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农文旅融合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文旅融合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文旅融合方案

第1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1.加强管控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加强扬尘管控。以PM10改善排名和各级交办问题整改为重点,增加扬尘监测站,对责任单位进行排名考核奖惩,倒逼履职尽责。坚持车路场统筹管理,开展货运车辆排查检查专项行动、洗城行动,全面降低扬尘污染。二是交办问题全面整改。按照问题交办、督导整改、核查销号的工作模式,市大气办、大督查交办问题****个全部整改到位,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个,除雨污分流工程和**工地监测点外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实施企业提标改造。抓住源头治理,推动****、****、****、****等企业改造提升,切实优化排放指标。上半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天,同比增加****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天,PM2.5同比下降****%,PM10同比下降****%。

2.空间规划与产业谋划相结合,产城融合夯实基础。一是推动与****、****公司合作,高标准编制我区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规划,为发展空间及产业布局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处置批而未供土地****亩,全面摸排低效用地并组织研究盘活方案,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三是根据发展需求,对****产业链项目、文旅产业项目等推进实施总规过渡性调整。四是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专项债券资金。通过市级审核项目****个,总投资****亿元;谋划中包装项目****个,总投资****元。五是做好****建设服务保障,手续审批、外围保障工程建设高效推进。六是****片区积极探索打造农旅产业链,激发“后旅发时代”新活力。

3.县城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城市品位有效提升。一是对标先进,提高标准。组织人员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充实我区县城建设实践经验。省、市县城建设43项考核指标已达标40项,达标率93.02%。二是全力推进****、****棚户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施工进度。组织棚户区群众工作攻坚行动,征地拆迁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三是全力做好城市品位提升、精细化管理。推进“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2.1%,精细化修复行动有效开展。建立垃圾分类试点,重点打造2个示范小区和2家样板单位。加强流动摊户管理,探索免费进屋新模式,市容市貌切实提升。

4.民生保障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一是推进供热设施改造、城区民用天然气切改工作,全面提升供热、供气效果。二是推进****水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水利惠民工程有序开展。三是在2019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位列****、全省上半年排名****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农村环卫市场化,推进问题厕所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四是落实社保“减免”政策。减免社会保险费****万元,稳岗返还资金****万元,临时价格补贴****万元。五是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网办率达100%,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排名****,群众办事体验显著改善。

第2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三门峡;发展研究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概述

2016年01月04日,我国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当前农村产业经济链新道路,促进广大农民的就业及创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对原有产业、产品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与融合。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表现。具体的是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通过农业产业链中的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约的部分以新的商业价值向市场全方面的渗透,而旅游产业因农业价值的融入,大大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新的产业链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简单的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更具有市场价值,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

2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三门峡市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位于我国内陆区。平均气温高,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的发展。而且三门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开展体验性的观光项目。再加上三门峡市的人口众多,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0年7月5日,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政策。政策主旨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并召开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三门峡市全市已建成数家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汁、果酒、果奶、果番等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市形成了“果一菌一肥一果”和“果一加一畜一肥一果”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本市的产业经济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综合效益。

3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成就

沿黄带观光农业创收。沿黄河农业带由本身的传统农业带转变为现在的观光旅游带,借助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天鹅岛,天鹅湾等自然景观和坡沟,发展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部分游客入境消费。可以促进销售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业中的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风情表演等等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特色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了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人才,如花卉,有机蔬菜水果领域,建设了特色农业产区,打造了特色休闲农业后,加强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促增效。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提高了科技含量,对缺水地或水源不足的地带,建设了生态农业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3.2三门峡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3.2.1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三门峡市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7万平千米,只占耕地面积的32%。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现象日趋严重,三门峡市中低产田占地面积约为80%。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当地节水灌溉等面积较小,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56,当地旱地水分利用率为55%。3.2.2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瓶颈三门峡市果品业在全省有较高领先地位,然而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度较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异。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用地、环保条件制约,以及当地烟叶受政策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均被压缩。渔业、食用菌、蔬菜、药材等体量小、产品粗放、名优产品少,优质高端产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3.2.3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休闲农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链的延伸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完善,而且当地产业化发展缺少引领其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当地省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的3.4%。3.2.4管理体制不完善休闲农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更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具备开放性、综合性的多元化旅游主体,因而对管理层次的要求要远高于简单的农业及休闲业。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员工相关知识较为缺乏,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服务人员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3.2.5缺乏宣传力度由于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各个经营主体零散、分布不集中,各个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经营圈,宣传力度比较小。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经营者投入的资金较少,公益性的产地宣传、地理标志品牌宣传缺失。

4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经营者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建立蓄水池实现涵养水源,减少干旱带来的深度影响。在道路方面,加大力度改进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还可以建设乡村观光旅游专用道路,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在供水、停车场、网络设施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对于游客的接待,要做到一条龙服务,时刻为游客准备时间和精力。

4.2创办三门峡市特色休闲农业

当地休闲农业没有突出的特色优势,因此可以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聚集村,当地经营者可以通过农村的各种资源加强特色农业的创建,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村镇景区。三门峡市果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可以加大力度发展观光果园,创办具有特色的果品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当地农业活动,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活动,但是得大力监管食品安全,确保游客的健康安全状况。其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护,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满意的旅游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乡土田园的乐趣。

4.3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通过把农业产业链的价值融入服务业里面,增加了休闲农业的价值,也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把地产、创意等相关产业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服务功能。农业不再局限于在生产以及产业经营,还可以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4.4合理规划布局

作为农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加强规划引导,将农业资源和人文艺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要按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并且学会借鉴其他城市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化发展布局。作为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使三门峡休闲农业走上合理规划的发展道路,防止在经济开发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5加强宣传、铸造口碑

由于半数以上的休闲农业游客是在亲戚朋友口中获得信息的,所以这说明休闲农业园区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做得不好,行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在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如农村宣传片,向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还可以举办影响力大的农事节庆活动,吸引各地的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5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并对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维护及产业经济的优化及提高都有良好的帮助。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农村经济效益带来了巨额提高,并对现有的资源实行了进一步利用。

5.1对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利用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中,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次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争取能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链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三门峡市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改变为多类产业共同发展,产生了特色产业,发展了循环经济,建立了新兴产业园,以工带农,以旅游资源带动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当地经济产业链。确切培训与发展“互联网+产品”行动,大力运行新型营销模式,促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对于销售主体的吸引力,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的覆盖面。如建立产品的特色馆,通过特色农产品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2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通过旅游产品整合,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近年来在我国政策引导下,农业经营模式有着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更突出了乡村旅游也将会更好走向广大群众,传扬我国本土文化。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开展更是在当地作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5.3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葛小平,林雪涤,王玲.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2]孙洁.农业三产融合来了,解读《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6,(03).

[3]王兴国,史晓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舒绍茂.南京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6,(05).

[7]潘利兵,李增杰,刘晓军,梁漪,孙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5,(35).

第3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旅游业;巫山旅游

一直以来,我国在产业经济宏观调控上过多强调需求侧管理,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优化改革,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许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许多生产要素的活力难以绽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是面临这些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出现“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对于国家来说,供给侧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策略;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和变革的指导手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直接需要的产品,涉及方方方面,是经济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结合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旅游,明确“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1]这意味着旅游行业仍然会迎来许多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巫山旅游发展迅速,但制约其发展潜力释放的因素与瓶颈依然存在,在当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下,巫山县旅游经济更上一层楼,就避不开增强及优化旅游供给这一基本的坎。

1巫山旅游发展现状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处三峡腹地,扼守渝东门户,位于驰名海内外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热线的中央,是由三峡大坝、神农架、大宁河小三峡组成的旅游“大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巫山、奉节、巫溪组成的夔巫旅游“小金三角”的核心。在巫山县周围500~800千米范围内,西面环绕着成渝经济区,北面环绕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东面环绕着大武汉城市圈,南面环绕着长株潭城市群,巫山是被四大经济高地拱卫的“洼地”,易成为居住于经济高地的旅游者休闲度假的目的地。2015年,巫山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2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亿元,增长25.1%。[2]巫山旅游业已成为巫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产出贡献加强,为建成国家级旅游强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供给结构还不合理,旅游集散功能不强,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

巫山县城是个搬迁的移民城市,其城市容量小、功能不齐、风格单一、旅游氛围不浓、公共服务不配套,加之近几年常住人口剧增,已超负荷运行。除小三峡游客中心外,缺乏一个大的游客接待集散中心,无法统一提供全域旅游服务,极不适应旅游发展新要求。主要旅游供给要素不配套,表现在停车、住宿、用餐和购物上,从住宿来看,县城宾馆酒店数量有限、规模小、档次低、服务不配套,且较为分散偏远,基本只能满足住宿功能;从停车方面看,县城停车场少,对应的停车位也就少,加之本地车辆停放后,供游客使用数量更少。同时由于街道较窄,旅游大巴根本无处可停,就导致游客无论住宿,购物、用餐极不方便;从用餐方面看,大大小小酒楼、餐馆百余家分布较散,不集中,也没规模,能够接待旅游团队餐的更是屈指可数,缺餐饮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综合配套特色场所;从购物看,目前经营旅游商品的门市只有十余家,且旅游购物场所小而散,没有集中成片,缺旅游土特产、纪念品综合配套的专业超市和购物场所。

2.2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

旅游是一个产业链长、带动性极强的产业,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城旅、农旅、商旅、文旅、林旅、水旅等方面看,仍然融合度不高,无论是产业规划布局,还是政策资金扶持等,缺乏统筹协调和产业融合。从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来看,整个全县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基本没起步,这是巫山县的一个短板。目前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有品质、有特色、有品牌并形成产业链的微乎其微。缺乏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

2.3旅游交通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旅游发展要求

近几年来,巫山旅游交通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快速发展,整体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很多旅游乡镇、村寨、农家乐道路等级和通行条件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同时水上旅游交通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2.4新目标旧体制,旅游市场活力释放不够

巫山县政府对旅游行业政策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对外地企业政策保障和资本保障有待提高,对本土旅游企业扶持有待加强。巫山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协调困难;旅游项目实施资金审批、政策保障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新目标旧体制桎梏巫山旅游市场活力的释放,特别是传统的宣传营销模式效果较差,引起的关注热点较少,在全国竞争力显不足。

3发展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端着手,通过化解对有效供给的约束与抑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做的是保护产权、推行法治、简政放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巫山县应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探索其发展路径,实现旅游业的优化升级、跨越式发展。

3.1指导思想

巫山县应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巫山旅游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览,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打造巫山旅游第一支柱产业。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巫山旅游业发展,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各部门都应围绕旅游业发展,形成合力,发展巫山旅游业。

3.2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增加并优化旅游供给

在旅游住宿方面,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住宿服务体系,建设一些高星级度假酒店、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客栈,同时制定酒店行业规范,建立巫山酒店行业协会,协同政府管理。在旅游餐饮方面,应该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的餐饮服务集聚区,在全世界打响巫山旅游特色美食品牌,同时加大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建立监督惩罚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旅游娱乐方面,可以推出以巫山神女及巫文化为主体的文艺表演、夜宴等夜游活动;可以在各大景区小镇、县城推出巫山特色民俗表演,做大做强民族歌舞、主题表演、实景演出。同时也可以在各大旅游小镇、度假区,开办些酒吧、茶社、娱乐、休闲美食、主题餐厅、风味咖啡厅等现代化休闲、娱乐、服务设施的休闲街,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高档消费要求。在旅游产品方面,挖掘巫山旅游资源存量,打造一些有特色、有创意的节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邮轮游艇游泳产品、自驾旅游产品。在交通方面,巫山应该形成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水陆空兼备、多种方式进出、多种形式游览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汽车服务中心、汽车旅馆、道路安全等基础设施,增强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进行旅游活动的便利性,形成“快进慢游”多方位、无障碍、方便舒适的立体交通格局。

3.3创新体制机制

巫山县应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突破体制问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发改委、交通部、文化局、民政局、旅游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发委),建立健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相应协调小组,统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统筹管理。改变政府部门内循环模式,加大企业的话语权,强化政企合作。旅游产业是由政府有效的产业规制、友善的市场营商环境、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等创新所需的规范性要素所规范出来的。政府应主动从权利型向服务型、规范型转化,建立服务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巫山应搭建“旅游+互联网”平台,成立旅游数据中心,制定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组建旅游监测中心,并研究建设旅游商品线上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公共服务水平。[3]

3.4精确定位,强化宣传营销

将巫山旅游整体形象纳入全县内外宣传工作总体部署,交通、中宣、旅游、民政等多部门共同组建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广开门路,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强化旅游营销资源整合,构建系列化的宣传促销方案,以大手笔、大营销全力塑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形象。创新营销模式,走巫山特色之路。推广手段创新具体包括:依托国内旅交会、西部旅游博览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强化旅游文化宣传促销,开好旅游推介会、联谊会和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借助“互联网+”发力,开展“巫山最美”网络系列营销活动,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巫山旅游达人发现活动,无人机自拍视频营销活动等,突破网络与实体隔阂,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巫山县各部门及当地企业要成功在各种旅游者的交流聚集地如博客、SNS、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渠道,如,利用联盟企业产品+微店二维码+微信公众号联合的方式,加深巫山旅游企业、巫山景区管理团队、巫山政府与国内外游客互联互动,强化营销的趣味性,增大营销效用。

参考文献:

[1]张婧.“两会”旅游:全域旅游迎来利好[N].南方日报,2017-03-09.

[2]陶玉莲.生态旅游是巫山第一支柱产业2015年游客首次突破1千万[N].新华网,2016-01-27.

第4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一)A级旅游景区创建

4A级旅游景区。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和《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筛选青山景区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报了景观质量评审申请,根据景观质量情况,对照《评分细则二》标准每一项打分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同时,聘请龙行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了青山景区专题宣传片。2018年9月份,被省旅游委列入了创建4A级旅游景区名单。目前,青山景区已按照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相关要求制定了4A级景区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并按照国家标准,查缺补漏,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争取2019年5月1日之前通过省景评委的现场验收。

3A级旅游景区。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和《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筛选富山户外拓展基地、丹凤山旅游生态园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两家申请单位通过提交景观质量评审材料、列入2018年创建计划、市旅发委专家现场验收,已于2018年11月27日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为促进我县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我局制定了《A级景区提档升级实施方案》,根据各景区实际,已列出任务清单,发至各相关旅游企业。

目前,青山景区在青山公园新建设了一处集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导游服务、集散换乘、咨询投诉、监控监管等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此外,提升铺装了青山寺广场,进行了青山寺防雷工程、消防工程、中轴线、泰山行宫、附属建筑及总体院落围墙保护修缮工程,维修了惠济公殿、山门、南北享殿等建筑。在青山寺广场投资20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45平方的生态厕所。

曾庙景区投资500万元,新建设了占地20亩的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新建了一处旅游厕所。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风格是以曾子文化为灵魂,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为框架;曾庙停车场位于曾庙曾子大道两侧。

武氏祠景区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政德教育接待中心,用于政德教育基地的打造。岳飞纪念馆投资100万元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及标识系统。云泊湾湿地庄园旅游厕所已完成提质升级,又重新布置了游客服务中心。

2、2018年旅游厕所建设。年初制定了旅游厕所建设计划38处(新建33处,改建5处),截至目前,共完成了48处旅游厕所建设,其中,新建42处,改建6处,超额完成了旅游厕所建设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督促各在建、未建旅游厕所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完成2018年旅游厕所建设计划,同时,确保所有旅游厕所全面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三)对上争取资金情况

2017年我局指导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完成了25处旅游厕所建设并通过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验收,并于2018年4月份,争取到申请中央旅游发展基金补助旅游厕所建设资金及省旅游厕所奖励资金共计56万元。2018年11月争取到中央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61.2万元以及济宁市市级旅游发展引导资金70万元。

(四)旅游项目建设情况

紧紧围绕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线任务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武氏祠景区、青山景区、曾庙景区、萌山景区、曾子广场、曾子文化旅游区、石雕文化产业园、嗨皮小镇、东方左岸假日小镇、富山户外拓展基地、麒麟觅境等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启动,进行开工建设。目前,青山景区、嗨皮小镇、东方左岸假日小镇、富山户外拓展基地已初显规模,并投入运营,开创了文旅融合的新局面。

(五)加大发展乡村旅游培训力度

1、邀请规划专家考察纸坊镇旅游资源,编制纸坊全域旅游规划;邀请山东大学教授王晨光对卧龙山农高园祥菊种植基地、宗圣玫瑰园、蒲公英农场、谷庄村下步发展给予指导。

2、为推动我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组织重点旅游镇街、文化旅游项目主要负责人一行16人,赴陕西袁家村进行考察学习。富山户外拓展基地、东方左岸假日小镇负责人赴境外和云南、贵州、安徽、江西等省内地区学习考察。

3、在纸坊镇举办了“山东省旅游送智下乡培训班”,邀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中国鲁菜文化博物馆馆长赵建民进行授课。通过“送智下乡”培训学习,激发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六)旅游扶贫

1、旅游扶贫典型。青山村、隋庄村和狼山西村旅游资金分别为110万元、100万和110万元,通过以“旅游扶贫公司+农户示范项目”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城建集团,用于青山景区建设,给贫困户定期分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2、旅游扶贫系列活动。一是在纸坊镇第三届杏花节期间及青山儿童乐园开园期间,我局助力杏花节扶贫的宣传工作,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响应。另外,积极带头认领贫困户杏树,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五一”青山开园期间,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开展了爱心汇演。三是10月17日在县中心街开展了“展示扶贫成效”系列活动。

3、走访慰问。春节期间对旅游扶贫村部分贫困户,和驻村联户的所有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积极协调城建集团利用好扶贫资金,推进项目建设,做好群众利益分红,确保资金到位。7月份,我局组织对部分贫困户走访慰问,给予每户贫困户2个暖水壶,给贫困户送去温暖。

4、旅游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隋庄村是旅游局派驻第一书记联系村。一是组织村干部、部分村民代表到汶上县古城村、梁山县贾堌堆村和邹城上九山开展乡村旅游学习。二是引导国田农场扩大秋葵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除国田家庭农场外,美丽乡村建设、农家乐、采摘园等也吸纳了不少村内的劳动力。

5、旅游扶贫专业培训。一是4月份,组织青山村、隋庄村、狼山西村扶贫干部和乡村旅游企业带头人赴临沂市参加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培训。二是12月7日,我局在纸坊镇举办了“山东省旅游送智下乡培训班”,邀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中国鲁菜文化博物馆馆长赵建民进行授课。

6、市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积极响应“济宁市旅游脱贫百村创建工程”,我局积极打造武翟山村武氏祠景区、南武山西村曾庙景区。2018年11月份,武翟山村、南武山西村被命名为济宁市旅游示范村。

7、积极申报市级观光采摘果园。3月份,我局联合林业局积极申报市级观光采摘果园,经过市旅游委、市林业局评审,我县6处观光采摘果园通过验收。通过发展观光采摘业,能够为广大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其增收,努力脱贫。

二、2019年计划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

科学编制项目规划,规范完善项目手续,持续加大武氏祠景区、青山景区、东方左岸假日小镇等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发展。正确处理好景区发展与周边村民融合发展的关系,实现共荣共赢。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旅游承载力。

(二)加大旅游品牌创建

积极创建青山、曾庙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富山国防教育基地、凤凰山公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启动村庄景区创建工作,争创岳楼村、青山村为3A级景区村庄,打造一批2A级景区和2A级景区村庄;按照旅游全域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导纸坊镇创建“文化旅游小镇”。

(三)继续开展旅游厕所革命

2019年计划新改建旅游厕所18座,持续深入推动厕所革命,提升完善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新改建计划,督导旅游厕所业主单位按照计划完成旅游厕所建设。

(四)继续开展旅游扶贫工作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脱贫示范村创建、生态休闲游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旅游企业认领帮扶、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五大工程。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第5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反规划”理论;生态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24-04

1引言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是旅游开发的基本共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优质的旅游规划。从全国范围看,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着体系不完善、规划市场不成熟、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规划的水平。

作为乡村旅游的发源地,成都一直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国一样,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成都市正在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本文对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新形势下,寻求“反规划”理论与成都乡村旅游规划的契合点,尝试建立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

2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成都的乡村旅游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郫县农科村的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吸引城镇居民前来度假休闲,附近农民纷纷仿效,“农家乐”从此遐迩闻名。2003年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成功开发的“五朵金花”成为成都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和名片。之后又出现了诸如“龙泉国际桃花节”、“蒲江樱桃节”等乡村旅游品牌。此后,成都很多地方纷纷效仿农科村和三圣花乡,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但很多都是简单模仿,没有因地制宜,使得成都乡村旅游出现了资源雷同、季节性过强、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难以形成具有叠加效应的乡村旅游品牌。

目前,成都市正在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围绕成都城乡建设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模式决定产品,产品决定政策”的发展思路,坚持品牌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总体定位,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逐步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实现“以旅促农、农旅一体”的发展新格局[1]。

2.2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乡村旅游规划实务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规划动机不正确,规划单位良莠不齐,规划过程不严谨,规划可行性分析不够,规划缺乏特点和亮点,规划评审小组行政官员多或内行失声现象严重等[2]。部分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也存在以上问题。此外,成都市乡村旅游规划还存在以下问题。

2.2.1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

成都乡村旅游多以农家乐为主体扩散发展,部分有农家乐的地方,规划人员依葫芦画瓢,摘抄其他的规划文本,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资料的搜集、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分析以及项目自身独特性的分析等做得不详细、不系统,缺乏对项目所在地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致使规划写出来的文本大同小异,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同质严重,特色不鲜明。

2.2.2规划中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痕迹明显

部分规划人员对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不深入,过于浮躁,片面地将城市建筑大量无选择性地移植到乡村旅游中,一规划就得要有现代化建筑、现代化娱乐设施以及大广场等,而忽视了乡村旅游的精髓:乡村的土色土香、原汁原味、返璞归真,使得乡村旅游规划显得过于城市化、商业化,大量的人造景观取代了乡土自然景观,使旅游体验质量大打折扣。

2.2.3规划区内部与外部环境差异巨大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规划区对周边环境的建设不够重视,景区内标识牌明显、道路干净畅通、环境质量高,规划红线范围外就出现道路破烂不堪、标识系统缺乏、环境破坏严重等现象,规划过于强调规划区内的打造而忽视了周边环境的延续性、协调性。

2.2.4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和灵魂[3]。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原有清新自然的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河流溪水被污染,农田景观丧失,乡村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城市文化同化。这是对乡村旅游的颠覆,使乡村旅游失去了原本的核心吸引力以及对客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解读“反规划”理论

3.1“反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城市规划者并不能很准确地预测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传统城市规划仅仅依赖“规模—性质”为依据的城市规划体系,这种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于是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寻求解决之道,俞孔坚、李迪华等人研究了不同观点后,结合自己的城市规划的经验,提出了“反规划”理论。该理论被提出以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分别有城乡规划、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的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将其适当引入到本领域的现有规划体系中[4] 。

“反规划”理论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传统的基于发展计划的规划在方法论上指出了根本性的改革出路。传统城市规划强调建设规划论,即规划建设区域,而环境生态规划只是作为专项规划,是为建设服务。“反规划”则是强调不建设规划论,旨在优先考虑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I)的建设,走向主动为富有生命的土地和城市整体的安全和健康而进行的规划[5]。

3.2图解“反规划”理论

传统规划思路[6]和“反规划”思路[7]分别见图1和图2。

通过图1和图2的比较可以得出:“反规划”是一个与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遗产保护、游憩过程紧密相关的,预设的、具有永久价值的网络;是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反规划”理论可以从下面3个角度来认识。

(1)反思现城市发展过快的现状: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发展过速带来的系列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2)反思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法如不进行完善和深化,势必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推崇反向的规划流程:和传统的规划流程相反,先修建生态基础设施,保持大地的健康,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化进程。

3.3“反规划”理论的应用

“反规划”理论最初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此外在区域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方面也有触及。通过以俞孔坚教授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的努力,“反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已经有了不少实践作品,比较成功的有浙江台州城市规划案例,此案例中为实现城市空间发展目标,体现城市环境要求,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规定,将生态功能进行规划,主要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廊道、生态缓冲区、生态协调区和城镇建设区[8]。这一案例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规划荣誉奖。近年来,部分旅游学者开始思考“反规划”理论如何应用于旅游规划。梁振然等人借鉴“反规划”理论框架,采用逆向的规划方法,提出负的规划成果——景区不可建设区域即生态基础设施[9]。叶舒娟等人引入“反规划”思想,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给乡村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强调“反规划”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了“反规划”思想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10]。

4“反规划”视角下的成都乡村旅游规划

4.1成都乡村旅游规划需更加注重生态本底建设

随着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实施,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规划,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理想的城市形态是“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11]。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了9年多的努力,城乡统筹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乡村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为城里人提供农副产品和旅游休闲的场所,变为城市形态发展的本底。顺应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大趋势,成都乡村旅游规划应融入“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城嵌田园”的城市形态,更加注重和强调规划中生态本底的建设和延续。

4.2“反规划”理论与成都市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

的要求相契合“反规划”理论强调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旨在先为城市铺上生态本地,然后再在上面作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宏伟蓝图。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要求的自然生态本底是“山、水、田、林”。山是龙门山和龙泉山;水是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田是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优质农田;林则是川西林盘[12]。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理念中也提出将生态本底与文化魅力相融合,以自然山水田园休闲为导向需求,以田园城市为启动,保留镶嵌在都市边缘的乡村别具特色的田园景观,提升景观吸引力,突出“乡土、生态、情趣”三元素,打造新田园城市,从而达到乡村景区化。这些生态本底是成都乡村旅游能如火如荼发展的资本,也是成都乡村旅游赖以持久发展的根基。所以保护好生态本底才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经之道,也是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基本要求。

4.3“反规划”理论在成都乡村旅游规划成功案例中

的应用三圣花乡是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距成都市区二环路约5km,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三圣花乡”以“花文化”为媒,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题景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2006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圣花乡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规划者的长远目光和对乡村旅游本质的把握。三圣花乡规划之初,红砂村放弃了修建五星级酒店,而是将当地民居统一改造成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因恢复创新独具格调的川西民居建筑群,春花烂漫时节,在鲜花的簇拥下,座座川西民居风格院落尽显古朴和清丽,政府就造出了“花乡农居”;在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打造上因地制宜,梅林村以前就有种梅花的习惯,政府打造出了“幸福梅林”;江家堰村以种菜为主,政府便打造出了“江家菜地”;驸马村的“东篱菊园”,政府先是让本村大田全部种上,然后再改造当地民居为带点西式的建筑,以陪衬的洋派气质;万福村有在大田种藕的习惯,政府就打造出了“荷塘月色”。 五朵金花的依次绽放,并没有只是昙花一现,而是朵朵争艳,达到了叠加的效果。从“反规划”理论分析三圣花乡的旅游规划,规划的起步是先为规划区域铺好了生态本底,再在上面画出了这五朵金花。在规划中,不是注重当地有多少新建的或现代的旅游吸引物,而是注重有多少特色的、纯真质朴的和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吸引物。因此,吸取正反经验,借鉴“反规划”理论的精髓,审视成都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展望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必要思考以下问题。

(1)反思成都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乡村旅游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上远不及成熟景区,在给游客提供的旅游服务上也远不能满足游客越来越高的需求,也就是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面临的提档升级的问题。

(2)反对成都乡村旅游规划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无论是适应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要求,还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出发,成都乡村旅游规划都应先做好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规划设施过程重视生态效益。

(3)逆向规划流程:先单独规划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推行四线(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管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然后才规划建设区域。

(4)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反规划”理论的规划成果是建立起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本底,让成都乡村旅游始终在这个本底上规划发展。

5初步建立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

5.1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把“反规划”理论引入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本文试图建立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图3)。该模式是对传统乡村旅游规划流程的逆向分析,优先考虑景观安全格局,先进行非建设区域(绿地、湖泊、林地、农田等)的规划,再进行建设区域的规划,建设区域的规划必须以非建设性区域的规划为前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本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2成都乡村旅游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

“反规划”理论中,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建立乡土植物苗圃;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10]。成都乡村旅游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强调成都自然生态本底“山、水、田、林”的相互融合;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繁多,各地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乡土文化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打造出品牌效应,避免品牌雷同;在规划建设中,应保护和利用好高产农田,保持乡土气息;在景观打造时,尽量采用本土植物,可以减少投资成本,保持本土性,避免生物学中外来物种入侵给当地植被造成生态灾害;在规划建筑时,应与本土景观相融合,避免格格不入,过于突兀,成都的川西林盘足以体现成都乡村的原汁原味,乡村旅游开发时应尽量保护和开发林盘旅游。

6结语

一个新理论的融入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进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反规划”理论是在城市规划基础上提出的,起初就是为城市规划服务,将它运用到乡村旅游规划乃至具体到成都乡村旅游规划,尚只处于理论借鉴阶段,要想“反规划”理论真正能融入到乡村旅游规划中还任重而道远。

成都乡村旅游规划必须顺应成都市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要求。“反规划”理论旨在将区域的自然、人文和生物过程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这与成都市自然生态本底是“山、水、田、林”相吻合,使得“反规划”理论在成都乡村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高度可行性。成都乡村旅游“反规划”模式需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和深化。

此论文为《乡村旅游规划技术创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与应用》(成都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号为9562011R0028,获成都市2011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总体方案[R].成都:成都市旅游局,2011.

[2]唐建兵.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误区及改进分析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346.

[3]杨洪,邹家红.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3):50.

[4]王雷,李旺君. 景观设计的“反规划”理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借鉴初探[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1):73.

[5]俞孔坚,李迪华,柳海龙.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城市规划,2005,29(9):76.

[6]俞孔坚.“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梁振然,程道品,任爽.“反规划”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8(1):103.

[8]叶舒娟,杨效忠,罗世俊. 基于“反规划”视角的乡村旅游规划新途径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77.

第6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2014年,第四届“中国名茶之乡”评选结果出炉,都匀市喜获“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

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行文《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批复都匀市成为获批复的25试点县(市)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

2015年11月,都匀市获“中国宜居城镇”称号,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独特的地理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都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都匀市围绕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提升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和大健康三大“姊妹篇”,科学布局,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立足“山”谋篇布局

3月23日,春意盎然。平浪镇a共和村花果山生态有机蓝莓园内,蓝莓果树漫山遍野,紫色的蓝莓花蕾迎风初绽,蔚为壮观。

“蓝莓种植不仅能让荒山披绿,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真正的绿色产业。”黔南州花果山科技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廷霞介绍。

作为黔南州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花果山生态有机蓝莓园种植面积目前已达2000亩。仅2015年,基地产出蓝莓鲜果15000公斤,销售收入6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

花果山生态有机蓝莓基地是都匀市因地制宜发展山地农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围绕山地农业总体思路,都匀市全力优化产业结构,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茶叶、蔬菜、生态畜牧业、优质稻米、精品水果等特色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逐渐明显。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都匀市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都匀市墨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都匀市平浪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园区等六个省级园区和两个州级农业园区,并在小围寨办事处、墨冲镇、平浪镇建设5000亩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初步形成了“东果药、西茶鱼、南菜花”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山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都匀市在生态持续的基础上,坚持全域规划,突出个性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打造全域旅游态势――

在茶山,依托百里毛尖长廊核心区螺丝壳、斗篷山等山地特色旅游优势,大力推进以醉美茶山游、茶节茶会游为主的“山地一体的茶旅融合”,形成“吃在茶山、玩在茶山、住在茶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园区,着力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等功能,大力发展绿色餐饮、观光采摘、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休闲农业,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融合科学性、艺术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圣地;

在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农村,打造田园风光、美丽夜景、休闲娱乐等特色的一系列不同风情的村寨,全面推进以农事节庆、休闲度假、农耕体验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

特色在山,潜力在山。依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都匀市产业延伸和多功能开发正逐步加强,农业“接二连三”势头向好。

突出“绿”奋力崛起

3月21日,都匀市启动环保执法“风暴”专项行动,针对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工程未建设就投产使用或未办理环保手续等环保不达标问题,都匀市人民政府对贵州妹幺食品有限公司、都匀市安达汽车服务中心等5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并提出了整改期限,要求上述5家企业加强环保工艺改进和创新,对照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

对环境监管持续高压的态势,同样得益于都匀长期以来在发展中秉承的绿色理念。在实行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过程中,都匀市严控污染型企业进驻的同时,以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节能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绿卡能、电动车等绿色环保企业,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另一方面,为避免产能落后、产能过剩,鼓励传统产业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进行节能改造,也成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题中之意。

“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开发高精度、高技能的产品,并准备与台湾行业内相关企业寻求合作。”都匀东方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德刚表示,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一些产品一度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而通过引进外地企业提升技术,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可以很好地实现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从而促使企业扩能升级。

依托设备升级、技术改造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都匀市传统制造业得以逐步提升,技术密集型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特色机械加工、新型建材、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发展也正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贵州高铁时代的带来的区位优势,也让都匀得以与粤港澳、乃至东南亚连接,为都匀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一时间方兴未艾。

“交通方便意味着运时缩短、运费降低,也意味着成本减少、利润增加,都匀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的地位将不断提高。”都匀市委副书记刘黔峰介绍。

为建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一带一路”的商贸物流中心,都匀巧借贵广高铁东风,加快发展以商场市场、货场仓储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陆续开工建设沙包堡、甘塘、墨冲等等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2015年10月,经贵州省政府批准,都匀市成为贵州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市。

围绕“云”做活文章

“场所是露天的,旁边还有假山洞穴、花草苗木点缀,这里的温泉绝对是天然大氧吧。”3月24日,正在斗篷山温泉度假区泡温泉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环境优美,价格实惠,她已经带朋友来过多次。

“目前全国大部分大多数温泉都是硫磺泉,而这里的温泉水经过水质检测,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对人体有长寿作用,非常适合养生。”贵州都匀斗篷山生态度假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傲天说。

作为都匀市大健康养生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斗篷山温泉度假区集温泉康体、休闲度假、观光游憩、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其中,都匀市温泉旅游小镇项目于2015年开始打造,总投资3.5亿元,目前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

通过综合开发境内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匀市大健康产业如今正迈入佳境。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养生、旅游观光养生、休闲养老、医药保健等项目,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养生服务体系正不断完善。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姊妹篇”,大数据产业在都匀同样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新型电子信息业上,都匀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同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匀货出山”精准营销为抓手,引进国内著名电商落户都匀,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叠加融合。

2015年6月,贵州百讯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灵智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都匀毛尖茶城开通运营,开启了都匀乃至黔南州传统商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示范工程,通过打造都匀毛尖茶品牌线上效应,带动其它农特优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交易互动。

“客户扫描平台二维码后,即可实现农特优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贵州百讯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万辉告诉记者,依托“互联网+”平台销售,2016年三天年货节,销售额达10余万元。

第7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公益事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奉献爱心和休闲放松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1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_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_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_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_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_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_项目坐落于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_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_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_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_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_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_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_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_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_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_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_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_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_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_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_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_独特的人文环境。___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_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_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_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_,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_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_,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_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_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_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2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

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某某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3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项目建设意义

四、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第二章 旅游行业市场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地经济发展

3、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2、旅游消费群体分析

3、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发展历程

3、公司股东介绍

4、公司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理念(宗旨、文化)

三、组织架构

三、主要管理人员介绍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总体规模

二、项目功能规划

三、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旅游项目可接待人员能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五、人文环境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建设建议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因每个项目投资企业实施细节不同,投资地的具体产业政策及环境有所差异,本内容本着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报告目录框架仅供参考,一诺美太投资咨询不承担您当前所阅览的此目录产生的任何有关责任;若有疑问敬请咨询中国项目咨询网在线客服人员。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4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__自然风景区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项目区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区域,素有华北“小西-藏”之称,是避暑休闲和旅游的最佳地方。项目毗邻北京,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外,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通讯便利,交通方便,开发的`市场和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__镇是中华三祖文化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修护及人文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每年到__寻根祭祖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相匹配的休闲生态游才刚刚起步。为此,__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化做为今后几年的优先发展方向,尤其将__九龙洼避暑休闲开发做为三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延伸,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国际看,在全球逐步变暖的趋势和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经属于越来越紧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目前,香港佳顿集团有限公司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与镇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从国内看,随着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许多城市已成“火炉”,甚至包括一些北方城市。而__自然风景区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打出“清凉气候牌”吸引着国内“火炉”城市的人们纷纷涌入。针对这一现象,__镇可以打造依托森林草甸资源、气候资源,在项目区修建避暑山庄、酒店、乡村旅舍等高中档的住宿场所和狩猎尝跑马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拟修建避暑山庄一处。

内设四星级酒店二处、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十处、旅游产品专营店一处、综合管理办公楼一座;

2、新建狩猎尝跑马尝过山索道各一处;

3、附属设施:道路、台阶、护栏等。

五、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0年起至2013年止,共计4年。

2010年,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为主体施工建设阶段;2012年主体完善和配套建设阶段;2013年试点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

六、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预计总投资2亿元,其中主体工程1.6亿元,附属设施0.3亿元,其它0.1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担单位统一筹措。其中拟贷款1.5亿元,自筹0.5亿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略)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5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第8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乡的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乡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豆公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有效整合生态林业、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以核心景区开发为基础,以品牌塑造为突破口,以宣传营销为着力点,大力打造桃园风情游、生态休闲游,着力打造远近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进一步提高豆公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总体要求,遵循“一业带动、多业融合、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乡域旅游实现新的发展,实现全民参与旅游、旅游造福全乡的经济社会效应,努力把豆公建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二、创建目标

 紧紧围绕“门泊桃红 水韵豆公”为主题,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运用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使豆公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深受欢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全民素质明显提高,乡域经济更加繁荣。

    三、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一)自然资源

豆公乡位于内黄县西部,距县城17公里,下辖20个建制村,全乡总人口36891人,地域面积46.4平方公里,豆公乡政府驻地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现有建成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3.78平方米。辖区道路73公里,硬化率达到了100%。处于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的交界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境内三河环抱(洹河、汤河、卫河),沟渠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0%,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踏雪,是豫北平原生态旅游的胜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评为河南省美丽宜居试点乡镇、河南省生态林业示范乡镇、豫北林果之乡、平原造林绿化乡镇,被誉为“豫北小江南”。

(二)产业现状

豆公乡于2003年启动了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项目,规划了万亩桃园、万亩苹果园、洹水之洲、垂钓中心等生态旅游景点,推出了“阳春桃花节”、“金秋采摘节”、“农家乐”、“豆公桃花笔会”,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展了“赏万亩桃花,拜谒华夏祖先一日游”活动。并连续十三年成功举办了“豆公桃花节”,累计接待安阳、濮阳、鹤壁等地游客150余万人次,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入,提高了豆公林果知名度,提升了豆公美誉度,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以林果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三业一体、互动共生的富民强乡之路,为豆公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三)发展潜力

豆公乡湿地公园、洹河带景区、桃花园区的开发,必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届时,游客可以体会到被万亩果园和茂密的杨树林所环抱豆公湿地的清澈秀美、花草烂漫、树木葱茏,让人体验到真正的清远,尽管没有高山流水,但有曲径通幽,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惬意,追寻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游客可以在林水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白天不见太阳,晚上看不见月亮;下雨淋不湿衣裳”的美妙,也可以前往“桃花园”领略一番自然景象。

豆公桃林面积达2.2万亩,现有早中晚桃树品种7个,40万余株,已连续十三年举办豆公桃花节,安阳电视台、安阳日报、内黄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豆公乡旅游品牌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在这里可以看农家马车、见庭院炊烟、吃农家饭菜、走乡间小道,一副田园风光,必定让远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到了采摘季节,游客还可以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在一派车水马龙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为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促进旅游资得到源深层次开发,产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总投资1.98亿元,一期投资4900万元,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豫北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二期投资1.5亿元主要是对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洹河观光带进行综合开发。

一、一期建设内容

1、万亩桃花源地建设。豆公乡现有桃林面积2.2万亩,桃花观光区在原来李大晁村、关大晁村、田大晁村、崔大晁村等4个村的基础上,在扩大晁寺、渡村、迁民屯村等4个行政村。把桃花园景区建设成为集餐饮、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游客接待区、酒店餐饮区、展示及演艺区、购物娱乐区、游客采摘区、交通及停车区,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

(1)游客接待区。组建50人专业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桃花园区旅游信息的咨询、现场咨询、便民服务、日常出入管理及老年人、残疾人的帮助等服务。抓好李大晁村、关大晁村、晁寺等村庄水、电、路及通讯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各村点和交通干道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各停车场、旅游厕所、免费WIFI等服务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200万元。

(2)酒店餐饮区。推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建设“农家乐”形式的餐饮区域,为游客提供农家风味的美食,将地方特色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打造豆公独有的乡村生态美食园30个,可同时供500人就餐,并建立“农家乐”接待信息网络,根据游客需要,组织和推荐游客参与农家体验。同时建立可接待游客3000人的50座条件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院形式的3星级宾馆,需投入资金1200万元。

(3)展示及演艺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家客栈经营定期培训,组建本土乡村文化演艺队伍,打造一条长300米、宽3米的休闲展示走道和中型文化广场,用于展示豆公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豆公人的精神风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设立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各种宣传视频和相关旅游资讯,需投入资金200万元。   

(4)购物娱乐区。建立豆公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厅和日用必需品的大型超市,展销厅和超市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以招商方式引进商家进驻经营,提供乡村特色的茶吧、酒吧、K歌房等,营造特色氛围,体现乡村情调,需投入资金200万元。

(5)游客采摘区。打造“珍惜果实、从我做起”以教育小朋友果实来之不易为主题的采摘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体会到采摘的乐趣的同时,也明白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同时采摘季节,让广大游客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也在一派车水马龙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根据每个果树品种划分不同的品尝区和采摘区,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口味,采摘自己喜欢的果实,需投入资金200万元。

(6)交通及停车区。建设2个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达到可同时停放小型客车100辆、大中型客车50辆的规模,停车场采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建设,地面采用草地、生态砖等材料,场内栽种果树作为区隔。拟购买电动观光车20辆,解决自助游客的交通需要,需投入资金500万元。

 2、深层次打造豫北水乡。利用洹河、汤河、卫河三河环抱的自然优势,依托豆公有利水文条件多渠道开发旅游建设的新路子,整合资源,面向周边城市,聚力打造集水景观光、生态林木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对洹河、汤河、卫河的河岸进行绿化、硬化、美化,疏通河道,基础设施的建设、休闲娱乐厅等,需投入资金1200万元。

    3、林果之乡的建设。在豆公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桃、苹果、葡萄、李子等小杂果种植面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拉长桃、苹果、李子等小杂果的产业链条。建立以田大晁村、关大晁村、李大晁村、崔大晁村、渡村为中心的万亩桃园,以东西豆公、南北荆张、仁厚屯为中心的万亩苹果园,以东、西豆公为中心的千亩温棚果园,需投入资金900万元。

    4、基础设施建设。(1)在各景点沿线逐步设立交通标志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均为褐底白字,规格统一。在现有客运路线基础上,开通至各旅游景点的专线客车。(2)严格执行《消防条例》等消防法规,宾馆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在风景区和重要交通要道处安装消防报警系统,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器、消防服、应急灯、消防栓等。制定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景区禁烟禁火醒目标志等,做到专人监督管理。(3)健全各景点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规章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及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预案工作。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做到反应迅速,组织得力,处置效果好。更新安全设施设备,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在交通要道配备闭路监控系统,提高监控力度。根据旅游区的具体情况,设立“进入景区,严禁烟火!”、“危险地段、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请勿翻越”警示牌若干,分别竖于景区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段。(4)在旅游景点处配备医药店,添置医药类商品,方便游客购买。建立内部救援电话,向游客公布并畅通有效。与附近医院签订专门的运送协议,对病伤员及时安全运送。(5)新增5个公用电话亭,电话亭标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确保通讯网络顺畅。电信、移动、联通3家公司要增加基站数量,保证镇辖范围内信号强、接受好。(6)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在景区景点增设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垃圾箱,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环卫工作,定期处理垃圾。防止游客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木损花等行为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资金300万元。

    二、二期建设内容

1、开发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充分利用安阳河豆公闸附近区域水网林带、果树桃园等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型湿地公园。在豆公乡政府西北1000米处,安阳河分叉段,豆公闸往西1500米,往东100米,南北向1000米的区间,规划用地1649635平方米(2474.48亩),其中桃花岛为75000平方米(112.5亩),规划建设海藻咖啡屋5座、大都会网吧2座、铁屋子舞厅2座、劳动者酒吧5座、幻城教堂1座、英俊爱人音乐喷泉1个、中国梦露台1个、世纪碑1个、渔人俱乐部5个、双尖塔1座、爱琴海2个和渔人港2个等。项目建设完成需投资1.2亿元。

2、建设新型休闲式小区。豆公闸往东500米,向南700米的区间,规划用地350000平方米(524.74亩),其中建设面积为230000平方米(344.83亩),规划建设新型休闲式住宅小区。在500米处现已建有小型漫水坝一座,以保证洹河枯水期的河道水面,在这个区域内,拓宽河道打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度假村式景区,需投入资金1500万元。

3、打造洹河观光带。豆公闸至卫河全长6200米,设计边坡1:3,地面高程52-55米,最高水位60.3米,最低水位58米 。河坡每300米设一踏步,宽1.5米,方便上下;在高程1.2米处河坡上设置若干1--3平米左右半圆或者长方形的平台方便人们垂钓、观光;河岸边南北两侧每500米修建一处5--15平方米的休憩小广场,广场内设1-2组休闲椅,一组艺术墙。其中休憩小广场可依势做成半圆、长方形等形状;艺术墙有四种模式可选择,一是呈半圆或者方形分布的2--4块水泥墙体,尺寸5×1.0×0.25米,墙体是浆砌红砖水泥抹面;二是景观石,由1--3块自然石构成;三是由装饰板材制作,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照明的现代艺术风格的艺术墙;四是仓颉或一行的雕塑一座,基座上可书写雕像的基本情况等内容。河岸两侧艺术墙的设计风格不同。南侧以景观石为主;北侧以雕塑为主;河岸北侧以太阳能艺术墙为主,南侧因为紧邻堤上乡间小路,空间有限,以相对简单的浆砌砖艺术墙为主,项目建设完成需资金1500万。

    五、效益分析

项目估算总投资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招商、社会参与。该项目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豫北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洹河观光带等进行综合开发。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将促进豆公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促进豆公乡提高旅游、文化、商贸和乡镇综合实力,将带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流的全面发展,对人口素质、劳动力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豆公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人居环境、生活质量。(3)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80万人,按平均每人消费200元计算,可产生1.6亿元的营业额,产生效益6400万元,预计3年内可收回投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豆公乡成立了由豆公乡副书记、乡长李运甫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豆公乡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豆公乡旅游办公室,王合贵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资金筹措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争取发展资金等办法,保证年财政投入额度。实行土地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旅游产业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先供地。出台专项民宿和农业产业化奖励办法,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出台补助政策。

第9篇:农文旅融合方案范文

以休闲农业带动农业产业,

5年时间,成功在上海股交所挂牌!

转型:新闻记者转型生态农业

10年前,唐俊曾经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生涯深深影响到他创业的动机与项目的选择。“当记者有两个好处,一是敏感,观察力强;二是善于总结,由点到面……”在经过一番考察与考量后,唐俊希望在农业产业方面有个小突破,走出一条一、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新路。

2011年10月,南充大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位于高坪区马家乡的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1200亩,从300万元起步。凭借记者生涯的观察思考,他没找任何规划设计公司,三天内自己完成了园区的规划设计,用一年时间将一片荒地开拓出来。

唐俊的思路是:企业首先立足于农产品有机种植,严格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倡有机露地蔬菜种植,自办养猪、养鸡场,农家肥种植蔬菜瓜果,有机蔬菜瓜果下脚料再喂猪喂鸡喂鱼,形成有机自然生态循环,用农耕体验来带动农产品。

生产:创新生产与销售方式

很多人一直认为,做生态农业就是不能使用现代科技,只能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唐俊却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农业与科技并不矛盾,他们本来就是在一条道路上,只是人的贪心毁了很多本应正常发展的事情,而他要做的是让其回到正路上来。

农场拥有标准化养猪场、生态养鸡场、生态鱼塘。养殖用的是自产的菜叶、玉米当饲料,种植蔬菜则用鸡粪、猪粪当肥料。按有机标准种植,人工除草,物理除虫,尽管人力成本有所增加,但园区内种植已实现自然生态循环。农场还安装了可视化监控系统,整个农场的生产情况,随时随地都可以一“目”了然。

2013年12月,生产基地有近千亩已经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对此唐俊认为“证书不代表将来,只是向消费者说明,我们一直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从土壤、水源这些源头入手,就为了生产健康的食材”到目前,农场已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水稻,每年在水稻还未种下去时,商家的预付款已到账。

唐俊还成功整合“社区支持农场”模式:顾客或订一年蔬菜送块地,或认购土地送一年蔬菜,支付5800元就可享受整年蔬菜配送上门,支付3800元则由“农场主”亲自收获。目前,近300块菜地已被订购,这些订购者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单位用于劳动实践的基地。仅此一项,其年收入就达上百万元。

为了让顾客开心,农场规定:蔬菜成熟后“地主”不及时收获,接到通知第三日起,庄主提留5%供“偷菜”使用……于是,不少市民在当“都市农夫”的同时,还真实地过了一把“偷菜瘾”。

休闲:让互动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饮食男女,吃喝玩乐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强烈的需求。唐俊认为,生态农业的道路一定要走,但走起来会很困难,因为现实是很多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认识还不足,短时间内很难去改变他们的认识,只有在互动当中才能让他们更了解农场的产品。因此,他觉得必须要发展休闲农业。

唐俊认为,发展休闲农业,理念最关键。

农夫与模特、种菜与瑜伽、杀年猪与江南style,拖拉机与婚礼……这些本不搭界的事物在农场却能和谐共存。2013年1月12日,南充“自游人俱乐部”在大唐农场举行了“开心杀年猪大团年”活动。当时,300名驴友齐聚一堂,跳“骑马舞”、杀年猪、吃坝坝宴,拿猪肉当奖品,玩得不亦乐乎……这仅是农场重大活动的一个缩影。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农场为不同群体和单位量身打造了开心活动,不仅是杀年猪,旅游小姐田园秀、篝火晚会、户外瑜伽、农场露营、户外拓展等活动轮番上演,给消费者营造出一波接一波的新鲜感。此刻,人们才惊喜发现,原来农业也可以很时尚。

新意不断,首先来自于农场功能包容性,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意策划。1200亩园区内,不仅有开心农场、餐饮会议中心、小木屋住宿、户外烧烤摊,还配套户外婚纱摄影、垂钓、汽车电影、休闲露营、户外拓展等主题基地。

包容:包容性让不同人群在农场落户安家

目前,农场已成为摄影家协会、自行车协会、越野E族等20余个户外群体常年活动基地,不少机关单位也将其作为劳动实践场所,六七个学校还赴农场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包容性还体现在季节上,为让淡季不淡,园区大规模种植桃树、无花果等20多种果树,顾客可以在不同季节赏花采摘。盆栽蔬菜、酿酒葡萄等新奇农业项目今年也已经开始启动。

容得下人还要留得住人。为了避免审美疲劳,必须不断策划创新。唐俊表示:“农场的每场活动都要做出创意,以此不断激发消费者的新鲜感,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拖拉机婚礼、钓鱼比赛、生态年猪节等接连出炉,农场300亩无花果树叶,稍作加工便成为无花果叶茶。种出的生态甘蔗卖相不太好,我们就买来机器鲜榨甘蔗汁,结果叫好又卖座,头一天就赚回了机器的本钱。目前,百鸡宴、帐篷节等也在酝酿中。”

持续不断的创意,让农场的消费者从老面孔到新面孔越来越多。以前的农家乐规模小,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做休闲农业就是最大化满足游客的各种口味。

小探马说: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因此休闲农业经营者要成为“体验大戏”的导演,以农场为舞台,以山林田园为布景,以游客为主角,以农产品为道具,以设计体验活动剧本,创造出值得游客回忆的活动。

农场只专做自然教育,

却能突破单日1000人的客流!

Mickey妈妈自2003年从事儿童教育开办自己的幼儿园,5年前开始在花溪农场做户外自然教育,反响很好。于是2015年成立了萤火虫森林户外学校,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给孩子们提供户外活动的课程设计、课程引导与课程场地。目前,花溪农场已接待了超过500家企业、机构和学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000多人次,累计超过10万人。

Mickey说:“小时候在乡下,夏天经常和姐姐一起捉萤火虫玩,这个记忆一直留到现在。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萤火虫越来越少,心里就感到难过,然后在农场发现了萤火虫,我就想,如果我们的萤火虫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证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就是Mickey创办萤火虫森林户外学校原由。到现在,户外学校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并获得由政府部门(环保局、科技局、教育局)颁发自然教育基地的牌子。

研发与设计多样化的户外课程

去花溪农场玩一个礼拜可以不重样的体验30个户外课程,他们从做内容出发,以课程内容去规划农场的布局,每一处都不会浪费。专注于自然教育,他们在国内应该算较早的一批,这五六年能坚持下来极为不易,支撑他们能越走越远的核心力就在于,拥有独立的课程研发团队。

丰富多样化的户外课程体验让孩子们感到耳目一新,比如用情景剧来演示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将一种农事活动做成一整天的学习课程。把常见的水稻生长过程及示范、收割稻米、打稻谷、做竹筒米饭、编稻草垫、整理稻草、制作稻草人等,做成了一个系统课程,类似这种系列课程还有很多很多。

而主题夏令营活动,则是他们的特色。发起建造树屋的活动,邀请树屋建造师和孩子们一同建造树屋营地,实打实动真格上手扛木头、钉墙板、搭屋顶。在一个夏令营期完成这项大任务,挑战自己,这不像其他农庄来了一天玩玩就走了,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无论从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独立能力上都能有很好的历练,更重要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收获感和成就感。

而在整个暑期的夏令营活动中是有多种课程供选择的,除了专业性较强的户外课程之外。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课程也是丰富多彩,像戏剧探索体验、原创道具、创意造型、定向越野、真人CS、夜间寻找萤火虫、泼水大战、露天电影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游戏给孩子们多样的选择。除了农场内的学习课程之个,花溪还与国个相关机构进行联合,拓展境外户外课程,比如美国、泰国、德国等,让孩子们去开阔眼界。

与政府合作 强化农场品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政府就好似一个大款,这个大款不是钱多,是名响。花溪农场与政府部门合作,举办适合在农场开展的各类活动,这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凡是一项活动上升到政府层面来推动,只会让农场的品牌知名度更高。

花溪跟体育局合作,举办定向越野赛,比赛吸引了3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共有60个代表队参赛。(定向越野运动是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这种于户外休闲、娱乐运动,竞技运动为一体的活动是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

花溪跟科技局合作,参与了成都市科技周为期两天的科普主题展示体验活动,现场分为展示部分和互动体验部分,吸引了大量大学生过来体验。

与政府合作类的活动举办,很容易在当地各大媒体了解到活动的承办单位,因此花溪农场随着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已经被旅行社纳入了成都大熊猫旅游线路的旅游点。

巧用志愿者 注入新活力

农场用工一直是困扰庄主们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花溪农场也不例外。但他们想了一招很奏效的方法,以工换食宿招募志愿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用工策略,比如花溪招了两个国外的志愿者,那就需要翻译,而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前抓住机会练习口语,会争先恐后的来报名,解决了农场忙碌时的人手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见到农场有外国友人在这里工作,顿时会觉得农场逼格高了一截。

还有项目制志愿招募,就像农场内的那条小河到到了冬季就干涸了,露出的河床不好看,招募一批绘画爱好者过来涂鸦,各自都相安为好。另外像暑期实习生招募,都是在利用学生的假期,和根据招募者本身的需要作为结合点来发起招募,效果简直不同凡响。

小探马说:我们常说农庄的成败一半靠设计一半靠经营,一个好的设计能让农庄后续省时、省力、省时间,而良好的经营则是支撑农庄越走越远的发动引擎。在发展过程中懂得及时发现缺口进而及时弥补,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能力,去农庄取经,小探马想说,这种能力历练的学问才是我们应虚心所学的。

一家只提供“奢侈品”的农场

――凤凰公社

凤凰公社位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距城区仅15公里,占地13.6公顷,是一家集农耕种植、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会议培训、中医养生、农技推广的于一身的农庄;它是中国生态农庄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首家生物动力农业社区;现作为北京市农学会生物科技试验基地和海淀区科普教育基地,特设农场开放日,为大家提供参观和农耕体验的服务。

顺势疗法,多元化经营

生物活力农耕/有机种植的原材料

在种植技术方面,公社采用德米特技术种植,根据星象、季节和自然规律,进行计划性的耕种,采用富含钙和钾的山泉水灌溉,不使用任何化肥及杀虫剂,以顺势疗法的原理唤醒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免疫力,全部人工作业以保持生物链的平衡;农场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市内的150倍,更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在耕种采摘方面,公社都遵循着一本耕种日历;要摘苹果了,一定会选择在果日摘,口感好、储藏期长。采摘则选择在10月的花日,因为凡跟花有关的作业这时候操作都会口感更好、保质期更长,对植物的生长也更好。公社每月产品都不同,比如4月的蒲公英、5月的槐花、6月的桑葚、7月的桃子、8月的蔬菜、9月的山药豆、10月的苹果,11月则是公社的主打产品――山药。因有机农业倡导多样化种植,所以公社产品的样数虽多,但产量都不是很大。

深挖传统耕读文化

凤凰书院

是公社的一大特色,公社内设有凤凰书院,以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特聘请了北京知名大学的教授作为书院的讲师,这里面不乏国学大师,也有来自国外的生物动力农业专家,有机农业专家。书院依托农庄,农庄衬托书院,很有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味道。书院在建筑装修方面也独具匠心,外表朴实大方,内在别致典雅。置身于书院,自然而然的就感觉到一种中国传统文人“晴耕雨读”的情怀。公社也在书院的经验上开展多种合作,与周围多个知名高端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多样经营。

重塑餐饮与养生文化

多元文化融合,尝试创意体验

公社的另一特色是餐饮文化与养生文化,遵循“健康的土地健康的植物健康的食物健康的人类”的理念,依“医农同根,药食同源”之学说,特设食育中心,以更好地体现有机蔬果在养生中的价值。在“遵生堂”品尝有机素食,来自生物动力农场自产的有机菜,应四季而种植,循四季而养生,不必担心食品的安全问题,尝试着体味食物本来的味道。也可以在“食育工坊”与亲朋好友一起亲手采摘并制作食物,公社推出的“素火锅”也非常受欢迎。公社+书院营造的人文气息,使得这里的餐饮环境也别有一番韵味。

相对于简单的生产有机农产品,公社更致力于推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结合了传统文化、生物活力农耕文化、中医养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的身心灵全面并举发展的崭新的生活理念。

以文为基调,抒人文住宿情怀

书院住宿―斋舍

凤凰书院秉承传统书院堂讲斋习之传统,特设百人讲堂一间,斋舍四十余间(小炕、通炕、地踏等)。斋舍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置身其中犹如身在桃源净土,无劳形之案牍,无喧哗之车马,唯见西山东篱相对,松风蝉鸣相合,去世俗追名逐利之念,唯生陶然忘机之感。

斋舍为环保材料所建,门牌号以中草药命名,草席式北方炕房,秸秆木丝压制而成环保天花板散发着一股草香味,环保植物纤维所制的窗纱,配合院落天然的绿植环境。公社用水全为洁净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所有斋舍均无配备电视,游客可在公社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享受一份宁静,客房外廊处,客房里,看看书,不时看着院落的花草树木,望望近处的凤凰岭,心情定会无比开朗。特别提醒,斋舍里是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所以自带洗漱用品很重要哦。

亲子DIY活动设计

农耕体验,亲子互动

在这奢侈的环境、空气及山水中,公社会不定时举办一些活动,还专设手工坊,让孩子与家长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走出来,体验手工制作与农耕的乐趣,以行动开始溯源生活的健康之本,关爱土地、呵护植物、体悟食育。

例如生物动力农夫体验系列:家庭小菜园计划、农场自主小农夫计划、生物动力农园体验营;还有只针对5-15岁中小学生的夏令营,主要围绕农作物实作、饲养员实作、农场食育、植物观察、观星象等,全程参加的同学还能获得公社颁发的生物动力农园农耕体验学习证书哦。

小探马说:在农庄规划设计时,庄主们常会被设计师问到当地有哪些文化背景可以挖掘。其实个人认为,农庄以文化为主题来规划时,需注意游客对文化的体验程度。好的设计是可以让游客置身于文化情怀中去享受、去感知,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而同时也要注意到农庄辐射人群的接受与喜爱程度。

苗圃转型休闲农场,

从不足7亩扩增至750亩,

堪称台湾最美。

农场成立之初以培育各种花卉、蔬菜种苗为主,在台湾当局鼓励发展“精致农业”的号召下,农场主以个人独到的见解开创了“花的精致农业”。从一粒种籽观察生命的奥妙,用花香装扮多彩人生,这是台一农场倡导的经营理念。

“台湾最美”农场都有啥?

1、花神庙

一踏入农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台唯一首座花神庙,还有一项精心设计的12星座许愿孔。在庙旁,还有一座花神许愿池,据说还可以看到花仙子呢!

2、绿雕公园

绿雕公园种植了数百棵的枫树,并且利用该园区生产的花草种类配置平面图案,让访客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另外,农场发挥创意,将废铁雕塑创造“绿色奇迹”,既体现出环保价值,又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颇有点石成金的味道。

3、雨林风情馆

理念是透过呼吁重视雨林的保存,改善持续恶化的地球气候、生态环境、排碳问题。利用绿色植物及花卉所创造出来的室内植物公园,让游客随时可以感受生命旺盛力。

4、蝶舞馆

此外,本着“自然生态教育”的宗旨,农场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打造蝶舞馆并且种植了多种蝴蝶所需要的食草及蜜源。看着馆内及馆外数百只蝴蝶翩翩飞舞及欣赏蝴蝶炫丽变身的过程,让我们体验生命的神奇,营造一座极富生态教育意义的自然教室。

5、蜜蜜花园

精采万分的蜜蜂生态介绍、现场蜂蜜汲取以及花粉免费试吃、试喝。

6、银河水道

银河水道种植多种花卉,周遭多棵落羽松所包围,形成了虚无飘渺的美景有如人间仙境,让踏入这里的人们沉醉在花香的秘境里。

7、童话森林

大家来到这里彷佛就到了童话世界里的快乐园地,温馨有趣,大朋友、小朋友们都能一起在这园地中感受快乐的气息。

8、景观花卉卫生间

植物被应用于农场的每一个角落,就连农场的卫生间也经过垂直绿化。植物萦绕周围,让置身于农场中的人们,随处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

这里还有不一样的体验活动

农场内规划的公共设施,处处皆可看到浓浓的农村风味;景观设计上,更配合生态资源去建构。还有一些能让游客亲身体验的活动设计,多项DIY课程,如押花钥匙圈、押花纸扇、组合盆栽以及青蛙黏土蜡烛等体验教学。

仿佛在时间中静止的永恒生命,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让这种绚丽多彩,永远封存,不再是梦想。

每一颗植物都有不同的组合

青蛙真的非常可爱啊,体验不一样的手作过程,也是一种收获。

以花为材,吃到幸福,香气扑鼻,又可口极致,最重要的是,超健康!

台一生态农场为什么这么成功呢?

1、合理的空间规划与环境艺术

台中的南投埔里是台湾的地理中心,也是中央山脉的所在地,多山的地貌为创意农业的生根提供了极好的空间基础。

园区规划了多项具有自然生态、教育展示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区。除此之外,还有生态酒店“花泉卉馆”、水边度假木屋、南芳花园宴会厅等休闲配套设施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一日到多日的度假休闲活动。农场主还邀请了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在园区内设计了许多融合生态、艺术的典雅景观设施。

2、文化引导与品牌的差异化营销

怎样才能经营出自己的特色?生态科普展示和婚庆主题是台一农园主打的文化牌,二者结合最特别的就属农场内的“花神庙”。

以花为媒介,台一致力于打造生活、生态、生产一体的园区多元化形象,将农场生产的花卉应用在食、衣、住、行、育、乐中,因此在农场里提供有花卉特色料理、DIY压花课程、以花艺布置的舒适住宿与用餐环境及蝴蝶处处飞舞的视觉享受。

3、全系列农产业链的延伸

台湾,由于与创意的结合,休闲农业已经超出了原来农业生产的内涵。

台一生态农园的产品线设计则侧重于互动环节的深化以及动态的产品链接。主要体现在:结合婚庆活动的主题,以“花泉卉馆”、南芳花园宴会厅、“花神庙”、“花神许愿池”为载体,完成宾客住宿、婚宴、婚纱摄影、婚庆礼品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结合生态植物科普展示、热带植物园发展主打的花卉种苗业务,成为其经营者主要的收入来源。

小探马说:

以苗圃转型休闲而来的农庄园区并不少,但是转型的如此成功的却不多,将花草、景观与产品、体验更好的结合,将生活、生态、生产巧妙的融为一体,在主题、活动、文化上形成自己的特色,细到极致,自然与众不同,那么你的园区离成功也不远了。

65岁花甲老人 放弃30年的生意做农庄

营业2个月便成苏州第一

陈小湾,台湾人,今年65岁,做事喜欢天马行空,人送外号“陈大胆”。陈小湾做事认真,“我喜欢天马行空,自己喜欢和认准了要做的事,就要努力把它做到最好。”2013年,人过花甲的她告别做了30多年的服装生意,关掉工厂,一头扎进农业,在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办起了牧谷农场。

花了2年时间去规划建设农场,从生产到加工、从触感到观感、从教育到休闲在这个农场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媲美日本最有名的MOKUMOKU农场。也是由于偶然的一次机会去日本拜访MOKUMOKU农场的一位朋友,深刻体会到国内孩子周末没有一个好去处,所以决定要把这样的农场“搬”到苏州去,就这样,大胆的决定就变为了现实。

大胆决定一

聘请日本规划团队操刀农场

她的想法,得到了日本朋友的全力支持。于是拉上朋友在苏州找地方,最终看上了灵峰村的那块风水宝地。而她的想法正好与相城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相吻合,专门组织人员去日本的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第一天洽谈、第二天拍板、第三天就做方案。

可是第一次接触农业,陈小湾心里也没有底,有的只是胆量。她提出一个思路“以农业为主,把观光、旅游、教育放进去”的构想,如何实现这个构想呢?日本的休闲农业比中国领先几十年,运营经验也很丰富,好的规划与设计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陈小湾大胆决定,高薪聘请日本规划团队来全盘操刀农场,采取边规划边建设的模式,借用日本农场的风格与经验来打造农场,每两个月让规划团队来一次苏州,按照自己的思路帮助规划设计。

大胆决定二

从生产到加工实现全程体验

农场还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体验农场”,说教的部分学校完成得很好,但是在实践上却有很大的欠缺。牧谷农场以重体验教育为经营理念,在农场内分划了5个区域:农作物种植园、食品体验加工馆、珍稀动物园、青少年游乐宫、休闲生活区、绿色食品出售区。

每一个区域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比如食品体验加工馆里,无论是面包、披萨还是香肠等,都安排了专业老师从和面、制坯、成型、烘烤、品味,到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现场指导,鼓励孩子们参与动手。而青少年游乐园,配有拓展等设施,也可以体验摇橹船、帆船、水上集市、BBQ、神秘的牧谷币等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

农场内,各种体验项目种类很多,孩子们能玩上一整天。其实针对大人的项目也不少,既有农家的氛围又有健康养身的餐厅、特色的工坊、别致安静的住宿,各种聚会,让游客体验一种淳朴有质的慢生活,甚至在农场里还可以举办时尚婚礼与生日pary!

大胆决定三

农场开放 对外不收门票

2015年4月,牧谷农场正式开张,陈小湾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免收门票。农场有100多名员工,每月的工资就要支付50来万元,免收门票给农场的资金压力不小。但陈小湾说:“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人家来看了一圈结果发现没什么,坏了农场名气。”换一种思维来解释就是“门票钱留给游客‘打的’,如果全苏州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牧谷农场在哪里,我们就成功了。”

可农场1000亩开发投入很大,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这个项目的土地和基础设施是租赁的,没有办法抵押贷款,所有资金都得靠自筹。她把自己的积累都投了进来,但农场初期的投入很大,且见效慢。2014年,得知自己的服装厂在昆山城市建设规划的拆迁区域内,爽快的她立即与当地政府办好了拆迁手续,补偿款用来建牧谷农场。

大胆决定四

把远在日本的儿子拖下水

不仅自己大胆“跨界”,陈小湾还把自己的儿子“拖下水”。她的儿子高山英树今年33岁,在日本做了七八年IT 营销,辞职来帮母亲做农场,“我一开始真有点想不通,以为妈妈只不过是去种种胡萝卜和蔬菜”,后来走进农场学习,高山英树才理解了母亲要做的事业,便一心一意学起了农场经营管理。

陈小湾说,现在的休闲农场在国内成功经验比较少,想要借鉴别人的做法也有局限性,但是农场成功与否最重要是在于管理,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了,所以必须让年轻的这一代上阵。

小探马说:

很多成功的商人的大胆从理论层面理解是懂得创造梦想、发现机遇,因为梦想会让他专注热爱着这一项事业,并为之追求。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梦想意味着这一行业的兴起,休闲农业不得不说在近几年里,有越来越多的“大胆”商人进入,但是大浪淘沙,能持久下去的,最终拼的还是创造力。

一片荒地建起的农庄,用0.12%的占地面积,

创造60%的营收,太了不起了!

小岩井农场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农场

小岩井农场位于岩手县盛冈市西郊,东西长15km,南北长13km,总面积为3,000公顷,以经营酪农、绿化造园、山林事业、观光事业等为主。1891年,小岩井农场开始建设,农场的名字就是取自三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小野,岩崎,井上)而来。小岩井农场从建设最初,种下第一棵树开始,到今天发展成日本国内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农场。

一次华丽的转身

占地0.12%,创收60%以上

小岩井农场的前身是一片被大众遗弃的荒野,被当时的铁路长官井上胜在一次工作考察中偶然看中。井上把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垦成美丽田园风光的念头,得到了时任日本铁道会社副社长小野义真和三菱社社长岩琦弥之助的出资支持,小岩井农场就这样出现了。

农场仅占整个农场面积的0.12%的休闲观光区,创造了整个农场60%以上的收入,他们是怎么样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羊”主题的牧场体验

多模块经营,精细中出创意

小岩井农场的著名景点一本樱,不群聚并生、不讲求壮阔的气势,但是自成一格的姿态,往往带著无法言喻的神秘感。因为电视剧场景的拍摄,而名声大噪。悠悠绽放的美丽花树,背景是带着白雪的岩手山,梦幻的搭配,让游客驻足久久,不舍离去。

在小岩井农场,你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游览这个园区,“”早安少女“”奶牛观光车收到游客的强烈追捧。这样的细节经营,我们的农庄是否也做到了呢?

4月底到11月初之间,游客在动物农场区观赏牧羊犬和羊群所表演的Sheep & Dog Show,愉快地欣赏牧羊犬和牧羊人精彩的联手表演,将羊群追赶到栅栏中的模样也十分有趣。

每逢2月下旬、3月初,人们可以亲眼看到母羊产子,看到新生羊宝宝的到来,这时是羊馆里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依托羊馆的工房内部是各种参与性的活动,主要是一些羊毛织物的商店,它们可以让游客自由参与,自己纺线、编织,体会DIY的乐趣。羊馆附近还开设了一些以羊为特色的参与性活动,如羊杖高尔夫。

农具馆:展示的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包括35年前的拖拉机、谷仓等;该区域同时还开辟了箭术场地和一些散步道供人们游憩。箭术场设置了不同难度,让游客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挑战等级。这类活动受到了年轻游客的追捧。

山麓馆:游客餐饮、娱乐活动的集聚地,餐厅的食材来自牧场的新鲜,附近的开放广场可供人们野餐嬉戏。餐厅主要有家庭餐厅、自助餐厅等多种形式。食品以牧场供应的各种肉类做料理,享受新鲜与生态。利用牧场的天然牛羊肉进行碳烤是这里非常出名的一道风味。

小探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