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

第1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一、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预算管理是以发展战略为先导,在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数据进行筹划,保障资源配置方案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的资金与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

(一)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从理论上来看,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预算管理无明显差异,但是相比之下,地质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标,这也使其预算管理有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目标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而并非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预算经营目标。2.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项目更加简单,因此在预算管理中主要针对基本经费以及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控制。3.地质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它的各类财务预算必须是公开文件,在预算管理中接受社会的监督与审核。4.缺乏必要的成功案例,这是因为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组织机构,因此学术界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研究较少,且关于企业的预算管理经验不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5.预算编制的数据匮乏,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获得了相应的财政补助,这种现象会影响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导致其预算管理内容相对简单,甚至可能出现预算管理基础资料不完善等问题。

(二)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简单,脱离实际情况地质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忽视了相关细节,例如在预算编制准备环节中提交的资金需求往往是按照部门的分配依次排序,预算管理的工作量巨大,这种情况会导致无论是预算的金额还是最后执行结果等都会出现较大的出入。一般预算管理是上半年较早时段的数据,但是地质事业单位的人员、物资调动往往是在下半年进行的,导致预算管理中初填报质量较低,“零基预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从预算编制工作来看,工作环节也缺乏合理性,这是因为部门在预算编制中依然采用了传统的“二上二下”工作模式,预算结果容易受到工作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中的刚性支出费用无法得到有效压缩,影响了预算管理效果。2.资金使用进度滞后在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关于资金的使用成为相关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在实际上,预算管理方案滞后的问题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事业单位年初预算工作中所安排的金额数目不合理,例如在安排预算中依然采用了“基数+增长”的计算模式,这种模式下各种预算规划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人为因素可能会对预算方案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部门预算资金的执行与预算结果相脱节。(2)预算资金分配不及时,这一问题在调整预算的项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地质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特殊性,在一些地质工程类项目中存在工程量大、周期长的特征,导致项目资金无法加快拨付,最终导致资金的分配不及时。3.预算监管机制不完善预算监管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完整的预算监管机制可以降低各种问题的发生率,具有必要性。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预算监管机制可以帮助部门解决预算管理中的短板,进而纠正预算管理目标与单位战略目标之间的偏差,具有必要性。但是在实际上,地质事业单位在预算监管中还存在一定的工作质量问题,例如在全面预算监管中难以形成合力,导致监管人员无法从全局上统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包括:(1)单位内部没有专门的科室机构负责预算工作的监督,更多情况下是从制度层面出发来约束其中的风险点,难以发现、分析其中存在的新问题。(2)针对各类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做出有效的跟踪管理。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资金跟踪管理中通常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上级转移支付的资金中,而针对各类资金的下发与使用情况则缺乏必要的监督判断,更没有对各类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延伸管理,导致相关人员并不能掌握详细的资金使用情况。

二、提升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地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应该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关人员应掌握预算管理的工作细节,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科学、有效,这样才能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中存在的缺失,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加快目标融合,从源头上做好预算管理

为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应加快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与预算目标之间的融合,在立足于事业单位当期预算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量化分解预算目标,围绕事业单位部门的重点工作项目确定发展目标,例如针对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围绕地质勘探的年度目标对预算目标做层层分解,确保预算目标可以有效满足预定时间内地质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要求。同时要制定完整的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体系,需要地质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环节,可以针对其中内容高度相似的项目,通过相互协调的方法将其归纳到一起,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科室在确定定额标准时可以对本科室的工作负责,或者选择将其中的特殊业务交给第三方做外包处理。财务部门在开展工作中应强化预算编制源头的管理,对每个科室的资金使用与定额方案等进行监督,在定额的限制下,要求每个科室所编制的预算方案不超标,最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关人员应做好各类预算编制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在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地质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开展项目数据库建设,做好各项预算项目的前端论证,针对预算项目中存在数据偏差或者争议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通过跟踪服务、调研指导的方法对预算方案展开评估,确保预算项目可以顺利执行。

(二)落实严格的刚性约束方案,实现开源节流

为实现预算管理下开源节流的工作需求,需要工作人员打造预算方案月度跟踪机制,以月为时间单位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例如对工作中发现专项资金执行进度相对缓慢的单位发出预警,引导相关单位尽快完成进度,确保资金得以顺利落实;在跟踪管理中针对资金使用超额的情况应询问原因,一般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地质勘探等项目时,受到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合理的超额情况,工作人员在了解超额的原因之后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预算方案,确保下一阶段实际支出与预算相符。要完善资金管理措施,调整预算工作程序。本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关注结余结转资金的回收以及年度统筹预算工作,根据职能部门的结余资金以及连续两年内未用完的结余资金依法收回,避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预算管理中相关人员也要考虑到年底结转资金情况,当预算资金批准之后全体人员应自觉维护预算方案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各科室工作人员能够对部门预算经费使用负责,并借助合理措施来减少资金项目的支出。同时为满足刚性约束的要求,则需要从地质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以及预算质量控制工作入手,对于明确提出的刚性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开源节流的工作规范进行严格约束,针对未实现开源节流的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刚性约束方案。

(三)重视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

针对当前地质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复杂性,打造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机制具有必要性,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高度的认识,认识到预算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为强化地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应打造预算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的决策与贯彻落实监督等。在该委员会中主要参与者包括业务科室的领导、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在各部门相互配合之间共同确立预算管理目标,有计划地落实日常预算工作。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平台强化其效能也成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点。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同级审计、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社会监督平台等对预算方案做出综合监督,详细掌握各类资金的使用与流向,在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覆盖的基础上,确保可以掌握全面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托人力资源推动绩效管理水平的变革。

(四)坚持以绩效管理为导向

绩效管理与全面预算工作相结合,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地质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能够将绩效目标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所以应聚焦预算执行绩效,在强化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基础上,打造出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绩效管理新环境;坚持通过“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模式,加快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之间的配合,对部门的绩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将其与次年预算管理方案结合在一起,保障预算目标有良好的执行价值。而在当前“零基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定性以及个性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架构下,将地质勘探等重要项目纳入到地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中,保障绩效管理目标的执行效果。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推动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的运用,以绩效全面预算绩效评估结果反馈机制为核心,配合整改等方法进行资料反馈,尤其是针对预算管理中需要先期整改的项目进行绩效信息公开,并且对于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管理人员的个人、团体考核结果挂钩,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从长远角度来看,尝试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项目预算安排资金规模联动机制,对绩效评价较好的部门在预算安排中可以适度倾斜,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在保障有效性、时效性的前提下,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部门履职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

(五)密切关注财务管理人员人才梯队建设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为了达到提升企业效能的目的,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结果的合理性。所以为满足工作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关人员应该在了解绩效管理工作规范的基础上,针对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借助培训、交流、研究等方法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地质事业单位可以与伙伴单位之间建立合作机制,相互之间学习预算管理工作规范与工作技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工作与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应该避免相互独立,引导财务人员主动参与预算工作,强化单位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保证预算管理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最后应该全面深化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模式的认识,将预算管理模式纳入综合管理体系中,通过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预算管理工作之后,确保每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并在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坚持通过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来强化预算管理水平。

结语

第2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一、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做好预算工作的基础

预算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组织预算收入及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即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因此,预算管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单位最高领导者担任,成员由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有关预算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审议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批准年度重大预算调整方案;审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报告;审议批准预算考评奖惩方案。

(二)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单位财务部门,由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综合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单位预算编制总目标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年度任务与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纲要;组织和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审核、汇总、报批及批复单位年度预算等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调整的受理、汇总、报批及批复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年度预算总目标实现;负责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有关预算管理工作。

(三)预算的责任部门——单位内各基层部门。单位内各基层部门作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所有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预算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

二、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编制

科研院所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要综合考虑单位预算年度的各项经费收支情况,按照大收大支原则,编制反映单位预算年度总体经济运行情况的收支预算。在预算收入不能全部满足预算支出的情况下,单位要统筹考虑承担的各项任务和管理职能,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支出项目进行排队,确定年度预算优先安排和重点保障的内容。

(一)收入预算。收入预算首先要注意的是国家指令性任务下拨经费预算的编制,必须以单位预算年度指令性科研生产任务计划为依据,参照上年度指令性任务与下拨经费配比情况,测算出预算年度指令性任务所需经费;对于争取非指令性任务经费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单位综合计划部门编制的项目建议计划,以任务情况为基础,参考市场同行业价格水平,测算出项目经费需求。

(二)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应注意预算支出口径应涵盖为完成课题(项目)任务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分摊计入的各项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预算直接费用是指根据承担的课题(项目)任务所必须发生的,能够直接进入到课题(项目)成本的必要支出。课题(项目)的直接费用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员费用、其他直接支出等。这部分预算是由多个职能部门根据承担课题(项目)任务情况来协调制定的。如:器材科制定直接材料预算、人事处制定直接人员费用预算、综合计划处制定其他直接支出等,最后财务处将以上预算进行汇总,分别制定出每个课题(项目)的直接费用。

2、间接费用预算。间接费用预算是指测算为维持单位基本运行和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到课题(项目)任务中的各项间接费用,其中包括管理费用、研制费用等。这部分费用预算主要由财务处和机关各相关管理部门协调制定。财务处以前两年的实际支出为基础,与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充分考察预算年度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按照变化情况对前两年经费支出进行调整,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物价涨幅情况。各管理部门可控费用由部门主管人员负责监控,从而保证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对测算后的间接费用,按照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直接费用比例法等一定分摊方法在单位承担的各项课题(项目)中进行分摊。分摊计入的间接费用与课题(项目)直接计入的各项直接费用,构成了课题(项目)的全成本预算。汇总单位承担的各个课题(项目)费用后,就形成了单位年度支出的总预算。

三、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执行

预算一经审批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硬化预算执行的保障。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预算执行者明确权利、义务以及必须履行的程序,这样就可以从制度层面减少执行者制造虚假信息或“突击花钱”的情况。另外,由于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大部分工作都属于研究性质,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显得尤为重要。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预算调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由于协作单位的约束等,需要重新制定课题(项目)的实施方案;二是由于内部因素的改变,如:研究结果或实验结果的改变等,需要重新制定课题(项目)的实施方案。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原有预算产生较大偏差,必须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必须经申请、审议、批准三个主要环节。首先,应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调整申请,说明调整理由和初步方案;然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对调整事项进行审议并通过后,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最后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同意或不同意调整预算的书面意见。

四、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与激励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奖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因此,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把部门的主要预算考核指标一起纳入,以便使预算考核与部门业绩考核有机结合。

(一)建立预算考评制度。预算考评制度必须体现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考评要围绕年度预算目标进行,主要考核项目、任务进展情况;预算收入的组织实施情况;预算支出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根据考评结果及时分析、研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并针对偏差,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

第3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预算 创新

Abstract: the institu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government agencies, take on the public affairs for government services, management functions, but also to participat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a particular fie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institutions for help enterprise limited funds allocating resources rationally, contribute to a better service for social public affair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socialist society. To approach the original budge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hich requires us to renew the idea, a new way of financial budget institu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budget innovation institution

中图分类号: DF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也日益明显,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务必要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业单位经费主要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以及经营收入,合理有效的利用经费才能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科学的财务预算就是促进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顺利实施以及业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前提。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财务预算以预算数据为依据,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指导,调节,是事业单位正常进行日常工作的前提。可以说财务预算是保障事业单位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预算观念不强,对预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预算机构组织简单,人员配置不齐,单位预算机构相当于摆设,日常经营活动完全不按照编制预算执行,无法有计划的开展工作,提高效率,满足不了部门乃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丧失了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良性运作的指导性意义。

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笼统,基本都是参照上年已有基数,在估量本年因素,对财务经费加以预算。这种编制方法没有考虑到单位具体情况,如在岗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需要等因素,变成的预算方案不切实际,缺乏可行性。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方案的时间在两个月以内,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财务部门无法细致的调查分析,也无法取得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这样出来的预算方案难免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预算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

预算是一项严谨的财务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该参照统一规范的标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准确的相关数据来编制。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的预算中,会计制度并不完善。审核批准手续没有一定的标准,内部监管机制严重缺失,造成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极强。再加之时间紧迫,不能够进行认真分析比对数据,造成预算结果不够全面,不够合理,使预算的具体实施埋下很多隐患。

3、财务预算执行没有约束力

事业单位的职能决定了其经营效益无关紧要的性质,预算执行的结果与单位责任人及职工的经济责任和利益没有挂钩,没有相关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缺乏一定约束力。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相对更关心怎样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和政府经费,对财务会计活动的控制监督缺乏重视,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置之不理,使资金的使用不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造成浪费资源甚至腐败等丑恶现象,严重的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

同时,事业单位中没有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负责的预算人员专业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解决不了事业单位内部经费合理利用分配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与各项工作的效率。

三、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创新的探析

事业单位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为首要任务,在财务预算上要统筹各类收入,综合考虑各项支出,实现统管收支,最大限度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果,积极推动自身的良好发展及社会稳定进步。为此,笔者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创新做出初步探析:

更新观念、加强对财务预算的认识

国家近几年来正在进行预算方案改革,事业单位负责人应该首先高度重视预算。单位应组织财务相关人员积极学习《预算法》规定,在单位内部全面倡导预算管理,使各职能部门全部参与进来。向全员灌输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观念,对预算人员需要的信息数据必须积极准确的提供,确保制定出的预算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在预算开始之前,详细制定工作时间计划,并按计划展开编制工作,合理安排编制进展,使负责人员有充分时间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取得充足编制依据,使财务预算方案更加准确和实施性。

制定合理预算编制方法

财务预算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求。在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内,先将基本支出数据进行调研分析,从历史情况出发,结合事业单位其他收支波动小,业务平稳的特点,参照系统行业状况,以“零基预算”作为主要预算方法,着眼于年度整体需求,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及单位本身运作的发展战略,对未来做出预测,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财务经费情况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财务预算方案。

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既考虑了事业单位内外部因素,历史及未来因素对单位的影响,也能照顾到国家财力,还能满足于本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整体提高了方案的规范性和科学可行性。

加强财务预算的监管工作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在对所属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的规定,并结合实际进行规范化编制,坚决杜绝“小金库”现象。要求编制人员避免主观化思维,严禁随意性。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将收入和支出据实列支,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合理,确保国有资产不被盗用。这样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另外,各部门要提高对预算的监管层次,在内部建立制约机制,使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权责剥离,对重大经济业务要有决策过程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实现互相制约,从而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4、有力执行财务预算方案

财务预算方案一经批准实施,事业单位各相关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方案。将预算方案分解开来,从各个平行单位,到下属部门,再到各个基层岗位,各环节丝丝入扣,全面建立预算方案执行机制。在各岗位要形成岗位责任制,按照方案确定责任人。同时要在单位内部实施控制机制,相关岗位职务相互监督制约,不相关岗位分别控制,相互分离又同属于一个体系。在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总结出方案的利与弊,及时发现方案的偏差,解除预算不当产生的财务风险,使方案能够得到及时调整与完善,确保方案能够更顺利的贯彻实施。

在做好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为公众的服务热情。对预算方案、实施情况及绩效考评结果做出公示,使社会公众对公共支出增强了解和监督,使事业单位在内部与外部都被强有力的制约。这些都将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执行财务预算方案的力度。

重视参与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预算的参与财务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只有财务人员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灵活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圆满完成预算编制工作。这其中,不但要求财务人员本身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还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觉悟,更要有单位创造更多的机会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使之做出正确并有针对性的预算方案,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使事业单位充满蓬勃生机。

四、总结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和执行,才能合理预算单位经费收支,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全面确保事业单位为社会经济业务主体的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4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建议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它的性质可以从两方面界定。一方面它代表政府承担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

预算是对未来行为的计划,是对计划的指标性量化,是为了更好的完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事实的一种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或者专门的预算部门的调查分析,预测和计算,以及指标的制定等等,最终根据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预算;之后根据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调整,进而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并在预算实施完毕之后进行必要的执行效果考核分析,为下期预算的制定,为更好的发挥预算的作用做工作。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主管部门的预算内拨款,以及预算外的事业性质的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预算拨款是主要部分。但是由于监督约束机制并不健全,事业单位各方面的管理并不严格,在预算管理上也是这样。当前,我国机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预算改革正在推广,为了加强预算管理,最终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事业单位管理,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作用的目的,有必要对存在于我国事业单位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方法和制度。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思想有偏差,编制方法不科学

在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调整预算法,一般是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方法”,这种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在实际操作之中有时仅仅是根据上年的基数简单的乘以一定的比例。

另外,各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处理本单位事务,往往将预算金额尽可能的做大,而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如开支消耗的基本项目的构成和数字的核实,做的并不细致,这样一方面会导致预算数额的不准确,更重要的是会在将来预算执行的过程出现资金与开支项目的匹配性不强,例如基本性支出和经常性专项支出由于在编制预算是没有做清晰的界定,各预算单位为了弥补部门公用经费缺口,容易出现挤占挪用预算项目经费的现象,将一些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等等理应属于基本支出的列入项目支出,致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如果项目资金过于充裕,有些单位甚至会出现拿着资金找项目的情况。这反映出事业单位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广“零基预算”,目的就是为了让各个事业单位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开支,而是根据本单位的年度计划和上级任务等各个开支项目的实际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费用发生可能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真正做到根据需要编制科学的预算。

2、由财务部门单独制定预算

这是普遍存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一个状况,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认为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大,没有必要为编制一个单位预算而花费较大的人力;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全面预算的认识,虽然事业单位不像一般企业那样在全面预算问题上涉及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等市场主体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其预算仍然关系到整个单位的方方面面,单位日常办公活动的构成、人员薪资福利的构成、主要业务活动的构成、年度主要项目的构成以及其变化等等,这些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能够完全掌握或者全部熟悉的,单位的其他部门对于相关事务更加熟悉,对于相关资金的历史消耗和年度需求更有发言权。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关系到单位未来各项事务的运转,应该由相关人士和部门一共参与制定,单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的出现领导项目、关系项目;另外,由于缺乏对项目资金支出标准的了解和把握,预算的制定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财务部门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科学的项目资金消耗标准,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核定项目经费的分配,导致预算的准确性、公平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约束性都不高,既不准,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调整预算、追加预算的情况的经常发生,有的项目甚至是先施工后立项再追加预算,这对于节约资金以及保持预算的权威性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3、预算执行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监督

(1)对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将预算工作、财务工作的重点错误的放在申请到足够多的资金上,而对于资金的开支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单位的业务完成质量和日常运转就是建立在充足的资金之上的,对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放松了要求。往往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忙于申请预算资金、追加申请资金,而对于单位发展方向和资金的实际需求的把握上,以及财务预算监督性质上并没有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编制预算缺乏可靠依据,造成恶性循环。

(2)支出存在违规操作

在很多单位当中,对于资金支出的审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或者本身就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一方面表现在开支范围控制不严格,为提高单位职工福利,利用各种名目违规发放奖金,或将规定的补贴标准提高;另一方面表现在“专款不专用”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人员经费支出的核定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有些单位不惜占用专项经费发放超出定额的福利。

(3)片面强调执行进度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并提出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进度考核指标。项目有自身的特点,它存在建设周期,有阶段性。筹划、酝酿、启动阶段可能没有经费开支,而项目开工至项目竣工阶段,尤其项目后期,经费结算可能更加密集。机动经费的追加、调整的时间较晚,也影响预算执行进度。但如果不切实际的设定进度考核目标,各单位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减少结余而突击花钱,将造成财政资金更大的浪费。

(4)预算实施效果分析考核不完善

预算管理的作用所在不仅仅体现在预算对企业日常资金活动的指导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考核上。虽然预算的制定推行“零基预算”法,但上期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考核对于新预算的制定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在每年预算执行完毕之后的差异分析上收获很多,将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支出项目和项目执行标准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对预算支出项目和项目执行标准进行调整,使预算支出项目和审计经费支出标准更加符合实际,也使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更加准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主要是分析预算收入是否实现,预算收支进度是否和单位实际业务相统一,是否发生追加预算,预算资金是否有结余,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等,最终针对分析结果,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为下期预算的制定,为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提供帮助。然而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即使分析也缺少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分析方法,很难发挥预算考核分析的作用。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1、转变思想,提高编制的科学性

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扭转停留在表面的“零基预算”,真正将零基预算贯彻到预算制定当中。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单位各个部门的意见全面分析单位日常办公活动的构成、人员薪资福利的构成、主要业务活动的构成、年度主要项目的构成以及其变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根据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的科学的项目资金消耗标准等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真正做到根据需要编制预算;扎实的做好预算前的各项工作,严格区分基本性支出和经常性专项支出。要从编制方法和编制部门两方面做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摒弃过去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和单一的由财务部门制定预算的做法。

2、完善预算执行控制

做好预算执行过程当中的控制和监督,坚决杜绝违规操作发放福利的行为,单位当中应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专项监督。当然,完全依靠单位内部的监督,作用不大,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应该不定期的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和调查日常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不合规定的做法给与相应的处罚。另外,不能片面的强调预算的执行进度,预算的编制绝不仅仅是为了执行,而是为了指导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单纯的为了进度而执行,其效果自然是效率低下的执行,应该在执行过程当中做到不断地调整,为了单位运转和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而执行。

3、完善预算实施效果考核分析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评价是预算管理手段的最后一环。考评是预算得以实施的保证, 预算考评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关键环节,它既是本次循环的终结又是下次循环的开始, 其目的是激励、沟通、控制。应该按照重要性相关性原则,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选取主要考核指标为:衡量收入支出完成情况指标包括基本收入的完成率、项目收入的完成率、人员支出的完成率、公用支出完成率、项目支出的完成率;衡量预算执行偏离情况指标包括人员支出所占比重、公用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各项目支出所占比重等等对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尤其在出现资金剩余或资金短缺的情况时,应针对分析结果,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以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惠:关于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

[2] 何寒冰:论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09(2).

[3] 白海泉、黄星:浅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财会通讯,2008(2).

[4] 张桂义:浅谈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用[J].管理观察,2009(4).

第5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摘 要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比较滞后,很难满足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要求。本文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也面临着相应的改革。它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完善。预算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提供了资金支持。传统观念的制约,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落实及预算执行效果。因此,为了杜绝腐败违法行为、保证财产资金安全,使有限的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发挥最大效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预算管理,使其对财政资金行使用情况进行更好的监督,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预算控制等环节进行合理控制。同时,也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更加完善,并对其实施过程行监督,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细化,从根本上对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应用,提高其使用效率,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和运行进行调节。预算管理的功能比较多样化,包括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考核和评价等。同时,它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不平衡的改善,使其各项经济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遏制违法乱纪及等不良现象,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初衷,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三)实现政府宏观调控

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及公共管理职能履行中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近年来,我国对财政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应用更加合理。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能够使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应用情况进行明确了解,并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用以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达到良好的调控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管理水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和人员参与不足,调研和论证工作落实不到位,使编制的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而且预算编制时期比较短,依从于主观经验,以增量预算为主,并未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追加比较频繁,导致整体预算管理工作不够严谨、科学。

(二)预算执行效力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执行考核目标不明确,使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效力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并未将分析、考核、评价和控制等工作落实到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目的和资金使用效益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应用,很难达到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同时,不注重对下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借鉴和参考,对财政预算资金产生严重浪费,也缺乏对资金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规范和约束。

(三)预算管理意识缺乏,组织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理念过于传统,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不足,并未认识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及考核结果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过度重视自身利益,使预算编制比较主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及公平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部分预算外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无法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中,使行政事业单位其他资金缺乏有效监督。

(四)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预算监督组织体系不健全,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使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加之,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缺乏,使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不足,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也没有借助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考核,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目标存在偏差。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对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流向等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使预算管理约束力不足,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及效率。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能够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实现良好的预算执行效果,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分配及应用。预算管理制度构建过程中,要着重将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和财政资金收支约束制度落实到位。预算执行根据所批复的部门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应用,并将预算执行检查和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使财政资金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同时,也要对收支约束制度进行完善,有效避免财政资金浪费,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应用,并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对《预算法》进行明确认识和了解,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在财务收支计划中对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等进行统筹,对具体预算工作进行核实。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对预算编制方法和单位预算编制基数进行合理选择和确定,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数据填报的真实性,以达到良好的预算编制效果。同时,也要确保预算编制的实用性,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统筹,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质和管理性质。

(三)落实预算执行管理,合理使用财政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分解各项预算指标,对预算方案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和个人,对财政资金的金额及支出性质进行明确,有效避免超预算支出或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发生变化,将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明确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机制,杜绝腐败行为及违法现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中,将动态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预算执行中,将动态考核工作落实到位,并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明确,使其满足具体的预算目标,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同时,综合分析和考评预算执行情况,借助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资金利用率等多种财务指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对动态考评及综合考评的同步应用,提高预算管理质量,达到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提高预算管理质量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对其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提高其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品牌,2015(10).

第6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关键词:系统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预算会计

一、改革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十分的重要

是否能够为会计信息需求者供给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预算会计也不能例外,必须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成本的了解、各个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单位管理等提供可以使用的较客观的会计信息。我国如今试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实行的年份较久已经不符合现今的实际情况,故而这种制度需要彻底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重要,以及为了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成绩效用、希望可以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财政赤字,故而开始不断对预算会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诸如此类的国家还有很多,像加拿大、法国等都开始积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一部分国家实行了预算会计后,其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报告能够公示的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的信息就更为客观实用。故而预算体制是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设计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预算会计系统建成的环境即为需求与制度的相互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人的行为和需求以及各种制度的安排都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元素。预算会计系统是以特殊的身份出现的信息平台,它肩负着将政府预算运行的实际情况公开的责任,同时也受到了对于事业单位的利益有关的信息需求,也受到了其所在的国家对其颁布发行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现状是不可能等到所有的环境因素能够与其需求相适应时才去实施。

(一)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利益相关的需求

对于事业单位利益相关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关注对象也就只有预算单位的法定预算。故而利益相关者有两方面的信息最需要被关注的:其中之一为预算单位被授权为法定预算信息,利益相关者理解后就能掌握各个部门、单位以及各个项目的公共资源的具体的分配状况,进而对资源分配的总量和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发挥资源使用的最大的效用;其二为法定的预算是超值还是节约的具体信息。由于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是各个单位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实际结果,利益相关者就利用这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获取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找到了能够与预算符合的实际程度。

(二)公共领域的制度因素

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有政府的收支分类标准、部门的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的制度,这些均在公共领域对预算会计的改革设计、科目的设置与所划分的范围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收支分类改革依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像往往会把政府的收入进行分类、支出功能进行分类和支出的经济开始分类,这些分类足够完备的构成了一个全面清晰的政府收支活动体系。

(三)部门内部的改革影响了预算会计

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要对其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各种预算以及内外资金的流动进行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到各个部门和其所属单位的各类资金的全部收支。此外,对部门预算的施行可以将事业单位的预算更加透明,细节更加明显。对于支出部门的预算管理观念有很大的改善,更使部门对于支出责任的意识有所加强。并且立法机构可以更加全面地审查监督政府的预算。

三、分清预算和预算会计本身是存在的难题

预算和会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会计所特有的程序可以帮助预算系统监控资金的流动,故而会计就成为预算系统的信息载体,由此可以披露预算的执行结果。但是构建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系统就需要彻底分清预算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区别。

预算有两种,一种是法定预算,一种是单位内部的预算。法定预算有着一定的事前审批性、公开透明性以及强制严格性。由于事业单位预算是公开的法律文件,故而必须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详细性,使得公民和它的代表可以被理解,但是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审计、决算都必须全面向公众公开。而单位内部预算具有一定的内部性、非强制性以及较大的弹性。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是为了对本单位业务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的,同时也会对总决策目标的贡献程度进行考核。并且对于单位内部的预算是没有固定程序的,有较大的弹性,能够在实行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等。

当然法定的预算能够对会计进行控制,是一种特殊的预算会计,它可以作为事业单位法定预算的依据,也是对法定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一种反映。我国的法定预算不仅能控制会计的核算财政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入与支出,还能核算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的一些非财政性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单位预算控制会计是法定预算控制会计的一种延伸方式,它是一个会计系统,是一个在特定记录上控制并对单位预算收支与实际收支进行披露的系统。它的核算对象包括非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和财政性资金的收支。

四、对预算系统的总体目标进行设想和对具体的路径设计

我国政府构建预算会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需要有效的控制和记录一些特定主体对法定的预算系统运行的全部过程,以使得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隶属的单位与政府性基金的法定预算能够执行。其二则是这个系统可以对多维度的预算信息执行,进而满足不同的相关利益者对预算会计信息的需求。构建系统的具体路径从优化整合现在的系统和对综合的预算报告进行披露开始。其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对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调整

在整个事业单位的政府会计系统中,我国现行的财政的总预算会计是最符合预算会计特征的子系统。预算编制基础一致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可以运用到这个系统中。同时要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理念进行到底,要明确支出确认的时间点。关于政府的收支分类科目要不断进行细分然后运用系统中,对收支的核算和报告更要进行规范。为了可以早日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全程控制的想法可以增加一个“预算授权记录会计”的环节。

(二)增加一个“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会计”

增设一个“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会计”可以更加全面的核算和披露事业单位的全口径收入以及支出的信息。此外,也要将预算授权的最终结果归纳到核算的范围之内,便于最终对实际的收支进行比较。

(三)形成“法定的预算控制会计”系统,也要对事业单位综合预算报告进行新的编制

现阶段,我国的“法定预算控制会计”会被改造之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心的非财政收入支出信息部分进行整合,并最终对外进行披露。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作为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路径的规划,而且对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设计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事业单位会计的准则体系的建设,以及需要对政府报告进行披露的模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柯武刚,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4

[2]李建发.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改进措施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单位还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全面预算的需要,应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普遍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置较少。预算管理力量弱,使得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科学、健全、机构完备的一系列预算管理制度。

2、预算编制与单位发展战略脱节。在缺乏明确事业发展战略的环境下实行全面预算控制会导致单位只重视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影响单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缺乏有力的预算支持,只会使单位战略成为空中楼阁,使单位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严密,预见性差,弹性过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的时间晚,预算编制周期短。由于年初处于无预算状态,单位预算批复下达得晚,许多资金只能够参照上年度支出水平进行控制,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进行控制,实际发生多少费用就列支多少,到年底时再根据批复后的预算进行控制或年终决算前进行账务调整。二是部分单位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事项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更无什么严密性可言,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追加预算比例过大。三是项目预算的编制尚未细化,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相应的预算经济指标列支内容,致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控依据,导致一些项目经费成了预算单位调控预算经费的蓄水池。四是预算编制的简单粗糙和不确定性,给预算的审核批准、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预算业绩考核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预算执行管理中,预算执行责任制未落实到位,预算指标分解方式不明确,不能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实施分期预算控制;经常将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随意变更。最终很难实现年度预算的目标。

5、预算执行过程中,不管有无计划,随意支配资金。有些单位不把预算当回事,使预算形同虚设,起不到控制作用,从而导致不同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资金,甚至出现不在预算范围内的项目挤占了预算范围内项目的资金的现象。管理机构没有很好地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沟通,不及时向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部门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使单位全面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6、批准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随意调整年度预算,超预算或预算外收支时常发生,经常造成预算失控,偏离预算目标。经常发生有关责任人的单凭个人意志,超越授权范围、职责权限,随意改变预算目标,影响预算目标的实现。

7、预算控制与结果考核没有很好地结合,出现预算考核不以预算为基础,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因而不能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实现过程控制。

二、预算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1、预算管理缺乏健全的控制机制。第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方法简单、准备不足等问题;临时性、计划外支出不能受到预算制度有效约束,导致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第二,预算执行力度不强。有些单位在日常收支活动中,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制度规定严重不符,难以取得准确的资金分配基础数据的支持。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也助长了之风,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对全面预算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传统观念没有转变。有些部门对全面预算工作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观念致使财务部门预算工作所需信息不足,预算编制合理性较差,影响全面预算的执行,影响全局考核。一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全面预算编制就是走走过场;财政、主管部门也不会按照单位编制的预算全额批复,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打埋伏,虚夸支出、瞒报收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怕单位利益受损,没有大局观念。部分预算编制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思想,为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不考虑单位具体情况和市场物价等客观因素,编出来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3、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太过于笼统,缺乏科学依据,无法细分到各部门;对预算项目没有充分的论证,不切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没有固定的预算编制方法,数据来源没有充分的依据保障;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意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就难以保证编制预算的统一标准和客观性。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概括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位有章不循,将已有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5、预算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预算控制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监督,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经费预算过严,定额过紧,使得事业单位频繁打报告向政府要钱,使其财务部门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资金申请报告方面,没有过多的精力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财务监督缺位。另一方面,在事业中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管理及财务人员的重视不足,财务人员在部门预算中只是负责简单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的事后辅工作。加上财务人员对单位具体业务和决策了解不足,业务部门具体实施时与财务部门缺乏事前沟通,使会计系统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另外,财务人员本身是单位中的一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一定程度上也很难监督到位。

6、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单位内部未设置预算管理部门,而是将预算管理的职责交给财务部门。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预算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甚至有些人员未经过专业学习训练,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他们根本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很难完成单位预算管理的重任。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的措施

1、单位应当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有条件的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负责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预算草案,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预算方案的进行研究论证,从单位发展全局角度提出建议,形成全面预算草案,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2、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单位应当在事业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期间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单位事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物价市场状况,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事业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方案。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整体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反映本单位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支出水平和绩效目标,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

为了规范预算编制,应对预算编制的程序进行控制。程序是按照既定方式为有效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程序控制是对重要业务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化程序来执行的保障措施,其目的是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可以保证预算编制中的权力制衡和信息交流,可防止和弄虚作假。

3、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

单位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

4、单位应当根据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开展各项行政事务和事业活动,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通过落实责任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用强制的办法来保证贯彻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严格按预算执行,让预算说话,让预算控制发挥作用,坚决杜绝预算外支出。单位应当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严格控制资金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防范支付风险。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单位在办理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资产购置与维护等业务和事项均应符合预算要求。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杭群英.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14).

第8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厉行节约,量入为出,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财务活动分析,以促进其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意义

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常规性工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仅体现了财政资金的收支变化,还反映了作为资金物化形式而存在的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因此,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不仅应当包括资金收支安排,还应包括资产的构建、配置以及处置的相关计划或安排,即资产预算。资产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预算年度内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收支计划,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因此,资产预算的编制应与财政资金预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财政预算。但是,资产预算又不等同于财政资金预算,其侧重点在于它是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的决策方案,因此,主要体现的是作为资金物化形式而存在的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计划。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产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事前缺乏对预算项目的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就随意编制预算。二是预算编制严重脱离实际。许多单位由于没有进行前期调研,根本不了解单位的资产现状,在编制预算时无视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的匹配关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重复建设严重。如有些单位在更新固定资产时,完全无视现有资产的折旧和使用状况,盲目编制资产购置预算,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三是预算内容不够细化,一些单位预算编制没有具体项目和详细说明,预算透明度不高。除此之外,许多单位无法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导致预算内容与项目实际情况发生脱节。

第二,资产预算约束力偏弱。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只重形式预算而轻管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由于缺乏预算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偏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变动或调整相当随意。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发现项目开支可能会超过预算标准时,往往不顾预算计划而是强行突破追加预算,购置费用得不到及时控制,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可控性。

第三,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考核。预算执行缺乏分析和考核,预算项目结束后,行政事业单位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的分析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意识,许多单位对“预算资金投向是否正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资产购置是否科学,资产配置或处置是否合理”等预算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预算应有作用被削弱。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单位的确存在相应的预算效果考核评价环节,但其考核形式远大于内容,普遍存在着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的经济责任相挂钩等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会夸大一些项目的支出费用,使得预算的编制与实际不符。而由于预算在编制时就脱离了实际,在执行过程中就不可能按照制定的预算来实施。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预算计划实施进度慢,部分项目超计划实施,部分项目结余资金规模较大;各个单位之间“苦乐不均”,部分单位频繁追加,部分单位结余留用,而且普遍存在公用经费挤占项目经费、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第四,预算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对预算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监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预算过严,定额过紧,使得事业单位频繁打报告向政府要钱,使其财务部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处理资金申请报告的时期,没有过多的精力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财务监督缺位。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中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管理及财务人员的重视不足,财务人员在部门预算中只是负责简单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的事后性辅助工作,加上财务人员对单位具体业务和决策了解不足,业务部门具体实施专项前和财务部门缺乏事前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另外,财务人员本身是单位中的一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一定程度上也很难监督到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强化财务管理研究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许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股市管理的重要性。在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仍然受到旧的思维和习惯的影响,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就要加强意识、转变观念。事业单位领导应当以身作则转变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从总体上提高效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榜样。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要早动手、早安排,编制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调研和论证工作,制定出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

第二,预算编制要科学。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即执行好预算,首先要编制好预算。执行好预算,有赖于沟通功能的发挥。沟通的功能包括减少预算执行的障碍和便于预算目标的实现两个方面。协调功能,主要是协调行政单位在人员、资产等方面的资源利用,调整预算执行活动使其与预算环境相适应。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预算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好的预算编制安排也需要积极全面的预算执行来配合。首先,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财务人员应严格履行《预算法》、《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按照上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对没有列入预算和上级未批复的项目不收工、不结算。年终按要求编制财务决算。年终财务决算作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的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预算的考评,要找出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轮的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预算的考评是对上一环节的总结,又是下一环节的开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对预算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预算监督机制。要使事业单位的预算能有效地贯彻执行,离不开预算的监督与考核。对预算的监督主要是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如资金是否被用于相关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等。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除了要依靠单位的财务部门外,还要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也参与进来。财务监督应该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是单位的一员,受各方面的影响,很难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对于预算执行的各方面很难做到监督到位。因此,各级审计监督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审计监督应从对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第9篇: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然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执行层面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本文围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展开论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是现代管理理论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组织单位,必须强化预算,而预算管理是一种量化的、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是财务人员通过各项相关预算及其有机组合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将单位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预算编制更加准确合理,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加强。但在建立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模式和机制等方面,仍然与改革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财政部门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事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成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预算编制的时间晚、周期短

编制预算的时间过短、各部门参与不足、对预算缺少必要的调研和论证,使得预算缺乏可行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制年度预算前,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更无严密性可言,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十天半个月,以致预算编制粗糙,内容简单,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甚至于有些事业单位年初几个月根本没有预算可以执行。

(二)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尚未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事前预算支出编制过于粗放,事中预算支出变动较多,事后监管力度软化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为预算而预算,为调整和追加预算,专注于凑足预算金额,未将预算纳入单位管理决策范畴,把预算编制只当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单位领导不组织单位重要部门参与编制预算,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参与单位项目的讨论、规划和决策,因此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预算,这样预算不能与单位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单位预算工作的质量,由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关注较少,使得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更没有条件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

(三)预算管理缺乏内控监督机制,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健全应有的内控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一定的分析和考核。具体表现为:

1、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一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能按照有关财政法规确定单位预算,但实际执行中却不够严格,随意占用预算内资金,专款不专用或随意“替换”项目,套取专项资金。对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没能作出具体的跟踪、分析,没能建立一套自上而下严密且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监督机制。决算与预算不挂钩、不对照、不分析偏离原因,随意调整,造成实际执行与预算相差甚远。

2、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控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

3、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情况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在支出管理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对经费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也缺乏系统的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一些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习惯按照传统的“基数预算”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及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贫富差距”加大,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导致预算结果脱离实际情况,预算流于形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和闲置,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的运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财务收支的不平衡。可见,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手段。作为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解决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众所周知,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和国家财政资金的申请等各项工作。预算作为单位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应纳入单位管理决策范畴,建立完善年度预算草案、预算方案,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及时、准确、顺利地进行。为此,基层单位必须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及实际需求,统筹协调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的财务、人事、资产等各个部门,科学编制年度预算,确保本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使其能够有效指导和约束各项收支。

1、在单位领导这一层面,必须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情况,力求“年初抓编制、日常抓执行、年终检查对照抓总结”,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早计划、早打算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要尽早准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早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尽量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结余资金管理,认真分析年度财政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转变理财观念,努力克服“存钱备荒”的心理。单位领导要加强对财政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会计队伍,配备合理的专职的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员工了解预算管理的好处。

2、在相关部门层面,要做好健全、系统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尤其对于本单位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审查和分析,对预算年度的人员变动状况、人员工资增减变化以及物资设备采购、基建工程等,在立足于有明确依据的前提下,做到计划充分、安排到位。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对预算管理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零基预算是目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它取消了往年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照预算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利用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首先,预算下达之后,应该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推行岗位预算执行责任制和跟踪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中心,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其业绩进行挂钩,形成全面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确保预算能够被很好执行;其次,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明确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严防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超额使用等行为,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全面审核,并作出适当有效的评价,为今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三,对于专项支出,每项收入和支出的明细项目要进行控制,保证专款专用,提高项目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专项预算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四)完善和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政府采购与单位的支出管理,预算编制紧密相连,在编制财政年度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所以,政府采购预算是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政府采购预算加强管理,对预算的实施进行总结评价,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使事业单位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某市通过在各级政府采购监管机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度,2009年全市政府集中采购达3.77亿元,增长13.74%,节约金额0.47亿元,节约率11.08%。

(五)完善“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收支两条线”,从收入的角度讲,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收缴和减少部门、单位资金占压,将收费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从支出的角度讲,主要是收支脱钩,执行单位上缴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同时要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首先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规范支出拨付程序,使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不断加强。通过执行监控的明晰化、动态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保证预算执行与批准的预算的一致性,而且能够从制度上有效地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其次要增加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加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引导国家财政资金流向最需要资金的事业。某市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财务集中监管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单位由2008年的3个发展到54个,对单位财务收支和核算行为进行全程动态监管,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

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事业单位确保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离不开预算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不断的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编制全面、科学和规范的责任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将预算考评与业绩评价结合起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应适应于更广泛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同时面向市场,提高竞争力,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探索》,《中国财政》2008年20期

[2] 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年6期

[3] 王东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现代商业》2010年3期

[4] 吴希娟:《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财经界》2009的11X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