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案与教学设计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拟就如何做好音乐教学设计浅谈以下几点:
一、做好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的风采压倒学生,所谓“教练员忙过运动员”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音乐老师的教学过程很美,语言、教态、方法等各方面几乎无可挑剔,只是不像日常的教学活动,而像是在演电视节目,老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在过教案,教案过完了,节目演完了,学生作品展示了,课堂教学也就结束了。
部分音乐教师难以把握技法示范与创造能力的关系,以致学生往往模仿范例进行试唱,效果与教师的示范或教师所提供的范例雷同,违背了音乐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本质。
在音乐学科课例中,许多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评价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尚未真正了解,随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都进行得不够充分。特别是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不应与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混为一体。
二、优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标准
在教学设计维度上要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指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教学内容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正确、深入,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学资源方面,教学准备充分,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怎么选择,确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用教材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特点,即: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学习者已具备的艺术知识、技能基础和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对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音乐思维和创作的方法,能用音乐语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音乐活动,尝试各种活动,发展音乐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获得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其人格。
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领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统一在一起的。新课程主张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是均衡实现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整体实现。
五、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备教材部分,备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是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远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
教学设计与教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
课后说课的内容大体上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等诸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并把
讲课时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等具体细节复述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课后说课时听众对上课的具体操作过程了如指掌,说课是要说清楚教师为什么设计这些环节.
下面将谈谈自己的对说课的一些认识.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说是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说清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即简要分析本节课教学在单元教学、整章教学以及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际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本节课的教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说本节课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的作用.
二、说目标
说目标,不仅包含说教学目标,还包括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说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整章教学要求,说明知识技能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和过程性目标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还要在分析学生具体学情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说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说课中,既要说清什么是教学重点,又要说出确定它为重点的理由.教学难点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的矛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综合分析,说清教学难点以及为什么是难点的道理.
三、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方法就是要说明怎样教的问题,说课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设计有效的教法,例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准备什么样的教具.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说明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与教学理念的展示过程,说教学程序是指教师说明本节课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结构、层次;说清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特别要说清怎样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自然过渡,怎样安排课堂节奏等.
五、说教后反思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案书写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入学前期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和生活,学习经历也相差很大。教案主题目标模糊、教材参考分析能力差、书写格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设立教案主题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主题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地环境、幼儿发展特点自主设定的,没有如同中小学的材和教学主题内容。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指导要求。《纲要》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领域划分即“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针对这一要求,首先就要明确目标确立教案的主题内容。
1.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内容,以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哪些方面为目的。这些对于刚刚接触教案书写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状况,开始以生动的幼儿课堂实例来分析里面所包含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五大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得到发展,带着学生经过几次分析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来加强对主题确立中幼儿能力发展相关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案主题确定中主动加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相关的内容设计。
2.考虑当地幼儿的基本特点和生活环境,确定教学主题。北疆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由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主题内容,了解特殊地域的题材优势。
3.解决最为棘手的语言问题,要罗列书面常用语句式更换关键词,进行主题表述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独立表达书面语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慢慢累积来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当前就必须要用汉语书写教案,所以要精心组织和罗列一些在主题确立时的书面常用语言句式,反复让学生进行更换关键字的练习,即根据自己的主题设置,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关键字换掉,熟练主题表述的书面用语。
二、钻研分析教材,学习他人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经验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想教案书写同样需要模仿。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教案,开展分析讨论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教案内容的学习。
1.了解各领域的教育特点,收集不同领域的教案,分析各领域的教案书写要求。从基本的分领域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的教案,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各地教材大部分是以《纲要》的五大领域划分开展教育活动的,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各领域教学设计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了解各领域教学设计的书写特点。当学生熟悉各领域的不同之后,再了解综合教育,即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划分,而是以幼儿发展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为主要教育活动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内容的教案异同点。
2.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析教案内容,从而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和教案书写要求,再逐步了解混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特点。《指南》均对幼儿不同年龄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范围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教案范文和《指南》的目标指导相对照,讨论各年龄层的学习发展特点,分析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教案的语言含义。其次,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借鉴教案的理解。最后,阅读混合班级的教育活动教案,讨论其特点与分年龄层的教案区别之处。
3.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针对不同形式的教育设计,开展教案实例分析。幼儿的教育是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总和,不只是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教育活动无处不在,而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有具体详实的设计教案。
三、分析教案书写的格式要求
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很薄弱,他们对基本的教案书写格式都很难理解并书写出来。为此,通过对各类教材、案例的分析后,还要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为更好地理解教案书写要求,制定固定的教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根据模版要求填写具体的内容,从而对教案的四个基础部分书写。即: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格式要求有具体的理解。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内容,从讨论每一部分的书写要求来分析各部分的语言使用,实践感知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设计内容。
1.教学活动主题即名称的书写,以主题为中心分析教育对象、领域划分和名称内容。名称的制定是依据我们的主题制定的,名称中要书写班级、领域、名称。
2.活动目标的制定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中心,参照《指南》的目标导向制定。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所以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3.活动准备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要求、设计的需要,书写知识性准备和物质准备内容。从目标的要求中分析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准备要求,分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哪些知识性的准备。
四、教案书写训练活动
学生书写训练环节中,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来划分书写,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教案书写提升。
1.分组练习书写,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慢慢掌握书写技巧。首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教案书写的内容和方法。其次,让学生分组集体设计备课。民族学生语言和学习经验差异大,部分学生能说不会写,就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书写训练,使能力强的学生在合作中帮助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在各小组的配合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再次主动讨论、探索教案的设计方法和书写格式。
一、研究《标准》,准确把握《标准》的教育思想
《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考虑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自身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结合了教学现状,系统地给出了国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与《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各学科的《标准》中第一部分“前言”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设计有赖于教师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经常研读“基本理念”显得十分必要,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深入地研究,就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或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二、研究教材,透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通过教材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对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除了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外,还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更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区别。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用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及再生和内化,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
三、研究名师,主动学习名师的宝贵经验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便捷的网络、丰富的图书及同事同伴等,其中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首选。他们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自己以启发和借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参考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观看他们的课堂教学录像,都会对开阔教学思路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研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课堂艺术,如名师“名”在何处,如何体现先进教学思想。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对话,把自己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同网友进行交流,请教的问题一旦发出,很快就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回复。
四、研究学生,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现况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况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预设问题或活动情境时,一定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应该来自学生的真实水平,使他们可以将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保证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任何活动的基本水平,要么定位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要么定位在一些学生很容易掌握的知识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还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一、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内容,钻研教材特点
古人云: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材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媒介。语文教材是属于文字性的,更具有教材本身的特殊性,对老师课前准备的要求就更高了。身为教师,要是自己对教材都一知半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茫然无知,连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弄不明白,又怎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就在前不久,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我差点下不了台。在教《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因为那几天我正赶时间整理学校安全工作的材料,又自恃自己古文功底较好,认为随便都可以应付过去,就没有去认真分析教材,只粗粗看了一眼课后的注释就走上讲台了。当讲到两个小孩各持一个理由,孔子不能裁决谁对谁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这两个小孩到底哪个说的对呢?”当时我脱口而出:“这两个小孩的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太阳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候和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可在讲解太阳为什么会“近大远小”“远凉近热”的科学依据时我就找不着北了,支支吾吾的连自己都不满意,只好故作深沉,假装引而不发,布置学生回家自找材料,自己解决,才脱出窘境。由此我体会到,我们教师备课就要备在上课之前,先学生一步去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内容,钻研教材特点,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在学习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胸有成竹,对教学重点难点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因课制宜,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形成教案。
二、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不难看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时整个课堂几乎成了几个优等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同学却在发呆。究其原因,就是前者在备课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后者只是把自己想要教给学生的内容机械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根本找不到自己参与的机会,齐读课文时就人云亦云,教师提问时就三缄其口。二者相比,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总喜欢把学生当作是一张白纸,教师想怎么写、怎么涂抹都行,备课时只考虑到要教给学生什么,而不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果,尽管上课时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教学设计上,却往往事倍功半,总有一些学生学习效果不怎么理想,达不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要“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育教育人和种花草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大家都知道,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以至同一班级的学生的素质、接受能力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即使是精心挑选的尖子班,学生的水平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特别是我们中心校的生源来自几个行政村,时不时还会有外地学生半途转来插班,程度参差不齐,差别相当大。有的学生一点就透,甚至能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流利,更不用说理解课文、写作文了。这样的班级,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的内容难度太大,则中下等的学生接受不了;难度中等,则那些尖子生吃不饱,潜能生仍然听不懂;太简单,则中、上等的学生吃不饱,且会拉慢教学进度。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做到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教学内容,让优生能吃得饱,让中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潜能生能从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三、精心设计,写好教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1)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2)体现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的成功经验;
(4)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方法;
(5)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一节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前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它与所说的“教案”、“备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教案,在我们教师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格式化的文本,按照内容顺序,先教什么,再教什么;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更为系统的方案,除了“教案”的功效,更加清晰的阐述了为什么教,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场地器材分析、教学流程。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理解《课标》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快速跑――“勇敢的小金牛”的指导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体能和终身体育为目标。以“勇敢的小金牛”为主题,以情景教学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其探究;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展示;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其不断进步。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真正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在预设中,教师必须做到目标统领教材。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快速跑。
二、准确的分析,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包括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等,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学情必须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熟悉各个水平的教材内容、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准确的预设与分析。如:学情分析:水平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对体育游戏和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到体育活动中,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在大胆的练习中,在不断的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二年级小朋友快速跑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教材分析:快速跑是小学低年级跑的重点教材之一,快速跑的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平一:(小学二年级)主要使学生快速的摆臂和用力的蹬地。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快速跑的练习中,并且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快速的摆臂,有力的蹬地。
教材的难点:动作自然,协调用力。
三、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地区气候条件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强烈兴趣的内容,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当我们把体育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体育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而选择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 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模仿、探究、交流、竞争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体育各项目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各个项目的健身价值,获得积极的身体与情感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教学常常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而展开的,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当一项技能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掌握时,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最浓,而当运动技术过于简单或过难时,学生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的动作结构及重点、难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分不同层次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生动、饶有兴趣地进行探索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调动学生学练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教师要精讲多练,教、学、练统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讲解与示范的倾向。
四、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是提升体育课堂实效的保障
一、分层教学的形式
我校采取学科分层走班的形式。所谓分层,就是将学生按某学科分为A、B层进行教学。分层的依据是中考成绩的物理总分,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定的时间,B层同学可以升入A层,同理,A层同学可能降为B层。所谓走班,是指行政管理班的学生按学科分为A、B两层,两个行政班的A层组成分层班A,两个行政班的B层组成分层班B,每当上物理课时,甲班的A层在教室里,B层到乙班上课,乙班的B层在教室里,A层到甲班上课,这就是“走班”。
二、分层教学实践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形式,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实施,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A、B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对A、B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看,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相同外,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均不同,在知识与技能上,对B层学生降低要求,如牛顿运动定律部分的连接体问题和综合性程度较高的习题等;在过程与方法上,对A、B层的要求程度不同。如要求A层学生用极限思想,理解和掌握瞬时速度等概念,而B层只要求知道和了解极限思想。
2.在A、B层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不同
由于A、B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思维特征、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因此认真分析A、B层学生的区别及同层学生的共性,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标高不同。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静摩擦力的分析,学生感觉更难,在B层教学中,我们对叠放体的分析和静摩擦力的定量计算题放在学了牛顿定律之后,而摩擦力新课教学时暂时回避。又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时,在B层只涉及单个物理,一个运动过程的习题,对多体多程问题暂时回避。
第二,容量有区别。由于A、B层的基础、能力不同,在教学速度和容量上有差别,在B层需要不时复习前面内容,甚至初中内容。
第三,教学设计不同。由于标高、容量等的不同,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A、B层的教学设计有所区别。如学习加速度概念时,A层用v-t图引入,自始至终结合v-t图学习本节内容;B层则采用从事例分析入手,通过回顾速度的引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再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在此基础上,才结合v-t图讲解。又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A层采用了归纳法,即通过例题的分析和求解,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出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大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以及它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深入理解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中间桥梁。而B层考虑到学生自我归纳较困难,以及进度与时间的矛盾,采用了演绎法,首先指出牛顿运动定律能解决两大类基本问题,让学生在例题和习题中去识别,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共同总结出基本解题思路和步骤,最后指导学生解习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第四,对选学内容和阅读材料的处理不同。如瞬时速度的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A层均采用了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方法,而B层沿用教材的处理,布置学生课外自学阅读
材料。
3.A、B层学生的课后作业有区别
在教学中,除教材外,我们使用了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在具体使用时,A、B层的要求有所不同。
(1)作业要求层次不同。A层学生必作“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一部分习题,选作“提升能力”较难习题,而B层学生必作“夯实基础”,选做“提升能力”的部分习题。
(2)作业量有微小差异。B层作业略少于A层,主要少在较难习题。
(3)A、B层均作的习题,布置的时间有区别。有些习题,在初学时B层做起来较难,对这类题我们是放在章末来处理的。
4.分层教学测评不同
在平时的单元检测时,根据A、B层的实际情况,命题时,大部分习题相同,个别试题注明A(B)层作加以区别,针对性较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三、分层教学效果及分析
1.将说课变成上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x x x。下面,大家先……”这样的说课首先是没有弄明白“说课”的内涵,简单地将说课变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口头重现;其次是说课对象的定位不准,把下面坐的同行专家当作听课的学生,失去了说课交流评课改进的属性。这样,说的人说不出自己的教学理念,讲不清教学设计的依据,听者也搞不清楚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有些人即使说上几十分钟,听的人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说课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2.将说课变成表演
常见到说课现场,有些老师歌声嘹亮,宛如歌星;有些老师舞姿翩翩,如醉如痴;有些老师大段大段地诵读,时而声嘶力竭,时而悲情感人,似乎要将每一个人都感染了…这样的说课,俨然把讲台当作了自己的舞台,在表演、在展示,整个说课忽视了学生的隐性存在,也无视同行专家的存在,没有站在应有的高度上,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实施说出来,纵使气氛热烈、氛围浓厚,也并不为听者动容,因为人家需要的不是这些东西。
3.将说课变成讲座
好多说课老师认为,在说课时如果不讲点理论,说点课标,会让下面的同行觉得肤浅。于是乎就滔滔不绝,让人听上去像是一堂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应该说,在说课时引经据典、讲些课标是必要的,因为这是进行具体教材处理的理论依据,但问题是说课不是为了追求高深而引入理论。说课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当然要说清是依据哪些理论去设计这些程序的,但绝不是以大量的理论来铺垫,这样的说课让人觉得有些“空”和“假”。
4.将说课变成说谎
因为说课主要是通过教师语言来阐述对一节课的理解和构思,所以有些教师充分开发这一特点,不管实际,不顾学情,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宣称制作了多么优美的课件,运用了什么样的多媒体手段,采用了怎样的教学辅助工具,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配合得是多么的默契,教学目标实现得是多么好,这节课似乎上得非常完美。但让听者怀疑其课堂的真实性,质疑课堂实施的有效性。这样的说课,脱离了实际,徒有华丽的外表,但无实质性的东西。
5.将说课变成说教案
这与前面提到的说课变成上课有些相似,但说教案侧重于教师的活动,而上课兼顾了学生活动。说课与教案是有必然联系的,但说课是对教材实施进行的一个全面的、理性的思考设计,教案只是说课中的一部分内容,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教案侧重于教师面对教材如何去施教,多为教学的具体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操作性方案;而说课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既有教者对编者意图的把握,又有对教材的理解,既有如何教的问题,又有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它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理论依据、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及教学监控性反思。教案只是单向的、平面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它是教案内容的扩展、延伸、深化。
二、思考及对策
如何保持f课原味原貌、展示教师教学思想及能力呢?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几点:
1.将教学活动的理念和思想作为说课的总纲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说课者要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将教学实施的设计和过程作为说课的重点
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对教材、学生的分析及教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之类的教学问题。而有些老师非常重视对前几个环节的处理,即对“说教材”与“说教法、学法”花较多的时间,投入较多的“智力”,但却忽视了对“说教学过程”的处理。其实恰恰相反,说课的重点应放到说教学过程中,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
3.将课堂教学的片段与情景作为说课的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的情景,将抽象知识演化为直接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加深情感体验。同样,案例分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情景材料的介绍,也没有运用任何的案例,就是干巴巴地分析教材知识点。
4.将“活化”教材的策略和做法作为说课的亮点
说课要体现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活化”教材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和生活中的教材因素,不断寻找学生实际与教材的联系,设计切入点,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景,从而把教材“活化”为学生理解、需要和能接受的素材。这样才能很好地展示其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