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

关键词:微课;现状分析;研究策略

G434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但在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通过实践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微课”提供一些实践性操作指导。从而将微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现状分析

近年来,教师通过各种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对微课的认识在逐步深入,并在实践与探索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各地的开发、运用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运用得得心应手,可有的地方却是举步为艰,差异明显。无论现在处于微课开发和运用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需要及信息化发展进程,向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目前微课资源的开发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搭建一个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一体化的微课“一站式”服务平台,如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搭建的“洛教云平台”。宣传发动各级各类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掌握技术、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流程,形成“微课库”。然后通过平台广大师生推荐、使用,从而助力推行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等新模式形成。

另一种是社会上致力于创作、传播和服务于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学习平台,如易明微课平台、微课掌上通等。这些平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的快捷优势,基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解,并制成短小的视频资源。融入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扩展知识,帮助利用多媒体交互的技术手段,讲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微课的开发和运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社会团体的有益参与,还是教师因教学实践的需要自发设计与实施,都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从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实践研究策略

目前对微课运用大都集中在高校、中学,小学阶段涉及较少。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等特点。在对一些枯燥、抽象、辑性强的数学知识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时,往往是有了好的设计,但制作起来却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觉得力不从心。开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的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我们在微课运用实践研究中采取以下策略,更好地让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在学习研讨微课制作软件的有效使用方面,组织教师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评中学。尽可能熟悉适合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的几个常用软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结合其它地市使用软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几个微课制作软件开展培训、推广,如超级录屏软件凭借其入门快、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在随后的培训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更好地提高制作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讨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任何一种策略的形成和资源的运用,必须依据学科知识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以将学科研究为基础开展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通过学科素养结构、学科知识分类体系、教学重难点突破点的收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研究,将学科研究与微课运用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分析多媒体技术与微课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微课与其它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的策略,让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在研究微课内容设计策略方面,主要从不同级段、不同知识类别、不同学习进程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从微课的呈现类别、作用和微课资源库的建立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科内容、适合学校硬件条件的微课内容设计策略,并加以推广。

4.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验中通过开展通过资源库建设、教学案例研究、个案跟踪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课前预习、教学重难点讲解、课后辅导等类型的微课应用效果的分析,了解学生使用微课进行辅助学习的真实反馈,逐步提炼出微课设计、应用及评价策略,揭示有效使用微课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方法。

微课对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按以上研究策略扎实开展实践研究,努力创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

一、管理规范。

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还得看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队伍,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期伊始,教科室分别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以“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的总要求规范管理这一中层组织,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学期中,每月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提高,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以“调研”抛砖引玉,促进教研与教学的和谐发展。

2012年9月,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在恩施召开,我校教师代表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了专题分析,并糅合全州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实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加以说明,使之明白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辅助学生的想“学”。

2、以“课例”研究课堂,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生成。

10月2日,官渡镇英语课例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妥善的安排了本次比赛活动,并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和发放,体现教学研讨“讲、听、说、评、比、改”的特色。

10月10日,全县江北片区英语课例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县教研室,从“食宿、时间、分班、会场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成册等”各方面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显现了本校各个处室协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与会老师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以“主题”突出目标,促进常态课堂显现超常的作用。

2012年11月3日,全县小学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在茶店小学召开,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就本组进行的“有效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效果良好,本次活动中所展示的五节数学课使我们受到启发,也更好的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促使我们不断的针对常态课堂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发挥超常态的作用,体现“以研促教”的研究目的。

4、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研究;数学组重点进行了“空间与图形”的主题研究;英语组针对高璐老师的两次参赛课进行了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针对小科目教学的“备、上、听、说、评、改”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落实;电教组针对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了专题培训;综合实践组针对环保教材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教师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成果丰实

1、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1)、个人课题有序铺开,

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得到正式立项通知,然后,各个课题在教师个人的合理安排下,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

(2)、留守课题成果结集

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之下,我校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得到顺利结题,其结题资料汇集了各个研究阶段的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已被印刷成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等待结题。

自xx年年开题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的开展和环保校本教材的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经过多次课题组成员会商定和布置,环保课题的各项过程性资料已经整理装订成册,环保教材经县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审核通过,结题所需的主件和附件材料已经装订完毕,将在下学期初正式申请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一学期中,各教研组共展示优质课20多节;高璐老师的英语课获得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税典松老师参加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由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并送州参评,荣获州级一等奖;教师在省校本研究网上上传文章1000余篇,使得本校在网上排名跃居全省第七位,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了本校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

关键词: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76-02

收稿日期:2006-09-2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革新背景下 高师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研究”的分支课题“新课程革新背景下高专小学教师专业化课程方 案的设计与研究”(DIA030167)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臻晓(1968-),女,广东遂西人,高级讲师,从事课程和教学 论研究。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 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我国教育活动的一大优势,但实践教育却相对显 得十分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学生的一个明显弱点。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教育实践的时间长,且实践形式多种多样 。在美国,教育实践分三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和教学学习。英国的教育实践也有两 种形式:非正式教育实习和正式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的时间根据秋、春、夏 三 个学期来安排,一般不得少于20周。相比之下,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就显得十分薄弱。 一是实践时间短,一般6~8周;二是实践形式单一,只有实习,缺少见习和模拟训练,导致 师范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成长进程缓慢等。我们从提高学生适应日益变革的时 代要求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提出了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

一、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的内涵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毕业前的一次性实习,它是一个教 学过程,是“全程性”的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在不间断地进行 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见习、教材和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内 容[1]。该模式设定:新生入校后即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小学教材,并分成若 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以教学 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每周固定一个下午的“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 课”使师范生在校期间,结合各个学期和假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完成模式所规定的一系列 训练内容。这是一种把小学教学搬进大学课程,把专业知识传授同教学能力培养相结合,进 行综合性的准教师技能行为训练,帮助师范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并成为合格教师打下扎实 基础的教学和训练模式。

二、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结构,人的心理则是隶属其下的一个错综复 杂、纵横交错的动态系统,是一个在与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特别是在各种信息变换中而 实现的、有序化的、开放的、可控制的、整体的自组织系统。系统方法论体现了唯 物 论关于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观点。系统论观点为研究全程教学 基本技 能训练模式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首先,师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 知识系统。师生的知识结构不仅与社会环境、教育影响、生活经验等诸多外部因素形成了有 机联系,同时掌握在系统理论知识之中,迅速内化为个体独特的、不断发展的知识结构,再 外化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特征,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体现其掌握知识的程 度。师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从教能力是相对完整的系统,研究必须包括这两方面内容。其 次,在该模式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也构成互为依存条 件的系统结构。教师的指导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师职业是相对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 而学 生离开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习则变得无序、杂乱。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彼 此制约,在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中获得双边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师教 育模式――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

三、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的具体实施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以教育行动研究为载体,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师生通过“学习― 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其运 行程序是:第一步,新生入校后即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小学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 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第二步,开设一门 “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该课程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以教学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 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系教学实践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进行,纳入教 学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各个学期和假期的特点,在专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循 序渐进地完成实践课所规定的一系列教学技能训练内容。第三步,利用寒暑假农村小学放假 时间短、高校放假时间长的时间差,在寒暑假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试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该模式的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基本功训练经常化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保证教师创新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名适应创新教育和未来需要的教 师应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此各系都制订了“小教方向大专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及 考核方案”,学生入学时即发给基本功考核成绩记录卡,由学生自行保管,毕业前交回教务 科检查,基本功考核总评及格才准予毕业。要求每位学生从入学开始便自觉按方案进行基本 功训练,教务科定期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都举行一或二项基本功比赛,每年举行一次基本 功全能比赛。

2.进行校内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形成大体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理论知识的转化。现代认知心理学 将这类知识分为三大类,即陈述性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程序性知 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用于支配和调节人们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 ”。理论知识一旦被学习者理解掌握并能够指导他的教育实践,就证明理论知识已经转化为 实践性知识。二是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从目前来看,这是实践性知识最主要的 来源。三是来源于教师的训练工作。

每周一次的“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主要是在教法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备 课和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以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 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在内的微观系统技能模式。这些系统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

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案 例训练法进行的。

3.利用寒暑假“三下乡”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试实习

假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黄金时间,也是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教育见习和教育试实习,深入 了解农村教育教学教改现状,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的黄金时间。“三下乡”活动 在每学期的中后期由各系组织联系落实,假期由指导教师带领本组学生到各个预先联系好的 实践基地进行活动,主要开设教学辅导班,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和听课等活动。我们开展的 “三下乡”活动,不仅有效地延长了师范生在校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给师范生的假期社会 实践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突出了可操作性的师范特点。

4.开展组织化教学观摩活动

观察学习是最直观、最真切的直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加理性思考的成 分,可以使知识更易于迁移和灵活变通。我们开展的组织化教学观摩就是一种观察学习,它 既可以使准教师有所借鉴和启发,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化知识,又可以促使教师反身 自省或吸取某些教训。

一般说,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与分析有两种方式: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组织化 的观摩一般在观摩之前制订较详细的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主要行为对象、角度以及观察的 大致程序,并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非组织化的观摩则没有以上特征。一般说来,组织化 的观摩要比非组织化的观摩效果好。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也可以是观看优秀教师的教 学录像。关于组织化观摩,弗兰德斯(N.A.Flanders,1970)主张用“相互作用分析法”分 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行为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他把这种组织化观摩方法 用于实习生和在职教师的训练,结果发现,经过这种训练的实习生和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想 法[2]。

我们开展组织化教学观摩主要是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优秀教师 的课堂教 学是准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的最直接途径,起着示范性作用,这种示范是对新课程改革要求 的示范,是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指导实践的示范。学生在具有示范意义的课 堂观摩中,一 方面产生正向认同和积极的心向;另一方面也对好的课堂教学和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 教学产生操作性的认识;加上授课教师的课后说课、专家点评,这种操作性认识使上课上升 一个高度,从而实现了授课教师和参与观摩的学生实践性知识的对接,是引领准教师了解课 改的有效途径。

5.开展模拟教学活动

模拟教学是专指经过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三下乡”教育试实习实践之后进 行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两名同学分别上一节 完整课。上课时本小组的其他同学既当学生又当教师,课后师生进行点评。由于同学们已经 进行过教学技能训练,到过小学任教,亲自体验过真实的教学,因此,在模拟教学中比较容 易进入角色,课后的评价也更能切中要害。不过,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时,指导教师要把好备 课和试讲关,不过关不让上讲台;按教材顺序分课,尽量杜绝重复课,让学生有机会提前熟 悉小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为教育实习和毕业后的实际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我们的体会

经过四年不懈的研究、探讨和实践,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提高师范生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20 05年10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组织师生参加“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养工作委员 会 ”举办的“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录像课评比”和“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录像 评比”,共选送教师作品两件、学生作品七件,结果全部获奖。由于新生入校即分成若干教 学实践小组,由 任课教师任指导教师,以教学实践小组为基本练习单位,以教学技能训练和模拟教学为基本 练习内容,使学生一入校就进入准教师角色,并持续不断地接受准教师行为的训练和熏 陶;任课教师通过担任指导教师,既可以密切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规范和提升了作为 师范教师所特有的育人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些年,经过这种模式训练的师范生,受到了用人 单位的普遍欢迎。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出现了校 本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等多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以中国师范院校目前条件,很多 模式是很难普及和实现大众化的。而师生全程参与的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使教师和 学生同时成为校本培训的对象,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校本培训[3]。

参考文献:

[1]董文生,孟宪乐.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