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消费税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税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税的意义

第1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增值税;生产型;消费型;转型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14-02

收稿日期:2010-02-26

作者简介:吕德春(1971-),男,辽宁大连人,财务总监,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无疑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就增值税的特性、改革的内容和对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增值税的特性及分类

从理论上讲,增值税是一个中性的税种。首先,增值税仅对增值部分征税,转移价值部分不再征税。其次,增值税不分产品、行业和纳税人的所有制性质,采取统一的,无差别的税率征税。

各国增值税税制受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经济政策的影响有所不同,以税基为标准划分,可分为两种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指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不作任何扣除,其折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其税基相当于生产总值。(2)消费型增值税,指对当期购进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允许从当期一次全部扣除,税基是消费品的价值。

二、增值税转型的内容

新旧增值税相比有五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样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税负比较重。为减轻企业负担,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生产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

二是为堵塞转型可能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

三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1998年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为工业和商业两类,征收率分别为6%和4%。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四是将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修订后的条例中。 主要是补充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资格认定等规定,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对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

五是根据税收征管实践,为了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缓解征收大厅的申报压力,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纳税人进口货物的纳税时间,由7日调至14日。明确了对境外纳税人如何确定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扣缴地点和扣缴期限的规定。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然性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中期,中国财政经济政策主要以治理通货膨胀、抑制投资需求为主,所以当时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从近二十年的税收实践来看,生产型增值税对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方便税收行政、治理投资膨胀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基本层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层面下,生产型增值税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增值税转型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投资。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从流转额中抵扣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其税负可以完全转嫁出去,但投资因不可抵扣,其所含税负最终完全由企业负担,不利于启动投资,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与扩大再生产。

第二,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虽然生产型增值税对所有产业都实行17%的名义税率,且对所有产业的投资品都不予抵扣。但因各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单位产品成本中物耗和折旧的构成比例不同,抵扣不同,因而带来了实际税负的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其单位成本中消耗比重高而折旧成本低,实际税负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物耗成本低折旧成本高,实际税负重。这显然与当前的大力发展基础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是相悖的。

第三,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地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生产型增值税对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加工业影响程度低,对有机构成高的基础工业和采掘业影响程度高。

第四,由于中国当前增值税征收范围较窄,不利于传统农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对农副产品征收农业税,而不是增值税,这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显然对农业和新经济的发展不利。

第五,生产型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与世贸组织的原则相悖。如对重点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及其配件、配套件免征增值税,为鼓励外商购买国产设备实行退还增值税政策等。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造成重点与非重点、内资与外资的税负失平,不利于内资企业和国产机器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与世贸组织强调的国民待遇原则、反补贴原则相违背。

四、新增值税条例对企业的影响

新增值税条例与旧的增值税规定相比,拓宽了增值税征收的范围,降低了大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对企业影响最为大的就是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新增值税条例的实施,将从战略发展、财务状况、财务工作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给企业造成影响。

第一,新增值税改革将造成增值税的纳税额和企业的投资额正相关,投资多的企业其享受的纳税抵扣额也越多,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及制定战略决策时注重提高资本投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不注重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固定资产投入少的那些劳动和生产资料密集型企业将难以获得此项税收的优惠。

第二,新增值税条例实施将明显改善企业业绩,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业绩。首先,此次增值税改革将商业和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率由原来的4%和6%统一下调至3%,使工业和商业企业在税负上有所降低。其次,增值税暂行条例还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这一规定使企业因购买固定资产所须交纳的增值税额大大减少。以原增值税制度下的设备类固定资产成本为比较基准,假设所购设备执行基本税率17%,那么从会计分录中可推算出,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固定资产成本的降低幅度为:17%/(1+17%)=15.54%。也就是说,这部分比例像存货一样,可以作为进项抵扣,而不包括在固定资产的成本当中,所以相应地,这部分比例将不用计提折旧,从而给企业每期的设备折旧也相应地降低15.54%,设备折旧的降低导致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当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再次,应交增值税额的降低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营业成本。

第三,新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6条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这一要求需要企业针对自身业务情况,在进行财务登记核算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所能享受的不同税率对业务进行分类处理,否则将无法享受较低的增值税。

另外,暂行条例还规定,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设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这也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应区分生产用设备和公司其他非生产设备进行不同的核算处理。

五、企业应积极应对增值税改革

增值税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使各行业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新增值税条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内资与外资企业征税不公平的情况,让国内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去。当前,中国企业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顺利完成增值税转型:

第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逐步提高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应通过投资引入高科技设备,缩短和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劳动密集型企业应逐步转变发展观念,逐步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源耗费向依靠科技和管理转变,进一步加大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第二,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内部财务工作,完善增值税纳税发票的收发、归档和审核制度,加强对增值税相关财务资料、凭证的保存和审核力度,就条例规定享有不同税收优惠的业务应分类、分人员进行统计入账和核算管理。

第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后,由于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裁员或精减人员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提前做好安排,以免发生严重劳资合同纠纷。企业应对可能辞退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对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员工,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帮助其重新就业;对于与技术水平和学历无法达到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应充分做好职工心理工作,安置好其下岗后的生活。

消费型增值税对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贸易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增值税转型的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企业应该深入透析增值税转型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抑制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邓春华.关于增值税改革的探讨[J].财政研究,2008.

第2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湿式空气氧化 反应器

早期的湿式空气氧化反应曾使用单筒式反应器,使用表明,由于废水湿式空气氧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温度不断升高,使反应物料出口端达到很高的温度,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很苛刻,设备造价昂贵[1]。其次,这种结构的反应器不能直接利用反应热加热被处理的废水,废水要求预先加热至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后才进入氧化反应器,故处理系统要增加废水预热器,增加了废水处理流程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使废水处理成本上升。

为了克服单筒式反应器的上述不足之处,发展了一种双筒式反应器,也没有任何活动部件,它不但使整个反应器内的物料温度均匀,而且还能有效地利用反应热直接加热进人的废水和利用高压空气的压头实现反应物在反应器内进行循环、提高了反应效率及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双层筒式湿式空气氧化反应器的简图如图1所示。

采用这种双层筒式反应器,被处理的废水由进口管8进入反应器内外简之间的空间,向下流至底部,与底部从压缩空气进口管15进入的高压空气混合,由于高压空气的喷射作用使气液混合物在内简内迅速上升至内筒顶端与上封头之间的自由空间,然后转向外筒与内简之间的空间再与进入的废水混合,下流至内简下端(如图1中箭头所示),形成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反应产生的反应热直接加热被处理的废水。循环的次数将视处理的要求而定。因而,这种反应器具有混合完全、温度均匀,反应效率高,热回收效率高,设备体积小,造价低,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应器的设计颇为重要,反应器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内外筒直径的确定

为了确保处理物料能够形成循环,混合完全、温度均匀,充分回收反应热。废水的上升空间及其下降空间的截面积有一定要求,要适当选择。通常物料的上升空间与下降空间的截面积之比为3.5:1至1:3。如果物料的下降空间过于狭窄,则流体阻力增大,物料的循环量减少,热交换效率下降,难以将进入的废水加热到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将导致氧化反应难以继续进行。相反,如果废水的上升空间过于狭窄,则由反应器底部高压空气喷射作用产生的微小空气粒子会结合成大颗粒,减少了废水氧化反应所必须的气液接触面积,也会妨碍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和氧化效率的提高。

②内筒上下端面的位置

内筒上下端面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内筒上端面位于外筒上封头法兰端面之下一定距离,而内筒的下端面要与外筒下封头法兰端面对齐或法兰端面以上一定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内筒顶端以上和内简下端以下的自由空间,以保证物料的循环量。

③废水进口管的位置

废水进口管的位置要位于内筒顶端面以下一定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废水进入反应器后不是往下流进行循环,而会向上流至反应物的出口,使被处理废水走短路,导致处理失败。④压缩空气进口管出口位置压缩空气进口管的出口位置要位于内简下端面以上一定距离,以便利用其喷嘴的喷射力作为物料混合和循环的动力,使物料在内筒内迅速上升,保证物料的混合和循环的顺利进行。

⑤蒸汽进口管出口位置

蒸汽出口管出口位置要低于压缩空气进口管出口位置,一般要低50mm左右。

按照上述设计要点设计的双层筒式氧化反应器,曾使用1400kPa的压缩空气对国内某炼油厂的废碱液进行氧化处理,其处理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某炼油厂废碱液的处理结果 废水 工艺条件 污染物 进水/(mg.L-1) 出水/(mg.L-1) 去除率/% 炼厂废碱液 150℃,900kPa CODcr 270000 40000 85.2 停留时间2h 挥发酚 90000 6000 93.3 处理能力2t/h 硫化物 90000 10 99.99

由此可知,这种双层筒式氧化反应器是集氧化反应、物料循环和物料换热于一体的。它完全适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含有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的湿式空气氧化处理,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3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一场被称为大排量汽车的惊天变局日益临近。

8月13日,针对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调整新方案的传言终于变成现实。根据方案,从即将到来的9月1日起,3.0升以上至4.0升由15%上调至25%上调10%;4.0升以上的乘用车由20%上调至40%;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由3%下调至1%。

在节能减排的紧要关头,方案由国务院和国家财政部联手推行,利剑直指大排量汽车。而透过这项新方案,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税收杠杆来限“大”促“小”,进而促进汽车产品整体的能耗降低。

市场反响不如预期强烈

对于消费税新方案,最理想的预期莫过于汽车消费者从对大排量的青睐进而转向对小排量的趋之若鹜。市场分析人士对此预期则持冷静态度。他们认为,小排量汽车售价多在5万元以下,根据调整后的税率,即使降低2%也仅仅相当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降低1000元,对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

众多厂家也纷纷表示,之前已经从相关渠道获知了消费税调整的部分方案,“对目前生产规划影响不大”成了厂家一致的表态,税收的打压方向明显指向大排量汽车,市场真正的主流却未遭殃及,而政府对节能环保型汽车明确的政策指向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助燃”小排量市场,看起来还是个未知数。就在汽车消费税即将调整的消息公布之后,无论是上海通用、广丰、广本,或是南北大众、东风日产等企业都表示,1.6-3.0L排量的产品规划不会受消费税调整影响。“即使受到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完全可以消化这部分成本。”

至于大排量车的厂家和经销商,也相应地采取了个别型号停产和调价的措施,来应对新的消费税率。在8月13日方案公布后,一汽大众奥迪相关高层立刻就透出风声,部分国产奥迪车型因消费税税率上调计划停产,其中包括3.2L的奥迪A6L。同时,受影响最大的奥迪A8L的车型也将开始有选择性地进口,将主攻3.0L以上的进口车型,其中2.8L的奥迪A8L有可能不再进口。随即,进口车的的经销商也表示,进口奔驰车的价格调整早已先行。其中,进口奔驰S600在之前221.8万元的基础上上调25.6万元,ML350的价格也将上涨12万元。

方案所冀望作出反应的消费者却没有按照预期而行,他们大多遵循了一步一个台阶的消费准则。据悉,与国务院和财政部进行税率调整的初衷不同,消费者并未因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的提高而转向消费税相对下降的小排量汽车,而是更多地向2.5升左右的中级排量靠近,导致中级排量的车型销量大增。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表示,“对于一低一高的区间,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和动辄百万元以上的进口高档车,这些车型本来也不在中产阶层的购车清单之列,因此价格波动,对中产阶层的购车取向影响不大。

看来,市场对于方案推行后的良好预期,与市场和分析人士的理性产生了一定的背离。

导向作用优于实效

与个别人士的汽车消费税新方案将带来汽车消费结构的质的变化之预测不同,多数人保持观望态度,认为新方案在调节生产变化上多于调节消费行为。相较之下,新的消费税方案更多地认为是一种导向行为,它告诉人们的是政府进行节能减排的决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轿车市场共销售汽车266万辆,虽然在综合因素影响下,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实现了16.72%的高速增长。但排量在1.0L以下的轿车销量则出现了下滑,上半年仅销售12.91万辆,同比下降了3.86%。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大排量的SUV销量同比增长了42.01%。

可见,在两年前汽车消费税调整后的近两年间,大排量消费不降反升。而据此预计,消费税的一扬一抑,也自然不会对当前汽车消费的欠理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产生明显效应。事实上,推行消费税调整是为了让汽车消费者从倾向大排量而转向小排量,但从具体的消费税调整而言,却忽视了经济水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和特点。

从节能减排角度而言,短期来看是治标不治本的。从历史角度而言,燃油价格不断上涨,汽车消费税的屡次调整,都没有对汽车保有量的连续增加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恰恰相反,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汽车购买和使用依然是过去几年的主基调。3.0升到4.0升的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10%的提升幅度确实不低,但其本身只是说明了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决心。

在电影《大腕儿》中,有一句台词这样形容中产阶级的心态。“你得研究业主的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虽是一句调侃之语,但也说明了一个客观现象。对于广大的中产阶级而言,大排量汽车因消费税调整而增加的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一次性成本支付,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对大排量汽车的消费。

节能减排风向标该指向哪?

在国家财政部网站的文章中明确指出,此次消费税调整的目的旨在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其实,无论是对于燃油费的调整,还是奥运期间北京的单双号政策,目的都是推进节能减排,净化空气质量和推进环保事业。调整消费税的手段对于节能减排而言,只是其中的一个效用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手段。

在寻求抑制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诸多措施也得以进行探索和实施。目前争议比较大的一个焦点就是“到底是在生产环节抑制汽车生产”还是在消费环节“抑制潜在客户购买或者从燃油价格方面调整和征税来限制车主开车”方面莫衷一是。而后者,正是国外在相关方面广泛推行并取得卓著成效的举措。

业内有这样一种观点,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情况下,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使得大排量进口车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因此,上调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可促使国内车企更多地生产制造环保节能汽车,也有利于引导中产阶级减少购买大排量汽车,转而购买环保节能汽车。

事实证明这种调整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已经被历史所证明。2006年国家就上调了大排量税率,但并未抑制这类车型的消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分析显示,国产轿车的平均发动机排量从2006年上半年的1.53L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1.68L。

消费3.0L或者4.0L以上大排量的人群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阶层,因为消费税调整而增加的几万到几十万的购买负担,根本不足以抑制这一阶层的购买需求。同时,在3.0L以上细分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行业消费,因此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通过税率调整而引导汽车消费的作用的确有限。

相比之下,国外的经验或许更值得我们借鉴。就在今年年初,意图连任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为打环保牌推行了“大排量税”,规定凡大排量车辆的车主驾车进入伦敦市中心将支付每天最高25英镑费用,这种通过使用成本的杠杆来调节消费结构不只是“强病需要猛药”,更体现的是一种“谁使用谁负责”的公平精神。同时,类似英国等国家还对燃油征收200%左右的燃油费,来抑制对大排量汽车的过度使用。相比之下,我国的燃油价格仅仅相当于国外的1/3。

第4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肥量;番茄;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33

海阳市是胶东半岛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20多万亩,以前蔬菜大棚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蔬菜用水是粮食用水的2倍以上。从2008年开始,海阳被农业部确定为蔬菜大棚肥水一体化滴灌示范县市之一。目前70%的大棚户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节灌设施。该设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1]。该技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本试验主要通过试验探讨在海阳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番茄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最适施肥量。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3年9月 ~2014年6月在山东省海阳市里店镇纪疃村,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区内进行。土壤类型为棕壤土,耕层质地为轻壤土。土壤中具体养分含量见表1。

1.2 试验材料

试验以普罗旺斯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溉施肥,以椰树牌水溶性肥料20-20-20,19-8-27(北京富特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灌溉。苗期和生长期灌溉20-20-20水溶肥,结果期使用19-8-27水溶肥进行灌溉。

1.3 试验设计

采用高垄栽培,双行定植。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45厘米。每垄铺设两条滴灌管。根据灌溉施肥制度,设五个处理:处理1,不施肥;处理2,低施肥量,亩追肥95公斤;处理3,中等施肥量(常规施肥量),亩追肥118.8公斤;处理4,高施肥量,亩追肥146.5公斤;处理5,常规灌溉施肥,中等施肥量,不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CK)。试验均三次重复。番茄于9月20 日定植,于12月26日开始采收。

1.4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3和DPS7.05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的番茄亩产量差异明显。处理1亩产量最低,仅为6508.7公斤。比处理5常规方法减产11.94%;处理2、3和4比处理5均增产;其中处理4亩产量最高,为8516.0公斤。其次为处理3亩产量8511.6公斤,处理4 亩产量8029.8公斤。处理2、3、4与处理5之间差比为均为极显著。但处理2、3之间差别不显著。

2.2 不同施肥量对番茄生产成本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后,每亩的水电费和人工费均有所降低,但是增加了设施的折旧费用。与处理5传统方法比,处理1和处理2的总生产成本均大幅降低,分别降低了37.66%和10.39%;而处理3和处理4与处理5传统方法相比总成本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0.65%和11.69%。

2.3不同施肥量对番茄效益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1的每亩纯收入与处理5 传统方法比降低10.0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的每亩纯收入与处理5 传统方法比均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10.07%、15.49%和16.25%。

3 结论

与传统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肥料挥发、固定以及淋洗的损失。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50% ,水分利用率可提高40%~60%[2] 。由于利用设备进行水肥一体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单产可提高20%~50%,最高增产1倍[3]。本试验结果可知,与常规方法中等施肥量比,应用水肥一体化后低水平施肥量,中等施肥量和高施肥量的番茄产量和效益均显著提高8%~15%。但高施肥量和中等施肥量的产量和效益差异不明显。因此,从生产成本和效益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推广中等施肥量。

参考文献

[1]陈广锋,杜森江,荣风.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农技推广,2013,(5):39-41.

[2]吴勇,高祥照,杜森.等.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加快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19-22.

第5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⑵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⑶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⑷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⑸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第6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Abstract: In the framework of consumer theory of the west econom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ome difference of residents and levels of consumption in an economy. This paper and other studies draw the same conclusions, but the study methods are different. The prior research is to borrow Keynes's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difference of residents and levels of consumption, and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consumption model both containing income differenc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and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odel to prov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关键词:收入差异率;变异系数;短视消费模型

Key words: rate of income differences;coefficient of variation;short-consump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03-03

0引言

众所周知,要讨论收入差异和总消费的关系就必须在消费理论的框架内进行,但现有的消费理论并未给出二者之间关系的明确结论,一般来讲,这种关系隐含在消费函数逻辑推理的后面①。在直觉上收入差异对消费水平确有影响,该命题的支持者往往借鉴于凯恩斯(Keynes,1936)消费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说明,坎贝尔和曼昆(Campbell and Mankiw,1989;1990;1991)的假说的理论核心也是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而该命题的反对者则更多引用基于莫迪格利亚尼和布拉姆伯格(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与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永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形成的标准生命周期理论来反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异对消费水平有一定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解释,然后讨论分析收入差异的衡量方法和适合中国居民的消费函数,最后在基于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1凯恩斯消费理论中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关系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这样写道:“消费倾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从而,总消费量一般取决于总收入量(二者皆以工资单位加以衡量)。”②根据凯恩斯的论断,消费与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如下所示的稳定的函数关系:Ct=χ(Yt),χ′0。

其中C和Y分别表示第t期的消费和可支配收入。同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消费函数:Ct=a+bYt。

其中Ct和Yt分别表示第t期的消费和可支配收入,a和b是两个常数,a0而0b1,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C),(a/YT+b)则表示平均消费倾向(APC)。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b是递减的:收入Yt越高,则b值越小。可以说这一点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察,但凯恩斯认为这一关系的存在是先验的人性使然。由于a0、0b1,则a/YT+bb。又由于a是个常数,b是递减的,所以平均消费倾向a/YT+b将随着收入Yt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一个人的收入越高,消费在其收入中的比重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而言,如果采取“劫富济贫”式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即缩小社会居民整体之间的收入差异),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APC)就会越高,社会总消费必然越高;但如果相反,极端的收入分配不均(即社会居民收入差异值接近于1)就会使社会整体的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必然产生社会需求不足。

这是当前整个理论界关于收入差异和消费需求关系的讨论中,缩小收入差异有利于提高总消费的最有力的观点。然而,该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凯恩斯对消费心理的主观判断上的,缺乏经济学意义上的微观基础。

2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关系论证

虽然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已经给出了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负相关性关系这一结论,但他的论述是以先验的人性来说明的,缺乏逻辑性。

在本节中,文章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推理论证。为此,本章首先寻求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其次是在引用了叶海云(2000)③的短视消费模型的基础上对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加以论证。

2.1 收入差异的衡量方法居民收入差异的衡量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迄今为止,有关度量收入差异的方法有几十种,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其中基尼系数法是经济学界最常用的研究收入差异的方法。张平(2000)④在《收入差异、利率与消费》一文中对收入差异的衡量采用的是样本中所有研究对象的最高最低收入比,并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指出收入差异拉大、收入增长与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和基尼系数相比,张平采用的最高最低收入比计算比较方便,更能直观地反映收入差异。本文用以衡量个人收入差异的是收入差异率δi,即个人收入与总体平均收入的差距与总体平均收入的比率。如果以yi代表个人收入,以y代表总体居民即期平均收入,则收入差异率表示为δi=(或δi=×100%,本文取δi=),其中yi-代表个人收入与总体平均收入之间的差距,可正可负,而则可以反映这种差距的程度。若δi为正则说明个人收入高于总体平均收入,若δi为负则说明个人收入低于总体平均收入,δi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个人收入偏离平均收入的程度越大。通过比较发现,个人收入差异率的概念与基尼系数、最高最低收入比不同,它反映的是个人收入对平均收入的偏离程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描述个人收入差异,而基尼系数和最高最低收入比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表示总体居民的收入差异。因此,本文采用变异系数V= 来衡量总体居民的收入差异,其中表示收入为y的居民数pi占居民总数p的比例。当变异系数Vn=0时,说明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当变异系数Vn的值比较小时,说明居民收入差异比较小,收入分配比较均衡;当变异系数Vn的值比较大时,说明居民收入差异比较大,收入分配也不均衡。

2.2 收入差异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论证要研究收入差异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我们还必须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从而得到我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对于消费函数的研究,本文直接引用叶海云(2000)③的短视消费模型,即:C=A+y-R+(1)

其中C表示消费者的现期消费,r表示利率,A0表示其初始流动性资产水平,y0表示现期收入,y1代表下期收入,R*是消费者本期的实际储蓄目标。

下面本文试图将上面所讨论过的用于衡量收入差异的变量(即变异系数Vn)和适合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短视消费模型结合起来,将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这两个变量放在一个模型中来分析收入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选用了个人收入差异率δi(δi=)和变异系数V=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而且将δi代入V可以得到V=,这也是居民个人微观收入差异和整个经济体宏观收入差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分析中国居民短视消费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得到:对于消费者i来说,在假定利率r不变的情况下,其本期消费C0i主要取决于其初始资产A0i和下期收入y1i以及储蓄目标R*i,即消费者i的消费行为满足下式:C=A+y-R*i+ (2)

将个人收入差异率δi(δi=)带入(2)式得到如下所示的消费模型:C=××δi++A-R*i+(3)

下面我们来寻找变异系数Vn和总体居民总消费∑C之间的函数关系。由V=,我们可得p•V=δ•p。进一步,我们假设在整个经济体中每个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都不相等,即p、pi满足pi=1,p=n。那么,nV=δ成立。又由δi=可得:δ=y+-2y•,对于含有n个消费者的经济体来说,求和可得:2yi=y+n-δ,将nV=δ带入上式可得:

2yi=y+n-•nV=y+n1-V

上式中的yi代表消费者i的可支配收入,我们用y0i表示消费者i的本期可支配收入,则对于含有n个消费者的整个经济体而言,他们的本期可支配收入满足:2y0i=y+n1-V(4)

由(2)式我们可得含有n个消费者的经济体的总消费:

C=y+A+-R

将(4)式带入上式我们得到如下所示的收入差异和总消费的函数关系:

C=+•1-V+A+-R(5)

通过对上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整个经济体居民总消费∑C和变异系数V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V变小,则居民消费水平将增加。其实这一论断还不够精确,因为还存在Vn的值域问题,也就是变异系数Vn的上下界还未确定。所谓上界就是在居民收入最不等的情况下的取值,即一个人占有所有的财富收入而其他人一无所有。显然,在无穷总体(即n取∞)时,变异系数Vn的上界为无穷大;在有穷总体的情况下(在这里设总体中有n个样本),变异系数Vn的上界为。所谓下界就是在所有居民收入最平等的情况下的取值,即总体中所有居民平均分配所有财富或收入。很明显,无论考察的总体是有穷整体还是无穷总体,变异系数Vn的下界均为0。综上所述,在数学意义上来讲,在无穷总体的情况下,我们有:0Vn∞;而在有穷总体的情况下,我们有:0Vn。但是,在现实的经济体中根本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根据本文的计算结果及其他经济学者的考察,我们可以从经验上也可以证明得到:在变异系数Vn用以衡量一个现实经济体中居民收入差异时,0Vn1是成立的。此时,我们再来分析一下(5)式,如前所述,整个经济体居民总消费∑C和变异系数V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并且通过论证可以证明0Vn1(即0V1)亦成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调整整个经济体中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则该经济体的居民消费水平将增加。这也是本文所要求证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

通过本节对居民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关系论证,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调整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可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从而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虽然这一结论在先前的经济理论中不止一次被提到,但这些理论大都是通过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寻找解释,而本文主要是将二者结合在一个经济模型中,通过寻找二者之间内在的数学逻辑关系来加以证明解释的。同样,任何一个结论都需要通过检验,下面本文将对上述结论进行检验并加以分析。

3中国居民收入差异与消费水平关系的验证与分析

通过第二章的讨论,我们论证了居民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就是: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将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为了使上述论证更具可靠性,在本章中我们将对下式所表示的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验证。

C=+•1-V+A+-R

如前所述,通过对上式的分析我们发现,整个经济体居民总消费∑C和变异系数V的平方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因此如果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即缩小变异系数Vn,则整个经济体居民消费水平将增加。

表1是1991-200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列表。

根据表1中的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我们可以将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1991-2000年消费值稍做处理:首先是分别计算出历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均值;其次是扣除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值的影响,即将所得到的各消费均值除以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此处虽然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的基年不同,但不影响最后结论)。最终我们得到如下表2所示数据。

如表2所示,经处理后的数据扣除了消费价格指数和收入指数的影响,因而在经济学上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上述数据是全国居民经过多次不同收入再分配而得到的10组不同收入数据。在此,为了便于和变异系数比较,我们还需对表2中的数据加以处理,即将表中数据由城镇居民消费值计算得到的数据除以1000,而由农村居民消费值计算得到的数据除以500。由于每次收入再分配均会影响变异系数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将再次处理得到的数据和根据1991-2000年历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计算得到的变异系数加以比较来说明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将历年变异系数和处理得到的数据结合在一个图表中即得如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居民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负相关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当城镇居民的变异系数比较小时该年份的居民消费值比较高,相反,当变异系数比较大时该年份的消费值比较低。在1991年城镇居民的变异系数为0.205065,经处理后的城镇居民消费值为0.29335;从1992-1996年间城镇居民的变异系数不断变大,而城镇居民消费值基本上是逐渐变小的;在1997年,变异系数再度下降,同期城镇居民消费值升高;此后,变异系数逐年升到2000年的0.280699,而城镇居民消费值由1997年的280.52下降至275.30。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的负相关关系却不是那么明显。其实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在我国农村一直存在农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这主要由于:一是在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尚处在解决温饱阶段;二是农民教育、医疗支出大幅增加以及盖房、子女结婚等其他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三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不好,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消费信贷环境欠佳。这些因素明显降低了农民的消费力。因此,整体而言,不论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其消费需求变化均不如城镇居民那么明显。因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变化没多大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上述分析,验证的结果不如直接由理论推导得到的结论明显。考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我们仅仅以全国31个省、市的收入和消费均值来验证,所选的数据虽然具有代表性但缺乏普遍性,因此数据的选取对验证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验证结果与理论的不一致;二是在寻求居民总消费时,我们是将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函数直接加总得到的。虽然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具体的验证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把微观变量加总为宏观变量时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即宏观消费函数的函数形式和系数不仅取决于微观消费函数的形式和系数,还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状况。虽然这一点还需更多的理论支持和计量验证,但不可否认,该效应的存在无疑对验证结果增加了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对居民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关系的验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确存在负相关性,因此调整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异将有利于提高整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注释:

①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②凯恩斯编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出版社,2002:101.

③叶海云.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0,(11).

④张平.收入差异、利率与消费[J].财贸经济,2000,(8).

参考文献:

[1]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2.

[3]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叶海云.试论流动性、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疲软之间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0,(11).

[5]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6]张平.收入差异、利率与消费[J].财贸经济,2000,(8).

[7]孙稳存,彭彩霞.中国消费函数的分析与估计[J].经济科学,2002,(6).

[8]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第7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非常规污水处理;小城市;污、废水处理工艺

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但在一些小城市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难免会对水质的环境带来一些影响。而随着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小城市的污、废水排放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面对难以降解的物质时,就要考虑选用非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来促进城市污、废水处理的质量。

一、污、废水量比

小城市中的污水通常以生活污水为主,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小城市的工业用水也得到了不断地增加,造成了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污、废水量比形成了严重的失调现象。位于太湖以南的浙江,包含有钱塘江等比较大的水系,所以水体的功能一般要求达到Ⅲ类水以上。然而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的废水量远远超过了生活的废水量。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城市中,雨、污水分流是排水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近年来,截污率已经达到了0.55-0.65,而一些中型的工业地带的废水截污率则已经达到了100%,所以,污、废水的比例也有所降低。在实际的污、废水的设计中,可以对工程投资、处理工艺、进、出水质进行综合的确定,来进行污、废水的有效处理。

二、水质

与污水厂的进水水质要素相关的有:1.污、废比;2.工业废水污染物成份;3.居民生活用水量;4.地下管道入渗率;5.城市管网排水体制。通常来讲,就小城市的污水水质而言,北方城市不如南方城市,但居民的生活水平、气象环境、雨、污分流比例都会对小城市的实际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下表是小城市污水中低浓度水质示例表。

项目 COD/mg/L BOD/mg/L TN/mg/L TP/mg/L SS/mg/L PH

浓度 250-300 100-150 20-40 4-6 150-220 6-9

对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威胁运行较大的是工业废水的水质,如印染厂、医药化工厂、造纸厂等工业废水。如果污、废比较小时,即促使废水的处理,使之达到进污水管网的标准要求,会从本质上解决小城市的污水水质。下图是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要求表。

三、小城市非常规污水处理工艺

在常规的污水处理中,污、废水比达到75%以上,才能达到出水的标准,即COD≤60mg/L。但如果不能达到这一比值时,就要应用非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污废水的处理。与此同时,在污废水的常规处理中,一般要求出水浓度要达到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其与城市污水厂的出水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为此,在确定非常规的处理方法中,要对常规处理方法中的除磷脱氮功能进行一定的保留,并具备降解残余物质的能力。

对于生活污水而言,由于工业废水的渗入,使得水质的特性发生率很大的变化,由于这一特点,进入污水管网的工业废水的水质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对出水水质来讲,处理的工艺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污、废水的性质对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说,某一个城市的工业废水主要是造纸、印染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它的入管BOD有75%的去除率,生活污水BOD和COD有95%和90%的去除率。在这一过程中,用化学除磷的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方法,就可以得知污、废比条件下的出水水质,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污/废比处于0.60/0.35时,若进行常规的方法进行污水的处理,能够使出水达到城镇的排放标准;但当这一比值超过0.45/0.55,时,只会让出水水质达到城镇的二级排放标准。为此,当这一比值低过以上的标准时,就要采取非常规的方法,进行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对于非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而言,其可对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污、废比进行一定的依据,在参照一下一些工艺的流程进行废水的处理。

1.工艺流程一

2.工艺流程二

在上面的这些污水处理额非常规处理工艺中,对于调节池的设置,其主要考虑的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废比。如果污、废比的比值小于0.35/0.65,或出现反应池单元,就必须要进行调节池的设置,才能对处理过程中的药剂投放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而对于水解池而言,它的设置考虑的是废水中BOD/COD之比和入管中的难降解物质的浓度,其对制革、毛纺、造纸、水果罐头食品、印染等废水的处理均可适用。其中在设置初沉池时,一般要对进水的悬浮物浓度进行有效地取舍,如果具备混凝沉淀的功能,也要对其进行设置。此外,如果出现不溶性COD和难降解物质的存在,并在BOD/COD比值较低时,就要对反应池进行设置,在依据入管工业废水的特性,可选择性的添加氧化剂或混凝剂。通常来说,如果是制革和医药化工类的废水,就可对其进行上述工艺的选用。

四、讨论

(一)处理小城市污水时,入管难降解物质和工业废水比例的增多会使废水的处理难以达到合理的标准,一般来说,运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以此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此,就要对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兼纳,不断地完善常规的生化处理工艺,来适应经济的需求和发展。

(二)对污水处理的非常规的处理工艺进行一定的完善,并能够依据出水浓度、入管废水的性质、污废比等内容进行工艺的设计,而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地考虑,也能够对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进行一个可行性的判别,使应该使用非常规处理工艺却运用常规处理工艺的现象有所避免,有效地保障出水的合格率。

第8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1.上课说话。老师正在讲课,他(学生,不唯一)侧转头问同桌:“老师刚才说什么?”同桌问:“哪一句?”两人一起没听见此后的讲课。

2.随意插话。老师正在批评某个同学,生气地说:“你认真点,不行吗?”他(董××等)在那儿答:“行——”让人哭笑不得。

二、问题学生

黄××、辛××、王××、卢××等。

三、解决的方式和步骤

个别教育、主题班会、家长督导、结果总结。

四、分解过程

1.有风三尺浪

班级里有了问题学生,会带动起一股不好的班风。当班主任发现不好的苗头时,学生已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现象:他们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错,出点花样让同学一乐挺光彩的。大部分学生倒也乐在其中,少部分学生虽十分反感,但又不想得罪他们,因而默不作声;教师当然十分反感,然而现场教育收效不大。这样的情景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到是少见或未见,这也是歪风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2.找准切入点

班教导会上全体任课教师锁定的焦点人物是黄××、辛××、王××、卢××四人。学生个体分析:成绩较好,都在班级前10名,两人在前5名,但与级部同位次的学生相比,他们既不可能在第一,又排不上最后,而是在下一个甚至还要远的位次上。如果把搜索范围扩展至班级前四十名的学生,违纪严重的也还是这四人。在此之前,对这四个学生的小违纪,我也曾进行过单独教育,但总是改一段时间犯一犯,反复教育的次数多了,师生都有点疲了。但如今,坏风气由这四人而起以致蔓延,情势不容再忽视。故当下拟定措施:抓品德,促纪律,带学习。我们都认为这是教育最好的切入点。

3.个别教育先行——提高认识

我把学生召集在一起,先问了他们四个问题:

(1)如果你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有趣的电视节目,妈妈突然走进来说:“快去买盐去,妈妈等着急用!”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2)如果老师讲课正讲到重点上,你急于知道答案,却因为一个同学的捣乱而被中止,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如果你就是讲课的那位老师,你会怎样做?

(4)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找你们谈话吗?

我说:“同学们,人生有许多偶然,因而就多了许多的机会。问题是,你们有没有珍惜老师给予的一次次机会,又会不会珍惜这一次次机会呢?”接着,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德性不好的人,不仅借钱不还,还拿借来的钱去赌博,所有的人都很讨厌他。有一次他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借钱,他觉得她还不知道自己的底细。果然他很顺利地拿到了钱,然而就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她对他说:“曾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你永远不会还钱,劝我不要借钱给你,但我觉得你不是这样的人,也许他们对你有误解。”他被深深地震动了。本来他想拿这些钱再去赌,赢了尽情挥霍,输了再去借,但是面对亲戚所给予的这次宝贵的机会,他选择了珍惜。三年后,这个懂得珍惜的人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讲完了,我不忘总结性地说:“所以呢,对于别人给予的机会,应该心存感激,要及时地抓住它。你们都是离优秀仅差一点的学生,你们珍惜了老师给予的机会,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转贴于

4.主题班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班主任的教育成果如果能由点而联成片,那是一种较高的教育境界。于是我利用主题班会精心营造了一种熏陶法集体受训的氛围,主题就利用刘备的那句从小事做起的箴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协同家长,观、教、导、引

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向四位学生的家长发出了共商函。

我首先肯定了四位学生在学习中聪颖的天资、在生活中敏锐的反应、在同学中较好的人缘、在老师心目中值得肯定的方方面面,此时,家长一悦;接着,我列举了他们在课堂听讲中的随意、在路队纪律中的顽劣、在学习品质上的懒惰、在学习目标上的狭隘,此时的家长亦惊亦忧。

“如果我们引导教育转化得及时,他们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学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当然是四位家长的共同愿望,也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6.结果总结

以一个周为一个小的周期,以一个月为一个大的周期,我们以每次奖惩加减5分为标尺,对每一个学生的一周行为进行量化,并定期进行了结果总结,按照积分授予前30名同学“自律标兵”称号,并获得本学期长效竞选资格,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性。

7.结论: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第9篇:消费税的意义范文

笔者采用中国1978年~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使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自回归模型(ptar),对中国东部、西部及中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的敛散性和区域间的价格水平差距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就区域内而言,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分别体现了收敛特征;就区域间而言,东部与西部区域的价格水平表现出收敛态势。这表明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

关键词:价格水平;非线性ptar;敛散性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除少数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完善灵活的价格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价格水平对市场供求的反应程度越来越敏感,中国区域之间的价格水平差距也随之呈现。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非常明显。这种区域之间的价格水平差距是发散,还是收敛?收敛方式如何?名义价格水平的差距是否能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上述问题的答案,关系到对中国市场一体化的发展程度和市场经济运行质量的评价,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依据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的特征事实,应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敛散性的动态特征,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探讨区域价格水平差异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或购买力评价理论。一价定律认为: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情况下,套利行为将使不同区域的同种商品的售价一致。当一价定律运用于国际市场时,该定律即为购买力平价理论。经济学者围绕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的实证检验从未间断。早期的实证研究多采用跨国数据,结果大部分显示购买力平价不成立。部分原因在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样本量不足,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统计检验势,无法拒绝价格差异序列的非平稳性假设。学者在两方面进行了改进,一是采用了更长时间段的跨国时间序列数据,例如montanes 等(1999);二是使用面板数据,例如choi(2001)。后续研究结果基本支持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即国家间价格差距具有收敛的趋势。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经验。相对而言,一国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要小得多,也不存在着名义汇率波动的问题,价格指数更具有同质性,因而一国的区域价格水平差异收敛的可能性更高,这促使许多学者对一国区域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是否收敛进行了实证检验。例如parsley等 (1996) 对美国各城市的相对价格差距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其结论支持一价定律,类似的研究还有basher等(2009)。rogers (2007) 采用欧洲城市数据,也得出了价格差距收敛结论。chaudhuri等(2004)研究了澳大利亚各州的相对价格敛散性情况。上述研究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一价定律。

关于中国区域价格差距的敛散性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张晨峰,2011)。fan等(2006)认为中国渐近式改革推进了市场的统一,中国国内市场价格有收敛的趋势。鄂永健(2007)使用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国区域间价格水平差距的敛散性进行经验研究。他们认为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具有收敛特征,且其估计的收敛速度有加快的趋势。王元凯(2008)分别对城市和农村的价格差异进行了敛散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的样本数据均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一价定律在中国市场成立。行伟波等(2010)采用中国城市间33类生产资料价格数据,使用面板单位根方法检验了城市间产品价格差距的长期收敛性,认为城市间各类产品价格差距基本收敛。

关于中国区域价格差距的敛散性研究主要采用了bai等(2004)等提出的面板检验方法。此方法一般不考虑数据生成过程的结构断点问题,忽略该问题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现存文献对结构性变化的忽略促使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借鉴beyaert等(2008)提出的两区间非线性面板门槛自回归(ptar)模型、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及bootstrap模拟计算临界值的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消费价格水平差异的敛散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特色在于:研究对象突出空间上的差别和联系;估计方法不仅考虑结构断点问题,而且还运用bootstrap方法计算截面相关时的临界值;研究结论着重强调价格差距收敛模式的不同(条件收敛或绝对收敛)。

二、区域价格敛散性的面板门槛模型

传统线性回归说明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线性关系,而实际数据的线性关系可能并非固定不变。例如在某一时点上,某个解释变量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使整个回归模型的截距或斜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回归结果产生了一种折凹的现象,该类问题在计量经济学当中被称之为非线性回归(nonlinear regression)。目前门槛模型(threshold model)是解决此类非线性模型常用方法之一。门槛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以某个变量作为门槛值,将所要回归的模型按照门槛值区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间,每一个区间有着不同的回归模式(回归参数在不同区间的取值不一样)。与用传统回归模型的效果相比,门槛回归模型可能会对数据有更佳的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