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内涵
在了解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内在之前,我们必需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的深刻内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指的是我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负责单位,在实行其监管职能的进程中所构成的一系列的文字和声像等记录资料。这些文字和影响资料真实反映了全部食品监管进程和食物安全状况,是总结上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状况,施行下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作业的重要依据。规范化管理指的是档案记载要完好、全面,不能望文生义、不能存在模糊不清的记载,要保证所记载的各项信息的精确真实,要保证档案中各项记载的完好性和全面性,要详细反映平常监管作业的真实状况。
2、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施行,可以保证档案中所记载的各项信息的真实,可以保证将食品安全隐患消灭在未然状态,也可以保证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化。同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施行,可以让社会民众及时了解有关食品企业的信息,有利于发挥社会民众的监督效果,保证食品安全监管作业的顺畅施行。可以稳步推进食品监管作业的推行。
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影响
1、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接二连三的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辣酱”、“红心鸭蛋”、“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的接连发生,已严重地危害了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8年发生的国家驰名品牌、免检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更是让世人震惊。有网友无奈的嘲笑“中国人是要把元素周期表吃个遍啊”。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蔬菜、鲜肉等10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检测,发现不合格率接近10%。导致食品不合格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食品安全。如: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卫生指标不合格、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
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每个食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降低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已经成为每个消费者的“心头大患”。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对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不仅我国的公民对于食品行业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国外的许多国家也加强了对中国出口食品的检测,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禁止进口中国食品。这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了我国食品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为规范化管理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
当时,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表象,即工作人员对档案的认识不深入,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等不够认真负责,使得档案归档内容不一致,归档方式不一致,而且由于不注意保管,使得档案遗失和损坏表象严重。因而,必需要加大宣扬。能够通过当地的各种平面新闻媒体和电视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创造良好的言论氛围和条件,加大对档案管理中典型的宣传,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充分认识施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能强化有关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让他们自觉遵守档案管理有关规定。
2、实施一户一档,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肩负着对一切食品出产商和运营商施行监管的重任,为了保证每个出产商、运营商都归入到管辖的范围以内,对其施行直接监督,也为了响应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必需要施行一户一档。其指的是将每一个拥有行政许可的单位作为一户。将该户的监督次数、结果、投诉等资料进行汇总,构成独立的案卷目录。这样便于随时了解食品出产和运营商的实践运营状况,便于为其监督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统一和完整,是施行规范化管理极为要害的一步。
3、对监管档案文书进行统一印制,保证档案规范化
为了防止部门档案管理的紊乱,要印制统一的档案文书,并明确文档内容,让各监管部分依照统一的文书进行档案记载。因而,应该依照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和许可管理办法以及各种检查规定等的法律法规需求,拟定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办法,包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分类普查档案表和巡检记载表,包含食物生产公司的安全承诺书等。并需求相关食品企业仔细填写这些表格和档案文书,然后由监管部门做好存档处理,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有据可依、有迹可查。
4、明确档案内容,确保档案完整统一
为了让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更统一和完整,应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规定每份档案都要包含以下内容:各公司的食物生产或运营许可证的复印件、各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各种基本证件。还要包含日常安全监管部门的普查和记录情况,包含平常检查的有关文书资料和处理资料,以及各种举报资料、违法乱纪资料等。要将这些资料具体的记录到档案内,才能够保证档案的完好和统一。
5、明确档案归档程序,提高其管理质量
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监管人员不能够依照归档程序进行一致归档的做法,影响了档案标准化管理。因而,必须要进一步清晰档案归档程序,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把握准确的归档程序。督促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照程序进行操作。要坚持以下程序:初步了解公司信息――填写公司食品安全情况普查表――填写日常巡检登记表(假如发现有食品质量问题,要下达有关的责令改正通知)――填写复查登记确认表(如没有质量问题,则无需填写复查表)。这是档案归档的一般程序,假如在监管部门的实践监管工作中呈现了涉及重大问题的安全问题,要编撰相应的质量监督重要情况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督促公司自查,然后还要仔细填写各公司质量安全主体职责核查情况表。要确保归档程序的规范,提高归档质量。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谓的职业素质更多的是指职业精神。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忱,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6.1应该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长年累月的工作会让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丧失工作的热情,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松懈心理,会呈现工作不积极,不愿意积极学习档案管理新知识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现状,要加强宣传和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清醒认知本身所从事的工作对全社会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本身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6.2加强教育
要经常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精神教育,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仔仔细细的做事。此外,应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在档案管理人员中积极寻觅先进个人,以其崇高的职业情操感染其他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部门构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精力层次。
结束语
食品安全一直是心系我国民众的大事,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毒饺子事件和红心鸭蛋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社会民众造成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因此,必须要注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管理,克服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其规范化管理,为食品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占坤.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56-158.
[2]孙琰.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05:173-17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学校食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制度缺乏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几方面。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于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制度缺乏完善,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治理,进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有关人员缺乏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认识,也没有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一直浮于表面,没有得到深入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的管理,面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通常是简单的告诫,而非按照要求进行惩罚,这样一来,有关人员始终无法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也无法得到治理。为了解决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针对现行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中小学食品安全质量。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制定相关制度,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分级与示范活动。学校食堂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点对象,所以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以此确保食堂中的健康问题。为此,监管部门可以在学校食堂中开展食堂的量化分级与服务示范活动。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食堂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并且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在争先创优观念的指引下,确立食品安全工作的典型示范,并以此带动食堂安全水平的提升。
除了要建立相关制度,还需要和政府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构建学校中的监管部门。因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任务十分重大,极为容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政府部门的政策要求,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至学校的食堂中,并且进行专业的培训,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
除此之外,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可以运用相应的信息平台,例如微信、网站等,构架学校食堂互动的平台,将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传递给有关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其按照具体规定要求贯彻工作指导,将学校食堂中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沟通平台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既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同时也能够缩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为了保证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需要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在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工作的基础上,监督食堂工作并给出具体的整顿建议,长期严抓餐饮安全问题,形成长期性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针对日后中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督人员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方面,要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在学校中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了解食堂的食品安全信息,将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其次,重点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发挥行政司法的双重打击作用,重点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再次,在学校中建立食堂电子档案,和各个学校进行衔接实现信息共享,以此实现食堂食品安全的远程监管;最后,在学校中建立食堂食品的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可以与主要责任人进行谈话,并将谈话记录计入诚信档案中,和学校管理等级评定相连接,提升有关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真正解决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监测 农产品 安全监管 重要性
伴随着热门经济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营养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更加渴望食用富有营养、优质以及安全的食品,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颁布以及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法,人们对于自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对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农药已经成为了农业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投入品,更加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将农药在农田中实施以后,有一部分农药会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农药残留物会在食物链里面存在,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产品自身的安全,这也就要求必须要对农药残留进行监测。下面,笔者就浅议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实施农药残留监测
近些年来,全世界人们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公众健康所必须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当前食品的消费方式逐渐向社会化进行转化,食品的安全事件也有了很大影响,这一影响已经从个体以及家庭逐渐向社会扩大。再加上世界经济不断实施全球化,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超过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起步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国内,时常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直接危害了消费者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那些例如蜂蜜以及茶叶等出口食品因为农药残留量超标的情况遭到了国外的限制,这已经从本质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全面发展,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高度的重视。
二、农药残留监测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和国际形势需求相互结合已经逐渐降低,对于自身的检测技术也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农药残留监测技术必须要向速测化、信息共享化、便携化以及高技术化迈进,进行一个系统食品检测机构设置,并且要使这一机构逐渐实现社会化,建立健全一个科学检测质量的保证体系,强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储备以及人员储备,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我国的农产品检测能力。国务院主张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体系,使资质的审批进行严格要求,使农产品质量逐渐转向社会,进而实现了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以及农药残留监测信息之间共享,这已经成为了完善以及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根本目标以及措施。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资源进行优化以及整合,强化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以及建设,这已经成为了进一步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以及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必然要求,更加是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实现务实的根本渠道。
三、农药残留监测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对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监测。采用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已经成为了保证我国农产品优质以及农产品安全必要的手段,蔬菜等等作物实施标准化的生产,促进推广科技成果,保证农产品的优质以及安全,进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的检验和监测必须要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判断食品质量的优劣,进而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中存在农药的残留物,我国农业部门调查表示,我国普遍存在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所以,要求人们必须要研究快速、经济以及合理的农药残留监测的技术,将我国农药残留监测的水平提升,强化农药残留监测和控制,进而对农产品安全监管进行保证,从本质上提升农药残留监测的能力,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控制体系,规范农药残留监测的操作方法,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准确以及科学的农药残留监测根据,这已经成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手段,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实施农药残留监测、农药残留监测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药残留监测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依据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侯博,阳检,吴林海.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与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2]金志勇,宋佩茹,李强,洪明祥,高岐,袁军喜. 沈阳市主要蔬菜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02).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经营模式;技能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55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是对食品外观、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的科学监测,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技术手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而这一体系的构建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提升居民的营养结构组成,改善其健康状况,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但上海市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依旧存在着某些不足与缺陷,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弥补不足,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进步,使其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切实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1 现阶段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上海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地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但由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操作中涌现出诸多问题。
1.1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在我国的行政体系之中,工商、食品药品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都有权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承担着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虽然这些行政职能部门能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配合,进行食品安全协调的监控。但由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各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之时,只能根据部门规章或法规,来进行执法行为。这种情况就使得各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上海食品安全的有效监控。加之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升级与更新的速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现实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食品原料以及工艺被用于食品生产之中,如何对这些原料以及工艺进行界定,判断其合法还是违法,就成为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食品生产企业特殊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程度
食品生产作为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需要多种原料,多个生产部门的参与,这种生产现状无形之中延长了食品生产的流程与工作环节,流程与环节的增加,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各个食品生产的环节,从而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准确性。同时,从食品生产企业自身来看,上海的食品生产企业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的发展特点,而大部分的食物生产企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卫生条件与严格的生产流程,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极大的破坏了食品安全。
1.3 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不足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最主要参与者,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然而,从目前上海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构成来看,其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与不足。首先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数量不足,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和经济重镇,有着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体量,对食物的需求与消耗量巨大,每天有都难以计数的食物被生产出来,这样庞大的食品生产与消费能力。相关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部门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每一种食物的抽样检测,实现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格监管,这就使得大量未经检测的食物流入上海的食品市场,降低了食品食用的可靠性,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次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由于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其对新的检测技术、检测流程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其工作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降低了检测的效率与结果的科学性。最后,由于职业道德建设较为薄弱,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容易受到相关生产企业的诱惑,做出不符合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报告,
2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途径与方法
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之中呈现处的不足与缺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效果,保证我国食品安全。
针对上海自身食品安全的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进行上海市食品安全标准的修改。只有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依托才能在上海构建起一个地方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即各个部门在进行分段分层管理的同时,又能实现监管工作的高效对接,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自身的工作流畅度。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食品安全公众平台手机App的建设,加大上海市民自身的参与度,群众的参与能有效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效率,能在最快的范围之内发现问题,降低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率。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应用于食品生产领域,例如用色素、塔塔粉以及卡士达等,这些在添加剂在给食物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由于没有较为统一完善的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明确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在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改,提升食品检测的 严格程度,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现有的行政体系进行一个有效的梳理,使得各个行政部门能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检测机制,避免漏检,实现对食物质量检测的科学管控。
加大对食物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重点食物进行重点检测,从食物构成的主体入手,提升检测结果的实用性能,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要将中小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通过对其进行有组织高频率的检测,进一步规范中小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而规范市场秩序,保证食品生产的有序进行。加大对食物生产各个环节的检测力度,通过对食物生产原料以及相关添加剂的检测监督,最大限度的提升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提升我国食品的安全性。
对检测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检测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检测人员首先要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与社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激励自己不断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新的技能的掌握。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给予一定支持,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
3 结 语
上海市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清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并以此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进行改进与完善,达到提高食品安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洁红.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品监管,2013(4).
[2]丁声俊.国家食物安全及其保障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12).
[3]金培刚.中国食品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展望[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0).
关键词:食品 安全监管 行政职能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涉及到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食品安全法》明确了这些部门的监管职责,确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以分段监管为主,分类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方向转变。提高食品消费安全水平,打击食品造假、制假犯罪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根据行政授权,有效发挥行政职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讨。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008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相继出项三聚氰胺、二英、染色馒头、毒粉条、毒豆芽、塑化剂、地沟油、溉水油等有毒、有害食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监管责任不清,导致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推脱责任,使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有效遏制和打击。
(一)食品经营者法规意识不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差,食品质量把关意识不强,在购进销售食品时,未认真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未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引发的严重社会后果,存在侥幸心理。
(二)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由于受收入、消费知识所限,对假劣食品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只要不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就无所谓的观念;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索取票据,造成维权举证艰难;由于涉及争议的食品检测鉴定费用较大,且要花去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消费者受到损害后大多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嫌麻烦或碍于情面自动放弃,自认倒霉。
(三)自律制度流于形式。在实际监管工作中,我们要求食品经营者建立的进销台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等自律制度。部分经营者在执行自律制度时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应付执法人员的检查,甚至有部分经营者拒绝建立购销台帐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经费不足,制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大、风险大,付出多,回报少,社会效益多,经济效益少,执法成本高。由于此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开展食品安全定向监测工作,按规定,无论检测结果合格或不合格,都由送检部门支付检测费,高额的检测费和偏低的财政预算不可避免的造成定向监测数量偏少,监管领域不宽、不广、不深,监管效果不好。
二、对策与建议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过去相关法律没有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状况。当前虽然在实施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理性思考,寻求妥善的解决途径,以达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目的。
(一)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将监管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责权利理顺,消除责任空白区,形成合理,杜绝失控漏管等现象的发生。
(二)理顺监管体制
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层面。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分类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其关键在于各职能部门作为监管主体,能否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职权性规范所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管。对职能转移与整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加强沟通协调,理顺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三)实行委托行政执法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法》刚刚实施,实行分段监管,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职能转移或整合,各职能部门间应实行配套改革,来适应其实施的需要。在配套改革还没到位的过渡期,相应职能部门可实行委托行政执法。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餐饮服务的监管部门,当其行政执法资源还没有配置到位时,可由辖区政府牵头,通过双方签定《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将本应承担餐饮服务的监管职能委托卫生部门暂时行使。卫生部门在委托期间暂时履行包括餐饮服务许可和行政处罚在内的监管职责。这样,既能避免监管脱节,又能符合《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实体内容和法定程序。因此,过渡期实行委托执法,是理性、务实的选择。
(四)建立和完善经营者自律机制。
1.强化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要让经营者意识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既有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以及情节严重所带来的刑事责任。通过各种形式的对经营者法律法规宣传,违法行为公示,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市场内经营者与市场业主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等方式,让经营者明确其义务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其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强化食品经营自律制度的落实。关键要强化巡查监管,把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日常巡查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检查和引导,督促食品经营者自觉执行食品安全自律制度,切实把好进货质量关、销售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通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组织,在主管部门和经营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开展行业成员的学习培训,制定自律公约,举办争先创优活动,倡导诚信守约的商业道德和守法经营的行为规范。
4.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日常监管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对象、重点食品进行集中整治,解决一个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各执法部门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工作中的重点突出问题,通过拨钉子,排障碍,树典型,查大案,树立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权威,震慑不法分子,使监管职能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所以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对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一般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食品的卫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保证。对于一些大型的就餐场所,就需要经常的进行食品监测检验,但是,目前监测检验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探究一种新的监测检验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测检验。
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目前,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对食品进行检测检验的组织有许多,包括卫生安全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测检验,许多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近几年,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出台[1],这部法律初步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各级政府按照相关的规定不断的对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希望有效的促进监管能力,提高食品监管水平。
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来,开展了许多的食品安全调查以及评价工作,不仅对食品的佐料进行了监测检验,而且对食品的安全也进行了监测检验以及评价。为了食品监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政府不断的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规范。然而,目前我国的食品正处于一种安全风险高发期状态,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
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餐饮食品安全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瘦肉精、口水油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充满了担忧。根据相关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产生的大多数食源性疾病中,其中有70%~80%是发生在餐饮行业。一直到2009年,全国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餐饮行业的中毒为51起,中毒人数为2821人,中毒死亡人数为5人,与往年相比较死亡人数增加了3人[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促使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餐饮消费环节是市食品供应的最末端,是整个食品生产以及加工中,所有不安全因素集中暴露的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成位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加强食品监管机制建设,是政府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及时的对餐饮食品安全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还要为地区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条件的限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还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机制,政府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很有必要。
3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测检验
餐饮服务活动主要指的是给消费者提供及时加工的食品、就餐的场地以及良好的服务等活动。我国餐饮经营者的管理水品很低,对于食品的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很薄弱,在对食品原料的选择以及加工过程中,不注重卫生问题,导致餐饮行业的发展出现参差不齐以及操作不规范的现象[3],这就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特别是在大型的用餐场地,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例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目前,政府推广使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这种体系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在企业实施的一套食品安全控制,HCCCP全程监控体系以科学为主要依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估,将食品的安全生产以及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 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
在食品安全新形势下,一定要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进而才可以了解餐饮服务安全风险的管理是否有效。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具备相应的监测检验技术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面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的反映,还应该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评估能力。因此,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适应餐饮食品监管机制的发展,要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政府应该将检验餐饮工作的模式转变为分析餐饮风险的工作模式[4],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安全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水平。政府应该对餐饮监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不仅要完善监管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应该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满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相关检测检验部门一定要注重提升检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监测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作为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不仅要快速提高食品监测检验的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同时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力度,这样才能促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得道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宏,崔生辉,权娅茹,等.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国药事,2011,25(6):527-530.
[2]孙悦.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48-49.
一、督查内容
(一)综合评价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情况。
1.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落实情况:各镇(街道办、农场)各部门落实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的情况和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工作进展、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宣传等情况。
2.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实现情况: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经营企业进货索证索票率、开展市场准入管理和学校、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情况。
3、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落实情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情况。
4、各环节监管情况: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食品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二)考核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情况。
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人为完成和落实本地、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和监管职责所采取的措施、依法查处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和依法查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
(三)综合评价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是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所取得的成效。
二、督查方式
此次食品安全工作督查是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市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关于印发**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和对各镇(街道办、农场)、各部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情况的考核。
(一)自查。各单位将自查报告和对应考评标准的得分情况于11月30日前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抽查。各单位自查报告和得分情况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查后,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抽查对象。
三、督查程序
(一)督查组织:由市府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经贸局组成督查组。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派员参加检查指导。
(二)督查程序:一是听取汇报。二是查阅资料。三是实地检查。四是反馈督查初步结果,并形成督查报告上报市政府。
【关键词】公众参与 农村 食品安全监管
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分析
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形式,已在公共决策领域广泛应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三条、第八条和第十条中蕴含着公众参与理念,这些均为食品监管领域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合作治理模式”又为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理论理论着力寻求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治理之道。它强调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地位的平等,将社会自我管制与政府治理同等看待。①在合作治理体系中,政府的角色得以重新界定,由“划桨者”变为“掌舵者”。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传统监管模式。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当前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地区缺少日常性监管机构。限于人力、财力投入,我国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最低一级设在县市(区),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城市市场。广大农村市场则存在基层执法队伍不到位的客观现实,常规化、日常化监管力量缺失为假冒伪劣食品的泛滥提供了条件,甚至一度出现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的怪现象。此外,监管手段上往往重处罚、惩治,而轻预防。在监管方式上,缺乏长效机制,呈现出运动式执法的特点。监管者的失职和缺位使得农村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②二是农村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客观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农村地区幅员辽阔,食品市场和消费场所以小卖部和小摊贩为主,与城市相对集中的格局相反,呈现出布局分散、聚集程度低的特征,监管难度增大,难免出现监管盲点。三是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居民获取食品安全信息途径较为狭窄;其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加之消费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在进行食品消费时,往往将价格作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而往往忽视食品的质量。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种消费者心理以价格优势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
以行政机关为主导的监管模式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日益严峻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而适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是公众尤其是农村消费者作为“利益相关者”介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具有人数众多,成本低而效率高的优势,可汇集群众智慧,实现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弥补针对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空白,减少监管盲区,形成无缝隙的监管网络。二是可形成开放式的监督网络。公众通过积极举报造假售假,将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人产生一定的震慑力,使其有所畏惧而减少违法行为;通过检举、控告等方式实现对于食品执法部门的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其依法行使职权,减少怠于履行职责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解决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对策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有学者调查,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内容,消费者反映“对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协会信任度最高”。③信息公开迟缓、零散、内容笼统都将伤害公众的参与热情,影响公众的参与效果。唯有知悉客观、准确的信息,公众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参与活动。基于信息的实效性,公开的时间节点尤为重要,“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若贻误了最佳公布时机,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不稳定。此外,应避免公开流于形式,公开信息应当全面,诸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食品生产的供应链信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警示信息、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都应包含在公开的范围之内。④
完善激励机制。传统的管理模式采取命令、强制等手段,相对人易产生对抗情绪。而现代治理则强调行政奖励等相对人容易接受和合作的柔性行政。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011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下发指导意见:“地方政府要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针对农村居民参与意识较为淡薄的现状,运用行政奖励等方式以激发参与热情则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尚未制定《行政奖励法》,各省市可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农村食品安全的奖励制度,设置举报电话、举报中心,开通网络举报平台,公民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举报,并获得一定的奖励。当然,行政奖励切忌随意化,亦应遵循正当程序。
提升公众参与能力,拓宽参与渠道。设置多元参与途径。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居民个人电脑拥有量大幅增加,新生代农村居民接受网络信息的能力很强。在传统的“12315”热线,讲座、宣传画等形式外,要充分利用网络,以微博、微信、宣传网站、举报网址等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实现全程参与,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并重。公众参与监管分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效果反馈三个阶段。为确保参与实效,防止参与流于形式,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公众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搭建顺畅的沟通和反馈平台。政府应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对于公众所提出意见或者问题,政府应采取一定形式予以回应,以保护公众参与热情。⑤
此外,公众参与不局限于监管阶段的参与,亦应贯穿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等行政决策过程。公众在安全标准制定等环节的充分参与,既是一次食品安全知识的全面普及过程,同时又可以为监管领域的参与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育食品行业协会,实现参与组织化。组织化参与为公共参与的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协会以其中立、高效、专业性强等特点成为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然而在现实运作中,大部分食品行业协会并未将农村食品安全作为其工作重心。因此,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鼓励其将承担更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刻不容缓。成熟、完善的行业协会应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以下职能:其一,进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调研,将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实行有效监管提供最新、最客观的数据和资料;其二,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优势,为监管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其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行业自律,向消费者推荐值得信赖的优质产品,同时加大对于劣质产品的曝光力度,将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从而对生产厂商产生震慑作用,引导农村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鼓励行业协会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把握好行业协会参与的程度。行业协会既不能过多的依附于政府,失去独立性和中立性,在该挺身而出时“集体失语”,又不能代替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最佳模式应为合作关系。
除了在各乡镇设立食品安全监督站外,可以考虑设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全国许多地区已开始进行有益探索,如某县每个行政村选聘1名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大有作为空间,可以通过调查发现线索,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况。为冲破“熟人社会”的束缚,在监督员选任上,不宜仅有本村村民担任,应当由具有责任心、不同知识教育背景、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共同组成。笔者设想具体人员构成如下:本村村民、外村村民、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员。监督员分为公开和秘密两种,公开监督员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的利益代言人,协助其进行维权活动;秘密监督员则不公开身份,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公开身份而担心打击报复、或碍于情面而不愿履行职责。
结语
政府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不能唱“独角戏”,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无缝隙监管网络。唯有建立有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方可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
(作者分别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目标与任务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0zd&042,13YJA820037)
【注释】
①齐萌:“从威权管制到合作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之转型”,《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
②杨小军:“‘美素丽儿’再现食品安全监管老毛病”,《检察日报》,2013年4月3日。
③万珍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反应行为的调查分析”,《新西部》,2008年第4期。
④潘丽霞,徐信贵:“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4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 监督 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地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需要全力建设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保证食品安全、健康。加强食品质量监督,不仅有利于为人们提供健康食品,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食品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定模式的食品质量监督系统,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可全国各地还是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质量监督问题迫在眉睫。据统计,我国食品行业存在2亿以上松散形式的种养农户,44.8万左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00万左右食品经营组织,错综复杂的食品产业链必然存在薄弱环节。另外,78.8%比例的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
(二)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并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破坏性影响,使得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受到了社会大众普遍关注。针对食品质量监督问题,应立足源头抓质量监督工作,并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制,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立法和秩序建设,为食品安全、食品对外贸易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提供法制保障。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正处于完善与发展阶段,食品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性和实效性。为此,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工作力度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二、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切实可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在我国,政府负责制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市场准入、信息、执法惩处等全部工作,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体制,以致于易产生职能交叉、权利重复、监管空白、执法缺位等问题,不利于发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这些问题着实反映出我国确实缺少一套切实可行、强有力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应采取措施有效消除职能重复、监管缺位等不良现象,明确分工、明确权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2、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出现,食品质量安全新问题不断涌现,现行的《食品安全法》日渐不能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制需求。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实行分段立法使得条款相对分散,导致食品立法建设与执行不够密切,各部门职能衔接不够紧密,以致于出现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一、监督部门执法混乱、监管范围不全面等问题。比如,《食品安全法》中未明确规定如何惩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致使法律惩处力度不够,达不到严格执法、执法分明的要求。
3、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落后
虽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一直处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首位,但是,投入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督领域的经费相对较少。缺少足够经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难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发现某些食品安全隐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环节不仅存在技术落后问题,也存在检验环节重复、检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不经检验合格的食品非法流入市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充分说明了执法力度不够这一严重问题。
(二)解决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快整合食品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
我国食品产业链结构比较复杂、且分散,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为了提升薄弱环节的食品质量监管水平,应积极推进食品产业整合,实行产业化、集团化和品牌化经营和管理,有利于规范、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减少小作坊形式的食品生产加工组织,降低主管部门食品质量监管和执法难度,进而提升执法强度。
2、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与验证。尽管如此,在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不懈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立足源头抓食品质量的工作方式,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食品实施全面监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风险,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3、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设,逐渐完善《食品安全法》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想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质量安全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卫生部门会同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食品安全法》,建立适用于当前食品质量新问题的法律体系。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需加大质检与惩处力度,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格食品,禁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进入人们的餐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效果,应加强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建设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和现象。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需要逐渐增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的经费,确保食品源头、市场准入、产品抽检等各个环节都有安全、可靠的质量检验技术。同时,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检验手段,配置专业水平高的检验人员,全面发展食品质量检验硬件设施建设。
三、总结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深受重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水平不仅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和健康,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消除人们心里的不安因素。为此,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改进与解决措施,逐渐完善与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邴艳丽. 浅谈食品质量监督职能的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0) .
[2]沈云江. 浅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J]. 魅力中国, 2010,(03) .
[3] 潘虹. 关于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标准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