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的童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绿野仙踪》有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不少书,每本书都让我记忆犹新,但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绿野仙踪》了。
《绿野仙踪》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作品。主要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女孩多萝茜被一股旋风从家乡堪萨克斯州吹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芒奇金国。为了回到家乡,她从此踏上了一条神奇的旅途。一路上,她碰到了铁皮人、稻草人和胆小狮等朋友。她与朋友们借着自已的智慧,坚强与勇敢克服了无数坎坷、困难,最终依依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读完这本书后,吸引我的不光是那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让我懂了不少道理。文中多萝茜与她的朋友一路中坚持不懈,不放弃、不灰心,最终圆满了心愿,可再看着我们,生在红旗下,养在甜水里,第天待在父母宽大的翅膀下。记得上个月我还答应过哥哥以后每晚做20个俯卧撑,可才3、4天我对被窝的诱感已远远超过了俯卧撑。读完一半《绿野仙踪》后,我就懂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学习多萝茜那样。
去年春节,我和妈妈、奶奶乘坐飞机来到美丽的东方之珠——香港。
来香港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乘坐着如同长龙般的地铁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迪斯尼乐园。
一进大门,《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熟悉的童谣像是乘坐着一面飞毯似的,飞进了大家的耳朵里。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走进了迪斯尼乐园。正对面,喷泉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米奇踏着滑板在一头大鲸鱼的上方冲浪,米尼正站在一只海豚上玩耍。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美国小镇大街”,这里富于怀旧色彩,有许多怀旧的设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要数“探险世界”了,我们乘坐小船在解说员阿姨的引导下开始了一次原始森林的旅程。我们的小船随着流水缓缓的前进着。首先我们看见几头小象和大象正举起长长的鼻子向我们喷水,还有一只电动小象,刚开始,我以为它是真的,可刚想去触摸它时它却给了我一个必杀计——喷水,溅得我全身都是湿漉漉的。小象们与我们玩起了喷水,像是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接着船底传来几声“砰砰砰”,原来我们进入了食人鱼区,食人鱼探出头来仿佛要吃一顿丰富的大餐,我们大家都尖叫了起来,使食人鱼还是咬着船底不放,好像一定要抓住我们。解说员阿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船开走。不好!我们又误入火焰山,熊熊大火从洞里喷出来,大家吓得惊叫起来,还好旁边有个水雾喷出水来把大火浇灭。才让我们躲过一劫……接着我们又进入了喷水区,许多水柱一齐涌了上来,差点把我们的船打翻了,我们大家害怕极了!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超人”将我们的船给拉走了。我们才躲过这危险的地方。终于达到了终点,我们结束了这次惊险,刺激的旅程。最后,我还到了梦想花园和我心爱的迪斯尼人物一一见面合影。
香有的特色,糅和东方文化的精髓,令香港的士尼乐园变得独一无二,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个童话王国的奇妙,也许你们还会比我获得更多的发现呢!
也许你不会懂,在你离开以后,我的天空从此一片黑暗。你的离开好像在告诉我----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公主,当然你也不会是我的专属王子。你,可能只是一个不小心误入我内心世界的王子,时间一到了,你就必须回到那个属于你的世界。可是,当初你既然要选择离开,选择让我独自面对一切,选择让我承受
那些我们共同犯下的错,但现在,你又为什么选择回来。或许时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
方法,时间能让人会让人忘记一切,你也是这样认为吧,不然你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对不对?
还记得那次与你美丽的海湾相遇,那个美丽童话的开始,美丽的开始并不代表会有美丽的结局。可不!我和你就是这样-----美丽的相遇,伤心的离别,一个令人惋惜的结局。雨,夏天的象征。记得你告诉我-----如果伤心就让雨带走一切忧伤,带走一切伤心的事情,带走我眼中的泪,带走一切一切。可是,雨为什么带走你,带走在我脑海中属于你的一切。
因为你的存在我才相信童话,相信王子与公主美丽的结局,相信每个女孩都是一个天使,都有属于她的王子。可是这一切在你离开以后全都破碎了,包括我的心也碎了,受过伤的心不再完美,无论怎样努力修补都会留下一条疤痕,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东西。
关键词: 童话故事 幼儿教育 魅力
童话故事之所以具有那么好的魅力,与童话故事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有关。它适合于儿童的趣味,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良好形式。《安徒生童话》的扉页这样写道:“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或多或少的看过一些经典童话,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完全的。”可见世人已经公认童话故事的魅力是无限的。
一、童话故事的三大特点
1.富于幻想。列宁说:“童话里如果没有神仙宝物,孩子们听起是不起劲的。”比如:《灰姑娘》里的老鼠、南瓜在神仙的指挥下,一到十二点钟就变成马车,拉着美丽的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这种作者的幻想往往使读者跟着幻想,让自己跟着灰姑娘一起喜怒哀乐。
2.内容单纯明白,人物善恶分明,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在童话故事《小狐狸变身法》中,小狐狸学会变身法,他变成蘑菇捉弄小兔,又变成石头捉弄小狗,小兔、小狗都不理他,不跟他在一起玩。最后,下起倾盆大雨,小狗、小兔没带伞,在危急时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为小狗、小兔挡住雨,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3.富于教育意义,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人们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智慧,也包含各种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
二、传统童话故事内容的分类
1.动物故事。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多用以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在童话故事《太阳和小鱼》中灰色的小鱼把沉睡的大海里的太阳娃娃用哈痒的方式把太阳托起来,而其他全世界的人所想的办法都不能把太阳从海里捞上来,而小灰鱼由于用身体给太阳哈痒把身体染得鲜红鲜红的,最后变成人们喜欢的小金鱼。
2.童话故事是精灵故事。动物成了精,有了人形,但其动物的本性未变。这类妖精故事,教育孩子们勇敢机智,善于识破狡猾的敌人的伪装并战胜它们。在童话故事《小红帽与狼外婆》中,老狼变成了慈祥的外婆骗吃小孩,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到肚子里,猎人经过它旁边,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子里救出来,最后把狼弄到井里淹死了。
3.童话故事是魔法故事。此类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宝贝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宝贝是劳动的产物或是对好人、好事的报答,它常常是劳动人民本身,是歌颂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在童话故事《渔夫和鱼》中,渔夫用渔网打到了一条金鱼,这条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它能满足渔夫的三个愿望,渔夫答应了那条金鱼,但是他那贪婪的老婆却欲望强烈,最后小金鱼生气了,仍然把渔夫的家变回原样,什么也没有。
4.童话故事是人物童话。以现实人物为中心,但仍穿插了很多幻想和夸张的成分。人物童话多说儿童自己的故事,读来亲切易懂,有的带有寓言性,富有教育意味。如《一半的故事》中,教育幼儿要懂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故事中,小猴是小朋友的化身,他爱帮助别人,可就是贪玩,做事总是只做一半,结果让别人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小猴就再也不贪玩,小动物们又都爱请小猴帮忙了。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尽显童话的魅力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是学习与玩乐结合的,利用童话故事让幼儿懂得一些道理,明白该如何做,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1.利用童话故事,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5分钟,15分钟,能够集中到15分钟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所以在上课期间,一般是采用童话故事给幼儿讲一些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幼儿在听故事中不断锻炼集中注意力。
2.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3―6岁的幼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逐渐形成发展的。在幼儿园里,一般利用童话故事,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给幼儿讲《一半的故事》,那只小猴,乐于助人,但是有做事只做一半的坏习惯。这种坏习惯多数小朋友都具有,讲这个故事时就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他们就找到想说话的理由,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幼儿们想想如何帮助小猴改掉只做一半的习惯。
3.利用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每篇童话故事都蕴含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幼儿听童话故事的过程就能明白过来,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富于幻想、内容单纯明白、富于教育意义的三大特点。童话故事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的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人们的智慧。这个道理幼儿听懂了,在他以后的言行中就会不断地用这个标准看事物,运用思想分析,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观察世界。
文/曹英之
昨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到乡下,汽车在道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 孩子们的目光被满山的映山红吸引着,那漫山遍野或是星星点点,点缀于一片葱绿之中。而我对于映山红,已没有当初的激情了。只感觉红色太累了,我们赋于她太多 的希冀,不堪重负。我的目光只专注道路两旁的桐树。前些天,有幸读到一位诗友的《桐树巷》 ,此时只感觉自己穿行在时光隧道中,道路两旁的桐树和那片片飘落的桐花,把我带到另外一个美妙而淡雅的境界之中。
我仿佛置身于洁白纯净的冬季,那漫天的飞絮就象眼前的桐花,飘飘洒洒,让人的内心宁静,宁静得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了,这就是普通的两排桐树和飘落一地的桐花。是的,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也许就在同一辆车上,看着同样的风景,但遥远的莫过于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前些天,我对一位朋友讲,我忽然喜欢看很久以前的电影河南曲剧《卷席筒》,老版电视剧《红楼梦》 ,甚至十多年前的韩剧《冬日恋歌》。曹张苍的憨厚,善良,宝玉与黛玉的纯真爱情,俊尚和惟珍的生死之恋。尤其是《红楼梦》,宝玉和黛玉,一个阆苑仙葩,一个美玉无瑕,今生奇缘终虚化,只落得枉自嗟呀,空劳牵挂。我好象看到:在那片片飘落的桐花下,黛玉痴情焚稿,泪尽而亡,有情人难成眷属。人性的描写至情至善,完美无瑕。也许现实生活中找不到 这样的爱情。我每次读《红楼梦》,总感觉是人生最美丽的相约,那优美的文字自然流淌,美妙的意境就像游览绝佳的山水,令人流连忘返,那尘世的喧嚣已全然抛在脑后。这也许就是我内心深处的桐花情结,一次美丽的邂逅,便注定终生与你相知,相守。
但现实是无情的,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小三,二奶成风,龌龊和物欲横流;很多人恬不知耻,道德和良知荡然无存。现实与理想格格不入。我沉浸在过去的故事里,也许是在逃避什么,心灵的家园已经被浮躁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被所谓的流行和风气协迫,不得不沉默,甚至于随声附和,我们已经迷失了自我。我一直活在自己臆想的桐花世界里,在梦想的边界筑下一道藩篱,现实与理想是分离的。每当夜晚来临,我尝试着忘掉白天经历的一切,脱下沉重的躯壳,沉浸在美丽桐花的意象之中,就象给自己灵魂的走向,一次次痛苦的矫正。
思维活跃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一直以来都试图辨清一个问题:从使用APS-C画幅传感器的单反相机升级至全画幅机型到底是不是值得?而真正长期使用全画幅设备的摄影师,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全画幅传感器具备一系列的优点,但也有一些应该被注意的缺点。因此,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实验室测试中,寻找并展示全画幅相机在当下的优势和不足。
不断走低的售价
那些一心要配齐全画幅相机和镜头系统的消费者,在过去几年一定花掉了大把的金钱。短短2年前,购买一台配备全画幅传感器的全新主流机身加镜头,至少需要20000元以上的价格。手柄一体化的旗舰级机型在过去和现在都需要至少30000元以上的价格。直到2012年,佳能和尼康第一次推出了售价更低廉的消费级全画幅数码单反机身。现在只需要10000元,人们也能拥有配置丰富、制作精良的全画幅单反相机,且从那之后,专业机型的价格也开始跳水。一台尼康D800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从近20000元降至17000元以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影友着手更换自己的设备了。
典型的传感器尺寸
消费级卡片相机的传感器一般来说只和手指甲的大小差不多,它很难为2000万只光电二极管(像素)提供足够的空间,即使是最先进的背照式CMOS也会面临像素绝对开口面积不足的问题。相反,约24mm×16mm大小的APS-C画幅传感器可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光电二极管由于更大的空间已经不必再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这对于弱光环境下用高ISO设置拍摄低噪点照片极为有用。反之,追求更高画质的用户会购买装有全画幅影像传感器的相机,36mm×24mm的大小约是业余数码单反相机APS-C传感器的两倍大。
全画幅还是APS-C?
全画幅传感器真的更好吗?不一定。有一些情况下,甚至专业摄影师也更愿意使用配备APS-C传感器的相机。
使用APS-C
克劳斯・萨辛格―菲尔可以称得上是摄影领域的元老。他于1982~1987年间开设摄影设计工作室,随后的几年,他一直从事自由静物及建筑摄影工作。接着,他为不同的大型工作室和企业工作。如今,他是一名任职于德国CHIP FOTO-VIDEO的产品摄影师,并在奥格斯堡大学开设了若干研讨课程。
“即使我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全画幅单反相机,但也会在某些领域里使用APS-C――例如在旅行和业余消遣时。当我要进行六到七天的滑雪穿越时,每增加1g重量都会让我倍感辛劳。更小巧轻便的APS-C相机会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在亚洲国家的旅行中,我更喜欢携带APS-C机型。我可以通过裁切系数在距离更远的时候进行人物拍摄,并可以安静地专注于拍摄场景。此外,APS-C传感器还能通过更大的景深为我提供风景拍摄时的小小优势。”
使用全画幅
斯蒂芬・保罗・史蒂莫于1999年结束了他的摄影学徒期,在2002年完成了满师考试,主要从事产品摄影和艺术项目创作。经过多年自由职业摄影师和讲师生涯之后,他于2011年在慕尼黑创立了摄影工作室,并从事不计其数的社会拍摄项目。
“我决定使用全画幅相机首先是具备实际原因的。我仍然保留了一系列胶片时代135镜头,无需思考和重新投资便能继续使用这些镜头。作为产品摄影师,全画幅数码相机令我最满意的便是具备高分辨率的优秀画质。这样,我在后期便可以使用Photoshop进行蒙版选择,无需损失画质。其更大的一个优点是出色的噪点控制。此外,大而明亮的取景器可以使构图更加简单。”
极度微距
在微距摄影方面,摄影师应该着重考虑全画幅相机在这一领域呈现的短板问题。如下图示例照片所示,使用APS-C画幅相机会使微小图像比使用全画幅单反相机拍摄的显得更大。
这是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是,每支微距镜头都有一个固定的最近对焦距离,且完全独立于相机的传感器大小。在我们的示例中,索尼的100mm微距镜头安装在全画幅机型α99上,最近对焦距离是35mm,而使用APS-C机型,如α57并不能缩短这一距离。那为什么α57的被摄主体会显得更大呢?为此,我们必须知道:索尼的100mm微距镜头具有1:1的构图比例。如果我们拍摄一只苍蝇,我们必须想象将苍蝇直接贴在传感器上的效果。而苍蝇是贴在APS-C还是全画幅传感器上,这一点并不重要――它一直都是一样大的。区别存在于成像视角,由于较大的传感器面积,大传感器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涵盖到更多拍摄对象。所以,两张同样从距离35mm处拍摄的照片相比较,APS-C传感器拍摄的苍蝇(也就是上图中的雪花)会显得更大。
高ISO下的全画幅优势
全画幅相机经常比某些APS-C相机更清晰地表现出精致的细节。原因在于传感器和处理器合作表现,它能在高ISO感亮度下进行出色的降噪。根据经验,在我们的测试中出现了下面的照片:我们用最小的ISO值拍摄,全画幅和APS-C传感器都得到了出色的锐度。于是,我们在工作室的拍摄测试中使用了闪光设备,ISO调至100,几乎也没有区别。但当在较弱的环境光线下用较高的ISO感亮度拍摄时,高下立现。此处,全画幅传感器明显占有优势。由于传感器较大的尺寸,单个像素不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它们可以接收更多的光线。这样,在弱光下,信号也无需得到像APS-C传感器必须的那种特别的加强。结果是:全画幅机型的噪点大多比APS-C少。且其中也会出现一种“柔和的”降噪行为。这样,甚至在ISO 3200或更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留许多细节,而APS-C传感器已经开始出现“柔焦”效果了。
广角中的优势,长焦中的缺陷
如果我们在APS-C和全画幅相机上使用同样的焦距拍摄,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如右图示例,这座位于科隆莱瑙港的弯管形大楼,用如尼康D800这样的全画幅相机配备14mm定焦镜头,可以毫无问题地完整取景。但如果将同样的镜头装在APS-C画幅的D5200上进行拍摄,照片便明显缺少了一部分:APS-C相机较小的传感器尺寸会对照片产生延伸效果――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裁切系数。我们的图解会让您更清楚地认识到,传感器越小,同样焦距的照片角度会被拉得越尖。与全画幅的成像视角对比,APS-C相机明显被“裁切”成场景的一小部分。喜欢经常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用户更适合全画幅相机。动物摄影则完全不同,明显需要足够的长焦范围,此处,APS-C相机的裁切系数就显示出了优势。例如尼康有1.5倍的延伸系数,于是全画幅相机200mm的长焦在APS-C相机上就转换为300mm。
理想的全画幅相机
向全画幅级别的过渡从未像今天这么让人心动。但应该购买哪些相机呢?我们向您介绍最热门的几种选择。
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级别中出现了一个根本的变革。如果迄今为止配备35mm全画幅传感器的专业机型具备的关键字都是“大”、“重”和“昂贵”,佳能和尼康宣布要以消费机型EOS 6D和D600做出变革。例如,EOS 6D的机身几乎和配备APS-C传感器的EOS 60D一样紧凑。于是,它比佳能EOS 5D Mark III轻巧得多。佳能和尼康一样,主攻有追求的摄影爱好者市场。为了让他们大批过渡到全画幅级别,需要一个吸引人的定价,但不能在配置和操控方面打折扣。于是,昂贵的专业机型配备了更多直接设置的按键和更多的自动对焦点。
不同的要求
在寻找完美的全画幅单反相机时,摄影师的个人需求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专业的体育和新闻摄影师特别青睐于佳能EOS-1D X或尼康D4――两部能够实现高速连拍的机型。且由于具备WLAN和LAN接口,照片可以立刻发送至客户手中。机身价格约在35000~40000元的水平。能够放弃这些亮点的用户可以购买20000元以内级别的机型。此处,佳能EOS 5D Mark III和尼康D800能够提供一切摄影师心仪的特质。由于传感器分辨率较高,最适合影棚和广告摄影师出手。去年年底,索尼α99作为强劲的竞争者脱颖而出,对于需要全功能高性价比消费机型的个人用户来说不失为一个理想选择。与此同时,佳能EOS 5D Mark II这种长年作为画质标准停产机型二手流通量很大,价格则只要9000元左右。
入门级
配置:使用尼康,功能设置得到根本改良
EOS 6D的第一个加分点在于其连通性。它配备了内置的WLAN和GPS模块,能够由此将照片发送至智能手机,并能通过卫星定位确定拍摄地点。除了缺少内置闪光灯和光线取景器,只有97%的视域覆盖也是一个缺陷。于是,照片边缘的干扰元素在取景器里是无法察觉的。
虽然D600没有内置的WLAN和GPS,但尼康为其配备了广泛的基本配置,如覆盖100%视域的光学五棱镜取景器。此外,尼康摄影师还能选择通过弹出式闪光灯对较暗的场景在前景中进行提亮。3.2英寸的液晶屏也比EOS 6D(3.0英寸)要大。在存储方面,该机设置了两个SDHC卡槽。相反,EOS 6D只有一个。
画质:EOS 6D几乎没有噪点
在实拍画质方面,EOS 6D遥遥领先。其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凭借评测结果极高的分辨率、ISO 3200以下几乎没有噪点和高ISO范围内出色的细节清晰度脱颖而出。
即使D600提供了2400万像素的名义上更高的传感器分辨率,其1787Lp/Bh的最大照片清晰度“仅仅”达到了EOS 6D的水准。此外,ISO 1600以上的照片出现的噪点更多。
自动对焦:佳能在错误的地方进行了精简
在对焦方面,摄影师可以使用EOS 6D的总共11个自动对焦点,只有中间的那个可以被称为十字型对焦感应器。因此,EOS 6D只是比业余单反机型EOS 650D的对焦水准稍好,远落后于EOS 5D Mark III(61点对焦,41个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
根据拍摄主题和环境,在D600的菜单中可以选择9点、21点或39点自动对焦。总共9点是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可以达到特别精细的清晰度。
视频拍摄:视频拍摄爱好者应该购买尼康机型
在视频模块中,EOS 6D每秒钟最多可以拍摄30张全像素HD高清照片,以720p的分辨率速度最大达到60张/秒。声音可以手动调节。配备麦克风接口,但没有耳机插孔。视频拍摄者可以在高压缩(IPB)或低压缩(ALL-I)之间选择更佳的比特率。
在图像率方面,D600也提供了每秒钟最多拍摄30张全像素HD高清照片及720p分辨率下最大60张/秒的速度。但与EOS 6D不同,除了麦克风接口,尼康额外为D600配备了耳机插孔,可以在拍摄时对声音进行调控。如果用户愿意,甚至可以拍摄DX格式的视频,充分利用裁切系数的优势。
评价
在这两部全新消费级全画幅机型的直接对决中,尼康最终获得胜利。D600凭借在许多方面更加优秀的基本配置脱颖而出,甚至比佳能机型还要便宜800元。但尼康D600提供了更好的画质。WLAN和GPS虽然非常实用――但在我们看来,更出色的基础配置才是更加重要的。
专业级
配置:α99几乎无可挑剔
EOS 5D Mark III拥有坚固的镁合金机身,配备大而明亮的光学取景器,能够覆盖100%视域,拥有3.2英寸大液晶屏,还配备了许多按键,能够不用迂回,直接对重要功能进行设置。和佳能惯常的风格一样,未装载内置闪光灯。最让我们满意的却是一项新功能,能够并排在液晶屏上显示两张照片并进行比较。在存储方面有两个卡槽――一个可插SDHC卡和SDXC卡,另一个则可以插Compact Flash II卡。
足够的密封和结实的镁合金机身使D800成为一台能够抵抗轻微磕碰的完美专业数码单反相机。除100%视域覆盖的光学取景器之外,这台尼康相机还配备了3.2英寸液晶屏和内置闪光灯。在拍摄富有创意的照片时还可以使用外接闪光系统。此外,D800具备丰富的设置功能。HDR功能具备最大达到5档曝光指数的曝光差异。分别设有SDXC卡和CF卡两个卡槽。
为了抗衡佳能和尼康,索尼推出了α99,一台具备最新技术水准的单反相机。厂商并未像所有SLT机型配备光学取景器,而是选择了235.9万像素的高分辨率电子取景器。由于取景器上的小传感器,当摄影师将眼睛凑近相机时,相机会自动从从液晶屏切换为取景器。此外,α99是三者之中唯一拥有可翻转摇摆液晶屏的机型。只有一点令人惋惜,索尼――还有佳能――都放弃了内置闪光灯。
画质: 佳能和尼康都是不可击败的
凭借2200万像素的分辨率,EOS 5DMark III比它的小弟 EOS6D稍占优势。照片结果绝对是一流的。这台佳能顶级机型甚至在高ISO范围内都几乎没有噪点,并且凭借最大1751 Lp/Bh的边缘清晰度令人无限惊喜。ISO 3200以下的细节真实度也达到了82%以上。
尼康将D800的分辨率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凭借3600万像素的分辨率,人们不必担心后期照片放大的画质。但如我们所期待的一般,高像素不只具有积极的一面。D800在高ISO范围内比5DMark III的可见噪点要多。但这对影棚摄影师来说并没有太大关系。
索尼为α99配备了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但并不能达到竞争对手的画质水准;最大1628 Lp/Bh的边缘清晰度比佳能和尼康机型都要低。其噪点控制的表现更是不佳。ISO 1600时拍摄的照片在PC显示器上已经非常明显了。
自动对焦: 佳能在实时取景拍摄时出现缺陷
凭借61点自动对焦系统(其中41个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摄影师对任何情况都能应付自如。佳能将所有自动对焦功能都集成于一个全新的菜单下。此外,该机还具备不同的预设模式,可以对移动的场景进行迅速反应。减分之处是其实时取景模式下表现不佳的对比式自动对焦(1.77s!)
尼康D800比佳能对手机型的自动对焦点总共少了10个,但这并不造成硬伤――51点完全足够了。更艰难的事实是只有15个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使用佳能相机的摄影师再次占得先机。D800的0.92a对比式自动对焦并不是非常迅速。
α99提供了121个自动对焦点,它与19点相位对焦及102个影像传感器上辅助对焦点的共同合作。但只有11个十字型感应器可以用来实现精确对焦。实时取景自动对焦功能呢?只需极短的0.53s。
视频拍摄: D800显示出最佳水准
基于前任机型EOS 5D Mark II出色的视频功能,它也具备全HD高清拍摄的扎实表现,并且可以手动调控音量。除了麦克风接口之外,也配备了耳机插孔。
这部尼康旗舰机型在视频画质方面成绩最佳。拍摄时可以使用例如外接麦克风进行手动调节,并可以通过耳机进行控制。如果长焦范围不够,还可以选择设置裁切系数。
α99当时是排在我们的视频相机排行榜的第三位。麦克风和耳机的接口使其可以进行手动声音控制。由于拥有半透明的固定反光镜,α99能够流畅连续地进行对焦。
评价
这三台全画幅相机中到底哪一台是最好的?每一台都有各自的强项和缺陷,这一点是必然的。尼康D800凭借高分辨率而成为理想的影棚拍摄相机。其视频拍摄能力也非常出色。相反,索尼α99在配置方面无可匹敌。尼康和佳能都败下阵来。最终,佳能EOS 5D Mark III在这三剑客的对决中笑到了最后。这台佳能机凭借一流的低噪点画面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自然光下还是弱光条件下。它是一台优秀的全能相机。
全画幅相机总览
您可以在我们这张大表格中比较市面上重要的35mm全画幅相机。
风头正劲的全画幅
35mm全画幅传感器的使用绝对不仅仅对经典的单反相机造成了约束。除了高品质的无反光镜莱卡M系列机型之外,索尼率先推出了创新性的产品。
索尼DSC-RX1:凭借RX1,索尼在便携数码相机领域中设立了新的标准。定价约14000元,这部拍摄天才并未配备这一相机级别典型的迷你传感器,而是拥有35.8mmx23.9mm的全画幅传感器。与35mm的大光圈蔡司定焦镜头配合,该机能够达到尼康D600的顶级画质。此外,还具备一些独一无二的细节,如光圈环和高贵的铝合金机身。
Leica M Monochrom(黑白机):莱卡M Monochrom毫无疑问是相机市场中的异类。它出身于莱卡M系列,和M-E或M9一样具备全画幅CCD大传感器。它的特殊之处是什么呢?莱卡放弃了常用的RGB色彩滤镜,使每个像素都能提供纯粹的亮度值。因此,莱卡M Monochrom只能拍摄黑白照片。
高品质的镜头
在从APS-C升级至全画幅时,还需要注意镜头的问题。
不是每一支APS-C镜头都能用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上。升级至全画幅的单反相机摄影师一定会对镜头的兼容性产生各种疑问。例如佳能专供APS-C相机的EF-S镜头完全无法安装在全画幅机型的卡口上。使用佳能相机的摄影师必须购置新的镜头。这样的“决裂”现象不会出现在使用尼康和索尼相机的摄影师身上。决定购买尼康D800、D4或索尼α99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APS-C镜头,以后再购置高端的全画幅镜头。这样,升级至全画幅便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人们可以慢慢地添置新的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APS-C镜头会有哪些局限,我们会在本页右下方关于成像圈的一段中进行解释。
旅途中的更多负重
迄今为止,曾经携带APS-C设备旅行的用户,在更新换代之前要明白,装进全画幅大光圈镜头的旅行背包起码要重上1kg。我们想象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想购买一个佳能的APS-C普通长焦镜头,可以选择佳能EF-S 55-250mm f/4-5.6 IS。其最大光圈符合一般标准配置,镜头尺寸是70mm×108mm,非常小巧。重量是390g,几乎可以忽略。而想要升级至全画幅相机并购买高品质的大光圈镜头的用户可以选择例如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因为这支镜头是为全画幅相机研发的,所以其透镜直径更大。为了达到恒定F2.8的最大通光量,昂贵的透镜结构是必须的。影像稳定器和高达9mm×199mm的外镜筒体积造成的重量是整整1.5kg。当然,也有一系列轻便的全画幅变焦镜头。但光强度和质量方面的加分会从根本上造成尺寸和重量的剧增。
像上页图片中适马EX 70-200mm F2.8 DG OS HSM那样的副厂恒定大光圈全画幅镜头已经能够提供和原厂一样完备的操控配置(比如超声波马达、光学防抖系统),同时它们的成像质量和加工质量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无论是原厂还是副厂全画幅的高端变焦镜头都要面临在保证配置和光学性能的前提下,体积和重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对于全画幅单反的用户来说,如果无法忍受这些顶级变焦镜头带来的重量负担,就只能放弃对F2.8恒定最大光圈甚至是中等水平的F4恒定最大光圈的追求。
APS-C镜头的注意事项
如果想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APS-C镜头,会出现强烈的边缘阴影(图1)。但这是为什么呢?如右图所示,由于设计原因,APS-C传感器的成像圈较小。适用于APS-C相机的镜头只能在这样大小的区域内成像,如右图中内圈所示。如果将其安装在全画幅相机上,也不能改变这一现象。较大的35mm全画幅传感器虽然能捕捉更多场景,却受到了APS-C镜头的限制。所有在其成像圈之外的场景范围都无法通过APS-C镜头“看见”。于是出现了干扰的暗角。在使用变焦镜头时,这一问题通常只会出现在广角端。当使用变焦时,暗角便消失了。
适合佳能相机的全画幅镜头
佳能原装镜头设置了相当高的标准。
在我们的镜头评测中,结果很少像佳能全画幅镜头这样明确。我们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I总共测试了28支镜头――其中包括定焦和标准变焦、广角、长焦镜头。在这所有四类镜头中,佳能原装镜头都拔得头筹。甚至在2~4个类别中的性价比之选都是原装镜头。这一结果代表了原装镜头的高质量。然而――用户在决定购买之前应该了解佳能的体系――人们常常会为了购买佳能EF系列镜头而比购买尼康原装镜头掏出更多的人民币。使用适马和腾龙的替代品是更经济的选择。这几家厂商的某些镜头,如适马的定焦镜头EX 1.4/85mm,几乎和原装镜头势均力敌。
适合佳能相机的最佳定焦镜头
佳能EF 1.2/85mm L USM(约130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更高的价钱换来更高的精密度:要生产1:1.2的大光圈镜头,需要消耗更多的玻璃,如镜头的外形和重量所表现的那样。值得信赖的精确自动对焦、包括超声波马达的出色配置几分辨率测试中的最佳成绩――绝对的一流水准。唯一的缺点:太过高昂的价格。
渐晕:最大光圈时0.8EV的轻微暗角只有在最边角的地方才能隐约看到。
佳能EF 2.8/40mm STM(约1000元)
性价比之选
我们的性价比之选具有与核心成绩最佳完全相反的特质:这支佳能饼干镜头的重量还不到冠军的1/7,价格只需要1/5。极度扁平的结构当然不可能有太大的光圈,但1:2.8的水准也说得过去。在分辨率和自动对焦方面,这支镜头并不落后于核心成绩最佳。
渐晕:广角端最大光圈时1.8EV的暗角太高了――要缩小光圈才行!
适合佳能相机的最佳标准变焦镜头
佳能EF 2.8/24-70mm L II USM(约120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如果用户需要寻找优秀的标准变焦镜头,那么佳能推出了顶级型号EF 2.8/24-70mm L II USM。这个新版本带有罗马数字“II”,在配置和分辨率方面都比旧型号(第二名)胜出许多。与这个变化相适应的是:滤光镜尺寸现在变成了82mm。
渐晕:无需担心暗角――这支佳能镜头在最大光圈和缩小两倍光圈时表现都非常突出。
腾龙AF 2.8/24-70mm Di VC USD(约8400元)
性价比之选
觉得核心成绩最佳过于昂贵的用户会认为腾龙AF 2.8/24-70mm Di VC USD是一个出色的备选,且只需要花费原来一半多的价钱。最理想的的地方是:它甚至拥有影像稳定器。这支镜头成绩并没有更佳,在广角端出现了强烈的扭曲。分辨率也不如佳能惯常的成绩那么高。
渐晕:在最大光圈时,这支腾龙镜头出现了明显的暗角。在缩小两倍光圈后暗角也没有消失。
适合佳能相机的最佳广角变焦镜头
佳能EF 2.8/16-35mm L II USM(约98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城市和风景摄影师会觉得佳能这支性价比之选物超所值。这支16mm~35mm镜头在测试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迅速精准的自动对焦尤为亮眼。另一个加分点是F2.8的最大光圈。
渐晕:只有在广角端最大光圈下才会出现轻微的渐晕。在中位和长焦端成绩都是最佳。
佳能EF 4/17-40 mm L USM(约4800元)
性价比之选
我们的性价比之选取得了第2名的成绩,不到5000元的价格足以勾起绝大多数消费阶层的购买欲。分辨率、镜头质量和自动对焦都和核心成绩最佳保持同样的高水准。甚至安静的超声波马达也在配置范围中。为什么它的成绩没有更佳呢?最大光圈不足造成了减分的情况。
渐晕:在与核心成绩最佳的直接比较中,在渐晕方面几乎没有差别――优秀!
适合佳能相机的最佳长焦变焦镜头
佳能EF 2.8/70-200mm L IS II USM(约141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专业之选:顶级配置,包括影像稳定器和超声波马达,且最大光圈达到F2.8。拥有L系列,也就是佳能产品线中最佳的镜头系列的著名的灰色+红圈。在测试中,这支镜头凭借分辨率测试中的最佳成绩脱颖而出。
渐晕:甚至在广角端时,最大0.4EV的渐晕几乎没有造成可见的暗角。
腾龙AF 2.8/70-200mm Di SP LD Macro(约7050元)
性价比之选
同样的焦距、同样的最大光圈:腾龙只需花费佳能原装镜头一半的价格?并不完全是这样:缺少影像稳定器对于许多摄影师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弊端。另一方面,分辨率和自动对焦精度水平相当。大部分时候会使用三脚架拍摄的摄影师可以购买。
渐晕:这支腾龙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的暗角有些偏大,缩小两级光圈之后会好些。
适合尼康相机的全画幅镜头
总体来说比竞争者佳能物有所值。
如果尼康和佳能的原装镜头焦距相同,最大光圈相同,配置也相同,使用尼康的摄影师会经常在购买设备时比使用佳能的摄影师省下一些钱。尼康的镜头经常会比佳能同级别的镜头便宜一些。对于全画幅的新入门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两到三支镜头就能节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给您提供更多购买决策的建议,我们用尼康D800测试了25款镜头。尼康的原装镜头在3~4个类别中都取得了优胜。只有在标准变焦镜头中,原厂镜头低于人们的期望。腾龙镜头性能更加,也更超值。
适合尼康相机的最佳定焦镜头
尼康AF-S Nikkor 1.8/85mm G(约36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顶级的分辨率,高品质的镜头质量,精准的自动对焦:这支最大光圈为F1.8的适合人像拍摄的定焦镜头在测试中明显超越了其他所有镜头。最大光圈下渐晕的评测结果略高――必须也要思考将光圈设定为多少较为合适。
渐晕:最大光圈下1.3EV的暗角会随着不同的场景而出现。
威摄pro 1.4/85mm(约2500元)
性价比之选
这支威摄镜头是真正的物美价廉:令人惊叹的最大光圈,手感超好,且照片效果出色,尽管分辨率并不是最佳成绩。可惜,这支威摄镜头没有自动对焦功能,所以在这方面只能得到零分――和蔡司镜头一样。
渐晕:最大光圈时暗角只有0.8EV,低得令人称奇。
适合尼康相机的最佳标准变焦镜头
腾龙AF 2.8/24-70mm Di VC USD(约84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在标准变焦镜头中,这支腾龙镜头是一个惊喜之作。这支24mm~70mm的镜头配有影像稳定器,且F2.8的光圈远远超过了只排在第三位的尼康原厂镜头。这支腾龙镜头不仅自动对焦精准度是一流的,包括超声波马达的配置也令人刮目相看。
渐晕:在最大光圈F2.8时,这支腾龙镜头出现了暗角。缩小两倍光圈后便理想许多。
腾龙AF 2.8/28-75mm DP XR Di LD Macro(约3300元)
性价比之选
排在第二位的是腾龙生产的另一支镜头。28mm~75mm的焦距范围加上F2.8的恒定最大光圈――价格却只要3300元。不过,由于较低的价格,人们必须放弃影像稳定器。
渐晕:如核心成绩最佳一样,这位亚军也出现了暗角,经过缩小光圈之后也能避免这一现象。
适合尼康相机的最佳广角变焦镜头
尼康AF-S Nikkor 2.8/14-24mm G ED(约120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尼康的核心成绩最佳凭借14mm~24mm的焦距为拍摄带来真正无穷的乐趣。首先,分辨率成绩遥遥领先。由于其昂贵的结构和F2.8的大光圈,这支镜头真的又大又沉(重量:1000g)。
渐晕:只有在广角端最大光圈时才会出现轻微暗角。在中位和长焦时,表现都是顶级的。
适马EX 4.5-5.6/12-24mm DG HSM II(约5300元)
性价比之选
在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以各自的高昂价格令人惊叹之后,适马为广角摄影推出了物美价廉的入门级镜头。这支12mm~24mm镜头凭借非常优秀的配置赢得了不少分数。不过在光圈方面,适马只配备了F4.5~F5.6的标准最大光圈范围。
渐晕:在最大光圈时,出现了不小的暗角。缩小两倍光圈时,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适合尼康相机的最佳长焦变焦镜头
尼康AF-S Nikkor 2.8/70-200mm G ED VR II(约14000元)
核心成绩最佳
如果价格可以换算成重量,那么这支尼康原厂镜头根本没那么贵。认真来说:人们真的买到了很多透镜,并在我们的评测实验室里得到了顶级的分数。最重要的是,镜头质量(渐晕、扭曲和色差)是一流的。
渐晕:广角端只有0.4EV的暗角,缩小两倍光圈之后,效果更佳出色。
腾龙AF 2.8/70-200 mm Di SP LD Macro(约7050元)
性价比之选
和佳能镜头一样,这支腾龙AF2.8/70-200mm Di SP LD Macro在尼克尔卡口类别中也成为了长焦领域中的性价比之选。在实际配置方面,绝对与核心成绩最佳尼康镜头势均力敌。不过,许多摄影师都无法放弃影像稳定器。我们推荐配合三脚架使用。
渐晕:这支腾龙镜头对暗角地控制令人欣喜。缩小两级光圈后会更理想。
再次挑战传统――创新的镜头型数码相机
消 费类数码相机日渐势微,新产品的很少能激起波澜,引发关注。然而2013年9月索尼的Cyber-shot DSC-QX100与QX10两款数码相机却让人眼前一亮――外观就像一支镜头,它们没有机背液晶屏,机身按钮也极少,但同时它们又内置感光元件,可插入存储卡与电池,具有快门释放按钮,这就是索尼推出的镜头型数码相机。
颠覆传统拍摄方式
纵观过去,也曾有不少颠覆性的产品诞生,其中不乏经典产品,如有旋转镜头的尼康COOLPIX 4500或索尼F 717,这些产品的设计出发点都是希望用户在取景、操控时更便捷,提升拍摄时的自由度。
现在喜欢以照片形式记录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自拍与美食拍摄已然成为不少人每天的“例行功课”。之所以卡西欧自拍神器TR350能如此热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外观设计与应用方式,取景的便捷性是它最大的优势。而佳能PowerShot N接近正方形的机身与独特设计的快门,亦是希望用户得到不同的拍摄体验。
DSC-QX100与QX10可以结合手机使用,还能脱离手机的帮助进行盲拍。我们可以将它们贴近地面或高高举过头顶进行拍摄,更可以将它放在桌上用手机遥控拍摄,取景角度方面与传统相机截然不同,随意性更大,留给用户极大的创作、创意空间。
与手机结合更紧密
2013年12月初,中国内地4G牌照发放,这意味着各种无线网络应用将更流畅。近几年智能手机对消费类数码相机的冲击极大,不断抢占原本消费类数码相机的市场。数码相机厂家也在不断尝试为产品加入新元素,让数码相机与手机能紧密结合。Wi-Fi无线网络与NFC近场通讯功能的提供,甚至是安卓智能系统的配备,都是良好的开端,让用户能借助手机快速在网络上分享照片。
索尼开发的APP程序能在安卓或苹果iPhone上实现取景、参数调整、照片传输、遥控拍摄等功能。毫无疑问,索尼的这两款镜头型数码相机是目前与手机结合最紧密的一款,如果和支架配合使用,它们甚至可以和手机完全融合为一体。
成像上的优势明显
虽然智能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成像质量也越来越好,但依然无法与数码相机相提并论。尤其是QX100配备了与索尼DSC-RX 100 II黑卡数码相机相同的2020万像素1英寸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与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镜头。它可以看作是去除了机身的黑卡数码相机。
QX10可以看作是去除了机身的WX系列数码相机,它的感光元件尺寸虽远小于QX100,但与智能手机所采用的感光元件相比,依然有优势,同时,它的10倍光学变焦镜头(等效焦距为25mm~250mm)也是智能手机无法相提并论的。总体而言,对于那些不满足于手机拍照质量,又希望快速分享照片、追求相机便携性的用户来说,QX100、QX10或是明智之举。
兼顾画质与便携性的数码相机
Q:5000元以下是否有画质出色,机身又较便携的数码相机?
A:大底数码相机就是为了兼顾画质与便携性所诞生的,比如索尼DSCRX100 II、尼康COOLPIX A或理光GR,当然其他厂商也不乏类似产品。作为第二代黑卡相机,索尼DSC-RX100 II配备了全新的1英寸Exmor R CMOS(目前相机中应用的最大尺寸背照式CMOS),有效像素约2020万,感光性能较前代更强,噪点更低。它的卡尔・蔡司T*镜头采用7片6组光学结构,内含4片非球面镜片,广角端最大光圈达到F1.8。RX100 II配备可翻转液晶屏,提供热靴接口,并支持NFC近场通信功能。此外,它还提供13种照片效果,可方便地拍摄全景照片,兼顾专业与娱乐性。而理光GR配备了比索尼DSC-RX100 II更大的APS-C尺寸(23.7mm×15.7mm)CMOS,有效像素约1620万,但这块传感器技术比较传统。镜头方面,它搭载一支等效焦距28mm,最大光圈F2.8 的定焦镜头。全新的图像处理引擎不仅让理光GR拥有高速启动特性,而且还提升了图像处理能力与表现力。它还内置ND滤镜,可拍摄Full HD视频,并提供丰富的可选配件。
徕卡C的相关问题
Q:徕卡C如何?可换镜头吗?它是不是和松下DMC-LF1很接近?
A:徕卡C是一款消费类数码相机,不可更换镜头。它采用1/1.7英寸1210万有效像素CMOS,并内置徕卡7.1倍光学变焦镜头(28mm~200mm等效焦距),拥有Wi-Fi模块,支持NFC近场通讯功能。此外,徕卡C还提供20万像素的EVF电子取景器。在参数与功能方面,徕卡C与松下DMC-LF1几乎相同,机背按钮排列也很近似。但在机身外观上,徕卡C加入了不少徕卡自己的元素。徕卡和松下的合作由来已久,显而易见,这两款产品是两家相互合作的产物。当然,这两者价格差距还是比较大,松下DMC-LF1的市场价格仅3200元左右,而徕卡C的价格则在5000元上下,可谓消费类数码相机中的土豪。
尼康Df数码单反
Q:尼康Df能兼容尼康非Ai老镜头?它与其他尼康全画幅数码单反有什么区别?
A:尼康Df是一款外观复古、颇似尼康传统单反的产品,是目前尼康全画幅数码单反中机身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一款。尼康Df配备尼康D4的感光元件,它不一味追求高像素,反而更注重使用体验。机身顶部提供快门速度、感光度等机械拨盘,还可使用传统的机械快门线,手动操控性非常理想,操作更直观。它的100%的画面覆盖率、玻璃五棱镜光学取景器也是一大亮点。这款产品并没有提供视频拍摄功能,更注重静态照片的拍摄。尼康官方网站对这款产品的描述是“纯粹、专注”。显然,尼康希望它是一款追求摄影本质,激发摄影师灵感的产品。而在镜头兼容性方面,尼康Df特别加以优化,它的F卡口上设计有一个可折叠的曝光耦合杆,非Ai镜头的兼容性较其他尼康全画幅数码单反更为出色,经典老镜头大多可顺利在这款产品上进行使用。
流言终结者:拍得不好的照片,应立即删除
数码摄影的最大优势在于拍摄照片几乎无成本,于是造就了不少 “快”――按快门的时候随心所欲,一通狂拍后才会去看拍摄效果,当然,这种拍摄方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废片很多。那么,对于自我感觉拍坏了的照片,是不是应该在相机中立即删除,腾出存储空间呢?
出于节省存储空间的目的,不少人会选择直接删除。但如今存储卡、电脑硬盘的价格都较为低廉,是否应该直接删除照片,的确值得商榷。因为有些照片在相机上看是“废片”,但或许在电脑上稍做剪裁或处理,就能麻雀变凤凰。同时,废片也是摄影的一部分,值得回味,更可帮助我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日后提高出片率。因此笔者建议不要在相机中随意删除照片――只要用心拍摄,遗憾也是美。
摄影小百科:间隔合成
在以往的栏目中我们介绍过“间隔摄影”,即在一段时间内、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拍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合成为视频短片,展现斗转星移、日出日落、云影变幻的景象。而间隔合成则是以特定间隔时间持续拍摄夜空,然后仅提取和合成高光部分的图像数据。与间隔摄影不同之处在于,间隔合成最终是将拍摄的照片合成为一张照片。如下图所示的样张就是理光GR在47分钟内拍摄262张照片后所合成的照片,展现出漂亮的星轨,这个过程比较长时间曝光更便捷。今年新的APS-C版理光GR对间隔合成功能加以优化,不仅能在M模式中使用该功能,而且在Av、Tv等模式下也能用。
超远摄变焦镜头
Q:请给我推荐一款焦距涵盖500mm的超远摄变焦镜头,佳能卡口、预算在万元左右。
A:佳能旗下有一款型号为EF 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的产品,集成了1.4倍的增距镜,但它的售价高达7万元。而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又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因此建议你考虑副厂产品,如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或腾龙SP AF 200-500mm F5-6.3 Di LD [IF] Model A08(约7300元)。两款产品均可在全画幅单反机身上使用。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是一款10倍光学变焦镜头,内置HSM环型超声波对焦马达,光学防抖系统可降低4级安全快门。在光学设计方面,它采用SML超多层镀膜镜片并配置4片SLD超低色散镜片,最大放大率约1:1.31。腾龙SP AF 200-500mmF5-6.3镜头采用小型轻量化设计,重量约1226g。内含2片LD(异常低色散),以校正色差,最近摄影距离为2.5m。它还提供滤镜效果控制环,即便在安装遮光罩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的对CPL等滤镜进行调整。此外,腾龙已经宣布开发拥有VC光学防抖系统的SP AF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型号A011),这支镜头如应用在佳能APS-C画幅产品上,焦距相当于240mm~960mm。
拉杆箱摄影包的选购
Q:我有5支镜头(含70mm~200mm的长焦镜头)、2台机身,外出还会携带笔记本电脑与三脚架。有没有适合的拉杆箱可以容纳这些器材?最好还能直接带上飞机。
A:拉杆箱摄影包亦如普通摄影包那般有大、中、小不同尺寸可选,选购时同样需要根据自己器材数量与镜头长短来选择。从你的器材来看,建议考虑乐摄宝Pro Runner X450AW拉杆双肩摄影包(约3200元),或曼富图MB MP-RL-50BB拉杆箱(约2400元)。乐摄宝X450AW不仅有滚轮与拉杆,而且还可作为双肩背包使用。它提供全天候防雨罩,并且包的侧面也设置了提手。乐摄宝Pro Runner X450AW能放入安装300mm F2.8顶级长焦镜头的数码单反,外加4~6支常规尺寸的镜头、闪光灯等配件,还能容纳最大15.4英寸笔记本电脑。曼富图MB MP-RL-50BB拉杆箱能容纳两台机身、2支70mm~200mm F2.8规格的镜头、4~5支额外的常规尺寸镜头、2支程序闪光灯,平板电脑及17英寸笔记本电脑,其内部空间非常充裕,同时MB MP-RL-50BB也很注重细节,内部防震系统完善,外层减震耐磨,提供防雨罩。 不过,每家航空公司对三脚架携带上飞机的规定不一,尺寸较大的三脚架一般都需要托运。这方面可以在出行前咨询一下航空公司。
相机内胆包的选购
Q:经常外出旅行、出差,虽然有摄影包,但为了减少行李数量,还是决定选择一款内胆包,1机2镜,烦请推荐。
A: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希望轻装上阵,减少行李的数量。内胆包适合与其他背囊或行李箱结合使用。内胆价格不贵,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建议选择品牌产品,并且要选择隔板厚度较为厚实的产品,隔板过薄的内胆包是无法有效保护娇弱的器材的。你可以考虑纳伽(NAGA)的内胆包,该品牌厂家本身就以生产摄影包为主,并提供多种尺寸的内胆包。根据你的器材,纳伽潘多拉CP20BR(约130元)即可满足需求。它的内盖提供存储卡、电池专用口袋;顶部、左侧设有提手;外部采用耐磨面料,内部使用珍珠防撞面隔板。锐玛(EIRMAI)SI03价格约80元,也可以摆放1机2镜头与配件,并提供多种色彩可选。这款产品的面料采用尼龙与纤绒的组合,隔断海绵较厚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卡尔・蔡司镜头型号中的文字
Q:经常看到蔡司镜头中有“Sonnar”或“Planar”等字样,哪种镜头更出色?
A:你所说的“Sonnar”或“Planar”等只是说明了卡尔・蔡司镜头的光学设计结构、焦距范围等,不能以此判断镜头的光学素质,更无法通过它们来对比镜头成像质量。这里就汇总一下卡尔・蔡司镜头型号中常出现的文字,详见右表。
国产知名品牌热靴式麦克风
Q:网上看到尼康ME-1的价格在350元至1300元之间不等,价格差距这么大?国产知名品牌的产品有哪些可选购?
A:尼康D610、D800等产品仅配备单声道麦克风,而且内置麦克风更容易将镜头运作的声音拾录,如果比较注重录音质量,那首选外置立体声麦克风。尼康ME-1的仿冒品不少,350元的价格肯定不可能买到正品,尼康官方旗舰网店的价格约1500元。国产知名品牌方面,则可考虑品色Voical MC-50(约680元)或爱图仕 V-Mic D1(约600元),两者均可安装在数码单反机顶闪光灯热靴上。品色Voical MC-50集成悬挂减震器,有效减轻噪音。它采用超心型单指向拾音特性,提供一键降低低频噪声功能,并拥有三档音量调节。爱图仕V-Mic D1也是一款超指向电容式麦克风,配备防风罩,适于户外环境使用。它具有防震结构设计,并提供电磁屏蔽和低切(消减环境中的低频声音对录音的干扰)功能,信噪比较高。
宾得HD镀膜技术
Q:理光宾得HD镜头是不是专用于拍摄HD高清晰度视频的镜头产品?
A:理解有误。这里的HD不是指它用来拍摄高清视频,而是一种镀膜技术。宾得传统镜头采用SMC(Super-Multi Coating)超级多层镀膜技术,HD镀膜技术则是理光合并了宾得相机部门后新近开发的镀膜工艺,根据理光宾得的资料:“在可见光谱内,相比较传统的多层镀膜,HD镀膜可将反射降低50%”。采用HD镀膜技术的镜头,能拥有更理想的透光率、清晰度、分辨率和刻画能力。目前宾得了5支HD Limited定焦镜头(焦距涵盖15mm至70mm)与一支HD Limited全天候变焦镜头。
iPad如何脱机读取数码相机中的照片
Q:在不通过电脑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利用苹果iPad平板电脑读取SD卡或数码相机中的照片?
A: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配件极为丰富,苹果官方提供USB与 SD Card两款相机连接配件,不过在选购这类配件时需要注意iPad的接口问题:旧版iPad采用30针接口(相机连接配件价格约149元),新版本则采用Lightning闪电接口(相机连接配件价格约228元)。利用它们即可直接连接数码相机或从 SD 卡中导出照片和视频,进而在iPad上浏览、修改甚至将照片分享至网络。当然,这方面的国产第三方配件也不少,有些甚至将苹果两款官方配件的功能合二为一,既提供SD卡槽又配备USB接口。此外,针对三星的平板电脑相关配件市场上也有销售。
适合旅游使用的铝合金三脚架
【关键词】小学低段 欣赏教学 传统文化
美术欣赏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整体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传承,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的人文精神总和。通过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对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探索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学生通过对认知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景文化的掌握,使他们的学习及迁移能力得到应有的宽度和深度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点
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只有在足够重视的状况下,才会被发觉和挖掘。不忽视每一个传统文化教学的“微小”价值点,并将其放大,才能理解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所谓“微小”,是指比较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传统文化点,如果教师不注意挖掘和思考分析,很容易把这些微小的价值点“走马而过”,这不仅失去了一次教学的机会,长而久之,也容易使教师养成不注意挖掘教材内涵的习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需要有洞察时机的能力,有较高的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处理能力,体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低段美术教材进行整理,在相关内容中挖掘出传统文化价值点,如:第一册《我心中的太阳》可以欣赏古代出现在石头上、器皿上的太阳图案和太阳神图案,以人类对太阳的喜爱之情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二册《美丽的盘子》可以欣赏从古至今的各种盘子,如《人面鱼纹盆》、中国唐三彩《花叶盘》,以了解盘子上纹饰的特点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第三册《小闹钟》可以欣赏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沙漏、水钟、铜壶滴漏,以了解钟的发展历史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第三册《下雪天》下雪天想到雪花,到传统纹样团花,到中国宝相花,以了解造型上相关之处来切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事实上,教材中已涵盖很多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所提示,有的内容需要教师仔细挖掘,而这些内容之间也会有相关之处,如:第一册的《窗花花》;第三册的《手来手,好朋友》、《下雪天》;第四册的《剪花边》,这四个内容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都可以和剪纸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在教学上体现系列性、层次感。
二、挖掘节日中的传统文化感知点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的特定环境中教学,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节日里的生活经验与节日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加深。
根据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可以选择适合低段学生的相关主题教学。如:一年级《吃月饼》了解月饼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中秋节,欣赏各种月饼,感受其造型特点和图案特色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二年级《看花灯》欣赏各种造型、各种材质的花灯,了解元宵节的由来,花灯从古至今的变化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
三、挖掘地域资源的传统文化结合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如: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有挖掘资源的意识,并且能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就能让我们的教学 “如鱼得水”。如:一年级《杭州丝绸》一课中欣赏漂亮的丝绸,了解杭州丝绸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来切入传统文化教学;二年级《王星记扇子》可了解杭州的王星记扇子,以欣赏古代扇子的造型特点切入传统文化教学。
什么内容的美术课在什么时候上,什么情况下上怎样的美术课,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结合时机,将会使教学不断推向,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教师尽量将课本上的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细微处不断挖掘点点滴滴的素材,如从生活用品、饮食习俗、自然景色、节气变换、风俗习惯等方面,向学生讲解并展示我国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课堂成为宣传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阵地,同时,文化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四、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罗列和研究,我们发现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但是这些内容是呈散点分布,如果把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散点进行聚焦,对学生学习的体系进行梳理,把原来散状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或连接成线的形状,形成一个整体,确定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更有系统性。在这个由散到聚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激发热爱中国的文化情感。
(二)达到“两种”参与
1.课内参与,掌握技能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给予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如实地参观、真枪实干地动手,对学生来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得很近,就能使他们很快地接受,并快乐地操作着,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2.课外操作,使用本领 知识和技能只有运用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通过教学让他们树立了用“渔”造“鱼”的观念,这也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拥有了学习的本领,在了解文化的同时让自己更加有修养、有内涵,通过学习,学生愿意主动投入感知文化的世界。课堂外的操作,他们更是得到了一种文化认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产生“三大”变化
通过一些尝试和研究,我们发现美术学习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学习美术的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
经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文化学习兴趣浓厚;文化内涵感悟深化;身心得到综合发展。以《面具》一课为例,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面具认识、了解的过程,让学生难忘,据家长反映,很多学生回家还带着面具不肯拿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树立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意识,这更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当然在学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明确目标,统整教学;把握课堂,加强能力;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反思研究,促进发展。课题研究为我们确定了教学的目标,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的研究,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提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围绕着总目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多角度的理解、分析和解读,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性继承与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再认识,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重要责任。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侯令著 《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煤矿;移动通信;模块化;建立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建立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有井下小灵通技术系统、井下WIFI系统和透地通信技术系统,这三类技术系统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配套的设施来保证通信系统通信的质量。
一、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一)局限性和复杂性
煤矿开采的环境十分恶劣:在地下工作,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过量开采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自由行走,三餐不济,对体能和身体健康是挑战。此外,煤矿巷道的走向和横截面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煤矿开采前制定的方案进行施工,这无形中增加了煤矿开采的安全隐患。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受煤矿井下客观条件的限制,体现出一定的通信局限性和布置复杂性。
(二)对通信设备要求高
支撑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地面设备,这组设备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和接收机。第二部分为井下设备,这组设备包括进行数据监测的各种设备,如对一氧化碳含量和瓦斯量进行监测的空气质量监测器、对煤炭粉尘含量进行监测的环境监测器和各种通信设备的接收机和发射机等监测终端。由于井下环境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更多,这就对井下通信设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井下通信设备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防火花和防爆性能。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不断有一氧化碳和瓦斯泄漏,现有的通风条件还不足以完全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瓦斯完全排出矿井,由于机器的摩擦,时不时会出现火花和爆炸,因此设备具有防火花和防爆性能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方面;第二,抗摔打和耐震动能力。煤矿开采时由于开采工具的限制,技术人员根据对周遭环境的考察和判断,为确保开采工程的顺利按期完成,会采用炸药炸开坚硬煤层,这时煤矿巷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波影响,出现震动或塌陷,且爆破是进行煤矿开采的主要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必须要能经受住摔打和震动;第三,防水和防尘。井下通信设备不是一次性设备,由于其成本高昂,这些设备常应用于煤矿开采的循环使用中。煤矿储藏于地层的背斜部位,受地表水渗透的影响,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水渗漏的情况,而且煤矿的开采本身是一项煤尘飞扬的工作,所以,为保证通信的质量,井下通信设备必须具备防水和防尘的能力;第四,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应操作简单、重量轻且便于携带。由于煤矿开采人员的文化素质不统一,为保证煤矿井下与地面的正常通信,通信设备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煤矿开采是一次性工作,因而设备的易于移动和携带是煤矿工作的要求。
二、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块化建立思路
(一)分站模块化的建立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不仅仅是对语音和数据的传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已实现了对井下人员定位的视频监控传输。这些传输系统在进行传输时利用各自的传输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站的冗余,消耗了大量经济资源。分站模块化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分站冗余的现状,节约经济成本。
分站模块化建立的思路:首先,应明确分站的作用。井下WIFI传输分站是井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负责对语音、数据和视频进行传输。其次,应综合考虑分站建立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包括煤矿开采的条件和分站本身的设备条件。如煤矿巷道的粉尘条件和设备的体积大小等等。最后,应进行分站模块化的建立构思。为解决监测仪器与通信设备的分离造成的分站冗余问题,需要建立包含很多功能模块的分站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将各种终端设备全部安装在分站的隔爆壳内,使信号传输分站能够显示整个分站设备的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端口和各模块功能等。
(二)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
调度台是保障煤矿生产与煤矿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地面组织。为实现煤矿的高效开采和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进行调度台的模块化建立,提高调度台的工作效率。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要能够实现呼叫系统的畅通无阻。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时间就是生命,实现呼叫系统的畅通无阻,有利于技术人员对煤矿工作的开采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与工作调配;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要能实现通信系统的多路呼叫,且互不干扰。调度台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调度,煤矿生产部门众多,分工明确,每一个环节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煤矿系统的多路呼叫,对煤矿生产至关重要;调度台模块化的建立,可以通过设置值班话机,由值班话机应答呼叫调度电话并完成转接。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通话占线的情况。
(三)通信终端模块化的建立
根据矿井的特殊环境设计的通信终端应具备拨号、通话、显示、查询、存储和定位为一体的功能,汇集话音、短信、网络浏览与下载、图片与视频播放、拍照与摄像等功能模块。要达到通信终端的多维效果,必须使用防水、防尘、防爆、抗干扰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模块化的建立是在充分考虑通信设备的特点与煤矿环境的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提出的切合实际的构想,在日常的煤矿生产应用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与更新,以适应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经典同化理论;熔炉论;盎格鲁归同论;“新”的同化理论
一、介绍
第一种是经典同化理论模式。强调社会的向上流动性和同化是齐头并进的。第二种是种族受阻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移民向上的社会流动中,学者认为移民的族裔身份,既是一种有效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阻碍。第三种是多项分层同化模式。该理论模式强调美国是一个多层且不平等的国家,意味着移民可能会在不同的层面上同化。[1]经典同化理论模式长期在美国社会学界占主导地位。其理论认为移民的同化就是其自身和后代与社会融合,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过程,强调移民的同化一定是会产生向上的社会流动性。[2]总的来说,经典同化理论包含了旧理论和新理论的范畴。原有的经典同化理论即包括盎格鲁归同论这样的理论,常常被批评为剥夺移民祖籍国的文化,是一种种族主义的建构。而新的经典同化理论将同化过程着重定义为向上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移民自然而然的向上社会流动的经历。美国的社会学界,正在不断地发展,拓展经典同化理论的体系和内涵,以更适应当代民族多元化、种族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等的美国。
二、盎格鲁归同论
盎格鲁归同论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盛行的同化理论。是美国对新移民同化的长久目标。盎格鲁归同论强调每一位来新来的移民必须要保持、支持盎格鲁制度,讲英语,遵守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模式。[3]而这就意味着无论移民来自哪个国家、怎样的族裔特点,都必须要讲英语以及接受和奉行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作为标准,而使得祖籍国的一切价值观和准则等被摒弃。
可以说,美国的盎格鲁归同论是受到了美国本土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排移民法案共同构建起来的理论。美国的早期大量的贫困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德国人涌入美国,其价值观念和核心文化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价值观,以及福音派的传统相悖。本土主义者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而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德国人的活动。比如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美国本土运动和50年代的“一无所知党”反对天主教,要求更加严格的入籍程序,并将非美国出生的美国人排除出美国的政治体系之外。1882年,第一个有选择的严苛移民的联邦移民法案出台,限制南欧和东欧的移民进入美国。新的本土主义观念认为老移民一代的英国人,德国人和其它民族是有着高贵血统的金发碧眼的北欧人和雅利安人构成的。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被吹捧为团结美国,教导低等人的经典价值观念。[4]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化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场美国化的运动是全力推行盎格鲁归同模式,剥夺移民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联系,迫使移民们尽快进入美国以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为主的美国社会。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法案,都是以来源国配额制为基础。在稍后出台的法案更是使盎格鲁归同理论的的移民同化模式的统治地位合法化,制度化。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依然有不少美国的学者专家推崇盎格鲁归同理论。著名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就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著作《我们是谁》一书中指出,面对美国国民身份认同问题,美国的分裂危机,他极力推崇以盎格鲁清教文化为基础的美国国民身份认同。他在书中坚定号召美国人参与到美国式的生活中去,学习英语,美国历史,习俗,吸收美国的盎格鲁清教主义文化,把自己看成是彻底的美国人,而非其来源国。[5]然而,美国历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更是一个文化多元,种族民族多元的国家。他本人被批评放大了美国的盎格鲁清教价值观在美国移民同化中的作用,而对其它促使移民融入美国的积极价值观轻描淡写。
三、熔炉理论的形成
熔炉理论也是包含在美国经典同化理论中的。熔炉理论则强调所有人在一个平等的,包容的,分享的社会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熔炉是一个比喻,寓意在美国社会不同种族,民族,团体,阶层融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拥有共同文化属性的社会。这种理念体现在美国的民族信仰中,用拉丁文表示即“合众为一”。象征着自由,民主和平等。熔炉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赫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在其1782年的著作中《一个美国农民的信》 中讨论何为美国人。这可以看作是对熔炉理论的最早的描述。他认为所有的美国人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种族,发展了新的价值观念,拥有新的思想。美国人是欧洲及其后代血统的一个混合体,在原始广袤的美洲大陆接受了新的思想。爱默生发展了熔炉理论。不同于克雷夫科尔,除了欧洲人以外,他还将非洲人,玻利尼西亚人等纳入熔炉理论所同化的对象。所有的美国人经过熔炼,筛选,最终形成一个无与伦比的新的种族,新的国家,拥有新的宗教体系。艾默生还创造了“熔炼炉”(SmeltingPot)这样的术语来阐述美国移民的同化。艾默生在其“熔炼炉”理论中还强调种族和自然的选择这个要点,他认为美国先天就是一个拥有优生基因的国家。大西洋被看作是一个筛子,只有自由,勇于冒险,虔诚,美国各城市所欢迎的人才能进入美国。[6]弗里德雷克・特纳在19世纪晚期,尽管许多美国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塑造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对欧洲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但特纳却在其书中《美国历史上边疆的重要性》指出,自1890年,殖民时代起,广阔的西部边疆,才是塑造美国民主和美国人个性的关键。特纳认为,边疆就像一个大熔炉,培养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进取的精神特质。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在《熔炉》的剧本中,也对熔炉理论做了诠释。不同于特纳将熔炉理论用于边疆,他将熔炉理论的背景搬到城市,并且表达了一种美国例外论的思想,认为美国是“上帝的熔炉”。
四、“新”的同化理论
在芝加哥学派之前,社会学是抽象的。在芝加哥学派之后,美国社会学就以经验、实验基础。另外,使社会学摆脱原来主要关注规范的做法,而强调客观应用。
在美国,芝加哥学派是现代种族关系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的开创者。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拥有大规模移民和工业不断增长的芝加哥市的研究之上的。罗伯特・帕克和厄恩斯特・伯格斯对同化做出了如下定义。他们认为同化是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在此之中,个人和团体分享彼此的记忆,情感和态度,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历史而合并成拥有共同的文化体。[7]帕克认为在一个民主和工业化的社会,民主是不开避免的。他强调在工业化的经济体中,评判人的标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天赋,而不是其种族和民族。他相信美国社会会继续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因而各团体和族群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消融,这个社会将更加团结理性。然而一些批判帕克的社会学家认为,帕克并没有指明完成同化的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也并没有对同化过程的本质的细节描述。因此,根据帕克的同化理论,很难测定同化的程度。二战时期,W・劳埃德・沃纳,利奥・斯罗尔拓展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新英格兰的欧裔移民。他们继承了经典同化理论的核心,指出所有族裔的同化过程都是向前的,只是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他们认为欧裔移民的同化时间比其它非欧裔的移民更少。沃纳和斯罗尔认为种族和文化的接收性与同化的可能性有关。他们认为,讲英语的清教徒是最容易被同化的,而黑人则最不容易被同化。他们的假设也被批评为学术罪恶,带有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
米尔顿・戈登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体系之上,建立了更加清楚,一致性,可操作性强的理论,用来具体分析和评估个体和团体的同化程度。为在移民同化的量化研究中指明了方向。戈登在其《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一书中,建立一套具有分析价值的可操作性的概念。他将同化的过程拆解为次一级的七步:文化适应,社会结构的融合,婚姻同化,身份认同的同化,意识中族群偏见的消除、族群间歧视行为的消除和社会的同化。[8]这是在社会学领域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的衡量民族关系的指标体系。戈登坚定的认为中产阶级的白人盎格鲁清教徒的价值观念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戈登的理论体系中,他认为,文化适应是其它六个同化步骤先决条件。戈登的综合分析,点明同化的指标,通过不同的实证研究,测量各族裔和种族的同化程度。他的综合分析,为同化理论的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60年起,专门的精确的可测量的同化理论已经得到社会学家们的普遍认同。在量化方法上,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将注意力从结构融合转向了社会经济融合和空间融合。彼得・布劳和奥迪斯・戴德里・邓肯合著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就是对社会经济融合的论述。社会经济融合表明,同化和社会流动式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社会经济的融合等同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社会经济地位的取得,这种融合是可以通过教育,职业收入来测量的。另外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家关注的是居住的流动性。居住的流动性融入是和戈登的结构融合一致的。道格拉斯・马塞的空间同化理论模式将居所对同化范式的重要性概念化。总的来说,社会学家的注意力从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层面的研究,转向社会分层的研究。[9]
或多或少带有种族主义的观点,经典同化理论今天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二战后,美国移民来源国与之前大不相同,1965年以后的移民主要来自亚洲和拉美,这些因素都对经典同化理论的理论构建和运用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家理查德・阿尔巴和倪志伟发展了新的同化理论。在两人合著的书《重塑美国主流社会》中(RemakingTheAmericanMainstream)从个人,团体和制度层面,发展了同化的因果机制。他们讨论了各种因素的目的行为,网络机制,资本和制度机制的形成,以及族裔的社会动态。有目的的行为动力和网络机制是一种近因的同化,分别是建立在个人和族裔的基础之上。而制度环境的力量是与自身联系较远的同化因素,是发生在制度层面上的。谈到目的性的行动,他们强调移民通过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受到的激励。而网络机制则是紧密的族裔关系使族裔群体的福利最大化。制度机制则是在主流社会当中起作用,监督和执行国家层面的法规,可有利于移民的向上的社会流动。阿尔巴和倪重新诠释了美国主流社会是通过规则和实践建立起来的一套核心的相互关联的制度结构和组织,弱化了移民祖籍国的特性。[10]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种族、民族、文化多元化促使经典同化理论不断地发展。而旧有的同化理论被批评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试图剥夺移民们祖籍国的一切特质。而随着1965年以后拉美裔移民的大量涌入,盎格鲁归同论这样的经典同化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新移民的社会经历。传统的经典同化理论被提出质疑和挑战。而当代的社会学家如阿尔巴以及倪志伟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经典同化理论,以适应战后移民更加多元化的美国社会。
注释:
(Endnotes)
1.http:///article/assimilation-models-old-and-new-explaining-long-term-process
2.Ibid.
3.MiltonGordon.“AssimilationinAmerica:TheoryandReality.”AmericanAcademyofArts&Sciences(1961):265.
4.Ibid.268.
5.SamuelP.Huntington.WhoAreWe?NewYork,2004..
6.LutherLuedtke.RalphWaldoEmersonEnvisionsthe‘SmeltingPot’.OxfordUniversityPress.1979:9.
7.RichardAlbaandVictorNee.RemakingTheAmericanMainstream.NewYork: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3.
8.Gordon,Milton.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