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生产物流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物流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物流的特点

第1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生产物流,问题,管理

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收到企业生产物流系统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影响。加强生产物流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 传统的人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与现代经济和生产的发展逐渐显得不相适应,生产物流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大方向。

一、生产物流及其特性与主要功能要素

企业的生产物流活动,就是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一种物流活动,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生产物流的起点为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终点为产成品仓库,在这中间的一个个的节点上,加工、搬运、仓储等活动。此过程与生产过程联系紧密,在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上采用的管理技术要求有相应的物流手段与之相对应。企业生产物流,实现价值的特点与和社会物流不同,即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是实现加工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生产物流,一般是在企业的小范围内完成,空间距离的变化不大,在企业内部的储存是对生产的保证,并不是追求利润上的独立。企业生产物流伴随加工活动而发生,为的是实现加工附加价值。

企业生产物流主要功能要素不是运输和储存,而是搬运活动。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即使是配送企业和批发企业的企业内部物流,实际上是物料不停的搬运过程中的加工和形态上的改变,通过搬运,商品完成了分货、拣选、配货工作,完成了大改小、小集大的换装工作,从而使商品形成了可配送或可批发的形态。

二、生产物流管理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

企业物流的稳定性,企业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便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选择性及可变性便很小。对物流的改进只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即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人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对物流活动计划,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加工点和存储点,运送监督,从一个仓库流入下一个生产单位火生产环节,按照规定流程,对于产品的加工、储存,通过运输装置,将产品进行点对点的转入与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

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物流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30%的运营成本。而通过物流管理和供应链优化,可以实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将减少10%;将整个供应链库存下降30%;使得企业的运输成本下降15%;供应链整体上的运作费用下降25%。可见,物流能使得企业的总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库存积压降低,提高企业整体利润率,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的提高整体利润的最大源泉。生产物流管理可以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通过企业生产物流对自身资源的配置优化,实施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用最小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生产物流效率和企业的整体上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优化生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优化生产线设置,实施效率化配送。企业产品一般都是体积庞大,一般都是尺寸超过宽度lin的线体,质量重,产品的型号也不同,艰难地在线体上移动。工人在装配时,有的爬到线体上,有的登在凳子上。还有就是原设定的生产线,仅仅为生产而设定,刚性较强,对产品结构适应性较差,都会给生产企业物流出现内部不平衡的现象。可见,效率化的配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安排配车计划,提高装载率,选择最佳运送手段可以实现生产物流效率化。

2、利用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物流管理。企业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可以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不仅可以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让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优化生产物流管理,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借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转变管理模式。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准确而快捷地对各种物流作业,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处理。企业借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数据汇总,做出科学的预测分析,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

4、加强企业职工的“战略性成本意识”。物流管理部门要加强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产品的开发,到生产,到销售,这一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总之,各国的企业把生产物流管理作为新的战略视角,越来越重视通过物流管理,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着眼点。制定各种物流战略,优化物流管理途径,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江华.新玛德公司物流管理优化策略及实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原慧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高超.我国生产型企业集团物流管理协同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6年07期

[4]周林,王杰,肖素梅.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02期

[5]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科技导报.2005年09期

[6]储雪俭,梁虹龙.对发展物流金融中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年02期

[7]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年03期

第2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产物流配送;大量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订单式大规模生产

对于企业来讲,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运作已经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前期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如何针对本企业的产品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生产物流配送模式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生产物流配送模式以供企业参考,帮助企业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生产物流配送模式。

1.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分析

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制造工艺复杂,工序比较多。其次,各种零件的加工工作量千差万别。最后,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种类繁杂,型号复杂。综合以上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以下就按机械制造业的不同制造模式分析其特点以及应该如何进行物流配送。

2.单件小批量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分析

2.1单件小批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特点

单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是订单式生产物流。一般情况下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规划好了物流的操作过程。

随着生产的进行,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产出的全过程,物流活动都易于管理和控制。零部件按着加工、装配的顺序送到生产工位。如果需要的话,会为每种零部件制作专用的工位器具。

2.2单件小批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物流配送模式

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工作地是按对象原则布置,亦即如果是加工工序,则在每个工作地上要完成尽可能多的加工工序。如果是装配工序,则要完成大部分或全部零件的装配工作。一般说来,工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够熟悉。要求工人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要成为某一领域的能手。物流的配送有如下几种模式:

a)根据生产进度要求,由工人提出领料要求,物流系统根据批准的领料申请单发料(送/取物料)。这种方事不会产生过多的库存。但生产周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计划稍有欠周,则会导致物流断流的现象。

b)物流部门根据生产指令,按计划时间将各工位所需的材料送到工位交给工人保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工人在生产的同时,还要负责保管好物料。否则就可能由于物料丢失、损坏而使生产线停顿。

c)组织严格配送,既生产物流配送。根据生产计划,实施适时监控生产制造过程。将各工位所需的零件经过分拣、配组后,在规定的时候送到特定的生产现场,所配送物料的数量、品种就是在生产该产品时所需的数量和所需的品种。即不多送也不少送。

3.订单式大量生产的物流分析

3.1订单式大量生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特点

一、生产所需物料品种众多;二、企业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三、企业物料加工过程存在多种工艺路线交错进行;四、企业加工环境经常变化。

3.2订单式大量生产生产物流配送模式

大量生产过程中通过信息传递,把运输、储存、加工、装配、装卸、搬运配送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在大量生产条件下,工作地是按专业原则布置,亦即如果是加工工序,则在每个工作地上只完成规定的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如果是装配工序,则只完成规定零件的装配工作。一般说来,工作地高度专业化;工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就能够非常熟悉。工人也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就能够快速成为熟练工。物流的配送有以下几种模式:

a)根据工作地的工作条件特点,在工位边上建立物资储备,由工人自己选择要加工的材料或要装配的零件。生产线有巡线工人,查看每一个工位的原材料储备情况,在材料要用尽的时候补充材料。优点是生产线的工人不用照看库存储备,只专心于生产过程作业。生产线在制品库存量不会太大。不足之处是需要多配备人手,加强生产线的巡线工作。且一旦生产任务紧张,巡线有可能产生疏漏。造成由于物料供应不及时产生的生产线停顿。

b)采取看板的方式补充材料。每个工位都设有看板,在材料快要消耗尽的时候,由工位的工人将看板提示给供货工位(部门),供货工位(部门)看到看板后组织物流供货。优点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占用。物料供货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不足之处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一边照看生产线的生产情况,一边还要时刻监督库存状态;否则就可能由于物料供应不及时而使生产线停顿。

c)组织双箱式物流供应,在生产线的工位边上同时放两个存储相同零件的存储箱。工人只使用其中的一个箱中的材料,在一个箱中的材料用尽的时候,发出信号,提示供货。这种供货方式,原材料占用较多,但是生产较稳定,不易产生生产线停顿。巡线的工人也可减少很多。

d)组织严密配送。将生产过程中各工位所需的零件在生产线的外边专门的地方分拣、配组后,在规定的时候送到特定的生产现场,所配送物料的数量、品种就是该工位在生产该产品时所需的数量和所需的品种。即不多送也不少送。这种配送方式既能保证生产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又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库存物资减少到最低。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快速的物流系统的响应。

结论

生产物流系统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制造各环节的纽带。因此,对生产物流系统的慎重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赵艳丰

近两年,国家正式实施新的“汽车三包”政策,这对中国汽车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汽车制造厂商必须顺应形势,不断提高自己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优秀的质量来源于生产制造,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当前汽车厂商首要解决的问题。汽车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生产物流,并且生产物流的精益化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今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仍然有许多汽车厂商按照传统的规模化方式进行生产,这样难免会暴露出很多生产物流问题,比如物流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生产节拍缓慢滞化等,生产物流的流程就好比脉络中郁堵的血液一样没有被打通。那么如何打通“任督”二脉,让血液顺畅地流动起来,实现多元化、自由、灵活多变的现代化物流生产方式,就成为当下许多汽车厂商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L公司为案例来详细说明。

L 公司生产物流现状

L 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大型汽车厂商,拥有4 个轿车生产厂,近10 款轿车产品。L 公司的生产物流中的零部件种类复杂,总数达到数千种,各种不同的零件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状态也不同,L 公司根据零部件特点将其分为四类不同的物料架上货方式:看板直送上线,物流排序上线,货筐上线和JIT(justin time)上线。

看板直送上线:此类零件主要针对选装关系少、体积较大的零件。如每台车都必须装配的某些专用汽车零部件、蓄电池等。这类型的零件本身体积比较大,由零部件生产厂家做成模块后,运送到整车装配现场。这类零部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一般由零部件供货厂商制造后,按整车厂装配现场的物料架直接安放零部件。这样,在此类零部件运抵整车厂仓库后,就不需要重新进行分装,可以直接送到所需的装配工位。

物流排序上线:针对种类颜色等比较多的大小适中的零件。此类零件是起连接、固定用的通用件,如螺母、垫片等。这类型的零件通常由供货的零部件厂家生产后,以较大的集装箱包装形式运抵整车厂。由汽车制造企业的相关人员在库房分装入物料架中,然后送至装配现场对应的工位。货筐上线:针对选装关系多,零件体积适中,密集度高的区域。此类零件多为一些复杂、形状多样化的零件,如内饰装饰件等。这类型的零件因为形式复杂,不同车型的车辆装配时需要选用不同的此类零件,即使是相邻的两台车选用的同类零部件也为不同型号。因此,为了降低装配时选择零件的错误率和减少工作时间,此类零件在运至汽车生产线装配工位前,需要由物流人员根据每台车的型号和零件清单,将此类型的各种零件备入筐车物料篮中。筐车放置在相对应的汽车装配工位上,工人可以一次性按顺序取用单台次车辆需要的若干零件,不需要往返料架取零件,极大地节约装配工时,降低工人的装配劳动强度。JIT(just in time)上线:针对选装关系繁多,体积较大的零件。此类零件因体积较大,需要占用比较大的生产线存放空间,且根据车序选装严格对应,所以使用JIT 上线方式。此类零件,如汽车座椅等。

原有生产物流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汽车厂商都实行“混流生产”,其是指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使得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得到改善,企业从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出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轿车。L 公司二厂总装车间现生产轿车共计2 个品牌,PQ34、PQ35、PQ46 共3 个平台,New Bora、Sagitar、Golf、Magotan和奥迪Q3 共5 款车型,其有复杂的产品组合,按类型可分为2 种驱动方式,10 余种发动机与变速箱的组合。

目前,L 公司二厂总装车间要对5 种车型复杂的轿车进行装配,涉及300 余家供应商5000 多种汽车零部件。由于混流生产条件下零部件的生产厂家、种类、数量、型号各不相同,甚至其规格和色彩也不尽相同,使得轿车装配变得更为复杂。L 公司现有的物流方式产生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一、现有的物流体系难以满足产能提升、零部件增加所带来的新要求。二、产能提升和柔性化生产使得物流变得更加复杂并且物流产量也在增加,其负荷在增大。三、零部件种类与数量繁多,在生产线中装配错误,使得质量下降。四、物流存储区面积不足以应对产能提升的要求。五、物流变得复杂和困难起来。

六、缺乏指示信息,JIT 供货无法执行。面对生产物流的种种困境,L 公司认识到必须运用精益生产理论来改善物流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精益生产理论是日本丰田公司对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研究总结出的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大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追求企业和用户都满意的质量,力求实现多品种产品生产的高质量和低成本优势,实现产品性能和价格的最优化,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最佳的工业生产组织模式。

那么精益生产物流,就是在精益化思想的指导下,以客户的需求拉动物流供应链,改进和完善物流过程中的采购、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消除浪费,保证客户的高水平满意度,节约成本,从而追求物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物流模式。

具体改善策略

目前关于L 公司的生产物流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库存过多、工序冗长、生产浪费、服务落后等等。如何做到自知之明,并解决问题,L 公司在“5W1H”分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通过“5W1H”对每项工序从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如上图所示:

在对关于每项工序六个方面的“5W1H”分析研究后,L 公司采用如下措施解决问题:

1) 取消不必要的工作:对于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不必要的各个环节应予以取消,不能取消的应部分取消,以减少浪费,节约资金。

2) 合并必需的工作:对于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某些重复的环节如不可以取消,则考虑进行合并,如多员工职责重叠,就要考虑对工作进行合并、调整。

3) 改变必需的工作程序:对于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某些冗长或者不科学的环节就要予以改变、调整,使其工序变得合理、科学,更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当企业生产新产品时,实施一些生产工序,当继续加大投产时,还是这些工序,阻碍了产量的增加,这时就要对某些阻碍产量的工序进行整改,从而促进产量的增加。L 公司根据丰田JIT 物流模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物流成本,科学分布实施物流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混流生产问题。主要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建立统筹全局的工作小组,重新构造运作模式。二厂总装车间打破了传统的行政部门划分的观念,建立了一种从上到下推广,再从下到上运作的相关物流工作小组。这个小组是根据业务关系建立,通过前期对每一个相关员工的精益生产培训,使集体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参加,发挥智慧,使组织结构延伸到基层,工作推广到生产第一线。

第二,对精益生产物流进行改善和实施。通过各种相关工具进行分析归类,明确所属类别,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改进。如物料区域规划、生产线旁临时储备分装区规划、物流运输路线优化等可视化建设。

第三,改善和精简业务流程,消除物流工作流中的一切不合理浪费。

第四,对物流设施进行一定的改善。这是生产精益物流改进的基础,是精益物流实施的硬件条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对信息设施的建设、物料包装器具的改进、工位器具改善、物流设备改善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流超市储备区域的设立,物料上线方式的调整,物料运输路线的设计优化、物料包装的改进和工艺布局的优化等。

1) 工艺流程的改善优化:经过优化供货频次,减少了操作层次。

2)现场布局的改善优化。

目前经过精益改善后,二厂总装车间生产物流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建立5 大线旁物料超市(F07 物料超市、F12 物料超市、F09 物料超市、F02 物料超市、F06 物料超市),极大提高了物料的供货准时率和完好率。

3)人机工程的改善优化: 规定工时节拍,减少人员操作的走动距离,零件摆放符合人机工程学。

第4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物流 绩效评价

一、煤炭企业物流系统

煤炭企业因自身的特殊性,在物流系统方面也具有特殊性,如物流临时计划多,配送成本高;配送资源过于松散,缺少必要的整合与优化;配送的粗放型管理导致配送费用偏高等问题。这使得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变得庞大,难以系统化的管理与优化。然而,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煤炭物流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将物理系统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信息流。

供应物流指维持煤炭企业日常生产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与必需物资在煤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一般来说,供应物流的工作流程主要是煤炭企业的矿井负责人把所需的物资种类与数量上报给企业的采购部门,采购部门通过分析、汇总、市场调查、招标等过程,商定相应物资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将所需物资配送至指定的仓库,然后由仓库一级一级向下分配。因此,供应物流系统比较独立、稳定,受意外因素影响较少,易于控制和优化。

生产物流指煤炭从工作面到外运的过程,生产过程不仅面对着煤炭产品重量大、体积大、物流量大以及连续性高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矿井地下生产系统与地面生产系统。其中,矿井地下生产系统主要有动力供应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而地面生产系统主要包括选煤系统、排矸系统、运输系统。生产物流系统不仅要保证煤炭生产的高效、持续,还要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因此,综合全面的评估煤炭生产物流体系需要合理评价煤炭开采、运输、装卸、选洗等个个作业环节,优化运输环节,提高物流效率。

销售物流指煤炭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流动。一般来说,煤炭企业与客户在签订购买协议后,按照客户的要求将煤炭产品送到指定地点。煤炭外运因为路途遥远、运输方式多样,因此运输成本比较高。煤炭集团一般建立了现代化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与技术,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二、煤炭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建立原则

为全面科学的评估煤炭企业物流系统,在选取物流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坚持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确保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有效。

首先,煤炭企业必须保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平真实,这需要煤炭企业应该重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确保所选取的指标客观公正。在设立指标体系中,要选取职工易于理解与接受并具有明确可衡量性的数值。其次,煤炭企业必须保证指标的价值性,选取有价值的指标可以灵活的反映物流系统,对物流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就要求在选取指标时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益求精,注重关键性指标的选取。在设立指标时,企业也可以集思广益,参考国际国内同行的绩效指标设置,同时可以吸收应用平衡计分卡思想。最后,在取舍指标时必须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可行性包括可比性与可行性。可比性主要指指标体系不仅可以评价煤炭企业不同时期的物流绩效,还可以评价同一时期不同煤炭企业的物流绩效。这就要求在选取指标时必须参考行业的标准,注意相同指标的选取。可操作性主要指应该考虑到指标所需的数据与资料收集的难度。如果指标的选取忽视了可操作性,那么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三、煤炭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为了全面综合的评估物流系统,发现物流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为物流管理提供信息。由此,我们从物流环节的四大模块出发,可以将供应物流绩效、生产物流绩效、销售物流绩效、物流信息系统绩效定为一级指标,这些一级指标具有综合性、独立性与重要性,然后根据指标选取原则,进一步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

(一)供应物流绩效指标。

供应物流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采购与库存这两个环节,这两个指标都明确清晰并易于统计。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差旅费、采购谈判费、采购物资的运输费与税费。采购周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它表明了物资循环的快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订购点是否合适。如果采购周期过长就应该调低订购点,如果采购周期过短就应该调高订购点。物资的供应量则反映了供应物流系统在一段时间的物资总量,物资总量用企业煤炭生产所用物资的总价表示。库存环节主要包括库存成本与库存损耗。库存成本即物资存放在仓库中所花费的成本,如存放设备的费用、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库存损耗主要指库存物资的意外损坏与过期变质。在评价时,需要重视那些可以减免的物资损失。仓库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仓库实际使用情况。总而言之,供应物流绩效指标可以归纳为采购成本、采购周期,库存成本、仓库利用率、库存损耗以及物资供应量。

(二)生产物流绩效指标。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物流中,需要选取的重要指标有生产自动化水平、吨煤生产成本、日产吨煤数量。生产自动化水平由矿井自动化水平决定,它直接关系到煤炭产量,它的取值由相关专家评估决定。吨煤生产成本指每吨煤从工作地点到地面的所有费用,包括原材料、工人平均工资、辅助材料、机器折旧费与生产所消耗的水电费。日产吨煤数量指煤炭企业一天生产的煤炭总量。后两个指标在选取时应该取评价期的平均值。

(三)销售物流绩效指标。

销售物流绩效指标可以归纳为订单处理数量、吨煤运输成本以及配送煤炭数量。订单处理数量有效的反应了客户需求量的变化,有利于煤炭企业掌握客户的需求。吨煤运输成本指每吨煤运输到客户要求地点的成本,它可以促使工作人员选取最经济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方式。配送煤炭数量反映了在评价期的总输出。

(四)物流信息系统绩效指标。

物流信息系统绩效指标主要归纳为物流网络维护费用与数据安全性。物流网络维护费用主要指定期的信息系统检查费、网络故障维修费。数据安全性的取值为评价期间的信息外泄次数。客户的信息与订单信息是煤炭企业的机密信息,它们的泄露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为提高煤炭企业的物流效率,优化物流管理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全面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让煤炭企业更加灵活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吴革.绩效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第5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系统思想 仿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112-02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仿真器等工具模拟现实系统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也是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各式各样的仿真课程,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仿真教学过程中软件学习困难、案例间相互独立、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都使得仿真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从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思想出发,以系统的特性为指导,通过强化系统思想,探讨仿真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改革。

一、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即系统论,它研究的是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等。系统思想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辩证范畴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式,人们常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整个或部分系统观点,它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1] 系统中要素的数量、要素间的层次结构等均会对系统功能和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将要素和整体辩证统一,使系统实现其功能和性质的最优化是系统思想追求的目标。

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包括四大特性,即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发性。强化系统思想就是以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为基础,从系统的特性延伸,把解决问题的模式与系统的深层次特性相结合,探讨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优化问题解决方案。

二、仿真教学特点

仿真教学是对以建模与仿真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建立并运行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进行的课程教学。[2]它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及未来智能化教育的基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仿真课程能够使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通过虚拟的仿真环境和自身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知识,同时,通过计算机强大的交互性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自身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首先,与一般的教学课程相比较,仿真教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仿真利用计算机、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等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和改造,学生在学习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英文基础。同时,仿真需要与专业相结合,用于研究不同的研究对象,这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其次,仿真教学实践性强。学习仿真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专业领域,因此在仿真教学中,案例应贯穿于仿真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案例学习仿真的各种方法与技巧。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也很重要,需要开设一定的实验课环节或上机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仿真工具及专业领域的理解。

三、强化系统思想的生产物流建模仿真教学实践与改革

(一)强化系统思想的整体性教学——课程整体建设

系统思想中的核心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从整体性上来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整体功能呈现的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强化系统思想的整体性教学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有机整体。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课程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在理论教学中,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工具进行授课,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现场模拟仿真操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有切身的感受。实验教学是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答疑指导为辅,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课程的考核也要突破原有的考试方式,从整体出发改革考核方法。生产物流建模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教学中的平时成绩、实验教学中的上机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以一定的百分比计入课程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改变了书面考试“一次定终身”的做法,从课程整体上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核。

(二)强化系统思想的结构性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及体系结构作出规划。根据强化系统思想的内涵,课程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强化系统思想的结构性教学要求,从课程的结构性入手,优化课程中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一定的比例、秩序和结合形式等,使课程体系结构功能不断完善,实现最佳效果。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要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对简单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有其他课程的支持。我校的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前期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英语课程为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等一些专业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更加理解生产物流的内涵,以便于建模仿真及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仿真的理论课程讲解,第二部分是针对课本定的案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按照原教学大纲的安排,实验课程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即将两部分课堂内容上完之后学生才能够自主进行软件操作。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安排方式效果不理想。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组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实验课程被安排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中就穿插了实验课程。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能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未理解的地方,这样的调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系统思想的层次性教学——课程深度建设

系统思想中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层次间的关系。强化系统思想的层次性教学指的是以课程大纲为指导加强课程深度建设。对于仿真课程来说,在短时间的教学课程中完全掌握某一软件的全部功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把握课程深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仿真教学中包括理论讲解和案例应用两个方面,在仿真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解,使用录像演示或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软件的理论讲解需要与案例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案例,再通过案例学习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中简单模型的建立,有的希望将软件应用于较为大型的系统,还有的希望通过模型了解系统仿真的数学原理,对软件本身的源代码进行分析或改写,开发软件中没有涉及的功能,这些都可以在基本理论学习完的基础之上,利用实验课程对学生的软件使用能力进行提升。

(四)强化系统思想的开放性教学——课程实践建设

从系统思想的开放性来看,系统的行为或功能是由系统所处的环境或系统的结构决定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能按部就班的学习课本上的死知识,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才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物流建模仿真的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开设就是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作相结合的过程。我校除了在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课程中开设实验环节加强课程实践性以外,还开设了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课程设计。教师去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一些生产物流相关的真实数据,出题并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是课程实践建设中的另一个重点。生产物流建模仿真在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生产现场观察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从大量繁杂的数据中收集和提取系统仿真所需要的数据,建立并运行仿真模型后,将取得的结果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改善过程中。这样的一种实践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实践建设。

本文根据仿真教学的特殊性,探讨了强化系统思想在仿真教学中的应用,并以我校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课程为例,说明了如何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强化系统思想,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守学.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和系统方法及运用[J].江苏社会科学,1997(3):72-76.

[2] 廖守亿,张金生,刘志国等.计算机仿真本科课程的比较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1).

第6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摘要]MRPⅡ、JIT 与TOC 是生产计划管理的有效工具。电力物资管理既有电力行业物流管理的特殊性,又有物流管理的一般性。通过比较MRPII、JIT、TOC三者在库存控制、计划控制、物料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三者各自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将生产物流中的三种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集成,把MRPⅡ推动式计划应用到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的制定层次,利用TOC及时调整瓶颈资源,并运用JIT 拉动体系对物资采购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将三者有效融合,对电力物资采购实施有效控制。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模式;集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19-02

1引言

从生产物流的角度来说,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的具体执行计划,是生产物流满足生产需求的关键依据。作为生产管理领域当今最流行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式,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MRPⅡ)、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以及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等理论为生产作业计划制订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但从系统假设、计划控制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来说,其仍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对几种方法的改进模式,例如Johnny等[1]对JIT和MRPⅡ两者相结合,提出改进的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模式框架。在实际应用中,有学者提出了JIT和MRP[2][3]以及TOC与MRPⅡ的具体集成方案[4]。张凡[5]对三种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陈建华等[6]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集成化生产管理模式。

上述三种生产计划管理模型主要应用在生产物流中,而电力物资管理既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又具备物流管理的一般性,本文通过借鉴生产物流的计划管理模式,通过对比三者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性,同时对三者基本思想加以整合,构建TOC、 MRP以及JIT相结合的集成化物资采购计划与控制模型,与电力物资采购模式相结合,对现有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2集成背景和基本思路

21集成背景

电力物资需求管理的主要模式分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批次物资需求计划两种实施模式。省公司计划发展部制订电网规划,按照时序将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建设周期细化到各年度,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可进入项目储备,具备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条件,形成里程碑计划,作为计划编制基础。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年度里程碑计划中的项目投资、建设安排,将相应的项目物资采购需求形成下一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的提出需严格基于年度物资需求计划。

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制订后由物资部结合公司采购战略、经济发展趋势、产能情况、历史数据、价格走势等,对年度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公司年度物资采购方案建议。物资需求单位根据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和年度物资采购批次安排,在每批次内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形成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其为正式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由地、市公司编制,省公司汇总并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部物资供应公司审核物资采购计划,审核通过后提交到总部物资部审核。经总部计划、招标审查会专家审核通过后实施采购。

22集成思路及集成化的计划与控制模型

对MRPⅡ、TOC与JIT各自优缺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三者的侧重点和适用环境不同,并在追求目标、计划展开方式、物料需求以及能力控制存在诸多不同点,但并非完全对立,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通过取其长处,实现三者优势互补,与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相结合,定能更好地实行物资计划与控制的职能。

基于电网物资的采购流程和特点,建立如下集成电力物资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首先,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采用的是MRP思想,通过物资需求预测,经分类汇总、综合平衡审批后形成公司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并作为电力物资管理的主要依据,用于制订公司年度采购策略,并进一步确定采购模式及采购方式等具体信息,为月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制订后,除将物资采购方案进行分配,还要考虑到采购方案的可执行性,作为采购计划的执行方,制订瓶颈平衡计划,对瓶颈资源进行调整,并考虑库存情况,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修正。

瓶颈资源平衡结束后,进行电力物资需求计划的制订。由于电力物资供应具有不确定性,除要考虑采购计划的执行外,为避免因物资采购延迟而对项目生产计划执行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项目部门的物资需求,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物资变动情况做出基本调整。物资供应公司应实时对项目物资需求信息进行了解,对已到货物资实施优先生产,对计划期内无法到货的物资向上层的月度物资采购计划及时反馈,对月度物资采购计划进行调整。

最后,将JIT采购管理模式应用到电力物资现场管理中,结合对关键资源的调度,实现对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时供应,满足电力物资实时供应的要求。

3结论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是保证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通过三者集成思想,将MRPⅡ计划的优势应用到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的制订这一层次,TOC及时调整瓶颈资源,并运用JIT保证项目类物资的及时供货,将三者有效融合,对电力物资采购模式的短板进行改造,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整个采购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Johnny CHo,Yih-Long ChangAn integrated MRP and JIT framework[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1,41(2):173-185.

[2]Zhang Qinghua,Cheng Guoquan,Wang Zhuan,et alResearch on MRP/JIT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edical equip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ncerned with spare part manufacturing[J].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9(12):1106,1110.

[3]Li Bo,Wang Jun,Zhuang Wanyu et alResearch on integration logistics system of MRPⅡ and JIT based on BOM[J].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5(1):557,561.

[4]沈昭基于TOC与MRPⅡ的计划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

第7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物流;现状;共同化;配送

“物流”(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考书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第8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字】钢铁;物流;运输;安全;效率;效益

一、钢铁物流体系的概述

(一)物流量巨大。

一般生产1吨 钢铁产品,需要4~6吨各种原材料、辅料。涉及到海运、水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就销售物流而言,我国钢铁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消费地则主要在华东地区。运输距离和运输难度较大。

(二)生产物流自营。

就集成钢铁生产企业而言,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生产工序。由于生产过程的紧密连接性和运输设备的专用性,生产物流一般自营。目前生产物流的形式主要有:厂内火车、厂内汽车、皮带运输、管道运输、辊道运输等。近几年,厂内汽车运输发展较快。

(三)钢铁产品的原材料性。

钢铁产品涉及的下游企业众多、分布广泛,成品钢材一般属于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因此,销售物流模式较多,包括:直销、中间商、流通加工等。值得注意的是,流通加工销售形式成为近几年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热点。

(四)物流成本高。

由于钢铁企业布局不合理,钢铁物流成本将长期处于高位。在供应物流方面,铁矿石是我国钢铁物流的主要对象,铁矿石的采购主要依赖进口,通过海运进入我国。内陆钢铁企业距离港口较远,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原料供给错位;在销售物流方面,钢铁行业的主要客户为汽车、造船、家电、交通、建筑及石化等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业大部分建立在华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与市场需求错位。而生产物流方面,由于钢铁行业加快了工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物流投入随之增加,物流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二、钢铁物流体系的设计

(一)要树立物流管理不仅是服务也是创利性工作的观念。必须确立公司物流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配套体系,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释放比例较大的物资库存,优化运输线路,减少内部倒运,提高车辆重驶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途径。

(二)做好厂区内运输工作的优化统筹安排,一步一步地使合理化运输体系实现。同时,探讨和研究厂区运输和厂外运输的自然流畅对接,使得厂区运输和厂外运输能够有机结合并协调一致,实现运输的最大效率。更进一步地,要做好钢铁厂原来运输系统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统筹规划,在明确工厂阶段性目标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推动计划、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三)对于厂区内的运力结构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更新换代和科学调整。此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平稳过渡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投入运营多条运输线、建立皮带运输系统、皮带通廊和转运站照明系统,改造原有皮带运输系统的下料翻板和漏斗,改造皮带的保护装置,促进厂区运输和厂外运输更加迅速准确地实现对接。

(四)物流的关键在于管理,对物流资源实现一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该整合的整合、该剥离地剥离,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引进资金,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吸收和导入先进物流管理和技术,采用集成化物流管理系统,激活管理体制,实行系统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最终成为一体化物流。逐渐实现专业化统管。紧跟时代潮流,引进原料运输信息管理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五)在重组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集监管、运营、系统优化为一体的多元成分的物流运营部门。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相对集中整合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提高物流速度,缩短物流周期,加速物流周转,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存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提高物流管理组织化程度。

(六)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责任与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物流费用单独核算,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分类。实施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将有关费用分解到消耗一定资源的活动而不是某个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钢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向高层管理干部提供物流信息,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注重物流成本效益。

(七)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而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做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控制物流运动,规划调节物流数量、方向、速度、目标,使之按一定目的和规划运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

(八)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还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物流人才培养应该以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管理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为主。

三、钢铁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集成化将管理计算机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结合起来,组成集散型的集成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研制、更新系统时,使两者结合起来且适当分工,以均衡分担管理与控制功能,防止功能和投资上的重复和浪费,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二)网络化是用数据通信网将各计算机群和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构成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可以共享系统资源,提高计算机的适应性,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率,缩短响应时间,有利于集中管理。

(三)数据库化,数据库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采用数据库能保证数据的整体性、独立性、共享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方便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修改。数据库系统已成为钢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联机化,为了适应钢铁企业工序多、联系密切的特点,提高管理效率,要求采用联机方式。这样可以准确掌握上下工序的动态物流信息,及时进行动态物流控制,提高系统效率;在管理体制上,也将管理机和控制机的系统管理业务统一在一个职能机构中。当前的趋势是全面联机化,除生产管理外,原料、物资、设备维修、成本机计算等一般管理也尽可能采用联机系统。

结 语:

我国已经致力于现代化钢铁物流加工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钢材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延伸,钢铁物流基地正向着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促进钢铁物流的形成。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吸取先进理念,更好的保证钢铁物流的运输和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宝军,廖美春.我国现代钢铁物流业的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06,(4):44-45.

[2]杨鹤宇.我国钢铁物流园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6):74.

第9篇:生产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汽车 焊装 物流 输送

1、概述

汽车行业的物流贯穿整个工厂及各个车间的设计,包含外部物流和生产物流(内部物流)。

外部物流即整个工厂乃至一个公司的物流,包含人流、物料路线和班车路线等。这些物流都要合理设计,尽量遵循同一个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行驶,避免物流交叉、发生事故,合理利用时间。

内部物流指:原材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物流的思想要在工厂设计的时候开始介入,如果在工厂投产以后发现问题,再试图改变设施布置方案,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在工厂设计的最初阶段,必须选择合理的布置方案[1]。

2、内部物流

车身车间的生产物流分为以下几部分:外部车辆将零件运输至PC区、零件配送至工位、工位间输送、二级分总成至总成的输送、白车身到涂装的机械化。

丰田是现代汽车行业中物流做的最成功的一个企业。无论是天津丰田还是广州丰田,车身车间平面规划思路基本相同。主要的特点如下:

1)、平面布局规划的思路主要是以物流为导向,物流量比较大的三级小总成在一个区域内集中焊接,焊接区域靠近物流配送区。

2)、工位间的物流:大件和重件的搬运采用机器人,轻件采用简易吊具,使投资合理、均衡。

3)、为了防止中小分总成工序人工作业造成的供应迟误,通过将中小分总成工序与大总成分离、独立、大岛化,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和维持高开工率。

2.1 外部车辆将零件运输至PC区

外委件由外委厂家通过卡车运输至汽车厂,外委件、冲压件放置于车身车间的PC区。

货车卸货

每条生产线有两个卡车道口卸货点,可供两辆卡车同时卸货,货车在指定的卸货点用叉车卸货,零件由叉车送至零件缓存区,由收货员清点并签收单据,之后用电瓶托盘车将零件送至PC分拣区,并将其对应的空器具送至空器具存储区,最后厂家将空器具带走。

PC区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将PC区的物料按照指定的小时量存储,外委厂家根据距离汽车厂的距离远近来选择配送的时间,但是必须保证在PC区内的物料存储。PC区分为外协件冲压件库、自制件冲压件库、小件区等。零件的放置便于人工取件,丰田的PC区为“n”字型,放件从中间放件,取件从两侧取,放件和取件不交叉。

零件分拣

零件由分拣人员按专用整合器具的标准作业进行定量分拣,分拣完成后将专用器具送至配送区,等待上线。

分拣区域布置原则:

1)大区域按工艺区域划分,每个区域内的零件器具按工位集中存放,工位的排列按配送先后顺序排列,便于分拣和配送;

2)每个零件器具进行定置,并标识其零件名称、零件号及工位单车用量。

物流人员每次按照10台份进行取件,操作工取件的顺序是根据ANDON牌上面提供的信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组合工位器具”一定要针对差异件有“先进先出”的功能以保证生产计划的执行。

零件配送至工位:

根据配送指示灯指示,配送人员用电瓶拖车将分拣好的整合器具送至工位,同时将空的整合器具拉到分配区。配送区按工艺区域进行布置。

配送一般采用电瓶拖车。一个电瓶拖车最多可带长度为6米以内的整合器具,在车间内的运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

2.2工位间的物流

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搬运过程是不创造价值的工作,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依靠搬运而提高自己的售价,减少制造过程的搬运工作可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降低成本,所以工位间的输送尽量借助外力来实现。

(1)、两工位间是上序和下序的关系,就可以采用工件自身重力滑移的工位器具来实现从一个工位运输至下一个工位的功能,这种工位器具比较适合不太重,但是人工搬运又比较困难的零件。同时也遵循了先进先出的原则。

(2)、零件超过10kg或者零件体积较大,人工搬运就十分困难了,这就需要借助外力——葫芦、气动平衡吊甚至平衡器下挂有简单吊具来实现工位间的转运。

此种方式投资低,但由于人工操作所以生产节拍有限制,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吊具共用性差,一般使用于单车型生产线的布置。

(3)、发舱、前后地板输送一般采用电动葫芦输送,侧围总成线输送一般采用往复式滑撬或者电动葫芦输送。

此种方式投资很高,但自动化程度很高,且生产柔性化程度高,亦便于后期节拍提升。

2.3分总成至总成的输送

二级总成到主线的输送根据投资成本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一般采用的EMS或者一些简单的设备来输送保证“先进先出”的原则。

日产生产线具有自动化率低、生产车型多的特点,运用自动导引运输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和物流器具来实现零件的成套自动配送,欧美称为SPS日韩称为KIT而已。

发舱总成、前、后地板总成输送至主线不同厂家采用的方式不同。丰田全部采用机器人上件,本田则采用人工周转,奇瑞全部采用摩擦线上件。

侧围总成输送至预装工位一般采用BUFFER滑移形式或者机器人进行输送,本田侧围输送形式采用摩擦线加吊具吊挂形式,机器人进行抓取和预拼。

采用什么样的输送形式与成本投资、产品结构和工艺布置有关,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4白车身去涂装的物流

白车身在调整线下线后都要经过存储排序到达涂装,输送形式有滚床滑撬输送和摩擦线、悬链输送,分为空中和地下存储,一般都是空中存储,存储量为8小时,按照涂装车身颜色进行排序,然后输送至涂装。

3、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在车身车间的重要性,物流是保证生产线生产顺畅的重要因素,在车间厂房设计时充分考虑PC区的位置,整条生产线的工艺布局,主线、调整线在哪侧,办公区域不要在西侧和北侧,调整线远离办公区域,涂装车间的位置决定了机械化的输送位置。总之,物流是一个车间的灵魂,节拍快、产量大的生产线物流必须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