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合作社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食品及日用工业品主要通过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销售等渠道流通。农民用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主体是农业合作社、农业食品综合体,生产资料商,专卖店及各种零售终端销售。农业食品综合体生产资料采购供应部门主要为本综合体内农户的需要服务,其余的主要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流通。上世纪末统计,通过合作组织流通的化肥约占化肥销售总量的60%,农药占50%,农机约占30%,其余的农资约占社会销售总量的20%,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
3.农业合作社
欧洲的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荷兰的农村都有农民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法国的农业合作社就是这种性质的组织。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本来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但政府给予了政府支持,使法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业务领域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二战后,政府一方面鼓励土地向大农户集中,使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促使农业合作社壮大。法国《农业指导法》鼓励成立合作社,并规定“由国家和农业组织共同管理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社员必须将自己的全部产品提供给合作社加工和销售”,“社员购买生产资料也要通过合作社”。从1959年起,当时的欧共体成立了成员国农业合作委员会,以推动各成员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1967年法国的《合作社调整法》又提出要将农业合作社置于农业综合体中,以便合作社同农民的工商活动联系在一起。法国农业政策还以金融信贷手段支持合作社,规定农村水利建设的补贴和信贷不直接给农户,而是给合作社,且规定凡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的生产补助金也比其他农户高10%。还有合作社纯收入中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免征所得税等等。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是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的股份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社会选聘制。凡是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要有一人作为社员参与管理,社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选举10—20人的董事会,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社长,由社长选聘经理和职工,董事、经理、职工均可连任。职工组成人员除经理外要有一定数量的懂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流通业务的技术业务人员和农业工人,一般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10人左右。
合作社的农产品仓储、加工、运销、物流及农业生产资料采购等,一般采取国家给予贷款支持和农户入股共同投资,随着合作社业务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还款付息,最终合作社对这些设施有独立的财产支配经营权,而所有权则是全体社员共有。
下面以粮食购销为例介绍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业务情况。依据合作社的章程,合作社应该将农民收获的粮食都买下来,但实际操作时,合作社只收购农户产粮的40~60%,合作社收粮时第一次付给农户的是预付款,因为合作社为农户粮食生产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所以合作社可以以比粮商收粮价格低的价格与农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收粮预付款只有粮价的30%左右,其余的要等收购的粮食卖出后,据卖出的情况付清余款。在欧盟的支持下,一般每年都卖得好价钱,再加上合作社通过食品加工、流通赚得的钱,经全体社员讨论,每年都要根据各户交粮的多少再分配一些给农户,结果算下来,仍比农户直接将粮食卖给粮商的价格要高。合作社经营其他农产品同粮食有些相似。
近年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社进入农业食品业综合体,促进在农业专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加工业、商业紧密结合起来的组织形成。这代表了法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4.分析与讨论
在西方诸国中,法国也属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但其政府对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的调控功能要强一些。由于工业品的生产和流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定,除特有的规律性的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外,政府对城乡工业品市场采取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而对农产品则采取政府部分直接参与和以间接调控农产品流通为主相结合的模式,这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具有典型意义。
法国的农产品从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过剩,到80年代初过剩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方面不得不采取措施增加国内消费和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支出大量的补贴以保护农产品的价格,避免农业衰退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法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于1960年公布了《农业指导法》,1962年又公布了《农业指导补充法》,围绕着这两个立法又有一系列的条例、法令和决定,其用意均为缓和工业化后农业衰退规律带来的后果。这些法律和法规明确提出:“靠发展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改进国内外市场和农产品价格”,并要求“法兰西农业指导法的目的是在社会和经济政策范围内将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拉平”,“保证给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以同经营资本和土地资本及其他业务活动的人以相同的报酬”。这些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是促使法国在国际市场竭力争夺农产品贸易份额,同美国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贸易战不断。尽管“乌拉圭回和谈判”已达成了农产品贸易协议,但执行起来并非易事。同时,法国政府背上的农业补贴包袱越来越重。这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吃黑快餐。但是很多上班族在面对黑快餐时却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
吃黑快餐纯属无奈
阴暗的厨房透着腐败的酸味,四面白瓷砖早已沾满了油污,芹菜、黄瓜、鱼肉凌乱地堆在案板旁。苍蝇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地板上还有一滩滩的污水印渍。炒菜时放入地沟油,刷锅的水反复利用……如今的很多快餐都是从这样的厨房里做出来的。
李岩在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谈到黑快餐李岩无奈地说:“谁不知道现在很多快餐店的厨房很恶心,而且还使用能够致癌的劣质油。但是那些快餐便宜、方便、省时,我们也只能眼不见为净了。”
对于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工作地点往往离家里较远,中午休息的时间有限,午餐大都只能在工作场所或者单位附近解决了。自带便当需要提前准备好,遇到天热容易腐败。如果每天挤公交、地铁,携带还很不方便。去外面的正规餐厅吃饭,点餐等待时间长,而且成本高。零食又不能作为午餐长期吃,所以叫外卖成了很多上班族的首选。
“在大城市打拼挺难的。房租、水电费、交通费、买日用品、有时同事们还要小聚一下,这些支出已经不小,如果平常吃饭的费用再不节省点,每个月的工资真的是所剩无几了。”李岩说黑快餐店的套餐很多都在十五元以下,便宜的还有八九元钱的。在价格上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杜绝黑快餐,三方在行动
企业:订购团餐
为了解决员工午餐难的问题,有些企业直接与餐饮业达成协议,为公司员工准备营养又可口的午餐。
团餐是双赢的选择。由公司把关为员工选择合适的餐饮业,能够让员工吃上安全、卫生、营养的饭菜。没有了午餐的烦恼,员工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另外,集体吃团餐,在午餐的价格上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
对于餐饮业,虽然团餐的利润率较低,但由于是与大企业合作充当食堂,所以一般不用缴纳场地租金,在煤气、水电等的使用上也有相应的减免。另外,团餐有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不必再为客源担心;供餐时段也高度集中,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精确备料,减少食材浪费。在人力的调配上也能合理安排,更没有广告费的开支,赚钱很稳妥。
餐饮业:进行农餐对接
2011年11月,北京市商务委会同北京市农委召开了全市推进“农餐对接”的工作会议,会上,市商务委布置了“农餐对接”工作,10家“农餐对接”试点餐饮企业与1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了2012年“农餐对接”合作协议。实施农餐对接无论是对餐饮业、农业合作社、还是食客都非常有利。
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即位列10家“农餐对接”试点之一。公司外联部北京区域副总监赵德福曾对中国商报的记者说:“实施农餐对接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保证企业食品安全。与正规、大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可以追溯原材料的源头,有利于企业把控货源的品质。二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企业成本。目前,湘鄂情的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了12.5%。”
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顺斋同样激动地说:“农餐对接对于我们农业合作社来说可谓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就是产品出售难问题。长年有固定客户,不用考虑销售市场的问题,这对于农业合作社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农餐对接的实施对于上班族来说更是福音。能吃到直接从食品生产基地运送来的新鲜食材,自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政府:启动午餐工程
在郑州,商务内环与商务东五街、九如路、九如东路、商务西七街、商务西二街、众意西路的6个交叉口附近,都是白领们上班最集中的地方。为了解决上班族用餐难的问题,市政府启动了“午餐工程”,配送的午餐仅10元一份。郑东新区综合执法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此次启动的“午餐工程”,政府没向经营者收取一分钱费用。政府只负责监管,完全不插手运营。
不过,根据郑东新区综合执法局、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和米多面多餐饮公司达成的协议,米多面多“所有菜品当天配送、当天销售,绝不出售过期变质的有害食品。”“如果违反承诺或餐车胡乱停放,执法局有权随时撤销午餐点。”
不仅在郑州,其他城市也纷纷开始启动“午餐工程”。厦门市发改委、贸发局等有关部门已分赴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等地调研,为“午餐工程”制定具体方案。厦门的“午餐工程”准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由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实行统一配送。
温馨贴士:如何辨别黑快餐
1.宣传单上没有写明餐厅的具体地址,或者写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大厦。当你打电话询问具体地址,对方支吾不清。
2.当你订餐时要求带发票,对方会以“收据可以吗”或者“发票刚好用完了”之类的话来搪塞你。有些店可能会给你被人遗弃的旧发票。
3.快餐的外包装粗糙,一次性餐具质量差,甚至有异味。
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致力于用特色农副产品创品牌的公司,在武汉市中心城区有5.3 hm2国家立法保护的洪山菜薹原产地,并注册了“鄂・洪山菜薹”证明商标,而且在武汉周边及宜昌绿色蔬菜生产区也有自己的多个生产基地。查询网站:http://省略
热烈庆祝山西四大农业龙头企业荣获中国农业品牌100强 山西工作站
2007年底,在由中国管理科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中国农业品牌网联合组织,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共同参与的“2007中国品牌500强”评估排序工作中,山西乐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翼城大众饲料有限公司、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来福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经各有关部门综合评估,被评为2007中国农业品牌100强。
栗埃聪―一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山西工作站
栗埃聪,今年36岁,他积极带动农民快速致富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
2007年6月份,栗埃聪创建了兴县综合农业合作社,该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在合作社成立的3个月里,他跑遍了整个兴县的沟沟凹凹,不辞劳苦,早出晚归,把农民最需要的技术信息服务送到农民手中。通过山西乐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信息平台传播信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他还建立发展无公害小杂粮基地,已建成台蘑繁种、玉米、小杂粮、莜麦、核桃等种植和加工基地87个。12月份,他又和山西中邮物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建立销售渠道。目前,通过整合兴县资源,他已在当地发展了120家农家连锁店,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村,同时把蔡家会豆面、交楼申莜面、罗峪口红枣、谷县黄油配送到省城“农家汇”连锁店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市场运作难、加工没经验、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栗埃聪对外来充满了憧憬。目前设定了四步发展目标:一是发挥地域优势,做大名优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积极加快信息产业化步伐,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国设立销售网点,与山西乐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长期供货合同。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加工能力。四是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打造特色土特产品,逐步向一流企业迈进。
如今,兴县综合农业合作社在栗埃聪的带领下,已初显规模,并成为当地的一面旗帜,更多的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山西兴县综合农业合作社被省里评为山西省十佳合作社龙头标兵单位。同时,栗埃聪同志也被评为农村经济合作社优秀带头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栗埃聪和他的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这条大路上会走的更快、更稳……
为城市贫困群众送蔬菜
湖北工作站
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湖农场,是生产优质蔬菜的地方。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蔬菜节,请些演员热闹捧场。
2007年,东西湖区领导决定,不花钱办蔬菜节了,要为城里的贫困市民送蔬菜、办实事。在武汉市内征集1000名困难贫民,每户无偿赠送8千克绿色蔬菜,入选的市民可凭票到附近的中百超市领取,在元旦前夕,许多贫困群众领到了免费的绿色蔬菜。
特别的瓜果蔬菜 享受特别的成果
关键词:合作社;企业;契约集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日
关于合作社正式的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一般认为,合作社研究分可以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以新古典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产生了对合作社的三种不同认识:一是垂直一体化形式;二是企业或厂商形式;三是联盟形式。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把合作社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即“契约集”。本文按照这两条主线,通过对国外引用率较高的合作社文献的梳理,整理出这些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为我国合作社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古典主义视角下的合作社
研究农业合作社的新古典理论模型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主要方法是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在既定假设前提下,研究农业合作社的价格决策和产出决策对农业竞争均衡造成的影响。研究的结论是农民通过合作社可以实现纵向协调,有利于农民实现规模生产、获得技术、增加融资、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进而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和规模经济效益。新古典主义对农业合作社本质的认识存在分歧,但与垂直一体化和联盟模式相比,合作社是一种企业形式的观点更被新古典主义者所广泛接受。
(一)合作社是垂直一体化形式。把合作社作为垂直一体化形式的模型创始人有Emelianoff(1942)以及Phillips(1953)等。Emelianoff(1942)首次把合作社看作是农场的延伸,是独立的农场主的不完全联合。他建立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合作社理论框架,把研究重点放在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关系上。该理论否认合作社的企业性质,认为农业合作社是独立的农场主为了从纵向协调中获益的一种联合行动。他认为,企业具有很强的盈利动机,企业所获利润要反映对企业家的回报,而合作社坚持按成本交易,因此它不是一个利润最大化的组织。此外,社员控制合作社事务意味着合作社企业家是不存在的。
在Emelianoff研究的基础上,Phillips(1953)建立了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合作社产出和价格决定模型,他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推导出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社目标函数的最大值。通过让社员的边际成本与合作社的边际成本之和等于合作社的边际收益方式,可以实现每个社员的利润最大化。但是一些经济学家指出这个模型存在着缺陷。
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垂直一体化的观点,对合作社的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Terreros和Gorriz(2011)通过对比合作社和IOFs(投资者所有企业),研究了这两种类型的组织效率以及垂直一体化对组织效率的影响。Salazar和Gorriz(2011)进一步对下游垂直一体化差异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下游垂直一体化水平更高的农业合作社更有效率。
此外,Emelianoff和Phillips指出了委托关系在合作社中的重要性,合作社使“谁受益”这个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Harris等(1996)认为合作社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非经济上的因素,例如人们的情感因素等。这些观点对后续的合作社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合作社是一种企业形式。把合作社视为企业的观点是建立在合作社也和企业一样追求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假定基础上的。这种观点是Enke(1945)在研究消费合作社时首先提出来的。他假定合作社中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总额最大化时,成员和社区的福利也被最大化了,即“福利最大化解决方案”。Helmberger和Hoos(1962)在Enke的研究基础上,对营销合作社的行为进行了解释。他们把合作社视为企业的一个子类,运用企业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社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合作社通过对社员按惠顾量或惠顾额返还收入,使其单位产品价值或平均价格最大化。结果表明:(1)合作社可以通过限制合作社成员数量来增强现有成员的潜在激励;(2)在收益递减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试图通过吸收新成员来扩大业务,将会减少已有成员的收入。这种思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北美合作社研究的主流思想。
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些研究者把产业组织分析方法引入合作社研究中,把对合作社的研究从微观层面拓展到了中观层面,开始关注合作社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问题。Sexton(1990)用新古典理论发展了农业销售领域的空间竞争模型,比较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合作社和公司的行为差异以及相应的均衡状态,认为在同等条件下,一个按照净平均收益(NARP)定价的合作社比按照边际净收益产品(NP)定价的合作社更具竞争力。
Tennbakk(1995)用标准产业组织理论对双寡头私人企业、双寡头合作社和双寡头公共企业的运行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把它们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照。他认为合作社可以起到改善市场失灵的作用。Alback和Schultz(1998)用标准产业组织理论构建了一个在古诺双寡头条件下合作社和IOFs之间的竞争模型,结果表明:在双方的竞争中,合作社将会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甚至把IOFs赶出市场,单个社员的盈利也更多。Tribl(2009)对合作社与IOFs之间的竞争问题进行了一个补充研究,他建立一个空间模型,通过新古典主义的价格-产出均衡框架,求解不同产业组织的定价和市场份额以及农户所得。他分析了农户在纯合作社市场、纯IOF市场、合作社-IOF混合市场中所获得的收益,其结果表明:农户获得最高收益的情况是在合作社-IOF的混合市场中。Fousekis(2011)也把合作社视为一个企业,研究合作社间的空间价格竞争问题,他的研究是对Tribl研究的一个补充。
Feinerman和Falkovitz(1991)从另一个视角,运用新古典理论构建了一个生产和消费服务皆由合作社提供,且社员的生产决策与消费行为是同时被确定的模型。在给定社员的效用函数情况下,该类型合作社的目标是使社员的总福利最大化。他们解决了在有约束的条件下使社员效用最大化的问题。Feinerman和Falkovitz认为价格和税收对合作社的规模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把多目标的服务合作社的内在经营机制清楚地表示出来,根据合作社的规模可以推出最优路径上的成员行为。他们认为,当外部条件改变,而合作社没有相应的改革措施时,合作社的持续经营就很难得到保证。Choi和Feinerman(1993)扩展了Feinerman和Falkovitz(1991)关于以色列莫夏夫案例中的模型分析。他们放宽了对成员同质性的假定,分析了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实现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定价和分配政策。尽管这个模型讨论的是莫夏夫模式,但是把它扩展到一些生产合作社中仍然适用。
(三)合作社是一种联盟形式。一些研究者把合作社看作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群体联合而成的“联盟”,并对这种“联盟”展开了研究。
新古典主义对于联盟形式的研究不太深入,主要是由于新古典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性不够强。Hueth和Marcoul(2002)分析了联合议价合作社的作用。他们认为,合作社的联合议价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很小。但是,在市场供求不确定的市场上,联合议价本身作为一种价格发现机制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议价联盟可以起到保障合同执行的作用。Gall和Schroder(2006)把合作社分为传统、新一代和学习网络三种类型,系统研究了它们作为一种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把合作社视为成员间的联盟,讨论了合作社间的联盟问题,并分析了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治理问题。他们的研究是对合作社是一种联盟观点的拓展。
博弈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为新古典主义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完备的理论来解释合作社联盟形式。Staatz(1983)认为合作社是一个n人的合作博弈,他以营销合作社为例,假设合作社是由n个异质性成员组成的联盟,成员的异质性表现为生产规模大小不同和生产收益函数不同,成员选择参与合作社或者选择其他销售渠道,合作社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和收益分配机制,保证合作社的成功运行,研究结果显示: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对于保持合作社的稳定是必要的。Sexton(1986)也用了一个n人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户的行为选择以及他们在合作社中采取集体行动的动机,该博弈模型的核心解显示,如何在成员之间以及其他参与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成本和收益,对于合作社的产生、稳定和效率非常重要,如果不考虑农户的规模大小和能力高低而进行平均定价,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较为优秀的成员会选择退出合作社。
Karantinis和Zago(2001)构建了一个非合作博弈模型,研究内生性成员制度和异质性对于成员及合作社行为的影响,该模型推导出了在一家合作社和一家IOF寡头垄断市场下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条件和合作社最优的成员规模,同时研究了成员异质性对于最优成员规模的影响。他们的模型解释了农民选择合作社而不选择IOFs的条件,并推导出在开放或封闭的成员资格条件下合作社的最优成员规模。他们认为,合作社应该提供各种激励来吸引高效率的农民,否则仅吸引低效率农民只会使合作社走向衰亡,该结论与Sexton(1986)一致。
还有一些研究者运用博弈模型观察合作社的市场行为。Hendrikse(1998)建立了一个在组织形式(合作社和IOFs)选择上投资决策的博弈理论模型,通过后向推理可以得到一个均衡条件,使得合作社成为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同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合作社和IOFs可以共存。此外,笔者把合作社作为一个决策单位,充实了先前的决策模型。
二、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合作社
20世纪90年代,把合作社作为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契约集”的观点受到了极大地关注,这种观点把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关系看作是契约关系。“契约集”观点是建立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松散结合,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其契约性。事实上,有关契约联结的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提了出来,但是到90年代后期才形成系统的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Coase和Williamson的企业理论为合作社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到合作社的研究中。Levay(1983)和Staatz(1984)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合作社产生的主要原因,认为只有降低交易费用时农业合作社才会出现。之后许多学者的研究印证了这种观点。这些研究认为,作为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农业合作社能够使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有限理性、机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程度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Staatz(1984),Caves和Petersen(1986),Shaffer(1987),Hendrikse和Veerman(2001b)认为,畜群、农业机械、手工技能等农业投资的资产专用性较高,农业生产活动对季节、气候和专业化生产的依赖性较强,当机会主义行为存在和交易双方力量不平等时,这些专用性资产很容易被农民的交易对手所利用。如奶产品、水果和蔬菜,由于其资产专用性明显,交易费用也较高。因此,农业合作社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比例相对较高。Royer(1995)认为,与IOFs相比,合作社能降低由资产专用性引起的交易成本,因为合作社为农民所有,它不会不履行与农民社员之间的协议。Ollila和Nilsson(1997),Sexton和Iskow(1988)认为,合作社相对于单个农户不仅具有规模经济和更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而且合作社还可以减少交易频率和交易风险,加上惠顾返还机制,合作社能确保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Shaffer(1987)和Fulton(1995)认为,面对农业生产中天气、市场价格和无法控制的交易条件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合作社能比较有效地协调这些基本的经济活动。此外,农民还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在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两个市场上都面临垄断风险,合作社可以在降低这些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Hendrikse和Veerman(2001a)以营销合作社为例,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分析认为,只有当农产品加工阶段的资产专用性程度比农产品生产阶段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低时,合作社才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随后,Hendrikse和Veerman(2001b)运用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了在农业营销合作社中投资约束和控制约束之间的关系,他们比较分析了合作社和IOFs之间在控制和投资决策上的差异,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构建了一套财务约束条件下农业合作社最优治理结构决策的逻辑顺序。Bijman和Hendrikse(2003)分析了荷兰的水果和蔬菜合作社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重组为更大的营销合作社的过程,认为建立反市场垄断的力量是农民组建合作社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减少营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的影响与保护专用资产投资免受侵害也是农民组建合作社的主要动机。此外,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展业务培训等方面,合作社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对于IOFs有优势,也能很好地降低交易成本。
(二)产权理论。在一些学者看来,产权理论可以解释合作组织的存在理由。Fulton(1995)将产权理论应用于合作社,并解释了合作社存在的理由。他认为合作社是一个涉及两种投入、农业产出和加工服务的生产过程,如果加工服务的质量是高度可变的和难以预测的,组织生产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这些服务的提供者成为剩余索取者。如果农业产出是高度可变的和难以预测的(至少没有什么成本),组织生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这些生产者成为剩余索取者,换言之,应该建立一个农业合作社。
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对合作社持批评态度,如Alchian和Demsetz(1972),Jensen和Meckling(1979),Fama和Jensen(1983),他们通过研究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后认为,合作社的产权界定模糊,财务资源的利用也非最优,公平也成问题,因此合作社并非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由于模糊产权造成成本过高,Porter和Scully(1987)认为,合作组织是低效率的,即技术低效、分配低效、规模低效。Vitaliano(1983)认为合作社的产权有三个显著特点:(1)封闭性权利(被限定在惠顾社员);(2)选择性权利(只有当社员对合作社惠顾时才发生);(3)非流动性权利(既不可分离,也不能市场化)。这些特点对合作社的绩效和效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产权研究表明,合作社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合作社的低效率。Cook(1995)认为合作社是一个产权界定模糊的用户与投资者的集合,由此导致了合作社存在五大类问题,即搭便车问题、眼界问题、投资组合问题、控制问题和影响成本问题。Borgen(2003)进一步将合作社的问题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与投资相关的激励问题,包括公共产权问题(即搭便车问题)、眼界问题和投资组合问题;一类是与决策相关的激励问题,包括控制问题、跟从问题和影响成本问题。
Chaddad和Cook(2004)基于产权理论对合作社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合作社的演变规律。在他们的分类中,传统合作社和IOFs是两种极端形态。他们分析了两类非传统的合作社:第一类合作社的产权被限制于惠顾成员,包括比例投资合作社、成员投资合作社和新一代合作社,这类合作社虽然有些偏离传统合作社原则,但实质上仍然属于传统合作社范畴;第二类合作社的产权是开放性的,不限惠顾成员,合作社能够从非成员那里获得风险投资,包括资本外联型合作社和投资者股份型合作社两种形式,这类合作社突破了传统合作社原则,虽然合作社性质没有完全转变,但实际上已经逼近IOFs,他们认为,假如这类合作社发行公共交易的普通股,则会转变为IOFs。
(三)委托理论。委托理论下的合作社研究是对产权理论视角的扩展,为研究合作社的激励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委托理论认为,合作社是一种由所有社员共同拥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决策权的治理结构。Staatz (1989)指出,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权和决策权由所有社员共同所有,而决策管理权则不尽相同,有些合作社采取社员“一人一票”制,有些合作社则采取“一人多票”或“一股一票”的原则,还有的合作社由核心社员代为决策。
Shaffer(1987)分析了合作社中社员和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并将之与IOFs中的契约关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不同。首先,合作社无法控制其社员的生产决策;其次,对于与外部市场相关的协调性事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契约总是偶然性的或不确定的,比如向社员分配多少利润一般不会在契约中规定,而是取决于合作社的市场绩效。尽管IOFs有时候也采取偶然性定价政策,但是在合作社中,这种风险共担的方式具有优势,因为社员更愿意信任他们自己的组织。信任对于契约来说,尤其是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产品的契约,甚为重要。因为农户一旦对某一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的产品进行生产投资,高昂的沉没成本便产生了,这实际也意味着存在高昂的违约成本。
Eilers和Hanf(1999)主要运用委托理论探讨了农业合作社中最优契约设计的问题。他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启迪性的讨论:在农业营销合作社中谁是委托人,谁是人?他们认为,当合作社管理者向农民提供合同时,管理者是委托人,农民是人;相反,当农民向合作社提供合同时,农民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人。
(四)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合作社中的问题,而不完全契约理论把范围扩大到成员群体,解决成员间的激励问题,因此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委托理论的补充和拓展。Zusman(1992)利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描述合作社企业制定集体抉择规则和内部法规的模型,该模型解释了合作社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有限理性以及议价成本控制等条件下,如何选择和制定其内部法规与集体抉择规则,并进一步讨论了合作社面临异质性成员群体时如何设计集体选择规则。
Sykuta和Cook(2001)分析了合作社、IOFs以及北美“新一代合作社”与生产者之间的契约设计,认为在不同的契约形式下,缔约方之间的缔约动机存在巨大差别,因此所采用的契约形式也有巨大的差异。在农产品供应的纵向一体化中,合作社具有独特的优势。
Hendrikse和Veerman(2001a)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的产权形式分析了农业合作社在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下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利润。Hendrikse和Bijman(2002)进一步研究了生产者治理结构选择问题,他们运用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研究了所有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探求了在何种市场和激励条件下,生产者通过后向一体化投资下游产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他们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合作社组织中的契约形式对组织效益的影响。
三、文献评述
本文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合作社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综述,并总结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关于合作社的本质,与垂直一体化和联盟模式相比,合作社是一个企业的观点更受到新古典主义者的广泛认可。随着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合作社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等的出现,大大深化了先前的研究,这些理论分支的共同点在于其契约性,因此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合作社通常被认为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联合,即“契约集”。
第二,尽管新古典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来解决定价和产出决策问题,但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合作社内部存在的制度性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他们对这方面问题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直到新制度主义理论诞生,学界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合作社的组织制度,成员异质性、激励与约束机制、治理结构、人行为等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这已经成为合作社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此外,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了合作社研究的进程,新古典主义下的“联盟”模式得到了更加完备的解释,这也是当前合作社研究的新趋势之一。
第三,合作社究竟是“企业”还是“契约集”,对此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近年来关于这个争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理论之间的独立性逐渐被打破,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社的性质和功能趋于多样化,多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也将成为一个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EMELIANOFF I V..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M].Ann Arbor:Edward Brothers,1942.
[2]TERREROS I S.,GORRIZ C G..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on efficiency:Anempir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ooperatives and investor owned firms[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1.5.1.
[3]ENKE S..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1.
[4]HELMBERGER P G.,HOOS S..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d Organization Theory[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2.44.
[5]SEXTON R J..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A Spatial Analysi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0,72.3.
[6]ALBACK S.,SCHULTZ C..O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s[J].Economic Letters,1998.59.
[7]TRIBL C..Spatial competition of food processing cooperatives in a mixed market the case of uniform delivered pricing[R].Working paper,Feder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Austria,2009.
[8]FOUSEKIS P..Spatial Price Competition Between Cooperatives Under Hoelling-Smithies Conjectur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2011.12.2.
[9]STAATZ J M..The Cooperatives as a Coalition:A Game-theoretic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6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
一、农超对接概述
(一)“农超对接”的内涵
“农超对接”是我国农民销售产品的一种新型模式,是指超市直接向农产品的生产者采购,或农产品生产者直接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售给超市。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而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又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二)“农超对接”国内外发展情况
在国外,农超对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尤其是日本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在日本,商业企业采购农产品一般需要经过农协;美国的农产品基本上是有组织的规模化大生产,超市等企业大多是直接到基地采购。
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超市的基本条件。2009年10月,沃尔玛与商务部和农业部分别签署了《共促“农超对接”的合作备忘录》。2011年3月,新疆商务厅与家乐福签订了“农超对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家乐福、沃尔玛等6家大型超市加入北京市农超对接联盟,2011年,华堂超市、永辉等8家连锁超市共100多个超市实现农超对接。2011年7月,北京市商务委举行“平谷大桃进华堂超市即农超对接”启动仪式。2011年12月7日,由国家商务部、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华北片区活动,来自华北地区的38家超市和39个农业合作社参加并签订“农超对接”。
(三)石家庄市“农超对接”发展现状
2010年,石家庄市被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8个项目列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并顺利通过了省级、市级验收。石家庄家乐福保龙仓超市与永年义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藁城市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藁城市绿生蔬菜合作社、藁城市董军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四家农业合作社签署了合作协议,至此已签约合作社15家。与石家庄北国超市合作的蔬菜水果等基地已达到十余家。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石家庄“农超对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释
“农超对接”作为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一种新模式,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在起步阶段必然会面临各种挑战。
(一)农村整体网络普及率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5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18.5%;河北省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也仅为22.8%。这使得农产品供求信息难以对称、销售渠道不能畅通等问题突出。在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以石家庄市农业局主办的石家庄农网、八亩地网石家庄站和石家庄特产网为主,但是存在整体利用程度低,访问量不高,网站信息单一、缺乏互动,信息不集中、信息和更新不及时,信息查找和获取不方便等问题,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致使不能有效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难以真正起到对农业市场信息的指导与服务,导致农产品供求双方互不知情,农业生产供给相对过剩,农产品增产但农民不增收。
(二)农业生产盲目跟风现象严重,生产分散致使难以形成大宗供应
石家庄农户种植农产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产生,存在生产分散,种植品种少、种植面积小、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市场信息不对称、诚信履约观念薄弱等特征,使得农产品供应量低而不能形成规模供应,难以满足超市需求量大通常实施大宗采购的要求,由于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有时候种养殖的产品不符合超市要求而只能在当地贱卖或者倒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超对接”的发展。
(三)部分知名农产品已有商标,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石家庄市积极实施商标富农工程,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几年来,已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180余件,其中引导蔬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7件,引导林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23件,已成功注册“赵县雪花梨”、“赞皇大枣”、“平山绵核桃”、“行唐大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涉农著名商标29件。但是这些知名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者,往往不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认识不到商标在现代巿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和重要作用,80%以上以散装形式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其中不少还经过当地企业的包装加工,贴上其他品牌进入超市。这使得龙头企业难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超直接对接的实现。
(四)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流通成本过高
目前,石家庄物流配送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一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二是农村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商品储存、服务功能等方面建设滞后,这很难适应大规模的基地采购和订单采购的发展需要,而农产品的运输往往是长距离的运输,物流技术和设施的落后使得物流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推动石家庄全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对策与建议
(一)搭建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主的信息沟通平台,减少农民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并拓宽农超对接渠道
石家庄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开通了“三农直通车”和“小葵花超市”两个板块,为石家庄部分农产品或者特色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由于广播播出时间和受众数量的限制,导致很多信息难以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为此,石家庄市应搭建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主,广播电台、电视台农民频道、报纸等多种媒体“信息共享、及时更新”的信息沟通平台,把从生产、分销到终端零售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网站上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石家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产量等信息,让超市等商户对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并实时公布石家庄市内或者周边城市主要商户的需求信息。这样既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以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也利于建立起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对称、开放的信息渠道,使农民直接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通过网站整合农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其他超市及生产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交易方的价值以及信用水平,大大减少了对接双方的调研成本及交易费用,也能够提高农户的市场反应能力;在网站上可以开辟三农版块,专门邀请各类农业专家,通过视频录像的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在线留言方式向专家提问,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二)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一农产品品牌并进行集中供应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能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并帮助农户实现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和价值增值。石家庄市应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可以以区域或者以农产品类型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集中生产,统一农产品的品牌,集中向各类超市或者市场供应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成为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最终形成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品牌化龙头企业带动,都有标准化基地支撑,都有规范化合作组织连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和专业化服务
石家庄市是全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交会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公路网络交通最密集的城市。石家庄国际机场是首都备降和分流机场,已开通内陆港和40多条国内外航线。因此,石家庄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农产品生产流通公司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为公司客户提供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连锁集团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为连锁集团所属超市、连锁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为没有设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中小型超市或其他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四)政府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促成农民与超市间形成长期稳定合作
石家庄市政府、商务局、农业主管部门等应加大对农超对接的宣传和扶持力度,要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农超对接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先进典型等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扩大农超对接的影响力,对成熟的农超对接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农超对接,使得农户与超市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卖难”、“贱卖”和消费者“买难”、“贵买”问题,真正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维护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稳定超市货源并保证合理盈利的“三方共赢”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定寰,杨伟民.“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EB/OL].中国农经信息网,2010-04-28.
[2]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市场建设司,2009-9-3.
[3]“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课题组.蔬菜“农超对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11-30.
[4]课题组.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研究背景分析[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2005-7.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2011-7.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课题《基于农超对接的石家庄农产品流通研究》(编号:11457287)。
作者简介:
农信社面临五大挑战亟待“破题”
该地市全市农信社机构252个,占银行机构总数的36.8%,覆盖全市112个乡镇,员工3565人,占银行业机构员工总数的30.7%,其中80%以上员工分布在各乡镇及以下机构。截至2013年9月,各项存款182亿元,贷款165亿元,均列全市银行业机构第二位,但是目前是“大而不强”,虽然历经十年来的深化改革有所进步,但新形势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巨额存量资金风险。
我国农信社系统发展极不平衡,优秀的能够接近或者达到商业银行标准,差的游离于生死边缘。该市农信社发展比较滞后,截至2013年9月,全市农信社社不良贷款余额26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一半以上,不良率达到16%,受此影响,资本充足率仅为2.5%,有历史亏损挂账10亿元,能否解决这些存量不良贷款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二)产权关系比较混乱。
由于主要监管指标达不到准入标准,目前该市农信社不能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者农村合作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三)风险管控水平偏低。农信社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惯性,在没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经营模式的改变也缺乏动力和压力。内部管理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简单粗放,忽视内控制度在具体业务操作中的贯彻执行,人员素质也有待加强。
(四)适应政策环境的能力不强。
按照政策定位,农信社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些对象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处于末端,处于弱势地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该市农信社在发放单个农户联保贷款时,该种贷款的不良率达到10.25%,不良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7%。目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信社依托的农村经济金融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及时转型。
(五)外部竞争加剧,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
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变成储蓄和贷款业务并重;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国有商业银行也卷土重来,挺进农村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试水农村信贷市场,并逐步加大力量,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化趋势明显,融资结构多元化发展,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打乱了农信社的规划。在此环境中,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冲出重围,值得农村信用合作社深思。
农村专业合作社给农信社“破题”带来机遇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信社依托的农村经济金融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农信社“破题”带来机遇。
据调查,截至2012年年末,该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48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3452个,养殖业合作社1052个,农机合作社630个,其他合作社414个,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0亿元,其中多数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全市入社社员36.4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39.3%,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几户,多的几百户,全市入社耕地121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3%。形成了“合作社+农民+市场”的运作模式,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主要以土地、农机、林权等实物入股,形成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方面都不能与单个农户相提并论,间接的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的贷款加大了安全系数。该市农信社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信贷投放量稳步提升。截至2013年3月,该市下属县提供的贷款多的达到8200万元,收益率达到8%以上,贷款担保采取土地经营权抵押、农作物预期收益抵押、农机具抵押、专业合作社所在房屋抵押、第三方提供担保等方式。随着近两年来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农信社也在担保方式上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权抵押、厂房库房抵押、大型农机抵押、担保公司抵押等方式,反过来推动者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贷款品种、期限、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逐步演变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银行+担保公司+保险”的产业链形式,带动农信社在机制、运作方式、风险控制、人员素质方面不断提升。
如该市农信社在贷款的具体操作流程方面开始引进合作社客户评级管理办法和授信限额管理办法,将客户划为进入增加类、维持类、退出类三个类别并根据融资风险占比控制线、专业合作社经营年限等进行授信,大量采用受托支付方式进行款项的拨付。在风险控制方面形成闭合环状结构,贷款资金全部在环内流动,有效地保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各方构建控制关系,实施有效制约,确保供、产、销渠道的稳定。首先合作社和农户签订购销协议,保证统一销售;然后公司、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取保供销渠道通畅;最后引进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保险第一受益人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农信社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应对挑战
鉴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新生事物,商业银行机构缺乏对这种新型经济组织的认识和研究,没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该市农信社借助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验和一直扎根农村的独特的优势开辟了一条道路。在金融产品、营销模式、审批流程、风险管控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亟待借此作为突破口,全面应对现阶段存在的挑战。
(一)借助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改善农信社自身机制问题。
随着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程度,经营能力的提高,农信社需要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接机制,促使自身机制问题逐步改善,建立起核心竞争能力。
(二)融入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融入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村信用合作社+担保公司+保险”的产业链中,闭环管理,跟踪管理,保险保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上海市“菜篮子”工程的一个基地,这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远处的佘山层林尽染,云蒸霞蔚;近处的田野绿树成行,苍翠欲滴。深秋暖阳下,青葱的、墨绿的、紫色的、鹅黄的,多种颜色的蔬菜次第铺开,生机勃勃。菜农们在一旺旺菜地上荷锄耕耘,他们的神情怡然自乐;不远处是一排排整齐的白色蔬菜大棚,大棚内叶绿果硕、蒸蒸日上。这是闹市中一方远离喧嚣的乐土,现代农业之花在这里开得静谧又灿烂。
A 以科技为支撑,做大“菜篮子”工程
科学技术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把科技摆在突出的位置,以科技为支撑,逐步做大“菜篮子”工程。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门为各种社会团体食堂配送农产品及净菜加工的企业,总部坐落在青涌现代农业园区内。为了使农产品保质保鲜,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配送加工中心,购置了先进的加工、保鲜、冷藏、运送设备,设有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等恒温车间,有肉类保鲜、水产品冷藏、蔬菜水果保鲜库等仓库,占地5,000平方米。合作社对所有蔬菜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消毒处理,保证蔬菜品质鲜洁、安全可靠。合作社配备各类型配送车辆30多台,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随要随送,要多则多送,要少则少送,直接从田园到达餐桌,减少了许多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各项成本,价格比市场上的便宜很多,十分周到,十分方便。种种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举措,使得合作社很快打开了上海市的蔬菜市场,不少机关、学校、营房、医院的食堂争相与他们建立了协作关系。
建立基地,科学种养。
美晨合作社在生态优美的青东农场建立了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在佘山脚下建立了200亩生态林地养殖基地,邀请农技专家和畜牧专家对菜农和养鸡场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几年来,美晨合作社免费开设各类学习班、培训班50多场次,农技专家手把手地把科学种菜技术传授给社员,并且适时发放技术资料指导科学种植。他们采用土洋结合方法养殖生产的大佬馆土鸡蛋销售情况十分走俏。据美晨合作社负责人樊春华介绍,所谓土洋结合,就是鸡种要"土",选种方法要“洋”饲养要“土”,鸡病防治要“洋”。
加大投入,科学生产。
一是引进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加工、仓储设备,提升设施的技术含量,并配备高素质的车间工人。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进行加工,规范生产操作程序,强化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措施。三是加大对智能温室大棚、气象监测器等精准农业设施的投入。
加大合作,扩大规模。
一是引进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聘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合作社科技顾问,合作社还邀请4名农技研究生加盟组建科研团队,研发新技术、引人新品种、推广新农艺。二是与光明集团旗下的上海都市菜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农业合作社对接国有农业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合作社还与江苏昆山一家葡萄园达成合作意向,欲收购对方的1,800亩葡萄园,从而为扩大经营规模打实基础。
A 以质量为保证,做强放心工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食品安全受到社会民众广泛的关注。食品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道德产业,美晨合作社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经营中注重全产业链的安全建设,从生产源头,到产品检测、加工消毒,再到流通销售,层层严把安全与品质关,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让市民吃上了放心菜。在蔬菜种植环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农家肥,一般不施用化肥,做到合理施肥,适时施肥。同时合作社还使用了生物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一般不喷射农药,万不得已时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保证在施用后半个月或下过一场大雨后采摘,以确保其蔬菜质量。
在“大佬馆”养殖和产蛋环节,一是实施生态养殖。美晨合作社建设了生态林养鸡场,养有上万只土鸡,为土鸡营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它们有的在树枝上栖息,有的在林间嬉戏,有的在草地上追逐,有的在鸡棚里“咯咯”下蛋。此种散养的土鸡蛋营养价值高、口味纯正,因而供不应求。二是严格实行环境消毒。对饲养场地按规定定期消毒,凡进入人员也要进行全身消毒,以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在蔬菜加工配送环节,蔬菜加工实行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运行。蔬菜进入车间,首先是检测,凡检测不合格的,坚决退回,不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检测合格后进入清洗除杂阶段,清洗除杂后进入消毒程序;然后是包装、进入仓库等待配送。经过层层把关,最终将安全纯正的食品送到厨房或餐桌。
由于美晨合作社提供的蔬菜安全优质,目前有日京创业、东方航空、上海大学、武警训练基地、国际妇婴保健院等100多家机关团体成为他们的客户,服务人群达20多万,在上海果蔬食品配送行业名列前茅。
A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流农业园区
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如今的发展犹如一辆驶上快车道的列车,这个只有120多人的农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 2亿元,2011年有望跃上1.5亿元这个新台阶。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将加强科技创新,依托青浦的农业资源优势及自身的生态优势,强化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造集农业种养、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展示都市农业生态、生活、示范的三大功能。
一是依托现有的品牌优势,扩大种养规模,将蔬菜种植基地扩大到3,000亩,将土鸡养殖扩大至3万只,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扩大蔬菜配送范围,不仅扩大在上海的范围,还要开拓上海周边城市的市场,如江苏的昆山、浙江的嘉兴等。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讷河市走访了30多家农民合作社,几乎在每家都能听到如郭振海一样津津乐道的增收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自家的“致富经”归结为当地组建的农民合作社。记者采访发现,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独创地实施多次分配机制,将农民紧密连接成为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统一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等经济活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使当地农村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走向现代的崭新景象。
合作社“火”遍讷河大地
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松嫩平原北端,耕地面积600万亩,总人口74万,农业人口60.5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以来,这个市把农民专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经济现实问题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目前,该市已组建各类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8,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规模经营土地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
记者在讷河市同义镇盛源无壳白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是村里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人气很旺。
合作社社长高相斌:合作社2009年注册成立时,大家还心存疑虑,通过发动亲属,才凑了6名成员。但通过统一采购、种植、销售,合作效益体现出来后,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他的想象,现在有31家分社,3000多户社员,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长到7万亩,覆盖范围跨越行政界线,已辐射到周边的克山、依安、富裕等县市。
自称是合作社“铁杆社员”的同义镇广义村四屯农民田长平:跟种大豆一亩二、三百元比,无壳白瓜子效益要高得多,一般能达到1000元每亩,好年份还到过1700元。加入合作社就不用再为行情操心了,我家种100多亩地,20亩白瓜子一年收入就二、三万。
讷河市九井镇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实现了品牌经营,他们种植、生产的“一秤金”、“玉飨稻”等品牌有机大米行销许多大超市,价格卖到每500克17元。成本下来了,效益上来了,被品牌吸引的农民急着入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有500户社员,范围涉及周边市县,最远到了吉林省镇赉县。
2006年组建的同心乡双喜村的板蓝根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11户农民、几十亩土地,发展到现在123户、3000多亩地。2010年初成立的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目前拥有8700多户农民,51.8万亩土地,经营范围横跨10个乡镇66个自然村。事实上,合作经济这根纽带正让农村经济生活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告别分散小农经济
讷河市委书记马志军:组建合作社有效调整了生产要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效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节支增效转变,转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许多讷河当地农民:自从加入合作社,已经多年没有品尝备耕之苦了。购买种子、化肥、办理贷款都由合作社负责,农民只要将投入产出的账目算明白,尽管放心等着秋收。
记者在讷河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农民60%以上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理,常规的种子化肥采购、整地、播种、灌溉、秋收、粮食出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农户只要签订“入社”协议,就可以从事副业或离开“故土”外出打工。
讷河市委副书记韩枫:在多年的农村和农业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束缚。当地农村长期以来保持的土地分散经营,不仅制约了以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导致农民卖粮难、增收乏力。在合作社出现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一个时期以来,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在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韩枫:以前国家在农机、水利等方面对农村也没少支持,但在下,却难以发挥作用。三年前,我刚到讷河任职时,有一次到二克浅镇走访发现,当时这个镇就有每台达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25台套,却个个排列整齐、颜色像新设备一样。当时镇上负责人面露怯意地小声告诉我,这些设备好是好,设备使用起来能喷灌到方圆20多米,但咱农民的土地分散、未连成片,大型水利设备根本用不上。还有就是科技推广在下,很难实现,所说的统一品种相当困难,我们曾有个水稻种植村,全村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9种,良种、差种混在一起,质量无法保证,科技成果到了农村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为打破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制约,讷河市自2008年开始,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种,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讷河市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10;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记者在讷河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看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吴恒革: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时只有10户社员、121亩土地,现在发展到500多户社员、5万亩土地。目前,全社土地连片,实行大型农业机械集中作业,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效益。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社员王全才:以往春耕时都要自己购买化肥和种子,花费多,还可能买到假货。现在自家的10多亩地都交给合作社经营了,不用拿钱也可以种地,秋收还能得到合作社的返利,土地流转收入一年2万多元,又都是大机械耕作,水稻亩产比未入社的每亩要多收800多元,比农民自己种时产量高出一大截。平时我还在附近乡镇的工地干点零活,一天能赚80块钱,一个夏天就挣了6000多块。
掌控市场“话语权”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延伸,在讷河,合作社之间联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劲,当地甚至出现了由多个合作社共同组成的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不仅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了规模经济,还紧紧围绕与农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涉足生资购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开创了“社企合作”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由当地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组成,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
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理事长罗颖:联合社组建后,由于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使许多农资生产企业找上门来洽谈。2011年初,联合社还专门举办了由国内31家农资生产企业参加的集中公开采购招标会,采取竞标方式,经过反复质量对比、参数计算,联合社最终与两家国内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到各分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低于市场价450元,共购进化肥4000吨,仅此一项就为社员节支180多万元。合作社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此前许多分社通过粮贩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合作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下1000万元。
【关键词】河北省 农超对接 对策建议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一、加强“农超对接”的意义
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农超对接”试点及推广工作,“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正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1)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因为超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长期稳定均衡的,因此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的合作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市场,有利于市场拓展。
(2)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农产品销售价格。“农超对接”减少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可以为超市节约20%~30%的采购费用。由于流通环节大大减少,超市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农民专业台作社销售价格可提高10%~20%。
(3)有利于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农产品需求市场,而且,出售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利益分享机制可以成为吸引分散农户、扩大合作社规模的手段。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作为市场上较大的交易主体,超市有严格的农产品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方面下功夫。
(5)有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能力。合作社在同超市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经验,从而有利于迅速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能力。
(6)有利于促进先进设备的采用。基于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不仅超市倾向于对合作社和合作农户进行设备投资,合作社也要强化对包装、保鲜,运输环节所需设备的投资,因而可以促进先进设备的采用。
(7)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生产意识。在现代化的供应链上,超市的消费群体通常都是农产品的最终消费者,超市可以通过顾客信息和销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供应链上的产品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8)有利于促进合作农户的收入增长。农超对接”推动制度创新,通过组织力量解决产销、资金和技术问题,通过集约化生产减少个体风险,保障质量,节约成本,从而可以带来收入的增长。
二、河北省“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为研究河北省“农超对接”的开展状况,项目组于2013年7月至8月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利用访谈、参观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的“农超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合作社规模小、销售服务功能不足。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是这些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量的增长快于质量的提高的趋势。合作社普遍国模较小,在与超市对接谈判中显示能力不足。合作社本身在提供多品种、大规模的农产品方面能力不足,并且自身会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在自身的经营管理中也表现出管理不够规范,造成合作社的增值性销售服务功能不足。
(2)超市规模小且管理不规范。农超对接合作中,超市扮演中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从资金、仓储、物流等方面投入较多。而当连锁超市本身规模有限的话也就意味着将会在农超对接服务中投入不够。而且对于一些大宗农产品,一些超市的吸收能力有限,与超市合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卖难”问题,这会导致农户或合作社把交易重点从超市转向大型批发市场。
(3)农超对接难度大。超市销售的农产品需要品相好、质量好、够新鲜等,需要品种多、但每一种需要的数量少,而农业合作社的蔬菜品种少、单品种产量大,而且农产品需求量也没有相对稳定的规律性。农民的低水平的标准化生产井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4)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现阶段由于人才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资金的小足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合作社硬件条件缺乏,生意随意化、缺乏创新性,难以符台超市新颖性、高端化、安全性的消费需要,提供的农产品必然会从品质上、品相上很难达到超市要求。
(5)信用缺失影响农超顺利对接。信任缺失大人降低了合作双方的合作意向和信息的有效沟通,无法及刚、准确地掌握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方血的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了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6)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以及“农超对接”的认知度低。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制约,不可避免的存在消费者的认知问题,影响“农超对接”的发展。消费者对“农超对接”这个新兴的流通模式认知度比较低,在采购农产品的时候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误区。
(7)物流成本较高。河北省物流业总体呈现出总体运行趋稳、适度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加10.5%左右,高于全国9.1%的增幅。但是河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9.8%,高于全国18%的1.8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8)信息平台建设不足。“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刚刚起步,配套服务系统还不完备,导致信息在各环节间的传递不畅,造成生产者和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首先,缺乏一套完备的物流管理体系。第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不充分。
三、促进河北省“农超对接”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始阶段,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服务。帮助协调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其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1)促进物流系统建设。物流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冷链系统、信息系统和配送系统。考虑我省的现实状况,都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划拨专项资金,以支持合作社的仓储设施建设,并改善其运输条件,满足现代化流通的要求。
(2)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发达的信息网络平台则是保障“农超对接”中信息流顺畅的关键。目前河北省正深入推进“一村一店一网”便民富民服务平台项目,即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一批标准化农家店;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网,按照“网随店走”的原则,建设一批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和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以解决农民卖难和富民问题。
(3)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度方面的建设。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专门的“农超对接”财政支持政策;实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优惠政策;完善农产品生产及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检验制度。
(4)建立“农超对接”渠道。流通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试点连锁超市,农业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产品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产品展示推介会等形式,为“农超对接额”搭建对接平台。
(二)提高超市自有实力
超市是“农超对接”的重要参与者,针对目前的情况,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
(1)扩大超市规模。超市在自身积累的基础上扩大超市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以满足顾客一次性购物的需求。
(2)加强超市硬件建设。超市应改善其设施简陋、现代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有经济实力的超市应建设自己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利润。
(3)完善自身的质量检验体系。超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及质量检验体系有助于提高超市农产品质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在该超市买得放心,吃着安心。
(三)扩大合作社规模,加强自身经营管理
合作社是“农超对接”的另一重要参与者,针对目前的情况,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
(1)扩大合作社规模。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得到规模发展,九难以带动农民的加入,势必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供应,从而导致“农超对接”难以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此外,随着河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也需要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2)加强对农的技术服务。合作社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同时实行“反季节”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价格,为农户获取更大的利润。
(3)加强培训。通过开展专家授课、示范指导、技术交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组织。使广大农民从技术上、素质上、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
(4)规范内部管理。当前合作社发展进入数量快速增长时期,要强调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要按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5)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农产品行业品牌建设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新领域,通过对农产品实施品牌策划、提高品牌运作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农民取得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