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现代教育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思想

第1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赫尔巴特;道德;儿童管理;教学形式阶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95-02

一、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原名约翰・菲力德力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二、赫尔巴特教育理论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选择的目的,即培养和发展儿童多在方面的兴趣与能力。另一部分为道德的目的,即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为: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他认为,这种目的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关注的。他认为孩子具有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及宗教的兴趣,他对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使孩子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来继续发展。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道德的形成,因此赫尔巴特非常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所谓道德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孩子能拥有这五种道德观念,才能算是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它们依次是内心自由、完善、任慈、正义和公平。儿童管理作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之一。对儿童管理,赫尔巴特作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到了比较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当孩子还处于幼年阶段,对所接触的东西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因此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命令和禁止的口吻要求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对孩子在幼年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赫尔巴特认为,教师运用命令和禁止的手段时必须与威胁和监督配合使用,被命令和禁止的事物必须明确具体以使儿童能够理解。当性格的主观部分开始显示出来时,一般在后期儿童年龄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调节的训育了。不对儿童采用说服办法,这条规则适用于儿童早期。教学是激发兴趣,形成观念,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过程。他把教师比作“建筑师”或“园艺师”。主张教师应通过一种“艺术”――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建造儿童的心灵。为此,赫尔巴特以一生大部分精力探讨了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这个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三、对现代教育之影响

在赫尔巴特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学是中心。为此他对教学目的比较深入地研究,对此提出了教育的一般目的与最高目的。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与课程的设置有关。例如:经验的兴趣,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由感觉而得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兴趣,与之相适应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赫尔巴特所培养多方面兴趣的课程在我国当今教育中都一一实现了,教育为了实现不同儿童个性的充分发挥,设置了多种学科来满足儿童的需要。由于儿童兴趣爱好不同,要想实现儿童个性自由化的最大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程供儿童学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赫尔巴特注重儿童多方面兴趣,这无疑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对于教育者了解儿童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都比较重视道德,这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儒家思想教育做人要做“仁者爱人”。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的目的。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依然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对道德的重视。例如:孩子在刚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让孩子开始学习背诵三字经及一些唐诗。在孩子进入小学的时候,学校会为孩子开设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步入初中和高中,政治课的出现使孩子接受更高一层的道德教育。大学期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研究生期间,学校依然会开设类似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来不断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以上不难看出来,我国对道德教育给予很大的重视。赫尔巴特认为道德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这对我国现行教育儿童道德所采用的说教方法相对应,教师对儿童进行道德事件的讲解,使儿童自己从内心真正理解道德的意义。(2)赞扬和谴责。赫尔巴特认为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应当给予一定的赞许,学生内心也会感到愉悦。他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应用。相反,当儿童不遵守行为规则时,则要对其进行谴责,这是一种不愉快的艺术,但在必要的时候,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训育方式。(3)良好的健康状况。赫尔巴特认为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循循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我国对教师的人格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审核,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审核。因此,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对我国教师的教育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反映了封建国家的特色,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落后的一面。由于当时德国封建落后,所以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德国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人们才开始重视并迅速传播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形成“赫尔巴特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引起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对发展美国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他的教育思想传到欧洲其他地方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朝末年传到我国。赫尔巴特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及教学形式阶段对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赫尔巴特的许多思想至今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聚英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学考研复习指南[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教育学讲义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第2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农村学校思品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的及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并结合课文内容选用最新的资料,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走近法律”一课的教学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某某因经常上课讲话又不按时交作业,班主任老师便不允许他来校学习。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小光的父亲要正在念初二的小光去打工挣钱,老师上门劝阻,小光的父亲说,他的孩子老师管不着。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你又该如何做?”我们设计了十几个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考查全班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把考查结果用计算机绘成柱状图。课堂上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考查结果,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法律意识亟待提高。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小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利用信息技术资料的丰富性,开阔学生视野

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手头没有太多的资料,上思想品德课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网络具有查找、利用资料便捷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数据材料,都可以随时满足大家的需要。例如讲“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我在上一节课预先布置了一组作业:(1)收集并列举凭借顽强毅力终使学业、事业成功的名人及身边普通人的事例。(2)收集一位我国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言。(3)整理1~2位当代青年创业成才的事迹。这些作业都由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改变了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发展了其搜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讲课时我先利用Storm Player播放课本上的《保卫黄河》,雄壮的歌声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听过歌后,我给学生讲述了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又播放了一首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MTV的画面真实传神,充分展现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感人至深的歌词与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教师步步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才有可能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整合亟待突破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有效整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可否认,我们也一直面临诸多的困惑与挑战。

目前,农村学校建立校园网的还不是太多,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教学硬件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例甚低,有些虽然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往往徒有其表,成了简单的视听播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创新,形式与内容脱节,有的选择歌曲、新闻片段或录像片段等,形式是新颖的,可往往与教学内容联系甚少;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是教师对情境材料做一一对应的解释,结论肤浅,拓展不够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地思考并应对。

第3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生命教育

道家文化萌芽于先秦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之一,其中蕴藏着不可或缺的宝贵教育思想。在近代,我国曾多次引进国外的优秀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基本国情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瓶颈。而道家思想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在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包含着一定的文化适宜性。这种本土的文化思想则更有助于我国当前教育中各方面的吸收与消化。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的转变、欲望的攀升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道家思想对于社会发展所暴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如道家思想反对儒家思想中附加的礼乐束缚,强调减轻人的欲望,教育要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认同。道家教育思想从诸多方面弥补了儒家教育的不足,儒家尚人为,道家尚自然,道家强调教育培养的是理智与情感兼具,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我国传统的教育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人不当人”,而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在以杜威为代表重视“人的价值”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吸收借鉴道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有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此外,在某些角度上,先秦道家思想与西方浪漫主义教育学派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如重视人的价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一次跨越中西方文化的不谋而合。因此,再次提倡道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先秦道家思想的基本概述

(一)道家思想的教育观

道家的核心思想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渊兮,似万物之宗”[1]。可以发现,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主张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道而生,从道演变而来。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阈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可以发现,老子首先承认“人”在宇宙及社会中的地位,其次在四者的关系中,其强调人的价值及对人的尊重问题。然而值得肯定的是老子并没有为此而走向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肯定了道的至上地位,强调了人要服从于自然法则[2]。此外,道家思想中所倡导的自然之道,并不单纯指天地间的自然,更有自然而然,循其天然规律的涵义在其间。实则是提倡包括了遵守客观自然世界、人世社会及个体身心变化发展等自然规律方面的内容。在教育学领域我们需要致力于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人与自然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多数研究长期以来就只是局限于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至今仍对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问题存在着认识冲突与抉择。尼采认为,在知识与生命之间,生命更具有决定意义,生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理性则属于第二位。现代教育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出发点问题,它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的是人的第二天性,而扼杀人的第一天性,即扼杀人的本能与个性。反观我国,国内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在二者的关系中,往往更加倾向于偏向教育的社会目的,忽视人自身的发展价值,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面基本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该类别的教育目的观往往会带来弊端,如教育忽视自然,进而致使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接受教育看成是一种利于谋生的手段,而不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道家思想的教育原则

一切事物皆由道而生,遵循道的运作规律,那么“道”又是如何运作的呢?老子认为道的运作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3]。“反者道之动”是指,道作用下的万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事物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存在,而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弱者道之用”指道作用于万物的特征。道的作用是柔弱的,使万物不觉得有压力,却使万物繁荣昌盛,即“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做法[4]。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的作用,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类似于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教师不是不管教学生,而是采用“柔”的方式指导与促进,使得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遵照其身心自然的发展规律。

(三)道家思想的教学过程

道家思想中有关教学过程部分的内容主要以老子的观点为代表,其将教学过程分为观、明、玄览、行四个过程,以下为详细阐释:观:老子认为“道”隐藏于万事万物中,因此,认识“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观察事物的表象,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学习间接的书本知识,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学习心态。明:即通过对事物表象的把握,把信息和材料上升为理性知识。这其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见小曰明”、“自知曰明”和“知常曰明”。首先,要从细微处观察;其次,是强调人贵在认识与了解自我,具备正确的自我意识,现代心理学也强调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个体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及准确的自我评价,才能客观的看待外部世界;最后,通过丰富感性经验的积累,提升到理性知识。玄览: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强调在学习中,学习者要做到内心清净空虚,排除原有的成见、思维定势、清除杂念、同时排除外界的干扰平心静气地进行学习。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5],即要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指导行动。老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四)道家思想的教师观

老子主张无为之事,不言之教,但是并不是指教育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的是,老子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不仅提倡择师,更要求贵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强调为师的条件。老子认为“古之善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识”[6],即教师要深刻领悟道的内涵,把握教育规律,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会自然而然地、自觉地运用道的法则,按规律办事,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此外,老子认为教师要善教人,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对象,把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辩证的看待师资问题。“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是不善人学习的榜样,不善人也能为善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一思想为老子首创,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观

道家思想中所倡导的自然之道,自然而然,循其天然规律的涵义在其间,并不单纯指天地间的自然。实则是提倡遵守客观自然世界、人世社会及个体身心变化发展等自然规律方面的内容。因此,现代教育应借鉴其思想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一种回归生命、推崇生命精神的教育观,这其中主要包括发挥教育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三方面。人处于自然界中,首先我们需明确的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即人要遵循客观自然世界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与大自然亲身接触,也可以开展多种自然科学活动,重视各课程领域中的科学教育部分,让学生具备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传统教育相对于个人价值,过于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教育需要回归人性,“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目标是人的发展,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需要重新衡量二者间的关系,倡导回归生命的教育,回归生命的精神。具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明确学生的地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兴趣与需求,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具备一定的选择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并不是指教育只能片面地迎合学生心理,不注意社会实际需要。而是强调教育应该在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者的需求与兴趣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创设有利于其学习的后天环境与条件,最终通过对个人的培养以达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原则

把道运作的思想引入现代教育领域中就是要回归生的精神,回归生命教育,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反对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认为在这种体系下,教师成了传授知识的手段,学生成了传授知识的产品,二者都沦为非人格的工具,而知识则成了统治者,这样就形成了“非人格的知识专制”。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去从事教育,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重视引导与支持,而不加以人为的强制灌输,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以期充分发挥自我内在的潜能。在另一个方面,道家思想具有明显的辩证色彩,其强调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都会向矛盾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妥善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功利化,一味地控制学生,也不能完全放手,顺着学生的天性发展。需注意的是,“无为”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加管束。而是反对“妄为”,反对教师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幼儿的学习,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行不言之教”并不是真的“不言”,而是“少言”。“言”应合乎自然原则,要“言”得少却“言”得精,合乎自然而无为。由此可知,老子虽不废为学,但必以道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这才是绝学无忧的真谛。

(三)教学过程

先秦道家在教学过程这部分所强调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当下教育中,探讨的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原有经验与兴趣需要积极探讨并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指导———接受”与“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奠定学习的基础,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而且接触事物需要实践操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体验性与参与性。其次,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包括教室墙面的设计、活动区的摆放,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来安排。最后,我们应该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实践类知识的了解和巩固,采用通过任务或方案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

(四)改善师资

师资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手段,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所以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不断反思,利用自己的智慧与情感来达到专业能力的提升及教育目的的完成。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师地位,教师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人,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智慧。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感情来投身教育事业。其次,我们更加强调教师要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保护与培养,因此教师自己必须深刻理解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教育观念,让这些观念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信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与兴趣,始终贯彻“不言而教”的教育原则,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明确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要利用教师的智慧发现教育契机,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度”。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2〕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1270.

〔3〕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6.

〔4〕田云刚,张元洁.老子人本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8.

第4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主张“以和为贵”也是儒家教育管理思想重要标志之一。“和”是对宇宙和万物存在形态的描述,是天地之道,故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后来发展为作为性命之源、礼义之本、处世之行的和谐,则指人们相处和睦、和谐。所以,“以和为贵”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学校内部之间、学校和外部环境之间必须保持和谐的关系。学校内部的和谐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教职员工队伍的不稳定、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出现不协调、待遇上感觉不平衡等等,学校管理者要处理好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高水平的沟通能力。只有经常沟通,才能达成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最终使学校形成职权分明、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学校外部环境和谐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家长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学校与家长的和谐重要的基础是教育孩子的目标必须一致,学校管理者应经常与家长沟通,最大限度地消除家长对学校产生的误解,形成教育的合力。而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与主要存在地方政府及其上级领导部门之间、与兄弟学校之间、与所属社区之间等等。一个好的外部关系,能够使学校尽可能多的争取教育资源,从而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二、“修己安人”,重视领导的作用

儒家教育管理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领导的作用。作为好的学校领导,重在道德修养。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管理密切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孟子就曾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即人们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则在于个人本身。

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还应具有创新精神。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向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尖锐的一问:“如果校长本人都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话,又怎么可能带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职工队伍、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作为新时期的管理者应当有独树一帜的办学方针和管理策略,不守旧,不盲从,锐意进取,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敢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第5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一、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1.以学生为主导

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导,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以学生为主导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作为倾听者的课堂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去参与授课,从中体会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古文言文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对文言文进行翻译、讲解,等到课程完毕之后,教师进行补充与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鼓励,这样能够在下一次授课时得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情境创设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运用情景创设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表达水平。利用情景创设式教学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在情景模拟中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情境创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注重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重要作用。情景创设过程中应当加入古代礼仪配上古代文学语言,充分体会中国古文学的文化色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礼仪,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下,丰富教学内容成为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汉语言文学是涉及范围很广的一门学科,现代文学、古文言文、古诗词、古汉语等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汉语言文学。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是必然选择。中国汉语言文学之间大多相通,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在学习古汉字的同时可以附加一些常见的古汉语词组,使其建立联系,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应当进行补充,比如历史方面。历史与汉语言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附带讲述一下当时的一些典故或者是作者的生平,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文学能够理解的更为透彻,有效地促进汉语言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中的文论时,可以适当的讲述一下当前我国的政治形势,分析一下我国的国情,丰富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关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1.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思想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理论型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这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特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指导,我国的教育工作根本就无从开展,不知从何下手。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政策型的教育思想,这主要是指我国在宪法大纲以及教育法律法规上确定教育必要性和对教育的具体规范,从中体现出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大纲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国民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型的教育思想,这主要由广大第一线坚持在教育工作岗位的老师通过实际的教学,经过理论思考而形成的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实践型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用于解决当前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的理论指导。

2.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认识功能,对现代教育产生最基本的认识,启发人们的思考,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遇见功能,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让人们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教育思想是对教育活动的规律性的总结,因此,掌握了教育思想就等于认识了教育规律从而实现其预见功能;导向功能,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调整功能,通过认识教育思想进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可以使人们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行为;评价功能,为教育评价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尺度;反思功能,教育思想课促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总结等,使教育工作者能客观理性的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效果,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和的素质。

第6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改要求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认识倾向,它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和从事活动,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把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并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思维能力的契机来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利用电脑从网上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图片或动画,以直观、生动的形象通过多媒体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新课时可以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歌曲、案例或图片,这样能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和艺术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以幻灯的形式把教材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网站中下载一些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脉、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

成功的教学冲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知识只有通过语言的形象展现、情绪的积极感染,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意志,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把知识转变为坚定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坚定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入学习。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能和民主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重视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环紧扣的教学程序中,自然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求知网络,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更激起参与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比如,在讲“怎样培养高雅情趣”这一节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一段黄山的自然风光,让学生陶醉在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中。然后再让他们看几幅漫画,漫画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于儿童的热爱,对于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资源地流淌出来,不加雕饰,浑然天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样通过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新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四、运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24页)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认识,“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可见,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网络化教学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大量实验表明: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氛围中,教学易于调控,便于调节,对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率确实大有好处。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要适当应用多媒体,不是什么地方都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3、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4、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5、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

第7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19—01

一、中国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历史功绩,主要是通过其教育家的言论和实践体现出来。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曾说过,“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由孔子那里出来。”千百年来,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历来备受社会所关注,人们对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孔子教育思想显得非常重要。孔子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以本心修养为开端,立足于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为教育目的,强调“修己以安人”,君子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活力来源于继承与创新的发展机制,在个人道德觉悟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由人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普适性价值。着力探究了孔子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观念并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一)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及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孔子认为,要实现“仁”,不是靠少数人,而是靠全社会,因此,受教育不应为少数人所独享,而应是社会事业,不论什么人都得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看来,在生理条件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差别是微小的,只要后天好好教育培养,孔子主张教育的社会性,但不等于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一样的要求,同一样的方法;而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二)以身作则,万世师表的教育思想

所谓以身作则:则即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为准则。”万世师表“者,当推孔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知何正?”他又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信”。由此可见,孔子不仅从理论上强调以身作则,而且在实践上还作出了典范。学而不厌,严于律己。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孔子不光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不厌”、“不倦”,还应该严于律己。

三、以“仁”的理念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孔子说:“仁者爱人”体现于教与学的关系上,就是讲平等,讲民主。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由此可见孔子不光强调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应该做到“不厌”、“不倦”和“律己”,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同样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可以多次重的,即学生和老师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就是讲的是在某个领域的老师在另一些领域可以就是学生的角色。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爱心的理解上,存在于师生心灵间平等的交流之中的。真正的教育会像阳光一样终身关怀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

四、思想道德教育

(一)中庸思想道德教育

孔子认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一个可以协调各种矛盾的人,他希望教育出来的主体,是可以被各方面都接受的主体,这便是“中庸”的思想。首先,“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关于人生哲学的命题。事实也证明,在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的取得与智力因素的关系并不明显,而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习惯则占据首要位置。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人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时,首要的目的,并不是使他们学习具体知识,而是养成一个习惯。”那么,对于大学生也是同样,在某种意义上说,养成一个习惯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二)美育的伦理思想

在孔子看来,美育既是道德伦理,也是政治伦理。对个人修养来说,美育既可修养身心,又能涵养品德,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政治伦理而言,美育既可以治国安民,又可移风易俗,所谓“治上安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治国”成为孔子最主要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尽善尽美。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把美育狭隘地理解为艺术教育。即使在艺术教育中,也只是强调其技能技巧层面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由此导致现代人对美感体验的不足,进而造成境界的缺失,无法进入较高的审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孔子所强调的尽善尽美的审美境界,对我们今天学校的美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匡亚明.孔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7—46.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第8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一、现代教育思想的概述

我国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思想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理论型的现代教育思想、实践型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政策型的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它历经了时代的沉淀和发展,并结合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形式,作出时代予以教育的回应,是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理论型的现代教育思想,是指一些知名的或者学术的教育家在教育领域做出的一些具有理论性的思想论述,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结构和理论基础。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指一些教师通过实际教学而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也可以说是经验教学理念。政策型教育思想则是由国家明文规定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向性作用,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必须严格遵守的教育教学大纲基础。

二、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小学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我国当今教育的指导思想,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然不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远发展,只有将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改善当前我国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所以,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思想完美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生为本”,这是完全契合我国教育理念的,只有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保障学生长远发展。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智力的提升还是能力的培养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带来影响。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学生能力培养得到重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意味着学生能够切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感受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对广大师生而言,现代教育思想是经过实践而产生的,它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所以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汉语言文学融合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三)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汉语言文学是基于汉语的基础之上所开展的一门专业性学科,很多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前人综合实际教学,通过革新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办学特色等方式对人才进行多种模式综合培养,同时也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建设有文化、有内核的校园文化,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但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事物都偏离了原本的发展方向,就当前中小学汉语言文学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其中显露出的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其一,教学观念跟不上时展,导致实际教学低效。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身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这就导致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忽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没有贯彻落实并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而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认知出现偏差。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之间一定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但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还对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走向。

其二,师资力量单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由于中小学的教育压力很大,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偏重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一些学校存在师资分配不均等问题,有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在教学模式创新层面有所不足,有的积极创新创造的青年教师还需积淀和丰富教学经验,过于薄弱的师资力量不利于促进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只有当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将课堂教学与民族文化完美融合,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明白学校汉语言的真正意义。

其三,评价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导致其在教学时的重心和教学目标不明确,进而出现课堂低效的情况。首先,校方在聘用教师方面需要明确要求:教师需以学生为主开展课堂内容,始终秉持着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态度进行教学活动。其次,校方缺乏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不合理,进而打消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从而阻碍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运时展而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一项很严肃的教学工作,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也十分严肃,导致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这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结合注释大致理解全篇内容,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内容做出补充,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是很多教师热衷的一种教学形式,合理创设情境教学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将汉语言文学置身于情教学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就中小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可能会偏重于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情境教学法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带入情感,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感带入,从而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陶冶自身情操,进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育思想下,我国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汉语言文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其中包含了现代文学、古汉语、古诗词、古文言文等,所以学好汉语言文学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文化都是相通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带领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讲解时,可以有效穿插一些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性格进行剖析,从而理解整个事件的走向,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四)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会忽视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下,教师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展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因材施教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来授课,教师可以选择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一组,主张其自主学习,学习能力较差的为一组,对其进行巩固深化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一帮一”小组,通过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一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氛围;二来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及时做出教学反馈

第9篇:现代教育思想范文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讲《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其内容是沙尘暴对人类的袭击,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近年来尤为严重,已由西北、东北、华北继续向南蔓延,2010年华南地区出现特大干旱。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这种现象又会引起哪些后果呢?学生的思维随着录像和教师的提问很快转入到探索沙尘暴的前因后果之中,讨论热烈,争相回答,气氛很活跃。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中理论性较强的、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讲《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在欣赏时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信息传递中,学生能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使其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把握好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这三种关系: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协调两者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课件或布置教学任务,而应加大对课堂的把握力度,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充分融合。让现代的教育技术在情景创设、重难点突破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完全代替老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2.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了实质

在内容与形式这个问题上,刚开始制作课件时,教师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音效、动画使用的度。在制作过程中,哪些内容是一般性展示给学生看的,哪些是要重点强调的,哪些是创设情境、制造气氛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3.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但同时,也有一些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只要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事实上,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有生命力的学生,因此教学中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