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行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正是这旅行者。我们要做的只有不断的行走,才能不断地成长。在旅行的路程中我们学习着这世界的一切。
当我出生时我就开始了旅行,我便拥有了我的行囊,虽然里面什么也没有。岁月渐渐的流逝,我的行囊中多了一份对世界的好奇,我开始用我的心去感受这世界。不久行囊中多了一份天真,多了一份喜悦,我开始上学了。我继续行走,行囊一天天的加重,但我也乐此不彼,因为我对这世界多了一份认识。就这样行囊渐渐的沉重,我也渐渐的长大了。
直到有一天,我带着行囊,里面装满了老师的深情,父母的希望,朋友的关怀,开始了全新的旅行。我开始了初中生活,我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有过欢笑,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夜深了,我走在无尽的黑暗中,没有一丝声响。突然,一声蝉鸣划破夜空……。回到家中,风还在屋外怒吼,我却在思考着,静静的思考着,似乎就这样等到时间的尽头。忽然,又是一声蝉鸣,我才回过神来。又开始了忙碌。
考试结束了,成绩不好,虽然这也是时有发生,但我总会伤心。现也是深秋,十分的寒冷了,花草都枯萎了。虽然我不太喜欢这荒凉的秋季,但却无法阻止它,它总是会到来的。回想这一年多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每当我回到家里时,伴我的总是孤独。直到今年夏天,蝉声的响起,我心中才得到一丝安慰,一丝满足。每当夜深时我就会沉浸在这蝉鸣中。夏天也过去,这寒冷的秋季让我心中又有了些失落,考试又给了我打击。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直到我脑中出现了一个身影,蝉声再一次响起,那正是蝉在和寒风搏击的景象。是啊,蝉正在和寒风搏斗,虽然它注定要灭亡,但依然不放弃,这给了我太多的震撼。我这点困难真的又算的了什么呢?我不应该放弃,我应该绝不放弃,我的脑海出现了这个念头……。.
直到今天,蝉声也绝,但在我的行囊中多了一样东西,那正是蝉的精神。
-------题记
有些事,明知道该去尘封,却成为最美回忆。有个人,明知道该去忘记,却成为最深的铭记。挥手之间飘落的泪,藏不住心中的那份彷徨,感伤的眼望不穿岁月的搁浅。孤单中,谁还会记得回首时的凝望,记忆是很缠绵,却温暖不了冷清的夜,也许你的繁华依旧,只是我的落寞依然,怅望之中泪滴点点。
忆往昔,我游走于笔尖的豪迈,流泻于字里行间的馨香,怀揣着一颗柔弱的心织就我一生的梦。红尘缘,你是否知道爱一个人到底有多难?多少次站在窗前,心潮模糊了视线。多少次:提笔,写下忧伤。落款,注定悲哀。思念,只为曾经。倾城里,我思一个梦,一个有你的梦。心城里,我念一段情,一个为你而守的情。伤城里,我守一个轮回,一个等你的轮回。我不知道流星可以飞多久,值不值得去追求。我不知道樱花可以开多久,值不值得去等候。可我知道遇到你我落泪过,可是我的心微笑过;我知道爱上你我心痛过,可是我不曾后悔过!
问今生,到底有没有一种爱可以深爱,有没有一种情可以缱绻。你不曾离去,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一个转身,便能看到你,因为你至始至终都在我的心里。我亦不曾放弃,无论你如何的隐藏自己,只要你想我都在你的身旁,因为至始至终我都爱着你!
有一种路程叫做万水千山,有一种情谊叫做海沽石烂,有一种约定叫做天荒地老,有一种记忆叫做刻骨铭心,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穿秋水,有一种爱情叫做至死不渝,有一种幸福叫做天长地久,有一种拥有叫做别无所求,有一种遥远叫做天涯海角,有一种感觉叫做肝肠寸断,有一种情感叫做无法忘记,有一种满足叫做有你相伴!
谁为爱而守望,谁为情而文书?谁把爱你,当做一生唯一的行囊?
人生慢慢,时间的长河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我们准备的行囊时而完备,时而缺失,时而刚刚好。
行囊不仅仅是行囊,更是母爱的浓缩。
记得,一次外出远途,母亲为我收拾行李,我被母亲强大的收纳能力震撼到了,不管是大的东西还是小的东西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行李箱里。我一边嘟着嘴一边拿走不需要的东西,仅仅一会,就从里面拿出小山丘似的东西。一个转身,小丘似的东西都回到了箱子里。毫无疑问,我和母亲吵了起来,我认为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只会是远途路上的负担。但母亲说,现在对你没有用,以后会用到的。和母亲的争吵无果,我果断转身,踏上远途的车辆,离去。
行囊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其母爱的见证。
下了车,来到目的地。提着行李箱上楼的时候,箱子真的真的很重。脑海里不禁想到与母亲的争吵,心里更加烦躁。我踹了行李箱几脚,行李箱里掉出一个白色的盒子,我拿起来看看了,发现是一个医药盒,打开后,里面有一张便条。上面的内容都是母亲让我注意身体,注意饮食的话语。看着这些话语我的心里酸酸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行李箱的东西有很多我现在用不了,但我相信以后我会用到它们的。因为它们不仅是一件行李,也是母亲那深沉的爱的体现。
人生慢慢,在人生长河里的远途,陪伴我们最久就是“你”。每一次的启程,不是为了匆匆去远方,而是我要充盈“你”,以备不时之需。“你”与我而言,不是简简单单的行囊,更是代表了母亲深沉的爱,也代表了一种思念的心情。
是谁,悄悄地拉开了那只巨大的门栓,关闭季节的大门轰然敞开,如同一声沉重的闷雷,我真的要走了吗?
我是要走了。
我要带走天上白色的苍茫,带走地上翻滚的银浪,带走整个被我冰冻的世界,只把那深深的爱,小心地留在了两个季节的交接处。
在我要上路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为我留下了温柔的叮咛和缠绵的情话,让这个世界显得有些孤单和寂寞。那缠绵的情话,让我欲留不能,欲走不忍。可是,不知是从那座寺院里,传来催我脚步的钟声响了,下一个季节的风,也伴随着那钟声吹来了,我总是要上路的,她能同我一起同行吗?我把最后几朵雪花放在她的肩上,但愿我走后,那几朵雪花不要被下一个季节解冻,永远留在她的肩上。
我相信,在我行囊中的每一块冰上,都有一颗她红色的心,陪伴着我走到下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为此,我用季节的绳索,小心地系好那装满整个冬天的行囊,连同她的心。
我远远地看到,下一个季节的绿色隐隐约约地向我走来,脚步坚实而有力,我真的该上路了,那是催我快点离去的脚步,那脚步的声音在宇宙中回荡着,我的心也随之颤抖。我收拾好最后一点点残雪,不愿把那属于我的财富留下,可我还是大大方方地把那轮淡黄色的太阳留下了,也许,这就是我留给下一个季节的希望,而却让我有些失落。
我缓缓地背起行囊,为什么今年的行囊如此的沉重,因为,在我的行囊中多了一颗她的心。为此,今年的宇宙,今年我的行程不会是黑暗的了,我终于不会孤单的一个人在路上行走了。
我回头看了看,没有为我送行的人群,只有她一个人向我招手,没有道一声珍重,没有道一声再见,只有两行泪水挂在她的脸上,河水化了。
我唯一的牵挂,就是她柔弱的身躯能否在季节的风风雨雨中走出来,我真的该走了。
我知道,她也是要走的,我们都不会老去,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轮回的季节。
我最后环视一下空荡荡的世界,没有我的东西可收拾的了,没有让我牵挂的了,我向她招了招手,她回报我的是一脸带泪的微笑,我猛然回过头来,我真的要上路了。我似乎听到了,在我的身后传来几声低低的抽泣。
这样的别离让我有些伤感,有些惆怅,我的心快要碎了。
远处的月亮和繁星,向我眨眼示意,那是催我上路的表示,我真的不忍心离去,我还没有踏上征程,就期待着下一个归期的到来。在我无数次的轮回中,没有一次象这样心情激动,没有一次这样恋恋恋不舍。
它,就是微笑。
我只身一人飞往美国,进行一个学期的文化交流。当我第一次踏上圣路易斯的土地,面对行色匆匆、金发碧眼的人群,孤单的我紧紧抓住手中的行囊……
突然,随着一声亲切的招呼,我已处于十几张微笑面孔的包围之中,没想到负责接待的Dr・Tai竟会带这么多人来迎接我,我手中沉重的行囊似乎忽然轻了许多,生活就这样翻开了新的一页。
周末我和接待我的家庭成员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橄榄球“超级杯”决赛,这是“9・11”后美国第一次重大的体育赛事。开幕式上,“9・11”的英雄象征──消防队员们抬着美国国旗进场,甲壳虫乐队歌手演唱新歌时,巨大的“9・11”遇难者名单冉冉升起……身边的Spicer一家也突然显得沉默而庄严。
“你知道‘9・11’吗?”女主人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一刹那,多少人的生活都倾覆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突然缩小了。许多冷漠的纽约人在世贸大厦的废墟前,第一次相互微笑。”“空难是可怕的”,男主人说,“但它让我们这些匆匆赶路的美国人重新思考生命,关注亲情。”接着,他拿出一张纸,让我们传看。
这是一首当时在网上流行的诗歌,“Tomorrow is not promised to everyone……”译成中文,大意是这样的:“那一天你同往常一样离开/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回来/如果早知道那就是生活的终点/我就不会让爱的微笑停在明天……”
我默默地看着手中这一份诗稿。壁炉里的火在静静燃烧,窗外是异国他乡的冬景。此时,我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在远方的家乡,他们看不见我的微笑,也感受不到我的拥抱,而在过去,在朝夕相处的时候,我又何曾想到奉献一份微笑,竟也会变得如此珍贵,又如此飘渺。难道只有突然面对财产、事业、亲情的轰然破碎时,我们才能真正发现那被平凡的生活所尘封的微笑吗?
清晨,起床后,我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给自己送上一份好的心情;吃早餐时,我对在厨房里忙碌的接待妈妈微笑,道一声“早安”;上学的车上,我对刚刚萌绿的山野微笑,准备愉快地迎接新的一天。
转眼到了离别的时刻,而我早已善于与微笑携手同行。
生活的旅途中,我们会面对无数漫长而孤独的时光,然而,只要行囊中的微笑如约开放,它就会化为星星点点的光芒,洒满奔赴的方向。
或许是由于静下来之后内心对孤独的恐惧,所以才刻意挑起深藏内心的回忆来填充眼前的空白。对于回忆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在走过的日子里一直在专注地收集心仪的东西,拼命的攫取那些自己能够得到或者想要得到的。但是等到那些苦苦追寻的东西到手之后不是用心的去欣赏或者呵护,面对前面更多的诱惑,只是简单的匆匆忙忙的将这些东西塞进自己的行囊之中,再也不愿顾及,然后又去拼命的攫取。慢慢的行囊越来越重,自己也早已淡忘了行囊中的那些当时异常渴望的东西。终于等到哪天突然迷失了自己,再也没有了追寻的方向,放下行囊、歇息一下,慢慢打开行囊去翻阅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东西早已布满了历史的尘埃,但是只要用心去回味总会又有新的收获,但是这份收获却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代价大的有点令人无法接受,甚至会让人感觉得不偿失。当行囊中越来越多的东西涌入眼帘,自己已不能控制自我,只能任由感情在左右自己,默默地把那些东西凌乱的散落一地,静静观望,慢慢欣赏,细细品味。每一件物品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段情,每一段情都足以让自己撕心裂肺。慢慢的把行囊里的东西翻看一遍,感觉自己又重新走过了一遍曾经的生活。事还是那件事,人还是那个人,只是情再也不是那段情,那份感觉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心灰意又冷,然后只能死心塌地的忘记。重新收拾一些不掺杂感情的的记忆,把那些不愿意带走的,不愿意再想起的统统抛弃。腾出空间,为后来的事情和人虚位以待。
有人痴迷于诺言中的永远,但是却忽略了诺言是很脆弱的,它只是扎根于此情此景的大环境下的产物,一旦离开了扎根的土壤,诺言就会很快凋谢。不必怨天尤人,不必痛不欲生,时间可以洗涤一切的旧迹,距离可以磨灭所有的激情。我的等待只是为了等待那个我生命中值得我等待的人。或许经过努力可以找到曾经的人,看到曾经的景,但是此情此景之下那种感觉早已不在。再也无法重温曾经的梦想,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感觉就像时间,失去了就永远也回不来,不管怎么努力,怎么去营造,再好的修复技术修复回来的感觉仍然有点瑕疵、有点间隙、有点隔阂。
岁月静好,也就是说只能让岁月静静躺在那里,这样那些过去的还有即将到来的岁月才是最美好的。但凡谁想要去打破岁月的那份宁静,那遗憾悔恨将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淹没他现有的生活。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谁毁了岁月的孤独,谁就毁了岁月的美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静静躺在岁月长河中的回忆就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牺牲品。过去的理想是那么的甜蜜美好,以前的生活充满阳光天天晴好,在现而今生活的面前那些深藏的东西依然是那样的美,只是美的令人心痛,心痛的让人窒息。
遗憾悔恨是继续前进的绊脚石,过去点点滴滴的甜蜜虽朦胧让人如法琢磨,却又令人如此痴狂。追忆往昔根本就无能为力,只能徒增伤悲。时间的不可逆转注定了过错是一时的,而错过却是一世的。既然已经错过就请放手,既然不想错过就努力珍惜,珍惜眼前的这个人,珍惜眼前的这段情。不要等到耄耋之年坐在摇椅里再去慢慢追忆再去遗憾,不然那时候甚至连心痛的力气都没有了。
>> 炎炎夏日读禅诗 读史要读“我的祖国” 读不尽的新加坡 读史的眼光 读《项链》的感慨 读不懂的张爱玲 读MBA的战略 试论“读”的要义 读杜甫的《月夜》 慢读的滋味 共读的快乐 丰子恺的“读”字 “读”出来的好诗 读我的胸针 刍议“读”的教学 读永恒的书 读《水浒》的小孩 读不懂的你 读不完的书 “读”的艺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读《禅的行囊》 读《禅的行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书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以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比尔·波特《禅的行囊》
| 1 | 其实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已经听说比尔·波特( Bill Porter) 这个有些神奇的美国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去台湾,翻译中国的古诗和佛教经典。八十年代后在大陆寻找隐士,由此写了他的第一本游记《空谷幽兰》( Road to Heave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虽然西方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东方的哲学、宗教感兴趣的人和书也出了不少,从旧金山湾区另类文化始祖阿兰瓦兹(Alan Watts)的《禅道》( Way of Zen),到一行禅师( Thích Nh t H?nh) 的法国梅村禅修道场,但让中国人从自己的土地和文化中重新看到禅,波特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早在二九年,我先生到北京开会,多年的好友慧赠送了他一本书,就是当年重版的《空谷幽兰》。听说在中国影响很大,卖了十万册。可当时的我还太沉溺于中国热闹的当下和对流行文化的研究。这本书放在我们的书架上,我竟没有想到翻一翻。
与一本书的缘分也像跟一个人,有个时机和心境的问题。
| 2 | 这次本来是兴之所至的中国旅行,一开始就受挫。入境后不久我的护照就丢失了。估计是在地铁上被偷。而我是在三天后才发现的。于是,在十召开前的森严壁垒的北京,我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 在随后的十天里,我重温二十年前办出国时的种种梦魇。到派出所申请挂失证明和临时居住登记就花了我两天时间,跟那个城乡接合处根本就没处理过这类事情的工作人员委曲求全地解释“沟通”;到加拿大大使馆申请加急护照,可是发现在一家明明自称“专业摄影”的摄影室里拍的照片却不合要求,而当天就是星期五;周二一拿到护照就跑到北京市公安局进出境管理处申办签证,却被要求必须持有相关证明才能加急,虽然回程机票就是一星期后。但没人理睬你的申诉:回国本来不是为了丢护照和补签证,本来是为了休息,为了走一走看一看。这个理由显然不够冠冕堂皇。
从出入境管理处大门走出来,看到街对面新建的堂皇的“雍和家园”小区,我忽然感到“家园”两个字的虚伪。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奔跑着的躲避横冲直撞的汽车的,有挂着一副无聊表情似乎永远无所事事的,还有胆怯而茫然的外来打工者。在他们脸上我看到的是冷漠、匆忙和疲惫。而我的脸上同样充满不耐和怨恨,我对自己贸然来中国旅游的决定感到怨恨。我真的被国外的生活宠坏了。前些次来中国都是出公差或开会,被主办方照顾安排得妥帖舒服。忘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国家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把背包放在胸前,就像电视里公安告诫你的:不要相信陌生人……
那个周末,北京气温骤降,下起雨夹雪,宽广的现代化马路因没人看到的下水道工程不过关竟然很快就泛起了洪水。我心灰意懒,几乎要放弃与城中朋友的约会。而慧家的暖气似有还无,据说这是第一次响应政府要求按需求而不是按时间供暖,提前一周,但物业因此也只做表面功夫。楼上人家在装修,电钻刺耳的声音直入脑壳。出国二十载,我几乎忘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与不公,当它们兜头向我袭来,我发现我毫无招架之功。
慧看出我的悲惨,她递给我一本书,《禅的行囊》( Zen Baggage: a Pilgrimage to China) 。 比尔·波特(左二)和朋友斯蒂文·约翰逊在终南山
| 3 | 波特在二六年春天又一次踏上去中国旅行的路时,遇到的困难和干扰一定不比我少。因为他选择的路途更偏僻、险峻。从北京开始,他的这次朝圣之旅是寻访禅在中国的发源地,也就是最重要的六位祖师开创的道场。从大同的云冈,华严寺,到石家庄的大寮、柏林寺,从洛阳的空相寺到合肥的司空山,从黄梅的五祖寺、九江的金山寺到武汉的度门寺、岳阳的云门寺;最后终于广东的南华寺和光孝寺。波特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路上有已被大多数人遗忘或根本就不知道的历史和宗教风景。当中国沿海和现代国际化都市正一日千里地以高铁速度发展的时候,他却坐火车、长途汽车和出租车,有时甚至是摩的,深入到中国阔大纵深的腹地,那些乡村集镇,深山僻壤。
六十多岁的波特对这次旅途的叙述是平实而淡定的。他循着禅宗发展的路线,把眼见心见的风光不作评判,不加煽情,娓娓道来。尽管读书的人可以很容易猜想到他旅途上的种种困顿:长途车的颠簸,气候和地域的多变,辗转于各种小地方的餐馆酒店的疲惫,长途跋涉却寻/物 /地不遇的失望,或甚至面对某些寺院里出家人的势利与投机。在英文原著中,波特还有一段被当地公安拘捕的经历。但对这一切,波特用一种意料之中的平常心来接受,似乎世界本该如此。他甚至时不时用幽默和自嘲,来有意识地创造发现生活里的快乐,以缓解旅途中的沉重和荒谬。比如讲到因为长时间坐车引发背痛,他不得不去按摩,结果引发一场误会时,他写道,按摩后,加上按摩小姐的恭维,“我果然感到骨头大轻”。还有,在途中听说他第N次古根海姆基金的申请被拒后,宽慰自己,不就是“日子过得紧巴点么,不就是用好几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么,有什么呀,谁还没过过穷日子啊”。这种不把自己当真,或说无我的境界,可能是波特学禅得出的一个心得。怀着这种态度,波特走完了一般人都为之却步的禅宗之旅。
波特这次旅行,只带了两身衣服。所以每到一地,他就要立刻换洗身上的一套。而备用的一套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动用。有一次甚至因为衣服没有及时干,他不得不穿上半湿的衣服用体温烘干。对此他却感到自然而然:“没有学会生活的人是不能学禅的。而生活方式越简单,进入禅修之门也就越简便。”
| 4 | 近些年来,外国人写中国的书渐多渐风行。从基辛格的《论中国》( On China),到商人们人手一册的《中国先生》( Mr. China)。其中有对中国深有理解的《甲骨文》( Oracle Bones),也有把中国看成一个令人垂涎的大市场的《十亿顾客》( One Billion Customers: Lessons from Front Line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连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川普 ( Donald Trump) 都夸口说他可以不费力地一口气推荐二十本关于中国的书。不过这些书大部分是关于眼下的中国,看得见的中国,表面上与世界其他地方越来越像的中国。
而波特却追溯寻找一个不同的中国。在这个意义上,他在帮助中国人整理他们自己都忽略了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们传播向世界。就像当初他在台湾翻译寒山,翻译达摩禅法,那是一种真正的惺惺相惜,一种建立在精神理解与需求上的认同。因为中国,或者更准确地说在那块土地上产生的文化、精神、生活方式和态度帮助他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也正因此,由波特来赞美中国文化才有说服力。因为当我们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去发掘自己的遗产时,当这种遗产与当下的世态人心相距太远时,也许只有一个跨越千山万水的外来者,才能对此如获至宝。波特在书中欢喜地说,“有人曾经向一位上师请教获得证悟的方便法门。他给出的答案是:离开你自己的国家。做一个外国人可以使你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文化中习以为常或引以为傲的东西,并选择一些新鲜的,不那么消磨意志的事物来搭建自己的生活。我选择了中国古诗和佛经、乌龙茶,还有午睡,都是些明显无害的东西。”
其实,在大力推广中国文化,或换个新词,研发国家“软实力”的今天,有关部门真的可以从波特的人和书学到一些东西。换换几十年说来说去已经让人没有感觉的大熊猫、孔子、旗袍,或饮食文化。“中国的僧人向西方传法时,不注意变通。往往太执著于其固有的外在形式,所以对西方人无法产生吸引力。”禅吸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人,正像它吸引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一个道理,“吸引他们的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不是某种苦行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神奇的东西。吸引人们的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为道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集体平台。”国人如果真的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也许应该在现代世界日常生活中找到体现这些文化的平台,而不是令其成为无所依托的空谈。到国外旅游或定居的中国人,大声喧哗、哄抢奢侈品、炒高当地的房地产、装穷冒领福利金,是否会扪心自问,这时传播的是一种什么中国文化?
毕竟是多少年的积重难返,“”后连禅院都大兴土木搞扩建。想的是如何与地方政府搞关系、要土地,如何发展旅游事业,如何结识有钱的香客,甚至如何“走向世界”。可能正因此,波特指出禅也有沉重的行囊。“行囊”可以指禅宗教义在这个崇尚文字和仪式的土壤上积累成的各种繁文缛节,也可以指当某种文化成了传统,个中人因循守节,反而不解真义。
| 5 | 当我终于拿到护照和签证,重新成为一个“有身份”的海外旅行者时,《禅的行囊》已令我爱不释卷。每天临睡前,当我抱着热水袋,希望把白天的经历放在脑后时,波特从容淡定却又睿智幽默的叙述把我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借着他的眼,他的平常心,看到二三线城市 “国际”酒店的虚张声势,看到乡镇百姓脱贫致富的急切匆忙,看到双峰山中隐居道人的恬淡富足,看到诗圣杜甫墓冢前的冷落荒凉。这些风景让我开始忘记自己的那些渺小的不平和怨愤,同时给我同情心看到中国生活中的另一面:在世贸百货旁的星巴克,一位萍水相逢的海归,用自己的电脑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帮我把一份紧急文件电邮给大使馆;老同学接到我求援的电邮,当天果断从上海给我开了一个“证明”,使我及时办理了加急签证;好友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还挤出时间开车陪我跑派出所;每天从外面疲惫归来,慧和她的先生用香甜的南瓜粥和他们菜园里收获的瓜果蔬菜温暖我;最后一次去出入境管理处,当那个曾经一脸不耐的办事员突然在上司的指示下改变态度,有效率地办完事,悄声地让我给他们写一封表扬信时,我已经能够以旁观者的立场欣赏其中的黑色幽默。是的,我们改变不了生活,可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样我们能看到生活是多么丰富,多么有“人情味”。
我带着这本书去了成都。成都的酒店套间,墙上挂着一个偌大的平面电视。里面有三四十个频道。第一个晚上,当我终于一个人坐下来,无意识地拿起遥控器。从央视里代表们的发言,到成都卫视的娱乐八卦,我却找不到本来希冀的休息。虚假,空洞,喧嚣,浮躁,欲望的尘埃纷纷扰扰。于是在成都的四天里,《禅的行囊》继续成为我每晚的功课,它把我这次寻找感官满足的外在的旅行变成了一次内心的旅行。
禅修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静虑,也就是修心,时时停下来,找一个呼吸的空间,反思我们匆忙的生活。在波特的笔下,六世佛祖选择与尘世保持距离的深山禅寺正体现了这种精神。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山居生活体现了生活禅的基本信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另一方面,它为修心提供了可能。“大厦之才,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弘忍《楞伽师资记》)
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家或进山禅修也许只能是个奢望,但如果能有意识地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从日常的轨迹里脱离出来,保持一个距离, 我们可能对自己的匆忙旅途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 6 | 结构上看,《禅的行囊》效法自然,按时序讲述一个行者从春到夏从北到南的旅行路程。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但是全书读到最后,却恍悟波特穿插点缀在旅行叙述中的那些若有若无的有关他早年生活的回忆并不是闲来之笔,而是一条暗线。他憎恨战争,纪律,曾经从军队里开小差,他误打误撞学了汉语,却借着它发现了宿命中的旅途。他曾在台湾的寺院中隐居寻求解脱,但到老依然留恋南瓜饼的甜美和乌龙茶的芳香。原来《禅的行囊》不只是记录一次朝圣溯源的禅道之旅,对波特来说,这也是一次逆时光而上的寻找生命意义的旅行。
最后一章最明白不过地点出这个主题。年老的波特在旅途的尽头回忆起许多年前的那次远行:那年他身上揣着十三美元和一本护照,在洛杉矶伯班克机场动身去台北。被生活打得一败涂地的父亲意外地来送行,还塞给他二百块钱。而此时年轻跃跃欲试的波特想着不久前邂逅的那个流浪汉,以及他们那番关于人生究竟怎么过的对话。那是这一切的开始。
在对先贤行踪的寻找中,在与诸位佛祖的对话中,这本书何尝不是波特的自我发现之旅。毕竟在日暮时分,我们都要面对一个为什么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的问题,一个我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的问题。
波特旅行到九江时听到一位美国朋友自杀的噩耗。当年他们一起在台湾做文化广播节目时还年轻,一起喝啤酒,听Miles Davis的歌。朋友的遗言只有三句话,“没工作,没钱,没希望”。对此波特用他的禅之旅告诉我们,对抗这些人生注定的挫折、失望、孤独、衰老,最终不是向外的扩展征服,积累更多的钱,财物或对更高的权力职位的占有,而是内心的觉悟。这种觉悟是建立在对简单却真诚的人生的欣赏之中,也建立在对这些人生经历的不断反思之上:“已经有爱,为何还不知足?”
| 7 | 带着深深的感激之心,在离开中国的那天早上,我合上了书。
【关键词】 乳腺囊性增生症;端坐位;卧位;穿刺
Contrastive Studies ofpuncture treatment of cystic hyperplasia of the breast on sitting position and supine position
ZHOU Jia-ping,AN Jia-jia,LING Hong-liang.Beihai People’s Hospital,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effect of puncture treatment of Cystic hyperplasia of the breast on sitting position and Supine position.Methods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puncture treatment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on sitting position,The Doctor direct punctured forcy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uncture treat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on supine position.Results Treatment group consists of150 cases,92 cases were cured,49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9 casesuncured,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94%.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s of50 cases,25 cases were cured,23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2 casesuncured,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96%.Statistically Ridil(u=1.2344,P>0.05)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puncture treatment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on sitting position is a new minimally-invasive 、safe 、effectiveandsimplediagnose treatment.
【Key words】 Cystic hyperplasia of the breast; Sitting position; Supine position; Puncture
基金项目:广西北海市2009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北科项字第200902003)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
自2005~2009年以来,我院乳腺病专科采用了端坐位穿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乳腺病门诊患者,女性,治疗组150例,未婚8例、已婚未育20例、已婚已育122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1~30岁30例,31~40岁64例,41~50岁44例,50岁以上9例;83岁1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1~2 d。囊肿最大4.5~3.8 cm,最小0.5~0.8 cm。
对照组50例,未婚4例、已婚未育10例、已婚已育36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0~30岁9例,31~40岁30例,41~50岁10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1~2 d。囊肿最大5.5~3.8 cm,最小1.5~1.2 cm。
1.2 诊断参考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病学》[1]:①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间;②病史短,囊肿常为多发性,亦可单发;③乳内单发肿物多为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囊性感明显,活动度好。如为多发肿物,多为结节状或颗粒状态,边界欠清;④B超检查可见液性暗区或液性平段,提示为囊性肿物;⑤穿刺有液体。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150例:根据的生理特点,均选择囊肿直径≥0.8 cm或扪及肿物者作穿刺。患者采用端坐位与医生相对而坐,在无B超的引导下,医生触摸到的肿物表面皮肤上以5%聚维酮碘酒常规消毒,不需麻醉,以左手拇指及食指把触摸到的肿物固定并捏起,右手持10 ml一次性注射器(可用7~8号一次性针头),注意避开体表血管,按无渗漏皮下穿刺法进针,有突破感后回抽囊液至触及不到肿物后拔针,或直接按肿物进针多向抽取少许细胞组织涂片,术后以垫棉法压迫穿刺点15~30 min。抽出囊液或细胞组织涂片即行常规及细胞学检查。
对照组50例:选择囊肿直接≥1 cm或囊肿张力较高的患者。取仰卧位,在乳腺B超高频探头探测液暗区下,或无乳腺B超高频探头探测下,穿刺部位以5%聚维酮碘酒常规消毒,不需麻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捏住肿物,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斜入暗区(肿物)的中心区位,有突破感后回抽囊液至暗区(肿物)缩小或消失,拔针消毒棉垫压迫穿刺点15~30 min。抽出液即行常规及细胞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分别检出导管上皮细胞、泡沫细胞、大汗腺细胞、破碎红细胞、脂质细胞;严重感染出现大量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患者,应使用抗菌素+激素,静脉给药一周抗炎治疗。对于患者呈多个不规则的小颗粒或结节状,且有周期性的疼痛规律,经前加重,经后痛缓;月经干净后服用红金消结胶囊,(国药准字Z20026032)4粒/次,3次/d。月经期停服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3~6个月复查。
1.4 疗效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病学》[1]:治愈:肿块消失,停药后无复发者。好转:肿块缩小,或虽治疗后肿块消失,但又有复发,复发者较前为小。未愈:肿块无明显变化。
2 治疗结果
表1
两组穿刺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
治疗组1509249994
对照组502523296
注:经统计学Ridil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u=1.2344P>0.05)
3 讨论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以上皮组织增生和囊肿形成为主的一种非炎、非瘤病变,它的恶变率达3%~4%[2]。多见于30岁左右的妇女,乳腺局部增厚,有边界不清楚的肿块或质地不均、大小不同、软硬不一的圆形囊性结节,未切开的囊肿顶部呈淡蓝色,又称“蓝顶盖囊肿”。囊肿由针尖大小至直径2 cm以上,最大可达5 cm[3]。西医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症系指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以雌激素(E2)升高,孕激素相对不足,乳腺组织不断处于雌激素的刺激中,乳腺导管上皮增生,致使导管扩张、伸长、迂曲、折叠。形成囊肿及管壁萎缩。或哺乳期排乳不畅,多次流产、人工流产的妇女,乳管内乳汁瘀结,触诊扪及单个或多个囊状肿物,边界欠清,活动、压痛、月经前期、中期胀痛,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红金消结胶囊药物中有三七、香附、柴胡等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囊肿。单纯非复发性囊肿现已不再是外科切除的适应证[4]。对乳腺囊肿的穿刺,即粗针抽吸活检,既能消除囊肿,又能确诊肿物的良、恶性,免除了手术切除治疗局部留下的疤痕,创伤少,见效快,恢复迅速,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治疗又开辟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端坐位与传统的仰卧位穿刺法,从以上病例中穿刺的成功率无差异。端坐位穿刺特点:①由于的生理特点,患者端坐位时,无需B超引导,医生只要触摸到肿物(结块或囊肿),并把肿物固定捏起,都可以做穿刺抽液或多向抽取细胞组织作细胞学检查;③安全,避免卧位穿刺引起误穿胸膜出现气胸的并发症;③对于一些无乳腺B超设备的边远山区、乡镇患者可以在门诊部治疗室进行穿刺治疗。
仰卧位穿刺法,医生手持注射器,在乳腺B超引导下,B超探头固定液暗区做穿刺点,但有些囊肿活动度大,当穿刺针接触囊肿壁时,囊壁很滑很硬,不易进针;对于乳腺增生的肿块,乳腺B超下提示斑块状的回声带,穿刺点不明确;此外,患者仰卧位无需B 超引导下,但对于小囊肿(直径≤0.8)及偏小,乳腺组织偏薄的患者,容易误穿,引起气胸。
综上所述,采用端坐位穿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是对过去常规仰卧穿刺治疗方法的创新和改良,为患者开辟了一种新的简易、安全、有效、实用的微创诊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9-381.
[2]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0.
此时,甜美的播音员告知我们,可以开始检票。我背起行囊,踏上熟悉的回乡路。晚上,西安在飞舞的雪花和璀璨的灯光映衬下,分外妖娆。可惜,我只是一个过客,无暇欣赏这如此美景,心中只有令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因为那里有父亲的声声呼唤和母亲的殷殷期盼。
路,仍旧是记忆中的盘山公路,像一条银蛇,弯弯曲曲趴在黄土高原之上。不同的是,这次回乡,路面被推土机啃得啃啃哇哇,我躺在车上犹如空中曼舞,上下颠的胃里难受。虽然如此,可还是不能阻止游子回家的脚步。车子一步步靠近家乡,心儿也一步步靠近父母。看着熟悉的果园,我给父亲发了个短信,让他过半小时后来接我。
眼瞅着就要看见老父亲,客车前面却突然闪出几辆轿车,本以为是人民公仆在夜里坚守岗位,严查超载,可我还未来得及思考,一块石头就朝客车砸来,巷道里全是飞溅的玻璃碎片。我赶紧起来,推了推熟睡的女友,将她从上铺接下来,安置在自己身后,也许这是男人的本能反应,生怕飞舞的玻璃伤到女友。骚乱平息之后,司机才告知我们,刚才那帮人是当地混混,车牌让他们卸走了,车子一时半刻不能走,要等当地公安调查,声音传出之后,车里再次骚乱,怨骂声四起,过了一会儿,感性的人们开始变得理性,都各自躺回座位上。
窗外的风雪像一群妖怪鬼怪,对我们这些送上门的食物,早已是垂涎三尺。冷风看见客车的玻璃碎了,便带着雪花钻进来,缠着我们跑来跑去,带走我们的热量。女友在它们的奔跑中有点抵御不住,身子开始冷的颤抖。我忙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她披上,她说不冷,可我们彼此早已心知对方的想法,我随口说,“没事,你穿吧,我不冷。我从小在北方长大,早已适应了这种环境。”
安静下来的乘客,纷纷掏出手机给家里报信,我也拿起手机,给父亲发了个短信,告诉他,路上车子出了点事,暂时不能走,天亮差不多回来,让他和母亲先睡。发完短信,我蜷缩在床铺上,望着外面的雪花,思绪随白雪到处飘到,脑袋里闪烁着儿时父亲在雪中守候我的情景。自从来到南方,我再也没有静静地躺着,看过雪花,这也许是上天给我一次安排,让漂泊游子放下手中的工作,常回家看看。
2小时过后,迎面开来一辆客车,司机喊着让我们拿行囊上车。我先让女友上去,然后把行囊搬过来装仓,等所有乘客再次安静下来,车子也再次向家乡进发。此时,整个山川河谷一片漆黑,唯有车子暗淡的灯光闪烁。雪在黑漆漆的夜晚,显得有些孤单。车窗飘进来一丝丝凉风,让我嗅到了那熟悉乡味,我快速整理好行囊,让司机将我们放到十字路口。
夜,像一头雄狮,用它那血盆大口将我们吞噬,让我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听到远处零星的狗叫。我打开手机,借着微弱的光线,拉起箱子一步步向家靠近,这时感觉身后有人跟踪,心里一阵害怕,心想是否遇到了鬼。凌晨1点钟,路口那有人活动,我越想越怕,于是抱起箱子,带着女友快跑,可后面的脚步越来越近。正当我要绝望时,一句熟悉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你是亚博不?父亲,那是父亲的声音,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