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

第1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埃森哲等海内外知名咨询机构都在密切跟踪、研究和倡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本质是“信息化”

早在上世纪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商人唐・塔普斯科特就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里,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从字面上来说,数字经济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这样的理解并不荒谬,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分清,所以很多时候数字经济也长被作为“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而要说到网络经济,马云在中国绝对有发言权,在2015年的一次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演讲上,他甚至表示:与其说这是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因为数据传输的缘故,各种数字经济活动皆有可能。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信息化,实际上这也是数字经济的本质所在。信息化这一过程的发展涉及到了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而它本身既可以自己进行制造业活动,同时还可以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数字经济已被写入了政府报告,同时还是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们发展的重点。《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思维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革新。

“数字经济”的魅力何在?

或许你觉得数字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但其实它已经影响了超过7亿的中国人了。数字内容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跟普通的民众结合最紧密的产业。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的4G甚至5G网络技术、直播、短视频、游戏、AR/VR都属于数字内容的范围。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数字内容产业还具有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作用。我们看的电影《大圣归来》、游戏《梦幻西游》及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就是在小说《西游记》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这种树开新花的现象就是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表现。而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更是带动了一波不同以往《西游记》价值观的认识何解读。

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功能的其中有一个就是迅速将具有相近世界观、价值观的受众聚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年轻人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数字经济的魅力不止是在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业上,在传统的实体经济上也很有影响力。比如说,一个制造玩具的工厂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找到好的渠道方式砣米约旱闹圃斐杀窘档停而卖玩具的人同样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来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扩大销售量。

此外,通过数字经济的影响,国内海上风能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风能转化率不仅变高了,上网电价也在逐年的降低。

2016年天猫双11全天的交易额达到1207.4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32.37%,这些巨大数字背后,是无数网民需求带来的商业契机。热气腾腾的网购发展,其背后显示的正是数字经济的力量。

第2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字:测绘技术应用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et a long-ter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level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he status quo, and to study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进步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等为测绘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测绘技术进步的步伐。目前情况下,我国的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3S技术的完美应用与综合利用,也能够将测绘技术的客观理论和主观的实践完美的结合,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在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其更有效的应用,下面本文就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指出其今后应用的对策。

一 测绘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当前情况下,测绘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其3S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带来了技术的新突破,对于施工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测绘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其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本文就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缺乏测绘数据共享机制

在工程中应用测绘技术,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资料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数据的共享机制,这样能够更便捷的利用数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建立健全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各单位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提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测绘工作的要求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自行组织相关的测绘技术人员进行测绘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工作的重复性提高,影响了效率,也浪费了时间,同样达不到数据资源的共享,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还有可能会造成测绘基准和技术标准的不同现象,影响到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

我国目前应用测绘技术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国土和城建的相关单位,测绘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造成了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同时由于测绘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往往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推广使用,加之盗版情况的出现,也对测绘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测绘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且分布不均

测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有技术人员的帮助,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方,测绘技术人员相对较多,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需要测绘技术人员的地方,相应的人员却很少,造成一种技术人员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将更多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到设计建设上面,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测绘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这就更加剧了人员的流失和分布不均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我国的测绘技术人员的结构分配也有不合理之处,我国的大部分测绘队伍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队伍,高素质、高技术的测绘人才明显匮乏,这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阻碍了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缺乏创新力

我国的测绘技术起步晚,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正处在相关软件的应用阶段,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时盲目借鉴,缺乏必要的创新力,也不能够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相关的测绘单位也仅仅局限于应用原先的技术手段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不懂得提高创新能力之后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测绘单位在对测绘目标进行实地调查,或者是对数据进行采集等工作,都不能够与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平相衔接,也缺乏对测绘数据的整理和归纳。缺乏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向前发展。

二 加快测绘技术应用发展的对策研究

在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文中简单的进行了论述,下面本文就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加大测绘空间数据设施的建设

上文中指出,在测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这样就会造成重复测绘,不仅会加大测绘工程量,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造成测绘工作的混乱,因此说加大空间测绘数据的设施建设,实现测绘数据的资源共享,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测绘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加快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各个测绘部门正在着手建立对应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并且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心也在积极的抽检,这样就为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保证了测绘数据的共享,这样在获取数据资源、组织和技术上面就会更具有优势。

(二)加快相应测绘数据服务业的建设步伐

通过努力我国的测绘技术赢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仅看到这些优势就满足而停滞不前的话,就会丧失之前创造的优势,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说为了保证之前创造的优势,更有利的推动测绘技术的应用发展,还需哟啊加快建设相应的测绘数据服务平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能够更好的为管理、科研以及数据信息市场提供更精确的测绘数据。除此之外,服务平台和能够对相关的基础数据库服务系统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了测绘行业内部的保密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极大的推动了空间数据信息的测绘与利用,使其应用和推广的空间更为广阔。

(三)加快测绘技术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以及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都是测绘技术实现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测绘技术赢得了高速的发展时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测绘技术能够快速的获取地理空间的信息数据,并且能够实现数据的更新和智能化处理,在网络信息化的平台上,能够更加广泛的参与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测绘技术的发展中,能够将信息、空间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的结合,带动测绘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实现测绘技术更为长远的发展需求,要加快测绘技术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利用之前先进技术的同时再探索研究新的技术,实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发展。

(四)扩充测绘技术人员,实现人员分布的均衡化发展

测绘技术的发展除了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之外,还需要有人才的支持,但是上文中已经指出,目前情况下我国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测绘人员,且测绘技术人员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现象,这样严重阻碍了其今后的应用和推广,因此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就要扩充测绘技术人员的数量,加大测绘技术人员的组织队伍的建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术含量的测绘人员,既保证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充足,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加大力度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测绘技术人员数量,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且技术人员也需要在平时多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我国的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人员的支持。

(五)实现测绘技术的创新发展

上文中指出,在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还处于一种软件应用的状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且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创新的色彩,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能够为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实现,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我国的实际测绘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技术的基础上完成创新发展。

(六)加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

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少地方政府都比较注重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而对于测绘技术的发展却缺乏长远的认识,忽略了基础测绘以及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测绘技术的长远发展,因此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尤其要加强政府对于基础测绘和测绘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力度。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对基础测绘的规划进行编制,及时更新测绘技术,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对测绘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测绘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就从其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目前测绘技术的应用发展的现状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诸如测绘技术缺乏数据共享机制,人才缺乏且分布不均,缺乏创新力等,并在后面的论述中指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大家明确测绘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加以改进,促进测绘技术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志勇 测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技资讯,2012年第29期

[2] 吴洪平 麦俊义 测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探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20期

[3] 迟世友 毕政文 国内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商情,2012年第5期

[4] 柏琳琳 测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策探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6期

[5] 李杰 贾秀奇 测绘工程技术发展探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15期

第3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1 电力系统

1.1 电力的发展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力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现如今,我们已经离不开电力业。

1.2 电力系统的概述

电力系统是指通过电力网连接在一起的发电厂,变、配电站以及用户电气设备的总体称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高、低压架空线路配电装置以及各种电力、电热、照明等用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分为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对于电力系统的特点,主要是担负生产、分配电能的,电能的生产,供给、分配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电力系统的生产必须保证连续性和平衡性。就是说,在电力的供、需过程中,要求始终保持功率的平衡,始终保证不间断的供电。电力系统的生产要具有先进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生产应该先行,没有充分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电力系统的集成统一调度使得供、用电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1.3 电力系统的要求

1.3.1供电可靠性 用户要求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可靠性,特别是连续供电,用户要求电力系统能在任何时间内都能满足用户用电的需要,即便在电力系统中局部出现故障情况,仍不能对某些重要用户的供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要求电力系统至少具备10 %~15 %的备用容量。

1.3.2保证合格的电能质量 供电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和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供电的电压、频率以及不间断地供电,哪一方面达不到标准都会对用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应确保对用户供电的电能质量。

1.3.3 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合理地运行 电力系统应该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这同时也是供、用电双方要求达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供、用电双方共同加强运行管理,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求用户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1.3.4 电力系统电力网运行调度的灵活性 对于一个庞大的电力系统和电力网,必须做到运行方式灵活、调度管理先进。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只有灵活的调度,才能解决系统局部故障时,检修的及时,达到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和合理地运行。

2 电压测量仪

2.1电压测量仪的概述

电压测量是电子电路测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集总参数的电路里,表征电信号能量的三个基本参量是电压、电流和功率。但从测量的观点来看,测量的主要参量是电压,因为在标准电阻两端若测量出电压值,那么就可通过计算求得电流或功率。此外,由于测量电压较为方便,诸如失真度、调制度等电压的派生量通常也通过测量电压获得其量值,有时对于温度、压力等非电量也都常被转化为电压进行测量。因此,电压测量是其他许多电参量测量的基础,而电压测量仪器则是电子测量仪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在电气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2电压测量仪的分类

2.2.1模拟电压表 模拟电压表常以磁电式电流表作指示器显示测量结果,其测量准确度和分辨力不及数字电压表,但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频率范围宽等优点。模拟电压表按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超低频、低频、视频、高频、或射频和超高频电压表。按测量电压级别可以分为电压表和毫伏表,按电压测量准确度等级分类分为九个等级。如果按刻度分,可以分为:线性刻度、对数刻度、指数刻度和飞线性刻度。

2.2.2数字电压表 数字电压表采用数字形式输出、直观显示测量结果,除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速度快、输入抗阻大,过载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和分辨力高等优点外,还便于和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组成自动测试仪器和系统。数字电压表一般按功能分为直流数字电压表和交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压表按转换器的转换方式可分为比较型、积分型和复合型直流数字电压表。交流数字电压表按变换原理可分为峰值型、平均值型和有效值型交流数字电压表。

3 应用的意义

电力能源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发电业的输出工作。电力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有效配合。在电力系统中,电压测量仪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4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词: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定位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合资源,将特色优势、经济优势以及竞争优势充分的显现出来,就需要积极的调动起科技资源,充分的体现出其在市场经济下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市场发展的重点。政府部门目前正在以技术预见的角度出发,朝着资源管理的方向出发,并且进步完善相关的机制与能力,从而创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1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的建立

以区域为主要特点的平台建设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对科技传播的规律予以进一步的要求,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其中,建立起资源中心、服务大厅以及创业中心等多个建设项目,并且将这些项目作为载体,与科技创新网络平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密切政府、企业以及农村之间的联系,实现各种需求的有效对接,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1.1 建立一个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融合了各类专家以及项目资源与设备、专利等重要内容,目的是要实现资源方面的创新发展,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中文献信息中心的特点就是网络化以及标准化,建立起一个可以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的文献资源系统,将过于原本稳分散的科技文献进行汇集,这样在检索的过程中也更加准确。

1.2 建立科学仪器协作网络中心,将这些仪器设备在网上进行登记,当需要仪器设备时,只要在网络上进行查找,就能发现仪器设备存放的具置以及是否正在使用中,以达到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1.3 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中心,这一共享主要是指在数据方面的共享,在该中心中,注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可以提供具有特色的,并且专业的数据形式,实现与国外大型数据库或者网站的无缝衔接,不但能够在国内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就连在海外的一些重要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中心也能联系上,实现一个共享的平台。

1.4 建立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了资源与组织优势,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将技术与创新事业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在联系相对紧密的机构中,如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以及产业基地等,都能够在产业技术交易中心中得到信息资源上的整合,从而创建出一流化的技术产业交易中心。

2 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

这一网络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以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技资源为依托的,一是科技文献,二是科学数据,三是大型仪器,四是交易中心。同时,还通过网站、短信以及热线等现代传播形式作为手段,建立起了一个集检索、咨询、共享与服务等多个功能与一身的网络服务平台。

2.1 建立科技信息港网站,这是主要的信息门户网站,作用是将一些重要的资源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模块,以实现文献的有效检索以及重要数据的共享。在大型仪器协作与对实验基地进行开发时,也离不开信息港网站的建设,这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一个建设项目。

2.2 建立科技短信服务中心,手机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子设备,通过与相关的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从手机终端入手,向人们提供更加快捷化的服务,集收集、整理、编辑等活动为一体,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

2.3 建立数字读者俱乐部。依托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数据中心,建设区域科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读者俱乐部,采取开放服务和会员服务相结合形式,为用户提供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电子阅览服务。

2.4 远程视频咨询系统。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与需求,引进推广以卫星宽带网络为主的农村远程视频专家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借助连接科技信息网站资源,开展个性化即时性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以求解决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3 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3.1 科技服务大厅。作为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调度中心和开放窗口,为满足基层、企业和广大科技信息需求者的检索、预定、咨询、指导等服务诉求,主要承担科技政务、专业技术、科技热线、科技短信、科技查新、文献检索、专家调度等咨询服务职能。

3.2 技术转移中心或科技创新驿站。县区和产业集聚区设立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主要是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支持服务。与区域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学、研究机构、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合作关系,形成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企业需求表达机制和合作沟通集成网络模式。

3.3 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就是通常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依托国家、省、市及高新区的优惠政策,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培养科技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重点在企业创业阶段提供孵化场地、研发条件、投融资或资金扶持、人才培育和管理指导等综合服务,创造局部优化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县区、乡镇和农业示范园区设立科技信息辐射中心,主要是以农村科技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系列化”示范推广服务。在县区、乡镇选择一批涉农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承担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产业示范、科技推广、技术辐射等服务职能。

3.5 科技服务直通车。科技服务大厅、技术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和辐射中心配置一定数量的科技服务直通车,组织专家开展经常性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走访企业和科研单位挖掘技术源头与技术需求,遴选示范基地,指导产业规模开发,承担宣传普及、技术培训、专题调研、项目对接、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职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建设起相关的服务平台,以便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基于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真正的将科技服务放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首要位置上。

参考文献

第5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词】党报 经济新闻 可读性 讲故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类新闻成为报纸读者关注度最高的信息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等专业财经媒体的异军突起,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政经、产经等信息在各级党报的版面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有的报纸不仅在新闻版上编发大量经济工作、生活类新闻,更设置有专门的财经版面。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地方党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权威性,抢占话语权,保持经济新闻报道方面的优势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当前提起党报的经济新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新闻是干巴巴的数字堆积和事实罗列,枯燥乏味,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平心而论,目前经济新闻不吸引人、不打动人的状况确实需要改变,怎样才能写好写活党报经济新闻,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可读性呢?

有热度:紧贴民生、体现特色,做足做实百姓关心的新闻

在当前的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内容老套,表现手法陈旧,动辄“数字+例子”,“过程+效益”,缺少生活化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内容和情节,不时出现内行看笑话,外行看不懂的新闻报道。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记者的作风没有彻底得到改变,并没有真正深入到经济生活中,采访写稿只是“坐车子转一转,把材料抄一抄”,全篇都是“全省经济指标”、“权威部门信息”、“有关专家”认为,这样的新闻报道不合老百姓胃口,自然就失去了读者。

在选题上抓准老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找准新闻的“卖点”。增强党报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就必须关注那些贴近读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这些信息,大到一段时间内国家的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的最新动向,房价波动,税率的变动,小到保姆、月嫂的价格,蔬菜粮油价格的变动,这些种类繁多的经济信息能满足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需求。2008年初,股市动荡加剧。笔者在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并咨询业内人士发现,江西省出现了“居民储蓄大增,国债销售回暖”的状况。于是写成一文刊发在《江西日报》的理财消费版,为读者提供了最新资讯。2007年,记者从民生视角出发,多方走访写出了《给家庭人气成本算笔账》一文刊登在《江西日报》上。在文章结尾还链接了“南昌燃气初装费不调整”的小文章。这一组合稿件的推出,本着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话题出发,有调查、有分析判断、有相关链接,让关心该问题的读者看过后对整个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见报后,陆续收到许多读者的意见反馈和咨询电话,有较好的社会反响。

就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中捕捉“大鱼”。2008年9月19日,无疑是一个让所有股市投资者难忘的日子。当日,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A股市场一扫长久以来的阴霾,个股纷纷涨停。笔者抓住证券市场的这一变化,从“散户”、“分析人士”、“机构投资者”等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显现久违财富效应的市场,写成《组合拳”下看市场》一文刊登在理财消费版上。对经济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作深度报道,对读者的投资具有指导性,自然深受读者欢迎。

有温度:多讲故事、用活数字,经济新闻要“软下来”

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党报的经济新闻就是要不遗余力地报道当地党委、政府的经济政策、工作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诚然,作为党报,这些反映工作大局的当然要报道,但即使是这种看起来很“硬”的新闻,也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让他“软”下来。比如发表于《江西日报》2008年12月17日B2版上的的《房屋租赁逆市走暖》一文,就是以一位南昌市民租赁房子“惹上麻烦”作为切入点来写的。租赁房子原本再正常不过的,怎么会惹上麻烦呢?文章的开头就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随后,文章介绍由于当时南昌市房屋租赁价格上涨,有市民因为合约到期以及其他原因不能按原来的租金继续租用房屋导致,文章继而对省城的房屋租赁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当时房屋出租价格已悄然间上涨20%以上,提醒市民要续约的赶紧先和房东谈好,以免吃了亏仍不明就里。

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铜价大幅下跌,贵溪市工业园内一家企业因在危机前就加大技改力度,转变发展方式,产品依然紧俏,另一家则难以为继。为此《江西日报》刊发了“两家铜企 不同境遇”,用比较的方法阐述危机中企业的求胜之道,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信服,给人启迪。

另外,在稿件的写法上也要力求情景交融,善于将枯燥的东西理性化。这主要体现在写作中应善于活用数据。寻常的数字中有不寻常的故事,大量用数据说话是经济新闻的一个显着特点。在表现经济成就、探讨经济问题时,数据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是,一提起经济新闻,人们就很容易想起那些枯燥的数字。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的经济新闻总是罗列一连串数字,仿佛不罗列数字就不称其为“经济新闻”。但是,凡是单纯罗列一大堆枯燥数字的经济新闻,多半都没有多少读者。所以,在运用数据方面,必须做到新、精、准、真、美。经济报道还必须要有灵魂。要想有“灵魂”,就必须有故事情节这个载体。把枯燥的数字转化为故事,在采访中就必须发现数字背后的故事,寻找到具有戏剧性的情节。比如介绍与文章相关的新闻地理、新闻人物、历史背景;比如精心制作能“跳起来”的经济新闻标题等。例如,去年个人黄金投资逐渐升温。而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黄金投资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贺岁金条大量上市,且市民购买意愿强烈。投资贺岁金条是否可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金行,详细咨询了业内专家,写成《投资贺岁金条宜谨慎》一文,提醒市民,贺岁金条收藏意义大于投资价值。

有深度:增强策划意识,注重经济信息的解读,增加报道的“含金量”

从2009年开始,为了加强舆论的引导能力,对经济新闻报道加强了策划,把党报的经济新闻报道和实际经济活动连接起来。

由于2009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江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许多农民工返回后找不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江西日报》在主要版面开辟专栏进行动态报道和政策解读。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党报搭起就业桥,岗位送给农民工――2009《江西日报》新闻行动”大型就业招聘公益活动,记者在活动中既是组织者也是报道者,更是连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桥梁。该次活动吸引了江西省内外近300家企业携2.8万余个岗位到江西农村,5000多名农民工现场签订劳动合同或达成用工意向。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式经济报道,新闻阅评认为,“该次报道是《江西日报》近来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报道贴近性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党报如何选取有意义的新闻,拎出来重点进行解读是做好经济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党报的特殊地位,其部分读者是行政决策者,所以对经济新闻的选取一定要恰当,对经济信息的解读一定要中肯且富有前瞻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江西日报》当时的《理财・消费》专版及时策划进行了政策解读的报道。于2007年10月24日以调查性报道的方式推出了《经营财产观念新百姓尝试钱生钱》一文。文章从引用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给出的数据,到记者在证券、基金等理财市场上的调查,再到百姓的真实感悟,用鲜活的数据和事例有力印证了中央提出该政策的及时和正确,提出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将会是大趋势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2009年,针对信用卡近年来在市民中的大量普及使用,信用卡市场发展壮大,那么该种支付手段对经济社会生活发展有什么样影响,是否有其积极意义呢?《江西日报》策划了针对该问题的报道。通过走访人行南昌中心支行、银联江西分公司、银行商务江西分公司、以及多家主要大型商场和发卡银行、广大持卡人,笔者了解到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在经济发展上,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在国家反洗钱、保障金融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

在百姓生活方面,其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分期付款等优惠手段,不仅有利于养成文明现代的消费习惯,信用卡的出现为许多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笔者把采访到的大量资料整理形成后,形成《井喷式发展的社会效应》一文发表在《江西日报》的A1版,文章见报后,不仅得到相关联金融机构和持卡人的肯定,更以其权威的资料来源和详实全面的报道内容,被有关管理机构作为资料传阅。

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对中美物价的对比式解读也是做活党报经济新闻的成功范例。当前,城市人生活压力加大是引起“中美物价对比”最直接的原因。《人民日报》针对这一社会敏感问题,展开了系列论述。论述并没有讲空话大话,而是用摆事实和形象的对比等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美之间的物价对比,反驳了网上的片面观点。例如,在谈到餐饮价格问题时,《人民日报》以客观事实做对比,让读者自己去想去分辨。“有网友说,在北京吃一次洋快餐要花30元左右,在纽约则花5美元左右――似乎二者相差无几。但如果再对比收入,得出的结论就会大不相同。据统计,2010年美国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而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为29073元,二者相差近10倍。”收入悬殊这么大,物价却如此接近,生活成本孰高孰低显而易见。这样的解读方法让谣言不攻自破,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党报的经济新闻只要善于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选对“主题”善于策划,就能做出百姓拿起来看得进,看后记得住的经济新闻“大餐”来。

第6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字: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中,档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人在学习中,可以对学习生活进行记录,并形成档案,在后期巩固知识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从社会会角度来讲,档案又是社会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可以为日常生产提供保障,所以建设数字化档案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首要任务。

1.1 信息时展需要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基本,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不断了普及,而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的进行扩展,在这中大环境中,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要向信息化建设靠拢,才能不断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并为人们带来更便捷的工作方式。和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相比,数字化档案有着一定的优势,不论是在储存、操作,还是在使用便捷上,更能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并且这种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应用和共享,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信息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被进行浏览和参考。

1.2 社会发展的需求

档案内容可以更好的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展现,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数据,同样可以转化为图片并记录在档案中,而在后期需要时,这些数据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除此之外,有些数据也属于社会中的信息资源,而这些数据往往具有社会价值。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后,人们对档案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查阅方式都有了更对的需求。那么,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首先,档案数字化,在保存的过程中就更简单,而且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性;其次,在对档案进行储存时,档案内容更加准确,即使后期需要完善也更简单;最后不论是查阅方式还是储存,都更简单快捷,所以档案数字化更符合档案管理的发展,也有利于相关人员开展管理工作。

1.3 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传统档案管理中主要的储存方式是以纸质资料为主,但是由于档案信息量较大,且内容多,所以在储存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纸质档案易受潮,容易发霉,所以档案期限较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整理;而且由于内容较多,人们在储存时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档案准确性降低;而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需要的资料。相反,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档案管理优势会被进一步扩大,比如计算机储存空间较大,所以在储存过程中不必担心内容过多而造成储存困难;而且数字化档案可以进行备份,不仅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即使发生丢失的情况,也可以及时的被找回;在查阅过程中,数字化档案更方便分类,所以查阅起来更方便。

2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1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档案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地区是北京、天津等,这些成为作为重要的试点地区,其档案数字化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完善体系,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城市的档案数字化发展,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其标准化和准确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也只能说明一些发达地区的档案数字化使用已经逐渐达到普及,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整体水平并不高,所以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2.2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各个行业的资源和信息需求都越来越多,所以档案电子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更对的是由于人们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对于一些需要保密的资料,其保密性更强,所以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对其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公司,让其代为设计。一方面这些公司的专业能力较强,且管理经验更加丰富。而且中外包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还节约了员工劳动力。让公司有更对的资金可以用在产品创新上,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会有所降低。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对其也会有更深的了解,使用范围也会不断被扩大,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着更多的发展前景。

3 总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生产建设中,档案数字化建设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化档案的发展是人们需求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认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在我国今后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前景,而且其使用范围会不断的被扩大。

参考文献

[1]王学平. 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 档案学通讯,2011,06:54-57.

第7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词]虚拟城市;地形模型;地物模型

近年来,数字省市、数字城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达省市和地区21世纪的发展战略,成为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之一。为了加速城市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城镇体系规划与管理。以虚拟现实技术和GIS技术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数字城市,已经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建筑评价,学校、医院、工厂等单位的选址,环境分析,公共设施的规划和管理,电信网络布置,房地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计划,以及保安、旅游、娱乐等领域显示了巨大作用。美国目前已经有50个城市计划建立“数字虚拟城市” 。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深圳、广州、南海、厦门等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

城市虚拟的前提是城市模型的建立,城市模型主要是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详细论述。

一、城市地形的生成及实时显示技术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基于真实地形数据的地形生成及实时显示技术,这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一类,目前,大多数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生成的,DEM数据由规则网格地形上采样所得的高程值构成,遥感影像数据与DEM数据相叠加,纹理影像在地形表面重构时被映射到相应的位置生成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景观。如图所示:

(2)基于分形技术的地形可视化,fBm(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能有效表达自然界中许多的非线性现象,是迄今为止能够描述真实地形的最好随机过程。但这种对地形的生成和可视化基本停留在“视觉上可以接受”上,没有同实际所需的地形地貌联系。

(3)基于数据拟合的地形仿真技术。一类方法是由稀疏分布点的高程值构成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平面,从而形成框架,并贴以纹理图像的方法。另一类方法则是注重根据地学图形数据的精确描述,来进行真实地形的仿真,如根据地形特征参数进行地形生成的方法。

二、地物模形即城市其它景观模型重建和虚拟。主要存在三种方法:

(1)利用现有商业软件,如MultiGen、Vega 、ImaGIS 、3DMAX等,直接构建建筑物等地物的模型,并在该系统中实现城市的虚拟。

(2)基于OpenGL函数库和Visual C++等可视化高级语言,直接从底层做起,模型搭建和系统功能都在自己编制的程序中实现。

(3)建筑物等复杂地物的模型在Sketchup、CAD、3DMAX等软件中制作,然后将模型转成所用漫游系统识别的数据类型,实现城市的虚拟。SketchUp软件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但能够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思想,而且极大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十分直观的构思,是三维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优秀工具。因此简单模型利用Sketchup软件,复杂模型利用3DMAX建模,可以让整个的三维建模即达到数据量小又能美观。如图所示:

在SketchUp软件中建立的模型:

转入漫游系统后的模型:

第8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焦点。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以来,关于数字的一系列概念已经在我国广泛的应用。“数字林业”也正是在这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本文主要就数字林业技术的相关理论、数字林业技术的现状、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问题和它的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关键词:

退耕还林;数字林业技术;理论现状问题前景

引言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它与我国的林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的林业管理当中,管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双重运用给我国的林业技术的运用和管理带来了重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信息的无法共享和结构上的重复。所以采用数字林业技术既可以让人类社会和林业资源达到协调和统一,又可以建立起高效客观的林业管理模式。

一、数字林业技术的相关理论及退耕还林工程

1概念

数字林业简单地说就是信息化林业。它使得林业的管理呈现出数字性、网络性、智能性、可视性。它可以运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进行林业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收集和整理,建立一个更广泛、更形象的处理系统,推动林业信息生产的信息化和服务化。

2结构

数字林业主要包括技术层的GIS、RS、GPS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据层的各个空间数据技术,应用层的各个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

3基本功能

数字林业主要具有历史的档案功能、现实的展示功能、前景的预测功能、分析的决策功能、林业的精细功能。数字林业可以就每一株树木建立一个历史的档案,如:生长的时间、长势等,便于林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查询和监督。而在现实中,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也可以知道我国的林业信息和森林资源情况,如:森林的面积、质量、长势等,以便于研究者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森林的变迁、采伐、有无火灾和病虫害的情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数字林业的运用进行认真的管理和预测。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中的GPS及GIS的运用,就可以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规划。如:对树木进行科学的喷水、撒药、施肥,减少树木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精细的管理[1]。

4退耕还林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其目的是遏制住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改善我国的森林植被和水草保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二、数字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美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在1998年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数字化已经在各个邻域广泛的应用起来。美国已经运用卫星中的一些数据和机载红外摄影、航空录像、多光谱扫描仪进行森林植被的病虫害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我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首先出现数字化这个概念之后,就马上引起了我国的领导层和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讨论会和探索性的文章接连发表。我国媒体也对数字化进行了极大的关注与报道。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数字化有关的数字电视和电子商务日新月异。这时我们也意识到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管理同样的可以采用数字化。随后我国各省市的数字化林业开始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省市的森林管理完成了数字化[2]。

三、我国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问题

1基础薄弱

我国的大部分林区都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森林生产和管理的设施落后、资金匮乏。这样必然导致森林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困难,得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但工作量大,还会造成靠人工收集的森林数据不精确。最为重要的是资金的缺乏,造成了许多先进的森林管理设备无法购买,即便是购买了,由于没有专业的人才导致先进的设备无人会用。这更加剧了森林管理的难度。

2标准不一

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造成了各个省市的运用的方法、标准、概念、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方式、格式都不统一。这也增加了我国数字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难度。

3手段单一

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管理中,仅仅是使用简单的图表,缺乏对森林植被更加动态、精细、直观的管理。比如:缺乏仿真和模拟、缺乏网络的交流、缺乏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机制,更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模式[3]。

四、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1预防自然灾害

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化战略化的目标。在这项工程中运用高效的数字林业技术,会更加的有利于我国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退耕还林工程因为具有面积大、时间长、工程量大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人工管理,显然会造成工作的许多疏漏。比如:遇到自然灾害时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无法提前预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也仅仅是依靠简单的防护工具和办法,保护森林植被,这起不到科学有效的管理。而运用数字林业技术后,不仅可以提前的预知,更可以和其他部门提前的沟通,调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科学的防护。

2提供规划和参考

我们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数字林业应用,可以收集和分析到大量的森林信息,这可以为我国的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4]。

五、结论

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大量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更加安全、准确、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且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2]陈征宇.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270.

[3]汪明华.浅析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0:312.

第9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关键词] 信息消费 农村经济 农村信息化 影响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类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探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落实好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决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农村信息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探讨。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在我国,信息消费渐成时尚,已是人们随着生活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温饱型的衣食消费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必然。在农村,通过信息消费获取农业生产产前的生产决策信息,产中的生产技术信息,产后的加工和市场信息,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的一种意识。农村信息化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不行,没有技术支撑不行,没有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不行,而没有农民的信息消费需求则寸步难行。

当前在理论界,研究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热潮不断高涨,笔者仅通过维普数据库检索发现:研究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文章就有3733篇,其中涉及农村经济的文章有174篇,这些文章中研究农业或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文章只有4篇,如张鸿、张权同志从农村信息化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合理支配农业资本的使用用途三个可行性的策略;王永香、王永路同志通过分析农业信息网络发展的现状,从定性的角度论述了网络信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文献检索表明,研究农村信息消费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文章尚未发现。笔者试图用现代统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数据

本文涉及的数据主要是两方面的数据:一是农村经济方面的数据;二是农村信息消费的数据。

农村经济数据笔者选用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1990至2009年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代表。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即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也就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这应该能够代表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

农村信息消费数据选用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1990至2009年农村家庭人均交通邮电服务消费支出作为代表。事实上农村信息消费应该还包括广播电视服务支出,科技培训及信息服务支出,报纸杂志消费支出,以及其他信息消费支出,但由于这些信息消费相对交通邮电服务支出,“块头”很小,且缺乏延续的统计数据,故不能列入。表1列出了这两项统计指标。

二、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设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Y;信息消费,即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为X。为了使数据趋于平稳,需要对Y和X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在这里采用对数变换的形式进行,Y的对数形式记为LY,X的对数形式记为LX。

1.平稳性检验

利用著名的Eviews软件对LY和LX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按照AIC最小原则选择检验形式。检验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LY和LX的ADF的统计量分别为-2.9989和 -1.9137,均分别大于其5%的临界值-,因此认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LY和LX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序列LY和LX的ADF的统计量分为-4.2714和-3.2153,均小于其5%的临界值,因此认为系列LY和LX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表明两系列不存在单位根,系列是平稳的。检验了平稳性,现在再看看农村信息消费与农村经济的因果关系。

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笔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Y和X及LY和LX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3

分析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1)滞后期为1年(99%的置信水平)、2年(99%的置信水平)、3年(95%置信水平)和4年(90%置信水平)时,从Y到X不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从X到Y则均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农村信息消费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带动农村信息消费的作用不明显;

(2)数据标准化处理后,LY与LX之间从1至4期除第1期两者均不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外,其余3期均存在从X到Y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从Y到X不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农村信息消费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带动农村信息消费则缺乏统计支持。

以上说明无论是在近期、中期和长期,农村信息消费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既削弱了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力度,又凸现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在中、长期均表现出农村信息消费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农村信息消费应该成为农村经济的解释变量之一。

3. 协整检验

检验了两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还必须检验两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上述平稳性检验可以看出,LY和LX都是同阶单整,即为Ⅰ(1)序列。协整检验采用E-G两步法:

首先进行协整回归。建立LY和LX的回归模型如下:

LY = 2.3023 + 1.3091*LX

(23.4713) (59.7573) DW=1.1410

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关变量的T统计量。上述拟合方程中的LX的T统计量是59.7573,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是有意义的。

其次是检验残差。上述估计是否有意义,还需对残差系列ET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形式为(N,N,0),经ADF检验,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残差系列是平稳的。ET的T统计量为-3.6839,即EG= -3.6839,查EG检验的临界值表,变量N=2,样本容量T=2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其临界值为-3.59,而EG= -3.6839

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对变量的协整分析,得出了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这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得到各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他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

根据前述协整方程,运用Eviews6.0软件,得到LY受LX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

Δ(LY) = 1.2094*Δ(LX) - 0.4021*ET(-1)

(9.9232) (-1.5284) DW=1.6225

上述模型中括号中的数字是相关变量的T统计量。方程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上述修正模型来看,农村信息消费的变动对农村经济Y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短期调整系数为1.2094。误差修正项ET(-1)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偏离他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及短期调整方向,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村信息消费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信息消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长期协整的。从回归结果来看,农村信息消费每变动1%,则农村经济指标同向变动1.3091%。农村经济不是农村信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经济对农村信息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建议在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善于培育、引导农民的信息需求。要创新信息服务模式,疏通信息传送渠道;要开发简单傻瓜化的信息服务终端,方便用户使用;要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能够贴近生产、贴近实际,使效果放大;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努力增强农民的信息吸纳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欲,才能促进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 鸿 张 权: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