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护理方案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方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方案总结

第1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喘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探讨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asthma TCM nursing program in clinical patients produce depend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s,and reduc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bad review rate,will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also greatly improved,TCM nursing program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not only by the recognition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also has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ur department in March March 2014 to 2015 received hospital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asthma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TCM nursing plan and analysis is as follows.

Key words:Asthma; Nursing progr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Discuss

喘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喘急促,严重的更是不能平躺,在喉咙间产生哮鸣音为主的疾病。导致喘症的原因多而复杂,总体来看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而导致喘病是从皮毛、口鼻而入风寒热使得肺部气体突降逆流受到六病邪浸袭而喘;内伤就是机体的饮食、情绪受到影响,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本身患有疾病,体寒体虚等使得脏器受损气体无主而产生了痰液,痰液粘稠阻滞导致通气不畅患有喘病。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喘病患者进行中医疗法,将会有很多的问题待解决,需要我们针对喘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喘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现状

喘病的病因以及症状多而复杂,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喘病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艾灸疗法很多患者都不能轻易接受,认为艾灸治疗不安全,担心烫伤、味道刺鼻引起咳嗽喘息的问题更严重。患者对于年轻的中医护理操作者怀有不放心的态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轻易接受中医治疗。二是喘病中医护理效果的评价缺乏客观指标。现今护理评价都是依照护士的直观感受以及认知来进行评价,会对评估结果造成影响。

2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

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我院护理部领导以及各科室护士长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尤其是与喘病相关的科室,并针对喘病选定中医护理方案,让其小组组长和科室护士长负责了解喘病相关知识以及最新的状态,交代给科室护士并与其共同讨论;组织科室护士进行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学习,每月再进行总结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找到解决措施。

2.2临床中常见喘病症候的中医护理方案

2.2.1咳嗽咳痰 对于咳嗽咳痰除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还可以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根据病情需要遵循医嘱给予患者在肺、气管等不同穴位给予耳穴贴压;还可以在肺俞、定喘、天穴等穴位拔火罐。运用传统中医的方式熬制中药用来止咳化痰,例如梨、陈皮、杏仁等。

2.2.2喘息胸闷气短 依照喘病制定专门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只要也是耳穴贴压,这次主要部位是心胸肺以及交感等;还可以进行穴位按摩,可以选择效果明显的气海、足三里、列缺以及内海等穴位;对肺俞、三阴交和大椎等穴位采用艾灸疗法效果更佳。

2.2.3畏寒发热 根据喘病护理方案可以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外邪引起的发热。

2.3临床上应用喘病护理方案规划 先由医生确定患者喘病的类型、所患有喘病的症候,再对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患病性质程度以及喘病持续时间,制定一套护理方案。再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喘病的病情症状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还要给予患者情感的支持;同时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中医疗法,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实施,治疗1w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4进行护理效果评估 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需要每天护士对喘病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并记录,再由护士长以及组长每周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询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统一进行总结。针对喘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记录、查阅护理病例、患者反馈等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调查,对临床上应用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进行及时的监控,并提早发现问题将其改进。责任护士在按照修改后的护理方案实施,若存在矛盾点,及时发现并上报与领导进行沟通解决,持续改善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效果分析 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喘病患者,经过中医护理治疗后其中认为实用效果强的有31例,效果较强的35例,认为效果一般的有14例;没有人不满意中医护理方案。

3结论

整理中医护理方案对喘病常见症状使用技术方法,发现在西医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中医护理,例采用穴位按摩、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不给患者带来皮肉开刀、输液等痛苦,中医护理操作简单没有痛苦和创伤,患者较易接受;对于老年人,中医治疗方法最适合不过。喘病中医护理技术有着不同适用性和适应性,所以在临床可以大大推广中医治疗喘病的优点和取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云霞,张桂兰,郭惠敏.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06).

[2]张端香,段秀卿,马锦兰.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5(09).

第2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循证护理;围手术期;高龄患者;疼痛;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发生于高龄老年人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在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着一些护理风险因素,如何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1-2]。循证护理是一种以“实证”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在近年逐渐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3(72.60±10.37)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4(72.15±10.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年龄≥60岁;③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1.2.2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它严重内科疾病者;③不配合研究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拟定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将护理问题定为“如何提高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2)寻找证据。根据护理问题总结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等关键词,在万方、知网、维普等各大学术研究数据网站搜索,筛选出实用性高的研究资料,对资料中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制定护理方案。(3)落实护理方案。①术前认知护理: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其认知情况,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认知,待重建认知框架后,再为患者讲解手术步骤、手术作用。②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内心顾虑,耐心聆听患者倾诉,总结其心理问题,通过语言安抚、肢体接触等方式鼓励患者释放内心情绪;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安抚,指导其放松身体。③术后疼痛护理:为患者讲解手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普及镇痛方法,提高其对疼痛的心理接受度,并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在音乐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尽可能放松肌肉,通过聊天、看书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④术后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根据其身体恢复情况,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被动四肢锻炼,再过渡到床边站立练习、独立缓步练习,从被动关节练习过渡到主动关节练习,循序渐进,严格控制好患者的运动强度。

1.4观察指标

1.4.1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3]评价患者术后8h、12h、24h、48h的疼痛程度,其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1.4.2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4]评价髋关节功能,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1.4.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包括躯体功能(0~100分)、心理健康(0~100分)、社会关系(0~100分)、生活环境(0~100分)等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百分率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Pearsonχ2检验;均由SPSS19.0进行统计。α=0.05。

2结果

2.1疼痛程度

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髋关节功能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第3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压疮

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患者病情大多比较危重。在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神经内科住院率随之上升[1]。由于大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若处理不当,极易出现医院内感染,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引发医疗纠纷[2]。因此,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需要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我院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包含58例患者。对照组中,34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在47~81岁,平均年龄为(52.31±5.61)岁。观察组中,31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为(53.05±6.01)岁。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差异均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制定的常规护理方案予以护理,包括体征检测、卧位和休息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等,所有操作均按照常规操作要求来执行。

观察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选择护龄长、资历高、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操作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然后选择1名督导护士,多名普通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②循证护理培训:对小组成员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小组成员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并且熟练掌握相关的方法;③寻找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了解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重难点,总结以往护理经验,了解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④查找循证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文献查找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本院神经内科护理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与之相府的护理方法,确定循证护理方案;⑤循证护理的实施:根据制定的护理方案,对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比如心理疏导、压疮的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包括护理态度、操作技巧等)进行调查,总分值为0~100分,根据患者的评分,分为四个等级:①评分≥85分,视为非常满意;②评分75~84分,视为满意;③评分60~74分,视为较满意;④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即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版)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χ2检验,当P值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3.45%(2/58),对照组为13.79%(8/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3.9396,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经统计,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有3例不满意,护理综合满意度为94.83%,对照组有11例不满意,护理综合满意度为81.03%,两组患者的护理综合满意度差异显著(χ2=5.1989,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从循证医学分支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是借助资料、文献查找途径,找到解决护理问题的一种护理方法[3]。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调不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调试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在神经内科患者中,传统护理基本按照原先设计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缺乏良好的针对性、实效性,效果不甚理想[4]。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且展开培训,加深患者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发现问题,通过文献查找了解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护理方案。最后,根据制定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护理。比如在心理护理中,积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坚持微笑服务,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心理疏导。在压疮护理中,了解压疮的发生原因。由于引起压疮的原因较多,其解决方法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病情,不能经常性地翻身、活动等,导致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导致压疮的发生。针对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

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后,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3.79%)(P

参考文献:

[1]王艳兰,冯照新,冯清云.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72-73.

[2]宗艳红.神经内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与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05-106.

第4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1.一般资料。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50名护生均为女性,随机分2组,观察组25名,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4±1.5)岁,17名为大专学历,8名为中专学历;对比组25名,年龄为19-22岁,平均年龄为(20.7±1.3)岁,19名为大专学历,6名为中专学历。两组护生的实习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各组护生学历及实习时间等,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生具可比性。

2.方法。对比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中心为教师,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及相应练习的方式进行护理带教。教学内容以床边带教与总结两个方面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实纲的要求,进行带教进度表及任务的制定,在进行护理带教时,则按照进度表顺序进行授课。学生在讲解及示教之后进行课后复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观察组护生采用PBL教学模式:(1)带教老师应在实纲要求的基础之上,与骨科临床工作的关键护理环节相结合,进行护理带教的案例设计及时序组织。带教内容的重点为骨科的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主要内容包括牵引、石膏固定等护理,此外包括骨科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等PBL案例。(2)护生进入骨科实习时,要求每名护生均再次复习课本上的关于骨科的护理内容。并要求参加早晨、下午的交班与护理查房等工作。此外,要求进行网上查阅资料及借阅病例等内容。(3)设置开放性示教室等项目。骨科科室内定期组织案例教学,同时建立相关借阅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病例借阅等。同时争取患者作为病例,使患者对骨科护理带教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4)实施PBL带教,首先,应进行问题的发放,如骨科术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及骨科手术方式及护理注意事项等。其次,学生进行自学,要求本组护生针对所发放的问题来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总结。第三,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进行床边引导介绍病例、示教并出示CT等影像学图片,为学生进行问题展示。第四,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总结,采用自行推荐的方法选取1名护生组长,由组长主持3名左右护生进行问题的解答,此后由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以启发护生进行自行思考,自行讨论问题并分析结果。最后,由带教老师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总结,分析回答的不足之处,并对骨科疾病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3.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应变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并观察各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行2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率(24例,96.0%)明显高于对比组(19例,76.0%)(2=4.153,P=0.042);观察组临床应变能力等各项考核成绩亦均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考核成绩及护生满意度对比P<0.05有统计学。

三、讨论

第5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院医院由于业务发展,医院扩建,对护士的需求量较大。每年从医学院中招聘大批的人员进入医院。护理岗位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手法不娴熟,上岗时间短,安全意识没有达到一定层次,低年资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有关研究表明:工作年限不足3年的护士护理差错发生率达54%,其中工作不足一年的人群护理差错发生率最高[1]。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工作的综合能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重点。我院自开展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以来,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有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院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不足三年者),共213人。其中本科115人,大专98人。男性5名,女性208名。

2 方 法

2.1 成立护理缺陷自报分析小组 由院护士长每三个月主持每次会议,主要根据汇报内容制定相应的方案,并监督执行。各科室护士长汇报各科室的总结工作。书记员1名,负责记录总结会议中心思想。低年资的护士观察临床上的护理缺陷和自身遇到的问题,填写报表。各科室主任及主管护师负责总结本科室低年资护士报表内容,并定期进行安全和操作、规范、技巧讲课,每月进行一次。

2.2 确定缺陷自报内容 参考王玉翠等[2]人设计缺陷上报表和月统计表,缺陷自报内容主要包括:药品发放错误、输液部位肿胀、标本问题、操作失误、服务态度、院感、设备操作、床头交接等。低年资人员要观察自己及同事是否有此类事件发生,并注意可能发生的护理差错,及时如实记录。

2.3 制订缺陷自报流程 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后,应马上向上级护师报告。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事件不能完善处理,及时寻求护士长帮助。事后详细填写护理缺陷具体事项。各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会上出现护理差错的护士具体汇报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谈及自身对该事件的认识,及预防发生的注意点。其他护士可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讲解自己的护理心得和经验。科主管护师总结会议内容,待全院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上汇报给其他科室,与大家共同分析改进管理方案。

2.4 持续质量改进 院护士长与各科室护士长不定期视察自报分析会的进展。通过查看报表及讨论记录及医院纠纷办公室关于护理不当的投诉情况,分析目前的自报分析会的影响和效果。全院自报分析会三个月进行一次,由院护士长及各科护士长、记录员参加。讨论当前护理缺陷存在的问题和进步,多方面了解情况后,制定最优方案,由科护士长传达给各科室护士并监督执行。对于特殊情况做特殊处理。

2.5 观察项目 分别统计2011年纪2012年全年缺陷发生情况,并经行统计学分析。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4 结 果

2012年护理缺陷自报会开展后,共收集到18种相关护理不当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为医嘱录入、药品发放、输液部位肿胀、服务沟通,观察病情五方面。实施缺陷自报分析会前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43%(总住院患者数为113250人,差错例数为487次),安全管理小组成立后一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9%(总住院患者数为125762人,差错例数为239次),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经统卡方检验,P

5 讨 论

5.1 提高护士风险预见能力 临床工作年限为一年内的护士对于护理隐患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最差[3]。有研究表明,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护理的职责范围变宽,新的护理技术、新业务增多,护理环节更加繁琐,护理错误和问题的形式也多样化。开展报告会后,大家将护理缺陷总结出来,让没有发生护理差错的其他护士提高警惕,对于可能发生的差错心中有数,提早的预防发生。另外,高年资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讲解目前病情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如何处理,能较早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因素,提高个人风险预见能力。

5.2 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通过自报分析会,我们了解到低年资的护士大部分从医学院毕业到临床工作,还没有严格的按章办事的习惯,查对意识不严格。新护士要在医院大部分科室进行轮转工作,不同科室有不同的护理特点。各科室专业护理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低年资护士往往有知识盲点。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强调每到一个科室,主管护师主要详细说明该科室护理的护理重点,与常规护理不同之处。反复强调监督核查任务,交代任务要细致。鼓励发生护理缺陷及时报告,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分析事件的原委。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6 小 结

目前医疗环境下,患者对于医生护士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护士是需要多年的临床实践造就,很多新入职的人员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一般较少,入院后由于各种原因会低年资护士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我们通过开展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有效的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和警惕,完善了护理质量。临床上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来鸣,泮淑慧,杨明丽,吴燕波.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22(12):922-923.

第6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以医护一体化为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单纯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8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8人;年龄20岁~45岁(26.4岁±5.6岁)。对照组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7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7人;年龄20岁~44岁(27.4岁±6.1岁)。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人员职称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即由护理长为主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相关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改进。主要有如下措施:创建整洁、温馨、安静、适宜患儿身心需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热情、主动,实施人性化关怀;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静脉穿刺技能与儿科专科护理水平;由护士长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对执行中反馈的问题由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组建由护士长、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组成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改进,护士长负责方案的实施、监督与日常管理,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时,由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对患儿进行详细的评估,共同制订患儿治疗、护理计划。②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交班、查房,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与实验室检查情况,治疗方案变更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执行医嘱;参与临床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的讨论、分析,根据病人病情、医生意见及护理专业知识,及时调整护理计划。③患儿出院时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内容与出院指导,使得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更信赖,执行依从性更高。④每月召开有医生参与的研讨会,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由护士长负责领导实施、改进与监督;同时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临床医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儿科专业知识,持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的差别。护理质量量考核包括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护理文书质量、出院指导,每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通过本院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非常满意与满意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与医疗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相关。比较成年病人,儿科病人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感受,且自控能力差,加之患儿家长往往存在焦虑心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很容易诱发医疗纠纷。质量持续改进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更注重质量控制的过程与细节。临床研究显示,在儿科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士整体素质与护理质量,同时可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4-6]。但单一护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由于缺少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参与,制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难免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且质量改进是一持续的研究过程,不断的探索更新、效率更高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是护理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标[7-8]。医护一体化作为新型的诊护模式,充分整合了医护资源,在充分沟通、协调、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组成诊疗、护理共同体,克服了原医护分开,各负其责,沟通不足的缺陷,使得医护间沟通更有效、配合更默契,医疗过程更连贯,服务更优质。由于医生参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案制定,使得护理工作更专业、全面、系统;同时护理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使其工作更主动、积极、责任感更强,对病人信息掌握更及时、详细、全面,专科护理技能提高更快[9];医生参与到病人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使得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更信赖,执行依从度更高[10]。余春艳等[11-12]在儿科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病情知晓率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患儿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张军花等[13]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使手术室护理管理更全面、规范,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在本研究中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护理文书质量明显提高,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满意度明显增高[14-15]。

第7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除术; 并发症; 护理方案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最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PR)术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1],但术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2]。我院针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9例患者的年龄58~88岁,平均73±6.1岁;病程3~9年。

1.2方法

1.2.1血尿、腺体残留的护理措施积极的与患者交流,为患者讲解出现血尿的原因及可能的情况,尽量使患者消除焦虑情绪,密切关注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同时行尿道冲洗,观察冲洗液及引流情况,随时调整冲洗液的速度,定时挤压尿管,保持管道通畅。若出现引流液持续呈鲜红色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用药,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等。术后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预防便秘引起伤口损伤而出血。

1.2.2尿失禁的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发病原因,说明预后、其次训练患者提肛肌功能。

1.2.3膀胱痉挛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解痉、镇痛药物。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尽量放松心情,保证冲洗液温度适宜,及时调整导尿管气囊内液量。

1.2.4应激性胃溃疡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排出物包括大便和呕吐物的色泽,一旦发现有出血迹象,立即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妥善处理。

1.2.5感染护理关键在于注意膀胱造瘘口、尿道外口的碘伏消毒,每天1~2次。对于长时间膀胱造瘘者可用1‰新洁尔灭冲洗膀胱,1~2次/d。冲洗膀胱所用的管路24h更换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项护理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患者对该护理方案满意度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计数资料数据统计。

2结果

2.1各项护理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情况

所有病例中并发术后出现血尿5例,尿失禁0例,尿道狭窄1例,应激性胃肠溃疡1例,膀胱痉挛3例,腺体残留1例,术后感染4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并发症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应激性溃疡膀胱痉挛腺体残留术后感染发生数5011314发生率12.8%02.6%2.6%7.7%2.6%10.3%

2.2患者对该护理方案满意度的情况

针对该方案,患者满意度达97.4%,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术式,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而其相关并发症也逐渐被学者研究[3]。关于TURP的术后护理的研究也颇多[4-6],也有学者专门针对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作了研究[7],但是一个系统合理的护理方案仍存在争议。

我院针对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除术后并发症研究了相关的护理方案,结果发现使用该方案后,可以使39个病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为:血尿5例,尿失禁0例,尿道狭窄1例,应激性胃肠溃疡1例,膀胱痉挛3例,腺体残留1例,术后感染4例。该方案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术后出血是TURP最常见的并发症,关于出血的原因及诊治措施也有许多研究[8],多因前列腺周围血管解剖或引流管刺激创面所致,出血一般术后5d左右消失。尿失禁的发生应该与术中在切除前列腺尖部时组织切除较多、较深,部分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有关[9]。而膀胱痉挛多由前列腺残窝的放置的三腔尿管气囊压迫以及术后膀胱冲洗、凝结在膀胱内血块刺激等造成。但规律的冲洗可以较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不但可以防止出血,也可以预防膀胱痉挛,具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已有研究报道[10]。

第8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 产房护理; 安全因素; 风险管理;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强化,生育安全以及医疗保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产房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效果的标准之一,是孕产妇选择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1-2]。由于产房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风险高,尤其是初产妇心情焦躁,极易发生风险,导致医疗纠纷。如何提高产房护理安全是目前医院管理的研究热点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1年2月-2011年3月影响产房护理中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护理纠纷共250例,病房安全237例。

1.2 研究方法 由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为领导,全部产房护理人员以及院中层领导共同参与,对产房安全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产房管理的安全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操作水平缺乏规范,在护理过程中经常发生护理安全,经分析护理安全因素中,管理制度不合理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7.2%,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详见表1。

2.2 病房安全因素分析 用电、防火以及防盗是病房安全的三大重要问题,2001-2011年的10年间共发生病房安全问题237例,经分析,擅自使用电器、房间内抽烟以及出入不锁门等。病房安全因素中,房间内抽烟所占的比例为48.9%,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详见表2。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本院自2011年4月起逐步在产房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极大降低了产房的安全隐患,提高了产房护理的安全性。

3 管理对策

3.1 改善管理体制

3.1.1 建立特色的风险管理制度 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之一,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产科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特色风险管理方案是提高产房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产房缺乏特色有效的管理制度,已有制度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缺少护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科室设备物资无明确管理,缺乏针对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对待突发事件缺乏心理准备,消极应对制订详细可靠的应急预案,明确产房人员的护理职责,合理化排班,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1.2 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培训以及考核 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改善护理人员对自身职责的完成质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1.3 加强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要求产房中专人(通常为助产士)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整个产程,并在病历中保存产后和术后一般护理记录。同时创建新生儿护理记录,详细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便、睡眠、体温等情况。

3.1.4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对待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态度诚恳,注意维护医护合作关系,加强主动沟通意识,运用语言沟通方法以及技巧,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友好沟通。

3.1.5 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心理护理重要性以及技巧的认识,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消除消极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心理疏导的学习有利于环节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压力,改善工作心态。

3.1.6 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 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详细的应急方案,在工作中段更新完善管理制度。

3.2 完善病房管理

3.2.1 加强安全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思,在入院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在患者要离开病房时及时提醒锁门,携带贵重物品。

3.2.2 张贴病房安全管理条例 在病房内贴示安全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家用电器,禁止在房间内抽烟,通过教育、罚款等方式加强执行力度。

3.2.3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护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对违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房间内无人且没有锁门的病房及时上锁。

4 讨论

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升高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风险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3-4]。产房是迎接新生命的主要场所,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并且直接影响母子二人的生命安全,产房已成为医院安全风险中风险性最高的科室之一,目前关于产房风险以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以及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5-7]。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常见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且通过评估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有研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具有以几个下优点:(1)改变传统应对突发事件的消极处理方式,面对护理不安全事件有较为完善的应对措施来应对;(2)明显改善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流程,明确护理职责以及范围;(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凝聚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促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加的完善;(4)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不断总结更新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医护工作的安全性[8-10]。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护理安全性,是较为科学安全的产房护理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雪吟,厉跃红,张锦玉.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杂志,2009,26(11):7-9.

[2] 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1(1):88-89.

[3] 陈雪霞.风险管理在产房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0,21(14):155-156.

[4]林淑燕.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6-47.

[5] 龚静亚.房护理安全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25-4026.

[6]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5-56.

[7] 杨丽平,王芳.产科安全穗患因素与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2008,6(80):2330-2331.

[8] 孙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9):57-58.

[9] 陈慧,周倩.产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6-107.

第9篇:护理方案总结范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59-02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群体,且2型糖尿病占比90%以上[1]。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心脑并发症较多,其中就包括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由于不易察觉,如果不能及时对症处理,患者就会出现危险状况。该文对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综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例,共计患者80例,均有夜间低血糖发病史。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同时排除精神病史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9例(47.5%),女性21例(52.5%);年龄位于61~84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72.0±1.9)岁;病程3~10年,平均(4.8±1.0)年。在试验组中,男性16例(40.0%),女性24例(60.0%);年龄位于60~85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71.5±2.2)岁;病程2~9年,平均(4.3±0.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操作。

1.2 研究方法

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方案,观察夜间低血糖的症状,总结易发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按照规范流程开展护理操作。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血糖监测。根据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血糖控制标准应该适当放宽:轻度患者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0、10 mmol/L以内,避免血糖波动;重度患者将血糖值分别控制在8.0、12 mmol/L以内。患者在长期血糖升高的影响下,低血糖觉察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要加强血糖监测。例如,血糖每日监测2-3次,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检测1次,肾功能、尿蛋白指标6个月检测1次。②健康教育。患者由于病程长、年龄大,对健康知识的接受能力降低,而且临床治疗依从性差。针对于此,健康教育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渗透到治疗全程,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让患者和家属都能认识到低血糖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③用药护理。τ谟靡颊撸护士要做好指导工作,告知科学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以及常见的不适反应。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尤其在漏服后下一次用药不能采用双倍剂量。对于胰岛素治疗患者,要指导患者有计划的注射,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而且运动期间不能在运动肢体上注射。④运动规划。适当运动,能够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遵循每日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一般来说,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1 h,时间不超过30 min,并且有家属或护士陪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⑤饮食护理。在患者的治疗期间,贯穿科学的饮食方案,能够和用药治疗配合。一般少量多餐,适当增加蛋白质、干果的饮食比例,多吃新鲜的果蔬,减少糖分的摄入量。如果患者食欲减退、饮食减少,就要相应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做好准确记录。低血糖判定标准如下[3]:第一,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第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糖浓度在3.9 mmol/L以下;第三,给予葡萄糖用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②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分析

在80例患者中,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包括:生理因素25例,占比31.2%;自我保健意识不足20例,占比25.0%;药物因素14例,占比17.5%;运动因素12例,占比15.0%;饮食因素7例,占比8.8%;并发症因素2例,占比2.5%。

2.2 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夜间低血糖发生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中夜间低血糖发生7例,发生率为1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20例(50.0%)、基本满意18例(45.0%)、不满意2例(5.0%),共计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满意16例(40.0%)、基本满意16例(40.0%)、不满意8例(20.0%),共计满意率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

3 讨论

3.1 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分析

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80例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生理因素占比31.2%,主要是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低血糖反应迟钝,而且治疗期间的用药依从性差,均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第二,自我保健意识不足占比25.0%,表现为健康教育不到位、缺乏糖尿病知识、血糖监测不及时等。第三,药物因素占比17.5%,主要是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相关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所致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5%~10%[4]。第四,运动和饮食因素,分别占比15.0%、8.8%,主要是未能形成科学健康的运动规划和饮食方案,对血糖水平造成影响继而发病。第五,并发症因素占比2.5%,涉及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降低了自身调节能力,延缓了降糖药物的代谢,无法摄入足够的能量[5]。

3.2 护理效果分析

针对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试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低血糖发生率仅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和李冬的研究结果相近[6]。另外,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综合护理具有全面性、个性化的特点,护理措施包括患者的治疗、用药、饮食、运动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积极调整血糖的同时,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舒适程度,改善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加强护理管理。综合护理能够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w玉红,勇琴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21-62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385.

[3] 程杨,汪爱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41-142.

[4] 刘杰.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并发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56-157.

[5] 吕艳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13-214.

[6] 李冬.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