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农村物流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物流现状

第1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交通物流;制约因素;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加快农村交通物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化,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有利于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代农村交通物流业发展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我国现代农村交通那个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2、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农村物流经营难度大。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生物属性,容易腐烂变质。农产品是自然的产物,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风险较大。

3、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业生产仍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4、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高。

物流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每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有关。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就高;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就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运输、加工等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5、物流政策不到位,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

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展望

1、政府主导,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企业来做,政府起到引导、扶持、规范和服务的作用。大力扶持几个本地现代物流业的龙头企业,鼓励现有的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变大而全的运输为专业运输,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型,同时向下延伸和拓宽服务范围,来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方面,从目前看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物流园区都没有派上太大用场。因此,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按照市场规律,顺应市场的需求,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同时,加快货运场站的建设,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货运场站建设的规划,对现有的货运场站进行全面的站级核定,为物流提供集散和交易平台。加大规范货运市场的力度,着重对货运场站经营、货运、配送、信息服务等经营行为进行规范,逐步建立一个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竞争有序的货运市场,为物流业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和管理部门着力搭建一个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企业与货源地、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为物流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GPS平台,以便掌握和分析动态货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通过客运车辆结构调整,向分舱式客车方向发展,对小件货物采取“以客带货”的方式。鼓励发展县内的小型厢式货车物流配送,政府出面协调和解决物流配送的专用小型厢式货车进入城区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当没有接到定单请求时,根据预测决策系统的预测值保持少量库存;当接到定单请求,开始备货,并根据库存状况迅速补货。而且选取的是运输量最短路径,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第二,做到在准确的时间,按准确的数量送到准确的地点。该系统借助强大的网络功能,可以对客户的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另外本着中心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为配送活动减少了时间,提高了准确度。第三,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此模式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种,具有第三方物流规模化运的特点,可以将各地的定单汇集起来,通过配载、拼箱,实现农产品的多频次、少批量配送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以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建立农村交通物流服务网络

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依托农副产品的运销,以大的乡镇为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农贸市场,组建专业运输车队,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初具规模的交通物流体系。结合交通“四位一体”建设与交通四化管理工作,在运管所建立农村交通物流管理办公室,进一步整合驻地乡镇物流资源,形成管理工作基本框架。在企业货物源头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重点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中心。培育骨干交通物流企业,培训农村物流人才,建设和完善由县物流中心、乡镇(街道)物流站场、农村网点构成三级交通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网络运营效率,减少流通环节交易费用,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使农村交通物流在及时性、便捷性、经济性方面明显提高。建立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交通物流运作模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推广、促进农村交通物流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边发展、边完善、边推广,逐步建成“精力充沛、组织协调、运转高效、服务优质、货畅其流”的物资流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蒙阴为例:今年三月份,随着临沂市推广沂水县农村交通物流推进现场会议在沂水的召开,蒙阴县农村交通物流工作在全县范围全面展开。蒙阴县交通运输局围绕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准备建成县级分拨中心、以乡镇交管所为依托的乡镇分拨站、以中心村为网点的村级分拨点,形成 “县、乡、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切实探索出切合蒙阴实际的农村交通物流发展路子。

3、制定合理建设计划

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既服从于自身发展规划,又保持与省、市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一致。交通部门依托农村集贸流通市场或乡镇企业聚集带,建设农村物流分拨中心,并结合运管所站所改造,新建和扩建货运站场,形成层次分明的“区物流中心、乡镇物流货运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和改造农村道路,提高物流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度,增强交通服务的辐射力。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突破空间地理位置限制,实现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优化和重构农村物流链。综合考虑现有生产、流通、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状况,保证各领域间信息沟通的顺畅;坚持适度超前发展,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与全市政务信息平台和全省交通信息系统的对接。组建新型的农村交通物流运营网络。一是开展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以为乡镇企业生产流通和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为主,兼顾季节性农产品购销运输服务,主要采用干线长途货运、和市内网络配送方式。二是开展农村便民物流服务,以为农村客运班车捎载为主要运输手段,开展农资、良种、医药、日常消费品等连锁商业网点的下行补货配送,同时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货物的上行发运市场。

第2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一、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辅导模式发展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理论辅导模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对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二是从优势理论和增能理论的角度探讨构建以儿童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三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方法的运用。1.生态系统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践性和服务性是儿童社会工作的根基,因此,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理论辅导模式是以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帮助需求为切入点,诸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健康问题、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社会工作解决方案和介入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辅导模式。近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质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开始从留守儿童与家庭和社会系统的连接与互动出现的障碍(魏晨、黄柳,2012),或者从留守儿童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失能及彼此断裂(高翔,2014)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成长困境的深层原因。我国政府也从这个认识角度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正是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质的深入认识,社会工作已经逐步转向为多元化的服务策略,我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建立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并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优势和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经常被视为“弱势群体”,与其他儿童群体相比,由于家庭关爱与照顾的严重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确面临着更多的成长困境与风险,也更需要社会的帮助。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具有同样的成长特质和发展潜力。优势理论和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主张留守儿童的“去标签化”,强调关注留守儿童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注重激发留守儿童内在的发展动力,积极培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受到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训练,许多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构建了积极的认知与态度,在服务的行动层面也更加强调通过积极关注、潜能开发和增能方式来开展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将重点聚焦于留守儿童的优势方面,积极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多元协调机制,增能留守儿童,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3.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估。评估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实践中越来越被重视。在服务的评估方面,很多学者综合使用过程评估、结果评估等方式,通过对服务对象和相关人员的评估,针对留守儿童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和服务目标达成度及效果进行了评估,或者对整个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为其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也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仅是对服务内容进行了反思,或者提出整体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的相关建议,在留守儿童服务的需求评估、服务传输过程评估、服务成效评估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比较缺乏。相对而言,虽然评估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已经被纳入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但是全面系统地将评估的理念、理论与方法深入到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全过程中的做法并不多,亟待进一步的推广和利用。

二、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型的干预方法。社会工作有多种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或者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其成长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不仅各种各样,并且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干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是单一的,而是需要运用多种干预方法,或者说多元化的服务策略。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干预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家庭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学校及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及社会政策倡导等。目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更多是采取复合型的干预手段,如个案、小组、家庭和学校干预的综合运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把农村社区、社会及社会政策倡导手段纳入进来。实践证明,与单一的干预方法相比,复合型的干预模式更为有效,尤其是在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生态、扩展资源链接、增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系统化的服务模式。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留守儿童为本、以留守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复合型干预方法为手段、以增能和激发留守儿童内在发展动力为目标的系统化服务模式。该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开展面向留守儿童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综合,注重增强个案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动员不同的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二是建立多维协调机制,即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支撑,通过多维度的增能,修复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三是服务项目与政策实践紧密结合,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不仅提供直接的服务,同时也承担着政策专家、外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人、内部工作环境改变的人、政策的执行者、宣传者等角色;四是制度化服务安排,例如许多农村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站)或关爱服务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的、多样化的服务。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这意味着留守儿童系统化模式将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扩展。3.多样化的服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项目多样化,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服务,另一方面对面临不同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对象是留守儿童,但服务对象也包括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等,主要有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学校老师、同辈群体等。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例如“妈妈”“异地网络互动”“家长学习课堂”“留守儿童幸福之家”“心理导航室”“亲情热线电话”“真心话信箱”“互帮互助结对子”,等等。四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心理疏导和教授安全知识的课堂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适应能力,从赋权角度协助留守儿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学校服务;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和情感需求,开展多层次介入服务;针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需求开展的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针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问题介入其家庭的个案或小组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提供相关辅导和资金援助等,链接有益资源;回应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策划实施了各种项目和具体的小组活动等;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间接介入其教育支持体系,帮助解决学习问题。

三、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主体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包括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内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多元化主体。一方面,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如政策支持、政府购买等)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事业中;另一方面,包括社会组织(如侨联、妇联、基金会等),学校、企业、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教师、志愿者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直接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在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留守儿童提供直接、有效的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工作人员,他们以机构为依托通过项目进驻社区或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中既包括直接的面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服务,也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倡导。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多元服务主体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面向留守儿童的多元服务主体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着协调组织者和资源链接者,不仅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源链接,申请政府相关的补助或寻找社会公益资源和爱心人士,链接公益资源,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须协调和组织不同留守儿童的服务主体,整合资源,以期达成服务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如下:第一,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虽然一些服务具有理论依据,但是大部分服务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科学性和服务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缺乏科学的服务评估。评估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估不仅是服务项目开展的必要前提和服务效果的客观检验,也是政府决策及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虽然目前不少学者和社会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服务过程中评估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还缺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缺乏独立的评估机构和专业人才。第三,专业社会工作者供给不足。在服务提供者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者十分缺乏,大部分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由老师来承担,而农村中小学及其教师无力提供专业的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此外,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也不固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效果。第四,社会工作的认知与认可度较低。社会工作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必要的经费支持,然而在落后的农村,人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本身就面临着学习和帮助家里干农活的双重任务,他们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第五,资金及资源缺乏。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资金支持,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社会资助。虽然政府十分重视面向留守儿童的专业化服务,但相比留守儿童的规模和需求而言,资金投入的整体规模仍然比较小,难以满足服务需求。与此同时,社会资助的资金占比不大,且来源不稳定,也制约了服务提供的质量与持续性。第六,项目的持续性及稳定性较差。很多项目因时间、人力和资金等条件所限,难以完整的实施,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五、结语

第3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贵州近郊农村和边远山区物流发展模式的现状

内涵分析。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贵州省的物流行业表现为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却正逐渐加快的现存状态。由于其发展影响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迫切成为发展热点,所以贵州城市物流展现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贵州独特的地势地形,使得农村分散而落后,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应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农村需要将农业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城市近郊农村物流是处在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交界地带的一种物流形式,它既服务于城市也为农村提供便利,所以它不仅兼具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性。贵州的城郊农村物流是贵州城市物流发展较落后的状态,也是农村物流需要改进的方向。

特征分析。贵州城市近郊农村物流的特点是涉及的领域较广、物流的对象较多;规模大、流量较多,而且物流的形式和管理上理应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节点数量更多、分布的范围更广上。

贵州偏远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跟不上近郊。主要流通品是农产品、农业相关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贵州山区人口分布特点和地区交通特点也增加了局限。

贵州省近郊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农村邮政物流模式。我国邮政以中心局体为框架的传递网络,覆盖面积很广,在贵州甚至渗透到了偏远山区,其中邮政局作为产品配送、技术服务和网点管理的配送中心。由于 在管理上的滞后性,导致在近郊农村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受到其他物流公司的威胁,不过其完善的物流网络渠道,使其在发展落后的贵州边远山区,成为农村主要的物流渠道。

交通运输站点构成的运输链网络物流模式。目前在贵州近郊农村,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渐健全便捷农村客运,很多地区都建立了一乡镇客运站为中心的货源集散点。在贵州近郊农村主要以顺丰、圆通、韵达、申通、中通、天天快递等物流公司为主,是目前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新趋势。一般为层级管理,类似邮政物流模式,只不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优势于邮政。只是其物流渠道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也没有邮政广,但却逐渐改善但目前对贵州偏远山区的渗透力还很薄弱,是近郊农村物流的主要发展模式。

契约式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部分都是契约式的物流模式,由于合同约束力有限,这种物流模式的发展相当缓慢,主要体现于批发市场。公司和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通过合同契约关系的管理,将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提供的产品经过运销企业、加工企业等公司进入各个市场的物流模式。对于贵州偏远山区来说参透力欠缺,有些地区呈现局部垄断,有些地区直接没有,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的主要方式。

连锁超市主导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型中型连锁超市都具备自己的物流链,物流渠道较为完善,例如“永辉超市”一般小型连锁超市也具备自己的物流渠道,只是在物流链上,有时候也会借用其他物流模式的运输渠道。然而在贵州边远山区,以小型连锁超市为主,几乎没有大型连锁超市。

边远山区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以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在贵州边远山区,乡镇成为了农村物流的集散中心。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边远山区其实也有自己的购物方式,这种方式历久弥新,那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赶集日”,这一天乡镇附近村落的村民会去市集通过售卖自产品、采购必需品等方式来实现物的流通。虽然一些村镇也设有连锁超市,零售店等购物场所,但是非“赶集日”的经济效益较低,围绕这些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总体杂乱低效,这与城市近郊的农村物流系统的物流方式差距明显。

以私人车辆为运输工具的物流模式。虽然现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蒸蒸日上,但在边远山区农村,由于村落分散、闭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从乡镇到各个村落的物流并不畅通,像圆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只有乡镇才设有分部。为了满足农民在物流上的需求,村落的私人车辆就成为了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也因为主要运输工具是私人的,也就避免不了运输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与近郊农村物流的运输方式相较而言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商户采购为主的物流模式。在边远山区农民的自产品因为物流受阻,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各类商户上门采购。这样的销售方式虽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被极大的压低,农民的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近郊农村自产品在销售采购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小,近郊农村物流的发展效益和水平就比边远山区的农村物流要高的多。

贵州省城市近郊和边远山区农村物流的发展建议

我国农村物流起步迟,发展较慢,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这无法与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而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农村物流的发展更是落后于全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为了谋求贵州农业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发达的农村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本小组根据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结合贵州省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特点,为建造贵州特色的现代农村物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农民是农村物流发展的主体,农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决定着农村物流的发展状态,为了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水平,而向农民宣传现代物流知识,成为了首要任务。贵州在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和全国的整体水平相差甚远,而边远山区的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识。所以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是培养物流人才,带领农民树立现代物流观念。为提高贵州省农民对物流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通过城市里的高素质人才和相关专家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调动农村群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仓储、信息系统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发展农村物流,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偏远的山区要想实现农村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开通道路,还需要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发展和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的财政支持尤其重要,中国农村现状决定了光靠农村自身积累是无法完成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这个大工程的,所以政府政策的鼓励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也是贵州能够发展健康健全的农村物流的经济基础。

必须加强农村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化工作。现代物流发展的系统化、标准化能延长现代物流的生命,而发展农村物流也必须建立标准化的物流系统,特别是像贵州的农村物流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使的农村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在发展贵州农村物流的伊始便将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调节为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符合国际化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让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和国际接轨,不断改进农村的物流技术,能更大程度地保证贵州农村物流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简明高效。

第4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长期困扰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传统农业借助电子商务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物流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资源不集约、基础设施不协调、功能不完善,导致农村物流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农村地区对于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不了解,已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短板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问题

(一)物流节点设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包括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个层级,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但是目前的规模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的层级设置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设置,在基建的不合理状态下,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过小,物流配送运输环节运营显得十分困难,便遏制了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普适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提不上日程,因此农村人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态度显得较为平淡。

(二)物流模式缺乏实用性,运行成本较高

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居住的较为分散,并且货物运输量较少,运输起来既消耗时间又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甚至可能是亏损运行,如果要把货物运输出去,在这样分散的农村环境来说,也十分困难,在原来的运作模式下,十分不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现状,成为限制农村地区物流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农村地区拓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进程较为缓慢,很多人这个行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三)信息平台建设不合理,信息交流受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商务贸易模式,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可行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来支撑整个行业包括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但是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搭建起来的都是适应于城市的发展的信息体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这个课题如果不加以攻破,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体系构建对策

(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枢纽建设

通过改善城乡末端配送设施条件,加快形成农村地区的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让农村产品走得出去,大幅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同时推进邮政、供销、交通等部门和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的共享,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以寻找合适发展的道路。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自建+第三方物流等模式不断涌现。给农产品电商物流今后多样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的特征,可以适当的引进自营物流+消费自提/自营配送模式,物流外包-自建渠道-渠道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等新型的物流模式来支撑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城区资源带进农村,也使得农村的农产品、人才以及市场信息走进了城区,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建设农村属性物流信息平台

第5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关键词】 O2O;农村;电子商务;产品策略

农村电子商务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市场,无论是对改善农村经济、增加各方收入还是对加速经济转型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三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二是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三是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从宏观上提供初步的政策保障。[1]现实中,电子商务也逐渐从农产品“外销”和网购“进村”两个维度渗入农村区域。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在财富分配周期逐渐缩短的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迎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城市电子商务渗透率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农村电子商务即将成为下一个财富的聚集点。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村电子商务有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其次,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提升的过程中,农村开始接触互联网络;再者,得益于经济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购买力提升,农村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所以农村阵地将是电商“渠道下沉”的主战场。[2]

阿里、苏宁、京东等各大电商巨头已经悄然开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之路。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达1800亿元以上,预计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目前,阿里已在全国23个省份、126个县域展开农村电商的布局,并计划在三年内投资100个亿,在1000个县域建立10万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点。与此同时,京东也加大渠道下沉速度,一年多来在全国600多个县设立了县级服务中心,并在10万个行政村招募了10万个以上的乡村合作点和推广员。[3]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在必行,有着可观的发展空间,但是基于现实情况分析,当前还是存在许多困境。比如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思维、当地居民的电子商务意识、当地政府的支持、物流基础建设、产品的营销等都存在掣肘,有待逐步解决。

二、O2O电子商务发展及启示

在电子商务的不断实践中,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店面的融合,通俗的理解就是“线上线下”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O2O的核心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实体店面中去,消费者在线上筛选线下的商品和服务,通过在线支付、结算,最后自主到线下享受服务、体验产品。O2O从出现到发展,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可能要源于O2O具有的极强的区域服务特征。O2O的这一特征是基于互联网本地化服务和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驱动,使传统商务中的消费场景被重置而产生。

O2O电子商务模式具有的强区域消费、客户线上选购自主到线下享受服务和体验产品的特征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短板带来了解决的方案。比如物流,物流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掣肘,但是在O2O电子商务模式中,物流的影响因素就不再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考虑因素,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三、营销策略概述

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买卖关系,带来了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对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营销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影响网络营销的基本因素仍是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通过网络营销开展的电子商务,产品已经没有了传统面对面买卖方,消费者与企业通过网络的对话时买卖双方的主要交流形式。消费者通过访问企业的网站考察商品的性能、价格等参数,通过填写表单表达自己对商品需求的意愿。

非利浦・科特勒对产品的定义为:“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产品在市场上包括实体产品、服务、财产、信息等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5]据此,农村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东西作为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产品。

四、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营销来说,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政策、开展电子商务的硬件,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们意识等等。[6]此处从产品营销的角度出发,对与产品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1、物流的制约

物流是整个电子商务的关键要素之一,就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来看,物流业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因素。阿里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曾表示,“物流方面也是很落后,尤其是从县城到农村这一段,建仓是很容易,但是如何打通,使其产品化并社会化,这是最难的。我觉得在中国甚至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7]物流业的相对滞后,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例,基于需求的驱动,大部分第三方快递物流把网点布局到了县域,更有甚者已经布局到镇(乡)一级,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物流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更新,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力越来越凸显,包括“进”和“出”,都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新事物的发展总避免不了阻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避免不了现实的困难。物流就是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在“镇(乡)――村――用户”的区域,物流还是真空,基本没有物流的涉足,包括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这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困难。因此,选择电子商务的商品时,在客观困难没有很好解决前,应当理智地对待,有意识的避开物流短板,选择合适的方式和产品。

2、第二方面的因素是作为电子商务的商品来源

由于农村的固有特点,是基于散居生活而存在,在生活方式上好保持着“以家而居、自给自足”,在农产品的规模上,未形成定量的规模,即使丰收或多余,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也总显得微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曾遇见这样的例子,云南滇西某县,以饮食为文明,因此受到外界的关注,还因此博得央视的关注。当外界供应商下订单订货的时候才发现,货源远远跟不上,只能满足少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至此,供求关系只能就此取消。从这例子可以看出,开展农村商务,产品的货源是影响电子商务的因素之一。

3、第三方面的因素的产品本身的属性

农村大部分的产品是以时令而产,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产品,过了季节很难找到新鲜、保质的过季产品,所以存储、保鲜问题成了难题。但是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已经从传统的4P策略逐渐转向到今天的4C策略,[8]一切商务的开展,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才能赢得发展的生命力,否则将失去市场和时机,重回传统商务时代。所以关于产品的存储、保鲜影响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应适当考虑,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短板的弥补。

五、农村电子商务的产品选择策略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代表着当前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代表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站在O2O的视角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有许多可鉴的资源。结合O2O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从产品角度出发,提出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产品策略。

1、农村独有的服务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保健、生态旅游、生活体验等将是人们生活中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长期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来说,运动将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利用有限的休闲时光到农村体验古老而生态的生活方式,切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受,这将是一种创新的服务体验,也是一种农村特有的、崭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特殊的方式其实源于体验的转变。“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比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辛勤劳作”等等,让农村生活在现代城市居民当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为了能体验新鲜的生活方式,许多城市居民愿意把它当作一种旅游消费,花一定的时间和经济到农村去感受和体验这种特殊的“产品”,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比如,在种植、收割的季节,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联系具体的农家,通过线上交易,选择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体验“产品”,线下自主去开展体验。

2、民族风俗文化产品

随着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民族风俗体验逐渐被提上人们需求的清单。我国是一个民族风俗文化多元化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资源,这些纯真的民族文化资源就蕴藏在广大的农村区域,世代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也被提上消费的榜列。为了感受和体验特有的民族风俗,消费者可以向这些资源的发源地发起消费需求。比如,在多民族的云南,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有消费者需要体验彝族火把节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选择自己喜好的“产品”进行交易,线下自主去开展体验。

3、自产自销的季节农特产品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区域的产品除了自给自足,还出现了很多剩余。在经济社会,这些剩余的产品就可以用来创造剩余价值,当把这些剩余的产品放在网络上,有需要的消费者就会络绎不绝的进行选购,剩余的产品就变成其他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消费的同时,推动了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季节产品的选择中,必须考虑物流和保鲜,因此整合来考虑,O2O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比如某地的水果大量上市,可以采用通过线上购买或预约,线下自主上门取货的形式,到园地现场采摘,合理避免了季节产品物流和保鲜的难题,又保证了消费者的自,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附属供应链的发展。

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的四大基础条件中,作为制约电子商务瓶颈要素的物流在O2O电子商务模式中作用被大大弱化。因此,基于农村区域固有资源的特征,结合O2O电子商务强区域经济的特点,可以把农村特有资源与O2O电子商务完美的结合起来,发展农村特有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当然,在基于这种产品选择策略的导向下,更多地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出相关的支持和辅助:比如在特殊“产品”的宣传上,需要政府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包装、宣传;在平台的开发上,需要政府主导惠农惠民;在具体特殊“产品”的开拓上,需要鼓励民众,激发服务意识等。

【参考文献】

[1][3][7] 艾瑞网.电子商务:电商巨头纷纷入局,农资电商真的能火吗?[EB/OL].2015-8-20.http:///oec/20151110/255826.shtml.

[2]杨兴波,张林.基于B2C电子商务的农村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15.11.39-40.

[4]白东蕊.电子商务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138.

[5]谭文曦,张敏.市场营销学[M].人邮电出版社,2015-2.138.

[6]杨兴波,张林.移动智能终端对B2C网络广告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03.79-82.

[8]白东蕊.电子商务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134.

第6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由于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限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网络、互联网普及程度等条件制约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为此,主要从了解广西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及影响广西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出发,构建适合广西区农村物流网点选址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对柳州三江县进行物流网点选址,解决了农村物流网点选址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网点选址;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16

1 绪论

由于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限制,城市和农村关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互联网普及程度等条件制约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前辈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农村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信息不足、专业人才缺失、政策缺失等都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问题。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已逐步解决,采取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断引进人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搭建平台互通物流信息等措施。

本文主要对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网点布局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网点布局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适合本文的网点布局方法。最后,以广西三江县为例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点布局进行实例研究,主要分析三江县物流网点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物流网点选址方案,最后再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物流网点选址方案。

2 物流网络节点选址原则

物流网点在选址的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是否与当前的经济情况相适应,同时也要遵循以下选址原则。

2.1 经济合理性原则

在物流网络节点选址和确定用地规模时,必须以物流现状分析和预测为依据,按服务空间范围的大小,综合考虑影响物流企业布局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地点,确定最佳规模。流网点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经营费用和建设装修费用两部分。物流网点选址定在的区域不同,其占地面积的建设规模、租金、辅助设备的建设以及物流运输费用也是不同的,选址时应把总体费用最低作为物流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2.2 环境合理性原则

在解决市场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物流网络节点建设的目的之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体现。使占地规模较大、噪音污染严重、对周围景观具有破坏性的网络节点尽量远离交通要塞。人口密集和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中心区,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是物流网点建设的直接原因,也是为以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战略性原则

物流网点的选址要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在考虑现在实际需求的同时还要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和计划。这也体现了在战略决策计划中要始终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

2.4 协调性原则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之外,也应着重考虑市场效益和地理位置两个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对于市场效益,市场效益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物流服务网点的布局选址,在一个市场效益比较好的县城或乡镇,其物流服务网点的布局相对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影响到物流网点的盈利情况,同时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发展,因此在考虑物流服务网点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市场效益这个因素。同理地理位置这一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在内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额,物流网点的位置如果布置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将会使得运输成本减少,运输速度加快,物流快件在途时间减少,此外,物流服务网点的位置不同,其运输方式可能也不同,同时运输量也不同,所以在物流服务网点布置时,一定要将地理位置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3 基于AHP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决策问题,在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判断、评价、决策的过程中,主观因素占有相当的比重。层次分析法针对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多方案比选的实用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地解决复杂问题。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结构,即将问题层次化,然后按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照不同层次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AHP运用起来简便灵活,自1982年引入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在物流网络规划、科研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属性或影响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最优方案。

3.2 层次分析法模型求解步骤

3.2.1 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1)对构成决策问题的各种要素建立多级递进的结构模型;

(2)对同一等级(层次)的要素以上一级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3)通过计算,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

(4)通过综合重要度的计算,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流程如图1所示。

3.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AHP来求解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时,首先通过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适于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中,复杂问题将被分解为不同元素的组合。其中,这些元素又根据其属性被分成若干组,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的支配。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三层,最高层是目标层,对于配送中心选址而言,决策目标就是选址最佳的配送中心;中间层是决策的基准层,对于配送中心选址而言,是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如前文分析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最底层是决策方案,也是备选地址。层次结构表示如图2所示。

3.2.3 构造判断矩阵

设某层有n个因素,X={X1,X2,…,Xn},要比较它们对上一层某一准则(或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的比重(即把n个因素对上层某一日标的影响程度排序)。

AHP用两两比较的方法,针对准则CK,得到两个元素Ai和Aj,哪个更重要些及重要多少。AHP理论中使用标度来对重要多少赋值。

3.2.4 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因此常常采用成对比较的方法。但是,要实际给出的成对比较矩阵完全满足一致性是不现实的。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取算术平均数得到的。已有学者得到计算结果如表2。

由表2可见,RI与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一般阶数越大,出现一致性随机偏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在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时,必须将一致性指标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出检验数CR(ConsistencyRatio)即一致性比例。

CR=CIRI

对于三阶以上的判断矩阵,当CR0.1时,必须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以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3.2.5 选取最优方案

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后,给各个指标打分,综合各备选点的分数,选取分值最高的地点作为最优方案。

4 广西三江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点选址实例研究

4.1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在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就目前,许多的物流公司,派件都是派到县一级的,联系收件人到县城取件。也有为了方便农村取一些件,就在农村的镇上设立服务站,代收件,收件人有时间可以到服务站领取。这样一来,收货实效就没有那么好了,没有及时的收货,卖家就收款时间延期,对卖家资金周转来说也会加大一定的难度。真正意义上电商物流的触角还没有足够长到可以涉及到农村。因此农村在物流以后发展这一块来讲,还是有待开发。

4.2 三江县电子商务物流网点布局发展概况

4.2.1 三江县现状及地理位置图

三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截止2014年初,三江侗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36.7707万(2010年),有侗族、汉族、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

三江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较偏远的山区,农民对电商还是没有多大的概念,加上电商物流的不发达,让三江县的农产品不能很好的打开外地市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主要支柱产业是木材、茶叶、旅游等。当前,三江正在大力开展农村基础建设,已建立村村通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每个乡都有直达的客运班车,而且正在加快三江到柳州、桂林到三江的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林溪乡到古宜镇的二级公路建设,三江县到三江南站、斗江镇到和平乡等公路建设,便捷路网的雏形已显现。各乡镇地理位置图如图3。

4.2.2 快递服务网点数量的确定

根据最近一次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三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三江侗族自治县辖共有15个乡镇,总人口36.7707万(2010年)。可推算出三江县的人口密度为150人每平方公里。对照《邮政服务设施规划国家标准》的人口密度与服务半径对照表见表3。

4.2.3 利用yaahp进行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

(1)确定备选方案

随着三江县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迅速蔓延和发展,在三江县个乡镇内布局更多的网点来满足村民的需求。结合上述对在三江县网点密度分布和服务半径的分析,首批将在15个乡镇中设立10个网点,按候选地的地理位置从上至下依次编号,如表5。

(2)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建议,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其中,专家由3名当地物流从业人员和2名专业老师组成。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数据整理用yaahp软件进行计算,在层次结构页面中绘制构造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4。

构造最高层(A)与中间层(B)之间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中间层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如表6所示)。即经济水平、人口状况、交通条件、辅助设施、政策法规、市场效益和地理位置对最高层最优选址的相对权重。

4.3 权重结果分析

由yaahp软件计算的结果,各个候选地址的权重值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表9所示。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显示,权重值排名靠前的八个乡镇分别为古宜镇、林溪乡、高基瑶族乡、八江乡、斗江镇、丹洲镇、程村乡、良口乡。所以应该首先在这八个乡镇设立快递网点。快递网点所在乡镇地理位置图如图5所示。

4.4 三江县级以下物流运作网络图

根据以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值选出8个拟建物流网点,再考虑到前面计算的服务半径为3/(150/500)=10km,将没有建设物流网点的乡镇归于以其为圆心的周围10km内的建有物流网点的乡镇中,使得所有的乡镇都有快递网点覆盖,具体的物流网络如图6。

5 总结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在双十一购物界期间,有的购物网站交易总额甚至达到数百亿。但是与我国的总体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相违背的是,当前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比较落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从整体上来说,针对广西三江县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点布局的模型,为建立广西区内物流网络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从多方面建立广西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点布局的模型并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徐益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第7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物流;金融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82―01

1金塔县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及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非常严重,具体的表现为独立性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专业化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的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很难开展农产品的物流金融业务。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不仅要创新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和其发展模式,还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组织”。

金塔县采取了六项措施,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流通。金塔县围绕棉花、肉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兴办了皮棉加工、棉纱纺织、羊肉分割、脱水菜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保流通。县乡各级瞄准市场调结构,主动出击找订单,按照订单搞生产,使全县各类农副产品订单签约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健全产销网络活流通。建立起了县有协调领导小组、乡有信息站、村有流通协会、组有流通能人、大户的四级流通服务网络。四是组建专业协会活流通。全县共组建各类专业协会22个,其中各类农副产品运销协会6个,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开辟绿色通道畅流通。县、乡在切实加强农副产品运输交通安全和防疫检疫管理,严禁超载车辆的同时,安排交通、道路征稽、运管、货运等部门为农产品流通大开绿灯。六是创建特色品牌促流通。县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已初步形成了棉花、脱水菜、面粉、白酒、番茄酱、温室蔬菜等20多个品牌群体,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流通运销。

2金塔县农村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独立性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

在金塔县独立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农民没有一个融资渠道去买回农产品资料,而且缺乏正规的物流组织将其产品运输到位。

2.2农产品生产资料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就金塔县农村地区而言,组成农村物流体系的主要是分散的、实力不雄厚、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这种现状造就了一定程度的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退货、索赔无门。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农村物流经营难度大。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因此建立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是十分必要的。

2.3金塔县农村物流的局限性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农村物流金融模式最大的问题为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作为农村生产中离经济利益最近的一环,但是在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上有着很大的制约。

分散的农业生产,季节性,农产品物流的风险增加。

3解决金塔县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独立的农村物流金融机构

建立正规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农民可以向其申请农业物资贷款,用贷款购买物资,在农产出售后再归还贷款,这将改善农民的资金缺口,也将使当地经济有良性循环。同时金融机构承担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供应物流有利于降低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有利于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3.2对物流局限性的改善方法

物流信息可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物流运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其次,在农村失业及隐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者日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与物流相伴的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降低了农民的资金占用成本。总之,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来看,发展农村物流都将增加或变相增加农民的收入。最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物流金融是农村物流和资金流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农村物流和农业农村金融合作与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各方利益主体合作促进,互相监督,共同发展,以实现“双赢”的效果。中国农村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农村物流和金融服务的银行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自我身体优势,访问来自多个来源的信息,以便更顺利地融入农村物流和资金流。

参考文献

[1]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820.

[2]刘丹.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3):6062.

[3]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8588.

[4]杜小芳,张金隆.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7173.

第8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关键词:解释结构模型;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湘潭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的输出、农资物品的输入大幅增加,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农村物流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了制约湘潭农民增收的瓶颈;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对降低农村物流成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湘潭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快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湘潭农村物流系统的发展受到了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关系复杂。

目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平海等学者主要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黄立军等学者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选出影响农村物流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暂无文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湘潭农村物流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当前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得出湘潭农村物流发展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1.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ISM)是1973年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为了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了这种方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揭示了系统的结构,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应用面十分广泛,适用于变量众多、关系复杂且结构不清晰的系统分析。

1.2 解释结构模型步骤

ISM方法的作用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关系,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其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任何一个系统都由很多要素构成,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影响该系统的所有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

(5)建立系统结构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系统结构层级图,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2 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

2.1 湘潭农村物流业发展概况

湘潭位于湖南的中部,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与长沙和株洲成品字结构,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是广大内陆地区通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湘潭共有63个乡镇,1 617个自然村,农村人口206.83万,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莲产品集散地和重要的蔬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率达66.8%,农产品经济和物流发展潜力巨大。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9.1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8.74万吨。全年出栏生猪560.44万头,出栏牛1.07万头,出栏羊9.25万头,禽蛋产量3.26万吨。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1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1家,过5亿元的10家,过1亿元的39家。其中,湘潭县是湖南省第2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

近年来,湘潭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目前拥有城镇人口150.23万,城镇化率达到54.02%,在湖南省位列第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大力的改善。2011年,湘潭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 777.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6.75%,乡道和村道占农村公路的87.99%,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5%以上,通达率达到100%。同时,湘潭合理规划布局了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建设、“万村千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大力发展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乡镇农资配送超市和村级农资终端,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2.2 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现有的诸多学者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本文在结合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湘潭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影响湘潭农村物流的影响主要划分为:

(1)农村现代物流理念(S1)。目前农村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农村物流暂未在农村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物流意识的淡薄必将严重制约农村物流的发展。

(2)城乡物流衔接程度(S2)。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农民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村物流相对于发展良好的城市物流体系来说较为滞后。在高程度的城乡物流衔接体系中,城市物流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物流的发展。

(3)农村物流组织现状(S3)。高效、快捷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可以将城乡物流系统有机的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对外界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推进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4)农村物流流通渠道(S4)。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买难卖难”矛盾突出,遏制了农村消费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5)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S5)。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目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电子商务平台、EDI等技术应用不普遍,需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

(6)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S6)。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地域广、交通通讯条件差,普遍物流设施落后。

(7)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S7)。农村物流物流技术应用暂处于原始状态,现代化物流设备如冷链物流设备、包装机械等使用所占比例很少,甚至有些乡镇零使用。标准化程度低,在物流流通中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导致成本增加。

(8)农村物流人才培养(S8)。农村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对农业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虽然目前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开通了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真正回到农村、扎根农村的专业人士很少,既有现代化的专业物流知识、又有农村实践经验的多层次物流人才急需培养。短期内人才短缺、研究落后的现象必将制约农村物流的发展。

(9)农村物流政策法律环境(S9)。农村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农民的权益保障体系、农村物流风险评估体系等暂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政策法律环境来引导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10)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S10)。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是一个辅助行业,不仅仅服务于服务业,也融入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涉及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物流的发展必须依托经济的发展,只有足够的物品需要转移,才能产生足够的物流市场。因此,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农村物流吞吐量的增长。

2.3 解释结构模型建立

(1)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2.4 结果分析

根据层级分解的结构划分图建立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系统结构模型,系统结构模型见图2。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可以得出影响湘潭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为农村现代化物流理念、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以及农村物流政策法律环境和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这六项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归根结底,要想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增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健全法律环境,加大对普及物流理念和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视。

(2)第二层次为农村物流渠道和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结合湘潭农村具体情况来看,农村物流渠道和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流通,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任意一个因素的水平过低,都会使得整个物流系统的水平下降,故需要再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整体提升这个层次,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物流的良性发展。

(3)第三层次为城乡物流衔接程度和农村物流组织现状,说明在当前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这两个要素是影响湘潭物流水平提高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整体提升了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若是农村物流组织水平不高,与城市物流衔接不紧密,则不能充分发挥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所营造的优势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这一良好机遇,直接影响物流水平的提高。

3 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1)加大对基础性因素的重视和投资力度。六大基础性因素是实现农村物流高效顺畅运行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着物流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一方面,政府可以多管齐下,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众多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企业、高校、物流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良性的产学研循环,以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物流理论的普及力度,同时聘请专业人士健全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

(2)拓宽农村物流流通渠道,推进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通过合理整合诸多的物流资源,充分发挥心连心集团有限公司、步步高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技术和流通手段。同时,根据湘潭农村实际情况,运用国际物流通行标准、国家标准、物流行业标准来制定农村物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标准,推进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为未来农产品走出湘潭、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做好准备。

(3)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资源普遍倾斜于城区,农村物流可以抓住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机遇合理布局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物流资源,逐步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4)加强农村物流组织结构的建设。目前湘潭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加工性的公司与农户物流组织模式,流通性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模式,批发市场与零售物流结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湘潭农村物流的发展。随着湘潭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有机衔接,构建适合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发展的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 平海,张浩伟. 灰色关联视角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54-57.

[2] 谢珊,平先秉. 基于金融危机环境的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47-49.

[3] 胡愈,许红莲. 现代农村物流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86-88.

[4] 何满喜.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经济,2011(2):3-4.

[5] 黄立军,孙树栋. 宁夏枸杞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35-139.

[6] 王红敏,杨蕾. 我国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2008,529:108-109.

[7] 阚中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苏北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2-21433.

第9篇:农村物流现状范文

[关键词]苏北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02-01

1.农村电子商务的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即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2.苏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北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2181家、年交易额5.7亿元的花木产业集群。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具有4318家网店、年交易额达20.3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连云港依托水晶产业,形成了年网络交易规模达3.20亿元的电商集群。

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苏北共有淘宝村2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淘宝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解决就业约5万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本次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3.苏北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网络普及率低。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底,江苏省的网民数达到4416万人,网络普及率达到55.50%,较之2014年增长了3.30%,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城镇网民占比71.6%。数据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其次为年龄太大/太小,占比为28.5%。苏北地区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只有小学及以下程度;多数受过初、高中教育且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不具备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

其次,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解决。有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物流环节过多。其中,“最后一公里”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最后一公里配送,并不是真正的一公里,是指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这一段距离。苏北地区绝大部分快递公司的营业网点仅限于乡镇一级,各村的快件由买家自取。农村地广,但在网上购买商品的居民过少,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成本过高。

再者,大部分农村居民缺乏电商意识。尽管互联网电商发展神速,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村买家来说,还尚不能完全接受网购这一事物,苏北地区也是如此。相对城市网购市场而言,农村网购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现状仍显疲软。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重要的还是在电商意识方面的认知差异。

4.苏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1)需要大量电商相关方面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在做农业电商的基本以新农人或新进农业领域的少数企业在做。随着三农电商的大力发展,需大量的电商专业人才进入,因为目前电商还处于发展期,有诸如电商个体登记、电商经营税收、电商诚信、电商领域的法律问题、电商经营产品质量监督等都有待成熟正规化,均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进入为之服务导航。

(2)网络操作更加普及,去中心化明显。虽然农村W民数量增长快速,但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还是特别突出。 随着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农村手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信息的契机。

(3)区域性协会力量会在农业电商中发挥更大作用。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生鲜农产品电商是皇冠的皇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有通过平台建设,进行专业化分工,基地只负责产品生产环节,电商只管发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其业务也越来越区域化。

(4)农产品电商本地社群逐渐兴起。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社区电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农产品的性价比会很高,比以往传统渠道购买的还要高,生鲜农产品电商更被消费者接受、生鲜电商企业开始盈利。 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占主体,产地直发影响力降低,生鲜电商物流冷链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5)增加有输入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还是以某一特定的产品输出型为主,三农需要许多服务来支持。目前以农产品营销推广为主,以卖农产品为主,且针对性特强,准确的来说,目前是农业产品的电商,将来所有农产品均可以电商形式进行;农村领域的营销推广目前还少有开展,未来这一领域也将得到发展。针对三农服务的许多产业也会以电商形式进行,即输入型的电商,即为农民服务的产业、为农村建设服务的产业、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产业均可以电商的形式向三农领域进行输入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