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小学教育的地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的地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的地位

第1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一、拼音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因此,它成了一年级新生学习的第一站。

1.拼音教学是帮助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

汉字是表意文字,看见形,不能读出音。如果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借助拼音读出生字的音,还能区别多音字,纠正读错的字音,在阅读注音读物中借助拼音认字。写话、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可以利用拼音查字典,解决字形问题。同时,利用拼音识字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字形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复杂的字形,但是结合拼音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快速记忆。实践证明,汉语拼音可以帮助读准字音,可以借助它查字典,是加快识字速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提高识字质量的有效工具。

2.拼音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既不会写字。要想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只有采用这种方法,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能顺利的进行。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它的作用甚广。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学而即用。一名学生,放学回家,不巧父母都没下班,他要到一位生病的同学家探望。急中生智,写了张字条:“妈妈,woban同xuezang小lingbing了,wo和ban长一qi去kan他,wonenghui来wandian。”家长看后,心里特别高兴。通过这种更加简单容易掌握的方式,能够迅速的锻炼低年级的写话能力,为将来更高层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汉语拼音能扫除孩子写作中的“拦路虎”,使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高年级作文打下了基础。

3.拼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拐杖就是汉语拼音,他们识字量少,阅读时会遇到“绊脚石”。要想搬开它,那就得靠汉语拼音。学会了汉语拼音,学生就能借助拼音阅读汉字注拼音的词、句、短文,阅读注音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阅读比较丰富的内容。这不仅能增加识字量,巩固了拼音识字,培养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尝试到自己读熟课文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拼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汉语拼音不仅是识字、阅读的帮手,而且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调号。并且拼读音节、句群的知识学生已牢固掌握,课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学生能说出一口规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总之,汉语拼音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的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用心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学习普通话。

二、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

第2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技术

作用

地位

引言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在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中小学校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式发展。

1、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依次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与学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术。

2、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现代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这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选择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学校也能通过通信和网络系统开展远程教学,使更多愿意学习的人有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学到了获得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1作为学习对象。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一方面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基本技能,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公,现在的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再一方面作为全社会实施信息化的今天,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了解信息技术。

2.2作为教学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拥有强大可靠的存储能力、快速精确的处理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以及生动形象地呈现能力,因此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使用CAI可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也可启发并培养学生客观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例如:信息技术在小学自然课上的应用。一、创设情境,可以用Flash动画制作太空系九大行星、天体、航天器以及宇航员从遥远的宇宙深处飘然而来并配以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导入,给出三类天体的名称并辅助以图片、相关资料和观测数据,启发学生探究太阳系各大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问题并以协作方式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教学管理,他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还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收集、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计算机辅助测验,简称CAT。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测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需要教师完成试卷的生成、打印、分发等琐碎的工作,测验完还要进行分析试卷、总结等工作。信息技术可以减少教师的事务性劳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教学上。

计算机辅助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取代教师和学生常用的黑板、笔纸等工具,教师可以处理多种其他事务性工作。

2.3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获取和存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作为学生的工具书或参考资料。

3、推进教育的信息化。

由于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信息化能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每一所学校,让“校校通”从物理通到管理通、教学通,并突现信息技术与各科的整合,使所有学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

4、信息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3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素质教育

一、培养语文兴趣,激发自主参与

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自愿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语文课,愿意和老师成为合作伙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形成兴致勃勃、乐意学习的心态,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愿望。同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更加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来讲,施行创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分为多个步骤来同时进行。下文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为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有建设性的整改方案。

二、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小组讨论,教师要把握重点,及时进行重难点分析、引导。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教师应由浅入深进行指导。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我们必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与讨论的好习惯并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明确宣布班级要讨论的内容,以方便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同时应进行应有的指导,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小组之间有合作、有竞争,学生理解知识快,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三、质疑问难――创新之关键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不朽名言。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能有创新。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贵善疑”,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所以,教学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创设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若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探讨价值,笔者便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让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和敢问的态度,逐步形成了善问的品质。

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语文教育作为国语,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以塑造学生人文精神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创造和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为目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既体现于学习过程中,也表现于学习结果上。知识是工具,不能仅是静态储存,只有应用于实践,才有意义;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创新。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其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难得的创新氛围。

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集体中互动、小组中互动、个体中互动。但从现状看,生生互动存在着不和谐问题,表现为:对自己,只顾自我表现,不愿修正自我;对别人,专挑毛病,不注意学习吸收;对小组,组内无分工,各唱各调,缺乏组织观念,责任感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互动的实效。因此,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应做到:1.对成功者赞许。2.对困难者帮助。3.对暂时失败者友善。4.对集体勇于负责。5.对自我,正确的既敢于坚持,错误的又善于改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形成聆听、接纳、赞赏、互助、修正、和谐的互化。

五、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第4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统一。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之间的联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学生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公众的焦点,别人学习的榜样,让榜样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去感染其他学生。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潜在地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社会这个大的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譬如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社会等,良好品德塑造形成的综合印象会让个人赢得广泛的尊重,成为事业及其他方面向上的阶梯。好的品德有着极强的公众影响力。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然很“空”,特别是农村小学。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大多因为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知识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是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品德与社会教育有特点

品德与社会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也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题材,然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很难顾及儿童的个性差异、环境差异。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内容必须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大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着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合点,有意识地选取学生的生活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二、从生活实际中取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资源,构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沟通,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

第5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质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体验真情。

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感体验不断加深。

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1.学习能力。

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讨论。

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

三、充分发挥学生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第6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趣味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进行识字教学。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偏小,好动贪玩,在相对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中会感觉比较吃力和辛苦。因此,老师开发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成了必须的工作。

一、在游戏中识字和记忆

游戏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果能把游戏带进课堂运用在识字教学中,一定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识字大闯关”“猜谜语”等都是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很喜欢的游戏。光教导识字还不行,低年级的小学生大脑发育不够完全,记忆力不如成人,很多东西学完就忘了,老师还得想办法增强学生对字的记忆能力。角色诵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识字课本中《胖乎乎的小手》一节,就可以用划分角色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扮演某个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和对话。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进入情景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又让学生对所学的字记忆更加深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性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很常见了,小学课堂也早已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识字的过程中,多媒体也能成为构造趣味课堂的一项重要工具。老师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让课堂生动起来,比如,把要学的汉字制作成动画形象,让汉字自己说话,小学生对此肯定会十分惊奇,记住它也就理所当然了。也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一些卡通形象进行教学。“羊”,因为很多学生都喜欢喜羊羊,老师可以在上课期间播放一段动画片段,然后问学生:“大家都喜欢喜羊羊,那么大家想不想认识羊呢?”这样可以自然地引起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让课堂变得活跃。

三、联系实际,生动记忆

教学如果能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让学生从身边日常的东西上展开联想,就能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并且让学习的过程不那么死板枯燥。比如,学习“笔”字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用毛笔来引导学生记忆。“笔”的上面是一个竹字头,下面是一个“毛”字,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可能字形比较复杂,不容易记忆。老师可以让学生看自己手中的毛笔,“毛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笔头是毛做的,因此,‘笔’就是竹字头与‘毛’的组合。”这样,就把一个字拆分成了两个比较简单的部分,方便学生记忆。而且,毛笔是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物体,当学生想到毛笔时自然就会联想到“笔”。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式下简单的传授过程,让课堂变得有了吸引力。

四、采用串联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联想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串联式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从一个字展开联想,从而记住一些和最初那个字有关系的汉字,以一带群,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就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多个汉字的好方法。就拿“本子”的“本”来说,老师就可以让学生随意加偏旁,只要能组成一个新的字,学生不认识不要紧,老师可以在他们自己加偏旁后告诉他们新的字念什么。学生肯定会开动脑筋,把自己学过的偏旁都往加,期间肯定会组成一些正确的汉字,这些由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汉字必然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总之,识字教学要根据老师面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随时进行自我调整,但结合识字教学的规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学习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却是每个老师都可以进行的。化平淡为有趣,让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是每一个低段语文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务必让识字成为儿童语文学习中一段美好的经历。

第7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二、开发非智力因素

人类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概括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研究表明,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

三、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四、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五、培养科学文化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教会学生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第8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地位 探究教学 生物学教学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实践,论及探究性学习的得失,以期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的超越。

溯源探究式教学,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在课程实践中,不少老师搬出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观点,否定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探究教学中任凭学生盲目探索,造成课堂失控,探究目标无法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根本无法得到真正落实的后果。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教师主体地位得以呈现,加速探究目标的实现,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l搭建探究的平台,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这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简言之,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本人越发地认识到,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应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1.1教师要为学生探究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

萨其曼在其《探究训练》一书中提出了开展探究教学的4个条件,其条件之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学生的探究学习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观察,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等。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情境,特别是探究学习的资源。

1.1.1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应高度重视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教师也应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1.2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存在着很多生物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各地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中就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古生物与古人类的标本。这些标本在揭示自然发展、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1.3自然资源是生物学最广阔的实验室

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普通的公园,各地海洋公园、龟鳖馆、水族馆和农村的养殖场、良种场、实验田等,都是生物课程的社区资源。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堪称生物物种的天然“资料库”和“基因库”,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探究活动。

1.2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创设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的问题情境

探究教学始于问题的形成,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于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搜集数据,检验假设,作出结论,这种探究属于自由探究的范畴,对学生的素养要求相当高,而且极易出错,由于探究结果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课堂内完成这样的探究将受到很多的限制,因此在课堂中较少运用。

认真分析生物课程,其中大多数的探究活动属于定向探究,所以教师就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且创设的问题首先要具备探究的价值。第二,设置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探究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全员参与,问题难度应该适中。另外,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观看完“一块农田”的生态图片后,提出问题:请说出一块农田中主要有哪些生物种类?试分析每种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究的过程,做到尊重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探究当中。

2科学、高效的课堂。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建筑在新课程理念之上的现代学习方式,是探究性教学的平台。探究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大胆设想,互相启发,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背景下,成为这次新课改的热点。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

困惑之一:课堂讨论中表面上热闹,因为缺少合作,整体的力量并未大于个人。小组讨论虽然大家都在一起学习或活动,但很少有自觉的分享、帮助等行动。小组讨论时,成绩好的同学支配着“讨论”的全过程,成绩稍差的或沉默寡言的同学成了配角,小组讨论演变成少数几个人的表演赛。

困惑之二:多数老师认为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但在实践中实验了几次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失去了信心。

困惑之三:大班额的前提下许多教师对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望而却步,原因是人数多,课堂易失控,目标的达成度受影响。

以上困惑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探究教学课堂管理与效率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建立有序的高效的课堂,是探究课堂教学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2.1建立科学、健康的教师监管的行为模式

课堂管理本身是一个包含众多变量,不易直接把握的高度复杂系统。探究教学更是如此,课堂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因此建立并维持一定的秩序既是进行有效课堂监管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课堂监管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这里的监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控制+学生服从”,而是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以课堂秩序为核心的教师监管的行为模式分三个部分(图1)。

上述管理模式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每个环节都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采取了行为主义的策略,通过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及时强化学生的行为,最终达到课堂的有序和高效。

2.2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需要培训的技能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简言之,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其具体教学实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理论极为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探究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6-8人组成的合作小组,这种小组是一项相对稳定的有凝聚力的学习小组。建立有凝聚力的学习小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为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形成是分阶段逐步达成的。这是教师刚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9篇:小学教育的地位范文

关键词:写字教育;观察;审美;思维;模仿;表现;心理素质

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是一种初级的基础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用教育、审美教育,并不是培养书法艺术家,为继承中华民族的国粹――写字艺术的高级教育。由于写字具有视觉形式艺术的特性,并且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方法、规律,因此写字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不能代替的。它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观察能力方面

写字是一种视觉形式艺术,眼睛在整个教学中具有头等重要地位。写字的教学也总是以直观教育为主,这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作用。例如,教学“横”时,一般要求学生边锋起笔,中锋运笔,收笔护尾。这么多的专业名词,用笔的讲究只能靠只管形象的方法逐步示范给学生看。学生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进行理解并试着用笔。除此别无他法。这一个小小的“横”就有如此细微的用笔讲究,还有“横”在字中的位置,长短、倾斜角度、粗细、曲直等变化,学生如不认真细致地观察,就不可能掌握它的写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写字教育的实质就是进行视觉形式的细腻辨别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审美能力方面

写字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写字是我们祖先以文字为媒介,对世界万物进行独特的概括和精疑的提取,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具有出神入化的线条美、结构美的艺术。通过教育,其一,可以让学生明白黑白的线条,通过不同的组合,会具有巨大的魅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任何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其二,写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秩序、结构的审美概念,树立空间意识。

三、思维能力方面

北宋大学者程颐说过一句话,“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思指的是“悟性”,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现代心理W认为,思维能力是人的整个智力结构的中枢,思维发展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写字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悟性,同时又推动其发展。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促进学生写字学习的进步。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写字教育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又分为四个方面。

1.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写字教学中,由于汉字的一些特殊特征,往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把写字跟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把字写得更好。

2.比较思维能力的发展

写字教学中,学生的比较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常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写字教学时,学生比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细小的比较,也有大方面的比较;有纵向的比较,也有横向的比较,却总是围绕写字内容进行。

3.概括思维能力的发展

写字教学中出现的创字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字,具有其他字的一些共性。学习了一些范字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般规律或是特征。因而教师教学一些同类的范字后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归纳、总结、探求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自己得出方法。

4.迁移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练习好多的字及规则后,就要能运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中。通过学习再应用,是写字教育的基本目的。把学到的书写方法及规则如何运用到书写中呢?这里有一个思维过程。学生不可能不思考就能运用出来。

四、模仿能力方面

中小学的写字教育让学生模仿体例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评价学生学习书法好坏的标准就是模仿的逼真程度。写字学习过程中,模仿是唯一的法宝,而且它不像美术一样重视写生,重视丰富的想象,所以模仿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它可以训练眼与手对对象概括的准确度,从以上可以看出写字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主要表现是采取描红、仿影、对临、背临等手段进行教学。

五、表现能力方面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现能力是比较低级的,是模仿能力的高级阶段。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写字表现能力的要求比较低。说白了,就是实用为主的写字表现,较高层的只需要学生抓住字的主要特征,结合体例写出一首简短的诗或其他内容的作品就算很好。这一表现要求,虽说比较低级但都要学生心(思维)、眼(观察)、手(技巧)三者的联合操作,三者缺一不可。

可以说,写字教育是对学生心、眼、手三者总体能力的锻炼,虽是较低层次表现能力的培养,但比发展模仿能力又上了一个档次。

六、心理素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