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范文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经济总结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经济总结报告

第1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范文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武办发〔20xx〕34号)文件精神,我社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如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自4月份,街道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后,我社区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干部、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时制定了《下黄家坝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全面展开了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确立了工作目标,了解了工作范围,明确了时间节点,逐物逐件逐地进行清查登记。在公示确认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征求意见,逐定期审核,以防重、漏、错现象发生,力保准确、公平、公正。

二、强化宣传培训重点做到两个到位。一是培训到位。4月16日,街道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社区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4月20日,我社区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向参加清产核资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掌握“三资”管理的政策规定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保证。二是宣传到位。利用会议、培训、公示栏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做好农社区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步骤、方法、程序等宣传,统一思想,消除顾虑,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序时推进进度自4月份以来,我社区“三资”清查工作全面展开,对资产、资金、资源进行逐笔逐项清查,清查一项登记一项,做到全面、真实、准确,不遗不漏。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对清查登记的“三资”情况进行逐项逐笔核实,重点核实“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核实结束后,将“三资”情况逐项逐笔在社区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后,按照有关规定,召开社区民代表会议对“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确任结束后,经社区签字盖章后,上报街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再经街道办核定同意后,上报区农经局审核。

四、强化督查指导驻社区领导、驻社区干部全程参与我社区的清产核资工作,街道负责培训工作人员也定期下社区监督、指导清产核资工作,根据时限要求,把清产核资登记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计划细化到天,确保清理登记工作有效、有序、有力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则严格按照各阶段、各环节的要求,定期对社区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现金等登记情况进行督查,以会计账为依据,采取以物对账、以账查物、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清理出的社区资产资源,逐笔逐项如实登记,确保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规范档案整理,严格按照上级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查的要求,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在清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做到内容齐全、归档及时、存放有序、装订成册、方便查找。

今后,我社区将以本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明晰集体资产权属、加强民主监督、规范社区三资管理,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下黄家坝社区居委会

20XX年8月15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简农经发〔20XX〕2号文件精神,我街道将2018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杨柳街道共有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49个,其中:开展农村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6个,开展组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49个;共清理出集体资产34291225.31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97500元;共清理出集体资源性资产10700.63亩,其中:农民用地8767.74亩。

二、工作举措宣传动员,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财务清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了营造良好清理工作的氛围,明确财务清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对财务清理工作的认识,我街道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清产核资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后续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加强领导,组建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此次村社财务清理工作有序进行,我街道办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与要求,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组织培训。为了使财务清理中具体可行,便于操作和借鉴,就清产核资工作的清理时段、清理范围、清理方法及清理要求、组织纪律、清理兑现、清理终结等各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清理的范围为所有集体资产;清理时段是20XX年12月31日;清理内容和要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账内清查与账外核查相结合,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据相符、账内与账外相符,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社账务公开,为了提高清产核资清理工作小组的素质,对工作小组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主要问题通过对6个村、49个社20XX年12月31日以前的财务进行清理,通过清理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意购置,任意处置,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二是单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历史留下来的借支欠款和白条抵库较多的问题,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等,目前,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三是村财务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小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针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发现的问题,我街道办将及时纠正,并在制度层面查找原因,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的使用管理,严格财务纪律,并以清产核资为契机,把工作做细做实,严格把关,全面实行财务管理规范化。

第2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范文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第3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范文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管理会计的新领域。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也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科之间交叉的特点,拓展学生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但是,目前管路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的设计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考试评价的严谨等方面,和当今高校对兼顾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实践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仍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该课程现在在实践教学内容这一块仍然是欠缺的,在实践教学和课堂内容高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这个重要问题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会计脱胎于西方管理会计,在教学及其应用方面与国外管理会计存在很多相同点。但在我国,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较为单薄,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应用技能简单。同时,我国本科管理会计课程结构侧重于理论和方法的教学,经典案例分析较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将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作为教学重点,一些新的符合新经济增长趋势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还未能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项目评估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包含了管理会计、项目管理、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比较现在各个高校使用的教材,他们的侧重各有不同,但是经过比较分析后,普遍都存在的现象是交叉重叠,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成本的预测、计划、决策、分析和标准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决策和全面预算等方面存在交叉,管理会计与项目评估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分析部分存在重复。这一系列的交叉重复,耗费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几门课程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在重复学习下也被破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外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的“填鸭式”教学是管理会计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基本上根据教材的编排规律,对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细致地进行解释说明,重视课堂教学和习题演算。而对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践课程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是过于形式化,学生压根无法感受到把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当中去的过程。另外,目前管理会计中的绝大多数典型案例都是取材于国外教材,与我国具体情况相投的资源十分匮乏。一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却并未予以采用。导致学生对学好会计的基本技能、职业判断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高素质综合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评价体系片面

 

大多数的院校都只实行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生被要求用统一的模式作答,且考试形式相对单一。总评成绩大都由卷面成绩的70%和平时表现的30%组成,试卷中倾向于综合考核学生素质的题目也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消极应试心态,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实践

 

管理会计作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科目,尤其在教育本科生的时期,应当着重培养实战型人才。理论知识虽必不可少,但如果全部把理论当做方针也会导致一些缺陷,所以在管理会计学中增强实践方面的教学力度很有必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决策支持,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及方法,还要精通数据分析、成本管理技术,懂得科技及财务软件的应用、熟识企业的商业模式等。由于管理会计还需要为企业筹划未来,因此对可能的风险的了解、对战略选择的分析、了解宏观经济对公司的冲击等都是管理会计必要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软技能,如领导能力、沟通策略等对管理会计依然很重要。因而,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全力研究,尽快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整体上较为抽象,概念、计算、图表错综复杂,倘若在教学阶段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会导致课上大部分的时光花费在概念的阐述、公式的证明和计算过程的解释,这样的课堂常常让人感到枯燥,很容易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的动力之一是兴趣,而学习的兴趣往往产生于知识的实用性,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实用性较强,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对课堂更有新鲜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因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践教学能促使管理会计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教学相长。互为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老师也需不断提高。当前,有的管理会计专业的老师仅仅限于理论教学,即使在理论知识层面深刻、充分掌握,但企业中具体如何运用管理会计以及其如何开展并不清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使管理会计专业了解实务中的运行,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可规划成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大模块。管理会计的学时设计总共为48学时,对于每学期的教学设计如下: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集中于前32个学时,在对管理会计的整体把握上让学生有个大体认识。后16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模拟实训授课。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对理论模块的教学进行合理取舍,避免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项目评估这些课程上有相关内容的交叉,与此同时,归纳和整理了当今现状下管理会计所研究的热点和相关前沿的课题,在有关的教学中融入这些专题,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在实践模块中,分基本理论、预测、决策、全面预算和考核评价几部分,实践的内容上,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被广泛地采用,也提炼了本学院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并且在每一年中逐步充实,不断更新,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便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当然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只要与管理会计内容相关即可。关于管理会计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思路如下:

 

1.课前预习,引导自学。学生的实践思维在老师指导实践教学时就要强调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对于理论走向实际这一过程让老师要让学生知道研究探索发挥的作用。学生对于课程设置中的原理上,目的上和意义方面学生应该更好地知悉,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让学生可依据“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依此开始选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课前自行进行分组自己学习一部分实践课程中的内容,包括实践或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所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等问题,学生在课后应该搜集有关的案例和资料,课程后自己主动分析,有问题地去探索、去理解和总结,据此写出相关的预习的报告和实验的方案。

 

2.课上提问,分组讨论。这一基础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老师在课堂上按照不同小组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进行引导,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问答方式自由,可以互相提问和作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要积极引导,如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关于零部件的自制和外购决策,不有仅分析自制与外购的成本高低,还应进行价值链、竞争能力等分析进行最终的综合决策。再如在长期投资决策实践部分,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是传统的评价投资指标所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于今后以及未来的竞争者的影响并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并且这是一种不成立的假设。由于有的项目因为盈利能力强,而市场又看好,基于此,进入这一领域的会有其他的竞争者,成为同行中的竞争者,对今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威胁,这种威胁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就应该在开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略视角来研究、分析项目对于同行竞争者的影响,最后综合各方面进行决策。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之间讨论给以自由,学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验,总结报告。获悉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结果后,每个小组对目的原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单位中进行总结报告,上交一份正式的实践报告,包括制定方案、总结课上的讨论结果、了解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今后改进的方向等。每一同学在开始写报告时坚持的原则必须是实事求是,将原始、真实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归纳和分析,分析后得出其中的规律,获得真实有效的结论。使学生在从事实验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

 

4.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在这门课的考核上,应该考虑纳入不同的考核机制,提高对平时成绩的比重,将期末最终考核成绩占比由原来的70%降低20%至50%,将平时表现上的成绩占比由30%调增20%至50%(课程相关案例分析20%,实训20%,平时考勤和作业10%)。实践课成绩主要由考勤、预习、实验操作和实践报告等内容组成,要求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综合考评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

 

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使得高校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成为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分别对实验问题进行提出、分析、讨论和解决,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第4篇:集体经济总结报告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学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一、引言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工作自2007年开始,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为了促进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需求,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办出专业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对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凸显其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对相关专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践性、导向性加大对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隋秀英(2011)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中指出,所谓“特色”,应该包括如下三层涵义:一是“人无我有”,凸显独特性和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凸显杰出性和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凸显开拓性和创新性。国家级特色专业则是指其专业办学条件、专业建设水平、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并能够对同类的其他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专业①。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初的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是省内最早、全国较早的同类专业),之后长期服务于财贸、税务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时间跨度为吉林财贸学院时期、隶属于国家税务总局时期和重新划归地方管理时期)。会计学专业的建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培养实际动手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自觉坚持,矢志不渝,因而已形成传统。这一传统在大众化教育的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积淀、凝聚成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作为地方财经院校,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基本立足点,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能为地方培养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有序改进教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把会计学专业培养和建设成“东北地区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国际有声音”的能对会计学专业发展起带头和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

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要有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确定面向国际化、服务大众化和实践职业化的基本培育目标。

第一层次:继续深化培育目前的国际会计实验班,提炼特色,继续采用双语教学,且注重国际视野的研究,融外语和专业特长于一身,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直接或经过培训可以迅速走上会计国际化的就业岗位。

第二层次:以会计专业下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资产评估方向为依托,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民间中介会计类组织,主要是按照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培育学生直接成为或经过社会资格专业考试成为专业服务人才。

第三层次:普通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在对专业培育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学习,并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和风险识别的培育,加强专业人才在校的职业道德培训。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并执行“理实交融、知能并重”,在结构上表现为“纵横两条线”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强调知识与能力并肩齐重,贯彻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培育方向、凝练专业主干的基本原则,精心设计理论的基本教学体系,并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特别注意方法的凝练。

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上手快”。改变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要通过基础知识学习,逐步提高认知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基础实践、专业学习等阶段性学习。通过专业实践,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要求,要合理确定基础和专业课程、专业和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在实践中建立起课程结构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的课程体系。同时,完善吉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高网站使用效率,争取将现有的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英)》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从而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材建设

进一步严格现有教材选用、编写、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积极组织编写或更新自选课程教材(特别是4至5部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实验系列教材的编写)。

(四)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删减陈旧落后的内容,向学生传达新信息、新理念、新知识,教师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适应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传授现代创业理念和增加专业实用性知识内容;三是专业课程全部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优秀教材,杜绝低水平教材进入课堂,为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五)改革教学方法

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兴趣的调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方法上与时俱进才会有学习效果的创新。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力度,整合学术梯队力量,促进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老师走向社会,进行阶段性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教师实践学习折合一定的课时,计算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可以通过学校签订的校实习基地进行校外挂职或兼职锻炼,并鼓励有兴趣的老师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差异,对于外聘教师也要附加实践经验的要求。

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安排教师到行业或基层部门进行调研或锻炼;鼓励相关教师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鼓励相关教师在各类企业、事务所、证券公司兼职;对外招聘教师时以是否有实践经验为重要参考。经过不断努力,打造一支既懂专业和教学规律又擅长会计实务、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七)加强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以现有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综合训练中心为平台,逐步加强和继续建立基础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等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注重改革实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力争将会计综合训练中心申报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八)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现有的一汽集团、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中华会计网校等11家实习基地建设。请吉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争取在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实习基地,力争使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学生100%能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实习。同时,加强学年实习及跟踪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九)加强教学管理

适应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执行“一二三”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一套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二”是激励与约束两个机制;“三”是三种教学检查即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

四、特色专业的预期成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特色专业建设,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一套可供示范的体系,并取得有效经验,对全国同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起到示范的作用,对教学改革起到引领作用。

1.提供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地方性财经院校优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中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资产评估等机构的用人要求,为吉林省及东北培养千名左右“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实际适应能力强”的多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2.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一套可供同类院校借鉴的专业技能培训范式。

3.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凸显会计学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交系列相关的文件和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我们所建设的会计学特色专业具有如下特色:服务体现“地方性”,突出为吉林省及东北经济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多层次”、“应用型”,培养国际化、民间化、职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体现“实践性”,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体现“双师型”,建设精通理论并擅长实务的教师队伍;课程建设体现“自主化”,注重精品课程及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引导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建设辐射作用体现“示范性”,力争在国内同专业中发挥辐射和传带作用。

五、结论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力争把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建设成为方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优化力求特色基础上的品牌化建设,要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充实培育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实现专业的品牌战略创新。

【参考文献】

[1] 吉林财经大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Z].2009.

[2] 申江,姜树余,臧润清.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37-39.

[3] 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