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采购计划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计划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计划的目的

第1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现状分析对策与建议

政府采购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一、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政府采购预算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要求而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采购计划,集中反映了本年度内政府用于采购的各项支出计划,基本反映了本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范围和工作重点,是政府完成采购任务的基础性工作。

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事业计划的实施和行政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采购预算编制不准确、欠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采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认证,造成采购预算过高或过低。 2) 不熟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没有准确掌握政府采购限额标准范围,造成预算漏项。3) 虚报多报,夸大实际需求,超出采购预算实际需求,造成浪费。4)对本单位业务、工作考虑不周,对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估计不足,预算少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编制和执行环节脱节,采购预算缺乏约束性。 一直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于分散采购,不熟悉或不执行采购程序,出现重复购置、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等现象。有的单位认为采购程序复杂,采购手续繁琐,以致于自行采购的行为屡禁不止,出现计划外采购、随意性采购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是由于采购预算编制环节、采购执行环节和公共性资产管理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没有做到信息共享,互相协调。

3、采购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监督机制,对采购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重复采购、自行采购、无预算计划采购、超标准采购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1)没有健全的监督机构。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固定的、健全的机构来负责采购预算工作,机构组成不稳定,负责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而且,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对工作流程不熟悉,无法对采购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2)没有建立配套、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一方面,单位对《政府采购法》的学习和执行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

三、改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采购预算编制意识。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财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做好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的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全面、科学、完整地编制好政府采购预算。

2、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的基础工作。 一是根据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规定和职能要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二是对本年度内单位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分布状况以及占用的资产情况进行清查,摸清家底,防止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三是掌握本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构成情况,根据人员的职务级别、岗位要求、工作绩效等核定各类物品的配备标准,避免某些不符合岗位标准和政策规定的采购项目列入预算。四是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范围、开支标准进行测算和分析,避免赤字预算;五是建立政府采购预算项目库,详细了解项目所涉及物品的用途、价格、质量,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必要性,使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重点项目的预算得到落实。

3、明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原则。 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政策性原则。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必须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轻重与缓急的关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科学、客观地编制预算。2)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原则。政府采购预算必须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填报项目,并与部门预算统一布置、同步编制。3)完整性原则。在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应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预算项目,包括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其他各项收入、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支出,编制采购预算明细表。4)统一原则。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要按照预算表格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口径,统一程序,填写有关数字指标。

4、明确采购预算编制程序。 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方式进行。首先,由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编制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制定政府采购计划表并下发给采购单位的主管部门,再由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实施采购计划的年度方案和具体要求。其次,由主管部门对采购单位的购置计划进行审核、汇总后,上报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再次,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政府采购管理机关组织业务管理部门对政府采购计划中的采购项目、资金来源、预算管理等具体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后汇总编制政府采购计划草案。

5、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核。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核和管理,主要有: 1)采购项目的完整性。包括采购项目是否存在漏报,采购项目是否具体明确。2)采购项目的合法性。包括项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资金保证,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情况。3)采购项目的真实必要性。审核项目具体内容的真实性和必要性,防止采购单位截留或挪用财政资金。4)采购项目的关联性。审核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存在着人为拆分、人为整合采购项目的问题,避免采购单位套用财政资金。

参考文献:

[1]仇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财经界.2010(03).

第2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前言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传统的自主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EPC总承包管理更好的实现了管理的全面化和有效性。在我国的电力、水利工程、铁路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工程项目中,EPC管理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EPC总承包的成本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因此要使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更好的发展,项目取得理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就要求一定要做好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是项目能否实现最大价值的关键所在。

一、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概述

EPC程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商受业主委托, 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约定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工程总承包商在合同范围内对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负责。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产品是合同约定的工程。工程总承包商为完成工程必须进行创造项目产品过程与项目管理过程的管理。其中创造项目产品过程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特性和质量, 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车费用, 及项目管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其中包括特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对于EPC 总承包管理者来说, 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任务。成本管理贯穿了设计、施工和试运行等全过程的复杂工作, 涉及各部门、各环节及人、财、物各个要素。如果不能全方面地做好成本管理控制, 项目预期成本目标的达成会存在一定障碍, 从而影响项目价值的实现。因此, 针对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问题进行分析, 为提高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效率, 实现项目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二、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范围

根据项目成本管理要求,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 就是在完成个工程项目过程中, 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 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

项目成本预测和计划为事前管理, 即在成本发生之前, 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顺序、工期及质量标准、资源准备等情况, 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进行成本指标的测算, 并据以编制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作为降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的行动纲领和日常控制成本开支的依据。项目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事中管理, 即对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开支, 根据成本计划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并正确计算与归集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为事后管理, 即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 找出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 从而制定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安排措施, 并为制订和调整下期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是以正确反映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的经济成果, 不断降低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健全的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下, 以目标工期、约定质量、最低的成本, 建成工程项目。为了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任务, 必须提高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管理, 合理补偿活动耗费, 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经济核算, 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

三、EPC总承包模式下各阶段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

1、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要采取限额设计,就是依据审批通过的投资估算以及设计任务书,控制初步设计并且依据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来设计施工图纸。从总体上,限额设计的过程要确保工程竣工结算不超过总投资限额。

2、采购阶段。第一,健全项目采购制度。EPC项目经理部必须完善一系列的采购管理制度并在采购过程中确保严格执行,这就打好了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良好的基础。组织结构和分工上,在EPC项目经理部成立开始,就必须规范物料采购的流程,并对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划分,合理分工,权责分明。第二,设定合理的采购预算和限价指标。在EPC项目采购环节,由预算人员依据项目审批通过的概算价,此外也要参照同时间市场的稳定价格以指导价位,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分门别类核算采购预算,从而核定采购限价指标。要以限价指标作为采购的标准,假如出现超出,有关部门必须查明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第三,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一是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确定采购方式。在物资采购目录列出后,必须充分考虑配送、仓储等因素,建立EPC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方式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询价采购、邀请招标、直接采购几种方式,EPC项目部可以依据相关的规定和结合项目实际,选择采购方式。二是确定合同供应商。EPC项目部要以质量优良、价格优惠、信誉良好为标准选择合同供应商,最重要的是关注物资的质量,在保证物资质量可靠的情况上,最大程度地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此外,在供应商的数量选择环节中,一方面要避免货源单一,要合理选择多家供应商供应;另一方面要考虑所选供应商的物资数量,从而使供应商对价格进一步优惠,最终降低了项目的采购成本。三是供应商的动态管理。EPC项目部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采购管理中,及时剔除或加入供应商。第四,做好物资利旧工作。由于设计工作总存在余量,所以EPC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剩余一定数量的物资。所以做好剩余物资的利旧,可以有效控制EPC项目的采购成本。EPC项目可以由物资主管负责整个项目的材料平衡工作,在编制物资采购清单时,要充分核算库存物资的数量、种类、规格、型号等,与相关人员认真核算是否可以用于新项目,从而尽可能的物资利旧,减少采购支出。

3、施工阶段。第一,加强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加强审计是加强EPC 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管理同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相同,必须重视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加强EPC项目的成本管理,要加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个阶段的审计工作。第二,总承包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协调工作。一是EPC项目部的计划部门要落实好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及时编制和修订施工计划,审查分承包商的施工计划。当发生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的时候,EPC项目部计划部门必须协助处理好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时候产生的费用的相关问题,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台账管理。二是EPC项目部的财务部门要及时与计划部门沟通,做好项目部计划财务部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将信息流通化,做好收款、付款计划,及时将工程进度款拨放给具体分承包商,同时对EPC项目实行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从而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的有序和谐进行。

第3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物资计划;精细化管理;基本原则;企业成本

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对其加以精细化管理应着重于从材料采购、入库再到出库的各个环节的控制。考虑到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环节控制中必须以成本管理和效益至上作为工作思路,严把采购关,实现源头控制;盘活库存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节源节流”,努力实现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本文简要概述了精细物资计划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帮助企业厘清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头绪。

1 精细物资计划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对许多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而言,材料成本往往占去了企业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加强对购进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企业物资管理流程中,计划是物资供应一切工作的起点,决定着后续工作能否准确、按期完成。在计划的编报、平衡和执行过程中,企业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注重计划的科学性

科学的计划才能最终保证执行的有效性。所以,只有保持物资计划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物资计划执行的合理性。在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每一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科学地依据充分确实的材料,并总结出规律,进行严密的计算。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既要依据用料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又要结合分公司的材料预算、实际消耗规律、工程项目、投资项目等情况。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开工生产。只有准确而合理的物资计划,才能达到既及时保证生产需求,又能合理储备、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计划履约率的目的。

1.2 体现实用性

物资采购计划必须贴近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要为生产服务,否则与生产脱节,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计划还要突出预见性,这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广泛论证,使物资计划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衔接,确保生产管理严格在物资计划指导下运行,以达到指导生产、控制成本的目的。

2 精细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提前介入采购计划,做好后续物资调配

为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企业物资计划管理部门应提前介入采购计划,强化对计划前期调研分析的工作力度,采用科学分析法对不同物资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如对一些特殊关键物资,物资计划管理部门人员一方面要组织材料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情况,掌握其市场行情和资源状况,另一方面提前介入设计,主动与需求单位、设计及相关部门沟通,确保采购的物资与工程实际所需的物资匹配,并保证及时供应。举某工程企业为例,某油田社区将在10月份左右进行天然气管网改造,该工程物资科却已经在9月份上报了详细的需求计划,该计划详细说明了供应商资源、市场情况、交货期等信息,与此同时还在9月下旬主动参与到设计部门、承建单位项目总体统筹计划编制当中,掌握到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纳入的采购计划中,大大提高了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依据采购计划采购物资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清点库存物资。在调配库存物资中,倘若遇到差额或者赘余部分,应及时上报采购部门主管领导和周知物资统计人员以修正下次采购计划。通过源头上精细化的计划审查,有助于实现可控的合理调配,从而真正实现“节流”目的,同时也能起到防范物资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风险。

2.2 把握市场行情,建立价格信息库

前面提到过,企业的运行成本大部分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而原材料的成本主要受制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因此,为了使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价格乃至最终的企业运行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企业有必要建立动态价格信息库来加强市场行情的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市场行情的分析主要基于对外部市场把握,需要信息分析人员时刻关注市场价格的走势,依据日常收集的信息绘制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走势,并及时作出初步分析研判,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关键的信息源。另外,对内部监测也应做到心中有数,时刻监测物资耗用量,绘制需求量曲线表,进一步优化市场分析。

2.3 加强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成本,往往涉及到核心的采购价格是否反映市场价格实情,是否符合企业可承受的价格底线等问题,因此作为企业精细物资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受到重视。具体而言,针对通用物资,在采购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采购程序,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针对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物资管理部门要综合考量供货商最终报价水平与自己的价格信息库是否悬殊,是否越过可承受的价格底线,原则是要在采购过程中始终维护自身利益。而对定点生产的物资的采购,采购单位提出的书面报告极为关键,物资管理部门应先做好独家采购物资的成本构成分析,以充分把握其价格波动范围,最后得出分析结果,构成提交领导报批的书面报告。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合理,才能为合同谈判成功奠定前提条件,才能最终实现严格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4 加强库存管理,盘活库存资源

加强库存物资的管理,盘有库存现有资源是减少企业资金占有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有赖于相应的库存管理措施的建立。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是零库存或者代储代销形式的库存管理模式,方式是加强与供货商积极沟通协商,签订代储代销协议,实行用后结算,这样以达到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目的。另外,做好对重要物资或者战略物资的必要储备也是库存管理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近几年相继对粮食、大豆、玉米、白糖等民生物资进行了必要的储备,技术上对储存时间、储备数量等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2010年以来在应对国际市场冲击和国内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而言,应对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天数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前瞻性地考虑供应商供货能力、工程上使用进度等,避免造成物资储备不足或者过剩。

2.5 全面提高计划编制人员素质

物资需求状况的掌握、计划的编制等核心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这对物资管理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物资价格变动对外部市场价格日益敏感的新形势下以及企业采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环境下,负责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关业务人员必须转变仅限于物资出入库记录和简单调配的简单认识,认识到物资计划管理已经上升到了事关决策,事关企业成本效益的层次,加深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视野,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另外,物资管理人员还应“放下身段”,主动沉下去,多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生产需求。对多关注和了解外部市场动态,提高预测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桂红艳,胡利萍,新形势下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精细化探讨[J].大家,2011(02).

[2]张军.新形势下实施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探析[J].内江科技,2000(05).

[3]杨玉真.浅谈如何加强物资计划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08).

第4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1)施工项目的物资管理应该按计划进行,一定要编制一个总体的需求计划。制定总需求计划可以很好地知道我们的工程施工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品种、型号、规格、数量与技术要求以及标准,总体需求计划可以对采购供应制定目标,做到按需购买。2)要分阶段制定采购订货供应计划。采购订货供应计划根据施工期限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制定分阶段计划可以对各阶段的任务进行安排,也可以根据阶段性反馈回来的信息制定出更加贴合实际的计划,对施工项目有一个更好的效益,可以避免库存积压,材料浪费,停工等现象的产生。根据计划可以为物资管理部门节约时间,合理安排物资,做到物资的合理调配以及使用。3)制定的计划要符合实际,手续要完整。制定物资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以盲目根据经验之谈等唯心主义,根据实际,按需分配供给。保证计划对实际是有用的知道作用。所谓采购计划,一定要根据分工号材料需求量,还要根据上个阶段的库存量以及市场反馈的所需要的数量。完整的计划要符合程序,要有相关工作人员的签字确认,审核同意了才算是采购计划。4)施工项目中如有需要特殊要求的要提早及明确地提出。若有临时变更材料的要及时说明以便及时向物资部门更改需求,及时调整计划。物资部门还要对物资管理计划资料进行保管,以便日后的查看。

2物资采购价格控制

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资采购。物资采购的价格决定了采购的成本,要做到降低采购成本就要做到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控制好采购价格,从而做到为项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何做到控制采购价格是个关键问题。我们要对物资采购实行透明化,防止暗箱操作,采购透明化就是要求计划公开,把相关的工作程序公开给大众,比如说是流程、结果、过程、实施过程等。做到价格控制,就要做到低价收购。而实行集中收购是做到低价收购的重要手段。集中采购可以在相同质量、价格、服务的前提下,降低收购价格,做到效益最大化。做到控制价格就要做好市场调查,完善市场调查信息。市场是最好的镜子,它可以将最有用的,最实际的信息及时反馈回来,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可以掌握采购价格的重要信息,作为我们的采购依据。实行市场调查,利用互联网、杂志、咨询、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市场动向,制定采购指导价格,做到采购的物美价廉。我们可以采用招标议标等方式来对数量多、金额大的物资进行采购。尽量选择生产商,减少差价,从而获最低的采购价格。

3控制材料验收过程

材料验收就是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检查核对。材料验收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材料验收是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连续性,保证工程质量,如果材料验收做不好,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所以材料验收是一个施工物资管理的重要过程,是联系采购与施工的重要环节。控制材料验收要做到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合格,对相关验收程序也要有记录。

4控制材料发放

材料发放为了防止材料过期、变质、腐蚀等现象发生,一般会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材料因为过期而带来的一系列现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严格控制材料发放要对领用人进行严格控制,领用人必须是指定的工作人员若是他人,而没有指定领用人的证件就不可以发放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严格材料发放程序,材料发放不可以徇私,必须遵照程序,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经过核对无误了才可以发放。要对特殊材料进行限制发放,特殊材料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配给,发放。

5月末库存物资盘点管理

月末库存物资盘点是对物资当月的材料实际消耗、库存数量和管理过程是否受控进行查看,审核,查看是否有过期变质的材料,是否是与账务相符,以便更好地为下个月服务。物资盘点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盘点,在时间上进行区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采用定期盘点,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对物资进行盘点。在进行实物盘点时要与账本进行对比,看是否与账本相符。做到明确数目,更好地指导施工工作。物资盘点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施工项目同步进行,使收入与成本相匹配。

6对物资进行统计、核算、分析管理

进行物资管理就要做到物资统计、核算、分析管理,物资统计、核算、分析管理可以对风险进行防范,修补漏洞,为完成施工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对于施工项目,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有效实施,以及项目的最终受益。所以,要在物资统计、核算、分析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要做到物资统计、核算、分析管理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确保统计内容全面准确,核算资料要清晰明了,要严肃核算过程,防止其形式化。对数据要认真分析,不可以敷衍怠慢。要求准确把握库存物资数量,对收支进行核算统计,计算是否有漏缺的材料。对核算统计的相关人员进行教导,严肃其态度,做到认真核算信息,为项目的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7结束语

第5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国际工程;物资管理;严格把控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已日趋饱和,越来越多有实力的施工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纷纷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现如今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进一步实施海外经营奠定了政策基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大量施工企业趋之若鹜,但是国际工程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是一块大蛋糕,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未知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整个项目的亏损,而物资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质、经济地购买和使用物资,关系到整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物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有效的把控整个项目的物资情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采购计划

在项目开工前,必须根据合同、设计、规范、可研报告等文件针对本项目编制设物资的总体采购计划,包含采购地点、采购时间、采购方式等。这个采购计划在投标前期的市场考察阶段就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首先要对当地的市场进行一个摸底的考察,是否有项目所需的物资,如钢筋、水泥、沥青、机具等,了解当地价格及供应市场并与国内采购价格进行比较,同时还要了解当地海关的进口政策及关税,综合比较确定国内采购还是当地采购。然后编制工程总物资计划和开工当年的《年度物资计划》,并根据施工过程的进展及时调整《月度物资计划》。一名有经验的物资采购者能把专业知识与项目进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出一份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采购进度计划表。根据这份计划编制的采购方案,以最适当的价位、在适当的时间、从最适合的地点,购进适当品质及适当数量的物资,这样就能让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从而满足项目各施工环节的物资供应需求,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2物资采购

国际项目的采购与国内普通项目不一样,分为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由于目前我国承接的国际项目大多为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当地的物资相对比较贫乏,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所在国的进口政策的限制。目前以“国内市场为主,当地市场为辅”的物资采购方案是国际工程的主流采购方案。国内的采购又采用“集中采购为主,零星采购为辅”的策略,目前大型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均有自己的网上采购平台,充分利用网上平台进行采购能够高效、经济的完成采购工作。在国内的采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物流运输时间,对所需物资要有预见性,至少提前2~3个月的时间进行采购,很多项目都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物流运输时间,造成工程进度滞后并形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国内采购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采购,如高温、雨季、电压等,很多国家与国内的电压是不同的,比如厄瓜多尔是220V/50Hz,购买之前一定要确认好。项目当地的采购同样也是一个难题,像水泥等地材都在当地购买,但是犹豫当地的生产力有限,经常供不应求。还有一些紧缺的零星物资,当地人以奇货可居漫天要价,这些前期都必须考察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国外采购的资金支付条件也极为苛刻,通常都要求全款支付后才能发货,这对整个工程的资金流也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使整个采购过程高效顺利的进行。

3物流运输

物流运输是保证整个国内采购物资顺利到达项目所在地的关键,整个物流运输过程包含了国内的报关、海洋/陆地运输,国外的清关等程序,每个程序都必须环环相扣,一步出错就会造成物资不能及时安全的到达项目所在地,从而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选择一个有实力有经验的物流公司可以给整个项目的运输减少很多麻烦。首先应对所发货物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与物流公司及时沟通,那些是要求做商检的,那些是进口国有限制或者特殊要求的,此外报关时还要合理避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少交税,多退税。在船公司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一些航班多,时间有保证的船公司,有些船公司为了增加货量在中转港一停就是十来天,造成运输时间过长。所以在安排物资运输时要考虑一定的时间余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国外的清关也极为重要,在非洲一些小国家经常有清关公司欺负中国公司不懂当地的海关政策,借机索要高额的清关费用。所以一定要选择当地有实力信誉好的清关公司,保证物资能够快速顺利的运送至项目所在地。

4现场管理

货物到达项目现场后,要及时的进行验收,及时入库并贴上标签标明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等。对特殊、贵重物资应设有专柜保管,加强物资保管、保养,降低物资仓储损耗;易燃、易爆物资及危险化学品要设专库,专人保管,杜绝责任事故,防止意外发生。在物资管理中应采用专用的物资管理软件对物资的入库、出库、调拨等情况做好记录,实时跟踪,及时反应库存量,以便后续采购的执行。同时应定期对仓库物资进行盘点,确保“账、卡、物、金额”四相符。加强周转材料、工具的管理,合理调剂,做到不积压、不浪费,改变贪多求全的旧观念,使物尽其用,充分发挥高效管理的综合效能。对于直接储存在施工现场的物资,要保证其安全性,储存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摆放时要规整、方便计数,避免因摆放杂乱而造成的盗窃遗失。在非洲国家,柴油相当于第二货币,只要管理人员稍不注意,就会被偷,所以说对柴油的看管更是要严格,对于有偷盗行为的工人要严厉处罚,让其他工人引以为戒。物资的现场管理是整个物资供应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大量的物资在此环节损耗,所以说物资现场的管理只有更加规范化、精细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项目。

5结语

第6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校;采购;规范化

建立在符合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实际情况基础上,能够克服各个环节风险的现代化的高效管理体系,被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所认可。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在社会之外,高校采购工作同样需要规范化管理。高校所具有的特殊职能及机构特点,也决定了高校采购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对高校采购特点的分析,查找各个环节中的管理危险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借助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将为高校采购管理的规范化创造条件。

1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

高校采购管理具有采购对象特殊、资金来源有限、项目进度受限、专业人员匮乏等特点。客观条件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有别于其他行业部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这为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采购管理的具体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等多重任务,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竞争范围小,采购范围、采购数量很难形成规模,采购涉及面窄。教学类物资大部分为基础应用,对设备的可靠性、通用性要求很高,采购数量巨大,采购涉及面广。

(2)高校为非盈利部门,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共建等渠道获得资金。虽然近些年政府、社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高校所能支配的资金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是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的首要任务。

(3)相对于社会企业,高校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采购管理,或按照不同职能范围分别进行管理,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物资采购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市场行为,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高校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而作为设备使用人员的广大教职工,更是缺少采购相关知识。

2 高校物资采购的基本流程

高校物资采购可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基本阶段。

2.1 计划制订

申请财政性资金之前,需要制订资金执行计划,具体由项目负责方根据部门科研、教学需要,制订相关申请项目执行计划。

在计划制订过程中,由于项目执行计划申报时间集中,多数高校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申报的方式。项目执行计划集中汇总后,由管理部门审核,形成统一意见后,上报决策层进行最终审议。在高校项目计划制订阶段,需要经过多层审核,但最终的执行计划仍可能存在预算不合理、执行进度不明确等情况。

2.2 资金分配

高校财政性资金有统一的分配规划,一般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总体负责学校资金分配。具体项目由各院系按照本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申报,申请资金支持,经过管理部门申报立项后,确定资金来源及分配比例。

近几年,高校可支配资金迅速增加,相关的机构和机制却没有健全,出现了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的问题,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审批立项,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高校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相应的跟踪和评价机制,重投入轻使用。多部门管理和申报容易产生管理间隙,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2.3 采购执行

物资采购阶段为高校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相应采购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多样的采购方式,具体包括项目执行方自购、项目执行定向采购、管理部门组织校内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联合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校外招标采购。不同的采购方式,需要办理不同的流程,学校的介入方式也不同。采购流程不规范、个别采购项目学校介入不够、采购伴有随意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程序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能造成项目执行不受学校控制[2,3]。

2.4 验收建档

物资采购完成后,将涉及物资的验收、建档、保管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这个阶段是在按需采购的同时,保证采购的物资得到妥善管理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高校采购途径、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同,设备验收形式、验收办法不同,该阶段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可能存在对验收建档等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使得验收过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该阶段的监督作用。

3 采购管理的风险节点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部分:项目执行方、采购管理方、校级决策层。三方相互依托、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在具体工作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3.1 执行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执行方作为采购项目的具体操作者,需要全程参与整个采购项目执行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最高。应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采购管理工作的执行,不能仅靠执行方的道德和自律维系。

(1)计划制订阶段。由于高校采购设备的专业性、特殊性,决定了执行方的计划制订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后续的审核及批复阶段通过的概率比较大。在采购管理方、决策层没有充分介入的前提下,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可能存在计划不合理、计划与需要不符等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受现行政策规定限制,项目采购计划不能实时变更,这将在项目后续执行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资金申请阶段。各执行方在没有统筹规划的背景下,容易导致资金划分不清,形成多个利益小团体。如果执行方根据小团体利益,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物资配置,不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申请经费,很可能出现物资大量闲置的问题,造成在学校范围内的资金重复投入或浪费。

(3)采购执行阶段。如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执行方的权限将被无限放大,出现多种问题。若执行方采购流程不规范,有意无意使采购项目规避学校的监控,仅仅以完成采购项目为目标,将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执行方本身对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或者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容易受限于供应商,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执行方不能很好地权衡性价比,将造成资金的浪费;不良社会环境对执行方也会造成影响,容易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不正当行为,使高校利益受损。

(4)采购项目后期的协议签订、验收、建档等工作是重要的延续,许多工作需要依靠项目执行方开展。采购目的和要求都是通过协议来实现,执行方缺少必要的商务知识和重视程度,都可能造成不利于高校的条款出现,高校的基本利益很难得到保证;按照已签订的协议,购置的物资到校后需要验收,执行方需要保证供应方按照技术要求交付货物的同时,提供物资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执行方重视不够或不掌握产品的基本参数及性能,将造成验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3.2 管理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管理方作为高校采购工作的管理和间接参与者,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对采购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具体包括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度、各种操作流程的规范、协助和服务执行方完成采购项目。管理方将是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出现问题的波及面将是最大的。

(1)采购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规范是管理方的首要任务,不全面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不合理的操作流程,容易产生管理间隙,严重影响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产生阻碍作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高校采购管理无从谈起。

(2)管理方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采购项目管理程度和介入方式,由于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这造成管理方在采购项目计划的制订、资金分配等阶段的参与问题,过多干涉项目计划的制订,或对项目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都会造成项目计划不合理或执行难度高。同时在资金分配等涉及项目执行方利益的阶段,如果管理方不能从高校利益出发,在全校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金,也会间接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在采购过程中,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方便的同时,不能坚守原则,将会放任各种问题的出现。在采购后续工作中,管理方如果不能发挥审核作用,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高校的基本利益将很难得到保证。

(3)管理方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者,当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行为时,需要管理方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秉公办事的决心,这是维护学校利益的最后屏障。

3.3 决策层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作为高校采购管理的决策层,是整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的缔造者,出现问题将是危害性最大的。决策层的管理思路与本校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匹配度,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影响高校采购管理工作。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组织和协调也是决策层的重要任务,高校采购管理工作需要校级决策层具有一定的领导智慧。

4 能够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采购规范化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科技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4,5]。

4.1 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高校采购管理的基础,是采购管理工作的根本。具体措施包括:审批和复议机制、配合和制约机制、绩效和评价机制。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项目计划两级审批和复议制度,由执行方利用自身技术背景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由学校管理方审核,对于大型、重点项目需要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由校级决策层审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评估,根据执行方的反馈意见,通过管理方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设备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

(2)针对采购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执行方和管理方之间相互协作、制约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避免采购问题的出现。加强项目执行方与管理方的协作关系,建立平等协作、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有利于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简化操作流程,为项目执行提供方便的同时,能够有效消除管理方和执行方之间的隔阂。根据实际情况,推动项目信息公开,打破执行方的封闭式采购环境,由管理方引导执行方进行公开采购,保证学校在采购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在采购后期延续工作中,由执行方、管理方、供应方三方共同参与,由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方便采购协议的签订,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三方的相互监督和制约。

(3)建立绩效和评价机制,对项目的计划制定、购置操作、验收维护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列入后续项目立项依据,打破以往项目被动执行的状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执行方、管理方和决策层共同组织绩效评价,对项目的各项投入产出进行衡量,测算各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对于执行顺利的项目给予奖励,提高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入忧患意识,增加违规操作成本。

4.2 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将采购项目的执行流程化和制度化,方便采购管理减低内耗成本。现在成型的科技管理手段包括: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系统、采购的管理系统、物资资产管理系统等。项目执行方和管理方都能从烦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采购管理效率。还可以利用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建立供方数据库、

(下转页)

(上接页)

专家数据库、项目执行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对项目执行情况、专家的技术背景、供方的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为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4.3 人才培养

完善的制度、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人的执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项目执行方及管理方的人员素质,培养具有专业背景同时熟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才是提高高校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管理方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方帮助执行方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培养高级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兼职执行方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全职人员,组建成全校范围的采购管理团队,将多方管理力量整合起来,可有效发挥制度和科技辅助手段的作用,保证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5 结束语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但高校采购工作也应得到重视,并不能只靠管理者的道德和自律来维系。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手段的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完整的高校采购管理工作监管体系,将规范、高效有机结合,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家栋,李士明.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特点分析及应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

[2] 鞠宝华,王存放.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69-170.

[3] 苏纯娣.创新采购模式 降低采购成本[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5-36.

第7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材料采购管理是从采购计划开始,到采购询价、采购合同签定,一直到采购材料进场为止的过程管理;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经济采购量的概念是如何在实际操作应用的。

一、采购计划

编制材料需用计划。材料的需用计划一般由项目的技术人员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编制好的材料需用计划是物资部门确定经济采购量和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的主要依据,物资部门再依据采购计划确定订货点,继而签定采购合同以及进行后期的存货管理。

确定经济采购量。经济采购量就是项目一定期间材料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批采购数量;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是指为形成和维持材料采购管理而引起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总额随材料数量、价格等属性的变化而增减,主要由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部分构成。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编制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采购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采购计划一般由项目物资部门制定;根据项目需要,采购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详细的,也可以是非正式、概括的,关键强调其正确性、及时性和可执行性。

二、采购询价

采购询价就是从可能的卖方那里获得谁有资格、谁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确定供应商的范围,该过程的专业术语也叫供方资格确认,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招标公告、行业刊物、专业建筑网站等媒体。

做好采购询价管理,现在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

三、供应商确认和采购合同签定

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参照条件就是在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当然也要参照其他标准,如供应能力、历史信誉等。比如具体确定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是一家还是多家,一般都要考虑不少于两家供应商,以防供应不及时导致停工风险的发生,这里就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浇注本身需要连续性等要求。

采购合同就是在确定了供应商后,项目与供应商之间签定的确保双方履行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签定之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配;项目的目标是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同时维护对项目经济、高效执行的奖励;供应商的目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利润最大化。

常见的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①成本加奖励费合同:主要用于长期的、硬件开发和试验要求多的合同;②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合同:长期的高价值合同;③固定总价合同:项目易于控制总成本,风险最小;供应商风险最大而潜在利润可能最大,因而最常用。

遏制采购腐败,在系统建设上全面完善

现职某建筑项目采购的管理人员坦言:“采购腐败是防不胜防的,我做了这么多年项目,大多数项目都绕不过这道坎……”“采购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在许多项目,只要你和采购粘上边,一个项目下来,几万、几十万是常有的事情,这里的名堂太多了!”这就是现实。为寻求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在以下多个方面来着手去采取措施:岗位建设、人员选择、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建设和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监督等等。

岗位建设

针对采购环节,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是为了解决采购权力不要过分集中,需要互相制约和监督,同时又不要影响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一般来说,项目需要设置采购总负责人、询价员、合同员、采购员和库管员等五个岗位;采购总负责人全面负责材料的采购管理,依据材料需用计划和岗位目标责任成本的管理规定等,制定并执行采购计划,协调并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最终高效低成本地采购到所需要物资;询价员主要负责按计划探询市场中定向物资的信息,书面提供给采购负责人和采购员,同时进行文档的存档管理;合同员的职责就是管理合同文件,随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采购员的职责更多的是具体按合同,以指定的价格和数量执行采购任务;库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标准验收材料入库,材料进场后,合理规划存放和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储存成本,做好库房的管理。

岗位设置的多少也不是一概而论,要以项目的大小和施工时间的跨度等实际情况而定,最终目的就是把事情做好,建立好内部岗位间的权利制约机制。

人员选择

采购管理各岗位人员的选择标准,需要具备以下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法律意识、清廉等,还要尽量避免项目最高管理者如项目经理的直系亲属担当采购总负责人。专业能力不仅包括对所负责的材料属性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材料管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清廉的素质,对经常与花钱打交道的采购人员来说尤其重要,虽然在内部管理各个环节上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对一线的采购人员来说,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供应商主动提供的种种诱惑,怎样防止诱惑背后的陷阱设置,就需要采购人员本身要具备清廉的素养和法律意识等等。

员工培训

对采购各岗位人员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法律常识培训、公司制度培训等等。业务培训重在提高业务能力,比如采购的流程管理、采购经济采购量的确定方法、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采购询价等等;而法律常识培训和公司制度培训则重在在环境上约束非正常行为,清楚和明确采购腐败的风险成本。

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建设

公司对各岗位成绩进行考评,引进和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即绩效考核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不断促进采购管理的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对有效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其他一些非增效工作就给予客观性的评定;目前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这方面的差距普遍存在,可以说是一项空白。

成本管理的过程包含了六个环节的管理,分别是成本策划、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策划和计划阶段可有针对性地将采购各岗位目标责任确定下来,再通过强调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成本降低率等手段,对做好其他环节的管理如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都会收到明显的效果。目前在上海的某知名施工企业已经成立了成本策划部,其实质意义也是重在前期确定成本责任目标,以便为后期做科学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监督

作为成本管理中心的项目部与作为利润控制中心的公司空间距离往往相差较远,若沿袭过去每月呈交报表来汇报和反馈项目运营状况,公司又不可能随时到现场跟踪项目运营,对于目前需要及时获取信息即时做出决策的环境来说,不充分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过程的监督控制,而非仅对结果关注,对公司而言也可以随时关注和监督整个项目的运行状况。

第8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多元智能;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0-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设计,是以物流职业能力要求为载体,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为基础而构建的。同时,由于人类智力的培养也需遵从一定的规律,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智力要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霍姆斯在其比较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根据智力变迁规律,人的智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初级的智能,亦是第一层智能指的是直观的数据或信息的收集的能力;其次是运用已收集到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即第二层智能;第三层智能则更进一步,要求在前两个层次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因此,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智力变迁规律,使工作任务能与不同的智能相结合。

第一层智能:物流项目设计——背景资料阅读、课外收集项目相关信息

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由教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方案和时间限制,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收集项目的有关信息。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以锻炼学生的第一层智能为目的,同时也是后面两个阶段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第二层智能:物流项目分解——项目背资料处理与分析

本阶段是在前期资料已收集的基础上,由项目组成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取得对项目完成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理或是定性的分析。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取得有用的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符合第二层智能培养的目标。

第三层智能:评估与反馈——项目完成情况预测与评价

在本阶段中,教师在已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根据改进之后的项目进行项目实施结果预估,并制定控制的程序。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管理相关的评估、控制等相关内容,还要求能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想象与预测,锻炼了学生第三层智能。

二、案例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以某高职院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职务》课程中的“编制采购计划”这一项目为例来加以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根据采购流程,将采购过程分为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等模块,并设计相应项目。“编制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前的关键步骤,在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应用。

1.提出问题: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企业每次采购的商品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由此展开后续内容。

2.情境设计:教师设计情境,小杨作为某服装公司的采购经理,为了下一年度的采购任务,他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情况,并且制定采购计划。

3.项目设计:假若你是小杨,请设计采购计划制定的方案。

4.项目分解:根据项目要求,分解采购计划编制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即收集各部门采购需求、分析各部门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表三大子项目。

5.项目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分组完成收集和分析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任务。

6.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分别从对任务的认识程度、团队协作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

该项目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是在对采购项目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锻炼第一层智能,即信息收集能力;项目分解则是对编制采购计划项目作出计划并分解成基本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采购计划编制与填写则是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完成项目,主要也是第二层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采购计划反馈则是锻炼了第三层智能,即信息预测与项目评价能力。

1.采购需求信息收集(第一层智能)。此阶段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动态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重在锻炼学生的交流、观察和协调能力。部门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需求信息表述与交流完成的。

2.采购计划项目分解(第二层智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解,重在培养信息处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采购计划编制(第二层智能)。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采购需求分析,并制定采购计划,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4.采购计划表反馈(第三层智能)。根据采购计划编制要求,应用信息进行采购计划检查与反馈。此阶段主要运用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其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更加深入,为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流相关知识分析和理解职业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11.

[3]伯曼(Sally Berman),著.多元智能与项目教学——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4]James Bellanca,等,著.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6.

[5]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7-89.

第9篇:采购计划的目的范文

一、我省集中采购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试行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办法,不断加强采购管理;严格采购组织程序,规范采购、评审行为;加大对集中采购的宣传力度,提高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同时,还切实加强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使全省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较好地发挥了集中采购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商业腐败、促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集中采购有效管理。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根据总行的要求及相关的文件、制度及规定,于2005年8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副行长、后勤、会计、内审、科技、办公室、发行、保卫等主要负责人组成),并在会计财务处下设集中采购办公室(固定资产管理科);2007年,为适应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履行集中采购管理职责,将会计财务处原固定资产管理科分设为固定资产管理科和集中采购管理科(以下简称采购办公室),单设后的集中采购管理科专职履行集中采购办公室的职责,具体负责集中采购工作的日常事务活动,做到了全省的集中采购工作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2.加强集中采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办法。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中采购制度,首先,我们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制订了《湖南省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采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优化了集中采购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采购工作效率;同时,又相应制订了《湖南省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流程图》(流程图分为编制计划、实施采购、验收、入库、资金结算、入帐、调拨、档案管理、信息统计九大步骤),使采购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各部门的职责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强化了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和程序,避免了采购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不清、流程不畅、互相推萎的现象;其次,为了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工作,严肃集中采购行为,刻制并启用了“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用于采购的授权、采购任务单、市场调查通知书及评审通知的下达和集中采购中标通知书的)和“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用于采购项目评审人员的推荐、采购验收通知书及采购付款通知书的发放等)两枚公章,从而使采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程序规范。另外,在《合同管理办法》中,对集中采购合同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3.实行采购项目负责人制,真正实现管理与操作分离。为加强对集中采购项目管理,我们全面推行了采购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对采购项目全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采购。在这种机制下,需求部门向采购办公室提出采购要求;采购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相关管理,向采购管理委员推荐项目负责人及项目评审人员名单,向项目负责人下达采购任务通知单;项目负责人对采购项目全面负责,确定调查小组和验收小组,按集中采购程序和任务单所确定的采购方式具体组织实施采购;采购管理委员会批准项目负责人的人选,并根据项目负责人提交的评审结果,确定中标单位。从组织的多次集中采购项目来看,项目负责人制使各职能部门能相互监督制约,实现了需、采、管三方分离的管理要求,并提高了采购行为的公正性和效益性;同时,还通过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及时加强与监督部门的联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采购项目,使每个采购项目的申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各环节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遏制了采购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现象,杜绝了腐败行为,有利于反腐倡廉。

4.实行有计划、分步骤采购,采购活动成效显著。根据需求部门要求及项目轻重缓急情况,将采购项目按时间顺序编制集中采购计划表,实行有计划、分步骤采购,有效避免了“急忙”采购的现象,使采购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另外,还尝试通过“中央政府采购网”进行网采购,不仅规范、公正,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仅2007年,节约资金600多万元,节约率高达21%,成效非常显著。

5.加强集中采购档案管理,确保采购档案资料完整。近年来,对每一项集中采购活动都建立了详细的文本档案。按照采购的每个项目,建立了档案记录,详细记载每个项目采购时间、具体采购实施和评审情况等等,待每项采购项目资料收齐后,进行归纳整理,并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对集中采购资料的整理和规范。

6.加强政策信息的宣传和,增强集中采购透明度。目前,我省已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长沙中支内网平台和“金信港”为依托,搭建集中采购工作平台,及时集中采购信息,宣传集中采购工作政策;同时,在内网上公开对外招标公告,并将采购完成情况整理成评标报告在网上进行公布,不断增强集中采购的透明度。

二、存在的问题

1.集中采购计划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一是个别临时性需求多。有的需求部门缺乏全局规划和长期目标,科学性、预见性不强,需要采购的项目没有计划性,临时性提出需求多,且时间要求急。由于采购实施过程中时间紧、任务急,采购办公室对需求部门提出的未纳入采购计划的项目,疲于应付,不仅增加了采购机构的工作量,而且难以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二是临时更改已纳入采购计划的项目。有的需求部门对已纳入采购计划、已安排采购资金的项目在启动采购时又临时更改,甚至提出暂缓采购,比较随意,不利于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以及职能转换或增强,也导致了临时性采购项目的增加。

2.集中采购方式不全面。目前,全省组织的集中采购活动中,80%以上的采购金额是采用邀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方式进行的,公开招标方式仅占14.7%。同时,据统计,从全省2007年实际采购项目数量看,公开招标的项目仅有两个,占比不到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07-2008年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的通知》(银办法[2007]138号文)规定,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达到12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2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但由于我省目前没有符合公开招标必须具备的有评标资格条件的人员,因此,很难组织起这种运作规范、组织严密的采购方式。因此,有些已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项目,大多采用其他别的方式进行。同时,有部分市(州)中支全年的采购项目仅只采用两种以下的方式实施采购(有五种集中采购方式)。采购方式较单一,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集中采购专业人才匮乏,评审人员专业技术素质有待提高。集中采购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要求从事集中采购工作的人员和评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目前全省现有的大部分的从事集中采购工作的人员和评审人员未经过采购、招投标、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商品质量鉴定、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培训学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商品信息来源、商品性能、配置、技术含量,招标文件制作,评标方法选择等问题,缺乏应有的专业判断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评审。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对评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导致部分评审人员比较松散,责任心不强,仅仅是应付式地参与评审;还有的评审人员因各种原因临时提出更换,有的甚至中途退出。

4.采购需求及技术要求不标准、不规范。从目前需求部门已报送的需求报告及技术要求来看,大多数需求报告对所需采购的项目描述不清楚,很模糊,技术指数、技术参数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甚至出现根本不存在的技术指数,且有的项目需求与总行的相关规定相冲突,从而造成组织项目采购活动中很难界定,直接影响到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5.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面较窄。目前现有的采购项目中,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面较窄,总是近几年来参与过投标的那么几个供应商,新增的不多,这样造成了集中采购中竞争伙伴较少,不利于集中采购活动的竞争效应。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做好集中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使集中采购效益能得到最大化,针对目前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

1.提高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各需求部门应全面考虑工作需要后慎重提出采购计划,先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电子设备、软件开发归口科技部门、电视监控配套设备归口保卫部门、发行机具归口货币金银部门、其他物品归口后勤服务中心)。归口部门必须对其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其确需采购的项目并根据全年的预算指标编制年度采购计划,经主管行领导签署意见后,交采购办公室,尽量避免采购的随意性,提高采购的计划性。对已纳入采购计划且已安排预算资金的项目,需求部门要临时变更的,必须详细写出变更理由,并经主管行领导同意,报采购办公室。

2.采购形式尝试多样化。针对采购项目的不同要求,应采取不同形式的采购方式(五种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除了完善邀投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形式外,应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采购网”进行网上采购。凡集中采购项目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能找到货源的,尽量在网上采购,既节约了预算资金,显示出集中采购的最大效应,又充分体现了集中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宗旨,尽可能地实现了集中采购的效应最大化。同时,对一些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

3.加强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一是制订《集中采购评审人员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加强对评审人员的管理,规范评审人员行为,增强评审人员的责任感,以利于提高集中采购工作质量;二是为了确保评审行为规范及集中采购评审的公证,拟定《集中采购项目评审程序》;三是补充、完善全省“评审人员库”。在已建立的“评审人员库”的基础上,挑选一批熟悉业务、廉洁、廉政、自身素质高的干部补充进来,使评审人员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有效保证目前集中采购业务工作的需要;四是组织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建立高素质采购、评审人员队伍,以利于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效率。对一些有一定专业化要求且技术性较强的采购项目,可在实施采购前有针对性地对采购人员和评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另外,对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采购项目,可外聘专家进行评审;五是为进一步调动集中采购活动中评审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实现集中采购的效应最大化,可适当对以上人员按标准发放评审费。

4.确保需求报告及技术要求的标准、规范、可行。需求部门必须先弄清所需采购项目的技术指数及参数后,再形成采购项目的需求报告(技术要求),需求报告务必对所采购的项目描述清楚且技术要求可行,然后报送其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对需求部门报送的需求报告进行审核,以确保其需求报告及技术指数、技术参数的规范、标准。另外,采购项目评审组在进行评审前,对需求报告再重新进行一次确认。

5.建立供应商库,实行供应商评估制度。采取到市场调查、网上查找及与兄弟行密切联系等多种形式,搜集有关项目的供应商资料,在全省着手建立集中采购供应商库,以满足全省集中采购的需要;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尝试建立全省集中采购专业网页,用于公布全省各地区集中采购项目、采购价格及产品供应商等相关信息及资料,以便于集中采购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全省各地区在实施采购中能起到参考和比较作用,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外,还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已中标项目的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估,实行优胜劣汰,以确保供应商的资质优良,以利于集中采购货物(服务)能获得优质保障。

6.积极探索建立评标体系,制订统一、标准的招标文件。应积极探索建立评标体系,逐步量化采购项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评审的客观、公正;同时,尝试制订标准的招标文件范本和采购合同格式文本,使集中采购活动能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7.进一步增强集中采购透明度,加大对集中采购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公布采购项目的招标及评标情况;同时,编制集中采购宣传手册,加大对集中采购工作的宣传力度和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