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网络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GIS技术;电力通信;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近年来,国网六安供电公司大力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其中远程信道采用基于EPON技术体制的光纤通信网络,该网络拥有众多的管线资源和通信设备,且设施设备分布区域广,种类繁多。多年来公司一直依靠人工方式,通过图纸、表格的形式来记录、维护和管理这些信息,并以此指导网络规划建设和故障抢修工作,但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这种方式效率低下的缺点愈发明显。
为增强电力通信资源网络线路的管控力度,为EPON光纤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和有效规划提供依据,公司通过科技项目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2系统概况
2.1GIS发展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目前,在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基于GIS的通信网络资源线路管理软件和管理流程已经十分成熟,极大降低了资源线路维护的难度,提升了运营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电力行业,虽然国家电网已全面推广电网GIS平台系统,但业务范围仅包括输配电网络,未考虑覆盖电力通信网络,只有少数地区的电力公司自主建立了基于GIS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但是系统功能应用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网络的运维管理需求。
2.2系统原理
在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管理的资源按照公共资源、管道资源、杆路资源,电缆网资源、光缆网资源、接入资源以及其它资源进行分类,涉及到六安公司EPON光纤通信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具体数据资源管理范围如图2-1所示。
图 2 1系统数据资源管理范围
其中,系统资源对象间层次关系如图2-2所示。在通信网络资源数据中,空间信息是作为其他资源生存依赖的基础,体现数据之间的所属关系。杆路网和管道网作为承载网络,在其上承载的电缆网络和光缆网络,在数据之间体现的是承载关系。通信网络资源设施之间通过数据的映射关系来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
图 2 2资源对象间层次关系
3系统模块及功能
3.1系统模块
按照日常管理维护的内容和流程,本系统分为网管告警信息定位、地图维护管理、空间资源管理、管道杆路网资源管理、光缆网资源管理、机房资源管理、缆线管理、综合查询统计、故障处理流程管理、系统维护十大功能模块,如图3-1所示。
图 3 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2系统功能
系统十大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具体功能如下:
(1)网管告警信息定位
通过EPON设备网管的接口服务,系统可实现对网管中出现告警的ONU设备进行实时的地理定位和高亮显示,并通过颜色区分ONU设备告警类型(光告警或电告警)。
(2)地图维护管理
支持矢量地图数据和栅格地图数据显示及放大、缩小、平移、导出、打印等功能;支持任意两点间距离测量以及任意多边形面积计算;支持控制相关图层的显示。
(3)空间资源管理
包括区域/子区域管理、站点管理、机房管理。系统具备区域信息的维护管理功能,可以方便的对站点进行编辑,可以便捷的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4)管道杆路网资源管理
管道杆路资源,是光缆网的支撑和承载通道,即光缆物理路由铺设所经过的资源设施。主要包括资源实体的管理,以及其间关联线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资源的增加和删除、基于GIS地图的查询定位、统计等。
(5)光缆网资源管理
光缆网资源管理的对象包括:ODF、双面ODF、光交接箱、光分纤盒、光终端盒、ONU、光分路器、光缆、光缆段、光缆纤芯、光缆接头、光缆熔接包等。系统可实现设备管理、设备面板管理、光缆熔接管理、光设备端口业务占用查询等功能。
(6)机房资源管理
包括机房管理和机房内设备的管理。可实现机房的录入、设计、显示、属性管理等功能,提供图形化模板和向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设备资料进行编辑维护。
(7)缆线管理
可实现光缆的手工录入和属性编辑,基于图形化操作界面和GIS地图的光缆路由敷设、查询定位、统计分析以及纤芯色谱批量维护等功能。
(8)综合查询统计功能
查询功能包括实体查询、缆线查询、支撑设施查询、范围内设备查询、光电缆设备(包括EPON设备)分布状况查询等。统计功能包括范围统计、全局统计、线段统计、面积统计和管孔统计等。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提供线路故障定位、资源预警分析等扩展功能。
(9)系统维护功能
系统维护功能分为: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区域控制限制,提供了权限继承功能,同时保证系统的所有用户操作都可以被记录,做到了可追溯。
(10)故障处理流程管理
通过故障处理流程管理平台,实现故障发现、分析、处理、归档的闭环管理。可依据故障类别、故障发生次数、故障处理人等条件导出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总体上,通过这些功能模块,本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线路的空间化存储和展示、查询与统计、图纸表格制作,还可用于指导通信网络资源线路的故障定位和抢修、规划设计以及精细化管理。
4系统特点
根据上述设计原理,六安供电公司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图4-1是该系统的主界面。
图 4 1系统主界面
由于本系统针对电力通信EPON光纤网络进行开发研究,在软硬件平台实现方式上均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安全规范,并结合电力通信网络运维的实际需求开发出部分特色功能模块,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地图共享。在供电企业中,服务于输配电网资源管理的电网GIS平台已推广应用,本系统通过调用该平台的地图资源实现底层地形信息的加载。通过共享地图资源,系统开发节省了昂贵的地图购置费用,也为将来与电网GIS平台的数据共享提供有利条件。
2、网管告警信息定位。本功能模块通过调用EPON设备网管告警信息,实现对告警ONU设备的实时地理定位,并有效区分光、电告警类型。告警信息的即时性和直观性给运维人员进行故障定位、研判和现场处理带来极大便利,可大幅提高抢修效率。
3、故障处理流程管理。本功能模块基于故障处理流程图的编辑查询,可查看当前故障任务处理进展,并依据流程图指导下一步处理方式,实现相关运维部门(通信、配电、计量、光缆维护站等)的故障发现、分析、处理、归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5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力行业中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基于GIS技术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以实例对该系统的原理、功能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借助该系统,国网六安供电公司有效提升了管理手段,降低了运维成本。本系统虽然是针对电力行业的通信网络设计的,但其设计原理对拥有自建通信网络的油田、大型厂区等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⑴ 曾令仿,张发勇,龚国清. WebGIS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 20(6)
⑵ 陈威. 浅析GIS在电信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通信》,2000, (3)
⑶ 陈孝莲. 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可视化管理.《电力系统通信》,2005年 第10期
⑷ 屈志毅,王戈,徐蕊 . 基于GIS组件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甘肃科技》,2008年 第11期
【关键词】 网络 通信 原理
一、网络协议
网络通信一般指网络协议,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有三个网络协议:NETBEUI、IPX/SPX和交叉平台TCP/IP,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分类
网络通信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网是由用户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通信设备所组成的实体结构,是通信网的物质基础,也称装备网。
2)业务网是疏通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类通信业务的网路,是指通信网的服务功能。
3)支撑管理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网络。
三 、工作原理
1、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性的结构模型,将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2、多种协议组合在一起成为协议体系,它们负责保证传输的通畅。各功能层之间,上一层对下一层提出服务要求,下一层完成上一层提出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网络世界中产生了一种通用的概念模型――OSI模型(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传输层:OSI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而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OSI模型的第4层。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层,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主要任务是: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由于OSI是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能够具有所有的7层,并完全遵循它的规定。
在7层模型中,每一层都提供一个特殊的网络功能。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观察:下面4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主要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即以节点到节点之间的通信为主;第4层作为上下两部分的桥梁,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而上3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以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为主。
2) TCP/IP分层模型
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ISO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ICP/IP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
3、数据交换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需要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如要通过若干个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这就要用到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关键词】云技术网络平台新能源开发利用无线传输技术系统三者互为系统平台的全立体交互式综合应用
一、云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上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Cloud technology)”是一个很时尚的概念,它既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体现方式。准确说,云计算仅描述了一类棘手的问题,因为现在这个阶段,“计算与数据”跷跷板的平衡已发生变化,即已经到“移动计算要比移动数据要便宜的多(Moving computation is cheaper than moving data)”。《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结合云发展理论总结认为,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
二、新能源
新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能源泛指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得的可利用能源,外延涵盖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能源、核能、节能等。狭义的新能源指除常规性能源和大型水利发电之外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和核能等能源的总成。现阶段对风能、海洋能、小水电和核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电能的转换上,而对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的利用除了将其转换为电能外,还应用于向热能和燃气的转换上。总体来讲,新能源的利用主要是围绕发电展开的。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按技术领域大致分为:无线能量(电能)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技术。
无线能量(电能)传输方式及技术原理: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传输电力的新技术,它将电力通过电磁耦合、射频微波、激光等载体进行传输。这种技术解除了对于导线的依赖,从而得到更加方便和广阔的应用。
无线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
①电磁感应―――短程传输。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变压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进行工作的。利用电磁感应进行短程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为,发射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之间利用磁耦合来传递能量。若线圈L1中通已交变电流,该电流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线圈L2中产生的感应电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
②电磁耦合共振―――中程传输。中程无线电力传输方式是以电磁波“射频”或者非辐射性谐振“磁耦合”等形式将电能进行传输。它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辐射磁场实现电力高效传输。在电子学的理论中,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的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就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便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且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较远距离传输能力,人们把具有较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即:RF)。将电信息源(模拟或者数字)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者调频),形成射频信号后,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较远的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需要进行反调制,再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中程传输是利用电磁波损失小的天线技术,并借助二极管、非接触IC卡、无线电子标签等等,实现效率较高的无线电力传输。
③微波/激光―――远程传输。理论上讲,无线电波的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就越小。所以可以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这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1968年美国工程师彼得格拉提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Space Solar Power,SSP)的概念,其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基地通过微波将电能送回地球。
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式及技术原理: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技术自身有很多优点,成本较低,无线通信技术不必建立物理线路,更不用大量的人力去铺设电缆,而且无线通信技术不受工业环境的限制,对抗环境的变化能力较强,故障诊断也较为容易,相对于传统的有线通信的设置与维修,无线网络的维修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完成,更加便捷;扩展性强,当网络需要扩展时,无线通信不需要扩展布线;灵活性强,无线网络不受环境、地形等限制,而且在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线网络只需要做很少的调整,就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1)常用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目前偏远地区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它主要使用在较为偏远或不宜铺设线路的地区,如:煤矿、海上、有污染或环境较为恶劣地区等。
①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GPRS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由中国移动开发运营的一种基于GSM通信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技术,通常称为2.5G。它是利用“包交换”概念发展的一种无线传输方式。包交换就将数据封装成许多独立的包,再将这些包一个一个传送出去,形式上有点类似寄包裹,其优势在于有资料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是以资料量计价,有效的提高网络的利用率。GPRS网络同时支持电路型数据和分组交换数据,从而GPRS网络能够方便的和因特网互相连接,相比原来的GSM网络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的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高速传输等优点。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由中国电信运行的一种基于码分技术和多址技术的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原理基于扩频技术。其最早是由于军事上对高质量无线通讯技术的需要而开发设计。CDMA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将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然后经载波调制将数据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进行相反过程的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从而进行解扩,以实现数据传输。其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抗衰落能力强、信号隐蔽性强、抗截获的能力强、可以多用户同时接收发送。
②数传电台通信。数传电台是数字式无线数据传输电台的简称。它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具有前向纠错、均衡软判决等功能的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电台。数传电台的工作频率大多使用220~240 MHz或400~470 MHz频段,具有数话兼容、数据传输实时性好、专用数据传输通道、一次投资、没有运行使用费、适用于恶劣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数传电台的有效覆盖半径约有几十公里,可以覆盖一个城市或一定的区域。数传电台通常提供标准的RS-232数据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数据采集器、RTU、PLC、数据终端、GPS接收机、数码相机等连接。传输速率从9600到19200 bps,误码低于10-6(-110 dBm时),可工作于单工、半双工、时分双工TDD、全双工方式。无线数传电台是通信行业发展较早的通信方式,也是比较成熟的一项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各行业取得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铁路、电力、石油、气象、地震等各个行业均有应用,在遥控、遥测、摇信、遥感等SCADA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③扩频微波通信。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是指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技术。最早始用于军事通信。它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将所传输的信息用伪随机码序列(扩频码)进行调制,伪随机码的速率远大于传送信息的速率,这时发送信号所占据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所需的带宽实现了频谱扩展,同时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功率谱密度也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并恢复信息数据。其主要特点是:抗噪声能力极强;抗干扰能力极强;抗衰落能力强;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易于多媒体通信组网;具有良好的安全通信能力;不干扰同类的其他系统等,同时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特点,特别适合野外联网应用。
④无线网桥。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是为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50km)、高速(可达百兆bps)无线组网。扩频微波和无线网桥技术都可以用来传输对带宽要求相当高的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量信号传输业务。
⑤卫星通信。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从而实现在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技术,它是地面微波通信的继承和发展。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二部分组成,分别是卫星端、地面端。卫星端在空中,主要用于将地面站发送的信号放大再转发给其它地面站。地面站主要用于对卫星的控制、跟踪以及实现地面通信系统接入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可分为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在空中的运行方向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方向及周期相同,从地面的任何位置看,该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非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或小于地球的运行周期,其轨道高度、倾角、形状都可根据需要调整。卫星通信的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好、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其主要用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卫星通信的主要缺点是通信具有一定的延迟,比如打卫星电话时,不能立即听到对方回话,主要原因是卫星通信的传输距离较长,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是有一定延迟的。
⑥短波通信。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划分,短波是指波长l00m~l0m,频率为3MHz~30MHz的电磁波。短波通信是指利用短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短波通信可分为地波传播和天波传播。地波传播的衰耗随工作频率的升高而递增,在同样的地面条件下,频率越高,衰耗越大。利用地波只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其工作频率一般选在5MHz以下。地波传播受天气影响小,比较稳定,信道参数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故信道可视为恒参信道。天波传播是无线电波经电离层反射来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式,倾斜投射的电磁波经电离层反射后,可以传到几千千米外的地面。天波的传播损耗比地波小得多,经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之后,可以达到极远的地方,因此,利用天波可以进行环球通信。天波传播因受电离层变化和多径传播的严重影响极不稳定,其信道参数随时间而急剧变化,因此称为变参信道。短波通信的特点是:建设维护费用低、周期短、设备简单、电路调度容易、抗毁能力强、频段窄,通信容量小、天波信道信号传输稳定性差等。长期以来,广泛用于政府、军事、外交、气象、商业等部门,用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低速数据和图像、语音广播等信息。
(2)常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信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并且传输距离在较近的范围内,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及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有: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宽带(Wi-Fi)、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
①Zig-Bee。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而建立的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来源于蜜蜂群的通信方式,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来与同伴确定食物源的方向、位置和距离等信息,从而构成了蜂群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距离近,其通常传输距离是10-100米;低功耗,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终端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其成本,Zig-Bee免协议费,芯片价格便宜;低速率,Zig-bee通常工作在20~250 kbps的较低速率;短时延,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等。主要适用于家庭和楼宇控制、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农业信息收集与控制、公共场所信息检测与控制、智能型标签等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②蓝牙(Bluetooth)。蓝牙(Bluetooth)是在1998年5月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等公司共同提出的一种近距离无线数据通讯技术标准。它能够在10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通讯介质为频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间的电磁波。蓝牙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络中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如PC、拨号网络、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移动电话和高品质耳机等,蓝牙的无线通讯方式将上述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多个微微网之间也可以实现互连接,从而实现各类设备之间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办公环境、汽车工业、信息家电、医疗设备以及学校教育和工厂自动控制等领域,蓝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芯片大小和价格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弱。
③无线宽带(Wi-Fi)。Wi-Fi诞生于1999年,它是一种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它有较广的局域网覆盖范围,其覆盖半径可达100米左右,相比于蓝牙技术,Wi-Fi覆盖范围较广;传输速度非常快,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mbps(802.11b)或者54mbps(802.11a),适合高速数据传输的业务;无须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汽车站、商场、机场、图书馆、校园等地方设置“热点”,可以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用户只需要将支持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健康安全,具有WiFi功能的产品发射功率不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与手机、手持式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相比,WiFi产品的辐射更小。
④超宽带(UWB)。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其传输距离通常在10m以内,使用1GHz以上带宽,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兆bit/s以上,UWB的工作频段范围从3.1GHz到10.6 GHz,最小工作频宽为500MHz。其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发射功率低,功耗小;保密性强;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UWB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由于UWB系统占用的带宽很高,UWB系统可能会干扰现有其他无线通信系统。UWB主要应用在高分辨率、较小范围、能够穿透墙壁、地面等障碍物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军事部门利用UWB技术已经开发出了高分辨率的雷达。据相关报道,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UWB收发器已经被开发出来,用在了能够看穿地面、墙壁、身体等障碍物的雷达和图像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检查楼房、桥梁、道路等工程的混凝土和沥青结构中的缺陷,以及定位地下电缆及其它管线的故障位置,也可用于疾病诊断。另外,在救援、治安防范、消防及医疗、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都大有用途。
⑤NFC。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等公司共同开发,其工作频率为13.56 MHz,由13.56 MHz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而来,它与目前广为流行的非接触智能卡ISO14443所采用的频率相同,这就为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通讯方式。NFC采用幅移键控(ASK)调制方式,其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06 kbit/s、212 kbit/s和424 kbit/s三种。NFC的主要优势是: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与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其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NFC的应用情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五类:A、接触-通过,主要应用在会议入场、交通关卡、门禁控制、和赛事门票等方面;B、接触-确认/支付,主要应用在手机钱包、移动和公交付费等方面;C、接触-连接,这种应用可以实现2个具有NFC功能的设备实现数据的点对点传输;D、接触-浏览,用户可以通过NFC手机了解和使用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和服务;E、下载-接触,通过具有NFC功能的终端设备,使用GPRS\CDMA网络接收或下载相关信息,用于门禁或支付等功能。
四、三者互为系统的立体式应用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主要功能是对医院运营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统一的存储、维护以及管理,是医院处理各类信息与管理的重要系统,为医院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些信息和数据遭到损坏或者丢失,将会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还有可能损害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新环境下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2.1医院自身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从门诊、住院再到手术等各个环节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与医务人员,难以对医疗的结果进行精确的预测,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对最后的医疗结果造成影响,甚至让医疗结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部分的医院都认为信息网系统无法给医院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导致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得不到医院高层的重视,加上规章制度不完善,给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此外,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较低以及不熟悉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软件的操作方法。出现违规操作、误操作等情况,都可能会造信息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产生错误和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数据丢失和整个网络系统崩溃[1]。医信息网络系统的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
2.2网络和硬件组成方面的威胁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各类设备都是由无数个电子元件组成,如电源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系统以及服务器等,虽然单个元件出现故障的机率较低,但是整个网络系统发生故障机率却比较高,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也较为常见,因此,对网络和硬件进行正确的选择,对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对网络安全进行合理的配置,而导致系统出现漏洞,这也是对信息网络系统造成威胁的原因,如未对系统的共享数据访问进行安全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和登录口令太过简单以及无意中泄露了网络信息和密码等。
2.3恶意攻击程序的威胁病毒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其他程序,这种“传染”主要是通过对其他程序进行修改,进而将该程序复制成与自己一样的程序。如计算机蠕虫病毒就是通过网络具备的通信功能,把自己的程序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并将其启动的程序。特洛伊木马病毒是一种能够执行超出程序定义以久的程序,例如,一个编译程序不仅可以执行相应的编译任务,还能将用户的程序源代码进行拷贝。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指一个单独的用户占据了网络中大量的共享资源,让系统没有多余的资源给再提供给其他的用户进行使用,这种攻击会大幅度降低信息网络系统的可用资源量,造成系统中的网络服务器、磁盘空间、处理器以及打印机等设备停止服务。
3新环境下加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
3.1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操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医院应该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与操作员进行技术培训。医院的信息网络系统在医院的管理、医疗服务以及医疗保险等费用的支付过程中都起不可代替的作用,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科、合理的测评,且以电子病历作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为医疗、教学及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医院就该加大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在当前这个网络化的新时代中持续、稳定的发展。此外,医院应该对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重点培训,让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学会熟练操作计算机,避免为因操作不熟练而出现操作失误,对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造成影响。
3.2加强硬件层次上的安全管理
3.2.1机房环境管理优质的机房环境是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对机房的温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机房的温度通常应该保持在20~25℃比较合适,湿度为则应该保持在50~65%。机房应该呈现半封闭状态最佳,机房内避免出现人员频繁流动的情况。确保机房清洁干净,并安装相应的避雷针和抗磁场干扰器,在电路的设计方面,尽量采用两路供电系统。此外,为了避免因为停电而造成服务器工作中断,应该配备两套UPS电源,以便在其中一组发生故障时,利用别外一组持续供电[2]。
3.2.2网络设备管理医院运营过程中各种信息共享和交流,都需要依靠网络进行,因此,确保网络的正常动行非常重要,对各类网络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和保养,对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光纤发电器等设备的运得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各类设备的插头没有松动现象,指示灯显示均为正常,定时清理网络设备上的污垢和尘土,并对各类电力设备进行防水管理。
3.3加强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
3.3.1应用程序的维护由于医院的部门相对较多,而信息网络系统包括了医院的所有信息,信息源比较复杂,致使大量的重要信息和数据都要暴露一些外部专业人员面前,一旦这部分人员产生了移植木马、设置逻辑炸弹等想法,就可能会对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医院不仅在系统建设时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
3.3.2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维护医院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应该注重系统的安全性能,尽量选择正版的操作系统,减少漏洞,并对补丁程序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对操作系统进行管理时,为了确保系综的安全性,及时更换密码;对于一些关键的操作,应该开启相应的审计记录功能,对操作的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出现操作失误或者发现系统运行异常,方便跟踪处理和数据恢复。
3.3.3病毒防治病毒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中最具威胁性的安全隐患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而且技术更加先进,隐蔽性也更高,加上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会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威胁,一旦病毒侵入到系统中,就会对各类网络设备的运行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引发网络瘫痪、档案信息篡改和窃取等问题,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医院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如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系统杀毒;安装相应的防火墙,将外部非法侵入程序拦截在系统之外在,避免在系统的终端上安装软驱或者光驱,系统的USB接口也应该尽量设置在关闭状态。
4结束语
【关键词】 移动通信 网络资源 集中化
一、移动通信综合网络资源系统工程组织
1.1 存量资源普查
存量资源指已正式入网运行,由网络部下属的各级维护单位管理的机房、设备、线路及相关逻辑资源。根据维护职责分工,对各类网络资源进行普查。普查的结果以资源模板EXCEL表格的形式收集。
1.2 工程资源录入
在建工程及已完工但未验收的工程中涉及的网络资源,由工程建设部门牵头,组织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录入,经维护单位核查无误后,通过验收,成为现网资源数据。工程资源录入原则:按照“谁操作,谁录入/更新”的原则,工程新建、扩容、替换、搬迁的资源和配套工程涉及的资源由工程建设部牵头组织具体负责工程实施的建设单位录入。
1.3 资源数据核查
资源数据核查目标: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明确资源完整性和准确性指标的含义,避免歧义,对几项重点指标定义如下:
资源完整率=已录入系统的资源数量/维护单位资源实物数量;
资源数据规范率=系统自动核查通过的资源记录数/已录入系统的资源记录数;
资源数据准确率=系统自动核查通过且与现场实物一致的资源记录数/已录入系统的资源记录数
为确保综合资管系统中的资源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设计了资源数据的核查方案。资源数据核查分为系统稽核和现场核对两种方式。
1.4 资源数据更新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制订资源数据更新制度:网络调整、故障恢复以及其它引起网络资源变化的操作之后,产生的资源变更应在3日内录入资管系统。针对资源更新时限要求更高的情况,各级维护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更短时间要求,上级单位要求时限比下级单位更短的时候,应以上级单位的书面要求为准。因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网络资源数据变化,应由工程建设单位完成资源数据的更新,同时对工程网元打标,经维护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实施工程割接。工程中由维护单位实施的现网资源的变更,由维护单位对资源数据进行更新。
二、资源管理系统在集客业务开通中的应用实践
互联网专线开通:专线开通流程主要分为开通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资源调度、设备安装配置、业务开通等几个环节。
其中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资源调度、业务开通等都与资源管理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仍是由客户经理从CRM系统发起专线开通工单,在开通方案设计完成后,如果不需要施工的,直接进入光路、电路等调度流程,否则派单进行放纤芯等工程施工。
在施工完成后,最重要的是对工程中新增或变更的物理、逻辑资源进行资源录入,才能保证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相关资源流程得以顺利执行的根本性保证。
关键词: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00-00
计算机是构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核心为信息处理,它以通讯网络为纽带,联合医院各个岗位、工作站和单位的各种要素,成为一种科学智能的应用系统。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能让人们共享相关的医疗信息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具有与政府网及公众网等安全同样的重要性。网络系统运行中的安全属于一类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每天24小时实时在线,出现任何故障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严重伤害患者身心健康。故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1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框架模型
发展医院信息网络系统,需要经过内部信息处理、对外服务及双向交互三个阶段。
1.1内部信息处理
核心是发展医院内网,即建设医院信息系统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应用,还有对患者信息、经济情况及物资情况等医院的内部业务进行处理。医院内网需要保密,不能对外开放。
1.2对外服务
以建设医院专属网站的方式给群众提供医学相关信息服务,如专家咨询、医疗保险、费用查询及保健介绍等。社会群众可通过医院网站进行查询,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1.3双向交互
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采集、处理和信息都将实现电子化。故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只有完善双向交互信息服务才能对外界开放,以满足社会群众的需要。
2安全隐患
当前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两种: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信息数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医院信息网络的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既有人为隐患,也有客观隐患;既可能无意,也可能有意。
2.1医院管理
建立一个信息网络非常迅速,但维护和管理的所需的时间会比较长。医院作为医疗行业,其最大的特点便是不确定性,在门诊、住院及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各种部门及各类医护人员的参与,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效果,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治疗结果,严重时会颠覆治疗结果。
2.2网络和硬件组成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由网络设备、电源系统及服务器等电子元件所组成,虽然其中一个元件出现故障的几率很低,表明上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但整个系统故障率依然很高。故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于医院网络信息网络运行中,并有可能会对医院信息网络造成影响。人为失误:相关人员在配置网络安全时操作不当,使网络系统出现漏洞,如权限管理及访问安全设置等;无意中将密码或信息数据泄露;设置的密码太简单等。
2.3程序攻击
医院信息网络难免会遭遇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等外界恶意程序攻击,广泛性、瞬时性及隐蔽性为网络攻击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立体的防御安全策略及补救方法,才能保障系统运行安全。
3安全管理
建立科学智能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除了必备的技术,还需要完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保障系统安全。
3.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为保障医院能正常进行工作,首先要保证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正常,其次需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制度体系,将操作流程规范化,这些措施对于保障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技术保障、制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着力做好全员信息安全管理教育和培训等措施,以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和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医院医疗及各项工作,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3.2安全审核和网络设备管理
安全审核监督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审核、对网络通信系统、审核服务器的主机操作系统、审核服务器所用软件、审核应用系统、审核网络区域中的客户机和审核系统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要做好中心机房管理。中心机房存放服务器、中心交换机等核心设备,是HIS系统的核心所在,机房安全尤为重要。要设置机房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为40%~70%,电源采用双路备份供电制,一旦一路供电线路停电,另一路供电线路可在短时间内响应并提供供电,并配有UPS不间断电源,保证机房所有设备3h供电量。安装防静电地板和防雷设备,机房门口及走廊多处放置灭火器,安装防盗门、防盗报警器和摄像头。每天巡查中心机房,做好巡查日记。UPS电源有专人定期进行维护。
要做好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是医院网络的核心设备,其安全运行关系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一旦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备用服务器将对系统资源进行接管,替代主服务器发挥作用,确保网络不间断运行。
要做好终端管理。由于工作站数量比较多,而且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在每个工作站都安装了远程监控软件。严格控制内网计算机的软件安装,不得安装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软件。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绑定,有效控制IP地址的分配,内部员工无法私自修改IP地址或者MAC地址,外部人员无法私自接入医院内网。
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管理。首先要从根源上堵住病毒的来源。对接入内网中的计算机应监管控制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及设置文件目录共享,利用各种安全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安全防范。严禁各个临床科室私自更改、添加或删除由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设定好的网络终端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及所安装程序,严禁拆卸硬件设施或将未经信息部门认可的任何个人计算机接入内网。
3.3提高网络人员的安全意识
医院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典型人机关系问题,HIS系统的使用人员是实现网络安全的主体,所以加强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其防范意识对于保障医院的网络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应注意:①培养全院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主人翁意识,不要认为网络安全只是信息管理部门和网络管理员的责任;②医院计算机是工作专用机,只能运行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程序,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安装游戏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③严格按照信息部门分配的用户账号和使用权限使用系统和网络资源,不得将自己的用户ID和密码借给他人使用。
3.4防范方法
①认证管理。即阻止非法用户侵入内网系统;②加密。即对重要信息采用加密处理,让攻击者无法了解信息数据,能有效的保障信息不丢失;③控制访问。即以特殊的网络服务建立控制访问的体系,可将大部分攻击者隔绝在系统外;④监控攻击。即通过特殊的监控设备,随时报告攻击事件的情况;⑤数据的备份及恢复。医院信息系统中存储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保证完整的数据具有重要意义,若系统不幸遭受攻击,必须采取科学的恢复方法,将被损毁的信息进行恢复,因此需要完善备份策略,能够确保信息数据能及时恢复,维持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潘珩.浅析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设计与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7):264,266.
走红的明星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如若不然,这成名就好像不够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了。总结起来,当明星必备的三个背景:一是不幸或贫穷的童年,越穷越好。当然了,这不绝对,如果有一个多金幸福的童年,可能会更事半功倍;二是其貌不扬甚至歪瓜裂枣的少年模样,但你得保证日后能顺利变美变俊,一不小心长劣或整容失败的不能算;三是得有一个经常乐意拽着自己陪同去参加选秀,还老选不上的好朋友;如果以上几点都达不到,那么有个姓毕的姥爷也行。
以上四条,具备其中任何一点,都有可能成为他日耀眼的巨星。剩下的就是个人努力了,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好明星,那传闻越气人越离奇,就越吸引人。不知是不是汇集了以上几条的必备法宝的精髓,让郑元畅这个一心在餐厅埋头苦干端盘子的服务生成为了娱乐圈的“花美男”。
关键词:我叫小综。
1982年6月19日,郑元畅出生在台中市北屯区。和所有小孩子一样,童年的生活,一开始是那么美满。到了八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大人们的世界在孩子眼里总是那么复杂难懂,小小的郑元畅不知道离婚是为什么,可这件事让懵懂的小孩似乎一夜长大,他开始懂得,从此后,他要独自一人和爸爸生活。那时,郑元畅读小学。
小时候的郑元畅是个胖小子,和现在的样子差很多。有一天,爸爸看电视的时候,看了一个叫做“姓名学”的节目,便心血来潮,把儿子的名字改为小综。小孩子总是带有很多好奇心,爸爸的想法让郑元畅觉得很新鲜,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直到出道前,旧时的好友、亲密的伙伴还会叫他小综,在他看来,这个简单的称谓,是少年时代的郑元畅最美好的回忆,那些偷偷从指缝溜走的美好时光就是伴着这个名字开始的。
到念高中,爸爸希望郑元畅学理工科,但他却希望能够在艺术方面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他心里明白,如果选择演艺这条路可能会很坎坷,运气好了也许一夜走红,运气不好也许一文不名。很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思想上动摇了一段时间,郑元畅还是选择了听从父亲的建议。
这时候的郑元畅开始接触社会,做过服务员,酒吧侍者,甚至还摆过地摊。也许,很多人成名之后,都不愿意提起自己的辛酸过往,但正是这一段过去,让郑元畅觉得自己的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长了。那些日子是刻骨铭心的,现在,他可以坐下来静静回忆还做服务生时一次端四个盘子的紧张。事隔多年,那些都成为了他眼中有趣的插曲,也许是今天的每一分收获,反而让他觉得苦难是青春的点缀。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转折,也许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人生方向。可很多时候,这个改变还是需要前提的,尽管懂事的郑元畅按照爸爸的意愿选择了理工科,并且下决心好好读书,给爸爸一个满意的回报。可生活还是没有埋没这个国中时身高就直冲190厘米的男孩,本来有棱角的脸庞和身型一下子被拉长了许多,让郑元畅无论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就是这样,朋友随便推荐郑元畅去参加模特选拔,他想,反正试试,无所谓。谁想,这一步就迈进了娱乐圈的大门。
关键词:同性恋?酷似男人的神秘女郎?
既是美男,性格又好,可能不?当然了,但身处在娱乐圈的大染缸,很多人都会在银屏之外失去自我。何况,做了明星,就要准备好去承受外界的误解和谣传,其实关于郑元畅的猛料并不新鲜,据说他是同性恋。先不说到底是不是因为他相貌出众,又于千万人中一夜成名而遭受了嫉妒与非议,单说他的绯闻女友,就够一说了。和林依晨传绯闻,似乎是顺理成章,关于郑元畅与林依晨的绯闻是从三次合作出演情侣经历开始,两人被称为“荧屏最佳情侣”,在生活中两人也是要好的朋友,很多人都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一对,而最着急的人属郑元畅的爸爸。爸爸在看过《恶作剧之吻》系列后,郑重地对郑元畅说:“你都亲了人家那么多次,应该对她负责啊!”爸爸对林依晨非常满意,很有让她做儿媳妇的意愿,就连新买的数码相机里,也都是拍的林依晨杂志上的宣传照片,让郑元畅哭笑不得。
他说,爱情是需要火花的,而他和林依晨的激情都在电视剧中用完了,生活中已经没有激情了。郑元畅这段所谓的绯闻从出道一直伴随他至今,也许是“荧屏最佳情侣”的光环太亮,光芒盖过了其他,所以郑元畅真正的绯闻却鲜有人知。其实,传闻中他的绯闻女友是一位公关小姐。
这位绯闻女友的职业已然是个猛料了,但最猛的不是职业,是见过这位女子的人都说她太像男人。此女姓甚名谁?黑正妹。传说有人还翻出了几张黑正妹亲密搂着几名男子的工作照,但只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这段传闻缘何如此神秘?
郑元畅自出道以来被冠以美男称号,是很多女生梦中情人的类型,黑正妹并不漂亮,就这一点来说,谁能想到这么高大帅气的男人竟然不喜欢美女,加上保密工作做得好,自然能躲过媒体视线。但两人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正是由于没有曝光,而更显得扑朔迷离。2008年,黑正妹在facebook相册里放上自己去巴厘岛旅游的照片,而同一时间,郑元畅也去了巴厘岛旅游,更有人爆料黑正妹相册里的照片背景与郑元畅相同,甚至有一张黑正妹的照片,不小心把当时正在自拍的郑元畅当成背景拍了进去。
关键词:触电,转型。
17岁,郑元畅签约了凯渥公司,成了一名模特。直到从为数不少的竞争者中通过选拔,参加了面试后,郑元畅仍然没有在意这件事。隔了一段时间,公司通知他上班,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过程,郑元畅开始和一起来工作的其他人一样在T台上走秀。他是顺水推舟来做的模特,所以对模特行业,他完全不懂,惟一的概念就是杂志上穿衣服拍照的那些人而已。
娱乐圈可能就是这样,越急功近利越得不到想要的,而越认真去做好自己反而有所收获。
成为模特之后的郑元畅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想,模特这个行业不能作为终身的事业,不过暂时生存却还不错,既锻炼了自己又有收入,凭借着勤奋和较好的外形条件,郑元畅在模特圈很快小有名气。
机遇忽然而至,电视剧选男演员,朋友推荐他去,可郑元畅实在有些不情愿,拗不过朋友,郑元畅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大脑当时一片空白的他,十分混乱的状态下就被选中了――《蔷薇之恋》男2号。入行业之前,郑元畅一向很少看电视,惟一看完的一部电视剧,是依晨主演的,他怎么都没想到,后来居然跟林依晨一起合作,所以成名后的郑元畅时常感慨,人生真是难以预料。
谁说漂亮男人不能打破形象尝试颓废?事实证明,越是和自己形象反差大的角色,对于演员来说,才最体现演技。2003年,凭借《蔷薇之恋》,郑元畅一炮而红,在剧中,他饰演长相俊秀、任性而温柔的男二号“韩葵”。剧中“韩葵”温柔羞涩如少女般的气质,柔软而微卷的长发造型,迅速迷倒众生,火爆荧屏。郑元畅也因此赢得了“蔷薇美男”的称号。
这一步完成了郑元畅从模特到演员的华丽蜕变,而一浪高过一浪的鲜花和掌声背后,有人开始产生了质疑,甚至一度被冠上只有外表,毫无演技的“男装花瓶”的称号。初入演艺圈的郑元畅忽然感觉到了光环背后的残酷,年轻气盛的他相当懊恼,大声宣称“要用时间来证明一切”。 接下来的5年,他演了11部电视剧,他要用精湛成熟的演技,让人们改变对他的看法。他也确实在努力挑战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在《我的爱情面包》里,郑元畅颠覆王子形象出演痞子男。
相信在娱乐圈,镁光灯一开,很多艺人更愿意把自己的过去包装成一段辉煌奋斗的血泪史,要么赚取眼泪,要么换来钦佩,但郑元畅却太过坦率。参加综艺节目,当主持人问他当初做服务生端盘子的初衷,郑元畅没有渲染任何催泪情节,他说自己刚踏入社会,打工当然是服务行业比较好找,那时他一天的工资都没办法买一份牛排,就是这样简单的回答。他没有讲在八岁爸爸妈妈离婚的那年,他已经一夜长大,告别懵懂并且开始明白,从此以后,他要独自跟着爸爸生活了,这意味着生活将更加艰辛,更意味着一旦有能力,他就要早早走向社会,去为了这两个男人的家打拼。
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成功者的专属标签。虽然,在很多人眼中,郑元畅已经到达了某种成功,但依他自己的标准来看还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说有些梦想还没达成。对于得失,他没有像大多数艺人那样抱怨娱乐圈的是是非非,他只是觉得繁重的工作和紧密的时间表,压缩了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忽略了家人让他心里时常感到不安和愧疚。在未来,郑元畅想一直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热度,更加努力,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刚刚入行的心态,那样才能更加挖掘自己的潜能。他说,也许有一天他不红了,再没有人想看他演戏了,那他就退出这个圈子,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如果观众还支持他,喜欢他,他就一辈子演下去。
郑元畅档案
姓名:郑元畅
英文名:JOSEPH ( 小名JOE )
小名:小综
生日:1982年6月19日
星座:双子
血型:O型
身高:188 公分
体重:78 公斤
三围:40.32.39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
个性:平易近人、乐观开朗。
口头禅:好High哦
喜欢颜色:白、黑
平常嗜好:待在家里
欣赏女孩类型:短发运动型
专长:游泳、网球、绘画
喜欢电影类型:感人的
最爱的电影:《舞动人生》、《本能反应》
喜欢的歌手:陈亦迅、莫文蔚、玛丹娜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
【Abstract】Currently, based on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our information society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along with goods and materials, as well as energy power sources. For planning design units,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concordant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furthest realize the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finally satisfy the demand of planning design, taking urban planning design units for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n put forward feasible proposals to establish the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location、system architecture、data standard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Key words】Network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design
引言
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是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资源形式,它能为我们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检索和共享空间。为了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管理,本文拟对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可行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1.1档案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是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原始性而作为唯一的原生信息资源,是其它信息无法替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成果及资料数量越来越多,历史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早期档案制度管理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少数归档的电子文件与最终审核通过的图纸不对应等问题。
1.2图书资料的局限性
图书资料借阅管理还停留在手动登记阶段,对于归还时间未作限制,造成图书资料利用率较低,甚至造成部分图书丢失的现象;图书资料分散匮乏、结构单一,缺乏统一的组织控制,共享程度较低。
1.3信息共享面临的困难
各个项目方案阶段,收集到的大量基础信息资料散落在每个项目组手上,信息技术部门无法统一管理,造成再次利用难度较大。
1.4系统重复建设,数据之间难以共享
单位内部建立了多个应用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各系统之间都相对独立,造成重复开发工作量大,管理维护工作量大,经费重复投入。此外,由于当前各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库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不同,导致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产生了若干个“信息孤岛”,应用系统数据之间难以实现共享。
2信息资料管理系统的组织分析
2.1建立原则
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和表达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获取、检索的重要前提,是系统实用性、友好性的核心要素。在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守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型、实用性、安全性、发展性和效益性等原则。
2.2建设目标
建立网络信息资料管理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存放,便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局域网内部人员快速提取并利用的活动,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其目的是解决繁杂信息的无序性,并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针对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建立网络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应实现如下目标:(1)建立局域网内部的信息资料门户系统,为单位内部人员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收集、存储、查询和利用的平台;(2)建立规划参考资料库和规划成果资料库,为日常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提供适用的规划资料;(3)建立规划资料目录树查询、关键字查询和全文搜索,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在线浏览查询;(4)通过权限管理实现规划资料的安全管理和共享;(5)制定信息资料管理规范,保证资料更新、入库及信息的及时性。
2.3系统组织理念及功能
信息技术部作为重要的信息基地,拥有丰富的项目档案信息和各种规划信息资料、图纸,但如果不经过合理有效地组织,再多的信息也难以为用户服务。合理的组织信息资源,要求我们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组织信息,利用网状结构进行资源组织,坚持做好用户需求调研,并积极引导用户主动参与组织建设活动,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框架。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存储、传输、检索、开发等加工处理,实现资源序化、优化,形成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资源体系,实现在线快速查询浏览。
2.5组织流程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是在档案收集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整理和有序化工作,集信息描述、信息分析和信息存储于一体。组织流程包括:筛选、分类、著录、分析、存储和利用(图1),其中分类排序是整个组织过程的核心内容。
2.6组织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组织方法是根据信息本身的特点,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通过加工、整理、排列、组织所选择的各种工具、方式和方法的总称。组织对象有多少种属性,就能形成多少种有序方法。本文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归类为信息基本分类方法、信息存储揭示方法和信息综合表现方法,三者共同构建集多元性、集成性、交叉性于一体的组织方法体系(图2)。
2.7数据库框架结构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括5个逻辑子库:规划参考资料子库、规划成果资料子库、公文资料子库、影像资料子库、获奖资料子库、软件下载子库。其中,规划参考资料子库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规划成果资料子库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织(图3)。
3建立数据入库标准化体系
建立数据入库标准化体系是实现数据共享和系统兼容的要求,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率。完善的数据采集、监理、入库、更新、、维护和共享机制,能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规范性。
3.1数据转换格式规定
鉴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在线浏览的方式进行资料查阅,为兼顾网络传输速度及在线浏览文件的质量,必须对不同格式文件转成PDF文件制定相关转换标准。
a、原始DWG文件:一律采用A4幅面、分辨率300dpi的格式标准转换成PDF格式。
b、原始JPG文件:宽度尺寸一律改为1200*,分辨率100 dpi,进行PDF文件转换。
c、原始DOC文件转换后的数据量与转换后的PDF格式文件数据总量相差不大,可以直接转换,幅面控制为A4为宜,分辨率100dpi。
d、原始PDF文件宽度尺寸一律改为1200*,分辨率100dpi;数据量较大的PDF文件应将里面较大的图片全部导出为JPG格式,按以上分辨率进行修改后,再合并成PDF文件。
e、原始PPT文件转换后的数据量与转换后的PDF格式文件数据总量相差不大,可以直接转换,幅面控制为A4为宜,分辨率100dpi。
3.2转换后的PDF格式文件命名规则
a、PDF格式文本文件,采用档案号和项目名称相结合的方式命名。如Zy・2010・Z・9首长服务处茶港片文本.pdf。
b、PDF格式图纸及图册文件,采用档案号和项目名称相结合的方式命名。如Zy・2010・Z・9首长服务处茶港片图册.pdf。转换图册时,需在PDF文件首页添加目录,目录中文件名与每张图纸文件名相对应,编号与相应图纸页面编号相对应。
c、PDF格式演示文件,采用档案号和项目名称相结合的方式命名。如Zy・2010・Z・9首长服务处茶港片演示.pdf。
3.3人工干预信息标引过程
利用搜索引擎来组织信息资源,对用户来说其最大缺陷是查准率很低。许多搜索引擎并没有覆盖所有网络信息资源,许多存储在各类数据库中的信息,搜索引擎无权访问。这些都极大地影响搜索引擎的查全率。对此,我们提出人工干预信息标引过程的方法,提高搜索引擎的准确率。
考虑到JPG、DWG类型文件以图片形式转成PDF后无法按文字进行全文搜索,故将在每份含有JPG、DWG转换后的PDF文件第一页,以人工干预方式按图纸内容添加相关文字做成目录,便于全文搜索。
4信息资料管理的制度建设
网络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建立后需不断充实完善数据库,为保证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健康发展,保证一线生产人员更方便的利用资料,就必须从政策、体制上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规划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4.1加强数据收集、处理及维护制度
信息资料管理系统核心工作就是数据采集、加工和维护工作。要从经费、人员、制度多方面落实,来保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
a、建库过程中,大量历史数据需分类规整,建议可以通过请实习生的方式分阶段处理历史成果,通过批量处理、批量导入工具将历史数据分类入库。
b、将规划成果管理纳入规划项目合同管理流程,实现规划信息建库和更新日常化。
c、所有在生产项目过程中收集到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必须移交信息技术部统一处理、入库管理。
d、保证各类成果及参考资料都设专人专岗、及时入库。
4.2信息收集标准化
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但目前有关法律制度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泄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造成大量资料的浪费。作为规划设计单位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同时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编制《规划成果归档规范》、《规划成果电子数据格式规范》等相关的专业标准,通过对数据组织、表达方式和电子数据格式等进行统一的规范,来保障各种资料能快速、准确地入库。
4.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估机制
通过评估,一方面检验信息化建设投入所产生的回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提高工作效率,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部与生产部门的沟通,促进系统的优化完善。
结语
一、 统计说明
本文以cnki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和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入口,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检索式,以精确检索的方式,共检索到文献152篇,去除不符主题和重复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19篇,并根据结果从论文年代分布、论文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结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统计结果分析
1、 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表1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论文数
3
1
8
9
8
13
10
18
16
20
13
119
比例%
2.52
0.84
6.72
7.56
6.72
10.92
8.40
15.13
13.45
16.81
10.93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 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 /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表2 期刊类别分布情况
期刊类别
期刊种数/种
论文数/篇
论文所占比例%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27
68
57.14
学报
15
16
13.45
其他
30
35
29.41
总计
73
119
100
表3 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数/篇
所占比例%
情报科学
8
6.72
图书情报工作
6
5.04
图书馆学研究
5
4.20
现代情报
5
4.20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4.20
情报杂志
4
3.36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3.3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3
2.52
图书馆论坛
3
2.5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3
2.5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
1.68
图书馆杂志
2
1.68
情报学报
2
1.6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1.68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
1.6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
1.68
科技资讯
2
1.68
电脑知识与技术
2
1.68
甘肃科技纵横
2
1.68
中国科技信息
2
1.68
3、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在统计的119篇文献中,被引的论文共有篇7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篇文献如下:
表4 论文被引情况分布
论文题目
著者
刊名
年份
被引次数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1-15
12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吴慰慈,张久珍
情报科学
2001-1-25
69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15
3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3-15
32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黄明杰,张萍
图书情报工作
2002-6-18
27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李莹
情报科学
2000-4-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邱均平,陈敬全
图书馆建设
2003-5-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靖继鹏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15
26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王海波,汤珊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5-25
2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皮介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3-25
2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 论文作者分析
(1)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 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5 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形式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比例%
独著论文数/篇
1
7
6
4
9
10
17
11
8
9
82
68.91
2人合著论文数/篇
3
1
1
3
3
1
3
9
3
27
22.69
3人以上合著论文数
2
1
1
2
3
1
10
8.4
合著度
2
1
1.13
1.56
1.63
1.46
1
1.06
1.44
1.75
1.38
—
—
合著率%
100
12.5
33.33
50.00
30.77
5.56
31.25
60.00
30.77
—
—
(2)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各地区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力量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遍及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表6表明发文最多的前10个省市分别为湖北、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辽宁、浙江、河南和甘肃。这10个省市共计发文87篇,占论文总数的73.11%。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水平最高、最普及的地区。其中,尤其是湖北省,数最多,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此外,湖北省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武汉地区发表的,特别是武汉大学,说明在研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面湖北武汉地区有很强的一批专家和学者,对该领域有着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其他地区也应该积极努力,投入力量,紧跟上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脚步,使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表6 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数/篇
所占比例%
湖北
20
16.81
北京
9
7.56
湖南
9
7.56
黑龙江
9
7.56
吉林
7
5.88
广东
7
5.88
山东
6
5.04
辽宁
6
5.04
浙江
5
4.21
河南
5
4.21
甘肃
4
3.36
5、 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 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 种格式,4 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 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 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 馆员素质低, 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 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 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 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 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 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 各具特色, 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 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