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农村产业化与农村物流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开始积极实现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以经营范围的拓展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产业化经营体系的高效建立来积极地加强市场机制与非市场安排之间的紧密配合,更好地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充分地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保障经营方式与扩张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主导,积极加强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联系,以现有的广大农户为依托,通过采取科学服务的手段来实现农业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来建立完善的产业系统以及产业结构。不可否认,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实现市场农业的快速发展,将自我调节自我积累以及自我发展的基本经营模式落实到位,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现状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不仅追求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保障我国的农业实现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及共同繁荣。但是,与工业以及服务业相比,农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学术界在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时提出,农业在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以及障碍,这一点与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缺失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农村物流能够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效配合,积极地避免我国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物流输送问题。农业产业化主要以农户为重要的依托,不管是产业化发展还是产业化的运作都需要积极依靠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户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必须要以市场的需求为最终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自身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但是因为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同时缺乏一个完善的中介组织,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规模化的运作性的市场,结构极不合理,市场经济效益上面较差,大部分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之中实际的交易成本比较高,自身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收入。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填补农业组织上的空缺,积极地实现不同产业市场间的紧密配合,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能够及时地以现有的市场发展方向作为自身的立足点和核心,促进生产模式与生产要求之间的紧密对接,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将农民的具体交易费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保证农民能够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及价值。
二、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农村物流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组织共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价值,农业产业化能够实现龙头企业与主体之间的紧密配合,保障企业的协作一体化以及自身市场的一体化,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运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其次,农村物流体系也还能够将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要素供应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作一体化的作用以及价值,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便利,这种协作一体化主要以农村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为立足点,积极加强农业生产与农业运作之间的融合,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从整体上促进物流增值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农业产业化之中的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能够实现市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对接,该组织体系主要以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为核心,通过一体化的运作来有效弥补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自身的一体化运作,还能够保障服务领域的延展以及扩充。
三、促进农村物流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物流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以及价值,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积极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涉及诸多的因素以及环节,为了充分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我国必须要结合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具体的水平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规范农村物流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以及要求,保障农村物流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合法地位。
(二)完善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物理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积极地完善现有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大对设施的投入力度,结合农村物流体系建立的实践要求为其提供各类帮助以及扶持,保障农积极的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做法以及经验,实现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紧密配合。
(三)改造农村物流企业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运作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无法采取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发展,对此我国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企业的有效改造,保障其能够站在时展的角度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以及进一步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2]张士云,许多.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农产品营销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3]王小平,都继萌,李晓军.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思路[J].商业时代,2005(33).
[4]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4).
“十三五”规划又一次将“三农”问题列为重点解决问题,而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解决好农村物流问题。本文将探讨农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对的解决办法。
二、西安市长安区引镇物流调查
引镇属于西安市长安区,是一个普通村镇。本文以西安市引镇为例介绍农村物流现状,虽不具有普遍性,但也有一定的共性。
(一)集市。引镇每天早上在镇中心会有早集,村民在这里进行交易。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基本能够满足村民日常所需。这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模式,基本能满足本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所以日用品消费对物流需要不是很迫切。
(二)农产品。引镇主要产小麦、西瓜,还有一些杂粮,每年秋收,会给自己留够磨面的小麦后把剩余的小麦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一般从外地叫车来引镇拉小麦。而在夏季西瓜成熟时,有两种途径出售西瓜,一种是村民自己组织车队拉上西瓜去外地售卖;另一种是等待经销商收购西瓜,两种办法对水果的损耗都很大。引镇的农产品市场要想规模化发展,需要专业的物流配套措施。
(三)快递。引镇的快递点大都不是加盟店,只是一个转运点,店面一般都是小超市兼着收发快递。快递一般一天送达转运点一次。然后转运点电话通知收件人来店铺自取。而像家电这种大型的快递,转运点是不提供服务的,收件人需要到县城自取。而其流量也小的可怜平均一天只有一到五个快递送达。所以该地方需要专业的、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加入。
(四)电商。引镇网络发展速度很快。短短几年全镇基本都通了网络。但因为年轻人大都去西安打工,留守的大都为老人和儿童,所以网络在这里最大的作用便是闲暇时打打游戏看看视频。目前,引镇还很少有人通过电商平台出售农作物。电商在引镇发展缓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信任电商平台。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好农村物流问题,便是为解决三农问题铺平了道路。发展农村物流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减少损耗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经济。
(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物流产业在农村得到长足发展之后,会创造新行业,如农村运输业、农村仓储业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可降低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风险,为农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我国农村大部分相对闭塞,还没有享受到信息革命带来的红利,建设农村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城市产品进入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农村物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思想落后,物流人才匮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思想趋于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现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农民还不会使用网络这个工具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也不习惯在网上购物。导致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较小。致使物流业在农村发展受到限制。
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物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与之相关的行业如仓储、搬运、运输,而这些人员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而我国物流业人才储备量不足,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历史太短。没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人员。以美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作为对比,美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4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5%拥有本科学位。而我国物流行业则远远达不到,农村物流则更甚。而截至2016年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只有100多所。仅凭100所大学培养的物流人才是远远不满足我国物流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
(二)基础设施不到位,发展困难重重。农副产品对时间要求很高,肉蛋奶三类对时间要求最高,需在其变质前运送到指定地点,对运输工具有了较高的要求使物流成本提高。而蔬果类则因为储藏设施、保鲜设施、干燥设施的机械化水平低、自动化水平低导致了损耗率偏高,降低了市场运营效率。据统计蔬果损耗率水果是10%~15%,马铃薯是15%~25%,玉米是8%~12%。而在之后的运输过程中损耗率为25%~30%。以西安市引镇的西瓜为例。在产地西瓜是4角钱一斤,而在其他城市的商场上西瓜卖到了8角钱一斤。其中涨的4角钱里除了商场的店面费等一大部分是运送途中的损耗与较高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一年要损失8,000万吨农副产品,价值高达7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跨区域运输因为缺少制冰能力、预冷设备、专用站台,每年运输损耗率高达20%,发达国家把这一数据控制在5%左右。
(三)物流企业无动力。农村大多地处偏僻,物流企业若要实现“最后一公里”所需的投资太多,会入不敷出。所以农村的物流网点大都是加盟模式,资源集成率、资源利用率太低。而唯一在农村拥有众多网点的EMS因为效率问题而被诟病。农村物流需要资源集成还有政府政策支持。而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致使各大物流企业对乡村物流有心无力。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力度培养物流人才。一是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材,现有教材无法体现现代物流特点,改进物流专业教育,可以培养更专业、素质更高的物流人才;二是引进国外物流人才,带动国内物流从业者水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使物流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实干能力。物流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达成的,国家尽快重视起来,我国物流从业者素质会得到长足发展,物流行业从业者专业能力能得到切实提高。
(二)加大农村物流基础建设。农副产品对储存、运送、烘干设施要求较高,现有的设施并不满足要求。要在农村发展物流必须在农村建立完善的、专业的物流体系。首先,要修好农村的交通设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村乡镇之间公路网不发达,物流和快递系统不健全,对农村地区货物的收发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农村物流的货运工具普遍不够专业,造成农副产品的大量损耗;最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设备陈旧,安全隐患大,功能单一,难以整合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需要政府与企业携手解决。
(三)建设物流服务信息平台。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物流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建设发展农村物流服务信息平台。过去,农村互联网不发达,对农村物流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建立有效的物流服务信息平台。现在及将来,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建立农村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广泛应用RFID、GPS、GIS及EDI技术。努力把农副产品生产者、物流企业与农副产品购买者串联起来,参照快递模式,对货物实现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将农副产品通过大数据计算,实现科学作业,帮助提高农村物流效率。
(四)建立试点区域,用多种方法提升农村物流效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村物流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解决农村物流问题适宜现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效之后再推广。可在不同地区试点多找农村物流方案来检测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五)农村当地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物流政策。农村物流问题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税收、资金、土地政策,来支持农村物流建设。建设乡镇级的物流园区,促进农村物流产业发展。农村物流还有一个问题,即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的物流条例,需要政府来制定和监督。另外,基层的物流从业者培养也需要政府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红海.区域经济发展与会计服务[N].中国会计报,2010.8.20.
[2]焦瑞,余晓琼.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安徽農业科学,2011.
安图县明月镇镇幅员面积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56公顷。其中,在册地面积1445公顷,册外地面积2011公顷。农户4449户,农业人口15697人。全镇通过出租、互换、转让、转包等方式流转土地1754公顷,其中,农民私自流转的1598公顷,占土地流转的91.1%;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156公顷,占土地流转的8.9%。
二、安图县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服务现状
安图县农村现存的贷款形式主要有政府担保贷款、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用评定指标不易确定,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在土地流转新形势下,土地规模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资金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安图县的金融机构基本布局在城区,银行卡在广大农村无处可刷,造成现金结算盛行,而且农村信用社尚未实现全国通存通兑。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萎缩,个别偏僻村落农户存取款需要往返三四十里路,极不方便,农产品收购季节,大量现金扎堆农户手中,极不安全。
在融资领域,现存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分布少,农民可获资金数量少、限制多,而且融资形式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
在农业保险领域,缺少政策性的国家农业保险,现有农村保险服务除了仅有的农用车辆险、能繁母猪险以及人身险外,农业保险品种极少。农业保险风险大、范围广,且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商业保险机构想要在农业领域获利是非常困难的。商业保险由于农业高风险的特点而不愿进入,导致农业保险的缺位。农民又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服务缺乏了解,使其获取合适的金融服务更加困难。这些由于金融服务不完善造成的问题,给土地规模化经营造成了障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最终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建设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1、大力推动农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创新思维,要基于不同农地流转创新模式的金融服务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开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
2、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因地制宜开发金融服务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完善涉农贷款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期限,发放大额农户联保贷款和大额农户信用贷款,满足农户流转土地需求,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支农功能。农业生产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农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农地流转创新模式中的土地互换、转让、转包、租赁的信贷需求,主要以分散化、小额化为主,对此类农户要根据其实际特征,推出相应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其需求。由于种粮农户已经陆续开始走上经营小企业的路子,农村金融机构要针对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探索推出商户联保、仓单、关联企业的权益质押等信贷新品种。在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农村金融机构要引导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预购农产品合约,或与农产品需求方签订远期供货合同锁定未来销售价格。金融机构可视农户远期合同或期货合约,适当降低或免除贷款担保,帮助农户解决由于农产品产供销时间差造成的资金缺口问题。由金融机构对拥有一定固定资产的合作社评定信用等级,核定信用额度,在授信额度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用随贷、循环使用。
3、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合法化进程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合法化,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贷款提供便利,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根据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土地流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地价值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 因此,首先要向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土地的有序流转。即便是贷款者无力归还贷款,银行也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别的农业企业,金融业将逐步参与土地的流转过程,这一过程的风险是可控的。
4、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投资者的风险
实行农信社、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政府"五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成立由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出资的农业担保基金,运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合作社获取银行贷款,并分担银行的信贷风险。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农信社提供贷款、保险公司承保,保险费由农户和当地政府分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担了农业投资者的风险,可以鼓励投资,促进土地流转,并且帮助农业生产者建立良好的信用,方便融资。推动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将大规模种植、养殖业纳入强制性保险范畴,并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积极推动政府落实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扩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参保范围;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提升农户和农村经济体的投保意识,提高参保率;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保险业务,加强险种宣传,促进农村保险业务全面发展。
5、发展公司担保互保联保等信贷业务 ,帮助农村实现产业的转移
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保证其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将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此,利用担保公司担保、互保、联保等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创业贷款,这种贷款不仅能有效化解、转移风险, 还能为失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就业条件,并通过窗口指导,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技能培训, 鼓励劳务输出, 支持农民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转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农民实现产业转移。
6、在农村开展金融咨询服务
金融咨询相当于是一个导航系统,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经营者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会面对融资、经营等决策,尤其是在土地流转的大环境下,土地规模化经营,生产经营者面对的决策将会更复杂,涉及的资金数额会更大,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会更多,金融咨询将会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投融资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进村活动。做到金融知识"经常送"、"随时送",而不是偶尔送;做到"内容实在、迎合需求",而不是"不求实效、只讲过程";建立咨询长效机制,实行"结对子","包村到人、咨询到底",通过发放金融知识咨询服务便民卡,规范宣传程序,提升宣传效果。金融咨询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其更有效的利用资金,并且可以促进建立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在相当长时间存在的社会群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已成为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关爱留守儿童”建设为载体,以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我校积极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留守儿童既无法得到父母思想上的教育,又无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关爱,更难找到称职的可以替代父母的监护人,这使得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很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缺位,直接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品行不端、行为失范、学业无成。
2.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一是制度化要求多,人性化关怀少。有些学校也会开展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走进孩子心灵深处。二是对成绩关注多,对其它方面关注少。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易受冷落、被遗忘,长久下来,必然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三是批评留守儿童缺点的多,赏识留守儿童优点的少。
3.社会关爱存在缺陷。一是综合治理不到位,农村学校周围黑网吧依然存在并向未成年人开放,一些不良信息侵蚀、毒害着孩子。二是课余时间监管空白多,社会闲杂人员接近留守学生,教唆他们染上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三是社会帮扶机制不健全,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救助。四是社会资助还需加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困难,需要社会资助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探索性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留守儿童的存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占农村儿童总数10%的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农村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近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重要新课题。
1、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根本保证。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机制。建议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使这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有效开展。
2、要完善学校教育机制,确保留守流动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目前,由于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导致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因各种体制的限制,又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儿童相同的受教育权利,即使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如何完善教育机制,均衡教育资源,使留守流动儿童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是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使农村留守儿童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大力支持农村寄宿学校的的建设,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经费支持,积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公平的社会教育机制,制订和实施有利流动人口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益,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儿童完全平等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较之前有所改善,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咨询室和相关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级拨款都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开支,截止到现在,没有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下发过相关文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设立相关设施。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历过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人口依然占据着最大的比例,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别是近些年两极分化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加强新农村建设,减少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说,城乡区别在形式上只是通过不同的户籍制度表现出来,但是在本质上则是生活水平和各种福利条件的差距。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赋予农村市场更多的活力,除了巩固和完善农业经济以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经济发展体系,消除在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性问题,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摆脱过去闭塞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是城乡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纽带,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双向物流体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双向的物流体系不仅意味着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为便捷的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渠道,对市场经济而言,又是打开了农村这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已经非常可观,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双向物流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外流以及各种新型商品能够快速的进入农村市场这种双向的需求。也就是说,这种区域物流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独服务于农村经济,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城乡市场双赢的结果,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这是我们推行区域物流的背景,同时也是目的之所在。
二、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也非常的落后。这种物流基础的落后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各种农产品的储存保险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各种操作技术落后等,都使得农村长期有大量的农产品积压,无法快速的流通到外界市场。对于一些生鲜产品来说积压就意味着产品价值的损耗,农产品在交通运输环节上的损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虽然当前在农村已经出现了一些物流业务,但是主要是一些个体户在进行服务,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仓储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农产品流通的质量需求。
(2)物流渠道不畅,专业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便捷高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交通便捷性高,意味着物流的渠道能够更加高效顺畅。物流效率是我们评价一项物流工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是在当前的城乡物流体系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物流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物流应有的效果。这种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当前在农村市场物流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物流没有体现出其与传统运输方式在农村地区相比应有的价值。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由来已久,这种经济发展格局带来的差异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失衡。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偏低,也就意味着农村消费品市场并没有打开。一些基本的农产品或者生活资料,可以在农村内部进行交易,自行销售、自行购买,外界市场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商贸体系的改革,这种内部消耗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推动超市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种交互发展的模式,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的实际受益者依旧是更加偏向于城市。许多城市为了保证自己农产品的供应链,利用行政规划和区域权利的划分阻拦了农产品进城的流通,市场干预使得农产品流通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简单,这种交易的不平等性实际上表现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间存在着阻碍,而这种阻碍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
(3)物流市场欠缺规范。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在意识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制度和管理的失范,使得当前的物流市场较为混乱。这种市场的不规范,表现在多方面,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为了保护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些不合理的审批制度,提高外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滥收各种税费,增加产品流通的成本。但是由于当前并没有在城乡物流方面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所以这些阻拦城乡物流体系构建的行为也难以得到禁止和消除,这种不规范的局面会影响城乡物流建设的效果。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实现
(1)政府职能的转变。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对这项工作的现实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虽然已经成为政府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仅仅有思想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体现在为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减少行政管理为这项工作带来的阻碍,并且积极的引导、支持和鼓励这种城下一体化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的发展。
(2)加强物流基地建设。要提高农村物流工作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利用现代物流的知识和经验科学的设立各种物流节点,将农业产业园和物流中小相结合,提升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除了这种园区和交通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外,现代化的物流工作还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呈现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将城市物流的标准体系与农村物流的现状相结合,促进农村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只有这种硬件设施的提升与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才能真正的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将农村物流业发展逐渐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拓展其市场渠道。
1.运输体系没有建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的概念还没有在现在的社会中被人们所了解,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高。我国的国土面积大,而且地形复杂,运输的路径较为复杂,而国家还没有专门对国内的运输通道进行科学的规范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运输的体系还不是很完整,所以农产品异地运输的成本就会很高。
2.储存方面的技术落后
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证货物的新鲜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储藏加工和保鲜技术落后,会使得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变得很大,甚至会出现无用运输的情况。相比于国外我国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和保鲜技术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在运输之前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保鲜处理然后进行保存,这会使得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破烂的几率增多,使得运输的成本加大。
3.农民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及时
整体来说,由于农产品的主要种植和生产的地方是较为基层的地方,这使得农业信息网络的建立不够完善,造成农民信息的贫瘠。我国农村在农业信息网络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使得生产者不能完全、及时地掌握农产品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有用信息就会使得农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容易出现短缺和过剩的现象。
二、如何构建我国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
互联网是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以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加上电子商务的手段,将运输者作为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在整个过程中将各个有联系的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生产者到供应上畅通无阻的一条龙服务,将传统模式中的生产、运输、、等物流环节更加的规范化,实现供应链和需求方的完美对接,这样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2.第三方物流的介入
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布在农村,这给产品供应商与消费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方式,首先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收集和处理市场供求信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相应的对象手中,加强将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联系。
3.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的运用
农村物流的论文大家一定都会写吧,但是农村物流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大家都清楚吗?它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物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农村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其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张雨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
[4]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张诚.江西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7).
[6]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7]李维国.区域物流经济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
[8]谭清美.区域经济物流弹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5).
农村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平海,张浩伟.灰色关联视角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54-57.
[2]谢珊,平先秉.基于金融危机环境的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47-49.
[3]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86-88.
[4]何满喜.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2011(2):3-4.
[5]黄立军,孙树栋.宁夏枸杞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35-139.
[6]王红敏,杨蕾.我国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529:108-109.
[7]阚中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苏北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2-21433.
[8]姚月强,龚顺清.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科技,2011(1):92-95.
[9]平先秉,魏有焕.长株潭区域物流金融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与业务运作模式选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9(34):88-91.
农村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胡云超.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0.
[3]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1-53,57.
[4]李宏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235-237.
[5]邱丽玲.我国农村消费品物流运作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110-111.
[6]吴震,朱亚伟.论农村物流的中心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7(9):54-55.
[7]周建勤,鞠颂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5-28,53.
[8]花永剑,姒建英.当前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四大问题[J].中外物流,2006(6):20-21.
[9]洪涛.“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1-7.
[10]洪银兴.论我国转型阶段的统一市场建设——兼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J].学术月刊,2004(6):83-91.
[11]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1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13]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4-76.
[14]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J].新经济,2010(11):25.
[15]林刚.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3(3):40-65.
[16]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24(6):66-68.
[17]洪涛.我国城乡流通业协调发展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7):9-13.
[18]朱智,赵德海.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3):130-135.
[19]刘根荣.转型时期城乡流通一体化问题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1(3):38-44.
新时期我国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政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各地首先要全面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施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包括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积极建设和运用连锁经营配送网络模式,建立完善的城乡物流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更进一步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在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如何利用网络合理调配规划城乡物资的配送和农产品的统购包销。
【关键词】
城乡物流一体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优化
近年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乡间的物资的调配速率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承接资源运输和传送的物流行业成为了城乡经济互通的纽带和链条。
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不够全面,研究者主要是偏重某一方面,比如研究连锁超市配送农产品和城区资源,比如研究如何发展农村连锁店。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发展农村连锁店铺和配送资源之间的联系的,还为数不多。在这个过程中,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配送方面,配送中心的建设成为核心问题,要能够开拓畅通的物流路线,将整个运输网络系统疏通。一个是要将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输送往城市,减少运输成本,和整个网络管理投资。
1 阻碍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连锁经营模式已经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农村的经营模式也蓬勃发展,但是相比城市的经营建设农村就成为了整个连锁经营配送环节上薄弱的一环。
1.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物流运输不够发达,与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缺乏与很大的关系。由于基础设施不够,物流线路没有开通,导致物流运输不畅,使运输速度减慢,使产品的配送受到阻碍,产品无法进入城市,就影响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农村物流投资成本过高
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整个物流线路需要经由过多中转环节,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流通时间,浪费人力物力,物流投资成本过高。整个物流环节无论在组织结构和时间都显得拖沓和分散。
1.3 农产品的运输受时间限制
农作物的生产和收获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产品的调配就具有季节性,四季分明,在特定的季节销售特定的品种。各种瓜果蔬菜都在特定的时间上市,虽然有反季节蔬菜,但毕竟只是少数,而且种植成本较高。农村对于城市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具有季节性。比如,在农耕季节,可能对于作物种子的需求较大,在这段时间的物流主要是种子等产品。
2 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建设模式.
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优化连锁经营配送网络,要加强城乡物流的相互渗透,加强城乡的交流,建立多交叉的城乡交通路线,加强城乡信息沟通。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加强和巩固城乡连锁企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城市连锁超市和农村连锁店。
2.1 整体规划
城乡物流一体化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城乡资源共享。通过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资源能够合理配置,是城乡发展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富裕。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占优势的城市物流体系 ,应该逐渐向农村扩展,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第二,作为物流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物流体系,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够适应和接纳城市物流,从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缩小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2 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
城乡物流一体化要解决的城乡首先要完善连锁经营的配送网络的整个体系,将整个配送网络上的各个部门与环节都要规划完整,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发展链条。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各个部门都要有密切的合作,网络主体之间互相协调,共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
2.3 完善城乡物流一体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发达的交通网络住哟是指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交强道路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推行“村村通”,铺设连接各农村的交通路线,扩大公路,铁路的覆盖率,方便运输,完备交通设施。便捷的信息网络是指要加强农村和城市的通讯设施的完善,同时逐渐普及计算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良性的政策环境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努力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实行政策的扶持。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连锁经营模式扩大,城乡物质交换才更方便,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连锁超市和店铺的网络优化设计
在整个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中,连锁经营模式是否合理,取决于连锁经营的网络设计是否能到了优化,整个连锁店铺和超市的网络设计和优化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连锁运营中,城市和农村都承担不同的商品生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的消费品主要是各类工业制造商品和农产品,工业制造商品经过物流中心送往各大连锁经营店;农村对工业制造品的需求量大,它们主要向城市输送农产品。
第二,加强对农副产品的统购包销,统一收购农产品后,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再分别送往各大城市,满足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城市就主要通过工业制造,流水线生产,批量大规模生产大量的商品,输送至农村各连锁商店,用于满足农村对工业商品的需求,在物质输送中,推进了城乡物流一体化。。
第三,加强对农产品收购体系的建设,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农村各连锁店,将农产品统一收购,同时拓宽农产品的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
4 结束语
当前农村-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针对如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建议,为了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大力探索各种方案,开辟了连锁经营模式。具体针对如何优化连锁经营的网络设计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不足之处,静待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l]张尚民.城市连锁零售商店向农村扩张的机遇及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33):2077420775
[2]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
[3]周凌云,顾为东,赵钢,张萍.面向城乡双向流通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J].现代管理科学,2013(7)
[4]钟玲.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
[5]陈星宇,任保平,喻文.构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