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采购计划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计划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计划概念

第1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资管理,物资计划,物资储备

一、物资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市场异常活跃的今天,物资管理已不能用“计划”、“配额”、“定量”等几个简单概念进行诠释。

二、我国企业物资管理的发展

我国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在企业物资的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管理环节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果。

1、物资计划的编制

物资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物资计划是企业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组织企业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目前,综合物资、生产、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进行物资计划编制,由物资部门监督计划落实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物资计划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进行物资计划编制,可以使计划更精准、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在计划制订之初,物资部门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第一手的价格资讯;生产部门则根据生产能力、预期产量、用户需求、发展储备等因素,估算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则负责提供流动资金的详细信息,以资金净流量约束物资计划的规模。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行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计划。而且,计划制订之后,由物资部门担负计划落实及监督的任务,通过定期的物资供应例会等形式,对物资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支出的关口,能不能把好这个关口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为此,实行比价、限价和定价采购制度为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便成为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的主流模式。

比价采购,指的是在采购物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以综合比对为主要手段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其中,物资的供应质量和价格、采购的中间费用、售后服务、供货商的信誉及货款的承付方式等是采购对比的要素。简单而言,就是“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先比后买”,其实质就是通过对各要素进行综合比对,实现“物美价廉”的目标。

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是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当企业采购的物资品种繁杂、零星采购次数频繁、物资采购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情况下,可以由企业物资部门在深入调查物资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拟定和公布企业所能接受的物资价格上限或具体数额,实行限价采购或定价采购。

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加上严格的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可以使企业有效节省开支,为赢取更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比价采购、限价采购、定价采购等采购方式的普及。

3、物资使用

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企业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企业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即时配送”、“准时配送”、“变领料为送料”等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比如,有些施工企业就很善于使用“多批次、少批量”的配送方式,根据各施工阶段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计划,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配送效率。事实上,在配送方式的选择上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企业要遵循的是方便、高效的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最适合于本企业的物资配送计划。

4、物资储备

现代物资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储备越多越好” 的观念曾经占据物资储备管理的主流地位,很多企业简单地将“生产能力”和“仓储量”画上等号。在物资相对紧缺的计划经济时期,充足的物资储备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发现,生产物资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而且无限量地购买物资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超额的物资储备让众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现代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模式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因为它是以调整企业库存结构、盘活超储(积压)物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为主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长线物资、产销平衡物资、紧俏物资实行物资分类管理,对供应充足、可即时购买的长线物资原则上不储存,对产销平衡物资通过合理安排进货时间实现不储存,而对于进货相对困难的紧俏物资则要备有一定的储存量;

第二,对物资储备量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预防超储现象的发生;

第2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预算控制与实施

一、预算管理概述

自20世纪20年代,预算管理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这一方法很快就成为大型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它从最初的计划、协调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的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在理论著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也就是说,全面预算是企业总体规划的数量说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称为利润计划,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预算的综合。“全面”也存在两方面的含义:①全面预算管理贯穿公司业务活动的全部过程,是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的预算管理;②全面预算管理需公司上下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是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规划的量化说明,是为了落实公司战略而采取的措施。那么,预算管理就是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分析、预算调控和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

(二)采购预算的基本内容。采购预算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关采购产品合同额和付款额的预算;这类预算涉及公司未来一定期间(预算期)在采购业务上的支出,是整个经营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有关期间费用的预算,包括差旅费、运输费和电话费。这类预算涉及企业未来一定期间(预算期)的费用支出、财务状况,是采购部预算中不可缺少的另一组成部分。

(三)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作用。

1、可以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通过编制预算,许多潜在的困难能尽可能地事先预见,从而防患于未然,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降低经营风险。

2、能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通过预算可以促使各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还要考虑采购申请单位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预算可以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一系列配套计划中的工作目标,可以促进采购部各部门间相互协调与沟通,从而提高采购部的工作效率。

二、采购部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采购部预算管理现状。预算管理的概念是从2009年进入采购部的,近3年的时间里,预算管理在采购部在项目采购业务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由于对预算管理不熟悉和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采购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制度体系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一般应建立预算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在部门负责人领导下按照相应制度体系工作。而采购部目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制度依据和工作规范。这一方面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影响预算的执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操作性。另外,在预算管理职责的设置上应明确负责的具体事项,这样才能使预算与实际执行相适应。

2.全面预算松弛,预算指标有效性差。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申报与审批具有不对称性,尤其对于差旅费、运输费的管理。2010年、2011年,差旅费、运输费的申报都是按照往年费用的发生估算申报,未与实际业务量相结合。预算平衡也缺乏依据。

3.预算控制和跟踪机制不健全。采购部以总预算为主,缺乏各责任单位清晰明确的分解数据,导致后期难以分别监控。预算管理手段还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及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前、事中控制。预算分析仅限于财务数据对比,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问题的原因剖析、改进方案的追踪反馈等。

三、采购部如何实施预算管理

(一)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各采购申请单位及部内各职责部门是预算管理运行的主体,既包括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负责预算组织、审批和监控的有关部门,也包括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负责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的有关部门。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流程。零部件采购预算管理流程是由需求统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检查与监督、预算调整、预算报告与分析、预算考核等环节构成。各采购申请单位按公司年度生产计划提出次年采购项目需求计划,采购部将需求计划进行打包。各采购申请单位按工作包提出次年度差旅费、运输费需求计划。采购部按工作包予以控制。

第3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工程;物资采购;控制

1.采购的概念

采购在概念上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采购指的是政府、军事及教育等进行社会采购行为;而狭义采购指的是企业为满足生产而进行的采购行为。天然气企业物资采购控制指的就是为满足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需要而对相关机械设备的租赁及物资的采购等行为实施的有效控制。另外也包含了物资的运输、监督及质量保障控制等工作。

2.天然气管道工程物资采购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问题在签订天然气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的时候,时常会在合同中出现缺少验收方法的规定,尤其是关于钢材等的检验及验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了供应商漏洞可钻,比如材料的供应量按照理论重量计算会出现负偏差,按照重量计算,又会出现正偏差。天然气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应由采购部及项目部共同编制及签署,但是现实中采购部在合同中掌握主要权力,从而也就增大了吃回扣发生的几率。另外,因为对合同审查不到位,在材料部门起草完成后就马上签订了,事后再发现遗漏,就会给项目部带来不利影响。若采购人员没有详细了解物资明细,在采购中易发生偏差情况,进而给天然气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管理问题在很多天然气工程中,有些主要材料是施工方提供的,有些是项目总部提供的,剩下的是安排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大宗物资采购工作中,必须应用招标采购的形式,数量大小必须在合同中签明。然而很多时候对一些低值易耗的产品都不做明确的要求,也不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这就极易增大采购漏洞及项目部发生损失的几率。另外,在施工方进行低值易耗产品采购的过程中也易发生下面几点问题:施工方需要这些材料的时候,会直接到项目部让相关管理人员安排调配。再加上计算这些材料的真实使用量比较困难,所以用完后的回收率很低。而且为了不给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和减少纠纷,通常都是要多少就给调配多少。同时,采购部门完成物资采购后就会直接按订单发货,这增大了核实库存及调配数量的难度。由于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具体的数量,所以施工方实际使用数量也不得而知,这必然会形成不必要的物资损耗,影响天然气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

3.天然气工程物资采购控制措施

(1)合同评审①先是要明确项目建设的物资计划需求量作为合同基础,再由物资部结合计划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规划,为合同编制提供准确的依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先把现有库存用掉,再看看其他相似工程有无剩余,结合现有库存及剩余情况来计算出具体的物资需求量,再进行采购。②完善采购合同,先开展招标采购,再对比分析价格,最后进行具体的合作谈判,确定各项条件都达到标准要求后,再依据规范流程及程序实施具体的采购工作。否则,应比价采购。比价时,至少有三家供应商参加。通过对材料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确定各方面都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采用商务谈判方式采购。③按照有关规定,不同单位需要按照各自权限采购专用材料,并提前上报,以便预留足够的采购时间。按程序上报后,严格按主管部门批复执行。④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审,严格审核其全部证书、许可证及资质等,并留下相应的复印件,再明确其有没有最终供应物资的资格。(2)计划管理自行购买资金时,应以购买计划为主要依据,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业务处理。先是对物资实际的需求量加以精确计算,绘制计划表格,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和材料的到达时间及地点,完成所有资料准备后上交物资部门报备。其次,物资部门应结合采购申请及进度计划表来制定详细物资需求计划,并确保计划和需求保持统一,以便后期检查、审核。如若有特殊材料要求的,必须标明到申请表里。若没有特殊要求,也要标明所用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以便于日后核查。同时也要把计划使用的材料名称、库存、调拨、市场价格及采购方式等信息标注到申请表里。再应用比价、议价及招标等方式进行具体采购。若需自行资金进行购买的情况下,应以购买计划为主要依据,未经批准不得进行业务处理。特殊情况下,事后补办手续。(3)投标管理①物资部结合工程的真实需求情况到招标组填写招标采购业务申请表,招标组整理汇总好资料后上报领导层审核批准;组建专业的工作小组实施招标管理工作。再由工作小组编写并相应的采购招标文件,对所有潜在投标人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并接受采购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公开开标和评标;确定中标人后,通知中标人并签订合同。②工作小组严格落实开标及评标工作。开标时间必须要和招标文件中注明的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保持一致。开标地点为招标文件规定的地点,不能随便更改。开标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标时,首先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性,确定密封严密后再拆开宣读其具体的内容。工作小组严格落实评标工作,且评标人员应是奇数,不得少于5人。投标文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比较和评审。如果对招标文件有任何疑问,投标人必须给出明确答复及澄清,且要注意澄清不可改变文件的本质。工作小组要设置专人记录和整理开标及评标的全过程资料。领导小组参考评标结果来投标人实施审批。中标人优先选取投标中没有发生不良行为,且投标询价符合要求的投标人;若投标询价不达标或者存在不良行为的,则换别的投标人进行询价。工作小组依据领导小组的最终审批意见,公布中标人。(4)积极应用集中采购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势及背景下,集中采购方式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因此,为了增强天然气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应积极应用集中采购方式,并制定措施使其优势得以全面发挥。应用集中采购方式可以有效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及资源数据。因此,天然气企业在开展物资采购工作的时候,首先要集中和统一供应商,减少或禁止单一部门自行采购行为,促使天然气物资供应市场形成统一整体。同时,在天然气企业内部不可以分离物资采购,而是要经专家研究把物资采购集中、统一起来,不断扩大和发挥集中物资采购的优势。但要特别注意这一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规模效益,防止出现企业正常运营的需求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发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采购规模,从而更好的吸引和管理供应商。这就要求天然气企业要合理安排实施招投标工作,引导供应商积极参与投标,合理制定采购规模计划及招投标开始时间。若有供应商通过审核中标了,应充分调查其自身在运营过程中的技术实力和资源状况,并依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价格,确保采购资金利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天然气公司通过制定合理采购规模及材料价格,可以有效减少自身运营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投入。另外,也有必要加大各种方式的应用力度,加强宣传,促进对行业业务流程中龙头公司的了解和掌控,提高集中采购优势的发挥。(5)树立战略采购管理理念树立合理的战略采购管理理念能够引导天然气企业有效增强自身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因此,天然气企业要从全局出发,树立合理的战略采购管理理念,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水平。比如,目前基于JIT理论的供应链采购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应用到很多行业中,有效的提高了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同样对天然气企业进行物资采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为了促使天然气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水平提高,可以积极探索JIT采购模式应用的策略,以使得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和JIT采购模式实现有机融合,有效降低天然气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增强天然气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天然气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既要和供应商开展有效的谈判,还要充分运用准时制。结合经济订货批量理论和准时制管理理论,全面更新天然气企业经营中的物资采购理论,使之与时展相适应。

4.结论

第4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一、 分析圈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依据

关于分析年度投资效果的依据,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是要看投资使用的合理,二是要看使用这些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了经费分项包干的办法,由于财务制度的不严,一些本来不属于图书经费开支的额外项目,也挤入了图书经费之列,如行政办公费和加班补贴费等等。这些项目,虽然开支的数目不大,但逐年累积起来,也是十分可观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个人认为,要完全杜绝这些额外开支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会给图书馆带来许多不便,但必须要加以控制。这里我们引入关于“投资保障率”的概念,其含意是年购书经费额占年图书经费总额的百分比。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比率应保证在95%以上,这是衡量一个馆对图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标志之一。

衡量图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的另一标志,是看当年的采购计划是否完成,这个计划是根据本馆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情况所制定的,“它包括数量、比例、品种、复本等等,”①有的同志提出了“采购率”的概念。②所谓采购率,就是完成计划购入的图书占计划购入图书的百分比。从理论上讲,这个比率应该是1。。%的,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上难已达到,个人认为,图书能保证达到80%以上,期刊保证达到90%以上就算较好的了。

要评价图书经费投资的“纯”经济效益,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图书馆不象物质生产部门或商业流通部门那样,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经济价值。“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是以隐蔽的潜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读者从利用文献中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运用于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之后,才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而这又是长期积累、持续作用的过程。”③因此,图书经费投资的经济效益,只能由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指标来间接反映。也就是要具体计算文献的利用率和文献阅读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利用率和阅读率与反映图书馆服务效果的利用率和阅读率,在含意和算法上是不相同的。我们不妨引入“投资效果利用率”和“投资效果阅读率”两个概念。所谓“投资效果利用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被读者利用的文献量与当年文献入藏量的百分比;而“投资效果阅读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被读者利用的文献册数与实际借阅人数的比较。因为计算的是年度投资效益,被读者利用的文献是〔或借览册数)术能全部计入,必须要乘上一个常数K,根甩多年流通工作的经验,可以把常数K的值定为0.2(关于常数K的论证,本文不拟赘述)。如采用字母S,S2、N分别表示文献利用量(册数),当年文献入藏量及读者借阅人数,则投资效果利用率P:一和投资效果阅读率P:的表达公式如下:

据报道,图书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0-20年,科技报告为10年,连续出版物为3一5年,那么五年以内的新书的利用率至少可以视为100%。关于阅读率的指数,国外一般稳定在10一20册,如果考虑到文献的使用时效,阅读新书的指数应为4册。以上就是分析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理论依据。

二、分析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的方法

要进行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分析,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制订详细的采购计划

完善的采购计划,不仅是分析投资效果的需要,而且是保证采购质量的基本条件。它的内容应包括要购进图书的数量、品种和复本的具体要求,而不仅只是订出经费分配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减少或避免人为的失误,从而保证采购工作的全面完成。

(二)要完善采购工作的统计制度

数据是分析的基础,没有完善和准确的数据,就不会有正确的分析结果。图书馆忽视统计工作的现象是存在的。近几年来,在流通、阅览部门已经有所加强,而在采购部门正在逐步建立。笔者认为,采购工作的统计应包括计算“文献收藏率”和“文献采购率”所描的基础数据。所谓“文献收藏率”即指图书馆年文献收藏量与全国出版发行总量(以订购自录为准)的百分比,要求分类进行统计。建立这项统计的目的,在于探讨图书馆在成为本著、统文献迅息中心方面的可能性。采购人员要在这方面当好馆领导的参谋。与采购计划相对庄,要做好年末实际采购文献的数量、品种和复本的统计,以便于检查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编目人员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的增长情况,也要进行这方面的统计,但是,两者的数据是不会完全相同的,不能够互相代替。

(三)综合分析投资效果的各项指标

只有统计数据,而无综合分析,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采购人员必须要重视对年投资效果的综合分析,检查采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探讨提高投资效果的最佳方案供馆领导决策本馆工作时参考。

三、投资效果分析实例

(一)某馆1987年投资保障率的情况(表1)

从上表可知,该馆1987年的投资保障率达到97%;图书的平均采购率为83%,报刊的平均采购率为99%;而文献利用率达到89%,阅读率为3.9册/人。反映投资效果的全部指标,都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定,该馆一九八七年的图书经费使用是比较合理的,投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四、结束语.

图书馆年度投资效果分析,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对图书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是财务部门进行年度预决算的重要依据。为扭转往年的被动局面,笔者设想了上述几点意见,错误之处难免,望同行们批评指教。

①、②戴达宁:衡量藏书质量的标准。《大学图书馆通讯》1984年No6

第5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P键词 信息化建设 库存成本 合理化库存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中石油海外油气项目所在地的社会依托环境较差,生产物资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同时,油气田开发一般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勘探、开发和油田生产同时进行。由于各个阶段所需的生产资料特征不同,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油田的勘探开发涉及到的物料种类繁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将会对成本控制甚至项目运作带来困难。库存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库存的准确度,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对物料的准确“定位”。把赋予物料的一些参数信息输入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很方便查找出该物料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现在的库存状况如何等等信息。

每项入库的物料有Itemcode编码、物料描述、数量、单价、PO单号和Bin号(在库房里的物理地址)共六项定位参数;发给用户的物料还有AFE号(成本中心)和IMB号(发料单号)两项附加信息。物资验收入库、发料、井到井的转料、从井队转回库房、物料的借出和归还、转库等业务模块,每一个操作动作在系统中都有工作记录,对实物的管理做到了可追溯性。库房建立循环盘点制度,对库存信息随时修正,保证帐物实时相符。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为库房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提供各种库存数据报表

通过对数据库功能的设定,管理者可以读取库存报告和收发料报告。给财务和用户

部门留有查询功能,与财务部门核算实现实时对账。

各用户部门通过库存系统数据,对所持库存做出判断和说明,是否属于正常库存?

根据生产计划,设定高库存和低库存预警机制。对于过高库存,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对于低库存,要及时补货,降低采购成本。

根据物料的使用和库存情况,分析当初所做的材料计划是否合理?并为下一次物料采购申请提供参照。

2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

库存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了计划和控制两条主线。信息化是个开放平台,透明度高,便于加强物料管理。

库存作为公司的流动资产,就需要流动起来,实现快速周转。库存控制的目的

就是:在保证油田生产开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有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是受制于采购环境的限制或生产任务的调整,很难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时间过长的现象。库房信息化数据可以及时给予用户提醒,更新使用计划,避免出现“呆库存”。

3确定合理化库存

根据油田生产开发的实际需求、采购周期、物料的使用频率和消耗量及对库存信息的分析,各业务部门确定了“合理库存”概念。

“合理化库存”是以满足生产需求与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两部分)的平衡为中心,既能满足生产开发需求,库存成本又最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库存计划。库存计划就是围绕生产需求和成本“两个基本点”,确定恰当的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努力做到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

各业务部门,如作业部和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提出材料需求计划。由采办部根据市场情况,做出采购方案。通过优化采购计划和供货周期,做到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综合最低。

4建立联合库存的概念

库存信息化建设,便于实现通过ABC分类法对物料的管理,优化库存计划。

根据供应商关系策略,发展战略型供应商,让供应商分担库存成本。战略供应商愿

意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得与公司的长期共赢。对于大宗物料,如占资金量大的石油专用管,可以要求供货商根据生产计划分批发运。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减少了库存金额;对于占一定金额,同时使用比较规律的物料如钻头,可以采用“寄售”采购模式。“寄售”合同是以“使用”作为基准,这就大大降低了库存金额。

综上,通过库存信息化建设,为生产物料提供了身份信息,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准确的物料数据。生产管理者利用这些数据,制定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降低了库存成本,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用户部门、采办部和供应商等各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信息代替实物库存”。

参考文献

第6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集中采购 人民银行 问题 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集中采购制度规范繁杂不系统,可操作性欠缺。迄今为止,政府采购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与改革相配套的制度、规范及措施纷繁杂乱,不系统、不到位的问题突出。例如,人民银行总行虽在2010年8月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对于指导基层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基层人行”)集中采购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但与修订前已废止的《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相比较,核心内容变动不多,部分内容依旧不准确、不够细化,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的概念与《政府采购法》依旧不统一,定位也模糊。《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银办发〔2007〕1号)至今未适应《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作出适时调整,因此导致基层人行目前各自立规,工作标准不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不利于财政部、审计署以及上级行对基层人行集中采购工作的检查和考评。

2.集中采购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未真正实现“管采分离”。基层人行虽已按照相关制度成立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明确采购执行机构,建立评审人员库,抽取评标人员公开评标,内审、纪检部门等部门也参与了监督、检查。但由于受到采购规模和次数等的限制,大部分基层人行未成立专门的采购中心,设在会计财务部门的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组织采购的职责,身兼采购组织和日常管理的双重任务。

3.集中采购计划编制缺乏预见性、科学性。按照集中采购工作的要求,基层人行须于年初即编制本年度的集中采购计划,而人民银行实行的是部门预算。由于预算指标的不可突破性,使得基层人行在编制集中采购计划时难度较大,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县支行、各职能部门在估计年度需求、拟订年度采购计划时缺乏预见性,大多存在多报采购需求的现象,从而使得基层人行实际开展集中采购的数量和金额与年初的计划存在较大偏差。

4.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管理系统的使用价值值得商榷。目前,基层人行开展采购业务操作使用的是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管理系统,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在系统设计思路方面,系统要求报送季度计划和执行情况,缩短了预算控制时间,但有违反财政预算以年度控制的精神;在具体操作中,系统对于季度预算约束的效果不明显,而且程序繁琐,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在系统操作方面,系统所谓的各项硬约束形同虚设,比如存在无事前计划却有执行情况,可以将系统时间修改,倒回去补录;要求实时录入执行情况,如耽搁了,也可以将系统时间修改后录入。另外,季度执行情况上报需在统计信息管理中先生成报表后才可以上报,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没有真正得以开发,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

5.集中采购范围较大,执行有难度。按照集中采购相关规定,所有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物品均需按规定实施集中采购,但与实际情况脱节,如部分物品严格按规定实施意义不大。例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项目中包括汽车维修、汽车加油等。由于汽车的种类、车型存在较大差异,如选择集中采购方式,按照集中采购程序,确定一个固定的维修点,则很难保证维修质量,节约维修成本也难以实现。另外,由于车辆出行地点不固定,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

6.对集中采购工作缺乏全面有效的评估。基层人行实行集中采购以来,费用支出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从实践来看,尚未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集中采购工作的完整、全面、专业的监督考核制度,在例行检查中仅着眼于采购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检查,而不对采购工作的实效进行总体评价,资金节约率也就无从考量。

7.集中采购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目前多数基层人行仅在人行内网上公布集中采购相关信息,而且表述缺乏统一的格式,总体上较为笼统和简单,缺乏完整科学的信息公开机制。

8.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对制度及操作规范的理解时有不同,导致同一行不同操作人员对具体采购项目的看法和处理结果存在差异,不利于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一旦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工作的衔接问题就更突出。另一方面是评审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虽然根据集中采购制度的要求,基层人行基本建立了评审人员“专家库”,但这些人大多未对集中采购评审工作进行过专业培训,缺乏采购专业知识,特别是缺乏工程类、服务类采购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识别和监督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技术指标,往往只能采用最低报价法来评标,致使采购物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其他参与部门的人员对集中采购内涵、流程的掌握程度极低,采购需求报送不主动,验收工作开展不及时,采购合同不经法律办审核直接报至集中采购办公室等情况还依旧存在。虽然基层人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框架已经搭建完毕,但单位内部的事权部门、法律部门、纪检部门等对其的理解始终不尽如人意,比如上述有些部门人员将询价理解成招标程序的一部分,至于操作层面的有关概念更是含糊不清,怠于监督,导致具体操作人员的工作极其被动。

二、相关建议

第7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11).

第8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采购审计管理 预算 计划

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制度也得以逐渐建立和完善。采购审计管理作为把控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过程的合规合理性的重要管理制度和有力的保障,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从源头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阐述采购审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制度的相关举措,以期更好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工作,发挥政府单位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一、采购审计相关概念阐述

狭义的采购审计是指物资采购审计,即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物资采购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这里所称的“物资”是指组织在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

广义的采购审计包括物资采购审计以及基建审计、合同审计。

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制度构建探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工作内容繁多,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多个部门,其主要内容根据采购流程的流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一是对采购计划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公司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是否合理、科学,与实际上的生产计划是否一一致,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对采购数量、采购时间、运输、使用、质量是否有保证措施;二是采购询价审计。每个材料是否有不同供应商的成本比较,是否做到货比三家,甚至N家;三是采购选择审计。供应商的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调查。对于一些长期合作过的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周期性的评审,包括供货质量、工程能力、履行合同次数、准时交货率、价格水平、合作态度、售后服务等进行评审;四是合同的审计。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有完整的收货、验收的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与供方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货款是否拒付。是否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进行了妥善保存,以备查询。五是验收入库的审计。是否对收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审计,审查是否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记录,是否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是否保持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规避缺货损失;是否保持一定的料件存货以满足需求增长引起的生产需要;是否建立牢固的外部契约关系,保证供货渠道稳定,降低风险,规避成本。

(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制度构建举措

1.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意识。把好钱袋子,是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关注的重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为人民服务义务的基础和前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业单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单位,是非营利性的单位,其主要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时期保持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其采购工作以及后面的采购审计工作,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成本方面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流程,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应当深刻意识到采购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员关注采购审计管理工作,全员配合采购审计工作,全员监督采购审计工作,让采购审计工作得以更好开展,发挥成效。

2.完善采购流程相关管理制度。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事的依据,也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运转的重要手段。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制度,首先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流程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推行,对采购流程中的采购计划――即预算制度;对采购流程中的询价环节――即价格控制制度;对采购流程中的采购选择――即供应商管理及准入制度;对采购流程中的合同管理制度;对采购流程中的验收入库――即出入库管理制度。对以上各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当予以重视,并合理制定,落力推行,并不断检验成效加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意识到制度在规范采购流程,监督采购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制度的形式将采购中的各项规定、流程不断细化并加以落实,做到采购审计整个过程有据可一,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有责可究,真正做到采购审计人人监督,公正透明。

3.提升采购审计人员素质。人才是一个企业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板块,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采购审计工作,发挥采购审计工作的真正效用,采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对采购审计相关人员的招聘工作,专门针对采购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求招聘具有专业能力的优秀采购审计方面的专才和人才,严格人才准入制度。其次,在采购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训和提升,通过定时和不定时开展的内部和外部培训,不断提升采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新和优化采购审计人员的理论和技能体系,使采购审计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精进,不断优化。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审计人员考核机制,实现有奖有罚,优胜劣汰,赋予采购审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推动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做好采购审计工作。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评估考核制度。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采购审计管理评估考核,行政事业采购审计管理工作就没有全力执行的动力和压力,也没有发现问题和不断完善的可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单位采购工作展开审计管理,对采购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和处罚,对采购审计中做得好的部门予以表扬和奖励,并将单位采购审计结果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的形式,强化员工采购审计概念,提升单位采购工作的成效。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对采购审计管理工作本身及其负责人员展开评估考核,检验采购审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采购审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成效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审计管理工作加以不断改正和完善。

三、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得以不断改进完善。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完善,民众对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面对当前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唯有不断完善自身各项管理制度,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成为百姓信赖,人民称赞的好政府,好单位。

参考文献

[1]吕震,张秀娟.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浅析.当代经济,2009年第16期.

[2]赵志瑜,马正恕.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问题思考.财会通讯,2013年31期.

第9篇:采购计划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采购;风险

1 采购成本控制

1.1 采购成本的概念 根据成本归属的对象,成本可以分为采购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等。在园林工程企业中,出于对工程艺术效果的考虑,采购部门的采购对象不仅限于普通材料,更要考虑所采购物品自身的特性、时效性以及艺术效果的呈现,所以采购成本既包括了原材料的价值总额,也包括承担采购风险所带来的成本。笔者认为对于园林工程企业来讲,狭义的采购成本可以定义为原材料的成本。但是广义的采购成本除了原材料的成本,还应该包括采购部门完成采购过程中所付出的的成本,以及由于采购失误导致的额外管理成本。

1.2 采购成本的构成的理论观点 采购成本构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关于采购成本的构成;二是影响采购价格制定因素;三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

首先,李雅萍在《采购物流》一书中提出了采购成本的构成要素,她认为采购成本包括采购管理、订单跟踪、催货、运输、检测、返工、存储、废物处理、保修、服务、停工损失、收货退回以及错过销售机会等造成的费用。朱伟生在《成本管理》一书中认为采购物流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物流信息管理成本等。

其次,关于采购价格的制定因素。

李雅萍认为物资的质量、品种、规格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制造成本、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物资的数量与交货期关系到企业去的资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影响采购成本的高低。还有物资采购价格和费用,另外还有材料费用。

再次,关于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的种种方法。第一,集权采购法。第二,价值分析法。第三,作业导向成本法。第四,目标成本法。

2 采购风险管理

2.1 采购风险的概念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2.2 采购风险的识别

采购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采购风险。一般根据采购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收集、整理项目可能的风险并充分征求各方的意见形成项目风险列表。

2.3 风险识别依据

2.3.1 程项目规划

2.3.2 采购风险种类

2.3.3 历史资料或合作经历

2.4 采购风险的内外部来源

2.4.1 内部风险 园林工程企业采购计划与一般制造企业采购计划是不同的。园林企业的采购计划是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采购工作实现做出的安排,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应在何时购入何种材料、设备和物资做出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采购部门的任务是由需求部门提出后而做出采购计划。一旦企业内部需求部门的需求发生变动,显然会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使计划目标与实现情况发生较大偏差。此外,由于调查预测也可能偏离实际的情况,实际上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

2.4.1.1 采购质量风险 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服务未达到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理质量,降低企业的信誉和铲平竞争力。

2.4.1.2 采购价格风险 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互相串通,有意太高价格。二是,批量采购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2.4.1.3 采购人员风险 由于采购人员素质、能力和道德等原因而引发的风险。

2.4.1.4 采购部门间的沟通风险

2.4.2 外部风险

2.4.2.1 政治环境风险

2.4.2.2 法律风险 园林工程设备采购不许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2.4.2.3 供应商风险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应互相尊重、诚实可靠、分担风险、分享机遇等,最终实现双赢。

结论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园林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一样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判断与应变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园林绿化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树立企业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品牌规模效益的好坏将决定企业工程成本造价,对于新兴的园林绿化企业应努力树立自身品牌,扩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