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低碳物流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物流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第1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人类的技术创新、转型、开发等手段最大化的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效应,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低碳经济针对地球的环境以及能源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的长远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物流所谓的低碳物流就是指通过技术或者管理手段降低物流行业中碳排放量,在物流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效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使得物流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进一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并有效的保护环境,可以说低碳物流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低碳经济,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交通、邮政以及仓库的能源消耗大概占据我国能源消耗的10%左右,并且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碳排放量会随之增大,所以低碳物流势在必行。实施低碳物流一是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有助于环保,二是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二、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一)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技术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大,其中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就是目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物流运输又是车辆尾气排放的重要部分,所以低碳物流针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发展低碳物流,才能有效的控制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被有效的控制,才可以大大的改善目前的自然环境。所以说低碳物流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近几年汽油和柴油的价格逐渐攀升,这对于企业的物流运输来说等于增加了成本,成本的增加就会使企业获得利润减小。而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控制碳排放量,车辆的排放量被控制也就代表汽车的消耗降低,甚至目前已经研究出其他能源的运输设备。从成本角度讲,降低消耗或者采取其他能源都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这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

(三)低碳物流理念可以影响其他事物和人员的理念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如果物流运输采用了低碳经济理念,那么这种理念也会针对生产和消费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随着全球污染的严重,迫切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变的更好,而不是更糟。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低碳物流运输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首先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特别是一些企业,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中的具体策略1.开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最大的,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例如我们可以采取水运和公路、铁路联运的方式来完成业务,这种方式就可以大大的降低碳的排放量。所以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物流企业应多采取多式联运的方式,由此降低碳排放量,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2.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降低空载率,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共同配送可以让企业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生产和经营中,而将物流活动通过合同的方式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企业更好的经营,也可以有效实现低碳物流。3.发展先进运输方式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使用BP碳排放计算器来有效控制碳的排放量。BP碳排放计算器可以针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可以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指导。物流企业使用BP碳排放计算器就可以针对整个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掌握,并进行有效的改进。4.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汽油和柴油的成本也过高,所以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电能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第2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以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本文认为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4个,即市场机制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额主导要素,低碳运营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制度法规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技术上,本文利用鱼骨图对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物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一、引言

工业社会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恶化、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03年,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英国政府首先提出。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50%的承诺。物流业是链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迅速,粗放式增长导致物流业成为我国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改变我国物流行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对于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层面在积极引导物流企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运输组织方式落后。从低碳角度讲,集装箱和甩挂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形式更为节能。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运输组织偏向于大批量的干线运输,组织方式较为落后。二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信息交互、产品分拣、车辆跟踪与运输安排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主要应用于简单的信息交互领域,对于货物线路智能分配较高层次应用程度不高。三是企业低碳管理水平低。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对物流产业需求急剧增加,因此一直走粗放式增长的道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浪费问题重视不足。另外,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园区规划、设施布局、物流节点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最后,从整体来讲,大量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在发展过程中低碳意识缺乏,没有认识到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此外,管理人员的低碳意识不高,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严重制约着企业的低碳发展。

三、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

明确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发展路径的基础。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模式,涉及到物流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影响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因素也较为众多,必须对大量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影响机理上进行推导和总结。按照美国著名研究机构兰德公司提出的系统分析法,本文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影响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因素和作用机理如下:

1.市场机制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根本动力

市场机制下,物流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要真正调动物流企业走低碳发展的路径,必须在物流企业低碳发展中引入市场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将物流企业低碳化指标纳入其企业成本核算范围中,将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所处阶段,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限定排放量,物流企业获得的碳排放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超出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从其他低碳物流企业购买碳排放权。这样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能够促使物流企业自觉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2.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额主导要素

按照经济学理论,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的主要力量。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主要是靠通过提升运输和分配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目的。因此,对于所有物流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与应用都是低碳发展的主导因素。具体来说,技术创新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能够提升清洁能源在物流行业应用程度,实现运输节能减排的目的;二是技术创新能够提升物流企业信息交互、线路优化、货物中转、仓储与装卸等流程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三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逆向物流的发展,实现可循环经济在物流产业的应用。

3.低碳运营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

低碳运营是指物流企业的运营层面时,采用的低碳化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方式,具体可以表现为在物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运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优化运输系统、合理的仓库管理,对水、电、能源做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保证物流企业运营的低碳性和可持续性。因此,低碳运营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制度法规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社会公共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其公共属性决定了企业为了低碳发展所支付的经济成本往往高于收益。因此,物流企业低碳发展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会产生市场失灵现象,最终的结果是低碳发展受阻。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顶层制度设计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进行奖惩,制定严格完善、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政策。对于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的物流企业要进行补偿和鼓励,对于单位产出碳排放较高的物流企业要进行适当的惩罚。政府通过法规与制度能够形成“低碳物流”发展的倒逼机制,从而促进低碳物流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鱼骨图是1953年日本著名学者石川馨发明的分析方法。针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对策性鱼骨图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1.基于物流设施的低碳发展路径

一是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低碳或无碳排放。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物流企业在选择运输工具时,要积极使用以清洁能源为燃料动力的交通工具,从我国现阶段来看,要有效把握我国积极发展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二是加强低碳设施规划,有效降低碳排放。物流设施主要包括物流仓库、物流配送中心设备等。物流企业要将低碳物流理念和技术运用到物流设施的规划中,在园区规划、仓库设计、运输管理、中转管理等方面积极践行低碳理念。

2.基于先进技术装备的低碳发展路径

一是积极利用减碳技术与先进装备提高能源效率。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减碳的目的,提高能源的效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低碳发展。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物流活动的中转、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整个环节,从而促进物流企业的节能减排。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适用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交互层面;长远来看,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是实现物流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

3.基于运营管理的低碳物流发展路径

一是提升低碳意识,促进企业低碳运营。低碳发展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而应该是全员行为。物流企业要提升全部员工的低碳意识,在工作中做到自觉降低碳排放,树立低碳环保的价值观。二是科学组织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具体来说,要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采用多式联运的形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物流的低碳发展。同时,还要提升线路优化能力,通过缩短运输路线和路径、减少运输次数和时间,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莉.低碳经济下物流优化设计的网络均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7:77-83.

[2]杨雨薇.国内外低碳物流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1-3.

[3]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04:183-187.

第3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首先,中国要想在2020年兑现减排40%~45%的承诺,就必须在物流低碳化上有所作为。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0%,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的10%,大力发展低碳物流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契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与我国特殊国情相符。其次,以兑现低碳承诺为契机,可加快我国物流行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从目前的粗放、落后的经营方式转向集约程度高、资源配置合理、信息流通顺畅的现代物流,有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最后,尽快建立低碳的物流体系,与有关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规避碳税贸易壁垒,从而避免被国际社会的主流物流体系边缘化,与国际发展潮流相一致。

1 低碳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中国低碳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考虑到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如果“低碳”在物流产业中占的比例过大,会制约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错过当前的大好发展时机。“先污染后治理说”为这一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得不承认,这一思想目前在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大部分官员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他们强调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来治理和防止环境污染,而是指出在经济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将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会将忍受环境污染的后果。为此,政府暂时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企业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比如政府暂时没有向企业征收碳税,暂时没有对引进先进物流设备的企业减免税收。

(2)运输工具的不合理。据统计,2005年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费总量约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298%,其中营业性公路、水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例分别约为54%和21%。与此同时,2006年,仅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即占全国总能耗的76%,而能耗较低的铁路运输比例却一直很低。究其原因,如今中国的铁路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面对每年十多亿人次的客运需求依旧略显吃力,铁路很难分出过多的运力来满足货运的需求,这一情况在春运期间更凸显无疑。在铁路运输满足庞大的客运要求之前,铁路货运只能以小部分的客货混运形式存在,这无疑对铁路货运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很大的屏障。

(3)物流资源未能合理利用。由于我国社会化物流水平较低,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质量良莠不齐,物流资源零散分布在各个企业手中,而且各个物流企业又相互内耗,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我国物流行业中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

(4)物流人才和技术紧缺。由于低碳物流这一概念提出较晚,我国长期以来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了我国通晓现代物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由于低碳物流的策略短期内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加大企业的各项开销,故企业在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投入缺乏动力,导致低碳物流研究举步维艰。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的低碳物流现状是:不重视和重视不起来。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长期忽略“低碳”战略在物流行业的重要性,低碳物流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当我们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却又发现在当代中国推行低碳物流可谓是困难重重,要想改变现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官员和企业家的一腔热血之余更多的是现实的阻碍。

2 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几点建议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物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物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经济状况是相互关联的。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无须盲目地与发达国家攀比,但应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逐步解决这些行业中的不足,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1)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在认识到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之后,政府就应该尽快出台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尽管这在短期内会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甚至产生不小的震荡,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些阵痛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忍受的。政府应该尽快向企业征收碳税,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对敢于探索低碳路线的企业予以鼓励,利用经济杠杆来引导物流企业转型。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的低碳消费意识,通过消费行为来激励企业的低碳化改革。

(2)大力发展铁路运输。虽然我国的高铁建设遇到了一些挫折,中国高铁的有些表现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但我们不能因为前进道路上的一点困难而把铁路运输的巨大优越性拒之门外。近几年中国铁路网的扩张确实过于迅速,以至于出现了不少问题,但这不影响我国大力建设铁路网络战略的正确性。随着武广高铁的建成通车,京广铁路的运力将得到全面释放,预计其货运能力达到1亿吨左右。所以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铁路网络建设,虚心听取外界建议,坚决顶住外界压力,当中国铁路网络完善后不仅可以基本满足我国巨大的客运需求,还能极大释放各铁路线的运力,结束我国长期铁路运输客货混运的不利状况,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输所占的比例,合理优化运输工具的使用。

(3)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政府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同时促进物流企业的优胜劣汰,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品牌的建立,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将零散、杂乱的物流资源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无序的内耗,减少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加快物流统一标准的制定,建立合理的网络布局和运输路径,充分利用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共享等手段,逐步解决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仓储利用率低等问题。

第4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目前,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发展特点的认识并未达成统一观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污染物(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三低”特征),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污染,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与碳排放和新型清洁能源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由以上几点特征可以看出,所谓的低碳经济,本质是经济增长和高效能源协同发展,即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重点在于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低碳物流发展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新纪元,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而随着低碳技术与低碳理念的推进,节能减排、保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以低碳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发展。物流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发展低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物流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是碳排放大户,降低物流业的消耗,能够有力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因此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道路,着力发展绿色物流服务和智能信息化物流。

低碳物流经济发展的产业特征研究

由于各产业的特征不同,低碳经济发展在各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发展低碳产业关键是要降低能源强度,能源强度即单位GDP能耗,指的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总量,行业能源强度是指单位行业增加值所对应的能源消耗量。发展低碳经济要以降低能源强度为目标,而不同产业之间能源强度高低产生的原因不同。利用迪氏分解法可以分解能源强度变化的组成因素。选取1985-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应数据对上述因素分解模型进行计算发现,第一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发展低碳产业潜力不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强度从1989年到2001年持续下降。影响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计算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时间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可以解释99%的能源强度变化,其他因素影响几乎为零。在这两个因素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在结构调整上存在着一定问题,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调整潜力。而物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代表,其涉及的行业分类众多(如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物流经济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低碳物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全面发展低碳产品消费群体通过市场手段促进企业开发利用环境技术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通过对公众的宣传使消费者接受和喜欢低碳产品,扩大低碳产品市场,那么企业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的积极性将会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到低碳技术利用的行列当中。市场经济是以需求(即消费者)为立足点的,任何的供给都是要满足现实的需求,有需求的市场就会有供给的一方,所以,要鼓励低碳技术开发和利用,首先要鼓励消费者使用和青睐低碳产品。当前对于低碳物流的发展而言,消费者对低碳物流产品有诸多的疑惑:第一,对低碳物流产品的认识不够,什么是低碳产品;第二,低碳产品的质量能否过关;第三,低碳产品的价格是否更高。这些疑惑都有待于企业和社会共同解决。要解决消费者对低碳产品认识不足,就要大力宣传低碳产品,政府和企业联手让低碳产品观念深入人心。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第一焦点,要使消费者确认低碳产品的质量,信任低碳产品,当然企业在这一方面努力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建立良好的低碳产品口碑。产品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第二个焦点,要降低产品价格,成本是关键,要降低成本就要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并用先进高效的技术,才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贴近消费者,扩大消费群体,进而扩大需求,这样就确保了买方市场的稳定和连续性。目前低碳汽车运输业、绿色包装等低碳物流措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产品设计上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公众的认同。

低碳产品需求源于向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与普通产品不同,低碳产品提供的效用包含了两大功能因素:使用性及其超越使用性能而与环境相关的性能。低碳产品首先是产品,能够给予消费者基本的使用需求满足,可称为低碳产品的基本价值功能;低碳产品同时又具有在生产、消费和消费后的处置过程中碳排放量低的特征,体现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从自我的使用提升到转向良好的环境选择,给予消费者超越一般使用效用需求满足,可称为低碳产品的环境价值功能。低碳产品减低碳排放量的环境价值包括环境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还包括选择价值以及由遗赠动机、礼物动机和同情动机形成的存在价值,正是由于低碳的环境价值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有对环境价值的支付意愿。对这种环境价值的兴趣和消费因人而异,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低碳产品的超越价值功能的比重逐渐增加。按持续发展理念,低碳消费终将是社会消费的导向与主流,消费群体会从完全注重商品的使用特性逐步转变为注重环境的心理满足。低碳宣传和公益广告有利于增加对低碳产品的需求。首先很多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低碳产品的存在,从而不选择低碳产品。宣传和公益广告会使得消费者获得低碳产品的信息,在消费决策中考虑。其次,宣传和公益广告还能够使人们认识到产品低碳属性的价值。很多消费者知道低碳产品,但不认识“低碳”对自己和社会有什么意义,一旦知道低碳的价值和重要性后,这些消费者就会愿意为低碳支付较高的价格。第三,宣传和公益广告能够提高对低碳产品选择的预期效用,有调查发现,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低碳产品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这不是自己选择低碳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有些人不选择低碳产品的原因是自己选择低碳产品,别人不选择低碳产品,也不会改善环境质量,就想一个均衡博弈(囚徒困境)。

利用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促进低碳技术研发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无论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节能提效的实现,一切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和创新,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物流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完善和改革“产学研”机制,引导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方向与市场需求和物流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研发实用性技术,形成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的机制和导向,充分发挥“产学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提效中的作用,

促进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化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构成的整体。物流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可视化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新的物流信息技术。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心的微机,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及软件的使用、升级给物流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物流产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第5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upply-side reform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hina's economy, it is conducive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low carbon industry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of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such as weak consciousness, lack of supervision, backward technology, lack of elements and so on.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upply-side reform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industry and factors. Final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ath of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Henan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three aspects: institutional chang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factor upgrading.

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 Henan province; logistics industry; low carbon

0 引 言

2016年1月,中央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专题研究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1]。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方式的重要手段。

物流业融合了信息业、运输业、货代业、仓储业等基础产业,是生产业的典型代表。2014年,河南省《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四大工程、五大特色”为核心的行动计划,这说明物流业的经济服务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然而,河南省物流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政府监管不力,高碳运输普遍存在;物流技术落后,产业部门配合不佳;低碳物流要素供给不足,质量与速度难以有效协调。物流业的发展瓶颈是政府职能缺位和政府权力越位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阻碍了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步伐,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1 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低碳物流意识薄弱,政府监管不到位

欧盟各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低碳物流起步较早,针对物流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低碳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机制,通过立法鼓励低碳物流发展。河南省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类似,一方面,与低碳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并不健全,低碳物流概念并未得到广泛宣传,民众对低碳物流的实践方式、作用效果认识不足,低碳减排意识薄弱;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更加重视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管理升级,对低碳物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精力进行低碳物流管理[2]。

政府监管不到位是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障碍。一方面,物流活动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邮政、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共同管理物流活动,不同部门权责交叉、重复、空白等问题严重,分部门管理体制导致了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另一方面,不同职能部门对低碳物流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尚未制定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的指标体系,鼓励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奖惩制度并不完善,物流活动的低碳化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从而制约了河南省低碳物流的发展。

1.2 物流技术落后,物流环节“高碳”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物流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河南省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操作水平、盈利能力得到改善,但低碳化发展意识并未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技术进步缓慢,例如: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仓储、运输交通工具耗能较高;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低;仓储技术落后,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不环保;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物流技术落后是物流环节“高碳”的主要原因。从整体上看,河南省物流装备水平较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高碳”现象严重。物流运输环节,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飞机、火车成为货物运输的首选交通工具,过度竞争导致物流公司资源共享度较差,资源浪费时有发生。物流仓储环节,河南省仓储设施建设在保温及照明方面尚无节能标准,内燃式叉车仍是货物搬运的主流。配送阶段,城市“限货令”增多了物流运输次数,客车载货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1.3 低碳物流管理水平不高,低碳物流要素供给匮乏

近年来,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迅速。2015年,河南省社会物流总额93 538.48亿元,物流业完成增加值为

1 981.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906.31亿元。然而,河南省物流业中,微观层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物流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城市仓储、分拨配送等基础设施资源紧缺;物流行业税收负担偏重。政府管理水平不高是导致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河南省物流业起步较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缺乏[3]。一方面,河南省高校物流专业培养人才不足,低碳物流岗位的市场需求较大,“低碳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此外,河南省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多数物流企业员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搬运、装卸等岗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知识型低碳物流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河南省物流技术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物流运输便利程度适中,物流仓储技术不成熟,节能管理措施并未全面实施,货物配送遵循“经济最优”而非“环保最优”,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仍需要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加速推进。

2 供给侧改革驱动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效应分析

从制度层面看,制度变革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在制度层面发力,破除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障碍,实施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加速顶层设计,推进行政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改革,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创造稳定、良性的要素环境;另一方面,宏观环境变化导致微观环境相应调整,物流企业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改变,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方式受到扰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压力迫使物流业做出低碳化发展的选择,制度变革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扫清宏观环境障碍。

从产业层面看,产业转型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供给侧改革通过调整宏观政策和激活微观要素为产业转型创造条件,产业转型的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增长引擎。从产业结构看,供给侧改革促使物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业效率,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改变宏观经济结构,持续向好的经济格局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便利。从产业组织看,供给侧改革作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提升要素|量,改变要素交互作用关系,进而更新产业组织,加速物流业低碳化发展。

从要素层面看,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升级加速物流业低碳化发展。从人才角度看,实施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兼顾专业化教育与综合教育,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技术角度看,供给侧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素质,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持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物流业技术革新奠定基础。从资金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之一就是优化资本市场,创新融资方式,改变融资环境,解决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的资金难题,防止混乱的资本市场扰乱产业秩序。

3 供给侧改革驱动河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设计

3.1 深化制度变革,完善供给侧改革政策体系

(1)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指导协调

制度变革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首先,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懒政、怠政等问题,简化物流企业办事程序,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其次,立足河南省发展实际,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探讨物流业低碳化、环保化、高效化发展问题,重视物流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发展特点,加速推进一体化办公。最后,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奖惩制度,重点将低碳化评价指标纳入其中,规范物流运输、仓储、配送标准,保证物流效益评价“有章可循”。

(2)完善政策法律法规,推进物流节点建设

政策法律法规是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保障[4]。第一,持续推动完善有关物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物流业服务流程和标准,明确物流服务的对象、种类和范围,防止物流业成为危险品传递的渠道,细化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目标直至每个操作环节。第二,弥补法规漏洞,采用财政措施、税收措施等手段制约物流企业“高碳”行为,加大针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物流企业的处罚力度,给予实施低碳化管理的物流企业适当的税收减免。第三,加速推进物流节点低碳化建设步伐,保证新建仓储设施符合节能标准,采用新能源货物转运工具,系统规划,合理调配,减少能源资源浪费。

3.2 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供给侧改革作用途径

(1)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完善物流业服务功能是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应有之义。第一,着力降低物流运行成本,加强对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运营情况的动态监测,制定出台河南省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税费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第二,加快效率型低碳物流的建设与实施,减少物流资源的投入,实现物流活动的减量化,深入推进低碳产品的设计与采购、低碳包装、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装卸及低碳配送,打造物流企业个性化竞争新优势。第三,推动物流业与运输业、信息业、仓储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降低产业技术壁垒,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通,达到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2)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制定低碳物流标准

物流园区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企业协同发展。其一,支持专业物流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国际物流规模,实施卢森堡―郑州“双枢纽”战略,加快郑州国际陆港公铁、海铁联运设施建设,建成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其二,推动物流园区升级改造,组织开展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工作,推动各地加快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骨干物流园区,引导物流企业、重点项目和要素资源不断集聚,建立河南省物流园区联盟协作机制,推进园区之间资源共享[5]。其三,参照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低碳物流标准,立足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低碳物流评价标准,完善低碳物流评价方法。

3.3 提升要素质量,强化供给侧改革微观基础

(1)推动低碳物流技术创新,构建低碳物流信息系统

技术创新是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首先,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借用高校创新优势攻破企业技术难题,通过设置奖助学金、提高工资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物流企业工作,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其次,积极与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基于竞合关系建立战略同盟,共同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强化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降低技术转移壁垒,用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最后,积极借鉴国外低碳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推进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物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2)培养低碳物流专业人才,完善资金要素供给体系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第一,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政府要支持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开设低碳类物流专业,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水平的低碳物流专业人才。第二,在社会领域要加快推出低碳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工作,加强对认证培训的监管,确保认证质量,鼓励物流企业引进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和低碳物流技术人员,建立低碳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仓储、运输、系统化管理、电子商务等人才。第三,根据河南省物流I发展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低碳物流信息系统,加快“物流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服务示范的建设与完善,加快与跨省、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相关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物流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数据共用。

参考文献:

[1] 龚刚. 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0.

[2] 李碧珍,林湘,杨康隆. 福建省低碳物流发展的实践探索及其模式选择[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6-43.

[3] 罗凌妍. 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5):163-166.

第6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省域;低碳;物流作业;碳排放量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9-0081-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14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的减排受到我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峰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此为标志,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战略重点。物流作业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物流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碳排放大户,2009年国际能源署的《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全球CO2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1],因此,降低物流作业的能源消耗,能够有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低碳经济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2],发展低碳物流是大势所趋。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更有利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为进一步的省域物流作业比较分析、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和相关支撑政策制定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碳排放量,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核算出各省域2008年的CO2排放量及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来了解各省域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状况,同时,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物流作业低碳化的制度性和实用性对策。

1 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可知,在物流碳排放量计算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油料消耗[3]和基于运距[4]两种测算方法,除此之外,Ubeda以西班牙一家领先的食品配送公司Eroski为例来研究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估计环境的影响(采用基于运距的方法来测算其配送作业碳排放量)、配送路线的重新优化(采用新的CVRP算法来缩短运距)、优化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碳排放量最小的配送模型来进行优化)[5]。Piecyk采用集中讨论和大规模Delphi调查方法将影响货物运输需求、车辆油料消耗和相应碳排放的因素根据不同层次的物流决策分成六大类,并构建了三种场景对2020年公路运输碳排放量进行评估[6]。Hickman为伦敦市构建了一个运输和碳排放仿真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多种政策下的执行效果,为降低碳排放量提供参考[7]。王晓华在低碳物流的发展对策方面,Brand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运输、能源、碳排放和环境影响模型(UKTCM),它包含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能源需求减少政策影响、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和外部成本等的运输―能源―环境问题,并通过三个简单政策和一个政策体系来证明模型的可行性,从而为低碳运输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8]。王国文从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出发, 基于供应链流程标准,提出了以建立贯穿供应链的碳排放监督测量机制、优化订单量与库存、低碳运输管理、低碳仓储配送管理、回收与排放管理、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碳排放等管理和技术方法来构建低碳物流体系[9]。由此可见,低碳物流相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省域层面来研究物流作业碳排放量测评及减排对策的成果还比较少见。

周叶等:中国省域物流作业的CO2排放量测评及低碳化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9期2 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

物流作业所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于在物流作业过程中消耗各种能源和物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CO2排放,物流作业消耗的物质种类不同(如各种包装材料、标签、托盘等),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排放的碳难以进行统一核算,故本文所测算的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是依据各省域物流作业活动实际消耗的能源折算而成的,省域碳排放量测量模型如公式(1)所示:

Qc=Qpc+Qcc+Qgc+Qec+Qhc

(1)

其中:Qpc为消耗石油燃料的碳排放量,Qcc为消耗煤炭所排放的碳量,Qgc为消耗燃气所排放的碳量,Qec为消耗电能所折算的碳排放量,Qhc为消耗热能所折算的碳排放量。

(1)省域物流作业石油燃料的CO2排放量。物流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石油燃料主要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其主要的消耗是在运输和配送作业活动中,因此,以省域内物流作业活动所消耗的石油燃料量来核算所排放的碳量,其核算公式见下式(2):

Qpc=∑(不同燃油消耗量×CO2排放系数)

(2)

其中:不同能源的CO2排放系数见表1所示。

(2) 省域物流作业煤炭燃料的CO2排放量。物流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煤炭燃料主要用于为物流节点供热,因此,以区域内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煤炭燃料量来核算所排放的碳量,其核算公式见下式(3):

Qcc=∑(不同煤炭消耗量×CO2排放系数)

(3)

(3)省域物流作业燃气燃料的CO2排放量。燃气燃料主要用于物流节点供暖和燃气能源车辆设备的运输搬运等物流作业,因此,以区域内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燃气燃料量来核算所排放的碳量,其核算公式见下式(4):

Qgc=∑(不同燃气消耗量×CO2排放系数)

(4)

(4)省域物流作业消耗电能折算的CO2排放量。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离不开电力资源,电的消耗本身不直接排放CO2,但电厂 (主要是火电厂,其发电量2008年占全国总电量的80.5%,本文考虑到能源采掘、加工、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CO2溢散排放,故不考虑其他能源方式的发电,直接将火电厂的CO2排放系数作为电能的CO2排放系数)发电过程中会导致CO2的排放,属于间接碳排放,因此,需要先核算出电能的CO2排放系数,再根据省域内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电量来核算所排放的间接CO2量,其核算公式见下式(5):

Qec=电能消耗量×CO2排放系数

(5)

其中:电能的CO2排放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O2排放系数=∑火电厂能源消耗量×各能源的CO2排放系数火电发电总量,电能的CO2排放系数见表1所示,本结果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中2008年的全国火电厂消耗的能源量和总发电量数据进行核算。

(5)省域物流作业消耗热能折算的CO2排放量。在我国北方省域,为了确保正常的物流作业,需要对物流节点进行供暖,这就需要消耗热能,供暖本身不直接排放CO2,但供热厂产热过程中会导致CO2的排放,属于间接碳排放,因此,需要先核算出热能的CO2排放系数,其核算公式见式(6),由于每个省域所消耗的能源和供应的热能差别较大,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中2008年各省域的热能耗能和供应数据,分别核算出统计年鉴中物流作业有热能需求的各省域的热能CO2排放系数,见表2,最后,根据省域内物流节点所消耗的热能来核算所排放的间接CO2量,核算公式见式(7):

热能CO2排放系数=

∑省域热能厂能源消耗量×各能源的CO2排放系数省域供热总量

(6)

Qhc=热能消耗量×CO2排放系数

(7)

3 我国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及对比分析根据上面的CO2排放量测量模型,采用2008年各省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数据,核算出我国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CO2排放量,详见表3所示,CO2排放量排名前后5名的省域见表4\所示。由表4可知,物流作业的CO2排放绝大部分都是油品类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其次是电能和煤炭;而且,东部发达省域的物流CO2排放量较大,而西部省域的物流CO2排放量较小,这主要与其物流作业量大小有关。由于各省域的物流作业量大小不同,单独比较省域间的CO2排放量存在不合理性,因此还需要核算省域单位物流作业量的CO2排放量,本文采用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这个指标来进行核算对比,其核算公式见式(9):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省域CO2排放总量省域货物周转总量(9)根据该公式及相关数据,得出各省域的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详见表3和图1,可以看出北京的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最大,达到2.862 4t/万tkm,北京作为陆运交通枢纽,拥有诸多大型的物流节点,消耗的电能(占排放量的19.48%)和热能(占排放量的5%)资源比其他大部分省域的要高,而作为消费型城市其货物周转量又少,这可能是导致其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较其他省域高,或者是统计数据出现偏差的原因,但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应该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分析。安徽省以975.381 3万t的物流作业CO2排放量完成5 843.205 4亿t km的周转量,是我国省域中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最少的省域。由图1可看出,华东和华北地区的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较小,而西南地区则较大,因此,可以看出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跟物流作业的地域存在一定关系。

注:①本表的碳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2006 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能源”部分,平均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②本表汽油的碳排放因子选用车用汽油的数据;煤油的碳排放因子选用航空煤油的数据;其他石油制品的均低位发热量选用原油的数据;原煤的碳排放因子是采用无烟煤的数据;洗精煤的碳排放因子选用炼焦煤的数据;其他洗煤的碳排放因子选用其他沥青煤的数据,平均低位发热量选用洗中煤的数据;型煤的碳排放因子选用棕色煤压块的数据,平均低位发热量选用洗精煤的数据;其他煤气采用煤气公司煤气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平均低位发热量为各种煤气的低位发热量的均值;焦炉煤气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选取给定范围的中值;③化石燃气能源的CO2排放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O2排放系数=CO2排放因子×平均低位发热量1×109。

注:①本表的能源消耗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8年数据,由于数据原因,未对港澳台及地区的物流作业CO2排放量进行核算;省域货物周转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2008年数据;②每类CO2排放量为本类(不同类型的能源耗量×对应的CO2排放系数)之和;③煤类合计包括焦炭的消耗量;由于统计年鉴将液化石油气以重量进行核算,故本表中的油品合计包括液化石油气的消耗量;燃气合计则包括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和天然气的消耗数据之和。

4 我国物流作业低碳化对策分析

将表3我国各省域的CO2排放量进行汇总,2008年我国物流作业CO2排放总量达到54 565.787 2万 t(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占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排放CO2总量的7.16%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数据计算得2008年全国CO2总排放量为762 037.634 5万 t)。有报告说,全球物流活动每年产生28亿 t的CO2,大约占人类活动排放量500亿 t的5.5%。而且,世界经济论坛(WEF)2009年底的研究报告指出,物流业如果进行环保改革,有潜力每年为全球减少逾14亿 t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是所有人类活动排放量的近3%。由此看出,我国物流活动的碳排放量比重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需要大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低碳作业模式和低碳发展策略。为此,本文试图从以下5个方面来探讨物流作业的低碳化发展策略。

4.1 发展低碳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其CO2排放量占物流作业总排放量的70%左右,因此,发展低碳运输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物流的关键。发展低碳运输的途径主要包括。

(1)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或环保低耗的运输工具。公路运输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2009年我国公路运输货运量占总运量的75.3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计算所得),但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公路运输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国家应大力鼓励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如福田汽车推出的一款轻卡欧马可成为零碳馆指定物流用车,它是我国首款国Ⅳ柴油欧系轻卡,能全面满足用户领先可靠、领先安全、领先节油与领先环保的物流需求。另外,对于公路运输,还应该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有文章显示,我国乘用车单位油耗比欧盟高出15%-22%,载货汽车的单位油耗也较日本、美国都高,平均高于日本10%左右[10],因此,应该着力研究运输车辆的节油降耗技术,缩短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单位油耗差距。同时,国家应强制淘汰高耗落后的运输设备,对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用以购置新型低耗的运输设备,从而降低碳排放量。

(2)推进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低碳运输模式的发展。据日本对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调查结果表明,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航运6%、铁路3%、航空3%、其他5%。在运输方式中,公路和航空运输耗油量大,而铁路是耗油量最少的运输方式,测算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因此,通过完善电气化铁路货运网和先进的铁路货运组织管理来提高铁路货运量和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管道运输具有低损耗和低碳排放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能源领域的运输,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管道运输网络,优化能源运输方式,来降低能源运输的碳排放量。

(3)优化运输作业管理,减少空载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运输作业,规避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运力浪费和油料耗损,实现节能减排。有报道称在航空运营方面,国际航协已帮助成员航空公司节省3 600万 t碳排放量,通过改善航线,国际航协帮助节省了253万 t排放量。

4.2 探索物流作业的技术性减碳方法

对物流作业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方法。青岛港自主研发的“门机作业自动计量系统”,取代了传统粗放的港口装卸计量统计模式,在22台各类门机上应用后,设备作业效率提高了17.77%、能耗降低了13.08%,每年可节电143.47万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510 t。马士基航运公司实施的仓储运输质量与能源效率(QUEST)方案,是一种提供全新温度控制模式的软件解决方案,能大幅削减冷藏集装箱(冻柜)的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实施QUEST方案后,每年将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达32.5万 t。联邦快递在加州奥克兰建成了一座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货物转运中心,该转运中心在开始运营的前三年提供了超过300万kW时的清洁能源,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 000 t。

4.3 实行精细化物流作业管理

通过改进物流作业操作技能或工作方法也能实现节能减排,例如湖北省交通厅总结王静20多年的驾驶经验,将其提炼为一套四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十九字”节油操作法、“三好三不”安全驾驶法、“六个一点”优质服务法及“三边三勤”工作创新法,“王静工作法”在湖北省推广后,自2008-2009年两年间,湖北省30万辆营运车辆共节约燃油55 440万升,减少碳排放约合150万 t,安全事故率下降33%。另外,还有青岛港的“学良节油”工作法可使拖轮油耗降低37.5%,中海运集团的“船舶只开单台辅机工作法”可每天节约燃油0.4 t以上。通过先进的运输和配送车辆调度和管理方法,提高车辆实载率,减少空载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提高车辆利用率,缩短送货运距,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在仓储作业中,通过对货物仓位的合理分配,可以缩短存取货时间和搬运路径、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这些先进的物流作业方法只需在作业管理精细化和人员专业化上下功夫,就能取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成效。

4.4 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没有考核,就无法衡量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和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的物流作业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政策结合起来,鼓励一线物流作业人员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方法。同样,在物流企业层面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也可考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物流企业认证体系,依托专业的第三方认证和评级机构对物流企业进行低碳化认证和评级,推动物流企业低碳化作业的实现。

4.5 制定低碳物流作业标准,打造低碳物流示范企业

我国目前还没有低碳物流作业标准,物流企业只是响应政府的“节能减排”号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低碳作业标准,为此,可以考虑由物流行业协会牵头,在借鉴国外相关低碳物流作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物流行业的特点,联合一些低碳物流示范企业,进行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标准制定,并进行全行业推广学习。同时,政府部门和物流交通行业协会可以考虑举办区域内的物流作业节能减排比赛,一方面可以激励物流作业人员重视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例如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技能比赛,2009年该县班车百车公里油耗为17.5升,比2008年降低了0.2升/百车公里,一年下来节约成本超百万元。除此之外,行业协会可以根据物流作业的特点,分别建立运输类、仓储类、配送类、物流园区类等低碳物流示范企业(基地),鼓励其进行低碳化物流作业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试点后再进行全行业推广应用。

5 结 语

随着人们对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性的逐渐认识,经济低碳化已经从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潮流,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势必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是基于物流作业活动中能源消耗不均所引发的。从排放总量来看,东部沿海省域要普遍大于西部省域,西部地区以四川省的排放量最大,另外有些中部省份如湖北和内蒙古等的排放量排名也靠前;而从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来看,西部省域普遍要大于中东部省域,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省最大,西部地区则以云南省最大。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相关省域的行政主管部门和物流行业机构要能挖掘这些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各省域物流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等深层次的内容。这些内容与省域内具体物流企业的低碳物流作业是密切联系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的原因,从而寻求降低省域内各种物流作业活动碳排放量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陆娅楠.排放大户交通运输业如何加快减排?[N/OL].人民日报,2010-05-24. .[Lu Yanan. How to Expedite Reducing Emission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N/OL].Chinese People Daily, 2010-05-24. .]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Dai Dingyi.Logistics and Lowcarbon Economy [J].China Logistics & Purchasing,2008,(21) :24-25.]

[3]Woensel T V,Creten R,Vandaele N.Managing the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of Traffic Logistics:The Issue of Emissions[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0) :207-223.

[4]Palmer A. An Integrated Routing Model to Estimat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Freight Vehicles [C]. Logistics Research Network 2007 Conference Proceedings,University of Hull,Hull,2007 :27-32.

[5]Ubeda S, Arcelus F J, Faulin J. Green Logistics at Eroski:A Case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3):1-8.

[6]Piecyk M I, McKinnon A C. Forecas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Road Freight Transport in 2020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9) :1-12.

[7]Hickman R, Ashiru O, Banister D. Transport and Climate Change: Simulating the Options for Carbon Reduction in London [J]. Transport Policy,2010,17(2):110-125.

[8]Brand C, Tran M, Anable J. The UK Transport Carbon Model: An Integrated Life Cycle Approach to Explore Low Carbon Futures [J]. Energy Policy,2010,(9):1-18.

[9]王国文. 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J].开放导报,2010, 2(4): 37-40,53.[Wang Guowen. Lowcarbon Logistics and Green Supply Chain:Perceptions,Process and Policies [J].China Opening Herald,2010, 2(4): 37-40,53.]

[10]吴文化.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和排放与典型国家的比较[J].中国能源, 2007,29(10):19-22.[Wu Wenhua. The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of Transportation Sectors in China and Comparison with Typical Countries [J].Energy of China, 2007,29(10):19-22.]

Study on the CO2 Emission Evaluation of the Provincial Logistics Operation and Lowcarbon Strategy in China

ZHOU Ye1,2WANG Daoping1 ZHAO Yao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China)

第7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沃尔玛公司,这家公司通过领导、远见、创新和改变市场的能力从而鹤立鸡群,在低碳物流领域开创出一片新的天空。在市场营销和消费者驱动的世界中,凡“被绿色”往往意味着成本较高,这家赫赫有名的零售商打破了原有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创新手段对环境和经济利益都带来回报。它创造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商业案例——并且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身上。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之一,曾多次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居首。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曾经说过,如果全球的IT企业只剩下三家,那一定是微软、Intel和戴尔;如果只剩下两家,将只有戴尔和沃尔玛。这显然只是玩笑话,沃尔玛虽是零售业的翘楚,但无论如何还算不上IT企业。不过,乔布斯一开口,全球都会认真听讲。沃尔玛对信息技术的执着追求却是有目共睹,正是缘于此,沃尔玛物流战略才得以屡试不爽。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4亿美元购买了商业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20世纪90年代,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卫星定位系统(GPS)控制公司的物流,提高配送效率,以速度和质量赢得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山姆·沃尔顿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在日常运营中,沃尔玛不只是单单考虑自己如何取得成功,公司同样希望让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负责低碳物流,毕竟地球母亲我们只有一个。

2009年,沃尔玛宣布采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来评估产品供应商的业绩,因为“绿色”不是在商店的货架捕获消费者良心,但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业务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应并行不悖。为此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职位——商业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总监。

沃尔玛的绿色战略是从上层开始;它想要达到的目标都要有明确的路线图。其中包括公司追求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例如,公司的目标是,到2021年全球每年采购70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超过2010年水平600%,届时其建筑物所需的每平方英尺千瓦时能源消耗要降低20%。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但是如何实现,成功无疑要归因于其领导层。公司首席执行官Mike Duke曾于2009年7月在沃尔玛半年一次的可持续发展里程碑会议上发言,他这样说:“以我自己工程师的背景,我喜欢数据,我喜欢研究,我喜欢度量标准。比什么都重要的是,我实施有利可图的和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

不难看到,沃尔玛的绿色动力源源不绝,该公司的成功证明了高层认可的重要性。同样重要的是组织文化的成长,支持CEO的理念。沃尔玛员工是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设想没有员工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有“小处着手”的激情。例如,公司实施了《我的可持续性发展计划My Sustainability Plan program》,在咨询公司BBMG的指导下,提供一个框架来增加个人和组织他们各自的福祉。它提供了量身定做的记分卡来帮助用户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自己的生活。这样由于给员工个人生活带来这些可持续的最佳做法,我们相信他们会把这些已经习惯的做法带回工作——如果你养成了在家里随时关灯,离开会议室时,你同样会这么做。此外发展更快乐的员工减少了成本高昂的人员流失率,还有助于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快乐的购物体验。以这种方式进行绿色投资——考虑到沃尔玛的全球员工数量——在近30个国家220万人。其中的发展潜力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绿色的企业文化

作为一家零售企业,如果只是自己大张旗鼓开展低碳物流,实际效果有限。对于沃尔玛而言,发展协作,取得协调一致的努力,这才是公司的真正有所依靠之处。比如公司需要与买家合作以确保帮助实现战略目标。沃尔玛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例如,顾客到沃尔玛店里购物,然后通过POS机打印发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的电脑上就会同时显示信息,各个环节就会通过信息及时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快了物流的循环。

在商业领域,协作制胜,在低碳物流领域同样如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其他业务单位与外部的业务伙伴建立理想的合作关系方式。公司充满了这种类型的协作例子:从房地产部门努力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和审批新的技术,到物流部门测试和执行仓库中氢燃料电池的使用等等。每个人(包括合作伙伴)都是对沃尔玛的业绩负责。正如公司供应链总监所言:“沃尔玛要取得成功,我们依靠每一级的伙伴帮助我们不仅驱动战略发展,而且提出新的想法,比如需要分拨中心的人告诉我们拖车没有装满,在沃尔玛内有很多人都需要承担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责任。”

沃尔玛在2009年推出了供应商可持续性指数,其中使用不同的度量标准对近200个产品类别和超过100000家全球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可持续性度量。尽管这远远超出了企业经营范围,但是这为该公司赢得了声誉。沃尔玛预计到2017年在美国的商店和山姆俱乐部70%的产品将使用这个指数来评价和分享供应商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进一步而言,该公司希望能够开始使用这些相同的衡量标准来影响其美国自有品牌产品的设计。

沃尔玛基金会也提供了200万美元补助金以帮助支持在中国可持续性发展,这些是对未来的愿望和承诺。在2012年,美国环保署EPA的绿色电源伙伴关系(Green Power Partnership)承认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绿色电力发电机”,全美国各地拥有超过200个太阳能项目。沃尔玛可再生能源现在提供自身在全球21%的电力供应。在2012年,该公司多交付2.97亿个箱子,但是驾驶里程减少了1100万英里。同比车队的效率提高了10%——沃尔玛还履行了其2009年的承诺:要在2012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20%——现在已经提前一年完成。

从公司的战略和企业文化角度看,沃尔玛希望有一个平台向同行展示,公司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比如可持续性指数就体现了这一主张,它提供了一个平台对外展示自己独特的绿色旅程。可持续发展本身可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一个流程是否比你已经在做的更加绿色?你如何评估?现在公司实施的指数已成为事实上企业要遵照的标准。这会给合作伙伴这样的理念:他们应该问问自己应把重点放在哪些低碳领域,是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还是减少废物。这样的做法帮助了沃尔玛的供应商理解他们如何可以改善其物流职能——不仅从其工厂到沃尔玛分拨中心或商店,而且也通过追根溯源追踪到其供应链的原料来源。

第8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绿色壁垒国际物流业绿色物流碳经济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随着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可以说,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已出现“无国界”的局面。

物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其在推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国际权威统计,交通运输业碳排量占全球的20%左右。高污染高能耗的增长方式已然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对物流业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即改变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形成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发展、又能抑制物流过程中的环境危害的绿色物流。然而,在绿色物流得到国际社会相互认可和支持的同时,绿色壁垒的概念也悄然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绿色壁垒与我国国际物流

1. 绿色壁垒的概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而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所谓的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强制性技术标准与法规,要求某一产品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和贸易双重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技术壁垒。它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因为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密切,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参与方,尤其是出口国的影响最大,而作为全球出口大国的中国,也就成为深受绿色壁垒影响的国家。

绿色壁垒并非简单的法规、制度或者标准,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比一般公众认知的大。“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发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例如,ISO14000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因此,绿色壁垒也对国际物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运输,商品包装、流通加工以及逆向物流等环节。

(1)绿色壁垒对运输行业的要求

运输业带来的物流离不开运输,作为二氧化碳的重要“产地”,在不久的将来,物流企业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费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计算一下你的碳排放,缩减你的碳足迹”已成为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考量指标。面对全球减碳新趋势,“低成本+低碳减碳”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在供应链不只要拼低成本,更要拼低碳已达成共识,不能适应这一潮流的企业很可能遇到外国政府和市场的阻力,因此,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采用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方案,也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和客户的关注。

(2)绿色壁垒对包装行业的要求

各国很早就认识到包装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因此都对国际物流包装制定了非常多的法规,如美国法律规定进口商品包装不得用稻草;新西兰规定进口商品包装不得用干草、稻草、竹席;欧盟规定进口木制包装箱、木制托盘必须经过熏蒸灭菌处理。

(3)绿色壁垒对逆向物流的要求

在逆向物流方面,由于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相关废旧物质回收法律法规。早在2000年,欧盟在环境贸易壁垒方面就采取了较大的行动,要求家电、电子产品、通信用品的回收率为60%以上,个别类产品回收率高达75%。由于这些绿色壁垒的增强,出口商品的退货、召回、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报废零部件的回收和利用所涉及的国际逆向物流问题越来越多,对国际逆向物流成本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的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成为了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

三、我国国际物流业在绿色壁垒下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物流业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群,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多个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巨头已将采购重心转移到中国的成品与半成品市场,而众多中小企业也正开始将它们的供应链延伸到中国。无论是国际海运、空运、陆路运输,还是进出口货物仓储、流通加工和包装等国际物流服务,都能在中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尽管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使我国国际物流业在09年受到较大影响,但可以预期,未来数年间我国国际物流的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需求依然巨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国际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绿色壁垒面前,常常显得无奈和被动。

2.我国在绿色壁垒下发展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应对来自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绿色壁垒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绿色物流思想尚未真正确立

首先,有关部门和领导没有在根本上转变转变观念,系统的绿色物流思想还没有确立,没有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其次,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仍较淡薄,许多企业尚未明确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没有建立完整的绿色物流体系。

(2)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完善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现存的一些法律法规也很不完善。对各种产品制定涉及环境方面的技术指标,我国目前甚至还没有明确地规定这类指标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还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再如,绿色壁垒涉及和影响的行业众多,范围广泛,由此可以形成各种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对这些标准进行分类管理或者合理统一是一个繁冗的问题。

(3)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自1998年到加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近百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一些企业在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方面,尚未完全建立最基本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4)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定,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发达国家所建立的严格而广泛的绿色壁垒体系,是以其发达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为后盾的。我国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我国国际物流业如何跨越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既然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乃至我国国际物流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跨越我们面前的绿色屏障就成为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国际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绿色壁垒给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所造成的障碍。

1.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

政策因素对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及指向性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物流政策并没有把在发展国际物流中可能因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而必须支付的环境资源成本纳入经济目标体系内,未体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经验,在环境产权难以在短期内明晰化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逐步推行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把物流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内部化。

政府还应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ISO14000认证是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最有效的武器。通过对企业ISO14000实施情况的评估过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不利于环境或者不符合标准的做法和问题,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国外绿色壁垒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国外绿色壁垒数据库和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就国外的政策、法规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物流企业的影响及时做出反应,提供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其不利影响。

2. 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绿色物流意识

保护环境是一项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业。绿色物流发展除了要完善政府政策法规的管理性和强制性,还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绿色理念的推广,以及对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绿色物流理念的宣传教育。

只有企业自身认识到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绿色再造和规范才能有所突破。强化绿色物流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政府要有前瞻性的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将物流与绿色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政府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绿色物流意识,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政府要倡导绿色物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集中于主业,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防止重复投资建设,消除或者避免多余物流活动。

3.不断提升科技水平

绿色壁垒说到底是绿色科技壁垒,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才是国际物流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国际物流产业的绿色化。例如对运输环节实行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采取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对于包装环节,应顺应全球包装工业绿色包装的要求,组织科研队伍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绿色包装产品,提高包装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对物流包装的标准,以冲破绿色壁垒;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应进行渠道设计,采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实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此外,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CPS、CIS、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定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加快培养国际型的绿色物流专门人才

我国要在国际物流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绿色物流专门人才,作为企业跨越绿色壁垒的先锋,进行绿色物流的研究,并提供政策和技术改进的建议,参与国际谈判,运用外交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五、总结

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从昔日的制造业出口大国逐渐向多元化国际贸易国转化,当中难免会要面对种种转型带来的挑战,绿色壁垒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也必然要面对绿色壁垒。绿色壁垒虽然使我国国际物流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挑战也是一种动力,我国应抓住这个机遇,从我国的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着手,积极面对和处理绿色壁垒问题,总结当中的经验,以用于日后的发展,也是我国本土国际物流企业成长的好机会。争取通过这一契机发展自身,与外资国际物流企业看齐,促进本国科研产结合,并在未来成为绿色标准的制定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真正实现多方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肖林: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突破[J]. 南方论刊,2006,(2):24

[2] 陈成栋:绿色壁垒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影响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6,(4):221-222

[3] 王圣军:绿色壁垒:珠三角大都市圈国际物流的瓶颈,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8):9-11

第9篇:低碳物流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然而,绿色物流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较为成熟的定义。一般而言,绿色物流是指通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业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要面临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再加之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观念没有被广泛认同、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不足。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

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

后。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学院则参差不齐,水平并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生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知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完善绿色物流体制与法律法规。由于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如,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立法、许可证制度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的主流行为,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体系来对物流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物流行业发展混乱。同时,也要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运用统一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使得绿色物流行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大开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培养绿色物流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于绿色物流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它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是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应用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并且要充分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及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生产、市场、研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其次,各大高等院校也要多设立一些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课程,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同时也要引进海外物流人才,不断扩充物流师资队伍,提高物流教育水平,这样才会出现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学历制度刚开始不久,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物流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物流人员,也可以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在岗培训来加强其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并不断汲取外界的新鲜事物,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绿色物流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并且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势必要加快物流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加快绿色物流的建设。而且,绿色物流不仅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还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3.

[2]朱万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