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采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数字化财务管理理念深受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青睐。本文结合东阳建筑集团的具体情况,详细阐述了我国各建筑集团财管模式的现状,并针对数字化引入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财务管理;建筑集团;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电算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企业管理中,有效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系统化财务软件的全面运用,使建筑集团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账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压力。然而,财务电算化仅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某一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化财务管理理念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将单一的管理转变成为系统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对基于数字化架构下建筑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成为建筑集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目前建筑集团财管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模式种类
1“.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在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筑集团中,绝大部分财权都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凭借自身原始资本的权力将子公司的重大财权进行集中,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与统一管理。集团董事会作为公司分割财权的主体,对各子公司行使财权管理权力,这不仅有利于集团内部财务目标保持一致性,还有利于减少建筑集团各成员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促使企业将内部资源有效集中起来,有利于投资方向进行战略调整,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将财务控制权、管理权与决策权等,对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进行适当划分,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子公司能拥有较多的财务管理权与决策权,而母公司主要采用间接管理方式对子公司进行管理。这一模式赋予了子公司充分的理财空间,有效调动了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并促使子公司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
3“. 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即“集中式”与“分权式”有机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应上述两种财务管理模式自身的缺陷而产生。相融型”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集团按照产品类型、客户类型或地区划分不同的事业部门,建筑集团总公司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交给事业部门,使其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自主经营,具备自主决策权。
(二)各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 集中式”财务管理的缺陷。采用“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则所有财务管理权限在母公司高度集中,这极容易影响子公司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并制约了子公司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同时,虽然将权力高度集中能使子公司降低或规避某些风险,但是母公司集中了决策压力,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现象,则会产生巨大损失。
2“. 分权式”财务管理的缺陷。采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会使建筑集团难以对财务管理进行统一的指挥与协调,许多子公司会更重视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集团的整个利益;降低了母公司对财务进行调控的功能,无法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难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容易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现象,降低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相融型”财务管理的缺陷。在理论层面,“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集权与分权的“度”并不容易把握。如果母公司偏重集权,则会影响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如果母公司偏重分权,则会导致集团统一管理失去控制。
二、基于数字化架构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引入数字化对目前财务管理的影响
1.数字化的引入可满足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停滞于手工操作阶段,包括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查询等都没有实现自动化处理。财务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实现集团各部门数据的有效对接,导致集团各部门重复工作或重复处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使集团内部资金流动和结算都可在集团内部各POS 终端实现,实现了集团内部所有资金的统一归集;数字化技术的引进还通过以卡代卡形式取代了集团内部使用的结算方式,“电子钱包”这一功能也相继诞生,在满足内部消费和缴费的同时,可规范化管理集团内部的资金往来,发挥有效的保障监督作用。
2.数字化的引进有助于规范集团经济秩序。建筑集团数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促使集团内部各项收费和缴费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有助于规范集团内部的各项经济秩序,从而实现集团财务的统一化管理。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可帮助集团管理人员全方位了解各工作人员具体情况,有效增强集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提升集团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建筑集团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数字化架构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东阳建筑集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基于B/S结构,综合考虑价格比,可选择SQLSever 数据库作为平台,配备相应软件,并采用win7 系统,在千兆以太网的情况下,进行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实现。
1.数据结构。集团财务管理数据模型中包括对数据性质、类型、内容和联系的描述,是数据模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数据操作和约束。在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首先应建立数据结构,在得到集团财务数据的有效配合基础上,使其与日常办公操作相吻合。
2.数据操作。在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应针对集团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集团内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财会人员作为管理方案的执行者,应灵活运用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型分析和处理复杂的财务数据,有效提升集团数据处理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
3.数据约束。数据约束包含数据词义和语法之间各项联系的描述、数据动态变化规则等内容,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兼容性。财务部门在处理原始数据过程中,应将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相结合,实现集团内各项数据的相互转换,有助于增强集团财务处理的实效性。
4.数据存储。数据仓库是数字化财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数据的处理、录入和存储等,为后期的数据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筑集团应根据运营数据,构建不同规模的数据库,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存储。同时,数据库还可综合存储操作需要,尽可能选择高配置的存储器,适当扩大容量,便于集团数据的快速处理。
三、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
(一)对建筑集团财务管理要求分析
建筑集团在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中,应结合建筑集团的行业特点,合理运用新技术,实现建筑集团财务的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要求:
1.安全性。企业应制定相关制度,构建严格的组织,采用先进技术,有效确保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灵活性。由于建筑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数据,需要对各项报表和数据进行修改,这就对系统的自动修改能力提出了要求。
(二)结合行业特点建设新型财务管理机制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权力与责任,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且,以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基础,将建筑集团的资金流动、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人力资源等都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形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实行财务委派制。为避免财务失控现象的发生,建筑集团应加强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委派制度,确保派驻财务人员能在子公司不受限制地开展监督工作,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建筑集团向子公司委派财务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子公司投资失误,有效防范子公司的财务风险。
3.实行集团内部网络化管理。建筑集团应当根据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与特点,制定具有操作性、统一性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集团应严格规定子公司关于重要财务决策方面的审批程序与处理程序,将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与可靠性有效提高。此外,建筑集团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子公司财务信息,随时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专业化技术,有效整合集团数据和信息,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集团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优质的集团氛围,为彰显建筑集团的魅力夯实基础。
基金项目: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学院课题(课题编号RWYB13)。
参考文献:
[1]徐相兵.谈财务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2,7.
[2]罗苏河.数字化企业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3,8.
[3]靳丽萍.财务管理规范化实施过程研究[J].现代商业,2008,6.
[关键词] 建筑供应链 采购管理 采购原则
一、概述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不可分,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行业。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建筑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企业供应链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围绕总承包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至工程竣工交付,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设备租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施工材料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直接成本由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材料费用占到总成本的 50%~70%,显而易见,采购成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降低工程总成本,以较低的工程造价完成项目,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采购在有效的供应链运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建筑采购管理。
二、材料采购现状
1.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当前施工管理采购的主要流程为,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随时核对材料库存水平;当发现库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就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磋商和交易,最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施工现场。
采购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贸易的活动上,特别是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间的价格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因此,双方经常需要经过报价、询价、还价等谈判,采购成本偏高,采购应变能力不强。
2.主要存在问题
现行的采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采购过程信息不对称
选择供应商在传统采购活动中是一个首要的任务,现行的材料采购过程是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建筑材料具有用量大、种类多的特点,相对利润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在其采购的过程中,材料需求方为了能够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筹码,供应商也在和其他供应商竞争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多于合作,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又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采购过程中各种冲突和矛盾时有出现,并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采购质量难以控制
采购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供货质量和交货期。在现行的材料采购模式下,由于供需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的短期和不稳定性,使得质量验收检查是采购环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能对采购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期进行事后把关,质量控制难度大。部分供应商为竞争到供应权,谎报企业资质和供应能力,使得供货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采供双方极易发生纠纷,常常出现供货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供货等现象,对材料需求方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
(3)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
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是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生产的按期顺利进行,所需施工材料往往在施工前就很早已经进入现场,这些原材料(如:钢材、砖瓦、砂石)大都体积大、质量大、占地广。无论何时走进施工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堆放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增加了保管费用,有丢失材料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占用大量资金,影响周转。
(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的采购模式下,很多施工现场仍旧采用传统的上传下达,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生产一线与采购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低,对材料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信息的传递存在延时。施工现场的特点是材料吞吐速度快,材料品种多、数量大,传统的信息系统很难适应现代的高效生产进程,这个问题在大规模的施工项目中尤为突出。二是供应和采购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材料供应商缺乏响应工程需求变化的能力。
(5)采购人员履责不够
现行的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只履行了其部分职责,仅对各工组上报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完成最后的采购工作,而忽略了从施工的角度主动对材料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供应商信息的更新工作较慢,最市场上新材料、新产品的调查工作不够及时。
三、新的模式程序/建议
1.建筑材料采购原则
施工物资具有其他物资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一,物资品种较为繁多,涉及面广,用量大;第二,采购随机性大。即便经过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造成采购计划的变更;第三,资料的要求较高,可追溯性强,每一种物资都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第四,市场性特征,部分主要建材的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如钢材等;第五,时间特征。包括选购时间和施工用料的时间,这些时间受设计和施工中资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建筑物资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物资采购相对复杂,并且难以控制。
建筑物料采购和其他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其采购必须在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满足工程工期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建筑材料采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适时适量原则
建筑制造是一典型的产品固定式的生产,各种原材料由供应商送至建筑商品制造地,为保证工程建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材料的供应必须及时到位,否则造成窝工和停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还要保证适量采购,采购量不足,易造成工程窝工,采购量过剩可能造成浪费、增加额外的仓储和保管费用。因此建材的采购要适时适量,既保证供应,又成本最小。
(2)质量原则
建筑材料是建造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因为建材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成本高,而且耗时、延误工期,因此,在建材采购的过程中,要首先保证其质量,但同时,也要做到适量原则,质量太低当然不行;质量过高也没必要,还增加了采购费用。所以要求建筑材料采购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格低廉的物品。
(3)费用原则
费用最省,是物资采购要始终贯穿于方方面面的准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长,建材种类繁多,部分主要建材需求量大,如:钢筋、水泥等,采购活动次数多,因此,在建筑材料采购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巧妙选用采购策略,使得总采购费用最小,降低工程成本。
2.建议
(1)转变建筑供应链思想
在整体供应链的角度下,建筑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尽可能多的从占工程成本60%左右的材料费中获取价值,重视材料采购管理,想法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的采购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企业技术、供应、施工、质量、生产、财务等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建立一种适应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采购组织机构非常重要,采购组织内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采购工作,以满足项目要求为目标,以尽量节约成本为准则,对项目负责,对整个企业负责。
(2)重视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计划的编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准绳。于施工材料的种类繁多,对采购材料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对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计划由技术人员进行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采购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的分类,不同材料应具有相应的采购目标侧重。通过供应细分法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供应细分法主要综合考虑财务成本和供应风险两个变量,将采购产品分成四类:策略型、杠杆型、关键型和战略型。
图 材料供应细分法
策略型材料,成本低,风险低,采购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型材料,成本较低,但风险较高,对公司的有效经营是非常重要,采购目标是尽量减少任何供应中断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杠杆型材料,成本与价值较高,但供应风险不大,参与该领域竞争的供应商数量适中,采购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
战略型材料,成本高,供应风险较大,其本身具有长期计划性质和合作意义,采购管理目标应侧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对公司产品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第二,确定经济采购量。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的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第三,确定合理采购时间。充分考虑部分材料的市场行情,如:钢筋、铜等,它们在工程中的用量大,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因此,在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应考虑价格波动,确定合适的采购时间,控制采购成本。
3.严格供应商管理
建筑供应链管理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合作双方双赢(win-win),强调在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享用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
供应商管理是采购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市场反应能力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供应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供应商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两部分。
建设单位应该建立一个供应商档案管理系统,收集各类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整理归档。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供应商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交货期、供货质量、服务水平、价格成本等,通过采购小组的统一评分选择最优的材料采购商,如表。
表 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图
对已经通过认证的供应商考核也可以采购以上评价标准,来了解供应商的表现,促进供应商提升供应水平,并为供应商奖惩提供依据。
4.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建筑施工对材料到货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十分必要,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了各环节的协调运行。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物资采购计划为主线,将供应商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物资报表管理、现场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联系在一起,保证了物资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与信息共享,以尽量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采购数量上的浪费和因采购不及时而造成的工程成本增加等现象。在企业外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化的提升与供应商共享材料的需求和库存状况,使其也参与到整个材料管理中来,及时应变,提升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建筑企业和材料供应商的双赢局面。
5.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建筑供应链下的材料采购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采购,其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它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全局的眼光、敬业的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充分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完成建筑材料的全过程管理。
6.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建筑供应链下,建筑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随着项目地的变迁,供应商不得不依托第三方物”(Third Party Logisties ,简称3PL 或TPL)流进行材料的配送。但目前由于相关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常会出现第三方物流层层转包而延误交货期的难控制局面。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业第三方物流的规范管理,使其满足建筑供应链下采购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供应链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项目增值的起点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活动管理对建筑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供应链下,材料采购管理需转变思想,重视采购计划编制,强化供应商管理;同时还要着力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总之,新时期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薛小龙, 王要武: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45-49
[2]江伟赵振宇朱营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4):5-8
关键词:采购;价格控制管理;预算量控制采购数量;审核
中图分类号:G3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企业是由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各个施工项目组成的经营实体,因此而言加强建筑企业的物资管理就是要加强每一个施工项目的物资管理。
1、加强物资采购流程工作管理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办事人员的不良行为。施工项目就是建筑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一个生产单位。而施工项目又是有经理部、成本部、技术部、物资部、安质部、水电部、机械部、后勤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个有机共同体,而每一个部门又相当于项目部的生产部门,施工项目生产任务的完成就是组成项目各个生产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完成的。因此物资采购要做到采购有依据,数量有控制,每一个部门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数量就必须与该部门的责任挂起钩来。为使现有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资采购数量的验收更完善。同时,要求业务人员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并及时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施工项目要将物资所需的各个生产部门细分化,明确化。比如:技术部负责钢筋,模板木方、水泥、商品砼、等有技术部负责的材料计划的提出;安质部负责安质部所需材料如:各类用于文明施工的标志牌、油漆、等材料计划的提供;水电部负责水电材料计划的提供,机械部负责施工机械所需材料如钢丝绳、油、机械工具的物资计划的提供。建筑施工企业应明确项目的各个生产部门负责提出本部门所需物资采购数量,规格的合理申请计划,并经成本部审核后,由经理部签字,方可生效。并由该部门负责人交与物资部,由物资部根据该申请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由成本部、经理部审核签字后方可采购。在物资数量验收时,由该物资所需部门与物资采购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并在收货单上签字。至此物资采购完成。
2、完善价格控制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如何做到采购价格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钢筋、混凝土、模板木方等大宗材料由于其所需量大,采购金额巨大,大宗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建筑企业应设立公司、项目两级采购价格询价机制。公司和项目部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多方渠道联系资质较全,信誉较好的供货单位,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要求供货单位合理报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报价单报公司物资部,由公司、项目两级负责部门共同参与供货单位报价的开标工作,公开确定大宗材料的采购价格,做到采购价格询价多渠道,取价公平合理。
对于一般物资采购价格的控制,项目部也要做到公平合理,重要的是,要做到价格监督机制要完善。对于单笔采购金额在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或者采购数量较大的物资采购,项目部要设立物资采购价格询价小组,而物资采购价格的控制应由项目询价小组监督完成。项目询价小组由物资部、提出本批物资计划的负责部门、成本部、经理部组成,也可以有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询价。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网络或电话等查询,联系供货单位,将各自所询价格由询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以书面的形式共同报与物资部,并公开确定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这样做到项目物资采购,多部门共同参与,价格采购做到多渠道,并且公平合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采购价格控制机制。物资部根据询价确定好合理采购价格后,报成本部审核,成本部根据与业主报价比较,确定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如果采购价格高于业主的确认价格,成本部要报经理部,共同参与向业主索赔差价补偿。
3、合理编制预算量,提出物资用量计划,据此控制物资消耗量降低物资成本。
建筑企业是由各个施工项目组成的经营实体,而每个项目就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物资成本控制,归跟到底是通过加强项目物资成本控制来实现的。建筑企业是为完成业主的投资需求而生产的,因此不必有别的企业生产过剩的忧虑,而每一个施工项目的生产周期短则一年,长则数年,因此总的成本核算所需时间较长,但是,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工程的施工节点要求与业主确定完成的工程量,据此确定完成的生产总值,而完成的生产总值成本包含了人工,物资,机械,措施等费用。而物资成本是工程成本中占有比例比较多,控制起来比较出效益的重要方面。据此要完善以下程序。
3.1建筑企业开工前,成本部门要做好工程所需大宗物资的成本预算量的编制工作。
成本部编制好工程所需物资的预算量,并以书面的形式将工程预算量明确后报技术部、物资部。成为技术部物资部的申请计划和成本控制之依据。
3.2组成项目的各个生产部门尤其是技术部、水电部等主要部门要根据成本部提供的工程预算量,并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节点要求提前三天编制合理的大宗物资申请计划,由于业主变更等原因需要增减计划量要注明,报成本部审核,经经理部签字后向物资部提交申请计划。
3.3物资部根据该申请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报成本部审核,经经理部签字后方可采购。
3.4建筑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要,努力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技术工人的施工技能,合理套裁,提高材料的使用率,是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向。
4、结语
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价格控制机制是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物资采购的本质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发展的管理机制,是规范物资采购的手段,合理编制工程计划量,合理控制物资采购量进而控制消耗量是企业精细化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建设会涉及到大量物资的使用,而物资管理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的控制效果,这也体现出物资管理的重要性。随着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的持续提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来看,因受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加强对各类物资的管理,以便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一、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职能分析
从物资采购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询价采购、零星市场采购、招标采购等多种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从物资验收入库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物资的验收入库主要涉及物资质量与数量的验收,需要依靠专业检验部门及工作人员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并依据进料单对所采购物资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清点,保证物资质量达标,物资的实际采购数量与设计数量一致。从物资的保管储存来看,在完成对所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后,建筑施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物资进行保管和储存,避免物资因保管储存不当而造成物资损耗,并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查账、竣工验收极为有利。从物资的使用来看,在建筑施工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对物资进行使用,避免物资浪费,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的利用率,以便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员的物资管理理念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因素。从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的实际管理来看,由于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缺乏重视,物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缺乏完善、适宜的管理制度予以支持,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上较常遇到的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尽管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物资管理制度,但管理人员的物资管理理念并未得到改善,建筑施工企业改革不够深入,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极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2.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时代,系统化、信息化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受施工企业成本投入、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开看,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策略不够完善,信息传递方式较为传统,用以储存物资的仓库并未全面实施网络化覆盖,导致物资管理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较少,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管控。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强化措施
1.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进行准确定位,明确物资管理目标,依靠科学、适宜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加大物资管理力度,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以便达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升物资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基于物资管理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构建适宜的材料责任成本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的物资管理制度,依据物资管理的专业性与微观性特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制定详细且适宜的物资管理计划,积极在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践行物流管理、战略采购等现代化管理理念,对物资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靠完善、适宜的规章制度,对物资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以便为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提供保障。2.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科技的创新越来越受重视。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需求,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物资管理力度,为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提供广阔空间,以便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在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按照功能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如质量跟踪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价格分析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加强物资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物资的发放、使用,以便提升物资的利用率。基于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可借助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对物资管理所涉及的繁琐事务进行及时处理,减轻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便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建筑工程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需求,为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并在得到项目负责人审批同意后,为物资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大量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并依靠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结合物资采购预算及物资需求量,合理控制物资采购价格及数量,以便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保证物资管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需对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物资的类型、规格材质、需求时间、数量等予以明确,合理区分不同用途的物资材料,按照规范要求对物资材料进行采购、保管和储存,以便确保物资材料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标准,并实现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需对物资材料管理计划的执行进行动态监管,根据工程设计的变更、材料价格的变动、施工组织计划的改变等各方面,合理调整物资管理计划,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物资材料的采购、储存、使用等实际情况,以便为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物资管理对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造成的影响,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材料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辅助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以便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雷.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特征分类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8).
[2]刘宇翔.现代施工企业物资设备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
【关键词】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优势;不足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逐渐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降低其建造成本。那么集中采购是否完美无缺,而传统的分散采购是否被淘汰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本如下思考。
1 分散采购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的分散采购模式有采购流程较短,效率高;零星采购、紧急情况采购灵活;采购与需求相结合等优势。但也存在采购机构复杂、流程多;过程控制差、资金浪费等不足。
1.1 分散采购的优势
1.1.1 流程短、时效性好;
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材料需求计划,由项目经理部或由子公司直接决策,不需要经过公司总部,缩短了采购流程,可在第一时间行使采购权。
1.1.2 零星采购、紧急情况采购比较灵活
材料在使用及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尤其在工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发现材料不足需要补充采购时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能及时供应材料,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生产需求。
1.1.3 采购与需求能较好的结合
项目部可以根据施工生产计划及时提供材料需求计划,做到材料采购与需求相结合,避免因材料采购较多造成的积压,方便资金周转。
1.2 分散采购的不足
1.2.1 机构重复、人力资源浪费
分散采购各个层次都要设置物资管理机构,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人员的浪费。管理人员较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也增加了管理成本,浪费人力、资金。
1.2.2 易发生腐败现象,留下质量隐患
机构重复,管理人员较多,约束机制不健全,不乏管理人员私下跟材料供应商串通一气,提高材料价格,利用差价谋求私利。管理人员缺乏集体利益观念,现场材料不能严格管控,部分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造成质量隐患。如近几年影响较大的“瘦身钢筋”事件等。
1.2.3 采购成本增加造成资金浪费
分散采购各个基层单位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采购,每次采购的批量较小,一方面无法享受大批量采购的折扣优惠,另一方面增加了材料运输累计成本,造成资金浪费。
1.2.4 付款情况直接影响物资供应
各个项目的付款结算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种物资在各项目与各个供应商供货价格不一样,资金好付款好的项目供货就比较好,价格也比较低;而资金差付款不好的项目则供货比较差,而且价格还比较高。
2 集中采购的优势与不足
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工程项目均是低价中标,建筑施工单位风险日益增大,相当一部份企业都是微利经营。为了适应市场,大部分企业已开始向管理要效益,开始探索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实行公司总部物资集中采购,统一组织各项目部所需物资的采购业务,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更好的体现规模效益。而且从国内先进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物资集中采购将成为未来施工企业采购的主要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1 集中采购的优势
2.1.1 采购的数量较多,可以获得较大的优惠
集中采购数量一般较大,几千万上亿都有可能,这样会提高与材料供应商谈判的力度,以获取更大的优惠。如中建公司旗下某公司通过与上海X钢公司谈判,双方签署了钢材供应战略合作协议。X钢公司在折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垫资三个月的优惠。该建筑公司通过此举一方面获得了较大的优惠,另一方面减缓了资金压力,可以更好的应对资金风险。
2.1.2 机构精简,办事效率增加
重新组合的“集采中心”汇集了公司内部各层级各机构的精英,一方面专业水平较高、整体素质好,另一方面集中管理,办事效率高。同时也避免了腐败问题,减少了管理费用的支出。
2.1.3 统一管理,集中采购,全局调配
建立“集采中心”在全公司内部形成统一市场能站在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根据项目、基层的需要集中采购、调配物资,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物资。如甲项目一批周转材料已经闲置,但仍可循环利用,而乙项目计划采购一批同类周转材料,通过调度,将该批周转资料就近转入乙项目。既避免了资金闲置,又保证了工程生产需要。
2.1.4 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形成整体优势
建筑公司一般都有较多的供应商,通过内部资料整合,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近期物资价格浮动信息表等,并在公司内部网站公示,及时更新。各项目充分利用该信息源,尤其在物资短缺的时候,可以避免内部不同的项目之间为采购物资而相互竞争形成的卖方市场,有利于公司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
2.1.5 质量管控加强,材料使用放心
目前建筑市场建材质量参差不齐,稍不注意,假冒伪劣产品就可能进入施工现场。集中采购一般选取实力雄厚的大厂家,对方多会注重信誉,产品质量有保障。另外产管理人员从全局利益考虑,责任心加强,对材料把控更严格,确保了工程质量。
2.1.6 集中结算,供应有保障
集中采购可以集中结算,使付款得到统一管理和保障,易于稳定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商供货的积极性,并得到供应商在技术开发、货款结算、售后服务支持等诸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
2.2 集中采购的不足
2.2.1采购流程复杂,层层审批时效性差;对零星采购、地域采购、紧急情况采购造成早多的延误;采购地与使用地域分离,价格差异较大,不利于价格确认等;采购与需求分开,有时难以准确了解内部需求,降低采购绩效。
2.2.2采购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按期完成的话,都会导致整体不能按计划完成采购,进而影响物资供应的及时性;集采中心内部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难免意见不同,会产生或增加内部矛盾;影响工作效率。
当然,任何新事物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物资集中采购作为新的采购管理体制,各项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在原有的物资管理制度基础上,还要建立“集中中心”与项目相互对接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不断变化加以完善,使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化。
3 集中采购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一方面各单位项目部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提供年度、季度、月度物资需求计划,统一汇总到集采中心。集采中心对需求计划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计划的超前性来保证集中采购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各单位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确保提供计划的准确性。
3.2 加强供应商管理
集采中心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并根据材料供应情况、信誉、质量等情况对供应商进行分级评定,及时更新供应商名册。推行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做法。同时要加大问题供应商的处理力度,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关键词:新能源土建工程;材料管理;策略
在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当中,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需要对从施工前的材料预算、进入施工现场之后乃至施工结束之后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各类材料把控,从而达到控制好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成本的目的。
一、施工前加强材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筑材料供应的选择管理
在建筑成本中,材料采购价格占据约60%左右的成本,所以,必须通过对采购时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在确认新能源土建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之后,应充分掌握市场同行业同材料的市场价格,应对建筑材料提供商提供的材料报价进行甄别,了解材料价格要价是否合理。具体的操作可充分利用竞争手段进行公开招标。
在采购建筑材料时,不仅需采购所需材料还应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其经济效益。应对土建建筑材料的生产商的资质和营业能力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建筑材料进行采样检验并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同时了解其在土建建筑材料提供行业的信誉及口碑,双方签订原材料供应合同前应确认生产商的售后责任。此外,运输成本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采购时应重点考虑离施工地点近的企业。
2.采购人员的选择
在进行新能源土建工程建筑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是控制建筑成本的主观因素,在采购方案中,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果验收和原材料库存都涉及到材料管理人员的参与。所以,采购人员应是熟悉该企业的材料需求,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准确采购,避免浪费,对采购流程较为清晰,了解材料的市场行情并有优秀的谈判能力。
3.材料的存储与发放
新能源土建工程建筑周期不同导致建筑工程中所需材料的消耗时间也不同,因此,在材料采购后就要考虑如何存储和放置采购的原材料。毋庸置疑,集中管理是存储原材料最佳的管理方式之一,集中存储应以控制好最优化材料的数量以及结构为前提。存放材料的地点应是为建筑材料存储专门建立的库房,建筑企业应避免露天存放,雨水多会使钢筋锈蚀,复杂的户外环境会使水泥硬化,这样都会使材料的质量下降,从而使用寿命缩短。为方便材料的管理和后期施工中的取用,存放时应对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型号进行标示分类存放,避免在材料使用时的选择错误而带来后期的工程质量问题。
二、施工中加强材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1.详细安排领料计划,限额领料
领料计划应严格按照工程形象进度和施工计划做好阶段性领料的周密安排,这是实现阶段性施工工期的保障,也是实现资金流动性的保障,便于材料管理人员科学地管理库存,节省工程材料成本。项目经理应将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整理,同时加强自身对用料情况的预测能力,使得施工情况和用料情况得到协调。同时,制定企业的领料原则并严格遵守,在施工任务书下达的同时应将施工开始至结束所需要的材料的限额领料单同时制定出来,以此作为材料管理部门发放材料的依据,做到有计划的发放材料。
2.妥善处理施工中设计临时变更对材料管理带来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因实际需要产生的设计变更时有发生,工程设计发生变更,施工材料往往会受到极大影响而出现材料积压。出现这种材料积压的原因无非在于工程预备施工用材在先,而工程设计变更在后。对于如上情况,应由项目经理部在工程设计部下发变更通知书后给出积压材料的处理意见,积压材料处理不当会导致施工中材料成本的增加。我国关于此种情况的法律处理建议也随之完善,法律规定:业主派驻现场的代表具有法定委托权,可在部门相关文件或者会议记录中由双方确认,使得工程的设计变更取得保障。项目经理应为业主方做出的口头变更办理工程变更书,同时取得业主派驻现场代表的签字,使得业主满意的同时也及时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3.加强创新,探索节约新途径
创新不只要在土建施工技术上进行,也要探索节约材料的新途径,探索过程离不开对科学的管理成果的运用。首先找出最具有节约潜力的材料,这便是施工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其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促进其掌握存储的理论知识,理论来源实践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实践,施工人员加强了对存储知识的学习,就使得自身的理论修养得到提高,对施工人员更好地熟悉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市场动态,对于如何在施工中节约材料都有很大帮助。施工人员应及时根据施工情况改进设计、发现新材料的代用能效,大力研究新技术,改进设计并寻找高效的代用材料能使材料成本大幅度得到降低。
三、施工后加强材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施工后现场管理
施工结束后,要按照无抛撒、无浪费、无垃圾的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在工程收尾工作时,估计收尾工程的用料,并对原有的用料计划进行调整,控制原材料的采购,防止出现剩余积压造成的浪费。对已经不再使用的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进行拆除清理,并对可循环利用的原料进行清点和存储。对因工程设计变更造成的材料剩余及时周转并回收变现。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的收、发、存和定额消耗的业务核算,及时办理材料核销手续,对实际耗损状况如实核算。
2.重视施工后剩余材料的优化管理
施工后的材料不可随意堆放,本着可循环利用的原则进行优化处理。在对现场原料及时回收后立即办理退料手续,收尾工程所需材料按工程量和施工计划办理申领手续。除此之外的材料应按其规格清点码放,如果露天放置应保持排水通畅,且将下方进行垫高处理。
3.加强事后统计及分析管理
施工后的统计工作包括:采购方案执行情况的统计;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采买、发放领用和存放情况的统计;限额领料执行力度的统计;施工实际损耗统计;工程项目实际耗料与施工预算对比节超统计;临时设施用料与原定额用料计划节超对比统计等。工程施工应建立和执行材料监督员制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认真的监督和管理,并分析本次工程材料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在新的施工工程上改进材料管理工作。
四、总结
综上,材料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参与其中的人员涉及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及施工和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多方面、全阶段的密切配合才能看到实效。做好材料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技能,也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材料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材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例可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使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永强.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分析[J]. 民营科技,2015,05:77.
1采购计划
施工企业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来源于特定施工项目的材料设备用料计划,而用料计划是预算人员根据工程合同、生产任务和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或实际需要编制的计划,是项目策划活动的结果(输出)之一,构成项目策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采购计划在实际操作上可分为整个项目的总体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总体采购计划包括全部工程的用料采购安排。而月度物资计划是基层用料单位(项目部)月份内计划施工生产、用料的计划,也是物资部门组织配套供应,安排运输、控制使用、进行管理的行动计划。它是施工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月计划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它由基层用料单位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对各工程分部分项逐项核算汇总编制。
2对供应方的评价
施工企业应对供应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1)经营资格和信誉;2)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3)供货能力;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5)售后服务。为选择供应方,应建立供应方的资料档案,从以上各方面以及技术水平、财务状况、创新能力、质量观念各方面按严格标准选择优秀的供应厂商,成为自己的合作者。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资料档案要及时更改,以便为今后选择供应厂商提供更可靠的资料。
3供应方的确定
确定供应方进行采购按采购方法划分,可分为:1)招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文件的方式,约请采购策划名单中的多家供应方投标,经过评标,选择最佳供应方。对于大宗物资、工程设备以及采购金额较大的,一般均应采用招标采购。2)邀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的方式邀请特定的供应方投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方。对于批量小、价值较低以及不宜招标的,可采用询价招标。3)直接采购。对于零星材料或较难实施质量、价格对比的,或单项物资价值低(如低于10万元)可考虑直接采购。
4施工企业应在必要时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
对供应方的重新评价可确定企业是否继续保持现有合作关系,并寻求采购过程的改进机会。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的时机一般有:1)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定期(不定期)维护更新;2)每项采购合同到期结束;3)供应方出现违约情况;4)企业认为需要时。供应方再评价的内容一般可包括:1)供货的质量水平及其稳定性;2)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3)其他履约情况;4)技术更新情况;5)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变化情况;6)社会信誉的保持。供应方再评价的意义在于使企业能够监控入选供应方的供货服务动态,及时识别新的和潜在的采购风险并加以控制和预防。通过供应方再评价结果,建立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可作为施工企业预防和规避采购风险的一个手段。
5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施工企业应在采购管理制度中对采购合同的拟定、审核、批准、签订、管理明确相应的职责。建立采购合同的内部授权体系、制定和采用标准合同文本都是规范采购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
1准备工作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验收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验收时需准确核对各类凭证,确认其是否齐全、有效、相符,按照合同要求检查质量和数量。当施工过程需要时,对于特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锅炉、起重设备等),施工企业可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
验证内容:1)产品合格证;2)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试验报告);3)数量、规格、型号;4)产品标识;5)产品包装;6)外观质量;7)必要的复验。
验证方法:1)对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逐一核查。2)对包装、标识、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实物质量抽查的比例执行相关物资标准规定,在无具体规定时,由企业自己制定内部标准或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抽查比例。3)对规格型号、数量核查。4)对于进口物资,一般须全部检验,且保证检验周期不得超过合同规定的赔偿期限。对于规格整齐划一、包装完整的,也可实施一定比例的抽查。5)当进口物资属于国家法定检验的商品,则应由商检机构进行法定检验并索取《质量检验证书》。6)验证人员需根据企业规定和监理要求,填写验证记录或报验记录。
2不合格物资的处理
施工企业应建立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对不合格品的识别、评价、处置、记录的职权并确保有效实施。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对不合格的提出,对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隔离、标识,对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对不合格物资的再检验,对不合格问题处理的记录等。施工企业必须确保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无特殊情况均应拒收、退货。对于无法退货且有可能加以利用的,应对其使用范围进行严格评审界定,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经评审、检验合格后的利用情况可包括降级使用、改变用途等。
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
施工企业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应考虑以下方面内容: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入库管理;2)仓储管理,包括仓库料场设置、安全防护条件;3)存储管理,包括: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摆放、隔离、标识、检查及维护保养、账目、档案、盘点等;4)领用发放管理。
1物资的管理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在仓库或施工现场都必须有适当的储存环境和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物资保证有必要的防雨、防潮、温控、防盗、防火、防爆、防污染环境或其他防损坏措施,以及有标识、检查维护保养、定期盘点规定等。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或金属构件应制定专门的堆放储存方案。危险品或贵重物资的发放、保管和使用应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对物资、人员及工程提供保护。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可以采用标牌、存放地点、进货验收单、进货台账、保管台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方式进行标识。
2物资的搬运及防护
施工企业应明确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搬运及防护要求。对于特大、特重、超长的构件或设备,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物资运输(搬运)应配备必要的作业设备及工具,作业人员应经训练合格,符合法规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对容易混淆错用的搬运物资应作出必要的标识。构件的吊装及现场水平、垂直运输均应防止损坏、变质、变形。特殊搬运需要事前制定专门的搬运方案。搬运方案应包括搬运及防护的技术参数、搬运方法、作业人员、设备等要求。搬运及防护过程的施工机具配备应考虑特殊的质量要求,操作人员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运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搞好材料的供需平衡,合理进行材料的运输与保管工作。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计划、订购、运输、发放和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与管理工作。它的特点是材料供应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材料消耗的不均衡性,以及受运输方式和运输环节的影响。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是贯彻节约原则,降低工程成本。材料供应是材料管理的首要环节,与材料供应市场关系极大[1]。
1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要求
1.1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的管理要求
建筑施工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A类材料)应由企业物资部门订货或市场采购,按计划供应给项目经理部。企业物资部门应制定采购计划,审定供应人,建立合格供应人目录,对供应方进行考核,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供应工作质量和材料质量。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向企业物资部门提供材料需要计划。远离企业本部的项目经理部,可在法定代表人授权下就地采购。
1.2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的管理要求
建筑施工项目所需的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B类和C类材料)应按承包人授权由项目经理部采购。项目经理部应编制采购计划,报企业材料主管部门批准,按计划采购。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的品种,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约定。
1.3项目经理部的材料管理要求
1)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2)材料需用量计划应包括材料需用量总计划、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日计划。3)材料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符合防水、防雨、防盗、防风、防变质的要求。4)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确认,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应更换、退货或让步接收(降级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2]。
2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方法
2.1建筑项目施工中主材的管理
主材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多部位使用和多工种合用的一些主要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这类材料的特点是数量大,使用期长,操作中工种和班组之间容易混串。因此,对合用材料的管理多采用限额领料制,一般有以下三种做法:1)以建筑施工班组为对象的分项工程限额领料。这种作法范围小,责任明确,利益直接,便于管理。缺点是易于出现班组在操作中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与下道工序的衔接,最终影响用料效果。2)以混合队为对象的基础、结构、装饰等工程部位限额领料。这种方法是扩大了的分项工程限额领料,由于是混合班组,有利于工种配合和工序搭接,各班组相互创造条件,促进节约使用,但必须加强混合队内部班组用料的考核。3)分层、分段限额领料宅这种做法是在分项工程限额领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对使用者直接,简便易行,结算方便。但综合定额要注意其合理性[3]。
2.2项目施工中专用材料的管理
专用材料的管理,是指为某一工种或某一建筑施工部门专门使用的材料,例如防水工程所用的油毡、沥青等材料。其特点是材料的专业性强,周期短、价格高,不易混串。因此,通常采用专门承包方式,由项目经理对专业班组进行一次性分包,签订承包协议,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承包项目、材料用量、用料要求、验收标准及奖罚办法。用量的确定,应以建筑施工预算定额为依据,考虑到建筑施工变化,采用一定系数。专业班组按照规定,自行组织材料进场、保管、使用,实行自负盈亏。
2.3项目施工中周转材料的管理
周转材料,主要是指模板、脚手架等。其特点是价值高、用量大、使用期长,其价值随着周转使用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所以,对周转材料管理的要求是在保证建筑施工生产的前提下,减少占用,加速周转,延长寿命,防止损坏。为此,一般周转材料的管理多采取租赁制,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费用承包,对班组实行实物损耗承包。一般是建立租赁站,统一管理周转材料,规定租赁标准及租用手续,制定承包办法。项目费用承包是指项目经理在上级核定的费用额度内,组织周转材料的使用,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受罚的办法。实物损耗承包是对建筑施工班组考核回收率和损耗率,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受罚。
2.4项目施工中构配件的管理
构配件是指能够事先预制,然后送到现场安装的各种成品、半成品,主要包括混凝土构件、金属构件、木制构件等。其特点是品种、规格、型号多,配套性强,用量大,价值高,不易搬动,存放场地要求严格等。对各种构配件的管理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1)掌握生产计划及分层、分段用量配套表,落实加工计划,及时向供应部门提供实际需要情况,搞好与建筑施工的衔接。2)做好构配件进场准备,避免二次搬运。3)组织好进场构配件的验收与保管,按照加工单及分层配套表核对,各类构配件严格按照规定堆放,防止差错和损坏。
2.5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节约管理
在项目施工中,节约材料的途径主要有:1)用A、B、C分类法(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称为A类材料,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称为B类和C类材料),找出材料管理的重点。2)学习存储理论,用以指导节约库存费用。由于长期以来,材料供应始终处在卖方市场状态下,采购人员往往不注意存储问题,使得材料使用与采购脱节,材料存储与资金管理脱节,按计划供应和实际供应脱节,供应量与使用时间脱节等。研究和应用存储理论对于科学采购、节约仓库面积、加速资金周转等都具有重要意义。3)不但要研究材料节约的技术措施,更重要的是研究材料节约的组织措施。组织措施比技术措施见效快、效果大。4)重视价值分析理论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支出,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由于材料成本降低的潜力最大,故研究价值分析理论在材料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师兰芬. 科学化的材料管理是企业的命脉[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2] 黄汉文. 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关键词:建筑;钢筋;入库;加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5.3+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建筑项目中的钢筋管理程序一般为编制钢筋使用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入库、出库、加工、捆扎、使用等。在这一过程中,整个流程长、经手的人多,再加上钢筋数量大、规格多,使得钢筋管理成为了一项复杂、繁琐而系统化工作。钢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搞好钢筋管控工作,不仅利于保证建筑结构中钢筋这一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结构性能良好,也利于控制成本投入。由此可见,钢筋管控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加强钢筋管控的重要性
钢筋在建筑结构工程中被视为建筑物的“骨头”,是建筑工程三大主要材料之一,并在成本投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果钢筋管控质量不佳,不仅影响工程结构性能,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影响。在建筑工程结构中,钢筋工程属于一项隐蔽工程,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建筑项目施工安全,必须加强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和检测,避免钢筋工程出现设计失误、配筋不足、钢筋锚固和搭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等现象,控制好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项目中钢筋管理流程和内容
2.1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其根据建筑项目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等全面提出钢筋工程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2.2编制钢筋总量计划
钢筋总量计划由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编制,由总工审核。编制钢筋总量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建筑实施过程中需要的钢筋总量及所需费用,进而编制钢筋工程预算和使用进度,作为施工单位编制钢筋料表、月度施工计划的编制依据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审核钢筋总量计划时至少要选择一层的钢筋量进行抽查,掌握其中的误差率,便于施工中给予控制。
2.3编制钢筋下料表
下料表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按层、构件、种类等标准编制,并注意钢筋规格、尺寸、数量、重量等标记。要求每层、每一种构件都要有钢筋的总重量。作为一份钢筋下料表,表中除了涵盖以上基本内容外,还应记有钢筋领用记录,客观记录每月度钢筋使用量。红色部分与我们实际是有出入的,施工现场钢筋下料表是由现场施工人员或者是钢筋预算员提供。此料表除了注明各个构件的钢筋规格、尺寸、钢筋图形以外,还有该料表每种钢筋的重量汇总,作为钢筋施工的指导和依据,每种钢筋的重量汇总可作为进场钢筋量的依据。如果出现下料表外的钢筋使用,要及时更正下料表,无特殊情况下料表使用不能超过钢筋总量计划,将钢筋使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4钢筋采购管理
为了防止出现伪劣产品,采购钢筋之前应有针对性的选择几家钢筋品牌,可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对钢筋生产厂家、供货商进行多方对比,选择1-2家符合要求的钢筋品种,然后与其进行洽谈、签定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由材料科负责人编制,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另外,采购之前要想项目经理确认采购方式,自行购买还是招标。如果招标,要求控制招标期间的标底编制和保密工作,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2.5入库管理
钢筋采购进场后,需要点验、填写入库单,然后按照谁预先布置安置在指定位置,由提料员统一管理。要注意,仓库管理员要向供应商索要钢筋合格证书、生产批号、出厂日期等,并检查钢筋是否平直、有无裂纹、锈蚀等,如有发现,及时退回不得使用。
2.6钢筋性能检测
钢筋进场后,应在监理监督下,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相关规范对钢筋性能进行检测。现场随机抽取,表上“取样”字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是必要的性能试验。性能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钢筋。
2.7加工管理
钢筋加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钢筋加工、加工标识、成型钢筋码放等。进行钢筋加工的时候,对哪捆钢筋加工使用、哪些废弃钢筋在此加工使用等,均有材料员统一指挥,并按照一定的进度计划进行加工工作,加工后的钢筋要分门别类摆放好,采取防锈蚀措施,加强钢筋监督。注意的是,钢筋从采购到加工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将出现钢筋损耗,但是要求在是合同规范内,将钢筋损耗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2.8钢筋领料管理
钢筋领料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钢筋领料申请、审核、按料表发料、填写出库单。根据多年管理经验,钢筋领料多是按照进度计划定期进行。在钢筋部位一次发放,每一次领用时,下料员都要在料表中标注已领用的钢筋数量,并由领料人签认。每领完一个部位的钢筋量,下料员都要将发放钢筋的料表进行分类汇总,并将汇总表和料表提交材料记账员,材料记账员对汇总量和料表量进行核对后填写出库单,同时在报损单中按合同规定值填写钢筋损耗量。如果在绑扎过程中出现超量现象,超量部分必须由施工单位做出补充料表才可以进行钢筋加工。
2.9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钢筋数量、品种、规格和配置方法等不符合设计要求,为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如,构件配筋不足、钢筋翻样、下料错误等。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钢筋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严格设计钢筋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保管好钢筋成品,禁止在施工现场长期堆放钢筋,防治钢筋锈蚀、氧化或脱皮。同时,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全程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钢筋摆放位置不当、钢筋锚固长度不足等。
3.结论
建筑项目实施中钢筋管控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将一些质量通病、管理缺失消除掉,为钢筋工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同时也为建筑结构安全提供了保障,进而打造安全、可靠的建筑物,让人们安全、健康的生活其中。
参考文献
[1] 曹阳,宋书广.建筑施工项目钢筋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