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业调研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调;课程改革;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26-03
一、课程改革背景
1.产业行业发展分析。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按照把我省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吸引力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多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镇、旅游文化商品集散地,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优化旅游环境。”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发展将是贵州“十二五”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本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紧密结合,前景广阔。
2.旅游人才需求分析。根据贵州省旅游局调研报告,贵州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15.7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78.95万人。在2010年11月出台的《贵州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中指出“贵州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贵州省发展旅游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全方位地缺乏旅游人才,表现为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酒店服务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五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制约了贵州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避暑旅游等新兴、专业人才更为短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也比较短缺,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也相对较差,旅游人才流失严重。”《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更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五支人才队伍,瞄准六个突破口。到2015年,力争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培养和引进旅游行政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2万人,培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200万人次以上;全部导游人员、90%以上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和7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培训合格上岗”。由此可见,在贵州省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旅游从业人员需求达到14.21万,贵州旅游人才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3.高职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意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旅行社、景区、会展、博物馆、展览馆等旅游企业的导游、计调、外联、旅行社管理、景区开发与建设、会展服务、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开拓能力、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旅行社计调(OP),是旅行社完成地接、落实发团计划的总调度、总指挥、总设计。计调工作是旅行社业务部门核心工作,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产品设计及销售、中间商的选择及管理、核价及对外报价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同业合作、质量监督等。作为一名合格的旅行社计调人员必须具备各种业务知识和职业素质,“事无巨细,大权在握”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专业和灵活。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旅行社的业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旅行社计调业务》是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至关重要。
二、课程改革设计及实施
1.基于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当前旅游行业的计调岗位需要以及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让学生掌握旅行社计调业务工作内容以及操作流程。具备操作旅行社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旅行社产品定价和销售,旅行社团队、散客业务运作,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基于这个目标,在改革课程的过程中,应组建由企业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专家、课程设计专家和校内外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深刻讨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内容的选取标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指导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实训项目的制定和考核标准的把关,使得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教学设计完全符合企业实际运作的需要。由于计调岗位的特殊性,各旅行社将此岗位作为极高的商业机密,因此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让老师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深度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收集和总结相关业务流程、要求、原始案例及资源素材等资料,力求将增长的社会实践经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
2.基于岗位需要,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需要在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旅行社计调岗位的需要,以旅行社业务的类型作为切入点和载体,将旅行社计调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贯穿其中。
(1)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项目组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收集资料、计划统计、对外联络、订票业务、订房业务、调度变更的主要业务技能,并融会贯通旅游产品营销与公关、旅游电子商务等知识,使学生能将课程所学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突出学生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每个情境均为完整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单元组成,每个项目和任务有能力、知识教学目标,也有素质教学目标,项目任务可以举一反三,可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变化。项目任务要授人以“渔”,培养技能过硬、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拓宽空间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情境13个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如下:
(2)在编排顺序上,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式排序来展现教学内容。以旅行社业务种类作为载体。按生物学原理,随技能培养逐步增加理论知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原则,从最基础的单项计调业务入手,然后是常规团队的计调业务,最后是复杂的商务会展计调,由此顺序渐进,所选业务要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旅游计调业务的操作,使学生具备通过分析,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和要求设计各类旅游产品的能力、选择和管理中间商的能力、核价及对外报价能力、客户档案管理能力、同业合作能力、质量监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业务的特性针对不同项目进行设计,然后安排复杂的客户要求,让学生协调同类产品不同客户的问题,在难度上增加,同时融入一些客户的附加要求,提高学生的应变、协调、沟通能力。
3.基于情境项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情境项目内容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将讲授、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例如: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和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调度变更等,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对于旅行社团队、散客业务运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利用真实的企业背景和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组成计调工作小组,设立组长。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实施。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要求,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层层审核负责制,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工作过程中要记录学生学习手册,使学生在学校就体会计调工作的工作情境。对于特种计调游操作,可以给学生布置特种游计调的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通过各种特种游的计调调研报告评比后,让优秀者讲解特种游计调的特殊要求及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与评估。
4.基于业务类型,丰富教学手段。《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操作型极强,应在高度模拟的旅行社业务部门的实训室开设,并配备计调工作需要的电脑设备和各类表单。以此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调度变更时,可以设计情景小品,演示突发事件,要求学生根据模拟情景进行处理;例如在接待计调常规业务操作操作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传真机、电话等模拟与组团社的业务往来。课程的五个情境,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以各校的生产性实训旅行社为载体和其余各大旅行社为演示案例,学生根据旅行社实际业务种类的不同,进行正确的业务操作,为旅行社业务决策进行市场调研、提供信息、编制计划、统筹安排、协调联络、组织落实、协议签订、检查监督等业务,最后完成旅行社计调工作综合报告。
5.基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制教学资料。前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师”、“生”换位的改革理念。为了让课程的改革得以有效地实施,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师教学手册和学生学习手册。(1)教师要编写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情境”教学教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从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实操训练、教学仪器、课后自学与联系、推荐参考资料等9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总结规范。同时要丰富教学资源和案例素材,有大量的引导案例、调查报告、最新的有关旅行社方面的数据和新闻报道等,用来支撑学生的各项任务。(2)基于工作过程编制学生手册。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不同情境里面的不同业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整个课程的13个任务单元的项目工单、评价单、计划实施单、项目报告等学生学习手册。学习手册需涉及到各任务单元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记录学生在各任务单元的各项活动,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提高提供完整的教学档案。
6.基于岗位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课程应该按照旅行社对计调人员的考核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计调人员。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要和传统课程考核不同,项目考核除最终考核结果,要特别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表现(主要是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其中学习态度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实现)、课程过程档案和个人学习报告;课程项目结果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分组的单元任务报告、单元成果展示和项目答辩。考核的整个过程“融工作和学习于一体”,重点考核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素质。
综上所述,《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改革,要采用“实际工作情境”教学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全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和学有机结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校内校外有机结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复杂纷繁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保持“后劲”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Z].
在新的岗位上,分工联系社会事业部门,更切身体会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一年来和工委同志们一起,围绕相关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任会议议题调查工作。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市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和工种日益增多,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6月份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我市《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为了做好议题的审议工作,6月上旬我们的同志分别到卫生局、安监局、疾控中心和车逻镇走访调查,听取相关汇报,并召开由乡企局、卫生监督所、相关重点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形成了全市《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我们认为,针对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要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机制;狠抓基础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不断提高职业卫生监管水平。市政府十分重视,分管市长明确表态,要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企业法人培训,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重点企业的重点检查。
二是围绕食品卫生安全“难点”问题,搞好联动执法检查。近年来,国内乃至全球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断,“问题食品”屡禁不止,广大百姓苦不堪言,深受其害。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从8月份起在全市进行一次食品卫生市县联动执法检查活动,根据方案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深入走访、调研。总的看来,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还不到位,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由于监管力量薄弱,农民自身防范意识差,令人担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报送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强化《食品卫生法》宣传,增强全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实行市场准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抓好重点环节,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效能;加大领导力度,提升食品监管水平。
三是组织好关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视察活动。根据主任会议安排,3月份我们主动与卫生局对接、认真准备,对汇报材料的准备、视察单位等精心安排。3月31日市人大对市合管办、疾控中心、人民医院病房楼、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文游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了实地视察,在听取了卫生局关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情况汇报后,认真进行了审议。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向市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了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提高全民预防疾病的水平;切实关注民生,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困难群体大病统筹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投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
四是关注城市发展,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东扩战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城市新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后发优势,采取bt模式对**东路、**东路延伸建设。我们与有关主管部门认真研究,细致对接,建议市政府认真测算,严守诚信,确保政府对外形象;加强规划,充分发挥该路的土地优势,使土地增值后减轻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同时还要坚持标准,坚持质量,建好形象路。经过政府的努力,目前该路已建成通车,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还对政府申请农发行贷款建设**等农村骨干公路项目,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促进了该项目的有序推进。
五是抓好常委会议题,推进旅游业发展。为了切实做好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听取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准备,我们拟定了调研方案,经领导审定,常委会组成五个调查组,于8月至9月上旬分赴旅游局、文化局、宗教局、商贸总公司和**、**、**、**、**、**、**等乡镇走访调查,并赴仪**市、**市**区等周边县市学习考察。撰写了综合调查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我市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还不相符,与先进县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围绕“小、低、散、旧”的突出问题,就继续转变观念,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整合全市旅游业资源;完善投入机制,着力打造旅游拳头产品;精心组织实施,合力推进旅游大市建设五个方面向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建议。市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落实了市人大的审议意见。
六是配合**人大联动执法检查,推进《环境保护法》的贯彻。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市人大的统一部署,从4月起开展了环保联动执法检查活动。常委会决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于4月上旬动员部署,具体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定检点。4月中下旬市政府及各乡镇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自查。同时,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分别赴天山、市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庄、**、**、**镇进行执法检查。5月上旬,在听取政府和相关单位汇报、广泛调研及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6月至9月,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督促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整改,狠抓落实。
七是认真办理领导交办事项,推进城市绿化、城市管理和**小岛地块的实施规划的调整。5月上旬按照主任会议安排,我们就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绿化工作,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分别听取建设局和城管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城建、城管下属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和社区主任、市民代表、市人大代表、开发区、**镇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城区道路、绿化现场,还走访了部分市民。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重点提出了城市管理八个方面薄弱环节和城市绿化方面的四个问题,建议重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管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同时,加强规划,配套完善各类绿地;依法规范管理,抓好绿化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对此,两个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尤其是建设局行动迅速,制定了“管、补、创”整改措施,按序时分解了城市绿化整治及维护补植任务。5月中下旬,我们就**公司**小岛地块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调查,分别走访建设局、国土局,并实地查阅资料、察看现场,形成客观、真实的调查报告,认真负责地根据调查情况,结合盐河风光带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专家意见,从三个方面对**风光带的开发规划提出了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年来的工作在紧张和压力中基本顺利,在工作中我能够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遇事多请教、多沟通、多交流,重大或重要问题多请示、多会商,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建议或意见的提出,都能符合**的实际切实可行,都能有助于**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工作之中、之余,不放松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一年中先后三次参加**党校理论学习班、省社会主义学院无党派人士培训班和省委组织部、统战部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第十二期县处级党外干部主题教育培训班。三次学习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我国的政党制度、统一战线思想、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与实践等,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理解。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顺利完成了历时三年的**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撰写的论文《新农村建设框架下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实证分析:以**为例》,一次全票通过论文答辩,同意授予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mpa),论文被答辩专家预评为优秀论文得到推荐。
2008年5月4日,“五一”小长假结束,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以下简称方特)获得了空前成功。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五一”三天中,方特接待游客6.5万人次,跻身安徽游客接待量5万人次以上的八个景区之一;门票收入950万元,跻身安徽门票收入突破百万的八个景区之一,超过黄山、仅次于九华山,位居第二。
对于一个试营业不到半年、正式营业不到20天的景区而言,这份成绩单绝对值得自豪。
2007年10月18日,比照“深圳速度”建设的方特,在开工13个月后建成并开始试营业。数月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到芜湖考察时,对方特的定位、建设与发展大加赞赏:“方特如此大规模、高水准的项目落户芜湖……辐射长三角,对接中原地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08年4月18日,方特正式开园。在五一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其游客接待量仍持续攀升,7月达到20余万人次,8月突破30万人次。截至9月底,方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成为安徽旅游界名副其实的黑马。
风雨5年路
事实上,黑马方特的出现并非一帆风顺。如果没有芜湖5年来顶着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给予支持与推动,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方特现象。
方特位于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大桥开发区)。2001年12月,大桥开发区获得安徽省政府批准,面积达9平方公里左右。如何定位大桥开发区是当时的一大难题,因为“这几乎是一块废地,9平方公里被长江大桥、铁路、公路与水面切割,而且临近机场,建筑高度受严重限制。”大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肖本如告诉《决策》。后根据管委会初步规划,大桥开发区功能分为四块:旅游娱乐区、商贸商务区、高品质住宅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希望将旅游娱乐区打造为芜湖的“迪斯尼乐园”,但招商工作却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开发区刚设立时,英国一家公司曾计划斥资2亿美元在这里兴建一个占地1.5平方公里的“诺弟童话世界主题公园”。但管委会人士说,“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英国公司不愿意来投资了。”
为了解决“诺弟童话世界主题公园”难以实施后大桥开发区旅游产业发展问题,2003年11月23日,时任管委会主任葛国良与深圳华强集团高层就开发旅游项目进行了第一次接触。2004年3月11日,芜湖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正式开始与华强集团洽谈。
“谈判中,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有一句话让华强高层感到很振奋:文化科技产业是小投入、大风险,大投入、小风险,要做就一定要做国内领先的。”方特欢乐世界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程回忆道,“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句话让华强高层决心投资芜湖。”
2004年9月4日下午,芜湖铁山宾馆,深圳华强集团与芜湖市政府隆重举行“芜湖华强旅游城”(后更名为方特欢乐世界)项目签约仪式。12月,芜湖市华强旅游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芜湖华强),并通过挂牌竞得项目用地,一切工作正有序推进。
但是,就在此前后,圈地等关于方特的各种传言突然喧嚣尘上。尽管,传言源于芜湖部分市民认为当时芜湖还不具备接纳并消化该项目的能力,芜湖的发展与华强的投资条件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但传言的“杀伤力”却逐步显现,并开始影响到政府部门。在一份当年芜湖相关部门的调研报告中写道,“原来我们对这个项目不怎么了解,加之社会上有各种议论,网民们也有不同反映。因此,我们也有些疑惑。”不久,关于华强落户芜湖的传言,使得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暂停了数月。
在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情况下,芜湖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向华强递出橄榄枝,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为消除疑虑,取得最大程度共识,芜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5年5月,芜湖组织大桥开发区顾问组赴深圳调研华强集团与文化旅游产业,并将方特的规划进行公示,广泛发动市民参与讨论。
2005年9月,芜湖提出构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芜湖日报社先后开辟了关于创新文化的《高端访谈》、《我看创新文化》、《促进全民创业,实现率先崛起》等栏目进行讨论。尽管这并非专门为方特项目开展的思想解放讨论,但为方特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思想氛围。
2006年,几经波折后,方特又开始向前推进。项目施工期间,安徽各级领导对工程建设非常重视,也非常关心。先后任安徽省省长、省委书记的王金山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市长陈树隆多次带领芜湖各部门调研工程建设情况,并现场办公解决方特遇到的诸多问题。
在安徽省与芜湖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尽管2006年方特再次遭遇省外媒体与网络的质疑,却并未因此而停止前行的脚步。
芜湖的舍与得
“芜湖市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芜湖华强总经理助理阮彤带着感激之心告诉《决策》。这个牺牲既有在谈判过程中,芜湖“舍”去的优惠政策与一些暂时、眼前的利益,也有建设过程中力挽狂澜惹来的争议。
“不过,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这对于政府而言同样成立。”芜湖一位官员告诉《决策》,芜湖的“舍”其实可以看作是投资,只不过它要求的回报不是利润而是城市就业、税收等等。
目前,芜湖5年的“投资”已经开始获得回报:方特目前数千员工中80%为芜湖本地人。这还只是芜湖“舍”之后获得的很小一部分的回报,更大的“得”还体现在芜湖市委市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战略思考上。
“十五”以来,芜湖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4:56:37.6。当一个区域的第二产业发展到50%以上,该区域就进入到后工业时代,需要第三产业的带动,芜湖正处于这个时刻。
但是,芜湖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并不乐观,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芜湖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7.46亿元,较上年增长10.5%,与规模相近的江浙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如常州三产增加值为450.4亿元,同比增长14.7%,扬州为318.2亿元,同比增长14.3%。如何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芜湖的当务之急。
2003年,安徽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并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国家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亦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中部地区的重要产业。
早在“九五”之初,芜湖就率先成立了旅游局,全面领导其旅游工作,在安徽仅晚于黄山。芜湖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对旅游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关于加快芜湖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业同步发展的工作思路。
在这一背景下,文化旅游业当然成为芜湖发展第三产业的不二选择。
“在旅游行业中,主题公园是最快捷的盈利方式之一。主题公园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不言而喻。按旅游行业的统计来算,门票与其它相关行业的收入比例是1∶7。”相关专家告诉《决策》,“迪士尼乐园对香港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吗?”
2007年8月15日,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到方特视察时,指出目前在芜湖,有两个民族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产业:一是奇瑞,它属于第二产业范畴;二是华强,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将方特打造成芜湖第三产业中的奇瑞是我们的目标。”芜湖一位官员告诉《决策》。
“华强有完全的自主产权,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这完全符合芜湖的城市精神。芜湖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龙头,方特很合适。”一位当年项目洽谈的参与者告诉《决策》。
仅在旅游业上,方特“有望带动整个芜湖旅游产业的发展。”芜湖一位官员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说,而且,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方特建成后,将逐步在中国东南一带形成影响。
打造三产中的奇瑞
随着方特建成开园,其龙头带动效应正在显现。
“着眼于方特开园,在去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我们正式提出了‘两山一湖一城’的旅游发展目标。如果能形成‘两山一城一湖’的格局当然更好。”芜湖市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柱笑着告诉《决策》,因为方特,芜湖旅游已经成为安徽全省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除了旅游之外,方特的效应更体现在文化产业上。
2007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在合肥召开。“会前我们获得消息,在此次会议上,合肥将被命名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芜湖市文化委员会宋建华告诉《决策》,芜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希望能跻身其中。
2007年11月,当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带队到合肥视察会场时,芜湖将他中途“拦截”下来,请到芜湖考察正在试营业的方特。孙寿山看了之后,很是震撼,“安徽不声不响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重大的文化项目。”并明确表态:对芜湖建设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给予支持。
12月1日,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正式在芜湖揭牌。此后,时任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与市长陈树隆数次带队到深圳华强总部考察。“方特目前还仅是动漫展示,如何将研发、制作、甚至人才教育与文化科技产品市场平台融入进来,使之在空间上构成‘芜湖华强文化科技旅游新城’,是这几次考察的重点。”芜湖一位官员告诉《决策》,从迪斯尼与环球影城的构成不难发现,他们均是集研发中心、制作基地、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中心为一体。
2008年初,芜湖通过招商引入浙江和瑞公司,投资4.5亿元新建动漫生产基地――芜湖和瑞产业文化科技园。“建成后,这将与方特、动漫产业孵化中心形成生产中心、展示中心、孵化中心三位一体的格局。”宋建华向《决策》描述道。
在此前后,芜湖又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暂行规定》。“这个政策具有重大的突破性。”宋建华向《决策》举例到,“按照规定,任何芜湖企业制作的动漫在芜湖电视台播出每分钟奖励500元;在安徽电视台播出,每分钟奖励1000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每分钟奖励2000元。同时,凡是进入动漫产业孵化中心的中小企业,芜湖将一概免收房租。”
2008年,在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旅游产业被提至芜湖新兴支柱产业的高度,“创建具有滨江山水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将成为芜湖未来五年发展的五项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奇迹在静悄悄中发生”
方特现象的独到之处究竟何在?
“芜湖在与我们合作过程中,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虽然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从来不参与方特微观的经济活动。”王启程告诉《决策》。不能否认的是,方特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其成功的商业运作与商业精神,“为了这个项目,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华强几乎准备了十年。”阮彤告诉《决策》。
但如果放大观察的视野,不难发现方特在芜湖出现并非偶然,正如奇瑞在芜湖出现一样,方特现象的形成是芜湖这个城市特有的精神孕育的产物。
2007年5月22日,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金山到芜湖市调研。现场考察完即将完工的方特之后,王金山十分兴奋,他说,主题公园让人一看,感觉真不错。将来逛公园,更像是出国旅游,而且是去发达国家旅游。
紧接着,王金山总结道,芜湖人不张扬,做实事,求实效,发展不是在大喊大叫上体现,奇瑞、华强等奇迹都是在静悄悄中发生。芜湖人自主创新,敢闯,敢试,执著,前有奇瑞精神光芒四射,今有华强旅游城又添异彩。
一、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
1、继续深化学习调研
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研读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两个读本和上级部门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新跨越”目标上来,统一到当前的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景区(点)等级提升、旅游宣传等实际工作中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调查研究工作,把开展调查研究与找准突出问题,创新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修改完善调研报告,并及时转化到旅游工作实际中去,推进旅游事业发展。
2、认真查找突出问题
领导班子成员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按照“三个对照、三个强化”要求,围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的十二个问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思想观念、发展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2)围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年初制定的旅游工作年度目标,查找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3)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从宗旨观、政绩观、纪律观等方面入手,认真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坦诚相见,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要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个人和班子的意见。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不仅要在旅游行业内征求意见、分析查找问题、开展谈心活动,而且要逐步推广大行业外,要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新跨越”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正面教育为主,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提高思想认识。班子成员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既要查找班子集体存在的问题,又要查找个人存在的问题,既要主动检查分析自己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帮助班子成员查找突出问题。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注重民主生活会质量,做到问题找得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扩大列席人员范围,吸纳党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扩大党内民主,倡导开放式、互动式、讲评式民主生活会,邀请工作联系较密切的单位、服务对象等参加,通过群众点题、班子答题、领导讲评等方式,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广大党员要认真参加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
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前,要系统梳理旅游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关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法方面的意见,关于民生方面的意见,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原原本本汇总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使班子的分析报告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真实体现群众意愿,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形成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共识。
2、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本地区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重点要写清楚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形成了哪些科学发展共识;二是近年来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三是我局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三保三促”、实现旅游新跨越的有效举措;四是我局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以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
3、开好局党组扩大会议
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分析检查报告。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清醒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符合实际的发展共识。局党组扩大会议由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局党组成员参加,其他参会人员范围可根据以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的惯例和学习实践活动实际确定。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汇总梳理,对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要专题研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
4、组织群众评议
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评议大会、书面评议等方式方法,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旅游行业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等,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召开座谈会不少于1次。评议内容要与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统一起来,着重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分析的原因透不透;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措施行不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组织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党组书记张和生同志亲自抓,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分析检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议,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要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认真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的新问题,要着重帮助旅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安排、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我市旅游发展实际状况,针对查找出来的深层次问题不断采取新举措,进一步树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考核导向。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铺张浪费、侵犯群众利益的风气和行为,通过加强考核与监督,不断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
要贯彻好常州市“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主题实践和“双百双千”活动,多为广大游客着想,研究出台服务旅游企业的新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 餐饮服务 教学做一体
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中酒店业又与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在酒店业的三大主营部门中,餐饮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人员流动性更强,岗位劳动需求量更大,《餐饮服务》课程就是隐藏于柱子下方的追根溯源的基础和奠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们的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直接指向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分析就业核心岗位,确立课程目标。针对餐饮服务中基础、中级、高级岗位群,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培养目标。以职业规划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主题,以岗位能力为主旨,以实训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层级循序渐进的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通过课程学习,知识上让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理论知识、技能心法。能力上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实践、把控和管理的能力。素质上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树立起职业态度进入职业状态。单纯的一门课程虽看似微小,但课程的目标紧贴旅游管理专业甚至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虽是微小细胞却能成为核心推动。
第二,绕课程目标和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条件,使教学做一体化,让课程具有实践性;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贴合行业具体情况与需求共同组织教学,使课堂打破坐井观天的闭塞,具有开放性;高职教育如果脱离行业,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应整合资源给自己的课程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行业活动,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融入教学中。将现代餐饮高级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贯彻在教学里,用国家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授课和实训的准则。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第三,改变教学思路,建立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日程。以餐饮工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作要求。把课程细分为三大模块: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以及若干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手册和任务书,让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把握课程的整体构架,脉络清晰,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哪一天要上哪一堂课,会学到哪一样知识技能。如果缺一节课便会缺失一项技能,这样也保证了高职课堂的出勤率。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有序化,以任务驱动每单元课程教学,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接受层次和职业成长方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天资、接受程度不同,但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所以,设计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技能技巧,再到最终的创意创新,让教学层次更加分明。以n程第一模块即中餐服务为例,摆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台中餐主题宴会才是授课宗旨。给出学习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宴会主题,设计中心台面,全程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进行各项目操作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教师、行业的三方评价。学生体会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激发,让他们真正学习到技能。
第四,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把握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任务做驱动,项目为导向,每节课都设置对应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比如第一节课,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五星级酒店餐饮部考察体验。了解星级酒店行业现状,餐饮发展,工作性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酒店方和老师的帮助下解答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做成调研报告,在课上展示讲解。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热爱及认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小组竞技法、角色代入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让课程更加的多元立体,扩展深度广度,让课堂无限延伸。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驱动型教材,制定完备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建立参考教学视频库、微课等,参照高级餐厅服务员培训教程。建立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适宜的教师队伍,使先导课程、平行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相互辅助链接,紧密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第五,在考核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来完成一门课的学习考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出勤,同时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职业感和礼仪性的代入与体现。成果性考核,看的是学生在每一项实训项目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的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如果学生有顶岗实习、兼职工作,可以出具酒店方的实训证明和评价申请免考。
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结合行业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及考核评价,鼓励创意创新。依照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行业标准,培养学生高效创新的思维。对于教师,这样的授课方法同样也让自己迅速成长,在授课中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行业特质,并不断推动完成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行业,也为旅游餐饮行业输送了基础扎实的劳动与技术人才。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旅游工作的充分肯定、支持鼓励和巨大鞭策。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关于“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决策部署,坚持走“文化立市、旅游兴市”之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家一定要深入学志刚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亿元,同比增长32.61%,相当于2010年全市GDP的15.1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246.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2%。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达到148.62万人次,入境旅游者中的外国人累计达到394.31万人次,同比增长15.18%。
(一)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为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好了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方向。国务院文件后,市委立即组织多次专题学习,并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了党政代表团赴海南学习经验。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向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作了专题汇报,郭书记、邵局长在听取汇报后分别做出重要指示。同时,我市还加强了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委以及自治区相关厅局的工作对接。市人大、市政协也组织了旅游专题调研和督办工作。对试验区建设进行了大力关心支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议》,市政协专门牵头组织关于桂林旅游转型升级重点课题的调研,形成了很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大会发言18份材料中有9份是涉及旅游文化的专题。市人大也组织专题听取了旅游工作的汇报,还听取了广泛调研,推进了这项工作。桂林市相关职能部门都围绕“旅游兴市”来开展工作。
二是宣传鼓舞,凝聚力量。我们通过在媒体和网络开设专栏专题宣传,掀起宣传热潮,同时,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我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招”等一系列支招问计和征文活动,以“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主题的新闻摄影大赛,动员和鼓舞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奏响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时代新强音。
三是试验区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的建议,我市委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编制《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召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十多次征求意见会,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其后,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区直部门征求意见会,并组织修改小组对《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进行了进一步修改。12月,修改小组赴北京向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再次对《总体方案》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家批准实施。《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的编制完成,标志着试验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选资招商、项目带动,旅游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引进和启动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全面启动“两江四湖”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桂林旅游集散中心正式筹建。总投资达8.2亿元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大项目、总额达5亿元的桂林地质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签约。旅游发展总公司引进了总投资额达8亿多元的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云雾山庄五星酒店规划设计等十个重大合作项目。
二是加快推进一批县域旅游项目建设。资源县投入4090万元,加大天门山、八角寨等景区开发力度;平乐县完成总投资2.6亿元,其中观景阁项目基础工程全部完成:阳朔县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兴安县投资1.3亿元,建设超然派二期度假酒店等项目:全州县投资6350万元兴建全州县历史文物博览园和完成了湘山寺一期工程建设:龙胜县完成了龙脊景区和大路口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等重大项目:灵川县成功引进并推进“一山(桂林度假新天地景区)、一水(潮田河桂林乡村水世界景区)、一森林(桂林漓江天目湖景区)”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临桂县完成了蝴蝶谷二期项目和义江缘景区二期项目建设:灌阳县千家峒(黑岩)风景区续建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506万元:恭城县完成了“山寨一水寨”项目立项和审批:荔浦县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项目;雁山区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愚自乐园二期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七星区加快了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市有67个新建续建旅游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引进了12个旅游重点项目,并与有关部门协商,上报了市级重点推进建设的旅游重大项目11个,前期项目9个。
(三)升级结构、丰富内涵,旅游产品呈现新格局
一是整合产品,旅游龙头企业实力得到新提升。2010年2月,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非公开定向增发,增发股份1亿股,募集资金10.2亿元。利用再融资募集资金,收购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和漓江大瀑布饭店,使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了21.9亿元。旅游发展总公司和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旗下景区(点)新推出“桂林新画中游”转型升级产品。旅游发展总公司积极探索漓江东岸旅游区的营销资源的整合,神龙水世界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加强了漓江东岸景区与乐满地、印象刘三姐等景区间合作,初步建立了“漓江东岸旅游区营销中心”。
二是大力提升旅游景区(点)、饭店等级。实施“精品景区工程”和“精品酒店工程”。开展景区(点)“精品建设活动”和景点景区创A工作,推进王城景区、愚自乐园创建国家5A景区。滨江景区、阳朔图腾古道一聚龙潭景区、临桂义江缘景区、南溪山景区、龙胜龙脊景区、永福金钟山景区、灌阳千家峒景区等7个景区被新评为国家4A级景区。新评4星级饭店1家。
三是精品旅游和县域旅游再上新台阶。突破我市传统产品格局的局限,推介“七大精品之旅”,构架起全新的产品结构体系和产品组织体系,为游客打造新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组合。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农家乐逐步形成群体产品。各县区组织举办了特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活动档次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并取得了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是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旅游主题城镇和农村旅游服务基地蓬勃发展,阳朔县和兴安乐满地度假世界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示范企业试点。新增3个 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3个国家级特色景观名镇名村、4个自治区级特色景观名镇名村、6个自治区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龙胜龙脊村荣获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阳朔兴坪镇荣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龙胜黄洛长发瑶寨被全国网友票选为十大浪漫约会地。
(四)拓宽渠道、多措并举,旅游营销开创新局面
一是加大营销力度,不断拓展市场。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旅游市场拓展工作,李志刚市长亲自带队到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境内外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针对性促销桂林旅游。巩固和拓展了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桂林旅游大篷车”也先后驶入北京、深圳、南京、上海、宁波、杭州、温州、成都、重庆、太原、西安、大同、乐山、银川、临沂等国内城市促销,构建起了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桂林旅游营销网络。积极开发航线和专列。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多次与航空公司等有关部门沟通,力促增加和新开通航线、航班,去年共开通了新加坡一桂林国际航线、加密了台北一桂林境外航线;开通了银川一桂林一三亚、临沂―桂林一海口国内航线。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用于航线的开发。我市还极力协调并开通专列,全年共组织旅游专列56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各种手段的市场营销活动,港澳客源市场增势强劲,台湾市场上升快速,东盟市场进一步拓展,穆斯林客人逐步增多,欧美市场更趋成熟,国内市场更加稳固,开创了桂林旅游市场拓展的新局面。
二是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市当选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城市联盟副主席城市”,荣获“中国经典城市名片”、“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到达人气最旺目的地城市”等殊荣:桂林漓江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上10大水上奇迹;与海口、三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巩固了“西部・中国”旅游营销体系,发展完善桂林旅游营销中心。与北京、上海等12城市共组旅游品质提升联盟。1月11日,志刚市长出席签约仪式,在北京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纵深旅游合作的基本框架,促进桂林旅游向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实现双赢。
(五)彰显优势、打响品牌,会展经济成为旅游发展新引擎
圆满举办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我市旅游首次成为论坛演讲案例,标志着我市旅游在世界旅游地位的提升。本次论坛还与“漓泉杯”2010年第五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颁奖礼、2010中国桂林旅游博览会等国际活动同期举行,不仅丰富了论坛内涵,也使活动形成品牌化、系列化。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议4513个,参会人员150多万人。会展经济成为了我市拉动旅游经济的新引擎。
(六)规范整治、提升服务,旅游环境得到新优化
一是市场秩序规范整治效果明显。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旅游市场整顿工作大会,并组建了桂林市旅游综合执法大队,以漓江游览秩序和一日游旅游市场为重点,对全市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开展综合执法。经过市场整治活动,全市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旅游投诉同比下降22%,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保持在97%以上。
二是增强素质、提升服务。我市旅游行业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推动我市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漓江大瀑布饭店和喜来登饭店进入100家“中国饭店金星奖”行列。举办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54期,18421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整合桂林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桂林旅游网络信息中心,正式组建成立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首创了全国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新模式。
(七)立足市情、着眼发展,旅游规划提出新思路
《桂林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桂林漓江流域富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临桂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全州县完成了《全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湘山寺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灌阳县启动了《广西桂林灌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灌阳县月岭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灌阳县唐景崧故居保护与发展规划》、 《灌阳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恭城县完成了《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荔浦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八)增进沟通、加强合作,旅游产业迈出新步伐 文化旅游宣传互动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等一批已建成的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协调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着力推进一批在建的动漫、演艺文化产业项目,如高新区创意产业园、雁山区桂林动漫戏曲文化产业园:三是在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上狠下功夫,将悠久的历史文化包装整合成一个个具体的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
二、“十一五”旅游发展及启示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549.7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5.08%。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8601.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641.89万人次。多项重要旅游指标排在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新增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6家,全市拥有国家3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之首:新增4星级饭店3家、自治区级以上工农业示范点41家,其中国家级13家;阳朔县被评为国家首批全国旅游强县,6个县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旅游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
一是明确旅游的科学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实施“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自治区党委确立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的发展目标,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实践证明,明确的科学定位和发展战略,为我市旅游发展树起了旗帜、明确了目标、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使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推动了我市旅游的跨越发展。
二是把发展旅游业与全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大好局面,旅游发展协调机制基本形成并高效运作。各级旅游部门、旅游行业各单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在贯彻全市发展战略中找位置、谋发展、作贡献,战胜重大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流感疫情等困难和挑战,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善抓机遇、顺势而为,才能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和创新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旅游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们科学谋划,边改边试,大胆创新,稳步推进,推动了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是坚持旅游文化宣传互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坚持以旅游承载文化,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宣传提高旅游文化张力,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科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重,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展,加快从观光型传统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型现代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增创桂林旅游发展新优势。实践证明,旅游文化宣传互动发展,是提升旅游品质、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国内经济通胀预期和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安全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等。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发展动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差异依然明显;游客停留时问偏短,旅游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不合理,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不能适应旅游发展速度要求,交通瓶颈制约旅游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市场开发度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加快经济发展要求,旅游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有待加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好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文化立市、旅游兴市”之路,按照市委“一推两改”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全面加快桂林旅游“二次创业”,综合改革、市场开发、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步伐,积极探索以旅游综合改革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桂林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把我市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开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新局面。
为了全面完成2011年旅游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市委“一推两改”总体工作要求,切实执行市人大三届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议》精神。争取国家、自治区尽早批复《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强力跟进与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对接,争取支持;加快旅游行政体制改革,调整充实相关职能,坚决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下大力气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县区逐步试行旅游改革试点。
二是全面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充分发挥旅游名城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方向,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大会展业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中国桂林国际旅游”会展系列品牌,提高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区域会展中心城市。
三是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旅游强县、主题城镇和旅游小镇,着力实施一批旅游富民惠农工程。启动一批旅游特色街区建设。
四是全力拓展境内外市场。制定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推广方案,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管理变化,市区和各县旅游宣传齐驱并进,突出各自特色推出适销对路新产品。以线路统筹为抓手,拓展境外,强化境内,推动周边,确保区内,瞄准主要市场,有重点有梯次推出线路和产品,开展多层面旅游营销活动。强化现代信息技术销售手段和多元旅游电子商务形式,构建网络营销新模式。深化旅游合作,开辟新的航线,力争市场拓展有新突破。
五是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着力提升一批差异化旅游精品,开发一批综合性旅游新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扩大和提升乡村旅游,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倡导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平衡的发展模式。抓好标准化试点工作和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星级饭店新标准的实施,各县都要有创星任务。
六是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旅游区。在重点打造旅游品牌的同时,重点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大遗址和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阳朔十里画廊景区、龙胜龙脊景区、兴安灵渠景区、资源天门山景区、灌阳千家洞景区、全州天湖景区等项目建设。做强做精已有的温泉、养生、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优势旅游品牌的组合发展,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体系,建设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七是加快市县旅游一体化组团发展。坚持全市旅游发展一盘棋,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的同时,提升中心城区休闲旅游、商务会展、保健疗养、教育培训、旅客集散功能。加快推进桂林一阳朔―荔浦一平乐―恭城,桂林一资源一龙胜,桂林一灵川一兴安―全州一灌阳,桂林一临桂一永福4条发展轴带建设,完善旅游通道建设,实现市县旅游一体化组团式发展。
八是下大力气抓好旅游服务质量、秩序和安全工作。建立并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旅游车船服务规范,加快建立健全旅游行业标准步伐。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动态监管,继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整合行政资源,加快构建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的漓江管理体系,构建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漓江旅游经营体系,健全漓江行政执法体制,切实解决漓江旅游秩序问题。
九是全力办好一节一论坛。办好第五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笔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11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精心策划和指导好县区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办会办节层次,提升节事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十是大力提升完善旅游产业信息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桂林旅游”网络建设,在有条件县区建设一批数字化旅游县和智慧景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签证和电子票务等服务。推进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旅游消费环境。
关键词: 酒店专业; 教学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 F7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60-01
中职教育起步较晚,对酒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虽然有中职学校在进行酒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面不广,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的局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我校酒店专业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此抛砖引玉,仅供同行们参考、探讨。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使教学与行业需求零对接
为了了解酒店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我校酒店专业教师陆续都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酒店专业教师培训,利用寒暑假深入到酒店进行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对行业的需求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然后写出可行性行业调研报告。为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课程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老师们还十分关注市场动态,进行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授课时始终坚持以行业为导向,目标明确而具体,就业针对性较强。教师与学生对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与结果都非常清晰。讲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现代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操作技能;(三)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艺术素养。学生们心目中装着这个目标,老师按照这个的行业需求教授,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进而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技能,顺利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对接。
二、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活动贴近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授课时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轻松愉悦、悬念疑问、激烈竞争、激励上进等情景,并提供相应课件资源和支持,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是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者。教师通过提问、简述、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专注地自学,不放任自流;积极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授之以渔”,容忍学生出错;引导和激励他们尽情地参与和练习。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他们主动获得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学习兴趣会更浓烈,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充分利用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如中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咖啡实训室和茶艺室,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项目包括以下两方面:(一)专业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各项酒店专业要求进行技能模拟训练,同时进行影像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前厅服务、中西餐服务、客房服务、调酒服务、咖啡服务、茶艺服务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服务。(二)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形体训练、简单化妆训练、社交服务礼仪、插花、英语口语训练等综合技能训练。授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实训,提高了学生酒店实践操作能力。
另外与酒店协作也是我校酒店专业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举措。在校学习的第三年,我校酒店专业的学生要下到酒店顶岗实习。饭店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更规范、更到位,学生的操作技能要受到顾客的检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也增强了学生们对实践操作的信心。通过协作还弥补了课堂教学中设施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同时,学校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又可促进酒店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协作学校直接了解用人企业要求,这一做法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实践教学既是酒店管理知识更新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高质量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前提。依据教育规律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训教学,对于实现职业能力的目标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实习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一工作能够真正培养出职业道德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就顶用的应用型的中级技术人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指导、实习过程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实习后的有效考核评价,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克服惰性和困难,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校、学生及用人企业多赢局面,也为学生将来的职场打拼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与酒店积极配合,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面对中职生的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就教会他们一些做人处事及生存的道理。改变以前学生对待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消极心态,改变饭店行业学生跳槽频繁,不能安心实习和不能正确理解饭店服务工作的状况。使学生到酒店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能够较快进入工作状态,更快更好地胜任酒店各部门的服务接待工作。
“导向――中心――实践――指导”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调动了他们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了企业用人的要求,毕业学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人文素养的不断增强,酒店业的服务意识也要不断创新,酒店用人要求也会不断调整。这就要求我们随着酒店业的需求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对于它的研究不仅需要有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还需要深入到实践中去积累经验。让我们中职教师携起手,不断创新出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酒店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转玲.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2]梁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旅游酒店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旅游景区是吸引和刺激消费者外出旅游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从全国范围来看,截止目前,我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经达到10300多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达到259家。数据显示,全国景区景点中A级景区10300多个,其中包括5A级259个、4A级3034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900多个,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基地16个。景区的数量不可谓不多,但是很多景区品质一般,服务观念落后,接待量逐年下滑,成为地方旅游业的“鸡肋”型产品。如何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成为现下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那么要想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就必须了解景区服务质量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景区服务质量的内涵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指利用设施、设备和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客人需要的物质满足程度和心理满足程度,也是客人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得到某种物质和心理满足的一种感受。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总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有形的服务质量和无形的服务质量。有形服务质量主要指景区内的服务设施设备、环境与卫生、景区交通、景区标识系统和安全状况。无形的服务质量主要包括服务人员的态度、服务水平、人性化服务等。有形服务质量是保证景区服务总体质量的物质基础,而无形的服务质量则是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景区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景点服务设施和设备陈旧、不齐全,日常管理不不善。
景区服务设施和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不断的整修和更新,从而保证其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同时景区景点的服务设施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的增添,才能保证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而一些景点的服务设施设备几年来一直不变,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不仅设备陈旧,而且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增添新的服务设施,也不能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对景区来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远离县城,地势较高,造成了电力系统、网络系统的不完善,因此景区经常性地停电造成一些设备的耗损过度,存在不安全因素之多。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便捷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景区还是本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观点来管理和经营的话,必将被那些服务到位、设施过硬,独具特色的其他景点所取代。
(二)景区设施设备缺乏创新,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不够
xxx景区是被国家认证的国家4A级旅游景,是集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于一体天然风景区,境内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民风民俗淳朴。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乾坤湾景区独特的自然风光,这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最大亮点,但仅仅依靠自然景观无法满足游客观光旅游的高品质感受。如何留住游客,如何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能更好地感受陕北的传统文化和体验游玩的激情,这应该可以作为景区提升服务水平的参考。就目前来说,景区内现有的游玩项目受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降低了游客对乾坤湾景区游览的旅游感受。另外,美丽乡村旅游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也不利于游客近距离地感受体验陕北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操作不规范、分布不均匀
做为县属国有企业,景区的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主动性不强,服务随意性强,往往是游客有问题找不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导致整个旅游过程的遗憾。很多服务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将工作当作完成任务,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有些讲解人员,业务不熟练,缺乏严格正规的专业培训,对景点和历史遗迹的解说,不够准确和详细,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能清楚明白的回答。由于景区占地范围较广,工作人员有限,讲解、安保活动范围有限,这无疑就降低了服务质量,尤其对那些自助旅行的散客,就更不方便了。
(四)景区信息资源匮乏
做为一个4A级景区,我们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这一块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向游客提供的信息不足,游客明显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旅游者往往通过一些旅游网站来了解景区信息,对于景点实时信息,例如景点天气、客流情况、旅游途径、酒店住宿情况等了解不多或无法了解,使旅游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途径
(一)景区配套设施人性化
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在充分调查游客对景区的行为需求模式之后,合理的进行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先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要满足游客游览的方便性要求,服务范围全面,设施分布合理。包括景区洗手间的分布、紧急就医点的分布、直饮水设施的分布等。以峨眉山为例,该景区不仅退出了以“六免费”为主要的“温馨工程”,管委会还设立游人服务中心,开办临时幼儿园,设立几十个咨询投诉服务点,使游客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让游客在峨眉山“吃得舒心、住得安心、游得称心、玩的开心。”其次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要考虑到游客体验的直接性,例如景区道路的设计、观景台的设计、亭台水榭的设计都要考虑到游客和景观接触的直接性,让游客能够体会到与景观融为一体的感觉。
(二)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根据景区管理、保护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将所有可以在景区应用的信息技术都纳入了框架体系之中。比如,网站、办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售检票系统、电子显示屏、停车场车位自动识别系统、VR虚拟游玩 等。所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与景区的保护、管理、服务、发展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升景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景区运营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景区信息化实现后,将使景区的管理步入以信息带动管理、以信息促保护、以信息增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从而提高景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提升景区整体发展水平的目的。景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独立的景区门户网站是直接面向游客、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系统的窗口。乾坤湾景区目前正在积极为创5A级景区做准备,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目。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马上要进入5G 的时代,到那时,网络的应用将更加发达,我们景区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快速迈入高速信息化时代。此外,还要与旅游中间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景区产品的销售渠道,例如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火车站等。
(三)加强景区制度化建设
完善景区制度化建设是景区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包括明确景区保护开发制度标准、景区经营制度、景区人员管理制度、景区游览设施及辅助设施建设维护制度、景区安全保障制度、景区节能环保制度、景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等。使景区从传统的经验化管理模式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让制度成为景区管理的依据和准则,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景区管理人员多借鉴国内外景区成功的管理经验,总结过去的管理得失,使景区的制度化建设既能跟的上时代的步伐又能贴合景区景点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可能性,不让制度成为一纸空谈。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1)掌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3)熟悉WTO规则、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发展的动态。应具备的实践技能知识包括:(1)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实际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2)能通过计算机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3)能在外贸企业独立完成国际贸易中实际的业务。这就决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适应国际贸易和我国经贸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知识并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企业外贸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要求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直接从事相关外贸业务,因此,实践能力对从事外贸的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和巩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加入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往往照搬重点或一类本科院校的模式,比如: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能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具有全球眼光,能与时俱进,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性或实用型对外经贸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没有从高校自身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生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也没有考虑特定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定得过高、过泛,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定位,高校无法实现培养目标。所以,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应因地制宜突出办学特色,可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要为地方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模拟教学实验室相对匮乏
与重点院校相比教育论文,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经费所限,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不仅数量少且陈旧落后,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比如,从电脑数量看,实验室不能满足每人一台电脑的需要,甚至两人或三人一台都无法满足,以致实训上课难以开展,以实现对学生上机操作模拟教学。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多与校外的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学习外贸流程,完成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着缺少外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问题,虽然也建有少数实训基地,但往往是在搞签约和挂牌议式的时候轰轰烈烈、兴高采烈,雷声大雨点小,过后企业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真正承担实训基地的培养责任,实训过程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
(四)见习和实习形式化
见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或校外实训基础建设少,或理论课安排太多,或教学培养方案根本就没有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见习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也多停留在让学生到某企业参观参观的程度上,不能真正触及操作流程,学生真正能掌握实践知识的机会很少。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大多学生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对于实习,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性不高,以完成任务得到学分为目的,或由于被安排到同一单位实习的学生人数太多,实习单位难以管理便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学习,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也难学到相应的实践知识。另者,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实习时间,根本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实习,而是找单位盖章写评语以应付学校毕业材料的上交。
(五)毕业论文要求过低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汇报和对大学综全素质的总结,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大学生毕业的要求条件之一。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全,缺乏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持敷衍态度。比如:由于专业教师资源匮乏,一名教师同时指导10多个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指导效果欠佳;学生本身重视不够,认为是否认真撰写都能够及格,能够毕业,缺乏认真撰写态度,这样就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完成论文,不能将实习见习阶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往往在网上复制、抄袭、拼凑应付完成;学生选题范围过大、不切实际、闭门造车,没有经过实地调研,论文提出的观点空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和能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地完成外经贸业务活动。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在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人才,需要构建集实验室模拟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室模拟教学
国际贸易实验室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实验室教育论文,在实验室内利用计算机和教学软件,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部流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模拟教学教师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主动性的模拟操作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充分练习和了解在国际贸易实际中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等),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环境和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了解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的基本步骤,学会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模拟流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多与当地或周边的广大企业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关系,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银行、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积极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 签订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搭建见习、实习等实践平台。比如:以当地工业园区为实训基地,向其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立区域的实习片区,片区内每一企业都作为实习联系点。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调查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实际效果,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分配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放假期间让学生针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可以针对某一项目,如地方的特色产品出口,特色产业发展,地方旅游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实践基地企业的某一职能部门展开调研,例如销售部、储运部、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的基本情况,针对某方面的问题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让社会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服务大众、关注民生,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外贸企业或是有外贸业务的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外贸从业人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产品外贸形势,了解外贸企业发展历程及其业务,熟悉产品进出口的运作流程,了解正确使用各种外贸单证,了解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行业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实践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践教学,专业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至少应组织一次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见习。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的实习活动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必经阶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应学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解决外贸业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毕业实习的效果要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实际的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从开始到完成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不能过短,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的形式,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延长实习的时间,采取就业实习形式,既有利于增加学生收入,减少学生实习成本教育论文,提高学生工作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降低劳动成本。就业实习时间可以从大四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论文答辩前,大约从1月开始至第二年的6月结束,共个6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全面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行业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等。(2)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处理过程,制作各类单证。(3)参与实习单位的经营活动,分析其经营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六)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论文写作历经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训练。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一名教师指导的论文最多不应超过6篇,强化过程管理,把好论文关,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各个环节都要从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实际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选定论文题目,去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最后提交的论文,经审阅通过,方可获得参加答辩的资格。建立严格的评分标准,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必须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态度、实践能力、论文质量等要求全面衡量,客观评分,要克服和避免走过场及弄虚作假等问题,对不合要求者可按规定执行重新答辩或直接给予毕业论文不合格处理。
综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院校本身投入更多财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并强化执行力度,并利用好广大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忠全.CAFTA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7,10
[2]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碳高等教育,2008,3
[3]刘杨、李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9
[4]曾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