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大纲中对于小学数学的主要要求是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让学生能够具备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本就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与素质教育有广泛的交叉。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能力是通过观察将已经活动的线索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小学生在对数学题目尽心观察和分析之后,使用正确的思路还基础答案,这就是数学中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能用于数学,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1]。

2.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活动收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在生活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智力因素指的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多的指向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了学生对于某项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压力的抵抗能力等。智力因素很难改变,但是非智力是后天影响的产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让学生成为一个非智力因素更健全的人,将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人获得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必须的基础。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只涉及到加减乘除,整数分数,但是这些知识背后的理智和逻辑能够为学生奠定科学素质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2]。

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路径

1.从思想根源上教育

思想在行动之前,想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立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首先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进行改造。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别吸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具备发散思维,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从教学内容上教育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罗列,并不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所以,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甚至也扼杀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涵,再适当的从课外材料中寻找能够凸显素质的材料,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比了解知识更加重要的工作来做。

3.从教学环境上教育

教室是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封闭的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可能。素质教育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方新天地,放开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大胆的脱离教师,把学生们带到更多的地方,活动室、操场、甚至是公园,在生活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价值,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

第2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把握好数学语言的精准性

教学中,作为一名老师,精准的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题意,不至于误判和误解,同时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教学中,应保证教学语言的精准性,不能模糊教学内容,要力求对教学内容的表述清晰、精练,如,某老师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提问下列哪些比能组成比例,这样会误导学生,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的转移,不利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如果老师能够将语言精准点,提问下列“哪组比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这样,学生听到老师的语言指令后,不用读题,大脑中立即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点和相应的数学思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题意,从而迸发出正确解题的思维火花,发散的思维马上收敛,视线马上转移到题目进行求解,同时节约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为有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语言应具有逻辑性、严密性

1.富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轻松和甜蜜之感。有的老师在数学课上,为了说清一个概念,或者表述一段数学事实,绞尽脑汁,最后还是重复啰嗦,学生都被搞晕了,连听课的老师都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授课老师不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造成的。如,老师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由于表述不清楚在同一平面内,学生无论怎样也理解不清楚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2.数学语言应具严密性,从数学学科的本身出发,要求我们教学中语言应该严密、准确,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如,在求圆柱的表面积时,有一题为: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面积是15.7cm2,如果把它平均截成2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cm2。解题时,有学生问到15.7cm2,是两个底面积之和吗?这样的现象,就是表述语言不够严密所造成的。如果出题的老师能在出题时把“底面面积”改为“一底面面积”。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不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况了。所以,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理应注意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三、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具体承载形式,教学中,应遵循知识的严谨性,不能犯知识性错误,否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数学学习,还会误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语句还是词语,教学前,我们理应好好考究相关的句段,以免课堂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如,老师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出现了这样一道式子:“5∶3=4∶2”,让学生判断是否成比例。这根本就不成立的式子,严重违反了科学的客观性,从而误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第3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Gao Yanhong

【Abstract】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light conclusion, process, ways to teach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inking, guides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brain involved in learning, knowledge of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in the brain to produce isomorphic, establish the essential relation of non-human, inspire students innovative learning thinking activit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ve education;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一个人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就离不开他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新组合和独特加工,在头脑中形成新产品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行动使之成为新产品的能力,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新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以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例如教学应用题:“有25 块棱长0.6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2.5 吨,如果用载重5 吨的汽车一次性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同学们的解答是:2.5×(0.6×0.6×0.6)×25÷4.5=3(辆)我也认同了这种解法,正要讲下一题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25 块大理石用3 辆汽车一次运完,由于25÷3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3 辆汽车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可能的,所以至少用3 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他这种讲法,我感到很惊喜。想不到这位学生能以事实说话,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能独立思考,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新天地。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造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如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长40米、宽(50一20)米的小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5.1 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保护学生好奇的天性、尊重他们质疑的权利。好奇是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身去尝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及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另外,老师可以经常性的设置有数学有关的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满心愉悦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5.2 努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学习数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培养一种抽象的、追求逻辑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要素。

首先,数学教师应该身先士卒,打破常规,时刻注意避免学生形成僵硬的解题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自发的寻找创造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具体模型、操作实物和感知的前提下,通过推理、综合和逻辑性的分析方法,以及一些非逻辑性的灵感、想象与直觉来不断的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采用图形与数字相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教育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能够用实物来表示的尽量用实物表示。比如说圆柱体的体积等的求解,我们可以采用教具来给同学们演示,既形象又生动,也容易理解。

5.3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法案,加上老师润物无声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把课堂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素材,让学生通过总结分析,把老师教授的知识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六、结语

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课程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规律以及性质,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全面的、科学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对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优势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China 5,000 year carry of culture body, have a very strong society, is also a dissemination the tool of civilization information.And the calligraphy art be the heritage cultural of our country, contain big race culture and deep ethos, infection generation again generation person.The passion motherland writing develop good of write habit, have well-trained of write technical ability, also first step of the calligraphy appreciate ability;BE citizen in modern China should have of basic cultivated manners.

【Key words】Calligraphy education;Appreciate beauty cultivated manners;Cultural cultivated manners;Create cultivated manners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第5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第6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困难;课外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37-0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以不可拒绝的姿态走进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许多语文教师都在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必须提出的,在我们农村小学,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小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还在停留在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状态,多媒体计算机成了摆设,上了灰尘也无人擦拭。农村教师拒绝多媒体教学,客观原因存在,但主管原因是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际,就是想对计算机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一番阐释,以其引起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共鸣和重视。

一、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二、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信能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困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潘文久老师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他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潘老师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潘老师演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再如在《倔强的小》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革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三、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第7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在共同完成作业中实现交流

以一年级下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为例,我会带领小朋友一同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五以内的加减,比如“3+2”,如果学生刚开始不会,我会为他描述这样一幅场景:现在有三个小朋友在操场跳绳,旁边有两个人在观看,那么共有多少个人呢?如此,用生活化的场景,就“活化”了知识,让小朋友感觉老师就像在和他聊天一样。从6、7的加减算起,我会选择画图的方式,比如说小红种了十朵向日葵,我就把向日葵画出来,采摘了两朵,我就用橡皮擦去,问还剩几朵?这时候小朋友只数数就知道了。让学生综合运用人数、计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一轮数学作业,层层深入学习。同时,发挥了数学作业的交流与沟通作用,以作业为媒介,增进小朋友与老师的交流,并同时让他们初步学习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2.在多元作业评价中实现交流

有些同学虽然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考虑到这些,老师如果单纯只打对错,很容易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相较于对错符号,他们会特别偏爱图案,图案会比较富于人文性,图案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情。因而,老师批改数学作业时,不妨采用大拇指、五星红旗、笑脸来表示“你很棒”、“你做得很好”;用哭脸、小辣椒来表示“还需要努力”。对待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可以在错误的地方打上三角,待同学修订完,添一笔,变成一个迎风飘扬的红旗。再比如,作业全部做对的,即可以得一面大红旗;作业整洁的,可以在大红旗之中添几颗五角星;取得进步的,可以画一个笑脸,并写上鼓励性的评语。通过这种富有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善于发现错误,乐于改正错误,让学生从中收获一种成功的小小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更了解到老师在意不单只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还看重他们是否勇于改正,是否认真等非智力因素。

3.让家长成为作业评价参与者

借助小学数学作业,可以架起多方的沟通交流。现如今,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因而,让家长成为作业评价的参与者,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衔接,使多方位全面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家长在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我会在课前布置一项让学生自制钟表的作业,这个作业年纪小的孩子是无法单独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协作,从剪裁,到分针时针的设定,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自己孩子学习上的了解,学生通过与父母合作,也能收获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家长的参与意味着作业评价主体增加,有利于构建多方共同评价机制,使作业评价更具客观性。通常来说,家长都认为自家的孩子比较聪明,家长给孩子的鼓励对在校数学老师的作业评价也是一个很大的补充,这就是以作业为媒介,老师、家长、学生三方有效的一种交流。

二、结语

第8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专业人才培养 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专业大致分为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理论、新兴专业四大类。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更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只有强化学生的实践,才能使他们全方面的发展,专业得到进步,技能得到提升。然而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院校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与真正实施的效果有一定距离。一些高校教师,对组织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缺乏耐心、信心和恒心。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譬如器乐课、声乐课,大多属于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他们对专业小课更为重视,但是就学生长远发展来说,实践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艺术实践是培养未来的专业艺术人才及音乐教师的重要举措。所以,从教师开始,应首先认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才能把教和学,学和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对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

(2)一些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只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演唱得好、弹奏得好就是专业上的第一,轻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和用脱节。与老师不探讨、与同学不相互观摩、思想上不重视实践……这些学风直接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理论“如饥似渴”,上实践课“没精打采”,认为艺术实践那是毕业以后的事,“艺术实践课可有可无”。

以上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艺术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培养音乐人才的质量,造成了毕业生只会唱和弹,不会教与讲的窘迫境地。所以,解决以上问题尤为重要。

二、关于实践全方位开展的有利因素

(一)好的组织领导者

(1)策划作用。实践的每个环节如筹备、实施、督导、总结、评比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领导的积极策划,在实践的关键时刻,还需要领导定向把关,领导是整个艺术实践活动的指挥者。

(2)服务作用。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要有一颗服务学生的心。在构件和谐社会的今天,院、系领导应转变观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艺术实践的经费问题,场地问题,宣传问题,各单位协调问题。有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好多问题,都会很快很好的解决,服务学生应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为学生服务,服务学生的一切。

(二)实践的参与者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实践中要有创新精神。首先,思想上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将来学生的需求,选定艺术实践的项目,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倾听不同学生的不同意见,敢于和学生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共建和谐求实的实践平台。再次,教师在艺术实践中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如:针对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在艺术实践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又如,可以组织学生互教活动,观看教学录像片,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中相互观摩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三)音乐艺术实践的主体

学生是艺术实践的主体,要教育学生认识艺术实践这一全新的课题。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要提高音乐艺术实践的能力。学和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良好的优良学风,那种把“学和用”分裂开来,学用脱节,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是有害的。大家知道,我们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回到舞台上去,回到讲台上去。那种空洞的、呆板的纸上谈兵的学习方法,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前提,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学习音乐也不例外。

三、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方法研究

音乐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一个专业。在这一领域,怎样艺术实践?怎样快、多、好地培养音乐专业艺术人才?社会上急需“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下面是笔者总结的若干可行性方法:

(1)组织学生的独唱、独奏音乐会。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头戏是组织学生的音乐会,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前夕,走向社会之际,总想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也是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宝贵财富,教师及学校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2)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各种活动。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各种演出活动。

(3)现场观摩。即到音乐厅观看各种形式的艺术演出,增加观摩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上感受高层次演出活动的艺术氛围,激发自身艺术技巧与修养的提高。这种艺术实践的形式不但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激励,对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实践锻炼的内驱力也有鼓励。

四、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方法具体措施和研究意义

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方法的中心定位和发展思路: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力求突出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规划能力,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技巧的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专业艺术实践机会,使得整个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拥有系统齐全的设备和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条件。按照体现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多形式多方法多手段开展高校艺术专业的实践。对艺术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重组,改革,创造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高校艺术院校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检验艺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最终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在艺术实践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能否在艺术实践的广阔天地里“生根开花”。音乐艺术实践是音表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第9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中小学课程 重要性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 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