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市场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重流转,轻持有,税制不统一,立法层次低、征税范围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在立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并税种,下放管理权限,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等,尽快完善税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税制改革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中,涉及到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等10余类。随着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房地产税制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不同税种之间也存在冲突。这不适应当前人们已购有较多较高价位住宅,需要进行有区别的财产占有关系的税收再分配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也不适应需要通过税收调节房地产供需关系及其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重流转,轻持有
房地产持有阶段课税少、税负轻;而流通环节,多个税种同时课征。着重对营业性房屋、个人出租房屋征税,如个人房屋出租收入既要征收房产税,又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但不对个人非营业性住房征房产税,这相当于给了土地持有者无息贷款,只要未流通,就无须为土地的增值而纳税。这样做实际上鼓励了土地持有,助长了土地投机,导致了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存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07年4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0.69亿平方米,全国空置率超过25%,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一边是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白白空置,一边是大量迫切需要住房的居民买不起房子,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已到了需要严重关注的时候了。
(二)税制不统一,内外两套有违公平
内企及华籍居民适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外企和外籍人士适用土地使用费和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的城市房地产税。这不仅给税收征管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还造成内外资企业竞争起点不同,税负不公,不利于统一市场的构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发展。
(三)税收立法层次低,征税依据不太充分
按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就不得被要求纳税。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但我们现行的企业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制定并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级次较低。
(四)征税范围窄,财政功能不强
房产税限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还把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财政拨付事业费的机构、个人居住用房等房产列为免税对象;土地使用税也排除了农村土地,仅限于对城镇土地征税。房地产税范围过窄,税基偏小,收入不高,也使其难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五)税、费不清,费高于税
目前,我国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全过程的所有税收,约占建设成本的9%;而如配套费等各类规费却达到41%。
(六)配套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难度大
考虑到将来的税制改革,需要进行财产评估的税种和数量会很多,而我国的房地产评估业起步较晚,既不规范也不成熟。房产评估制度作为房地产税收的主要辅助手段还很不健全,目前还无法帮助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顺利征收。
二、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办法,即对现行涉及房地产方面的税种进行整合,清理取缔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税种,合并税基重叠或有紧密关联的税种;将流转环节过重的税收负担转移到房地产持有阶段;把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属于税收性质,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征税;对符合国际通行作法,又属必要的少量规费,继续规范化保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房产税,简化税制;提升房地产税收的立法层次;扩大税基,公平税负;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估价制度等配套措施,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设想
(一)合并税种,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或不动产税
把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使用费,以及属于税收性质的其他收费,合并为全国统一的物业税。既包括房屋、土地,又包括难以算作房屋的其他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我国物业税的主要设想如下:
1.扩大征收范围,确定征免界限。要改变房地产税收重流转,轻持有的现状,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扩大不动产的征收范围,取消那些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减免。一是取消个人所有非营业性住房免税的规定,初期可把征税范围只限制在非普通住房,特别是对占用土地资源多,拥有住房面积大的豪宅、别墅等高档房实行高税率,而对占土地资源少、拥有住房面积小的低收入阶层给予税收减免政策。这样可改变部分居民买不起房,而买得起的人因持有成本过低,就多买多占的现状。这笔税款应专项使用,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可作为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有困难的家庭提供购房或住房租金补贴,这样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抑制目前我国逐渐拉大的收入差距,控制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取消对事业单位有关免税的规定,把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地用房纳入征税范围。三是把农村的工商营业用房和高标准住房纳入征税范围。
2.对房产税以评估市场价作为计税依据。现行房产税一是从价计征,是以房产余值(房产原值一次扣除10%--30%后的余值)作为计税依据;二是从租计征,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这很不合理,按历史成本价余值征收,使得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值背离,国家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还将承担通货膨胀损失;从租计征的则对其实际租金难以把握,且对经营行为征税与营业税有交叉;而且对同一宗房地产按从租计征与从价计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出的税额相差很大。
3.对土地使用税应按类型和用途分别制定税率。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分地区按单位面积实行固定税额的办法,一是国家不能及时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二是税率过低,且不同等级土地之间的税额差距太小,体现不了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对促使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城乡结合部难以区分,分设在城乡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产生税负差别;四是部分减免税规定,过多地照顾了纳税困难企业,不利于一些占地面积大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影响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对此可借鉴国际通行作法,对个人住房按类型、经过评估的市场价格采用三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制。
4.全国税率应有弹性。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国不宜采用统一税率。可设立一个弹性控制区间,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人支付能力等因素,在许可的范围内选择适用的税率。
(二)提高立法级次,下放管理权限
中央制定物业税的基本法,对税法要素做原则性规定,而由省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制定细则,明确具体征收范围、税目税率、减免优惠、实施办法及其征收管理等,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央的税制统一,而且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税收问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把物业税培育成为县市级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三)开征不动产闲置税
目前,土地、房屋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存在大量已征未用和购而不用的情况,有的地方政府还征用大片土地,等待招商引资时高价出让。国内有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总量,其中空置一年以上的超过50%,占压资金超过2500亿元。而我国商品房开发商大多以银行贷款为主,房子销售不出去,必将威胁金融业的良性运行。为制止这种坐享房地产自然增值带来的收益的行为,打击囤积居奇,抑制非理性投资,制止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采取税收强制措施,开征不动产闲置税。这样可大大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非常有效地遏制房地产投机,避免任何因房地产泡沫给国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登记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各方面情况,找准征税目标。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依据的价格评估体系。三是注意房地产税制改革与其他税制之间的协调。房地产税制的变动,将关系到有关房地产业的多项税收和收费,因此,要把该项改革和整体税制完善结合起来,处理好相关税种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一、树立忧患意识,增强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水产品加工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只有发展了水产加工业,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带动整个水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业,既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加快水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水产业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出口创汇的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尽管是渔业大国,但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弱,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精深加工不够、品牌少、质量低。面临着国际化程度不高、质量保证体系滞后、出口市场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加之信息体系落后、进出口组织化程度较低,使水产加工业发展之路更加"山重水复"、坎坷不平。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量约占水产品总量的10%左右,且95%以上为海水鱼,淡水鱼加工量不足5%,其他大多只能鲜销。因此,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入世之机,从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这不仅符合国际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们自身的发展要求。只要我们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渔业大国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水产加工业,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
天。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水产食品的深度加工发展仍然较慢,出口品种仍以速冻品、鱼类罐头、干品及鲜活品为主,加工增值不明显。因此,加强水产加工的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专家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快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二是开发合成水产食品;三是开发水产保健食品;四是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和档次;五是开发美容食品及新型水产饮料食品和调味品,这也是当前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我国来说,要根据行业特点,立足市场,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水产加工品,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传统加工品,如利用银鱼、鲚鱼、沼虾等小型鱼、虾采用干、熏、糟等加工技术,生产盐制、干制、熏制、糟制水产品;系列冷冻保鲜品,如冻全鱼、冻鱼块、冻鱼片等;保健食品和模拟食品,如鱼糕、鱼丸、鱼卷、鱼饼、鱼香肠、仿虾仁、仿蟹肉、仿扇贝等鱼糜制品;罐头制品,如将传统的荷包鲫鱼、豆豉鲮鱼、熏鱼、爆鱼、茄汁鱼、凤尾鱼等按需要制成硬罐头或软罐头;还有水生植物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制品等等。
围绕这个方向,可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第一,要联合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结合,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第二,在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方面做文章,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及快餐水产食品;第三,重点研究解决淡水鱼加工综合利用及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冷冻性、鱼肉中泥土异味和脱腥、海水中上层鱼类深加工、贝类产品的净化加工等难题;第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开发海洋药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第五,要重视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抓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组建龙头企业集团,带动水产加工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开辟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基地联市场,走渔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提升水产加工业运行质量与效益
1.建立完善水产品加工质量保证体系水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国外,美、日等国早已开始实施haccp质量保证体系,凡进入这些国家的水产加工品均须符合haccp质量要求。目前,我国已成立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认证中心,农业部渔业局已组织制定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今后,水产加工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以及饲料和鱼药等生产领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水产、环保等部门及有关水产科研机构,逐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全面临控,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应对入世挑战。
2.加快健全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水产品的国际贸易迫切需要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作为保证。为此,我们要以中国的渔业贸易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心,强化信息咨询体系建设,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既要抓好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又要注重信息的质量,争取的信息能引导渔农以销定产,并有利于出口企业捕捉国际商机,生产适销对路水产品,保证水产品货畅其流。这一方面需要研究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卫生质量法规、标准等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国内特色水产品、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促使双方及时、快捷地进行交流。
3.创造性地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要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致力于多元化市场的建设。尽管我国水产加工品出口已逐步走向市场多元化,但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仍然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近年来我国对上述五大市场出口的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0%左右。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极易产生市场依赖性,从而影响出口效益。因此,我们应在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同时,针对各地区市场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时尚的水产品,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以减少个别市场波动给水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4.尽快建立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水产领域。进一步开放水产品市场,鼓励各类资本直接进入水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积极培育大中型现代化渔业企业,以承接大规模的外商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渔业建设和水产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水产品的深加工。
5.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技部门要把渔业标准化作为从传统单一渔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渔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条件,围绕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精心制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对水产品生产加工进行控制和管理。目前应当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为重点,加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达到国际标准。
6.提高水产业组织化程度我国近年来水产品出口综合单价持续下跌,且出口屡屡受阻,这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关,但也与行业竞争无序及行业自律欠缺是分不开的,它充分暴露了行业组织化管理落后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落后的行业管理将很难赢得未来的水产品国际竞争。在面临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所谓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情况下,行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应建立多种联合经营组织,采取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组织群体。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调节进出口,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应培植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将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
四、抓好引导调整,促进水产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加水产加工业的投入一方面要给水产加工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对其研究、试验等攻关项目要提供经费;在土地使用、城建规划、税费减免及外贸扶持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扶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要发挥导向作用,并且引导金融部门及社会资金广泛投入,争取多元化投资发展水产加工业。如解决出口水产加工品收购资金,对出口水产品各项税费征收标准进行清理,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对大宗水产加工品出口提供信用担保等。
2.要放开搞活水产加工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经营效率为中心,进一步盘活水产加工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1合山市水产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市现有养殖水面457hm2,其中池塘181hm2,水库265hm2,“十五”计划以来,本市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自2001年的580t提高到2005年的724,t以5%左右的幅度逐年递增。一些新的养殖模式如网箱养鱼等在本市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休闲渔业陆续出现成为本市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亮点,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本市水产养殖业的新发展。但在新形势面前,本市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1·1养殖模式单一,生产经营分散
没有根据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零星水面多,养殖规模小,一些池塘还停留在粗放滥养状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灵,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专业化的需要,严重影响本市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对于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水产品有一定困难。
1·2优良苗种覆盖率低,种质退化问题突出
目前,本市的水产养殖品种单一,并日趋老化,布局规划不合理,水产苗种严重缺乏,苗种大部分以外调为主,种苗质量难以保证。
1·3常规养殖多,特色养殖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本市的水产养殖至今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大都以常规鱼类养殖为主,名特优养殖很少,如虾、蟹、龟等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养殖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养殖者普遍缺乏按市场调整生产的能力,以致品种单一、品质不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1·4科技服务薄弱,渔民养殖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低
目前,全市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名,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没有科技人员。养殖者的渔业生产技术普遍较低,缺乏现代渔业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淡水养殖基本上处于资源型渔业状态,生产力水平低。此外,淡水养殖的增长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加的依赖程度在50%,而发达地区仅为20%左右,导致生产成本高,大大削弱了水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
1·5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不少养殖水面逐渐变浅,排灌设施欠缺,机械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苗种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体系几乎没有建设,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配套毫无发展,成为制约本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2发展本市水产养殖应采取的对策
2·1探索并推广适合本市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本市有水库11座,其中比较适宜网箱养鱼的只有怀集水库,但这几年来,部分水库相继出现网箱养鱼,由于面积小,水位变化大,枯水期不能正常保水,一些小型水库还出现干枯,故这几年的网箱养鱼成效不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对于如南洪、独山等水库,水面不大,可选择立体养殖;对于如怀集水库的,水面稍大,有一定水流,可选择适宜的河段进行网箱养鱼。合山地处桂中,有30km左右的红水河流经本市,待桥巩电站建成使用后,本市的河段水流减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到时可进行一定规模的网箱养殖。对于生产经营分散,养殖规模小这一点,进行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更新、科技推广,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单位渔户以水产养殖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便于养鱼户统一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贸易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能力。另外,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引进一些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外地老板,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他们进行大规模养殖,逐步把小规模向大规模生产转变。
2·2整合资源配置,调整养殖结构
本市水域广阔,自然条件好,但养殖品种单一,品质不优。针对这一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建立符合本地客观实际的特色产业,使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1)优化养殖布局。从有利于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出发,确立比较优势强的主导产业,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如:建鲤、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等,实行重点扶持、优化发展;对于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如鳙、鲢等,应适当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支援发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养殖特色。具体而言,池塘水面可以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名特优水产为主,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基地,水库可以移植和增殖名贵经济鱼类,提高水库的养殖产量和效益。
(2)优化养殖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名牌战略,组创名牌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并大力发展名特新稀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重点发展虾、鳖、泥鳅、鳜鱼、本地胡子鲶、黄鳝、青鱼、鲶鱼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品。
(3)优化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集约化养殖。当前,主要推广80∶20的池塘养殖模式和小体积网箱名贵水产品养殖技术。
(4)优化养殖环境。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加强整个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5)充分利用合山电厂冷却水资源,大力发展罗非鱼常年养殖。
2·3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含量
(1)充实水产养殖专业技术队伍,增编增员,确保高新养殖技术有较强的推广队伍。
(2)加强与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同行业及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水产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的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整体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加强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研究,扩大科技储备、科技开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4)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场,做好水产良种的选育,解决渔民购种难的问题。
2·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杭州市渔业发展现状
2006年,杭州市有各类水产养殖面积61551.04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8万t,比2005年增长6.9%,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14.8万t、捕捞产量为1.0万t,同比分别增长6.9%和6.0%;渔业总产值达31.4亿元,同比增长13.6%。纵观杭州市渔业生产发展现状,渔业产业化经营初露端倪,有区域化、规模化养殖基地1.62万hm2,已形成7大主导产业基地:中华鳖养殖基地,有生态养殖面积1654hm2、温室养殖面积150万m2:河蟹养殖基地2492hm2:虾类养殖基地5500hm2;乌鳢养殖基地2186hm2;珍珠养殖基地3800hm2:鲈鱼、鳜鱼养殖基地586hm2;常规鱼养殖基地6667hm2。同时涌现出一批渔业特色乡镇。打响了一批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优质水产品牌。市场、流通、加工形成新的格局,已建成水产加工企业20余家,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6.3万t,加工产值达到3.4亿元,部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杭州市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杭州市非常重视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把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作为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和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不断提高原良种生产的规模和能力,积极建设水产原良种场,有效地促进原良种生产的发展,基本保证了杭州市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1繁育品种不断增加,良种引进和开发步伐加快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繁育的水产种类逐
步增多,目前杭州市繁育的水产养殖种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乌鳢、罗非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河蟹、中华鳖等品种。随着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水产种苗生产品种亦逐步向精品化、高档化方向发展。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原则,杭州市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国内及其它省、市引进了中华鳖(日本品系)、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淡水白鲳、鲑鳟、斑点叉尾、鳜鱼、湘云鲫等养殖新品种,开发了三角鲂、长吻、鱼等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品种。这些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对调优杭州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促进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推动杭州市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苗种生产规模化发展,生产能力和产量进一步提高
在杭州市各级政府及渔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苗种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涌现出了南美白对虾、中华鳖(日本品系)、河蟹、鳜鱼和常规鱼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能力较强的育苗基地。据统计,杭州市现有水产苗种生产场62家,繁育品种60余种,育苗生产能力40亿余尾(只)。
2.3原良种场建设进展迅速,良种覆盖率大幅提高
为了加快水产原良种培育,提高养殖生产的良种覆盖率,杭州市加快了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现已建成国家级原种场1家,既浙江杭州钱塘江三角鲂原种场;省级良种场2家,既浙江萧山天福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场、浙江萧山龚老汉中华鳖(日本品系)良种场;市级良种场3家,既余杭塘栖三鑫“四大家鱼”良种场、萧山湘湖渔种场和建德梅城利荣鱼苗场。通过原良种的引进推广,杭州市“四大家鱼”和名特优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和92%以上。
2.4规范管理,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
规范水产种苗生产,实施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促进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2001年,依照《浙江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实施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制度。杭州市开展了水产种苗生产场(户)普查工作,要求所有的生产经营水产苗种场点,必须获得所属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经营水产苗种。2002年在此基础上,严格把关,对符合要求的64家场(户)发放了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同时将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申报、审批流程图及申请表、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发放登记表在网上进行了公布。此后每年定期开展年审工作,使杭州市的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发展轨道。至2006年底,杭州市共审批发放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78本,同时注销了16家不能通过年审的水产种苗场的生产许可。至此,杭州市共有合法持证水产种苗场62家,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和普通水产种苗场组成的四级水产种苗繁育场网络体系。
3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过程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生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杭州市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苗种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1苗种生产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市大部分育苗场规模比较小、设施陈旧、生产能力较弱,多数苗种生产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每年要从外地购入大量苗种。
3.2种质退化比较严重
一些养殖对象经过累代养殖,近亲繁殖,逆向选择,品种混杂,导致养殖性能严重衰退,生长减缓,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减弱。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速度缓慢,开展原良种的保种和提纯复壮有关的科学研究力不从心。种质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3.3苗种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一些品种的技术还不过关,导致了苗种生产的不稳定;一些品种的育苗技术还不成熟,出苗量少,成活率低,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有些名特优品种的育苗技术难关尚未突破,苗种只能来源于捕捞天然苗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3.4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
没有建立配套完整的种苗管理制度,缺乏种苗质量检验、检疫机构和装备,影响种苗质量的检测监督,苗种质量难以保证。
4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产苗种的质量
苗种生产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产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大,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利用现有的水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尽快解决以下几方面技术问题:一是加强良种选育研究,把生物技术与传统选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解决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养殖新品种少的问题;二是研究解决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提高品质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四大家鱼”亲本的提纯复壮问题。
4.2强化管理,规范种苗市场
《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强化种苗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各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依法管理市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服务环境。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对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合格单位和个人核发《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凭证生产经营。对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制订水产苗种质量标准,指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苗品质量检验队伍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苗种质量监测。加强水产引种工作的管理,对外购的苗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病害检疫力度,合格后方可用于养殖生产,防止病害传播。
4.3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连接,加快苗种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要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程度,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把苗种生产与养殖加工流通结合起来,推进苗种生产产业化进程。一要做好饵料、药物等物资以及亲体的供应,为苗种生产做好产前服务。二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此扩大苗种需求,拉动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三要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组织、流通组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四要注重品牌经营,着力培育一批苗种生产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以品牌优势带动水产苗种生产的大发展。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省水产健康养殖现场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大力开展水产大市、水产强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一体化,全面提高水产健康养殖水平和效益。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渔场等地的水产健康养殖现场。刚才,、、、、等5个镇又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地方的经验和作法都值得学习、值得借鉴。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既是一个农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丝毫马虎不得。去年,我们早见识、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召开了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迈出了我市农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实质性步伐。尤其是水产业,因为提供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产品,所以最先接收到市场要求质量安全的信号,并且积极主动地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率先推进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市委、市政府对水产业质量安全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近期,书记不仅亲自带领我们农业专班赴洪湖、监利考察水产业发展,而且亲自安排组织水产大镇党委书记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再赴洪湖、监利学习。同时,书记明确指出,今年要把水产健康养殖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是根据我市水产业发展实际和要求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1、从我市水产业取得的进步看,只有推进健康养殖,才能提升发展水平。经过多年努力,水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主导产业。一是规模不断扩张。水产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精养面积43万亩;水产品总量28.2万吨,产值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8%;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了1600元,占34%。二是板块初步形成。利用板块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着力建设30万亩和20万亩鲫鱼湖两大水产板块。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突出特色,着力建设五大名特板块,即以和西流河为重点的网箱养鳝板块,以为重点的鱼鳖套养板块、以通和渔场为重点的河蟹养殖板块、以为重点的小龙虾板块、以和渔场为重点的鱼专养板块。三是标准化生产平稳推进。西流河镇白衣庵村、镇先锋村和沔城镇茂盛公司先后创建了水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外婆家公司与镇17个村场联合,建立了2万亩无公害草鱼、小龙虾养殖基地;、、等地动作很大,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强劲势头。目前,全市已取得178个无公害水产品认证、23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四是水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又有、、等水产品加工龙头落户,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其中外婆家公司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我市还与通威集团达成协议,准备共建15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五是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水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联接日趋紧密,与此同时,一些水产养殖大户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开始有意识地走向联合,全市己经注册的水产专业合作社有10家。另外,水产品经纪人超过3000人,拥有水产品运销车辆已超过2000台,为搞活水产品流通、促进水产品生产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性作用。虽然我市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规模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龙头带动力还不够强、品牌还不够响、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我们必须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渔业的要求,通过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来改造、提升水产业。
2、从我市水产业存在的问题看,只有推进健康养殖,才能规避安全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和疫病风险较大。但是,我市水产业起步较早、投入较大、发展较快、技术也较为成熟,抗击自然和疫病灾害的能力较强。现阶段,除了“五个不够”的差距以外,最大的风险就是环境风险,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生态成为制约我市水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水产业离不开水,过去是水多了怕淹水,现在却是水质坏了怕进水。由于工业“三废”、城乡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小区和农业废弃物乱排乱放,几乎所有河道沟渠水体都遭受污染。如果长时间不下大雨,不进行河道沟渠冲污,水质就会急剧恶化。一旦渔池直接进水,极易导致鱼病暴发、渔池“泛塘”等毁灭性灾害。去年月份,我市地区就发生了大面积病死鱼现象,渔民反应十分强烈。水污染不仅带来了生产安全风险,而且带来了质量安全风险,要规避这些安全风险,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通过对水产养殖基地环境进行评估,制定水环境保护方案,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落实无公害技术措施,实行标准化生产。
3、从我市水产业面对的困难看,只有推进健康养殖,才能突破市场壁垒。水产业能不能发展,关键看有没有市场。近几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在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出于不同目的,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市场壁垒,检测的项目多,检测的指标高,检测的手段严。去年,我国鱼、皮盐蛋等水产品出口受阻,也使我市水产业局部受损。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相继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北京市为确保年“菜篮子”安全,建立了一批定点生产供应基地;市向城市圈成员发函,明确了“菜篮子”产品准入办法。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农产品市场都有一道或高或低的门槛,要跨过这道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质量安全。水产品要突破层层市场壁垒,必须推进健康养殖,消除有害物质残留,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总而言之,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是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渔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果不能把握发展趋势,顺应发展要求,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健康养殖,我市水产业就会丧失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就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我们必须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高度,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各项措施
年,我市水产健康养殖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水产第一强市为目标,以创建水产大镇为载体,扩张板块,优化模式,壮大龙头,健全组织,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努力实现粗放养殖向集约养殖转变,养殖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主要工作目标是,水产品总量30万吨,名特优比重85%,渔业产值28亿元,水产品加工12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
1、扩张规模,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就是特色,规模就是效益。有的人会问,的水产面积达到82万亩,很多镇的水产面积也是几万亩,这样的规模难道还小吗?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规模、低层次的规模、缺乏竞争力的规模。现代渔业的规模必须是专业化的规模,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甚至一县一品、一市一品,洪湖市的主打品种是河蟹,监利县的主打品种是小龙虾。反观我们,除等少数地方外,水产结构依然是多而全、小而全。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必须坚持区域化布局的原则,一是规划先行抓规模。水产大镇、水产专业村要高起点、大手笔地制定水产业发展规划,把面积、品种、苗种、农户落到实处。二是配套建设抓规模。水产基地建到哪里,“水、电、路、渠、林、闸”等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三是调整结构抓规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优势水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高标准创建名特水产板块基地。四是查漏补缺抓规模。一方面,按照填空、接线、连片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水产基地开发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渔农疏挖改造老渔池,提高渔池产出能力。
2、试点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我市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启动较早、力度较大、典型较多、开局较好。今年的主要内容是巩固成果、大力推广和规范提高。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各地都要由分管农业的领导负责,创办1—2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基地面积要占到水产面积的20%以上,基地内必须统一编号、建立台帐,必须做好生产记录、以备核查。二是抓好标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主要水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向广大渔民普及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渔药使用准则、渔用配合饲料使用要点等知识。要尽快建立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抽检,确保水产品从渔池到餐桌全程安全。要落实自检制度,水产大镇和水产品加工企业都要配备自检员,把好水产品出口关。三是抓好水产苗种体系建设。坚持水产苗种繁育场点年检制度,实行持证生产经营。加快水产苗种改良步伐,重点支持黄鳝繁育技术攻关、斑点叉尾原种引进等项目,兴建5个标准化名特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力争全市水产苗种生产能力达到60亿尾,其中名特水产苗种30亿尾,为推进健康养殖提供质优量足的苗种。四是抓好水产投入品监管。投入品监管要贯穿于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坚持苗种生产、饲料投喂、渔药使用、生产监测、市场流通等五项管理制度,达到统一苗种、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销售等“五统一”,逐步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五是抓好水污染治理。对于工业和城镇这一块产生的污染,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大,去年一口气关闭了13家小造纸、小皮革、小化工。今年将继续保持对“三小”企业高压严管势头,希望各地认真排查,有一家关一家。要理性招商,严防污染企业转移到市内。对于农业和农村这一块产生的污染,要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三清一绿”、“三改一建”和“三规一提”活动,有效治理生活垃圾、畜禽排泄物和农业废弃物污染。
3、兴办龙头,打造产业化链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是一条充满活力的“魔链”,不仅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而且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我市水产业发展不缺资源,缺的是龙头,特别是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今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龙头、引龙头、壮大龙头。一是培植龙头。繁星满天不如一轮明月,要按照一业一龙头的目标,有意识地确定龙头,草鱼加工龙头就是外婆家公司,白鲢加工龙头就是公司,小龙虾加工龙头就是沔阳三蒸公司。其它品种也要采取筛选和引进等办法,在发展中逐步形成龙头。鲜活水产品要把培植龙头的重点放在大型商业企业或外贸公司上,尤其是黄鳝,要尽快引进或组建一家有资质、有实力、有信誉的出口创汇骨干企业。二是壮大龙头。对己经形成和正在培植的龙头企业,要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参股经营项目、省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和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扩大范围和规模,解决水产品加工龙头融资难问题;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科技联姻,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各地各部门都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看一眼,在税收、用地政策上适当倾斜。三是联接龙头。对待龙头要树立开放意识,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兴办或引进的,只要建在,就是我们共同的龙头,要备加珍惜、备加呵护,主动对接、主动配套。要以订单为纽带,形成紧密的农企联接关系。要重合同、守信用,渔民按无公害的标准生产,企业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要探索入股分红等新的联接机制,调动渔民的积极性,实现农企互利双赢。
4、扶持实体,提高组织化程度。保持水产业健康发展,主体是渔农,核心是效益。就我市水产业现状来看,基本上以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为主,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须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鼓励和引导渔农联合起来,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市场实体,行使市场话语权,保障广大渔农的合法利益。组建水产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技术培训。以合作社为载体,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将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到位。经常性召集渔农开展技术交流,提高养殖本领。二是资金筹集。水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部分渔农生产资金不足,合作社要与农村金融机构加强沟通,采取抵押担保等形式,切实解决渔农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规范生产。一方面,合作社可以统一采购投入品,确保投入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求社员在生产过程中互相监督,严格遵守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是市场开拓。水产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利用法人身份,代表社员走向市场、开拓市场,主动与大市场、大公司、大企业合作,采取订单生产、产销直供、配送经营等形式,疏通销售渠道,解除渔民后顾之忧。
5、搞活流通,实施品牌化战略。针对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我们要以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为手段,大力创建精品名牌,用品牌来打开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用品牌来搞活流通、引导生产、带动增收。一是深入推进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一体化,确保水产品优质、安全、放心。二是加强检政、检企合作,大力创建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年内新增3个。三是抓紧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定,抢占水产品市场先机,争取水产业发展主动。
6、创新模式,推行集约化经营。各地要本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创新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立体养殖、配套养殖,促进循环利用,提高渔业效益。重点推广虾稻连作、虾莲(藕)共生、虾蟹共育、鱼莲共生、鱼鳖套养、稻田养殖泥鳅、鱼猪配套、鱼鸭配套等优化模式,发展虾稻连作25万亩、虾莲(藕)共生5万亩、虾蟹共育5万亩、鱼莲共生5万亩、鱼鳖套养3万亩、稻田养殖泥鳅2万亩、鱼猪配套10万亩、鱼鸭配套10万亩。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水产健康养殖工作顺利推进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实现水产业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繁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强配合,精心谋划,精心组织,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水产业位列我市三大特色农业之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配备得力的领导和专班具体抓。要将水产健康养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考核范畴,细化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制定考核办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千方百计争取项目,筹措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和水产科技攻关。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关键词]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水产养殖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51-03
湖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水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淡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特别发达。但湖北水产品因销售模式、销售地域的限制,同时还受季节因素、顾客需求不确定性等因素使水产品的销售及价格受到影响。为保障水产品的销售,湖北水产品需建立新的销售模式。
1湖北水产品的现状
1.1湖北淡水产品产量大,品种繁多,在我国淡水产品市场占有很大的地位具体表现如下:①湖北淡水产品品种丰富。水产市场上除了四大家鱼外,甲鱼、龙虾、黄鳝、螃蟹、泥鳅、鳜鱼等品种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湖北的这些淡水品种除了野生外,还行成了专业养殖,品种、产量都大大提高了。②湖北水产养殖水域广大。湖北水域广阔,除河塘、水渠养殖外,很多水库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江河湖泊养殖量也得到大幅提高。③专业养殖方式增多。例如潜江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仙桃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洪湖无公害养殖、监利县水产品无公害生产等。
1.2淡水产品季节明显
①由于水产水域大,捕捞需专业技术,捕捞人力投入大,成本投资多,捕捞形成了一定的季节性。②市场的需求有季节性。顾客的消费习惯对水产品需求因季节不同而不同,节假日特别春节需求量大,且每位顾客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需求品种会发生变。③水产品供应具有季节性。龙虾、黄鳝、泥鳅、螃蟹等水产品的生长对气候有一定的要求,成长期有季节性,于是这些产品的供应就有了季节性。
虽然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由于水产品的季节性特征,湖北市场有限,以及顾客对水产品的鲜活要求,水产品的销售季节和区域受到了限制,湖北水产品市场出现了品多、量多、质好但销售不畅的现象。湖北淡水产品的销路模式需要创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给商业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为水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销售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湖北水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化。
2湖北水产品的传统流通渠道
2.1小规模水产养殖主的流通渠道
由于小规模养殖,水产品的数量有限,小养殖主大多将水产品捕捞上来之后进行分级出售给当地的贩运商,当地鱼贩子收集的水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再出售给较大的贩运商,如此反复,鱼贩商收集的水产品达到一定的规模将水产品出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将水产品批发给零售商,零售商最后卖给顾客。
2.2湖北水产品养殖基地的流通渠道
养殖基地的水产品数量较大,大多通过水产专业市场批发给外地的水产批发商,经过逐级流通批发,最后到达水产零售商,然后由零售商再卖给顾客。
由此可见,湖北传统的水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水产品销售也受到影响,湖北水产品的成本抬升过快。传统的流通渠道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合作使湖北水产品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3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提出强农政策,湖北淡水产品可以依托国家的优惠政策,抓住本土特色,将淡水产品市场做大做强。湖北水产品市场应抓住时代特色,跟随市场步伐实现电子商务化。
优势之一:湖北水产市场具有物流优势。湖北处于我国中部,与我国东西南北流通便利。①湖北陆路交通干线发达,铁路、高速公路、国家级公路四通八达。②湖北处在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路运输具有天然的优势。湖北物流体系能实现水产品生产、收购、运输、流通加工、储存、装卸、包装、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一系列运作。
优势之二:湖北水产品市场具有一定优势。湖北水产品有几个国家级市场,是专业化的水产品流通市场。例如武汉白沙洲水产批发市场、湖北孝感水产批发市场等。湖北的这些水产市场有利于水产品供应链的建设,水产品的供需方的合作与交流。
优势之三:湖北水产养殖主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化基础。①湖北水产养殖发展较早,养殖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水产品电子商务需有一定的投入,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养殖主的经济实力为水产电子商务化提供了物资基础。②湖北水产养殖主有一定的商务基础。这些养殖主在市场摸爬滚打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沟通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③湖北政府多年对水产市场的扶持与投入,国家政策的有利条件,我国市场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顾客对电子商务的认可,这些都有利于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
优势之四:水产品电子商务使流通环节减少。水产电子商务后不仅流通环节减少,而且装卸搬运次数减少、距离缩短,水产品的鲜活度提高了,水产品的死亡率降低。
优势之五:水产品电子商务化有利于降低成本。①降低经营成本。购买者能将水产品相关资源在网上进行对比,从而以较低合理的价格购买。②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中间商减少,交易环节减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③有效降低营销成本。使用互联网广告,其成本要比传统广告媒体节省75%。利用网络向各地水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湖北的优质水产品。
湖北淡水产品生产占支配地位,消费需求难以改进。如果实现电子商务化,水产品信息准确及时,有利于水产品的迅速交易。淡水产品可借助电子网络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分割的限制,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大流量。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可以给经营者带来好处,节省店面租金,以最小的库存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4湖北水产电子商务化存在的问题
4.1水产品的分级与评估网上交易存在一定的难度
交易难度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水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品质评价标准,尤其是鲜活水产品更是如此。虽然产地、大小、规格等都有公认的可比的量化指标,但鲜度、活力等品质指标就很难有统一的量化指标。传统的水产交易规格以“上好可销品质”为准,没有明确的规格,给销售带来难处。但在网络上,由于不能直接面对货物,就需要用某种量化指标,用文字、数字或图像描述出来,并使交易双方都能明了认同。这就需要有一套业内公认的理化指标和评估标准,作为交易的依据。
4.2水产品的物流问题
虽然湖北交通发达,但顾客对水产品鲜活要求较高,使得水产品的运输、储藏、装卸与搬运难度较高,同时要求水产品的库存周转较快。淡水产品在我国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很高。因此湖北水产品要尽量缩短交易时间,流通环节。
4.3水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发展水平有限
①湖北水产养殖主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有限,计算机操作能力缺乏,网页制作不够精。网页设计不够精美,水产品的视觉效果受到影响。②网上服务仅是初级,只是网络信息服务,缺乏多样网上交易形式。③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水产缺少投资的积极性,即使有条件开展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地区,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④水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我国目前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相对比较落后,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国际水产品质量体系脱节。水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力量比较弱,高素质人才也不是很多。
4.4物流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客户对水产品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特别是水产品;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瓶颈制约明显。
4.5水产品因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很大
湖北水产品市场变化快,风险较大。水产品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主体经常变化,需要更多的交易对象,加快流通周转。
5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建设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以及客观的需要,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建设的刻不容缓。
5.1建立湖北水产品交易的标准化体系
由于水产品网上销售描述五花八门,商家很难把握,不利于网上交易。水产品的标准化直接影响信息的正确传递,进而影响水产品的流通速度与交易,水产品需建立标准体系。①湖北水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地质量标准、生产投入品标准、包装标准、无公害生产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实现“从池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②建立湖北水产品批发的行业标准。不同的水产品应有不同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服务收费标准。实现水产品从育种、病害防治到捕捞、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能带来极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国外,水产品的分级评估一般都是由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市场提供的。在我国,这种标准的建立需要由一个权威的部门,通过专家的努力,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完善后才有可能产生。
5.2加强水产品网站的建设
①湖北政府可以出资建立相应的网站。政府相应的信息,公信度提高。政府水产品网站能发挥较强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信息指导、资源策略分析作用。②水产协会建立网站。湖北水产协会网站可以实现本土化、地域化、社区化的营销活动。③水产品网上营销建立相应的网店,在网上展示经营的产品,使湖北水产品可视化强,信息具体、直观。④建立相应的网上水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湖北水产品自身的竞争力。⑤网上挂牌、网上洽谈、竞价等销售模式,甚至涵盖交易系统、仓储物流系统。
5.3加强湖北水产品的品牌建设
水产养殖主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品牌意识,要深刻领悟“一流的品质缔造一流的品牌”的含义,牢固秉持“品质基石,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品质,需要制定和实施育种、养殖、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内国际的有关市场规定。力争做到品牌定位准确,追求品牌形象,搞好品牌营销,做出湖北水产品的特色。
5.4加强湖北水产品的物流
①融合物流配送模式。顾客的地域差异,需求的季节性以及个体性,可以提供交易服务、信息服务,送货上门。②湖北根据水产品季节性需求,建立相应的水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提供交通上的便利,加快水产品的流通,扩大季节性销售,降低物流成本。③实现湖北水产品的流通加工。有些水产品季节性特别强,例如龙虾、螃蟹等,保鲜要求高,周转较困难的水产品,可以适当地加工成为半成品,有利于周转、储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流通范围增大。④适当建立湖北水产品的“白色物流”,冷冻包装后有利于水产品的库存与周转。⑤实现各级会员管理。供应商水产品信息,建立水产品商务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5.5湖北政府的政策扶持
网络已成为城市的基本设施,但农村由于经济基础有限,网络设施不够齐全,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政府应加强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维护,组织建立健全大型的综合性水产品信息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积极扶持和鼓励水产养殖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养殖主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与电子商务,运用宏观调控、税收等手段鼓励水产养殖主更多地运用电子商务。利用政策的优惠鼓励有志之士踊跃参与农村网站的建设。
湖北水产养殖要依靠天然的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发挥市场的能动性,搞好市场营销,适应经济的需要,走出湖北。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綦卫平,王新艳.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但还不是渔业强国。”
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用市场的力量激励渔业改革,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使渔业达到必要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有三个重要来源,分别为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外部的压力。
“在家吃全球”已经成为现实,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继续努力。
生鲜电商对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保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应链的搭建和新产品设计上成本控制尤为关键。
水产市场曾经低价格、低认知的初级竞争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目前品牌产品、精致产业成为主流趋势。
随着春节的临近,很多家庭的年货筹备战已经打响。而春节餐桌上鱼类海鲜的出镜率相当高,因取“年年有余”之意,家家户户多少都会沾些喜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多年前还是“奢侈品”的海鲜也成了寻常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素有“海底牛奶”美誉的牡蛎,肉质鲜嫩的石斑鱼,四大海味之首的鲍鱼都是冬季水产市场的宠儿。
人们喜爱水产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丰富的营养、高含量的蛋白质以及低量的胆固醇都是消费者选择的参考条件。有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直接和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动物蛋白质约占25%左右。世界上已有32个国家的食用水产品占食品中动物蛋白质的34%以上,水平高的日本占50%左右。另外,水产品还可以为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提供重要原料,如鱼糜制品、鱼肝制品、珍珠制品、甘露醇、藻胶等。人们对水产品本身的了解或许很深,但对其行业发展可能知之甚少。我国水产品行业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为大家揭开渔业的面纱。
渔业大国≠渔业强国
作为农业基础行业,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水产行业发生过几次变化。人类早先的渔业,仅限于天然捕捞,后来人们学会了人工饲养鱼类技术,渔业就增加了水产养殖的内容。
目前,我国渔业正处于寻求突破的关键阶段,“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但还不是渔业强国。”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渔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同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渔业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要。就水产品产量来看,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目前,中国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球水产品总产量的1/3。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水产品产量主要是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而得到的,养殖产量占到了水产品总产量的3/4。之所以说中国还不是渔业强国,主要是指远洋渔业方面。我们的远洋渔船普遍小且旧,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在中国6600多万吨水产品中,远洋渔业产量只占1.8%,比例很小。
随着产业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自200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2002年对于我国渔业来讲是重要的年份,水产品的产量、养殖面积、出口量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2002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576万吨,贸易额6亿美元,其中出口208.5万吨,出口额46.9亿美元,当时,水产品是各地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特别是在养殖水产品出口方面,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六大类名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5603.21万吨,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养殖产量4023.26万吨,同比增长5.08%;捕捞产量1579.95万吨,同比增长2.32%。养殖产品和捕捞产品的比重为72:28。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1.59kg,比上年增加1.52kg、增长3.79%。总产量中海水产品产量2908.05万吨,占总产量的51.90%,同比增长3.9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241.94万吨,同比增长3.19%;远洋渔业产量114.7万吨,同比增长2.81%;淡水产品产量2695.16万吨,占总产量的48.10%,同比增长4.65%。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水产行业发展并不乐观,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2014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全球资源不断减少、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使水产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其发展进入瓶颈时期。
虽然水产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但2016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企稳回升,我国水产品对主要市场出口量和出口额结束了去年同比均降的疲软状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78.68万吨,进出口总额243.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16%和3.32%。其中,出口量337.36万吨,出口额166.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4.47%和2.58%;进口量341.32万吨,进口额77.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64%和4.96%。贸易顺差89.01亿美元,同比增加0.53亿美元。
于康震表示,中国渔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再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接下来中国渔业将从四方面发力:一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二是安全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渔业安全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三是规范有序发展。加快中国渔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依法治渔、从严管理,特别在远洋渔业方面,我们要树立负责任渔业大国的形象;四是开放发展。中国的水产品市场会进一步开放,中国渔业发展国际合作会进一步拓展。
供过于求 捕捞过度 渔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全球渔业面临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全球化寻求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水产品产量、消费量、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同样居世界首位。中国渔业目前面临生产力剩余问题,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在2016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表示。
全球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加,全球养殖产量增长造成供过于求的现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渔业和水产养殖部副司长贾建三表示,全球捕捞中有65%是远洋捕捞,而过去十年,世界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捕捞捕捞量增长37%。目前全球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捕捞数据缺乏,由于不准确或者不存在,造成产量被严重低估,内陆水域渔业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合适预估。
除了供需不平衡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同样面临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日本海洋和水产主任山内爱子表示,全球海洋生命力指数在1970年至2010年间可利用鱼类下降40%。渔业产品人均消费持续增长为19.2克,30%的渔业面临捕捞过度情况,产能过剩问题严重,30%的水草退化。80%的旅游业是在海洋基础上进行发展,海洋发展对人类重要性不言而喻。水产品现状为野生鱼类种群减少,全球鱼类消费持续增加,全球人口和食物的需求持续增加。2050年将达到90亿人口,约30%的鱼种群过度捕捞。全球海洋资源下滑严重,野生鱼类的种类下降,消费量增加。
对于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捕捞过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专家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山内爱子表示,进行可持续渔业和海洋保护工作,要基于科学来管理种群,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消费者都应该参与其中。而渔业和养殖业改进包括增强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范围,第二步工作计划制定,第三步执行。用市场的力量激励渔业改革,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使渔业达到必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外部压力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表示,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有三个重要来源,分别为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外部的压力。
一是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方面包括全球经济放缓,全球水产品贸易扩张乏力;内需进入理性、常态发展;生态结构、产品结构要调整符合市场需求;从追求量变到更注重质变。
其次是市场的驱动。因为针对资源保护与捕捞能力压缩问题,中国政府在不断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同时,正在考虑延长休渔期限,缩短捕捞期,资源保护的力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渔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和探讨区域渔业一些品种的配额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主要是环保和资源的压力。各领域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探索逐渐增多,高产已经不是追求目标,水产养殖转向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工厂化养殖,深水大网箱发展迅速。生态、高效的混养深受生产者追捧,投喂性的鱼类正在退出大江大湖等天然水域。加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包括通过兼并、重组、市场化运作变大变强,更加负责任。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环保等压力制约加工业发展的因素叠加,必须探索发展新途径。
对可持续水产品生产,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模式,但理念是一致的,每个国家应根据资源的禀赋、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并完善。生物多样性、消费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直存在。建立渔业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出发点。各国之间的渔业合作与交流、管理经验的分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长达244000公里,占全世界海岸线总长的25%。而世界最大的14个湖泊中,加拿大就有4个,这使加拿大拥有75500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面积,占世界淡水总面积的16%。同时加拿大渔业是世界最有价值的商业渔业之一,每年的渔业价值约为50亿加元,并为加拿大提供了120000多个就业机会。加拿大的捕鱼业主要聚集在3个广阔的地区――大西洋、太平洋和淡水区域。
海洋捕捞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渔业的主导产业,以产量大小排序,渔获主要品种为金枪鱼、鲣鱼、鲑鳟鱼、沙丁鱼、竹荚鱼、鲭鱼、秋刀鱼、鳕鱼、鲆鲽类、鱿鱼等。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鱼、真鲷、虾夷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紫菜,以及牙鲆、河、真竹荚鱼、日本对虾以及珍珠母贝等。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进行了一系列专项经济研究。带纹旗鱼是新南威尔士重要的比赛鱼种,仅这一品种在休闲渔业中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这种鱼在延绳钓业中价值的27倍。
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渔业才会可持续发展。同样,渔业也是世界各国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传统渔业要“触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水产企业瞄准了电商领域。这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膳食结构变化密不可分。
有数据显示,1990-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淡水产品数量分别由3.48kg和0.91kg增至9.13kg和2.88kg,增幅分别为162.36%和216.4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和5.64%。
另一方面,在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从而促进了水产品消费的增长和结构优化。
而这些元素在触电之后,一切变得妙不可言。顺丰优选、本来生活、京东、一号店、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等电商纷纷瞄准生鲜领域。将线下的菜市场搬到了线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简直“不要太美”。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水产生鲜电商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
“在家吃全球”已经成为现实,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继续努力。水产品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传统水产品的季节性和时间周期性导致消费者很难享受到“在家吃四季”的满足感。
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水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水产品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环境、气候等不可控因素也成为水产品规范的痛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水产养殖产品以活体为主,相对于经过分级、宰杀、分割、包装等工序的加工产品而言,产品的规格、品质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要低,不能更好地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
另有业内人士对水产品电商“最后一公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生鲜电商对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保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应链的搭建和新产品设计上成本控制尤为关键。再加上中国传统消费习惯对水产品“鲜”的要求很高:追求在烹饪前的“生猛”状态。“活”当然是“鲜”的最好证明,但“活体”运销受制于保活技术手段、运输半径运销过程中伤残死亡带来的耗损费用成本。对于活体或生鲜销售为主的水产电商,其解决配送问题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分摊到个体产品上,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飙升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由此面对“最后一公里”难以逾越的管理和成本瓶颈。
机遇还是挑战?不,是革命
一方面是行业的转型,另一方面是消费的升级。这对行业本身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一场革命。
1.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二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三是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成规模化生产。
2.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能够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实施规模养殖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精养高产提供保证。二是有利于技术指导,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三是有利于饲料、鱼种等物资的供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四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3.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要比鲤鱼高得多,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易解决等优点,利用空闲地发展种草养鱼不失为一条致富捷径。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4.合理套养混养。一是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是套养鱼种。在养殖食用鱼的池塘中,同时套养鱼种,不需要增加饲料、肥料,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培育出的鱼种供第二年放养,既能保证鱼种质量,又能节省开支。这样减少了购买鱼种的成本,相对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四是合理混养。即实行鳖、乌龟、河蟹、青虾、牛蛙、美国青蛙等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利用二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经济效益。
夏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