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媒体融合战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体融合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媒体融合战略

第1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电媒体;创新品牌;人才

1.我国媒体融合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媒体融合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此期间,中央媒体发挥了引领带头的作用,但是中央媒体由于本地化优势弱于地方媒体集团,平台化优势也没有搜狐客户端这样的互联网媒体明

显,虽然最初造势很大,但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各个省市对于媒体融合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为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经验。比如浙江报业集团所推出的浙江手机报和浙江新闻移动客户

端,半年时间已经超过500万的下载用户。新闻客户端的建立短期内效果还好,但是如果不能搭建巨型用户量的平台,长期效果堪忧。就目前传统媒体对于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改变来看,现阶段我国媒体所做的大部分“融合”,仍处于媒体互动发展的第二阶段,距离真正的媒体的水融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2.传播内容的创新

内容,作为广电媒体的优势资源,也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广电与其他行业,特别是通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要把握内容这一优势资源,必须加强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使受众产生为内容消费的意愿。而要提高受众粘度,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对内容产品的个性化塑造来达到目的,更好地满足分众或小众需求。

从新闻节目上来看,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的弱势即在于时效性。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新闻的传播更是以一N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网络中进行,广电媒体若想在第一时间呈现突发事件,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还可以分为两部分来实现:一是启动网络视频的SNG模式。若将SNG模式运用于网络视频新闻采集,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实现实时新闻播报。二是公民新闻模式。美国CNN创建的iReport网站是公民新闻的成功案例。这个网站完全由网民自行上传新闻视频或消息。成立初期,作为CNN在线新闻运营的分支,网友们的上传都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正式。但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以后,这一制度被改变了。当时CNN得到了一段来自现场学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没有经过审核便在第一时间上传到了IReport,使得iReport流量激增。此后,iReport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网站运营,只有那些将会被CNN网站转载或要在CNN频道上播出的内容才会被进行严格审查。如今,iReport上的网友上传的新闻仍是CNN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影视剧来看,广电媒体有着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巨大的资源库,并且没有太多内容成本、特别是版权问题的困扰,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垄断性的影视剧资源作为其数字媒体平台中的核心内容。但同时应注意到在生产热播影视剧的同时,广电媒体还应自主研发或与新媒体联合开发“新媒体”版,根据新媒体受众和电视受众对影视剧喜好的差异,在购买、制作和编排时有所侧重,尽快实现影视剧产业向数字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常态节目来看,广电媒体所拥有的大量节目资源是一个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商品库。此外,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各种媒体的介质壁垒,使同一内容多介质实现成为可能。广电媒体应注意提升传播内容的附加价值,使内容资源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不同形态的转换,对内容资源进行多次开发、多渠道销售,能够通过跨媒体、跨行业的加工、融合,形成不断增值的产品链,以更多元的产品形态出售给消费者。

3.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和做法,努力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

在以网络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单向、平面的传播体系已经不适应受众需求,如果广电媒体不能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与新媒体的竞争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先进手段,更需要公信力,只拥有先进技术的传播体系不一定能够赢得话语权。因此,未来新型广电媒体集团必须拥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四者缺一不可。当前广电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同时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重视首发、首播,借助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自身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度挖掘满足主体受众需求的节目,积极开发新的用户群体,并对受众进行细分,适时对频道设置和播出模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我们还要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进行运作,努力在选题、视角、表达、呈现等一系列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的转变,让新媒体用户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取信息,愿意看、喜欢看我们提供的内容,这也是对广电新媒体团队的一个巨大挑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代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换和传统媒体的必然消亡,而是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互补促进式发展;其根本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开通了互联网和手机版的报纸或者杂志

这种单纯技术平台上的置换,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传播方式去满足更多受众的愿望及需求,将体现传统媒体价值的基础读者和观众请回来,将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商吸引回来,将所生

产的文化产品,以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多地销售出去。这绝不是新旧媒体的单纯替换,也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平移,而是要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的跨媒体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第2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作者简介:罗琦,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节目制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电视艺术,新媒体融合研究;金晶,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研究。

摘 要:我国媒介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应坚持电视节目特性,发扬自身优势,通过网络传播逐步渗透,手机终端及时反馈,同时保障公信力及确立权威性,培养电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进行全媒体运作才能创新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节目;全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69-02

所谓媒体融合,即是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密切互动,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集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虽然电视仍然是人们日常收视的首选,但央视―索福瑞历年城市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观众以每年2%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电视节目如何在新媒体冲击下,突破自身瓶颈,变劣势为优势,与新媒体强强联合,放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必须追求的目标。

一、电视传播,品牌认知

电视节目应坚持自身特性,发挥比较优势。电视节目的可视性、观众对节目情感性诉求和节目按人们生活习惯编排的时间性是其它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一)可视性

在电视屏幕上,观众能够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节目内容,有新闻、电视剧、纪录片、广告、访谈节目和娱乐节目等。节目形态各异,时间长短不一。电视仍然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最适合一家老小共同观看的最具可视性的媒体。同时要注意到,当下的一些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往往全国几家或几十家电视台会争相模仿,也就是业界俗称的节目“同质化”现象。在追求节目可视性的同时,要注意以低成本和节约为宗旨。例如2014年由冯小刚导演筹办的春节晚会,就以低成本、节约和创新为宗旨,收到了观众的呼声。此外,与某些大投入、大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相比,2011年一部创各卫视收视奇迹的《甄传》,没有华丽的宫廷场景,没有夸张的人物造型,但凭借精彩的剧情,演员的精彩演技,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电视剧精品。

(二)情感性

电视往往在情与理之间把握观众心理。新闻节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往往带有“情”。例如每年七月与九月,各新闻节目里都会出现“毕业季”与“开学季”的系列报道。法制节目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使观众也动之以“情”。当然,要注意的是,有的编导为了追求节目的可视性,一味地放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使得电视内容过于感性,使观众失去了理性思考的空间。在电视播出时如何避免把真实、真切和真诚的内容传递给观众而产生虚假、做作和矫情的效果,是电视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

(三)时间性

电视内容的播出,完全是按照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事件流程来设置和编排,因此电视内容与生俱来的拥有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伴随物的独特传媒属性。例如早间时段,以大量的信息资讯为早起的观众提供早间新闻,上午时段基本为重播节目时间或教育类节目,中午和下午分别为资讯时间和休闲娱乐节目。晚上人们下班回家后的黄金档则以新闻栏目为主,晚饭后,则以电视连续剧为主,使观众释放一天的压力和疲惫。周末娱乐、休闲的综艺娱乐节目占据了大部分屏幕时间。可以说,电视各时段的节目内容和观众群涵盖了从老人到儿童,从上班族到自由职业者,从发达城市到偏远的农村地域。因此,不同内容的不同时段编排仍将是电视内容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四)品牌化

在众多的媒体竞争中,电视要想深入人心只有凭借其自身的节目品牌。电视媒体建立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打造独有收视价值的过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已经成为湖南卫视的品牌。央视一套“以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节目在众多的新闻评论节目中独树一帜。电视品牌要扩大知名度并保持活跃性,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推广和传播。最好的推广和传播通常是和节目相结合,和媒体相结合,制造关注点。

二、网络传播,逐步渗透

(一)门户网站,打造观众忠诚度

除了电视媒体需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外,电视更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将电视主流媒体强大的视频资源和其他媒体的内容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加以整合,使节目视频赢得较高点击率,赢得年轻观众的关注,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当下年轻观众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对电视节目的收视忠诚度下降,对网络新媒体的熟悉和喜爱日益增强,电视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节目的品牌推广。传统媒体可借助新媒体维护和拓展重视读者,提升品牌影响力。网络掌握着大量客户群,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与受众进行互动,增强对电视节目品牌的认同感,进一步密切联系受众,形成电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凤凰新媒体是以凤凰网、凤凰移动传媒和风凰宽频三维一体的跨媒体联动传播体系。通过凤凰网的门户窗口作用,凤凰卫视与凤凰图文资讯服务可以实现直接的信息对接。凤凰网和凤凰移动传媒的页面设计层次上,保持着凤凰传媒总体对20~40岁的白领阶层用户群体的定位。

(二)网络传播,长尾播放平台

网络正在成为电视节目视频的长尾播放平台。目前,在网络上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前卫的休闲方式,网络带给人们以更多的参与和深度的情感沟通,弥补了电视转瞬即逝的不足,拉近了网络与用户、电视与受众的距离。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的系列纪录片。作品生动展示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具有民族气息的电视作品。借助于网络上的反复播放,创造了一个传播奇迹,该片也成为2011年和2012年网络上最火热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新浪微博位居每日的热门话题超过了一个月。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在央视推出。经过网络反馈第一二集对美食的展示比例较少,第三集《时节》进行了调整,满足了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诉求。

(三)微博互动,扩大影响

电视节目播出后,难以检测节目效果及受众反馈,微博与微信具有快捷、话语权相对自由的特点,电视节目可以借助微博与微信,激活年轻人热点话题,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建构固定的网络受众群,形成蝴蝶效应。

由于微博140字符的限定使得媒体的信息更加便利,因而,电视媒体可以将微博作为播报节目内容的最佳载体。《中国达人秀》在微博讯息时,同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超链接的方式进行精彩节目预告,粉丝还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和通过微博报名参赛等。这不仅满足了受众获知的需求,同时也推广了节目和活动,扩大了东方卫视的线上影响力。借助微博这个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关注的电视节目进行收视和互动,更有粉丝们会将节目传播至更大的社交范围,实现无成本传播。不仅能打破传统媒体的观众单项反馈方式,更能实现充分的全方位参与。例如2013年8月对前重庆市委书记的审判,央视微博就进行了同步直播,使受众第一时间掌握了审判进展。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的官方微博应有专门人员管理。

三、手机终端,及时反馈

除网络外,手机也是目前一个不容小觑的平台。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的便携性和及时性。一方面,通过手机平台提供的微信,能够形成与微博一样甚至更广的互动,可在朋友圈中形成对节目的舆论圈,也就是俗称的“病毒营销”。此外,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在手机上观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但以手机作为终端收看电视节目不是手机电视的唯一追求,手机电视业务还需在个人操作上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作为新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电视节目正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寻找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观众期待的内容。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保障公信力

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在信息采集、内容选择、编排制作和节目播放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要做到严格把关、科学监管。防止“泛娱乐化”倾向。电视新闻节目在鼓励创新、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应防止在节目中添加或渗进娱乐元素,应始终坚持真实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庸俗之风。

(二)确立权威性

在众多媒体中,电视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是极具权威性的媒体。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有些权威性的信息容易被垃圾信息所湮没,客观上造成网络的权威性受到打击。因此,全社会应提高网络媒体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网络媒体假新闻、垃圾新闻的上网率,力求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在群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和美誉度。

(三)培养职业素养

要使电视节目更好发展,应培养电视从业者素养,建设高素质的全能媒体编导记者队伍,打造集新闻采编、节目编导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化团队,从传统媒体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作转变。作为一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编导记者,必须熟悉电视、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并能最大化地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性,借助各种媒体渠道使电视节目最大化和最迅速传播,这才是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智峰,周建新.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生产的发展空间[J].视听界,2008(5).

[2]李荣,韩秋雯.电视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初探[J].新闻知识,2008(2).

[3]寇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生存策略[J].新西部(下半月),2010(3).

[4]束秀芳.反思2011电视节目“微博营销”――以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与腾讯微博的互动为个案[J].中国电视,2012(4).

第3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关键词:战略;融合;综合信息提供;转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459-03

1 SK电讯的融合发展战略及其驱动力

1.1 SK电讯业务融合发展战略

目前,通信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通信网络正在通过不断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使社会形态和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基于对数字信息通信网络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韩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之一SK电讯提出“数字融合与无所不在”的运营发展战略。今后,SK电讯的主要业务战略将围绕着如何形成“数字融合”和“无所不在”的竞争力全面展开。

SK电讯所倡导的“数字融合”和“无所不在”的运营理念,是指家电、电脑、通信设备等具有数码功能的产品从过去哪种独立发挥各自功能的单一使用模式中脱离出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融合,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整合各产业的价值链,从信息内容、处理、传递的数字化入手,相互链接,向垂直和水平的产业进行扩展和延伸,从而创建一个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其服务的“无所不在”的通信世界。

1.2 SK电讯业务融合的驱动力

SK电讯由原来以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为主体的战略转变为“数字融合”和“无所不在”的融合战略,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包括竞争的日益激烈、面临的技术危机、管制环境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1.2.1 竞争日益激烈

韩国是全球通信业务发展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截至2005年6月,全国移动通信用户超过3755万户,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到77.7%。在市场解决饱和的情况下,SK电讯虽然一直处于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但用户增长开始放缓,虽然数据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话音业务的下降,但整体来说ARPU值停滞不前。

1.2.2 公司原有技术面临危机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可以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移动广播技术、终端能力日益增强。公司原有的技术优势面临一定的危机。

1.2.3 管制环境的变化

韩国信息战略发展研究会的研究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SK电讯的市场份额扩大了11.9%。韩国为了平衡市场力量防止SK电讯垄断,逐渐加强了对SK电讯的管制力度,包括资费审批管制、不对称的号码携带政策。同时移动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禁止运营商介入终端市场等政策都不利于SK电讯的发展。

1.2.4 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用户对电信业务或者说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而是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应用。另外,随着3G的发展,蜂窝网络将会成为全IP的网络,无论是话音还是数据业务都会以IP包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将成为一种内容和应用的发送“通道”,移动运营商将成为简单的“通信管道提供商”,无法参与通道中传输的内容业务的经营。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2 SK电讯进行业务融合六大发展方向

2.1 DMB-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

为了进入移动电视市场,SK电讯和日本的移动广播公司2004年3月联合发射了MBSAT卫星,利用DMB技术为移动终端提供电视业务。

从2005年5月1日SK电讯和卫星移动电视业务提供商TU Media (SK电讯持股28.5%,为最大股东)开通DMB移动电视业务,在两周内用户数达到2万,平均每天新增用户1500户。TU Media是韩国唯一一家提供卫星DMB业务的提供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车载终端等手持终端接入到视频、音频和数据业务。目前,TUMedia在手机电视上同时提供电视与电台广播等一共40个频道的节目。在终端支持上,目前TUMedia提供了手机、手持终端与车载设备等比较多样的终端,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在多种场合下的服务要求。

2.2 WiBro-移动宽带业务

Wibro是由韩国设备制造商(三星、LG)、运营商SK和ETRI(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等共同研发的业务。MIC于2002年将2.3GHz频段规划为Wibro业务。Wibro是韩国鉴于现有通信系统在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上的不足而专门开发的移动互联网技术。Wibro已经宣布将与IEEE802.16e标准进行融合,SK电讯于2005年初获得了Wibro牌照,并于2006年6月实现商用,此后建立了清晰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业务发展面临瓶颈,但由于其在技术层面的优势,以及随着移动WiMAX在美国、欧洲、亚太甚至南美和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升温,此业务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2.3 Melon-无处不在的音乐业务

Melon是SK电讯在2004年11月推出的一个音乐业务品牌,它不单纯地局限在移动网络,而是兼容移动和固定网络,用户既可以将音乐通过无线网络下载到手机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到计算机上。它通过以租听音乐而非买断音乐的方式,以手机或PC连线方式提供使用服务,可使用的终端包括PC、MP3手机、MOD手机、MP3播放器等。

这项业务在7个月内吸引了47万付费用户,提供67万首音乐下载。到2006年6月底,“MelOn”服务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70万人,付费用户数突破60万人,平均月收入约50亿韩元。

2.4 MBANK-移动商务业务

2004年3月,SK电讯推出了MBANK业务,MBANK是通过搭载用户信息的内置芯片,自由使用余额查询、汇款等金融服务、现金提款服务、信用卡服务、交通卡服务的业务。截至2005年4月,MBANK业务用户达到560万。MBANK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IC芯片,虽然之前韩国也曾推出基于WAP的移动银行,但发展并不理想,而引入了IC芯片后,用户量激增,除了应用方便之外,SK电讯还利用银行的营业厅推广业务,开展了新的业务渠道。

2.5 位置业务-移动定位

Nate Location是SK电讯定位业务的统一品牌,SK电讯的定位业务都是基于GPS模式的。

2.6 BcN业务-融合业务

2005年9月,韩国的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宣布BcN(宽带融合网络:Broadband convergence Network)服务试开通运营。BcN相当于韩国的下一代网络工程,这一消息也表明韩国的下一代网络服务正式开始试运营。BcN服务是由SK电讯主导的Ubinet联盟推出的。

3 SK电讯业务融合战略实施

3.1 战略发展阶段

SK电讯业务融合战略的实施,是分层次和分阶段的。SK电讯的业务融合战略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定与无线业务的融合。这个阶段以SK电讯良好的移动数据业务为基础,逐渐向固定互联网渗透,将移动与固定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整合,使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自己喜爱的业务内容。

第二阶段:电信、广电与IT之间的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内跨行业业务融合。这个阶段,SK电讯将自己在电信领域的业务与广电媒体以及IT产业融合在一起,发展移动数字电视、与MP3厂家合作内置音乐等。

第三阶段:无处不在的服务融合。这种融合业务将跨越ICT领域、金融、家庭应用等领域,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业务网络,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目前SK电讯的的战略实施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公司已经将移动、固定网络、互联网和广电网融合在一起。

3.2 多元化战略-从电信运营商到综合媒体公司

进行跨行业业务的融合,意味着SK电讯的业务必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资源和能力。SK电讯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2.1 预先占据融合通信的渠道

移动蜂窝网:继续大规模投资蜂窝网的建设,这包括CDMAEV-DO、WCDMA、HSDPA以及今后的HSUPA。2007年,SK电讯进军中国无线领域并战略投资中国联通,成为中国联通的第二大股东。

DMB移动电视业务:SK电讯和日本的移动广播公司2004年3月联合发射了MBSAT卫星,专门用户DMB移动电视业务,并集合了整个价值链参与者(包括终端厂家、电视台等)共同组建了TU Media公司创作和发行电视内容;

移动互联网业务:SK电讯于2005年年初获得了WiBro业务和频率许可证,于2006年正式商用;

固定业务:SK电讯采取与韩国第二大固网运营商-Hanaro组成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固定业务领域。

3.2.2 技术策略-多网络融合

占据多种业务经营渠道意味着SK电讯必须同时运营多个无线网落,这无疑对SK电讯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网络融合就成为必然的趋势。2006年6月,SK电讯正式推出了面向大众用户的WiBro商用服务,同年9月,在韩国全国范围内扩建WCDMA和HSDPA网络,在此之后将会考虑将固定、移动、宽带无线、卫星等多个网络融合起来,最终形成全IP的BcN和4G网络。

3.2.3 加强业务相关性-进军内容领域

要想更好地整合资源,必须使业务单元之间相互关联,找到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而内容正是移动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固定互联网以及移动电视业务的最佳契合点。因此,SK电讯正在积极进军内容产业,尤其是传统传媒,目前旗下拥有旗下拥有包括全智贤、Rain在内的多名艺人,2008年3月,战略投资中国娱乐和音乐公司太合麦田。此外,SK电讯还在与游戏行业与韩国游戏巨头NCSODFT积极商谈,有意在移动游戏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SK电信公司并且于IBM积极合作,以获得合作商关系管理、费用结算和内容提供所需设备及软件,来处理高容量多媒体宽带数据服务在高峰时期的业务。

4 SK电讯业务融合对各方产生的影响

SK电讯从移动领域向外扩张,必然引起行业内外的波动,除了以往的竞争对手以外,还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如媒体、广电运营商等。

4.1 广电运营商

SK电讯进入移动电视行业,一开始就收到了来自电视广播商的阻挠。它的经营必然对传统地区有线电视运营商构成威胁。因此韩国的广播法禁止SK电讯等通信公司利用它的移动广播网络提供地面电视节目。但电视广播商仍然感到不安。SK电讯的DMB业务原本计划2005年1月推出,但韩国广播协会称,只有诸如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和Munwha广播集团公司等传统的广播电视提供商才开始运用陆地传输网络提供移动电视业务时,才允许SK电讯通过卫星网络转播陆地电视信号。为此DMB业务一直推迟到5月份才正式推出。

现在,韩国四家陆地电视广播商已经达成协议,通过陆地电视广播网向移动用户提供免费的移动电视业务,这将对TU Media的卫星DMB移动电视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4.2 竞争对手

KT(韩国电信)作为韩国最大的固定、宽带运营商,一直占据着市场霸主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饱和,其固定话音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MIC规定宽带业务资费必须经过MIC审批,更使其受到很大限制。

而SK电讯的融合战略肯定会进一步威胁KT的市场地位。在SK电讯的强大攻势下,KT也紧随其后,也将目标设定为向媒体公司转型。2005年6月,KT联合了自己的子公司-韩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KTF以及作为ISP的KTH组成了一个联盟,借以吸引内容开发资源,并寻找收购目标。同年9月,KT以280亿韩元收购了韩国最大的电影制片公司Sidus FNH 51%的股份,并欲收购韩国第二大互联网门户-Daum公司,一边整合自己的固定与无线业务,与SK电讯进行竞争。2009年4月,作为韩国最大的固网和宽频业者,KT兼并了SK电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KTF,成为资产规模达24万亿韩元、销售规模达19万亿韩元的通信行业“巨头”。

尽管KT有跟随SK电讯进入媒体行业的趋势,但KT却刻意保持与SK电讯的距离,放弃了参与SK电讯主要持股的TU Media公司,只同意自己的子公司KTF持股2%,以便KTF的移动业务能够获得TU Media公司的内容。

4.3 内容开发商

对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开发商,如电影公司、唱片公司、电视台来说,电信与传媒行业的融合对于内容的非常有利,尤其是在唱片和电影市场不是十分景气的时期,新的内容渠道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电视台、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才会愿意积极与SK电讯、KT等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建立联盟或成立合资公司。

今后,SK电讯也会介入游戏领域,这就会对一些中小游戏开发商造成极大威胁。不过,在多种业务的融合之后,更需要创造力强、开发灵活的中小型内容开发商;再者,SK电讯也不可能将所有内容行业纳入自己旗下,SK电讯将主要专注于涉及版权问题的内容,这样可以解除复杂的版权谈判、纠纷以及购买,加速内容在业务网络上的流通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内容在各个网络之间的复用。

5 SK电讯的融合战略对中国联通战略的启示

SK电讯作为亚洲领先的电信运营商,其未来发展战略对中国联通来说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5.1 融合战略的实质是“转型”

SK电讯的业务融合战略实质是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现在很多运营商都在考虑,只是角度不同,策略不同。一般战略转型主要体现在业务、网络和用户三个层面。SK电讯主要是从业务的角度出发,而网络演进、战略投资等策略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进行的。中国联通的转型过程中,各分公司推出信息化产品,正是从业务层面转型的开始。

5.2 未雨绸缪,洞察市场先机

SK电讯作为业绩好、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运营商,能够未雨绸缪,对市场变化做出预期,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作为重组不到一年、面临业务发展繁重任务的中国联通,如何紧紧抓住国民经济信息化、通信产业变革、国内电信市场竞争和监管政策调整的机遇,实现固网和移动业务的和谐发展,SK电讯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5.3 多元化、综合型信息服务提供商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出路

BT、NTT、KDDI等全业务运营商都在积极探讨电信企业的转型问题,他们的定位基本上都是为用户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的“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而SK电讯更是将这种思想扩大到广电、IT、传媒、娱乐等行业,这种多元化、综合型的企业发展策略将是全球传统运营商的出路。

5.4 正确的运营定位是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SK电讯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将自己定位为直接面对用户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者,达到了加强自己在整个价值链上的控制力、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业务开发扫清障碍的效果。中国联通在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可做参考。然而,如何正确认识自身资源的价值,如何将各种资源纳入自己的系统,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并最终以统一的品牌、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提供给用户,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方案。

第4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改革内容回顾

2013年4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爆炸事件在第一时间受到了美国和全世界的关注,而CNN也通过“三点多面”的信息传播平台对这次事件做出了全方位的迅捷报道。除了24小时的传统滚动直播方式的追踪外,社交网络(SNS)和网络互动新闻(iReport)、播客(Podcasting)等新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其线下服务系统(CNN Mobile)也将报道第一时间送达客户端。②CNN在突发事件中的立体化报道模式是其媒介融合战略的成功例证。在保证传统领域优势的基础上,CNN在数字化平台上对内容进行更加优质的整合和推广,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传播的强势地位。面对不同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新媒体终端,CNN都推出了一系列十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门户网站建设。CNN在网络媒体的建设中投入了巨资,不吝对新技术的投入。为迎合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CNN在门户网站建设中利用其内容平台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整合,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范式。在全球各区域设置的信息点让他们在传播渠道和资源方面都先人一步。融合的力量帮助CNN网站访问量在2013年达到每月7400万人,仅落后于Yahoo News的1.1亿访问量。③

iReport及客户端开发。发端于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报道,CNN首次尝试了iReport“公民记者”的报道方式。普通的观众被赋予了文本、视音频上传和分享新闻的权利。CNN 国际频道还为此推出了一档时长半小时iReport for CNN的月播节目。2011年iReport借势推出了新的互动模式,这个叫做Open Story的互动栏目固定设置一个主题,网站用地图标出同一主题的报道,将普通民众的报道和CNN正式稿件置于一处。④民众不再是“沙发上的土豆”,互动和分享也更加符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精神特质。

TV-Everywhere 多终端交互平台。2009年美国康卡斯特、英国威维珍等公司推出了“电视无处不在”(TV-Everywhere)的服务,根据GFK公司的调研,近半数的美国付费电视订户使用过此服务。⑤迎合此潮流,CNN也顺势推出了为移动用户的服务,此前有线电视的付费用户不再需要缴纳额外的收视费,就能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同节目内容的浏览。CNN通过将屏幕向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转移,实现了无处不在的无缝传播模式。此外在广告方面,CNN建立了整合的营销体系,在不同的平台上推出不同的细分广告。充满互动性、个性化的广告再加工设计大大增加了点击量,CNN也因此赢得了更多广告商的青睐。

与社交媒体合作增强用户粘性。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正在缩小,CNN选择了开放的态度,它与众多网络社交媒体如脸谱、推特以及优兔等视频网站建立了合作,进行“线上互动”“线下服务”“电视网络播出”,⑥比如主持人通过在社交网络上的注册账号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交流,得到第一时间的反馈信息。值得注意的是,CNN通过准确分析受众的喜好和消费趋势,为其节目的编排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此举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

改革的内生动力

1.CNN具有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在传统媒体时代,CNN就凭借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成为行业的领跑者。相较于其他世界级传媒公司,CNN成立较晚,但是作为后起之秀在许多方面敢为人先。上世纪九十年代,CNN就利用卫星电话成为海湾战争第一个现场报道者。在全球化的时代,媒介发展离不开渠道的建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CNN就抄底购入了多家美国新闻报社,此举让CNN驻外记者站点超过40个,居全球首位。⑦驻外中心站、驻外记者站和国内记者站的多层次架构保证了全球化战略的真正覆盖。这些举措无疑都得益于对宏观形势预判的准确战略眼光。

2.传统媒体积累的强大品牌优势和稳定受众群体。新媒体和新品牌虽然拥有新锐的力量,与拥有悠久底蕴的传统媒介集团相比,他们缺乏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以CNN为例,它只需在节目中播出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就能为自己的iReport客户端进行推广,直达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受众,而新兴媒体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推广自己新近研发的APP,且影响力十分有限。品牌的优势让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赢在了起跑线上。

3.先进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CNN内部的媒体资源系统能够处理来自全球的素材,频道、网站和其他的新媒体都有编辑使用的权利。记者和编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通过内部的检索系统,能够检索到细致至每一帧画面的关键词描述,从而节省了在带库查找素材或重新拍摄的时间。人力方面,CNN网站不仅设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与其频道和栏目联系,还有自己的制作小组和应对突发新闻的小组,专职的主任负责协调这些不同小组的合作。⑧在媒介融合时代,这些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全媒体记者,他们拥有聚合的新闻思维,具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采编能力,保证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媒体的整合传播作用。

4.母公司时代华纳强大的媒体融合能力。2011年,CNN收购了新闻应用Zite,收购价格为2000万美金,而在去年,流行新闻阅读应用Flipboard从CNN手中花费6000万美金买入Zite。⑨两年时间CNN就通过转手获得了4000万美金的收入。新媒体时代意味着更大的投入。资本的支持和成功的运作都离不开母公司时代华纳的强力支持。

对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启示

1.内容为王,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打开CNN. com/International网站,能够看到其介绍为“持续为您提供全球顶级新闻”⑩。CNN的确在新闻传播的许多方面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其传播的内容往往是重量级的头条或独家消息,如上文中提及的波士顿爆炸案。全媒 体时代中,内容的核心地位没有动摇。无论是专业的记者报道,还是普通民众的iReport,对于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时间的现场画面。欣喜的是,我国传媒也正致力于此,新华社海外分社数量达到了171家,驻外报道机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11这些机构是我们赢得国际话语权的保障。

2.增强整合传播的战略思维和资本运作能力。CNN的资源共享系统、TV-where和全媒体记者等案例,都是整合传播战略思维的经典产品。在媒介融合时代,增强国际话语权对媒体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国内的媒介机构往往业务界限较为分明,在这个需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资源整合传播的时代,提升整合传播的战略思维和视野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传媒业作为创意性产业,需要通过金融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12相对于CNN等成熟媒体以及其背后的媒介“航母”,我国的媒介集团整体实力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资本运作方面还需要提高。

3.增强合作与互动意识。彼得·德鲁克曾说过:“需要创新的不仅限于工程或研究部门,而是延伸到企业的所有领域、所有部门、所有活动中。”13从CNN在媒介融合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跨栏目、[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跨频道合作中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的力量不能忽视。在国际传播领域,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在世界著名社交网络中注册账号,这是与受众最为直接的互动模式。14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互动为我们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用户数据,为因地制宜地改进传播方式提供了精确的参考。

「注释

①财经网:《皮尤:传统广告滑坡严重 电视观众向网络转移》http://tech.caijing.com. cn/2014-03-31/114056084.html. 2014年3月31日。

②孔朝蓬:《媒介融合时代突发事件报道传播立体化转型 – CNN波士顿爆炸案报道的启示》,《华夏文化论坛》,2013年第2期。

第5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关键词】应急广播 广播电视网络 体系建设 整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广播传播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接收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告、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安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因灾害造成交通中断,供电、通信瘫痪时,优势更加明显。应急广播体系作为国家应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突发事件有效的指挥调度平台,是政府、公众和受灾群众沟通情况、传达意见的重要载体,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8日正式挂牌运行,顺应了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需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坚持以导向正确为立企之本,以融合创新为兴企之道,坚定不移地走融合发展之路,实施有线、无线、卫星三位一体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战略,努力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发展成为兼具宣传文化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特色的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新型融合网络。特别是要以有线电视网络“全国一网”为发展的目标导向和重要支撑,加快进行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尽早实现规划、标准、建设、运营和管理上的全国一网,促进广播电视网络向双向、智能、泛在、安全的新一代融合网络转型升级。

广播电视网络是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和信息基础设施,也是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设施和载体。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要站在移动互联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前沿,切实发挥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广、用户规模大、距离用户近等优势,在网络设施、渠道、平台和终端接收等方面,全力支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尽可能做好什么。

第6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一)融合形式对比最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墨尔本第七频道电视台与雅虎公司的整合战略。Yahoo!7公司是2006年有7网络有限公司和雅虎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公司,它联合了7网络的电视频道、太平洋杂志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雅虎的在线资产。而中国新浪也有与电视台的合作,比如2007年8月与陕西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与SMG签订协议,推出社交电视应用类产品——百事通看点。

(二)内容对比内容上Yahoo!7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体育音乐等。最值得一提的是Yahoo!7的电视门户提供的收拾指南,包括了墨尔本7频道的所有节目及最新新闻、幕后信息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雷等等。网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雅虎7在线就可以收看到电视台所有的电视节目新闻电视剧。将电视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用户端,随时随地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在我国同类型网站则为新浪,新浪本就属于新媒体。它的内容也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娱乐等等。而新浪不同于雅虎7的是,新浪新闻所聚合的用户群而搭建起来一个强大的输出平台。衍生出的新浪论坛、新浪微博、新浪msn等等。新浪与电视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与电视台合作。与陕西电视台的合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在新浪视频里开辟“陕西电视台”内容专区,作用是推广节目形象和陕西卫视的各档节目与上海电视台,推出了“百事通看点”。百事通看点是在百事通的多屏平台上展开,增加实时微博和互动分享功能。在看电视的同时,能够在屏幕侧方直接分享微博和回看内容,评论和围观。在电视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连接到IPTV智能机顶盒,手机变身为电视遥控器,意味着在不同地方,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评论电视剧,一起吐槽或者围观大家共同看的电视节目。新浪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各大卫视在新浪微博上均有自己的账户,而电视台的微博内容主要为节目预告或者与观众的互动活动的开展。这意味着传统媒体运用网络媒体发展做到一个自我的延伸,达到广告的增长。

(三)盈利模式对比澳大利亚Yahoo是典型的三方市场模式,雅虎为消费者提供个免费的高质量的服务,广告商向雅虎付费。Yahoo!7网络用户为广告商的客户来源,以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收费业务为利润增值店。提供高品质的免费服务和小众化的收费业务为利润保障。这种第三方市场模式加免费加收费模式结合首先减少了对广告的依赖,在次融合了传统媒体所拥有的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给网络用户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自己更好更集约的运行。无疑是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新浪除开大家所知的通过点击率和知名度来获取大型公司的广告费用,新浪也通过开发虚拟货币,IGAME米票,出售vip邮箱等等获取额外利润,只是单单以新媒体的方式开始,并还没有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来做为现有的盈利点。

(四)影响对比据2007年4月的统计,在澳大利亚1160万活跃的在线网民中,有45%登陆过Yahoo!7网站,总人数达520万人。2007年11月末,Yahoo!7网站主页和邮箱双双排在澳大利亚前20大网站之中。2008年,Yahoo!7网站更是成为北京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在线广播机构。2010年,Yahoo!7网站成为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电视网站,每两个在线的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个人每个月会访问Yahoo!7网站,Yahoo!7网站每个月的观众则超过720万人〔1〕。在此网站成功模式下,澳大利亚出版与广播公司与微软公司效仿雅虎和7频道所组成了合资企业9网络Ninemsn公司。它是MSN网站也是媒体视频网站。Nine9公司与yahoo!7是网络传媒的主要竞争对手。据统计,2011年新浪微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占到了总体的五分之一强〔2〕。据《新浪微博元年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在2014年的春晚上,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二维码独家合作伙伴。这也标志着网络媒体进一步融入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和权威性的电视台。两家网络媒体集团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创新,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满足自己国家国情的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澳大利亚网络媒体寻求完全与电视媒体融合,创造出一个新的传媒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而国内,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传媒介质,与用户交流,在反馈到电视台中。不一样的方法,但是是两种媒介的融合,同样带动的是媒体行业的从组与发展,给了新旧媒体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利弊

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打开了新一轮的用户市场。纸媒通过网络把文字信息带到了世界的各处。而网络媒体,可以不单纯的依赖于广告商所给于的网络广告费用来赢取利润。它通过合作的电视媒体所提供的免费电视节目和付费的高品质的电影、电视剧来获得更多的点击量和利润。某些电视节目也给予了网络媒体的正确的导向和可信度。说到此还有一点要说的,则是现在的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发展本网站的自制剧。如《杜拉拉升职记》、《泡芙小姐》、《钱多多炼爱记》等等都有较好的收视率和点击量。这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成功结果之一。当然媒介融合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存在的也就是新闻从业者会被认为专业不精通。一部分记者或许不能适给不同的媒介提供自己的资料,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属于哪一个领域,更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选择性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新闻从业者需要在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注意的事情。

三、结语

第7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惠普Pavilion g4系列有很多型号,我们收到了最新的1104AX,这是一款基于AMD APU的产品,APU是AMD Fusion融合战略的产物,通过将CPU、北桥芯片组、GPU融合在一个晶片上,达到降低成本和功耗、提升计算效率的目的。AMD的APU按照性能的高中低具有A8、A6、A4三个系列,我们收到的HP Pavilion g4-1104AX采用的是中端的A6-3400M。

惠普Pavilion g4采用的APU A6-3400M具备了4个核心,基准频率为1.4GHz,在进行运算的时候,可以使用Turbo技术达到2.3GHz,这样的工作方式既保障了性能,又降低了待机时的功耗。APU A6-3400M具有4MB的共享L2缓存。

AMD APU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合了一个GPU,APU集成的GPU也是首个支持DirectX 11 API的GPU。A6-3400M搭载的GPU型号为Radeon HD 6520G,因为它就是一个完整的GPU产品,所以具有着很不错的图形加速能力。APU融合的GPU还提供了与外带更加高端独立显卡一起工作的能力,可以实现AMD独有的双显卡交火配置以达到更高的图形性能。在惠普Pavilion g4-1104AX中,搭配的是一个AMD Radeon HD 6470M显卡,并具备了1GB的DDR3,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应用在Radeon HD 6520G融合显卡与Radeon HD 6470M独立显卡之间进行动态的切换,在业务不重的时候可以使用低功耗的融合HD 6520G显卡,而在执行图形任务的时候则切换到HD 6470M以获得最佳的性能,最大化工作的效率。

惠普Pavilion g4-1104AX外型设计比较简洁,采用的是具有不错的时尚气息的深灰色烤漆外壳。它使用了基于HP BrightView高亮屏技术的14.0英寸高清LED显示屏,分辨率达1366x768。惠普Pavilion g4-1104AX采用了640GB、5400RPM的笔记本硬盘,并集成支持双层刻录的SuperMulti DVD±R/RW刻录机,摄像头、麦克风、支持SRS特效的Altec Lansing、支持多点触控技术并带有开/关按键的触摸板、多格式数字媒体读卡器等一应俱全。外部接口上,惠普Pavilion g4-1104AX提供了VGA/HDMI显示输出,并提供了802.11 b/g/n无线WiFi连接能力,只是有线网络连接能力比较有限,仅提供了支持10/100 Base-T的网卡。

惠普Pavilion g4-1104AX预装了正版的Windows 7 Home Basic 64bit操作系统,不过为了测试,我们独立安装了一个Windows 7 Ultimate 64bit操作系统,并进行了一些日常的操作使用和软件测试。

第8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正确认识省级地面频道的三重生存压力

四级办台之后众人就在纷纷讨论各级媒体的生存压力与资源空间,而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省级地面频道所处的空间与平台也有了新的影响因素,面临着的竞争力量也发生了极大的不同。

第一重压力来自行业内部。一方面,随着我国各级广电媒体的蓬勃发展,内部各个频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省级地面频道面对着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卫星频道以及当地城市电视频道的竞争,可以争取的传统资源和机会日益狭窄。另一方面,国家与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广电媒体的要求逐步提高,在政策管控层面也越来越精细化和规范化,这对于省级地面频道来说也同样是―重需要转型与适应的生存压力。

第二重压力来自行业外部的媒体竞争。最大的竞争是全媒体环境之下,各种新媒体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广电所选择的应对新媒体竞争的三网融合战略步伐越走越快,大量的数字频道付费、点播业务等多元电视业务开始与传统的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压缩了省级地面频道所面对着的生存空间。 第三重压力是社会发展和新营销需求对于电视媒体所提出的新命题。前者要求电视媒体能够在社会转型期以及中国“大国化”的过程当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更重的使命。后者则要求在手中碎片化趋势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能够适应广告主、广告公司营销的新需求,同时找到新的道路重聚受众。

压力之下的区域化道路选择

为了应对以上生存压力,同时结合各探索者的成功性探索,大部分省级地面频道目前可以选择的就是区域化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所谓区域媒体,意即根据自身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扎根区域,―方面成为区域内的龙头媒体,另一方面向周边拓展,扩展区域外的影响力。前者主要着重与做强区域内的频道品牌影响力,后者意在做广区域外的频道品牌覆盖力。

走区域化道路的可能性

不少人曾问笔者,省级地面频道走区域化道路的可能性有多大,又有多少必然与必须?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事实和因素迫使省级地面频道向区域媒体转型。

第一是区域文化存在的既存事实。媒体是文化的承载与传播者,其内容也必然体现在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第二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扶持的重要对象。第三是区域内的消费市场与需求逐步增长。第四是广告主与广告公司营销下沉的趋势日益明显。第五是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地理属性被逐渐淡化,如果能够适当地利用新媒体,那么省级地面频道的影响力也可以轻松突破传统的覆盖范围。

区域化道路的三条实现路径

那么,如何实现区域化发展?也有三条可以尝试的操作路线来实现更深、更广和更强的目标。

第一是内容的区域化,在保证贴近性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一定的专业性。例如,河北农民频道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将对农节目作为频道内容的核心,同时以农科、公益、栏目剧、戏曲、真人秀等多种形式来承载对农主题,在贴近的同时也展现了全面而专业的特征。而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更是涉足报刊。广播、网络、数字媒体、论坛等多个领域,对“专业”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9篇:媒体融合战略范文

近年来,具有创新精神的报人在不懈寻求数字化生存发展新空间。我国的数字报业变革,在经历了电子报起家、多媒体突破、全媒体转型的同时,正在进入媒体融合时代。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亮相。之后,《金陵晚报》利用“费加罗云拍”推出华东首份云报纸。“云”化报纸只是报人数字化探索发展的新命题之。

云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

手机与互联网、图像识别技术结合进而与报纸联姻不自今日始。手机二维码和云报纸的使用,对报纸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与手机二维码相比,云报纸显然有更多潜能:一是报纸的版面若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可比二维码更加美观;二是相比二维码的引擎系统,云报纸采用“云计算”技术,其运用范围和效率更强;三是云报纸后台是个“云空间”,功能更强大,性能更稳定;四是云报纸本质是云出版,更具系统性和可拓展性,对传统报纸的新闻、广告、发行等生产方式是种很大的改变。

云报纸,或日云媒体,其实说的是一种云出版。如果说多媒体重在信息展现方式,全媒体更多属于产品线范畴,那么云出版则是个系统工程。云出版的内涵包括多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等。云出版的表现形式则是一个拥有“云端+管道+终端”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基础性体系。在云出版的体系中,内容云平台在上游,渠道商在中游,终端用户在下游。

在云出版的产业链条中,须清晰地界定报业的定位。报业本质不是张新闻纸,而是信息内容生产。云平台在整个数字报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可以设计成以下模型:

在这张流程图中,处在上游的是传统报业新闻内容生产;云平台处在报业传播的中心地位;传统报纸和新媒体处在平行的位置;传统报纸和新媒体之间实现充分互动。以数字平台为依托,以内容生产为主体,实现新闻服务的全媒体、网络化、互动化传播,是新时期报业传播的本质特性。

让现实照进未来,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国内报业不比广电传媒进入互联网迟,但是这几年电视广播在数字化浪潮中似乎领先于传统报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在于不少报业存在“心智模式”问题:报纸成为数字报业中心,新媒体只是作为报纸的延伸,报业通过全媒体互动平台实现报纸内容新的增值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从报纸生产商向内容供应商转型

传统报业向全媒体数字化转型,实质在于再造内容生产流程,实现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变,以此寻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宁波日报、解放日报、烟台日报等传媒集团推出全媒体战略,《京华时报》、《金陵晚报》等推出云报纸,其意即在此。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重点在于构建好报业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多产品格局。2009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建设数字报业技术平台,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大力发展中国宁波网、《宁波手机报》、网络互动多媒体报、平板“宁波播报”、电子屏报的“网四报”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宁波手机报》通过手机实现信息快速、完整、有序传播,同时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图文连续发送。2011年8月9日,《宁波播报》登陆苹果公司iPad平台。它内置新闻版块、互动版块、生活版块和报纸原版下载阅读四大版块,在个平台上融合了即时新闻阅读、报纸原版阅读、手机报阅读、新闻网站阅读、编读互动和生活信息接收等综合阅读方式,涵盖了全天候新闻资讯、在线评论、微博、报料、投票等全面互动、生活实时信息服务等内容。

2006年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开展跨媒体传播策略和产品方面的探索,重点在于推出“5i”产品线战略:i—news彩信版手机报、i—mook网络数据杂志平台“摩客”、i-paper电子报、i—street街道公共新闻视屏,还有i-cord报纸二维码。开展了新闻搜索和分析平台、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平台、智能手机新闻互动服务平台三大运营平台的建设。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在中国报业掀起全媒体流程改造。2008年3月研发“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率先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从集团层面再造采编流程,以内容为核心,一次生产,多次、多介质,通过多次售卖内容产品等获取增值收益,推动从报纸生产商向内容供应商的转型。

云媒体探索的意义

笔者认为,云媒体探索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还在于“四化”以及相关的媒体实践。

第一,信息的碎片化和云化相统一,更多碎片内容和碎片时间统一到“网络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更趋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问”进行阅读的好方式。随着云出版的诞生,信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于“云平台”之中,物质以原子的方式通过物联网共通共连,进而实现了信息的碎片化与云化的高度统。

在当前我国的数字报业领域,云出版平台并不成熟,如手机拍摄软件客户端存在“小、散、乱”现象,云报纸无法获取足够大的发行量。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业界,提高云出版技术,建设更先进的报业数字化平台。政府应加强行业发展,重点扶持批重点报纸数字化研发项目。

第二,介质的细分化与体化相辅相成,传播载体在三网融合时代实现深层互通。有的机构把报业数字化等同于多媒体叠加和数字化产品的多向;有的机构把媒介融合简单等同于报网互动,缺乏必要的载体创新和深层次的流程再造。从长远看,媒介融合并不简单是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介质的细分化与体化并不矛盾,恰恰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在不改变介质属性的前提下,在保持原有的介质优势的同时,媒介之间互相借鉴传播方式,从而实现媒介功能的融合和相互渗透。

在2011年6月,苹果WWDC大会上推出iCloud云服务。它不但是云存储应用,可以将各种数据如音乐、游戏、应用、图片、通讯录备份到云端,而且iCloud是一个平台,iPhone、iPad、iMac、Macbook等采用iOS系统的苹果设备均可以使用它。因此,iCloud就是一个集成了云存储、云计算、云搜索的平台。苹果前期的策略是以终端带动应用服务的成长,而后期是应用服务带动终端的销量。

作为报业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创新介质培育,力求多载体融合,形成互动快捷的传播模式。在报纸、网络、平板电脑等现有传播载体和终端设备的基础上,融合更多更好更个性的媒介产品,为转型成内容生产和服务商作技术准备。2006年8月1日,基于互联网的我国第一份互动多媒体报纸——“播报”在宁波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问世。“播报”同时出现报纸版面区和多媒体及互动区,通过报纸导读版形式与传统报纸网上电子版互动组合,实现了读报(图文)、看报(视频)、听报(音频)、查报(超链接)、说报(互动)的统一。同时还为企业的产品和相关广告留置了特别通道。

第三,服务的主动化与个性化相补充,实现从新闻内容生产商向全媒体服务商转型。只有为用户提供广泛、主动、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我们渴望的云生活才真的能够实现“落地”。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例,从龙生龙、凤生凤的多品牌战略,到向全媒体集团转型的聚合战略。21世纪报系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内容和整体频道经营合作。南方周末报系积极尝试与电视媒体开展股权式合作。2011年1月,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成立,助力从内容服务商向全媒体服务商转变,高度重视渠道的选择、建设以及高效的信息服务。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掌握主要内容的传统出版企业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弱,产品吸引力不够。因此,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样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媒体并不多。更多的呈现“小散”特征的传统报业,只有大力提高内容生产和服务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有黏度的产品,在云时代掌握更多话语权。

第四,产业的链条化和市场化相统一,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共赢共荣的商业模式。云媒体有赖于产业链各方的分工协作。对于内容机构而言,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自主授权渠道、自主选择商业模式、安全发行和透明结算;对于渠道商而言,可以及时获取正版资源并实现为读者提供多终端、跨媒体阅读服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