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低碳物流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物流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物流的特征

第1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低碳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通过阐述低碳物流的内涵,并结合浙西南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低碳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低碳物流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低碳物流和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低碳物流;浙西南;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54-02

1 低碳物流基本定义

1.1 低碳物流内涵

低碳物流是从低碳经济中派生而来,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和以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在物流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利用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运行组织优化等多种手段,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使得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优化,达到物流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物流发展形态。

1.2 低碳物流的特征

根据低碳物流的内涵,低碳物流包含以下特征:

(1)条件性。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在遵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基础上,满足经济社会正常物流需求的前提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物流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技术性。低碳物流强调的是物流过程低碳化,资源充分利用。低碳物流通过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包装、低碳装卸搬运、低碳配送、低碳回收及信息管理技术等能效技术和减排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物流要素和物流活动。

(3)目标性。发展低碳物流的目标是,满足物流需求的同时要降低碳排放量。即在满足基本物流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把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消耗,从而形成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成本小、资源利用充分的物流产业,实现物流系统与人类、自然的和谐发展。

1.3 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也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物流。物流业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七大模块都存在直接能源的消耗,发展低碳物流就需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创造一个由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在单一发展物流的同时,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也就是向低碳物流转变。低碳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并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是解决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和经济三大问题的较好方法。

2 浙西南低碳物流发展现状

浙西南是浙江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浙西南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粗放型和低效率的物流作业模式导致物流行业一直处于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状态。虽然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及浙江省积极推进生态浙江念的背景下,许多物流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具有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形成低碳物流的责任意识,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能力的法宝。但总体来说,由于浙西南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模式比较粗放、效率低下、组织结构较松散、专业化程度低,使得浙西南地区对低碳物流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在低碳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现实情况突出表现在:物流领域各个环节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及物流管理系统非优化。

2.1 低碳物流理念低下,意识行为欠缺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浙西南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也有力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提升。但是随着低碳经济在社会的兴起,物流业各个流程中,运输过程消耗大量能源,排放汽车尾气等严重危害自然环境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浙西南低碳物流发展更多的还处于新名词、宣传、概念阶段,各行业对于低碳物流的理念还停留在表面,并且浙西南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物流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低碳化的概念,再加上浙西南地处山区,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更容易使人步入无需低碳误区。

2.2 物流规划不合理,监管不到位

物流规划混乱是我国物流业长久以来的诟病,浙西南也不例外。浙西南物流业涉及公路、铁路、邮政等不同行业部门。这些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分割运营日益严重,恶性竞争严重,加剧物流资源的浪费和能源消耗。例如,由于物流设施选址不合理导致了迂回的运输;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车辆超载、空载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装备标准,无法与现代化物流有效的衔接;由于物流运作中“效益背反”现象严重,导致物流整体效率低等。再加上物流各行业的利益各不相同,浙西南地区的物流协会由于是民间组织,无法承担起发展低碳物流的战略构想和整体规划,更不用说履行发展低碳物流的监管重任。

2.3 基础建设不规范,物流技术落后

与发达地区相比,浙西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低下。不同行业、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区域间的物流基地、转运枢纽建设没有完善的科学规划。货物迂回运输、超重、空载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产品、服务、废弃物的合理流动。同时,浙西南地区的物流技术也比较落后,物流装备水平低、新能源车型较少,现代物流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比例明显偏低,多式联运、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生产商、零售商供应链中冷链断点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仓储设施节能低下。这些都与低碳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低碳物流的实施迫切需要物流技术和低碳技术的革新。

2.4 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健全,监督实施难

低碳经济自提出以来,我国也先后制定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与法规,但是目前专门针对物流行业专业化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缺乏低碳物流发展方向的规划和框架,物流行业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设备、设施、信息等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还十分薄弱。在低碳物流政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及消费者低碳物流低碳意识淡薄,只是停留在概念状态。这些都致使低碳物流发展陷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窘境,监管监督难度加大。

2.5 低碳物流人才匮乏,智力支持不足

低碳物流作为新兴行业,自然离不开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浙西南地区面临着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中高端低碳物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已经成为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浙西南物流人才主要来自于当地职业院校的培养,但培养目标为主要是中低端人才与操作人员,而基于节约型、环保型的低碳专业技术人的培养才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在开设物流从业资格鉴定培训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当地行业中,不管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其它企业,仅是对本企业的操作流程进行一般的上岗与在岗培训,没有培训企业员工的物流专业讲师,没有形成接受再教育系统和参加物流专业培训的热潮。

3 浙西南低碳物流发展对策

3.1 加强低碳宣传工程,全面普及低碳理念

要发展低碳物流,除了要在物流行业大力开展低碳物流宣传教育,推进低碳物流行动计划,还必须将低碳理念积极向个人、家庭、社会多层次全面普及,让人们了解低碳的真正内涵,并以低碳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媒体、政策、交流会等形式向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倡导低碳出行、低碳旅行、低碳家居、低碳消费、低碳生产等,形成低碳环保的良好氛围。

3.2 构建低碳物流发展政策,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浙西南地区发展低碳物流要紧密结合国家及浙江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碳减排工作的要求,要从物流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通过科学制定本地区物流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低碳物流发展战略,并开展物流企业碳排放指标评价,为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提供指导和引领。在制定物流政策时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加大物流基建投入、设立财政补贴、引进信贷资金、动态调整物流产业结构等政策积极推进低碳物流发展。在设定物流指标方面,要全盘考虑企业的接受度与执行度,要以激励为主,健全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及法律法规,让企业嗅到发展机会,主动去执行低碳政策法规,最终实现“双赢”目的:一方面使得企业在完成低碳物流指标后,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而且能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及利益;另一方面政府的低碳物流战略及政策得以实施和推进,充分调动企业执行力,促进低碳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减量化物流活动模式,从源头控制污染

物流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物质的不当流动,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如车辆尾气排放等。实施减量化低碳物流活动模式就是指减少物流活动,减少物流环节中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在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同时,实现对物流废弃物与污染的源头控制。以物流活动起点采购为始点,从生产环节原材料、物流资源设备、及办公用品等易耗品的采购都尽可能的采用环保、绿色的原材料,实施低碳采购;以物流活动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集群,发展供应链运作,合理布局物流产业园区,优化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推行绿色包装;以物流运作各环节为节点,降低燃油等资源消耗,减少物流周转设备等带来的污染成本,以及物流活动消耗的电、燃油等资源。

3.4 集成正向、逆向物流,发展循环物流系统

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是以正向物流为研究中心,一般是从原料采购开始,通过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终结于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与产品相关的副产品,它们被作为废弃物,增大了逆向物流的成本。而循环物流系统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资源化原则,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延伸到废弃产品的回收领域,集成了企业的正向物流系统与逆向物流系统,形成良性的闭合循环物流系统。物流循环化要求对供应链上企业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一个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连成一个集制造商、生产商、零售商以及包装回收商与产品回收商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形成“原材料采集――生产――消费――回收――再生产”的闭环循环物流模式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的良性闭合循环物流系统。在这个模式下,要求原材料可以循环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包装物可以降解在循环利用、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生产与生活资源垃圾的收集再利用等。

3.5 加大低碳物流人才引进培养,建设低碳物流人才梯队

浙西南发展低碳物流经济,归根到底要依靠本地区的物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大力宣传低碳物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各部门领导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物流行业协会应该加大专家指导与人才引进,聘用物流行业的各类专家或顾问,根据各个企业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对本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提供物流发展方案与培训员工。企业还应该重视鼓励员工的在职培训,采用各种形式和优惠措施,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提高他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东晖.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10,(07).

第2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低碳物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政府极力倡导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45%。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经济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在低碳经济发展形势下,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发展低碳物流势在必行。

1 低碳物流的内涵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逐渐兴起,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及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并执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构筑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经济社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低碳物流的内涵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低碳物流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也未对低碳物流作出定义。笔者认为低碳物流的定义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在可持续发展和物流系统论的理念下,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达到低碳的目的。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我们不能单纯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去思考低碳物流,而是要从全局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功能要素都要考虑到,对低碳物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才能发展真正的低碳物流,达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目的。

2 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2.1 物流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功能要素,而由运输形成的交通运输业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8.4万亿元,运输费用为4.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可见运输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公路运输作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对能源的消耗大,运输成本较高,其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公路运输中的汽车尾气排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的主要大气污染源;航空运输与海洋运输是另外的主要石油资源消耗源,并且伴随着噪声污染和水资源污染。

在运输业中,空驶、重复运输、对流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

2.2 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物流企业要勇于面对这样的形势,把发展低碳物流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机遇。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制定企业的发展路径,要加大低碳物流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2.3 物流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7.8%,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而美国、日本小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约为16%。尽管碳排放量和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但有很多物流企业往往选择自身认为较便捷、简单的运营方式,而没有在低碳减排方面控制成本的规划。

3 低碳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3.1 低碳运输方面

在低碳运输管理手段方面,应进行线路优化设计,能减少车辆行驶的距离与时间,并减少车辆空驶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

在低碳运输技术方面,部分物流企业使用甩挂运输,例如深圳宝恒通集团采用甩挂运输后,综合运输能力较以前提高了40%,成本降低了30%~40%,油耗下降了20%~30%,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在铁路运输方面,高铁是倡导低碳物流的践行者。高铁采用电力驱动,人均能耗少,基本上没有碳排放。例如,我国的武汉—广州高铁在线路设计建设过程中,桥下及边坡都实现了植被绿化,并安装了噪音屏障,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列车全部安装真空式集便装置,实现了污物、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垃圾零排放,创造了科技减排、低碳环保的典范。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的政策,如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尽可能用铁路,实现低碳物流。

在运输配载方面,国际的配载标准是95%~98%,而国内物流业的装载率只有50%~60%。所以应大力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实现低碳物流的目标。

3.2 物流企业方面

第3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 低碳物流 低碳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地纷纷提出环保、绿色、低碳的概念,我国更是允诺会降低碳排放。2010年“低碳之风”席卷两会。而在此之前,已出现众多关于低碳的提案议案,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顺应低碳经济,物流产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也必须走低碳化道路,这是未来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一系列途径。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下的产物。低碳经济是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人类的技术创新、转型、开发等手段最大化的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效应,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那么,低碳物流就是指通过技术或者管理手段降低物流行业中碳排放量,在物流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效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使得物流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进一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并有效的保护环境。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低碳经济,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物流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政策和体制两个方面。首先,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还不是很多。其次,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颇多,而这些部门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导致物流行业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第三方物流的绿色发展增添了负担。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已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低碳物流必须正视的问题。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看,则面临着行业特点和技术方面的制约。由于物流需求企业具有行业特点,物流需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的思想依然浓厚,物流企业封闭化运作和市场分割还没有彻底打破,多数物流需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合作造成运力资源浪费等。不少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存在着单向载货运输、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其次,我国物流业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都与低碳物流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低碳科技的应用和掌握不足。

三、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低碳物流的途径

(一)政策的支持与协调。

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财政金融政策。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还需要提供具体支持措施与经费,如财政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环保低碳经营模式、创新低碳技术的资金扶持,给予低碳物流企业优惠贷款,缓解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等。目前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际上通行的较为有效的调节机制有碳交易和征收碳税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型工业企业上。但随着低碳物流“碳足迹”识别方法的不断发展,这两种调节方式未来均可在物流领域得到应用。

(二)发展多式联运。

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已经不是由传统的单一的运输方式构成的了,而是由水路、铁路、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连续的、综合的多式联运形式,它能够实现运输的最优化。发展多式联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走低碳物流之路的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构建多式联运快速反应网络,稳步提高水路、铁路比例,从而形成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互配合的低碳绿色立体物流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公路、铁路、水路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重要。铁路方面,提高我国铁路人员的运作能力及区域分拨能力,改善铁路到发两端的运转体制,快速响应需求。水路方面,调整我国水运项目的分段收费价格倒挂现象,平衡两端短驳成本和码头费用,充分体现水运的成本优势,完善航线设计、船舶运力。

(三)有效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优化物流运作系统,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资源,构建与配置一个物流生态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有效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完成从物流方案设计、零部件采购、入厂和售后配送到产成品销售、回收及进出口这一整套物流生态系统,并且做到最优化。

(四)积极运用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是指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的碳中性的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应用低碳技术,实现低碳物流。低碳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表现为: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装卸搬运、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废弃物回收等形式。

低碳运输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首先涉及到的是车辆动力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有相关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开发新能源汽车,目前对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的低碳设计,还需从成本上重点考虑。其次是物流网点和运输线路的合理布局和规划的问题,应尽量缩短运输路线,积极采用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等先进的运输方式有效的降低碳排放来增大运输效率,提倡共同配送,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低碳仓储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科学布局仓库,合理选址,在仓储设施与设备选择上,尽量选择电动力设备,减少仓储设备使用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低碳装卸搬运首先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确装卸,避免货物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环境造成污染;其次,要求企业提高装卸效率,避免延迟运输工具的等待时间而产生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最后,还要求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低碳包装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包装材料低碳化、包装方式低碳化和包装作业过程低碳化。

低碳流通加工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工过程低碳化,优化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等,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资源的浪费。

对于整个物流活动中出现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水、废弃包装物等废弃物还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理处置,回收再利用,这是低碳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回收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废弃物产品回收运输的低碳化。

四、结论

低碳物流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选择,传统的高能耗物流企业必须走低碳物流之路方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怎样在低碳物流发展中提高服务附加价值,怎样实现物流低碳化的转型,决定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多少先机。大势所趋之下,谁掌握了低碳物流的法宝,谁就能在未来成就物流的王道。

(作者: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雨薇.国内外低碳物流研究综述.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3.

[2]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商业研究,2011(4):183-187.

[3]王一家,张海琪.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市场,2012(15):11-14.

第4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应对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11.018

1 低碳物流的提出及金融背景

1.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提出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急剧增加,部分国家相互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相继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并于2007年成立气候变化应对机构和节能减排工作组,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国务院提出应将气候变化列入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大力开展关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国际交流活动。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低碳营销、低碳物流、低碳金融等不同领域。低碳物流(Low Carbon Logistics)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以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念、物流管理等为先决条件,使物流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能耗,充分采用先进低碳物流技术,实行低碳物流活动。

1.2 主要环节分析

低碳物流分为物流作业环节、物流管理过程两方面的内容。物流作业环节涉及低碳包装、低碳运输、低碳流通加工等;而物流管理过程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物流体系,带动物流体系的低碳化发展。

低碳物流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低碳运输,低碳物流着重强调合理布局和规划运输线路,使交通运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精简交通运输路线,发挥各项运输方式的最大作用,尽可能使用清洁燃料,选择低污染车辆进行运输。低碳仓储,应选择最佳地址设置仓库,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合理布局,使仓库得到充分利用,使仓库面积得到最大化利用,进一步降低仓储成本。低碳流通加工,当物品到达指定区域后,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如低碳化分割、计量、分类、标识印刷、栓标签、组装等。低碳包装,使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控制能源损耗,规避环境污染。废弃物回收,遵循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构建“资源―低碳生产―产品―资源”的经济模式,实现全面收集、分类、再生产、加工、循环利用等物流活动的低碳化发展。

1.3 金融发展需求

低碳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结合低碳物流方式,投入一定的资金,合理调整原有的运输方式和路线,需要各企业的协同配合,由此可见,低碳物流的发展与低碳金融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各大商业银行应将低碳物流的贷款项目视为重点,使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低碳项目贷款、碳指标交易等,带动商业银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为低碳物流设施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在银行绿色信贷中的构建

2.1 构建全新的政策决策机制

据相关研究表明,国际性机制的构建可有效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但由于该机制的执法成本居高不下,可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构建一种全新的政策决策机制,分散与集中相配合、罚款与排放配额相结合,强化区域化环境监管机构的领导作用,增强内部经济激励制度。主要包括:财政补贴,政府相关部门鼓励和倡导引进低碳技术,开发低碳流通产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引导物流企业的发展。税收减免,政策可降低税率,规范物流企业的起征点,通过免征额、税收减免等加强税收政策对物流企业的支持。金融优惠,政策可给予物流企业适当的金融优惠,提供贷款援助、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等。

2.2 完善低碳金融的法律政策

与相关政策相比,法律制度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完善低碳金融的法律政策至关重要。一方面,政策相关部门应不断改善低碳物流制度环境,结合各区域特征,制定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保护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组织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监管作用,应积极完善低碳金融规范或制度,有效保障低碳物流企业信贷的顺利进行,带动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

2.3 创新低碳金融的融资方式

作为低碳物流企业获取资金的基本保障,低碳资金供给体系需要创新其融资方式。第一,可将企业融资渠道直接拓宽。如积极鼓励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上市、引导具有健全资本结构且信誉良好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第二,拓宽间接融资渠道。例如建立完善的低碳物流企业信贷部、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设计还款期限等。

2.4 构建低碳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低碳金融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当借鉴全球性或全国性的碳信用机制,并以市场为方向控制污染问题。在这种机制下,需要不同国家、地区、企业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合作,进一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构建低碳金融信用担保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碳物流企业的金融风险,并且进一步改善低碳物流企业难以融资的问题。在构建低碳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需要重视资金支持、社会信用、风险补偿等体系的建立。

2.5 金融支持模型构建的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储蓄存款也同比增长。为了综合考察我国储蓄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额、通货膨胀因素、虚拟变量法则、金融理论等构建金融支持模型,全面分析各项系数的含义。物流企业金融支持模型的构建涉及社会、政府、银行、中介、保险等介质,涵盖低碳政策扶持体系、低碳法律制度体系、低碳信用担保体系、低碳资金供给体系等,实现物流企业的社会化发展。

3 黑龙江省低碳物流金融支持的应对策略

3.1 理念树立与政策引导

作为金融行业的服务理念,低碳物流理念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以节能减排为基础,在增强全员低碳物流服务意识的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规划与改进,制定一系列清洁生产计划,打造绿色产品与低碳物流工程;在宏观层面,政府应当结合银行的融资作用,建立完善的低碳物流政策,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进低碳物流项目的进程。例如,政府可建立相关信贷规模指导政策,刺激低碳物流项目的开展。

3.2 服务信息系统完善,金融信息加强整合

金融机构与物流、生产企业之间的信息不一致仍旧是影响低碳物流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为实现低碳金融机构与低碳物流企业、低碳生产企业以及政府、民众之间的金融信息整合,应在银行与相关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低碳物流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并且将所有的信息都归纳其中,形成整体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在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及成本运作。此外,还需要在深入研究与反复实践中,提升物流信息技术,强化数据化、代码化的物理信息管理与标准化、实时化的物理信息传递以及规范化、整体化的物理信息储存。

3.3 加强相关衍生品创新,提高低碳物流的竞争力

黑龙江省的低碳物流企业还需要通过积极探索寻求新型的金融衍生品,以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低碳物流金融服务的内涵,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低碳商业行为。现阶段,由于低碳市场交易主体责任承担者为碳基金,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承担者为银行业,控制与转移风险责任承担者为保险业,环境治理责任承担者为机构投资者,因此要实现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如碳基金、碳期货、碳证券等,都需要通过上述承担者的共同努力。同时,我国应当向国际成功案例吸取经验,促使各类低碳金融衍生工具得到快速发展,及时预防并控制各类金融风险。

3.4 创新融通仓模式,构建动态联盟

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低碳物流企业形成跨区域的合作关系,在构建动态联盟的基础上,创新低碳物流融通仓模式。在传统的低碳物流经营模式中,容易受到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稳定运营造成较大影响。但融通仓模式可有效解除这些因素限制,利用物流网络化与金融网络化的方式使低碳物流企业形成动态联盟,进而整合资源,实现集成式的新型服务。在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中,主要包括信用担保、统一授信、质押担保融资与监管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信用担保是指供需企业凭借低碳物流企业展现的能力及其良好信誉,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并且低碳物流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为客户提供采购商品、存储商品、加工商品等一系列服务;统一授信是指银行在综合考虑低碳物流企业的规模、实力、信誉、资产负债比之后,将合理的信贷配额授予低碳物流企业;质押担保融资与监管是指在具有一定实力与金融机构合作关系良好的基础上,低碳物流企业采取质押贷款的方式融资,强化现场作业、信息、风险等管理方面的质押担保监管。

参考文献:

[1]李蜀湘,陆小成.中国低碳物流金融支持模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2):27-30.

[2]高凤华.政府规制下的企业低碳物流技术应用博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第5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 或屠宰、捕捞) 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要特别强调“链”的完整性,要从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入手,加强市场对整个链条的控制。

(二)运营成本较高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就必须安装相应的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运输,储存在低温仓库,并采用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加以控制等。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精益性和敏捷性的双重特征,既要求着眼于各物流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又要求物流速度快、对市场反应灵敏。而农产品物流体系复杂,参与主体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物流过程中需要质量监控,从而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技术来支撑。

二、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一)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畜牧生产全面增长,渔业产量显著提高,蔬菜生产供应形势较好,水果产量逐年上升,我市农产品已逐步进入全国市场。同时,随着重庆与国内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农产品消费品种余缺的相互调剂日趋增多,肉类、水产、果蔬等涉农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

截止2010年,全市既有库容500吨以上的冷库45座,总库容约17万吨,万吨以上库容的冷库7座,库容量10.6万吨。其中,公共性冷库13座,库容13万吨;现有冷藏运输车170辆,年运输量35万吨。

(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重庆万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天利方星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帆果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专门从事冷链公共服务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分拨中心和服务企业,占据重庆及贵州、陕西等周边地区约90%的冻品供应市场份额。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家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市政府已将冷链物流作为“十二五”物流规划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我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引进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外冷链龙头企业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三、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一)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由于我市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工不足,畜禽活体运输销售对环境和居民健康存在威胁,与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适。具体体现在:冷库总体容量小,大型公共性冷库设施缺乏;人均冷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万人冷藏车拥有量0.05辆,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肉类、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冷链流通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腐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库分布失衡,占全市库容能力75%的19座冷库集中在主城区,物流集散与城市居住功能矛盾日趋明显。

(二)冷链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亦高。

四、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优化对策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弥补自身不足,来实现其健康发展,本人就如何优化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法规体系

推广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制定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细则;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检查与监督机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化运行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二)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三)加快低碳冷链物流建设

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有效手段,实现资源集约化,发展绿色冷链物流。结合我省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通过低碳冷链物流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冷链物流,加快发展低碳冷库、低碳运输等。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再利用等战略性冷链物流企业。实施低碳冷链物流创新示范工程,规划和建设一批省级低碳冷链物流试点企业。

(四)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开发

充分发挥重庆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冷链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等参与冷链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加快我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重点在冷链物流的基础、技术、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尽快制定适合我市冷链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系列地方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推动重要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五)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鼓励冷链物流专业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设备,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技术;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参考文献:

[1]叶勇.张友华.中国冷链物流的最新发展和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79).69-71

[2]高国云.浅析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现状[J]中国市场.2008.(3).11-12

[3]柴本澄.中国物流现状与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6.(1).1-2

第6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港口物流业;发展

1.低碳经济概述

关于低碳经济,以下几点是大家的共识:(1)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利用高效率化和能源结构清洁化;(2)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3)低碳经济突出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符合国际共识和时代潮流;(4)低碳经济不仅是生存本能问题,更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5)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有所区别。生态经济是遵循自然规律,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发展方式;循环经济是现有资源、能源情况下通过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则是高碳排化石能源之替代新能源的广泛开发利用和现有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节能减排等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更多注重碳排放量的减少,而其他污染问题,并未完全包容。因此,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实现的重要方式,低碳经济则是生态经济实现的重要方式。

2.港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港口物流业是港口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有着现代物流业的许多特征,如,信息化、现代化等特征,也有现代港口业的明显特征,如,资本密集、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特征。目前,港口、海运、临港产业普遍还没有对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任何有效控制。当低碳经济革命兴起时,港口物流业无论是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还是物流从业人员生活方式、物流网络体系建设,都面临巨大挑战。

2.1运输环节的选择与制约

运输业虽然与物流业有区别,但它是物流业的基础,是现代物流业的主体行业,对物流的最终实现具有支持、保障和衔接作用。运输环节的挑战,包括低耗能运输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所载货物碳排的减量化,运输从业人员碳排的最低化等。运输工具、方式的低碳化发展是港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应对的挑战。在众多的运输工具中,同等条件下,柴油动力机车的碳排放,比电动或其他动力机车要高得多,燃油中硫含量越高的动力车船碳排相应要高;在运输方式中,航空与公路运输明显比铁路和水路碳排要多。因此,在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涉及到运输工具驱动能耗的改进或清洁化,还与不同运输方式的建设、布局和选择有关。在同等条件下,选择碳排最少、综合成本最经济的运输工具和通路,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2.2储存、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环保诉求

港口物流业的规模往往比较大,特别是港区周边的堆码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区位、物流网络中的位置、堆码及其布置的科学合理性等差异,直接影响仓储的效率、效益和碳排高低,影响其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如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会导致迂回运输,无形中增加碳排和污染;集中库存则可能产生较多的一次运输,增加燃料消耗,产生道路和交通运输工具等的额外需求,加大碳排压力。其次,包括储存、运输等在内的整个物流过程,为实现货物的保质保量和减少不必要的污染,会在包装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手段。包装作为商品卫士和市场通行证,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内包装、中包装、外包装、一次性包装、可回收再应用包装,还是包装所用材质、颜色材料等,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力求环保,需要符合安全可靠、少耗材、低碳经济排、可再用、可再循环的原则。再次,物流中的加工虽然相对简单,但中间仍是污染和碳排增加的巨大潜在源头。因此,低碳经济语境下,即使是最简单的加工环节,也应该遵循少耗费、少污染、少碳排等原则。此外,运输、仓储、包装等诸多物流环节能够实现环保,都需要有及时、准确、有效的物流管理做保障。因此,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等在内的物流管理,需要符合低污染、低物耗、低碳经济排、高效率的要求。

3.科学推进低碳经济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3.1树立港口物流环保理念

港口物流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理解和认可环保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为推动社会各界尽快树立环保理念,唤醒国民生活方式变革意识,推出碳足迹、碳积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视化、家庭排放的可视化等综合计划。通过让社会各界了解、体会每天每个生活细节、生产流通消费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减少碳排放细节和探寻可能方法等教育,使人们在认识到环保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意识到低碳化发展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全社会向低碳经济、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理念。

3.2做好港口物流发展的规划

中国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它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减碳排的空间和可能。作为碳排相对少于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控制碳排的重要突破口。港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未来控制碳排,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场。鉴于港口物流业发展各环节的碳排现实,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有科学、严格的规划。包括:明确港口物流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分析港口物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研究港口物流业低碳经济化发展手段、方法;探索支持港口物流业低碳经济化发展的人才、机制等配套支持系统。

3.3强化港口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持

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实现,需要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入手,以一定的技术为支撑,逐步减少碳排放。国内外不少港口成功实践,为港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如,美国长滩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港区船只行驶速度,以降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并对船只降速达标率全年超过90%的船实行减免泊位费的优惠,给予环保标识旗,减碳效果良好;荷兰鹿特丹港为建设无碳港,对港区的配煤流程进行改进,利用大型筒仓进行多次混配、充分搅拌,并将混配好的洁净煤通过封闭式的传输方式有序堆放,较好地控制了煤炭运输过程的可能碳排;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利用场桥油改电、场桥辅助柴油发动机、拖车混合动力节能实验等技术,改造场桥、拖车、船舶等三大主要耗能排放源,取得明显的节能降耗成效,仅船舶岸电供电项目,可为每艘中型船舶每天节约7吨燃料,减排二氧化硫0119吨、氮氧化物0111吨。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港口城市的实际情况,相机选择最切合现实、最能减碳排的技术,进行推广用;鼓励更多的港口城市研发应用适合自身实际的减碳技术。

总之,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并存。抓住低碳经济机遇,规避风险,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见地,还要有实际可行的办法和手段,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

【参考文献】

第7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物流伴随着贸易的需求而产生,且迅速成长壮大,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深远的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其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更好地落实中央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文就物流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且关注了后危机时代的物流产业与国际贾易的关系,以探讨物流产业如何度过危机以及物流产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微观路径。

    2008年11月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货运周转量大幅度下降,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通常把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而gdp的增长又是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三大要素所驱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口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会引起投资增长率下降0. 6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率下降0. 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下降0. 8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率下降1. 7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下降0. 6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增长,人类进人了消费社会,对于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也由此伴随着货物流通需求的增加而增长,且不断发展壮大,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分析研究物流与贸易的关系,可以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寻找理论支持和更有效的实施路径,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提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

1.物流产业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汪鸣先生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丁俊发认为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其中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服务业,即物流服务业。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垒加,而是一种整合,可以起到1 +12的功效。现代物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图,是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中惟一的服务业。

    2.社会物流总额构成

    物流需求规模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特别是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贸易三大需求增长的支持更为明显。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主要由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进口货物物流、再生资源物流以及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构成。明确了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就可以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寻找到明确的视角,为我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寻找到合理路径。

    二、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

    i.国际环境分析

    国外各大机构都对金融危机以及其对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寻找应急的方案和发展对策。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2008年世界海运回顾》显示,用来预测全球未来经济活动的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从2008年5月至11月初下降了90%以上,这一下降意味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同时意味着对运输物流服务需求的大幅下降。世界银行2009年3月30日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显示,预计全球gdp在2009年将会收缩1. 7%,这将是记录在案的首度世界产量下跌;预计2009年货物和服务的世界贸易额将会下降6. 1 %,制造业产品贸易额的下降幅度更大。纽约联储研究并公布了世界经济增长指标显示,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有些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年化季率分别为一6. 3 %、一12. 0%和一6. 3 %,下降幅度很大。以上研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贸易额的大幅下降,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下降。

    2.国内概况研究

    何黎明经过调研和统计,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已经产生的不良影响,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王子先认为,受危机打击最重的先行产业是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业,物流产业继续处于寒冬时期,造船、集装箱产业受关联影响。刘武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运输、仓储等物流相关企业蔓延,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物流产业的理念、技术、管理、信息水平、规划、标准都处于萌芽或者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很大;中国抗击全球经济危机的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和提高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等措施都需要物流产业支撑;放宽政策限制,让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发展起来,对于搞活4万亿元投资有重要意义。

    3.金融危机前有关物流产业与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需求而产生的,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物流与贸易之间相辅相成,定性的分析研究已经很多,但定量研究还较少。

    杨长春以北美、日本和欧洲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技术对2001-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具有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但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侯方森从“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孔原、刘览为了进一步动态分析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研究两者的动态性,利用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动态性,认为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国外物流企业分割,从而表现为我国国内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业务拉动效应不显着,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因企业再造给国际物流业务所带来的负影响。从国际物流的角度看,通过国际物流(hyl)的脉冲响应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由以上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我国从2002-2009年上半年的净出口总额与我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在金融危机之前,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平稳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国际贸易的减少,使得物流需求减少;到后危机时代,物流开始带动贸易的发展。

    三、后危机时代物流产业与贸易关系分析

    金融危机三阶段理论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如果2008年8月之前是国际金融危机第一阶段的话,那么,g8峰会和“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似乎向世人释放了另一个信息:国际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现在应尽早考虑“后危机时代”(从现在开始属于走出危机的第三阶段)世界经济该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模式,走上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物流与贸易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三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减少,国际贸易额下降,外贸货物吞吐量也急剧下降。2009年底二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 7亿吨,同比增长2. 6%,增幅比一季度明显提高。受外贸矿石、原油以及内贸煤炭、矿建材料等运输拉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逐月回升,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速显着高于外贸。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分析,2009年第二季度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为6. 1亿吨,同比下降6. 6%,但降幅比一季度减少6. 6个百分点。受国内外煤炭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4-6月份煤炭外贸进港吞吐量分别增长2. 2倍、2. 8倍和4. 2倍。完成原油吞吐量1. 6亿吨,同比增长6. 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 5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炼厂开工率的增加,原油外贸进口数量急剧增长,4-6月份的外贸进口吞吐量均超过1 600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铁矿石吞吐量5. 0亿吨,同比增长14.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 6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进港吞吐量连续4个月出现20%以上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使铁矿石进口现货价低于长协价,加之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建筑钢材需求快速回暖,上半年的外贸进港量已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 597万吨,同比下降11.0%,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 3个百分点,在经历2月份的低点后,出现降幅收窄的企稳迹象。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后于5月份重新恢复增长。受外需影响,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延续了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负增长,但降幅呈现波动减小趋势。

    从以上数据分析仍然可以得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在金融危机的各个阶段仍具有平稳性特征走势和因果关系,但不同的是,在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贸易额的下降会带动物流需求的下降,但在危机恢复期,物流对贸易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依赖于净出口、消费和投资,在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的产业振兴政策中,物流产业的振兴作为第十个产业出现,由此也说明,振兴物流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后危机时代振兴物流产业的微观路径

    通过对物流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金融危机对物流产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在物流业发展整体趋缓的形势下,寻找保证物流产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管理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在这些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提出了振兴物流业的微观路径:

    1.构建物流运作系统平台,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

    2009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社会物流总额继续增加,预计达117. 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加值将达到2万亿元。物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建立物流运作系统平台(如图1所示),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减少风险,促进产业调整;整合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物流主体与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主体运营效率;应对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建立物流产业应急系统;针对金融危机导致物流产业资金链断裂的现状,物流金融的作用日趋重要;发展逆向物流使物流产业走绿色物流之路,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在物流运作系统平台中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以增加企业之间信用,减少物流交易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加快流通速度,并在产业重组的过程中,起到促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的作用。在物流运作系统平台中嵌人物流信用评估系统,可以使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和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更加直接,过滤掉不符合信用标准的物流企业,使风险的防范在最初阶段就得到了加强。

    针对危机的不确定性和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建立物流产业应急系统。应急物流体系有四项主要功能:一是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灾区民心;二是快速抢救受灾物资及各类设施设备,减少损失;三是及时补充物资,保障抢险救灾活动顺利进行;四是快速供应物资,帮助灾区重建。把物流金融引人物流基础平台,拓宽了物流服务渠道,提高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使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发展精益物流,适应需求效率性和便捷性的要求。精益物流是指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应该从组织结构、系统资源、信息网、业务系统等全面精益化切入,强调消除浪费,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准时化、自动化生产不断谋求成本节约,谋求物流服务价值增值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现在的客户需求的效率性和便捷性以及日益增高的期望值,传统的物流服务是无法满足的,这样,基于成本和时间的精益物流服务将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力。

    2.提升航空物流,满足后危机时代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

    中国进出口的下降对物流产业产生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航运、港口和国际货代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航空货运量从2008年2月下滑,到2009年2月才开始反弹,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后危机时代,各行业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为了顺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要求,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物流必须适应商流、信息流的要求,根据客户的要求把货物快速、安全、准时、优质地运到目的地。所以,在后危机时代,航空物流的提升成为物流产业能否振兴的又一重点产业。要打造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航空物流业,就必须有效整合当前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建立一体化的服务产业链;调整客货运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降低价格开拓市场需求,从而完善我国航空运输产业结构。调整机队、航线的关系,发展通用航空和支线航空,突破航空运输业中发展的瓶颈,并从东亚、东南亚区域切人,开拓全球业务,打造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航空枢纽。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国的航空物流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3.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使其成为物流产业新亮点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既是城市工业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又是商品的消费市场。所以,农村物流体系具有范围广泛、功能完整的特性。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时需要既注重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注重科学技术、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瓶颈就是节点设置问题。在广泛的地域环境中,分散的单个农户很难自办物流适应市场变化,抵抗市场风险,因此现代物流需要物流主体与之相适应。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只有创新组织,才能适应物流所要求的规模经济。做好物流节点规划,发挥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的功能,就可以突破农村物流体系的瓶颈。

    4.构建物流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设立物流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并使物流业务得到拓展。从全国范围看,金融业严重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融资增长速度的滞后是导致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也构成经济发展的瓶颈。故而设立物流金融平台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小物流企业对金融的渴望更为强烈,在此提出设立物流金融平台的理念。大的物流公司由于其资金的充裕供给,物流金融平台的建立,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又可为物流公司提供更多的业务,同时又可以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更加顺畅,如图2所示。

    5.挖掘科研创新潜力,为物流产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寻求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信息,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体份额16%,仅次于美国。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而低碳经济的核心概念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节能减排甚至碳吸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人民福利的真正增长。

    国际气候组织认为,通过信息化发展智能物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减排潜力最大的便是物流产业,我国物流减排还有极大的空间,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具综合能源利用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低碳经济也需要现代物流支撑。发展物流是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

第8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所谓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概念在低碳理念发展下应运而生,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出发点,针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国家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思考依据,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贸易 机遇与挑战

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类视野。低碳经济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但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忽略了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的重要功能。因此,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一课题的分析能够为低碳理念引入国际贸易发展、实现国际贸易发展与低碳理念深度结合提供重要理论保证。笔者将针对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具体讨论分析。

一、全面理解低碳经济

人类社会伴随对生物能源,风力能源、水利能力、太阳能源、地下资源能源、核电能源等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形态向现代工业形态的转变,使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迈进。然而在这一过程的实践中,随着对传统资源开发利用,各类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低碳经济以其对环境保护功能的独有优势得到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认可。

1.低碳经济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与浪费、实现对新兴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行动指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目的。低碳经济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经济增长与高新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经济增长始终的前提下,通过对技术手段的革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转型,能源开发手段的整改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和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英国率先对低碳经济做出阐述,向世界告知低碳经济将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世界各国,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关注与认可。随着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低碳经济逐步向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等各领域渗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及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低碳经济不单是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的行动指导和任务,而是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应共同遵循的行动原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2008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爆发,人类在寻求更加高效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对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更加关注,在世界各国的共同探讨与分析中得出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应在国际领域得到重视,是一项具有世界性的活动。因此,低碳经济应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

二、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影响的分析

1.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在经济发展各领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所以经济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第一,低碳经济是一项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使各国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加,低碳产业以此为背景应运而生,低碳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将极大程度的促进国际贸易机构对先进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开发低碳能源,研发并使用低碳产品,因此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低碳产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得到分析,第二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产出的工业半成品,这种将精力集中在加工贸易方向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造成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甚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够逐步实现国际贸易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实现国际贸易模式的全面转型与升级更新。第三,利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使经济逐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减少国际通行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因此,低碳经济可以提升国际贸易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

2.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挑战。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低碳经济在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必将使各国对外贸易面临新一轮的挑战。第一,我国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增长实现由依赖于非再生资源向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的转变,所以低碳经济在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向我国乃至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发起挑战。第二,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我国的主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优势上,但是针对低碳经济的要求,在对国际贸易关税的调整上对低碳环保的考虑俞发增加,导致以工业产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外贸竞争力上出现极大问题。第三,根据低碳经济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出的要求,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我国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

三、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如何提高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制定制度化的低碳标准。现阶段,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但是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因此,国家应当针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低碳发展形成文件性管理制度,对各领域提出制度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第二,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机制。低碳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低碳技术手段的应用。所以,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进程对于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力度。我国在国际地位中处于大国的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同样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存在,在应对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冲击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与周边友好邻国的合作,确保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的避免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冲击。

四、结语

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带来了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特征必将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影响的扩大,促进低碳经济在各国家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发展领域无疑成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对国际贸易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提出的双向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翔宇.低碳经济下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战略制高点[J].经济视角(中旬),2012,06(02):78-80.

[2]何建坤,周剑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04(04):18-35

[3]杨君茹.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8(10):9-12.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也发生着变化,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这期间也产生了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并一直督促着国际贸易企业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使得其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虽然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在当前的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诸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对国际贸易的策略进行创新,国际贸易才能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际贸易企业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得其拥有一个更好的贸易平台,提高了信息流通的及时性。②电子商务线上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贸易方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使得商务洽谈变得更加便捷,为贸易双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电子商务通常都是采用线上支付的方式,例如网银、支付宝等,其使得买卖双方可以在互不见面的条件下完成相关的交易,并且还为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风险。

1.2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特点

在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主要具有几个特点:①信息化程度高。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使得贸易方式产生了较大的改变。②虚拟性强。与传统国际贸易双方会面交谈的贸易形式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更像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完成相关的交易谈判工作,其主要采用的是数据交流的方式。③全球化特性。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距离不再是困扰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倾向变得更加明显,国际贸易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国际贸易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2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必然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虽然在21世纪,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随着国际贸易企业的不断增多,其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总体而言,当前国内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电子商务时常不能满足国际贸易进行的需求,难以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2物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相关环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减,但是物流仍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近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流体系存在的不足变得更加明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物流企业众多,但是各个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在国际性物流配送系统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行业规范和准则。②运输成本过大,基础设施有待于完善。近年来电商企业和国际贸易企业都充分地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当前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创新策略

电子商务下要想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对现有的贸易策略进行创新,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贸易形式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企业必须要及时转变思路,要大胆地对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条件。具体而言,贸易形式创新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对现有的贸易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环节,提高国际贸易工作的效率;②提高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程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中去,在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3.2宏观管理创新

国际贸易由于会受到多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影响,其对贸易管理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宏观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宏观管理创新主要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充分地发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管理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②对招标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例如采用电子招标的形式等,学会在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下不断提高配额使用率,尽可能地避免外交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3营销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方面,这也是其与传统贸易方式所存在的最大区别。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营销理念创新。在国际贸易营销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整合营销、定制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等先进的营销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②营销方式创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必须充分地发挥网络在营销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要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手机等渠道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还应该在营销的过程中加强与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完美的购物体验是国际贸易营销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如此,国际贸易营销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3.4运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对运输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对当前的运输方式和物流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仓储、交通和物流等各个基础环节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运输方式更适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电子商务背景下,互联网一体化管理体系仍然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管理形式,该种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运输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仍需对运输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和效率,保证产品能够及时无损地运送到客户手里。

4结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也是国际贸易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充分地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不断对现有的管理理念、运行体制和营销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把握好机遇,才能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河南省 现代物流业 SWOT分析

一、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长三角、京津翼、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省居中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集中功能,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河南省位于西部原材料产地和东部消费地的结合点,这也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在获取高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也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交通区位优势

河南省位于全国心脏部位,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体系。(1)铁路运输。目前,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侯月、新月、新菏、宁西等9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2014年,晋豫鲁铁路煤运通道开通使河南省又有了一条贯通东西的铁路运输通道。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铁路运营里程为5017公里,其中高铁915公里。(2)公路运输。河南省公路交通发达,全国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河南交汇。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4.9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5859公里。(3)航空运输。河南省内拥有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三个民用机场。现有飞行航线69条,航线里程223578公里,其中国际航程里程为12326公里,国内航程里程为20396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是4E级机场和国内一类航空口岸。(4)水路运输,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643公里,形成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4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3、产业优势

河南的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涉及多个行业。原煤、铝、黄金、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拥有宇通客车、三全食品、莲花味精、金星啤酒、思念食品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河南省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优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制成品等物流资源。

4、以郑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格局正在形成

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截至2013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5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9公里。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之一,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另外,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区具有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优势,郑州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客货运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5、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

在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以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物流的也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建立了自营性配送中心,能更快速、更灵活的满足企业要求。既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又节省了成本。例如双汇集团、新飞电器、思念食品集团、思达商业、丹尼斯百货集团等。

二、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1、人才劣势

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哪个企业拥有懂专业、会外语的高水平人才,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获取优势。目前,河南省物流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善于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手段进行仓储、配送、采购等物流活动并熟悉物流运作的人才较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的还是传统业务,在增值的提供上缺乏人才。人才短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会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是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流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但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不会使用GPS、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导致物流效能低且成本高。

3、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

现代物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还是新鲜事物。一些物流企业的物流意识淡薄,物流观念落后,对第三方物流了解更少,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着极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把现代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储存,不思创新,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物流观念落后已经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阻力之一。

三、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政策环境给河南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把物流业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规划提出“一个中心、十个行业”的发展思路。“一个中心”,就是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十个行业”,包括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汽车物流等河南省有优势的产业。另外,河南省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纲要、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将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以积极的引导及适当的优惠,并为物流发展提供软件、硬件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0年11月17日印发了《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郑州航空港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给河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快。2005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为10587.42亿元,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32155.86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3.04倍。2014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34939.38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60.8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902.6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875.90亿元,增长9.4%。河南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原材料供应量和产品销售量的激增,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中原经济区规划》带来的机遇

国务院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指出:“提升郑州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多式联运;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物流需求,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河南物流业的发展受益匪浅。

四、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威胁

1、市场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物流业发展模式,主要提供运输、装卸和仓储等简单物流功能的服务。这种单一功能、靠拼价格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利润越来越少,且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企业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改进的速度,提高综合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供多种类型的增值物流服务,承运人型增值服务、仓储型增值服务、信息型增值服务等,增强竞争力,实现物流服务所承诺的高效、便捷、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长远发展。

2、低碳经济的推进带来的挑战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能为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趋势。物流业的低碳排放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河南省物流业处于粗放式、低效式发展模式,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且物流成本高。另外,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为了防止农产品及其制品腐烂变质,冷链物流成为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比如双汇、思念、众品、大用等食品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河南省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要重点打造十大物流行业,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食品冷链物流业。河南冷链物流市场庞大,但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3、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竞争激烈

据郑州市企调队公布,仅2012年上半年郑州市就新增物流公司近两百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到目前,郑州市有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6000多家,全省物流企业约10万家,物流企业数量急剧增加。此外,在经历了优胜劣汰后,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物流公司涌现出来。如郑州的豫鑫物流公司,该公司是集运输、仓储、产品配送、物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郑州交运集团、新飞专运、郑州中外运公司等物流企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业务辐射能力突破省际。受“物流热”的影响,社会上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南中邮物流、长通物流等。由于河南省物流企业多,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142400411145)。)

【参考文献】

[1] 孙晓俊:河南省物流业SWOT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