在短短的10来年内已初具规模;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体系已较健全,如省环保局的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农业厅的绿色食品办公室也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10-11]。
4小结
安溪县曾经因过度垦殖发展茶业生产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中的Ⅰ类县,茶叶的品质也威胁到了闻名全国的“乌龙茶之乡”的声誉和生存安全。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县政府引导和鼓励茶企发展生态茶园和有机生态茶园,如在茶园套种生态绿肥油菜花、大豆等,并在“外安溪”公路沿线对低产茶园实行退茶还林,走绿色强茶道路,从而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的第一效用即茶叶质量得到了保证。在第一效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安溪政府继续推进“持续治绿”政策,把曾经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通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打造成了观光旅游度假圣地,2013年,茶叶产值达20亿元,年创税收3亿元[11]。福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相对较少,农业面源污染较轻,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这些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资源、劳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借鉴安溪县茶业发展道路,切实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有机农业,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宜居、兴业富农、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强.福建农地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福建水土保持,2001,13(1):30-32.
[2]项华宗.青山作证———项南与福建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12(6):4-6.
[3]福建省食用菌协会.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1(1):56-65.
[4]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8-120.
[5]许文丰.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陕西水利,2010(3):131-132.
[6]刘利年.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4(6):4-6.
[7]高振宁,赵克强,肖兴基.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
[8]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技术工作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2.
[9]刘宁.依法监管科学防治全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15(4):1-4.
[10]韩海东,林永辉,刘明香.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52-457.
1.1有机农业在多数地区仅处于起步阶段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有机转换过程,过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有机产品论证,取得有机产品标识,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宜春市除万载县外,其他县(市)有机农业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停留在绿色食品的发展过程之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
1.2生产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概念认识不清
一是对有机农业强调建立持续的生产体系不清楚,把有机农业仅看成是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传统农业,把发展有机农业简单地当成走回头路。二是把有机农业转换期出现的情况
当成整个有机农业,认为有机农业的作物品质低、营养差、产量低。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者概念混淆,用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替代有机农产品。
1.3农民的短视行为影响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
农民讲究实惠,而有机农业需要3~5年的有机转换期,有机转换期收入较低使一些农民难以接受。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也受短视行为影响,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有机农业产品的品牌发展。如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源地茭湖乡尽管有机农业已深入人心,但据调查,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时常有施用农药、化肥以增加产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1.4政府、社会、农民三方未形成合力
万载县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靖安县提出将该县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有机农业县,其他县(市、区)也有一些提法和思路,但各县之间协作较少。宜春市高度重视有机农业发展,成立了有机农业办公室。虽然办事机构齐备,但上下齐动、各方形成合力不够。
2宜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2.1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齐心参与,必须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对有机农业的管理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认证、稳步发展。如加强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生产的组织和归口管理;制定和完善法规标准,严格实施有机质量控制;出台扶持政策,实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有机生产技术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加强有机生产的配套产业开发,为建设高标准有机基地创造条件;建立宜春市的有机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等。
2.2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综合开发之路
宜春市有机农业发展有下列有利条件,①生态优势,宜春市自然生态条件好,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②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好,目前有机农业发展面积达6667hm2,为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政策优势,宜春市政府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的四大重点产业来推进,在人、才、物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利用生态优势可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例如该市竹材加工和利用历史悠久,在80、90年代竹产业的加工产品基本是“三板一筷”(竹地板、竹胶板、竹模板、卫生筷),通过对竹产业的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创新,目前该市的竹产品已经发展到竹键盘、竹鼠标、重竹地板、侧压板、竹纤维以及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等[3-5]。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硒元素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防衰老、排毒解毒等功能。宜春市的袁州区和丰城是富硒地区,丰城富硒农业产业园中富硒蛋、富硒大米及袁州区的富硒矿泉水已有一定名气。将有机富硒农业策划好、宣传好,提高其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率。
2.3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发展宜春市优势产业基地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2.4形成各县(市、区)有竞争力的有机农产品产业规模
关键词:宣恩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1 宣恩县有机农业概况
宣恩县位于鄂西边陲,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宣恩县土地总面积2730km2,辖6乡3镇,279个行政村,5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5.9万人,素有“中国贡茶之乡”和“中国白柚之乡”的美名。
历经20余年的艰辛困苦,坚持走绿色有机农业的道路,成就了如今宣恩县14家企业16个产品获得“三品”资质证明,4家企业4个产品荣获绿色食品认证,9家企业10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成果。如今,宣恩县农业“三品”认证面积高达6819.3hm2,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11282133.3hm2。截止到2012年底,有机茶基地面积达9798800hm2,有机贡水白柚基地面积达到148.3hm2,宣恩县已经逐渐成为湖北省最为重要的农业“三品”生产基地。
2 宣恩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宣恩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1 政府主导和强力推进有机农业基地建设
制定了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整合和投入资金800万元以上,为宣恩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2.1.2 建立健全了有机农业生产六大体系
首先建成了宣恩县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县长牵头有机农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有机农业工作办公室,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也组建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精细划分了各个岗位的责任。
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机农业质量监管制度。组成了以农业、工商和质检等部门为主的监督管理工作专班,各个乡镇也积极参与,构筑起了一个上中下三级部门联动监管体系。
同时构建产业化经营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建立了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综合体系,逐步形成了生产与销售相结合的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网。
另外物质内部循环体系和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设同步进行。宣恩县政府从有机化农业发展模式之初就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等项目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猪—沼—X”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2.1.3 推行四大管理方法
推广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果袋防治虫害,面积约为2666.7hm2占25.8%;推广冬季清园消毒技术。充分利用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清园消毒,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推广茶园管理“四机”技术。即机修、机采、机耕、机防,面积占比分别为90%、20%、85%、60%。
2.1.4 构建了服务体系
聘请7名国家、省知名专家担任县政府有机农业发展顾问;乡镇按照1121管理模式,即1名农技人员联系10户典型户、抓好1.33hm2特色产业基地示范样板建设、带动100户农户发展有机农业,推动全县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上水平。
2.2 宣恩县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2.2.1 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较落后,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在生产方面,仍然缺乏关于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从而限制了宣恩县有机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
2.2.2 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组织化生产程度低
虽然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绝大多数采取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但从真正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是松散的、缺乏约束力的。全县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大体只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沿袭传统的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管理模式,面积占比为96.2%。一种是实行土地流转的种植管理模式,面积为390hm2,占比仅为3.8%。
3 宣恩县有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培训
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使有机农业操作者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着重提高有机农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为宣恩县有机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3.2 扩大有机产品认证宣传
相关部门按计划、分步骤、多层次、全方位抓好有机农业知识宣传,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是有机产品概念深入人心。
3.3 提高科技水平
宣恩县的有机农业的不断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的高科技人才队伍的艰辛努力,要继续加大有机农产品的研发力度并通过不断试验、探索肥沃土壤方法,努力提高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4 健全组织监管机构
要建立健全组织监管机构,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执法监管部门的联动力量,协调好各个方面,完善好本管辖范围内的工作。
3.5 合理构建服务体系
要与农业、监管、环保和气象等部门密切沟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为有机基地建设保驾护航。另外,还需强调再生能源后续服务的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来提供一定的能源。
4 结语
面临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机遇,宣恩县将会进一步围绕建设“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的宏伟目标,继续加大有机农产品建设规模和力度。通过大力发展各个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来实现整个宣恩县的经济增长、环境健康、生活和谐,牢记“科学发展”的理念,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机农业;重要性;对策
收稿日期:2011-06-30
作者简介:李小典(1976―),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53-03
1有机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三聚氰胺、瘦肉精、西瓜膨大剂等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当前发展无污染、不损害人类健康、富有营养的有机农业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有机农业是指在无污染条件下生产的农业,具体来说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原料,而使用有机肥、人工除草、通过培养土壤自身净化系统除虫,在动物养殖中不使用饲料、瘦肉精、添加剂等成分,按照动物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养殖。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按照物种的自然属性进行生产。按照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称为有机产品。
目前有机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比较好,而在中国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少。截至2007年,全球已有超过120万个有机农户,总面积3 220万hm 。截至2006年底,我国内地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约100万hm [1]。可见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有机农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
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比较发达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包括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起步比较早,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农业在发达国家经过充分的发展,其弊端也充分的暴露,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共识;政府从市场、资金和技术上进行积极的推动和扶持。
2我国目前有机农业落后的原因分析
(1)有机农业需要的技术和人才不足。有机农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古代的中国进行了几千年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早在东魏(531~550年)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就写就了鸿篇巨著《齐民要术》,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成就。对园艺、种植、嫁接、畜牧乃至酿醋制酱都有详尽的描述,还对旱地如何防旱保墒,如何通过轮作保持地力,如何选种育种,如何利用微生物及救荒备荒的措施都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是近代以来,现代化学农业生产方式传入我国改变了这种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由于产量高、投入劳动少而受到了现代农民的青睐,所以目前中国的农民中大部分都没有继承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而老一辈农民虽掌握这项技术但是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就导致很多有机农场尽管想生产有机食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2)公众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认识不足。有机农业这个词在很多消费者的心里还比较陌生,不清楚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机食品的价格较高,所以对有机食品并没有兴趣,导致有机食品难以销售。
(3)有机食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有机食品退出市场。有机食品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机食品的售价应该高于无机食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生产者知道食品的质量,而消费者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辨别哪些是有机食品,哪些是无机食品,所以就算是有机食品,农民应该索要一个高的价格,但是消费者是理性的,在他们无法确定是否是有机食品的时候,是不会掏高价钱的。这样,有机食品无法卖出高价,只能卖和无机食品一样的价格,农民生产有机食品的结果是赔钱,所以不愿意再生产下去了。以猪肉市场为例,不含添加剂的猪肉因为付出了更高的饲养成本必须索取更高的市场价格,消费者也愿意为不含添加剂的猪肉付高价,但是有些管理部门人浮于事,工作不到位,不去检查市场上销售的猪肉质量,消费者也无法用肉眼辨别哪些是不含添加剂的猪肉,最终只会选择价钱便宜的猪肉,这样不含添加剂的猪肉就会退出市场。
3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性
3.1发展有机农业是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选择
按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要生产和出口自己在成本上相对比较低的产品,这样才能通过国际贸易增加自己的收入。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说明:一国只有充分使用自己资源禀赋比较高的要素生产产品才能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如果一国的资本比较充裕,那资本的价格就比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成本就比较低;如果一国的劳动力很丰富,劳动力的价格就比较便宜,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价格就比较低。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少,这正适合发达国家的情况。我国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是劳动力充裕,资金技术不足,所以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生产成本比国外高,质量比国外低,在竞争中不具有任何优势,造成了“农业真危险”的局面。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比较优势生产有机农产品,就会改变农业的状况。我国的劳动力非常丰富,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劳动力比较少,劳动力成本比较高,这就使得我国有机农产品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有机农业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我们应该利用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生产自己并无优势的无机产品,这样符合现实的需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强大的竞争力。
3.2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在1994年7月批准了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这个观念在我国的农业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多少应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根据生物生长的化学属性来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根据植物生长需要不断往土地增加氮、磷、钾等化肥、氮肥。实践结果表明这些化肥、氮肥虽然一时促进了植物的高产,但是长久使用的结果是土地板结、环境遭到污染、微生物系统被破坏、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产出的边际收益递减、以及人们的健康受到损害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而有机农业是根据农业的自然属性依靠微生物技术来改变土壤的质量,因而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污染水资源。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生物物种就能够和谐共生;水资源不受污染,人蓄可供饮用的水资源就增加了,可以缓解大旱时期的水危机,粮食产量从长远来看是增加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有机农业的是现代化学农业产量的3倍[2]。
3.3有机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现代农业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大大节约了劳动,造成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目前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了城市。但是他们大部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只能进入简单的产品加工行业,收入低,没有固定的住所。农民工在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进城打工,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又失业回到农村。所以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真正改变农民受苦受穷的命运,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反而增加了新的社会矛盾。而发展有机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有机农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不会那么多了。农民不用进城就能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这才能造就美好和谐社会。
3.4发展有机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经济参考报调查发现2009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约有6.5万人,其中投资移民申请人数较2008年增长数倍。财富精英偏爱移民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不少人认为国内空气、水的质量与外国相比差距很大,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这些数据表明三聚氰胺、添加剂、瘦肉精、膨化剂、农药等已经让人们对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感到焦虑不安。所以发展有机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波士顿咨询集团2011年6月的调查报告称中国的百万美元富翁家庭超过100万户,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近年调查称中国有机食品只占食品数量的1%多一点,表明我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的有机农产品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要。
4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
4.1.1加强有机食品的宣传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知识的普及不应该是某一个有机农场和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工作,而应该是政府的工作。这项工作如果由企业和农场来做一是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同时这种广告自吹自擂之嫌,说服力不强。所以这项工作应该由政府来做。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这些媒体来做公益性的广告,或者通过电台、电视台专题栏目来介绍有机食品的知识。让消费者明白有机食品与无机食品的区别,在消费中真正愿意消费有机食品,并愿意为有机食品付出更高的价格。
4.1.2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解决有机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我国对出口的有机食品已经采用了严格的认证制度,出口产品都贴上了“中国有机产品”的标签,而且出口产品也受到进口国严格的标准检测,所以销售比较好。但在国内的销售中则没有实行销售证制度。有些产品虽然贴着有机食品的标签,但是并没有专业的、权威的认证机构标志,这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上的商品鱼龙混杂,消费者不知道销售的所谓的有机食品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在购买中害怕自己上当受骗,因而不会轻易购买这些食品,所以建立严格的销售证制度是让信息对称的一个办法。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机构严格把关,对有机食品做到认真检测,对真正符合有机标准的产品颁发销售证,使得真正的有机食品能够卖出有机食品的价格,树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心,放心购买有机食品。
4.1.3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发达国家有机农场会吸引许多硕士、博士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有机农场的实践中,很多农场的发展都面临着技术和人才不足的困境。技术与人才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低,产量少。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科研投入,出资鼓励农业高校研发更高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同时应该看到有机农业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扩大农业类高校的招生规模,并对这部分学生实行学费上的减免政策,鼓励高素质、拥有先进技术的人才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4.2发挥企业的作用,加快有机农业的发展
4.2.1引入风险投资,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家一户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正在被小规模的有机农场发展模式所取代。有机农业由于对原始生态没有任何破坏,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云南好宝箐生态农业园100亩的小农场投入400万人民币还是每年亏损的状态。日资在我国山东莱阳的有机农产品基地1 500亩,计划投入1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年还要投入220万美元用于弥补亏损。可见有机农业的前期投入资金非常大,见效还比较晚。单个企业很难支撑持续不断地投入和亏损,所以企业可以考虑引入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合法经营,把企业的产品和规模做大做强,做成上市公司,而且目前有很多风险投资基金看好有机农业的前景,愿意把资金投入有机农业。
4.2.2多方面开辟销售渠道,保证有机农产品货畅其流
有机农产品能否顺利销售,关系着生产者能否顺利收回成本,继续再生产。所以生产者要多方面建立销售渠道。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专卖店和超市供货的情况,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场来说比较合适。但是对于单个农户或者小规模的生产者来说这种营销模式会提高营销成本,所以可以考虑与某些团体和单位的对口联系来销售产品。就像前面讲到的机关农场一样,农户对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实行直供,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农户还可以按照顾客需要的数量进行生产,不会导致生产太多卖不出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卫・李嘉图.赋税原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一)社会认知及诚信体系的缺失
在我国,有机农副产品仍然是一个新鲜领域,大多数的消费者对其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消费者很难对有机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进行区分,这就使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加上其在实际中所存在的质量隐患,造成了有机农产品面临着社会公信力的挑战。自从我国颁布有机产品标准以来,我国的有机农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样高的增长速度造成了部分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产品数量的增长作为重点,致使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的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如果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对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的话,就会致使大量不合格的有机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这就会造成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心的进一步降低。这会对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部分有机农业企不能贯彻落实国家标准
我国部分有机农产品企业只注重产品能或得相关机构的认证,而忽视了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否达到国家标准,结果就造成了虽然产品获得了国家认证,但其质量却得不到真正的保证。更有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表面一套,私底下做的却是另一套,根本不重视产品质量,试图走捷径,甚至试图通过关系或者用钱直接获取认证资格。
(三)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由于我国的有机农业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我国对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小,在成了这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从事有机农业专项研发和教学的机构比较少,特别是缺少对生产技术的创新,普遍都是利用一些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影响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四)有机农业生产达不到市场需求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普遍规模较小,这样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上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还不完善,使国内市场上的有机农产品价格超过了实际的价值,对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拓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有机农业主要是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缺少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畜牧产品和水产品,更缺少对有机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完全不能满足市场消费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五)市场不规范,有很多假冒产品充斥其中
我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才刚刚起步,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体制。由于有机农产品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农产品差别不大,消费者难以分辨其真伪,这就使许多不法商贩有机可乘,通过将普通产品当作有机农产品来进行宣传和销售,获取巨额利润。市场规范化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能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时,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生产销售者的积极性,只有形成了规范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体制,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农产品,才能推动有机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有机农业的宣传教育
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广大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保及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让农业生产者了解发展有机农业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有机农业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基地的建设
我国应该有计划的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有机农业技术的研发以及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机农业建设试点区建立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并且通过组织各个农业科研机构,进行有机农业相关的技术研发,通过宣传、技术培训、政府补助等方式提高广大有机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三)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建立规范有序的有机食品认证体制,通过加强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标志、标准等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一套有序的认证体制。
(四)加强农村环保使用技术的推广
大力推广农村环保使用技术,对各种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对农业、生活、工业用水分开处理,将废水循环在利用,采用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这些方式,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五)建立有机农业信息管理体系
现代化有机农业主要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和产品加工业,有机产品要经过从生产到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一系列过程,这就需要对整个过程有较高的监管水平,为了提高监管力度,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对整个产品的产业链进行监控。这样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全面的保证。
三、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将对食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机农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整个农业产品的发展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丰富的品种优势,面对着拥有巨大潜力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光明。
(一)有机农业生产逐步规范化,发展速度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认证标准、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各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正逐步进入规范化。在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将进入快速持续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有机农业面积约为14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一面积还将继续扩大。
(二)有机农业产品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产品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有机畜牧产品及有机水产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有机畜牧产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先后开展了对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预计未来几年,有机畜牧产品将会快速的发展。
(三)国内市场规范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有机农产品市场的规范化是促进有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即将进入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快速成长期,有机农产品将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未来几年内,我国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
关键词:有机农业;经济效益;健康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毕竟比不上工业。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存在工业一边倒的情况。因为工业能最快的带来产值,让当地的GDP有很显著的提高,而各地区的政府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绩,于是工业遍地开花的现象成为全国最普遍的现象。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副产品废水、废气、废料“三废”的产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抹之不去的阴影和问题。工业的发达必将影响当地种植业、以及农产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苏丹红到毒奶粉,再到后来的毒大米、问题猪肉、地沟油等等一系列的有毒食品,总是在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生活条件好了,钱包鼓了,对食品的要求也更高了,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新宠。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历史就能看出,我们的发展过程跟他们不经有着很多相近的地方:一开始的农业是纯有机的。有机肥料,有机治理病虫害。食品很安全,但是产量很有限,不少人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第二阶段,大力发展人工增产增收,机械化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的口味大不如前、土地硬化、水质变坏。工业的发展农村周边地区工厂对环境的影响,粉尘、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问题使得土地里出产的粮食作物食用安全性大打折扣,关于有毒有问题的粮食的报道出现在新闻里;第三阶段,合理规划,划分好农业区域和工业区域,农业机械化继续保留,最开始的农产品有机化又重新加入了进来。产量有了一定的保证,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更好的解决。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在国外有机食品的销量巨大,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是普通食品价格的3-5倍,但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多数人还是选择价格贵的有机食品。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折点,不少的人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非常的重要,有很多人也急切的希望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放心的有机食品,因此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是有市场的。
一、九江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
1.九江有区位优势。九江交通十分便利,道路四通八达,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齐全。九江南有鄱阳湖,北有长江,是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汇,是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的过渡地带,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美称,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九江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对外运输。在九江发展有机食品的种植和加工地理位置非常好,新鲜的粮食蔬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往全国各地,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减少了营养的流失。
2.九江有气候优势。九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唐宋时期其稻谷、茶叶、蚕桑、鱼苗以及竹木、等畅销各地,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历朝历代以来,九江都是重要的水稻、棉花、茶叶和淡水鱼类生产基地。九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较好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充沛的雨水都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这里出产的农产品口感味道都很好。九江环境优美污染少,基本没有雾霾天气,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水土是种植生产有机食品的天堂,只有在好的环境里出产的食品才是对人身体健康最有利的。
3.九江有人才优势。世界著名的袁隆平院士就是九江人,九江有相关的农业学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近期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相关的技术专业在未来很可能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
二、九江发展有机农业遇到的问题
1.资金问题。对于发展有机农业来说,资金是很多地方普遍的一个困扰,有机农业和普通农业相比投入的要比普通农业要多很多,从有机农产品的注册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每个过程都需要付出比普通产品高出几倍的成本。虽然有机产品最终的售价要比普通农产品高出几倍,但是前期的投入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2.技术问题。有机农业在技术投入上有很大的缺口,如何让农产品真正做到有机,国内有机食品的行业标准有很多的空缺,不少标准需要完善。国外对有机食品有很多很严格的检测要求,在种植过程中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有很多本质的区别,主要有3个方面:①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②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例如以前用过农药化肥的土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如果该土地需要种植有机农产品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③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控制非常严格,不要求高产高收、每一地块会按照标准制定一定产量。以往农民在刚开始种植有机作物的时候能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实施,但是说到定产的时候就都不理解,为什么不要多产,要定产,这是为了让每一个果实都是健康的;还有些农民一开始能把握住,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的使用起农药、化肥从而简化自己的工作量。提高农户的意识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销售问题。好的产品种植出来,一定要有销路,销路不畅就会导致种粮的农户积极性下降,产品销售不出去,贷款还不了,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无疑是对有机农业最大的打击。
4.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最难也最容易的问题,首先要地方政府重视,合理的规划好工业区和农业地带,工业区如果太靠近农业地带工业的废气,废水,粉尘就会影响到有机农业产品的品质,合理的安排规划,有些县区着重搞好有机农业,有些县区重点搞好工业。在年度考核的时候也要有区分,不能一个标准到底,工业和农业一样打分。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资金问题的解决。资金问题的解决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针对有机农产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资金补助一定要落到实处,要区分普通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钱一定要用到刀刃上,让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户享受的真正实惠;二是银行针对有机农业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贷款门槛不能设的太高,门槛太高农户根本贷不到钱,更谈不上优惠;三是农民合作社针对有机农业给予一定的互帮互助,不少的合作社有销售渠道、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让合作社也加入有机农产品的种植也是可尝试的做法。
2.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力扶持大中专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下到农村,给予一定的待遇和资金的支持,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做好正面的宣传,宣传正能量,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积极鼓励家庭农场模式,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
3.销售问题的解决。一开始就要做好规划,搞好产销一条龙服务,提早规划是解决销售难的重要手段。如今科技发达,网络便捷,智能城市智能生活都在建立,提高网络的运用,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将是今后最常用的销售模式。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健康的有机农业产品,将有机农产品和高科技、健康有机的结合,人们在付出高价格的同时,一定希望看到和自己付出价格相等的产品。农户跟相关的学校和团队合作做到共赢,在种植之初就将相关的信息拍成图片或者视频放在网络上,对公众展示,提前搞好宣传和预售工作。农户和大学合作,针对大学生预就业提供相应的辅助平台,吸纳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大学生,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
4.关于政府考核问题的解决办法:给不同地方不同的考核标准,一个地方一个标准,不把工业和农业的GDP放在一起作比较。政府针对有机农业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