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智慧物流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物流的核心

第1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一、智慧流的内涵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实物理世界的物流实体运作与网上虚拟的物流信息开始了全方位融合,现代物流进入了4.0时代。当下智慧物流被炒得很热,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物流?

 

要了解智慧物流,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管理。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的具体功能中,储存、运输和配送被称为物流的主要功能,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被称为物流的辅助功能,信息是物流的支柱功能。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

 

智慧物流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如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的可视化、仓储的自动化、配送的智能化,使物流具备感知、记忆、逻辑、判断、决策等智慧功能的创新物流形态,具有多元驱动、情景感知、智能交互、智慧融合四个显著特征。

 

二、智慧物流的认识误区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物流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是物流需求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物流业是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存在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运作不集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交通运输拥堵、物流服务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仓储和运输,总体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真正要实现智慧物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

 

提到物流管理,一般我们会想到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领域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其实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管理,各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物流网络生态圈。智慧物流强调智能技术与物流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智慧物流首先必须在多方协同的情况下夯实技术基础,以加快物流网络开放、销售渠道下沉、信息互联共享,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集物流信息、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而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在经济遇冷的2016年,传统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从散兵游勇、单兵作战向“快速创新、专业化分工、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变正在快速进行,优质货源会进一步远离小型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平台公司靠拢。其实通过平台叫车的物流公司多年前早已存在,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从事干线运输的民营三方物流企业仍采用“夫妻老婆店”式的运作方式,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物流”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各种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好像都实现了智慧物流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近年来走访及管理过的多家物流企业看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基础较差,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物流管理,对智慧物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物流管理,值得物流企业管理者仔细思考。智慧物流管理需要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物流管理过程,智慧物流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物流运营、物流时效、客户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财务、预防管理等方面。智慧物流管理能大大降低制造业、流通业、物流业等企业管理成本,着实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能更有效地节省物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自动识别及追踪、无线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物流的可视化与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

 

三、企业物流管理的智慧化要求

 

智慧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智慧化,需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行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有健全的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应用ERP系统或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企业管理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流合一”,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实现信息透明化等。总之,智慧物流管理涉及的面很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本之间的竞争,任何可以用金钱买到的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设备、信息化软件可以外购,但企业的核心人才、员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各项优秀的管理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是金钱很难买到的,这些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推动物流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外企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例如笔者曾经全面负责管理过的三星全球分拨中心项目。三星电子作为全球半导体产品排名第一的生产商,在全球有两个生产厂——苏州和韩国,一个组装厂,两个OEM工厂。因为两个OEM工厂不是三星的企业,不能直接销售货物到客户,只能将货物出口到韩国总部后,再次配送全球客户。这样,对成本控制和时间响应的要求都很高。为了降低总体物流成本、提高订单响应速度,三星决定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统筹管理三星(苏州)、两个OEM工厂电子产品的全球配送。全球分拨中心建立后,其物流模式为:所有工厂(包括国外三星工厂和OEM工厂)的货物首先运送到分拨中心,再由分拨中心根据订单进行全球配送。具体模式如图1。

 

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三星项目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管理,因此该项目将把涉及到的所有单位联合起来成立联合办公组,如:三星工厂管理团队,上下游供应商,国际、国内货代,国际、国内物流公司,以及报关公司、海关、商检、第三方理货公司等,让这些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整个物流操作从三星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开始,通过一系列信息系统处理,如通过RFID、传感器、货物扫描、标签、称重后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并由系统出具箱单、发票等。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真正实现了智慧物流管理,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可视化、仓储自动化、配送智能化以及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的自动化。

 

三星项目的特点是:时限要求很紧、安全要求很高,根据订单作业,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实行无纸化报关、快速通关,以JIT的方式交货。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等软性管理技术,这个项目管理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通过管理运送时间,改善了距离、频率、运输模式、空间利用率等;通过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减化审批流程等,压缩了订单处理时间;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实现了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计划,从而实现供应链交付柔性管理等。

 

再以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智慧物流管理为例,其从客户下订单开始,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保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四、智慧物流管理的实现路径

 

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物流的基本功能如运输、仓储等不会改变。物流组织过程的基本逻辑就是分与合、集与散,技术的引入、组织方式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制造和销售,更好地提高效率,压缩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所以,物流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从科学管理开始,引入制造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基本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控制、精益物流管理、预防管理等。

 

在互联网时代,整个市场环境、消费需求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世界尚无成熟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在这种颠覆性的变革与创新环境下,应该尽快探索智慧物流管理方法,选择复合型的领导者,调用、储备和引进众多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互联网化“T”型人才,使企业物流管理运作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建立基础数据库,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并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同时需要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需要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加强仓储管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做好库存管理;智慧物流管理需制定预防管理应对机制,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如今还需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上逐步实现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的智慧物流管理。

第2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再定位与新路径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成为物流产业提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中国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此带动了物流领域的不断推进。而物流领域本身更多的是需要人力的支持,因此,物流业也被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本质上而言,这一产业如果不革新,是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的。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打破现有阻碍,减少对劳动力严重依赖的现状,就需要将传统的物流转变为智慧物流。2016年,中国的相关文件政策提出:将智慧物流纳入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中,并且将其设为新时代的经济增长点。在不久的未来,物流领域将汇聚一大批具有先进技术、高端智能的企业,并且也会带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众多国家中,中国的发展较好,并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场,根据当下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智慧物流发展层面,形成领先地位。智慧物流的崛起,将会代替传统物流产业,构建出更多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机会,因此,在未来物流产业中,也需要更多的相关领域人才。未来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不但需要明白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控制等技术,还需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联网,达成智能配送、智能仓库管理等内容。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依托目前较强的技术支持,积极开拓智慧物流市场,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智慧物流人才需要“商、技”复合型特质

智慧物流除了需要有技术的驱动,本身在管理层面,也有着较强的诉求。當下,智慧物流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积极探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期待能够从资金、成本、人力等诸多层面予以降低,增强生产率,革新传统物流产业,探索智慧物流产业的新途径。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下,物流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全局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智慧物流的崛起,意味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大,物流人才本身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在思维层面予以拓展,这是新时代下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智慧物流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如图1所示,在专业知识的扎实要求之外,还需要对智能算法、数据挖掘等知识予以掌握,专业能力不但要明确物流作业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对数据层面予以掌握和应用,加强作业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层面也需要予以提高。综上所述,智慧物流人才只有满足了以上的内容,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智慧物流的综合发展。

图1智慧物流人才特质

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脱节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且人才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此方面仍然存在较强的发展阻碍。

(一)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滞后

相对于过去,中国的物流产业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无论是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是管理层面的提升,总之,物流企业在组织、流程等诸多层面都予以了转变。而岗位技能要求的提升,就意味着传统人才并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需要,旧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要予以革新,重新拟定新的工作任务。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很少能够进行调整,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智慧物流的产业发展下,将会形成多样化的细分工种,而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进行转变,一些高校在特色专业的构建层面仍旧不足,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智慧物流的新时代人才,让这些人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滞后,发展还不到位。

(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商轻技”

智慧物流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是技术发展所引起的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其中常见的技术有:可穿戴设备、无人配送、视觉盘点等等,而这些前沿的技术,正在被当代的智慧物流企业所应用。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物流人才的必备能力。但是,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区别于物流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等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当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在管理能力层面的培养,如果缺乏相关的能力、技术,或者思维没有得到拓展,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知识不够先进,也是阻碍智慧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阻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教师层面的因素,当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实践能力比较落后,因此,导致学生技术方面不强。而高职教师本身很少是源自企业的,并且校企合作所形成的教师培养的人数也是极为有限的,学校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正在阻碍智慧物流的持续发展。

三、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规格的再定位

《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可以成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标准的核心文件。要求当代智慧物流人才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还需要凸显一些新型的知识技术,比如: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利用这些新型的技术提升物流效率,解决物流问题,突出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达成智慧物流人才层面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关注智能化、信息化层面的技术应用与融入。

(一)信息化应用能力

物流信息化作为现代物流的基础性内容,强调了信息化能力的应用。在操作层面需要对物流管理系统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对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系统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二)智能化操作能力

在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多种智能设备的出现,本身在人力减少层面有着较强的帮助,在作业的效率层面也有了较强的提高,在未来社会中,少量人工操作智能设备完成工作成为可能。而这些智能设备包括:无人机配送、自动立体仓库、智能分拣设备等等。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是当代智慧物流产业工作人员所必备的技能。

(三)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

智慧物流的产生,意味着产业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时代,而由此所形成的人才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智慧物流的人才是需要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的,否则,将不能更好地满足智慧物流产业的需要。

四、物流管理专业转型与人才培养再定位的路径

(一)接轨国际标准,基于《悉尼协议》框架转型物流管理专业

在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技术技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国想要快速的进行此方面的人才储备,就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悉尼协议》是为三年制的人才培养认证而拟定的,面向的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从根本上而言,这一协议的构建,本身也推动了中国“一带一路”模式,形成了国家化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的,其制定的一些标准和程序,也从根本上构建出了物流专业的模型,《悉尼協议》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目标,持续改进传统物流业人才培养的不足,积极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案,更强化了信息层面的应用,协调和管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出新型的培养标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术发展空间。

第3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供应链;制造业;大数据;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出现,智慧物流也应运而生。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物流系统信息交流、企业及时获取货物的多方位信息,掌握货品的物流状态,监控货品的品质和物流活动。智慧物流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反馈、分析处理,因此,智慧物流可以分为基础层、感应层、传递层、分析层、决策层。基础层包括物流仓库、运输车辆等,这是物流最传统的基础设施;感应层是安装在车辆、货物外包装和仓库中的各种类型感应器,比如,光感器、远红外线、监控摄像头、湿度感应器等,能够将感应转换成数据;传递层是将感应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设备传送到企业供应链物流控制中心;分析层是利用各种云计算软件和测评系统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决策层是根据分析层的报告对企业战略做出具体的部署决策。其中基础层、感应层和传递层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而分析层和决策层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了制造业物流的智能化。

1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慧物流供应链规模的扩大。智慧物流能够最大化地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智慧物流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汇总分析数据后,能够利用机器人手、光感应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实现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客户信息、订单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车辆定位信息、承运车辆的运能、物流网络等汇总到企业物流供应链数据技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云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供应链的物流方案、调控物流运力、物流路线规划和物流承载力预测等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物流的智能水平持续上升,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从头到尾的管理,确保了供应链整个流程的数据可以查询,可以追溯。

2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物流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程度低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将物流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所带来的竞争性优势,因此都建立起了物流智能化项目。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需要进行多方产业协调,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企业共同参与,物流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合作协同才能共赢。如果盲目草率启动,缺乏相配套的物流优化环境,发展单一会导致效率低下。比如,一些企业引入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但是企业的文化理念跟不上,战略先导不能带动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企业不能够顺利推进和贯彻智慧化物流。企业之间B2B领域的物流环节,配送活动涉及众多因素,运力、车辆调度、路线优化、运输成本、路况等因素之间联系紧密,但是企业间缺乏协同,联系不足导致发展效用差别很大。在智能化仓储领域同样也存在入库、存储、分拣和保管、配货要素之间相互割裂,物流协作优势受到制约的情况。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化和协同化水平低,使得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2.2智慧物流标准化不到位,监管不足

企业制造对商品信息化标准建设不足,这样商品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限,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互相割裂,产生信息孤岛,导致智慧物流的数据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智慧物流中有很多新兴设施设备,但是设备的型号、规格缺乏统一标准,这样设备和设施之间的兼容性不足,影响了物流供应链作业的效率。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实力情况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在选择标准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标准差异给物流活动带来了制约性影响,难以发挥优势。智慧物流下,大数据和物联网、云计算等IT技术的普及,使这个行业内涌入大量的物流行业参与者和利益参与者,所以急需继续健全企业的征信体系。当前物流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存在真空地带,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现行的监管制度在智能货柜、无人机等无人化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智慧物流的发展产生了制度性障碍。

2.3新兴技术人才不足

智慧物流在制造业中涉及众多知识领域,比如,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图形图像、财务金融等,所以建设智慧化物流供应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复合人才培养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人才队伍的需求。对于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是一项急需的重要任务,影响着智慧物流供应链的建设。

3智慧物流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建设策略

现今企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时效性、安全性、快速反应和环保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现在的企业需要将众多IT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运用到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等重要的物流环节中去。结合智慧物流中的机器设备,比如,机器人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RGV、无人驾驶配送机、自动配送车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形成智能化的物流体系,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的事,需要物流行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行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3.1建立智慧化的仓储中心

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机器人手进行拣货和堆码作业,AGV、自动拣选机等设备,配合传感器、光感器等电子技术,对货物的入库、在库、堆码、拣选作业进行自动化的高效无人作业。通过空气传感器和光感器对空气中气体进行检测,当空气指标超标时发出警报,对不正常货物出入进行提示,提高了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产品的入库、出库数量进行记录,汇入企业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汇总,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匹配,这样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库存情况,了解存放时间、存放数量、批次等,合理地调节仓库的库存量,达到经济库存量水平。仓储过程实现智慧化仓储,能够对物流作业信息和库存货品信息全面掌握,协调管理。

3.2大数据下产品的物流监控

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故障,为了能够追根溯源,我们需要对生产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产成品入库,到最终商品销售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同样追溯产品需要企业从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从产成品入库、包装、装车运输,到送货完成这些物流环节都需要保证信息是可以追溯的。产品的追踪可以双向进行,一方面产成品完工后,拥有自身对应的唯一编码,登记入大数据库中,对其后续的物流仓储、运输、销售和送货等环节进行记录登记,收集相关数据到数据库中;另一方面追溯该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商等信息,包括入库记录、库存保管记录、验收报告等。这样就保证了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信息能够一一对应,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每一环节异常情况能够提前预警、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企业风险。

3.3物流供应链流程可视化

将摄像头、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与企业物流技术相融合,比如,物流的GPS卫星定位系统、RF技术等,能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从采购原材料、仓储储备、配送车辆运输调度、物流在线调配等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比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监控显示在企业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实现产品运行轨迹的及时调配和监控,当某地区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产品的目的地进行及时调换和更改。如果在仓储中心或者物流中转站建立这样的可视化系统,能够配合视频检测系统,更好地对产品的质量、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比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运输车辆上、集箱上安装监控设备、光感器、红外线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器等,它们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图形、字符信号传回企业,这样企业就能监控产品。

3.4供应链上下游控制智慧化

智慧化的供应链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在信息的传输上,上下游企业和制造企业需要在信息的传输、共享上达到及时、准确。因为当今的供应链数据信息数量大,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传统的供应链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所以,需要利用新兴物流技术,比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实现整条线的信息共享。共享的信息从物流需求、原材料采购、产成品运输、货品仓储、市场销售、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全方位地进行整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下游销售商的共享信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分析出市场的销售情况、客户的需求情况,从而改善产品,调整产能,改进工艺,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企业将生产计划分享给上游供应商,原材料商能够据此精确地预测原材料供货量,从而明确交货期、制定合理的工业计划,尽量做到JIT生产和零库存,确保了整条供应链上生产的稳定性。

3.5智慧物流采购活动智慧化

原材料采购品质是企业面临的问题,采购品质难以控制,企业不可能对全部原材料进行检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大宗货物的价格变动频繁,一旦价格变动过大,企业会面临被违约、以次充好的困境,采购环节信息也不对称,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采用了智慧物流后,我们可以利用智慧物流的监控功能,在原材料仓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感应器智慧物流实时监控采购的原材料货物的状态、温度、湿度和出入库情况,防止库存原材料的数量差异和在库原材料因为保管不当导致的变质和毁坏。在采购价格方面,运用大数据系统,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上同品质、同地区的价格相比较,能够控制采购的价格,防止采购中舞弊的风险。

第4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因素;DEMATEL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smart logistics and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define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It constructes a set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n smart logistics, which is involving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individuals. With the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method, taking the Ningbo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show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s the comprehensive degree, causal degree and central degree. It reveals that the talent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s its own development. Thus, the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more effect.

Key word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factor; DEMATEL

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宁波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在港口经济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就是物流。数据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高达30%,而国外物流行业的成本只有不到10%,如果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能下降10%,中国的产品就能提高10%的利润,所以物流产业的提升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宁波拥有物流企业近5 000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做到可持续的一个先决条件。面对着智慧物流这一崭新的理念,如何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培育出优质高效的智慧物流人才,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智慧物流内涵的研究

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发展中。鉴于智慧物流的新颖性,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多,依据目前所查找到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理解分成三种观点。

观点一:依托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系统。如应琳芝等(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1]。马军(2012)认为,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2]。

观点二:智慧物流是使物流系统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观点三: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到倾向于整体智能和服务对象紧密智能联系的状态。如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3]。

国内物流界对智慧物流的实践基本上倾向于技术层面,且发展比较迅猛。如安得物流的实践告诉我们信息化助力“智慧”物流,信息化技术使其在物流方案优化与成本控制方面领跑市场。“供应链+物联网=智能物流”的理念促使其开发的可视化管理核心模块,保障了其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先进性。2010年,明伦高科创造性的提出“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企业化、信息企业物流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宁波市以整合宁波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资源为基础,利用RFID、GPS、AIS、视频采集、数据交换等物联网技术,搭建宁波口岸物联网智能平台,以拓展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平台功能为重点,建设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宁波富邦物流有限公司与IBM中国开发中心合作创建的智慧物流是一个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运输量预测、最优路线设计、合理调度车辆、自动优化拼车、实时查询追踪、自动结算等功能的“智能”平台。该平台突出的重点在于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能把现在比较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国外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大多通过信息系统的实现来开展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如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2004)认为智慧物流能对要开展的业务提供专家级的意见,并能够在价值链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4]。Michael Stolarczyk(2006)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充满智慧、有远见、自身具有敏感性和反应效果的自适应物流系统[5]。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智慧物流必须依赖信息化技术,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且需要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程度配合。

1.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

人才开发包括: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即从现有人才资源中发现有能力的人,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和经营水平。

截止目前,学术界对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方面的文献基本上没有,面对着智慧物流建设的日新月异,如何能够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借鉴智慧物流特征中体现的特性,可以查阅相关人才开发的文献作为研究的依据。如王凌(2009)认为政府在开发高素质的相关人才中应实现“战略规划者”、“制度设计者”、“要素保障者”和“政策宣讲者”四大职责[6]。李和中(2009)借鉴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时提出应该通过政府投入导向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7]。王熠、孙健(2012)提出应该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等要素来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8]。王娜(2011)提出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进行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相互间的深层次融合至为关键[9]。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回顾,可以看出,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必须结合智慧物流的特性,对现有物流人才资源进行培训和训练,进而挖掘和培养行业企业能够用得上的人才。

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新理念的提出和深化,必须有一大批行业从业人员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才能真正促进该行业的升级换代。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初始离不开物流人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本质的体现在于学校是否给予学生必要的物流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当学生转换成物流企业的员工后,是否能够适应智慧物流所要求的岗位技能就成为了物流企业升级换代的大事。智慧物流人才的生存环境好坏,是否能体现物流信息化人才长期投入所获得的必要回报,是智慧物流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而这种集聚效应反过来又会促进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升级换代。物流行业是否能够有魄力使用智慧物流人才,换句话说,是否给与对方足够的重视和信心,将是智慧物流推广的关键。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励物流行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将会是智慧物流人才在物流行业活跃的“活性”因子。

综合以上观点,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因素,其中微观环境包括员工自身构成的个人发展环境和企业职场氛围环境,这将直接影响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中宏观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环境、政府、学校等环境,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或弱化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

2.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结合文献研究和智慧物流的特性,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3 实证分析

3.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分析模型

基于宁波市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的决心和魄力,本文将上述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制作了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调查范围如表2所示。其中发放问卷148份,回收问卷123份,有效问卷117份,占回收总数的95.12%。

结合调查结果,依据DEMATEL的验证理论及思路,评价了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直接影响关系,构建了表3所示的直接影响矩阵Y■。其中,矩阵内的每一个值Y■表示因素i对因素j的影响程度。表中0—3作为衡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标度,0代表因素之间的没有关系,1代表因素之间关系一般,2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强,3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强。计算时,采用了EXCEL进行模型的计算。

依据DEMATEL法的计算步骤,得到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之间的原因度和中心度(如表4所示)。其中,因素F■的中心度表明了因素i在指标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其原因度表明了因素i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当原因度大于0时,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成为原因因素;当原因度小于0时,表明该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3.2 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分析

如表4所示,将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原因因素。按其大小顺序依次是:F11、F17、F9、F10、F18、F16、F13、F12、F22、F8、F21、F15、F26、F3。这些因素对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较深,应该着力强化此类指标因素,进而促进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

F11的原因度最高,作为复合性人才的智慧物流人才对其就职的行业比较看重,只有提升了行业的薪酬待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入物流行业,进而促进智慧物流人才的集聚。其次F17的原因度较高,表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政府是否具有明确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比较看重,说明目前智慧物流人才更多地愿意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退,但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在行业支持力度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明确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能够提升自己的实力。F3的原因度最低,说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所就职的企业晋升与培养机制虽然有看重,但是在所有原因度中不是主要地位,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智慧物流人才希望获得的是比较自由的就业空间,不太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单位中发展,更多的是能够获取整体就业环境的完善性。

(2)结果因素。按其绝对值大小顺序依次是:F29、F28、F7、F23、F30、F19、F27、F25、F20、F6、F14、F2、F24、F4、F5、F1。这些指标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进而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比较靠前的是F29、F28、F7、F23等结果因素,从分类表中能够看出,个人在工作中的信息与技术应用意识、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道德等指标与员工个人发展和经过学校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密切相关,这反映了宁波智慧人才开发时,应该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培养和提供员工就业环境的载体(即企业和学校)上,而不是将关注力放在员工个人身上,因为可以通过其他环境因素来影响员工个人的发展。

因素中心度越大表明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越大,在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中,排在最靠前的几位依次是F10、F22、F8、F19、F21、F3、F18、F11、F12、F20等。这说明了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必须把行业创新氛围、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行业人才集聚度、学校智慧物流人才定位等环境要素放在首位进行发展,进而通过这些关键因素的投入和发展,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可持续性。

4 结论、建议和展望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只有充分重视“以人为本”,培育一大批适合智慧物流发展的智慧物流人才,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

从中宏观层面而言,智慧物流行业的竞争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宁波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中智慧物流行业平均报酬、智慧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智慧物流行业创新氛围等环节对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力量,对宁波物流行业、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按照影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原因度指标因素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必将对该行业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对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明确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加大对物流行业对智慧物流环节的倾斜力度,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设施等主要环节,通过政府公共管理的针对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进而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加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知识体系完备性方面的设计,同时强化提升员工就业前的学习,帮助企业建立能适应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晋升与培养机制,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综合以上分析能够看出,目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在开发时,行业协会、政府、学校、企业在其中所起到作用各有偏差,相关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因果关系,进而推出真正能推动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策略。

本文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影响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环境因素,考虑到智慧物流人才的复合性,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智慧物流的不同要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研究还可以从区域经济与人才发展联动性、企业的用人环境构建等多维度多视角开展研究,进而不断丰富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维度和深度,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

[2] 马军. 智慧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7):239.

[3] 汪鸣. 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 物流时代,2011(11):13.

[4] 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airfreight forwarding business[J]. Expert Systems, 2004(5):253-268.

[5] Michael Stolarczyk. Intelligent Logistics or Just Good Old Common Sense?[EB/OL]. (2006-12-08)[2013-10-30]. http:///intelligent-logistics-or-just-good-old-common-sense-2006-12.

[6] 王凌. 知识型服务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职责实现[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88.

[7] 李和中. 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湘潭大学学报,2009(1):19.

第5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这个人就是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

2013年,舆论一片唱衰传统零售时,他呼吁坚守零售本质,转型O2O。2016年,马云提“新零售”,呼吁电商拥抱实体时,他却更加坚定互联网零售、物联网服务的发展前景。

回顾过去的一年,苏宁业绩傲人,实现营收1486.8亿元,同比增长9.69%,其中线上业务同比增长60.14%,连锁店坪效同比提升19.49%。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继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张近东提出未来零售的发展方向――智慧零售。

什么是智慧零售?传统零售业又能从苏宁身上学到什么?

智慧零售:技术深入零售内核

张近东这样解释: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智慧”一词暗含着张近东对技术和系统的笃信。

当年国美大肆收购大中和永乐电器等几十家企业,意图以数量和规模领先苏宁时,张近东反而联合IBM、SAP上了ERP系统,打造苏宁的标准化体系。

他认为,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开始深入零售业的内核,最本质的资源,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由此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所以,除了前台渠道的互联网化,企业还要进行包括后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网化,是全价值链的互联网化。

事实上,看看近年来的“电商大战”就知道,企业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价格战”,转而进入平台级对决阶段。企业真正比拼的是供应链、配送、营销、资金等每一个环节。

“智慧零售”给众多企业的启发是:回归零售本质,并用互联网技术深入后台,改造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使整套零售系统更快响应,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顾客需要什么,就卖给他什么

张近东认为,智慧零售的核心是数字零售,表现在大数据的挖掘与趋势分析上。其背后对应的做法是:以大数据为牵引,从B2C转向C2B反向定制,推动有效供给。

对于苏宁在零供关系中曾经所处的被动地位,张近东颇有感触。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有一次张近东到苏宁门店视察,原本以为客人不多,谁知道到了店里才发现人声鼎沸,反倒是空空的货架刺激了他。调查了解后得知:因金融危机,国际电脑品牌商看到欧美、日本等市场出现销量下滑后,错误估计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他们担心库存积压,进而采取了去库存、压缩产能的做法。

张近东开始反思:在现有产业链模式下,能否改变苏宁受制于供应商一边倒的格局?

最后,苏宁总结出一个结论:过去依靠资源驱动型换来的高增长不可维系。苏宁必须要有掌握商品、引导供应链的能力,否则“别人感冒你就发烧,别人发烧你就等死。”

彼时,苏宁决定抛弃促销、低价吸引消费者,依靠多开店来吸引供应商的策略,转而研究顾客需求。由此转变和供应商的关系,变市场博弈为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商品合作模式。

一个成功案例是:2016年4月苏宁云商联合海尔推出的一款颇受市场欢迎的Hello Kitty智能洗衣机。

苏宁对消费者购买习惯、购买频次、购买喜好展开一系列追踪,瞄准年轻妈妈、有“公主心”的年轻白领及Hello Kitty忠实粉丝三类人群。当同行还停留在外观定制阶段时,苏宁已经将触角深入到用户的特殊需求上。这款洗衣机加入了使用功能和洗涤程序的定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下载多种洗涤程序,例如毛绒玩具、丝袜洗等,洗衣机可根据衣物重量、污渍类型和面料材质,智能匹配洗衣液用量后启动。

最近,张近东表示,苏宁已经和近百家品牌商建立了数据牵引供应链机制,让大数据成为产品生产的“数字化图纸”,确保每一款产品都精准供应市场。

商品永远在离顾客最近的地方

在苏宁“智慧零售”版图里,物流同样是重中之重。张近东早就知道,如果没有物流,互联网将无法落地。早年当竞争对手为了扩张而将配送业务外包时,苏宁却埋着头钻研物流。其间,外界对苏宁的评价曾几度跌入谷底。

2016年“双11”前,苏宁向媒体开放第五代智慧物流仓库――苏宁云仓,苏宁的物流帝国开始浮出水面。一时间,外界为之惊叹。这个亚洲最大的智慧物流基地,日处理包裹数量可达181万件。订单最快可以实现30分钟出库。每人每小时处理包裹达1200件,是同类先进仓库的10倍以上。

有人亲临现场感受,无数个黄色周转箱在轨道上有条不紊地移动着,它们像长着眼睛一样,能够有效避让。工作人员只要做一件事,就是按照灯光提醒取货。其背后的旋转库系统能够提前规划出商品到拣选工作站的最短路线,实施一系列自动存储、自动盘点、自动补货等分拣动作。所以,当其他线上企业都在为“龟速”物流头疼不已时,苏宁在2016年“双11”就有底气推出“迟到就赔”服务。

事实上,苏宁在物流领域布的这盘棋,已经整整下了18年。

1999年,电商刚兴起之时,张近东曾到中关村考察了一个星期,然而,他最后选择了连锁,而非电商。除了电脑的普及程度外,缺乏全国范围内的配送网络,是彼时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时,张近东就下定决心要建立起一套物流网络。

因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都需要把产品快捷、安全地送到用户手里。而互联网零售最基础的能力就是物流。

第6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2002年,本人承担了一项纵向课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果作为指导当时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之一,被广泛引用。十多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

众所周知,我国物流装备产业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变化是振奋人心的:到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物流装备企业,市场规模和从业人员增长10倍以上,整体来看已经迈上新的台阶。然而,回顾过去十多年来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的亮点在流通领域,制造业企业的物流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是令人遗憾的。

对比2002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看到,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物流升级改造时,自动化立体库仍然作为最重要的现代物流技术被广泛采用,而基于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技术,包括适应各种生产模式的生产物流系统,如单元器具管理、工位管理、JIT管理等,除在少数行业。如汽车、卷烟企业得到应用外,其他企业很多还处于传统物流管理的模式之中。智能工厂,智慧物流则更是遥不可及。

相对来说,以联想、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企业,物流的发展是与世界同步的,但他们更多的是受到了像DELL等外资企业的影响。

这种受外资企业影响深刻的现象,还发生在汽车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欧洲企业,其先进高效的物流系统对现代企业物流做了很好的诠释。

当前在论述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时,居于主流的仍然是十多年前的观点:一是结构性问题,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二是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贴牌生产,利润微薄;三是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典型特征,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长时间。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备受推崇的现代制造业,则由于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占据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近几年热议的德国“工业4.0”,似乎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低端制造业已经走到尽头了。于是,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宏伟目标:2025年迈人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整体达到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50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工业4.0”热的持续升温,似乎从根本上触动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神经,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成为共识。然而,对于所有宏大的目标如何实现,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中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诸多症结将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

症结之一:对物流的作用认识不足

什么是“工业4.0”?德国人给出了三个核心: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慧物流。其中,物流在现代制造企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2002年前后,因为课题的缘故,本人曾经两次参观了SEW公司的德国工厂。负责接待的人每次都询问我是参观生产系统,还是参观物流系统?因为这是SEW对外的两个窗口,也是构成该企业的两大核心系统。这于我而言是非常震撼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强烈感受到物流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巨大作用。可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家到现在对物流还不能深刻认识。

今天,SEW位于中国苏州的生产厂也按照德国的模式进行建设,许多参观过该工厂的人给我介绍了他们的参观感受,同样是震撼。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企业如此重视生产物流。这种重视不是说企业在物流建设中投入多少钱,建设多少立体库,而是对物流在生产制造中的作用的深刻理解。

“工业4.0”是德国2013年提出的,其实他们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实践。以SEW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德国工厂中,生产系统包括了毛坯粗加工、减速器壳体加工、自动喷涂等多达数百个工艺的加工和组装流程,其关键技术设备,包括铜与铸铁的焊接工艺、复杂曲面的组合加工,每年都在不断改善。一个典型事例是,我在第二次参观该企业时,看到三年前有6个生产流程的加工中心,已经组合成一个全自动的组合加工中心,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数量,而且加工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讲解员也非常骄傲地给我介绍了这一点。SEW工厂的物流系统建设更是叹为观止:形式各异的7个自动化物流中心负责各生产环节的物流配合。其中,喷涂后的吊挂自动库和成品发运前的密集存储系统,据说是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而我国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密集存储这一技术。

德国人是严谨的,对待生产物流也是如此。由于所有零部件及组装用的外购件均有唯一的编码,不仅解决了大规模定制产品的特殊性问题,如配色、机油加注等,同时信息化管理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机油加注,不同地区的用户,加注的机油或许不同,数量也有差异,但由于采用数字化管理,所有生产线上的产品均统一编码,全自动控制,不存在加错和加多加少的问题。物流,在现代工厂中,已经参与到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环节之中,不仅仅只是物料供给和成品存储。

反观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物流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最多是在考虑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上。智慧物流的精髓,还远没有深入人心。

症结之二:对物流的技术认识不足

毋庸置疑,物流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其适应性,选择“合适的”物流技术和建设“合适的”物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当然这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纵观我国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多的,有的还非常突出,总体技术水平与欧洲和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产品多样性不足,产品成熟度不够,产品标准化欠缺。

第7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

从智慧园区的作用路径看,当前国内园区主要通过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体现,主要内容如下: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光纤、公共无线网为主的网络体系;以机房、数据中心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灾备中心、安全评测为代表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以缴费终端、交通服务为代表的便民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园区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园区范围的基础信息资源以及园区内部的业务数据。其中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是企业信息和地理信息,业务数据主要是各类应用所包含的行业主题类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日常运行体系:核心内容是园区日常运行和管理所必需的信息化服务内容,重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智慧政务等。

智慧园区环保体系:主要是针对园区内部生产生活相关设施进行环保管理。具体包括水电气等能源的智能管理、智能楼宇、智慧照明、雨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地下管线管理等。

智慧园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和园区内部的居民。企业服务主要包括视频会议、互动交流、专利服务、政务服务等等,居民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智慧交通等等。

总体看来,当前智慧园区在基础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园区的服务体系功能也不断增强,在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的基础应用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在专业指导、流程优化、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环节的作用都日益突出。

发挥“导师”作用

当前智慧园区的服务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基础保障性的服务,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涉及较少,在企业市场开拓、商贸流通、物流运输、内部供应链优化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拉动能力较弱,“管家”功能有余而“导师”属性不足。

因此,在基础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当前的智慧园区的管理体系更需要深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专业和市场服务属性,让园区的服务体系在带动园区整体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看来,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为“贴身”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体系电子商务化改造的核心在于一站式商贸服务体系的打造。当前,电子商务在企业商贸活动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2013年度,其交易额占据GDP的比重将接近20%,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常规手段。但相对于传统商务活动而言,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相对复杂,涉及的合作企业也比较多,如果对于产业当中的非专业领域做过多的涉及,对于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将会被牵扯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整体缺少专业人才和设备,尤其是本身的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规范的流程、现代的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如果前期没有合适的引导和非专业领域的外部支撑,过多的成本负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园区的孵化属性也将因此削弱。因此,在这一领域,生产者和服务者的区分将在未来体现的更为明显,企业的功能属性将更加专一,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服务企业、服务模式。

而对于园区的管理者而言,此时必须积极地承担服务者的角色,通过对于高校、培训机构和产业服务企业的有效聚集,从行业入门培训、企业注册、场地租赁、网站建设、日常运营、软件云服务、市场开拓、物流与追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效服务。此类服务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超市,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取和运行,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而言,只需生产专属的商品和服务,其他的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内外先进的服务企业资源将在园区内部汇集,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园区的日常运行效率。

另外,在区域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逐渐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园区内部有必要对区内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平台汇总。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看,用户的趋同效应越发明显,在个人消费端,用户对电子商务新品牌的认知度不断降低,但在B2B领域,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单个企业开展宣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B2B平台集聚优势资源,从区域特色的商品宣传、交易等功能出发,通过专业网站推广特色商品交易,打造区域品牌,并借助已有的支撑服务体系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

以市场数据为导向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改造。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主要是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将企业内部各个功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来获得利润,产品销售领域则重点通过促销方式将商品推销给顾客。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重点则在于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需求分析和预测来拉动企业端的产品和服务。

从园区应用的角度上,首先从需求分析和预测角度,除了鼓励、扶持和支撑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之外,还可通过搭建软件云服务平台的方式,结合云数据中心为中小企业提高基础层面的数据支撑服务。在后台响应上,可通过智能感知体系在实时响应、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升级,实现企业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可借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根据需求预测进行仓储和配送的资源分配,降低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

同时,在园区内部引入物流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式的管理实现园区内部公共仓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以最优的配置进行各个节点的人力、物力安排,体现在市场前端的,便是面向用户的及时配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园区生活的O2O式升级。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当前智慧园区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整体发展思维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化布局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模式的信息化布局方向演变,其核心在于信息流采集、和传递的实时化、持续化和移动化。当前,借鉴智慧城市当中的建设模式,智慧园区的民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一卡通、移动终端的信息被动采集和网络平台的信息传输来实现,但对于用户、商户、账户以及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涉及不多。

在当前移动社交媒体和移动地图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在园区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可以将服务信息和消费信息更方便的移植到移动平台上,以地图为基础平台、商户为服务动态节点、社交媒体为传输渠道,通过O2O的方式将园区的线下资源与线上信息平台结合。

在商户端,园区可与O2O服务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类似应用商城一类的服务选择,例如二维码终端、后台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分析工具、电子凭证、移动追踪等功能供企业选择,经营者借此可在前端通过二维码识别的方式提供商品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获取更多维度的用户消费信息,在后台通过系统定制实现对于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第8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金融;数据;资源;平台

随着新型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将推动经济社会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时代。金融作为维系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与物联网系统融合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未来经济社会全面智慧化生态体系的关键动因。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庞大的中小客户群体,与当今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金融背景相吻合;与物联网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架构相一致。邮储银行只有加快对物联网金融的研究,逐步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目标产业中,尽快融入物联网开放式协同的生态系统中,才能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竞争力。

1物联网金融概述

1.1物联网金融的内涵

物联网金融即在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人类对智慧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满足以及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融合回归的过程中,为物联网构造的有机信息物理生态系统提供的嵌入式、多领域、多方位、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物联网金融在智能生产、消费和智慧化服务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直接参与实现财富创造与社会运行效率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运行的金融需求。物联网发展的巨大空间和金融本质决定物联网金融必然会围绕着社会经济运行变革规律和金融基本规律进行。

1.2物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

初期,物联网金融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信息交互基础上融合。随着物联网实现物品网络化、信息化,物品之间、人与物品和环境信息交换的深化,金融服务智能化、资金流数字化,金融服务将体现物联网中物质属性与金融属性的高度融合,体现在金融服务方式+物联网基础上的金融发展演进和变革,隐含在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中,进而服务于社会真实财富创造。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通过物品的信息化传递,直接将金融服务切入智能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金融服务直接植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3物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1.3.1自身因素物联网金融的内涵体现在金融+物联网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自身动力因素包括:一是金融与物联网融合的机制和程度;二是金融机构布局物联网+金融的战略选择;三是金融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服务社会真实财富创造的水平与程度。1.3.2外部因素物联网金融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取决于物联网自身发展深度、广度及速度。物联网发展的产业资本需求及其发展所衍生的庞大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奠定了金融+物联网发展的有效需求基础。在政府主导、产业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以及金融内在发展动力的影响下,共同催生物联网金融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1.4物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未来金融可持续发展动力和价值创造存在于真实财富创造的物联网发展生态之中。物联网的发展直接决定了物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和潜力,物联网发展隐含的多元、协同创新特征,决定了物联网金融将向运行模式多元化发展演进。1.4.1实现大数据金融体系金融服务生产的核心要素,就是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信息本身直接影响到金融运行的效益、风险与成本。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信息以非结构化、结构化、离散化或连续化的数据集合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大数据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真实信息数据获取成本。成功的金融运行模式必然是实质上的大数据金融运行机制。1.4.2形成产业链金融系统物联网是整体经济系统化协同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中各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要素深度智能融合的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产业、行业之间的交互成本,进而推动实体产业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物联网生态下的金融发展将会形成基于产业协同融合的开放式金融服务供给链,围绕实体产业的融通协同,实现生产、消费及财富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支持。1.4.3构建智慧金融模式物联网可以有效满足智能化的生产消费需求,因此传统金融必须与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围绕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促成任何场景、任何类型的金融需求在第一时间被安全便捷满足的智慧金融新模式。

2邮储银行物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零售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超过7.3万亿元,拥有4万个覆盖城乡的实体网点,服务于5亿客户群体,培育了1.6亿电子银行客户。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

2.1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优势

2.1.1“四流合一”的资源优势物联网金融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特点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一体两翼”的业务架构高度契合。与同业相比,强大的集团资源协同优势,加快电子商务、实物传递、金融板块联动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布局物联网金融,形成自身明显的发展优势。2.1.2普惠金融网络和客户优势邮储银行拥有4万个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以及超过10万台自助设备,5亿客户分布城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邮储银行可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网络优势,客户认知度较高的品牌优势,为物联网生态系统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1.3基于开放式架构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同业相比,邮储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最先采用了基于开放式小型机集群、自主可控开放式技术架构,实现了大规模业务并发系统的高可靠运行。基于开放式技术的IT基础构架,为邮储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基础上升级发展物联网金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劣势

2.2.1客户结构不合理邮储银行中老年客户(40岁以上客户)超过一半,80%的客户位于县域或农村地区,电子银行开通率较低,对互联网、物联网的接受程度较低。相对低端的客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邮储银行网络金融的发展。2.2.2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目前,邮储银行产品和服务依然基于将柜面传统操作迁移到互联网的方式,尚未在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产品、再造流程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与互联网企业客户体验至上最大的差距所在。2.2.3信息技术支撑薄弱邮储银行与同业、互联网企业相比,信息技术力量、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尚在部署阶段;创新的体制机制也在建设之中,尚不能对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2.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机遇

2.3.1外部环境从全球范围看,工业4.0刚刚起步,物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在国内,物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物联网的综合运用刚刚起步,其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还局限于部分领域。邮储银行与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发展机会无限。2.3.2物联网金融的成长性拥有了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商业银行通过嵌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基于全流程客观数据信息获取、高效传递和智能处理,将在更广义的层面激发和满足消费者、生产者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实现支付结算、信用评价、资金融通、风险控制等。

2.4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威胁

2.4.1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表明,必须将互联网金融发展上升到战略转型的高度,大胆尝试新模式,采用新技术、采取新举措,才能防止被同业超越或是被边缘化。在物联网起步阶段,各商业银行都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主动拥抱新技术、大胆创新新模式,争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4.2跨界经营的冲击互联网、物联网开放的特性弱化了行业间的壁垒,同样降低了金融业的门槛,银行传统支付、信贷、中间业务等也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运营商等异业竞争者的明显冲击。可以预见,物联网时代,创新思维将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更大的挑战。2.4.3产业智能改变金融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框架的物联网,如制造业,从设备、产品,到仓储、物流、消费系统与网络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从生产到消费涌现出信息化、智能化、透明化。行业、产业需要的金融服务更真实、更直接、更透明,当资金提供者可以直接参与物联网产业金融需求时,作为资金中介的金融机构面临的脱媒才是最大的危险。产业智能不仅变革自身,而且在改变金融。

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前瞻性布局

3.1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可行性推进

3.1.1转变思维方式,发挥集团资源优势互联网发展思维表明,企业不是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就能取得竞争优势,而是以客户的思维、极致的体验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生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金融需求的各个环节匹配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创造产品、创新服务,深度融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客户定制产品,才能充分发挥邮政集团“四流合一”的优势。3.1.2转型服务网络,提供物联网金融信息支撑未来,邮储银行网点、邮政网点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应成为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信息采集点、信息初步加工点、客户智慧生活体验点以及信息反馈渠道。只有加快网络和网点转型,按照物联网新形态的要求实现传统渠道的数据信息沉淀和有机融合,才能奠定邮储银行布局物联网金融网络渠道的优势。3.1.3打造智慧网络,重塑“寄递翼”价值贡献智慧化的速递物流网络,不仅构成未来物联网架构体系内基础实物传递网络骨干,更是奠定了邮储银行围绕消费、物流和商流的基础数据信息捕获与沉淀的数据传输的领先优势。让实物传递网成为物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中介、物品流通的监管,从简单的包裹传递变成价值数据传递的主渠道。3.1.4加快开放协同,实现板块数据融合物联网时代,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换,更多的是复杂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交互,这就要求邮政集团旗下的“金融翼”和“寄递翼”板块数据开放协同,主动融入物联网的信息生态系统中,才能捕捉价值数据,奠定未来物联网金融业务的支撑体系基础。

3.2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价值创造

3.2.1降低交易成本物联网金融完全对接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实时全面获取标的对象的形态、位置、空间及价值需求转换等客观信息,并且通过信息共享系统以接近零成本的渠道传递信息,彻底解决传统金融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金融信息资源充分有效整合,进而淘汰传统金融价值链中冗余环节,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成本。3.2.2优化风险管控物联网信息传递和共享,基本消除原有社会信用体系中信息割裂问题;云计算智能自动化处理信息,完全避免主观信息判断处理产生的信用信息失真问题。物联网正在促使社会信用体系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必然使金融风险管控理念和模式革新,凸显物联网金融发展的潜在价值。目前,该技术已在汽车行业、钢铁行业破冰,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以加强质押品的风险监控,大大降低金融资产管控的风险。3.2.3拓展服务边界随着物联网向工业、农业、能源及全社会生产消费领域渗透,传统产业升级、新型产业培育与发展及产业间的融合,商业银行通过智慧化物联网金融服务,为金融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动态化、实时化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全面引导和支撑金融服务向社会各个领域覆盖和渗透。3.2.4打造智慧金融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生产消费需求将会加速推动智慧社会的形成,从农业、交通、建筑、能源、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多层次、多维度进行智慧架构,势必对智慧金融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需求和支撑。智慧金融不仅构成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竞争优势,更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价值高地。

3.3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

3.3.1信用场景商业银行通过嵌入物联网生态系统,对接物联网标准信息平台,对贷款的目标产业或产业链的产销存、资金流通、采购渠道、用户反馈等信息,按照需求进行实时获取和评估,实现信用授予的前期评估、期中跟踪调整、后期预警或持续跟进等客观化信用获取,从而提高整体的风险管控质量。3.3.2供应链场景物联网发展一方面需要银行提供基于全生态链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物联网金融系统对接整体经济生产消费系统,依据目标对象的需求和目标,精准实现全方位可持续金融服务供给。基于目标对象生态链的智慧化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完善客户信用和降低营销成本,更有利于银行通过搭载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客户并培养客户忠诚度。3.3.3感知支付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与近场通信技术进化与融合,支付业务将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即时任意付需求。在智能卡、密码形式的通信支付基础上,物联网发展将推动指纹、虹膜、声频和面部等生物识别技术成熟,支付将进入更为安全便捷的感知支付时代。3.3.4大数据场景物联网系统生成的大数据,其价值不仅在于真实信用生成机制,还存在于银行通过大数据进行产品协同创新,精准发掘市场和获取客户。物联网生态下,基于大数据的生产制造及服务将成为真实财富创造的必然路径,大数据将是未来真实财富创造的关键投入要素,也是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关键要素,同样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3.5轻型化场景物联网发展趋势就是塑造智慧化的互联互通生态网络。传统的物理网点将会基于功能化视角重新定位与塑造,以智慧化体验为导向进行差异化重构;银行管理模式也将被物联网金融生态重塑。基于大数据网络系统的轻型化运行模式将是物联网生态下银行运行的主要模式,是银行轻资本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4邮储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措施和途径

物联网金融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又一次变革,是跨界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为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板块协同优势,打造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物联网金融平台,推动邮储银行转型发展,推动寄递板块智慧化升级再造,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4.1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4.1.1整合基础资源为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机遇,邮政各业务板块应解放思想,摒弃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实现组织架构的协同一致,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统一目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按照物联网发展的生态系统要求,依据物联网金融的客观规律,重新实现实物流、资金流数据的共享,充分挖掘客户行为、金融交易、实物传递数据的价值,通过信息流带动实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应用,为物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4.1.2完善数据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负责邮务和速递板块的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工作。邮储银行也成立了数据分析中心,搭建了大数据平台,专门负责银行业务的数据分析工作。经过几年的数据积累,金融大数据平台、邮务和速递大数据平台已经初步搭建。但是平台数据基本是自身业务数据的积累,对互联网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的收集、处理还远远不足。必须从物联网思维出发,重新优化和完善数据平台,使其具备协同、接受、处理、融合物联网数据的基本功能。4.1.3互换共享数据物联网生态系统是社会生产消费各成员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的结果,邮政企业、邮储银行只是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孤立实现自己的物联网金融。必须学习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打造物联网生态下的企业运行模式,适应数字化带来的管理变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物联网生态系统成员进行数据信息平等互换;必要时,通过付费等方式采集外部数据。未来,只有掌握海量的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控制权以及生产力的前沿。

4.2战略推进,打造物联网金融信息平台

4.2.1战略投入打造平台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看,金融服务的竞争已经从网点、资金规模比拼等转化为平台模式的竞争。同样,在物联网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秉承开放、协作、共享的精神,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平台、打造生态圈,成为未来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邮储银行必须把发挥集团优势、打造适合物联网“四流合一”的开放平台作为发展战略。通过升级互联网金融云平台,搭建邮储银行物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物联网金融模式下农村电子商务、速递物流、国际包裹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4.2.2特色优势取得主动对内,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的实体传递网络和邮政金融网络是国内任何企业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首先整合邮乐网电子商务平台、EMS速递物流平台、金融数据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在“互联网+”时代,邮政实物传递平台网络取得主动优势。对外,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将物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开放式平台。与阿里巴巴、速递物流及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依托邮储银行及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提供覆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及信贷融资等多维度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形成围绕物联网生态链、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金融生态圈。

4.3创新思维,研发物联网金融特色产品

4.3.1树立“互联网+”思维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移到其是否能够利用最新技术,实现产品、业务、服务创新,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因此,对轻型化、社区化、智慧化网点建设以及区块链金融探索研究,都是物联网金融发展前期必要的尝试。4.3.2加快物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邮储银行应不断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继续发挥自身多年形成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优势,借力集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速递物流升级,围绕中小企业客户、农村电子商务客户、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推出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等方便快捷、体验良好的创新产品,建立特色鲜明的物联网金融产品体系。4.3.3现代农业实现物联网金融突破“三农”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也是邮政集团和邮储银行开展普遍服务和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现代化的农业从生产、配送、营销、溯源全产业链开始信息化、智能化。邮政金融、速递物流、农村电子商务应积极主动融入智慧农业的生态系统中,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物联网金融突破。

4.4优化流程,打造智能化服务网络

第9篇:智慧物流的核心范文

2010年5月,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智慧广东”计划,提出要率先发展物联网,其远景目标是打造数字广东、智慧城市、知识经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充分将融合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G、Internet)、空间信息技术(GPS、GIS)、传感技术,运用到全国物流协同管理、放心食品追踪溯源、危化品全方位监管、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集装箱资源整合、综合智能停车管理、国际国内双向采购等七大示范项目中,从而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行业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监管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物流文化,推广低碳物流,通过物联网的建设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马仁洪常务副会长表示,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强调以“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整体捆绑為建设内容,通过“四硬一软”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為物流企业(园)提供脱胎换骨的解决方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规范物流市场,制定物流相关行业标准。為此,围绕示范工程“五位一体”的建设内容,从2010年起分别选择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试点单位开展示范工程,其中首批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危险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于2010年12月27日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启动,作為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子项目,该系统对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运输等过程的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危险化学品的状态信息、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使得危险品储存企业、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安全监控与生产管理。而各级政府则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对安全进行检查,形成互联互通的协同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可以通过监控屏幕或手机进行远程可视救援指挥与通讯联系。同时还可以对RFID、GPS及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报表,帮助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统计,為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危化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是以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為代表的试点项目。而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实施试点以来所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该公司安装了全国物流协同管理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系统,首批在200台危化品运输车辆上安装3G GPS、综合智慧控制器、液体精密传感器等设备,部分示范项目已正常运营。

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珀均表示,大亚湾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推进中外运瑞驰物流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将推动大亚湾区物联网的发展,抢得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先发优势,对促进大亚湾区实现信息现代化国家级石化城的战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公司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清楚地通过视频连接员工(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在路上的工作状态、车辆状态,货物的安全状态。”

随着一辆辆车身上标识着“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一中国外运”字样的危化品运输车的开出,大亚湾的物流产业渐入佳境。去年全区物流企业营业额约20.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9.5%;物流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5.3%。

“智慧”快递

智慧快递物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于2011年5月18日,以广州白云区弘森国际物流中心為基地,其目的在于借助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新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整合周边的快递资源,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首家最具规模的快递聚集区。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建立快递的综合监管与预警体系,建立华南地区空港快递中转枢纽,形成以空港為基础的多式联运及国际快递采购中心,打造集约生态型的快递集聚区,完成了整体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实施方案。

据了解,通过物联网的启动及策划,推动了园区的集聚度,目前已经聚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58家,占园区企业65%;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联合省公安部门,正在开展集聚区快递企业物流过程的走私、贩毒监管系统的建设,已经启动建设快递服务公共平台;此外,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四个协会还联合举办了物流与电子商务论坛及快递物流业务对接会,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在快递集聚区的应用。集聚区的物联网应用对快递物流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引了部分快递企业进入集聚区,加快了集聚区快递企业的集聚度。

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主任吴迪表示,我们感受到了物联网的热度,行业的应用慢慢走出了新路径。南方物联网的9项示范工程,已经密锣紧鼓地在广东省21个地市中心平台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南方物联网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广泛联合行业力量,跨行业整合资源,共同投身物联网工程的建设,联合了大批信息化物联网软、硬件企业、物流装备企业、第三第四方物流公司和车辆制造企业。

至于试点工程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压力?对此,吴迪表示,“目前只是小规模的试点,成本方面增加不是太多。”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肇庆市致美物流共拥有70多辆城市配送货车,在物联网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之后,一年营业额达到2亿元左右,成本将下降5%,因此我们看到,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