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品采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城市连锁超市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物质资料实体的基本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制和监督,目的在于使物流的各项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去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质量与水平,并且尽可能达到一种高质量服务和低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从而赢得连锁超市在竞争中的战略上优势。依据物流管理的目标,如何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是客户物流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物流管理最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运用系统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物流活动中多种因素的管理,主要是指运输等环节的管理;二是对物流系统中多种因素的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诸多要素的管理;三是对物流活动中一系列职能的管理,主要是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的管理等。
二、我国中小城市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问题的分析
第一,中小连锁超市物流管理到观念相对比较落后,物流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从中小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我国系统性地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较短,致使国内很多企业对物流管理环节的认识不足,很多的中小连锁超市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仅仅有概念性的认识,严重缺乏管理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从我国中小连锁超市内部分析来看,由于这些连锁超市连锁经营的规模水平都相对较低,大部分的中小连锁超市都有各自的供应商和物流途径,这样使得物流活动非常分散,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规模化作业的意识淡薄。这样的物流模式存在分散、低效、高耗的特点,其实本质上阻碍了中小连锁超市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中小连锁超市之间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合作。现阶段中小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仍处于利益对立,并不是共同协作互惠互利。我国中小连锁超市目前的盈利模式多数还是处于压低供应商价格获取更多利润的阶段。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中小连锁超市会尽量挤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一方面会压低商品的进价,另一方面会向供应商索要一些繁多的各种费用,同时会经常性拖延货款、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这样的做法没有从长远战略性角度考虑,会和供应商形成了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所以,超市与供应商之间很难本着互信互惠的原则,建立起来战略性的长期合作关系,致使供应商与中小连锁超市之间低效的物流管理,严重影响了中小连锁超市企业的盈利。另外,很多连锁超市没有很好的采购管理,采购权利比较分散,应该分散采购的商品没有进行分散采购,而应该集中采购的商品却没有进行集中采购。根据调研分析,大部分的中小连锁超市在总部和每个分店都有独立的采购渠道、物流渠道,集中采购的商品比例相对较少,如此会造成了商品采购缺乏计划性。对于不同区域的不同商品销售量不均衡,导致可以有些商品在某些地区会积压,而有些分店该商品反而缺货。大多情况下,中小城市连锁超市的采购总部会将商品按品种分配给不同的专职采购人员,而对这些采购又没有一整套的规范手册,造成这些专职采购员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寻找供应商,这些专职采购人员也很少会与各分店的负责人沟通,各门店利用自己独立采购权的同时会从自己部门利益出发,自我决定采购商品,这样经常出现分店与总部采购战略采购相冲突的现象频发,最终导致超市内商品质量问题频出。
第三,库存和采购成本高,很难具备价格优势。中小城市连锁超市,许多门店商品统一采购比例不足一半,其余商品都是由各个门店单独采购,其中包括个别门店里的部分商品区域是直接外包给其他个人经营者独立经营的,采购的分散提高了采购成本。采购过于分散,主要是由于采购职能部门的对于采购方法不够重视,没有特意制定出科学的采购计划,没有清晰地商品的采购流程。另外,采购部门对其职能划分不够清楚,因为采购方面的问题时常发生,经常出现一部分商品缺货而另一些物品滞销的情况。如果遇到缺货,采购部大多采取追加紧急订单的方式,采购人员都会忙于对该商品下单、催货,造成采购部人手不够,增加采购成本。中小连锁超市的采购职能很少会设定专职的供应商管理的职位,对供应商的管理很少会引起这些超市企业的重视,而且选择的供应商分布区域一般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并且,中小连锁超市仅仅将与供应商的合作局限在商品交易上,没有意识到与供应商长期稳固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超市采购部很少加大成本建立起信息系统来进行采购管理,仍采用人工管理和电话联系和纸质订单等方式进行采购活动。旧式的采购造成采购部产生大批的纸质订单,采购等相关资料不易保存,由于该采购方式的弊端产生纠纷时有发生,最终增加采购成本。
第四,物流信息技术落后,功能不全,配送效率低。当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的中小连锁超市都可以统一门店商品种类和风格,但对于同一种商品,其容器和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的设备还不能达到统一的规格和标准。条形码技术作为中小连锁超市最主要的一种电子信息手段,也仅仅在POS系统上做了简单的使用,库存、分货拣选等步骤基本上很难涉及,许多操作还是以人工为主。而对于顾客的服务、品类的管理、商品销售、结算机制等跟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大多数的中小连锁超市个门店之间没有一套通信系统,总店很难及时地对各个分店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共享,商品调剂和配送等活动。另一方面,我国配送中心发展不平衡,制度不够完善,许多中小连锁超市的配送信息都需要经过很多次的传递,多次传递导致信息失真。如果出现订单上的信息和超市提供的订单信息不一致,配送商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在制造商和超市之间进行斡旋,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配送服务质量,很容易产生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的负面现象,从而导致要货、送货的准确度降低,配送成本不必要地增加。低配送率会产生诸多影响,如造成了车辆装载率低、回车空载率高,这是运力的严重浪费,并且产生递送速度慢、保证率低等影响。
三、我国中小城市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的优化策略
第一,组织采购优化。中小连锁超市企业关于采购职能的分配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门,具有专职专业的采购人员,该部门只负责超市所需商品的采购工作;二是把与采购相关的职能全部放在企业的营销运营部中,营销运营部门将统一负责商品的采购任务。如何对我国各中小连锁超市的采购组织进行改进,需要依据每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特点,以及个区域市场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总部都会设置采购总监职位,该职位是采购工作的总负责。采购总监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品分类及分布的不同,下设生鲜采购部、食品采购部、副食采购部、百货采购部以及洗化采购部。由于区域的不同和各自的限制不同,对于不同商品的特有采购部也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例如,如果部分商品采购的地理位置比较集中,那么可以在该区域单独设置一个地区采购
关键词:行销策略 连锁经营 模式 麦德龙
1995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荷兰公司与上海锦江集团合资成立上海锦江麦德龙集团,并于1996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大型仓储式会员制连锁店。麦德龙仓储式超市是将超市和仓储合而为一的零售业态。它省掉了传统零售企业独立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经营中实现了快速补货,保证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
一、麦德龙仓储式超市的营销策略分析
仓储式超市实际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来从事批发业务。超市既是服务中心又是配送批发中心。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麦德龙成为了专业客户的超级仓库。
1.有限的目标顾客。绝大多数普通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是无差异性的,即服务对象是全体普通消费者,消费者短期内的重复购买率高,但每次的购买量不大,多为临时性随机性消费行为。而仓储式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比较明确,麦德龙针对“有限”客户,即只对工商领域的经营者、群体消费层实行会员制,会员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直邮广告促销。麦德龙超市一般不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而是利用直邮广告进行促销。它们向所有会员每两周邮递一份“麦德龙邮报”。邮报是一份详尽全彩页的商品目录,介绍了半个月内商品的最新价格,新增商品以及近期开展促销的商品信息。邮报不仅使会员及时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客户采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3.特色化商品营销。面对零售业内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麦德龙不是单纯以价格低廉吸引顾客,而是从商品入手,以独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顾客。在每个麦德龙卖场都有一些诸如奶酪、吉士、黄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进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岛麦德龙是全市最早销售泥螺、腊鸭、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麦德龙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4.企业套餐服务。麦德龙公司利用“顾客节”表明企业对小型工商业户的重视,重申以顾客为合作伙伴、与顾客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从而赢得了顾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麦德龙举行的“顾客节”活动,推出了10份为工商业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套餐”——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商品,让它们“用最少的钱,配最全的货”;这其中有为小型装修队选配所需电动工具和手动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议清单;有为小型餐饮业准备的各种套餐餐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准备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议目录,等等。
二、麦德龙仓储式超市的销售管理
麦德龙C&C营销体制在中国的成功推行应归功于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高度的管理信息化。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麦德龙自创了一套适合C&C体制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和会员信息管理系统,使内部管理成功实现了信息化。
1.客户管理。麦德龙根据客户规模和购买量将客户分“ABC”三类,其专门成立的“客户顾问组”,对客户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向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咨询服务。同时,与主要的客户进行沟通,向他们提出采购建议,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麦德龙不仅拥有了大批的稳定客户,还及时掌握了市场需求动态,从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2.商品管理。麦德龙的商品采购管理实行中央采购制,即连锁总部统一采购,各地连锁店无独立的采购决策权。总部统一采购后根据各连锁店的销售情况分别确定配送计划,进行统一配送。统一大批量采购既加强了总部对采购的控制,又降低了进货成本。麦德龙通过商品信息系统掌握商品进销存的全部资料,从商品的选择,订货,再订货,收货到销售,收银,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电脑完成。信息系统根据历史资料,自动地预测销售,制定采购计划,产生订单,将存货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供货商管理。作为一家跨国连锁零售集团,麦德龙对供货商提品的质量和供货能力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它们在与供应商建立购销关系时一般不采用常规签订书面购销合同的方式,而是按照已确立完整的交易惯例,通过一套系统的操作程序来获得质量稳定的商品,保证可靠的供应。麦德龙有一份专门为供应商制作的《麦德龙供货商手册》,内容包括凭据、资料填写、订货、供货、价格变动、账单管理、付款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双方当事人应予遵循的交易规则和操作程序。双方确认后,麦德龙和供货商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不再就单笔交易签订采购合同。
4.销售计划管理。为了实现采销合一,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由采购部门来负责实施的。这与一般的零售企业不同,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按促销活动制定活动的节目,所以也被称作节目单销售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要有相当的超前性,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计划成功的关键是销售计划与采购计划的一致和购销计划与供货商商品促销计划的有机结合。
三、麦德龙仓储式超市营销策略的启示
首先,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让我们自己的员工有归属感。其次,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这一点极为重要,必须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再次,以整体的CI(形象设计)面对媒体和公众,在两到三年内以成熟的连锁企业形象确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最后,向国际市场迈进,用五到十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集团。不仅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规模企业,而且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一步一步使自己不断壮大,结合自身特点加以改进,永远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小明:实用企业文化营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5)
1、 定义:这里的非药品指得是门店的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日化用品。而提升非药品的动销率就是提升它们的库存周转。
2、 目前多数药店的非药品品规占比偏少,且没系统性。这里我罗列了一家药店非药品的占比:医疗器械占比不到2%、保健食品占比不到6%、日化用品占比不到5%。
3、 非药品经营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围绕主题去采购,有些盲目和随从性,比如认为市场上好销的、或竞争对手有经营的,我们也采购,因此导致很多滞销品,动销率不高。
4、 公司又没有系统制定经营部门和门店对非药品的业绩效考核,没有考核就没有目标,没目标就没有动力、没动力就没销量。
二、 提议
1、 定位明确,然后围绕主题采取关联性的采购。
公司经营非药品不能随意和盲目,只有定位清晰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这些商品的动销率。比如进药店的顾客70%是中老年人,我们可以定位为这些中老年人提供保健、预防、康复、便利等一站式的健康服务,我们的非药品采购自然也就是需要从这些方面去寻找商品或寻找合作商。
2、 主题经营、主题陈列
既然定位已经清楚了,就需要采取主题经营和主题陈列,比如在各店设立“中老年人健康体验中心”,把相关联的商品进行集中陈列,具体一些就是把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保健、预防和康复等用品进行分类与集中陈列、然后再配专业人员和辅助检测仪器进行营销。当然相对大点门店还可以设“女性美容护理中心”,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营销。
3、 部门和店长责任制
没有目标考核,再好的营销方案都是纸上谈兵,这里我建议采取部门责任制和店长责任制相结合的手段。谁负责采购谁就需要严格考核,谁管的门店店长也需要考核,当然考核就需要奖惩,具体考核方案需要公司依据实际而制定,这里我就没细谈。
4、 建立一支培训和考核队伍
这支队伍开始只需要2-3人组成,可以抽门店的执业药师和合作的厂商合作(利用厂商的专业优势),定期对门店进行培训、定期检查工作、定期考核。
附件:对采购的一些建议:
1、 提升商品配齐率,减少缺品。这项工作做得好坏与否关键在于计划的合理性。而计划的合理性又是建立在这样几个因素之上,一;供应商评估;以往是否对供应商评估太过粗糙,缺少实据数据支持,特别是在采购计划的服务方面。例如,采购计划的品种满足率、数量满足率、送货及时性、送货的差错率、退货服务等等。只正确掌握这些信息,才能保证商品的及时到位。二;销售库存分析;采购计划员现在做的仅仅只是一个数据倒出功能,完全没有去分析这些商品为什么好销脱销,为什么滞销,针对海报、促销、顾客订购等特殊情况做出一个合理的销售预测,这样不仅能防止商品缺货,更能降低或减少不良库存的积压。
2、 降低采购成本,拓宽采购渠道。虽然我们现在已有十余家商业供货单位,但购进金额占比不平衡。我不知道几家大的商业公司对我们有什么优惠政策,但我觉得分散采购占比对我们减轻财务付款压力的途径之一,在中药饮片购进方面,总是到货不及时或是在价格或质量上让人没法选择,因此拓宽一下采购渠道,不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商品的满足率上都是有好处的。
[摘 要]针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本文浅谈存货新准则中会计科目和存货账务处理的一些主要变化。
[关键词]存货;新准则;变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076-02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从2008年1月1日起,在中央国有企业,一些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上市保险公司以及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等施行,预计3~5年时间,企业会计准则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施行。其中存货准则无论从会计科目还是主要账务处理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1 存货会计科目的变化
(1)新准则中未发生变化的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存货跌价准备”这六个会计科目在新准则中未发生变化。
“原材料”科目新、旧准则的核算范围: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新、旧准则制度的核算范围: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发生减值的,新、旧准则制度仍然要求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2)新准则中取消的会计科目。存货新准则中取消的会计科目有三个:“物资采购”、“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原制度通过“物资采购”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不设置该科目,但应单独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工业企业无论采用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均可将该科目改为“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而在存货新准则中,取消了“物资采购”科目,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新准则中,企业自制半成品在“生产成本”科目下核算。
在新准则中,企业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在“发出商品”科目中核算。
(3)新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存货新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有一个:“发出商品”。
“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4)新准则中发生变化的会计科目。原制度中“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的内容在新准则中的“发出商品”科目中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
原制度中“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的内容在新准则中的“业务资产”科目中核算,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受托代销的商品,也可将科目改为“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
原制度设置“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新准则增加“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企业的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
2 存货账务处理的一些变化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原制度规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
新准则规定发出存货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其成本。
新准则取消了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符合条件的存货。原制度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并没包括存货。
新准则规定: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是指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3)将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原制度规定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商品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采购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营业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4)存货减值损失计入损益的科目发生变化。原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存货成本不可收回,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在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按照恢复的金额,在不超过已确认减值损失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转回,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新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在原已计提的范围内同样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转回。
3 存货信息披露
旧制度的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披露存货核算方法,包括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以及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未账面价值;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摘要:存货采购是生产企业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为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管理流程、精益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相应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和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加强采购成本管理。本文主要对采购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成本管理协作关系
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产、供、销、人、财、物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存货采购是企业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物资(原材料、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或劳务(技术、服务等)的需要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存货的采购是生产的准备阶段,为生产适销对路的盈利产品,必须采购生产适用、价格公道、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对于流通企业而言,要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必须采购适销对路且价格合理的商品。存货的采购管理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采购与付款,它们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频繁、最常见的。在生产经营或服务过程中因在采购、付款环节控制不得当、不严密而产生的贪污、受贿、浪费甚至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案例不胜枚举。为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管理流程、精益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相应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加强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业务活动包括请购商品、采购商品、商品验收、仓储、支付款项、记账,主要涉及部门有生产计划、采购供应部门、验收部门、仓储部门与会计部门,这些部门及其活动相互协调同时相互牵制,加强这些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是采购管理的要点。采购业务特点:①存货采购与生产、销售计划联系密切。企业生产经营以销量定产量,以生产需求确定各原料、劳务的供应量。其中采购是基础和起点、生产是中心、销售是结果,这三个环节密切相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②采购管理直接导致货币资金支出和对外负债的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以购买商品提供劳务为主,其流量的多少是企业资金预算控制的关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数额大小直接影响债权人、投资人对资产负债表的评定。③采购业务发生频繁、工作量大、运行环节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曾有人把中国企业的供应部称为“肥水宝地”,这主要是采购环节内部失控、管理不严造成的。针对采购活动的业务特点控制好采购管理,我认为要从三个大方面着手。
1 完善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1 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
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经济的进行各种采购业务,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支付款项后及时、足额的获得相应的物品或劳务;严格履行审批制度,按合同协议付款,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对不相容的岗位要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在采购环节不相容的岗位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执行;对一些企业特殊物资的采购计量与验收必须分离。例如以原煤为主要材料的化肥企业,煤炭的消耗与盘存数量不是很准确,如果购进时计量与验收不相互制约很容易造成煤炭虚入库,产生管理漏洞。原湖南湘东化肥厂倒闭清算时,煤炭盘亏几千吨,究其原因是控制监督不严日积月累引起的。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采购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其次是要严格授权批准制度。单位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工作要求。严禁审批人超权限审批。单位对于重要和技术性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再次要执行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单位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各环节做好相关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与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1.2 采购业务的会计控制要点
1.2.1 请购环节的控制。原材料或零配件的请购,一般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的需求提出请购要求,材料保管部门根据库存量核实是否采购;对于大批量生产且产品生产稳定的企业,保管部门应考虑经济进货批量,可在库存材料达到最佳存量时提出请求,经相关授权人员签字后送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审查请购要求是否合理,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采购所需要的资金估算,签署同意采购的意见后交资金预算部门审批,资金预算部门确认在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预算范围,同意审批,签字后交采购部门办理采购手续。对于特殊项目如资本性支出、保险、广告、法律、审计服务,一般由专门指定人员提出请购,由企业决策层进行联合审签或集体商议审批。
1.2.2 采购环节的控制。采购部门在正式填制订单前,对不同供应商的供应物品的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及供货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选出商业信誉好、产品质量好、价格优惠的供应商(通常说的货比三家)。对于大批量采购的原材料或零配件等要做好各种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成本分析。订单签好后必须编号并由授权人签字,正联送供应部门,副联送验收部门,之后应监控订购单的处理,以确认商品是否收到并及时入账。
1.2.3 验收环节的控制,购入商品或劳务的验收工作
应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工作相分离。验收部门根据有效的购货订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及相关合同、协议,对供应商发运的商品进行验收:如商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到货时间、商品完好程度等。商品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其质量好坏的判断有些依靠验收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责任心,有些靠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核定,对于部分特殊的商品鉴定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或经过仪器、实验的测定。不管质量检验过程如何,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好这个关,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保证。
对于有些商品或劳务直接由部门使用(不需经过仓管部门)如:工程物资直接使用、设备、资产的维护建设,劳务支出等,控制程序应根据企业相关管理程序完善请购程序后办理工程劳务,企业验收部门根据请购或报批手续、合同进行工程劳务验收并出具验收结算报告单,交相关部门负责人审签。
验收单是确认资产或费用以及与采购有关的负债是否存在和发生的重要保证。会计控制必须定期检查验收单的序号、验收单必须经验收人员、仓储人员、材料会计三方签字才能作为入账凭据。一些内控管理不完善企业,仓库管理员兼验收员利用企业管理混乱,虚开验收单与发票到财务报账,一次性经济损失达40 余万元。
1.2.4 存储环节的控制。存放商品的仓库应相对独立,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储存验收的商品由独立部门负责。货物入库前仓储人员应进行点验和查对,并在验收单上签收,仓储人员将存货按商品特征填列标签,分类存放并设置安全措施。
1.2.5 退货与折让的控制。采购部门接到验收报告后,如发现数量或质量不符合订单的要求,及时电告或函告供应商。对于数量短缺,要求供应商及时补足。对于质量问题,则通知仓库不得发放该批商品,再决定退货或者要求供应商给予适当的折扣。当合适的折让一经确定,采购部门即编制借项凭单,通知会计部门调整应付账款。对于退货的商品,采购部门应编制退货通知单,授权运输部门退回商品,商品退回后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会计部门。
1.2.6 应付账款的控制。商品或劳务的购进借方反映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应付账款的增加或资金减少。应付账款的记录应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以保证采购环节的控制有效实施,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取得和审核各种必要的凭证后才能进行,这些凭证包括请购单、验收报告单、购货订单、材料入库单、税务监制发票、相关合同与协议等。要求凭证记录完整、客观、真实,经授权人签字。
月末核对供应商往来明细,如发现错误,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查清原因,完善手续,调整差异。
1.2.7 付款环节的控制。对于根据发票直接付款的手续,财务人员复核供应商发票的数量、价格、折扣条件、汇总金额、合法要素等与原始凭证(附件)是否相符,业务是否客观;对于发票已入账进行往来账单付款的,必须填制往来付款审批单,由主管会计核实明细账户及付款条件后经相关审批程序后付款。
2 加强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包括进价成本和进价费用,其中:进价成本又称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等于数量与单价的乘积。在一定时期进货总量即一定条件下,无论企业采购次数如何变动,存货进价成本通常价格相对稳定(假定物价不变且无采购数量折扣),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进货费用又称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运输费、检验费、入库搬运费等支出,进货费用与进货次数有关: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与进货次数成正比,这类变动性进货费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另一部分与进货次数无关,如:专设采购机构基本开支,这类固定性进货费用则属决策无关成本,怎样合理控制采购成本,以最小成本投入创造最大效益。
2.1 采购价格的管理(把价格质量关)
①各生产、经营、服务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做好年度、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单(必须载明物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到货时间),报主管负责人审核后交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②各物资采购部门根据各生产、经营、服务部门审签后请购单编制一式三联部门物资采购计划汇总表,按采购物资类别填列品名、规格型号、采购商家、市场询价、历史价格、库存数量、市场动态、到货日期、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分散采购)等信息报主管领导及预算部门审签后,一份交财务部门、一份交预算部门、一份留采购部门。三个部门相互牵制与监控,共同把好请购、资金预付及价格审核关,完善事前控制手续。③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单及采购信息建立采购台账、在供应商选择时做到货比三家并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引入供应商信誉评估机制,选择质量、价格、信誉好的供应商,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成本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坚决制止那种只按计划采购,不论价格高低、质量好坏、中饱私囊的行为。
价格是降低成本的途径,质量是降低成本的基本保
证。为控制好采购物资价格与质量,财务部门必须根据验收入库单,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文本、价格申报单办理入账付款手续,涉及大的劳务价格的采购物资必须留一定的保证金,等设备运行良好后才能付款。对于大批量购进物资在合同协商时尽量争取货物采购折让和折扣,将采购价格降到最低。
2.2 进货费用的控制
前面讲到进货费用的构成,要降低进货费用可采取下面两个途径。
①采购人员应根据经济合理原则,事先选择物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努力实现直达运输和就近采购,开展联运、代运减少运输费用。不盲目采购,尽量节省其它采购费用。②物资采购要适时,应树立经济进货批量的观念。经济进货批量是能够在一定时期存货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决定经济批量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成本进货费用,变动性固定成本及允许缺货的缺货成本,不同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不同变动关系,减少进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在影响储备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会导致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提高,相反增加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尽量有利于降低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同时会影响储存成本的提高。因此,如何协调各项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其总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组织进货过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经济进货批量以数学公式来表示:P———单位采购成本;Q———经济进货批量;A———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批量;B———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
这是在假定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物资的购进存在价格折扣与缺货成本下的经济进货批量。所以我们在成本核算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袁形成供应链的团队
传统的采购管理是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商品,但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没有一个企业能以一只孤舟的方式在大海中航行,它必须与其他企业及供应商、销售商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生存。与供应商松散联系将会因缺乏信息沟通与利益协调导致成本增高,而相互协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顾客价值。与供应商建立的长期战略协作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被称为“反向营销”,其基本策略是专门为供应商召开周期性会议,让他们意识到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与企业的依赖关系;与供应商建立信誉与相互参与的关系,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并发展为供应链团队成员,对那些乐于降低成本创造更大价值的供应商,采取激励措施与其分享节省的成本。好的供应商将成为供应链团队的无价之宝。随着供应商发展,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的行为将变得越来越有成效。
经济发展全球化促进商业模式更新,商业模式更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我们在不断探索企业发展之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采购成本管理及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财政部[2006].
[2]戴德明.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年5 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
[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 年4 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
[5]唐婉虹.成本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6]吴大军.管理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7]宋学军.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年4 月.
关键词:企业 采购业务 内部控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生产循环中重要的一环,而采购是存货业务流程诸多环节中的重点环节之一。采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采购申请、供应商的选择、制定采购价格、采购合同的签订、验收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实物流”的重要部分,又与企业”资金流“密切相关。企业采购的物资和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应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对存货进行集中采购,实行物归一口原则,建立健全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
一、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
需求部门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需求部门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严格执行。
二、建立健全采购申请制度
企业应建立采购申请制度,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采购申请手续。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应严格审批采购申请。
三、供应商选择制度
选择供应商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四、采购合同管理
企业应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合同,该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对大宗商品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商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协商签订的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
五、采购价格管理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应遵循“三同三比”的原则,即同名称、型号规格比质量,同质量比价格,同价格的比费用,分别采取询价、招标、专家会审、最高限价等形式确定采购价格。
六、验收入库制度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各级验收部门或人员、采购部门、请购部门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批准的合同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对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验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
七、结算付款
【关键词】采购;资金控制;成本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经营,走向了连锁化企业的发展道路,众所周知的是药业连锁企业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采购,采购又必然涉及到一个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问题,如果在进行相应的商品采购时,没有做到严格按照相关的药业标准去实行,没有被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所管理的话,就必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更可能发生腐败的滋生。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对药业连锁企业进行管理时,要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对其在采购时和使用资金时,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促进药业连锁企业的正常的运转,才能够让其能够在以后的药业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下来。因为药业连锁企业不同于普通的连锁行业,其产出的药品是直接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药业连锁行业要非常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药业质量监督章程,不管是在前期的采购还是后续的资金上的管理使用方面都要做到个严格的遵守和控制,随着新的对药业连锁企业的RPS认证模式的进一步推广,部分药业连锁企业的内部产出的商品质量和管理层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采购依旧是药业连锁企业中的一个重头戏,而充足的资金则是药业连锁企业中在进行采购的一个重要的后备保障,所以在如何控制好资金和采购这两个重点上就变得非常的值得人们关注了。
1.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
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是整个药业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这个工作占了药业连锁企业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所以很影响在后续的药业财务成本核算中的内容,所以说如何在药业中将采购做好,如果用最经济的成本去采购好每一件商品,就是一个待续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采购之前就应该先做好一个全面的采购预算管理表,先完成好采购每一件物品的预算,这样在采购的时候就能够对各种商品的利润和成本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且结合药业连锁企业整个年度的财务控制去合理采购,通过自身企业预先计划好的预算资金去进行合理的采购,并且实现采购中的资源最大化,然后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药业连锁采购制度,因为很多药业连锁企业以往在采购方面都不是特别重视,存在着相应的权责划分不对等,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的约束,而采购人员也是习惯了以往的拿回扣的工作模式,自身的一个思想观念和态度还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转变,还是在使用以往的老思想去进行采购,所以我们现在要彻底的在药业企业内部设立起来一个完善的采购制度,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就要报批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并进行存档和备案,采购人员更是要非常清楚的了解自己采购的商品的性质和特点,在双方签订采购合同时一定要做到权责分明,采用严格的一级一级的审核制度来确保每一笔采购交易的顺利进行。
还有就是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人员一定要将需要采购的商品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归类,确保好每一种商品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一旦这两样确定之后,就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表,并且要经过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在通过审核之后,方可进行相应的采购任务,作为一个标准的采购人员,应该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市场的需要和供给,并且能随时关注到需要采购的商品的价格动态波动情况,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合理的买入相应的商品,在采购时需要用到资金,在申请资金时应该及时得到药业连锁企业中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的签字,并且财务部门在成功放款后应该对申请单据进行留档备案,杜绝任何吃回扣的现象发生,增加商品采购的透明度,财务部门要拒绝任何没有单据的款项金额的申请或者是临时增加的额外采购资金的申请,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采购活动,这需要采购人具有专业的采购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人员往往都需要经过很好的入岗再培训,并且经常收取药业企业中各部门的有关人员的意见,在采购时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供货商,遵守正规的采购制度,按合同办事,拒绝任何的手拿回扣的现象,要根据自身药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不铺张浪费,要明细药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对各种所需要的材料需求,严格控制好购入的产品的质量,做到权钱分离,互相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药业供货商,并且以实惠的价格拿到自身满意的商品。
2.药业连锁企业的采购和资金控制
关键词:采购数量决策 定量订购 定期订购
一、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的意义
在超市商品采购管理的实践中,采购商品的质量、价格、数量和时机决策被称为商品采购的四大决策技术,其中采购数量决策在降低采购总成本方面发挥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对于超市规避经营风险、增加盈利机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采购数量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经营商品的积压和脱销,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采购数量决策,既重视市场销售机会的把握,也重视回避市场风险。如季节商品采购决策是为捕捉季节市场销售机会而设计的,当消费季节即将到来时,既要准备充足的季节市场货源,又不至于盲目大量进货而造成季节性商品积压,这就需要准确控制商品采购数量,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又要避开市场风险。
2.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因缺货所造成的损失,增加市场销售机会。缺货意味着没货可卖,缺货不仅损失当期的销售利润,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企业的信任危机而导致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威胁是潜在的和长期的。科学的采购决策系统可以时刻跟踪销售商品的库存状态,避免或减少因缺货断档而造成的营业损失,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
3 .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商品,为优化超市经营商品品种结构提供依据。商品采购数量决策需要掌握各类商品的销售速度,区分出哪些商品是畅销品,哪些商品是平销或滞销品种,能够为企业淘汰问题商品,调整经营结构,开拓新市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二、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进行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时必须给予重视。主要的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时期企业商品销售总量
销售是采购的前提,没有销售就不会有采购。因此影响企业商品销售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影响企业采购的因素。采购决策者应密切注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准确科学的市场需求判断,为采购决策提供市场依据。
2.采购商品的特点
不同品类商品因其自身的理化性质不同,其保鲜期、保质期或保存期各有不同。超市采购需区分不同性质的商品,分别确定商品的进货周期和批次进货数量。如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必须保证在新鲜状态下经营,这类商品保鲜期很短,必须采取小批量多批次地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虽然采购费用高一些,但是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该类商品的营业损失;而一般日用工业品商品保存期都很长,而且以平销为主,为降低这类商品采购、储存总费用,需要简化采购管理过程,即适度增加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次数,以利于降低商品采购与储存总成本;又如季节性生产的商品生产旺季市场价格比较低,可以有计划地多采购,保留合理库存,以备生产淡季市场销售,赚取商品储存的时间价值。
3.商品销售特点
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经营性因素是影响商品采购批量的重要因素。
(1)商品周转快慢。对超市来说,保鲜期和保质期较短的食品类商品是超市经营中周转速度最快的商品,应作为采购管理的重点。这类商品既要保证不间断地供应,又不能有过量的积压,需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随销随供;保质期长或无保质期限要求的平销商品应保持适度库存,减少进货次数,通过节约采购费用来降低采购环节的总成本。
(2)商品供求动态。市场供应紧张的商品,一般应适当提前备货,加大订购量,增加保险储备量,防止缺货断档造成营业损失;季节性消费的商品要做好旺季销售的准备,提前备货,保证季节供应。
(3)价格变动趋势。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下跌时,只应保留少量应急库存,适当减少订购批量,增加订购批次,规避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上涨时,则应适当增加订货量,以便分享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
4.供应商的价格政策
供应商的价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购单位的采购数量决策。如供应商有最低供货限额时,一般应该以供应商提出的最低供货限额来调整订货量;如果供应商提供折扣价订购或订购数量折扣的优惠供应时,应考虑折价或折扣供应最低数量限额。
三、商品采购数量决策的方法
商品采购数量控制的决策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定量订购、定期订购以及采购商品abc分类管理控制等方法。
1.定量订购
定量订购,是商品采购时每次订购的数量相同,而没有固定的订购时间和订购周期的订购。定量订购法有较好的适应性,在订购周期内
即使出现较大的市场波动,也不会造成商品积压或脱销,因此,定量订购法是商家商品采购数量决策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定量订购法的理论要点是,首先确定订购点,然后再运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选择最佳的一次进货批量。
(1)订购点的确定
订购点,即采购方提出订购时的库存量标准点,是企业最低库存的警戒点,库存低于警戒点时如果还没有订货,就会出现商品脱销断档的情况,因此,当库存商品量降至订购点时,必须再次订货。订购点的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订购点=备运时间需要量+保险储备量
上式中备运时间是商品订购的前置时间,是从提出订购到商品到货能够上架销售所需的时间。商品平均备运天数与商品日需要量之积,就是商品备运时间需要量;商品保险储备量,是为应付需求量不规则的大幅波动以及备运时间的不均衡性而造成的缺货量所准备的备用库存。
(2)经济订购批量(eoq)静态模型
经济订购批量,即指综合进货与存货费用之和最低时的一次订购数量。存货水平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把商品采购和存货费用总和降至最低水平,即订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最小。经济订购批量的订购模型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设计的。其模型为:
订购与储存总费用=订购费用+储存费用
如果用s代表简单条件下与订货、储存有关的总费用;r为某商品年需要采购的总量;g代表一次订购费用;h代表单位商品年储存费用;q代表一次订购商品数量;c代表单价;h代表某商品年储存费率,上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为使s值最小,求总费用s关于q的导数并令其为0,即可得到经济订购批量(eoq)的计算模型,即:
上式是为了便于分析,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静态分析模型。
(3)有商业折扣的订购批量调整
在供货方有订购数量折扣条款的条件下,如果折扣订购批量小于经济订购批量,需按经济订购批量模式订购,此时仍然可以得到折扣批量订购的利益。如果折扣订购批量大于经济订购批量,订购单位就得决策按经济订购批量价格进货,还是按折扣订购批量价格进货。这里需要分析按折扣订购批量价格订货所得到的进货成本和订货费用的节省与储存费用增加的关系。当采用折扣价格订购时,订购商品单价会降低,订购总次数会减少,从而使得订购商品成本降低,但订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会增加。这里只需要比较由折扣订购所得到的进货成本及订购费用的节省,与储存费用增加二者之间谁大谁小,就可以判断出采用哪种订购方式对采购方更有利。采用折扣批量价格订购时,当节省的总费用与增加的总费用相等时的订购批量我们称为临界订购批量,这里用qa表示,这时采用上述两种订购方式给采购方带来的利益是一样的;当节省的费用大于增加的费用时,会给采购方带来折扣利益,此时应该采用折扣批量价格订购;如果节省的费用小于增加的费用,则说明采购折扣价格订购对采购方不利,此时应按经济订购订购批量订购。如果用qb表示折扣订购批量,前述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关系式:
若qb﹤q(eoq时,即折扣订购批量小于经济订购批量,此时,应按折扣订购批量订购,即按经济批量订购仍然可以得到价格折扣;
当q﹤qb﹤qa时,即折扣订购批量介于经济订购批量与临界订购批量之间,应按折扣订购批量qb订购,因为此时折扣订购批量没有达到临界订购批量,折扣订购储存费用增加额小于订购总成本节约额,采取折扣批量订购对采购方更有利;
当qb﹥qa时,即折扣批量大于临界批量,此时应按无折扣的经济批量q(eoq)订购,因为此时折扣订购储存费用的增加额大于订购总成本的节约额,折扣批量订购对采购方不利。
2 .定期订购
定期订购,是按事先规定的进货周期进行订购。这种订购方法有固定的订购周期和订购时间,而没有固定的订购批量。其理论要点如下:
(1)订购周期的确定
订购周期,是指两次订购的时间间隔。它是根据采购商品本身的性质、采购商品的难易、销售的特点、市场行情等因素,根据商家内部管理的需要确定的。如新鲜蔬菜需要每日都进货;面包等糕点类熟食品保质期较短,可以对商品保质期限打一个折扣来确定进货周期;而对保质期较长或无保质期限制的普通日用消费品,则主要是依据该类商品的销售速率,控制其周转速度,来确定进货周期。一般是根据该类商品的经济订购批量,结合该类商品的销货速度,计算出两次进货间隔期的长度作为定期订购的进货周期,这个进货周期既符合经济批量订购的经济性原则,又较定量订购法简便易行,大大提高采购管理效率。
(2)定期订购的订购批量的确定
定期订购由于订购的周期是固定的,但在同一时间长度的不同订购周期内商品的销售量会有所不同,所以,每次订货需要补充的库存量也会有所不同。定期订购
每次订购的数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订购批量=订购周期销售量+备运时间销售量+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量-已订下期到货量
如果在订购时的库存量正好等于按定量订购法计算所要求的最低库存量,说明此时是最佳订购时期。如果订货时的库存量过高或过低,均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来调节订购批量。如果在几个订购周期内都出现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则说明商品销售出现了萎缩或增长趋势,这时就要考虑订购时间的调整,或者推迟、或者提前原来所定的订货时点,以便使订货点与按定量订购的订购点更加吻合,必要时可对保险储备量做适当的调整。
3 .采购商品abc分类管理
超市采购商品实行abc分类管理,是区别重点和一般采购项目,对重点采购项目实施重点管理,次要采购项目施行次要管理,一般采购项目则实行简单管理。这是一种区别重点和一般的采购项目分类控制管理思想,对于节约采购成本投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简化采购工作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重点采购项目称为a类商品,是超市经营中销售额占70%至80%,但经营品种只占10%至20%的少数商品。这类商品是企业经营收入的主要利润源,采购中应重点管理,做到及时订货,没有缺货,采购决策宜采用定期不定量的采购方式,确保商品供应不中断;经营中品种数量占20%至30%,销售额占15%至20%的b类商品应实行次要管理,适当加大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批次,以便节约采购成本,操作上宜采用定量不定期的方式控制采购数量;对经营品种占60%以上,而销售额只占企业销售额10%至20%的c类商品应实行一般管理,宜采用定量订购的方式,以计划期为销售周期或半周期,在计划期内集中一次或分两次大量进货,压缩采购工作量,节约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 蔡中焕: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政府采购的本质是公共采购,决定了一切从社会利益出发,它不仅仅是完成公共物品采购任务,节约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挥政策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公共目标。目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政府采购从公共利益出发,可以通过采购节能环保类产品,极大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这是由政府采购本质所决定的必然责任和政策功能。
绿色采购初见成效
在制度上,《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节能环保类产品,不节能环保或者生产过程不环保的都不能采购。对于政府绿色采购,财政部与环保部共同协作,相继颁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对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初见成效。从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2009年政府采购规模为7413.2亿元,其中节能、节水、环保产品采购金额为157.2亿元,全国环保产品采购金额为144.9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74%左右。地方集采机构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政府采购节能产品金额为8.35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总金额的60%;环保产品采购金额为8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81%。
政府采购倡导绿色不仅体现了政府政策功能的发挥,更是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绿色、环保,成立了独立的环保部门,致力于从产品研发上实现节能减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追求绿色发展新商机,八成企业经营者表示,在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在追求获利的同时,很注重对环境的影响,86.4%的企业表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及减少污染来节约成本,75%的企业表示正在有意识地追求绿色商机。
日本绿色采购法
从国外经验上看,日本在绿色采购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日本赋予了环境省在绿色采购方面的极大权力。1994年日本滋贺县就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联合成立了绿色采购网络,在2000年颁布了《绿色采购法》,其中规定了需要制定中央政府部门和独立行政法人采购环境商品的绿色消费基本方针由环境省制订方案。环境省会根据国家环境商品采购情况,制定基本方针,其中包括特定采购商品种类及判定标准。国家各部门也需参照环境省公布的方针制定各自的采购方针,按照方针采购,最终总结公布采购结果,并向环境大臣汇报。另一方面,环境省制定的基本方针中,特定采购商品的判定标准,会通过量化标准来进行界定。如优先购买复印纸就要求,旧纸使用率为100%,色度在70%以下。对于不能提出明确量化标准的商品,则会注意是否有助于减少环境负荷。
强制、优先谁更有效
借鉴日本相关做法,国内相关职能部门公布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其中对强制采购节能产品清单进行了扩容。政府强制和优先采购商品无疑是减少能源消耗的必要之举,对减少国家总体能源消耗量具有直接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不产生一些矛盾。举例来说
某企业对节能清单内的产品技术进行了创新,创新后的产品可能比原先更能发挥节能功能,但是创新后的产品并不在强制采购清单内,这就遗留了可能更具节能功效的产品不能被强制采购。在这种情况下,优先采购就能够采购这种商品,而强制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发挥更大作用。另一个情况就是强制采购比优先采购更强硬,要求相关采购部门必须采购节能产品,而优先采购相比之下就较为模糊,在这个时候,强制采购又比优先采购更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政府绿色采购方面,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这个两种政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