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战略采购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略采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战略采购计划

第1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战略;供应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42-02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订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订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四、信息化采购的意义与实施

1.缩短了采购周期。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根据采购方企业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大大地缩短了采购周期。自采购方企业竞价采购项目正式开始至竞价结束,一般只需要1―2周,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30%~60%的采购时间。

2.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采购方企业通过电子采购交易平台进行竞价采购,可以使竞争更完全、更充分,从而使采购方企业获得更为合理并且低廉的价格,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采购开支。根据我们已经运作的竞价项目得出的经验,采购商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为20%左右,最高时可达到40%多。这是令很多采购企业感到吃惊的。

3.增加了有效供应商。采购方企业通过信息化采购交易平台的专业数据库的帮助,可以跳出地域、行业的限制,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进一步丰富了采购方企业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更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和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资信,整合供应商资源。这些都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明了。

4.信息化采购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信息共享。不同企业,包括各个供应商都可以共享信息,不但可以了解当时采购、竞标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查询以往交易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中标、交货、履约等情况,帮助买方全面了解供应商,帮助卖方更清楚地把握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在交易活动中的成败得失,积累经验。这使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

第2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采购管理 供应商 双赢

战略采购管理是基于与供应商建立这种“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而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管理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双赢采购为宗旨,注重与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新形势下的采购管理新范式。

一、常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的战略目标

部分企业往往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造成器材采购配套率差、质量较差、交付不及时。另外就是采购计划、成本管理粗放。计划不是由企业的销售制定,而是粗放经营计划,甚至有时以行政命令来确定,成本不是以总成本分解法来决定,而是由供应商的成本来决定总成本,这样造成计划失调,成本居高不下。

2.对国外采购方式很难适应国际惯例

由于高素质采购管理人员的缺乏,部分企业难以适应采购需要,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例如缺乏对采购需求分析,对供应商的扶持等;没有培养长期供应商合作关系。例如建立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双赢和激励机制: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性高度考虑。例如采购策略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估标准应作为公司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新产品的开发和改善应与战略供应商保持自始至终的合作。

3.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造成了不少企业货源的整体布局与配送、生产和销售的达不到最优化配置。

所有这些问题己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需要尽快对策,建立新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采购管理体系。

二、战略采购和常规采购的区别

战略采购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思考,它与普遍意义上的采购区别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总成本”而后者注重要素是“单一最低采购价格”。简单地说,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服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一般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的好处就在于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二者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常规采购和战略采购模式下的主要表现

常规采购模式

战略采购模式

注重的要素是单一最低的价格

注重的要素是最低采购总成本

缺乏考量全局的观念

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

以产品规格为导向

以用户为最终导向

短期合作,注重个体利益

长期合作,具备双赢思想

关注战术层面

关注战略层面

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

采购商与供应商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与分享机遇

涵盖局部流程,无法实现全程管理

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三、战略采购管理实施对策

一般而言,的战略采购管理实施主要有集中采购、寻找上游供应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统一产品和服务等四种方式。

1.树立采购持有总成本的思想,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的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个采购决策只需要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为此类决策而建的成本模型,所包含的因素不能仅限于价格因素,其中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仓库、运输、以及供应商销售人员的管理费用等;人工成本包括生产制造环节人员工资摊销等。不同产品的持有总成本是不同的,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是不同的。一个有效的成本模型要抓住成本驱动因素,而不是所有的成本因素。

以上讨论的是商品采购完成后,持有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持有成本使我们能够了解在采购价之上的一些较为明显的成本因素,为做进一步战略上的思考,我们还必须弄清楚由供应商控制的成本驱动因素,因为采购价仍是采购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精确的持有成本模型会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供应商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距离较远的供应商其运输费用在持有成本中,占有的很大的比重。建立供应商的成本模型对于研究整个采购成本非常重要。将供应商的所有成本分成几个部分:直接人工、原材料、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预期利润。除了预期利润,大多数供应商都是愿意提供这些资料作为现场考察的一部分。

但是,个别的供应商成本结构会有些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对成本驱动因素有初步觉察。例如,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比较,直接人工成本较低,制造费用较高,则有可能说明两者自动化程度可能不同。对于全球采购的项目讲,工资水平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原材料成本低,供应商可能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不仅仅是最后的装配,甚至是采购原材料和运输都在内部进行。

2.寻找上游供应商并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寻找上游供应商等来降低采购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公司的水准。

为了建立并能够维护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1)建立相互的依存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关系

只是相互信任是不够的,要在对供应商能力的确认基础上相互依赖和目标一致。

针对供应商能力的了解,是产生合作的最初动力。随着供应商销售量的增加,双方依赖也明显加强。数量是产生依赖的一种形式,是缺乏协调性的一种依赖。同样将同种或同类产品集中到一家或两家供应商,一是能够是供应商数量合理化,同时也增加了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性。

部分的供应商数量现在还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状态,通过对能力的考察,确定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和建立战略采购。确定积极的目标使双方从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最大的利益。为实现战略合作任务,必须要考虑利润和风险这些关键的商业。即使在合作关系中,也是市场购买力——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企业获得所创价值的份额多少取决于他们获得稀缺资源的能力大小。分这块蛋糕首先要求每一方都能得到足够的量以促进前面讨论过的相互依赖。其次,要保证这块蛋糕不会因为被切割而缩小。

(2)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渠道

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追寻最关键的利益。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这些会议应该在采购方和供应商所在地轮流进行,会议的重点应该是针对如何改进共同制定的具体目标和识别未来机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建立高层主管的供应商会议;分享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品计划技术交流会,这种类型的交流会,是供应商与企业共享技术成果,致力于技术成果的的主要途径。通过技术交流,企业与供应商分享自己的未来产品计划,并确定如何将其与供应商的技术发展计划结合起来。

建立跨职能小组,持续改进,管理和改进长期合作关系。跨职能小组要肩负起公司与战略供应商信息沟通的窗口,处理和改进与供应商关系。

(3)签订战略合作文件和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当最初的参与者被调离或发生了其他人动时,尤其是高层领导的变化,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并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固定的市场而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要求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从而解决分岐。这些关系的特征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带有敌意,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成功战略合作关系的双方都会定期观察市场环境,从而发现新的机会。

3.优化采购管理流程

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要素)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货比三家引入竞争,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间的博弈机制,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通讯、运输等费用);通过批量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4.统一产品管理和服务管理

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

战略采购是新时期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企业创业之初由于采购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企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展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

第3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阳光采购 采购计划 定额管理 战略合作

1.创新采购方式的必要性

在国内,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已呈长期化趋势,成本推动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持续存在;同时,受产能过剩影响,钢材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物资市场价格的不确定必然存在,主要表现在:①所采购物资价格的不确定性,某些物资市场价格出现波浪式的起伏;②所采购物资市场价格的不均衡性;③某些物资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的紧张,如油品、化工、特殊设备备件等;④主要供应商资金原因形成供应不及时或断档等情况;⑤承兑汇票贴息率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多种创新管理思路便应运而生。为保证生产所需和缓解采购资金短缺带来的极大压力,宣钢物资供应处通过改变工作管理思路,制定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采购管理优化组合方案。根据杠杆作用,采购成本每下降1%,相当于利润增长5-10%。因此,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2.创新采购管理方式的实施过程

2.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阳光采购电子平台

网上阳光采购是指企事业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质量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自身资源的行为。重点解决以下管理难点:

(1)宣钢现有的ERP系统,实现了采购定价结果的全部记录和供应商信息的管理,但不能完整记录定价过程。

(2)ERP系统不允许供应商登陆进行操作,因此对于供应商报价需要手工进行维护,令供应商对价格保密性持怀疑态度。

(3)供应商管理未实现系统化操作,供应商信息维护数据大,不利于纸质保管。

(4)系统上线前的招标、比价、商谈等定价过程均为纸质操作,资料的保管及保密工作难度较大。

(5)实现多方面的统计功能,系统将支持相关数据的统计。

2.2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系统,强化计划管控的定额动态管理

(1)强化计划的严肃性、准确性、及时性,严格按各项分解指标控制计划申报量,杜绝无计划、超计划采购。

(2)充分利用ERP管理功能,继续实施工艺性材料需求计划的线上定额管理,从源头上做好消耗控制。

(3)根据材料、备件的消耗量、每台设备的生产任务量、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的工作情况,以及材料、备件的安全库存量等,制定出材料、备件采购计划。

(4)把握采购节奏,根据分解指标,提前谋划,事前控制,确保指标的完成。

(5)大力开展平衡利库工作,下达计划时逐项比对库存和在途,能利库的必须利库。通过ERP系统数据查询功能、定期召开系统例会并经常深入仓库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提高资金周转率,减轻付款压力。

2.3战略合作采购

战略合作采购是基于供需双方多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本着友好合作,互利双赢,共同促进发展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而形成的一种长期合作的采购模式。战略合作供应商需具备以下条件:战略合作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当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或其产品在行业内具有唯一性质的企业。战略合作供应商的产品需在3年以上未出现任何质量、供货、售后服务等不良记录;战略合作供应商必须有良好的资金信誉;在银行必须是3A信誉客户。宣钢实现了与中石化河北张家口石油分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

2.4继续加强物资验收工作,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宣钢物资供应处高度重视物资到货验收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对于质检组给予组织人员和制度方面的充分保证,通过不断加强严把物资质量关,保证所采物资资质齐全、质量过硬。根据上述措施、重新梳理补充完善到货物资验收方法及管理程序,重新制定了《直送现场物资检验管理办法》、《强化电线电缆采购到货验收、出库、存储管理方案》、《钢材等金属物资验收资料管理办法》等操作性管理规定,调整、充实到货物资质检验收方法,形成材料、备件质检验收的规范性操作文件。加大物资检验力度,增加检验队伍,实行统一化领导,强化了物资到货验收力量,避免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经济效益分析

2012年,宣钢物资供应处与前期采购可比价比较降低采购成本3584.227万元,通过计划管控,与2011年比较,以吨钢消耗计算出的物资消耗总额减少2947.6万元,减少物资采购金额3750.19万元,为企业节约和融通了大量资金。

4.结束语

面对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要求,企业跨越式发展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改变了传统的“为库存采购”的管理模式,本着“创新采购管理思路、创造采购效益”的管理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促进供方服务态度、降低材料成本、为企业节约和融通大量资金,实现了采购管理体制和方式上的创新。今后,宣钢物资供应处仍需将世界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继续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屈冠银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4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

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宗熠.政府采购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王淑玲,郑钢.慎选政府采购模式[J].当代经济,2008(2):54-55.

第5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火电厂;物资管理;节约成本

0 引言

在现代通信业及物流系统发达的今天,物资的采购变得越来越简单,不论多么难采购的配件,我们只要轻轻一点键盘、鼠标都能找到合适的型号及生产厂家,只要打一个电话通过物流都可以快速运达现场。不再像以前采购员需要长期在外面跑,本地买不到的须亲自跑外地采购。在现在便捷的采购市场下,电厂物资管理部门如何节约成本,降低电厂库存,及时满足生产的需要成了物资管理的主要问题。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物资管理的想法。

1 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是节约成本的第一关,计划是实施采购的第一步,一旦计划批复,物资供应管理部就需按计划实施,要不然到时候现场设备故障,没有备件物资部可承担不起如此大的责任,这就要求物资的使用及审核部门加大审核力度,确保物资确有其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建立奖罚机制,让使用部门从节约中受益。申报计划前必须先利库,确保仓库没有备品及备品不足的的情况下才可申报计划,若所报计划没有利库造成新的积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计划员要求相当的严格,计划员如何利库,如何确保物资不影响使用部门的使用,并不造成新的库存积压,这就要求计划员多方沟通、了解使用周期、库存情况,物资采购周期,通过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下发合理的计划。

2 物资采购管理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在便捷网络及通信系统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东西是对现在采购员的挑战。采购东西并不难,如何采购到质优价廉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是对现在采购员的一大挑战。这就要求采购员货比三家及时了解网上的价格信息比如钢材、助燃用柴油、化学用大宗材料盐酸、硫酸、液碱等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时了解物资价格信息,确保物资下调价时及时采购。进口备件及时跟国内第一商沟通及时了解国内是否有替代产品。原厂家备件尽量从原厂购买的同事寻求替代产品确保质量的同时确保采购价格最低。探讨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树立战略采购思想理念,建立扩大长约采购规模,最终实现准时采购和看板式采购,更要注重长期供应商战略关系的管理和培养,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是解决企业物资采购存在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资管理队伍,使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通过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物资采购方式的选择,一方面与重要供应商(原厂、商)建立长约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保证了他们对企业产品的价格、技术、供货的及时性、持续性、系统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与信誉高的中间商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逐步实现优化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从采购管理转化为资源共享型管理模式,从职能型管理转变为流程化的战略管理模式,保证采购质量和物资供应渠道的畅通,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确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综合成本最低为终极目标。成本最低往往被许多人误解为价格最低,只要购买价格低就好,很少考虑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后续服务成本及其他无形资本。实施战略采购必须有综合成本考虑的远见,对整个物资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环节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评估分析,以追求综合成本最低为终极目标。要注重收集市场信息、分析研究所有物资的供货渠道。战略采购过程谈判并不是一味比价压价,而是基于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和企业自身长远规则的互惠、互利、双赢的沟通协作。对计划实施战略采购的物资进行相关历史采购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供应市场、供应商进行调研等都将为谈判提供有力的事实以据,有利于需求方更加清楚自身的议价优势,掌握谈判协商进程的主动权,也就是管理经济学说的占有谈判上策。要建立供求双方“互惠、互利、双赢”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建立双赢关系才是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战略采购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好各种资源和谈判技巧,做到在谈判过程中占有上策,在确保自身受益的同时也要让合作方看到希望和发展的前景,才能使战略采购的合作关系能够顺利开展,使企业的战略采购合作得到发展壮大,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3 物资仓储管理

大家可能都认为仓库就是发发东西,大伙只要不傻就可以干,其实错了,一个好的仓库管理员,在做好收发存的同时,更好的是提醒计划员及使用部门,仓库物资的使用情况,经常储备的物资那些需要购买了,那些物资使用部门反映不错。仓库管理员是现场物资领用人员打交道较多的人之一,他们最先听到使用人员的反馈情况,是和供应商,使用部门、采购员、计划员联系较密切的。因此做好库存管理,仓库保管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4 废旧物资回收及修旧利废方面

物资领用要求依旧换新,这样既能保证废旧物资的回收,又能确保领有所用。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比如现场不用的钢材这里不能用其他地方可以再利用,阀门可以修复后再用。

5 信息化建设与流程再造方面

现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沟通的手段与技术也不断升级。难怪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对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来说,网络技术与远程控制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地域加大的问题,而且对压缩库存、提高存货周转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是,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可以实现供货厂商信息化。经筛选后确定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可以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公开,系统具备对系统内出现的非合格供应商资料进行封存或报警等功能,可以保证物资采购质量,杜绝人为违规采购。二是,能够实现产品价格信息化。在充分了解主要物资行情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货源和价格信息库,对物资采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整理供应厂商业绩和资信,尽可能选择质优价廉的供货对象。在物资采购策略上,根据市场变化,在保证物料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把采购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所采购的物资积极主动征求需求施工部门意见,通过比质比价后选择采购。三是,能够实现物资库存信息化。能够使物资管理从合同签订,到货物验收和发放,更为规范。在仓储管理中,可以随时或定期对库存和进出库物资进行检查,可以实时掌握实物存量,了解有无盘亏盘盈,有无积压物资、失效变质、报废物资及其原因等,通过库存信息可以及时发现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四是,能够实现用料项目信息化。各用料项目的发料情况可以建立单独的数据库,可以为日后物资消耗分析和企业的成本分析提供数据。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通过物资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提供远程授权与控制,而且能够节约人力资源,增加管理跨度,降低物资管理成本。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为提高物资管理提供了平台和基本手段,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信息系统只是基于当前的管理流程,客观反映管理过程的基本信息,最终不能解决管理本身的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流程再造、模块化管理来解决我们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总之,物资管理是一门学问,物资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在满足现生产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降低库存。

第6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from the status of discret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of China's discre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ways to use available resources,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procurement strategy, thu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company and establish the purchasing strategy to adapt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mpany.

关键词: 离散制造;采购管理;模式

Key words: discrete manufacturing;procurement management;mode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39-02

――――――――――――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点调研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段沛佑(197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高级物流师、注册咨询师,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国际物流学会会员、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物流系统工程与供应链管理;刘虹(1988-),女,山东青岛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为工业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

1 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特征及其采购模式概述

制造的工艺流程有两种,流程制造和离散制造。离散制造(Intermittent/Discrete Manufacturing)指的是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由多个零件的经过一个系列的不连续的流程将产品装配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流程会被分解成多种加工任务分别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把功能类似的一些生产设备集中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生产部门,而整个的生产流程就是产品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进行不同的生产工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按照生产工艺的流程来分配每种设备或者生产部门在企业的位置的,通过合理的分配,就会使得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传输距离有效的缩短,节约生产的时间。

在产品的形态上,离散制造的产品通常都是包含多种零部件的复杂性的产品,并且有着相对固定的产品结构,原材料清单和零部件配套关系。从产品种类角度,离散制造型企业都生产较多品种和系列的产品,这就决定企业物料的多样性,导致采购品种多样化。从加工过程看,离散制造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离散制造型企业的过程控制更为复杂和多变。

离散制造型企业一般都包含零部件加工、零部件装配成产品等过程,分为偏重于零部件制造的离散加工型企业,偏重于装配的装配型企业,和加工和装配自身完成的综合性企业,形成相互关连配套而组成的产业链网络。

2 研究离散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重要意义

离散制造型企业是以物料管理为运营对象,核心管理是围绕物料及其变化过程展开的,物料的基本信息,变化过程(形态变化、位置变化、价值增值等)衍生了其他信息,通过对物料的信息处理、分析来决策对实体物流采取何种管理手段,因此离散制造型企业的采购管理应是以生产管理为目标,以物流为核心,以供应链为协同来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随着业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大量的物料处理通过MRP运算虽然可以高效产生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但计算的准确性则依赖于准确的基础信息,包括准确的材料定额、采购和加工提前期、工艺路线、工作中心能力等,而以上几个影响MRP运算准确性的参数,由于本身的多变性,在一般的企业是难以准确提供的,因此对于计算结果只能作为采购重要参考,须经过相应修改,而不能直接作为生采购管理的唯一依据,必须建立适合离散制造的采购管理模式。

3 离散制造模式中采购部门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标准化流程指导、管理和规范采购行为的采购体系设计 在我国,大部分离散制造企业没有成型的采购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长久以来公司各部门采取的是以销售导向和项目管理订单导向向为基准的,不间断的连续运转模式。采购行为则处于被动盲目跟随技术部下发的图纸和物料清单进行的状态,缺乏有预见性的、有计划的理性采购战略行为,对采购的整体体系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整体运营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采购大部分以销售为导向,工厂的各个部门均处在饱和运行状态。由于长期处于缺乏有效科学管理和统筹规划的饱和运营状态,各部门处于相对的封闭式连续运转状态,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物料出现了提前采购,同时大量出现长期闲置在库房不被领用甚至超过使用期限而不得不报废的情况。

3.2 客户需求交期的变化,导致采购计划频繁变更增加波动性 作为制造业的行业属性,其项目整体进展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客户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和微观客户的需求变化,交货期有可能因为资金不到位或整体发展规划的调整被连续推迟;反之,亦有可能需要而大幅提前,这就要求其必须在建立稳定供应商体系的前提下,在运营及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灵活性,以便及时更可靠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保证生产需要而提前采购和超量采购,造成了采购的盲目性和波动性,导致部分物料库存积压,而有些物料缺货。结果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更严重的是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延长了交货期,降低了客户服务水平,不利于企业良好信誉的培养和竟争力的维持。

3.3 定制化影响采购的战略设计,难以制定统一的物料采购策略 离散制造业目标客户群体在运营上的特殊性,要求其所品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产品必须根据其客户方运营场地大小,出力要求进行逐个单独设计,独立生产,从而决定了企业典型的小批量,多批次,多样性的生产运作模式。这使得采购部必须面对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辅料,标准件的相应尺寸,规格,材质以及输出功率各不相同以及备有庞大的供应商群体以应对各种不同需求的现实。大部分企业几乎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主要依据价格的高低去挑选供应商,而忽略了对供货质量的评判。质量的问题通常是通过事后控制来把关,从而不利于企业从整体上对采购体系进行控制。

3.4 个性需求导致采购复杂化,不能实现长期合约和降低工作量 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标准化产品采购的低可能性,也导致了非标准化采购所引起的工作量的直线上升,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增加,采购交期大幅延长,采购商寻源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采购中的沟通与协调是一个反复的漫长过程,再加上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等,更加导致了采购流程的复杂,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订单所对应的相同性能但是不同材质标准的要求也增大了采购执行工作的难度,给采购带来挑战。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缺乏严格的制约关系。采购计划的制定完全是经验指导下的结果,缺乏科学性,将会给企业采购业务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由于企业一味寻求更低价格的供应商而频繁更换供应商,也导致了与供应商的关系仅仅停留在买和卖上,不能建立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不能保证其及时供货。

4 离散制造型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优化的主要对策

目前,离散制造企业面临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以及在此情况下所面临的种种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均对原来的采购运作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支持高效运转的机制,采购管理必须审视度势的根据;离散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策略制定相适应的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4.1 制定采购策略的流程及核心因素,确立采购战略的根本原则 为确保采购战略有效的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必须确保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能够被反映为具体的采购目标。采购目标同时作为战略采购流程和具体物料采购战略的驱动力。采购战略的具体行动计划具体指出如何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实现采购目标。传统的采购模式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的采购模式采购过程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其特点是,验收检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事后把关工作,质量控制的难度大;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时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竞争多于合作;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

4.2 改变采购管理方式的制定和方法,加强采购职能发展建设 离散制造所面对目标客户对产品需求的特性,包括:稳定,连续的运行及可靠及时迅速的售后服务保障,从本质上确定了公司以追求卓越产品品质并确保其灵活性和响应力的采购管理方式。随着制造商采购行为习惯的成熟,其采购方式迅速走向多元化,需要改变采购管理方式,从采购渠道单一式转向多元化。改变传统的采购方式与渠道比较单一的现象,实现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多供应商与单一供应商相结合。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必然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分散,采购权在一定程度上向下分散,将传统采购方式转变为现代采购方式,电子商务采购具有快速反应、准时供应、有效回应顾客以及连续补货等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采购环节,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集中采购,提高交易的价格协商能力,改善客户服务质量。

4.3 合理优化采购管理数据工具,实现采购绩效评价管理 离散制造企业通过采购物料的历史数据以及整体采购数额比例来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科学采购绩效评价制度和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安全库存、与供应商合作设立自动补货机制的方法减少在采购花费的时间和管理成本,从众多合格的供应商中选取更有实力和潜力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减少供应商数量,达到优化供应群体和增强对供方的合作吸引力从而提高需方采购能力的目的,有利于供、需双方有效的控制采购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合作成本并互享有利于双方的增值服务,通过共享研发成果和及早引入供应商参与开发和设计等合作方式进行合作,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和降低采购总成本的目标,实现对采购绩效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康宇红.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航天工业管理,2007,(7):32-33.

[2]张红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研究[J].决策探索, 2007,(3):24-25.

第7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物资供应管理;零库存管理;采购管理

study on them 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 ofmaterial supply

liang xu-ping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group building four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aiyuan shanxi 030012)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ic epic and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y, the more and more intense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scientificmanagementmethods ofmaterials become the importantkey to success and profitsource.therefore,material supply management is referred to as"the third profit source", and is also the core ofm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 section.

【key words】materials supplymanagement;just-in-time inventorymanagement;purchasingmanagement

1. 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模式

物资供应管理[1],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是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1.1 传统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在传统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中,具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订货方式非常单一;供需双方为谋取私利,盲目追求最低交易价格,导致信息流、物流扭曲与失真,致使产、供、销的有机协调链难以形成,必定增加交易成本和不必要的交易风险;各组织分散采购,自给自足,供需之间的合作关系非常不稳定,竞争多,合作少;库存结构不合理,库存管理不到位也致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与技术手段的落后,不能对供应链的不确定变化和用户需求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为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各种不足,创新管理模式。

1.2 创新采购管理模式。

(1)创新采购管理模式包括两部分:即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和jit采购模式。

(2)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内部跨组织的采购流程重组和结构变革。集中式战略采购管理注重管理的理念,即“集中”的管理理念,不固定在组织形式中,也不是设立所谓的采购中心。集权和分权并存的采购组织结构被广泛采用,因其能够集合两者灵活性和规模性的优势。再者,企业实施战略采购后,部门内仍然采取独立采购的方式。对于重要物资的采购,跨部门虚拟采购核心小组的设立,有利于获得价格规模效应,有利于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集中式战略采购的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和战略优势。成本优势体现在集中式战略采购能够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在采购成本战略中参与的供应链上成员越多,各环节的共同合作越和谐,则降低成本的机会就会越大。战略优势体现在集中式战略采购能够促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该模式使企业能够放眼全局,注重整体管理战略,快速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合理考虑各部门采购资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购目标和采购计划。在该模式中,企业加强了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消除了在供应市场上的许多不利因素,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3)jit采购又叫准时化采购,是一种无库存的或者库存达到最小的采购管理模式,也是即需采购,不需设库存。这种生产方式主要体现为“彻底杜绝浪费”,“只在需要的时侯,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实施jit采购能够在最大程度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降低库存成本,为企业节省更多流动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采购成本难以削减、采购周期过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与供应商的合作成为jit采购的重点,供应商供王军: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探讨货及时可以大大降低采购者的库存量,而采购者采购量的增多,

以减少供应商库存费用,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3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1]是指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按照jit方式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量最小化的总称,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管理实力。零库存是个特殊概念,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其旨在实现库存的最小化,绝非指储存量为零。实行零库存管理策略就是采用jit采购模式,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并保持其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零库存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链上能够顺利进行,否则其带给企业的风险不容忽视。零库存管理是由日本首创,然后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被广泛推广,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少走弯路,从而实现库存的改革。

2. 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环节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物资供应管理。物资供应管理主要包括以下重要的环节:计划管理环节、采购管理环节、储备管理环节。只有能够准确把握各环节的重点,才能控制成本,并保证生产物资的供应。计划管理环节是物资供应工作的起点,也是物资成本的开始。该环节中,物资需要量、物资供应量、物资采购量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2)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在于控制成本,降低物资的进价。降低物资进价的方法一般都有:采取及时付款的方式,而非分期付款;采取批量采购物资方式获取价格优惠;准确获取市场物资信息,把握物资价格变化规律,在市场低迷时购买;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谈判采购大宗物资;选择口碑好,讲诚信,实力强的厂家,签订长期合同。储备管理环节重在使企业库存的数量既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又能使其库存能够最小化,即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

(3)零库存管理是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它能够杜绝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进一步降低控制成本。实施零库存的方法一般包括:不采用库存储备的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其功能,达到变相储备;委托存储和保管物资,物资所有权仍属于自己,但可付款给被委托方,由其保管和发送货物,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单独设立仓库等资金,并实现企业库存最小化;企业生产中的许多物资不必要由自己企业生产,而是可以采取协作分包方式,承包给供应商;企业在没有一定储备时,企业库存量受生产物资和成品配送的影响,若供应商能够及时配送所采购的物资;物资的储存在运输途中就能实现,从而达到零库存;出租仓库或厂房内的部分场地给供应商作为仓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由供应商储备而非企业。代保管是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即企业代为保管供应商的物资,企业按用料多少来付款,而企业仓库中物资并不体现在企业的存货中。

3. 完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1)企业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用传统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最新动态了解不到位,不能及时获取信息;企业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采购过程监控力度。在现行规模化经济和现代采购物流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抛弃传统落后的供应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供应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提高本身的竞争力。在传统供应管理模式中,企业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和目标,并且未经批准私自采购的现象也很常见。这导致企业效益缩水,利润减少,规模不能扩大。

(2)许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一叶障目,片面追求商品价格的高低,而忽视了整个采购成本的高低。有些企业工作人员中饱私囊,徇私舞弊,不能与供应商协调合作,频繁更换供应商致使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在采购物资时,许多企业由于信息系统与技术手段的落后不能及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如物资价格的变化规律,市场的供需情况等,在购买时时常会买高价产品,增加采购成本和采购风险。企业对采购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导致采购业务主要以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和事后分析为主,忽略对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过程的监控。

(3)要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解决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完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首先,改进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第一步要做好物资计划,提高采购资金的运转周期率,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然后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形成采购规模,获得更多的优惠,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速度;其次,控制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费用,需要综合考虑采购

物资本身的成本和相关方面的利益,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能够保证与供应商长期协调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另外,对供应商的考评也可以激励或奖惩供应商,促使供应商能够及时配送价廉物美的货物,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采购总成本。

(4)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杜绝工作人员中饱私囊,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应时刻牢记把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再次,加强市场信息管理,需要企业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学习,建设物资供应系统,如搭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引入电子商务等,以合理配置企业人员,及时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动态,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监察,强化制约机制,即做到事前确认供应商的信用等级以及做出采购计划;事中全程监控采购过程,保证工作人员与供应商正确交易;事后,分析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 总结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物资供应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下定决心放弃传统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引进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加强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规范的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市场的最新动态,一定要规范、完善物资供应的监督机制,加强物资采购的全程监控,规范物资采购行为,避免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这样,企业就能在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企业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发展,2007, 06.

[2] 张艳.浅谈如何完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现代商业.

[3] 张桂杰.浅谈生产企业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j].财经与管理, 2009.

第8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府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门槛

政府采购因其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向来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模式。

一、政府采购与战略管理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美国1761年颁布的《联邦采购法》为标志,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政府采购的起源,根据财政部的说法,“其制度建设和试点推进的工作,应该是从1995年上海市对财政专项安排的设备购置,采用政府采购员的办法时开始的。”[1]24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由于政府采购本身所具有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采购范围的广泛性,采购规模巨大,采购的政策性、非营利性和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等特征,其操作效果如何,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向亚太经合组织承诺于2020年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一国在市场经济中最大买主的政府,其行为就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因此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动态的、全局的、长远的、持续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政府采购,而战略管理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战略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部门,美国学者安索夫(Alfred Chandler)1962年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3]12。此后,许多学者积极参与战略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国内著名学者周敬伟教授认为:“战略管理是组织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4]75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对环境进行考察,以选择通过一定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波齐曼和斯特劳斯曼在《公共管理战略》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关注长期;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战略管·65·理和计划并不是自行贯彻的;采取一种外部观点,强调不是去适应环境,而是期待和塑造组织的变迁。公共部门由于环境因素、交易因素、组织内部运作方式的不同,战略管理的作用与私营部门相比,更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此就更有必要分析和指导政府采购这种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持续时间长的政府行为。

二、战略管理下的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一)政府采购的一般模式政府采购的模式作为实施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形式,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项目确定。[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模式有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与两者相结合这三种。集中采购模式是指本级政府的采购均由一个专门从事采购的部门负责,不允许单位自行采购。其采购的过程为:使用单位向财政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待采购计划被批准后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安排采购,采购项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进行验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承包商支付[1]24。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便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采用集中采购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等。分散采购模式是指各使用单位自行进行的政府采购的模式。其过程是由使用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采购预算计划,获得批准后由使用单位按政府采购的原则自行采购。分散采购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是适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政府采购,但是它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国际上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模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这种模式,在大的方向上具有集中的趋势,是以公共投资为主,便于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而一般的小规模政府消费品的采购则是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便于发挥其灵活性。这种模式不是对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简单折衷,而是集它们的优势于一身,但其本质还是集中采购。(二)战略管理思维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必须以战略眼光思考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和与社会的关系,确定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政府采购作为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公共部门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要求将政府采购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层级,认识到关于政府采购的战略计划不是自行贯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有一种外部观点;对于政府采购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地塑造组织的变迁,在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政治权威的影响。战略管理有一个

基本性的要求即给组织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政府采购上,既要给政府采购一个战略定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又要增强公共组织抵御社会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用战略的思维来考察政府采购的内外部环境,用系统的方法审视环境变化与组织的长期情况。综上所述,分散采购模式达不到政府采购战略思维的要求,因其没有统一的规划,采购单位分散,不能从战略上进行统一,但是完全集中的政府采购又不适合我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巨大的现实国情。因此采用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购模式,既能够从战略管理思维下进行操作,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这种模式,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所谓采购门槛,是指政府采购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由政府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最低限额。在国际上,采用结合采购模式的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定采购门槛,门槛高的分散采购的成分多一些,门槛低的集中采购的成分多一些。由于我国各地之间的财政状况及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没有对采购门槛作统一的要求。但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对采购门槛的设定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程度。采购门槛的恰当设定,能使得国家通过对政府采购·66·肖 伟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模式的探讨这一公共资金的支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还能够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控,增强国家在经济领域抵御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另外,也应该从各个行业长期的发展状况来对采购门槛进行划分,对于国民经济中新兴的、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行业,在设置采购门槛时应该区别对待,有所偏差。同样地在采购过程中,高价值、高风险的采购项目由采购部门专业化、技术精湛的采购人员进行操作会更加经济有效;低价值、低风险的常规采购,通常可以由采购单位自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高价值、高风险商品的质量,又能够保证其他商品的采购速度和灵活性。其实,“采购门槛”的设定,在本质上是对政府采购权力的划分。不同采购门槛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各级采购部门之间的权力界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对的集中采购和绝对的分散采购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恰当的采购门槛的设定,对于预防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和实现各级采购部门权力的划分,从而调动各个采购部门的积极性,实现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通常可以获得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双重效益,集中采购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采购政策,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分散采购则灵活性更高,采购速度更快。以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这两种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其意义更为长远,具体表现如下:1.相结合采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财政政策,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对建设性支出和对资金消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尚无明确规定,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购门槛的科学设定,对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能够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操作,使之各自得益。通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部门从资金的分配到消费,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保证质量,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恰当的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能够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实现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并且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不仅作用于微观的经济领域,调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而且作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进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同时,针对近年来许多单位部门分散采购时的短期行为造成我国许多商品盲目进口,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的现实问题,以集中为主的结合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促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3.建立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有利于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国际市场。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贸易的迫切需要。政府在以集中采购为主的模式下,在采购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统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对外经济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还能够激发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亚星.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运作[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N].人民日报,,2002-07-10(11).

[3]周敬伟.战略管理学前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2):12-13.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宗熠.政府采购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战略采购计划范文

采购成本作为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最终定价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竞争决策。本文以供应链中采购成本的控制为切入点,通过对供应链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区别概述,分析供应链采购存在的问题,并对供应链采购成本的具体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采购决策有参考借鉴之益。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采购成本;控制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与传统采购区别

(一)采购目的不同

传统采购是为了保障库存材料的储备,以满足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材料使用部门的需求,采购计划的决定性制定因素是库存材料的充足与否,工作重点在采购行为本身,对于采购行为控制严格,但缺乏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容易造成采购行为带来的资本堆积。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则不同,供应链环境中的采购行为大部分是据供应链下游客户的需求,通过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以下游的需求为主导进行采购,降低因采购行为而产生的资金堆积,不仅可以降低相关存货成本,增强采购活动的风险抵御能力,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应对客户需求,形成优势互补。

(二)采购程序不同

传统采购十分复杂,特别是大宗采购,涉及到的招标、竞价等步骤过多。一方面,耗时较长,且因为双方合作的短期性导致采购材料品质难以保障,容易产生合同纠纷,而采购行为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材料供给,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皆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繁琐的采购步骤造成大额的资本浪费,但在传统采购模式中却无法避免。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无须向市场上无数的供应商进行招标,仅对供应链内供应商进行采购,保持长期的供求合作使采购行为步骤便捷,一般除采购价款外无需过多的采购费用。另外,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使得供应商更为关注客户的满意度,注重双方互赢,商品质量自然得到保障。

(三)供需矛盾不同

传统采购环境中,供货方与购货方存在最大的矛盾停留在利益的竞争上,利益导向造成二者之间的矛盾无法被缓和,由于采购行为产生的纠纷较多,甚至部分企业因为采购行为产生的纠纷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经营活动。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行为将供货方与购货方的利益连接在同一条链条上,以战略合作方式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结合成为同一经济团体,共同竞争市场份额,应对市场风险,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问题

(一)供应链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环境中对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要求较高,也就是说,供应链上供需双方必须要实现高度的信息资源共享,这是建立供应链的基础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供货方因为行业竞争激烈,往往会隐藏部分信息来保障自身利益的完整,并以该部分信息继续开拓新市场,而购货方往往不会完全依赖于固定的供货方,除去供应链上的供应企业,往往还会向社会上其他上游企业询价和采购,自然也就不会在供应链上共享全部信息。二者的互不信任导致供应链上的信息失衡,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各方质疑,形式上的战略合作关系难以深入,供应链失信往往会造成双方利益受损。

(二)采购质量难以保障

供应链环境中的采购行为是拉动,根据下游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属于订单驱动型。也就是说,企业在接到相关订单信息后才会制定相关采购计划,在零基存货的环境中去生产经营,这也就造成企业对于采购行为的过度依赖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过度信任,一旦供应链上游企业提供的材料存在质量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到采购方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零基库存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则会造成本级企业无充足库存去弥补需求,一旦耽误订单需求方规定的交货期,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损失。

(三)供应链失信

目前,我国供应链存在的失信问题较为普遍,在理论性的供应链环境中,二者利益矛盾得到有效缓和,战略合作关系替换了原对抗关系,形成同一战略合作主体。但是,目前我国供应链大部分供需双方仅将对方看做短期合作企业,没有意识到双方战略合作、应对市场风险的意义,出于短期利益需求导致的供应链违约事件较多。失信事件直接损害整条供应链所在企业的根本利益,危害供应链稳定。本应在供应链环境下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和风险抵御优势,因为失信行为而荡然无存,相关企业往往还受到上游企业失信行为的影响,使自身利益和信誉受损。

三、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采购制度

在供应链环境下,供需双方企业虽然达成战略合作的共同意识,但是对于采购行为的发生却不能轻视,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来保障采购行为的有序进行。订单驱动的采购行为要在制定好采购计划后才能进行,以采购计划作为采购成本的事前控制。采购过程中不得给予同一采购人员过多权限,赋予财务审计部门监督采购的权利,做到事中监督。完善采购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责任,方便在采购行为发生后出现质量等问题时,进行问责追索,做好事后控制。另外,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质量等与其薪酬联系起来,贯彻落实绩效考核机制中的奖惩制度,达到督促采购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的目的,最终辅助企业管理者控制采购成本。

(二)有针对性的选择采购方式

在供应链环境中,采购成本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所以,对于采购方而言,要寻求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采购方法才能够有效的降低相关成本。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处于供应链之上,并且拥有自己的采购部门,可以将一段时间内企业所需原材料进行汇总,交由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制定采购计划以及具体采购质量指标等集中在同一时间进行,降低采购行为的管理成本。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可以进行联合采购,将自身小订单参与到整体的联合采购需求之中,形成需求的共同体,增加采购行为的风险以及抵御能力和议价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隐性因素,对于采购质量和效率影响重大。做到严格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有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供应商的开发要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形成采购行为之前要对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等进行多方位了解,分析其预期发展能力和发展前景,并以书面形式对其合作价值进行分析,提交管理者形成最终决策;二是对于已形成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要在不伤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优化双方合作关系,构建和谐的合作空间,强化双方战略合作理念,减少采购摩擦,防范采购环节风险;三是对于已形成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要进行动态审查,对于本身难以满足企业采购需求或其他会带来高采购风险的供应商要及时终止合作关系,增强企业采购风险抵御能力。

四、结语

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供应链对于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管理层要认识到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并寻求完善的解决之策,建立健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体系,增强供应链环境中的战略合作,以应对市场中的经营风险,以合作方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保障企业生存的基础,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战略管理视角下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研究[J].物流技术,2014(19).

[2]赵海宁.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供应链模式与采购成本控制[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