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

第1篇: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对新兴创业公司或者一些新的创新,我们往往套用老的模式,用求全责备的态度对待他们。因为他们创新的力量还很弱小,甚至有些别人都看不清楚是什么情况。而当一件事情被做成了,所有人又都一反常态去膜拜,比如百度一上市,我们顿时觉得这个公司伟大起来。实际上,它还是那样一个公司。

就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来说,如果刚开始想不清楚该怎么挣钱并不重要。不要从产业高度去思考,比如3G流行了,我能在3G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种做法是从上往下走,离用户太远;也不要从资源方面考虑,比如我跟某个政府有关系,或者跟某个运营商打过交道,从我的投资经验来看,这种做事方式成功的概率都很低。实际上,你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判断:是不是给某些用户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服务,这种有价值的服务又让用户很喜欢,很有黏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事情就一定有戏。至于怎么挣钱还是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知道,因为商业模式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而且创新模式是需要不断调整的。所以我经常拿淘宝和QQ举例,他们当初的商业计划书一定不是今天做的这个样子,我们当年拿去融资的商业计划书跟今天360所做的事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很多人成功以后,习惯重写历史。

很多人把商业模式狭义地等同于挣钱模式。我的理解是,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应该分成几个环节。

第一,当你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要构建一个商业模式,或者更简单地说要构造一个战略,这个战略就是你要做什么而不做什么,也就是产品战略,或者叫产品模式。

第二,用户模式。你要回答瞄准的是什么样的用户,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样价值的东西。

第三,市场模式。在市场中,你将怎么定位自己,用什么样的行销模式去推广。

第四,当你有很多用户的时候,可能才去想怎么把用户转换成收入,这才是收入模式。

第2篇: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西区,一条北临北四环、西靠苏州街、原是海淀图书城步行街的细小街道,如今热闹非凡,人气超高,甚至成为北京一道新景,这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条定位于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的创新创业特色景观大道,如今已集聚了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言几又、创业家、联想之星、天使汇、JD+智能奶茶馆等一大批创业服务机构。

中关村创业大街甚至成为外地创业者的朝圣地。但凡外地过来的创业者,如果不去中关村创业大街走一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经历过这个创业的黄金时代。

“这时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超过硅谷,那就是中国的中关村。”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探访中关村后如此感叹。

这股风潮不仅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更多城市,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之后,在互联网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的进程之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下,中国互联网的创投江湖从未像今天这样热闹过,疯狂过。

创投皆狂热

3W咖啡馆往南边不远处,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股权众筹机构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曾是一家音乐网站CEO,乐队主唱和键盘手,一个电视台英语节目主持人。如今身处创业大街的他,去年每天平均能接到100份商业计划书,今年4月开始,这个数字涨到了300份。

兰宁羽坐在二楼临街的天使汇会议室窗下,用眼示意窗外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说,天使汇只解决创业者融资这一件事,但在这条大街上,你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任何创业所需的要素,人才、合伙人、联合办公区,等等。

一切似乎都已癫狂。

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一天能接到400?500封邮件,真格基金一个月能看8?10个项目,一年100个项目;在李开复的创新工场门口,天天都有前来递商业书,等着与投资经理聊5分钟“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

高校、媒体、企业,任何能够创业的地方,都在搞创业大赛、创客大赛,报名数往往超过组委会的预期;每天都有新的创业公司诞生,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已是连续多次的创业者;每天都有创业公司宣布获得融资,天使、A轮、B轮、C轮、领投、跟投、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上市……

这种感受并不虚幻,数据是最好的例证。根据清科集团的统计,2015年5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176起,披露金额案例数138起,总投资金额达53.49亿美元。

如果与去年这个时间对比,那么这些数字分别是:投资案例85起,披露金额案例79起,投资总金额23.55亿美元――基本差了一倍。

还有一个更直观的数字――2014年以前,投资机构考察一个项目后,决定投资的正常周期一般是2个月,但自从2014年7月开始,投资机构之间抢一个好项目,到了这周见面、下周钱就到位的地步。

再来看一些更具体翔实的数字。清科数据显示,2015年5月,中外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新募集和新设立基金数共计107支,其中63支新募集基金,披露募资金额59支基金,共募集金额47.68亿美元,44支新设立基金,披露目标规模24支基金,计划募资125.95亿美元。5月募资金额是4月募资金额16.84亿美元的2.8倍,创2015年以来募资新高。

创业者最头疼的缺钱,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最好解决的问题。

江湖大佬

在这个几近疯狂的创投江湖中,人人都在比赛,看谁做得大,谁花最短的时间找到ABCDE轮融资,谁投得划算,谁投资回报大,但比来比去,到最后,谁都绕不过创投江湖中的大佬。

比如,大多数时候,谈及融资,创业者都会想到红杉、IDG、今日资本等知名VC,以及老虎、DST、日本软银、华平、泛大西洋、中信产业、新天域等PE基金。

这些传统大佬有魄力、敢于“豪赌”,在阿里巴巴、京东IPO等案例中获得巨大收益便是最好的例证。

但这些投资者通常钱多人少,虽然也会同时看很多项目,而真正进入操作阶段的项目在两三个月的周期里不会超过两个,因此,绝大部分创业公司无法奢求获得它们的投资。

雕爷牛腩、河狸家创始人孟醒,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通常A轮、B轮融资是创业者挑投资者,因为市场上能投天使、A轮的太多了,几百家机构在等着;但C轮几千万元级别的机构可能就10家,如果寻求C轮时遭到8家拒绝,就没有可谈的了。

不过就在老牌VC感叹项目太贵、纷纷转向初期项目时,一些早期项目的获利者纷至沓来。这一阵营以BAT级别的互联网巨头、京东和58同城等第二阵营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巨擘万达、复星投资基金为主力。

这一阵营的投资者,或为了自身生态的成长、业务需要,或为了纯粹的财务投资,开始接过传统VC/PE手中的棒,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典型案例便是,合并前的滴滴在2014年12月获得的超过7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DST、腾讯;随即快的在当月底宣布完成超过8亿美元的D轮融资,此前的投资方阿里巴巴、老虎基金等都参与跟投。

之后的经典案例,还包括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之时,腾讯出资4亿美元购买58同城新发股票,接过原有赶集网投资者的股份。

在全球范围内,BAT等互联网巨头在新一代创业公司的融资和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几乎所有估值能够达到10亿美元、尚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里,都有BAT的身影。

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BAT互联网巨头们给创业公司带来的价值除了资金之外,还有业务和资源上的协同帮助。

不过,这也带来另一个担忧,是否会再次陷入互联网初始阶段的尴尬境地――站队,以及被BAT复制吞噬。

按摩O2O创业项目“功夫熊”创始人王润认为,这一担忧没有必要,因为BAT如今已越来越像VC,而不是亲自下场的运动员。无论是传统VC,还是BAT,或A股大佬们投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回报。

是否有泡沫

创投江湖看上去热闹非凡,但更大的担忧已经在行业内蔓延:这一切是否是虚假繁荣,是否有泡沫?

获得大众点评领投的外卖O2O美餐CEO赵骁说,这两年创业特别火热,有的人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有的人则是真正发现了需求而激动得想创业。“我个人更喜欢创业的头三四年,市场上的资金没有这么充裕,谈论创业也没有这么流行,我们很喜欢自己做的事,觉得自己能创造价值,而不是陷入大环境中的某个环节。”

在赵骁的记忆中,那时候红杉资本只投资迅雷这类公司,两三个人的团队根本拿不到投资,早期创业者面临很多窘境,不像现在,几个月创业很容易拿到天使创投。

赵骁说,这也是好事,可以让真正有才华的人拿到钱,这也是供需关系的改变,过去有抱负的创业者要一个个投资者去谈,现在谈了一两个,投资者就纷纷抢你。

他并不否认泡沫的存在,但初期多点泡沫并不可怕,挤出的也是投资人的钱,而投资人都有投资组合和财富盈余,聪明的投资人是能赚到钱的,不聪明的投资人不在这其中被挤出去,也会在股市或其他途径被挤出去,这是资本本身的特点。

王润则认为在“互联网+”的范畴内,不存在什么泡沫。他相信这样一个大的方向,就像当年电商颠覆了零售业,传统服务业一定会被“互联网+”颠覆,因为用户方便了,商家提升了效率。“只是赛道一定会出来N多选手,最终争夺个输赢。”

孟醒表示,风险投资的发明极大缩短了对人类有帮助的企业的成长过程,无一例外,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所有一切优秀的公司,都有风险投资在背后。

在他看来,泡沫虽然有,但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特别热,一段时间就冷些,例如2014年7?8月份,投资机构还在疯抢项目,但到了2014年的11?12月,就冷静了些,一切都是市场行为。

第3篇: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对于车库这个名字的由来,老板苏菂解释:全世界的科技中心是硅谷,但硅谷许多知名企业,如惠普、苹果、微软、Google等都是从成本低廉的车库里诞生的。我想在中关村为创业者提供他们的车库。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销售主管和投资总监、有着多年创业投资经验的苏菂笑着描述自己:“我现在就是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负责把创业项目送到合适的桌子上。”在这里,你说不定可以和李开复这样的投资人偶遇,也或许会找到你创业的转折点……

满足创业者的需要:资金+社交+资源+人

相比车库咖啡在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圈子中的名气,它所藏身的那栋小楼低调得有些过分,比起人们印象中装修精致的咖啡馆,车库咖啡的装修更像“车库”,四面的墙壁只经过简单的粉刷,天花板上还悬挂着一排排的黑胶管道。不过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相隔不到500米的另一栋楼里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出门向前走不到一站路就是微软,站在街角就可以看到新浪巨大的独眼Logo……

对于创业者来说,车库咖啡是一个成本低廉的孵化器,对于苏菂来说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一个创业项目。在创业之初几乎没人注意到这家位置隐蔽的咖啡馆。在首批进驻的创业者中,让苏菂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生于1987年的男孩莫小西。“我们店开张第一天,他们就来了,一共三个人,跟我们上班一样——8点半开张就往沙发上一坐开始工作。”一开始苏菂并没有注意到莫小西,但在他连续一个月按时上班后,苏菂坐不住了,因为这一个月里店里就他们三个顾客且他们光喝免费的柠檬水,什么也不点。苏菂主动上前开玩笑地问了句:“你不点些什么吗?”而莫小西干脆地告诉他:“没钱!”

苏菂想起这事很开心,他说:“他们团队就三个人,莫小西身上揣着3万块钱,他准备用这3万块钱撑三个月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莫小西很认真地告诉苏菂,什么时候钱花光,他就什么时候打包回老家。这个产品只需要15万左右的资金。那时的苏菂还无法像现在这样,听完一个项目就可以拿起手机帮你联系合适的人,但他还是主动把莫小西介绍给自己的朋友——58同城的早期投资人林欣禾。当他们签完合同,莫小西把合同顶在头上一蹦一跳地回到座位,兴奋地在微博上猛劲刷屏:幸运的星期天,晚上买根哈根达斯舔一舔。苏菂经常调侃莫小西:“如果你的公司以后上市了,得给我分红啊!”这事居然就这么成了!作为车库咖啡里第一个成功融资的创业项目,至今莫小西的公司运转良好。

创办车库咖啡之前,其实苏菂已经算得上半个成功人士。他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蓝汛(China Cache)的销售主管和投资总监,有着多年的创业投资经验。“做投资人最痛苦的是每天要见四五个团队,为各种靠谱或者不靠谱的想法疲于奔命,效率太低。”苏菂觉得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错失很多真正的好项目,“我就想开一个咖啡馆,所有的创业团队都可以在这里工作,投资人也可以直接来这里找项目,双赢!”

2011年1月,苏菂从蓝汛辞职,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察,他最终选择了这里作为咖啡馆的场地,“面积合适,不张扬,不会把逛街的小情侣吸引进来,租金还便宜。”咖啡馆的面积有800平方米,房东开出的价格是每月每平米租金2元,加上水电、人工,每个月车库咖啡要进账5万元才能不赔本。苏菂一口气签了5年的合同,房租、装修、各种设备都置办齐全,花了二十多万。

在这里他碰到过很多草根创业者,他们问的最多的是:缺钱怎么办?产品上线遇到问题怎么办?团队磨合不了怎么办?很多投资者也慕名而来,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则是:优秀的创业者在哪?有什么好的项目?这个项目投资能不能赚钱?

车库咖啡这个平台给了他们答案,或许是太需要这样的车库,此后的事出人意料的顺利。“差不多过了两个月,这里就能满人了,也有一些常驻团队在这里办公。投资人也经常会过来转转,甚至还有机构每周定期派人过来挑选项目。微博上那些活跃的投资界大佬,几乎都来过。”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方面降低了办公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社交成本。在这里经常会举办创业投资活动、技术交流活动,节省了创业者从办公室到活动现场的时间、交通成本;团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技术问题,增强团队的社交能力。

正是因为优厚的创业条件,这里每天都有数个团队、几十人驻扎,还有更多的团队预约入驻。

资源整合:创业成功的“孵化器”

起初,有朋友质疑苏菂:“你办咖啡馆是个赔钱生意。”苏菂也承认这一点:卖咖啡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支撑车库的日常运营,但盈利方式随着创业者们的活动和点子逐渐涌现出来。实际上咖啡馆的经营与软件设计异曲同工,有个不断打补丁的过程。“这里汇聚了大批的创业者,每个人都有新鲜的点子,提供了不少灵感。”一天,有个慕名而来的计算机系学生问前台:“车库的T恤有卖吗?”于是有了新的纪念T恤。夏天即将来临,在顾客的建议下,苏菂正考虑推出夜间的酒吧供应板块。在这里点单率最高的单品是35元的创业者套餐。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车库咖啡已经摆脱了2011年负增长的状态。由于物价上涨,原来15元一杯的咖啡已经上调为22元一杯。现在每天上座率达80%以上,凭咖啡、餐点的销售额已能勉强平衡收支,所以苏菂一直坚持,即使小会议室里已更新了办公系统、增加了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大会议室也装修成了3D影院的办公环境,但价格还维持在2011年时的价格:小会议室10元/小时,大会议室20元/小时。

“我不需要靠这个挣钱,即使亏点也无所谓。会议室本来是想做成免费开放,不过为了避免一个团队占用会议室时间过长,所以才设了这样一个提醒价。”苏菂尽量不去赚这些草根创业者的钱,他想了很多赚钱的方式,比如:车库咖啡的纪念T恤很受外国人和参观者喜爱,销量不错;印有车库咖啡LOGO的咖啡杯,15元一个,几乎每个创业团队都会买上几个;还有刻着车库咖啡标识的木质U盘、带4G存储卡的音响等实用产品。此外,车库咖啡走廊外悬挂的12个广告牌,每个月也能收入两三万元。

苏菂是这样想的:“创业有两类人,一类是大公司出来辞职创业的,另外一类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中关村西区的创业氛围肯定是最好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办公环境,能够促使创业和投资之间的距离更近?出于这两点综合考虑,我们做了车库咖啡这件事情。”

现今,车库咖啡已经显示出不凡的生命力。他们与农业银行联合推出——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服务项目,于1月11日正式落地,为早期低资金公司开设快速通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并在开户结算、电子银行、金融咨询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车库咖啡的会员第一年开户手续费全免。苏菂说:“这是一次金融的创新,每年只需缴纳1200元,就可以为初创团队省下几千到几万元。”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苏菂已将车库咖啡的服务项目增加了300余种,与三十余家大型公司达成联合服务协议,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创新型孵化器”。中关村管委会也加入到为车库咖啡的初创人员提供服务的行列中来,为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提供绿色通道——每月有两天,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提交申请,然后再由车库咖啡帮他们注册公司,省去诸多繁琐的程序。

现在,车库咖啡已与微软达成合作,为每个入住的创业团队提供3年的免费微软正版软件服务,基调公司也会每年为创业团队的每个人提供3份全年测试报告。还有免费阿里云云计算存储和宽带,免费的远程安卓全机型测试服务、移动APP真机云测试平台等,大大优化了车库的办公环境。

“我还是希望能尽最大可能降低初创人员的创业成本,这才是我最初的经营理念。”苏菂说。

当媒体竞相报道车库的故事后,很多人认为到车库咖啡就可以找来投资,但苏菂却不认同,“如果哪个团队得到投资,我很为他们高兴,但获得投资的几率只有5%。而技术投资不同,你的技术能帮我解决问题,我的技术能帮你解决问题,这种异业资源整合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在车库咖啡,这种整合每天都在发生。苏菂认为,当创业者把所有的资源都打通了以后,投资自然而然就找上门了。“去年有一个做酒精测试仪的团队,就是来到车库后融入了多个创业团队的理念才成功的。”苏菂透露这个团队的先期产品每天每台机器只能收10元,给饭馆分成后所剩无几。创业团队来到车库咖啡和其他团队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建议他改变产品结构。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研发了二代产品,植入另一个创业团队研发的街机游戏和安卓的硬件系统等新内容,变成一个多功能平台,这个改变预计会使收入增加10倍。

APP教育游戏软件的创始人段利军已经入驻这里4个多月。2012年8月,苏菂见到带着粗糙计划书的段利军。苏菂耐心地帮他分析项目,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鼓励他把计划书落地。如今他们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收入,但仍不愿离开这个草根的创业平台。

苏菂特别介绍了在角落里坐着的一位中年人,这位做在线教育的熊先生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因为之前听说这里是一个创新的创投对接平台,他希望可以寻找到投资人。了解了熊先生的目的后,苏菂的意见是:目前教育创业已做成一定规模了,这块融资的前景不乐观,再加上你的在线教育项目还处于初期,并不建议马上开始融资。苏菂还给熊先生介绍了一位驻扎在车库咖啡的同行业创业者,让两人进一步探讨。

苏菂说:“我成立这样一个平台,最希望看到创业者互相交流。同时,我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也是我进步的过程。如果多年以后,一些特成功的企业家是从我这走出去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活着,开开心心,有肉吃,有朋友分享,这就是我创办车库咖啡的宗旨。车库咖啡以后的发展前景肯定一片光明,但如何准确定位车库咖啡以后的方向,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苏菂如是说。

有坚持才可能成功:努力使梦想长大

车库咖啡创办一年半,苏菂能随口说出100多个创业者的故事,讲故事的活动时常持续到深夜。他在微博上写道:我这辈子聊天最多的一年。

对于不同的登门造访者,苏菂反复进行的一项工作是从自己的手机通讯录里翻出他认为合适的联系人,一个电话叫到咖啡馆来,或是从在场的人里发现匹配的对象,促成一次次的会面。

车库创立至今,他没有亲自投资过任何一个创业团队,但点子倒传递了不少。近日,登上京东商城首页的“乐怀悦子油”,是车库里走出的惟一一家传统食品项目。苏菂向来自湖南、拥有800亩土地的创业者提供了利用电商平台,以及将二维码溯源打造为卖点的营销建议。

苏菂在微博上写了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一个曾经的常驻团队,在北京创业3年弹尽粮绝,准备回老家继续低成本坚持,于是和一些熟悉的朋友在车库准备告别。一顿晚饭后,另外一位活跃于车库相对成功的创业团队创始人说:“你别回去了,我支持你一笔钱,不要股份,希望你能留在北京。”

据苏菂说,这件事振奋了创业者的斗志。苏菂坦言创业者可以在车库抱团取暖,拿到投资是小概率事件,“你永远不能期待天上掉馅饼”。对苏菂来说,他作为一个咖啡馆老板的职责,即是为创业者整合资源,提供更低的创业门槛,把环境变好,让创业者的试验空间更大。车库为创业者营造了一种互助的氛围,但同时也让一些个人感觉到少有的被人注视的成就感。“创业需要专注,如果完全依赖于车库的环境,把自己浸染在狂热的情绪下,恐怕是创不了业的。又回到老话上,创业是丛林里的野蛮生长,自己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别幻想有张温床。”

现在,一进咖啡馆的门会看到一个微博墙,每一位顾客进来签到就会自动显示在微博墙上;咖啡和桌子以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命名;墙上预留出许多镂空,用来放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公仔;定期举办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无论是会还是技术讲座都可以;如果遇到好的投资项目就推荐给股东里的VC……

第4篇: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提到90后创业者,很多人都会想到马佳佳和余佳文。前者以店创始人身份登上了TED讲台,后者则在《青年中国说》中以狂放言辞而成为焦点。

他们是9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在信息高度发达、创业氛围浓厚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成名趁早”,他们敢想敢做,不墨守成规。

他们是90后,但更是创业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默默打拼,踏实耕作。

在深圳市南山区智恒产业园19栋4楼,邱秋正在与他的创业伙伴正在颠覆足球订场,在绿茵场上开疆辟土。这个90后青年和他的国内首款订场约球工具“乐奇足球”在圈里已经小有名气,在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2.5亿元。

而在上海市宝山区川北路988号B198室里,1993年出生、大二辍学的杨震凯,正带领着“新媒体管家”团队为超过50万用户打造手机端公众号管理工具。他创立的上海政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IDG百万美元的投资。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态势;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015年4月,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鼓励年轻的创业者。

美好时代开始

“深圳一位投资人曾经跟我感慨地说,90后小鲜肉们确实遇到了一个好时代,鼓励政策多,市场上资本充足,创业门槛比80后和70后降低了。”邱秋告诉《t望东方周刊》。

当下,创业似乎成了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新增登记企业485.4万户,平均每天1.06万户。其中,创新创意能力强的青年群体成为主体。

在2015年刚毕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一真看来,青年群体有着巨大的创业热情。

“但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都不乏创业者。朋友圈里充斥着获得百万元投资的创业明星,身边的朋友都在忙着创业,生怕落后一步。”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

所以,王一真也被裹挟进了这股创业浪潮中。他正在挖掘法学院资源做公益法律援助、小微及初创企业定制化法律服务项目,线上承接业务,线下则对接律师事务所,“既提高效率,又实现了资源整合”。

他并不为钱发愁,因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创业者基本都“不差钱”,只要项目够诱人,投资人自然会主动寻上门。

科技网站36氪曾联合百度对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进行了线上调研,发现一线城市最受90后创业者青睐。根据参与线上调查的600多名90后创业者投票显示,深圳、北京吸引的90后创业者最多,分别为33.87%、30.65%。

创业须趁早

在邱秋公司附近的咖啡馆,人们开口闭口谈论的都是“商业模式”“估值”“免费”以及“粉丝经济”。2013年,邱秋就在这里拿下了关乎公司命运的百万元级天使投资。

但是,在此前的两年时间里,他还曾有过一次不那么成功的创业经历。

2011年,为了“赚外快改善生活”,在深圳大学学新闻的邱秋聚集了一大帮计算机系的同学第一次创业,开始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国内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做App外包项目。

奋斗10个月,他们挣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元,一下子就过上了“租三层复式楼、月入三五千元工资的生活”。这之后,遭遇创业瓶颈的团队决定进入智能WIFI领域,接着,“开发失利、团队分崩离析”令邱秋第一次听到理想破碎的声音。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于2013年再次创业,开始了今天的事业。

同样是在2013年,还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读大二的杨震凯也着了魔似的非要创业,为此不惜为自己盖上了“肄业”的戳儿。

大学期间,他组织开发了校园信息的O2O类App,因获取用户成本极高而放弃,他吸取了教训,转而创立微信公众号“外卖小王子”,主打校园O2O订餐平台,但终因不敌“饿了么”补贴政策败下阵来。

然而,创业理想不灭的杨震凯最终没有让机会溜走,他看准了微信自媒体蜂拥而至的时机,在2014年初开发了媒体管理类App“自媒体管家”。

也是2013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王锐旭还在为生活费发愁,他做保安、摆地摊,甚至做起模特经纪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兼职中介骗局后,他在广州大学城组建了创业团队,开始从事校园推广服务。

王锐旭是非常幸运的,他成了校园创业明星:注册了科技公司,并作为青年创客代表受到了的接见。

这些90后创业者,过着同龄人不可能有的充实生活:

邱秋几乎每日一城,早晨从深圳匆忙赶往某个城市,开完会后入住酒店已接近凌晨;杨震凯代表90后创业嘉宾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访谈,下了节目之后仍要处理公司事务;王锐旭经常顾不上喝一口水,助理就已经开始提醒他下一个日程到时间了。

“政策来了,抓住便是”

“中关村有一条创业大街,创业氛围极其浓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圈子一应俱全,定期会有诸如李彦宏、周鸿t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出席讲座。只要你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打动了他,一切皆有可能。”王一真说。

在他看来,北京处处“占得先机”: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兼具地缘优势、资本活跃,又依托中关村,创业者需要的资源在这里都能找到。

而地处珠三角的广州自改革开放起就成为了创业基地,遍地机遇。

2014年7月,“口袋兼职”创始人张议云决定在广州大学城租房子创业,那一年他19岁。产品上线不久,公司获得了比亚迪联合创始人、蓝魔数码董事长夏佐全200万元的天使投资,其后更是受到互联网大佬雷军力挺,赞其具有“老鹰”般敏锐的判断力。

其实,1995年出生的张议云13岁便实现了财务自由。

初二时,他靠设计木马程序挣了30万元的人生第一桶金;高一时,又联合网友创立了线上黑客培训平台,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自开始创业到2014年创办广州极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6年时间中,他经历了5次创业,期间积累了超过200万元收入。

和其他人比起来,张议云的创业可谓一路坦途,目前还是大三学生的张议云,已经带着他的“口袋兼职”获得了2000万元的投资。

投资人徐睿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90后创业繁荣景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政策倾斜。“全国高校都热衷于创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为创业实践提供场所,减免收费,甚至扶持90后创业的基金动辄百万元。创业者只需做一件事,政策来了,抓住便是。”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省141所高校几乎都有创业基地。广东佛山2012年有527位大学生创业,占总创业人数比例不到8%,而2014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9.35%。

张议云、余佳文所在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了广东省内首家创新创业学院,在校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修完规定学时,可获相应学分,并在城市近郊租赁整栋大型物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孵化支持。

在与父辈的较量中胜出

许多人更愿意把这些创业者的年少成功归因为“基因”。

“余佳文也好,张议云或王锐旭也好,这些广东地区的大部分90后创业者都成长在潮汕地区,家里本身就经商,一是骨子里透着重商、崇商基因,二是这部分创业者的家庭环境都较为宽松,不会给予他们过重的就业压力。”徐睿分析说。

王锐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父母原本希望我读研深造,最不希望我经商创业。”

他的父母在家乡经营一家羊毛厂,生意忙时,年仅7岁的王锐旭便会担起“账房先生”的重任,为100多工人发工资。在破产之后,父母不想他继续走自己的老路。直到拿到创业大赛100万元天使投资后,王锐旭才鼓起勇气说服父母。

在别人看来,是“从商基因”成就了王锐旭,但这远远不够。至少,张议云并不这样认为。

“互联网创业一定要和有传统行业背景的人合作,这是我坚信的成功必备要素。”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就是一位拥有兼职中介经验丰富的行业内人士。”

在与父兄辈的较量中,90后创业者丝毫不畏惧,甚至信心“爆棚”。

“未来是我们的。”张议云根本不担忧70后、80后竞争者,“与90后创业者相比,他们并没有优势,因为我们都是从初中开始做互联网,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行业经验了,不会比他们少。”

第5篇:互联网创业融资计划书范文

VC资本大量从海外向中国转移,VC成为大众媒体新宠,年轻创业者开始为VC发狂,

VC成为中国财经界的最大时尚与潮流,中国亦为VC狂。

2006年,一个叫vc的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流行:这一年,数不清的美钞通过机构进入中国;这一年,许多传统行业巨头和民间资本纷纷加入vC大军;这一年,vc开始成为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杂志的新热词;这一年,许多年轻创业者开始为vC发狂;这一年,VC走出了IT,走出了新媒体,走出了电信,走向了消费、服务等行业,最终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走向了大众媒体,vc开始成为中国财经界的最大时尚与潮流。

Vc,Venture Capital,中文叫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在中国,有些时间我们把这些合伙人也叫Vc,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他们所在的VC机构。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制造了两个VC明星。第一个叫徐新,她有一种天生的做主持人的天赋,演讲起来气势磅礴。另一个叫沈南鹏。沈南鹏长着一副天生的影星脸,有人用道骨仙风来形容他。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的禀赋而成为明星,而是因为他们是vc一一他们控制的美元足够淹死你,虽然这些钱并不属于他们自己。

VC明星化:财经界超男超女?

沈南鹏最先闻名于IT圈,那时他创立了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并成功地带领这家公司进入纳斯达克。沈南鹏第二次让人关注是2005年下半年,那次他创立了红杉中国,并借此进入Vc圈。红杉资本是美国老牌的vc,红杉中国是那段时期外资VC抢滩中国的代表性案例,沈南鹏也因此成为VC圈的重要角色。

红杉资本的光环只让沈南鹏在IT和vc圈成为明星,2006年10月如家快捷酒店的上市是沈南鹏成为商界明星的关键一步。这也是他能跟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新女首富张茵同获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大奖的重要原因。严格来说,如家的上市跟红杉中国的业绩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沈南鹏的个人投资。作为一个Vc,他的工作是带领一个又一个的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但如家的上市却能带来合伙人们对红杉中国的信心。2006年,沈南鹏频频出手,在农业、动漫、彩票、保险等多个传统行业留下红杉的种子。

其实早在如家还没上市的2006上半年,沈南鹏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大众媒体之上。在这些地方,他扮演一个成功创业者和品牌VC的角色,给商界的后辈们讲述如何运作一个企业,如何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另一个明星叫徐新,正式工作是今日资本的合伙人。以前有媒体用“丁磊背后的女人”、“三位福布斯富豪的接生婆”等标题来形容徐新。在Vc圈里巾帼英雄比较少,徐新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徐新在圈里的名声不仅仅来自于她的业绩和少见的红颜,也因为她曾经代表中华创业投资协会成功与外管局斡旋,也因为她在公开场合总表现出的气势与霸气。

但真正让徐新成为VC圈中明星的还是与央视合作的电视节目《赢在中国》,这也是徐新2006年的得意之作,这档节目不仅使中华英才网超越无忧招聘,也让徐新成为vc界的另一个明星。每期节目都在电视机前等待徐新那张脸的出现,成了很多城市白领继超级女声后的新娱乐方式。

VC爱中国的四大理由

产业机会的来临

1700美元,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中2005年的我国人均GDP的数量。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一个国家消费结构就会升级,这是很多VC给出的最近几年加大对中国投资的最主要的原因。从软银赛富对顺驰不动产的投资,DCM对易车网的投资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

80后的新创业理念

与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的孙德良拒绝VC不一样,很多80后的创业者喜欢利用VC来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美视网的创始人高燃原来只是一个财经记者,因为得到一笔天使投资而成为互联网创业名人。热度不减的创业潮流与80后的白手兴家新思维,让VC在中国有挑选不完的项目。

国内资本新出口

从炒煤到炒房,浙江商人开始在去年发现了一个新的炒作领域――互联网。于是数家来自民营企业的创司成立,成为VC圈中新生的力量。私募股权投资,成为改革开放积累的大量资本的又一个出口。

世界VC资本的转移

“last paradise(最后一块冒险乐园)”,这是外国VC对中国的评价。随着世界性的VC回报趋于平缓,热钱们都奔着中国来了。

与沈南鹏和徐新不一样,周鸿的名声只局限于IT圈和vc界,但在这个小圈子里,周鸿的知名度并不比前两者低。作为天使投资人的代表人物,周鸿稀跟红杉等很多Vc有良好的合作关系,3721、Yahoo和Oihoo等经历让他对国内互联网的生态环境非常熟悉。于是,他经常以创业教父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跟创业者讲述如何与Vc打交道c周鸿因此成了众多创业者的精神偶像。

VC圈子化: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撬动中国经济

在一些大众VC明星的背后,是一个几乎成为明星行业的圈子。对于VC是一个产业或者一个行业的说法,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康中迈并不赞同,他认为那充其量就是一个圈子。

与娱乐圈一样,这个圈子也有很多人追逐,其中包括创业者、传媒,和融资顾问、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网上曾有某某娱记公布其电话本,很多艺人手机号码被曝光,震撼整个娱乐圈;其实之后不久,网上也有人公布了大量VC的电话,并引起了一时哄动。长期跑VC圈的记者们戏称,他们手上的VC电话就是很好的盈利点。

VC圈成为明星最明显的体现还是在一些创投大会上。在最近赛迪集团举办的创投年会上,鼎晖创投的合伙人陈文江就被一群人围住索要名片,其中大部分都是手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华登国际投资总监钟良在离开的路上被众人包围,他不得不重复这样的话:你发邮件到我邮箱就行,我会看的。

现在,VC不仅仅出现在创投大会了,很多行业性的会议都会请一两个相关的Vc出场,以吸引更多企业到场。与娱乐圈明星不一样,追捧vc明星的不是少男少女,而是追求创业梦想的热血青年。这些热血青年之所以追逐vc明星,很多是为了以后成为企业明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VC也在制造着企业明星。很多IT界的企业明星,如马化腾、丁磊、陈天桥都是vC自小资助长大的。

一个在美国曾经与当地VC成功合作的创业者感慨道,外国的vc都很低调,创业者都很受尊重,而国内的vc却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此,康中迈认为,外国Vc如果高调,那就有拿别人的钱来打造自己名声的嫌疑,但中国有中国的特殊国情,VC们可以向外国合伙人解释,中国竞争大,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招来好的项目。相反很多本土VC却都往往十

分低调,他们的钱和项目来源都跟政府机构、产业园区很有关系,不需要高调。

从这个角度来看,沈南鹏、徐新的出位策略,那是一种市场推广,是在打造自己的VC品牌。品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VC界,也开始变得重要。很多时候,创业者的项目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VC投资了,他甚至会不好意思开新闻会。在教育、医疗、农业等传统的行业,大众传媒是很重要的到达方式。这也是沈南鹏们频频登上央视的原因之一。

VC主流化:从能挣钱就是好猫到只要是猫就逮

一位VC界资深人士认为,沈南鹏当选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说明VC已经走出小圈子,走进了国家主流的经济生活,最直接的原因是VC业内的外资和本土两股力量都在急速增长。

华登国际的合伙人江善颂对于VC圈近两年的发展深有体会:“以前这个圈子很小,每次开会都这些人,大家都很熟悉”。但在互联网泡沫之后,跟其他VC一样,他们也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而在2005年,外资VC募集了40亿美元资金用于投资中国大陆。2006年,几乎所有的外资VC都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其中不乏像红杉中国那样以走马观花的速度连环投资的。

同在2OO6年,本土创投也很热闹。科技部、各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都在做引导基金,以此带动更多投资。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就让深圳创新投等多家本土VC兴奋不已。在本土创投这一方面,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力量一一民营资本。房地产的热潮过去了,民间的资本家嗅到了新经济的产业机会。以浙江红鼎创投为代表民间创投资本就在这一年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

“七比三”,这是康中迈的结论,在外资创投急剧增长的同时,本土创投也在增长,“这样的比例还会持续两三年。”

外来的,内生的,各种逐利的资本使这片大地热闹起来,也让这个圈子的竞争激烈起来。加强公关和品牌推广,在公众面前把自己打扮成明星。在业务方面,激烈的竞争让VC们的操作出现两种趋势。在投资领域上,他们开始避开白热化的TMT行业,开始进入传统行业;在投资阶段上VC出现了PE化与天使化的迹象。

非TMT化迹象最先出现在去年上半年web2.O的投资达到白热化时,很多项目价格高企使VC们食之无味,于是跑到其他领域去寻找机会。到后来新东方、如家和迈瑞的上市VC的非TMT化变得更加合情合理。VC的非TMT化以教育、医疗、酒店和餐饮几大行业的投资为代表,其中代表案例有环球雅思、一茶一座、慈济体检等等。

对于VC的非TMT化,康中迈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因为VC的竞争激烈化了,或者说VC发展起来了再扩大投资领域,而是因为这些行业有了投资机会,VC才会进入这些领域。VC永远扮演一个后来者的角色。

激烈竞争的另一个表现是,不管是大猫还是小猫,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猫。于是VC们关注的项目开始泛化到种子期刚刚有产品的时候(天使化),成熟期快要上市的时候(PE化)。直到最后,只要是猫就逮。去年,智基创投的陈友忠就经常往江浙一带跑,希望可以在民间资本丰富的地方组建一个天使基金。

不管是天使化、PE化、非TMT化还是明星化,就像华登国际投资总监钟良说的:“VC的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其他的都只是战术问题。”而这种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机制,就是VC能使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VC中国化:最后一块冒险乐园?

VC潮带给中国年轻人的,不只是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还包括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小李是某英语培训学校的员工,最近她正为是否离开而烦恼。该学校是一家模仿新东方模式的企业,去年也得到了IDG的投资。像很多VC介入的企业一样,该学校给管理层员工发放了期权。公司里也流传着百度的前台也身价百万的传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小李现在已经是一个部门的小主管,但期权还没发到她身上。等待还是离开,成了这类企业员工特殊的烦恼。

因VC而烦恼的,还有另一群人,这群人也是VC明星背后的追星族一一创业者。

红鼎创投总裁项建标讲过自己亲眼见过几个为了创业卧薪尝胆的青年。在一个出租房里,没什么家具,只有电脑和一些办公用品。房东已经催过好几次租了,他们也没有足够的钱吃好喝好,中午饭就是煮一些白菜。虽然没有看上他们的项目,但项建标却很为这些青年感动。VC圈子之所以成为众多人追逐的对象,直接来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数不清的钱,从深层来看,这是中国创业年代激情的一种喷发。沈南鹏已经成为这一批人的理想形象和人生目标。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这是康中迈对中国人创业理想的一个形容。康中迈解释说,欧洲人不喜欢创业,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能给他们车和房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劳动力供给的过度与不能让人恭维的待遇,也是创业者大量出现的原因之 。

长期高速经济发展,使中国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中产阶层的形成,服务行业的发展滞后,使这个巨大的市场充满了产业机会。另一方面,创业开始成为潮流,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中国的创业比例从上年的13.7升至16.2%。康中迈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大量项目的存在是VC们在中国赖以滋长的基础,也是中国的VC业风生水起的根本原因。

而此时国外VC业的利润达到了合理水平,已经没有暴利可言了。“last paradi se(最后一块冒险乐园)”,这是老外们对中国的评价。基于此,VC资本开始大量向中国转移。

在热爱创业这一点上,美国和中国是很像的。在美国,VC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也是明星行业。沈南鹏曾经说过:“如果在美国选出20个最能影响社会生活的人,里面肯定有不少座位属于做投资的人。中国现在还不会如此,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的确,现在沈南鹏们的机会来了,中国的机会来了。

VC史

风险投资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一些私人银行通过对钢铁、石油和铁路等新兴行业进行投资,从而获得了高回报。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多威特和一批新英格兰地区的企业家成立了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开创了现代风险投资业的先河。ADR公司1957年对数控设备公司(DigitaI EquipmentCorporation,DEC)的投资一举成功。DEC公司是由4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建立的典型的高科技企业。

1950年代美国的风险投资是分散的,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从事风险投资的基本上是富有家庭或一些投资机构。风险投资还没有形成一个工业。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大大地刺激了美国,国会于次年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ementCompanies.SBIC)。SBIC直接受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管辖,并可从后者得到低息贷款,政府的直接参与大大地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SBIC是政府资金或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SBIC项目见效快,但弊病也不少。弊病之一是很多SBIC公司从政府得到低息贷款后,并不是向高科技新兴企业投资,而是大量投入成熟的、相对风险较小的企业。SBIC的教训以及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孕育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小型的私人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融资额从25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不等,这些合伙人公司的规模虽小,但全力以赴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起步资金。1973年,全美风险投资协会成立,为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