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教学设计的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的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设计的概述

第1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一、揭示背景、播种种子

在初中,学生初步学过函数的概念(变量说),教师应把这个作为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结合具体实例形成高中函数的概念(对应说),使函数概念的重要本质特征被嵌入到他们的概念体系中去,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是怎样表述的?

学生1: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往往具有系统性,复习初中函数的定义,为形成高中函数定义和比较初、高中函数定义做好铺垫)

教师:很好,这个定义是从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角度进行定义的.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

二、分析实例、种子发芽

实例1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问题1 (1)炮弹发射后2(s)炮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发射后5(s),10(s)呢?(2)根据(*)式,从0(s)到26(s)的每一时刻炮弹距地面的高度唯一确定吗?

学生2:2(s)240(m),5(s)525(m),10(s)

800(m),每一个时刻t(s)h(m)(唯一的).

实例2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

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2-1中的曲线

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

01年的变化情况.

问题2 (1)1983年臭氧层空洞的面积约是多少?1991年,1997年呢?(2)根据图中曲线,从1979年到2001年每一时刻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唯一确定吗?

学生3:1983年,1991年,1997年,每一个时刻(年)臭氧层空洞面积(唯一的).

实例3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1-1 “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53.8 52.9 50.1 49.9 49.9 48.6 46.4 44.5 41.9 39.2 37.9

问题3 (1)1992年恩格尔系数是多少?1995年,1999年呢?(2)根据表格,从1991年到2001年每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唯一确定吗?

学生4:1992年52.9%,1995年49.9%,1999年41.9%,每一个数(年)恩格尔系数(%)(唯一的).

(设计意图:在三个实例之后分别设计三个问题,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凸显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脚手架”,学生从实例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就比较顺畅)

三、归纳共性、破土而出

教师:以上每个实例都可以看成一个变化过程,根据初中函数的定义,这三个都是函数.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仅从变化过程角度来定义函数有其局限性,例如:是函数吗?就很难回答.因此,我们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概念,那么,如果去掉具体的问题情境,上述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5:都是两组数之间的一种对应,并且对于第一组中的每一个数,在第二组中都有唯一的数与它对应.

教师:很好,显然这两组数可以构成集合,我们称之为非空的数集,如果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有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说是一个函数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用两个集合元素之间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的概念.(几位学生试着表述,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再表述,或者启示学生将表述补充完整再条理表述)

四、数学语言、概念命名

学生6: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教师:非常好!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教师:那么,理解这个函数的定义,我们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归纳:①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②符号“f:AB”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它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三者缺一不可;③集合A中的数具有任意性,集合B中的数要满足唯一性;④f(x)是一个符号,不能理解为f与x的乘积.

(设计意图:注意函数定义中的关键字,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师: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表示函数外,还常用g(x)、F(x)、G(x)等符号来表示.下面,请同学们比较初、高中函数定义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7:初中函数定义与高中函数定义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对应,高中的定义更加抽象,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

教师:是的.函数概念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叙述后,我们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y=1(x∈R)是函数,因为对于实数集R中的任何一个数x,按照对应关系“函数值是1”,在R中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1与它对应,所以说y是x的函数.

(设计意图:比较初、高中函数定义,使学生构建函数概念的知识体系,同时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五、概念内化、施肥浇水

例1 判断下面从集合A集合B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教师:通过这个例子,你能发现函数的值域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8:函数的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例2 写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填入下表: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函数的概念形成后要及时进行课内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促进新概念的内化)

六、运用概念、实现价值

例3 已知函数,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求,的值; (3) 当,求,的值.

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解:略.

教师:解析式有意义通常有哪些情况?

师生共同归纳:当求用解析式y=f (x)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如果f (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② 如果f (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③ 如果f (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使每个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的交集).

变式训练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例4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相等?

; ; ; .

分析:若两个函数的“三要素”都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肯定相等.

解:略.

教师: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否相等?

学生9: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必定相等.

变式训练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1)表示炮弹飞行高度与时间关系的函数和二次函数;

(2)和.

(设计意图: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是本节课的重要题型,应及时归纳解题规律)

参考文献:

[1] 李昌官.数学优秀课成长的基础、过程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2] 肖凌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操作模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4).

第2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3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37-1.5

我国的美术教育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第一个里程碑。在引人西方的三大构成理论之后,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开始转变为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美术设计”。在21世纪初,理论界重新提出了“艺术设计”的概念,由此试图对现代设计进行重新“整合。”设计行为是把一个概念、一个观念,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程序,由于设计的对象不同设计的差异很大,很难把它们放在一个范畴中讨论,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具体从事设计的人来说,具体的讨论倒比抽象的讨论来得容易一些,也比较容易展开和深入。不可否认,艺术与设计是有密切关系的,从体系上说,设计教育是从艺术教育中延伸出来的有基因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区别与联系的统一体。

一、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室教学)教学结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目前中国设计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大多停留的手绘表现和计算机表现,而与设计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教学)十分薄弱,投入十分不足。针对设计艺术教育的本质特点,设计艺术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计教育界接受了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间接传人中国大陆的包豪斯教学理念,并被简单化为“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形式实现,并建有书籍装帧工厂、编制工厂、陶瓷工厂和木工工厂等。欧洲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根据材料、工艺及设备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材料、设备使用等问题),或者说解决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如何表现问题,而不是设计的创意问题。工作室都是统一管理,专门技术人员负责,不隶属于某系或某专业,除了有的学校需要交纳部分材料费用外,免费面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开放。

充分实行假期课堂,实现设计艺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对于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说,假期除了休息以外,完全可以用假期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个过程调整学习认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照国内外高校在学期安排上的一些做法,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延长假期,将大量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完成,实行“假期课堂”。

设计艺术教学应该大致分为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这两个部分应得到突出与加强。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针对各专业领域,其假期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平面设计要注重对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文化的调研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策划与设计。同时在包装装潢、书籍设计等不同行业进行课题研究与市场开发;目前刚刚兴起的数字艺术,则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体现技术与工具的高度,同时特别注重人机互动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二、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采用更多的启发和激发式教学

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首先要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去重新想象和思考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性问题。从本质上讲,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么设计教育就应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如果设计缺乏针对性,不能在制约中找突破,变成“玩设计”,变成孤芳自赏的“纯艺术”,就说明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存在着问题。那么对教师来讲就需要改变教学思想,采用更多的启发和激发式教学。

摆脱以前模式化训练,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还需加人体;空间的训练来适应专业的需求。以平面构成为例以往平面构成教学中对点、线、面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只讲机械式的构成,忽视具象造型,画面机械、冷酷。老师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人认识,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让画面不但是点、线、面的构成,又富有内涵,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量上、画面的大小上进行变化,要求创意稿和正稿结合,让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作业完成时还要上台讲述创意思想,训练思维及表达能力。并且应该加人二维中体的表达训练,加强空间的练习。对各种体的表现、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等表现,及各种体在空间中的变化练习,让学生对物体在空间上的变化、构成有比较系统的训练。

不限制学生的绘画材料工具,养成对材料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靳埭强先生说过:“我不会教你用工具,而是教你用工具去思考。”以平面构成为例以往教学就是黑白两色,工具就是墨水和毛笔。现在工具的多样性,纸张的丰富程度以大大改善。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墨守成规,要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纸张乃至各种物质让学生养成对材料的探索和兴趣。使他们在探询材料所产生的效果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效果美。比如有学生在做嗅觉感受转向视觉感受的课题时,将牙膏代替白色部分,让观赏者能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又有嗅觉的触动,使作品多角度的展现。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技法的重要性,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工艺性,这些作为设计专业的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认为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的。现代设计的风格及形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设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创新意识,而从基础到专业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将两者分开。因为学生设计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因而一开始就必须站在创意的高度,将完整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论是学习造型、学习色彩、学习图案设计,这种思维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必须学会用自己的意识理解和创造客观世界,表现世界,而非模仿和抄袭。科技要创新、教育耍创新、艺术设计更要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要给其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气氛,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满足这种人的最原始的本性,在教学方法上多用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的主题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关爱弱者、引导消费,主导产品发展的方向,内容紧贴时展脉搏。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要处处体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乐山.人文素质、全面能力及人格——访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J].产品设计,2003.

第4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一、借助观察情境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观察能力同样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观察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教学过程中,棱柱概念引入时,教师可以用粉笔盒为例,请学生观察粉笔盒,思考粉笔盒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学生很快就能发现:粉笔盒是四棱柱,它的所有侧棱长相等,上、下底面形状相同,侧面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样的观察,顺利导入棱柱概念,学生加深对直棱柱相关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对棱柱概念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骤然加大,如果教师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概念导入,容易让学生从初一开始就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今后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知概念的有力途径,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有助于他们认识概念的基本属性。选择观察对象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尽量以贴近教学内容为宜。

二、联系身边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理当回归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设计应当重视学生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应当尝试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八年级上册函数概念导入为例,教学实践中,本人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欢乐谷摩天轮图片,随后提问:同学们一定不会对摩天轮感到陌生,但是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游客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游客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一开始,很多学生笃定地认为摩天轮上升高度与旋转时间一定成正比。本人出示了一张反映摩天轮上一点高度y(m)与旋转时间x(min)之间关系的数据图,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摩天轮离开地面的高度不一定是正相关,但是对于给定的时间x,相应的高度y是确定的。当学生发现这一点之后,本人立即趁热打铁,导入函数概念:在上面的例子中,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由于有之前熟悉的生活事例作铺垫,学生很快掌握了函数概念。

三、采用类比方法

类比思维是现在提及次数较多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通俗意义上理解,类比就是通过发现某几个事物在内部属性方面具有的相似点,从而推测这几个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同点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引入概念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知识每一章节、每一知识点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前后呼应的,不同数学情境可能需要运用相同概念,新知识和旧概念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点或不同点,教师应当采用类比方法,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顺利导入概念。

第5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本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具有显著地位,高性能粉体的制备在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粉体工程的学科边缘性、跨学科性及综合性等特点日益突出。本课程是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其主要目的熟悉和掌握粉体相关的基本理论、粉体相关设备各单元操作的特点及关键,熟悉各单元操作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性能,从而进行正确的工艺设备选型,并为开发新的粉体工程设备奠定基础。

粉体工程与设备不仅在传统材料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制备也有着日益突出的地位。作为一门材料专业重要学科,其本身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求加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粉体工程方面的实践,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情况谈关于下面五点感悟。

1 课程的定位与特色

《粉体技术及设备》课程为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它专业课程密切相关,例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等。同时,本课程理论内容涉及许多工业产品的生产,例如水泥的生产。它包含的内容:粉体材料的基础知识、制备、相关设备及生产安全问题等,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关注理论教学,而且结合理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深层次粉体知识的能力;正确掌握和合理运用粉体相关知识,以粉体过程工程的问题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粉体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研发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且知识面广,包含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两方面知识,概念多且抽象。针对本门课程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讲解,结合工程应用方面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其问题;对于非重点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答疑为辅。例如粉体设备方面内容,首先了解其作用和工作原理,结合到工厂参加相关实践活动,熟悉其操作流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更具竞争性。对于教材,选择张长森教授《粉体技术及设备》,本书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并且有较多的实践案例。

3 综合实验及实践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粉体相关知识,增加其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其原理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并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从粉体过程工程的层面,正确合理地运用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本课程教学中,遵循“突出知识应用性为中心”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课程讲解的内容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性和联系性,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课件和演示动画讲授),同时辅以启发法和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和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演示动画,能提供一些粉体处理加工相关设备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动态操作短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粉体加工过程及相关原理。

5 学生的考核方式

第6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 字体设计 教学 改革

字体设计教学主要开设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教学的课程名称曾经有美术字、字体设计,字体创意设计,创意字体教程等。字体的个性化设计、字体的品牌化设计、字体的专用化设计、字体的装饰化设计等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社会与注重知识产权的时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字体设计的教学也进行着沉淀、发展和改革,以适应和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与时俱进。

一、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目的性

字体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字体设计的专业性、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与素质培养进行,二者缺一不可,教学的目的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

当前专业性字体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包括汉字设计研究与拉丁字母设计研究。在尊重现有文字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字体的主题性、创意性、思维性、开发性的文字设计训练和研究。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的发展历史、设计性基础字体的研究、字体创意设计、字体设计与编排。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结构内容需要及时优化和改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与字体设计研究有关的内容,删减不必要的设计内容。如板式、编排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内容较多,有其独立的教学思想和内涵,不应该用大量的篇幅与字体设计研究混为一体;印刷技术更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些内容与字体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但不是字体设计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该独立开设,衔接性开设,这样也就使得专业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少受到其它课程的冲突和影响,更为纯粹和深入,这也是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字体设计的学习应当遵循专业化学习、价值化学习,不应广而浅、避重就轻或者舍本逐末地学习,大学教育不应停留在入门级学习。

另外,字体设计的教学需要增加一些专业性、研究性、设计性、应用性、创造性方面的内容,如:专业化单个文字的创新设计研究、语义性文字设计研究、语境性文字设计研究、集团式形态化文字研究、文字设计与应用研究、文字的时代审美研究、字库开发设计等内容。条件允许可以进行雕版活字印刷体验、字模设计制作,配备字体开发与文创设计工作室,与文字博物馆交流、组织参与字体设计大赛等。教学平台很重要,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有的院校发展较快,教学中专题性字体设计具体到课题性研究:如二十四节气字体设计表现、中国节日字体设计研究、城市形象字体设计表现等主题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

字库工程应当纳入教学内容。字库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汉字数量繁杂众多,其专业化程度,不亚于一座复杂建筑的设计。目前,我国字库开发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如: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举办的方正杯字体设计大赛,已经办了13届,合作院校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师大美术W院 DRDC字体实验室,这些院校走在了字体设计教育的前列。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汉仪字库)举办的“字体之星”设计大赛也为专业字体的设计交流提供了学习的平台。目前高校的字体设计教学针对字库开发的教学与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字库开发技术的传承教学十分匮乏,在教学改革中,这块内容应当增加,以推进字体研发的技术发展,普及更多的专业和行业知识。相关的技术培训、设计流程应当纳入字体设计的教学学习。同时做到规范字体,提升印刷字体、电脑字体的表现水平和实用功能。结合国家语言文字中心的精神要求,设计出更具特色,更加优秀的文字形式。

二、教学方法的独特化与专业化

教学方法对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十分必要,字体设计教学需要适合字体设计学习和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字体设计的学习,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意识,强调设计思维的转变与提高,强调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应用,强调专业学习的精神和态度。字体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1、摹写。摹写是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短期内提升学生专业认识和修养的重要方法,通过摹写走进设计,触摸设计的深度和规律。当然,摹写教材的代表性十分重要,如宋体、黑体是传统教学的摹写字体,经典的现代设计字体也可以作为摹写材料供学生参考研究;2、实验室实践教学。建立专业的教学实验室或工作室,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制作,体验设计的流程、工艺、应用和方法;3、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改革,驱动教学发展,学生通过项目参与研究和思考,突破“学院式、作业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成熟和提升。项目的统筹思考、运作方式、团队合作、对市场的思考是普通作业训练不可比拟的。项目课题的选取要贴近专业化和应用性,明显具有成果转化的基因;4、文化思考。文化思考是学习思维的正常运作,文化的思考注入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思考深入探索文字的历史成因、涵义韵味、传统积淀、民俗习惯等,使专业学习具有了历史的承传和担当,开阔学生思路,拓展设计素养。这种思考是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想导向,为设计界所重视。一个不进行文化思考的人不可能担当设计学习和研究的重任。文化性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认真钻研和准备,要眼界开阔,内涵丰富的作业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素质的传承和升华;5、应用性教学。设计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解决了问题说明设计是有价值的、有用的。字体设计是实用的,应用的典型性十分重要,如:标题字体的设计、产品名称的字体设计、品牌形象中的字体设计、招贴中的字体设计、企业形象中的字体设计、书籍装帧中的字体设计都体现了很好的字体应用。课题作业应当体现出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应用性思考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设计学习的创造意义和归宿。

三、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中,字体设计的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和专业化分工的特点。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充分考虑。目前,字体设计的教学课时形式经历了16课时,48课时,54课时,64课时等几种改变。由以前的欣赏课转变为操作课,由以前的理论课转变为实践课,由以前的临摹课转变为设计课,这是字体设计教学的巨大进步,可见本门课程的发展逐渐被教学所重视,其价值意义和专业的影响力逐渐在增强。改革后的教学课时应当至少保持在64课时。从价值化教学内容的角度考虑,字体设计应当列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课时至少保持在64课时,可以延长至80课时或者96课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段式教学。以64课时为例,8周教学安排,每周保证8课时的连贯教学,每周进行1个专题训练和实践,或两周进行1个专题训练。也可以安排每周16课时的教学,集中进行4周的学习训练,每周进行1个或2个专题训练和实践。其中需要大课题与小课题相结合,合理分配教学目标和任务。理论与实践的分配保持在1:3或1:4的比例,理论压缩精讲,强化学生思考和操作,交流式辅导、实践化辅导的比例相应增加。

设计性教学评价不应只是打一个分数,每一课题要进行课题评讲与分析,可以以分数+的形式进行评价,能量化的以分数评计,不能量化的要用另外的方式评价,这就是分数+的概念。评价体系可以包括:教师评价,网络公众平台评价,学生投票评价,展览展示平台评价,成果转化应用评价等。评价可以进行跟踪性评价,有的同学作业实现了省级以上获奖或者成果转化,一年后时可以修改最终评价。价值评价,不能忘记人才培养这个目标。

字体设计的使命是立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足于创造设计人才的培养和目标,立足于文字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立足于时展的内涵与潮流,立足于挖掘字体的文化价值与表现。字体设计日益显示出其专业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发展的深度化和社会应用需求的迫切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培养能力型应用性高级人才的目标不变,其形式和价值的选取在变,这一切有待于其学科发展和教学的理性化改革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倪伟,陈虹,朱国勤.字体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2-59.

第7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适应性 实用性 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教兴国政策的提出,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几年,随着国内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基本设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大力加强实践的环节。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教学和实践结合,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突出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就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应注意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连续性等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专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讲,还是以绘画或美术的基础课程加上设计或工艺的课程为主,缺乏新专业的开拓性,也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艺术设计领域的需要。而许多非艺术专业院校所设立的设计专业,大部分是从绘画专业脱胎出来的,或是绘画加工艺、绘画加设计,抑或单纯崇尚装饰艺术的单科性发展,更有甚者干脆办成“画设计”。4年的本科教育,学生除了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绘画基础的学习外,其他的时间也只是画设计稿而已。这样的大学4年下来,学生只知道画画、画稿、画方案,而对设计艺术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更缺乏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也不可能深入了解本学科所要解决或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到底是什么。所以,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作为每一个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学习专业课的一个前提。

目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色彩静物课程中以设计色彩为主,全因素素描被结构素描代替,三大构成设计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更贴近实际需要,真正解决了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中的脱节现象。另外,相对于基础课程所作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基础课教学的狭隘格局,教师超越了对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在基础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视觉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事物的把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有了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一门专业课程的建立只有应用于实践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例如,在教学中,专业课程由于在特定的条件制约下,如果只能通过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而不能很好地去接受实践的检验,那么我们在制定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理论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结合。然而,由于本专业的时代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设计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建立设计工作室和专业实习基地时,不仅要具有科研攻关的功能,同时对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要重视起来。

三、专业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连续性

第8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正所谓艺术源自生活。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的教学而言,应该结合市场需求,立足于市场。只有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艺术设计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要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应该基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到区域的经济以及文化命脉的传承,这样才可以让艺术设计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才可以常教常新,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结合市场的需求实际,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所具有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本文认为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基础课的设置进行拓展,强化学生在艺术知识上的沉淀积累

在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课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我们在对相关课程进行设置时,不要仅仅是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以及造型基础技能进行锻炼,同时还应该考虑和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紧密联系的建筑设计,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例如对结构关系的理解等等。此外,还应该增设其他一些和环境,建筑、景观,以及空间结构设计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的视角以及知识的广度得以拓展,对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多的沉淀和积累艺术知识,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和独到的艺术眼光,进而将这种能力在其作品中展现出来,成为高素质有较强创意的人才,而非单单会进行绘图设计的技术人。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调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就业来说非常的重要,是相关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市场需求的背景下,要改革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就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第一,作为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自然是必不可少,但其不但应该具有简单和精炼的特点,同时还应该具有系统和全面性。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进而使教学的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掌握,可以利用其独立设计出一些小型的项目。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专业操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更好的符合市场的需求。第二,应该将地方文化特色增加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重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是由于设计类课程是学生审美能力进行配音的重要课程,可以很好的对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进行配音,所以,在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当中,作为教师而言,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对其人文价值观的树立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其设计思维进行激发。第三,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融入课程当中,从而使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不但可以与市场的需求相符,同时还有更好的培养出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第四,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实际,将在施工操作技能基础上构建教学,强化对学生关于施工技术方面的指导,使其能够对施工的操作方法有所了解,进而可以使其在将来就业中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岗位当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就业率的提高。

三、改革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就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来看,大部分对理论教学过于重视,而对于实践教学则较为忽视,结果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要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实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的中心,让课程与生产实践以及教室做到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在设计工作中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其行动能力。

四、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配置进行完善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讲台、电脑、黑板的授课模式在当前已经无法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更无法给学生提供创意实践的场所。因此,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配置进行改善非常的重要。在这一方面,可以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从而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专业绘图工作室实现手绘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结合,从而让学生拥有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进而使其设计视野得以拓宽。而模型制作工作室,则能够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很好的位,使其空间思维得以拓展,设计灵感得以激发。此外,工作室不单单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同时还是学校和社会之间进行沟通的平台。通过工作室教学,能够使外界更好的了解老师以及学生的设计成果,从而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把握好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工作室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根本不能相媲美的独特优势,不论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能够从中受益,一举多得。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单是对理论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并且还是对课外实践也非常重视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要基于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对教学环境以及资源配置进行完善,进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其学习自主性,进而给其将来就业奠定扎实的根基。

五、结语

为了培养出与市场要求相符的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同时应改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而对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改革,使其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淑文.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素质教育,2016(15).

第9篇:教学设计的概述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的前提。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服装设计、美术接触较少,基础薄弱,加上刚刚接触,概念、新词较多且枯燥单调,及不像服装结构课有那样直观的线条和样式;也不像裁制课那样动手操作;是纯理论性的东西,需要理解;加之色彩、构图、线条、搭配对于审美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说很不容易,搞不好学生很快就会对着门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在与学生的初期接触中,应以尽快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应抛开书本,不按现行的教材章节进行,而应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同学心心目中的偶像(如歌星、影星等)着装入手。从款式、色彩、搭配、点缀等细节分析他们着装成功的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根据自身的体型、肤色、及心理需求,为自己设计出理想的着装、再为家人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积极性。在这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中穿插课本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二、改变课堂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承载当今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黑板上画上几个图案、拿一块布在人的模特上比划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设计课上要加入多媒体技术,并在老师的授意下亲自操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空间抽象的设计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能在不断的修改和变更中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比如:将一些大师的作品或一些代表性人物的着装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解析,在教学手法上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等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这种着装的深层含义以及设计理念、面料的选用、制作方法等。让学生自己树立强烈的设计欲望,让他们明白从何处下手,设计的效果通过裁剪、缝制和搭配才能完美的体现。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在服装教学中,要求教师以其广博的知识,超前的思维,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

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坚实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技能,还需不断的去涉猎新的知识,感受大自然,从生活点滴中激发灵感,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通过媒体、扑捉当前社会新的流行趋势,更好的为提高服装美术教学质量服务。课程设置上,以绘画训练为基础,不仅要画好服装款式,效果图,更主要的是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类法则的理解。根据学生美术基础差得实际情况,在教材内容上重点增加学生最易掌握的,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服装的变化也不断加快。人们的个性表现以及独特思维,也是服装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因素,这也给服装设计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服装美术设计教学应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服装美术设计人才适应市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要学生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美、发现美,为服装设计积累更多更新的知识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