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规避;企业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目前部份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各种违法活动层出不穷,出现一系列大案要案,给企业造成致命伤害,也严重扰乱了国家市场经济秩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的根源和混乱经济现象之一。造成这些问题根源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或有制度不严肃执行内控失控。当前经济形势下,分析和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才会建设好制度抓好落实。

内控制度是企业现代管理中一种重要管理手段,是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指企业各部门,在部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工作程序。并予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形成一套严密的控制机制,内控制度在当今经济条件下己被各行各业的企业所采用并日趋完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2000年(新会计法),2001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二个法规的实施。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对企业建设内控制度起到纲领性,指导性作用。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主体,制订符合企业实际内控制度,使其发挥作用。如与企业不相匹配就难以维持实施,如我司从2002年企业转制至今。企业从单一公司经营演变成下属七家子公司集团运行模式。企业股权从单一股东变成五位股东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既有二者合一又有分离的管理模式。企业集团运行三年来,企业内控方式尚停留初期阶段,虽然制订一些财务、采购、人力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但近在财务、采购信息汇总的作用,没有起到在企业运行中发挥控制作用,操作不畅,效果不明显,存在矛盾突出。主要体现一是企业内部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层面阻力大,仍然有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痕迹,没有突破原单一公司管理的模式。二是集团与各子公司责权不够清晰,权利边界模糊制约各子公司经营活力,无法第一时间正确判断处置机遇漏失。上下来回报手续繁杂,工作效能下降。三是目前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效对接,无法在管理工作中加以融合,阻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四是虽然年度企业内审,但对缺乏曰常控制,造成既成事实无法挽回失损。如何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如何做到事前控制,关键是建立合理系统的内控管理机制。

第2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重要性;现状;强化途径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中,市政建设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的高低对城市的基础建设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相关部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市政建设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的工程来说,市政建设工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更加广泛,所需要的投资相对来说也更加多。市政建设工程不仅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密切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时我们必须做好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市政建设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个环节中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最终提高整个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在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也就决定了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市政工程建设中认真研究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最终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的稳步发展。

二、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城市中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时缺乏完整的监理机构

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型城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的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中,人手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一些城市的在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时没有采用专业的监理人员。当城市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时,由于监理人员的缺乏,有的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与市政建设工程的监理人员在专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如果在市政建设工程中使用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那么整个市政建设工程的监理水平就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施工的过程中也一般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最终会严重影响整个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

(二)相关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监督力度以及处罚力度的不足也是目前市政建设工程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市政建设工程一般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开展的,所以当市政建设工程产生质量问题时,由于政府干预的原因,相关企业甚至部门受到的处罚一般比较少,政府部门一般选择勒令企业整改来代替处罚,长期发展下去,市政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就会逐渐的减弱,在建设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三、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强化途径

(一)全面规范市政建设工程市场

为了进一步的强化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规范市政建设工程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进行市政建设工程的招标时要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整个市政建设工程涉及到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都要进行招标和投标,尽量减少市政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的行政部门的干预,最大程度的保证市政建设工程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在我国现阶段中,市政建设工程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对施工单位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对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部门却缺乏完善的行为规范,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市政建设工程在设计以及监理方面出现了一些影响工程质量得因素,我国目前市政建设建设工程中的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进行委托的,所以在中间环节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因此,为了实现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最大程度强化,我们需要对市政建设工程涉及到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都要进行竞争招标,从而保证市政工程市场的规范性,最大程度的保障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第二,全面规范市政建设工程市场还需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任何一项市政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其资格符合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从整体上来讲,市政建设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进行避免反复修改或者越级设计的现象,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施工单位分包或者转包市政建设工程的行为。最后,对于市政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来说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建设,确保监理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之中,最大程度的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加强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

在进行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为实现更好的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监理单位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督力度,从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质量监督手续的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以及工程竣工的验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对于市政建设工程中的监理单位而言,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的质量等因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为这些因素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应该杜绝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说工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以及质量把关不严格等,进一步提高监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监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保障监理单位更够更好的进行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建设工程相对于其他的工程来说其系统性更高,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所以在进行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时也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市政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竣工后的验收等环节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要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最大程度的实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苏君.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2,13:45.

[2]顾远舜.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探究[J]. 科技传播,2010,15:88.

[3]张霞.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J]. 科学之友(B版),2009,07:96-97.

[4]张霞.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J]. 科学之友(B版),2009,08:80-81.

第3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内部控制

传统的手工记账已被计算机记账取代,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准确性及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第四十一条指出:“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了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应结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特点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数据记录的无纸化使财务数据易被人为修改

传统手工计账条件下,账簿、凭证、科目汇总表、财务报表以及报表分析均需要人工填制并汇总计算,所有的核算记录均可从会计人员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只要录入记帐凭证的会计分录后,通过电算化系统的审核、汇总检查、两次录入校对、计账等步骤,计算机就会自动完成科目汇总、明细账、会计报表等工作。它缺乏直观可视性,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这种会计核算的无纸化特点,使得一些不法之徒受利益驱使不留痕迹地篡改或伪造凭证,加之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因此,如何防范计算机犯罪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来说已迫在眉睫。

2、会计资料存储方式发生改变

手工记帐方式下,会计资料是以账簿、凭证、报表等“纸”介质形式保存, 不仅要占用很大空间,还要进行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会计人员修改会计凭证或账册时都会留下签字来分清责任。而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会计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其修改、删除或拷贝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进行纸介质保存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备份等复杂工作。

3、会计工作质量依赖于财务软件系统的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操作水准

随着商品化财务软件市场的发展,注重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的财务软件应运而生,主要有用友、金蝶等。而会计人员在计算机知识方面并不够专业,在初始化阶段如果未与软件开发商做好沟通衔接,系统一旦出现自身或操作失误便会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安全。可见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计算机专业知识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

4、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效果有所减弱

在手工记账方式下每笔业务需经过多重手续及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对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行电算化后,计算机的自动高效大大简化了业务处理程序,过去由会计人员或各部门按步骤才能完成处理的事项,现在可能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就能完成,内部牵制机制明显被削弱。

5、电算化系统下权限分工采用口令授权,易被窃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职责分工并未改变,只是通过输入口令方式实行操作权限控制,而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并不能像印章一样随身携带,一旦疏忽被人窃取,损失可想而知。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应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1、明确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做到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等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并利用密码加以控制,使每名操作人员只能在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防止越权操作。如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的填制及录入必须经过会计主管审核才能输入系统;系统软件的维护修改必须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审核后才能实施修改;会计人员必须回避软件的修改维护过程等措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准确、完整。

2、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舞台,作为统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财会人员来说,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财会人员的职业操守、专业品格和执着风范正经受着各种各样考验。为此,企业应采用激励措施给予财会人员以合理的薪金待遇;另一方面,要不断创造机会鼓励财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3、制定科学的岗位轮换制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对会计电算化岗位人员制定监管机制,尤其针对敏感岗位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轮换制度,以此杜绝不道德、不合法行为发生。

4、加强对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

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要建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以便在今后发生问题时能够追究到相关责任人;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并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对外来U盘加强监测等措施。

5、加强电算化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存在特殊性,除了要存储纸制会计资料外,还包括存储会计资料的光盘及其他磁性存储介质,因此在电算化档案管理方面应加强做到以下几项工作:(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相关会计人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将备份的磁盘介质贴上保护标签,存放在安全、防潮、防磁的地方,并进行双备份,存储于位置不同的空间保管;(3)定期检查和复制已保存的磁盘介质,防止磁性介质损坏;(4)磁盘介质不予外借,特殊情况下,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采取复制方式借出,同时予以登记。

总而言之,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在财务工作以及经营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只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成为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柯鸿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湘潮(下半月),2008;12

第4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建设

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夯实基础管理必不可少。想要发展,必须强化聚焦基础工作,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落实长期抓的措施,形成大抓基层、抓实基础的浓厚氛围,实现基础管理全面规范、全面过硬。而规章制度管理是一个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升一个企业精益管理能力的抓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制度有效性评价,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并不是束之高阁的天花板,一个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后必然要执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现场生产业务如果没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肆意而为,那么安全事故必然会发生。同时,国家法律也规定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生命至上”,并不是一句空口号,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需要各个企业制定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安全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安全规章制度既能保障生产顺稳,又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需要。

2.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基础管理有待夯实,需要用精益管理的手段,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夯实基础、制度先行。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及时有效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谁制定谁负责,谁制定谁培训,谁制定谁检查,谁制定谁改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执行力更强,形成制度优势、体系优势,转化为管控能力、系统能力。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专项风险治理和流程改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只有规章制度的基础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这座高楼大厦的根基才算是筑牢了,企业才能把大楼建的更高、更好。

二、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

1.部分规章制度缺失,业务缺少指引

企业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缺乏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导致企业某部分规章制度的缺失。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引与规范,造成工作混乱、无章法。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失了规章制度的指引,业务缺少指引,企业员工仅凭经验工作,由于每个员工的个性认识不同,对同一项业务不能形成规范性的业务流程,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出错几率升高;且没有规章制度的规范,企业员工工作没有限制,还容易缺失公平、滋生腐败;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因为没有规章制度约束,或者不遵从规章制度约束而犯错误的人,可见规章制度的构建及遵守的重要性。

2.规章制度管理混乱、不具有系统性

我国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缺乏层次及体系。首先,从公司层面讲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监管部门,缺少对规章制度的统一备案及管理,这样就导致公司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出台对本部门内有效的规章制度;由于各部门出台规章制度时与公司没有沟通,极有可能与公司其他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或者重复,造成制度混乱;且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效力范围仅适用于本部门,不能对全公司适用,且有可能与其他部门规章制度冲突,这样就造成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混乱。其次,公司内部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层次划分,造成全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性。例如:总则性文件与细则性文件不分,公司级文件与部门级文件不分。公司内部对各级制度缺少归口管理、动态管理,没有公司级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部门级的规章制度缺少指导,造成各部门无所适从,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系统性。

3.规章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

规章制度作为一个企业的“内部法”,按理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执行性,但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处于“休眠”状态,执行力低。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都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一个制度的生命力在哪里?执行力!不被执行的规章制度,属于空中楼阁。有的企业是规章制度有规章制度的规定,线下执行有自己的执行准则,或者肆意执行,规章制度完全处于被闲置的状态,其执行力完全等于零,等同于没有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对规章制度是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想吻合的部分执行,与自己心意不吻合的部分不执行,不能严格全方位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低下。

4.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

企业或企业内部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后,缺少对制度的宣传操作,导致制度制定后,只有制定人知晓,其他人员对规章制度并不知晓,这样会导致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制定后,缺少制定人对相关人员的讲解,会导致其他人员要么不知道有这项规章制度,要么对规章制度规定的内容理解不到位,造成规章制度执行困难和偏差。

三、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措施

1.提高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由上到下、全员参与的活动。一个企业想要强化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企业要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首先,从公司层面讲,公司主要领导首先要树立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的观念,公司领导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开始推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所有员工都要根据公司的风向标,强化制度建设意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应树立制度建设的理念,形成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的良好风气。

2.规范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公司级、部门级等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首先,公司应建立专门负责全公司规章制度归口管理的部门,对全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掌握和备案,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管理的文件,发全公司执行,同时通过对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备案了解,避免各部门之间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发生冲突和重复;其次,从公司到部门,规章制度应具有体系性,例如,从适用范围来讲: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等,部门级、班组级制度不能违背公司级制度的原则。从制度级别来讲:可以分为一级制度、二级制度、三级制度,同样,二级、三级制度也不能与一级制度相冲突。

3.规章制度制定实行全员参与、集体决策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实行一言堂,需要由具体使用该规章制度的人员来参与制定,因为只有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业务人员对工作流程和规范最清楚,有实际执行人的参与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是单独某一个人来制定的,需要与该项业务有关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规章制度的公平性。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通过征求基础员工的意见、领导的意见、专业的意见后,按照公司规定的制定流程,集体决策并。

4.强化规章制度宣贯工作

一项规章制度制定后,想要充分发挥其基础管理的功效和作用,首先就要对规章制度在相关部门进行宣贯。全公司、部门等要对涉及到该规章制度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宣贯,宣贯要全面,不能有死角。宣贯不是简单地传送文件的过程,文件下发后,要对使用部门及员工进行培训讲解,使该文件的使用人充分了解该规章制度,为该项制度今后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5.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及考核措施

制定制度的最终目标为按规章制度办事,也就是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需要所有员工遵循。首先,要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各个部门对规章制度落实的压力,在全员范围内建立“有章必须守”的理念;其次,对规章制度执行力不足的,要建立责任追究、考核机制,在全员范围内建立“失责就要究”的理念;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保证规章制度活力,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王乙.关于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思考[J].人才开发,2017,(18):170-171.

第5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近年来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自1999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行使中央银行再监督职能以来,内审部门在全面内审、专项检查等检查中将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以查促建、以查促整。促使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内控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补充建立新制度、修订完善旧制度的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建立了包括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体系。

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对内控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基层中央银行职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排查内部风险点进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的自觉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单位领导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渐加大,初步形成了内控制度先行、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并重的风气和氛围。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

金融部门向来以内控制度严格而著称,但近几年部分机构在内控上却出现了“外紧内松”的现象。这一点从全国各地不少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可以得到答案,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人行洪湖支行枪弹失盗案和赣州抽张短款案给我们以警示,必须从内控制度建设中查找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控制度全面性难以界定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化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各种工作程序、手续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因此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为:金融监管制度、货币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结算管理制度、国库业务管理制度、货币发行与金银管理制度、机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尽管各种制度较多,但内控制度全面性方面只有原则性规定,在实际建制工作中缺乏具体判断标准也即定量要求,导致内控制度评价、检查时标准不一,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现实的问题是:基层行及科室需要制定多少制度才是全面的?作出全面性判断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2、内控制度的规范性不够

(1)有的基层行未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内控制度,有将上级行规章制度、全行性内控制度直接作为单位、部门内控制度的情况。

(2)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且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存在有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业务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纪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制度。使一些基本制度如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失误,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

(3)内控制度未按照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部分制定。

3、内控制度的及时性不够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的需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是,一些单位、部门未根据上级行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内控制度,以致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有些新型业务已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致使运作上带有盲目性。

三、对内控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理解为一项临时任务、阶段性工作。甚至,个别原来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部门存在厌烦、畏难、抵触情绪。

2、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比较原则,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理解、做法不一。例如,部门内控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组成部分,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应首先制定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然后将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落实到岗位,最后将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具体体现在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中。又例如,部门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未明确,有些部门即按部门现有人员来制定岗位责任制。我们认为应“因事设岗”而不应“因人设岗”。

3、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整。从情况看,从上到下都只要求职能部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从内控制度的体系角度看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应由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两部分组成。全行性内控制度对全行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约束,部门性内控制度对部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约束,两者无重要性之分,其区别仅在于约束范围的不同,即全行性内控制度是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部门性内控制度是该部门、该部门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内控制度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

(1)内审部门只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协调、监督、检查部门,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部门误认为内控制度建设是内审部门的工作,因而不是主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而是等内审部门提出后再去修订、完善制度。

(2)内控制度评价效果不佳。各行虽然按规定成立了相关内控制度评价小组,但一方面由于熟悉全行各部门所有业务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评价缺少针对性,另一方面评价小组即使提出了修改意见也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缺少权威性。

(3)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够。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负有监督、指导、检查的职责,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也不应例外。而且,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各项业务和工作比较熟悉,对制度规定和岗位分工的原则要求比较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四、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性、有效性的建议

首先应该解决好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对上级行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在内部制度面前,员工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一旦违反就要追究责任。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认识问题,才能克服内部制度管理中的随意性,提高内部制度的权威性,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构筑起风险防范的“铜墙铁壁”。

1、为改变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要实行分工负责制:内审部门负责本行及下级行全行性内控制度的规范、统一工作,上级行职能部门在做好自身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负责下级行职能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2、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上理解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上级行相关部门开展检查、监督时标准执行不一可能导致下级行无所适从的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下级行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的目录(目录中规定的制度必须制定,除此之外可结合各行、各部门实际补充制定)。

3、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过于简单、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已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规范的各项制度蓝本后印发下级行,由其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在此一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并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和为了规范操作的,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的制度即使再严格、再全面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这就起不到制度应有的制约、规范作用。所以,要避免制度悬空或华而不实现象。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制度亦然,目前,因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法规已不尽适应或相对滞后。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随着业务的变化、中心工作的更替、重点的转移、时间的变迁等紧跟形势,把握政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树立动态的监督管理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一定能较好地解决内控制度规范性问题。

第6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开展好会计基础工作。但是现在很多的行政单位中的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而是从其他部门的办公室抽调过来的。由于会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对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以及其他账目类型等并不能清晰地认识,所以很容易造成会计管理中做得混乱,不利于单位的管理。

(二)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预算编制是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工作,只有科学的进行预算编制才能够对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制度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些行政单位只为了追求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在较多的事业单位中再进行会计核算时多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在进行核算对比的是单位的全部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这种方式就造成了单位的核算期存在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混乱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及相应的外部性,同时在管理运营中往往会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计制度的管理也受到了类似计划经济的思维干涉,导致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混乱性。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记录,所以造成了现实与台账信息的不符。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中进行高效会计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较多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在单位内部的其他部门抽调任用,甚至直接由其他办公室人员进行兼任,这些人员并不具备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造成会计管理的混乱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一)不断提高风险意识,重抓会计基础工作

在今后的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和相关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财务风险意识。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不断加强对会计制度建设和完善创新方面的学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对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重抓会计基础工作,为有效实现单位内部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二)不断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明确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预算编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完善的预算体系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比如,加强对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全民核算,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所以,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力和会计人员的管理,首先一定要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并且要具备国家和行业要求的相关资质,才能上岗;其次,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先进会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技能掌握;最后,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第7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对现代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与企业其他经营及管理活动相融合,具体来看,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内控制度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决策、决策执行以及执行监督这一完成过程,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与活动。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控制这一基础条件下,对部分重要的业务事项以及一些高风险的领域进行突出强调与关注。

(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机构设置、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同时又可以兼顾运营效率的制衡关系。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竞争状况、业务范围以及风险水平等保持适应关系,能够依据不同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对实施成本和与其效益进行有效权衡,保证内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用相对适当的成本投入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的有效控制。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足与缺陷

目前,经济危机对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冲击并未彻底消除,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依然比较薄弱,近几年,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经济犯罪等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的不足。具体来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整体上表现为4点:

(1)控制环境相对薄弱。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是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的直接因素。但很多企业内控环境相对薄弱,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意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缺乏合理和完善的组织机制;在缺乏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无法建立起标准、规范且统一的控制准则,内控制度的落实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都无法得到保障。

(2)内控压力不足,风险意识薄弱。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多数企业并没有将风险管理提到相应的高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存在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的普遍性问题,这种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的内控制度,有悖于完整性原则。

(3)内控职责不明确,信息流不通畅。信息流的通畅与良好是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能够使内控工作中每一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岗位义务,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工作基本是以管理层的要求为准则,信息因管理层意见的调整而不断改变,这种对信息的垄断使企业内控信息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无法使内控工作中各种行为得到有效的披露和制止。

(4)内控机制不健全。这里所谓的内控机制不仅仅是指企业内控制度,同时还包含企业内控制度落实所必须的考核及奖惩机制。由于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无人检查、无人考核,制度仅仅是制度,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一种形式,在缺乏考核及奖惩机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控制及管理作用。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不足与缺陷,加强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研究,可谓势在必行。

3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要推动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和加强。

3.1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使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环境保障,从整体上来看,内控环境包含企业的董事会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思路,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信息系统、权责分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等。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现代企业要推动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最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内控环境,以便于为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保证。

3.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指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企业应该建立起同时包含两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控制度层次,首先是组织制度,其次则是管理制度。这种组织与管理的分离,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层次化,而层次化的内控制度体系则能够使企业每一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岗位行为都处于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之下,不但可以保证制度体系建立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使内控制度的落实得到保障。

3.3融入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控制度中,应该对风险管理问题加以考虑,将这种风险管理的手段融入到内控制度体系中。针对企业内控信息在流通与沟通交流上的需求,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监督引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性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当内部控制因素与外部因素有所变动的时候,灵敏的信息系统则可以指导企业内控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保证内控制度在落实上的有效性。

3.4发挥审计功能保证内控机制的落实

现代企业应该借助于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对其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审计、考核和规范,建立起内控制度实施的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展审计,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内控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部门或岗位以适当的奖励和处罚,使企业内控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进而使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向着良性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4结论

第8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是规范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完善这一制度,才能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稳健经营。因为农村信用社是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单个独立法人,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既是信用社抓好当前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案件专项治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信用社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主观上,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信用社由于机构分散,人员较多,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认为内控制度似乎可有可无。有的甚至把规章制度与内控制度混为一谈,认为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没有必要再谈什么内控制度建设,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有的信用社虽然建立了各种内控制度,在检查整改和案件防范上也有一定的措施,但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认识往往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一味强调抓业务发展、抓规模经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造成粗放经营,有章不循,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一些信贷员在信贷管理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片面认为发放抵押、担保贷款等于给贷款加上了“保险”,?S略了贷款“三查”,弱化了制度管理,从而形成贷款风险。

(二)客观上,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由于多年形成的体制原因,当前不少信用社尚未形成职责权、相互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一些内控制度对某些岗位和某些环节起作用,而对于另一些岗位和环节却失控,这容易造成整体监控的力度不够,也难以构筑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如此,有的信用社由于内控制度订立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给管理部门在监管和处罚违规行为时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会影响制度的执行效力。

(三)实践中,检查督促不力,造成有章不循。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现有的稽核力量明显配备不足,因而监督检查往往不到位。从目前信用社的经营现状看,稽核机构很难对业务部门的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稽核也是以事后监督为主,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这容易造成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应有的督促检查,会使风险防范产生一定的死角和盲区。比如,会计工作现在只局限于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很难履行监督职责,稽核机构参与监督管理的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会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对传统业务监督检查多,对新兴业务监督检查少;对操作的规范性监督检查多,对业务经营中风险性监督检查少;对事后的监督检查多,对事前的防范监督检查少,致使内控制度建设中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发现。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给开展各项业务带来风险,影响到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会危及信用社生存。因此,我认为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强化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案件专项治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目前,信用社的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业务质量也不断增加,经营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教育员工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业务规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既要发展业务,但又必须规范经营,依法经营,从严治社。同时要教育员工转变经营理念,把以业务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并推行以信用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社员工人人实行问责的内控机制,这样才能使内控制度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第9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困境及突破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财政部2012年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为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如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困境及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困境分析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部门预算约束的不严格、收入支出缺乏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控制管理薄弱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

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困境之一。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没有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观念相对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领导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中要求,对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转变内部控制认识存在的偏差尤为迫切。

2.部门预算约束的不严格

部门预算约束的不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不够细化,依旧实行过去的“实报实销”的方式,无法使财务部门较好地进行预算约束,加之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对员工和本部门内部机构并无预算约束,使得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

3.收入支出缺乏有效管理

收入支出缺乏有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瓶颈。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非营利性收入,但由于对收入支出缺乏有效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的收入支出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先支出后报销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4.固定资产控制管理薄弱

固定资产控制管理薄弱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陷入困境。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目前普遍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这样的采购模式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后期管理。一般来说,在固定资产控制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领用、管理及责任归属等缺少明确的制度,难以做到责任到人,致使部分固定资产流失。

二、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困境的出路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困境,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困境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困境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应积极转变思想,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完善部门预算约束作用

完善部门预算约束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至关重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要进一步扩大各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门预算的范围,努力进行全部门的预算,并严格控制在预算方案的执行。

3.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具体说来,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机构应加强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建立适当的制度和奖罚记录。

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试行)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合理化与协调化的基本法律依据。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为此,各单位应努力谋求会计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契合的出路。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困境,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完善部门预算约束作用、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断探索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困境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瞻.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08).

[2]陆庆礼.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