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智慧物流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物流方案

第1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3]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价值工程,2018(5):161-163.

第2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一、大数据概况

大数据是指种类复杂、量多庞大的数据综合体系,使用传统数据方法,无法对此类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及有效处理。大数据自身具备数据处理速度快、种类多、体量大等优势,且数据分析结果的观察力、决策力都十分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使用大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在成本数据进行加工之后,以获取更多的增值性信息,也就是说,借助分析当前的数据,预测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建成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输入数据得出结论,为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发展提供数据参考[1]。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

传统模式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功能构建有所缺失,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相关数据信息采集也存在一定难度,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行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农产品物流自身还具备周期短、流通环节多等特征,所以,应该按时、定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由于数据信息种类多样,且流程较为繁杂,数据类型具有差异性,所以信息采集技术也存在区别。目前,准确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当下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信息平台技术、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采集数据不完整,从而影响信息平台实际应用价值[2]。

(二)数据分析能力薄弱

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中,所收录的数据信息需要在分析检索基础上,才能够使其价值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国内企业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信息分析方面有所缺失,如果企业为缓解工作压力将信息分析处理工作外包,将会提升企业运行成本,还会影响数据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监管难度。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初步发展研究阶段,不仅基础设施建设老化,相关硬件设备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必备的冷链仓库建设也有所缺失,冷链运输车辆难以满足物流运行需求,相关物流运行链建设环节相互之间也没有紧密连接,也没能对配送中心布置进行科学规划,路网配送速度有待提升,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效率,也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数量有限,规模建设也较小,相关设备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行的实际需求,自身具备的应用价值也没能充分发挥。在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发展中,如果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会从根本上影响物流信息水平,在物流运转状态中也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会影响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需需求,降低企业运行的经济效益[4]。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大数据技术所构建的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架构,包含流程层、基础支持层、应用层、用户层等方面,为农产品物流运行提供保障。对所收集到信息进行及时、安全传输,并对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远程分析检索,应用互联网科学信息技术,保障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运作,从而实现对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全过程监管,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免受损耗。

四、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功能系统

(一)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运输信息系统

在对农产品装载方案选择时,需要根据物流车辆的车组排列形式与车组模式进行安排。在对农产品摆放位置进行决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产品货物的超限等级与物流运输车辆重心高度,尽可能避免集重装载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架,则应该明确支架的安放位置,确定货物转向架的具体高度,以此对货物的超限等级与车辆重心高度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农作物装载方案有多种形式,可通过对相关方案的科学技术性能进行对比,最终选择能够承载车辆载重能力的方案措施。对农产品冷链运输进行全程监管与可视化管理。农产品在物流流通运转中对温度也有需求,所以,需要在车辆中安装温度控制装置,并对车内温度状况与农产品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处理,尽可能减少农产品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在农作物运输过程中,应该融入信息技术,并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对相关信息数据平台的管理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所获取的物流运行信息真实有效,还需要对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创新,对物流调度进行合理安排,从根本上实现物流运行的资源共享,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配送小批量、多品种、配送分散,且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也没能实现共享,影响农产品配送效率,增加配送成本。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智慧物流配送,结合实际交通状况,对配送方案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三)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仓储信息系统

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合理管控,能够提高物流运输实际应用价值,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规模、存储环境等有较高要求,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环节中,通过对仓库内部建设进行优化布置,对仓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仓储环境及温度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实现农产品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采用自动化分拣技术,还能够提高仓储管理效率,以此为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产品信息库建设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真实可靠,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借助追溯系统的力量,从中掌握与获取准确的农产品信息记录。将追溯系统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时,由于农民接受新型技术设备的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向农民普及与讲解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优势与操作方法,从而完善农产品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同时为种植农产品的农民提供了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还需要相关政府增加成本资金投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提高农产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可信度。

(二)扩大追溯系统宣传覆盖面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使用与宣传力度,既要对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宣传,也需要对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宣传。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时代,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力度。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借助新媒体科技力量,能够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农产品消费者正确认识与了解完善追溯系统的重要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宣传,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强化人民群众对追溯系统与数据信息平台的认知度与信任感,城市居民也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农产品的质检工作中,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三)健全追溯系统系统结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所具备综合性较强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最后到营销部分,各环节间紧密相连,从而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决策者可以设定相应的优惠制度,从而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友好互通,但都应该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也正是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自身具备复杂性,才需要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上,对其进行优化建设,增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能力,从而保证农产品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与城市居民消费者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势,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时期,虽然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针对平台建设物流配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改良与完善,科学应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联合物流配送平台。实现物流运转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尽可能降低与规避农产品配送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思莉,戴小红.新时期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21,40(03):29-33.

第3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众多人群涌向3号厅“城市连接展厅”,这里是一个真正搭建在著名的Fira Barcelona Gran Via展览中心核心地区的城市街道。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如何使你的家居更加智能,城市和交通网络如何优化,你还会看到在新的移动世界中如何充分满足市民与商业的需求。智慧城市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到2030年全球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居民将达到50亿的时候,对人类如何应对城市化的进程至关重要。包括巴塞罗那市CIO马内尔·桑罗马等人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开始组织讨论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其他嘉宾也在热衷于讨论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更高效地将城市联通起来,而马内尔声称自己将是一个“智慧城市的创造者”。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

马内尔说:“我不相信智慧城市,一个城市本身不可能智慧,而取决于城市里的人。”但他同时相信,城市如同人类,每座城市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然而,他们也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如同所有人类都有一个心脏将血液泵发到整个循环系统,所有的城市都有一套基础架构,其中包括用来运输人员和配货系统的道路、水和能源的分配系统等。一个国家的边界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一个城市的塑造更重要的取决于其环境本身。巴塞罗那已经存在2000年以上,因为其在地中海的优越地理位置,而它还将在下一个2000年在地中海边上继续发展。

根据马内尔的经验,城市的根本是居民,首先需要将他们自己变成一个个有标识、有愿景、有发展道路规划图的客户,所有这些都是根据他们所在的环境来规划的,而不是仅仅购买市场上所有出现的新产品。尽管一个城市可以安装摄像头来监督乱倒垃圾的人,但另一方面未经授权私自监控公民的做法若是被人发现了,恐怕让他们也胆战心惊。转变成智慧城市无神论者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他们的消费者身份来帮助城市做出明智的技术选择。“像人类一样,一个城市也需要知道自己的资源规划。”负责SAP智能物流研究项目的Barbara Fluegge说,“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决定了它是否智慧”。

需要更多经典案例

地中海港口城市规划方案可能并不适合像德国西北部的汉堡港。几百年来,欧洲中部的主要港口—汉堡港口将像巴塞罗那一样,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在未来数世纪继续生存,但必须从今天起就开始采取行动。港口周边到处交通拥堵、道路通行能力的局限性都成为汉堡港口的一个重要构成特征。因此需要一个更为明智的方式来应对各种增长,汉堡港口管理局整合了德国电信及SAP的各自实力,设计了一个物流IT解决方案,将基于港口的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第4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对于保质期极短而顾客期望值又很高的生鲜行业来说,供应链的效率就是一切。在宁波,一家企业希望能以端到端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海鲜,全盘掌握海鲜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并且能够做到价格低廉和尽可能新鲜。

按照这家企业的设想,在居民小区里面设置一些冷柜,当顾客在网上下单订购之后,相应的海鲜会从码头送到这里,然后通知顾客来取货。故事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挑战重重。

首先,企业的规模不大,如何管理这一条时效性强,安全敏感度高的供应链?其次,来自电商平台的订单如何与物流直接对接?供应商的甄选、全程的跟踪和监管、质量检验等工作如何完成?

在低价格的成本限制之下,这些事情需要更为智慧而高效的方式才能完成,IBM与宁波市政府合作的宁波智慧物流平台就提供了这种可能。

形象地说,这一平台是宁波物流行业的“神经中枢”。在这里,车主、货主、相关的公司、融资机构包括银行和金融公司等产业链的各个角色都在场,平台为他们提供端到端的、可视化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智慧支持,而平台本身也在收集他们的运营数据并作出分析,确切地说,过去,各个环节的对接都是单线联系,局内人往往只能看到眼前而难以判断整个链条的情况。在这个平台上,由于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结果,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上帝的视角,相关情况一目了然。

小公司也能变“聪明”

在中国,物流仍然是一个资源和成本消耗高而效率低下的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粗放的管理使得货车的空载率居高不下,从业务到技术都相当落后。

现在,国内的物流行业基本上还在采用人工指挥,空车率高达40%以上,一辆货车一年平均载货3万吨/公里,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66万吨/公里,他们的运单处理已经实现数字化系统,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公司还在使用传真、电话等传统手段来工作。而宁波是中国的第二大港口,物流是它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此,IBM宁波智慧物流平台尝试改善这一状况。通过智慧的手段,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使得整个产业从传统变为现代,缩短送货和要货之间的环节,发挥信息整合和地面的整合力量,使得每整合一个环节,就有相应的新的利润点发现,这是宁波智慧物流的意义所在。

在IBM大中华区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服务部总经理牛耀军看来,所谓的“智慧”,首先在于更聪明的管理和运营方式解决问题。传统的物流就像一场经典的捉迷藏游戏,车主找货主,货主找车主,完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而车辆的资源如果没有好好安排,回程空载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另外,车里的货物如何更好地安排空间,例如一台厢式货车里面可能有多个客户的货品,空间优化就很重要。针对具体的、特殊的生鲜或者危险化学品行业,如何做到物流过程的管控和透明化,实现端到端的、可追溯的跟踪控制,这不是一个安装GPS然后随时了解他们在哪里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信息,如车内的温度、运输的安全风险信息、路线、仓储和库存的优化等等。

对于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来说,这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云计算实现了技术上的“按需分配”,即每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和服务,而不需要以昂贵的价格买下整套系统,反而带来成本上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顺丰、联邦速递等花重金打造智能管理系统的大公司相比,智慧物流平台使得缺少技术资源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实现智慧化的管理,而同时自身的运营管理数据也在增益着平台的价植,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流通和互动过程。对于平台来说,行业数据积累得越多,业务分析的价值就越大,而在企业看来,以较小的代价获取更“聪明”的管理方式,也相当划算。

另外,由于其公共平台的属性,政府相关的职能服务部门和相应的金融服务机构也会参与。宁波智慧物流公司总经理秦磊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从银行的角度研究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困难在于对货主和车主的信息缺少了解,无法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设计合理的金融方案,银行不知道企业接下多少订单,物流的过程中哪些事情发生,同时物流公司的车辆都是消耗品,又不可能拿来抵押,不能为这些拥有几十辆、几百辆或者上千辆车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订制化的金融服务。通过这个平台,他们能够了解到行业里面发生的事情,企业运作的情况,使得银行在设计金融方案时有据可查、有数可依。

因此,秦磊认为,“智慧”体现在更多地互联互通,诸多的玩家——车主、货主、银行等在这里相互联结起来,收集并且分析物流行业中的各类数据,并且提供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过剩时代,整合开始?

现在,很多企业希望具备开放的能力而不是封闭的系统,他们本身可能就具备了强大的物流能力,开放出来面对相应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间,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就不可能再掌控庞大复杂的状况。试想,在一个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系统中,一台车子一天多用一趟,就能大规模地提升效益,反之,则是巨大的浪费。当身体变得越来越庞大时,高效的中央神经成为必需。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网络系统,物流的全过程由一个中心的神经中枢即“订单中心”来处理,负责资源配置的优化到运输和仓储的落地执行。作为客户,只需要关心物流的起点和终点,中间的发送、环线配送、最后五公里的支线配送都由这个网络来协调完成,以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充分地利用和调配车辆和仓储等资源。

实际上,无论是亚马逊开放出自己的计算能力为企业提供云服务,还是企业通过智慧网络利用内部的闲置能力,它们其实在做同一件事——整合过剩的资源。

由于匮乏而高速积累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大家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优化整合手中已有的能力——握一手好牌远远不够,合理地打出去才是关键。因此,智慧平台对整个行业状况的掌握就成为整合的必要条件。

比如,过去a公司有去某地的车,b公司有回来的车,智能的平台能够发现这一点,指引双方进行合作,大家的成本都可以降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单打独斗。

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上一轮的信息化潮流使得它们找到一些取代大量人工的方式,但是基本的逻辑思路并没有改变。而现在,平台化的物流网络提供自动计算能力,前面的工作步骤完成之后,后面环节相关的数据和分析就会自动产生可视化的报表,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可以说,在智慧物流平台上,信息技术从替代重复性的低端劳动开始,已经开始向着替代人脑的高级智能演进。

举例来说,物流行业的动输计费方式非常复杂,相关联的不同车辆、运价、路程、货物要求、不同货物的组合等等,都要通过人脑来计算出立方和重量等数据,再输入到电脑中进行处理,而现在,这种规则可以直接纳入到智能的系统中,系统自动计算运费并且输出结果。同时,这个过程并非线性的结果,中间不断地会有需要调整的情况,智能化的平台可以避免人脑计算的差误。

总之,与过去相比,整合时代的智慧系统根据行业固有的逻辑和规则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且给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领导者该如何决策便不言自明了。

第5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供应链创新;智慧/物联网—BPR;Petri网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全球一体化经济导致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科学技术的集成和深度应用密切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经营“智慧”的重要性。

美国IBM公司2008年11月对外公布了“智慧地球”;2009年2月,奥巴马批准推进“智慧地球”项目的发展,“智慧地球”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推出了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的政策。《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把武汉建设成“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重在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市民服务等领域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特征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传感器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武汉有技术和产业优势,很多单位都具备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技术。2010年4月25日,武汉东湖开发区提出创建“智慧光谷”,发起成立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合作,以获得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扩大物联网在湖北的推广应用,打造新的千亿元产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武汉对物联网建设的重视,给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它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将会大大提高企业供应链的效率与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高度自动化。

1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及物联网

武汉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将推进物联网建设与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也将发生巨大变革。

物流是企业决胜市场的生命线,而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才能促进物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中小企业是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是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生力军,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以及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武汉市结构调整的催化剂。但因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个体“小”,他们在获得政策扶持和资源配置,技术和管理水平,赢得更大空间和社会关注上,较之于大企业,依然处在弱势。

我国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要其取得稳定地位并发展壮大,必须实现供应链创新。供应链信息化的实施实际是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武汉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给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和发展契机,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成本,为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比较优越的条件。

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会带动物联网的发展,而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将改变供应链流程,出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有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属于空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用前瞻远瞩性的眼光研究供应链流程再造,有很强的研究价值。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在量的方面要求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质的方面要求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功能,以及对信息化高度集中,将对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感知—反应型供应链业务流程模式,以订单为中心,凭借物联网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预测和预见物流需求,并依靠一系列灵活适应、自动协调的物流及功能流程,形成灵活的全维保障网络,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流程,力求达到“业务流程精悍、组织结构扁平、订单执行加快、物流与信息流统一”的BPR标准,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创造一套独立的、具有高度互动性的、灵活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业务流程。

本文对中小企业供应链实现创新,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物联网—BPR”供应链业务优化模型,探讨出智能供应链业务流程模式,帮助武汉市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准确地进行定位,确定自身的核心业务及发展方向,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回收、提升交付能力、加快进行资源整合,进而动态地适应未来市场的各种变化,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环节企业的需求,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智慧产业聚合升级,为努力建设武汉智慧城市作出贡献,真正实现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最终把武汉建设成“两型社会”、和谐宜居城市以及创新型城市。

2 物联网供应链创新性研究内容

物联网是物与物(人)通过网络而智能相连,从而提升整个地球的智慧水平。它不仅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战略,而且是构建智能社会的新网络工具。完善和创新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必须提高其信息化与智能化。在供应链中,数据和信息是核心。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影响了信息的实时性及精确性。智慧型供应链是供应链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智能的业务分析,供应链数据才能转化为有用的供应链信息,通过整合的方式提供给企业。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实现供应链企业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通过智慧型供应链,既可实现将营运的关注点从过去的“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同时又能借助对来自客户端的种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对行业上游采取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产品进行规划、采购指导,也有利于终端领域的市场推广、消费行为研究、科学陈列、增值销售等一系列举措的有效跟进。

物联网能全面感知、实时准确传递物品信息、利用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控制,其核心是数据。因此,借助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有利于供应链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及时追溯原材料源头,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库存管理重复作业,并可对运输工具和货物自动定位,可用于损耗控制,并能促进“智能商场”、“智能货架”、“智能仓库”的建立,打造智慧供应链。由于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BPR)技术在研究供应链成员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集成优化方面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因此本项目在供应链创新研究中提出技术工具——“智慧/物联网—BPR”。所谓“智慧/物联网—BPR”是指物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本文研究的内容如下:

(1)武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以及供应链管理水平。

(2)研究“物联网—BPR”的建模方法。在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共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现有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Petri网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智慧/物联网—BPR”的参考模型和过程模型,分析其经营模型、活动模型、供需协作模型,并建立它们同过程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

(3)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是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支撑手段,在综合分析物联网技术要素、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智慧/物联网—BPR”的运营运作模型以及方案实施模型。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分析“智慧/物联网—BPR”的动因,研究“智慧/物联网—BPR”信息集成和共享问题,给出“智慧/物联网—BPR”工作流、数据流,以及信息系统与“智慧/物联网—BPR”之间的关系。

(4)信息共享的实现离不开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项目将以复杂的三级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的库存成本和持有水平在实施“智慧/物联网—BPR”前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建立绩效评估模型。以此为基础,在供应链协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博弈理论对供应链信息共享价值分配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智慧/物联网—BPR”环境下“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协作关系和信息共享价值的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研究如何将供应链信息共享后获取的额外利益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成员企业,提高他们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积极性。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运作方式如图1所示。在研究总结基础上,最终形成“智慧/物联网—BPR”协同化、集成化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和方法。

3 研究意义

十七大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印证了“中国智慧”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武汉与深圳一起,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试点城市,目前武汉已经拥有物联网、光电子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丰硕成果,“智慧城市”正在发展中。“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和便捷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武汉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将推进物联网建设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新中小企业供应链,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点,也是武汉市发展“智慧城市”的大举措。

目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实力不足,比较落后,其供应链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对整个供应链的变化做出实时反应,导致供应链控制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运用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可以使物流、信息流具有可同步、可协调性,真正使物品具有可标识性、可追溯性和可继承性。本文为武汉市中小企业成功实施供应链创新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以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1)通过在供应链业务流程中应用物联网等智慧技术,构建中小企业的大规模、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有利于完善现有研究领域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丰富相关理论成果,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2)符合武汉市“十二五”发展政策。2011年年初,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武汉市未来5年工业“倍增计划”,此次会议意见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壮大作为武汉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全民创业,搭建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基地,优化创业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

(3)提升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通过完善和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业务流程,探讨出智能供应链业务流程模式,实现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最终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统一,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武汉整体经济实力,促进武汉“智慧城市”的建设。

(4)有利于促使中小企业提高战略意识,完善企业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管理企业,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各节点之间的亲密合作来达到“双赢”或“多赢”。本项目有利于中小企业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未来发展动向,以战略眼光来为企业做长期规划。

参考文献:

[1] Zhang Yunchuan. Research of distribution system model on the basis of Petri—net[C] //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 Management in Japan, ISTP, 2008.

[2] Zhang Yunchua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f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C] //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CPOM’08), ISTP, 2009.

[3] 张予川. 电网物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及其软件设计[J]. 物流科技,2008(9):119—121.

[4] 张予川. 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研究与应用[J]. 物流科技,2010(5):103—105.

[5] 张予川. 随机需求环境下VMI模型研究与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版),2009,33(3):608—610.

第6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跨国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软件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新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难以估量的巨大商机。

中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能耗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低是中国制造的致命短板。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把扩大国际合作,加速信息技术进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智慧城市步伐,提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中国软交会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交易会,每年吸引了众多国外重量级软件跨国巨头以及国内地方政府、众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应用企业参展参会。海内外客商多、洽谈商机多、对接项目多、合作对象多、签订合同多,成为展会品牌形象快速蹿升的成功要素。

国外软件跨国巨头把中国软交会视为进入中国的最佳平台,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成果,最新行业研究报告,吸引参会企业的关注。在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物流、交通、供热、电力等行业信息化论坛,以及合作对接会议、专业技术会议和对接会上,到处都可见到跨国企业代表忙碌的身影。

国外参展商在亲身感受中国软件信息市场热度急剧升温的同时,惊喜地发现中国软交会的两个突出变化,即地方政府和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软交会的热情,以及对软件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具有革命性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空前高涨;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对接项目,由以往热衷行业宏观改造方案,现已越来越多聚焦锁定在智能供热、智能电网、智慧医疗等细分行业的应用上。

千人买家团 催生新商机

我国政府对软交会寄予厚望。国家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在中国软交会高峰论坛上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软交会平台,扩大软件产业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快信息技术向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软交会紧扣时展脉搏,精心搭建行业应用、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和资金对接平台,不断强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力度。在历届中国软交会上,地方省市政府、国家级行业协会的项目、资金对接、产业融合,成为展会聚集人气、吸引外商、促进交易的一大特色。

今年软交会在完善交易对接平台上颇有新意,由组委会与各相关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千人买家团”主题采购活动,旨在为促进真实买家与卖家、展商之间的有效洽谈及交易;增加供需双方的收获机会,促进供需双方采购意向的最终达成。

第7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七大能力更接地气

IBM近两年来推出了智慧商务、云计算、业务分析、社交商务等一系列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对用户新的需求。“企业决策者意识到,企业要在新计算时代实现转型和成长,除了通过对传统硬件设施和基础平台的投入以加强IT能力外,尤其应从企业职能部门需求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企业业务能力。他们注重在信息洞察、优化业务架构、加速产品服务创新、加强人员协作、灵活业务流程和应用、构建企业移动能力等领域软性实力的发展。”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表示。

软件面对的客户角色也在转变,软件已经超越了IT部门,很多企业的CFO、CMO、CHRO、CSCO已经在直接寻找满足他们业务需求的软件能力,这也使IBM提供软件的方式发生变化。为此,IBM软件将自己的产品置于一种更易被客户接受的话语体系下――软件能力。用“七大能力”概括软件和解决方案更为接地气。

4月19日,IBM召开以“智慧‘软’实力,成长源动力”为主题的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2012年度策略会。本次大会上,IBM软件公布了智慧“软”实力策略:明确提出了企业智慧成长所需的洞察力、创新力、优化力、协作力、敏捷力、安全力和移动力等“软”实力;同时表示IBM软件将着眼三大发力点:在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领先领域持续投入;聚焦行业,全方位配合中国企业智慧转型与成长;深化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区域市场,积极推进“软”实力在中国市场的着陆。

IBM提出的七大软件能力,包括:掌握“洞察力”,化信息为洞察;持续“创新力”,加速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优化力”,实现驱动业务整合,优化业务基础架构;加强“协作力”,与客户、伙伴、员工建立深度关系;获得“敏捷力”,驱动业务整合及优化; 把控“安全力”,管理风险、安全及合规;构建“移动力”,交付企业级的移动能力。

软实力促自身转型

智慧“软”实力策略同时也源于IBM自身的成功实践。IBM全球副总裁兼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介绍说,在IBM内部,强大的软件能力正在支撑其获取“软”实力,并成为IBM实现智慧转型和持续成长的源动力;IBM业务分析解决方案帮助IBM的CFO获取“洞察力”,推进三大核心财务系统优化,实现财务部门的业务转型;IBM的CIO通过差异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在IBM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IT风险管理架构,满足IBM企业内部对风险、安全、合规管理的需求,全面提升IBM自身的“安全力”。IBM人力资源部门通过IBM协作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统一协作的社交商务平台,为IBM全球约43万员工创建动态、灵活的办公环境,实现“协作力”;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在内部搭建“环宇云”,优化开发中心的基础架构平台,同时引入领先的IBM开发解决方案,实现无间开发和协作,完成高质量的软件开发与交付工作,体现了“优化力”和“创新力”。

这些基于IBM内部真实的成功实践正在走进行业,帮助企业和行业用户实现智慧成长――而这正是IBM软件集团智慧“软”实力策略的发展愿景。对于IBM来说,软件不但帮助IBM自身获取成长所需的“软”实力,同时它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始终贯穿IBM智慧转型的历程。

三大着力点助能力落地

2012年IBM软件将着眼持续在业务分析洞察、云计算、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领先趋势的投入,全方位配合中国企业智慧转型成长,深化渠道与区域市场等三大发力点,积极推进七大软件能力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持续在前瞻性领域投入,引领技术创新是第一大着力点。胡世忠指出,业务分析洞察、云计算、社交商务、智慧商务等领域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拥抱新计算时代、实践创新思路的同时,IBM将在这些领域重点投入。

第8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层面,有多种信息与数据连入方式,蓝牙、RFID、ZigBee、WiFi等各种数据采集接入通道,从较早的定义来看,这便属于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的范畴。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在智慧城市则指的是智慧城市关键信息生成的物件如卡口信息、管网信息等),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在传统技术部署中,各种接入方式互无关联,数据上行都有自己的传输方式,因此物联网很难有标准统一的技术,往往因基础设施差异,而有不同的实现。如上所述的蓝牙、RFID等,都是满足于不同应用场景。因此,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一旦同时应用到这些技术,在工作现场除了多种终端识别、信息获取,还需要进行这些信息的独立传输。

在新的智慧城市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始使得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真正融合,通过技术兼容方式,使得一套接入设备感应多种终端信息,并完成数据的融合传送。目前WiFi接入已经成智慧城市移动处理最为广泛的网络环境,在WiFi环境下支持对蓝牙、RFID信息的感知与融合传输,会极大简化这种异构物联网络的集成部署。一种思路是,在无线AP内置蓝牙等信号感知能力,这种方案的好处是设计紧凑,成本低。另一种思路,在一个AP上提供多个(目前已支持三个)物联网模块集成槽位,可以将多种物联感知模块嵌入AP。

这是一种接入数据融合传输方案,将物联信号如RFID、蓝牙感知后,由AP进行数据封装,传送到控制器AC,AC将物联数据转换为应用可处理信号,定向给相应的计算处理设备(如后台服务器)。RFID模块在医疗环境、物流环境, 蓝牙模块在商贸连锁等场所均有广泛应用。

以蓝牙为例,在应用场所部署的AP中集成多个蓝牙探测模块,会向外发送信号, 当开启蓝牙的终端经过时蓝牙探测模块物理范围内,蓝牙探测模块会把终端蓝牙地址等信息通过集成屋里接口发给AP,AP接收后做隧道封装,通过CAPWAP无线隧道发给AC,由AC发给Server做后台处理,可定位蓝牙终端物理范围。AP还负责对蓝牙模块等物联终端的维护管理,提升了接入层管理能力。

当然, 上述模块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场景,蓝牙/RFID作为收集物流信息的传感器, 比如银行的运钞车上装载的钱箱, 现有银行金库尾箱出入库管理完全采用手工登记手段,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风险,采用电子标签后,可批量自动识别,然后远距离传送至计算处理系统。

在智慧城市物联应用中,用IT技术处理物联接入数据是智慧建设的基本方向,因此IT与IoT需要有一个融合,因此IoT与IT数据转换成为关键,是一种以专门网关(GW:Gateway)的方式进行两者融合的技术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物联网与IT互联网(通常是物理有线网络与无线WiFi网络)之间通过网关连接,也称为物联网关。网关作用是实现两个网络的数据转换,两网融合。物联网关是一个逻辑功能,网关可以是一个独立设备或组网节点,也可以是多个节点组合来完成。

在上述AP集成物联模块的方案中,其实是AC承担了网关的主要作用,而AP也分担了部分作用。完成物联数据接入、融合传输到IT网络,那么现实世界不断扩展的物联网产生的数据将会直接传输到大数据处理系统。这种接入融合,并没有改变IT、物联网本质,但是使得数据量和数据获得的范围大大增加。

目前的融合网关,还只是对数据封装、传送、网络融合提供了支持,而没有进一步对物联数据内容进行解析与挖掘,不具备智能作用,但是其流程简化、部署自动化。

第9篇:智慧物流方案范文

近日,在第十五届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上,一场名为“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的项目启动会,吸引了众多小微商贸与物流企业的目光。这个由软通动力集团高级副总裁、灵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朱绍康操盘的创业项目,通过云计算、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把商贸与物流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最普通的百姓创业也能轻松“触电”。

这一平台最大的优点,就是为小微商户和货车司机提供了定制化的平板电脑,内置了完整的应用程序、安全控件和移动数据套餐,让用户能够以傻瓜化的方式,开机即用、零学习成本、马上就能让生意转起来。

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

“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由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软通动力)、灵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灵动信息)、西南网贸港三方发起,依托位于四川仁寿县的卓越云计算中心,面向西部中小商户与物流企业提供一体化云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商贸、物流与支付三位一体,与银联及阿里云合作,针对商贸中心、金融机构、厂商、商户、物流和买家等,把西南网贸港现有的近600种管理软件整合起来,为网贸港园区的小商户提供轻松、简单、易用的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

据了解,“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包括了智慧商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商贸平台、统一结算中心、智慧采购中心、集中仓储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灵动信息CEO朱绍康表示,“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就是要减轻中小商户和物流企业的IT负担,用信息技术创造效率和商业价值的同时,不必投入学习成本和相应的软硬件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平板电脑和里面的软件全部免费使用,后续根据数据流量收费。

西南网贸港董事长蒋实刚表示,现在通过电商做生意非常流行,但具体到经营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商户来说,就遇到了技术困难。由于小商户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也没有实力组建单独的IT或电商团队,这就为小商户“触电”造成了障碍。在另一方面,与小商户连接的货车司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常年跑在路上,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及时获知中小商户的物流需求,经常是一方面货车空车运营,而另一方面中小商户的货却运不出去。“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商户和物流货运面临的众多难题。

让老百姓也能用的云平台

西南网贸港是一个位于四川省仁寿县的集IT研发、电子商务与物流仓储为一体的产业园,主要致力于为西部孵化中小电商。仁寿县距离成都60余公里,处于“成都半小时商圈”,正在迅速成为西南地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如何通过电商拉动当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当地政府考虑的战略重点。

去年12月底,四川省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用5年时间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万人。今年,仁寿县前往义乌进行现场学习。通过学习,仁寿县领导感叹,义乌的电商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专才,过去就是普通的农村群众,是电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为了普及电商,西南网贸港今年以来开设了15期免费培训班,成功培训1180人,并帮助他们成功开设了800多家网店。

然而,让普通小商户能在实际中运用信息技术与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绍康介绍,尽管“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给到用户的是一台平板电脑,但为了测试平板电脑和云平台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性能,他的产品开发团队需要深入县里的商贸中心及跟随卡车司机跑长途。例如运营商的信号,在不同的区域就有不同的覆盖效果;用户需要在长时间、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使用平板电脑,还要保证高光下的清晰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符合最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提供傻瓜式、大字体、一键通等体验。只有符合老百姓使用习惯的产品,才能真正让电子商务落地、产生实际效果。

打造健康诚信的民营经济

据了解,“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还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为小商户建立了信用平台。通过与银联等机构的合作,“灵动商贸物流云平台”为小商户建立信用等级,通过一次次的诚信支付记录,建立信用记录。根据小商户的信用记录,银联等机构可以方便地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小商户的信用记录,也在当地商业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