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城市规划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方法

第1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 城市

Abstract: During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people increasingly feel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ecological planning, social need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how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urban planning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 and a direct impact on social change and urban development.Key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urban

中图分类号: 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生态规划方法已经慢慢渗透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今,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案,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普通大众,对生态规划都有自己的观点。本文希望能够探讨生态规划的内涵,以期推动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方法中的运用。

2、城市规划方法中的生态规划解析

通过借鉴吸收国外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以及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生态规划探索实践,我国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规划方法。具体而言,这种生态规划方法是将人居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整合起来,将生态系统的和谐安全融入到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中。这种规划方法已经不是传统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是基于城市规划层面上的生态规划,并且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建筑设计、广场设计和城市设计等。

2.1、生态规划方法的社会责任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调研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水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水源,划定自然保护区,合理采集野生动植物,提供科学数据并且指导对资源的再分配,提高利用率,保障城市建设和运行。

改善人居环境系统,指导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整体的系统理论和思路去分析城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的关系。并且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多元化的,贯穿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的整个过程。从拟定编制计划开始,就需要生态规划来指导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直到方案确定,都需要生态规划的参与。生态规划提供的科学标准和评价机制,从客观上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和安全,这对建设宜居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建节约型社会,开发利用可循环经济。

城市规划是政府在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及城市管理中主张科学行政的重要行动纲领和法定管理依据。为了科学的进行城市建设,生态规划方法要求创新,使用节约的新能源。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MS),这样的系统创新来源于电能控制领域,被广泛运用于电车和工厂机器上,这对未来汽车脱离汽油有积极意义。

提供生态规划理论、技术以及科学精确数据。

生态规划不单单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也不单单是技术体系以及编制模式的研究,而是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对城市运行和社会进步有帮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2.2、生态规划方法的具体内涵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编制理论、技术、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生态规划的分析总结成果进一步解读,并且融合编制成综合水平更理想的城市规划成果。利用生态规划方法分析总结的成果包括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形态及功能的生态安全构架体系识别技术,综合控制的生态等级分区控制技术,生态建设用,地控制分区及人口规模、建设量导入技术等。这些成果主要以指标的形式出现,提供大量科学的有效数据。在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过程中,生态规划指标体系也是逐级深入。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规划设计管理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和规划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3、生态规划方法和技术在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生态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性质、空间结构的准确定位,和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战略的制定,以及对城市的未来走向,可容纳人口的预测方面。

具体而言,在制定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落实生态规划方法的应用技术,主要体现在“量”的规模容量的测定。其中生态规划容量主要涉及城市人口容量、水资源量、城市建设力度和动植物存量等,通过对这些“量”的规模确定,调整土地使用管理指标、人口容量指标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其中,城市容量指的是指在保障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的前提下,城市建设所需要释放的土地资源量。在生态规划方法的调控下,控制好城市容量能够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的无序扩张、和低效的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绿地系统指标也很重要,包括绿化覆盖率和绿量,这将生态效益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对生态条件与资源条件的分析,探索两者的发展潜力和生态限制,在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的前提下,整合资源,以生态适宜性分析及承载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并且根据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绿地量等要素,合理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口容量和建设规模。

4、生态规划方法和技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过度,生态规划方法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言,起着更严谨、更先进的作用。生态规划方法可以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客体进行具体界定,制定控制指标,提出形态要求,最后控制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生态规划编制技术能很好的限定实现生态规划、生态效益。首先,利用生态规划方法可以划定生态功能用地中的禁建区、可建区与限建区。其次,通过对“量”的准确测量和验证能提出城市自然要素的控制指标和地块建设的控制指标。再次,对生态景观形象的要求,能提出城市基于自然的形态设计原则,并且以此为限定。最后,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容量做指标限定。

这些具体的生态规划方法的具体技术手段,能较为准确的制定出城市建设容量控制、空间形态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和基础设施控制的体系。

5、生态规划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是对城市的更具体的设计,包括道路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形态控制、地段的空间布局等的设计,其中还研究生态城市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的具体设计,例如建筑造型、面积和用途,广场、绿地及市政设施的空间布局等。将生态规划方法使用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在编制修建性规划的同时,各项物质要素都要考虑进规划编制中,其中的生态要素在近几年被要求的更明显。因此,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更好的落实生态规划方法。例如生态建设等级分区和用地性质明确落实到每个地块,生态安全框架考虑进具体实施中,树种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情况等。细说到生态城市设计,是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的相关设计。将城市与周边环境整合考虑,合理处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使城市能和谐各种关系,并且健康的发展。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理论和技术,能更好的缓解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等级分化等。

6、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构建人居系统最为基础又最为重要的法定行为依据, 其约束力和控制力对人居系统建设与发展起着核心法定依据的决定性作用。生态规划方法贯穿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和实施技术。对生态规划方法的正确理解和使用,能更合理的优化生态资源,体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参考文献:

[1] 单德启,郁枫.生态城市保护与发展刍议[J].建设科技,2003(11):38-39

[2] 丁建强,杨青松.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初探--以吴江市同里镇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07,28(1):125-128

[3] 杨东.生态城市如何规划设计[J].村镇建设,2001,36(2)

第2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规划

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干旱时放水,自主调节城市干湿度。较为官方正式的海绵城市概念是指全新的城市雨涝管理概念,是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涝灾害的一种城市建设方式。

1海绵城市的优势

(1)渗、排:通过透水铺装、下洼式绿地、渗渠等渗透措施可以使部分雨水渗入城市地下,补充城市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有效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2)蓄、滞:在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雨水罐、蓄水池蓄积部分清洁雨水。同时,通过建造调蓄池和雨水花园还可以滞留部分雨水,减少峰值流量,缓解排水管道的压力,减少城市内涝问题和控制溢流污染。(3)净、用:贮存下来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和浇洒道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通过合理的净化措施净化贮存的雨水后,还可以将雨水用于冲厕、洗车等,从而减少自来水的用量,进一步缓解了城市缺水问题。

2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2.1以实际出发为原则

对于每一个城市建设来讲,都有着属于自己地域和环境的特点,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需要依靠于城市建设的先天环境问题,在相关的规定中也明确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城市的经济状况、当地的水环境、雨水资源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2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也就意味着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时刻以当地的生态问题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安全为重不仅仅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基础上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

2.3规范化建设原则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都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规范化目标与方案,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依靠于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方案,设计的方案不仅要着眼于生态与建设的平衡,还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和水利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项功能或设施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将来会面临的问题都要考虑其中,例如建造的费用、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保持平衡、维护问题等等。

3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3.1水系湿地规划

水系湿地作为城市的净化器对城市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1)划定限建区和禁建区,通过法制等强制手段划分蓝线和绿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保持良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2)修复自然生态,通过淤泥疏浚、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等来修复绿色生态系统。但要注意重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与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补水、净水作用,建设海绵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造福城市居民。(3)生态走廊的构建,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过生态走廊来加强多个生态板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环境形成必须的网络和通道,方便搜集和利用雨水。

3.2城市道路

现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宽广、越建越气派、越建越坚实,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道路并不渗水,甚至严重阻碍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内涝。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设中应该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统,牢固井盖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气材料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近年来,深圳市开始大力提倡完善城市下水管道系统,建立完善的小水管道体系,减少城市内涝,充分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等问题。

3.3地块内部

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块内部的规划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块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每一部分用地。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注重绿化、园林、湿地、湖泊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城市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应把此部分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实现合理规划海绵城市。

第3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标准化评分法

一、引言

上海世博会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地方,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构成了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城市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所谓城市规划,就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它不仅决定着城市的现状,而且制约城市的长远,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城市建设的规范和蓝图。我国城市规划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大中型城市都相继出现了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规划理念的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评价城市规划水平,对提高城市综合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城市能通过城市间城市规划指标的比较,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二、城市规划评价指标的设计

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层,选取五个方面作为评价城市规划水平的准则层,即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1.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的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推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城市的社会主体,依赖与城市的同时,也主宰着城市。我们将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子准则层。

2.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是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是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与科学布局、经济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的必要手段。

这里本文依据城市基础设施的狭义定义,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七个子准则层,即交通系统指标、水源系统指标、能源系统指标、通信系统指标、环境系统指标、防灾系统指标和比重指标。针对这七个子准则层又分别取若干指标,来反映各自的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满足城市使用者的要求。将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态质量指标和美感效果指标。

表4 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4.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有别于旧城改造,城市更新规划实施的结果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改善,是包含社会心理和文化环境要素在内的整体生活环境品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推动改造更新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否则更新只不过是表面的“换新”或是没有连续经济效应的暂时局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更新规划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确定应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方面来研究。城市更新规划指标体系如表5。

5.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形象是由企业形象概念移植到城市发展战略进而推衍后提出来的,是指将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精神文化,运用行为活动、视觉设计等整体识别系统,传递给与城市有关的各个团体、个人(即城市公众),使其对城市产生一致性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城市形象评价体系从支持水平、推动能力和知名度三方面加以构筑。只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持,依靠高效率的政府和高素质的市民的具体行动来推动,才能最终塑造出优良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指标体系见表6。

三、评价方法

为了更好的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进行测评,选择标准化评分法作为城市综合环境的评价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统计年鉴,收集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2)模糊性指标量化处理。主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不易量化,以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为主,应进行模糊性指标量化处理:建立模糊指标的评价模型Y=(Y1,Y2,Y3,Y4,Y5)'=(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所对应的分数集X=(X1,X2,X3,X4,X5)=(100,80,60,40,20)。计算模糊性指标的指标值D。Di=■XiPij其中,Pij第i个模糊性指标获得j级评价的概率。(3)数据标准化。ZX=■,其中ZX――标准指标值,X――评价对象城市的原始指标值,■――同一类原始指标的平均值,SD――标准差(方差)。考虑公式可能出现负数(x

基于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灵魂作用,本文依据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构建了以城市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更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系统的建立对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直观的显示其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之处。同时,从指标的确立来看,也为今后政府信息建设方面提供了些许思路,政府应在今后工作中重视各项指标的积累,建立数据库,适当融合市民的意见。

参 考 文 献

[1]王庆海.城市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7~139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19~325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9~100

第4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发展模式。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前,详细调研和量化分析开发区域,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

1.2 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和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少高效快速的反馈机制。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的布局,缺少对城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的分析评估,常使地块开发强度与周围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之间产生脱节。

1.3 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作为城市防止发生内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竖向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对规划范围内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现状缺乏深入的调研和量化分析,再加上各种数据收集的困难,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常常偏离实际,造成未来城市各项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以及用地与道路、排水、工程敷设及局部与整体等矛盾。

2 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建设应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城市规划专业,主要体现在它需要多规合一,即强调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协调运作;区域规划,即强调城乡统筹和流域综合治理;新型城市化,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生态文明,即强调绿色理念、科学技术的路径。

2.1 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

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明确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要求以及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2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

2.3 建立模型分析评估

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分析评估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对于开发强度高的城市中心区,应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工程技术手段,被动地响应城市中心。应依据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评估地块建设活动对周围城市用地所产生的交通、给排水、市政等的影响,实现城市地块的开发建设和交通管制、雨水控制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创新;实例分析

目前,全球都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方向和重要依据,应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具体的规划策略当中,指引下一阶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某智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索智慧城市规划中相关要点。

1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营。

2 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

2.1 智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等方面, 可以将智慧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不同层面的规划,构建智慧城市的规划体系。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层面,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规模、落 实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生态等空间布局,按照"宜居城市"、"生态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智慧产业等专项规划,并且与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等相协调,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实际社会生活需要;按照 因地制宜、技术适用的原则进行智慧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

2.2 智慧城市协同规划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数据与信息平台、资源环境、社会文化、设施布局、空间结构、城市管理等众多内容,以及政府、企业、市民等不同主体,因此需要进行协同规划与设计,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不同主体协作规划、多元功能复合、空间融合建设和一体化规划建设管 理。构建城市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满足不同主体的平等使用和信息共享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参与者,包括政府、社会、市场间的沟通和协同努力,不同层级、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协同互动,将有助于解决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城市的重要节点、有线和无线的流动要素,以及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复合和融合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

2.3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可以从规划公众参与、基础数据调查与获取手段、城市空间模拟和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电子政务等信息时代的互动平台和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满足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要求,进行规划的反馈和评价,增加城市规划的社会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手段,获取居民活动、交通流量、生态环境等时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基础数据。同时,通过位置服务LBS、GPS等技术方法对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尤其是对居民行为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 由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强调社会生活的综合性空间规划;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可视化。

3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3.1 城市概况

广东某智慧新城,位于城市中部生态廊道上。规划主将智慧城打造成为智慧产业示范区、智慧城市先行区,实现园区向新城、普通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目标。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从智慧产业、智慧生态、智慧交通和智慧设施四个方面诠释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探索实践。

3.2 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城市

该智慧新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南方基地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但产业发展动力有待增强,发展方向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应发挥软件园的产业基础作用,增强周边高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最高端、以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智慧产业集聚园区,见图1。规划以资本、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导,"升级存量、引入增量";积极融入地区间的竞争,吸引国内外主要"大数据"企业入驻,推动信息产业全面发展,拓展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图1 产城融合整体规划图

3.3 构建复合型产城融合城市模式

规划以组团为单元,构建功能复合的产城融合城市模式,实现职住平衡、配套完善。根据智慧城现状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选型,结合现状企业布局,规划将其划分为五个园区,每个园区都是由一个核心主导产业、居住社区、商服中心和湖区构成,人口约为2万~3万。商服中心结合公交站点和湖区布置,满足人们的日常购物、休闲等生活需求。居住社区结合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布置,利用城中村富余的居住面积出租给园区企业职工,少量商品住宅可用于出售,这样既能满足科技园居住配套的需求,又能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4 打造生态型城市

规划将自然引入城市,让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实现生态对城市的哺育和城市对生态的反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廊道和湿地形成雨洪调蓄系统网络,逐级拦蓄、净化雨水,从建筑到建设地块、从地块到水系构建微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2)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贯穿水系,沿河形成绿道,串联起具有滞洪调蓄功能的农田和湿地;3)建立山体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桥式通道,预留野生动物通道;4)结合生态廊道、游憩线路和开放社区的街道,规划慢行线路,使其成为休闲、通勤的绿色廊道;5)保留良种场现状试验农田和苗圃,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5 建立智能、低碳的交通网络

(1)建立公交优先的低碳交通网络。规划倡导公交优先的原则,打造以城市地铁和新型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低碳公交网络体系。规划加密新型交通网络,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提升中大运量公交服务能力;高标准配套公交换乘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结合生态廊道串联各景观节点和交通枢纽,建立自行车网,实现30分钟内自行车可到达各组团内部任一点。

(2)发展智能交通示范区。该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位于规划区范围内,是根据国际流行的"数据中心"模型设计建成的,已拥有较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规划利用指挥中心将智慧新城打造成为智能交通示范区,大力加强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行为、缓解交通拥堵为出发点,建成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重点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化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五大系统。同时,以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和基础,加快交通行业信息技术的改造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智能交通相关产业。

4 结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技术走向

古代君王皆以城池作为权利的象征,而封爵授侯一般也都是以城作为馈赠,同时,俗话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如此久远的历史,由此可见城从古时候起就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了,时展至今,城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觑。它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因此,有城逐步演变而来的城市就顺理成章且颇具艺术效应。

一、城市规划学科的思想演变

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和逐步深入的了解,城市的规划也在慢慢发生质的变化。诸多理论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领域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产生。

古罗马时期就有城邦之治,城邦治理有利于巩固当权者的统治与管理,城邦中的公民都是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较高的人,每一座城邦都是一个文明的象征。因此古罗马在当时可谓是声名远扬,然而在其文明晚期,由于过分关注高度控制和权利集中,导致了其城市规划的思想出现了反人性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挢枉过正。比之中国,中国的城市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王者以城池的拥有数量作为衡量权利大小的标准之一,而拥有城市数量多的国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吞并一些拥有城市数量少的,顺理成章的成为霸主。这在一方面也符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此为其一。

2、中世纪前后的城市规划思想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中世纪曾一度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在当时,这种混乱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也渗透在城市的规划上,由于中世纪宗教主义盛行,生活的倾向愈发与世俗生活接近,人们已经很少关注什么是思想走向,更多的关注点都在世俗生活的计较上。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导致了一些商住城市逐渐形成,而中世纪时期缓慢的社会生产力又不足以支撑混乱的局面和接连不断的更迭,就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比较渐进性,缺乏了能动性。同时,当时的城市规划也体现出了一定量的王权主义思想,至高无上的王权导致了大尺度的城市布局的形成,而相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比较稳定的王权时期,当时的城市规划思想比较欣欣向荣,而城市格局一般表现为中轴对称,商贾业和手工业经济争相发展,也体现了“人本主义”这一思想。此为其二。

3、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随着英国率先展开的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也逐渐掀起了一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此浪潮的带动下,多种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应运而生。并对近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一个新的驱动力,与此同时,城市规划思想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度,人文思想的发展与更迭使得当代城市的规划思想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世俗倾向,开始逐渐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逐步成为全球人的共识,人们也逐渐开始从生存的角度来关注城市规划的发展,生态主义由此衍生出来。此为其三。

4、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规律及特征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古至今的城市规划发展思想大都包含了:人本主义、权利主义以及生态主义这三个方面。

城市规划由占主导地位的蒙昧生态主义转为占统治地位的权利服务,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同时,从古罗马,到中世界,再到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不断的衍生出新的特性,并潜在的满足了平民阶层人本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大量思想开始互相碰撞也就会产生诸多分歧,这使得城市规划思想不得不重新得以审视,如此反复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更迭其实也是顺应了时展的潮流,而城市规划思想也正是通过这源源不断的碰撞与冲突才得以走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平稳。

二、城市规划技术发展的演变

1、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受制于占主导地位的学科思想及思维的发展

这就难以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早期的时代是人本主义思想盛行,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关注点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而缺乏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的大多数都是比较朦胧的仿生主义,其体现的更多的都是对自然的依附,基本上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创造性思维在发挥作用,这种依附自然的思维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当权利主义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城市规划思想就开始出现非理性的统治者意志,而思想的交融碰撞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顶峰,多重思想在不断的碰撞,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者意志也一直在近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中作为主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权利主义出现并盛行的时候,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碰撞之下也在产生并不断促进城市规划思想的交融,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发展中,也开始划分出其新的走向。

2、从单一到系统的研究发展

前面我们提到过,城一直以为都是一种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在古时候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准之一。在时代不断演变更迭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已经不能再遵照之前单一的研究,而是该做出新的发展规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单一到系统的研究策略,而今,城市规划受全球化的影响比较大,既要求我们考虑到城市其他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要求我们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初期就要考虑到与社会、经济、资源、生态之间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应该确保城市规划思想的研究与发展的时候要注重对要素系统的综合研究,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从精英规划到全民参与

我们都知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到权利主义的时候是有些滞后的,因此当民主思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几乎是不需要严峻的手段就游刃有余,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权利主义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它会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被替代与超越。精英规划到全民参与就是体现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城市规划要是不是独断专权,而是耳听八方,广泛听取民智民意,大众说好的,才是真正适合发展潮流的。

三、当前城市规划技术发展新走向

从工程技术手段到人文思想关怀。在长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关怀之下,从工程技术不断衍生出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也开始逐渐注入新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体现在方方面面,它比之权利主义等权利至上的信条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在如今全球化的浪潮愈演越烈之际,人文主义无疑是一抹炫丽的色彩,毕竟我们的城市规划思想不是死板的,它需要人性化与灵动的思想氛围,如果只是一味要求没有实质性的关怀的话,那对我们的城市规划走向是没有益处的。

四、结束语

纵观全球,民主社会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评与关注度,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仅使世界更加具有能动性,也使区域之间更加互通有无,当公民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强化,城市规划思想中的权利主义正在不断向民主化过渡,我们的城市规划思想也在不断体现着人文主义、生态主义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我们的城市规划的参与度已经渐渐从个人的规划指导演变为公众的参与,其逐渐变为实施的主体,由此,城市规划的思想价值得以得到一定量的提升。然而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至今,还需要多方的力量去巩固和完善,才能确保其以后的道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易斯: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

第7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意义;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城市的绿化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管理者给予非常多的重视和关注,并且由于地域的问题,导致不同地区城市的自然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给市政园林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例如减少废弃物排放、种植绿色植物等,以此来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在不断的增加,这给城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规划的相关人员应该更加的认识到市政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城市规划以及设计市政园林时,应该保证市政园林能够充分的发挥园林环保、生态、绿化的作用。然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市政园林也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并紧跟城市规划的脚步,通过对城市的区域性进行考察和调研,然后在市政规划的总体方针进行市政园林的绿地统筹、设计、规划以及建设等,最终根据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市政园林设计专项规划并进行实施。也就是说,只有在城市规划统筹下的市政园林设计,才能够不断的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显著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证市政园林设计的品位与层次,才能够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才能够和城市的未来发展以及规划方向相一致,才能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要求。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出发点是发挥城市绿化的环保和生态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居民能够在城市中平安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这对城市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关注,从原来的以城市建筑设施为重点转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园林设计中的园林景观不仅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运用绿色植物和人工制造景观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样的建设效果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管理者对园林设计认识不足,使市政园林设计偏离轨道。施工者不具备专业素质,使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意图、不能够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整个园林设计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

三、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有效方法

1、根据各地区实际环境来进行园林设计

由于各城市间地域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城市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准确把握各地区城市的环境要素,这将对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市政园林设计的有效性,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环境来进行方案设计。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实行“区别对待”。

首先就需要对各地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考量,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类型化的区域板块划分。

其次,要根据城市格局来进行仔细测量和设计,保证所作出的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能够符合城市规划需求。一般而言,在进行市政园林方案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各区域的基本职能来进行确定,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区域之间的职能划分为教育区、居住区等。

教育区就是一个人们进行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就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习环境,通过建设绿地角等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安静、温馨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还应该相应地设计几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场所,使人们来到这个地方能够释放压力,激发灵感,可以栽种一些绿色植物,如桂花、红梅等一些带有扑鼻香气的植物,可以让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并且感受到到生活的美好。居住区主要就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这个区域的人员组成相对比较复杂,由于年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就可以在小区周围适当地建设草坪、休闲场所等,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草坪的建设不仅可以使人们放松心情,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除此以外,居住区周围还应该栽种一些防尘植物,以此来隔离汽车尾气和灰尘。所以,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优化植被配置,合理完善排水给水系统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利用植被来改善生态环境是基础,也是市政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但是,不同植被的功效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植被种植时要避免单一化,要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可以降低费用,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绿色植被的优化配置需要市政园林设计主导者对不同植被的功效了解清楚,要保证园林设计恰到好处,将植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另外,城市的排水、给水问题还是一个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大多数城市,人们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浇灌,降水量少时,对植物的浇灌也就变得捉襟见肘;当降水量充足时,直接将雨水引人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对这些雨水不能充分利用,这样就造成了水源的极度浪费。所以,在市政园林设计中,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对降水进行储存,在植被需要水分又没能及时降雨的时候给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城市居民的全员参与。城市是城市中所有居民生活和居住的

场所,因此城市的所有居民都应该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参与者。但是,目前,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存在公众动员、参与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市政园林设计项目的知名度,例如,在主流电视台公开征集意见、在人流大的商场或者其他地方设计城市园林设计项目征集问卷、在城市居民经常浏览的贴吧设置调查问卷、由城市规划的市政园林设计人员创建市政园林项目的广泛微博、设置园林设计意见征集箱等,通过众多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征集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园林绿化的意见,然后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市政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此外,当市政园林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再进行公众对市政园林体验效果的调查,并征求意见,最大程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市政园林设计的满意度。这种由城市居民全员参与的市政园林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最后再由有相应资格的园林设计和建造单位进行实施,最终设计出令全员满意的市政园林工程。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经济文明、政治往来、文化交流、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中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做好城市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做好市政园林设计是对国家发展负责,也是对居民生活环境负责。

参考文献

[1]谢波.浅析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184.

[2]周太益.市政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4:97-98.

[3]吕科伟.论城市规划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下的市政园林设计[J].湖南农机,2014,09:162-163.

第8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02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虽然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表1),但潜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示,有些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长时间培养。针对这些就业信息,学校应发扬开拓进取的教学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热爱专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特点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紧密结合,以主城区用地现状调研为主,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城市总体规划(一)和城市总体规划(二),均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1~2个学期。因此,城市总体规划

调研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融入设计类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重要的实际体验,对学生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时间与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时间较短,如同济大学的调研时间是4周,而长沙理工大学只有1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将包括城镇体系和主城区两个部分的现状资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组分片调研方式,以主城区用地调查调研为主,辅以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资料汇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现状。

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侧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比对自己优劣势,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点。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各个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表2)。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到调研城市实地观察、判断和体验,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专业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充实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表2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要求

1 实习动员交待调研任务,下发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寒假期间熟悉调研内容及方法。复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

2实习准备工作准备实习所需工具(行政区划图、地形图、2B铅笔、马克笔、拷贝纸、数码相机、记录本等学习工具及个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实习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当地城市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实习城市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4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踏勘,采用现场讲授和个别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掌握调研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了解县域各乡镇及主城区的现状,能结合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对该县城的感性认识

5 实习成果制作、汇报指导学生运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整理调研成果,完成县域的基础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及相关图纸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完成现状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实结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考虑下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教学主体多样化有效指导实习进程

在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中,专业教师从动员大会一直到学生调研成果的完成验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是校内的调研教学,与校外设计院、调研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实习基地教师先行指导

自2007年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即来源于当地基地设计院,为了让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有初步了解,邀请实习基地教师对实习县城作概况介绍是实习先行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大致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对所调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认识。基地指导教师的初步介绍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

第9篇:城市规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 市政工程 规划 现状 办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城市排水系统、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以及垃圾的处理都有所改善,已经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生态环境。而这些总的说来都要归功于城市市政规划的科学合理。城市市政规划主要包括主要规划,局部地区的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工作。它们是一个整体,在规划时必须从整体的利益出来,着眼大局设计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规划。比如市政规划中的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就如同城市的血管一样,决定着城市的能否健康发展。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在当前已经收到了高度的重视。一般来说市政规划工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城市其环境不同,其中大多数的环境是较为复杂的.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加强城市市政规划的探讨意义重大。

二.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状态而言,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全面,包括城市的网络系统,电力系统,交通道路,排水系统等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了城市市政规划的一部分。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是一个整体的工作,而不是相互分离的部分。城市市政工程的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功能考虑,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城市市政规划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的布局,其作用重大。所以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周全,要着眼于全局,作出最科学的规划方案。总的说来城市市政规划近几年我国也取得较快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同专业性质的规划,比如专业的道路规划,专业的排水系统规划等等。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飞速发展,市政规划工作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由于政府经费的不足,阻碍和限制了城市规划的工作。使之许多城市出现了插花式的规划,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导致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合理性。再之由于高级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城市规划工作缺乏专业的指导。

三.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的城市都是在解放的初期开始起步发展的,可以说城市系统缺乏完善性,总体来说我国城市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的公共设施落后,城市系统没有条理性相对杂乱。之前的城市规划比较缺乏环保意识,许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被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设计时也有许多的管道设施设计不合理,出现了供应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政工程规划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大城市规划已经十分的完善,城市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已经趋于完善。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化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以后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的方法

1.规划阶段划分

我国市政工程规划在空间上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宏观是针对一个整体区域的规划,中观则是对一个城市的设计规划,微观是对具体设施布置的规划。其在每个层次上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国城市市政规划具有层次性。除此之外,市政规划还分为专业的规划和详细的规划,详细内容规划着重考虑具体设施设备的规划,是对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一个子系统进行规划。而专业规划对区域性的规划以及对城镇的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定位,确定我处在哪一个规划阶段,在根据具体的阶段特征合理的作出规划细节。

2.注重规划的侧重点

我们知道了,市政工程的规划包括三个层次,有着自身的时序和规律。在解决问题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宏观丰要针对区域体系及方针政策,规划过程中要减少浪费.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方便国家进行宏观的调控;中观是在分析各个城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解决城市的具体矛盾和问题,对市政工程的设施以及线路进行布局,钩建合理指标体系:微观的侧重点在于解决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为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依据。在实际生活中。市政工程的规划编制与上述并不相同。现实中,多采用微观在前,宏观在后的方式进行.这就会导致工程规划中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差异闭。在详细规划阶段,它的任务是对工程规划内容的整台,以增强系统的可操作性。

3.注重规划内容的深度

市政工程的规划要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多数人认为市政上程的详细规划应处于一个完整的城市范围内,若去掉两端。就不好把握规划的系统性。市政工程的规划重点就是要处理好系统性的问题,使市政工程规划的出图比例和范围相对较大协。在规划过程中,不要涉及在设计中解决的问题,耍突出重点。所以.一般认为专位规划要达到分区规划的深度,而详细规划达到控制性规划深度就可以。同时,针对城市的情况不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相同,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增强工程规划的可操作性。这样既可以在深度增加的前提下,不影响规划的工作量,又能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正处在飞速发发展时段,城市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体现的尤为重要,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的各个工程系统都至关重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按照正确合理的规划方法进行。在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攻克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注意各项工作的技术要领,精益求精。这样就可以保证市政工程规划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亚丽 彭瑶玲 孟庆 丁湘城 国内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2010年2期

[2]邓竞成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3 -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

[3]郝天文HAO Tianwen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几点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8年9期

[4]韦红兰 韦超惠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6期

[5]丁跃元 侯立柱 张书函 基于透水砖铺装系统的城市雨水利用[期刊论文] 《北京水务》 -2006年6期

[6]胡益明 浅谈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