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第1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合作社联合社;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支持和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我国于200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规范。近年来,各地的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迅猛,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2015年4月达到2.2万户,出资总额高达549亿元。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农产品市场销售等帮扶,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平台,合作社联合社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的经济发展。

1合作社联合社的功能及其实践

1.1培育先进农业业产,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传统的分散经营还残留着小农经济的影响,导致分散经营者各自为政,难以与整体化的、高效的市场进行抗衡。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个体经营者与企业的联系薄弱,而且农产品因缺少规模效应而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导致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处于劣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势下,农民很难通过种植、饲养等经济活动增加收入。诺思曾指出,高效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若将分散的、小型化的农业生产聚拢,形成规模效应,那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因而有助于农民提升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帮助其增加收入。通过将不同专业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起来,合作社联合社正是诺思所谓的高效经济组织,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收入。

1.2强化区域合作,应对市场需求

发展合作社联合社的意义还在于将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有助于与形成地区化的品牌,另一方面有助于与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等相抗衡。通过将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作形式的经济组织,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地区的经济发展,拓展当地的知名度,最终有助于提升地方产品的市场保有率。

1.3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随着以往的逐渐变为家庭分散经营,农业技术的推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但是,就目前合作社联合社的实践来看,联合社的推广有助于采用先进技术。例如,江苏省苏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社联合了多家优质的茶叶合作社,集中改良茶叶的育苗、种植、烘烤、晾晒等工艺。通过引入新的品种、采用新的技术,原有的茶叶行业显著提升了交易量,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联合社通过推广技术、提供质量评估以及进行资质审查,将有助于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2现行合作社联合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优惠缺位

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中央多次通过金融机构、财政政策来补充三农项目资金缺口。例如,农村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贷款,并规定对放贷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机构给予补贴。然而与农业产业化相比,目前农业组织化获得的财政扶持力度较小,而且发展所需的资金补贴等仍然缺位。

2.2科技人才过少,人才培养力度过小

作为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受到的重视还不够。尽管中央提出通过建设人才队伍壮大合作社联合社,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完成的人才梯队,也未形成有效的培训体系,导致农业科技人才流失,同时也难以吸引优质农业学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来社工作。

2.3政策支持不足,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针对合作社联合社制定的管理和规定较为宏观,对于更详细的事项未做出进一步的说明。相比之下,日本、德国等国家分别制定了《农业营销协议法》、《农业协同组合法》等立法层次更高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合作社联合社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我国的合作社联合社尚未得到充分的法律法规保护。

2.4合作社联合社内部尚未形成有序的运行机制

目前多数合作社联合社都采用销售公司、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种植养殖基地相统一、相结合的模式,类型粗分为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和养殖合作社联合社。但是目前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包括人员决策机制、风控机制、投资机制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有效的、可推广的机制范本。

2.5未形成品牌意识,难以创立知名品牌

提到过品牌与信誉的关系,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仅有产品的质量好是不够的,还需要创立、维护品牌,但是目前合作社联合社的品牌意识薄弱,尚未打造出合作社联合社出品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3政策建议

3.1增加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政扶持力度

首先,扩大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政资金支持规模,明确推动联合社发展的配套资金,采用直补、以奖励代补、分级补助的形式,合理利用财政进行资金补贴。其次,开展县域合作社联合社金融互助奖励试点,对合作社联合社对社内农民进行的金融补贴、金融贷款等发放一定的奖励,并对个人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再次,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手段,分设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的优惠。最后,注重财政支持对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衔接,鼓励农户积极合作,共享资金、信息等资源。

3.2强化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育农业经济智库

第一,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提升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重点强化农村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拥有一定种植、培育、饲养经验的高技术人才,应当适当培养其农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合作社联合社社员的整体素质。第二,引导财政对人才培养进行扶持,加大县级政府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开设学习班、提供交流机会等形式培育新型科技人才。第三,形成新的人才吸引机制,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来提升合作社联合社的经济地位,吸引农业院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服务农村,振兴农业,进而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3.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规范的制度框架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包括对联合社的法律地位进行确认、颁布具体的政策法规、对联合社提出明确的管理办法等。例如,海南规定联合社可领取营业执照,而浙江则对联合社成员的人数进行了规定。但是上述做法仅在部分地区开展,而且试点并未广泛推开。基于此,本文主张全面对合作社联合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框架,使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做到有章可循.

3.4建立有序的发展机制,在合作社联合社内部形成多重长效机制

为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合作社联合社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防范和化解合作社联合社遭遇的多重风险;形成民主决策机制,防止决策权过度集中。为防止各种机制难以持续,因此还需要设计维护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长效机制,例如将民主参与的形式以每年定期招开大会的形式确定下来,或者不定期地对合作社联合社的财务状况进行公布。通过设计长效机制,能够将人事财务、民主决策、风险控制等事务对社员全面开放,增强合作社联合社内部的秩序性。

3.5打造合作社联合社品牌创建队伍,创立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合作社联合社需要在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创立一系列知名品牌,使合作社联合社出产的农产品成为安全的象征、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苑鹏.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J].东岳论丛,2014(4).

[2]孔凡宏,张继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模式的应然路向:基于目标与环境的考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2).

第2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1.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日常活动不正常,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有的成立之后一年连一次活动都没有,合作社成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力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帐目都没有。

1.2缺乏管理和技术型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和技术人才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1.3合作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由于合作社最初都是由少数专业户、经纪人发起的,在起步阶段,农户入股资金很少,大部分是土地、技术、劳动力的合作,再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得国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同时多数合作社因资金困难而无法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目前只能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维持在协会功能上。在调查中,合作社社员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金融贷款难度大。金融机构中仅有信用社愿意为合作社贷款,并且只对合作社成员个人贷款,不对合作社贷款,因此,资金问题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续发展乏力。

1.4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

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获利能力不强,这不仅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低,还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1.5发展氛围不够浓厚

调查发现,不少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知道我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没有学习过《农民专业合作法》,有些乡镇从来没有人从事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更谈不上研究、解决合作社的具体问题,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自发性的初始阶段。加上宣传造势力度不大,不少农民不知道合作社的性质,不知道该不该参加合作社。

2.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2.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是主体,但并不意味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仅仅是农民的事情,各级党委政府应关心、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各级农业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日常工作。同时,要注重对合作社的指导和监管,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促进增收的思想观念,改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思想。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探索合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搞的好不好,有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的运行机制优不优。我们应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农民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的,引导建立适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在管理上,按照合作制原则,重大事项充分协商、以票决定,做到民主决策;在经营上,按公司制运作,实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2.3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一是对基层供销、农技等部门兴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专业协会在吸收农民入股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二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经销大户、农村经纪人领办专业合作社;三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自律。

2.4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第3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国家科学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农民在生产中已不再是以多人为本,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大量使用,节省农民在生产劳作中的苦、累、多问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生产经营时间,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增加收入。随着近几年国家惠农、为农政策的颁布,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成为重中之重。新的合作经营模式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这也充分的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推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水平主动成立的一个经济组织,秉着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共同开发市场、共同销售、共同管理支持分配制度、共同创业的原则,合理利用农民的生产、生产产品资源,结合市场经济需要,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加快农产品销售,为农民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快速致富。而且在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下,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

1.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促进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作用

传统的企业与农户之间是通过三方以上的中介才能完成收购工作,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利益被层层扣除,到手的收入很少,勉强满足农民生活开销,长期一来农民生活水平始终提高不上去。而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倡农民多生产,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工作,减少在耕地上的时间,使农民闲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增加收入工作。合作社负责与企业进行交流,取代中间环节,直接面对企业,这样可以在成本上得到保证,在农民收入上获得最大,同时在农产品选择和质量要求上,能够做到互助互利,农民严格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企业诚信对待农民,不托欠款,而且还能在技术方面为农民提供帮助,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提升农民市场经销管理能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合作社的存在解决和促进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弊端麻烦,增进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的发展,增加收入。

1.3农民合作社有利于地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产品获取的价值,农产品的好坏和购买力决定农民当年的收入。在我国,农业生产地域辽阔,种类繁多,随着地区季节和温度的不同,农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市场需求量也就不同,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能够卖上一个好的价钱,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农民自愿成立的合作社为农民解决难题。它改变以往的农民销售观念,打造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市场品牌,通过宣传,将农产品带入市场,通过合作社精心管理,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并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的科学管理,销售等,让农民更好的进行市场经济发展,打造优质特产农产品,扩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产品带入更大的市场舞台,促进农业生产高效率,使农产品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科研空间,增加农民生产收益利润。

1.4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对促进农产品发展

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是将农民团结起来,共同致富,还是提高农民最熟悉的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农民的收入。

1.4.1建立统一的生产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供应当合作社与企业形成买卖合同后,农民就必须对自己的农产品质量负责,保证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控制,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对企业的供应需求,保证收入来源。

1.4.2强化农产品安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工作,对采购的农产品要认真严格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满足要求,而且每一种农产品都应附有检测单位的证明文件和卫生检验合格报告,这样百姓才会放心购买,农产品应做到绿色、无毒、无害、营养等,作出特色的品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结束语

第4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农村经济;新生力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28-02

一、发展现状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湟中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兴起,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至2012年底,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24家,其中种植业79家、养殖业99家、林业19家、农机服务业10家、其他17家。合作社组织成员达到2 520人,带动农户20 496户,注册资金达22 442.7万元。共和镇苏尔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11年3月,基础设施齐全,入会社员多,经营情况较好,被青海省列为省级示范社。2012年重点扶持发展了拦隆口镇班仲营村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巴镇韦家庄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巴镇双寨村祥云花卉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上五庄镇世元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个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农民自愿组织,自主经营的新型集体组织,它不同于“大锅饭”时期的生产队,那时候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农村发展十分缓慢。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那时期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在农民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织的,各个方面都达成了共识,有比较合理的利益形成机制,各成员都有积极性,能通过这个组织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采取的措施

湟中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一)构建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民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协调与服务小组,层层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建立辅导员制度,进行指导培训

由农民合作组织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了专业技术辅导组,下乡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了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同时,制订培训计划,分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印发有关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普及合作社知识,引导农民自主发展专业合作社。截至2012年底,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成员达4 210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省外培训36人次,增长了知识,为更好地发展合作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制定发展措施,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策上扶持。合作社与其他农业项目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制定优惠政策。二是资金上支持,制定奖补政策,对新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四)坚持示范引导,做好基础服务

湟中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上,坚持“扶持,不干予”的政策,在不违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是立足基地抓建设。重点推进优质无公害蔬菜、特色农产品和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合作社发展。二是把典型示范作为指导工作的重点,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分别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社,如共和镇苏尔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巴镇双寨村祥瑞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上五庄镇世元牛羊养殖合作社,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给其他农民以借鉴。三是加强技术服务。聘请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和省、市、县专业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成员授课,不断充实和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知识面,提高技术水平,以技术促效益,以技术促发展。

(五)抓制度,促规范

引导和督促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的组织、财务等各项制度,以保障合作社及成员的切身利益,进行合法组织和经营,已有65家合作社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合作社各项制度,有效解决了各种问题和纠纷。

(六)充分发挥村支书和能人的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村支书、种植业和养植业大户、以及科技等“能人”的作用,联合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共和镇苏尔吉蔬菜种植合作社、多巴镇双寨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多巴镇韦家庄蔬菜种植合作社、拦隆口镇班仲营蔬菜种植合作社、上新庄镇地广牛羊养殖合作社等。都是在村支书或是种植业和养植业大户、以及科技等“能人”的带领下组建起来的,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三、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了农户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群体优势,解决了分散经营中销售商品规模小、经营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市场地位,降低了交易费用,合作社成员比一般非成员农户人均增收3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发展致富的信心。

(二)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农业竞争力

合作社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以此来调整地区农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上新庄镇国财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们发挥高地草山优势,南繁北育,80%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牛羊养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拦隆口镇班仲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95%以上的农户进行蔬菜生产,建成蔬菜大棚621栋,露天面积达46 hm2,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成为附近地区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为省会城市西宁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可观的新鲜蔬菜,也为经营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多巴镇一村富民源中藏药材合作社租赁农户土地,种植中藏药14 hm2,同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湟中县的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合作组织”的模式,比如,威斯顿湟中分公司的企业运作,一方面有效降低了企业与众多分散的小农户直接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农户得到了企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多巴镇双寨村祥瑞花卉公司与土地流转合作社合作,种植各类花卉11 hm2,销售各类花卉50多万枝,产值达40万元。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提升了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

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合作社的出现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条件。以共和镇苏尔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他们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并购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等检测仪器,严格把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的信任,扩大了销量,增加了收入。

(五)实现了品牌战略

品牌的效应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只有加快品牌战略,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共和镇苏尔吉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苏尔吉”牌蔬菜商标,李家山镇存林马铃薯合作社注册了“云谷红”马铃薯商标,多巴镇韦家庄村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韦家庄”牌蔬菜商标,通过商标的注册,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扩大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合作社走向市场化运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退社;博弈;多元利益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大范围、低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的谈判能力,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凸显,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提高竞争力,合作社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一、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的典型,它以农民入社为基础,为农民提供粮食种植的一体化服务,其中一体化服务是指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把农业生产本身同生产资料的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到合作社业务范围内,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增强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该类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乌山镇成立了优质水稻合作社,该社统一提供种子和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采购成本,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销售商品,提高生产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该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2006年该社农民纯收入较非社员增加了一半,极大地提高了入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人们对合作社的认可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农民个体经营收益小,风险大,当地有很多思想较开放的农民积极寻求新的致富路径,为合作社的成立发展提供了可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位于适于种植谷类、豆类等农作物生长的盆地或平原地带,该类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临近水源、水利设施较完善,而且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以及当地较好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为发展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启动资金、技术支持和先决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该地区的大量农民进城或到附近工厂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缺失,撂荒现象增多,土地利用率降低,存在大量流转土地;同时,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家和政府积极号召、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此外,当地还存在一些对粮食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初加工企业,上述种种因素均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增强农民经受市场经济冲击、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2015年2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2月,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市场主体稳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3.74万户,同比增长28.74%,出资总额2.89万亿元,增长41.60%。目前,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形成良好态势,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社员退社问题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在当前,从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出发,以社员退社问题为切入点了解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不规范运作的原因,有利于合作社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加强社员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和运行效率。这对稳定,完善集体经济成份,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粮食类农业合作社农民退社问题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坚持的原则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农民有自由选择加入或者退出的权利。合作社社员的退出是合作社运行机制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员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合作社运转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社员支持合作社的运转与发展,那么合作社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虽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能够减少农民个体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风险,但是如果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极容易导致合作社的成效不显著,从而引发农民退社问题,最后导致合作社无法正常运转。

于2007年7月开始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合作社成员退社的时间、程序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当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愿意或客观上不能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时,就可以选择退出。农民退社是农民自身利益与其所在合作社的发展产生冲突的一种极端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不同的退社方式可能是对合作社发展中不同问题的反映,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根据国内学者的分析结果,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主动退社,即农民主动提出退社要求,并根据合作社相关规章制度主动办理退社手续,最终离开合作社。第二,盲从退社,即一些社员在其他退社成员的影响下,主动提出退社要求,并按合作社相关规章制度主动办理退社手续,最终离开合作社。第三,隐形退社,即农民只是名义上的合作社“成员”,却并不享受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也不履行合作社成员的义务。第四,被迫退社,即由于农民所在合作社因经营不善面临解散,或农民与合作社合同纠纷不可调和,农民“被迫”离开合作社的方式。[2]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及入社农民人数仍在不断增长,而且在合作社的发展已有成效的同时,为何仍然存在一些社员退社现象?因此,为防止农民退社现象的持续蔓延以及引导合作社良性发展,有必要对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农民退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退社问题的多方面分析,笔者认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政府、合作社与农民这四个理性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他们在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都根据自身所追求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并综合考虑他人的策略选择而理性选择最适合的行为策略,不同理性利益主体在策略中的不同选择会对合作社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图所示)。

多元利益主体关系图

首先,农民与合作社之间存在利益公平与壮大发展的博弈关系。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面临亟待改革的严峻形势,农民为谋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合作愿望空前高涨,农民与合作社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另一主体谈判达成双方都获利的联盟,这极大地推动了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合作社内部的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盈余分配等制度不能切实执行,政策的透明度不够高,存在一些合作社管理人员“偷占偷拿”的私利行为,这也就导致很多农民都不能真正地联合起来以推动合作社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若外部市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内收入水平,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可度下降。治理机制是农民合作社运行的核心,由于分配机制不健全,合作社的稳定性较差,农民入社后每亩土地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差距较大,这使农民加入合作社并不能实现收益增加的目标[3],那么社员就很有可能选择高收入而退社。另一方面,如果社内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能够公平对待社员,平均分配盈余,那么其执行合作社决议、调解合作社成员之间矛盾的能力增强,合作社的运行效率也会提高,这样便可以减少农民主动退社的机率,反之,社员在社内所获利益不平等,退社率就会增加。所以说,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章程制度与执行制度相分离的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是“既善分也善合”的。[4]

其次,外部市场与合作社存在市场需求与利润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外部市场投资资金比较匮乏,难以启动更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合作社粮食种植项目。同时,合作社在土地承包、流转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如:承包金额、农民对合作社的态度理念、固本保守思想影响等),使得合作社的种植难以形成连片的规模,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优势职能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导致合作社利润偏低,积累资金有限,既难以支付制度运行的必要成本又难以满足社员增收的愿望,社民对其信任度降低,社员退出合作社的机率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机制条件下国家为宏观调控粮食类产品市场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并没有突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销的价格优势。同时,合作社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技术支持,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较低且难以提高,这也就导致合作社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导致市场狭小,长时间的小额利润甚至亏损的状况会使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下降,退社率上升。

再次,政府与合作社之间存在绩效与发展的博弈关系。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政府与合作社之间的沟通交流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不少单位负责人对合作社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多优惠政策的制定只是片面地追求政府绩效,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同时,政府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强,不能推动合作社的更好发展,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也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利益驱动下,社员的退社率就会增加。

最后,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也存在利益的博弈关系。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增强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而形成的联盟,倡导民主、公平、团结、诚实的理念,[5]但是,个别农户存在“搭便车”的心理,[6]认为只要入社,靠合作社集体劳作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愿付出劳动,一个人存在这种心理,社内其余成员当然也会滋生这种想法,开始相互推脱,最终导致合作社无法正常运转,社员退社;另一方面,以种粮大户为参与主体组建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过于追求规模经营的效益,导致其粮食增产的功能不足,[7]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普遍提升,便会出现退社现象。

四、粮食类农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粮食类作物要完成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对接,就必须充分加入到粮食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良性发展,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政府、合作社与农民四位一体的共促协作发展机制,政府,市场,合作社与农民每个主体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互助,共同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首先,国家可以积极推进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关的法律建设。政府可以加大针对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和资金补贴,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其次,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多了解国家及政府对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度,提高思想开放程度,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各项事务,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再次,市场方面可以倡导建立全国统一的、无障碍市场,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最后,合作社方面,一是要完善合作社内部的管理机制,合作社要形成科学、合理、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和粮食生产安全制度,提高合作社的信任度;加强对粮食类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树立社员共同致富的观念;对于合作社中的退社问题要进行反思认识,寻找原因并积极改进,实现合作社的公平、科学发展;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东北地区深入学习或向其他类型的先进合作社吸取经验;二是应该充分响应当前国家政策,可申请较大规模的粮食种植项目的补贴,争取更多的资金、农资机械和技术支持;可以充分寻找一些龙头企业或相关企业与其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合作社的成本投入;开化农民的致富思想,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群体成为参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力量;合作社管理人员可以深入到农民当中进行宣传,展示合作社的成果,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充分发动农民群众,为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 小结

当前,我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形成势头,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诸多问题,这也就迫切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扶持、指导、管理,同时,合作社更需要积极地寻求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合作社的农业生产需要适应时展的需求逐步向农场化方向发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合作社可以与农资企业、农科类高校合作,将高校研究出的新型高产品种快速投入生产,为其提供繁殖育种的基地,不仅可以降低合作社的成本,还可以使生产的产品以新的形式(种子)出售;另一方面,合作社可以寻求技术支持将粮食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有品牌、有特色的粮食产品,例如:“小杂粮”品牌,还需要寻求更多销售渠道,减少粮食的囤积、积压,可与更多相关产业企业合作,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8]提高“产―销”的效率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此外,政府和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合作社也可以积极倡导组建跨区域的合作联社,发挥合作社联合的优势,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谈判能力,为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学会,王礼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演进路径――以陕西省52家种植业合作社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4(2).

[2] 王鹏,霍学喜.合作社中农民退社的方式及诱因分析[J].山国农村观察.2012(5).

[3] 彭晓静.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及突围之路:运行机制的视角[J].农业经济.2013(6).

[4] 罗晓华,郭正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基础与制度设置[J].社会主义研究.2009(5).

[5] 高菲.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2).

[6] 肖云,陈涛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搭便车”现象探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2.

第6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有的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想政府和部门扶持,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弱化,竞争力偏低。因此应当倡导能人创办、基层组织创办、技术部门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2、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后劲无力。目前,当地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真正有实力发展的仍不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合作社,上了项目就马上感到资金短缺的压力。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3、专业合作社打造精品名牌的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的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直接关心下发展的,在成立合作社时,社员受自身条件限制,对走品牌兴社,强农发展之路的意识缺乏。

4、自身建设不规范,成员管理松散。多数合作社在登记注册时都比较规范,而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却关注较少,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未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的合作社成立后一年内一直没有召开过理事会和监事会,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社员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发起人手中,社员参与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机制,大部分社员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缺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一些合作社只有少数社员持股,其他社员只象征性持少量股份,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合作社发展的不稳定。

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章程制度和管理模式,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选好带头人,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发展能力。

2、加强宣传、强化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请进来”。 经常举办培训班,邀请外地能手、专家到本地,系统地对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乡村能人、经纪人进行创办、运营、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敢想、敢干、会干、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并邀请各方面专家深入实地走访合作社,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等,不断提升合作社质量和水平,逐步把合作社打造成技术精良、运作规范、经营先进、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二是“走出去”。组织有关部门和合作社骨干力量外出考察、学习,取经引宝,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改进不足,指导、带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与外界搭建“伙伴”关系,加强联系,强化合作,拓展外地市场,拓宽业务范围,增加订单,提高收益。三是搭建合作平台。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搭起政府与合作社、科技部门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桥梁,使我县合作社由“松散型”走向“联合型”,定期开展活动,互相学习、交流和吸收外地经验,取长补短,促进产业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互助协作、共同发展,推动我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使合作社成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第7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农村信用联社 贷款 沟通 信用工程

随着十的召开,我们使将迎来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我们信用联社在这次跨越式的发展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落实好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已明确摆在联社领导班子面前,现在存款少,不仅影响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也危及到我县农村金融体系和全县经济的稳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

联社目前的存款结构要想在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较难,只有突破目前的资金结构,才能让联社在这次跨越式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壮大自己在经济建设中的实力。

一、如何提升我联社信贷业务新层次

联社目前的贷款主要发往全县的各种农户贷款,这在其中占有独到的优势,其它工行、农行、农发行及邮政储蓄银行都没有我们这种贷款优势。目前的贷款种类主要有:种植业贷款、养殖业贷款、扶贫贷款(养鸡)、抗震安居贷款、林果业贷款、购买农业产品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其它农户贷款以及最近我联社刚开办的妇女创业就业专项贴息贷款。

由于其它银行贷款难的问题较重,这也突显我联社的优势。联社将进一步落实好贷款手续简单,贷款服务到位等优势,在大发展中突破传统的贷款业务种类,加大与当地落户企业、当地财政等部门沟通与协作。

目前联社与县上合作在妇女创业就业专项贴息贷款现场会就是一典型事例,今后这种与县、乡农民现场合作发放贷款的形式,我们还要做,进一步加大我们的影响力,也扩大我们在大发展中经济建设的力度。

按照县上的安排,联社认为妇女贴息贷款,可以发放,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妇女贴息贷款首先需和当地财政签订协议,其主要内容有:妇联提供的贷款户名单后经联社发放的妇女贴息贷款的利息,由当地财政100%贴息(利率政策按照国家规定上浮利率执行,妇联提供的名单需与我信用社协调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发放)。

其次,联社调查后发现此贷款目前有限,其主要原因:上述各乡贷款信用相对较好,其它各乡信用条件较差,存在贷款挪用,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现象,此时再给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农民发放贷款,超过了农民承受的能力。同时也助长了农民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现象这种歪风邪气。我们计划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扶植力度,由于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我们认为只要县上招商引资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在信贷力度上绝对予以支持。

二、 如何加强服务层次和贷款效率

由于联社是法人结构,这在贷款效率和服务层次上,就相对其它银行较简便和具有相对优势。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的审批效率上做文章,对符合条件的贷款项目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发放。再办理业务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信银业务以及大小额支付系统,这对客户的资金周转以及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对一些县上重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我们完全有能力特事特办,并进行“跟踪式”的服务,即从客户开立存款帐户、发放贷款、资金转账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全程提供优质服务。对一些中小企业,我们也可以针对其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信贷方式予以扶植,并提供一整套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 进一步落实银、政、企沟通机制

我们也希望在这次大发展过程中,能有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政府沟通的一个平台,与企业沟通的一个平台,与当地金融机构沟通的一个平台。这在这次跨越式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对企业、对政府的沟通,存在着一种落后的局面,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也会创造一些与企业或政府沟通的机会,列如:开展银企座谈会,到企业做实地调查、考察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实现银政企三方的信息互动,实现大家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一些新来的县上贷款企业找遍了工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后,最后认定也只有农村信用社可以贷款,于是才想到与联社进行沟通,这都暴漏出银行与企业、银行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合适的企业大家抢着做,包括存款、贷款等方面的工作。

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甚至是县上的招商引资企业,抱着“一些想法”到 来落户,认为自己买一点地( 属贫困县,乡下土地价值不高),再东买一些设备,西买一些设备,没开工,就与县领导大吹特吹,能生产多少产值,能解决县上多少就业名额,尔后要求县上安排银行给贷多少启动资金,结果是:所有的银行不敢给他贷款,全部推到农村信用社,最后是县上认为农村信用社不配合县上的工作。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的沟通,政府对企业的沟通,对我们农村信用社的不沟通,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有大家获得了双赢,大家才能愉快合作,才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

四、 强化信用工程工作为 农村信用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由于联社一直在贯彻执行市办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一系列精神,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开拓、大力筹集资金,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现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长治久安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但是联社目前存款少,不仅影响信用社自身生存和发展,也危及到农村金融体系和全县经济的稳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这也是联社在这次大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自身不断的发展壮大,才能为县上、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有一些乡的农民信用程度较差,不断的拖欠贷款本金和利息,造成联社工作人员只好在晚上,挨门挨户清收不良贷款,只有营造一定的信用诚信,在能为今后的大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前面提到的妇女创业就业专项贴息贷款、种植业贷款、养殖业贷款,就存在农民信用程度的问题,有些乡的农民不注重信用程度,甚至不理解政策,以为贷款采用拖一下,上面扶植帮贫一下,就完事大吉,其结果:带坏了整个乡的信用程度,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加大银行清收成本,也加大了银行对整个乡信用程度的质疑。信用程度这也是政府部门在今后工作中与银行相互合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全民做好信用工程工作,才能为今后的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府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县领导在大力支持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联社对全县经济工作所做的突出贡献。县上与我们起到了互相融洽、互相支持的效果,我以为只有农村、农民和 农村信用联社达到双赢的结果,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我们共同期待的目标,也达到社会效益的目标。当然目前 农村信用联社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人员素质、业务服务水平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加大培训力度,学习同行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但是由于地域面积较广阔,网点的安全性,网点运行成本较大,其它银行如:工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仅在县城内有网点,其它乡无网点的状况,都决定了其在当地农村、农民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恰好是农村信用联社的长处。望我们再接再厉,为经济建设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8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建议;安徽宿州;桥区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23-01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集农机设备、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力及生产资金于一体,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对于先进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设备的推广应用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 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底,桥区已登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50家,各类农机具3 260台套,入社社员1 643人,服务农户18万户,农机作业服务面积7.87万hm2,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9.8亿元。主要建设模式有:农机大户带动型专业合作社66个,占全区总量的44%;种粮大户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全区共有44个,占全区总量的29.3%;村组干部带动型专业合作社25个,占全区总量的16.7%;农机部门牵头型专业合作社15个,占全区总量的10.0%。

2 主要做法

2.1 政策倾斜

加强与其他农业部门的协调配合,为农机户提供最新的生产作业信息,根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农机户提供农机具购置和使用补贴。同时,在安排农业项目实施时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性给予专项扶持。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激发其参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动性。

2.2 择优发展

桥区对于规模较大、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好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保证已成熟农机大户的综合发展,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为促进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潜力股。

2.3 积极引导

积极推动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发展,紧跟市场化经营步伐,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机械维修、新技术推广等多项服务,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向其他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学习,分析总结经验做法,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示范农机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推动更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高效、规范发展。

2.4 典型带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及时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最新进展与成果,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农机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热情[1-3]。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发展建设用地不足,基础农机设施缺乏。由于农村地区可供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建设的地域较少,限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发展,并且由于资金限制,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购置发展所需基本硬件设备,并且由于农民集体组织性不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往往在制度建设、操作规范上不够完善,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真正能发挥的服务作用不强。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受地域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的合作社管理人员,基层农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并且由于信息闭塞,无法掌握最新的农业新技术,限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三是发展资金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其特殊性,购置大型农机、培训农机技术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支持尚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资金不足限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四是农机作业效率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可进行跨区作业的较少,作业效率不高,应用农机创收低。五是土地问题限制发展。我国农村土地田块分隔严重,连片可操作农机的土地较少,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高效作业。六是发展政策不到位。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合作社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各项法律法规执行不严,导致农机专业合作社无法发挥作用,难以激发农民群众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4-6]。

4 建议

4.1 加大经济政策扶持力度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发展,除了应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以外,还应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机械”与农村“小土地”的矛盾问题。同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使用方面,各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将闲置土地优先租赁或承包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同时还应给予农机专业合作社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国家农业扶持资金安排,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并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发展先进、表现突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鼓励,以激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整

体发展。

4.2 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为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应加强对入社社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各种类型的农机具操作技能、农机具故障维修技能和安全生产能力培训,并定期组织农机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现场解决广大农机户的疑问,帮助农机户了解农机具操作技巧,同时向广大农户宣传最前沿的农机具技术。

4.3 拓展作业区域,拓宽服务范围

一是加强横向联系。为突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区域发展限制,鼓励各大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域作业,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二是强化纵深发展。拓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改变以往的“三夏”“三秋”作业模式,进一步向冬春深耕、深松进行延伸,并且作业范围由单一的主要农作物逐渐向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发展。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作业区域与服务范围的拓展,促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5 参考文献

[1] 刘雨欣,张梅.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115-117.

[2] 冯学森.农机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机监理,2010(3):45-46.

[3] 马云.科技引领农机专业合作社提质增量[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2(3):22-23.

[4] 黎合辉,何家朝.促进桂平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3(4):20-21.

第9篇: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1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梅州市梅县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水果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普及建设。近年来,梅县区农村金柚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目前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梅县区金柚水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金柚已成为梅县最具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成为梅县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因此,组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目前该区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有能人带动型、农超对接型、企业带动型这3种。

2 梅州市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的分析

2.1 梅县区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动型

基本情况介绍: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并具有较好经营理念的人才,通过积极发动宝坑村及桃尧镇隆文镇的周边农户以果树、资金等方式入社,组建了金柚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180户,有销售专业人员8人,整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有技术人员5人,主要从事金柚生产种植及柚果销售人员共有283人。该社2016年金柚产品及销售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利润收入120万元。固定资产及设施总投入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级领导对水果专业合作社都大力支持,区、镇2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15年给予其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补贴,在生产技术和销售方面也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2.2 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属于农超对接型

基本情况介绍: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是r超对接型发展模式的代表。成立于2007年12月,集生产、加工、销售、社会服务为一体,拥有农副产品进出口权,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流转果树约3.33km2,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56人。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经营管理人员7人,固定资产投入1500多万元,配备生产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在松口镇城东镇建立了2处面积约1.33km2的金柚产业园区。“木子”金柚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还出口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木子金柚专业专业合作社大胆创新,借助城市连锁超市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供应和超市销售的有效对接。

2.3 “企业带动型”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介绍: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是梅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960多万元。生产流动资金28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在梅县区松源镇羊角村和桥背村建立了2处面积近1.33km2的金柚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近年来沙田柚〔金柚〕产量都在16000~18000t之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珠三角及全国各地。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公司通过示范带动松源镇及周边农户发展种养,并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 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运行状况

合作社选择发展模式必须按照实际条件考虑发展。合作社发展所要考虑的条件主要包括资金、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程度等。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合作社所在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地址集群程度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的压力相对就较小,这对经营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