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城乡低保普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低保普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低保普查方案

第1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低保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行动,是落实中心、省委“保增进、保民生、保不变”的主要行动,是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政流行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行动,果断清查改正违背低保政策、扩展低保范围、以及“情面保、关系保”等社会救助工作中损害群众亲身好处的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增强政策观念,完善工作顺序,增强标准治理,严格责任追查,是切实维护和保证坚苦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不变的主要保证办法。

二、监察内容

此次低保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行动,首要是清算社会救助政策执行状况,对重点问题进行整改。详细内容有:

(一)执行社会救助政策状况。重点检查能否存在自行扩展社会救助范围状况;能否存在单位和个人违规干预社会救助工作状况;能否存在社会救助政策与行政治理工作挂钩的景象。

(二)救助对象审核审批状况。重点检查能否根据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实时将符合前提的坚苦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实时作废已不符合前提的救助对象,特别是严格清查改正“情面保、关系保”的状况;能否严格执行救助对象申报审批顺序,特别是镇入户查询、村(居)民主评断和救助对象在镇固定公示栏、村(居)务公开栏公示的状况。

三、办法步骤

此次低保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行动从3月开端,5月底前完毕,各村(居)委会要依照本施行方案的总体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狠抓落实。

(一)宣传发起(3月19日—3月26日)。镇成立工作专班,各村(居)委会成立复核普查小组,召开专题大会发动部署。认真学习《省乡村最低生活保证对象审定试行方法》。经过政务公开网、镇固定公示栏、村(居)务公开栏公开社会救助政策、申报审批顺序、已保证的对象,加强工作通明度。

(二)入户清查(3月27日—4月10日)。各村对照施行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专班。对已保证的对象要进行一次具体核对,精确审定保证对象。

(三)民主评断(4月11日—4月15日)。各村依据入户查询的状况,4月15日前必需召开村民代表会,对一切对象逐户进行公开评断,并将评断后果填入《低保审批表》栏内;当日进行公示,4月18日将评断后果集中上报到镇民政办。

(四)问题整改(4月16日—4月17日)各村对清查出来对象禁绝,收入超标,存在“情面保、关系保”的,迅速清退。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保证社会不变。属政策执行问题的,迅速采取办法,改正错误做法。

(五)检查督办(4月18日—5月10日)。镇指导小组到村进行督办检查。督察采取听汇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听取各村关于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行动状况汇报;检查有关材料、入户查询记载、民主评断记载、公开公示等。每个村抽查的户不少于该村低保对象的60%。

(六)总结整改(5月11日—5月20日)。镇村对此次清算检查发现的问题,逐项逐条制订整改办法,5月20日前整改到位,并上报县民政局、监察局。

(七)迎接检查。镇村将专项清算监察暨低保复核普查预备书面资料,迎接县民政局、监察局的检查。

四、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政策。各村低保复核普查要严格依照《省乡村最低生活保证对象审定试行方法》的要求,采取个人请求、入户查询、邻里走访、民主评断、公示布告,上报审核的顺序进行。各村要将低保公示作为二季度村务公开的首要内容。对未入户查询、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评断的,一概视为违规申报,不予受理。

2、严格实行审核申报手续,保证其完好性和有用性。本次复核普查一切低保户要从新书面请求,必需供应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各村要认真查对《低保审批表》中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与原件能否相符。证件不完全的,一概不予受理,视为主动退出低保。关于家庭坚苦缘由,必需精确、照实填写,不得隐瞒和虚报。

第2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位于省东南部,区是市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65.54万。近年来,省市民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投入资金大幅增加,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城市共纳保17695户46892人,月发保障金585.98万元,月人均补差125.47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3328.07万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11232户35884人,月人均补差72元,季度发放保障金775.98万,上半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551.97万元。

二、城乡低保提标工作

立即制定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精神加强城乡低保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启动实施提标工作,全面扎实有序开展工作。

一是认真安排部署,大力宣传政策。今年,省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提标后的标准为2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850元/年提高到1096元/年,平均补助由65元/月提高到72元/月。为了规范提标工作,扎实完成提标任务,成立了提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向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汇报,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任务要求,为我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对乡镇(街道)社区干部和参与提标的工作人员,就提标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对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进行了培训,做到工作人员要做到政策熟悉,广大群众政策知晓,确保提标工作“公平、公正、严格、规范”实施。

二是确定提标范围。明确保障标准。提标任务实施中,按照省、市关于农村低保标准由月均65元提高到72元的要求,结合我区目前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标准达到70.8元的实际,拟对二类对象在月人均70元保障标准的基础上提补3.0元。对于城市提标工作,各社区结合提标工作,进行清理整顿。严格按照月人均收入低于230元的新标,成立提标工作审核小组,全面测算家庭收入补助标准,上报街道和区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合理确定补差标准。提标实施中,各乡镇(街道)组织工作力量,深入村组(社区)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城乡低保对象排查排摸工作,认真测算困难家庭收入,根据家庭收入确定差额补贴标准,建档造册,编制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提标对象表册。

四是严格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提标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个人申请、村委(社区)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三榜公示”工作程序,通过申请人陈述、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提供相关证明等方式,核实家庭收入,确定补助标准。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提标的具体管理和初审工作,坚持谁调查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提标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实施。

五是加强动态调整。及时规范完善。按照方案要求,集中时间,组织人员,全力对辖区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拉网式普查,共清退766户、1603人;同时对65户、176名困难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清理整顿中,坚持属地管理,认真自查自纠,及时规范完善,加强动态调整,严格审核程序,完善档案资料,落实“三公示”和“五个程序”着力打造阳光诚信低保。5月底全面完成了区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全区城市低保共提补10528户26756人,提补人数占保障对象的57.94%月提补资金达52.8万元,提标后月补差标准为125.77元;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对二类保障对象14952人实施提标提补,月增加提补资金41.8万元,月人均提补3.0元。

三、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靠实工作责任,全面有效开展全区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局成立了由局长李仲强任组长、相关人员为副组长、低保办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区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下发了区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了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内容》通知,坚持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入手,进一步明确“规范领导责任落实、规范政策法规运用、规范保障标准制定、规范保障对象确认、规范操作程序、规范日常管理事务、规范资金发放使用、规范资料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并对街道、乡镇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做到责任靠实,措施有力,目标明确。区政府专题召开了全区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省、市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的相关精神,安排部署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具体目标和任务,扎实有序开展规范年宣传活动。同时,加强低保工作人员学习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集中学习低保有关法规文件,力求使工作人员政策熟悉,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规范严格,广大群众政策知晓,关注支持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和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

二是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政策宣传。针对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特点,加大了低保规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城乡低保评议记录、城乡社会救助文件资料汇编》城乡低保宣传单、民政工作手册,同时下发了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标准》通知,积极组织和引导各街道(乡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与中国移动分公司协调联系,开通了惠民百事通”用短信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城乡低保提标和规范宣传年活动;设立了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咨询点,集中组织全区各办事处、社区主任、工作人员在中心广场举办了区城市低保规范性宣传年宣传活动,对广大群众面对面宣传城乡低保政策,现场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确定专门工作人员,区民政网开设了宣传专栏,撰写宣传信息,其中有2条被《民政动态》市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简报》采用,1条(阳光低保”惠民生》被《日报》采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过悬挂条幅、开办宣传栏、黑板报、刷写通俗易懂的固定标语、深入居民农户向广大城乡居民宣传低保政策法规;为了把宣传报道工作引向纵深,区广电局的协助下,制作了阳光低保,情暖》专题电视宣传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低保政策的知晓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同时,进一步加强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区民政局设立了民政服务大厅,16乡镇成立了民政工作机构,设立民政服务办公室,统一配备了档案柜、办公桌椅、办公电脑等设备,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明确“六严格”目标。深入推进规范宣传活动。为了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取得有效成果,全面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存在问题,以“六严格”全面促进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主要是严格操作流程,按照个人申请--村(社区)民小组摸底排序--村(社区)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坚决杜绝随意简化程序或“隐瞒不报”暗箱操作”等现象。严格民主评议,建立健全村(社区)不少于20人的民主评议库,落实逐户逐人评议的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包村(社区)干部全程参加并指导村(社区)民主评议会议,对有争议、有举报的重新调查评议,从源头上解决“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严格对象确定,坚持村(社区)乡镇(街道)民政办和区民政局三级联合入户调查、审核制,新纳对象要做到100%入户调查,核实家庭收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严格“三榜公示”坚持实行村(社区)调查评议后公示、乡镇审核后公示、区民政局审批后公示的三榜公示”制度。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均设立了固定的社会救助公示栏,公开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举报监督电话,公示城乡低保评议、审核和审批结果,做到政策、对象、标准、资金“四公开”严格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做到区有室、乡有柜、村(社区)有盒、户有证”区、乡两级建立纸质和电子两种档案,依托低保信息系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低保对象档案使用统一设计的申请、调查、审批等表格,做到一户一档、分类编号、标识清楚,审核和变更材料及时入档。严格资金发放,坚持审发分离,由区民政局负责审核对象,区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发放。城市低保金每月发放一次,由邮政储蓄银行将资金划入城市低保对象存折;农村低保金每季度发放一次,通过强农惠农一册明”一折统”形式发放到户。

四是认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活动成效明显。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督查力度,按照《市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标准》6月份,集中时间,统一组织工作人员,分组多次深入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采取随机抽查和全面检查的方法,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进行督查,现场指导完善资料、表册编制等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项目,保证了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规范、有序实施,并取得实实在效果。一查领导责任是否得到落实。乡镇(街道)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城乡低保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否把城乡低保工作列入主要议事议程,否成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及制定实施方案。二查保障对象是否准确。各社区(村委会)否准确核定家庭收入情况,并按照家庭收入核定与家庭实际生活水平评估情况确定低保对象,否做到按类施保,有无“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否做到应保尽保。三查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否坚持个人申请、村(社区)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区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对评议、审核、审批情况是否进行“三榜公示”否做到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三公开”否存在隐瞒不报”现象,对一些争议问题,否做到重新调查、评议、审核。四查规范管理是否到位。低保制度是否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体系是否完善,分类管理、动态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监管管理是否到位。五查资金发放是否足额及时。城市低保资金是否按每月发放一次、农村低保资金每季度发放一次的要求,按时实行社会化发放,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有无滞留、挪用、挤占、套取、虚报、冒领低保金行为。六查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档案是否健全规范,低保对象是否材料齐全,一户一档,变更审核情况是否及时归档。七查宣传教育是否经常有效。主要负责工作人员是否将城乡低保工作宣传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宣传教育安排是否连续不断,宣传教育形式是否灵活多样,城乡居民对低保政策是否清楚,城乡低保工作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政策并能正确运用政策开展工作。通过督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城乡低保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公正、透明,确保了城乡低保规范年活动有效进行,有力推动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3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乡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央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坚持把落实民生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坚持把落实民生政策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张榜公示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工作到位、现金发放到位“五到位”;严格执行了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组干部代领现金、不准借发现金之际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六不准”原则;确保各项民生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

二、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五保供养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新增五保供养对象1名,全乡五保供养对象达到22名;五保供养金每人每月210元.通过农村信用社打卡发放,每个季度准时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二是扎实抓好临时救济工作。目前已实施困难群众、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 61人,发放救助金 13360万元,解决临时困难户的燃眉之急。

三是城乡低保工作成绩突出。按要求开展城乡低保普查,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分类施救,按标施保。城市低保对象8人;农村低保对象241户292人,每月补助金额和全年生活补助金通过农村信用社打卡发放,准确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四是双拥优抚工作迈上新台阶。对14名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已全部实行金融机构直发;实行优抚、定补标准政务公开;通过财政局及时足额发放义务兵家庭的优待资金;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优抚对象治病、生活、居住困难。

五是特殊群体救助工作落实情况。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配合县残联做好第二代残疾证的换发工作;进一步推动城镇残疾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帮助广大创业者创业;认真做好了残疾人“量体裁衣”工作,对 129余名残疾人进行了登记,并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分别一一落实。今年残疾人发展生产8户,兑现资金4000元,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1户,兑现资金1500元。

六民政医疗救助资金:对满足民政医疗救助的人员及时上报材料,对救助资金采取本人现场领取的方式,及时准确的发放。

三、落实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政府挂帅、部门管事、财政管钱”的原则,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做好相关补贴资金的测算方案制定、清册编制、张榜公示、打卡发放、检查验收,装订档案等日常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范围、标准等进行规范,依据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管理工作,做到资金管理有章可依,违章必纠。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对民生补贴资金发放,乡纪委配合上级财政部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资金发放情况和“一卡通”发放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思想认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必须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力求宣传政策要详尽,执行政策不走样。

(二)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民生政策宣传,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加强村级财务监督,切实增强群众意识。

第4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我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支持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开展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倾力关注民生,切实转变作风,攻艰克难,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较好地发挥了民政部门在建设幸福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县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年我们先后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优秀单位、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1、城乡低保工作不断规范。一是建立信息动态管理监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与县财政局协调,按照上年可用财力1%的比例足额列支城乡低保金各368万元,列支低保工作经费15万元。各乡镇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录入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强化复审工作,不断

加强保障金发放的合理性。3—4月份,我局分五个组对全县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普查,重新核定低保对象。突出抓了核查、评议、公示、审定四个环节。经查,城镇低保取消75户160人,新增45户125人;农村低保取消217户683人,新增254户762人。截止年12月底,城镇低保1832户311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126.19万元,月人均补差291元;农村低保3369户1044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282.03万元,月人均补差104元。城乡低保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低保达标率100%。

2、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一是落实各项救灾救济措施。下拨春荒救济款3万元,下拨面粉1000袋、单衣1000套、玉米良种7500公斤。二是完成了迎接国家自然灾害研修班(十五国25名外宾)来我县考察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三是为19户老党员发放灾后重建资金。(每户19000元共计36.1万元)。9月份以来,我县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局班子领导第一时间分组赴全县10个乡镇(管委会)查看灾情、妥善安置转移灾民,并及时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据摸排统计,全县灾后重建户186户,一般修缮户207户,我局及时制定了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确保在市局规定的时限内如期完成重建任务。

3、五保供养规模逐步扩大。按照新标准及时发放供养金,全年为249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299.84万元。县五保供养中心居住五保老人112人,集中供养率45%。

4、各项救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重新修订了《县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加大救助力度。1至12月,农村医疗救助为462人发放救助资金134.23万元,资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参合10185人,50.93万元;城镇医疗救助为48人发放救助资金20.68万元。二是临时救助工作。本着救急解难的原则,执行救助标准。为568人发放救济金52万元。三是教育资助。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子女共117人,其中,本科77人,大专40人,共发放资助金73.9万元。资助城镇低保对象子女上大学共有41人。其中,本科24人,大专17人,共发放资助金25.3万元。资助双女户、独女户子女共74人。其中,本科44人,大专30人,共发放资助金19.2万元。总计为232名大学生发放资助金118.4万元。

(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社区重点围绕“七室一市”八项功能完善社区建设,已完成60个村的改制和挂牌工作。建成后的农村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申报成立经开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使园区群众的生活服务更加健全。

(三)双拥优抚对象保障和安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及时足额兑现抚恤费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共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555.43万元。为复员干部发放困难生活补助3.65万元。二是对全县优抚对象进行全面普查,为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为19名优抚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救助资金4.34万元。临时救济21名优抚对象,发放救济资金1.34万元,给一名贫困优抚对象发放建房补助5600元。四是为42名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办理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手续,全年参保金额共8.78万元;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报销门诊、住院医疗费11.2万元。五是5月16日至5月30日,联合县中医院抽调业务骨干深入全县10个乡镇为705名优抚对象进行全面体检,并免费发放一些常见病药物。六是及时足额为117户农村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11.7万元;为291名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军人发放新农保优待金10.82万元。七是为102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9.6万元。八是对全县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普查,并将10名烈士墓普查信息录入民政部烈士陵园信息管理系统,已上报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为民政部开展的烈士墓抢修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九是组织召开年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招聘工作现场会,解决了去年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工作中的遗留问题,确保每位安置对象得到妥善安置。落实军休干部待遇,为军休干部服好务。十是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对确实困难的重点人员办理了低保,实施了临时救助。对一些不合理的诉求,耐心劝解,化解矛盾,重点稳控。一年来,我县涉军群体相对比较稳定,在省、市部署的几次大的接访中均无籍退役军人参加。

(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1、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为全县2720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45.1万元。二是在全县开展“千名孝子”、“百名孝子楷模”、“宜居社区、温馨家庭”评选活动。三是在南新社区、泾欣园社区、陕汽社区三个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四是对县上的社会养老福利机构情况进行了检查,严格按照养老福利机构的标准开展工作。

2、福利彩票发行再创新高。

截止12月底,全县共销售福利彩票4166万元,其中电脑票3226万元,完成年销售任务的140.3%,即开票销售940万元,完成年销售任务的125.39%,为国家筹集公益金1200万元。为教育资助、城乡低保、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发展。年登记社会团体2个(县环保协会、县诗词楹联协会),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19个(泾渭书画院等),登记合格率达100%。对登记在册的31个社团和3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严格的年度检查,无一例违法开展活动。

4、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共办理婚姻登记6606对,其中结婚登记4045对,离婚登记544对,补发结婚证1161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856份,登记合格率100%。

5、救助站管理工作日趋完善。积极开展上街救助工作,确保世园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共接待和劝导求助人员115人次,实际救助85人,男性74人,护送到市救助站11人,护送回家8人,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人。

6、殡葬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下发了《关于开展春季平坟还耕工作的通知》,组织人力对全县平坟还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行动迟缓的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全县共平毁坟头340座,退还耕地1300多平方米。已向县政府呈报了《县殡葬管理办法》,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7、区划地名勘界工作有序进行。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未发生一起边界纠纷事件;对泾河工业园北区新修的12条道路进行了命名,绘制了北区新修道路现状图,经县政府常务会同意,正式发文命名并安装道路标志牌44块,并加强对路牌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呈报了《关于榆楚等三个乡撤乡建镇实施方案》,待县委县政府研究后实施。

8、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对建成的10个基层民政工作站,强化业务培训,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规范档案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民政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9、积极做好稳控工作。广泛宣传政策,耐心解释答复,疏导思想,化解矛盾,妥善处置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众、复退军人的稳控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10、抓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积极与县发改委、县建设局等部门协调,完成了土地划拨、设计、招标等,于4月28日开工建设。并聘请有监理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施工现场。主体现已完成,工程进展顺利。

11、抓好其他工作。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综治、计生、安保和其他临时性工作。

(五)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力度,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有效预防腐败,确保民政干部廉洁自律,确保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2、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实行指纹签到,严格考勤、办事制度,规范行政审核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6期,提高困难群众诉求件办理实效和答复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局开展“立标杆、树形象、做表率”活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树立民政部门“高效、勤政、文明”的良好形象。

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落实五百爱民行动,争做为民先锋”主题演讲暨唱红歌活动,展示了民政工作者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通过开展以“六个倡导、六个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状态大提升”活动,认真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五个提升”,实现“五个确保”,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并先后组织局干部职工观看《建党伟业》、《杨善洲》、《袁隆平》等影片,激励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各项工作中。

二、关于2013年全县民政工作

(一)着力完善提高,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认真落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立足便民利民,积极推行城乡低保一站式办理、一厅式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发展。二是及时做好专项救助工作。依据新的《医疗救助办法》,逐步将医疗救助范围从目前的低保、五保对象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老年人。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众就医提供方便。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切实做好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工作,及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全力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建立完善五保对象管理台账,开展敬老院星级评定活动。不断提升五保集中供养率。四是扎实做好救灾减灾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减灾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救灾资金,按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抓好冬令春荒救助,确保受灾群众困有所济、住有所居。扎实推进救灾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减灾与救灾并重、应急与常态并举,积极开展综合减灾工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全面提升灾情管理、灾民救助、救灾款物管理、救灾捐赠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救灾应急处置能力。

(二)着力扩大民主,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一是顺利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严密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指导,加大督促检查,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确保2月底前全面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全力抓好换届选举后的建章立制和村委会干部培训工作,妥善处理好换届选举后的遗留问题,继续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扎实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认真贯彻中办27号文件精神,力争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干部待遇落实、社区工作站设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在总结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规范社区各类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度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大力实施社区民生工程项目。充分利用部省市实施社区建设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继续组织实施社区建设项目,大力改善社区办公和公益性用房条件,逐步改善社区服务管理技术手段,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三)着力推进社会化,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国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认真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热情。切实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以继续开展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和爱心护理院星级评定工作为载体,不断加强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在养老机构和为老服务岗位中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推动服务领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服务内容由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保健、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二是全面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老人保健补贴,按标准落实好机构供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夯实各级救助工作责任,切实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以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为契机,确保实现城市街面和县城街道基本无流浪儿童的目标。坚持拓展渠道、创新模式、合理布局、挖掘潜力,不断增强福彩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确保销售总量比上年增长15%以上。认真实施好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广泛开展公益活动,扩大福彩影响力。三是扎实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创先评优活动,夯实基层老龄组织机构建设。推进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建设,扎实做好老年维权和老年优待政策落实工作。深入开展老龄问题调研和宣传活动,组织实施好敬老月系列活动,继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和电影巡映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四)着力落实政策,进一步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一是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以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七次命名为新起点,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加强双拥文化建设,营造双拥工作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好为驻军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开展好重要节日和日常性的双拥活动,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加强与部队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不断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深化双拥工作内涵,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二是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根据新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新变化,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我县实施办法并确保相关工作平稳运行。继续推动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探索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大力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模式,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继续做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落实好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统筹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做好新老制度过渡期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有序衔接。继续加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扶持就业力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确保有意愿的士兵100%能参加教育培训、参训退役士兵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三是扎实做好军休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做好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以庆祝党的十召开为契机,以军旅文化为切入点,多形式开展红色纪念活动,活跃军休人员文化生活。以军休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促进服务方式创新和能力提升。

(五)着力规范完善,进一步提升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一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继续组织开展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党建提升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落实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扩大直接登记范围,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提供支持。二是全面做好殡葬管理服务改革工作。要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监督殡葬服务,巩固好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基本内容的殡葬改革成果,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检查力度,有效制止乱埋乱葬。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坚持不懈做好文明祭祀的宣传引导工作,认真做好清明节和寒衣节期间群众祭扫的接待工作,确保平安祭扫、文明祭祀。三是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勘界工作。围绕区划重科学、地名讲文化的思路,做好新增道路命名工作。配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继续搞好撤乡设街办工作。认真开展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切实维护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四是稳妥做好其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全市首批创建成国家3A、4A级婚姻登记机关。按照部省市要求,开展建国以来公民婚姻信息补录工作并做好联网准备。依法做好收养登记管理工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全市慈善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丰富拓展已有的慈善募捐活动,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与慈善资金监管,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第5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3.66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20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26.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分类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县级重点总结以脱贫攻坚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成就、经验启示等。乡镇重点总结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等。村级重点总结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做好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讲好故事,展现我市良好形象,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参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十、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

27.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全面排查问题和挂牌督战相结合,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8.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市本级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确保清理回收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的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抓好涉农资金整合。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支持。

第6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按照分工,我协助区长分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基层政权、民政及残疾人等工作。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通力配合和基层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8项。现将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强化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工作对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与之相适应,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我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分管工作政策业务性强,我及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政策界限,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二是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中,我注重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向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学习他们高超的领导艺术。在班子集体中站准位,不越位,不缺位,自觉维护班子集体意志和决策。同时,注重横向、纵向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我始终注意保持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所分管的工作关系百姓的切实利益,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完善社区功能,街区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街道、社区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一是抓基础。在硬件基础方面,本着政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借助全市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融资300余万元解决了8个未达标社区的办公场所,维修改建9个社区,新建2个社区,目前全区25个社区办公场所全部达标,其中达到市级示范社区标准的占56%,社区室内活动场所拥有率位于全市前列。各社区配齐配全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全部实现宽带上网,达到现代化城区的社区办公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本着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现共有社区干部145名,平均年龄29岁,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1人,占总数的69%。实行社区干部人事制,普遍提高了待遇标准。制定了《龙凤区社区干部考评方案》,建立社区干部的培养、考评、监督配套机制,社区干部张永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目前,社区达到了硬件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二是抓职能。明晰了街道办事处与各部门的事权,各街道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居民服务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责。举办多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共道德,在街道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弱势群体帮扶、下岗再就业、计划生育等事关安全稳定工作中想实招、出实力,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三是抓功能。实施“八进社区”工程,完善社区功能。在全区形成了以市民文明学校为主、巷报为辅的社区教育经常化模式,实施教育进社区;以就业培训、推荐岗位为主的社区再就业扶助化模式,实施再就业进社区;以家政等便民利民为主的社区服务规模化模式,实施服务进社区,截止目前,我区已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6个,社区服务站32个,兴建各类社区服务网点1579个;同时推进了法律、邮政、卫生、物业及文化进社区。四是抓创建。为了激发社区干部的创新性,在全区开展了创建星级社区及特色社区活动,制定了《龙凤区创建特色社区活动方案》,开展特色活动67次,涌现关爱型、教育型、互助型等特色型社区29个。培育了四星级以上社区11个,向市里推荐五星级以上社区6个。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两个体系,大卫生格局初步建立

一是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活力。深化医疗单位改革,市建一、二公司医院划归我区,形成了三所区属医院并存的局面,区财政及院际竞争生存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因势利导,区政府进行三所医院合并改革,整合资金、人力、技术和设备优势,降低办院成本。合并改革后,区医院的活力明显增强,2004年被评为全国区级放心满意医院。改革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2004年,将镇卫生院上划区政府统一管理,解决了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的瓶颈问题。进行区卫生体制改革,2005年,撤消了原区卫生防疫站和区结核病防治所,组建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体制的理顺,职能的加强,为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源动力。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以区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疾控体系。区政府三年投入1000余万元,异地购置了区人民医院院所,配备了x光机、透析机等诊疗设备,现代化一级甲等医院初具规模。强化镇卫生院对农村卫生管理的职能,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果明显。新建、改建了7个农村省级标准化卫生所,统一配备必要的诊疗器材,实行乡医竞聘上岗,全部职业化,各村防保人员实现区聘、镇管、村服务。三是提高标准,建立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了专业的执法监督队伍,改革工作机制,对辖区内业务网点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了卫生监督的质量。三年来,共办理卫生许可证972个,健康证7078个,清理“八小”行业150家,开展专项检查300余次,净化了我区的食品市场和医疗市场。四是整合辖区资源,树立大卫生意识。制订了《龙凤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了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组织爱卫成员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扎实推进爱国卫生“10610”工程,全民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我区作为优秀典型在省、市爱卫会议上介绍经验。

四、以优质服务为主线,创新工作方式,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根本转变

三年来,全区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市目标责任状各项指标。一是计生工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依法落实免费服务项目,推进了优质服务、免疫遗传缺陷干预、生殖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加大了知情选择宣传力度,开展“三查服务”,降低人工流产率。开展了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普查工作,三年累计普查了79811人,保障了全区广大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二是工作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制化转变。加强了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转变计生干部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开展工作的模式,依法行政。三年来,共审批《计划生育证》211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095个,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382个,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74万元,为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38名群众发放奖励资金22800元。三是夯实了工作基础。先后投入312万元解决了街道(镇)、社区(村)基层计生工作单位的信息管理设施及宣教设备,完善了基层档案管理及工作制度。

五、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支撑

第7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1.动态管理,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低保监管,4月份对全区所有低保家庭进行核查,退出230户431人,增加74户164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417户595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324万元。低保人均补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达到578.84元和416.05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2.适度普惠,积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在全区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做好2015年春节困难群众慰问工作,共发放资金318.74万元,慰问7580人。对747名疾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64.6万元;对370名困难群众开展临时生活救助(其中新温州人15人),发放救助资金46.65万元;开展困难家庭转介服务试点工作;为34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总计11万元;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与全区7名孤儿进行结亲,开展“一对一”帮扶;为21名60岁以上家庭困难的半失能老人免费提供轮椅;为全区五保对象发放御寒衣物;对全区199户申请廉租房的困难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核对,予以住房救助;借助爱心驿站平台,通过与其他活动结合,开展多次义卖,筹集善款8000多元。

3.扎实有序,高效开展救灾减灾工作。一是科学谋划防灾减灾工作。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防灾备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对照要求抓好落实。二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全区97个避灾安置点进行安全排查,并对新增的86个避灾安置点进行安全鉴定。三是精心组织“5.12”宣传活动。制作精美的图文版面,利用新媒体宣传“512”科学防灾减灾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在43个社区和251个村开展有奖问答活动、在18所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地震、火灾等寓教于乐的逃生演练,让防灾减灾理念深入人心。

1、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事业。____老人公寓、__红景天老人公寓等2家养老机构已投入使用,前园老人公寓已经结顶,__归国华侨侨眷老人公寓已进场施工,__百佳等老人公寓近期将营业。全力打造护理性养老机构,全市首家民办护理性养老机构落户茶山街道,该机构引进__安心养老的先进经营及护理技术,近期将对外营业。积极探索__镇敬老院公办民营模式。

2、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今年将完善提升现有的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功能外,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向村级延伸,新增建设49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创建单位已全部落实到位。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评估、服务评价体系,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确保2%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

3、重点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突破传统医疗和养老分离状态,率先将温州万福医院转型为温州市首家民办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重点满足困难失能、失智老年群体需求。积极引导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__、红景天__老人公寓已上报区卫生局审批。

4、扎实做好养老机构安全工作。一是召开会议,部署工作。5月14日,召开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与各养老机构签订2015年度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坚持对全区养老机构和福利企业进行每周一抽查,每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扎实开展重大节日检查工作,为各养老机构送上安全过节的温馨提示通告。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增强安全意识。重新修订了《__区民政局突发公共应急预案》;全区7家养老机构开展了消防演练,提高管理人员和老年人的防火意识。

1、稳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是“三化”转型,分类推进。重新确定社区服务范围,切实优化全区社区布局,已将85个社区调整为43个。今后,新建立的社区将按照“自治化”、“实体化”、“社会化”三种模式进行推进。二是强化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指导西岸社区建立社区共建理事会,立足社区实际,开展特色化的社会服务,与政府、社区在服务功能上形成互补。目前,理事会已和区民政局签订政府购买服务6万元。三是加强培训,夯实基础。选派16位社区干部分赴__、__等先进地区实地学习半个月,吸收和汲取当地好的做法。此外,对全区社区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有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在注重社区干部培训的同时,做好全区重点村干部的培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建章立制,深化基层民主法治。拟定完成《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范本,力争在10 月底全区所有村(居)完成《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订修订工作,

2、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目前,我区共登记社会组织700家,其中上半年新增登记社会组织29家。有序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和等

级评估通知工作,完成年度优秀社会组织评选工作,表彰了30家优秀社会组织。制定了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方案,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开展社区干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知识培训,赴__、__两地考察民办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开展情况,为我区社会组织建设吸取经验。3、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第三届社工宣传周、社工沙龙、社工团队合作训练、社工带义工志愿服务、2014年度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等系列活动,完成“三百工程”社会服务项目的终期评估和验收工作,为社工队伍建设提供典范。制定印发《2015年度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起草《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管理及奖励办法》,为考核社会工作者工作绩效提供依据及机制保障,促进社工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做好2015年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动员报名和考前培训工作,做好市级社会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报名和材料审核工作。今年我区共有151人报考国家社工考试,155人报考市级社工考试。

1、狠抓私坟“禁新改旧”工作。一是加大“禁新”督查力度。健全巡查机制,建立巡查台账。对市局查处的禁新,按照建造行为予以立即改造或平毁。上半年,按期完成2座翻新坟墓的整治,对禁新工作领导不力的启动干部问责机制。二是加强暗访抽查力度。每周三天对全区各个镇街进行禁新工作暗访,及时反馈情况,并要求做好整治。三是加强骨灰跟踪管理。严格落实“先改后葬”政策,严控偷建、新建私坟行为。四是全面推进“四边区域”私坟生态化改造。全年需对220座遗留的“四边区域”私坟生态化改造,目前改造率已达25%。

2、全面强化殡葬文化宣传。一是开展“清明”主题宣传活动。以清明传统祭祀节日为契机,倡导文明祭祀方式,在各个公墓开展“禁燃禁放”、免费派送鲜花、黄丝带行动,并在各个山口开展文明劝导,禁止带火种上山。清明期间,共发放宣传单2万多份,广告牌、横幅等300多份。二是开展殡葬文化讲坛活动。邀请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胡玉民处长为全区1000多名党员作了题为《党员、公职人员带头推进殡葬改革教育实践活动》的报告,以此推进我区党员、公职人员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热情。三是承办全市第三次联合树葬仪式。为5位树葬对象提供了免费树葬活动,为推进全市殡葬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模式。四是完善__公墓服务网站架构。自上线以来,在线注册人数达1025人,今年还重点推出了远程祭祀,逐渐引导网上祭祀等新型祭祀方式。

3、完善公墓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价格联评专家队伍,对15家公益性生态墓地的“基本墓穴”进行了价格核定,并对年度墓穴供给数、服务价格、申请条件及流程等进行了上墙公示。二是拟定了星级公墓评定办法,全面提升公墓的整体服务水平。三是全面启动公墓年检工作,召开了动员大会,并研究成立年检工作组,对公墓进行实地检查。

4、继续深化惠民殡葬工作。继续做好殡葬基本殡仪服务由政府买单,上半年共为辖区1025人减免殡仪服务费用80万元。其次,通过简化免费墓穴审批手续,下放公益墓穴审批权限,上半年已为辖区5位群众提供免费墓穴服务。

1、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一是开展春节拥军慰问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温部队和部分优抚对象,总计送上慰问金65万元,慰问物资30万元。二是开展拥军主题系列活动。上半年共开展了“我在__有棵树”主题植树、“爱国拥军走基层,情系官兵送书画”、“关爱现役困难军人家庭帮扶”等5大系列主题活动。三是开展烈士墓祭奠活动。全区5所学校共组织160名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区民政局组织20余名优抚对象代表开展“继承先烈遗志铸就共同理想,发扬革命传统谱写时代新篇”主题活动。同时,部分区直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团员约300人在全区4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开展主题活动。四是做好双拥宣传工作。报送信息14条,被国家级网站录取4条。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一是创新优抚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引入市场机制,开展 “让关爱与优抚同行”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二是落实优抚政策。为42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16万元;为780名优抚对象发放春节慰问金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完成19名申请参战待遇对象的审批;送检4名申请带病回乡待遇的退伍老兵;确认新增17名60周年以上的农村籍退役士兵。严格执行省厅236号文件,及时调整抚恤标准。三是全力化解优抚矛盾。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化解矛盾,上半年共接访3批次50余人次退伍军人。

3、切实落实安置政策。一是完成18名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养老保险持续工作。二是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157人,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5人。

1、科学指导老龄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完成2014年度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级资金补助的发放,共计127万元。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评估工作,委托市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完成今年新增的769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评估工作。二是构建文化养老工作。做好2015年的老年电大教学点春季开班,今年新增2家村级教学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及时发放省、市福彩补助老年电大建设资金35万元。注重老年文体活动,举办“百年会市法治同行”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到__举行映山红义工队爱心大联动送文艺下乡活动;实施老龄委讲师团送知识活动,至今上半年已累计授课9场次。三是规范老协队伍建设。开展互看互学观摩活动,更新观念找差距,以此共同推进全区老龄事业的发展。落实区老年人太极拳协会的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共计投保399人。继续推进省级“老年友好型城区”创建活创建申报工作。

2、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上半年命名大型建筑物4座,变更道路名2条,发放门牌证266块,制作路牌47块、门牌2376块。基本完成对__路、__村门牌整顿;牵头组织完成__区与__县线的界线

联合检查;成立民非“路门牌勘察维护中心”;启动全国地名二次普查(补更)工作,联合区文联开展征集__地名老故事。3、审批窗口工作规范运行。一是认真做好各项审批工作。上半年新增社会组织28家,其中社会团体1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0家,民办事业单位4家;办理社会组织变更登记14家。承接了市局下放的民办养老机构审批工作,并率全市之先正式登记养老机构2家。二是简化社会组织验资程序。2月起,联合建行对社会组织登记验资程序进行简化调整,大大降低了社会组织设立成本。三是完成权力清单比对增补工作。严格把握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了本部门63项权力事项的信息比对工作。

4、婚姻、收养登记工作规范有序。截至5月底,办理结婚登记1468对,离婚登记212对,补发证件250件,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444件,提供婚姻登记相关查档400余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结婚登记下降了12%。

5、福彩销售形势成绩喜人。截至5月底,福彩销售2600万元,募集福彩公益金260万元。

1、精心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工作,建立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其他工作人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基本信息数据库。

2、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建设。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先后开展了系列讲话精神、区委书记厉秀珍重要讲话、“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报告、《》、《宪法》、民政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以及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坚定了党员队伍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3、深入开展“三联三促”活动。坚持把扶贫与扶发展相结合,与扶基层党建相结合。积极协助“三联三促”结对村、后进共建村村间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机关33名党员与结对村困难群众、党员家庭结对帮扶机制。

1、起草《__区救急难救助办法》。推进“救急难”转介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构筑物质、精神并重的多种救助方式。

2、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城镇低保标准比上年末增长10%,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标准75%。

3、提升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完成86个新增避灾安置点标识牌设置工作;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4个省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着力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1、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星级”化管理,按照三星级标准,每年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2万元的运行经费补助。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确保全区2%的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全区1400多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2、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抓紧启动__爱心家园项目(列入2015年重点工程项目),改变我区目前没有一所上档次护理型公办养老机构的局面。启动__镇敬老院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郭溪养老养生等项目的投资,争取早日落地。

3、积极引进“养医结合”新模式。重点扶持温州万福养老护理中心;推动__医院转型为养医结合服务机构。

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49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农村广覆盖。新增15家老年食堂(或助餐点),缓解农村独居、空巢老人就餐难的问题。

5、推进养老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委托第三方为为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需求方面进行评估。

6、推进养老专业队伍建设。力争2015年拟新增持证养老护理人员125名、家庭养老护理员1900名,进一步壮大养老专业队伍。

1、扎实开展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建立社区负责人例会制度,制定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方案。以需求为导向,对不同类型的村干部进行分批培训。拟在新桥街道成立新社区。

2、强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管理。做好社会组织评估,对优秀社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深入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编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目录。开展社工机构示范单位和品牌项目创建,提升我区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3、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社工登记管理体系和年度市级社工资格评审工作。

1、完成公墓年检工作。深化“综合安置型生态墓地建设”机制,通过完善公墓销售月报表、基本墓穴及公益墓穴季度建设任务报表等形式,确保“三三四”制落实到位。

2、开展公墓星级评定工作。根据公墓总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公墓绿化美化、经营管理等三方面进行细化量分,评定公墓1-5个星级标准。

3、构建多层次惠民体系。出台免费骨灰墙、骨灰堂服务政策,以满足群众的骨灰安放多元化需求,逐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

4、做好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工作。在新桥、__等镇街开展党员、公职人员带头推动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并计入该镇街的年终考核。

5、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殡葬执法人员的管理能力建设,组织面向区、镇街管理干部和殡葬协管员管理能力培训。开展面向殡仪服务人员和公墓管理人员的行业标准教育培训,加强殡葬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

1、营造双拥氛围。开展军地共建双拥摄影展、青年企业创业分享进军营、英雄事迹巡回展等系列活动。着手准备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前期工作。

2、落实优抚政策。着手开展让“关爱与优抚同行”政府购买服务中期评估工作。开展“夏送清凉”活动。全面落实2015年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3、做好安置工作。做好2014年转业士官安置工作和2015年退役士兵接收工作,完成全年转业士官安置任务,大力宣传退役士兵创业货款财政贴息优惠政策。

1、扎实开展老龄工作。科学规划未来五年老龄事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区创建。启动第二轮的“敬老文明号”创建,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和“慈孝大宴”活动。做好老年人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加强老龄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2、加强区划地名工作。全面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补更)工作,加强普查成果转化运用。

3、做好行政审批工作。继续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工作和年度检查工作,对部分社会组织进行实地抽查。

4、巩固婚姻登记规范化的成果。继续完善婚姻登记

档案资料,提升婚姻登记整体服务水平。5、增设中福销售大厅。年底前完成新设大厅装潢并试营业。

1、按“三严三实”要求涵养道德,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扬求实作风和奋斗精神,熟练掌握专业政策、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增强改革发展底气和攻坚克难能力。

2、按“三严三实”要求履职用权,全面提升依法办事能力。突出社会需求和群众满意导向,广泛听取意见,调整和出台重大民生政策。把握便民利民原则,加快理清民政部门“权力清单”,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及时上网公布资金安排使用。

第8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六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

二、总体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到2011年,全县人均GDP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到201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1降到2.6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

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具体指标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

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

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紧紧围绕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20*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

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以建设中等城市和重庆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璧城、青杠、大路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西永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20*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20*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

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

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积极推进丁家、大路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璧城、青杠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重庆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全作的示范园。以县内重要交通轴线为依托,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廊道,引导工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既有产业极核又有产业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温泉开发、休闲度假开发和农家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蔬菜、禽兔、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同时,注重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变市民”。围绕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外开放工作,分产业研究规范招商政策,规范土地储备供给机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加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消除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并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劳务收入。大力鼓励和引导非农产业农民彻底变市民,将农村人口比重降低在10%左右。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5亩耕地考虑,有计划地逐步把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合格产业技术工人。采取引进高职教育院校办学、引进院校师资授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实用劳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重庆机电职业学院、商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打造重庆西部职教基地。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就业培训机构和资源,理顺就业培训体制,集中力量抓好就业培训,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与有关职教院校联办农民技术夜校,努力做到农村适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农村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全覆盖,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4、积极发展劳务信息咨询、劳务中介等就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畅通劳务输入和输出渠道,促进各类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用工难”、“民工荒”问题。

(三)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环境体系

1、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平台,同步规划和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适时调整解决与二者统筹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划问题。

2、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按照“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的总体要求,实施城市肺叶恢复计划,建设森林公园绿色休闲长廊、城西绿化带和城中绿化园。加快璧南河和璧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城西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林区管理。沿山、沿河、沿库利用荒山瘠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大力营造生态林、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抓好水源清污治理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保质量。进一步加速中心镇和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场镇和村社农户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3、大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72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的要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质量和档次,扩大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以全新的城镇形象融入重庆主城区、成为重要功能区。进一步研究制定既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住宅购买力、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房地产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土地出让、开发、建设、房管等税费政策,刺激城镇大发展和人口向城镇大集聚。

4、围绕城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注重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功能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示范村、推进示范村比例。大力推进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切实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50%的建设任务。

(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1、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搞好城乡交通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进一步策划建设与多点融入重庆主城区密切相关的交通快速通道,完善对外通道体系。加速县城至各街道镇乡的公路主干道改造升级,规划建设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城乡快捷交通路网。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和农村人行便道建设,不断拓展农村水泥(沥青)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五年内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基础上,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重点,构建质优价廉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城乡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2、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体系。抓好三江水库、高洞水库、盐井河水库、璧南河大灌区、场镇供水等重点水源设施建设,并积极谋划新的重大水利项目。实施安全供水计划,抓好农村人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抓好主要河道护堤整治工程、饮用水源清洁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和微型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水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延伸。

3、加强城乡能源保障设施建设。加强重大变电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广大农村供电质量。加强城乡天然气管道安装延伸,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结合蓄牧业特别是禽兔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建设家用沼气净化池,有效利用生物清洁能源。

4、加强农业各部门惠农支农政策和投入机制的统筹工作,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探索建立综合性农业投资集团,科学集中农业项目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镇村面貌显著变化。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制定促进农村教育合理布局、师资合理配备、资金合理投入等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2011年初中升高中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

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站为合理补充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重点,加强街道镇乡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篮球场等健身活动场所和村图书室。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农业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群众文化队伍。

4、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加强以村级党员活动室、行政办公室、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容供销服务、便民药店、文化娱乐、五保家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搭建好载体和平台。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警务室和村综治工作站,统筹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六)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构建城乡一体的改革发展体系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公民现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打破户口二元化结构,推进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将辖区内的所有户口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最终实现以身份证明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内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制度和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到2009年,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从20*年开始,对全县范围内土地被征用农民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实施有稳定就业与居住的农民工落户制度,凡在城镇务工经商并购买住房实际居住有稳定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及父母均可按实际居住地申请根据居民户籍。20*年底前完成50名%街道、镇乡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其余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实现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

2、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搞活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定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合利用此类土地资源的政策措施。结合土地征收后的土地整治储备工作,积极探索剥离土地耕作层异地重植复耕办法,促进建设用地置换和耕地资源平衡。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在符合规划的地区修建标准厂房或其他生产设施出租,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开展城镇有房户人口普查和挂靠城镇户口人员普查,全面掌握已进城居住的农业户口人员情况。研究制定鼓励已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政策措施,采取土地换社保、提供免费培训、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就地入学、生活困难时享受城镇低保等多种办法加快其彻底实现“农民变市民”。研究制定对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的有效机制,推进土地成片置换治理,形成对农村集体资产重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镇建设用土指标调剂的多角度促进。

推进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对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中的农民安置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点内的农村居民住用房,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对符合城镇规划且已集中建设的农民居住房用地被依法征用或依法确认为国有土地后,可不再进行房屋拆迁,农民住宅纳入城镇房屋管理,直接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积极探索城乡居民房屋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同化。

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保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个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全同制度,实现各类企业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全覆盖。加快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结合补偿金储蓄式保险制度的建立,加快将土地被征占农民纳入社保范围,享受城市社保待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逐步实现与城镇低保标准同步提高和接轨。着力统筹城乡安居生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镇困难户和农民变市民的住房问题。

4、推进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机制。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投入,形成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批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带全局性的问题。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投放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村镇银行、贷款担保公司、社区性金融合作组织等,不断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比重,逐步达到30%左右。积极探索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物权化,允许其作为贷款抵押,增强农民融资能力。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发挥政府资金扶持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农业重大风险灾害转移分摊机制。

5、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要求,合理整合县、街道镇乡农村综合管理部门,适度整合归并县直部门,减少职能交叉。优化街道镇乡机构设置,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内设机构,增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创新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城乡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村卫生院、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城镇管理工作,探索城管委托执法机制,推进市政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改镇政府为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管理层级。配套推进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对成建制的“农转非”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对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根据居住地集中程度可单独建立社区或并入相邻城镇社区。根据城镇化进程推进情况,对以农业经济为主、居住人口较少的边远乡镇,可探索建立乡公所管理农村事务。

四、工作步骤

为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规划筹备阶段。用三个左右时间,编制好城乡统筹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按程序进行报批审定;用六个月左右时间,即20*年底前,基本完成基本情况的普查、主要规划的修编以及重要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同时,在这一阶段还要搭建好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工作。

第二阶段,试点探索阶段。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街镇和重要的行业部门进行试点,形成比较成熟的改革模式、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同时,抓好其他镇乡和行业领域的规划完善和方案准备。

第三阶段,面上推广阶段。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分类指导各类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阶段。按照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路,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机制,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具有较高质量和推广价值的经验与做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统一思想。通过动员教育、报刊媒体、进村入户座谈、典型引路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的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个个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合力推动。成立**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城乡统筹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街道、镇乡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推进城乡统筹。三是加强督查。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统计制度和单独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量化分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

第9篇:城乡低保普查方案范文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其出发点是解除国民生、老、病、残、失业等后顾之忧,以保障民生为根本目标。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改革的纵深推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风险加速积聚,化解社会风险并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社会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风险的种类及管理现状,剖析社会风险聚集的深层根源,对社会保障制度化解社会风险的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保障 社会风险类型 原因 社会风险管理机制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遭遇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社会与经济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触及不同群体的利益,社会深层的矛盾处于高发期和集聚期。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民生权益为根本出发点,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化解社会风险,从而给国人以稳定的安全预期。

关于社会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书中,书中首次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风险管理中,使风险管理从个体经验走向系统理论,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出版了《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标志着风险管理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王健康,2008)。社会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社会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损失程度都不确定;社会风险包含了人们的经济行为、社会文化、价值观、道德等多种诱导因素,研究社会风险就是要研究如何避免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遭受经济损失,避免社会遭受危机,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技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多种工具方法来防范风险(林义,2002)。

(二)社会风险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中规定,社会风险包括年老、患病、失业、职业伤害、生育和家庭困难等种类,是由于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方面的原因而可能引发的社会失序甚至社会动荡;黄英君(2011)指出社会风险是导致社会非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这些社会风险的累积,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形成了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风险也不断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显现出对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一种障碍及危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制度方式进行大范围和必要程度的有效协调,才能够维持和推进整个社会经济良性运行的可持续性(中国保险报,2011-6-10)。

(三)社会风险管理

世界银行于1999年提出社会保护政策,认为社会风险管理是在全面系统的社会风险分析基础上,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合理分配政府、市场、民间机构及个人的风险管理责任,通过系统、动态调节制度框架和政策思路,有效处置社会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策略框架(林兴发,2008);笔者认为社会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及个体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运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防范和补偿社会风险所导致的各种损失,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平衡和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它通过采取经济手段来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基本的制度安排(郑功成,2000)。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化解国人因遭遇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危机、解除其在疾病、年老、工伤、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郑功成,2000)。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类型

2011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社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主要体现在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新华网,2011)。笔者认为,因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国情较为复杂多变,面临社会风险种类较多,主要表现为:

(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财富分配不均衡

近几年,我国收入差距在持续拉大,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比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当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远远超出了0.4的国际警界线,我国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得“勤劳致富”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按劳分配的利益群体在利益分配格局中被置于不利地位,加剧财富增值的不均衡,贫富分化的速度呈现加快趋势,据扬州晚报2011年6月26日消息,我国内地富人53.5万人,全球排名第四,我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的家庭还存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社会财富结构堪忧,激发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恶化且资源枯竭

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冻、台风、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恶性灾难威胁生存安全,据国家民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933.5万人(次)不同程度的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虽然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国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应急响应机制,但总体上我国灾害救助尚未纳入法律制度化运营,人为因素多,行政色彩浓,属于临时性救助,灾害预防和事前减灾工作机制较为薄弱,事后灾害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应急相应机制,因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和风险急剧加大。

近年来,对矿藏资源使用保护缺少长远规划,采用高耗能低效能的发展模式,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据中国矿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多样化且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我国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现“4-2-1”或“4-2-2”型的家庭模式,以及空巢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等多种类型,老龄少子化使得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冲击,人口老龄化将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四)就业难度加大,失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一方面是沿海甚至西部也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却存在大学生、下岗失业等人员的就业困难,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风险加剧的直接体现,“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每年2300多万人需要就业,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等就业安置难,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消费驱动型政策,因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群中比例最大的群体购买力较低,社会救助不能治本,失业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五)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不足,化解社会风险任务艰巨

进几年来,“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新的社会风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无法实现公平共享,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家庭无力承担子女高额学费、部分大城市因房价远远超过工资收入水平使得贷款购房者承受偿还巨额住房贷款的压力,成为“房奴”,这些领域的社会风险涉及面广、矛盾层次深、极易引发社会危机,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化解这类社会风险任务艰巨而紧迫。

(六)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艰难,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2008年底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300多万人,残疾人家庭涉及的总人口达到3亿多,残疾人成为我国人数众多的脆弱群体,我国残疾人中60%是文盲,只有15%左右的残疾人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生活,残疾人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残疾人康复和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精神智障残疾患者发生伤害他人的事件频见报端,精神残疾群体在康复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都隐含较大的社会风险。此外,城市“三无”人群、农村五保户,城市流浪儿童等社会群体的基本生存尚未得到真正保障。

转型期我国社会风险积聚的深层原因剖析

(一)社会风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和格尔等用J曲线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在经济处于繁荣的时候会发生社会不稳定因素。J曲线理论认为,客观生活状况的改善会导致人们产生更高的期望值,当人们期望值增长得比客观状况改善的速度还要快时,就会导致人群中更高程度的被剥夺感;人们的高期望与期望难以得到满足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动乱的发生。上述理论说明, 发展与社会风险往往是共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形成社会风险(郑功成,2000),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处在人均GDP1000至4000美元时,也是社会结构高度紧张、社会矛盾最容易激化的高风险发展阶段,我国人均GDP刚突破4000美元。

(二)我国目前存在使社会风险加剧的诸多客观因素

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户籍为标志的“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城乡身份差异,使得人才市场无法形成有效合理的自由流动机制,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群体享受到有限的社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维护,隐含一系列社会危机。其次,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国家经济政策执行较难有效把握,使得社会风险不能及时化解,留有后遗症,诸多领域缺少长远规划,政策制度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缺型”路径依赖。

(三)社会转型期利益失衡是诸多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经营由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化,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封闭型经济向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转变,这些过程与体制转轨过程交错在一起,使得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况,我国改革前的利益关系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平均主义格局,建立在城乡分割的不公平基础之上,忽视个体贡献,低水平的平均主义,制约经济效率的提高,隐藏着较大的社会不公平。社会转型期要打破平均主义、重建新的分配关系,必然触及传统观念和既得利益群体,造成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加之传统体制造成一些重要环节配套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利益调节机制的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性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强化社会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社会风险日渐凸显的现实情况下,强调加快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构建和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社会风险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社会风险管理理论强调预防和事前控制,通过社会风险管理,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社会损失;强化社会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稳定转型期广大群众的心理预期,有效防范社会失序和不安定局面,给国人以稳定的安全预期;有利于解决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行面临的若干深层次的矛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

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到20世纪末,世界上已经有19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安全网”的作用,只不过不同的时代,社会风险内容有所不同使得社会保障化解社会风险机制有所区别(郑功成,2008)。

(二)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与社会面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等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基本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源,是“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政府化解社会风险责任的最直接体现。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政府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启动相应应急机制,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尽快摆脱灾害困境,投入专项人力物力使得灾区恢复正常生活。

要强化社会救助在保障民生、化解国民基本生存后顾之忧风险中“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在政策方面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明确政府责任,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因此政府是实施社会救助的直接责任人,要规范制度、明确责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和灾害救助应急相应机制,切实化解国人在遭遇天灾人祸等风险,基本生存受到威胁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二是规范最低保障制度,我国目前最低保障制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低保退出和监管尚存在缺漏,家计调查方式某种程度上在伤及低保家庭人员的自尊。因此,建立健全城乡最低保障制度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披露公开公正,做到应保尽保,强化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三是社会救助资金应得到制度保证,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占据优先地位,需要由国家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因此资金保证是前提,应当建立制度化的中央与地方社会救助资金责任承担机制,逐步提高救助水平。

(三)社会保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保险制度是解除劳动者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诸多风险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体人群,劳动者个人的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如果不能及时解除,就会影响其家庭的正常生活,从而由个体风险积聚成社会群体型风险,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因此,社会保险是化解社会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随着2011年7月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将趋于定型,会更有效地发挥其社会风险管理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探索,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养老保险制度遵循“劳资分责、政府担保、财政补贴、自我发展”的原则,劳资平等分担缴费责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3%),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并实现制度整合,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加快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与精神保障的多层次保障;二是医疗保险最大程度满足城乡居民健康保障需求,实现覆盖全民的多元化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公益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改革,逐步实现全体国民享受公平的健康保障权;逐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提高保险水平。

(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风险管理

日本的辞典将“福利”解释为幸福,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生活服务需要,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里居于较高层次,其目标不单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重要的在于促使社会成员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和改善,满足其教育、文化等精神层次的需求。

福利社会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正的社会主义一定是人民幸福的福利社会,是以人为本,能够切实免除人民生活的各种后顾之忧,缓解社会矛盾,并使得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要完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的福利制度,建立发达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体国民的福利水平,最终化解各类社会风险,维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郑功成,2000)。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保障到精神保障,维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通过现金补贴或实物援助来解除人们生存的后顾之忧,化解因自然灾害、社会个体出现疾病、失业、工伤等引致的社会风险;用服务保障来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人高龄失能照护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照料、康复与再就业服务;用更高层次的精神保障来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有尊严的理想生活,在化解个体及家庭风险的基础上,实现社会风险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健康主编.风险管理原理与实务操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林义.强化我国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6)

3.林兴发.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商务印书馆,2000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

6.B.Massumied.The Politics of Everyday Fear.Minneap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P R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