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社区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安排,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产品推广、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节能降耗,积极实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创建充分调动社区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实现参加低碳社区创建的居民人均用电下降6%以上节能目标。
二、创建内容与重点
1、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由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节能工作负责人和社区书记为副组长,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低碳社区领导小组。创建社区设立节能管理员、组织员、宣传员等岗位,层层动员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2、建立宣传阵地
社区节能宣传员负责社区节能宣传工作,通过建立社区节能宣传专栏、低碳生活园地等阵地,不间断地宣传节能知识,定期公布居民用电情况(社区总用电、家庭平均用电、用电等级评定等内容),形成深厚的节能氛围。
3、组织低碳活动
向每户居民分发《低碳社区创建活动告知书》、《低碳生活50准则》等宣传资料,通过张贴节能标识,召开低碳社区创建动员会、座谈会,开展低碳墙门(楼道)、低碳家庭评比,组织节能知识培训班等引导居民逐步形成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习惯和理念。
4、加强制度建设
将低碳社区创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社区年度节能计划和节能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居民用电档案、家庭用电分级标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考核评比制度,并于次年年初综合推荐5户低碳家庭(人均电耗下降20%以上)报区节能办予以表彰奖励。
5、推广节能产品
加强对社区技术节能改造宣传和引导,组织重点能耗家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开通居民节能专家热线,家庭节能技术成果展等来鼓励和引导居民淘汰高耗能家用设备,自愿参与家庭节能技术改造,培养居民良好的用电、用能习惯,减少高能耗家庭数量。
三、时间安排与步骤
低碳社区创建时间安排为2013年5月—12月。
具体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组织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日前)
街道成立创建低碳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会同试点社区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结合低碳社区评比标准,建立和完善节能制度建设,设立社区节能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2、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6月21日—2013年7月中旬)
利用横幅、电子显示屏、社区报等载体营造低碳社区创建氛围;通过召开社区物业党建联谊会,墙门组长会等对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利用社区宣传窗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在社区楼道及电梯等公共区域张贴节能标识。将节能宣传活动与社区暑期活动相结合,培育社区小朋友的低碳理念,以此推动低碳社区创建工作。
3、整体推进阶段(2013年7月下旬至2013年11月底)
根据低碳社区评比内容及标准,全面深入开展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和完善居民节能考评制度,深入开展社区低碳墙门(楼道)、低碳家庭评比活动。经常性开展节能宣传(培训)活动,对社区试点家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指导,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4、总结提升阶段(2013年12月)
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对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考核验收,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做好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探索完善低碳社区创建长效机制。做好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年度总结,及时报送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与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低碳社区创建是全民节能降耗,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为此,创建社区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严格按照低碳社区创建评比表的内容逐项落实。(区节能减排办于次年1月对低碳社区创建社区进行评比,根据低碳社区评比表对各试点社区进行评分,对获评“低碳社区”的社区给予表彰并给予3万元奖励,每个低碳社区各自评选5户“低碳家庭”,分别给予1000元奖励)。
关键词:低碳旅游实践区基础设施
一、低碳旅游发展背景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旅游业素来被誉为“无烟工业”,占用资源少,主要依赖环境和文化,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5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总体所副所长鞠鹏艳在《北京科技报》所说,低碳实践区可以“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展示如何减少”实践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在不同的功能区内,人们还可以从居家、办公和休闲等各种方面的生活方式和其它方式上来展示低碳实践区的理念。
二、国内外低碳旅游区建设
低碳旅游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而在国外已经有了较成功的案例。下表是国内外值得借鉴的低碳实践案例。
从该表格可以得出,建设低碳实践区,就是要实践区内的各个展示要素都要围绕着“低碳”这个主题进行。上海世博会虽不是以低碳为主体,但其以城市为主题来展示城市各个方面的方式对低碳实践区的建设而言是值得借鉴的。
结合以上的国内外低碳旅游区建设经验,本文认为实践区的基础工程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旅游交通运输设施、旅游接待宾馆(包含建筑)、旅游餐饮购物环境工程、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旅游夜间娱乐环境工程、旅游环境运行系统。
三、实践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上讲低碳实践区的基础设施可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国内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新的起点,提出完善的低碳发展理念。为宏观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准确把握我国碳排放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不同阶段的减排目标:三是提出我国建设低碳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目标、任务及对策。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以下方面的服务: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管理煤气等:公共工程――公路、大坝、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工程;其他交通部门――城市和城市间铁路、城市交通、港口和水陆、机场等。
(一)旅游交通运输设施
旅游交通运输是公共工程里最重要的内容,是进入旅游景点景区的首要条件。营造低碳实践区的交通运输设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建设:交通总体体系、交通工具、街道及街道设施。
1 低碳交通体系研究。可从四个方面减碳:技术性减碳,即利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结构性减碳,即加强网络的建设,如推动断头路的建设,将公路连接成网,来提高运输效率,还包括运力结构的调整,如大力发展水运:制度性减碳,即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上下功夫,如制定道路运营车辆燃油消耗的限制标准,使道路运营车辆全部达到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减碳,即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出行方式。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2 低碳交通工具。结合目前低碳发展现状,可借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的三种低碳交通工具:新 型自动电子车辆、生物燃气公交车、社区合作用车计划。
新型自动电子车辆是一种便携式电动车,依靠电池运行,晚上对电池充电。白天通过太阳能板充电;使用生物燃气公交车垃圾和废物可生产再生能源,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的那部分和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沼气,可以直接作为公共汽车的燃料。还可以作为燃料集中供热:社区合作用车计划即为实践区统一提供小汽车,加入俱乐部的会员可通过手机获取开车密码,就近取车,用完后再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地点,提高了小汽车的使用率,节省了能源。
3 街道及街道设施(包括路灯)。太阳能街道,无须电线。公共电话亭、自动取款机、公交站等都在该街道内。其中有特色的是太阳能街道售货亭(柜台)和路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的路灯做成企鹅的形状,正好在人的腰部以下,既不影响照明,又能节能能源。路灯越高对灯泡的瓦数要求越高。实际上没有必要。
(二)旅游接待宾馆(包含建筑)
旅游接待宾馆不管是其硬件方面如整体设计和材质等,还是软件方面如接待服务等,对减少碳排放的效果都是快速的。
1 硬件方面。建筑是实践区必不可少的展示要素,在建筑内可以包括餐厅、报告厅、展示厅,向游客展示看到吃剩下的饭菜如何在转眼间变成发电取暖的原料。
在整体建筑设计上可借鉴贝丁顿零碳生态小区,从外观和使用材料上来体现低碳理念。在设计上,屋顶可以是大坡的,不仅视觉美观,最大限度收集利用水能源,且采用退台形式,屋脊上可有大鼻头即通气口换气;在特征上,要体现“环境友好”型,接近交通枢纽,有耐热玻璃、雨水收集储存系统;在使用材料上,“建筑外表皮的构造由外至内分别为干挂水泥纤维板面屋、天然保温材料屋、外墙体支撑结构及内饰面高密度石膏抹灰,可使阳光、雨水照单全收,变为电能,引用水,浇花水”。
2 软件方面。在客房房型上,采用环保智能型客房。这种新型客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动化和人性化两方面,即减少高碳活动。电视与电脑的一体化,大大减少了电子辐射。同时控制电视频道转换和上网冲浪:全新的可视数字电视,包含了自动问好、自动介绍酒店服务、自动介绍景点信息等人性化服务;智能化窗帘控制,对客房传统的纱帘、遮光帘、窗帘采用一键式轻便操作,不需手动操作。方便快捷。
在房间布置上,要使室内光线充足,空间怡人。在一切以自然为本的理念下,与阳光和原木等自然物质接触。
在酒店服务上,可采用各种能够督促消费者实施低碳行为的措施。如:自带洗漱品房价可打折,对不使用一次性用具的可换取酒店房价的“裸价”或折扣优惠。可实行“参与低碳,赠送积分”的活动,酒店可全部使用环保
袋,对于自备洗漱用品不使用酒店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旅客,将给予增加积分的奖励;积分累计到相应分数,可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享受折扣和冲抵部分现金使用。对住店超过3天的客人,不消耗一次性用具且不要求更换床单的客人,酒店会送1个果盘到客房,以示奖励。
(三)旅游餐饮购物环境工程
旅游餐饮与购物,是高碳活动的一部分,有必要通过规划、引导,走向低碳化。
1 商家角度。在实践区的商家应该做到:一是标识“低碳营业商店”,即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当地食材的商家。对于低碳实践区来说,这是向游客传递低碳理念最好的载体。二是由专人负责商场的温度控制、节水、节电等细节问题,从实际中贯彻低碳理念。三是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大规模应用全新风换新系统、电子膨胀阀及高效电子整流器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设备。四是组织低碳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向顾客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节能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为此,应始终在营造低碳节能的购物气氛上,在陈列摆放上让顾客感受到绿色低碳的气息。五是不使用纸质账单,提倡电子账单,减少账单和信封所使用的纸张,印刷过程中的墨粉、电能,邮递过程中的人工、耗能,等等。在低碳实践区内要开发计算机系统,使游客的任何消费活动都可通过这套系统查询、办理、修改、注销自己的业务。
2 顾客角度。在行为上,可以拒绝过度包装,注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自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购买本地的产品;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采购:少用一次性制品:不要掉进奢侈品的陷阱。
(四)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
到达目的地或景点之间的旅游路途,有时较长,需要设置休憩节点,包括旅游集散点。这些节点的选择与建设,一般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投资。所以,路途中的休憩节点的设置要从实践区的整体建设上着手:一是走向上要获得最佳采光及蔽阴效果:二是空间布局、道路系统上要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每个地块的建筑安排也都有相应要求,不仅营造了地区内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也减少了建筑季节性的能源消耗;三是可借鉴北京长辛店生态城的邻里结构,即以人的步行距离设置邻里单元的空间尺度,减少机动车使用率,居民不需要“动用”汽车就能够满足基本的购物、休闲要求,同时,还有独立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步行500米即可方便乘坐。
(五)旅游夜间娱乐环境工程
夜间娱乐休闲是游线组合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对于远离大型城市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夜间游客活动打造尤其重要。
借鉴贝丁顿零碳生态小区可以在实践区内做到:一是零碳技术展示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妥善利用水资源,设计新型通风系统,利用废木头发电并制造热水;二是多开设与“零碳生活”相关的演讲、电影、展示、就餐等常规项目;三是开展和大力宣传零碳服装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新鲜、奇特的零碳主题活动:四是建立零碳图书馆。
(六)旅游环境运行系统
水处理系统包括除湿系统、灰水循环系统、天然水净化系统等,所有的环境系统都是使实践区达到一个Co2的平衡状态。例如,利用絮凝处理的天然水净化系统。由具有推进器和环境友好絮凝催化剂的漂流物组成。天然水中的底部淤泥(如河水和湖水)通过推进器的旋转成涡流状,当使用催化剂絮凝时产生的浊水被自然净化,而被絮凝的淤泥可以被水生动物吃掉,天然水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有效且易于被低成本净化。
四、结语
发展低碳旅游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以使用低碳能源为基础、以清洁生产为关键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追捧。
低碳实践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基础设施彻底做好低碳化,是发展低碳旅游的根本,只有基础设施建好,才能有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也才能有效实现实践区低碳。
参考文献:
[1]北京拟建低碳社区相关方案已进入成果编制[z],htcp://省略/allnews/20100/t20I00119_505914496.htrah2010.
[2]城市实践区建设案例[z].htvp://省略/czsw/cszjsjcz/indexn.htm,2010.
[关键词]岩溶地区 喀斯特地形 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43-1
0引言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1]。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
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在地表的情况。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
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这种类型的存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塌陷、不均匀沉降等,要稳定地基需从建筑荷载和土洞的共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2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岩溶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身岩溶发育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用随着桩基础,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面对这些麻烦时,不少的方法和经验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总结下得以形成。比如,对于弹性体内存在的孔洞,受双向均匀应力场作用所形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有的学者采取用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对溶洞的分析。有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对覆盖型岩溶区的桩基础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最佳方式[2]。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对于我国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方法
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非常的复杂,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已经不能单凭槽探、坑探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岩溶地区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地质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3.1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种技术,主要运用电磁辐射的理论,将远距离的目标物辐射成电磁波信息,经过探测器的接受,传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体的图像或数据资料。这个过程综合应用了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学规律的相关原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范围的将岩溶地貌形态显现出来,而且遥感图像能够从宏观上具体真实的将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现象的关系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对岩溶层组划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特别的适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节省成本费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进度。它主要是对岩溶场地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因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简称为“物探”技术,适用于地面、地下的测量和地下与地面之间的洞穴的测量。
3.3采用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的确定软土、粘性土以及砂类土的承载力,特别适用于对覆盖型岩溶工程的勘察。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用来查明第四系的覆盖层中的隐蔽土洞的有无、规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带的分布、范围。静力触探技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术,在探明隐蔽土洞和扰动土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进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岩溶地区的喀斯特发育状况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它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加重了技术勘察上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时,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情况,在现实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技术,详细的了解和地岩溶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3]。但是,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的,用现有的技术也无法加以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时,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更新以及寻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秦美前,刘晓军,商南南.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稳定性分区.采矿技术[J].2012,(04).
一、跨区域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面临主要问题和影响分析
1.1煤炭资源问题。随着煤炭资源紧缺程度的加剧和各大型煤炭企业纷纷实施跨区域建设煤炭基地策略,资源所在地政府越来越重视煤炭资源的保护工作,提高了外来企业获取资源的门槛,并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煤炭资源的竞争,企业获得外部煤炭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获取或占有煤炭资源成为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
1.2建设资金问题。由于煤炭项目所需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如果全部依靠国家贷款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不仅不现实,而且也行不通。要解决煤炭基地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必须有新举措。
1.3项目管理难度大。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由于离公司总部较远,给项目管理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建设煤炭基地,许多规定和要求与公司所在地政府要求不完全一致,企业现有的一些项目管理办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省外项目建设要求。
1.4外部环境问题。异地他乡搞建设,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工农矛盾、地企矛盾,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好了,就能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速度,并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地域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5煤炭基地所处地理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交通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煤炭基地,施工难度相对低,管理相对简单方便。反之,将会对项目建设带来很大不便。
1.6煤炭自然赋存条件,对矿井施工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一般来讲,煤层自然条件好,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地质灾害少,矿井建设相对容易,建设工期就快,反之,施工组织就比较困难,工期会相应延长。
1.7煤炭基地开采环境对矿井建设成本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煤层赋存条件适合于组织快速建设会战的地域,相对于地理位置偏僻、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且不适合组织集中会战的煤矿来说,建设成本一定会低于后者。
二、淄矿集团公司跨区域煤炭基地主要做法及管理特色
2.1以“自我造血,滚动发展”为特点的发展模式创新。为了解决资金短缺与矿区建设的矛盾,淄矿集团公司提出了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模式。即集中有限资金先建第一座矿井,通过该矿投产后产生的效益,作为启动第二座矿井的建设资金。以次类推,用矿区自身效益来建设第三座、第四座矿井,以此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并提出了跨区域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高、两少、一早”,即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投资少、用人少、早见效,也就是“七最”原则:以最合适的先进技术、最合理的生产布局、最简单的服务设施、最少的投资、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大的产出、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2.2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淄矿集团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成立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较好地解决了跨区域项目建设离集团公司总部远,管理难度大的矛盾。一是在亭南煤矿推行的项目建设有限公司形式。由集团公司投资成立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并由该公司负责亭南煤矿的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经济利益矛盾,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组建控股法人管理模式。即采取与资源所在地企业共同出资组成项目法人,并由集团公司控股开发煤炭资源的模式。2007年与双欣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双欣矿业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杨家村煤矿;2008年与亿利资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内蒙杭锦旗聚能能源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油房壕煤矿;2010年与鄂尔多斯市尤氏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巴彦高勒煤矿。这一模式为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又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2.3以控制投资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模式创新。一是工程招标控制管理。通过对建设工程实行招标,使承、发包双方职责分明,奖罚明确,同时又受到法律约束,从而使建设工程达到投资省、质量好、工期短、效益好的目的。二是投资计划控制管理。采取了总量控制和年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在矿井建设资金总投资范围内,按年度编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对投资计划实行全过程监督。三是预结算审核控制管理。实施两级造价审核制度。即先由各项目筹建处按照政策规定,对本单位的单位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后,然后报集团公司或派出的委托机构进行二次审核。另外,还专门聘请了有审核预结算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建安工程的预结算进行审核把关,按照有关规定层层对预结算审核和复核,及时进行结算,堵住了预结算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使工程造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创新。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文化背景,以及艰苦、恶劣的作业厂所,为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淄矿企业文化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在济北矿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心系全局的创业精神、敢超自我的进取精神、攻坚破难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五种精神,不仅成为淄矿人战胜重重困难的法宝,而且成为淄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要夺取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强大的企业文化做支撑。研究好、利用好、发扬好淄矿集团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在推动企业发展中作用与效果
3.1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推动了煤炭主业快速扩张和发展。通过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实施民,集团公司原煤产量逐渐攀升。2001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187万吨。2012年集团公司煤炭产量再次实现翻番,达到2016万吨。随处煤炭主业的快速壮大,淄矿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也迅速攀升。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由亏损大户变为赢利大户。
3.2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推动了非煤产业结构调和优化。通过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带动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水泥粉磨站2座。水泥熟料产能300万吨/年,水泥产能200万吨/年。建材产业已成为非煤产业首先形成规模的骨干企业。2013年底内蒙古世林化工3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线建设投产,将成为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支柱。同时,在煤炭交易、现代物流等产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12年两个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成为非煤产业的重要支柱。
3.3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键就是“山东济宁、陕西彬长、内蒙古鄂尔多斯”三个千万吨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的形成和完善,特别是陕西高家堡矿井,内蒙古巴彦高勒矿井和油房壕矿井能否近期建成投产,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
1.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文化形态,是大学自身所固有的、反映大学自身特性的大学内在的规定性。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展现品牌特色的重要标示。它具有文化主体间目标的融合性;不同文化间的兼容性;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等特点,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和隐形因素。
民族地区高校除具备一般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特点外,因为生源的多民族特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文化构成的多样性并相互交流碰撞的现实情况,面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各民族人才以及维护稳定和谐、推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如何构建体现主流文化内涵、有效整合、富有地区特点、引领和创新文化发展的大学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重大使命与责任。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有效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建立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实际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与发展。通过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将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整体中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富代表性和兼容性的大学文化环境,拉近各族师生的感情,培育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知意识。
二是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民族地区高校主体的各族师生,因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因此,通过构建普遍认可并影响深刻的大学文化,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到大学文化中,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培养良好的国民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有助于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在民族地区的推进,增强文化育人功能。现时代,文化在凝聚国民、激发创造力、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引领者,大学文化建设既要与时展相匹配,又要创新引领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优秀因素的凝结,“两者的整合有助于实现以爱国主义教育凝聚青年、以文化建设培养青年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建设目标”,增强文化这一教育因素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能为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提供有效动力,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的落实。
3.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主流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任何社会都必须有其内在的、根本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根植于文化建设和传播中,培育并形成主流文化,成为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大学文化建设,在面对当前存在的国内国外多元思想、甚至是非法思想的冲击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文化建设核心地位不动摇,培育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为补充的校园主流文化,增强各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实施好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做到既把握主流、又不失特色。在整合策略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对文化建设认识观念上的整合。要认识到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存在共性,既均为推进社会发展而做出贡献,且在地域、人群等方面存在重合,都在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因此在文化建设的观念认识上必须承认和认可两者可以也应该有所整合,两者是主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目标上的整合。两者均以反应和维护地区发展利益为目标,因此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两者实现整合的根本目的,在开展整合过程中,要将人们情感的整合、功能的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整合等作为整合的目标。三是加强对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中相关组织的整合,要调动高校与民族文化研究部门相互协作的积极性,培养校内外推动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工作的工作队伍,激发校内外各类团体在促进两者整合上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倡导多样性下的统一。和谐大学文化是指大学校园中所有文化形态在继承原有的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所共同开拓、创造、发展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学生的民族成分多样性必然带来学生文化属性的多样性,多样性既能促进发展,也会带来冲突,不同的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宗教风俗在一个校园内相互碰撞,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念不动摇的基础上,吸收和升华各民族学生所带来的优秀民族文化,统一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来,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构建一个和谐和睦的大学文化环境,让各族学生沐浴在主流的文化氛围内来展现自我,相互和谐共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既凸显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又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以校园文化来影响人、培养人的良好效果,使各族学生认可和自觉践行大学文化,进而推进校园的团结和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系统;台湾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9.275.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1-0015-05
台湾社会文教界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普及,在机会均等及终身学习观念指导下,台湾地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共建有大小公共图书馆536所[1],在普及科学文化、传承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发展脉络
台湾地区图书馆事业萌芽于20世纪初。1901年,私立台湾文库成立;1915年,(公立)总督府图书馆成立。1923年,“台湾公私立图书馆规则”公布。1943年,台湾地区共建有公立、私立图书馆93所。1947年,合并后的总督府图书馆更名为省立台北图书馆,同时更名的省立图书馆还有台中图书馆。同年,“台湾省各县市图书馆组织规程”公布,多数县市都拥有了公立公共图书馆。1976年年底,台湾提出了“一乡镇一图书馆”的构想,虽然未能全面实施,但在此后的八年间,各乡镇通过自筹经费,新建了103所公共图书馆,占全省乡镇市的三分之一。1980年,台湾地区“各乡镇、县辖市立图书馆组织规程”陆续出台。到了1995年,台湾地区共建有439个公共图书馆,其中有4个省市立图书馆、22个县市立文化中心图书馆或县市立图书馆、313个乡镇市立图书馆。1997年,乡镇市区图书馆已开供广大民众使用者,另有分馆30所。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发展历程如图1。
2 建设情况概述
2.1 系统架构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区分为“国立”、省市立、县市立、乡镇市立、社会教育馆和私立。其中市立图书馆为求服务更多的民众,除了设置分馆,还设置了规模更小的民众阅览室。业务辅导采用分层辅导的模式,“国立”公共图书馆辅导县市立图书馆,县市立图书馆辅导乡镇市立图书馆等,但彼此间实际上并无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2.2 建设主体
台湾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均依“公共图书馆设立及运营基准”,由保障其运行所需经费的各级主管机关、乡镇市公所、个人、法人或F体建立。公立公共图书馆主体上隶属于教育系统。省(市)立图书馆由当地教育局或教育部管理;县级以下图书馆由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文建会)管理。如表1所示,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台中图书馆均隶属教育部。公立公共图书馆依据台湾《社会教育法》设置,由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私立图书馆则依据教育部颁布的《私立社会教育机构设立及奖励办法》申请立案,受省市教育机关督导。
2.3 管理方式
台湾地区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ZW(DY]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之一,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监督与管理。但尚未达到一定规模。尽管表1展示的不同层级的许多公共图书馆都设有总馆和分馆,也接受当地政府教育和文化系统的统一监督,但并非所有图书馆均施行了彻底的总分馆制。原因是在台湾省《公共图书馆设立及运营基准》中,尚未对县市图书馆是否设置图书馆做出明确规定,且存在图书馆之间如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许多基层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也达不到基准的要求。能够真正规模化地实行总分馆制的主要是台北市和高雄市[2]。
2.4 统一服务
统一服务是总分馆制的特征之一。总分馆实行统一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模式。服务项目基本统一,各分馆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有选择地推出自己有亮点和优势的项目。
2.4.1 建设分馆特色馆藏。台北市立图书馆和高雄市立图书馆利用较为完备的总分馆制建立了特色分馆。除了一般基本核心馆藏,总馆择定所属的一部分分馆依照行政区域特性,选择馆藏特色,并依照特色搜集各类资料,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以台北市为例,如表2。
2.4.2 区域。市立图书馆和有的镇(乡)图书馆为了方便民众获得资讯,在这一层级下更小范围的社区内设置了规模较小的分馆,称为民众阅览室。如台北市目前建设民众阅览室16所,馆藏图书在3 000册以上,配置1至2名馆员;在功能上只能提供图书借阅、报章杂志等功能,暂时无法常态化地办理各种活动。在没有民众阅览室的社区,有的以行动图书馆来服务。行动图书馆也称为“故事妈妈列车”,功能与流动图书馆无异,由两三名馆员随车服务,专门为全市偏远学区及弱势团体提供帮助。还有捷运智慧图书馆系统,即微型自助图书馆借书机,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的技术。高雄市立图书馆开设了诸多捷运智慧图书馆,在部分地铁站台里配有四座连体书架,大约一千册图书,使用者持有高雄市立图书馆的借阅证,将借阅证与个人一卡通结合,就可以畅通地随地借阅。
2.4.3 图书馆系统分层服务。台湾公共图书馆系统依照“国立”、省(市)立、县(市)立、乡镇及私立图书馆分级服务,表现在技术服务、馆际互借、参考咨询服务、自动化网络服务业务、辅导业务、推广活动、留学资讯服务等方面。
(1)技术服务。“国立”公共图书馆完成合作编目,进行图书馆分编建档,全部书目资料提供全省各级图书馆使用;省(市)立图书馆需要于各行政区内设置特色分馆及民众阅览室。
(2)馆际互借。台湾地区图书馆普遍实行一卡通通借措施,但由于部分地区尚未达到区域网络共享水平,或者由于不同级别图书馆管理部门不同而导致文献所有权有障碍,所以还无法实行通还服务。
(3)参考咨询服务。全台图书馆均由各馆负责,有专人服务。
(4)自动化网络服务业务。“国立”公共图书馆已加入台湾图书馆咨询网络合作,建构联合资料库,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省(市)立图书馆充实总馆及分馆相关设备;县(市)立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由文建会负责,辅导其自动化、网络化,促进馆际合作;私立公共图书馆由当地教育厅、文化处补助。
(5)辅导业务。“国立”公共图书馆系统需了解下级各馆运营状况、作业情形;针对问题及缺失,提供改进意见,将访视调查结果及改革意见陈报给文化处,作为定制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的参考;省(市)立图书馆接受“国立”公共图书馆辅导,以推广研修班、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县(市)立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接受“国立”图书馆、县(市)立图书馆辅导及本县文化和中心辅导,以成立辅导委员会等形式开展。
(6)留学资讯服务。“国立”公共图书馆开通了网络系统、院校数据库,定期办理讲座;省(市)立图书馆由各分馆举办。
3 建设特点概述及体会
3.1 积极制定法律规程,依法保障系统建设
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解决图书馆之间的问题,根本的方法是有法律保障。从图1可以看出,图书馆系统能够不断壮大,为其左右护航的是相应规程和政策出台。目前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法规有三种:一是国会立法所通过的有关图书馆设置、管理、经营与利用等必要事项的图书基本法;二是图书馆行政主管机关依图书馆基本法所委任或授权所定的图书馆行政规章;三是图书馆主管机关或各馆基于设置及管理必要所自定,并经其上级主管机关所核备后或下达的图书馆内部规章[4]。台湾地区在2001年正式颁布了“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服务对象、资源配置以及标准化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表现了图书信息服务、推广教育、支持教学研究、倡导终身学习、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由于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隶属各级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所以“图书馆法”从准备初期出台草案到正式立法颁布便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确保了在具体施行上“图书馆法”能更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教育。
同时,健全的图书馆法可以保障图书馆从布局、建设主体到管理单元、管理制度的安排与运营,避免出现政策缺位、标准不明确、文献资产权障碍等现象。台湾如今尚未能形成全面而普遍的总分管制,也对图书馆界有所启迪。没有明确的法律要求、指标设定、办法和制度,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图书馆健康发展。
3.2 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
台湾地区为了弥补图书馆财政经费不足,也为引进其他机构的经验和专长,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能见度,所以在建设中格外重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1)经费来源。与政府统一拨款的大陆公共图书馆系统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各级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的建设经费,私人及团体提供的捐助经费,会员制收取的费用,以及订阅收费。政府的补助经费和私人赞助通常是较大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建设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政府预算资金因故短缺时,为减轻图书馆运营和采集文献Ю吹母旱#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筹备并开启了募款管道,包括自行成立非营利性的基金会、建立会员招募制度、进行信息加工商品和服务的义卖、通过行销向企业和个人申请赞助等方式。
(2)馆舍捐助。如表2所示,民众阅览室采用的空间并非全部由政府出资建造的固定场所,而是与其他市立机构共享建筑物,或由民间单位所提供其使用的建物包括各区里、小学、托儿所、市场等,充分利用民间资源,节省又经济。馆舍有时也靠企业主直接捐助资金。
(3)招募志愿者。规模较小的分馆由当地招募的民众担任义工,与台北市立图书馆馆员一同维持民众阅览室工作。这减轻了人员配置上的费用,同时培养了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理念。
(4)建立合作关系。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与企业、学校、媒体、公益组织、社区有不同程度的合作,由此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经费限制下,获得超乎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与价值。
(5)多轨制经营。台北市立图书馆在2000年已经开始评估分馆公办民营模式的可行性,希望能够结合民间及政府共同力量,达到提升社区图书咨询服务,节省政府开支的目的。目前大陆图书馆也已借鉴此类做法,2014年“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随后北京朝外街道图书馆携手私立悠贝亲子图书馆在朝阳区“先行先试”,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低碳景区;景区创建
一、 研究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识。
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它具有着低碳排放的突出优势。而旅游景区作为诱发旅游行为的主要因素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优势,而且可以成为低碳旅游业发展中的先锋和领跑者???。伴随着景区的人工化建设、商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都遭到了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随着低碳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 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于2003年首先由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2?。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二) 低碳旅游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即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3?,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低碳旅游让旅游者认识到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4?。低碳旅游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旅游活动趋向于生态化,使得生态旅游的实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并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
(三) 低碳景区
所谓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采用低碳化的建设和经营方式,以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健身科考等需求的独立空间区域。低碳型旅游景区是在传统的旅游景区基础上,在建设、改造与经营中加入低碳经济理论与低碳化的发展理念,利用各种新能源、新技术与新管理体制转变景区的发展模式,使景区从传统景区向低碳景区转变,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与普通景区相比,低碳旅游景区是以节能低碳为核心设计理念;以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为管理核心;景区的能源和资源尽量自给自足;景区尽量少排放废弃物;旅游消费活动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要求;并且景区肩负培养游客低碳环保的理念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积极推进景区低碳化建设,对于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低碳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其系统性则催生了新的景区发展规则。在诸如怎样将低碳的衡量指标融入到现有的景区评价体系、怎样在低碳运营模式中改革现有景区的管理模式、怎样实现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和新技术、生态文化综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予以引导。
2.有助于推动相关企业走低碳之路。因为旅游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并且以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为支柱。除此之外,旅游业对其他产业有极强的依赖性及带动性。所以,旅游业走低碳之路,就必然带动相关产业走低碳之路,从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3.有助于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传统景区在低碳的建设与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将低碳的发展理念向其他产业和区域全面渗透,有利于激活区域优势资源,构建整合互动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区域其他产业的低碳进程,构建“互惠共赢”的区域发展模式。
4.有助于传播低碳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在低碳旅游景区的游客无论在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都能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的方式,并且通过景区低碳知识的宣传、碳补偿等活动深入了解低碳的意义,教育他们节约资源,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活动结束后继续坚持低碳生活,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
四、旅游景区低碳化建设路径选择
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举措、协同共进。
【关键词】:北方建筑 节能 生态建筑
1.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北方建筑的基本要求
我国北方冬季漫长特别寒冷,尤其东北可持续半年之久,一年干燥少雨、夏暖冬寒、温差大、气候干燥,多风沙,易发生火灾。
根据以上因素,北方的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放热;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向阳地段,尽量争取主要房间有较多日照;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体积比尽可能地小,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面。
总体布局:规划应满足冬季日照与防寒的要求,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要考虑年气温差较大、冬季风的不利影响,保证各部分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等符合规定要求,施工还要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2.生态建筑,节能减排
近年建筑界更多地探讨建筑生态设计,应结合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内容达到建筑整体生态设计目标。结合场地太阳光辐射、降雨、水文、风、植物等自然条件,在建筑生命周期过程中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使建筑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在建筑周期过程中减少物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是物流和能流的综合体系,建筑空间组合,墙体材料,结构体型等都影响到耗能水平,设计应采用与建筑功能相应的能源形势,技术方式和材料,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对于减少能耗,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应优先考虑本土的建筑材料。
3. 优化围护结构设计
改善单体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1.外墙
外墙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主要用于承重、防水、防潮、隔热、保温。多年以来,建筑墙体均采用较单一的材料砌筑,如粘土砖砌墙体、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随着建筑节能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许多单一材料墙体,本身导热系数大,很难同时满足隔热保温的要求,所以,复合墙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复合墙体中,根据保温材料位置不同,可分为外保温复合墙体、内保温复合墙体以及夹心保温复合墙体。
其中外墙内保温时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侧,在保温材料外侧保护层及饰面。目前内保温多采用粉刷石膏作为粘接和抹面材料,通过使用聚苯板或聚苯颗粒等保温材料达到保温效果,但是内保温,外墙平均传热系统依然高,热桥保温处理困难,易出现结露现象,而且占用室内使用面积,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外墙外保温将高效保温材料置于外墙主体结构外侧,其对主题结构具有保护作用,有效避免了室外气候变化引起墙体内部温度变化,使结构主体寿命延长;有利于消除或减弱冷、热桥的影响;可避免室温发生较大波动;对原有建筑改造时,减少对室内的干扰,不占用室内空间,二次装修也避免对保温层进行破坏。
因此两者比较,外保温以绝对优势在北方地区墙体保温不断地发展,常采用粘贴聚苯板外墙保温,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现浇混凝土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等节能设施,经过实践获得最佳节能效果。
沈阳万鑫大火,火势通过外保温迅速向上蔓延,为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消防部门出台文件,加强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管理,如民用建筑工程外保温材料不得采用易燃材料,并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要推广使用不燃材料,其燃烧性能宜为A级。
2.外窗
窗户兼有围护、采光、通风、沟通室内外视线等多重功能,窗户的热耗在建筑物的总耗热量中所占比重很大,经多次工程计算,约占50%左右,因此减少门窗的热耗量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改善建筑窗户的保温性能和加强窗户的气密性是节能的关键措施。
窗户属于薄壁构件,传热系数大,其散热一般为窗玻璃传热;窗扇缝隙热损失;窗框冷桥部位与墙体交接处热损失。
根据北方地区在满足通风和采光的条件下,要根据不同朝向控制窗墙面积比,对于冷风渗透严重的方向,就要减少开窗面积。依照不同寒冷程度,而采用多层窗或者单框双玻,利用玻璃间的空气层减少热损失。选择传热系数小的塑料窗框代替金属窗框,并且注意扇和框与扇和玻璃之间的避风处理,并且结合使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中空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透光材料。因为塑钢门窗其密闭性好,不易变形,具有防腐、节能、美观、加工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是目前门窗设计的首选材料。
3.屋面
屋面的热损失量虽然比窗、墙要小,但单位面积耗热量也很大。屋面的节能措施主要选择密度大,传热系数小,吸水率小的保温材料,以防止保温材料吸收大量水份而降低保温效果。北方地区常采用水泥珍珠岩、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水泥聚乙烯聚苯板等保温材料上铺防水层方法,经过多年使用,效果还是不错。
4.地面
考虑到北方地区冻土层比较浅,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用保温措施。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算起2米范围内,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方及采暖地下室顶板均需进行保温处理。目前北方地区采用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个不错的节能措施。
4.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涉及专业很多的技术,必须依靠各专业技术合作,各学科通力协作,相互支持配合,采用高效、经济的节能材料和先进的构造技术,因地制宜,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效果。要我们不断的在实战中探索,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从而更好地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杨善勤、郎四维.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气候现状岭南湿热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
1 引 言
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1/4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这一比重还将逐步上升。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与质量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提高用能效率,已成为目前建筑节能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005年7月建设部颁发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2005),从而把节能视作发展建筑行业的先导。在目前的建筑能耗中公共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尤其严重,据资料统计全国年竣工的建筑面积中公共建筑约占1/5,而公共建筑中,又因为办公建筑的面广量大建筑标准高而成为耗能大户之一。
2 岭南湿热地区的气候特征
岭南湿热地区地处我国南部,它的分区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10e,最热月平均温度25e~29e,日平均温度\25e的天数100~200天。按此划分,岭南湿热地区地区包括海南全部及广东、福建、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表现为夏季漫长,冬季寒冷时间很短,甚至几乎没有冬季,长年气温高而且湿度大,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太阳辐射强烈,雨量充沛。由于这些气候特点,该地区建筑物的能耗主要是夏季用于制冷降温的能耗;建筑节能技术的热工设计,涉及防热、除湿和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等内容,以夏季防热节能为主,基本不考虑冬季保温。
3 岭南湿热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现状
近年来,岭南湿热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办公建筑增长十分迅猛,以深圳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高层建筑1600多栋,办公建筑占35%。办公建筑一般都设有空调、电梯等用电设备,这些设备都给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带来沉重的压力,根据对深圳市的15栋高层办公建筑进行的粗略调查结果显示:
普通荧光灯使用普遍,节能灯的使用比例较小;
使用节能墙体的比例较高,为66%;
大多数使用了内遮阳,外遮阳的使用比例较低。
根据各种资料汇总可以得出各单项能耗的所占比例,其中空调33.6%,照明29.8%,设备28.1%,电梯4.8%,水泵0.7%。可以看出,办公设备、空调、照明的单位面积年平均耗电量占了总耗电量的94.15%。因此,办公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设备、照明和空调的节能,由于设备的关键在于设备制造厂,故办公建筑节能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照明和空调的节能。岭南湿热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夏季晴天12时水平面可高达1000WPm2以上,在这种强烈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阳光直射到室内,造成夏季室内过热,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而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人体的舒适度较差,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4 节能设计措施
4.1.1 防晒墙与架空屋顶
建筑存在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能有效地抵御及缓解外部的影响,以使其提供的内部工作或居住环境更适合于使用者。这种建筑体系对外界环境不利影响(温湿度、噪声、太阳辐射等等)的环节被我们称之为缓冲作用,在办公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缓冲层的设计与利用,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防晒墙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空隙(4~5m宽)还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拔风作用)。从建筑造型角度看,防晒墙的设计手法和细部处理也可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架空屋顶、屋面遮阳百叶板或爬藤植物遮阳棚屋面,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可以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而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时太阳辐射也能通过百叶片或落叶类爬藤植物的间隙照到屋面,从而达到夏季防热冬季得热的热工设计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建筑微环境以及建筑第五立面的效果。
4.1.2 遮阳板系统
在岭南湿热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近邻海洋,高温多雨,夏季从4月上旬到11月下旬,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期间太阳辐射强烈。根据美国研究人员对墙体与玻璃的太阳辐射热量通过情况进行的比较显示,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是墙体的30倍以上。但如果附加了一定的遮阳措施,热通过量明显减少,大约只占原先的1P3左右。可见,适当的遮阳设计对减少太阳辐射是十分有效的,同时,遮阳板可以避免阳光直射,产生眩光和房间局部过热。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性质、朝向选择不同的遮阳形式。许多现代化办公建筑的设计可以采用一些轻巧、美观、便于安装清洁维护的产品。例如,外立面上的穿孔铝板,夏季由于空腔的存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热负荷、分散热能。遮阳板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式遮阳和挡板式遮阳。各种遮阳适宜的朝向见图1。
正如奥格雅所说,即使是那些最简单的遮阳板,只要精心设计,同样可以成为高效的太阳辐射的控制器,夏季遮挡太阳辐射,而冬季却能把热量带进室内。
4.1.3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采用气密性良好的新型门窗,对于减少室内外热交换和空气渗透以及防风蔽雨都是十分重要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在设计中,1~9层建筑的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三级,10层及10层以上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四级。
4.1.4 根据不同朝向窗户玻璃的优化选择
在夏季,门窗的得热受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气温对任何朝向的门窗的影响是大致相同,但太阳辐射就呈现出极强的方向性。因此,要严格控制窗墙比面积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朝向选择不同的玻璃。图2是深圳在夏至日,各朝向竖直面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计算结果。从图2可见,东向的辐射强度最大,西向次之,最小的是北向;南北向的辐射呈现有规律的对称分布,而东西向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3点达到最大值。
通常的窗户玻璃设计重点倾向于建筑立面的美观,对能耗考虑不够。实际上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朝向使用不同种类的玻璃在经济和节能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如:在岭南湿热地区办公建筑设计中,东西向窗户应选择遮阳系数较小的玻璃,如热反射玻璃,低透过率的Low2E玻璃,最好设置活动遮阳措施;南向的房间通常是主要的办公区域,窗户选择遮阳系数在016~017之间,可以很好地满足室内的采光要求且不会影响冬季室内的舒适性。北向窗户因为全年能耗与空调峰值负荷都较小,因此则可以放宽标准。
4.1.5 自然通风
在以往的办公建筑设计中,由于对能源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建筑师在塑造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时,往往把变化不定的环境因素排除在外,而完全依赖于空调系统,使风机耗能在整个办公建筑的能耗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事实上,如果设计师通过与自然界充分的合作而不是对立,在过渡季节主要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工作环境的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还能塑造一种较之以往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就外窗的开启面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明确规定,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岭南湿热地区湿度偏高,通风除湿尤为重要。在办公建筑的通风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能够调节的通风口,以提供所需要的不同压力的气流;
(2)通风口的位置大小应该仔细设计,应该特别注意中立层的设计;
(3)应该设计穿堂风。单边的通风在深度是高度的两到三倍的房间内效率不高。同时,穿堂风能够提供大的气流通过建筑;
(4)使用中庭,双层表皮或其他大面积玻璃窗区域通风。但要在设计中注意避免过热和产生的污染物质转移。
4.1.6 太阳能的利用
目前为止,办公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燃料,而人类日益提高的节能意识正是源于这些资源将被耗尽的警告。因此,寻求新的替代能源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倡导下,大范围的开发、利用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岭南湿热地区来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年太阳辐射照度为130~170WPm2。所以,该地区有着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值得利用和开发。我们可以利用常见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以太阳能集热板为空调系统提供初级能源,同时,岭南湿热地区常年潮湿,太阳能热水系统还可以用于室内的除湿(再生干燥剂技术)。另外,太阳能光电板系统目前在国外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它是更高层次和更先进的利用太阳能的技术。
4.1.7 海水能源的利用
基于岭南湿热地区临海的自然条件,海水温度波动小,常年维持在2e~26e,把丰富的海水作为夏季的冷源和冬季的低位热源,只需付出少量的电能,就能达到制热和制冷的目的。而且整个过程不会对空气、水源造成任何污染。现该项技术在国内已启动,制冷、供热效果良好,系统运行高效稳定。
4.1.8 建筑绿化
基于岭南湿热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绿化来改善城市和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建筑绿化还可以带来一系列卫生效益:
(1)有利于夏降热,冬保暖;
(2)防噪音,调节温湿度;
(3)灭菌,灭虫,净化空气;
(4)减轻大气温室效应。
放眼全球,建筑绿化搞好了,对减轻大气温室效应,补救臭氧层将大为有利。建筑绿化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周边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屋顶绿化等。
4.1.9 推广节能灯的使用
节能灯是指我国/绿色照明0工程所推荐的紧凑型荧光灯和习惯荧光灯等高效照明灯具,在相同的亮度下,耗电是白炽灯的25%,是普通荧光灯的90%。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深圳市利用节能灯在照明方面的建筑节能潜力是很大的。
5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