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模式创新;口碑式宣传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3-55 -03
一、孟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人口40万,辖区总面积541.6平方公里,地貌为太行山脉南延与黄河的冲积平原。2015年孟州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6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5元。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金融生态市”等国家级荣誉,连续7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2年荣获“中国中小城市区域带动能力百强”。
(一)独特的地理优势
孟州市有着发展电子商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辖区各种快递物流公司78家,毗邻陇海铁路、焦枝铁路、连霍高速、焦桐高速、二广高速、长济高速、207国道等交通快线,市物流集散中心距离新郑国际机场车程仅80分钟,距洛阳北郊机场、龙门高铁站车程仅40分钟,据河南省快递流通量较大的郑州、洛阳、焦作、济源四个地区车程均在一小时之内,可以实现网商买卖顺丰“次日达”和“四通一达”普通快递的三日签收。
(二)集聚的产业优势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动力所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县级市中仅有的两所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该集聚区(开发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前十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2013)和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2014)。集聚区内形成了以中原内配、中原GKN、河南嘉陵等骨干企业为代表,主要产品畅销北美、欧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最大发动机气缸套制造基地;形成以焦作隆丰皮草有限公司为龙头,集聚63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全球最大的羊剪绒生产基地;形成以核黄素产销世界首位的广济药业为龙头,集聚华兴公司、河阳酒精、豫农生物产业园等15家骨干企业的生物化工产业群。
(三)先进的外向经济
孟州市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建设,采取“链式招商”、“产业招商”等组合政策,吸引了英国GKN、德国道依茨、美国通用等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孟州市投资建厂。孟州市26%以上企业均为出口型企业,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人均出口额等重要的外向型经济指标均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首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对外开放先进市。 孟州市将海关物流平台建设作为增强外向型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积极规划筹建了全省第二家、县级首家公共保税中心――德众公共保税中心。2015年初该保税中心正式被海关总署批准升级为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为河南省第二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孟州市拥有中原地区最大的国际农产品物流批发交易平台――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四)独到的创新平台
孟州市把科技强市作为经久工程,出台专项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用地、科研等方面进行扶持,数载耕耘,目前孟州市拥有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共计18个,有5家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年均专利申请达到300多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5年孟州市与全球领先的检测技术服务商――德国莱茵集团牵手,将孟州高新企业安全技术认证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搭建了一条创新型的企业向世界发达地区出口的直通车。
二、孟州市农村电子商务上行发展情况
(一)“淘宝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3年是孟州市的电商元年,孟州市在认真调研全国迅猛发展的电商新业态后,迅速对本市电商发展进行布局。2014孟州市政府对原有零散经营的电商个体从业者进行引导、支持和规范。这其中的代表――南庄镇桑坡村成为业态升级转型的示范,该村的电商、微商在2014年迅速崛起,注册淘宝网店180余家,当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微商从业者3000余人,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2014年,该村被阿里集团认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淘宝村”。2015年,该村又被阿里集团研究院认定为“中国淘宝村”。
(二)智慧网络工程取得新进展
孟州市依托促进经济发展的“工程”之一的“智慧网络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孟州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关于积极推进网络兴市、建设智慧孟州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为优先发展对象,在智慧物流、智慧乡村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截至2015年10月底,孟州市共拥有各类电商企业45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电商交易额达到89亿元,快递业务量增长40%,物流业务量增长30%,线上企业营业额占到企业营业额的45%以上。
2011年的医药行业。雷万云是最火的CIO,不仅因为他构建的平台为国药省了将近三千万,也不仅因为他先后出版了两本有关云计算的书,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在中国医药集团的实践,使云计算这个近两年的时髦话题走到了IT人的身边,让企业的IT人对云技术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分析。
小前台大后台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由老国药、上海医药(601607)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等4家央企联合重组而成的。这样的企业集团普遍有一个通病,即子公司众多,都有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孤岛林立。集团很难统一管控。
如何将这些孤立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国药集团的集中、协同管理,这个任务落在了国药集团的CIO雷万云的身上。在雷万云的主持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于2010年建立了集团数据中心,新购了两台服务器,并与原有的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前端虚拟化,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把国药集团的BI、主数据、企业门户等多个应用系统迁移到这个资源池上运行。这次改造一共花去100多万元,但其效果却非常显著一即便后来增加了几个新的应用,国药集团也没再买新的硬件,到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可靠。
在此基础上,国药集团又决定建立一体化的医药零售系统,实现由上而下的专业化、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于是,在雷万云的主持设计下,国药集团的一体化医药零售平台诞生并且引发了轰动。之所以引起轰动,因为零售平台是按云的理念进行设计,按照简单的小前台、集中化的大后台(基于复杂的业务流程)的思路来建设的,该平台涉及POS、ERP,财务,物流,BI等5个系统,雷万云让5个系统前端应用虚拟化,进行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和存储,仅用了910万就完成了设备的采购,比一般的行业报价节省了三千多万元。2011年3月,国药集团全国一体化医药零售连锁系统平台上线。
国药的“十二五”规划
这种前端简单化、后台强化的架构整体架构不大,但却便于对未来系统扩展,是面向云计算的一处架构,也是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部分。
国药集团面向“十二五规划”,制定了信息化“155212程”。即一个云服务中心,聚合所有业务,形成一个为业务、为员工、为客户、为合作伙伴服务的共享中心;五个专业平台,建立综合管理、决策、融合协同、共享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集团一体化工业ERP平台、医药物流分销一体化信息平台、国际经营一体化信息平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五大信息化体系: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体系、一体化集成门户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在155工程中,五大专业平台满足医药产业链的15个核心业务,五大信息化体系是五大专业平台建立的保证。建立五大专业平台后,放到动态资源池里,最终形成一个云服务中心。国药集团“十二五”规划背后是国药集团准备五年内进入世界500强的野心,其IT的水准是按照世界500强的水准做成的规划。
为了做好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2011年,雷万云带队去了美国,考察了IBM、SAP、Oracle等IT巨头,参观了北美第一大医药分销商Mckesson,并与相关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美国企业IT发展状况,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医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云计算的开发应用、演进路径,以及云计算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医药健康云的发展前景。
美国之行使雷万云见识到了云计算在北美的实际应用案例,也为国药集团制定的信息化规划坚定了信心。国药集团云计算理论和解决方案基本思路正确。通过考察,看到了云服务的起步模型,“可以看到这样的微笑曲线产品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数据管理,以及制造业的ERP,不同的ERP,物流、供应链的管理,CRaM,企业的门户、协同,两端更容易形成云服务,形成PaaS和SasS。所以,可以看出在SaaS、PaaS、微笑曲线之上的工具和协同,以及IT的基础设施。”雷万云在一次研讨会上对云服务进行了阐述。
现在的云计算已经在银行、电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有了应用,将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支柱,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关键趋势。围绕云计算,雷万云写出了两本书,第一本是《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这本书很快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随后,雷万云组织业界知名云计算公司和专家联合编写《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一书,这本书被定位为云计算的工具书,系统、深入、全面地阐述云计算概念和技术及应用,也很快成为畅销书。
企业云
国药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就是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之上的,雷万云规划要逐步建立一个集团企业云,一个动态灵活的模式,虚拟化集群,基于开放的结构软件,门户,SOA,身份认证,绿色,以及简化的管理,统一的控制调优,可用,降低风险。
雷万云认为,云计算技术已成为第三次革命浪潮。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但是,很多企业的IT人对此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原来每个企业都用发电机自己发电。有了电厂之后,企业只要拉一根电线就可以用电了。云计算也一样,每个企业都有机房,都要养一批IT人员,如果国家建成统一的基础设施提供给企业,其意义不言而喻。”雷万云用浅显的比喻阐明了云计算将对IT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按照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方便、按需从网络访问共享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池的模型,且只需最少的管理或服务提供方交互即可快速供应和该模型。具有如下特性:一个交付模式:云计算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它对企业意味着一种集成的系统、一个平台,一种商业模式,重点在集成、系统、业务、平台一体化,是一个整合。二层结构:云由云计算平台和云服务两部分组成,云计算平台就是把IT技术整合到一块,然后把企业的管理战略业务融合到这个平台上,形成一种服务。三种服务形式。SaaS、PaaS,IaaS。四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混合云。五个重要特性:按需自助服务、资源池化,快速伸缩、按使用量收费的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
关键词:太原铁路局;铁路;现代物流;物流服务;信息化物
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文件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迅速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各种新的物流业态不断涌现[1-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在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及开展物流业务等方面同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3]。发挥铁路传统优势,创新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模式,促进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是当前铁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先进信息技术深入物流行业,高效、低价、整合成为物流业新的发展方向,其产业格局正在重新构建,业务形态正在不断丰富和延伸[4]。(1)物流布局向网络化、集约化发展。当前,国内各地区积极规划布局物流网络节点,新建各类物流园区、区域物流集散地、等级配送中心、城乡物流网点,利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既有运输方式连接各个节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通。目前,以大型综合物流园为代表的集约化整合发展趋势明显,依托物流核心业务,整合商贸业、制造业、服务业,形成集聚效应,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使用越来越普遍、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下,高端现代物流园发展前景广阔,物流园整合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增多,发展潜力加大。(2)物流技术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依靠强大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的作业流程、灵活的业务再造、精准的环节控制、智能的决策支持及深入广泛的信息共享,物流技术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5],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物流装备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物流电商平台在线完成交易、洽谈、合同签订、资金支付、派单等功能,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大量车货匹配信息平台使车货直接对接,提升车货匹配效率,降低货车空载率,实现物畅其流;应用云仓储技术使企业在“云仓”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配送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制订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最优运输组合策略,可以为在途运输车辆提供实时路径选择[6];应用自动立体仓库及货物自动分拣、存储、堆垛、配载配送等提升了货物存储、拣取、配送效率;应用条码、语音、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自动导向车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提升了物流作业能力、降低了差错率,使得物流运营管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3)物流服务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升客户粘度,通过多元化服务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实现客户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一方面,综合考虑客户时间、成本等因素,物流企业竞相推出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以综合性物流园为依托,在物流基础服务上,积极拓展服务种类和范围,整合酒店、餐饮、汽修、广告、保险、金融、报关等配套服务,实现综合性、多元化经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例如,开发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如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等,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推动物流产业资本化运作,提升物流金融附加值[7]。(4)物流产业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物流业正通过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发挥上下游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打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企业之间相互联动,一体化运作[8]。在生产领域,物流企业利用自身存储、配送规模优势,采购原材料,分别向同行业不同企业配送,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实现采购、仓储、配送一体化。在销售领域,物流企业既可以成为产品区域配送中心,实现快速配送,又可以实现一对多配送,还可以销售,实现仓储、销售、配送一体化。B2B商业模式下,物流企业可以从上游企业直接向下游企业配送产品,扮演集销售、采购和配送于一身的角色,从而减少上下游企业物流成本,实现产销供一体化。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对策分析
以铁路改革为契机,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举措,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支撑,开展全品类物流、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展全方位经营、实行全过程管理,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业务融合发展,不断强化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努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5]。太原铁路局结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根据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围绕不同业务功能及相互关系,合理规划现代物流网络布局,完善铁路物流基础服务,创新物流增值服务,改进信息平台服务,逐步形成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架构。
2.1打造网络化的现代物流布局
以铁路网为基础,依托四通八达、成熟便利的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通道,建设“1+3+13+300+N”物流园区,变碎片供给为集群发展,打造“通道+园区”综合物流网络。①通道。包括铁路网,以及融合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多式联运网。②园区。规划建设“1+3+13+300+N”的太原铁路局物流园区布局。其中,“1”是指中鼎物流园;“3”是指大同、运城、曹妃甸3个物流园;“13”是指将13个既有铁路货场升级改造的地区性物流中心;“300+N”即物流网点或社会物流园,运用分享经济模式,与其他物流企业一起,形成点线相连,打造四通八达、覆盖全局、辐射全省、联通全国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2.2夯实集约化、多样化的物流基础服务
物流基础业务是物流业的核心业务,可以通过拓展物流基础业务的种类和对象,开发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项目,构建集约化、多样化的物流基础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1)建立以产业集聚为目标的现代物流园。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建立包含铁路港、公路港、多式联运港、城市配送港、综合集散港、信息服务港、国际保税港等多种港区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在原有铁路运输、仓储、加工、配送、流通搬运、包装加工等物流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物流基础服务的种类和服务领域,积极开发物流新产品,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2)加强以铁路运输为骨干的多式联运业务。发挥铁路绿色、环保、全天候和中长距运输、干线运输优势,积极与其他运输方式整合,协同运作。以铁路局综合性物流园区为依托,开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3)开展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特色的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通过将众多客户货源汇聚到铁路局内大型仓库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进行储存、分拣、加工、配送等相关服务,提高物流协同工作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利用铁路局自有车辆、社会加盟车队,依托实体物流园区,与大型厂商、家具城、家电百货超市、以及电商企业等合作,实行定制化仓储管理、货物监管、流通加工、城市配送和区域集散分拨一体化服务,构建6h、24h送达或即买即送等配送体系。
2.3拓展多元化、个性化的物流增值服务
在完善物流基础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延伸服务,拓展物流服务的项目和种类,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物流增值服务体系,优化物流体系结构,增加物流服务创收点。(1)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物流金融包括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实货质押、保税、互联网金融及代收代付、结算、保险等多种形式,太原铁路局应结合实际情况,着重从2个方面开展金融业务,一是针对物流行业本身的附加服务业务,如代收代付业务、货物保险业务等;二是在物流产业链中衍生出的金融业务,如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各类银行的贷款、抵押业务等。(2)配套物流相关业务。通过开展综合性的物流配套服务,为园区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其中包括以客户为服务对象的汽车服务、物流装备出租、出售服务等,满足入园企业员工、客户日常需求的餐饮、住宿、医疗卫生、日用商品零售服务等,增强企业宣传效果的广告服务、商品展销服务等。(3)发展以第四方、第五方物流为方向的技术咨询业务。铁路局分工精细、人才资源强大,以此组建技术团队,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为自身及社会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技术服务。开展物流业务培训,为自身和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物流管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物流行业相关指数,在提升自身在同行业内品质的同时,引领整个物流行业发展。
2.4构建智能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多位一体的“智慧物流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平台化、智能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1)开展物流电商业务。通过“智慧物流云平台”货源信息、车辆信息等物流供需信息,为各种交易提供基础平台服务,并通过平台向会员提供基础管理、信息推送及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2)加强物流智慧调度管理。通过“智慧物流云平台”推动车货智能化匹配,结合客户业务量、订货频率、路程远近等因素,自动优化配送计划和车辆配载,实现车、货智能匹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计算,提供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及多式联运的系统智能化派单。(3)提升仓库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智慧物流云平台”综合分析企业基本信息、运力信息、相关交易信息等海量数据,对线上、线下各类仓库进行整合管理,实施统一调度、智能分仓、智能调拨,实现库存数量预测预警等。(4)开展市场智能化分析业务。通过“智慧物流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统计企业和货车的诚信度,自动生成业务类、财务类、经营分析类报表、物流指数、产品供需数据等,精准分析市场,为企业自身及其他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结束语
“互联网+”拓宽了现代物流发展视野,丰富了物流业态,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铁路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注重整体性的网络布局建设,加强物流基础业务服务,拓展物流增值业务,开辟新的信息平台业务,推进物流向现代化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全品类、全流程物流业态体系,增强客户体验,打造“以平台聚集产业、以产业整合资源、以资源催生服务、以服务助力发展”的物流发展新业态,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2]吴清烈,孙志宏.物流企业管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邹明辉.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SWOT分析[J].铁道货运,2014,32(7):19-21,33.ZOUMing-hui.SWOTAnalysisonRailwayFreightTranspor-tationTransferringintoModernLogistics[J].RailwayFreightTransport,2014,32(7):19-21,33.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物流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案例报告[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5]吴理门,李方峻.我国物流业态演进及创新路线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9):14-18.WULi-men,LIFang-jun.ResearchonChinaLogisticsFormatEvolutionandInnovationofRouteDiagram[J].Logistics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14,36(9):14-18.
[6]马叶江.基于信息技术的铁路物流业务流程再造[J].物流技术,2008,27(4):208-210.MAYe-jiang.RailwayLogistics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asedonInformationTechnology[J].LogisticsTechnology,2008,27(4):208-210.
[7]崔向东.铁路既有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云物流;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in the size of B2C E-business, logistics bottleneck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cloud-based E-busines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model through which integr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IT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consolidate the logistics services demand an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cloud logistic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will facilitate solving our B2C E-busines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problems and promote E-business economy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 B2C; E-business; cloud logistic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近年来,B2C电子商务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据艾瑞咨询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3年中国B2C交易规模达6 500亿元,比 2012年增长了5.5个百分点。B2C市场将继续成为网络购物行业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7.8%,促使传统企业产生更迫切的触电需求,在自建平台行不通的情况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传统企业入驻到开放的B2C平台。但必须认识到,物流配送环节依然是B2C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针对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缺乏服务的合作意识,物流公司和B2C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搭建存在信息传递不顺畅和信息失灵的问题。商品配送周转次数多,物流环节冗余,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大量的盲点存在,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高速、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服务要求。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市场上物流服务越来越多,物流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捷、低代价地建立B2C电子商务供需双方的联系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云物流”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结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把分散的、由不同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多项物流服务,通过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集群化的物流服务,以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和客户体验。
1 云物流的概念
2010年9月,我国《物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智慧物流将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之一,而智慧云物流系统建设将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二维码技术、BDS与GIS技术、物联网与RFID技术、云计算与云服务技术等[1]。随着物流配送服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日益重要,B2C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深入对物流配送端的控制与管理,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这也预示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正在进行物流平台的整合,也正在步入“云物流”的新时代。
“云物流”也被称为“云快递”,是星辰急便董事长陈平先生首先提出来。“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它在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中引入“云计算”的理念,依靠大规模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精确的环节控制、灵活的业务覆盖能力、智能的决策支持和深入的信息共享,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完成物流配送行业的各个环节活动。这种模式是一种介于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探索性模式,以自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集成平台,让商家和各电子商务企业能加盟入该平台以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
2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框架
面对B2C商务订单碎片化,快递行业数量多、规模小的供需矛盾,一直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阿里巴巴开始涉足物流配送行业,入股民营快递星辰急便,双方开始在电子商务配送服务方面进行合作。这种模式被概括为“云物流”模式,星辰急便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服务平台,连接电子商务的买家、卖家和服务商,使三方能够安全、高效、低成本地进行交易。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服务平台,应用于B2C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可规划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针对的是客户服务层,拥有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物流管理平台针对的是用户作业层,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物流及其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可以拓展出更大范围的业务领域,如图1所示。云物流信息平台将需求端的客户订单信息汇总起来,并对订单信息进行整合,在供给一端物流管理平台将小物流公司的分散运送能力整合起来,中小快递公司通过访问云物流管理平台获得客户,并通过这个平台取货、送货。
“云物流”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物流配送需求,由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承运商/加盟商和客户共同参与构建,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到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其模式主要包括:①整合:通过“云物流”管理模式,建立“云物流”信息平台,整合B2C电子商务交易海量的订单信息,集成物流资源,建立规模效应;②标准:通过对“云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物流管理统一标准,保证物流配送流程透明化、标准化。该平台也会制约着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服务的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使其配送中心、物流承运商(快递公司)、分拨点和加盟商的所有操作更加规范有效,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应用现状
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是一种智能化、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其核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和快速响应、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云物流模式满足了电子商务时代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类物流信息、装备、人员与服务的协同运作。
目前我国云物流配送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规划、制度设计与信息协同,因此各种类型的云物流配送平台并存,按其运作流程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3.1 B2C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云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国内大型的B2C电子商务购物平台网站是云物流配送模式的推动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云物流配送模式的核心。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网站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客户需求,同时具备在技术上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为了解决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都在积极筹建云物流配送平台。
3.2 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云物流配送模式
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的业务核心是物流配送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云物流配送模式来增强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沟通,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实现资源同享和共同配送。目前,国内的申通、圆通以及中国邮政等快递企业都尝试搭建基于云物流的物流配送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服务的需求。
3.3 供应链核心企业云物流模式
在汽车、家电、化工等行业,品牌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供应链物流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海尔集团通过建立海尔网上商城、海尔物流配送企业,逐渐向海尔云制造、云物流方向发展。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云物流平台将会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实现供应、生产、采购、销售的一体化的云物流管理模式。
4 云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于云物流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云物流的物流模式及相关服务还处于不断变革过程中,因此对于如何发展云物流模式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竞争态势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总体来说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并且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制约云物流配送模式的实现和发展。
而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这种不正当的竞争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随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不断完善和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物流功能的重组、物流流程的整合和物流环节的协调,来提高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
4.2 云物流产业的基础平台薄弱
由于云计算与云服务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基础建设条件较差,公共云与基础云平台建设滞后。云物流平台集成性不强,存在大量运营管理与服务问题。法律法规缺失,客户商业数据保护与系统安全问题较严重。
4.3 物流网络建设滞后
由于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初期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建设,所以造成物流网络的不完善,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过高,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多,商品的周转速过慢,物流的库存费用过高。物流的总体水平明显偏低,达不到云物流模式的要求。
4.4 云物流平台企业利润分配和责任划分还不明确
云物流的配送模式是一个整合与共同配送的模式,其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参与企业通过参与项目提成获取,如何在提成比例情况下保证各个物流企业的利润分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现实案例。
与此同时,在协同配送的模式下,如果交易平台中发生问题,如何来界定责任企业和进行责任划分,目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5 云物流的发展前景
云物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物流方案,基于云物流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作为整合仓储业、运输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的服务行业,涉及领域广,作为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物流瓶颈问题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全面提高货物仓储、运输、配送水平,实现物流业的高效、快捷、集约、透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永贵. 电子商务时代云物流技术探讨[J]. 商业时代,2012(8):45-46.
[2] 王琦峰,吕红波,江瑜. 云物流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研究[J]. 电信科学,2012(3):126-131.
[3] 张明,张秀芬. 基于“云仓储”和“云物流”的电子商务大物流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36.
[4] 林云,田帅辉. 物流云服务――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新模式[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26.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l)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包括:智能控制,信息识别,位置监测和动态监测功能等,在业务上分为垂直应用模式,行业共性平台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垂直应用是针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开展业务,满足特定的行业和企业要求,例如电力,石油、铁路、公路的企业应用;而行业共性模式是一类行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例如物流相关领域,医疗相关领域等。虽然目前物联网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但是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系统、物流信息化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安全系统等。2009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物联网的初级业务,其中包括中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手机购电业务;中国电信的“平安e家”业务;联通的无线环保监测平台等,正在用创新的应用来吸引客户。行业应用在最近的1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扩展智能物流、智能楼宇、金融安防,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保护、政府工作、食品溯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2.1智能交通
现在各地城市遍布交通摄像头和一些交通情况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连接到交管中心,形成了一张城市交通监控网络,目前的摄像系统功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纠察违章行为,可以称为“交通监测传感网”。在此基础上,补充信息处理的软件硬件,充分利用获得的信息,进行交通流量实时分析、预测,建立一种向车辆反馈指挥的体系,诱导、分流车辆,预判和防止交通事故,将会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状况,我们将会在一个更加智能的交通环境中行车。这就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2.2智能家庭
“智能化家庭应用”系统依托移动网络、固定电话网、宽带城域网和具有网络计算机功能的家庭生活设备组成的服务系统,采取目前国际先进的西门子技术,由家庭网关,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智能化家庭生活设备,例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生活电器、电视、电脑等组成。它具有安全防护,家庭电器设备管理,家庭娱乐,家庭通信等智能化功能。
2.3医疗保健
医疗健康工作与物联网结合将给国家的医疗事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距离市区医院或医疗机构数百公里之外的欠发达社区。结合3G网的移动医疗健康工具无疑是解决农村地区专业医疗人员及医疗设备匾乏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4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分送以及销售等)中,食品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追踪和回溯,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不过,食品溯源的定义有多种表示,即:(l)国际标准化组织(1509000/2000)将食品溯源定义为:溯源产品的地点、使用、以及来源的能力;(2)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食品溯源定义为:鉴别/识别食品如何变化、来自何处、送往何地、以及产品之间的关系和信息的能力:欧盟将食品溯源定义为:在整个食物链全过程中发现和追踪食品生产、加工、配送、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的饲料或其它原料的可能性。
3.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细分市场有公共管理与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部分。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类: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先关心的是低级需求然后才关注高级需求。
智能家居的特点:智能,低碳概念,舒适,实用和个性,因此归为自我实现需求;智能交通的特点:安全,快捷,属于安全需求;远程医疗涉及诊断、监测,属于生理需求;食品溯源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属于安全需求;环境监测涉及环境卫生,健康,属于安全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和探索人的激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人的需要发展规律的。这个理论本来是用在人事管理领域的,但是这里用这个分类标识物联网新应用对人的需求满足的层次。因为人总是会优先满足底层需求,所以可以分析出各个应用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当个人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物联网服务时,定位在满足生理和安全的大众需求会在物联网发展初期会较快的满足客户,快速实现规模化。从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定位于高层需求的智能家居,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是把推广家庭安防作为优先推广的应用。对于企业和组织客户来说,那些能够解决当前问题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应用是最需要的,也会是市场接受程度最高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美]著,梅清豪译,《Marketing Management》(Eleventh Edition),中文名称《营销管理》(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发展 现状
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业,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俨然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物流业的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日渐明显。
一、全球物流产业及中国投资发展
根据Armstrong&Associate Inc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物流业规模为6.62万亿美元,2013年底增长了29.6%,超过8.5万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回暖,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物流业的市场规模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物流产业规模超过1.5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物流业市场规模近17%,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业中规模最大的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开放,外资将现代物流领域作为投资的新方向。近10年,外商在物流业直接投资中的实际利用金额稳步上升,2013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带动了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目前,中国物流企业的海外拓展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
尽管亚太市场是全球物流业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大的,但是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不同,所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物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比美国差很多。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现状
(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业飞速发展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近年来,中国物流业保持稳中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4年,全国物流总额翻了12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75%,2014年全国物流总值达213.5万亿元,增加值达3.5万亿元。2014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为438.11亿吨,相比于2005年的186.21亿吨,增长了近1.5倍。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物流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铁路、道路营运里程分别超过了11.2万公里和446.39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63万公里,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有2100多个,民用运输基础200多个。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企业,丰富了我国物流行业的物流装备和信息管理能力,这使得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变缓。尽管我国物流总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远高于国际水平,但是相比于全国物流总值的增长速度,单位费用所承担的货物价值处于上升阶段,况且随着物流装备、技术手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将逐步降低。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局限性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尽管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水平在不断提升,物联网、云技术等也应用于物流业,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物流业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够深入,缺少核心的分析、决策和互动的功能。
社会物流费用偏高,管理效率不高。衡量物流成本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物流费用与GDP的比值,我国物流总费用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在运输和管理上的效率都不高。
市场格局过于分散,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缺乏高端物流。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企业规模小,现代技术推广困难,行业标准统一阻力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大型客户和高端物流业方面缺乏话语权。因此,尽管社会物流总费用很高,但是利润率却没有相应的提升。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国家政策助力现代物流业发展。从2009年开始,物流业逐渐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视,多项行业鼓励政策先后颁布,逐步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日益提升的产业地位使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顺畅。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国中西部及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贸易与物流发展。城镇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也缩小了欠发达地区的物流水平,有利于物流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
科学技术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互联网与4G网络的完善和普及,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行费用。相应地,国家层为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智能物流,这有助于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化发展。
制造业物流外包成趋势。物流对于制造企业并非核心业务,因此,制造企业为了能够集中资源发展产品研发、生产等核心业务,正逐渐将其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物流企业,这也扩大了物流业的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
实体零售业加速转型,电商蓬勃发展推动物流业发展。近十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13.4万亿元。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物流,实体零售的网络化转型以及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着物流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三、展望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技术、管理水平等不断提升,以及发展新机遇的出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由于目前物流业市场集中度低、标准难以统一、整体利润水平不高,所以行业整合需求加剧,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行业标准面临统一。
与此同时,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便于开展各项物流活动。但由于我国物流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设施装备配套性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信息联通不畅等问题阻扰着多数物流园区的发展。因此,物流园区的整合需求十分强烈,需要完善和提高物流园区在冷链物流服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程欣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4(08):86-89.
[2] 德勤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促进报告2014- 2015[R]. 2015.
[3] 丁俊发.中国“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十大进步[J].中国流通经济,2015(12):.
[4] 华创证券.2015物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R]. 2015.
[5] 李冰漪.“十三五”,走进智慧物流新时代――专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J].中国储运,2016(01):46-47.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如何?作为与物联网有着天然密切联系的物流行业能受益多少?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有哪些成功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有怎样的发展前景?人们热切期待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2010年9月16日,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现状与前景”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继祥主持,与会的物流与信息化专家和企业围绕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将最先形成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参加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中心的各项活动,对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该中心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黄燕滨女士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她认为,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将最先形成。
据黄主任介绍,物流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物联网最早的应用系统研究也是基于RFID技术和EPC系统的。现有的一些试验项目,比如未来商店、配送系统、智能货架、集装箱通关等,都运用了EPC技术。在全球著名的制造商、销售商、技术与产品提供商的共同参与下,EPC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其超高频C1G2标签协议等标准已经被接受为ISO标准。
黄燕滨主任把目前国际上物联网的研究状况概括为:多侧面、多角度、较分散。比如,美国更关注市场引导、RFID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欧盟则更多地从哲学层面去研究规划……我国物流领域物联网的研究状况与国际相类似,侧重在技术层面,就RFID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些试点研究。鉴于标准化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统一物品编码体系是物联网运行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完善物流领域的物品编码标准(包括最终产品与生产资料)。
因此,不论从需求、上下层连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场发展状况来看,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将最先形成。
物联网技术让高效物流成为可能
物联网技术能给物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这无疑是物流和相关行业企业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中心承担着国家RFID通信技术研究课题,做了很多RFID技术验证和测试方面的工作。洪卫军博士作为该中心的技术骨干,非常看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他认为,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大福提高物流效率。例如,现在普通用户对物流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希望物流企业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物流方案,为其提供节约且高效的物流方案,甚至当企业决策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得到物流企业的响应,对物流方案进行调整。物流企业则希望能够监控货物状态,保障物流安全,出现货物丢失或损坏时可追溯,出现运输事故可及时抢救。如果物流领域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对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模式,洪博士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信息共享、多式联运),为用户提供优先选项,比如速度优先(时间限制)、货物转移限制、费用优先、运输工具优先等;考虑到货物的价值、包装要求(易碎、易爆)、环境要求(光照、湿度、化学气体等),选择优化的物流方案;按照规范化要求,提供物流路线以及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状态信息等。
物联网技术是分级物流的基础。通过单品级、包装级、托盘级、集装箱级的编码标识和信息关联,可实现仓储物资码放管理、进出库管理、站点快速聚合分解、物品发货验货等操作,极大提升物流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避免人为失误。
针对高附加值的物品(例如汽车、古董字画、宝石首饰、名牌服饰等),按照客户要求提供GPS全程定位业务,使其可实时查询物品运输路线和当前位置,掌握物品的当前状态。
针对冷链物流,危险化学品、易碎易爆物品的物流过程,采取定制的运输工具,对物流过程中货物码放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震动、化学成分等进行实时监视,进行危险预警,一旦发现危险隐患立即报警通知随运人员进行处理。
针对救灾物资,枪支弹药、高精电子设备等特殊物资,不仅要实现全程监控,而且提供防入侵检测功能,对货仓实行严格的人员身份准入验证,布设与舱内无线系统联动的视频监控系统,记录进入货仓人员的行为轨迹,为追回被物资、打击犯罪分子提供有力依据。
物联网技术让物流设备变聪明
简单来说,所谓物联网,就是用信息将物品连接起来。那么物流领域引入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使被管理的物品准确报告自己的状态和位置,而且使物流设备上升为智能化设备,能随时自主决定去向、该做什么等,使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物流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国著名物流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吴清一教授提出,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托盘共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
吴教授认为。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升级发展,第一步就是物流单元的设计。只有把在流动状态下的物规划制成一个个标准化的单元,才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机械识才能发生作用。要形成一个单元,需要一个载体,包括集装箱、托盘、周转箱。其中,托盘是实现机械化最基础的工具。
就目前来说,考虑到成本、技术等问题,不可能实现每件物品都相连。但如果将RFID技术运用在托盘上,再与物联网结合,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案。在国外,RFID技术运用于托盘上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正在试运行,但目前尚未大规模推进。现阶段我国的托盘都是企业内部使用的,急需建立一个社会化的托盘供应系统,促进托盘的社会流通、共用。与RFID技术结合后,托盘在全球流通都可以实现可视化,随时了解物品的状态。所以吴清一教授呼吁,推进物联网发展、推进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进托盘供应系统的建立应该是齐头并进的。
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德国物联网技术专家房殿军博士介绍了德国物流研究院对物联网的研究容。
与中科院同级的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2000年就开始研究物联网,2005年基于RFID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行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采集,内部的透明管理,信息流与实物流的集成。2005年后,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一边研发,一边进行基础
设施建设,建立了一个欧洲最大的物联网实验室。其研究是自下而上进行的,从货物单元到企业信息系统,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的自动采集,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监控应用等方方面面。
例如,德国已经把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于水果蔬菜的保鲜。在水果蔬菜的运输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这些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控,保证在产品的保质期内,把产品运输到沿途的需求点。
对于在物流装备方面融人物联网技术,德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加大在企业内部物流装备方面的研究,理念上称为物联网的控制,即系统根据产品所反应出来的状态及信息,运输到所要运往的方向。这种研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值得国内参考。
典型案例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大范围应用尚需时日,但一些先行的企业已经开始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北京汇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海波介绍,该公司作为物流信息服务商,已经建立起一个用户超过50万,拥有3万多台IPS车辆,每天有200万货源的信息平台。这个IPS平台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物联网特征的信息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99%以上的信息从物联网终端输入,99%以上的信息管理在云端。
通过该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他们发现,对于一个大型物流企业,95%以上的服务问题产生于分散于各地的公路运输,70%以上的成本漏洞产生于分散在各地的公路运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IPS平台,就发挥出公路货运物联网平台的独特优势:快捷、省钱。该平台能链接动态的车、货、人,迅速成为总部及各地运作管理部门的关键工具,货主可随时“看到”自己的车,货物公路运输延误班次大幅降低50%。由此推测,物联网带给物流产业重大机遇,增加99%服务及管理创新空间,减少99%信息技术投资。
此外,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也可以创造出巨大价值,市场潜力无限。据悉,目前国内烟草业是运用物联网技术比较突出的行业。几年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就致力于推动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今年又提出了投资50亿建设物联网的设想。座谈会上,来自物流系统集成商今天国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吕漫时女士介绍了该公司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江苏烟草物流信息平台上的典型案例。
据她介绍,江苏烟草自2005年启动现代物流建设以来,就自觉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初步搭建了全省统一运行的物流信息平台――江苏烟草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了物联网技术:
一是广泛应用各种传感技术,全面采集物流基础信息。涉及到的子系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仓储管理系统(WMS)为例:在托盘内部安装RFID芯片,作为托盘的识别码,通过手持扫描枪将入库的件烟码段与托盘关联,实现件烟与托盘的关联,再通过货架上的电子标签,将货架与托盘关联,从而实现对件烟的货位管理。即任意输入一个件烟码段,通过仓储管理系统能够立即找到该件烟在仓库的哪个货位上。在卷烟出库时,仓储管理系统自动分配任务给出库人员,出库人员只需要根据系统提示到仓库中的相应货架上取出整托盘件烟。
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准确传递。在对物流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江苏烟草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搭建了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与“物”的互联互通,能够更方便、随时随地准确了解“物”的信息。例如,各市公司每日进行路线规划处理,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将数据传输至省公司服务器,再由省公司服务器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将配送任务无线下发至各配送车辆的车载终端。配送车辆在接受到配送任务后。可以借助车载终端的显示屏查看任务明细,并借助导航系统完成配送,配送任务完成后可以向省公司服务器进行实时远程汇报。
三是对各类物流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应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物联网盈利模式探索: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
正如当年的互联网发展一样,物联网的技术是先进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如何应用物联网的技术创造价值,如何创造物联网的盈利模式,一切还都在探索中。
华夏物联网创建人王继祥先生认为,物流领域局部物联网应用主要分为4部分,一是追溯系统,二是物流运作可视化系统,三是企业内部管理跟生产系统相结合的智能物流中心,四是企业外部系统管理的智慧供应链。
目前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华夏物联网的探索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站,华夏物联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计划:第一步,在今年建立一个物联网行业的咨询平台;第二步,明年研究物联网的产品系列、分类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推出物联网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就是商铺的建设;第三步,在未来的几年,建立一个真正的物联网平台,即在一个标准制度下,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位置信息、物理信息进行共享。
[关键词]交通运输;规模经济;运输市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4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道路运输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
按照现代运输经济学的观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撑,包括道路运输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均具有规模经济性,而道路运输规模经济性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第一,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网体系具有四通八达、公用、高密度的特点,为道路运输网络化运营和提高其规模经济性奠定了基础;第二,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社会性使道路运输规模经济的实现条件得到简化,运输企业可以不投资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仅从自身运输能力的提高、拓展与相关同类企业的合作方面,强化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适时采用现代运输组织技术,加强现代技术应用,形成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第三,道路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如机动、灵活、方便、门到门运输等,其社会需求更具广泛性,运输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运输企业经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很高。
道路运输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并不是说道路运输企业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形成规模。经济影响运输规模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运输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对一定时期运输市场结构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同样,不断变化的市场结构对形成规模经济也有直接影响。竞争性运输市场结构由于更多地表现为经营主体多、小、散、弱、服务替代性强等特征,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而垄断性运输市场结构由于更多地表现为经营主体少、集中度高、服务差异性大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2 加快实现我国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政策措施
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且东西部差异巨大,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无法通过交通输送为东部发展提供动力,东部的人力、物力也难以向西部流通,这中间除了经济、政治等资源方面的差距外,交通不便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导致物流供给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对此,要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东西部搭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使东西部能够有效衔接起来,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基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形成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全国物流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源、人才、资金的有效流通,为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规模经济奠定基础。
2.2 完善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落后产能不仅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反而会拉经济后腿,淘汰落后产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优胜劣汰,政府要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运输企业,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的良性运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运输企业采取大而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运作效率低下,同时,运输企业之间缺乏关联,忽视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制约运输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制约交通运输规模经济的形成。因此,政府要通过经济杠杆,鼓励运输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在统筹自身企业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组合,使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政府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即使这样的企业当下的规模还比较小,但经过政府扶持,可壮大经营。通过这些方式,鼓励运输企业重组,提高运输专业化程度,使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的运输服务,进而促进交通运输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运输市场服务
在最近10年,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全面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布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订票、转账以及付款等互联网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办事方式等。运输行业起步早,属于传统行业,但这样规模巨大的传统行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就应走互联网运行之路。具体来讲,第一,运输行业在日常的运行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计算正好可帮助运输企业作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分析,使交通运输更加智能化;第二,信息技术可帮助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第三,智能交通的打造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抢滩运输行业,通过网络建立运输实体与消费实体之间的联系,构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为规模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3 结 语
当前,我国的运输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运输市场的规模经济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运输行业的改革步伐,使交通运输的规模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促进全国物流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源、人才、资金的有效流通,为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规模经济提供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柳,豆欢娣.浅谈实现我国运输规模经济效应的政策措施[J].价值工程,2014(18).
[2]盛蓉辉.当前国内道路运输规模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J].中国市场,2013(22).
[3]丁宁.浅谈如何促进道路运输市场有效竞争[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