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从西方国家应对校园暴力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来看,处处体现了可操作性原则。例如,美国制定了—系列较为完善的安全计划来保障校园安全,这些计划包含了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的全套内容。《保护我们的孩子:行动指南》(SafeguardingOurChildren:AnActionGuide,2000)为学校制定和完善本校园的安全计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二)全方位强化原则
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要体现在全员、全面、全过程。在此教育中,力求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高校部分管理人员的参与。要加强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度和应对校园暴力的方式方法,将此部分内容纳入全校安全教育机制中,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和体系,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校园安全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持续开展,要始终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且应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动态开放原则
应对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的各构成部分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由于各构成部分作用的关系,使高校的安全教育机制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中。因此,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以顺应时代要求。学校在先前的公共安全保卫工作中形成的“铁桶式”办法,确实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学校公共安全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些新问题就要解放思想,求新求变,努力将安全教育机制由“静态式”转为“动态式”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H因此,应对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也应把握动态开放的原则。
二、应对大学校园暴力的安全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
(一)校园安全预警机制
1.引入风险评估,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前无任何征兆,了解和掌握这些征兆可以预防校园暴力,从而降低校园暴力发生的概率。学校还可以通过对那些有暴力倾向或暴力特质的学生给予行为或情感上的帮助来降低校园暴力事件。2002年美国教育部提出学校可以引入风险评估体系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降低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事实证明,风险评估(ThreatAssessment)作为一种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新方法,它可以大大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此方法预防校园暴力:
(1)学生的暴力行为是可预测的。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信息报送机制;家庭、班级、同辈群体、特殊事件等因素是可能导致暴力行为产生的因素,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2)收集证据的来源应该多样化、合理化。学校可以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积极关注以加强监督与引导,但对这些学生的怀疑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否则对该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如学院班级、学生工作、保卫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多渠道多方面收集证据和提出处理意见。
(3)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学生会有暴力行为和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和解除风险。
2.重视对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管理者技能
学校的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因缺乏对校园暴力行为及危害的正确认识,常常容易导致低估校园暴力的发生和造成严重后果的程度。因此,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者对校园暴力行为及危害的认识,教会相关人员早期预警和干预技术。
(1)在学校应大力宣传“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的理念,强调学校所有人员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并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议宣讲、自主研修等形式,对学校领导、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相关培训,使学校全体人员明确暴力行为的范围;了解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认识到校园暴力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2)辅导员、班主任需要了解观察学生的言行得失,重点关注过往有攻击性行为或言语的学生,了解这类学生以往攻击行为的出现情形。如这类学生对上学容易产生焦虑;身体常常有莫名伤痕;情绪容易不稳定等情况,教师如能及早发现苗头,及早关心关爱学生,平复学生的焦躁情绪和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其实是可以很好地逼止这类学生暴力行为的产生。
(3)教师可以在平时注重引导学生用理性、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发现,不良生活方式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相关。119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偏差行为和改正不良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暴力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明白暴力冲突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4)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留意学生夜不归宿、旷课、缺课情况。研究发现,那些喜欢旷、缺课和晚归、漏宿的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可能性比普通学生更高。因此,教师需从缺席学生的行踪、学生是否有暴力前科和最近暴力违规事件的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
(二)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1.制定有效的校园暴力预防制度,营造安全氛围
借鉴美国学校安全防暴管理经验,学校应有相应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系统的暴力防治的教育与辅导工作,并制定全套的校园暴力预防处理制度,从早期预警、综合治理和程序化处理三方面出发,对校园暴力进行专门防治:
(1)在未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之前,学校需建立校园暴力预警、综合治理机制。做好日常观察和了解学生工作;对容易引发校园暴力的较严重区域进行巡查;提供并告知全体师生在紧急状况或被暴力威胁时的求助途径,使学校能够快速处理暴力。
(2)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时,暴力处理系统应立即启动。学校相关部门需快速采取行动,妥善地处理暴力事件。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掌控和及时处理,必要时需要请求支援以确保危机的消除。
(3)在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善后处理系统立即启动。善后处理系统主要应围绕恢复校园秩序、安抚师生心理和吸取经验教训等方面。事件快速处理结束期,学校应该对该事件作出详细说明,并通过曰常教育与训练告知全校师生学校在该事件中的暴力处理程序,增强全校师生对学校安全管理的信心。
2.进行文化防控,加强大众媒体的教育功能
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信息和游戏对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思想观念会带来巨大影响,导致许多学生产生暴力倾向,甚至认同了暴力文化。研究表明,文化防控是对暴力行为进行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亲和力强的特点。
(1)学校应大力倡导主流文化,使社会所提倡的评价标准和社会准则深入人心,从而减少暴力冲突。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生养性、礼仪道德、待人接物等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利弊。
(2)高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文化氛围,使暴力文化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例如,高校网络控制中心对暴力信息进行等级划分和屏蔽调控。鼓励学生举报暴力文化宣传网站,让大学生认识到暴力文化对人的身心伤害。
(3)呼吁大众传媒对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和采取传播方式的选择需慎之又慎,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校园安全教学活动机制
1.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又称品德教育或品质教育,是给学生明确地、直接地教授一套价值和美德(valueandvir-tues),以形成学生良好品格的教育形态,其目的是塑造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在方法上强调榜样示范、明确区分正误、阅读文献、说服教育等方法的运用。H28美国是较早针对青少年进行的品格教育的国家,通过目的品格教育以减少校园中出现的少女怀孕、青少年吸毒、校园暴力等行为,大量研究显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829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缺憾,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更是不为大学生所关注和运用,从而引发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更甚至许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或言语伤害了别人,也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正遭受着校园暴力的侵扰。因此,高校的品德教育中,可以将校园暴力事件的类型、行为表现、易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等内容纳入其中,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对校园暴力表现的认识度。将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等内容纳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内在修为,增强学生悦纳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周围事物,并有强烈的公德心去服务社会等内容,可以丰富高校品德教育内容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从而降低乃至消除校园暴力的发生。
2.冲突教育
冲突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建设性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冲突问题。美国为预防校园暴力在中小学推行详细的冲突教育,结果显示,接受过冲突教育的中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商量”来降低冲突水平或解决冲突,愿意帮助同伴化解冲突,而且嘲笑同伴、绰号侮辱同伴等行为明显减少。目前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普及推广的针对校园暴力干预的情感认知计划(SEAL、PATHSSecondStep:AViolencePreventionCurriculum),跟踪显示这些计划明显提高了学生社交和情感认知的技巧。学生发生暴力行为的频率减少了32%,学生展现自我控制的频率增加36%。因此,我国也可以在高校推行冲突教育,通过对冲突观教育、冲突解决策略教育、情感认知教育等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冲突及其影响,形成关于冲突的正确的观念和看法,教会学生如何采用策略处理冲突发生,并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来合理整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消除或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3.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和思辨能力,把消极、被动使用媒体的观念和行为转变为自主、自觉的观念和行为;鼓励学生接近并合理使用媒介,并积极参与信息的加工和传播,培养有社会理想的公民。08有研究显示,媒介对个体的需要、信念、价值观、智力、技能、理性和情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9]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公众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受大众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原本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更加复杂,BBS、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网络购物等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消费观念等,许多因受媒介不良影响产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在许多媒体频频曝光。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降低和消除因不良媒介产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媒体和辨认媒体信息。英国莱恩马斯特曼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18条原则和实施建议,他认为媒介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8目前,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
4.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是培养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1016国际酒精研究中心(ICAP)对南非和伯兹瓦纳的中小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经过4年(1996-1999)的追踪研究发现,与之前相比,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师生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而恃强凌弱、辱骂他人以及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明显减少。ua17生活技能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能够较好地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一 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不适合的几个方面
1.明哲保身的学校安全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从我们学校教育自身来说,今天,中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在认知学习领域我们大刀阔斧的高举新课改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取得一项项丰硕的成果。可是,我们校园安全教育却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单纯靠老师做思想工作的状态,没有谁大胆提出安全教育改革的口号。因为,改革是要冒险的,安全工作本身就是要避险,谁愿意因为自己提出改革的建议而承担校园安全的风险呢?这种明哲保身的思想其实就是安全教育最不适合当今时展的地方。
2 忽视了学生成长的安全教育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的确,没有成长的学习是可怕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新课改把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提升到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发展是离不开成长的。目前,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
3.重智力教育轻校园安全教育不适合学校长远发展。
学校校园安全的文件材料不少,相信去检查也是可以顺利过关的。表面的文章相信每所中小学都会做好。必须承认,中小学基本上都有安全制度和安全紧急预案,也有实施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许多校领导会在会上三番五次强调老师们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材料以便自保。但是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老师们又有多少精力去贯彻执行安全教育呢?这些制度与预案大多被束之高阁,成为检查的材料。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以及家长会的提醒上面。整体说来,中小学缺乏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取消对中小学很有成长意义的春游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当做宠物关在校园,甚至关在教室。许多学生因此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错误的做法使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这样的安全教育是不适合学校的长远发展的。
二 学习适合教育理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袭击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恶性案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促使学校必须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以适合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学习适合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和谐安宁校园。
1.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
安全工作必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冯恩洪老师在学校安全管理上讲究建立一个管理上的标准,以标准来规范管理行为,做到精细化管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沟通?我们认为,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只有全力配合,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校园安全教育,才能使校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四者的沟通方面,学校是关键,它一方面直接面对受教育的学生,另一方面,它能够组织学生与家长通过活动方式做好安全教育演练,也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技能。学校虽然对社会大环境无法解决,但学校本身是一个小社会,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可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中学安全教育体系。
2.开发安全教育课程,培养校园安全意识。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的调查,有59.1%的教师报告中小学每学期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在10课时以下,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缺乏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无从下手。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应该尽快组织编写系统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笔者认为,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园安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观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养成。促使中学生认识和避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2)安全知识的学习。促使中学生了解人身、财产、交通、食品、卫生、消防、、溺水、电击、雷击、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
(3)安全技能的培训。促使中学生掌握遇到安全问题之后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
(4)安全心理学的学习。促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与新课改理念相呼应,各地中小学校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突出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并保证每学期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适合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国家课程要校本化,才能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的,我们的安全教育也要有校本化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应对。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政策法规
一、引言
安全教育工作随着校园安全问题的增多而备受国内外各大高校的重视,国外先进国家的一些学校已经具备成熟的安全教育体系,特别是日本,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发展很多年,安全教育工作细致入微,从设置课程、制定教材到健全制度、全民协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美国的安全教育做的也十分到位,如实施安全教育的政策措施、及时安全信息通知以及营造校园的安全文化环境等,美日的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与生命安全,并且关系到学校的安定,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应将安全教育放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做好预防工作。本文以国内外高校的安全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中美日三国的各大高校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美日两国在安全教育方面制定的政策法规与防范措施的成功经验,这为我国在此方面提供了借鉴,以推动我国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改革与发展。
二、中美日各大高校安全教育现状比较
1.日本
日本是一灾难频发的国家,并且近年来日本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和校园恶性事件也屡禁不止,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促使日本不得不加强学校的危机管理以及完善安全教育体系。日本的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立法方面,日本高校制定了完备的安全制度体系,1977年颁布了《学校事故损害赔偿法》和《学校灾害补偿法》,这次立法主要是明确了学校安全事故的赔偿主体以及赔偿金额,确保了学生能都得到及时的补偿。2004年颁布了《日本学校安全法》、《学校伙食法》、《学校保健安全法》、《日本学校安全会法》等,日本先后关于学校安全方面制定30多部法律法规。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日本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设定了安全教育课题,丰富安全知识、改善教育方法以及营造学校安全文化等,日本高校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日本高校的学生在遇到灾难时逃生率超过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大学生;三是在学校管理方面,日本大学专门成立了环境安全机构,开设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安全教育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很高的防灾、防范以及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对大学的研究机构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2.美国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暴力冲突在所难免,校园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矛盾冲突相应较多,如种族歧视、恃强凌弱、枪击事件等威胁学生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美国种族歧视和贫富差距现象较其他国家来说比较严重再加上法律允许人们佩带枪支,这种种原因致使美国校园加强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美国高校为了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术研究环境来保障大学生的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各大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如下努力:首先,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1965年公布了《高校校园犯罪统计报告法》,联邦政府以高校是否遵守此条例作为向高校资助的条件,此条例中重要的规定就是高校必须设立校园安全警察,还列出其他条件保障学校的安全;其次,美国各高校设立了较完善的信息通知系统,一旦有灾难或紧急事故发生,学校通过网络、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通知学生事件的具体情况,告知学生相应的安全防范知识,并对遇到紧急事件的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最后,美国特别注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各所高校创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发放安全指导手册、紧急事件公告、张贴安全知识的海报、设立报警热线以及危机支援的热线等,在学校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学校的安全理念的存在。
3.中国
近年来,随着我国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校园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我国高校在校园安全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高校只注重校园的安全管理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高校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问题时,只会加大对学校的安保人员以及完善安保设施,不断地约束及管理学生的行为,学生做的只是被动的服从而不是主动去预防及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学校缺乏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遇到安全事件时只是进行问题的研讨,临时做出规定,没有统一的硬性法律条文来保障学校的安全,学校不注重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论规定。
三、美日的安全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制定安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安全
美日两国在校园安全方面从很早就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已近拥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高校教育的顺利实施,才能促使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时有章可循。借鉴美日的安全教育,我国应该制定统一的校园安全法,明确学校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规定赔偿金额与明确赔偿主体,确保学校的安全教育得到法律的保障,促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及早步入法制的轨道。
2.提高重视,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机构
为了应对学校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各大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任务之一,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机构,如日本有专门环境安全机构,美国有专门的安全信息机构和危机支援热线等。借鉴日本和美国高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安全教育指导老师、及时公布安全信息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扩充学生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
3.创造安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谐校园
从日本、美国两国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来看,除了制定硬性的法律法规以外还重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将校园安全文化理念植根学生的意识中去。我国高校应该营造安全文化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学校的安全理念,如设立安全教育讲座、办宣传安全教育的板报、张贴安全教育知识普及的海报、创立安全教育小组、开班会、运用校园网站及广播宣传安全教育等,是安全教育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里以及内心里。
四、结语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和谐校园的创立,高校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减少以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不仅致力于安全教育硬性法律法规的制定,还要注重软安全文化的传播,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能够有条不紊、冷静理性的处理问题,在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为国家培育出拥有很强的安全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蕾.日本的学校安全机制[J].北京教育,2013(10).
联邦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案来督促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校园安全。《校园禁枪法》就曾规定所有接受联邦教育基金的州必须通过并执行《改善校园环境法》,否则将被取消领取联邦教育基金的资格。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1997年州政府通过了学校安全领域的标志性立法《学校安全综合规划法案》,该法案要求每所学校拟定校园安全综合计划,制定与社区紧密合作的综合安全措施与项目,形成年度评估与更新制度。2000年,纽约州颁布《拯救计划》法案,专门治理校园安全,将攻击教师、学校职员与学生的罪名从原来的行为不检上升为D级重罪,加强保障师生安全。并对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学生提供礼仪人格教育及预防暴力课程,要求所有学区制定一套完整的校园安全法规,提供职员防范暴力训练,学校要公开所有校园暴力事件的信息,建立起新的防范暴力计划。美国学校安全与否及是否在校园安全上做出改善成为政府评价学校及是否给予资金支持的重要评判标准,成为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3.严密的美国校园安保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屏障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枪支弹药管理比较松散,各种校园暴力等危害师生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按照联邦和地方立法的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建立系统、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和危机管理机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安装金属探测仪、监控摄像、护栏等设施。例如,设立门禁或来客登记制度,96%的公立学校要求来客登记,80%的公立学校实行封闭的教学环境管理,不允许学生在午餐时间外出;53%的公立学校对在校内建筑物实行严格的限制。美国中小学一般都聘有校园警察(或称校园辅导员,并成立校园辅导员协会专事指导和监督校园辅导员的工作),制止校园内的各种非法行为,保护师生安全和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先进全面的校园安全管理为安全教育提供先决条件
1、系统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学校安全不单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得到政府、社区和家长的支持。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州政府和地方学区为保障学校安全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各种专项资金源源不断地充实着学校的保卫工作;第二,地方政府特别是警力对校园安全的支持。一方面地方警察局帮助学校制定适合学校特点的校园安全计划,组织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校园安全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是警察进驻校园。近年来,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聘请了经过宣誓、得到执法机关认证、被授予警察资格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园警察,其职责是执法和服务,可携带枪支、拘捕犯人、按地区法及州法律和联邦法律办事;第三,家长、社区和教师组成的安保系统渗透到学校安全的每一个角落;第四,先进而全面的校园安全措施和设备。为了确保校园安全,防止他人携带刀枪等武器进入校园,大约39%的城市学校安装了金属探测装置,还有一些学校安装一种名为“School Lobby”的高科技系统。“School Lobby”将学校员工、学生的全部资料和照片储存在系统中,每个学生、员工以及来访者都有一定权限的带磁条的ID卡,学校可以追踪所有在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访者的行踪。可以看出,美国校园的高科技手段正在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盗、报警等安全防范体系,确保校园的时空安全。
2、全面的校园安全评估聘请专业的安全评估机构对校园进行评估是美国中小学确保校园安全的又一措施。学校安全服务署对学校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评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安全计划,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改善校园安全状况。安全服务署的评估对象主要有:学校的防暴措施、校警的工作情况、安全规范和细则、技术性防范能力、安全教育和实训、预防和调停工作、内部安全以及与社区的合作程度等。通过分析事实和数据来评估学校安全工作的政策及其实施的合理性,对师生进行学校安全方面的调研,对学校已往发生的犯罪和违纪事件进行分析,检测安全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其他的公共资讯(如整个社会的犯罪率),采用专门的分析模型。安全服务署的评估工作一般是“暗访”,考察环节和内容会提前告知校方,但不事先对考察时间和考察地点进行流程安排,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正常进行,保证了考察结果的真实性。
3、全面的安全预警机制为了预防犯罪发生,根据《校园安全法》,美国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犯罪警报体系,定期排查和安全信息成为保护校园安全的又一屏障。公开的安全信息要求:第一,只要学校开放,必须每天安全信息;第二,年度安全报告;第三,犯罪信息统计,一旦校内外或当地有案件发生,犯罪警报将被及时,特别是有关性犯罪嫌疑人的资料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嫌疑人的性别、肤色、年龄、身高、衣着、体貌特征、携带物品,案件的主要过程和后果,防止此类犯罪发生的建议,公布联系方式并希望得到相关线索等等;第四,即时警报,当有恶性事件发生时,必须第一时间将案情公之于众,以引起师生和家长的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五,制定紧急事件预案,要求包括疏散程序和步骤。
三、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师生安全综合能力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安全教育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是美国保证校园安全的特征,也是最有力的措施之一。当有危害校园安全的危机事件发生时,教职员工会沉着冷静地组织学生自救和他救,不至于引起恐慌和混乱,这是保证师生安全的必要条件。学区和学校制定的安全训练计划必须是同时针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其他职工都要和学生一样定期接受安全教育训练,提高在突发事件中自救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如美国学校的防火演习:当课堂上突然响起防火警报时,教师和学生会保持良好秩序,快速走出教室和校园,在安全地带等待消防人员的到来。
2、教育手段多样化美国非常注重对中小学生的防灾教育,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一,安全教育讲座。美国学校经常联合社区、警察局等部门,邀请专家到学校为师生做专题性安全教育讲座,或根据真实发生的案例向师生传授防灾减灾知识等。消防队在给学校师生进行消防安全讲座时甚至会开上设备最先进的云梯消防车,让学生亲身感受消防的魅力和作用,这种体验式的授课深得师生的欢迎。第二,安全教育演习及课程。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安全演习是美国红十字会开发的“灾难演习”培训课程。“灾难演习”课程主要致力于向教师和学生传授灾难安全的内容,提高对危险、对人在灾难中脆弱性的认识,掌握灾难和救助的知识与技巧,提高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灾难演习”课程主要针对美国发生频率较大的灾害事故,比如地震、闪电、飓风、洪水、龙卷风、火灾等,在课程中传授防灾技巧及提供安全信息,如防火与安全、伤病预防与处理等。课程的形式灵活多样,如教师常将消防安全课编成一个小话剧,让学生参与其中演出,告诉学生当遇到火灾时怎么办、怎么求救、怎么报警等。到2005年底,已有380多个红十字分会在全美推广了这个课程,520多万儿童参加了课程学习,并在近年被正式列入全国的校园课程,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教育。
3、教育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注重实效性,因此安全教育内容都是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贴近生活的,比如防火安全教育、应急教育、自然灾害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内容,以促进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增长自护、自助和救护他人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
四、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措施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但是其有益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安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科学性可以有效促成安全教育的推广美国消防协会开发的“关注危险”课程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推广力度大之外,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也促成了课程的成功推广。课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来设计,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如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以游戏、参观为主;高年级课程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以讨论和参与为主,尊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除此之外,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强的团队参与也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灾害特点研发课程,如阿拉斯加州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地震防灾上等。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课程开发时应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充分吸收来自实践一线的智慧与经验,这是安全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
2、法律支持是安全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法律支持是美国安全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联邦政府到州、学区,都为学校安全和安全教育提供了法律保护,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任务确定下来,并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关于校园安全及教育的法律,尽早颁布并实施校园安全法律不仅是健全法制、完善教育法规体系的需要,更是使安全教育拥有法律保障、得以在全国实施的重要依据。
3、共同参与、协助是安全教育推广的基础美国中小学在实施安全教育时充分考虑家庭、社区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将家庭成员、社区纳入到课程计划中,而且中小学安全教育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所以良好的社区氛围、长期有效的媒体宣传、家长的重视都是安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安全教育本身是一个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所以安全教育不应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其他组织特别是和中小学生安全相关的专业性机构,如消防部门、卫生部门、交通部门都应参与到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来,给安全教育提供科学的素材。另一方面,这些专业组织应给安全教育提供实践演习的场地,如定期带领中小学生到消防部队进行参观,观看和参与消防演习,听消防官兵讲解火灾的危害、预防和灾后自救、救助他人等安全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关键词 校园安全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与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目前,在学校管理方面,安全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校园安全教育,计划性不强,层次性不高,还远没有达到校园安全教育的标准。所以,要想建立平安和谐校园,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意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1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与面临的问题
学生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树立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控自律能力,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增强其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及心理问题矫正这样的安全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还是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带来很多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复杂,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也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现在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一些学生道德观念弱化,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都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
(2)开放性校园带来的安全隐患。多数学校正在不断扩大招生,校区也在不断扩大,为招生方便,很多校园已是半开放或全开放状态,社会各行各业进校服务。学校学生与社会人员接触频繁,使学校的人员结构日趋复杂,再加上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相对的不足,学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
(3)网络安全隐患影响巨大。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不断进步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这也就给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是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知识及交往交际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一些道德败坏的人的别有用心与低级趣味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措施建议
2.1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交通安全教育。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学生的交通事故频发。要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就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交通法制观念,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2)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如有关宿舍、实验室、网络及消防、及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行为,对违章违纪的学生要进行公开严肃处理,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3)心理安全教育。近些年来,在一些学校学生伤人、自杀、打架斗殴与偷盗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对学生采取普遍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全面的发展与完善。
(4)自我保护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十分重要。对学生要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要教育学生应按照法律程序,依靠执法部门来处理,不能自以为是,要用智慧和头脑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2.2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从上到下,认真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领导重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学校要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上到领导,下到广大政工干部及班主任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突出学校特色。进行安全教育必须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以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作为主渠道。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形式,如利用广播、电视、橱窗及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与法律意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都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整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系统的、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
(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
(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安全教育
论文摘要:缺乏安全常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在安全事件面前应急能力差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彰显出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迫切性。高等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安全素质,将高校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由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安全教育缺失或不足,使得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却依然是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和侵害。无论是在面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还是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骗局时,大学生都普遍存在防范意识缺失、警惕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高校应该承担起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的职责。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和谐、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辐射作用。
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切实有效地将校园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是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二)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和生活环境是基础和保证
随着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以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多元化,高校校园内服务业日益兴旺,各类不同身份的社会人员大量涌入,使得高校校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特征,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作为教育重地和科研重地,高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空间和环境作为前提和保证。面对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社会责任与一定程度的社会控制责任交织的局面,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命题。
(三)弥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足,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对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表现的应该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而不应该是因为安全知识的匮乏所表现出的无知无奈、无所适从。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列为必修内容,或者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方法手段相对滞后等。缺少了基本的、必要的、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环境是相对安全稳定的,安全教育问题远不如生产经营单位那样重要,而且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有较强的自我防范能力,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甚至一些大学的安全教育明显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譬如上级部门强调了,就抓一段,上级不强调了,安全教育也就暂且搁置一边;上级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检查了,就集中力量敷衍了事,检查过后就又恢复原状;有重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了,就抓紧搞突击教育,过后就又放松不管。这就难免使得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有效性
虽然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会通过安排一些安全课讲座或者采取宣传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缺乏稳定规范的安全课程,对学生安全教育多是为了应急或出现事故后的“亡羊补牢”,而临时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举办几场讲座,以及通过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来代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教育效果被大打折扣,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形式等社会情况也将随之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给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安全教育一定要增强改革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用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将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特别是要把保护生命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却往往是形式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教育内容枯燥、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大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像“火灾逃生”、“生存技巧”等这些词汇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并不新鲜。然而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测试后却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一知半解。在测试中有七成的大学生承认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对灭火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能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女生更是凤毛麟角。在“宿舍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的测试中,对于基本的逃生知识,竟然没有一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针对各种情况说出相应的逃生技巧。翻开大学生安全教材,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初起火灾时,用一杯水、一件衣物就可以将其扑灭。如果火势蔓延,不要轻易用水扑灭,如果是由于电路引起的火灾,需要断电后再灭火……但是这些知识学生却并不熟悉,大都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观理解来处理。报警、灭火、逃生……这些必要的技能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只是箱底一本积满灰尘的宣传册、只是一场看热闹似的消防演习。
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陌生,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安全形式的发展和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可见,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急需加强,对安全隐患需要不断认识、加以重视,安全措施必须更加完备,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三、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潮聚集的场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学习热情高涨,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较高,所以,如果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得力,能够在大学生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从入学到毕业,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利用已发生的事故做典型材料进行警示教育,可防患于未然,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法制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职前教育、爱校教育等。也可以采取开座谈会、请校友作报告,让学生自己针对有关情况进行自我教育等,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虽然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但青年人又比较单纯,容易脱离现实,缺乏社会经验与鉴别力,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高校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行为管理上,而是要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积极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有些高校就尝试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通过实施系统地讲授安全知识、组织参观展览、听取违法者的自省、开展专题研讨会、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启发学生,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并按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通过课堂讲座、案例剖析、模拟法庭、个别访谈、文艺活动等教育形式,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以强化安全教育效果。清华大学已将安全教育纳入本科生军训课程,并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学”,解决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能否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否注重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能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则又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探索和创新。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高等学校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校园各类事故和伤害发生,又可以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安全教育对高校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个人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华,郑文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5).
[2]苏明江.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一、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社会意义
从现代安全教育理论发展来看,安全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普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意识形态机制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稳定学习环境的重要保障,只有让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长期性、自发性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而言,安全教育是为大学生提供成长环境的机制保障。由于大学生处在心理价值认知还未成形的成长期,不具备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价值形态还未完全成型,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所以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其中,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认知模式,能够根据自身价值观准确判断外来事物的好与坏,有效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二、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据社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形势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大学生的常态文化教育当中,没有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一般而言,很多高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其内容缺乏主动性,无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行系统化教育,无法在短时间内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态。同时,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的固化性和缺乏新颖性也是限制校园安全教育形式机制完善的主要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集中面授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性的安全教育,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内容,不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而且学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大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其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另外,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形式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个性,在不尊重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思路进行安全教育,导致众多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程出现反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
三、创新高校安全教育形式的主要策略
1.开展校园安全文化知识教育活动
安全文化教育是现代校园文化组织体系的重要内部架构,在校园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还能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效保护自身安全。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举办安全日、安全月、安全周等文化实践活动来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安全文化知识,通过校园消防安全月、校园防震减灾日等安全教育形式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安全文化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文化知识,提升安全意识。
2.开展安全实践教育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机制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安全实践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自发地参加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要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和维护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要在学校安全规章制度优化和方案制订过程中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要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将科学合理的意见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架构当中,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主动遵守校园的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的规章制度,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真正杜绝校园内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3.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创新高校安全教育形式机制还要坚持安全教育进课堂,要着重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立,通过面授课及讲座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要求高校将安全教育理论知识纳入内部课程体系当中,安全教育须由专职教师担任,可以从课程计划、课程讲授、考勤管理、课程实践等环节入手,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态性的必修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除了课堂理论传授之外还要重视社会实践,将安全实践环节纳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讲授有关逃生疏散内容之后,以课堂为疏散地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逃生疏散表演,让大学生正确地掌握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婷.试论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知识经济,2017(18).
[2]李静宜.辅导员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7(8).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4-02
安全,众所周知,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个人、集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的根本。没有了安全,生存都不能保障,还谈何发展。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排在第二位,这足以看出安全需要的重要性。安全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纳入安全教育体系中。大到国家、社会、学校,小到家庭、个人,安全都是永不过时的主题。
安全如此重要,那么,在全社会开展安全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企业,都与安全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连续不断的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怎样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又成为重中之重。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任务。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把学习、考试放在首位,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安全意识,逃生技能更是一片空白。安全教育的缺乏,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酿成了一个个令人窒息的悲剧,高校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1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我国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与升学,而忽略了对他们安全、责任、生命等问题的教育。生命安全的教育在大学里也缺失了,学生思想意识里没有安全这个概念,有的最多也是一些大道理,没有实践与锻炼。当案件发生时,生命就在一个意念之间。如何从理论到实践,怎样保护生命安全,大学生无从知晓,造成了一系列惨剧。
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同志在其《教育访谈录》中说:“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或许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高校都通过文件等形式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事实上也确实有安全教育。那为什么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如此的缺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并没有落到实处。
1.1 学校安全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践: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与逃生技能,多次演习,落到实处。而我国缺少的恰恰是实践。有些学校即使进行了“演习”,但学生却质疑是在“演戏”,只是表面工作而已。当灾难发生时,他们也知道要逃生,但怎么做就是一个问题,缺乏一种技能。
1.2 大学生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安全知识的缺乏也体现了他们安全意识的淡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好,生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差。而且有些学生家长仍然守着传统观念,认为到了大学就到了“保险箱”,一切由学校负责,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即使出了事情,也把责任完全归于学校,有的还指向社会,反而忽略了自己身上所应担负的保护自己的责任。
1.3 学校的安全设施陈旧,存在隐患:许多学校遵守国家规定,配置了相关的安全设施。表面看来似乎很正规,但问题却很多。宿舍楼的灭火器多年不更新,宿舍阳台没有护栏,应急通道形同虚设等等,一些学校更是违法违章修建校舍,安全性大大降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安全性成为学生的心病,有时安全事故正是由于学生对学校的安全设施产生怀疑、造成恐慌而酿成的。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学校安全教育的空白,已带来了我们无法回避的后果,一个个生命渐行渐远。他们在最美好的年龄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让生者叹息。对于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离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年迈的父母如何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学校的秩序因此混乱,学生心理失衡,恐慌,学校的管理难度也加大了。对于社会来说,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在饱受舆论压力之时,加强安全教育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迫在眉睫。
2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