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信息化教学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教学素养

第1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教学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99-02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

所谓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等。对此,一些国家提出的准则简单明了:(1)懂得数学价值;(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3)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思想方法。这意味着使学生掌握一种有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习惯,即形成数学观念,养成数学品质,以上一切,构成了人的一种特殊素质,即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谁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看到数学就头昏脑胀,一想到做题就苦不堪言,一遇到考试就欲苦无泪,学生要和数学这个“可恨的”科目纠缠10多年,如果总是这样痛不欲生,那还谈什么数学素养的培养?

信息时代,当代社会生活中各领域的数字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更加重视提升人的数学素养。然而反观当今的中职数学教学,应试教学的模式仍积重难返,导致学生只能放弃数学,视数学学习为沉重负担,教师视数学教学为累赘,传统教学不能满足数学化时代的需求。教育部提出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日益成为需要中职数学教学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信息化教学是解决这个课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中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科。如何让学生别恨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经过十几年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信息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信息化教学软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唾沫横飞、粉尘满地、呆板的模型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早就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哈欠连天。在现代教育中,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一些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15%―35%,并可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就是证明。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必须是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贴近生活,激发热情,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绝对不是教师自导自演而已,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信息化设计中来。教师引导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自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造。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自学。

信息化教学,能够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做广泛的延伸拓展,化难为易,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因此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有张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信息化教学软件,例如几何画板等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首先是观察力的提升,观察是一种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种对象知觉过程。教学中采用数学教学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例如,在《指数函数》这一节中,通过借助几何画板的优势,设计成一节数学实验课,学生就能直观地利用这个数学软件,观察图像,研究底数对于指数函数图像整体变化的影响。像这样在教室里师生共同进行数学实验则让学生感到一切都是当者他们面发生的,而不是以教条的形式灌输。同时让学生自己上台或者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上直接改变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研究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使用黑板上粉笔作图让学生观察,因为教师绘制的水平和学生观察到有限的指数函数图像的限制,质和量都不足以构成认识,使学生无法顺利地把指数函数y=ax(a>0,a≠1)图像的某些特征观察到位。现在运用信息化教学,能使原来实物或者板书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难度。又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信息化教学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隐退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但如果学生感知材料不充分,会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能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想象力。

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不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进行必要的数学实验论证。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一些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作为数学实验的平台,创造一个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在运用几何画板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计算机实时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及时修正思路,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用几何画板的计算、测量、绘图等功能进行快速验证一般性结论的真伪,从而清除“抽象的数学”给学生造成的畏惧心理,使数学的学习更加快乐,也为学生证明一般性的结论提供了内驱力。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常规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信息化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

例如《数列》,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已学的数列知识计算了购房所需的经济账,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整理有关房地产和购房贷款的资料,利用电子表格EXCEL设计制作住房按揭贷款计算器,进行仿真练习,并且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以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又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收到培养应用能力的效果。但应该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中创设应用的情境,主要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实践还是培养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总之,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用信息化改造中职传统教学,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开发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促使教学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迈进,为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昌洙.千万别恨数学[J].中信出版社.

第2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一、积极创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培育学生信息意识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是课堂的主旋律。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技巧,将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具有优秀信息素养的教师言传身教,必将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信息意识。

2.提供开放学习空间,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开放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活动最自然、最基础的形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社会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不断增强信息意识。我校组织学生参观无锡市博物院科技馆,聆听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解、观察信息科技硬件设备、观赏信息科技影视和图文、体验信息科技应用互动操作等;鼓励学生在校内外观看信息科技影视节目,运用计算机自主上网,搜索浏览有关信息技术萌芽、发展、应用的图文和媒体资料。鼓励学生在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信息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信息科技文化的熏陶、信息科技先驱的激励,不断拓展信息视野、增强信息意识。

二、加强信息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流的普文化,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夹杂在其中,它们对儿童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抵御信息网中无孔不入的不良的信息,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在人的信息素养中具有定向、动力、支配与调节作用,它主要包括人生观、信息观、道德情操、情商等,一个人的信息道德的高低好坏,决定其是否有利于社会。

1.构建立体绿色网络环境

建设绿色安全健康校园网。通过在学校中心机房装备如"联想网御"防毒设备,在校园网上筑起首道硬件防毒保护墙;在学校服务器上安装如"百络网警"防毒软件,为校园网开拓绿色通道,筑起相对完备软件防毒保护墙;在校内所有计算机上统一安装包括关机恢复系统的正版应用软件。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立体防毒保护墙,为儿童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自主学习的绿色网络环境。

2.提高学生自身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自身信息道德意识。所谓道德主体性就是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学生并非"囫囵吞枣"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对学生深层次的要求。为达到这个最终的目的,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远大的道德理想。其次,由于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学生道德认识还不够完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以引导,直至学生成为信息道德的主体。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开设创造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和电子邮件等现代信息工具。借助于这些工具学生才能自由地在因特网上驰骋,获得所需的信息。

1.引导尝试实践,鼓励自主探究

美国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学生应主动地学习,亲自地探索”,“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本资料、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

2.潜心启发指导,鼓励合作学习

第3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信息素养 中职特色 信息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1-01

1 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现状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信息的能力”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克斯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信息素养水平高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才能快速获得社会的认可。然而现阶段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方面:据调查分析,学生信息守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守法意识;上网时一般具有盲目性的特征,对他们来说,网络只是娱乐的工具。

(2)信息知识与能力方面:经过调查得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知识水平较低,信息能力较弱。常用的网络功能主要是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下载软件等,互联网的娱乐、资讯功能是他们重视的,并非其学习功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获得和利用信息。

(3)信息伦理道德方面:对于中职生来说,其信息伦理道德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典型的表现为在多媒体课室上课时,蓄意破坏教学设备,擅自更改设置,随意删除资料或卸载软件等。为了泄私愤而在网络上辱骂性语言,为表示不满而发表不属实的言论等。

2 强化教师信息素养是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前提

授课教师具有相当高的信息素养水平之后,才能教会学生怎样获得、利用甚至创造信息,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中职学校专业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控上与专职信息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胜任现代化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自身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所以需要通过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授课的管理和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教师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示范作用,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3 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1)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根本—— 以信息技术教师为基础,逐步辐射到所有教师。

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任课教师应从思想上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克服畏惧高科技设备的心理障碍,对于多媒体信息化装备要敢于动手操作。从思想上意识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才能从心理和行动上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通过校内培养与校外机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搜索、获取利用及信息传播的能力。适应“领路人”地角色。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大包大揽的满堂灌,应将课堂留给学生,教师的角色适当的转变成了“领路人”,应引导学生将其创造力、创新性在课堂上完全体现。

(2)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体系包含以下部分:成立信息化管理部门(制定近、中及长期培训目标,建立培训制度);全面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教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联合成立课程整合管理小组,负责对校内所有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以保障进程的有条不紊进行;建立适当、操作性强的信息化制度和考核标准,促进全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3)体系的运行环境。

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往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引导。为预防因特网对学生各方面的冲击,中职学校要加强德育管理,适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校园网”,让学生在学校的督导下,绿色上网。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应当使校园网成为学生能够使用,乐于使用的平台。积极鼓励信息资源应用。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信息运用知识(技能)竞赛,让师生在各种应用中锻炼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学习,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师生掌握初步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

(4)体系的实施。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信息素养的具体情况: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信息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应当选取信息素养水平高,信息技术应用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师率先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授课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作为试点,成熟后作为示范,逐渐带动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对本学科课程进行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形成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因此在专科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应当鼓励教师将本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师生公共促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5)体系的运行控制—— 一个分工明确且各司其责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是体系良好运行的保证。信息化教学的进行,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是良好的保证。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体系的运作:建立近、中及远期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信息化考核标准;建立信息化奖惩制度;负责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负责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等等。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修改相应制度等等,引领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水平。

4 结语

总之,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植根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具有专门管理部门监督下良好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发展。而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信息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应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性强的特点,将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信息化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使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乃卓.关注青少年学生上网行为[J].闽江学院学报,2001(4):66-68.

第4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医学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现在的教育观念、教学媒介都和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如何提高中职医学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其能够较好地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表现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相对管控,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注重被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而现在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逐步渗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中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网络教学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它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提高医学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措施

1.采取可行性培养措施

中职学校为保障学校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可行性的培养措施。学校规定中职教师必须通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培训,并且要取得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资格证,逐步加强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化业务能力的考核。

2.实行分层次培训

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前,要对受训人员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对于信息化教学知识薄弱和年龄偏大的教师编排到初级班中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能力;当然对于计算机教师应该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和培养他们的研发能力。

三、建立评价制度

1.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水平评价时,应建立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机制

我们可以建立中职医学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评价体系,对于积极主动参与信息化培训的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可以调动教师参与信息化培训的积极性。

2.进行课题研究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校应鼓励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确立相应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后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各项优惠措施,目的是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四、培养信息化能力

1.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

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恰当便捷的检索信息的方法,这样在信息的海洋里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才能得心应手。同样,我们可能检索到的信息不能直接应用,还要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才能变成有用的信息。

2.网络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互联网,这就相应的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互联网信息获取技术,当然也少不了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化业务水平和网络学习的能力。

3.网络交流协作能力

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和简洁。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控制力较弱等现象,学生对网络的痴迷不亚于大学生,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具备网络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融洽同行关系,也可融洽师生关系。

4.尝试网络课程设计

当我们的信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以尝试网络课程设计。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交互性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都有与学习对象之间的交互。(2)界面直观友好问题。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要求美观大方。我们在设计界面时应结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做到其操作简单明了。(3)个性化问题。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给学生留出其发挥和展示个性和特色的空间。(4)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网络课程设计时要以学习对象的认知主体为依托,结合学习对象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对象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5.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

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包括中职医学专业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讲解课程内容,解答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的相关问题。当然,网络教学过程不具备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可控性和可变性,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网络教学设计时精心策划好教学的全过程,确保整个教学过程都能顺利、高效地完成。

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步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参考文献:

第5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

借鉴孙建军等的研究,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归纳为:目标一:知道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源;能够确定并有效利用与自己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源;包括印刷品,图书馆数据库,专业网站等。目标二、能够判断、评价同自己学科相关的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并能够将之应用于课程的学习中。目标三:合乎伦理道德地、合法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3]。根据上述基本目标,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信息需求不同,在制定目标时要区别对待。比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制定上应包含对工具书的使用能力训练,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则要强化网络信息使用能力的训练。其次,因为不同年级学生在信息需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4],因此在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因素。此外,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等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了科学地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在课程开始前,首先应该通过调查了解课程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信息素养需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制定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参考院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教育的形式,共同完成最终教育目标的制定。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的选择。针对不同信息素养现状的学生,要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的策略是不同的。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获取,比如问卷调查、完成特定的检索课题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6-8]。为了更科学地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信息素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作为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的先决条件,只测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相关的信息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现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参考吴晓伟、杨兰芝[8,9]等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按信息意识、信息习惯、信息安全与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信息习惯又分为网络信息使用习惯和传统媒介信息使用习惯两方面。对这三方面分别采用分级制进行计量,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计分表如表1所示:经过统计,得分在80以上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好;在70-80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好;在60-6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一般,在20-5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差,在20以下的,总体信息素养评价为差。

信息素养教育策略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选择差别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是实现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现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本文选择学生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因素作为学生群体聚类的依据。将每个学生视为空间中的点,学生信息中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字段视为每个点的几个维度,采用聚类的方式,即可对学生群体进行划分。对样本学生群体进行分类以后,通过分析每个类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案例库是以后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来源,样本学生涵盖越广泛,分类越细致,则后续进行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选择策略越有参照性。对学生进行聚类以后,将每个类的学生群体与以往授课的学生群体进行相似度比较,将与其最相似的群体作为参照,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以往的教学记录和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发现原有教育策略的长处和不足,对好的经验加以强化,对不足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教育策略,并进行记录,以备利用。若没有相似的类存在,则通过对学生群体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课程完成后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教学相关的内容存档,添加进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库,以备以后利用。

第6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

1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能力标准

1.1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评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内容。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被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由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是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有关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的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时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员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批判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可见,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力等内容。

1.2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

综合有关专家论述,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信息的能力,即熟悉并掌握信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检索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能力,何为信息,文献信息的种类有哪些,信息检索的原理是什么,检索语言的种类,等等。

第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及检索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传真机、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因特网、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等等。

第三,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检索和收集到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试验、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第四,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科学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达、存储、记忆、发送,等等。

第五,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括、综合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第六,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全面地收集信息,并观察、研究各个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信息作出新预测、新设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第七,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即正确评价信息,掌握各种信息的各自特点、运用场合以及局限性;并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即能自觉的抵制信息垃圾、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能从信息中看出事物的趋势、变化的模式,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九,信息道德方面的能力,即在信息领域中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信息的活动中,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如使用因特网要遵守网络方面安全法规,撰写论文要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法,等等。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信息素养教育,狭义的定义是指信息时代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等为教学宗旨的素质教育,如“文献检索教育与利用”、“因特网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教育学”、“信息法”、“中文工具书”等课程的教育;广义的定义是指和信息素养提高直接相关的所有类型的教育、培训、讲座的统称,如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外文数据库使用讲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培训”、“网络信息导航培训”,等等。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特征。人类进入21世纪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都与对信息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关系密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课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鉴别并加以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改革时,就强调了以信息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而养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地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科教兴国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并能在竞争中取胜。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勇于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生产、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步伐。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时代要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

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国民信息素养滞后将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才能为社会与自我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机会,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水平的重要标志。”《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在图书馆的任务中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化使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信息技术为古老的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因为图书馆是各种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图书馆在网络经济中必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具有四大优势:①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读者对信息的探寻。②充足的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能及时为读者解答疑难、专业师资队伍能承担起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③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变、和校园网及国际互联网一起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准、全。④图书馆拥有完善的设施、良好的信息和学习环境。因此,大学图书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大学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化服务

4.1挖掘深层次的网络资源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层次地提示馆藏内容,深入到对文献所包含的各类知识单元的揭示和开发,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平面进行整合,构建合法、有效的信息交换与查询网络平台。图书馆提供卓越的数字化服务,必须开展资源的深层次挖掘,自网络资源中筛选、整理、分类后,推荐具有高品质及使用价值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编制专题资料汇编与“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同时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的服务。

4.2提供多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介于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采用个别解答的方式,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解答读者所咨询的疑难问题。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与传统的做法有大不同,现代参考咨询工作涉及日益广泛的学信息和社会信息,呈现全方位、综合性、多层次务的势态。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也不再限于信息咨询部,而应扩展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让读者以随时得到文献信息指导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工作的服务手段也越来技术化,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大力开发多种形式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导航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以往信息咨询服务中被动、呆板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需求,积极为读者答疑解惑。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咨询服务,如设立咨询台、编制专题目录、开展定期服务等,使读者在得到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受到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应大力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电子邮件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基于实时交互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和基于网络化合作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三种形式。这种信息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能改变过去的传统信息咨询服务方式,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使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得咨询服务。

第7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08-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入学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数量和一般的班级相比要少得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容易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小班化教学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如何在小班化教学的模式下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并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层次的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小班化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利用兴趣迁移,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建立在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之上的。

说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每年的高一新生入学第一次信息技术课的时候笔者都会做一次问卷调查。在回收的问卷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喜欢信息技术。但是在问及喜欢的原因的时候,大多都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可以上网聊天,可以用电脑看电影,可以用电脑听音乐,还可以用电脑打游戏等。综合起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都集中在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上。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印象中电脑和信息技术是同一个概念。等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发现电脑是信息技术中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而已,在课堂上不能随意看电影、聊天、听音乐,于是会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就逐渐消失。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游戏教学法,利用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信息技术上来。

比如在讲授文件管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整理屋子”,打开窗口之后就是一个屋子,里面很凌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各种物品归类摆放。通过玩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来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文件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然后再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上,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准备中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够被激发出来,同时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比如在讲解Excel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给了学生一份学校运动会的成绩,要求学生运用Excel的统计和计算功能给本年级各个班级的运动会成绩做一个汇总,按照顺序给出各个班级的排名,并按照要求选择一种合适的图表类型将结果展示出来。当时正好运动会结束时间不长,学生还沉浸在运动会的氛围中,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很好。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当学生发现课堂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他们才有可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积极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样,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创设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课堂中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当前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但是网上存在着各种资源,也有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网络上一些不科学的、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客观使用信息技术,在取其精华的同时去其糟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信息使用价值观。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可将信息道德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比如在讲授病毒和黑客相关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病毒的实质,知道编制病毒、恶意传播病毒和随意侵入他人电脑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讲授信息的甄别的时候,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得到的信息,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对于获取到的信息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知道从不同的渠道去验证信息的真伪。这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和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要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正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比如,在讲授《程序设计》章节的时候,笔者发现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数学书中的《算法初步》部分章节内容相似,于是就决定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整合进数学算法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的是利用伪代码书写算法流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笔者要求他们利用学习的Visual Basic语言将数学课上所写的伪代码直接写出来,同时要求调试运行得出结果。学生对于这样的整合很感兴趣,学习了编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复习巩固数学知识,学习的效果很好。

总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以尝试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彭玲.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学生信息素养[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1(3).

[2] 夏清强.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

[3] 虞路欢.浅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第8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教学疑难;解决策略;提升素养;科学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42-01

初中的化学课程所体现的是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老师的角色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扮演这样的角色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还是很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所以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表现为:

1.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缺乏有教育价值的情境素材,化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满堂讲或者满堂问,学生学习主要是听和记,以及课后大量的习题训练,初三化学教学应试色彩浓厚。深入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1)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理念、内容和方式均比较落后,使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内驱力;(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各地为教师提供教研和培训的质量还有待提高;(3)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和优化还需要时间的磨练。

2.错误的政绩观,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使教师长期感到压抑,缺乏进取的动力。教师教学评价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重点、内容和标准的制定必须有利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样才可能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落实课程标准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反思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应该有2个基准:一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和全面发展为基准;二是以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为基准。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对初三化学知识缺乏深刻剖析,虽然大多数老师对基础知识与技能落实较好,但是对学科观念、视角和方法的挖掘还比较欠缺。教师对初三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知识视野还需要打开。教师对知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识发展逻辑的融合还缺乏研究。

4.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和优化还需要时间的磨练。教师课堂教学的高级教学策略水平:是否善于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发和组织讨论。

二、老师应具有的解决策略

1.从培养学生学习意愿的角度备好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每一节化学课成功的前提条件,更何况这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化学课。如何教?如何学?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呢?难道仅仅利用学生对实验的新奇感就能达到目的吗?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中学生保持持久的化学学习意愿:化学教师首先要从心底里表现出对初中化学的热爱和激情,利用实验的吸引力、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知识本身的功能与价值,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举例笔者优化后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节课,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以上几点保持学生持久学习意愿的方法。

2.熟悉教材,创新性的设计好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把握住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关系;承认学生的个性,包括智力、兴趣取向、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教师为了课堂教学做了哪些准备?选择制作了多少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案不需要长篇大论,关键是言简意赅,适合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的学生。教案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三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科知识逻辑、知识重点,学生认识发展脉络分析,情境素材线索、问题线索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本节课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3.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化学为什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现象、性质等的结论都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只有在限制或排除掉部分因素之后,结论才具有科学性(表现为双盲性、可传递性和非依时性)。科学实验所包含的教育元素由于实验者的亲身体验,更为丰富和符合个性。探究性学习习惯于能力的养成。不要片面地理解所谓动手能力。

4.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突破重难点

作为初学化学者,真正建立物质的微粒观,是一个难点,因为它们的生活经验却是“连续”的。所以对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式所代表的化学物质看成是由微粒组成的思维习惯需要培育。源于没有真正形成以微粒为特征的思维模型。所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逐渐把握化学的视角---微粒观和动态观,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方红.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训练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2,(10).

第9篇:信息化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师 信息化素养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ecessity to Trai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QI Xiuyu

(Qitaihe Vocational College, Qitaihe, Heilongjiang 154600)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rought a new impact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eacher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situation, the necessity to enhanc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raining principl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necessity

1 教师信息化素养

所谓信息化素养,是个体根据社会信息化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信息化素养主要体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生成信息能力、创造信息能力、发挥信息效益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和信息免疫能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2.1 信息化意识不强

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普遍较弱,语言教师习惯了口说耳听、眼看手写。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但校园网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2 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

有的教师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匮乏,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不懂怎样高效地去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教师虽然找到了自己所需的资源,但不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己所用。有的教师没有把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的习惯,从而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实践经验;还有的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兴趣,这也制约着信息化技术实践水平的提高。

2.3 软硬件环境差

信息化技术软硬件建设是培养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教师培训还是教育教学中都要有软硬件的支持。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受诸多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技术软硬件建设不能满足英语教师学习和工作的需求,这也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3 培养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

3.1 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筛选信息的难度加大,这些都给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危机。化解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

3.2 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数量激增,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模式,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化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3.3 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社会中,高职英语教师应具有信息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网络、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如果高职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就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归类、处理和使用国内外教育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满足信息化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化素养决定着高职教师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因此信息化素养成了高职英语教师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 (下转第130页)(上接第80页)

4 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应遵循的原则

4.1 要学学得会的信息化技术

英语教师不是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员,只是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所以在设计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的内容时,应切合教师的实际,选择一些教师能够掌握的内容,例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文字处理、演示文稿、表格的制作等等内容。教师掌握得了的信息化技术才是受教师欢迎的。

4.2 要学实用的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软件升级也是追星赶月。在选取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内容时要选实用的技术,一些暂时不用的或者用不上的,教师就可以不学。脱离教师实际应用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是不欢迎的。只有那些教师们学得会、用得上、用得好的信息化技术,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化技术,才是教师喜爱的信息化技术。因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4.3 要学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信息化技术

教师之所以需要信息化技术,是因为这些信息化技术能帮助教师简捷、高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为教师设计信息化技术培训内容时应选取简单易学、适合课堂教学、能够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和难度的信息化技术。那些脱离信息化教学实际需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的信息化技术是不受教师欢迎的。

4.4 要学能提升教师创造性的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作为教学中的应用技术,信息化技术必须在降低教师劳动强度的同时,能够具有提升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功能。

4.5 要学能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为此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应着重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要强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那些能够提升教师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例如网上阅读、备课、教研和处理日常工作等应当作为培训的核心和重点。

信息化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已经给高职英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2.3.

[2] 梁一莉.新时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南方论刊,2010.5.

[3] 林荣森.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甘肃教育,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