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区规划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到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中,得到外延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1 园林“三脉”理论的广泛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1.1 山水脉
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
1.2 绿脉
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脉”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尤其体现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卖点”,“园林景观大宅”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3 文脉
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巴厘岛风情”。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
2 因地制宜的新解
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等等,无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一般体现在2个重要方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 “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其次对于可建设用地(这也是规划中最重点的部分),根据其用地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地制宜”,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谋求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3 巧于因借的拓展
《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的动态概念。
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巧于因借”、“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
4 以曲为美
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园冶》中论及“曲”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以曲为美”;经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来直往”,而需体味“弦外之音”。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字;有些户型整体呈“S”曲线走向,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观自然更加优良。
5 结语
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是在1907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而无“成法”,而园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业区、海门、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
项目背景
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海门科技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海门市。该园区由复旦大学复华公司和海门市共建。 该项目总占地500亩,下设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两大基地。项目基地处于上海路和长法路交界处,交通便捷。按规划基地以南即将兴建商贸服务区,以西兴建综合产业区,发展潜力巨大。基地以北为保留化工片区,以东紧密链接滨江新城区,地理优势显著。
园区现状主要是依靠叠石桥家纺市场的吸引力来招商,因此产业单一,需要一些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园区,给园区以新动力、新能量,进而着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贸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
因此我们设计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是——
工业规划设计理念:
1、运用低碳理念进行建筑、景观设计
2、人性化设计
3、地块强度的适度开发
工业项目建设开发理念:
从规划、建设的层次解决问题,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地块价值。
开发内容建议:
综合招商服务平台 作为园区门户,提供良好的招商服务
商务综合配套 接待中心、展示厅、小型便利型商业,增加使用灵活性
中小企业孵化平台 采用低层及高层两种业态,提供更多服务选择
中试科研 采用低层及高层两种业态,提供更多服务选择
生产基地 采用同样的建筑平面,灵活划分。
通用设备制造、电气及器材设备
医药制造、通讯、计算机、电子设备
中小企业办公地 多个建筑形成组团式布局
生活配套 员工宿舍
这一套模式的中心理念正是可持续发展,而在海门这个项目中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可持续这个理念在贯彻执行的。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
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海门科技产业基地的规划目标是借鉴上海,超越海门,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区。
结合以往的研究园区设计经验,对国内、国际的成功产业园区进行借鉴,制定了以下的规划目标:
设计具有城市属性的产业基地
创造具有公园环境的园区空间,形成PARK FACTORY
清晰便捷的交通系统
无处不在的交流空间
标志性建筑增强品牌的效应
使用的灵活性
可持续发展性
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产业基地 规划分期及技术指标
整体规划按照“一心两轴三带四片区”的原则,目的在于建成一个个灵活、独立的功能单元,便于之后功能的拓展与分割。该项目借鉴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部分理念,在工业区转变为产业区的大背景下,集约化的利用了土地,把容积率做到了1.25。而从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化过程往往是一个从粗放发展走向集约发展的过程。我国开发区现状产业建筑往往为低层,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不到0.6。如果按照这种低强度发展模式,我国城市化的持续性难以为继。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确立集约发展的目标,在产业区规划时适当提高其开发的强度并确保实施,以保证将来改造的经济学和适应性。[1]
园区规划在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思想中提炼出集成电路板的规划理念。总体格局为棋盘式方格网结构,又结合了电路板的独特造型,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网络化程度高、道路可达性好、交通疏解能力强的优点。规划整体布局符合现代科技产业的生产特点,功能布局灵活,便于分期建设与开发。
北面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招商中心大厦,是整个园区的招商和商务办公中心。而招商广场统领了东西联系的组团景观带将四大产业制造基地、仓储、中小企业办公、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和商务办公及配套紧密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花园式科技产业基地。
在地块的西南端,是标准厂房和综合仓库。作为整个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独特的表皮与整个园区规划的理念电路板相映成趣并凸显了整个园区科技的主题,身在其中,更能体会到科技与人,人与自然的互相交融与贯通。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建筑外形朴实无华,采用低碳、共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主要采用建筑实墙和竖向通窗的虚实对比,形成简约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科技感又体现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和建设项目的永续性。标准产房单体单层设计高度为9米,正是为了以后改建成双层或者其他用途的建筑所考虑。在节能措施方面,本项目采用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招商中心综合楼建筑的南面及屋顶上空的玻璃,采用的是一种目前最新的高科技玻璃产品——光电玻璃,它位于结构夹层外侧,不影响正常采光,形成光电幕墙。采用光能电池、光电板技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利用。本项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生活用热的热源都将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这是一种高效、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整个系统包括一个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水平安装浅层地沟中,不同管沟的交换器成并联连接,再通过不同的集管进入建筑中与建筑物内的水环路相连接,将地表浅层的地热资源做为冷热源,通过交换器转移到建筑内的采暖空调系统中。而电能在整个过程中只用来抽取热量,因此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高40%左右。同时在给排水方面采用中水回用系统用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负荷现象。
场地内建筑的平面布置依据节能及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基本按南北向布置。南北贯通的中央绿地两侧为园区门户处的招商中心综合楼、中小企业办公楼(共4层)、孵化楼(共5层),和中央绿化带南端的综合楼(共5层)形成了园区核心建筑群;核心区两侧为产业基地、通用厂房、综合仓库、综合楼建筑组群;园区的东侧为相对独立的医药制造园区。职工宿舍区相对独立,设置在园区的西南角,可以避开医药园区的干扰。
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理念
景观设计的理念是要营造一个PARK FACTORY,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开放空间,使得园区对用地最大化利用开发的基础上,将总绿化率提高到25%以上,创造开放空间的目的是在于创造“场所”,使复旦复华高科技园区不同于一般的办公生产场所,并为其所有员工提供一个适用充满乐趣的环境。在招商中心办公楼以西的大型中央绿地如同一个多功能场所,既可以临时性地作为职工餐饮中心向外延伸的户外大餐厅,又可以作为可容纳数千人的室外集会场所。草木茂盛环绕建筑的多个花园将员工室内办公及室外环境连接成一体,花园里不仅有水景,篮球场,还有可供员工在户外办公的室外工作空间。在半地下车库基地上堆起的近5米高草坡可让员工享受日光浴。
小结
上海复华高新技术园区海门科技产业基地以海门的科技示范园区为标准,其园区招商及餐饮、生活配套设施完善,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能提升工作环境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的灵活性将增加整个园区适应进步和发展的潜力,最终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建筑间的和谐发展。
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以人为本的集成电路板,承载了创新、开放、人本、低碳的开发理念,必将成为国内典范的绿色科技产业园区。
备注:文中所示图片均为项目效果图或分析图,分析图均由作者制作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生态体验区;生态培育区;植物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的理念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不断的增强人们的生态观念,从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工作。
1 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分析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需要秉持着公园游憩与生态培育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一生态设计的理念,主要区别于以往城市公园以游憩性为主的设计,通过游憩与生态培育同时进行设计。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一是,对于城市公园滨江生态系统进行重点的保护,从而逐步的恢复滨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质,逐步的形成较为稳定的生物群落。二是,在对城市公园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保留部分禁止入内的区域,从而形成较好的生态培育区,通过限制游人的入内,能够有效的恢复城市公园的植被和生物群落[1]。二是,注重游人的参与性,在进行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中,需要在恢复和保护滨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游人提供舒适的游憩空间。
2 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要点分析
2.1 在生态公园的整体设计上应采用自然风格的设计手法
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整体设计上,应该采用的自然风格的设计手法,在公园内应该开挖自然人工水系并且与整个城市的内河体系进行连接,整个城市生态公园的应该围绕整个公园路展开。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景观的需要以及排水的功能两方面进行考虑[2]。并且将景观的需要和排水的功能两者进行相辅相成 ,在充分的满足排水功能的要求下 ,营造优美的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
2.2 对城市生态公园应该实行分区设计
2.2.1生态体验区的设计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体验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立生态的农庄,污水处理点以及回音壁等生态公园景观的功能区域[3]。从而能够为游人提供更多的体验生态的场所。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农庄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种植无公害的农产品。在生态农庄中设置绿色的餐厅,从而使游人能够直接的感知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不仅丰富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的元素,而且能够充分的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2.2.2滨水主活动区的设计
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滨水生活区的设计,主要是在城市公园的中心湖面进行相关的景观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的景观要素设计丰富多彩的亲水场景。像在滨水活动区设置休闲广场,儿童活动,草坪休闲以及观演等功能区块。从而满足游人的亲水以及近水的需求。另外,城市生态公园还应该在滨水的主活动区设置一个大型的临水广场,从而成为整个生态公园的聚会以及交通的主要的集散场所[4]。在临水广场中设置观演台,使其能够进行大型的娱乐庆典活动。在滨水主活动去设置休闲草坪。为游人提供休闲,日观沐浴以及野餐的场所。在休闲草坪的周边可以设置一些茶室,游船码头,餐厅等功能建筑。另外,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滨水主活动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其美观性和观赏性,可以采用轴线的对称关系,从而能够使整个的城市公园的滨水主活动区看起来对称美观。
2.2.3生态标本园区的设计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立一个城市生态公园的标本园区,从而能够对游客全面的展示城市生态公园的不同的植物群落的景观形态,并且同时还能够为生物的繁衍提供一个优良的场所。通过对城市生态标本园区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实践生态的理念。不仅能够为不同的植物和生物提供一个优良的繁殖和生长的场所,从而有利于城市生态公园景观多样性的形成,实现生态标本园区的功能。而且对于生态标本园区的设计时,能够充分的展示整个园区的生态美。通过结合生态标本园区的实际的地形,进行种植在适合园区土质生长的植物[5]。并且为了突出生物的多样性,可以在生态标本园区设置温室,进而引进以及栽培一些热带植物,从而能够大大的丰富生态标本园区的植物的品种。
2.2.4生态培育区的设计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培育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生态设计的一个要点,就是对于在生态培育区的设计应该尽量的避免人为的干扰,从而逐步的建立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另外,还应该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培育区设置相关的景观观赏平台。对于生态培育区的设计应该作为整个城市公园的一个示范区进行重点的实施。通过对生态园区的设计逐步的完善滨江的生态系统。
2.2.5植物规划设计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整个城市生态公园园区的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景观功能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的规划。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设计的原则。一是,在进行植物的设计中,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局部区域设置精品树种,进而提高景观的档次。在对于树种的选择上方面,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并且选择的树种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习性,在保证景观的观赏性以及生态环保性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的节约经济上的成本。二是,在对植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配合地块的功能特征,具体的进行空间的组织,特别是要注意在设计中通过植物起到绿化的作用。三是,需要根据城市生态公园的滨水绿化的特点,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在对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该需要选择一些耐水湿性比较强的植物,像池杉、水杉、菖蒲等都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四是,在进行植物的规划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的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者应该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并且充分的考虑植物生态特征以及环境改良能力,进而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3 结束语
本文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通过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的分析,我们全面的了解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生态的设计。并且在文章中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具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使读者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也能够在城市生态公园进行休闲娱乐的同时做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日后的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在以往设计的经验下,进一步的完善对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尹莉娜,何礼平,姜慧乐.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台州植物雕塑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01).
[2]林佩铭,贾才俊,卢伟杰.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以新会区荔枝山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3]朱春艳.以城市意象为视角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形成了以肥西三岗、庐阳三十岗、蜀山南岗、长丰水湖、瑶海磨店和肥东赵光为主的7条乡村旅游观光带。截至2008年4月,合肥市从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景观环境保护、服务项目等四个方面评定出全市星级农家乐共101处,标准从低到高设置五个星级,星级越高,农家乐旅游档次越高,其中5星级农家乐3家、4星级16家、3星级14家[3]。通过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调查,发现随着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开发层次低,缺少系统规划。由于缺乏农业旅游观光园宏观的开发指导,加之管理体制和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出现了投资随意性和开发盲目性,大家一拥而上,景观规划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规划。②农业旅游项目单调,形式雷同。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只注重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少量景观元素,设计单一,旅游项目单调,都以采摘、垂钓等传统农业旅游项目为主,整个园区缺乏长久的吸引力。③农业旅游缺少当地的人文内涵和特色。大多数农业旅游观光园缺少当地本土的人文内涵,对当地的文化挖掘不够,形式趋同,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使人们感觉每个观光园都差不多,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吸引力。④园区旅游管理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很多园区的旅游功能往往是其生产功能的延伸。由于人员素质、重视程度和经济能力的问题,使旅游功能处于次要地位。加之品牌意识不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⑤资源利用效果差。很多农业旅游观光园不重视自己的资源优势,一味效仿其他的农业观光园的做法,导致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浪费资源。此外,开发层次低、旅游项目单调、缺少人文内涵和特色、管理不足、资源利用差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合肥地区农业旅游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合肥市农业旅游观光园的现状,本文以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为例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桃蹊农业桃主题公园
2.1项目概况
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汪堰等村,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在这样一个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环抱下的地方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园,充分借助了周围环境的优势,保证了园区的客流量,也为以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园区由采摘区、园林苗木栽培区、管理区和停车场组成,采摘区分为A、B、C、D几个区域,主要树种为桃。其中,A区为早熟桃(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摘区,B为中熟桃(6月中旬到8月上中旬)采摘区,C区为百果园区(全年采摘),D区为零星采摘园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了在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采摘,使游客们在任何季节都可享受采摘的乐趣。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注重生态规划,构建合理生态格局。它为合肥市西北部地区增添了一片200hm2以上的“森林肺片”,每天吸收消耗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200t以上,制造释放氧气和负氧离子145t以上。同时,还可吸收大量粉尘,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涵养水源。生态园对降低合肥碳排放,提高周边地区环境质量,促进该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合肥大水缸———董铺水库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以桃为主题,打造特色园区和现代农业品牌。桃占总规划面积的70%左右,辅以核果类的李、杏等果树树种,营造出200hm2桃花源。同时,果园餐饮部设立特产自选销售专柜,推出具有纪念意义的“桃主题”纪念品、地方特产、名产和玲珑可爱的小工艺品、小挂件等,达到农业经营和文化经营双赢局面,打造自己的农业特色品牌。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依托特色农业,不但发展“采摘”、“垂钓”等传统项目,而且发展园区内景观建设,增强休闲设施,让游客既可体验农家乐,还可体验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情趣。同时,该园区结合产销为一体,注入商贸理念,让生产出的果品有市场。园区还积极与安徽省各高校和六安市果树研究所合作,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园区科技力量。园区果树新品种的示范栽培对周边形成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合肥近郊等地开发绿色生态果园,栽培高档果树新品种1000—1333.33hm2,对调整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水果种植技术和绿色水平,提高市场水果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园区还是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生态农业素质教育基地,每年可接待合肥各大高校尤其是安徽农业大学等在校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15000人次,接待在校初高中学生素质教育20000人次,意义深远。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2规划设计方案
合肥市桃蹊农业桃主题生态园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周边有三国遗址城、合肥市董铺水库等重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园区北依滁河干渠,东依汪郢干渠,西临东瞿干渠,三面临水,分布在合肥市近郊区,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规划设计方案为:①在设计理念上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商贸概念,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正是抱着这种理念,园区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入进去,每建设一个园区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学和商贸、销售等因素。②园区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桃蹊农业旅游观光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桃树和其他果树,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商贸的概念,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模式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③规划设计方案注重细节上的推敲。方案中在左侧路边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在上下两条路上设置了次路口,满足了园区内的交通流量。在主入口处增加了一个亲水平台,并用浮桥连接了右侧的景区,亲水平台上设置了两道景墙,可刻上与本园区有关的人文信息,增添园区内的人文景观。亲水平台与对面的凉亭隔水相望,在亲水平台周围还增加了一些水上游客项目,如快艇、游船等,这既增添了园区内的园林景观,又增加了园区内的玩赏性。右侧园区分别设置了两块铺装地,靠南边的保留了原来的花架设计,靠北的设置了一个攀岩假山游乐项目,丰富了园区内的游乐活动,让人们来到园中既可采摘、垂钓,还有其他的娱乐项目可供游玩。此外,改进方案中设置了3个可供游玩和休息的区域,分别是亲水活动区、攀岩活动区和休息观赏区。通过这三个区域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原设计中只是一个花架和树木的搭配不足,改善了园区内主要以采摘为主、娱乐活动较单一的窘境,同时提升了园区的档次,创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这样不但丰富了园区内的游览项目,而且增添了园区内景观效果,让游客在园中既可高高兴兴的采摘、游玩,又可以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静谧。
3合肥农业旅游观光园发展对策
【摘要】工业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公共管理意识、体制和模式。研究和分析工业园区的公共管理模式及政策设计,对于促进我国其它地区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地处市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自1994年5月正式开发建设以来,在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成功范例。工业园区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其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同时充分地结合我国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实际是分不开的。工业园区的公共管理模式及政策设计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在园区规划、亲商理念、协调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长远规划,有效管理
工业园区之所以长盛发展而不衰,这与它的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与国内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建设相比,工业园区在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进行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方面更具有其独到的特色。
1、规划长远,投入到位。在规划设计方面,工业园区立足长远,高端设计,清晰地预见未来的发展面貌。10年前,园区高价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在园区中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居、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科学地预见了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园区的长远发展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前提基础。如,考虑到工业园区地处低洼的平原地带,为保障进驻企业不受洪灾影响,园区地坪被填土加高,使之超过百年一遇洪水水位标准0.5米以上,为投资商放心大胆地投入吃下了定心丸。
在实际投入方面,工业园区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集中资金力量,适度超前建设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早在地面建设启动之前,园区的地下工程如水、电、气、热、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缆等各种管线随着道路工程一次性埋入地下,在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超过1亿美元。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引进项目的及时开工投产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我国其它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建设方面,喜欢乱铺摊子,重复投入,一个县甚至有三、四个开发区,结果造成资金分散,基础设施投入不到位,对外资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甚至根本吸引不到外资,开发区形同虚设,给地方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好在国家已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据统计,至2004年6月,我国共撤消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成。这对于遏制开发区投资过热,避免重复建设,认真学习工业园区经验,长远规划,高端设计,集中力量办大事指明了方向。
2、严格制度,有效管理。在工业园区,最大的权威不是管委会的领导,而是园区的总规划师,这已经成为工业园区政策设计的特色之一。10年来,只要是规划图上的线条和色块仍然符合现实要求,那么,这些线条和色块就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无权改动,这与国内其它许多地方因领导喜好而异,因班子调整而异,建了拆,拆了建,反复折腾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许多外商看来,园区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10年来的开发建设与10年前的规划一模一样,这种可预见的、充满着管理者诚信的投资环境,自然是投资商最为放心的。
当然,随着园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规划设计与现实要求也会有不尽相符的地方,这时,管理者并不囿于条条框框,而是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他们认为:对于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来说,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克服管理环境中各种不和时宜的约束和障碍,做到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但决不能偏离原有规划的精神实质。具体实施中,就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师的意见,适当缩减弹性绿地,重新设计预留“白地”,从而达到规划与发展的协调。所谓弹性绿地,就是指在性质不同的规划用地中间,因发展程度的原因,权且绿化而成为类似公共绿地的绿化区。当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整体规划框架内,可以适当缩小弹性绿地,使之最终成为一条绿化带。所谓“白地”,就是为了使规划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做相应调整,对目前做什么尚没有确定认识地段。“白地”是新加坡设计公司提出的最新概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设计理念,它充分地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为管理的与时俱进提供了空间。
二、亲商不忘亲民,亲商而不唯商
有人说,“亲商”这一概念是工业园区第一个从新加坡引进中国的,这话或许需要考证,但是,园区亲商不忘亲民,亲商而不唯商的政策设计却是它10年来既能蒸蒸日上地发展,又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热情支持的原因所在。
1、亲商不忘亲民。其实,在中国,亲商的做法,比“亲商”这一概念的引进要早的多。改革开放之初,亲商的做法就己在全国开花,其口号也一个比一个响,什么“亲商、安商、富商”、“引商、重商、扶商”等等,这些做法,对于增强该地区的自我亲和力、吸引外商投资,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遗憾的是,在许多地方,“亲商”有余,而亲民不足,殊不知这是否暖了“商”的心也尚未可知,但却实实在在地凉了“民”的心。不久前发生的“嘉禾拆迁事件”就鲜明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如此顾此失彼,实际上是与新加坡管理理念中的“亲商”原意背道而驰的。
在工业园区,亲商与亲民是统一的,亲商首先亲民。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拆迁安置问题。园区管委会把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当作重大工程来抓,确保了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岗、失地不失利”02002年,全区累计已有近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亲民的另一典型举措是“邻里中心”的设计。邻里中心是工业园区在第三产业和公益事业及其经营管理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而兴建的一种新颖的社区服务形式。它涵盖了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包括农贸市场、学校、邮政所、诊所、文娱体育设施、书店、理发室、浴室、洗衣房、修理铺等),集商业、文教和社区服务于一体,其服务半径约0.5平方公里,不仅可为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大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解决了相当数量的适龄拆迁户的就业问题,这实在是亲民的切实之举,值得提倡和推广。
2、亲商而不唯商。亲商、尊商、重商,给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各地政府应该做的份内之事。可是,在国内吸引投资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地方为吸引投资纷纷降低门槛,待投资商如上宾,而视百姓如草芥,亲商到了唯商的地步,更有甚者竟置法律于不顾。近闻某县为启动“亲商爱民工程”,规定:“……对涉及正在进行重大项目洽谈,重要经营活动和科技攻关骨干人员的违法犯罪案件,只要上述人员犯罪情节不是十分严重,又没有现实危害的,一般不采取强制措施;对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予立案追究……”。在这里,之所以出现了“没有现实危害”的“犯罪”、“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予立案追究”的超越法律的怪事,恐怕就是“唯商”的思想在作祟。既然在你这里法律都可以超越,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那么投资商还会相信你的承诺吗?事实上,因“亲商过头”而吓走投资商的报道已不止一例。
工业园区在政策设计上的“亲商”理念,改变了传统行政体系中的主体中心主义,但是,它亲商而不唯商,一切按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规则办事,从而赢得了投资商的信赖。在园区,亲商的概念就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为投资商做好服务。10年来,管委会科学定位政府职能,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准,从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压缩行政事业性收费着手,先后推出了社会服务承诺制、一站式服务中心、电子审批、网上预审等,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园区还在招募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实行快速通关、方便员工生活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外资企业的广泛好评。“亲商”,这种主体的边缘化不仅使腐败现象丧失了发生的依据,而且,让园区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观念和作风都与国际接轨。
三、强调园区的协调发展
工业园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园区的持久繁荣创造了条件。具体说来,园区的协调发展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产业和资源的协调、核心地带和周边区域的协调。
1、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有的开发区片面追求GDP不同,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园区以不到市3%的土地、3.5%的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的工业产值、21%的注册外资,28%的进出口额。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9吨、耗能0.22吨标准煤,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10年来,园区中新合作区内常住人口己超过8万人,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3万余个,周边70%农民己迁入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其中4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完成身份置换,成为初步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2003年,全区职工人均收入达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0元。如今,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人们生活和创业的乐园。
2、产业和资源的协调。工业园区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和资源的协调,在金鸡湖及环湖地区建设过程中,决策者认为:湖滨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第一享受者是公众,不允许有钱人或有特权者单独享受。因此,在具体设计中,环金鸡湖22公里全部是开放公共地带,宽阔的绿化带和道路之外,才是低密度的住宅或娱乐设施。根据规划,环绕着金鸡湖,设置了玲珑湾、文化水廊、金姬墩望湖角、水巷邻里、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波心岛8个特色区,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为一体,尽可能与湖畔公共空间相融。有人算了一笔帐。1994年园区初期开发房地产价格是50美元每平方米,2002年园区拍卖至今最高的房地产价500多美元每平方米。8年地价上涨10倍,这与园区的科学开发模式和政策设计,特别是注重产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
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据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2012年,煤炭产量10.8亿吨,比2011年增长10%,其中电煤占总产量的95%以上;共勘查含煤盆地103个,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80.65亿吨,居全国第一位。而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产销地,内蒙古却在煤炭外运的环节上遇到了瓶颈,蒙煤外运难成为影响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之一。
2001-2012年,内蒙古煤炭外运量从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6.6亿吨,而铁路运力却迟迟没有跟上煤炭产量增长步伐,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公路运量虽持续快速增长,但很难满足旺盛的煤炭运输需求,导致京藏高速等内蒙古境内主要公路大堵车现象频繁上演。在煤炭销售旺季,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公路拥堵与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二、内蒙古煤炭物流园区发展情况
煤炭物流园区是管理煤炭供应链实物流的重要载体,在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尚未完全发挥效用时,建设煤炭物流园区是优化煤炭运输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一是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可有效整合煤炭运输、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资源,提供交易、物流、信息、结算等一体化服务,对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煤炭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煤炭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可调整优产业结构,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煤炭产业,降低污染。三是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可以灵活调动民间成本,发挥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优势,保障产业链健康发展,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全区煤炭物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012年初,出台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重点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煤炭物流。要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并有计划地新建煤炭物流园区。目前,在煤炭的主产地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及在建的具有煤炭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分别为阿康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和大路煤炭物流园区。其中,阿康物流园区为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是一个集物流、交易、会展、保税、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区域性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包括鑫聚源札萨克镇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和鄂尔多斯市新街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园区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市及蒙西煤炭外运前端工程,是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煤炭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在自治区主要工业城市包头,建有土右旗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东河现代物流园区、面向蒙古国的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和筹建中的华电蒙能公司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首府呼和浩特建有和林县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土左旗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和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出区的主要窗口乌兰察布市,建有兴和庙梁煤炭物流园区(隶属于自治区重点园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察右后旗贲红煤炭物流园区以及商都弘达煤炭物流园区。
三、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大煤炭物流园区的建成、运行与发展,煤炭运输困难问题将得到初步缓解,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尚未出台全区煤炭物流的专项规划,作为煤炭运输通道的重要节点,各地的煤炭物流园区布局上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企业分割等问题。尽管政府推动煤炭物流发展力度加大,但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地方和企业盲目大量兴建煤炭物流园区,一些物流园区效益低下,运输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缺乏资源整合。
已有的很多园区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部分园区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较落后,服务功能单一,煤炭流通环节信息滞后,浪费和污染问题严重,致使煤炭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三是借物流之名圈地。
少数煤炭经营企业和煤炭物流园区假借发展煤炭物流之名,大肆圈地发展物流地产。如近日被媒体曝光的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某煤炭物流园区的未批先占现象,以非常低的价格征用大量耕地,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不良影响。
四是缺乏煤炭物流专业人才。
煤炭物流园区对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视不够,缺乏熟悉供、产、销流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四、 发展煤炭物流园区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注重各地园区总体布局规划。
在规划新建煤炭物流园区时,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内现有各煤炭物流节点的布局情况,以及周边铁路、公路运输通道的通达性,优化煤炭物流园区的选址和煤炭物流节点的总体布局。对于现有的煤炭物流园区,应加强各园区之间的联动,一定程度上实现各园区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保证煤炭运输通道的畅通,提高突发事件下煤炭供应系统的应急保障能力。
二要加强物流园区内部资源优化整合。
在进行煤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煤炭供应链管理者应不断规范煤炭从入园到出园的一系列包括装卸车、加工服务、库存、园区内流动等业务流程,根据所在流转地煤炭外运总量合理规划园区规模和环境容量,统筹设计园区与煤炭产地和外运出口的连接方式,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同时,杜绝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大力发展绿色煤炭物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三要加大审批和监管力度。
在项目审批及立项阶段,应加大对新建煤炭物流园区的审批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社会效益分析,杜绝盲目建设。对于运行中的煤炭物流园区要加强监管,防止非法占地现象的发生。同时,定期调查园区的效益情况,对于效益长期不达标的煤炭物流园区采取相应必要的措施。
四要发展现代化煤炭物流模式。
发展是硬道理。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怎样使得我县园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怎样发展过程中解决困绕发展的难题,根据本人在园区三年跌打滚摸的感受和不时外出到先进地区的学习和感悟,结合本次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如下个人心得和建议,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必须坚定不移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区域强县”,区域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改革开放的主窗口,对外宣传的活名片,就业致富的主平台,并将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园区建设与发展,重新树立了**的内外形象,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园区也由此成为振兴**的希望所在。实践证明,建设园区是符合我县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虽然自我纵向比,我们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横向比,无论是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高,与先进地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这次县委、县政府组织到合肥有关开发区参观学习后,感触更深。为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我们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容不得半点松懈。在咄咄逼人的区域竞争中,小进即退、慢进则衰。我们要实现追赶并跨越,实现在皖西南地区率先崛起,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小步慢跑,必须加大步子,加快步代,必须以超常规的手段,必须付出几倍于人家的努力,奋起直追,实现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园区经济既市场经济,又是领导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重视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县园区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平台攻坚阶段,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再加强,否则,要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园区是实现振兴**的希望,园区的事就是全县的大事,是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所在。脱离了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园区建设将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发展高于一切,大局高于一切”的理念,不争论,不扯皮,勇于负责,同心协力,真正把园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共同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开发建设,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一个地方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发展环境有多优,发展的空间就会有多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都可以直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不能引进,只能靠自身努力来改善和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是不断向前迈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实现追赶跨越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县委、县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动真格,再一次掀起解放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热潮,为我县园区实现快速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必须扎实有效破解园区发展难题
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性的事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坚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解难题、在挑战中抓机遇是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解决园区用地不足问题
“用地不足”是目前各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难题。但同样的区域、同样的条件的开发区,却往往有着不同的发展结果。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近期园区管委会组织了考察团,前往怀宁、安庆、贵池、南陵等开发区实地考察学习,在解决“用地”途径方面感触颇深,深受启发,特别是贵池工业园,起步我我们迟,入园项目比我们少,但他们已经报批并已经完成“三通一平”的储备用地近5平方公里,确实令人羡慕。究其经验,、计划报批、土地置换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打政策“擦边球”,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和国有及集体未利用地,大胆实施。众所周知,我县园区同样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同样有那么多荒山荒地、同样有国有及集体林场,同样不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解放思想,敢不敢沿着“政策红线”,再次打一记漂亮的“擦边球”,否则,我县园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追赶跨越就将成为空谈。
(二)从经营园区入手,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目前,我县园区已规模初具,人气很旺,发展态势看好,具备“以园养园”的基本条件,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确定第三产业及社会公共事业进入园区的具体政策和规定,允许实行土地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地生财,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目前,明珠大市场600亩项目用地以及振兴大道两旁80米 范围内用地商业运作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积极筹建并有效运作园区投资公司,市场化融通园区建设资金,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辅助渠道;同时,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社会事业,促进第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财政收入,增强园区长远“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园区自我经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从理顺关系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征地拆迁一直是制约我县园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园区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与所在地镇村工作关系不顺、职责不清,工作机制不固定,政策连贯性不强,等等这些,造成园区征地拆迁工作一直十分被动。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根据《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及市县已经批准发文的我县园区管委会职能权限,将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社区划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园区的“特区”优势和园区社会事务局等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能,实行职责合一,强力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和有关社会事务工作。
(四)从完善职能入手,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问题
要实现我县园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园区管委会职能不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环境”问题。园区建设多年,大部分行政职能仍不具备,管委会实质上还是一个过渡性的协调机构,为了为企业提供服务,园区管委会不得不在人手紧缺情况下,周旋于县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这样,势必会延误时间,降低办事效率,不时导致许多投资商的严重不满,从而影响了整个**发展环境。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县早已批准的关于园区机构和职能文件,尽快完善园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制,切实落实园区管委会相关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组建“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单位设在园区的派出机构,受园区管委会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真正落实部门在园区的工作职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做到“区内事情区内办”,使我县园区能真正成为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环境优化的现代型经济“特区”。
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园区建设
园区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要求我们在快速推进、努力实现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县园区目前发展现状,提出如下两点建议性意见:
(一)高起点重新规划园区,走园中园和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路子。“规划设计是园区建设的灵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参观的园区在规划上都是大手笔,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划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规划起点高、功能全、布局合理、创新意识强,更关键的是规划执行得力,实施到位。这一点,对我县园区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县园区建设初期,为了提升人气,尽快形成聚集效应,规划档次较低,且未能严格按照产业规划执行,导致环保等方面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的“非工莫入”的招商理念,导致园区目前配套服务功能严重跛腿。
根据成功开发区经验,没有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业、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必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开发区也将很难做强做大,没有产业规划或不执行产业规划的园区,必将自食其果。为此,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建设现代化园区作为我县新城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当中,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院,调整规划,坚持科学性,突出前瞻性,注重开放性,强化协调性,体现兼顾性,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园区中长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
提升产业规划,完善配套功能,将园中园建设与配套服务业并肩发展。建议按照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重新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园中园”发展格局。改变“非工莫入”的单一产业规划布局,根据“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园区第三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等其它功能区,建议尽快出台园区关于第三产业及社会事务业的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引进医院、学校、宾馆、超市等配套设施,让园区企业老板可就近休闲、职工可就近就医、子女可就近就学,形成以“工业为主、二三产业配套、社会事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开发新区。
(二)严格招商入园项目论证,实现园区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我县园区通过一定速度的量的积累,已经颇具人气,随着规划档次的提高和园区发展需要,我县园区已经具备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应该立足长远,兼顾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的平衡,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所以,入园项目不能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必须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农业观光园
中图分类号:TU731.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11
1 项目地理位置
六合,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位于十朝古都南京之北,人们俗称六合是南京的南大门[1]。北接安徽省天长市,东邻江苏省扬州市,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 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该项目地处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占地200余hm2,其中水域面积近40 hm2。规划范围内环境优美,场地平整水域众多,适合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场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过,地带环境条件良好,可规划形成天然湿地(图1,图2)。
2 自然及社会条件
2.1 地貌气候特征
全区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岗地区,中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
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降水量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6 ℃,极端最高气温36.4 ℃,最低气温-8.2 ℃[2]。
2.2 土壤水文条件
项目所在地点的土壤以灰潮土、黄棕壤土为主,地质良好,肥力中等。据调查所在区域的土壤pH值为6.5~7.8,适宜林木、花草等生长。
项目的场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过,选址内现有较大面积水域,灌溉供水条件优势明显。
2.3 交通运输条件
六合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3]。区域地处苏皖两省、宁(南京)扬(扬州)滁(安徽滁州)三市交汇地,历来是沟通苏南、苏北、皖北的窗口,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捷。宁通、宁连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长江大桥和二桥高速,雍六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沿江高速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江六高速、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在区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2.4 社会环境现状
本项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自然条件优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通讯条件良好,具备给水、供电等条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建设农业创业园区的绝佳位置[4],但场地内还有些许欠缺,需要进一步规划完善。
3 规划设计理念
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基本现状调查后,首先讨论了该规划项目的基本定位以及设计的主题思想并将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初步定位,设计主题从大学生村官创业入手,考虑到大学生村官的意愿以及创业的艰辛,提出“鸿鹄展翅――创事业之志”的设计主题,即园区规划设计总体理念(图3)。
在落实到具体规划细节方面,遵循“新、高、特”三大设计理念: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等农业成果的创新运用,用以适应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如园艺新品种等);高,即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产品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现代温室大棚等);特,即项目、服务有特色,园区内环境景观有特点(具有当地自然与民俗风光特点的农家乐休闲观光等)。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保护当地的生态文明,把保护自然放在首位,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将园区规划成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游赏区域,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
4.2 创业主导,开发并重
园区是为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之用,把创业作为主要导向,结合观光游览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将园区打造为具有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区域。
4.3 科技优先,高效农业
创业离不开科技,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以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6],将六合区雄州街道打造成高效农业的示范区。
4.4 生产旅游,综合开发
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其功能定位是以大学生村官创业为主,兼顾休闲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示范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示范园区。
4.5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凸显个性,体现动静相宜的原则,做到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序列的紧密结合[7],使整个园区成为富有特色的多功能示范基地。
4.6 市场导向,效益为重
以六合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满足城市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并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8]。
5 规划目标
依托园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以高效农业生产为核心,以水域、田园活动体验为趣味点,以观光、休闲、求知、体验为载体,集农业生产、产品研发、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科普教育、农俗农事活动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野风情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立足南京,辐射周边,稳步建设,高效发展,打造成为南京市创新创业、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园区。
6 功能定位
6.1 特色和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园区科技优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示范生产基地;按照先进的农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带动本地区及周边优势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9]。
6.2 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功能
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技术扩散途径,进行农业科技的梯度示范和辐射[10]。利用园区作为基础,加强农业技术的传播,通过产品区来示范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及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与应用能力[11],并同时成为本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6.3 观光旅游和休闲示范功能
充分展示现代农业中高效生产、生态服务及传统农业文化继承的多功能性,并与本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相结合[12],既服务于本地区城市居民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也服务于外地游客旅游观光。将园区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与乡土文化形成互补[13],通过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园区的发展。
6.4 农业体制改革与创业创新示范功能
园区作为实验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14]。在园区内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7 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原则,结合场地现有地形、水域条件,将所要设计的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进行了具体的功能分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普教育区、农家乐休闲娱乐区、蔬果苗木栽培区、沿湖观光带(图4)。
7.1 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
创业园就是为了特殊目的,培养特殊群体创业能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国家通过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创业相关的软硬件服务,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而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就是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专门打造的基地,从而成为催生大学生创业成果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人才摇篮。在我们的规划中,我们将创建出以农业为主导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在该园区内,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均与农业有关,同时为他们提供办公区域以及实验和展示的平台。
7.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该区域将展示大学生们创业项目的成果和实验,同时划出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的区域,将其围绕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展开,部分区域与设施可向游客开放,将展示与观光相结合,区域内设施主要有温室、试验圃以及仓库。
7.3 科普教育区
在该区域中,我们将建设一个玻璃大楼,楼内展示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农业的运作。同时,展示农业科研项目和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设备等。另外,还将展示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方向,普及农业教育的重要性。
7.4 农家乐休闲娱乐区
在此区域内,我们将原有的居民楼合理利用,发展农家休闲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农家的生活气息。在该区域内,我们欲设计垂钓、人体探险、烧烤、高老庄等休闲体验区域。
7.5 蔬果苗木栽培区
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发展蔬果大棚,大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实验投入生产,获得经济回报。
7.6 沿湖观光带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景观园林的灵魂,该区域以观光为主,配置优美的景观以及主要的停留节点,以供游客活动游憩。沿水面设立水岸亲水平台或钓台,在岸边广植荷花、睡莲,营造荷池观鱼的景象,以荷花、鱼群为媒介,通过嗅觉、视觉产生联想,令人陶醉。
8 结 语
全园以“鸿鹄展翅,创事业之志”为设计理念。主园路以鸿鹄展翅为意象,象征着大学生们都有各自的志向,不同的追求往往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因此,我们青年应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本次规划对于功能区域的划分比较合理,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的特点,合理利用了当地环境和资源,规划出大学生农业创业所需环境,同时将创业的主产品与旅游、经济挂钩,达到经济的动态平衡。但同时也发现在民居旅游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比较分散。另外,基地内地势比较低且平坦,不利于环境的遮挡,需要塑造地形,在竖向设计上花费较大的功夫,对植物的配置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 朱振堂.读解六合[J].江苏地方志,2002(6):56.
[2] 曾小凡,翟建青,苏布达,等.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5):427-431.
[3] 吴福林.读《六合县志》[J].江苏地方志,1994(2):31.
[4] 王允双.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
[5] 左卫尹.“生态园”园林设计及审美的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09.
[6] 张小兰.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0(1):37-38.
[7] 陈望.开阖有度 动静适宜――谈苏州网师园空间艺术[J].饰,2000(2):16-18.
[8] 朱才斌,冀光恒.从规划体系看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规划师,2000(3):10-13.
[9] 钟阳,丁一兵,赵宣凯.农业现代化发展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J].南京社会科学,2012(4):53-57.
[10] 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1):9-14.
[11] 王理金,易启洪.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0(4):6-8.
[1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商务园基本情况
商务园位于通州新城西北部,濒临温榆河两岸,地理区位优越,西距北京CBD约12km,北距首都机场约10km,规划面积约2.94km2。商务园主要服务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和后台服务部门,是通州实现“区域服务中心”职能的重要功能区(见图1)。
总体设计理念
商务园位于温榆河两侧,自然条件优越,犹如树叶之脉、人体之脉,道路系统就像是商务园的脉络,为园区输送着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养分,而建筑就像是叶脉上悬挂的露珠,在道路系统的联络下,与整个温榆河生态走廊有机融合,形成“自然、建筑、人”各园区要素的共生合一,道路系统自然成为商务园的“生态之脉”(见图2)。
商务园是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后台,“高品质、高起点、高标准”是其基本要求,“生态之脉”的总体设计理念可以较恰当地适应环境条件、满足功能需求。
路网概况
商务园路网共由33条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各司其职,共同承担园区的交通功能。我们选取了商通大道(主干路)、滨渝东路(次干路)、商务园七号路(支路)3条道路作为概念设计的重点研究范畴,充分体现“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从自然的温榆河生态走廊向人们灵感栖息地———商务园的过渡与渗透(见图3)。
道路概念设计
1商通大道
商通大道为贯穿园区南北的城市主干道,两侧主要为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市政设施、科技研发用地,与周边建筑及人的关系尤为紧密。商通大道主要承担园区对外交通联系,是园区内外人流往来的重要通道。商通大道自然也就成为“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中的“人脉”。“人脉”象征了商务园人杰地灵的美好未来(见图4)。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地势条件,突破常规的设计方法,打破道路规划红线的限制,结合两侧建筑退让红线的空间,对平面、横断面及竖向进行灵活地设置(见图5)。采用“分散、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机动车道布设成两幅路,中央设置5m宽绿化分隔带,两侧设8m宽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配以道路绿化,弱化了道路空间的空旷感,烘托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借用“园林式道路”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平行式”布设方式,随周边景观、建筑布局的不同,灵活布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便于道路和建筑的人流交换,同时远离机动车道,体现以人为本。在平面上与机动车道时远时近,在竖向上可随地势起伏错落,使“园林式林荫道”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
在道路与建筑结合的方面,充分利用现状地势较低、道路填土高度2~4m的特点,灵活处理建筑与道路之间的过渡空间,将建筑的底层结合道路布设、地形地势与现状环境,处理成停车与休闲空间,既营造了“自然、建筑、人”共生合一的氛围,同时又避免了大量的土方填筑(见图6)。
2滨渝东路
滨榆东路为温榆河东岸的城市次干路,基本与温榆河东巡河路平行。道路西侧紧邻生态公园和高尔夫球场,东侧比邻商务办公、商业金融以及科技研发用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自然环境无缝衔接,绿色是其主色调,滨榆东路自然成为“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中的“绿脉”。“绿脉”凸现了其生态特点,使其成为温榆河生态走廊的骨干(见图7)。路几何线形的布设上,采用和商通大道类似的思路。西侧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布置在湿地公园内,营造亲水氛围。东侧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采用与商通大道相同的方式布设。滨榆东路成为一条独特的“亲水式园林”道路(见图8)。在排水设计方面,修建雨洪利用设施,结合生态公园进行雨水收集,通过水生植物净化作用形成景观水体,在兼顾景观效果的同时,起到防洪调蓄作用(见图9)。5.3商务园七号路商务园七号路是园区的城市支路,东侧为住宅用地、西侧为科技研发用地,犹如脉络中的“支脉”一样,是“生态之脉”设计主题中“绿脉”、“人脉”向内部空间的延伸。道路设计中弱化交通功能,凸显安静氛围,以塑造生活化的道路空间。将8m宽机动车道靠西侧偏移布设,增加居住区与道路间的绿地空间,减少机动车行驶噪声对住宅的影响(见图10)。
人性化设施
要充分体现“生态之脉”的设计理念,必然要考虑人性化同时又不乏个性化的设施。人性化设施包括形式各异的公交站台、丰富多彩的雕塑和小品、富有个性化的休闲娱乐设施等(见图11~图13)。在这些设施的布设上,既要强调其功能性,同时又要使其富有艺术性,同时紧扣“人脉”、“绿脉”、“支脉”的主题,来塑造独特的道路文化氛围与内涵。
结论
在“生态之脉”总体设计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生态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了“高品质、高起点、高标准”的总体要求,强化了园区丰富的景观构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必将使通州商务园获得创新能力的同时诞生出竞争优势。
(1)鉴于道路系统在园区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天优势,道路概念设计将是园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先行者,其成果既可以指导道路规划设计,也可以为园区各片区、景观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原则,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