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准化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场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过程;问题;解决措施
农场发展建设期间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将资料录入到档案中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作为农产管理任务开展的参照标准,农场建设要引入创新理念。档案管理也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引入,进行标准化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使用期间也不会出现资料丢失的现象。档案标注化管理对农场的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下面将针对工作任务开展期间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帮助提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
1农场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场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新农场,除去传统农场建设要满足的种植与养殖需求以外,现代新农场建设还需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所以在现代农场建设中,大部分农场都会将农家乐这一休闲会所纳入其中,达到完善农场功能,提高农场经济的目的。农产的标注化管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各行业不断的发展变化,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场管理人员要掌握好实际变化局势,从基础工作进行改进,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只是针对纸质档案来进行的,长时间使用很容易造成档案内部资料损坏,对查看使用造成了影响。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在工作期间也能够与基层群众增强沟通,解决农产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一系类优点是传统管理理念中所不具备的,并且传统的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资料共享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在现代新农场建设中,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农场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管理制度入手,以农场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作突破口,规范化、标准化农场档案管理,约束管理行为,尽量维持好农场档案管理和建设管理的秩序。相关调查发现,现代新农场建设对农场的经营管理要求很高,只有全面提高了农场的经营管理能力,做好了农场各方面工作的管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新农场的建设。而实施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正好是完善农场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在现代新农场建设中,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是极具必要性的。
2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对策
标注化管理理念被提出后,落实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已经对传统的管理体系产生喜欢,并且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系统中出现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信心资料丢失也常常会发生,不利于农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了解现存问题后需要深入的探讨引发原因,这样才能够确定所制定的解决方案具有可行性,不会与标准化管理落实出现冲突。
2.1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应用缺乏先进的基础设备,档案管理并不能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效率自然得不到保障。档案产生形式比较复杂,由于标注化管理落实程度不足,导致部分信息丢失的现象,原始资料一旦丢失是无法进行弥补的,此类问题在农场发展建设中真实存在,应当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使管理制度在基层中得到高效落实。标准化管理应用落实时间比较短,在经验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作期间遇到的突发现象会造成档案管理任务中断,解决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就国内目前的农场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尽管在政策上已经提出了要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但并没有全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也就是说,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践经验很少,正式实施时因为没有相应的范例参考、制度约束,所以就只能沿用传统的农场档案管理制度来作为标准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从而导致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不生效,增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给农场档案管理制造更多的麻烦与困难。
2.2解决措施。
1)根据农场的实际建设情况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
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农场档案管理中制度照搬、管理行为照抄问题而言,目的是解决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的制度缺乏问题。档案管理机构尽快加大对现代农场实际情况的了解、评估力度,并在了解了农场实际情况之后,依据评估所得的数据结果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并以该套体系为基础,将体系规定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促使并保证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参考,结合财务档案管理的方法,完善和健全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内容,围绕适用性和针对性这两个中心,切实建立一套全面的、能够满足现代农场建设需求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促进农场档案标准化目标的实现。
2)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场档案管理水平。
人才是农场档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是决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针对现代农场建设中所出现的档案管理人才素质偏低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措施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尽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场档案管理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此为基础促进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除注重档案管理知识、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的培训外,还应针对档案管理人员接触农场档案机密这一特点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辅助促进现代新农场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
3)以农场财务档案标准化为中心,实现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
在现代农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档案的管理标准化成为了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影响农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农场档案管理的核心,农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机档案、固定资产档案、经营档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核心地位,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应以农场财务档案标准化为中心,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关人员素养的培养、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执行等工作确保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的实现。通过财务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档案内容标准化的实施。
4)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促进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实施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今天,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还应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与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在原有纸质文件档案的分类整理、标准化执行基础上,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借鉴财务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实现农场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针对农场经营内容种植、养殖、娱乐经营等内容,以分类方式及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农场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强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以标准化执行为基础、以数字化档案优势为辅助,促进现代农场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现代农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对农场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现代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以及有效的执行监督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促进农场综合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机关档案管理几个问题[J].现代交际,2014(7):12.
1 全面普查案卷
对案卷进行全面的普查是实现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首要工作。主要原因是多年来相关管理部门大对案卷的普查工作做的比较少,移交给档案保管部门的档案的保管期限的划分并不是很清晰,加之,有的案卷的格式和内容存在缺陷和不足,存在标题不规范的现象,严重的话,还存在未标注标题的问题,目录的排列和案卷的组卷存在混乱的情况,因此案卷存在一定的重复率,在其中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因此需要进行普查工作,首先将无用的和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剔除,留精去糟,避免存在重复的情况,避免影响计算机管理的工作效率。
2 重新组合案卷
对存在缺陷和不足的案卷进行重组工作,尤其是那些内容较为复杂和没有保存价值的案卷。将存在联系的案卷尽可能的联系到一起是重组案卷过程中需要秉持的原则。而对于没有标题和目录,或者是标题较为模糊和无页码的案卷需要进行重新审查和加工处理,从而使案卷呈现标准和规范的状态,这样一来,可以使馆藏得到优化,同时能够实现档案的科学保管,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3 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
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例如:拟写关于厂房基础建设事一事的关键词有人写“基本建设”,有人写“基建”,有人写“厂房建设”在进行计算机后控时统一规范为“基建”。还可利用计算机“活动增加”的功能把一些不规范的词与主题词中词义相同的合并,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最后调查档案全宗的保管状况。这项工作主要是摸清家底,了解目前馆藏的库房条件:包括库房装具数量、长度,库房面积及其它保管条件等;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设备的增添、面积的扩建等,为全宗的科学排放做好“硬件”规划。
4 实施“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
“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5 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6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档案资源的安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负直接的责任,为了充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国民经济是建设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责任心需要较强,并且需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态度,并且需要对档案管理事业具有较高的热情,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是业务素质,较强的业务素质是最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并全面的熟悉档案保管的内容,还需要对档案法规做综合的了解,只有这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是文化素,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一来,能够在管理档案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掌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从而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另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洞察力,善于观察别人,帮助别人,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档案服务。
一、中专学校档案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中专学校档案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性
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克服不足,促使师生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实现教育目标。
(二)业务性
通过对档案的记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参与性
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相互配合、积极协作,对发扬团队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控制性
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五)研究性
通过对档案中数据记载和分析,为探索、总结和研究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资料。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专档案的收集整理
(一)收集内容
从性质来看有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来文;二是本校产生的文件资料。本校产生的资料,一是反映学校整体情况,二是反映学校成员个人情况,三是反映学校教学情况。
(二)收集方法
事前收集学校的各种活动,上报材料,事先做好收集归档工作准备,必要时复制多份,以备归档利用。平时收集制定学校各种立卷材料类目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凡是能当做档案资料用的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加强检查、年度收集,每个学年度集中收集各种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查找、补漏、核实等工作。从档案的以上收集来看,存在着如下困难,一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些单位领导甚至觉得档案管理就是把一些档案和文字类材料凭证管好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因此,缺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软件配备不齐全,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制度不完善,到档案利用时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档案整理
1.分类
按照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按年度问题分类,分为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
(1)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各类管理活动,如党群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文书档案通常是由办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文件是法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各种活动中,为互相联系和处理事务等实际需要,用文字、图表等方式直接记录下来的具有完整体式和处理程序的信息材料。学校文书档案分为党群、行政、总务类。
党群类:是上级党委、团委针对本单位的批复决定等,本校党、团计划总结。
行政类:上级主管机关针对本单位的通知、决定、本校行政会记录。
总务类:本校固定资产统计表,基建图纸。
(2)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录音、影像等形式存在,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总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管理的好坏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进程的主要依据之一。学校教学档案分为教学、学籍、学绩、其它类。
教学类:校历、班务日志、教学计划。
学绩类:各科成绩统计表、运动会秩序册。
学籍类:学生花名册、录取简明登记表。
其它类:摄制教学工作的录像带、教学课件。
(3)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学校会计档案分为报表、账簿、凭证类。
报表类:季度、年度报表。
账簿类:总账、明细账。
凭证类:记账凭证。
2.立卷
按照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证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按照材料的价值,正确划定保管期限。卷内文件排列。卷内材料的排列要系统化,以反映材料之间的联系,便于利用和保管,具体可按时间、问题、作者、重要程度等排列,也可灵活掌握,结合适用。编目上架。编制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和标题是揭示卷内文件的成分与内容,为查找利用提供线索。
三、中专学校档案的保管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档案的价值是保管的依据,档案参考作用的大小来鉴定档案的存放价值,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学校的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应编制移交清册,在学校机关综合档案存放,以先文书后教学再会计的顺序给档案柜统一编号。lO年以上的永久档案移交,上级档案馆统一保管,本校保存移交清册,对再无保存价值的档案造册销毁,领导签字后方能销毁。
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大量档案与利用者对档案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必须编制各种检索性目录,如档案目录,分类目录等。建立档案借阅登记,利用效果登记簿,并认真填写,搞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单位领导要给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持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并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设施。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应该配备齐全。
四、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确实有很多不如人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有些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够、档案管理设施不足、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等。如何切实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要从如下方面开展好工作。
(一)分析现状,查找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要自觉树立档案质量管理意识,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等各环节都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自查。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时找出影响和制约档案质量的因素。
(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对于在检查和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都要从第一步开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改进计划,并切实将计划贯彻落实,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三)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标准化管理;建议
众所周知,医疗保险作为我国五大社会保障险种之一,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的特点,面对众多的人群,要想加大保障的方便快捷,必须通过建立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医疗保险档案涉及的内容繁多等因素,一直很难在管理上得到人们的满意,因此推进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内容
医疗保险档案是在医保的征集缴纳、基金管理以及相关业务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的,主要反映医疗保险的工作活动情况,具有重要的利用和参考价值。医疗保险档案内容繁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参保人、零售药店与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医保的经办机构。其中参保人方面涉及人员基本信息资料、医保关系结转和个人账户金额明细等内容。零售药店与定点医疗机构方面涉及资格认证资料、费用清单以及服务协议、结算凭证等内容。而医保的经办机构方面则涉及参保单位的基本信息、基金支付档案以及基金缴纳等内容。
二、当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医保管理内容的逐步增多,医保档案管理逐步出现了一些弊端,这些内容的长期不解决,将会直接制约管理的标准化。文章通过总结研究,主要将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档案管理已经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只要通过电脑将信息输入到网上,就可以实现全网共享,自动管理。而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想查找某个人员的信息,就必须大量的进行翻阅,两者相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显然不再适应当前快节奏社会发展的需要。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内容广,并且存在内容上的交集,加之并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引导,所以经常出现同一档案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现象。另外面对复杂多样的管理类别,医保档案信息在分类编码上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没有做到标准化的统一,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一直停滞不前。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积极性也是制约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繁琐复杂,枯燥无味,所以很容易使管理人员出现厌烦心理,加之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记录查找,并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在管理中重视程度并不高,这种认识的不足是素质的集中体现,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三、医疗保险档案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结合上文论述的当前医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文章主要给出以下建议。1.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想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同时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标准,进行实时的网络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方便与快捷。2.逐步健全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为保证医保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各地区要加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统一科室,逐步规范人员的管理。同时逐步完善医保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制定标准化流程,健全管理体系。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与优秀的人才是分不开的,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培养热爱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责任感。同时面对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还要加快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医保制度中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从加快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着手,保证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为医保制度的发展贡献力量,进而推进社会保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华.如何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J].黑龙江档案,2013
关键词:档案;管理;精细化;创新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随着当前改革有序的推动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成熟,档案的利用价值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作用。档案的作用、价值和地位是随着现代制度的建立和对档案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提高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完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单位迫切需要按照现代科学管理要求,创建和谐单位,急需在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档案管理创新。但是,目前大多数单位的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传统型”或“初创型”阶段,档案管理现状明显滞后于现代管理要求。因此,进行档案管理创新发展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管理理念滞后,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陈旧的观念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不过是文件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和查阅,是一项简单的管理业务辅工作,不创造经济价值,忽视档案管理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没有把它上升到现代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来认识,因此没有将它摆到重要的管理位置上。
2.管理模式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体系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没有随着单位规模的扩张、经营层面的增加而相应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仅依靠档案工作人员“孤军作战”。甚至有的职工把有关图书资料、文件资料、技术设计图纸等私自保管,从而造成档案不全,档案资料散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作用。
3.管理人员薄弱,综合业务知识落后
单位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是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对于规模很小的单位为精简人员,可以兼职,但问题在于专职、兼职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落后,有的未经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更缺乏对计算机、图像、情报、法律等复合型知识及运用能力,并有相当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不热忱于本职工作。
二、促进档案管理向精细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
推进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围绕现代的科学管理要求,对档案技术、经济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优化配置,建设成为单位的信息资源中心,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化管理,实行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1.管理理念和方法要趋于精细化
要推进档案管理精细化,关键取决于更新理念。应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现代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加强档案工作人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教育,使之形成共识,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用价值作用,更好地为组织发展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单位更加需要注重市场信息、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应用,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档案管理的规范与创新,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集聚和开发利用作用。要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逐步建立起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计算机联网等企业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实现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更主动地为领导决策、规划、总结、研究和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服务,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共享作用。随着规模的扩展和产业的提升,组织机构和管理层面发生明显变化,加上现代管理制度要求运作规范、高效,更加讲究法律程序化,势必只有推进档案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单位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适应规范化、法制化、高效化的管理。此外,各个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档案管理组织形式机构,但无论组织机构如何设置,都必须遵循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都必须推进由单一的行政管理组织向依法治档的组织转换;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组织向集档案、情报、信息于一体化管理组织转换,促使档案工作从低效率、低产出向高效率、高产出转化,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复合型档案管理新组织。
2.管理模式和制度要趋于创新化
一个单位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地发展,主要得益于机制、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同时,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都需要档案管理创新。未来的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管理的竞争。产品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也需不断创新。要把档案室建设成为组织的信息中心,成为发展服务的资料库、智力库、情报库,实行虚拟和实物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利用档案管理规范创新的信息资源平台,及时准确地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和佐证材料,确保历年档案资料的综合利用。这就足以说明规范和创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推进档案管理制度创新,要从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入手,按照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档的要求,从档案资料的源头抓起,制定档案进馆时间,根据不同项目制定归档范围,开展科技档案编研,扩展档案管理的涵盖面和辐射面作用,推进档案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健全行之有效、广泛参与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更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根据档案管理精细化和创新化发展的新思路,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新颖的档案管理机制是档案收集工作精细化和创新化的前提和保证,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已成为各个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推进档案管理的精细化和创新化发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并充分借鉴档案管理成果显著的单位先进经验,对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连俊,等.浅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精神的培养[J].经济师,2003(3).
一、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是有效保存高校各类档案,对高校历史负责的需要。
保存高校各类档案是学校领导及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有必要采取包括技术手段在内的一切措施来保存好高校的历史。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可以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利用,正是众多技术手段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2、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是依法管理电子档案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所产生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必须进行收集归档。
3、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是加强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可将高校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管理,并及时移交到档案馆,可大大丰富高校信息资源,方便管理、利用,更好的为广大师生员工及高校发展提供服务。
4、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是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日益完善,通过校园网平台为党政决策、机关办公、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生个人档案等,提供网上全文检索、浏览、下载及打印。对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利用。
二、电子文件标准化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1、前端控制原则
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
前端控制是保证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的有效策略。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由于电子文件具有易流失、易更改等特性,文件内容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比纸质要大得多,其中很多差错及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即使可以恢复或部分修复,往往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这些差错有些来自系统的缺陷,有的出自文件的本身,有的出于管理的失误。把保障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的措施附加于文件形成过程,把电子文件可能产生的失误差错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最佳的时期,即文件形成阶段。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他管理环节对电子文件的操作和破坏。
2、全程管理原则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思想是电子文件管理领域中的文件体理论与前端控制理论的组合应用。在业务流程结束后,及时将需要保存的电子文件移交到文件中心等中间保管机构,最后将需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移交到档案馆。同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相比,全程管理有以下特点:首先,对电子文件连续的、无间断的过程管理代替了职能管理,将文书、档案工作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其次,保存文件信息内容的同时保存其形成与使用的背景信息等元数据,并保持两者间的有机联系。再次,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管理的切入点提前至电子文件形成之时甚至形成之前。
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由于过程的可控性强,过程控制的反馈周期短,因此,对电子文件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具体管理内容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失误,不断调整管理策略。在过程管理中,所有有助于说明电子文件重要属性和有效管理过程的信息都被记录在案,以证实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运转状况,确保电子文件的管理质量。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3、集成管理原则
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包括文件流内部管理活动的集成、文件流与业务流的集成、文件流与其他信息流的集成三方面。
档案集成管理,是指集成主体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突破人们惯有的常规模式,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将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造性运用到档案管理中的一种实践模式。高校档案集成管理,则从集成新视角去分析高校管理活动,立体地、综合化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将高校档案组织中人力、物力等软、硬资源要素有机地纳入到管理视野之中,并将高校档案管理组织内外的各种集成要素按照制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匹配、优势互补、动态开放及创造性融合;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系统整体功效倍增,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促进整个档案管理活动效率的提高。
三、档案管理“双轨制”,确保档案信息完整。
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2008年8月20日,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对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因此,档案标准化管理要严格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同步归档的“双轨制”原则。
“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流转过程中二者的共存,即两种版本文件同步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档案部门在文件包括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和纸质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同样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办理,形成两种的归档、管理方法。
要把两种载体的档案信息完全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下列工作不容忽视:
(1)对高校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及各单位中心主页上形成的正式的公文及工作信息文件。由公文形成部门专门打印一份纸质版文件,并加盖公章,专门作为归档保存,同时还要将电子文件的电子版(包括文件的记录信息、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信息)及时收集保管,采用“双套制”确保档案的安全,也为电子文件的全文检索利用提供了可能。
在无纸化工作流程中,电子文件从开始产生到处理完毕不需要使用纸张,全部在办公信息系统中完成。目前开展电子文件管理,特别是实行档案“双轨制”管理的高校通常实行办理完毕实时归档。由于电子文件归档后不影响文件形成部门的使用,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查阅,调用。因此,文件形成部门没有必要把相应的纸质文件留在办公室里,转而采取随办随归的做法。这样一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纸质文件随时归档不仅减轻了高校内各部门保管文件的压力,也减少了个别存放文件保管不善等问题,提高了归档的齐全率。
(2)对校园网信息服务系统上的有归档价值的电子文件。由高校网络中心每年定期集中刻录光盘归档。对“数字化校园”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公务电子文件,先由兼职档案员对本单位等待归档的OA文件进行检查、判别,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补充必要的档案著录项后再作预归档,待一个部门处置完了需要预归档的全部文件后,专职档案员再对该部门的预归档信息进行审核,正确无误后正式接收归档,采取与OA系统设计接口软件,直接由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中的“文件归档”操作,将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直接由文件承办人上传到档案馆服务器,并按照预先设定的编目方案自动生成档号等,即完成在线归档任务,与OA系统电子文件相对应的纸质文件,采用相同档号来处置并实施归档。各成文单位自己打印的有归档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则用光盘刻录后送档案馆归档。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学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重视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不断增强管理者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效率,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以争取领导支持。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然而,我们知道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是一个口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个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来指引的。因此,在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
当然,在转变思想观念时,教学档案工作者并非要全盘抛弃已往的思想观念,而是在坚持优良的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要敢于引进现代档案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只有圆满地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管理领域的合理契合,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才可能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另外,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者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学档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尤其是要借宣传之机,转变一些领导重教学轻档案的观念。在宣传之际,要适时地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在教学档案信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为推动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2.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最大社会效益,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纳入到整个档案事业系统中去,接受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宏观指导。因此,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具有同样的指导作用。
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指为了管理档案工作而“制定、批准和实施的有关档案形成、归档和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应遵循的政策、规定、准则、方法等”。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当于信息化高速公路上的“交能规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时刻遵守这些规则,否则,档案信息内容在档案管理系统和网络中就不可能安全畅通的运行了。
教学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档案信息的输入格式、输入项目、输入代码符号和输入代码的转换规则。由于标准化是分层次的,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要在高层次上制订相关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利于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信息更为广泛地交流和共享。
笔者在广泛阅读有关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总结为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档案管理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指高校行政部门和档案部门根据现实要求,由档案部门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动态地管理,以便教学档案发挥更大社会效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社会发展服务。它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性的确认等,它需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并推广实施,以保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统一规范和资源共享”。
目前,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制定的,有关计算机安全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法规与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
第二,教学档案业务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档案管理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档案的术语标准及管理规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业务的规范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档词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先剔除重份及无保管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再对案卷按标准进行规范组合,最后结合实际和相关法规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著录,这也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总之,教学档案业务性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时要做到:教学档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文件材料鉴别的准确性、文件材料整理的有序性、档案保管的安全性和用户利用时的方便性等五个方面。
第三,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性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信息化 档案 数字化 管理工作
Abstract: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a new file management pattern, it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r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basis, and gradually realiz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file management mode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digital file management, electronic files has set up a file in the file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n the information condition, to improve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is a new task faced by file workers.
Keywords: information archives digital management work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普遍现象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精选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1.2、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仍需改进。档案信息管理电于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1.3、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1.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于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屡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2如何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管理化
2.1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2.2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对电子文档的有效的数据管理,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不同的载体管理。同时为保证管理的标准化,应建立档案管理办法及流程,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为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让使用者能够快速查询需要的数据信息。它要求档案数据库信息必须标准与规范,符合档案管理内容、分类及编号设置的标准化,避免数据的重复开发和使用。同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以先国家标准,然后地方标准为主,通过标准化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达到资源共享。
2.3人才的培养,提高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与责任心。档案管理者除了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之外,还需要强高的文化素养,不仅涉猎历史、文化等知识,更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定期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当今档案管理工作向档案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2.4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问题、档案工作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2.5档案管理应实行标准化档案管理是以现代化作为发展方向,而现代化则又是以标准化为前提。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是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中心,而计算机的高效率应用必须建立在各项业务工作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对于毫无规律可循的档案,就是经过精心设计,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而使其效率大为降低。假若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共同的依据,各馆(室)各行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及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的过程,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应包括: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档案瓷源信息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利用现代化、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等方面。
1.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
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也无法解决档案管理观念滞后性与档案管理发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更不可能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构筑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大厦。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必须以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开展。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对应的是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两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管理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纸质档案是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其信息与载体不可分割;而档案管理现代化,其对象更多的是数据化形式的档案,具有可共享、动态、易控、可变、依赖等新型载体的特征。二是管理模式的不同,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手工管理模式,包括收集、整理、鉴定、编目、排架、统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以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为主,工作环节以监控信息为核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要改变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保守的思想观念,对档案利用手段进行变革,促进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树立档案馆对外服务的新形象,使档案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2.档案资源信息化
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是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将现行的电子文件通过逻辑归档方式收集和处理,将现行的纸质文件通过扫描电子化,将传统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按照档案分类原则,建立起各级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利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事的技术支撑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的共享化。
3.档案管理标准化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积极推行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馆的重点工作,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并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国家已颁布的标准《CDA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是CDA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与利用的统一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安全有效利用的规范.
档案著录标引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档案的著录标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期处理工作,著录标引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否实用.因此,在著录标引工作中,要坚持著录与标引的标准化,为档案检索的自动化打下扎实的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手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新技术,也要重视传统技术的研究和改造,对其不断改进,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抓紧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也要大力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手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顺利实现向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转变,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4.档案利用现代化
保管档案的目的在于利用。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将逐步突破档案馆与利用者之间的严格界限,改变档案馆坐等上门,被动提供利用服务的现状。利用档案网站宣传档案界的最新动态,公布已开放档案的全文数据、目录索引及政府公开的现行文件,使网上查阅档案变为现实,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使档案馆的利用者范围不断扩大.未来的档案馆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联系起来的档案馆的集合。使档案馆走出自我封闭,从有限开放到全面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同时档案网站也将成为宣传档案、认识档案的一个窗口,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可见档案利用现代化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5.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
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人是决定因素。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人员不仅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还应具备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