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第1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今年一季度,我市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大改革工作力度,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等重点改革领域部署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改革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按照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出台了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意见,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完成政府规章清理工作,共废止《*市招标投标办法》等81件政府规章,修改《*市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办法》等40件政府规章,并对《*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等59件符合上位法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规章予以保留。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以及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人民生活、社会安全、社情民意等统计监测系统;完善节能降耗减排统计监测,切实贯彻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

(二)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深化监管内国有企业改革。对骨干优势企业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精干主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对经营性资产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企业,积极通过资产重组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严重资不抵债,盘活发展无望的轻骑集团、齐鲁化纤集团、大易造纸、华诚元首集团等困难企业积极妥善安置职工,推动企业适时依法退出市场。继续加快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步伐。*水业集团将营业处的抄表、换表和户表等职能转到管线处,这是继管线处管、干分离改革后该集团公司的又一项重大改革的新举措。加快市属国有供热企业重组进程,已整合组建完成由*区域供热公司、*开发区热力公司及*热力工程公司组成的*热力有限公司,同时准备成立由*市南郊热电厂、*明胡热电厂、*北郊热电厂整合改制组建的*热电有限公司。

(三)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积极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建立了土地管理问责制度,创新了棚户区改造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办法。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统筹城乡就业基础信息管理,提升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就业信息网络的运行水平,建立起城乡信息共享的信息网络。三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拿出6500多万元表彰奖励在科技进步事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交易活动。

(四)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启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编制完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选择黄河北片区、西部城区、东部城区的9个镇办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思路是以宅基地置换、建设新型社区为突破口,推进农民居住向城区集中,推进土地向农业规模经营集中,吸引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得以创新,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打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到2020年使试点区基本形成以农民工、农民为主多元化的新城区。同时,我市积极向省申报综合改革试点县、试点镇的工作。

(五)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补助面扩大到寄宿生的10%,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3所覆盖了城区61个街道办事处、414个居委会、240万城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完成率100%。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标准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全市98家困难企业职工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得到做实。

二、推进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改革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同时,应该看到,我市的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在全面推进今年改革的同时,要着重在以下方面推进我市改革。

一是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要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推动科学发展、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上。

三是在发展资本市场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培植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改变我市企业上市数量偏少的局面,改善我市企业的融资条件和企业治理结构,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

四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承包地有序流转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2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杜玉波说的意见是指去年年底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该《指导意见》,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2003年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截至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10.7万人。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走过10年,杜玉波承认,尽管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高校试点工作定位出现偏差,热衷于争抢部分中学的学习尖子即所谓“掐尖”,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学科专业特点和通过综合评价选拔人才的要求。二是部分试点高校在自主选拔初试中组织较大规模的笔试,学生备考负担加重,社会上对自主选拔成为“小高考”的议论很多,认为这样下去,就背离了改革试点初衷,也可能引发考试安全问题。三是考核选拔科学性、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要贯彻落实《指导意见》,首先明确试点招生对象。杜玉波说,自主选拔录取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对于没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足、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生源主体,这部分学生可通过高考录取体系择优录取。

杜玉波表示,学校考核是对高考的补充,因此没有必要搞类似高考的重复考试。凡是通过高考能够实现考查目的,就没必要通过自主考核再去做,防止变成“小高考”,增加考生考试负担。

《指导意见》明确,凡能提供确有某方面特长或创新潜质证明材料的考生,试点高校应允许其直接进入学校考核面试环节,不需要参加学校笔试。试点高校确有必要组织相关学科笔试的,原则上只考一门、不超过两门,主要是考查学科特长基础。对考生专业潜质的进一步考查,可以考虑放到面试环节。

第3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政策先行

打造“三变”产业平台

出台《土地流转实施细则》《关于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七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预算方案》等文件,成立“三变”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试点先行,同步推进”的思路,以乐平镇为试点,同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产权等“七权”确权登记工作,为资源变资产夯实工作基础,试点经验在全区全面铺开。

同时,积极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评估、仲裁、担保、贷款的“一中心四机构”平台,实现农村产权制度配套设施“区、乡、村”三级全覆盖,共完成流转土地5.49万亩,加快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步伐,有力推动“两带三区九特色十基地”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目前,全区共打造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11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实现乡乡镇镇有园区,夯实“三变”产业平台。

金融先行

打造“三变”资金平台

制定《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金融机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三变”资金保障平台。建立金融机构包乡联村制度,每家金融机构分别挂帮一个乡(镇、街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抵押担保贷款工作步伐。

同时,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对农村“三变”工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去年以来,共发放杠杆化运作模式扶贫开发支农再贷款2.48亿元,节省农户利息795.84万元。发放“特惠贷”244万元、“信用贷”15亿元、失地农民贷款2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三变”工作的经济基础。通过融资信贷支持,有效助推农业企业发展,目前全区共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专业合作社127家、家庭农场71家、规模养殖场265家。

试点先行

打造“三变”示范平台

第4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引言

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广东、重庆等地进行试点,并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方案》的试行遭遇了很大阻力,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事业单位多年来一直执行与行政机关相仿的养老待遇制度,《方案》把人数众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单方面推向与企业相仿的社会养老领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难免心理失衡,配合积极性不高;二是未执行“增量改革”的办法。破除养老金双轨制,不等同于将待遇高者拉低,与待遇低者齐平,而是应该从制度上使二者衔接。

国内外经验表明,福利刚性原则下,降低养老金水平的这种“减法”不仅会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极大反弹和抵制,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双轨制的形成机制,效果欠佳[1]。2015年国务院颁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以上不足都有所修正,从顶层设计上以破除养老双轨制为前提,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者做统筹考虑,并在人员流动和缴费办法层面进行了明确,体现了改革的大局观。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绕行破题

2008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拟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并且《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本质上就是改革公共服务体制,调整国家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和地位[2]。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划归到行政序列,成为公务员体系;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占事业单位的绝大多数,这部分将划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具有自我盈利能力的经营型事业单位将推向市场,按企业对待。

养老待遇双轨制的话语下,不同类别意味着所占财政拨款的多少,以及各自员工退休后待遇标准的悬殊,因此,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阻力部分是由养老待遇双轨制衍生而来。郭小聪、聂勇浩认为(2011)[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事业单位综合性改革的基础,是事业单位其他体制创新的前提。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财政管理、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改革,都必须以分类改革作为前提。这种判断基于事业单位内部语境下是成立的,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因性质的不同,各项针对性制度的制定只有将事业单位进行区分后才有意义;然而,从我国建立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远景来看,这种判断又具有一定的局限型,并且,这种判断未对养老待遇双轨制这一现实命题做出回应。

2015年颁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决定》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做统筹考虑,将属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分类问题留待内部解决,一方面,淡化了事业单位人员在《方案》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一方面,脱离了养老待遇双轨制的窠臼,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因养老待遇双轨制带来阻力不攻而破,反而促进了下一步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职业年金制度化为代表的待遇衔接

《方案》提及了“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人员建立工作人员年金制度”,但并未就具体执行办法进行答复。《决定》中描述“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对职业年金的具体执行办法进行了制度上的说明。《决定》中提及“改革前和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并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较为复杂的“中人”,即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所谓“增量改革、平稳过渡”,是指各国在公职人员职业年金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基本遵循“渐进式改革”的原则,避免因为“休克式改革”而造成社会震荡[3]。总结我国在广东五地的养老改革试点教训,借鉴国外养老改革的经验,可见,增量改革有助于稳定心理,减少阻力,实现改革的平稳进行。

待遇衔接还体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的“中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个人社保账户缺额问题。《方案》中提及“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决定》中提及“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后者较前者在制度上更加明确,同时,《方案》和《决定》的区别还体现在对“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处理上。《方案》规定,“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决定》规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若干规定》来执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提供了“延长缴费五年”“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救助途径。《方案》不利于该类员工的稳定,同时也不符合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初衷。《决定》体现了法治精神,并且为这部分人提供了继续获得社会保障的途径。

三、人员流动新规

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出发点,除了体现社会公平外,还有促进人员流动的本意。在养老待遇双轨制的语境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者之间的流动极其困难,如九龙治水模式下,档案的派发与接受。《方案》中对三者人员的流动,按照《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执行。《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三者间的流动给出了烦琐的说明,其中涉及机关人员流动到企业时的“一次性补贴”换算问题,还有企业人员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后,原养老金保险账户的处理问题。手续的烦琐及养老待遇的悬殊,使人员的流动受阻,这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的初衷。

《决定》是在打破养老双轨制的前提下对人员流动做出了新规定,由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相同,人员的流动在社会保险层面仅涉及养老保险关系和社保账户储存额的转移,较以往方便了许多。并且对转移的额度进行数据上的限制,如“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

四、缴费办法统一

《方案》中对养老保险中个人与单位各分担8%和20%的缴费比例提供了缓冲空间,如“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决定》中,删除了带有缓冲性质的描述,将个人和单位的缴费比例定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单位工资总额的20%”。缴费办法的统一,一方面保障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人员流动的顺利,两方面都体现了养老社会保险改革的大局意识。

第5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发〔*〕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苏政办发〔*〕142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金融部门根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努力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积极增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看,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尚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少、竞争不够充分、农村资金外流和对“三农”信贷投入不足等问题。小额信贷是现阶段农民和农村的主要金融需求之一。在农村发展小额贷款组织,面向“三农”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对弥补农村金融功能缺陷,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农村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目标是:年内确保东海、灌南试点县小额贷款公司完成筹建并开业;其它各县区下半年抓紧启动试点工作,年内完成试点方案报批,明年上半年完成筹建并开业。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完成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三农”。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营业场所设在乡镇以下(含乡镇),服务对象为农业、农村和农户,其资金投向主要是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风险可控。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前提是风险可控。要充分认识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使风险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确保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和业务活动安全稳健。

(三)市场运作。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搞行政干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股东,尊重股东意愿。要把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业务经营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政府引导。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县区人民政府要认真承担起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责。凡是确定试点的县区,要明确负责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进行日常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市金融办负责对全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

(五)积极稳妥。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各县区设立的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原则上为1个。

三、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性质、设立条件和业务规定

(一)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性质。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非金融机构,即只能依靠其资本金发放贷款,而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二)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设立条件。

1.股东:股东一般为3-5个自然人(党政群机关、金融机构及国家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除外)或企业法人,股东数最多不超过10个。股东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各种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等不良记录。股东用于入股的所有资金必须是自有合法资金。

2.资本金: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元人民币,股东可根据自身情况提高注册资本金,以增强公司的营运能力。注册资本金为实缴资本,以货币形式出资。

3.营业场所: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符合公安等部门的安全标准,且营业场所设在乡镇以下(含乡镇)。

4.从业人员: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应不少于5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等不良记录。其中,主要负责人年龄在65岁以下、具备中专以上学历、从事金融业务工作4年以上或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金融工作经历2年以上),信贷负责人应从事金融业务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农经工作5年以上,财务人员应持有《会计证》并从事会计财务工作3年以上,其他人员应从事相关经济工作3年以上。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均应参加省金融办组织的专业培训,对培训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5.组织章程: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意见的规定,制订组织章程,按章程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三)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业务规定。

1.经营范围: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发放贷款,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跨所在县(区)域经营,不得向金融机构借款,试点期间不得从事委托贷款业务。

2.贷款投向: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贷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不得低于80%;要严格控制大额放贷,单户贷款的最高余额不超过资本金的10%,单户小额贷款(20万元以下)的余额之和占全部贷款总量的比重不低于70%。

3.贷款利率: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约定。

4.资金收付: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应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委托办理现金收付和转账业务,并在业务发生后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农村小额贷款组织不得从事结算业务。

5.会计制度:参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风险识别:比照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办法划分贷款形态,识别贷款风险。

7.盈亏核算: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足额计提贷款风险拨备,并据以核算成本和盈亏。

(四)试点期间,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税率参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期间的税收政策执行,各县区政府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四、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监督管理

(一)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农工办、公安、财政、人行、银监、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负责人及各县区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具体工作。同时各县区也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并确定一个政府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二)监督管理:按照“谁试点、谁负责”的原则,各试点县区人民政府对当地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承担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职责,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做好小额贷款组织的日常监管,包括公司变更、风险监测、业务检查等工作。各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意见,负责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登记注册,并协助县区政府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监督管理。各县区财政部门要依照《会计法》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进行财务监管,指导监督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接受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和资产评估。

(三)风险监控:各试点县区人民政府要把风险防控作为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市政府签订风险控制责任书,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经营情况密切监测,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督促其及时整改。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要停止试点,并提交工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提交银监部门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县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从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出发,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加强风险监测,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的业务指导。

(四)市场退出: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外,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可以对其停止试点,提交工商部门给予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处罚:

1.在经营范围和贷款投向上违反本意见的规定。

2.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3.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高息放贷,牟取暴利。

4.经省、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意见的其他行为。

五、工作程序

(一)制定试点方案。凡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的,要制定试点方案,经市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报省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批准试点后,与市政府签订风险控制责任书。

(二)组织公开招标。各县区的招标方案经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方可实施,各县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股东进行招标,要坚持遵守招投标规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评标时应综合考虑股东的财务状况、出资数额、营业地点和业务人员素质等因素。

(三)提出筹备申请。股东确定后,由股东组织农村小额贷款组织筹备组,向当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筹备申请,经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四)开展筹建工作。筹备申请经省、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筹备组可正式开展筹建工作。筹备期最长为6个月。

第6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几年来中心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加。泗门镇综合实力居全国千强镇第87位、省百强镇11位。2005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5.3亿元,是96年的5.1倍,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是96年的15.7倍。梁弄镇改革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各业经济富有特色,小康建设逐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渐趋殷实”的良好格局,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1亿元,是96年的3.8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18万元,是96年的3.4倍。

2、城镇各项功能渐趋完善。城镇化进程加快,泗门镇建成区面积从96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0.3平方公里。梁弄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到2005年,泗门镇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建设城镇公共设施,“五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并着力改善老城区面貌和市政设施,梁弄镇近年来投入1.5亿使“三横二纵”集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正蒙街、如意路商住楼、滨溪别墅区、镇中路等中心街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两个镇逐步扩大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超市等规模。城镇集聚功能明显增加,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三产资源向中心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到2005年底,泗门镇进工业园区企业达201家,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9%。梁弄镇新建了湖东工业功能区积极引导灯具企业向功能区集聚,到2005年底,进功能区企业26家,大力发展三产资源,到2005年底三产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

3、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05年泗门镇农民人均收入10372元,比96年增加4766元,梁弄镇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96年增加2454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到2005年泗门镇16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86.7%,政府全年用于社会救助资金近300万元。梁弄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各项基本保险人数逐年上升建,并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191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泗门镇被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梁弄镇积极开展了平安社区、安全单位、平安景区等系列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工作的几点体会

1、抓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组织领导是关键。市里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搞中心镇改革建设绝不是下放点权限、给予点优惠政策、造一个形象工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子,通过中心镇的示范作用,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以此通过各种会议和宣传来统一有关部门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中心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了中心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真正营造了适宜中心镇发展改革的经济社会环境,给中心镇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督促各部门主动、及时地作好配套服务工作,明确操作规程,要求市直有关部门都把促进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抓小城镇建设,必须要突出方案、规划的统领作用。试点方案和城镇规划是发展蓝图、工作依据,也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因此方案、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演进方向、建设进程乃至发展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方案、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方案、规划先行,把中心镇方案、规划放到统筹城乡规划的重要位置,坚持以规划来带动中心城镇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帮助制订统领全局的实施方案。我们不仅重视小城镇“要”发展的问题,更重视小城镇“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泗门、梁弄列入试点镇后,组织工作班子深入开展调研,指导出台了试点时期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改革的主要措施,为试点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明确了小城镇的功能定位。确定泗门镇是余姚市北部现代化小城市,是辐射杭州湾南岸余慈地区产业带的中心城镇,是未来5年中重点开发的城镇示范区和重要物流基地。确定梁弄镇为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三是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两个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及时修编和完善了《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凸显其特色和个性。在规划的制订中做到规划与目标定位的有机结合,做到近期建设与长远建设的有机结合,做到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余姚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3、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发展经济必须以产业作支撑,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此,我们市里上下的认识是十分统一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并且都能做到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极积鼓励中心镇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两个乡镇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泗门镇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高起点规划的8000亩工业园区内,基本形成了家用电器、汽车附件、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出口创汇12570万美元。在农业上也坚持特色优势,做好榨菜文章,全镇榨菜种植面积5万余亩,成为“中国榨菜之乡”,榨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33家加工企业中已有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余姚市级龙头企业13家,27个商标生产小包装,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梁弄镇利用老区优势,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培育了以花卉、名茶、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走出了“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市场”新模式的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中国灯具之乡”品牌优势,做优灯具产业,全镇已发展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异地建办12家,1400多家灯具经营部遍布全国各地,灯具行业务工人员达9000余人。商贸旅游业迅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2005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现有商贸企业232家,有1/3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商贸服务业工作。

4、抓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主导作用。中心镇的发展改革如果没有自已改革的积极性,不解决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外力的作用和政策都是有限的,我市的两个中心镇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一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泗门镇根据市里政策划,按照“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把现行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五办一所”,必要时根据干部使用条件,高配中层正职。同时运用好行政管理权限,建立了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泗门中队、余姚市招投标中心泗门分中心、余姚市卫生监督所泗门分所和余姚市疾病预防中心泗门分中心。二是积极实施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政策扶持设立了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职能相对应的便民服务中心,运用好行政管理、计划项目审批、建设规划等部分市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使中心镇的服务效能得到明显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积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按照收支划分范围及调整比例,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运用好向中心镇倾斜扶持的财政管理政策。从而使中心镇的可用资金明显增加,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积极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强化政府作用,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着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开了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五是深化建设用地改革。运用好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制度,强化土地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建立城乡用地置换机制,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中心镇建设用地,而且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增强了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全面推行城乡劳动力统一登记管理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积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小城镇的持续发展要有必要的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改革,有些是靠自身是解决不了的,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心镇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加快推进泗门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考虑到不同的中心镇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我们在制定政策意见时,坚持从中心镇的实际出发,突出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的镇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泗门、梁弄两个中心镇的扶持政策中,具体政策条款各有侧重。如考虑到泗门海涂等可利用土地资源充裕,我们给予了用地指标自我平衡的优惠政策,规定在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零星整治、土地整理、平坟返耕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由镇政府实行定向自我调节,集中用于泗门镇城镇建设,通过政策优惠泗门镇土地折抵指标增加了1200亩,可折合资金7200万元,农保调整指标增加了1800亩,可折合资金216万元,各类土地出让金返还增加4700万元,以及各类财政返还共1.57亿。又如梁弄镇,为鼓励山区人口梯度转移,促进中心镇的人口集聚,规定对按规划向梁弄镇规划区集中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可转换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选址,移房户可享受市政府《余姚市山区整体移民集中安置试点若干政策意见》等有关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到梁弄镇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众多,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规定给予专项的文保资金、四明湖保护资金及旅游、环保补助。通过制订这些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鼓励中心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创新,扩大了中心镇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了中心镇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中心镇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对照,还有较大的差距,小城镇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制约试点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素质性、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小城镇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7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关键词]金融体系; 多元化; 混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132-02

[作者简介]张玮(1976-),男,汉族,苏州人,研究方向:金融证券、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金融体系概述

从一般性意义上讲,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归纳出金融体系的六大基本功能:1清算和支付功能;2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3为经济资源在时空上实现转移提供渠道的功能;险管理功能;5信息提供功能;6解决激励问题的功能。

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金融调控,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具体结构如下:1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2政策性银行;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其他商业银行;5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7保险公司;8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二、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与成就

(一)实现了从单一体制到多元化体系的转变

1979—1983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相继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从此,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对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法规,强化金融监管,并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真正的商业银行。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并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等16家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派出了监事会。2001年底,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省级分行与所在城市分行合并、地市支行适当精简。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对不良贷款实行“双降”。2003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首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此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先后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2007年农业银行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原则得以确立。2008年10月,《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推动了农业银行改革。金融改革以来,我国先后成立了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期间,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也获得同步发展。200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3家政策性银行情况各有不同,要坚持“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

(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初见成效

1979年农业银行成立并接管了农村信用社。1996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旨在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合作金融组织,实现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1999年,江苏等地率先进行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主要强调农村信用社要为“三农”服务,并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基本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定位问题。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随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逐步推开。2012年银监会批准农业银行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试点,探索商业运作也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到2012年5月末,已经组建了81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机构80%的贷款投向“三农”和小企业,成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新的生力军,而且有效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发展和健全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79年经济和金融改革以来已逐步形成一定体系和规模。为了解决银行信贷计划之外的资金需求,我国一些地区、部门开始设立和筹建信托投资机构。198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中明确“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 2007年银监会实施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托公司专业理财机构的功能定位。信托公司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跨市场、跨行业、跨产品”的独特优势。截至2012年6月,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已发展到554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14倍,受托规模、盈利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有11家商业银行试点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创新能力与专业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继续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继续深化。

三、金融体系多元化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服务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及国家间开放银行、证券、市场,对中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带来强烈冲击。当前世界金融发展趋势体现在银行传统的存贷款间接融资业务比重越来越小,以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混业经营证券、保险、信托及衍生金融业务为发展方向。我国金融业只有主动适应世界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才能在未来开放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商业银行规模经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在我国原有的金融制度下,银行业务、证券业务被严格区分,人为地割裂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融通渠道,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品种有限而单调,整体行业素质及竞争力偏低。提高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需要多元化股权结构,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打破商业银行业务间的严格限制,加大资本、货币流通,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种类成为必然。

(三)金融创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分业经营制度使得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受到限制,抑制了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衍生和创新,影响了创新机制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通过丰富信贷产品、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渠道创新、组织架构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实现多元化创新。

(四)金融经营制度受全球化冲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经济往来的国别逐渐模糊,金融领域具有很强的全球化和超国界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和人民币非国际化虽然缓解了跨境资本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冲击,但网络信息与贸易能够冲破国家界限,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也对中国金融现行分业经营制度提出严峻的挑战。

四、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政策措施

(一)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金融风险

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信贷资产占绝对比重,而证券资产和其他资产所占比重很小,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实行混业经营,可以使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入,从而改善财务状况。

(二)有效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加快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

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风险,但同时也限制了利润空间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对金融市场理论认识深化的基础上,我国现已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正在向混业经营迈进。

(三)加快商业银行介入证券市场步伐,实现混业经营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多是个人和中小机构,具有高度投机性。混业经营使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银行能够介入证券市场,大大降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增加稳定性。此外,银行可以通过较为理性的投资行为影响其他各类投资者,改变其短期投资行为,促使证券市场在平稳中逐步成熟。实行混业经营后,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介入会扩大中国证券市场的容量规模,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逐步实现中央银行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宏观金融调控。

[参考文献]

[1]刘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6)

[2]徐燕,王娟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0(9)

第8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一是推动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各地区可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全部达到。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全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24.26亿元,80%以上的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向城乡基层、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人民群众享受各类公共服务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快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推动实施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重点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3个领域15类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明确要求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启动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相继实施,将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纳入国家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陆续实施。研究提出国家公园体制基本思路和试点方案,并初步确定了试点名单。继续完善我国节假日制度。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基本思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培育社会产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积极研究“十三五”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及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加强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促进基层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助,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第二,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教育方面。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继续扩大实施“专项计划”和“协作计划”,促进城乡、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卫生方面。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文件。文化方面。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修订)。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人口方面。发挥人口计划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改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第9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范文

本刊讯 为推进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各试点县级职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自治区教育厅近日印发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展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出,试点学校采用“2+3”学年制中高职贯通模式办学,对应的试点专业有关单位要分别签订合作办学、对口帮扶协议,高职院校将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对口帮扶试点县级职校。同时,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牵头,联合试点县、相关企业,起草了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在内的15个专业的5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区已安排下达了1 200万元专项资金,目前计划再安排2 850万元专项资金。(桂文)

我区投4.2亿元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

本刊讯 自2010年我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工程(以下简称课桌椅更新工程)以来,我区已投入4.2亿元资金,购置了298万套全新钢木结构课桌椅和4.7万张讲桌,有298多万名学生受益。在全面实施课桌椅更新工程过程中,我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经费共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课桌椅全部更新。该工程计划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将有576万名学生受益。2011至2012年,课桌椅更新工程均100%达到配备要求,并通过了项目学校、项目县(市、区)、设区市、自治区四级检查验收。2013年,课桌椅更新工程已有9个设区市通过了项目学校、项目县(市、区)、设区市、自治区四级检查验收。(桂文)

我区百名幼师“大比武”

本刊讯 日前,2013年全区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来自全区的14个代表队、100名优秀选手在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方面进行“大比武”。本次大赛旨在检阅我区各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进一步促进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全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悉,这次大赛在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师师德演讲、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展示和幼儿园教玩具制作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专业能力、普通话、课堂掌控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桂文)

我区130名孤儿

获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本刊讯 近日,来自全区各地的130名适龄孤儿来到南宁市中南理工职业技能学校,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这得益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实施和资助的“2013年度适龄孤儿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该项目为每名参训孤儿提供每年5 800元的资金资助,在校培训时间2年,第3年带薪实习;学生毕业后将获得中专文凭和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据悉,为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孤儿成年后实现就业,我区还将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孤儿成年后就业困难的,将被优先安排到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上就业。(桂文)

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姚伟文

在“八桂讲坛”作“悟学理念”讲座

本刊讯 10月19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主办、广西970女主播电台协办的“八桂讲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报告厅内举行,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姚伟文应邀作关于“悟学理念”讲座。“悟学理念”是姚伟文经多年思考、分析、实践、总结得出的教育理念,主张“能力为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强调“人为本、爱为魂、悟为根、创为要”的教育精神。姚伟文指出,课堂应该“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悟为根,先学后教;以巧为法,教为不教;以乐为程,学为活学;以创为要,健康发展”。“悟学理念”既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有关“悟学理念”的介绍,详见《广西教育》2011年4A)

(蒙秀溪)

全国学生营养办要求各地

切实解决营养改善计划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最近,全国学生营养办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妥善解决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和食品配送费用等问题,按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严把食堂从业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将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社保待遇和食品配送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优先解决国家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问题,实行“倒排工期”、进度月报和问责等制度,加快学校食堂建设,保证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严格落实食品采购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的“四统一”制度,从源头和过程上监管食品安全;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公开公示制,定期公开公示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法规、政府采购、资金使用,以及受助学生名单、膳食补助收支、食堂饭菜价格等情况,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下,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

教育部要求将节俭行为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据人民网消息,日前,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以下简称“三节”)活动。《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将“三节”教育全面纳入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要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普遍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将节粮行动落到实处;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节电、节水活动,开展餐饮消费,家庭用水、用电等社会调查,从细节上引导学生厉行节约;要制订详细的评价办法,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教育部要求在任校长5年内

培训学时不得少于360学时

据人民网消息,教育部近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在任校长全员培训制度,把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校长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意见》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校长自主选学机制,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激发校长培训工作的活力;要精选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必修内容;要在教育部制订的培训者专业标准、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实地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校长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

湖南长沙规定校车违规情节严重的学校可能被取消办学资格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湖南省长沙市日前出台文件,规定学校、幼儿园自购校车违法违规严重的,将依照“违规办学”定性查处,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取消办学资格。该市规定,市校车办要实施校车违法违规责任倒查活动,发现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责令该企业、学校停止营运立即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市校车办将作出终止该企业、学校校车使用许可的决定。该市还规定,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部门的日常路面巡查,也必须将整治校车违法违规现象摆在重要位置,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成员单位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年度绩效考核。

哈尔滨南岗区规定中小学生体质连续3年下降校长将被问责

据东北网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加强城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该城区规定,学校监测站要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监测档案,由市监测工作组统一核算学校的监测成绩,按合格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在本年度监测中,高中成绩位于最后一名和初中、小学分别位于后三名的学校,在办学水平评估中原则上取消评选优秀资格;高中成绩连续两年位于最后一名和初中、小学分别位于后三名的学校,在办学水平评估中取消评选优秀资格;监测成绩连续3年下降的学校,将对校长和相关人员进行问责。

浙江衢州为幼儿园配备男教师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出台《关于实施幼儿园配备男教师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5年内将至少为全市的幼儿园配备210名男教师,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中,确保计划按期保质完成。《意见》指出,将通过对公办幼儿园核编定岗招录男教师,对民办幼儿园支持自主招聘男教师,选派中小学教师任教或“走教”,以及定向委培幼儿园男教师等形式,到2017年,全市幼儿园男教师比例将达到5%以上。

英国新评价表尝试全面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中国教育报》援引英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称,英国近期对国内的学院和预科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表进行了改革,新评价表将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全新且全面的信息,使学生能够为未来作出正确的选择。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大卫・劳尔指出,新评价表的制定意味着每年接受16岁后教育的160万青少年能在获得有关资格证、课程以及相关的详细信息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这也意味着那些表现不佳的学院和预科学校将被视为“典型”,接受政府的干预,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美国鼓励部分大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