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

第1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新闻策划实质上是指一切有关新闻传播的决策活动,包括新闻媒介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活动策划。媒介策划是指有关新闻媒体风格定位和板块栏目设置的策划活动。新闻报道策划则是媒体编辑层面的策划活动,主要指“主体受新闻触媒刺激,为满足受众传播的需要,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合乎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媒体宣传目的的群体决策思维活动。”①

当前都市报新闻策划存在的问题

1、新闻媒介策划同质化

新闻媒介策划同质化是指新闻媒体运用相同的媒介操作手段,形成新闻信息内容处理的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然而,策划是没有专利的,在一种新型媒体类别或媒体板块成功开拓市场之后,往往有大批媒体跟进者对成功模式模仿抄袭,造成媒介市场上同类产品严重饱和。媒介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一城多份定位都市的综合新闻报,形成报业市场发展瓶颈;媒介版面设置大而全,栏目策划雷同 ;新闻信息来源与处理方式相似。同质化竞争,引发了一系列媒介生态问题。

其一,导致价格战和疯狂扩版;其二,客观上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三,媒体媚俗化倾向加剧;其四,媒体监督出现盲点。一般报纸对大客户的依赖性增大,客观上使这些企业易于控制该地区舆论市场,媒体监督出现盲点②。同质化竞争致使媒体经济力量和媒体声音分散,报业春秋战国格局包含着潜在危险信号。

2、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

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是指新闻报道策划丢失了服务新闻本体的主功能,甚至干扰、制造新闻本体的现象,往往表现为新闻策划的泛化、新闻秀和假新闻。

新闻策划泛化。在策划大战中,媒体为了表明自己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报道面面俱到,每事必录,热衷记者本位叙述,版面编辑华而不实,使新闻策划流于琐碎和表面化,新闻核心价值被淹没,策划也失去了本义和效力。

新闻炒作。新闻炒作实质上是媒体以“吸引眼球”为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对新闻事实和细节人为夸大、歪曲、突出或对非新闻事件进行“议程设置”的注意力经济。

“策划”新闻。“策划”新闻是指因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谋划而促成新闻事实或新闻报道失实的行为,是为了某种经济或政治目的,采用煽情、虚构、嫁接的手段,造成新闻报道部分或整体失实。

3、新闻活动策划商业化

新闻活动商业化是指媒体隐藏了同新闻活动主体的深层经济关系,组织、参与、报道的新闻活动过多卷入商业活动,使新闻版面呈现浓重商业色彩的倾向。主要表现为:

广告新闻和新闻化广告大行其道。据调查报告显示,新闻工作者反对为企业制作广告、担任公关和策划人,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业界大量存在的事实③。出自行家手笔,广告、软广告愈来愈像新闻,媒体与商业显在的经济和潜在的私人姻亲关系都促使媒体为广告新闻和新闻化广告大开方便之门,长此以往,会降低新闻模式的“话语权威”和“公信力”。

针对目标广告主的新闻活动策划盛行。为了吸引目标广告客户,媒体会经常制造一些新闻热点,吸引该广告的客户关注,最终带动媒体目标广告客户的广告投资。这种新闻策划是一种迂回的引资策略,但如果媒体过多地制造新闻事件,就会忽视受众的广泛要求,绝非长久之计。

都市报新闻策划存在问题之对策

1、媒介策划拓展多种空间

开拓城镇和农村市场。从发展趋势来看,城乡纸质媒体市场日趋成熟。中心城市报业竞争白热化,收入增幅减缓,而部分地市报收入增加,突破报业发展瓶颈必须重视城乡市场。童兵教授预测,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对地市报来说,是一个大好的发展和推进的机会。市场成熟是一个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信息需求量,所以策划出适合不同阶段需求的报业品种,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农村报纸发行体系,开拓城镇和农村报业市场,将成为未来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④

充分发挥党报信息公开和媒体监督职能。党报的政治地位较高,但在市场竞争中,却陷入以子报养党报,以行政促发行和被读者束之高阁的窘境,党报改革迫在眉睫。《广州日报》的市民化战略为党报改革提供了一种成功模式,它的特点在于一扫党报官僚刻板、空泛、模式化的语态,呈现亲民近民的报道风格。因此,党报的媒介策划方向,应是宣传、服务、监督三棋并举,通政令,表民意,加快我国政治民主进程,增加政府执政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专业化报纸发展尚有余地。报纸专业化发展策略近年来呼声较高,现有行业报基本为行业主管部门所办,内容上政策性、专业性强、形式刻板,服务意识淡薄,新闻性弱。在媒体追求特色化的今天,行业报走向市场,以独特的专业视角关注社会新闻,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和发展空间。目前,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建筑、信息服务等行业报市场尚待进一步开拓。

2、新闻人策划专业化与策划人队伍职业化

新闻策划能力成为采编人员的重要素质,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见识力、创意力和协调力的专业策划素质。新闻策划不只对个人素质有所要求,还需要策划主体从“智多星”式的个体向“智囊团”型的群体化发展,即:媒体要建立人员结构科学的策划班子,整合媒体力量使策划本身从点子为主的经验策划,上升为统筹全局的科学策划,建立科学的报道策划机制,既要有灵感和创新,又要有对策划过程中的选题、切入点分析、报道部署、版面图文信息资料整合的科学设计。

3、新闻报道策划基于“实”而始于“新”。

新闻策划作为报道手段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北京青年报》总编张延平说:“重策划不能轻采访;读者会欣赏策划,但更看重新闻事实。”⑤对于不同的新闻,报道必须立足新闻时效要求、价值大小和报道效果,权衡是否策划、如何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必须立足新闻本身。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媒介的生命之源,无论新闻报道怎样策划,都必须坚持新闻事件真实与报道真实相一致,信息传递局部真实与总体真实相一致,舆论导向与新闻文本导向相一致,议程设置与新闻价值大小相一致,坚决杜绝报道中造假、煽情、浮夸、炒作、嫁接、歪曲新闻等现象。

新闻报道策划必须不断创新。策划创新就是要以创新思维打破旧有报道模式束缚,既不“削足适履”,也不“小脚穿大鞋”,报道方式依新闻事实的变化力求突破。创新活动不是一劳永逸,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创新意识常态化、日常化。但创新意识常态化并不意味着策划泛化,新闻报道策划创新的宗旨仍在“策划不惊人死不休。”

策划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虽然学界曾对“新闻能否策划”存在争议,但业界的新闻策划活动已经远远走在学术研究的前面,唯有及时解决好新闻媒介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活动策划三个层面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新闻策划坚定前行。

参考文献:

①南长森:《新闻思维与主体运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②③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1至15页。

④童兵:《未来十年中国地市报走势展望》,《新闻战线》,2001年第10期。

第2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强调的三种报道思维

着眼策划,体现超前思维。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其进行超前策划的必要性。当前,网络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媒体尽力“拼新闻”“抢新闻”,力求推出人无我有的独家精品,这就需要在策划中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吸引网民目光。尤其在“同题作文”下,谁能主动策划,谁站得高,谁角度新,使报道更有贴近性,谁就能赢得网民的欢迎。新华网在历次重大报道中,策划先行,全网建立了编委会宏观整体策划、各编辑部中观引导策划、编辑人员微观操作的三级策划机制。每年“两会”,新华网都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包括特色策划、深度策划、互动策划、访谈策划、直播策划、外宣策划等一系列的策划,通过有组织、有创新的报道策划,使主题报道产生聚合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

着眼创新,体现求异思维。重大主题报道反映的往往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果不思创新,很容易高高在上,流于常规。模式化、概念化的报道已经无法适应网民需求,必须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高网络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在互联网上,新闻资源趋于相同,形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引人入胜的形式,即使是好的报道内容,传播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为此,新华网注重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积极探索突破传统的呈现形式,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开展报道,使重大主题报道“不同凡响”。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新华网接连推出各种创新形式,仅首创的报道形式就达8种,其中首创的FLASH和图片相结合的图片深度报道方式,以图片讲故事,在故事中表达思想,将图片报道推向新高度;首创推出“奥运书场”栏目,以评书说新闻,借传统曲艺写新篇奥运,古韵新风,传统活用,受到网民欢迎。

着眼全局,体现宏观思维。重大主题意义重大,因此,重大报道常常是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对于这类报道,就需要强化宏观思维,反映到报道内容上,既不能是零碎的,也不能是间断的,而要对报道主题进行跨时空、立体的解读,反映到报道形式上,要对各报道形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为多维整合平台的作用,使各种报道形式做到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总体来说,要通盘布局,有效深化报道内容和层次,引导网民感悟重大主题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力求的五项突破

规模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报道规模是增强报道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重大主题报道如果零打碎敲,很难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要在传播渠道多元、信息公开的形势下引领网络舆论,首先必须在规模效应、密集报道上下功夫,确立重点新闻网站的传播数量的相对强势,从而形成报道的阵势、声势和气势。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新华网以专题页面组合群的规模报道方式,集纳文字、图片、音视频、论坛、博客、播客、短信、手机报、电子杂志等30余种报道形式,几乎呈现互联网所能表现的所有网络报道手段,形成规模庞大的奥运报道“矩阵”,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角度、全方位立体播报。据监测,奥运官方网站、国际新闻中心官方网站70%的图片稿件转载自新华网,大多数文字稿件来源于新华网。各大商业网站第一时间转发新华网奥运信息并将重点稿件置于头条等重要位置,新华网报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时效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传播力。传播学有一个规律,先进入人脑的信息,需要再费7倍功率才能否定原有信息,重建新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同样遵循这一传播规律。目前,时效比拼,已成为网络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各网站“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信息,力求与新闻事件同步,先声夺人。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网络媒体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做到了快速充分、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5月12日,新华网在全球网站中发出汶川地震的第一条快讯后。24小时不间断通过英、法、俄、阿等各语种滚动播报最重要消息,境内外中外网络媒体大量引用新华网的信息。快速出击使我们的报道始终占据着网络主导地位,不仅向全世界传播真实的声音,而且有效树立了中国政府开放、务实的形象。

联动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穿透力。重大主题网络报道不同于一般报道,报道的频次和密度是任何单一形式都难以完成的,需要多形式、多手段、多语种、多平动传播,协同作战,形成大手笔、大气魄、大容量。新华网在重大报道中注重做好以下联动:一是中文与外文联动。不仅推出大型中文专题,而且制作英文、俄文、西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外文专题同时开展报道。二是有线报道与无线报道联动。新华网除在有线网络报道中采取文字直播、访谈、即时连线等各种形式联动报道外,还结合移动新媒体的随身性、个性化特点,利用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专刊等无线报道手段播报相关资讯。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网充分发挥无线报道在特殊情况下的独特传播优势,编辑创办免费手机报特刊,第一时间将四川当地的灾情、救援情况、赈灾情况以及地震知识传播给全国2000多万手机用户,新华短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的关键作用”。三是充分依托新华社报道力量,与新华社国内外分社联动互动。在奥运开幕式报道中,新华网就与新华社驻北京场内场外100多个报道点,以及驻国内外分社记者全球连线,同步报道开幕式盛况。四是新华网与各承建的网站联动。每次重大主题报道,新华网承建的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等都立足各自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专题等不同形式进行了报道,更广泛地形成网络新闻报道的合力,取得了强势传播效果。

深度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思辨力。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大小,不是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和篇幅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深度和高度。重大报道的深度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体现:

有效的内容整合。在报道中注重逻辑梳理和服务信息的整合提供。比如针对一个重大主题,将各种新闻信息、专家意见、媒体观点、网民视角融为一体,以“政府视角”指导、以“专家视角”解读、以“新闻视角”看变化、以“网民视角”引共鸣。

客观的网络言论。网络言论对主题新闻进行深入解读,是以平民视角、网络语言,将笔触伸向百姓生活,一般来说观点鲜明,真切、形象,效果不亚于长篇大论。网络言论对主题新 闻进行深入解读,帮助网民了解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在网上舆论引导中起到先锋作用。

优秀的原创报道。原创就是独家,独家就是与众不同。在网络新闻同质化的情况下,网络媒体要想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制作一些有分量的原创报道,编辑出有特色的稿件。在近期报道中新华网开设各类原创栏目,比如在奥运报道中,由10多位注册非注册记者、30多位评论员、近20位网络主播、30位论坛版主组建的新华网原创报道方阵,汇聚《小豆侃奥运》、《乾进奥运》、《小余读报》、奥运解码等10多个原创栏目,以完全与传统记者不同的姿态推出大量原创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互动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互动是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在以严肃面孔示人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常变常新的互动手法成为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手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多网民借助互联网表达意见。但是,网络民意如果不加以引导,网上的互动往往很难产生集中的主题,形不成主流的声音。对于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新闻网站必须运用各种流行的网络手段,主动出击,设置议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2005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将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的难得机会,主动确立了“倡议向总理提问”的互动主题,短短三天内,网民给总理提了800多个问题,新华网将大量网民提出的问题编辑成专题稿件,在新华网首页显著位置展示,从而把广大网民的意愿直接传达到国家最高决策殿堂,架起了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的网络桥梁。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新闻规律与传播规律的关系。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但作为网络报道的重要方面,重大主题报道必须按照网络传播规律办事,按照网络新闻标准选择报道内容。汶川大地震网络新闻报道之所以赢得国内舆论、国际舆论的普遍赞扬,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网络报道把“以事为本”和“以人为本”高度结合,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地震、救援等连续不断地进行了全面的、立体化的客观报道,完全按照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进行了网络报道。

气势宏大与贴近网民的关系。重大主题网络报道的定位决定了报道风格必然要气势恢弘,能“压得住”,但同时也要避免这种大主题容易带来的“大而全”、“大而硬”的弊病。重大主题报道要通过独具特色的网络创意、新颖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宏大中体现亲和。如新华网曾与其它网站合作,在“两会”期间开通网络游戏平台推出“两会科举”网络游戏,这一形式贴近年轻人的需求心理,吸引了大批年轻网民参与。

第3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近年来,随着各类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基层电视台如何让自己的新闻节目办出特色、体现新意,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笔者认为做好新闻策划很重要。现结合自己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电视新闻策划的作用。

所谓电视新闻策划是指策划人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性,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根据可能实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报道策略,规划、设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最佳采访报道效果的运筹与谋划。

新闻报道是一种能动性的活动,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行为,并非否定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是电视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策划和组织报道的意义在于报道者根据媒介的新闻传播宗旨与原则,对报道内容和形式加以选择,并通过对新闻报道资源的最佳配置,使新闻传播获得报道者所期望的效果。

一、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丰富采编内容和提高节目质量

采编电视新闻节目,有没有策划是大不一样的。经过策划的节目,因为选题有新意、角度新颖、信息量大,思想内涵深,包装比较完美,节奏感强,震撼力大。而缺乏策划的新闻节目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同时,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策划一般应把握题材重大、结合热点、力求独特、讲求时效的特点。琐碎的小事以及日常动态性的消息如果都去进行策划,既浪费了时间,观众也不会买账。而立足于对重大题材的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和审视,让观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等,将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情告诉他们,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在提高报道质量的同时,可以收到较好的报道效果。2007年,我台根据县委要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宣传的要求,策划了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连续性报道《招商引资大提速》。为了让报道做出新意、做出特色,经过讨论,决定每期确立一个主题,既采访了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也采访了普通群众。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报道方法,很好地宣传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既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进行新闻策划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如果一个新闻报道播发后既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尽管新闻工作者吃了不少苦,动了不少脑筋,报道很有艺术性,但这样的策划也是失败的。相反,一个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给人们带来新的信息,这样的新闻策划就是成功的。电视台在策划节目时应本着有利于促进电视新闻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即将组织实施的报道有个超前的估计,精心设计采访报道的各个环节,包括时机把握、力量调配、主题确定、角度选择、细节安排等多项内容作统筹的考虑和安排。2007年4月份,获悉我县云乐乡张村几户农民正在对自家的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改造后的竹林出笋量及毛竹产量都有较大增长,效益非常可观。根据这一新闻源,我们策划制作一个专题节目。在采访前,我们精心策划了各个环节,找好切入点,从其中一户姓华的农民对竹林的改造这一具体事例入手,吸引了观众,进而详细地讲解了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的措施和方法,而后又通过和没改造的竹林进行对比,说明了对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是竹农增收致富的一个好方法。节目播发后,广大林农来信踊跃,热切地向我们详细询问有关的竹林丰产增效改造的知识,一时间在我县掀起了对竹林进行丰产增效改造的热潮,这次新闻报道可以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电视新闻策划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新闻策划要求策划者既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和业务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预测、分析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这些都对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策划也是建立在平时积累基础上的,不是凭空猜想出来的。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地观察社会,努力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研究社会,也研究同行。同时,策划也能帮助编辑、记者明确思路,激发采访写作欲望,发挥各自的潜力。我台领导十分重视职工整体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考核与研讨,考核栏目策划和节目策划能力。2008年,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到来,上级宣传部门要求我台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各方面,对30年来我县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的报道。记者们深入一线,认真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出了主题鲜明、见解深刻、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为我县的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4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闻策划 作用 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本人结合多年以来在清远广播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工作之实践,现就“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这一议题一叙管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新闻策划一般包括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对象、策划手段、策划成果。新闻策划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这种主观活动是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动后进行的,是在坚持事实第一性的原则下,新闻工作者意识能动性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充分反映。这些信息包括对采访对象各种新闻要素的了解,对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对本单位、本地区、全国以至世界范围新闻单位对同类或相似报道的历史资料的掌握。

二、新闻策划的途径与方法

1.根据社会公众热点来策划新闻

公众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不相同。策划新闻者,要洞悉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知道什么时间记者对什么新闻感兴趣,根据“热点”问题来策划新闻。

例如:在2008年冰雪灾害发生时,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就及时组织策划,并发挥电台特点,利用记者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采访了抗灾现场的情况,使听众在最快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另外,报道了供电部门积极抢修受损线路、努力保障灾区用电的情况,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

又如:在近期日本的地震、海啸、核危机以及利比亚内战这些新闻事件中,中国中央电视台就紧紧抓住上述事件,分别在央视国际频道、新闻频道中开辟专栏、新闻性专题,大量报道有关事件,此举在全国及港澳电视台都堪称力度最大,份量最足的,央视的报道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瞩目,相关节目的收视率也一举超越此前在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直处于翘楚地位的凤凰卫视台。

2.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

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无需晦言的是,这种手法在最近这些年来呈现出越来越被众多媒体采取的策划方式,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节日或庆典追求的信息量愈来愈大,这种比较不新鲜的策划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媒体采用了。

最近几年,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日报等多家本地媒体,围绕每年的春节、2.28清远建市日开展了多次借节日庆典策划新闻的报道,从老百姓每逢佳节到来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远的变化,并通过展示这些变化,成功运作了一批经营项目,媒体在因此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今年的4月2日于广州举行的20011年中超联赛开幕式,承办方广州恒大集团,就可以说运用节日庆典成功实施了一次特大型的策划活动。这次号称史上最华丽的中超开幕庆典,吸引了包括国内的三十多家电视台并机直播,两百多家媒体到场采访,恒大的名声因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而愈加广为人知。不管恒大企业、恒大俱乐部今后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但这场开幕式无疑让其赚足了眼球。当然,恒大集团承办的这一届开幕式,在新闻策划上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论述中提及。

3.借名人效应来策划新闻

生于清远市清新县的莫锋,2003年9月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放弃福利待遇在业界首屈一指的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金碗”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志愿服务西部,扎根内蒙古大草原。2004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大板镇党委书记,共青团巴林右旗委员会书记,现任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兼大板镇党委副书记。清远广播电视台就围绕这一典型人物,组织了一系列的策划报道,使莫锋在清远家喻户晓,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4.借新闻机构来策划新闻

一个组织如果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就能增加该组织在新闻媒介中出现的机会。因为新闻机构参与了这一活动,自然会在自己的新闻媒介上报道这一活动的,组织因此也得到机会和广大公众见面,提高知名度。

四、新闻策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新闻策划一定要符合实际。新闻策划的基础是客观实际,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新闻宣传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个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策划只有摸准“脉搏”,吃透精神,找准切入点,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是 新闻策划新闻性原则。

第二、新闻策划不能滥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工作中。这就是适度性原则。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一家新闻媒介每天报道的内容是大量的、全方位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实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新闻。对此,任何一家新闻媒介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全部报道进行策划。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策划,只能是那些对于重大事实、典型事实和代表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的策划。

第三、新闻策划不能变成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有时候,新闻媒介为了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会抓住时机参与或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是有益于受众的,当然无可非议。但若仅仅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特别是仅仅为了扩大自己的广告效益,则是不可取的。

第四、新闻策划应该跳出老套,力求出新,更不能一招用到老,从而导致新闻策划活动不仅未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以致贻笑大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往往能够让后来出现的新闻报道更加有声有色。新闻策划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我们必须切记的是:新闻策划绝不是,也不应该是策划新闻,更不能够是“制造新闻”。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策划》 武汉出版社 2000年8月 第185页.

[2]肖云、王卉:《新闻策划的本质和对象新论》,媒体竞争研究网站,2005年2月27日.

[3]吴粲.策划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董天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报业理念》,《新闻知识》2000第9期.

[5]陈宣良《理性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17――18页.

[6]郑兴东等:《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7]《都市报现象研究》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64页.

[8]贾奋勇:《捡回来的“新闻冲击波”》,郑兴东主编《好新闻后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9]陈放:《策划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版.

第5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时空:提供广阔视野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 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1]时间是新闻事件的横向坐标点,空间则是纵向延伸的指向。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是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属性。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在今年两会报道中,还有媒体网站策划了“外媒看两会”版块,关注外媒对两会的报道动态,理智、冷静地扩大视野。这也是考虑空间的集中体现。

人物:让策划有血有肉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2]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辅之以最新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温总理的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温总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这也是近年来两会报道的趣味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落点:为策划再添价值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公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了解会议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3]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时,应置于时空中统筹考虑,用人物来丰富策划的内容,使之增加人情味与贴近性。在把握了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落脚于一个能优化传播效果、凸显媒体特色的落点。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

注释:

[1]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新闻实践》2001.11

[2][3]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第6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新闻

财经新闻报道对于一份地方党报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由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决定的;另一方面,更与党报受众日益增长的财经信息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地方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党报俨然成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由于党报的受众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投资理财等财经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倒逼着地方党报从业者加快思想观念转变,更加奋发主动地做好财经报道。就安徽省范围内地方党报看,由于受传统观念、人员专业素养等诸多因素影响,虽然目前各家党报纷纷加大了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但整体收效不明显。财经报道仍然是制约全省地方党报做活做深新闻报道的一大“跛腿”环节。作为一名在地方党报工作多年的新闻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对地方党报如何做好财经报道的认识。

一、把好“素材”关,让财经报道源源不断

做好财经新闻报道首先要解决的是新闻源问题,经常听不少同行感叹:“财经新闻专业性强,做活做深难度大。好的新闻线索尤其‘可遇而不可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充分挖掘财经新闻线索。

1、加强新闻策划

当前,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倒逼着地方党报由原来的“等料”向主动“找料”转变。地方党报不仅在重大财经事件发生时需要新闻策划,在无重大新闻事件可供挖掘时,新闻策划就成了制造独家新闻,扩大在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新闻策划包括宏观策划和微观策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重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不同时段的中心工作,抓住财经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策划安排。以《池州日报》为例,作为池州市委机关报,长期在探索加大财经新闻报道的策划力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早在2001年,该报通过创办每期八版的《财经周刊》,培养了一批骨干财经记者。近两年来,每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财经热点,通过周密新闻策划,在正报头版显著版面先后推出招商引资、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等系列专栏,并长年开设财经简明信息集锦栏目——《经济速揽》,形成了财经报道的浓厚氛围。今年在整合《财经周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以深度财经新闻报道为主旨的《经济周刊》和《消费周刊》,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财经新闻报道态势,不仅满足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需求,更让广大读者感到普遍受益。

2、找准新闻点,从细微处、小问题捕捉新闻素材

对于一份地方党报,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党报而言,能遇到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财经事件的几率很低很低。要扩大报纸财经报道的影响力,需要紧扣中央、省相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更多地从小地方、小问题切入,捕捉新闻素材。事实表明,地方报纸的受众不仅“渴求”大主题的财经新闻,对于与其息息相关的“以小见大”的财经新闻也十分关注。这些小切入口的财经新闻,能带给受众更真实可信的感觉,同样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

二、把好“专业”关,树立财经报道的权威性

财经新闻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强、政策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相对其他题材的新闻对信息的严谨度、精确度、权威性要求更严苛。我们要始终把真实、精确放在做好财经新闻报道的首要位置,切实把好“专业”关。

1、深入生产建设一线,获取最真实、最新鲜、最全面的新闻素材

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具体到每个项目、每个企业每天的建设经营状况都有不同。这就需要财经记者平日里要更多地深入生产建设一线,与新闻当事人面对面,“广接地气”,才能逐渐培养出敏锐的财经新闻嗅觉,获取最可靠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要切忌盲目听取“一家之言”,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要进行全面、细致地采访,确保做到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

2、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应具备足够的财经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财经命题的要义,在写财经报道的时候,要以专业化水准做分析,善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评价财经事件,深刻揭示背后的规律和趋势。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同时,做好财经报道,树立报道的权威性,还要求财经记者编辑培养超前意识,注重研究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通过新闻报道向受众提供一些符合客观规律的预见和对策。

三、把好“可读”关,让财经报道更贴近受众

1、“以人为本”,将财经报道感性化

当前地方党报财经新闻报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字过多,“不见人不见物”,以至形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痼疾。实践表明,财经报道一定要抓住财经活动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从人的角度来报道财经事件,把写人与写企业共同融于财经新闻中,让读者读财经新闻不再单纯读数字,而是感觉在与人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财经报道传达的财经信息。因此,财经记者要在财经报道中,尽量贴近人的角度去发掘新闻,最大程度地了解财经事件涉及到的人,采取最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方式,将实用信息及时、有效、规模化地传递给受众。

2、尽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在易懂的前提下做到精深

财经报道的文字如果写得生硬、高深、晦涩,受众会不愿看或者看不懂。因此,财经报道应多使用生动、形象、大众化的语言,把具有较强专业性、理论性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地表述出来。

3、学会讲故事,让财经报道有声有色

对财经事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报道,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通过故事讲透经济现象。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必然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财经新闻说到底就是采写经济活动故事。财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观察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中的人,发掘和掌握大量有情节有细节的、充满生活化的故事,为最终的新闻写作积累足够的新闻素材。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表达故事的技巧,力求将财经新闻事件表达得有声有色。

4、从非经济视角写活财经报道

这是指在报道财经新闻时,跳出从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和现象的传统思维约束,强调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甚至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揭示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这样的视角去写财经报道,不仅可以使报道显得富有新意,还可以增强报道的深度,给人以入木三分之感。

四、把好“组合”关,让财经报道出彩

要顺应当前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需要,扩大财经报道的影响力,地方党报除要做好单个、具体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新闻报道外,还要通过配发言论、优化版面设计等手段,把好“组合”关。在这方面,《池州日报》今年以来也作了大量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言论是一张报纸的声音,甚至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但众所周知,鉴于其写作难度,言论一直是制约我省地方党报水平提升的薄弱环节。为切实扭转这一局面,今年池州日报社成立了由总编辑任组长负总责、编辑部全体人员和各采访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言论写作小组,每逢重大财经新闻策划报道,及时配发言论,对丰富报道内涵,扩大报道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报纸的版面其实就是报纸的无形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该报纸的品牌特性。看人先看脸,看报先看头,是现今受众的基本心理习惯。在信息越来越繁杂和爆炸的当代社会,抓住受众的眼球就相应地抓住了报纸的命脉。《池州日报》在2003年就开始学习《广州日报》的二元结构,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借鉴其他报纸的先进版面设计理念,业已形成以二元结构为主、灵活运用各种版式,具有人性化、易读性特色的版面设计理念,赢得受众一致好评。今年以来,该报在重大财经新闻报道版面处理上除了大量运用照片和色彩来构建视觉中心外,漫画、图解、地图之类的帮助提示类图片越来越多,同时,综合运用字体颜色和大小、线条等美工变化造成视觉冲击,让受众对每期报纸的重要新闻信息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第7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闻 新闻策划 品牌意识 团队精神 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报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新闻已成为党报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共同构成了党报新闻宣传报道的三大支柱。在以经济建设中心的大背景下,通过经济新闻反映经济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的新经验、新举措,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报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当下,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媒体格局发生巨变,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构成严峻挑战。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下,走上“突围之路”的传统媒体必须知己知彼、错位发展,在深入挖掘新闻资源上做文章。作为实现新闻资源“增值”的一种最为有效手段,新闻策划越来越受到传统媒体的厚爱。

新闻策划对于提高新闻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强化舆论引导和提升媒体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新闻策划已成为党报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一项“利器”。

一、关于新闻策划的定义

说到经济新闻策划,首先要对新闻策划有一个清晰认识。

广义的新闻策划——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

狭义的新闻策划——新闻采编策划,指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最好传播效果,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对将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的谋划。

从新闻策划类型上看,可以分为预见性报道策划和不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前者一般计划性较强,以马鞍山市为例,如行政区划调整、建设小康社会、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等重大选题策划,要求报道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整个策划比较复杂。后者主要是突发性事件,比如暴雨、台风、雪灾等自然灾害,往往面临时间紧、头绪多、变化快等客观困难,要求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经济新闻策划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发展这个中心,通过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报道,关注经济生活,解读经济政策,分析经济现象,破解经济难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读者提供优质丰富的新闻产品。

二、经济新闻策划大有可为

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环境下,对于经济新闻报道,读者已不再是以前的简单吸收,不仅要求报道准确、及时,而且要求内容上求深、形式上求活,更喜欢多层面、多角度、有观点、有特色的新闻。更好满足读者需求,要求我们在经济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将新闻策划摆上重要位置。党报做好经济新闻策划,不仅可以更好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地方经济提速、提质、提效,还可以更加贴近读者、吸引读者,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时政新闻报道的改进,领导活动、会议等时政新闻无论是发稿数量,还是稿件篇幅都在逐步压缩,这样便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既一定程度上让出了宝贵的新闻版面,又保证了开展新闻策划的采编人员力量。这为各级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开展经济新闻策划带来了利好。

相比其他媒体,党报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威性,建立了严格的把关制度,在读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这种特有的地位以及在新闻资源整合上的优势,为党报开展经济新闻策划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谓大有可为。

从马鞍山日报近年来的经济新闻策划工作实践来看,在做好常规性报道工作的同时,以新闻策划为重要抓手,组织实施了“新春看新区”、“破要素瓶颈,促项目推进”、“一基地四园区”、“科学发展看钢城,成就辉煌迎盛会”、“项目提速,工作提效”等一系列重点经济新闻策划,做到了重大事件不缺位、热点问题不失语,取得了良好的策划效果,也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好评。同时,通过这些新闻策划的实施,既锻炼了采编队伍,又为今后积累了很好经验。

三、注重树立品牌意识

新闻策划是提升新闻媒体传播力、公信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树立品牌意识,是我们做好经济新闻策划工作的必然要求。

着眼于树立品牌意识,我们要对经济新闻策划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真的对策分析。

真实是前提。“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两者截然不同。经济新闻策划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来源于客观经济生活,要忠于事实,反映事实,绝不能主观想象、闭门造车。在经济新闻策划过程中,我们必须严守真实这条底线。

导向是关键。党报是,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经济新闻策划,我们必须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找准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共鸣点,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是灵魂。新闻策划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创新是策划的生命,往往一个好点子可以成就一个好策划。视角独特、文字生动、版面美观,一个富有新意的新闻作品,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角度,从写作文风到排版方式,经济新闻策划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新,要努力在报道深度、广度上做文章。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收到更好的策划效果。

四、充分发扬团队精神

经济新闻策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新闻选题、报道方式、编排形式、报道时机等诸多环节,往往涉及采访、编辑、校对等多个部门,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很多时候,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一些地市级党报,在新闻策划上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手段——“项目制”。所谓“项目制”,就是明确项目牵头人,牵头人不受部室限制,在采编部门“招募”记者和编辑,组成一个临时性的项目组。在项目组,以牵头人为主导,对选题、采编、版面实行统一运作,做到任务到人、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实现策划、采编、出版的无缝对接。通过实行“项目制”,采编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这一好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在马鞍山日报过去一些大型经济新闻策划报道中,我们也多次尝试采编联合作战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未来,我们在开展经济新闻策划工作上,要更加注重打造一支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加强分工合作,避免各自为政,整合采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五、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新闻策划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有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作保证。一个好的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采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能为新闻策划走向常态化提供坚强保障。重点是要建立良好的采编沟通交流机制、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新闻策划是采编部门整体思想的反映和集体智慧的体现,策划的终极目标,是要把最好的新闻产品提供给读者。因此,在经济新闻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记者和编辑缺一不可,双方沟通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质量和策划效果。

具体来说,对于重大经济新闻策划,编辑要提前介入,参与选题的拟定和报道的策划,并为记者采访提供建议和要求;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主动向编辑反馈信息,以便于编辑及时调整稿件编排思路;报道见报后,采编双方还要对策划得失进行认真总结,不断提升策划质量和水平。

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新闻策划是非常消耗人的心智和精力的一项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要我策划”到“我要策划”的转变。

具体来说,作为新闻单位自身来说,对于成功的经济新闻策划,要从难易程度、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等多个方面,给予参与策划的人员一定奖励。同时,积极开展年度优秀经济新闻策划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①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②宋占禹,《用创新策划提升党报影响力》,《新闻战线》,2006(5)

③张萍辉,《“策划”是做好新闻节目的有力武器》,《新闻天地》,2009(1)

④潘建中,《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三问》,《新闻实践》,2012(11)

第8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1.有利于深化新闻主题,加强舆论导向作用。通常需要进行新闻策划的题材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因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复杂,通过新闻策划,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从纷繁的背景中理清头绪,掌握其本质问题,从而使刊登出来的新闻报道主题深刻,有利于加强报纸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2.有利于挖掘新闻价值。新闻策划,可以敏锐地将眼前的新闻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相联系,发觉其中的规律,预估其走向和影响,从而及时、准确的把握和发掘新闻价值。

3.有利于创新新闻报道,提高传播效应。新闻报道必须具有创新性。在现代传媒产业发展中,新闻媒体间竞争较为激烈,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较多且新闻需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迫使报纸新闻必须创新。新闻策划可以在掌握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新闻创新,提高新闻的传播效应。

二、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能动作用

报纸编辑是报纸的策划师。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无论是版面还是专栏的谋划,抑或大致框架的构建、字号运用等一些细小的问题,都需要编辑经过缜密的思考做出选择。作为报纸编辑,在接受编辑版面任务时就必须在清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对版面进行定位,根据版面定位来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策划、专栏策划、版面策划等报道方案的策划,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新闻素材、链接新闻内容、提炼与修改新闻稿件、撰写言论、编排与包装版面等。科学准确地确定报纸新闻的主题和整体结构,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报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均衡用力。即将所有的内容、每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策划,而是要有所侧重。一则新闻能否吸引人,关键点就是内容的“新”“快”,因而报纸编辑新闻策划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新闻选题的策划。具体来说,新闻选题策划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选题要合乎媒体定位。报纸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功能都是由媒体定位来决定的。只有合乎媒体定位的选题,才能掌握目标定位,实现媒体目标。其二,选题要抓住“热点”,即要着重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其三,选题要与重大的“节”或“日”互动,重视一些重大“节”“日”的意义和象征性。

三、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中应坚持的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而,报纸编辑所有的新闻策划必须以真实的新闻事件或现象作为基础,围绕新闻事实来实施。

2.前瞻性原则。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要想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编辑就必须具有超前意识、预测能力,准确把握住事物的主流、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策划,能够帮助报纸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获得领先优势。

3.创新原则。报纸新闻策划最大的特色就是求新求异,利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吸引受众的注意。因而,在新闻策划中要坚持创新思维。将创新贯穿于整个报纸编辑工作中。

第9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法制新闻;三贴近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首先需要记者、编辑以新闻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有扎实的采访作风,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捕捉鲜活的新闻信息。对于这一点,大家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具体采写的方法上,有些采编人员则感到有些茫然,尤其是法制新闻采编人员,更不知道如何把握,才符合“三贴近”的要求,有时心里想要“三贴近”,但写出和编辑出的稿子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结合实际,就此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新疆法制报》是新疆法制建设的窗口,法制宣传的阵地,法制信息的总汇,法制服务的渠道,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普及法律知识,展示法制神威,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维护法律公平公正、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宣传报道。

作为一份法制类的报纸,如何搞好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做到新闻“三贴近”原则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法制新闻报道要将新闻的一般规律与法制新闻的特殊规律相结合

法制类新闻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不仅要按新闻规律报道,还具有宣传党政部门法制进程的功能性。也就是说既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映,新闻报道要遵循一般规律:时效性;也要抓住法制类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持续性。就是基于这个功能性,法制类新闻报道就必须坚持时效性和持续性相结合的特点,将党委、政府和百姓连接起来,做到“看法释法、说法宣法”。让广大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政策走势,透析政策的具体做法,在政府和百姓之间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时效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点可以归结为稿件内容的贴近性,这是由新闻的一般规律与法制新闻的特殊规律两者共同决定的。即注重对新闻发生源的选择:新闻发生在本地、发生在我们自己或周围人身边。通过对贴近我们身边的涉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事件的报道,版面就在读者眼中活起来,法制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输入到读者的思想中。这是读者关注、甚至有意识地去收留这一版面的关键。

目前,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中劳动争议、工伤事故认定纠纷等矛盾不断出现,而在这些争议、纠纷中,往往就要求法制类的新闻稿件要带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持续性。如在这些争议中,普通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指点诸多正处在争议、纠纷中的劳动者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常识,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正是法制报不可推卸的责任。秉承这一宗旨,持续、定期地刊发一些相关的报道,即使简短,但是针对性很突出,定期以一定的篇幅进行刊发,其影响力度一定会较为深远。

二、法制新闻报道要充分展示法制类新闻报道严谨客观性和崭新创造性的紧密结合

法制报要建设成为“法制宣传的阵地”,要想成为法制类宣传报道的标兵,关键应该是紧紧抓住新闻报道的总源,充分展示法制类新闻报道严谨客观性和崭新创造性的紧密结合。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也就不存在任何价值。所有优秀的新闻报道都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的,是用文笔对客观发生对象的如实写真,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假设。

还原、记录整个事情的发生,将之公布于众是新闻独具的生命力所在,但并不是说新闻报道只有还原、记录的这一功能而已,新闻的可读性恰恰在于创造性,在于同一条新闻线索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一样的价值。比如同一个新闻线索,要表现出其不一样的地方,不仅在于如实反映政府的打击成效,还应该将一些相关的背景链接、常识等知识融合进去,既可以体现政府的整治成果,又要将相关的知识传递给读者。最后依据这个思路,从民众喜闻乐见的阅读角度出发,突破了传统报道中将政府政策的内容全盘转接、只起简单的“中转站”作用,而是解读政府权威信息,并将繁复的政策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突出报道,进行有效的信息选择,整体反映效果很好。

三、法制新闻报道要从老百姓审视问题的角度出发,贴近生活,反映出他们对法律的需求

新闻工作者要有一种平民的视角,从老百姓审视问题的角度出发,贴近生活,反映出他们对法律的需求,法律是他们的生活、工作的必需,从人与事件(案件)中揭示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从而说明身边有法律,人人生活在法制中。

法制报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聘请了知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对每个采用的案例,特别是本地发生的真实案例,经律师专业化的点评之后,往往十分容易在读者之中产生共鸣,较好地将实证性和点评性结合起来。可以首先用记叙的笔法,将案例写出,该案例就发生在本地,而且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也曾经有读者询问过碰到类似事件该如何处理。文章先将事实说清楚,然后采用了记者与律师对话的方式,通过对事例里面的各方面细节,逐一点评背后的法律依据,贴近生活、讲究实用。这样的报道发表后,读者反映较为强烈,普遍反映案例生动,点评实用。

如何按照法律的规则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是法制类报刊宣传的一大功能。新闻实践一再证明,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贴近性越强的法制宣传越能获得受众的关注。采编真实的案件是一种非常好的赢取读者群的方式,它以其特有的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日益为读者所青睐,特别是发生在读者身边的本地案例更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加之以律师等法务人员从专业化的法律角度对报道事件做个简短的点评,恰到好处地起到点睛之笔。

四、与时俱进,顺变求新,是法制新闻采编人员求异思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善于发现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善于总结解决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善于捕捉给人以启迪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善于探寻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趋向。法制类新闻报道要想深入人心,就必须要打造一批专业性强,素质高,观察眼光独特的记者和编辑,要不落俗套,要善于“同中求异”,有自己的法制特色、法律视角,要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在主旋律一致的前提下,要敢于发出自己独有的“音调”,做到“依法做事,依法用稿”,不因人,不因事,只以法律规范来研判稿件的对错,在此基础上敢于对一切不客观,不依据法律条规的事项发出“第一声”,才能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迎合读者的口味,也易于将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五、法制新闻教育性的特色就在于通过平实的法制新闻报道,把基本的法制理念、法律法规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