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智慧物流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物流的含义

第1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无线城市 总体框架 发展策略 智慧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发展愿景

1.1 无线城市含义

“无线城市”就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通过合理部署无线网络和有线宽带,使每一个人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能够接入网络的终端,方便快捷的上网,享受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无线城市”继“水、电、煤、气”后被称为“第五类公共设施”。

1.2 无线城市应用

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智能管道、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技术,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城市信息化应用。

从无线应用这一层面讲,无线城市自身并不是一个业务,它是多项应用的集合,通过集成多项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

2总体框架

围绕“1张基础网络、1个平台、4项技术,多项智慧应用”的总体框架,逐步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如图1所示。

2.1基础网络

(1)GSM/TD-SCDMA/TD-LTE/WLAN/有线宽带,多种网络支撑无线城市接入;

(2)基础网络业务能力:短彩信、飞信、WAP、GPRS、流媒体等;

(3)新业务网络支撑能力:位置服务、支付、二维码、RFID等。

2.2无线城市平台

涉及到无线城市平台的所有信源,均需互联到无线城市平台。同时,对于涉及到无线城市平台多个信源的聚合类服务,通过无线城市平台进行承载。

2.3“四项技术”支撑无线城市应用

(1)智慧管道实现通信网络的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区别服务,区别收费,并在终端和应用之间,可以智能实现资源优化,以实现精细化运营与管理;

(2)云计算为无线城市提供有效的业务承载模式和计算能力,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3)物联网使无线城市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而无线城市让物联网的信息获取随手可得;

(4)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城市相结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

2.4智慧应用,构建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慧应用主要包括智慧政务、公安、民生、环保、健康、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城管、电网等行业应用。

3发展策略

3.1网络平台策略――网络立体覆盖

为了能真正实现“完全自由接入”将通过“2G+3G+4G+WLAN”的立体覆盖构建无线城市。发挥2G、3G、4G、WLAN网络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满足“无线城市”的应用需求。2G网络主要用于承载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小于200kbps),实现全地区的广覆盖;3G用于承载中低速率数据业务(200kbps到500kbps),实现城区及重点乡镇的连续覆盖;4G主要用于承载中高速率数据业务(500kbps到1Mbps),实现密集城区的连续覆盖;WLAN主要用于承载热点区域的静止/游牧型高速数据业务(大于1Mbps)。

3.2产品管理策略――做好产品规划、强化产品管理的多环节交互

构建产品规划体系,规避多业务间松耦合状态所带来的弊端,推动全业务的有序发展。

(1)通过外部环境(经济、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分析,确定无线城市发展的方向;通过内部能力评估寻求发展的瓶颈以及推动力;

(2)通过制定科学可执行的产品规划目标和路径,推动多业务之间的纵深协调发展,同时做好相匹配的资源优化配置;

(3)强化产品管理流程,强化无线城市推进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交互,推动无线城市业务的良性运转。

3.3商务模式――丰富收入来源,促进产品健康发展,图2所示

(1)探索多种商业模式,丰富无线城市的收入来源;

(2)初期以前向收入为主,在平台聚集规模之后,逐步考虑广告、代办费、酬金、分成等后向收入模式。

3.4推广模式――政府主导、产业联盟推荐,图3所示

以政府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充分整合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建设商、内容提供商等价值链各环节,共同推进无线城市规模发展。

(1)成熟行业。针对教育、农业、城管、公安、金融等成熟行业,应深化应用,实现客户价值提升;

(2)成长行业。针对政府、电力、航空等成长行业,应通过案例复制,加强客户覆盖促进规模推广;

(3)孵化行业。针对医疗卫生、社保、汽车等孵化行业,应制定方案,实现行业应用零的突破。

4智慧应用

4.1智慧政务

由政府牵头,实现政务网站“掌上化”,城市应急广播及信息统一。基于无线城市平台,实现无线视频会议、无线实景招商及无线视频回传。

4.2智慧交通

整合公共停车场资源,建设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停车场查询及预约。提供公交站点、公交车线路、行车路线、地图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多种公共交通信息查询。通过公共车辆GPS定位、电子站台、公交出租一卡通等,将乘车方式由“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预约”。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并设置预约铃响提醒,定点定时预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站点视频监控,实时动态上报公共自行车租赁信息,提供租车还车便捷服务。

4.3智慧健康

建立市民健康系统,通过短信、手机WAP等方式,实现专家门诊预约、历史健康档案调阅、共享跨医院检查诊疗结果等。同医院合作,开展无线视频监控实时看护等,如:新生儿父母及家人可通过手机视频观看婴儿在育婴房里的状况。远程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手机等通信设备传送到附近的监控监督中心和装有特定软件的终端上。

4.4智慧电网

将远程的监视、遥控、防盗、消防、报警联网系统和监控无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基于无线、有线网络进行远程的监视、遥控和图像传输,又具备通常联网报警网络的功能。

对用电企业、单位和个人用户,开展手机短信提醒业务,如电费催缴、停电提醒、线路抢修提醒以及用电安全小常识。

4.5智慧民生

(1)公共事业类。配合城市亮灯工程,实现对全市路灯的远程管理、控制、排障服务,达到保障城市照明安全、节能减排效果。利用本地移动手机作为传感终端,对市民行为进行动态分析。在防空演习、自然灾害、紧急事件时,实现有组织和自觉主动人员撤离。市民通过无线城市随时随地查询家里的最新水费、电费、煤气费等账单详情,并提供历史账单随时查询。市民随时随地查询每月最新的公积金、社保、医保等详情。

(2)生活服务类。通过无线城市平台为各社区提供咨询服务、家政服务、生活用品配送、社区信息、城市预定服务等。满足用户咨询、购买和交易多种金融产品的需求,用户除办理银行业务外,还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买卖股票债券等。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息、语音等操作方式,为拥有银行卡的用户提供方便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快捷的支付渠道。

本地电视节目接入无线城市,市民随时随地通过“掌上移动电视”流媒体观看电视。

4.6智慧文教

一体化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包括基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图书馆系统、食堂消费系统、智能水控电控系统、机房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校园弱电解决方案、无线LED系统、校园监控系统。以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主阵地,建立完善网络视频教研平台,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发挥专业教研活动优势。通过手机短信,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可以上行短信与学校老师进行互动。

4.7智慧公安

为公安民警提供可随身携带的移动警务终端,通过移动APN专网可访问公安内网,不仅实现查询和录入人口、车辆及防控数据信息的功能,还可结合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单兵信息终端,使公安民警按照指挥中心的调度,完成各种任务。在发放的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上加入电子标签,然后在各道路的治安监控点安装电子标签读取器,只要将读取器读到的标签信息与摄像机拍摄的车牌进行比对,即可判断该机动车是否为套牌车。

4.8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主要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等。

4.9智慧物流

全面建设覆盖物流园区、企业的有线、无线通信网络,为各企业使用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无缝上网通道。以RFID传感技术为手段,建设智能仓储示范项目。

4.10智慧旅游

通过无线城市平台,定时将各景点、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统计数据上传至旅游主管部门,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分析、旅游行为分析、旅游资源动态配置、旅游告警、应急疏散及旅游联动分析。促进各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发展,与景点合作推出二维码电子门票。通过电子门票系统,可实现景点旅游人员数量的实时统计。并将各景点游客接待数量等情况通过监控指挥中心LED显示,让管理层及时掌握景区接待情况,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数据。依靠手机的便捷性和网络的广泛覆盖性,摆脱电脑网络的束缚,打破时空的限制,旅游者随时随地查询旅游信息。

4.11智慧城管

以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业务系统为核心,实现综合执法信息平台与无线城市平台互联,实现执法办案、执法监督和执法服务各环节全过程的信息化,便捷执法信息及时通报。

5 结语

本文针对无线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无线城市发展愿景、总体框架、发展策略和智慧应用,为无线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不断进步,智慧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无线城市将升华为智慧城市,使得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更加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研究,2010,11.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中国信息界,2011,03.

[3]王静远,李超,熊璋,单志广.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计算机研究及发展,2014.01.

第2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技术(RFID) 航运物流 航运信息化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针对业界广泛存在的集装箱运输安全隐患,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1 物联网在实际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著。

1.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1.2物联网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如航运与港口码头等。

1.3 物联网的本质和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 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物联网在航运物流产业的集装箱对外贸易的发展

2.1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

而货主可以通过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电脑或手机实时查询,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已装箱的货物位置和安全情况,双方同时计划将向外贸企业、物流公司、银行、保险、港口推广此项业务。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今后会共同做这方面的工作,促进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和贸易资金周转率;航运企业则可以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拓展自己的服务网络。

在航运物联网构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领域优势、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很强的研究实力。并在VTS、AIS、公网三网融合通讯、海洋溢油监测、船舶航行状态监控、航道环境、水深地貌动态监测、水下目标快速搜寻、智能船闸,以及交互式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及服务平台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研究成果。但这些先进技术会被用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集装箱码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资,从最基本的航运物流无纸化办公到整个作业线的实时管理,从无线通讯到光学字符识别、航运物流射频技术、GPS定位技术,许多刚走出实验室的新技术在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找到了用武之地。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快猛发展催生了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2.2航运物流产业布局调整、航运物流一体化加快步伐

航运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是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经济发达促进航运物流交通发达,交通航运物流发达促进经济发达,二者互为促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航运物流无人码头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 差分卫星定位技术DGPS ,防撞技术Anticollision 、自动纠偏技术Auto-steering等等。

2.3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1)全球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贸经济的迅速发展,集装箱运输逐渐成为当今航运的发展方向,集装箱业务在港口业务中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同时集装箱装卸、堆存业务日趋标准化,集装箱业务正朝着类似流水线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 集装箱码头操作必然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提高码头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装卸效率、合理利用堆场。因此,全球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各种尖端信息技术的应用舞台。集装箱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集装箱码头作为整个世界航运界网络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对信息技术有着同样的渴求。

(2)庞大数据处理量和追求航运物流效率驱动

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处理的庞大数据量用传统的手工或简单的电算化程序已经无法及时处理,必须采用融合了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性质的实时交互式作业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才能满足大规模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堆存、收发箱及受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因此, 新建集装箱码头初期便确定采用什幺样的信息系统, 并保证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实施和码头建设同步进行。

(3)合资航运物流码头为引进技术提供渠道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合资为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打开方便之门。航运物流合资码头的合资方多为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和船公司巨头, 他们积累了多年码头和船公司的管理经验,容易为合资码头所接受,他们也积极将优秀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合资公司。这些航运物流系统本身已经融合了世界先进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先进航运物流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是迅速提高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管理、实现与国际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接轨的推进器。

(4)争做世界级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雄心

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吞吐量雄居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和密切的国际交流,决定了中国集装箱码头经营者们已经揭开了国外码头的神秘面纱,已经走过了航运物流模仿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并探索更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新问题,力争在航运物流信息技术上高出一筹,已初露世界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领头羊的端倪。

3发展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航运物联网的必要性

3.1集装箱RFID系统技术领先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FID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整个世界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提升集装箱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

3.2发展航运物联网路必要性

综合航运物联网各方面的情况看,中国航运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联网发展时期。众所周知,物联网的特点是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业务量越大、节点越多、服务范围越广,经济效益就越显着。

面对中国航运物流业发展大势,构建物联网势在必行。物联网推广应用要同时进行、互相促进,港口物联网时代就在人们眼前,结合航运自身的特点,走好自己的航运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通过口岸电子政务平台和港航电子商务平台保持一致,以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为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效率的新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将落户码头,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建立一个e航运物流系统,促进整个航运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

(1)航运物流信息化带来管理现代化

随着航运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航运物流码头管理人员普遍认识到,如果航运物流管理到位,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效益将更加明显。最简单的例子如由于人员素质和培训欠缺,很多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用不上;职工仍习惯于纸面航运物流信息传递;有些完全可以根据系统指令执行的工作,却任凭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执行;同样的航运物流系统,同样的船,配载合理性却大相径庭,等等。因此,航运物流信息化需要经营管理的航运物流现代化和航运物流规范化。从长远看,航运物流码头的硬件投资和航运物流信息投资都是有限的,需要航运物流码头经营者向资源管理要效益、向航运物流人员管理要潜力。

(2)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

航运物流集装箱涉及到很多收费点,包括――航运物流过路费、集装箱相关费用、仓库服务相关费用和其他费用。针对航运物流客户的计费方式复杂多变,单纯依靠人工计费比较费时和费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借助航运物流自动计费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航运物流成本,实现航运物流费用明细化管理。

(3)口岸单位加强航运物流信息合作

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信息化顺利发展需要有口岸环境的同步发展来支持。随着航运物流EDI在航运界的普及,全球船公司和码头公司已经实现了航运物流信息共享,缩短了运输周期。但码头公司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信息共享仍然欠缺。尽管每个口岸部门都有适合于本部门的航运物流计算机系统,但面向客户的信息各有各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影响了口岸航运物流信息处理效率,大大影响航运物流航运集装箱货物流转速度。若能实现航运集装箱船公司、航运集装箱码头、海关、检验检疫各单位之间的数据标准化和航运集装箱信息共享,可以想象,即使在没有新增投资情况下,整个口岸环境和码头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4)物联网EDI在航运集装箱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前,物联网EDI标准作为联合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随着航运集装箱物流业流通加快,货代、船公司、码头、箱站等物联网EDI使用内容将更全面、应用也将更加广泛,逐渐辐射到航运集装箱费收、结算等。EDI传输形式也正由点到点的专线模式发展为Internet模式,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国际互联网、服务器等电子系统和电子航运集装箱商业软件运作的全部航运集装箱商业活动,包括利用电子邮件提供的通信手段航运集装箱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我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加工基地,航运物流业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全球物联网体系,正在逐步覆盖全球。

4物联网信息技术在航运港口上的应用

2010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了《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这一国际规范的,标志着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预示着在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技术进步,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港口物流领域已在通向物联网“理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船舶计划、堆场计划和现场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功能,打造先进智能化港口目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操作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和可信赖的服务。

4.1 物联网RFID技术据推动航运物流进步

航运港口是国际物流的集散地,是国际海运的交通枢纽。航运港口的建设和安全保障,是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但是,价格、速度、安全保障、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一直是困扰港湾发展的要因。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集装箱RFID系统可以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结合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集装箱物流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实现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变革,也就是实现集装箱物流信息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变革。

4.2航运物流业全力推进信息化技术

IS0/PAS 1 8 1 86已经是准国际标准了,这是第一个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由中国人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能使集装箱物流伞程更透明,可帮助货主及时掌控运输动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使集装箱物流各环节的安全更可控,并具有追溯性,从而防止货物失窃,提高货物的运输质量;能有效增强政府对物流伞过程的监管,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实现集装箱物流从过去的告知到感知的转变,实现两个港口之间的信息交互,现了从装箱点到收货人之间的全程在线的进化,实现了客户被动从港口、船公司等处获取信息到主动感知,实时掌控集装箱物流信息的物联网,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积极进行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四大航运信息化创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航运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预计随着通信网络、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融合以及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一轮技术革命即将到来。届时,信息网络的大发展将使物流网络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物流将更加便捷高效。因此,航运物流企业必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节点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网络化。

(2)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物流服务的实质是为客户提供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即根据客户要求“准时送达”。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和节约物流费用。随着物流网络的发展,对航运信息化业务流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物流业务国际化条件下,航运物流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航运信息化管理创新,在精细、专业、特色、高效、新颖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供应链管理、航运信息化网络管理;努力加强航运信息化成本费用控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航运信息化业务创新。大部分物流服务属于生产,随着物流网络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业务属于生活服务。物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航运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努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完善技术装备和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进行品牌建设,以质优价廉和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赢得客户、赢得航运市场。

(4)航运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与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相比,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在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调整和转折时期,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应努力向世界一流航运物流企业为标杆,认真寻找差距,加快航运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航运信息化经营机制变革步伐,建立现代航运信息化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航运信息化公司体制,从全网络、全业务运营的角度梳理航运信息化管理流程,实现航运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运作。

5展望物联网在未来航过物流中的发展

航运物流方面,航运物流集装箱或大型货物的在线跟踪监控可能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港口物流方面,港口物流收费系统、港口物流货物在线调度、港口物流货物陆路RFID系统等是今后物联网大展拳脚的领域。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了航运物流装卸过程的无人化,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提高了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满足了各方的安全需求。使生产、外贸企业还是国外的货代、采购商都可以通过金牌订舱即时了解各地运价与船期,更准确地安排运输、生产以及核算成本,形成极具效率的科学体系,可以降低物资流通环节成本5%-30%,大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巨大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IS0/PAS 18186:集装箱一RFID货运标签系统》文件 2010年

第3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进口报关 时间优化 数据挖掘

1 引言

信息虽给出了数据中一些有一定意义的东西,但它往往和人们所从事的任务没有什么关联,还不能作为判断、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对信息进行再加工,进行深入洞察,才能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即知识。从数据到知识,要经过分析加工、处理精炼的过程。我们可以把知识从低到高区分为四个等级: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数据是原始素材;信息是可以对比且具有相关背景资料的数据;知识是可用于指导行动的信息;智慧是为达到特定目标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是数据库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所谓的数据挖掘是非琐碎的过程,揭示了隐含的、未知的从数据库中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潜在价值,使得人们收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高度自动化企业数据分析,归纳推理,发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2 N公司进口报关流程的状况

2.1 进口报关的方式

进口报关应该分为一般贸易进口和进料加工企业这两个方法。

2.2 进行报关的程序

在正常情况下,进口报关分为4个步骤,:声明、查检、纳税和释放。

2.3 流程结构图

如图1。

3 利用数据挖掘处理问题的整体策略

3.1 制作价值流程图

3.1.1 描述个人职能

进口报关流程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是个信息处理的过程,每个人的职能比制造业更加复杂,明确每个人的职能,才能知道价值流程图的每个子流程。每个企业的进口报关有着自己的特性,所以在分析前,必须重新梳理他们的职能。每个人的职能描述可以分以下5个方面:

(1)来源:他的前道是谁,他们分别会提交过来什么任务,是信息还是实物。

(2)处理规则:对于每个任务,处理的规则是什么。

(3)任务目标:每个任务最终会达到什么效果。

(4)等待机制:不同于实物制造流水线工人的职能单一,进口报关流程中的每个人往往有其他无关的任务,所以清楚任务所面临的可能等待,是清楚某些任务出现不正常的延迟的必要事件。

(5)错误处理:因为类似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非标准特质,所以出错率较高,错误处理机制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任务处理时间分布。

(6)去处:成功处理的任务的下个处理程序。

3.1.2 分析进口报关的信息处理流程

以N公司的进口报关流程的基本情况为例:

(1)从国外制造商和物流服务商那获取报关需要的原始凭证:合同,发票,运输单据,箱单。

(2)子流程:海运过程,报关文档的预处理,电子申报,海关审核报关单据,现场检查。

(3)涉及的合作方:国外制造商,物流服务提供商,N公司进口部门,报关商,海关。

(4)涉及人员:总共约20人,其中专职本任务的约10人。

(5)考核指标:总的流程时间,N公司目前的设定标准天数为7天。

3.1.3 画出价值流程图

价值流程图(Value Stream Mapping,VSM)是丰田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生产系统框架下的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形象化工具。VSM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工程师、生产制造人员、流程规划人员、供应商以及顾客发现浪费、寻找浪费根源的起点。

它在这的主要作用:

(1)帮助数据分析人员去理解流程,理解企业的业务数据背后的逻辑,从而建立数据挖掘的具体模型,运用恰当的分析模型。

(2)当数据分析结果出来时,便于把它翻译为具体的问题,这样提出的改善项目,业务人员才能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3.2 数据分析

3.2.1 数据的前期工作

(1)挑选数据。把N公司进口报关的数据记录整合,结合对进口报关流程的理解,剔除与流程时间无关的记录要素。

(2)数据的预处理。删除异常和无效的数据,把所有的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

(3)数据的转换。将把数据转换成一个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一个恰当的挖掘算法分析模型是数据挖掘成功的关键。

3.2.2 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对整个流程进行分析,根据第一步的个人职能描述,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提炼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且区分哪些是难以改变的,哪些是精益改善的重点,对于N公司的进口报关流程,如表1所示。

在后面的数据分析中,首先要把整体的的延迟效果分摊到每种因素上,区分不同的因素对整体的流程时间造成的影响。因为这些可改善因素是难以记录,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制造业的数据分析难点,所以本文的思路是,把属于不可改变因素造成的延迟影响剥离出来,找出可改善因素在当中的影响效果,然后从可能的改善方面去指定改善措施。

3.2.3 筛选最有改善价值的流程段

这部分主要是比较不同情形下,流程时间的波动情况,引入了改善价值评估的3个属性:改善空间,改善难度,情形权重。

在一定的情形下,流程时间在准时和延迟状况下的分别有两个分布。

A:延迟分布的均值-准时分布的均值差越大,表示改善空间越大。

B:延迟分布的标准差-准时分布的标准差越大,表示当中的干扰因素越多,难以去分析波动的具体,改善的难度越大。

C:延迟分布的权重,表示如果得到改善,它对整体的影响大小。

改善价值=A/B*C,通过计算不同情形下的改善价值,企业可以迅速的定位它应该重点分析和改善的地方。

3.2.4 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具体分析

数据挖掘的原理是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编程的相结合,所以对于数据挖掘的初级应用只需运用一些成熟的工具即可,目前较为成熟的数据挖掘工具为SAS,SPSS和Minitab,Mat lab,根据对N公司的实际问题和数据的观察,采用SPSS较为适合。

3.2.5 数据挖掘方法选择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在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树中每个节点表示某个对象,而每个分叉路径则代表的某个可能的属性值,而每个叶结点则对应从根节点到该叶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示的对象的值。决策树仅有单一输出,若欲有复数输出,可以建立独立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输出。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可以用来做预测。

决策树学习也是资料探勘中一个普通的方法。在这里,每个决策树都表述了一种树型结构,它由它的分支来对该类型的对象依靠属性进行分类。决策树同时也可以依靠计算条件概率来构造。决策树如果依靠数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数据库已如下所示:

相关的变量 Y 表示我们尝试去理解,分类或者更一般化的结果。 其他的变量x1, x2, x3 等则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变量。

3.3 提出精益改善项目

(1)决策树的结果以树的视图出现,它的含义基于前面对决策树算法的描述,每一层都是一个最优分类:见附图一

(2)通过观察,发现了9个节点异常,清晰的数据请见图2。

(3)进一步比较它们的数据,做出柱状图,见图3。横轴为3组国家,纵轴为流程时间,

认为异常的依据,因为它们的延迟记录都属于其他原因(另外两个分类为COO延迟和没有延迟原因记录),但是却发现对于不同的国家,N公司的进口报关流程的时间有着明显的诧异,SPSS自动把所有的记录国家分为3组:1,VN,MY,IN;2,HK,TH,LK,ID;3,其他一些小批量的国家。相差的时间最高达到了4.55天,即36.4个工作小时,这个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

而通过进一步与相关业务人员交流,由于决策树排除了已知有记录的客观因素的干扰,从理论上来讲,同一环境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报关单证的处理时间应该接近。

显然这里是一个问题点,需要进一步找出改善措施,遍历整个决策树,结和相关人员的经验知识,提出所有的问题点。

3.4 相应的改善措施

上述决策树被遍历后,一共得出9个问题点,它们的位置见附图2。

上述的这个问题点,最后的改进方案为:

第一,改善员工对其他国家分类下的业务处理能力,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第二,重新审视员工对1条订单的业务处理能力,总结在此情况下异常的原因。

第三,使用处理软件,使得处理复杂单证的时候,时间大幅度下降。

3.5 预计的效果

以上述的例子问题节点为例,如图4所示。

假如,能让所有国家的报关单证按照表现较好的节点4(VN,MY,IN)的来,那么(HK,TH,KH,ID)可以短短1.15天,而且决策树的结果提供了这个节点的样本量。所以这个节点改善后对整体的改善效果也可以得知。

某个节点的改善空间(天)*权重=这个节点的改善对整体流程时间的改善。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改善效果,其中业务人员给出的理论标准时间为1天,原产地证COO造成的延迟为1.15天,剩下的0.76天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延迟,引用图5。

减少的浪费时间比例=0.46/0.76=61%

如果,N公司的进口报关流程没用进行大的流程改革或者技术提升,即理论标准天数补天,那么所以通过改善这9个问题节点,将可以较少61%的无效时间。

4 结论

本文通过将前期建立价值流程图,中期的数据挖掘和最后的多点准确的精益改善措施,帮助企业的有效缩短了进口报关流程的时间。在没有大幅度改变进口流程和没有投入技术升级的情况下,有效找到了进口报关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有的放矢的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这需要改良者能贯穿进口报关业务,精益和数据挖掘,综合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薛跃,盛党红.6σ管理法与精益生产整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1).

[2]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王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消费者行为研究[C].博士学位论文,2004.

[4]林慧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仪玉莉,刘洪彬.高级物流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刘立,张清检.物流师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丁朝阳.企业信息化规划与解决方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8]杨永钢.数据挖掘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9]张云涛,龚玲.商业智能设计、部署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0]王珊.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L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1]Adrienne Curry,The intranet-an intrinsic component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0.

[12]Agrawal R.,C.Faloutosos,Efficient similarity search in sequence data bases,Foundations of Data Organization and Algorithms,Chicago,Oct,1993.

作者简介

张园园(1982-),女,安徽省濉溪县人。现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读硕士。系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单位

第4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公路文化建设 和谐公路

一、公路文化的本质及其特征

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特点是: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作为人特有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而存在和表现出来的,它是通过物化、社会组织化、精神面貌民族化等形态所负载的人类价值体系。

公路文化则是公路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样式”的表现。它是通过公路交通的物化(或称“固化”)成果、公路行业的组织形态和公路职工的精神面貌所涵载的公路人的价值体系。公路文化力量的根本是公路行业的精神力量,公路文化现象的本质是公路行业的精神现象。

相对于其他行业文化而言,公路文化的鲜明特征主要有四点:

第一、公路文化是“网络文化”。更具全球性、开放性特征。这是公路、桥梁建设物化成果的形态决定的。2003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3万公里。这种没有地域疆界的公路网络,非但给文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一种时尚的环境、氛围文化。

第二、公路文化是“活力文化”。这是由公路文化的内涵决定的。先进文化的来源,包括“历史积累”和“现实活力”两个方面。公路、桥梁建设的物化成果,本身就是科学技术、人文智慧和公路人辛勤劳动的历史积淀。更具持久魅力的是,随着我国公路桥梁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安全、快捷、实实在在(相对于互联网的“虚拟”)地流通、滚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唤醒了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了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现实活力。

第三、公路文化是“公益文化”。这是由公路事业的行业属性决定的。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公路所提供的是一种基础性社会公益“产品”。是每个行业、系统,每个部门、单位以至于每个百姓、群众,随时都要“享用”,也随时都可“享用”的“社会产品”。虽然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无法计算直接“投入产出比”,但通过它对“享用者”的默默奉献,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益是巨大的。据经济学家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可拉动4个百分点。作为公益文化的公路网络形态,公路设施的环境氛围、窗口面貌、公路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公路精神和公路人的文明形象,对内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外也是一个品牌、一种社会财富。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流通、滚动”中,不断循环往复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产生着无形的影响,起着诱导和教(育)化(哺)的作用。这也是许多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建筑之所以会引起众多各界人士、人民群众以至于外国友人前来观光并引以为自豪、赞叹的原因所在。

第四、公路文化是“服务文化”。这是由公路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广义地说,服务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存在于众多的领域和行业之中。公路行业的服务,简言之就是要保证“安全”和“畅通”。这是公路行业的职责和灵魂所在。因此,公路行业的服务文化也可称之为“安全畅通文化”。

二、如何建设公路文化

公路文化建设,重在公路人格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公路人格文化,关系到整个公路文化建设的成败。

第一、公路人格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强大“创造力、“增殖力”和“扩散力”。为此,公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二要制定开发规划,健全开发制度。同时,健全相应的开发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真正实现公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从“人治化”走向“法治化”。

第5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展望 智能家居 智能农业 可穿戴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步伐加快,国家最近几年在很多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但是对很多刚进校的新生,对物联网工程专业还不太了解。现就将我在我们学校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新生专业前景介绍和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物联网

简单的讲,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是互联网延伸与发展物物相连的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 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物联网将现实世界数位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输和物流领域、健康医疗领域、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领域、个人和社会领域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二、挑战和机遇:物联网应用前景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通信产业来说,长期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人与人之间无缝的联系和沟通。这个目标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那么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2009 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 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 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带领整个通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物联网规模化发展面临3大挑战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总结起来就是横向欠缺整合,纵向亟待深入。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伴随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和规模化,将会对通信网络产生压力,并且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对整个基础网络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总的来说,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是:第一,需要实现物联网横向的整合,打造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并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第二,需要促进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纵深发展。应抓住新的关键技术、政府示范项目以 及新的商业模式等契机,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并由点带面,促进整个物联网向各个行业的纵深发展。第三,基础网络优化。通信产业界形成共识,就是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将对基础网络产生一系列优化的需求。比如为了满足庞大的物的数量,要对号码优化;为了满足物的低功耗、低移动的影响,要对无线资源进行优化等。挑战一:横向整合 从横向整合的角度来说,基于物联网这样一个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应用层的端到端的架构, 应该建立公共的分层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这样一种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的优化,有两个节点非常重要:一个是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或者说物联网中间件平台;另外一个是标准化、规范化的物联网网关产品。物联网应以平台和模组为基础形成一个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并以此架构为基础形成整个社会物联网的分工。 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从国际范围来看,整个物联网的规范制订都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 物联网行业规范的制订是推动物联网的关键, 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物联网规范的制订应以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为核心,重点是在平台与终端的接口、平台与应用的接口的标准化。 在形成一个社会公共的物联网基础架构,以及相应规范制订的基础之上,形成真正价值链分工基础之上的产业联盟。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产业联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布局分散,缺乏基于价值链的分工。虽然大多数厂商宣称提供端到端方案,但大部分规模较小。 挑战二:纵向深入 纵向深入方面,应该抓住一系列的机会推动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深化。 首先应该抓住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契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带来这样的发展契机。 物联网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服务产业链条。新技术变革为运 营商和设备制造商, 占领行业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是一个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突破重点行业的范例。第二,应该抓住政府示范项目的机会。在政府示范项目中,政府关注重点在于整个物联 网产业链的发展, 以及社会公共资源在物联网领域最优化的投入。 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 可以通过在政府示范项目充分的合作,形成合力,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中兴通讯和上海电信合作,在上海提供了车辆监控系统服务世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此项目最近刚刚获得CDG 颁发的物联网的业务创新大奖。第三,需要在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方面实现创新。现在物联网的发展体现出严重的行业 不平衡。 国内发展比较快的几个行业,都是有巨额投资的行业。大多数没有钱的行业怎么办? 未来物联网向更多行业纵深化发展, 需要由创新模式来带动。挑战三:基础网络优化 基础网络的优化,是整个通信业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基础网络优化,前期普遍认为距离实际市场需求较远, 但是从今年下半年起, 在网络已经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物联网终端在线的情况下,这种需求已经出现了。比如加强网络终端感知能力的需求,为了规避数据安全风险而进行数据分流的需求等。这些都是现实的需求, 并且正在不断地细化。 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物联网必须在横向整合、纵向深入以及基础网络优化三个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取得规模化的发展。物联网解决方案,经过前期的巨大努力,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产品;处在第二层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物联网通信模块产品;第三层是关键行业应用方案;第四层是物联网的基础网络优化;第五层是技术人才的组织和支持。

物联网城市

在韩国的松岛新城,由美国人投资新建的一座全新的互联网城市,即一座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如同这座城市的水管那样重要,公共设施都是智能化的。钥匙的概念将消失,因为没有那座房子会忘记自己主人的音容笑貌;人们的习惯:就是咖啡的习惯;窗帘的习惯;音箱的习惯;主人可以用电话远程控制电灯的开关。这座城和我们一样的城,这座楼和我们一样的楼,一旦你步入其中,将超越你的经验。

物联网应用之一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医疗电子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健康保健、卫生防疫、安防保安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物联网应用之二智能农业

大家都知道,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不仅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而且还是我们其它产业的重要支撑。国家对发展农业从来没放松过,特别是科技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引擎。

智能农业(或称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陆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

可穿戴智能设备

2013年,可穿戴技术的崛起为硬件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谷歌眼镜到Eyephone,从Fitbit到inWatch,从美国到加拿大,从以色列到中国,从大众化的应用到特定行业的专业工具.来自全球的硬件创新者正在用他们的才智谱写可穿戴技术的元年。虽然可穿戴技术刚刚起步,完善的产业链远未形成,但可以相信的是:它正在带领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它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硬件创新的重要分水岭

未来世界,我们的手表衣服鞋子袜子,都可以嵌入智能化芯片,多功能和物联网连接。最近,就是在今年的9月9号-11号,英特尔公司领导就是戴着她们公司开发的智能手镯在美国旧金山开会时对她们公司开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进行宣讲。可穿戴智能设备做为物联网设备中的一类,由世界上很有实力的英特尔公司最新推出,在世界上应该算是新生事物,而且有很强的生命力,很有可能像触屏式苹果手机在世界上流行起来。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的宣讲,可能是我们以后时尚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对物联网专业的学习,可能对我们以后一生的生活产生影响。现在全球有22亿联网设备,到2020年也就是还有6年,全球联网的物体将猛增到500亿件。以后不连网将是独特,连接将是普遍。

第6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创业 创新精神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择业途径之一。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可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推出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还缺乏一个规范的创业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概述

1. 大学生创业的含义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群体所组成。在就业如此困难的形式下,很多大学生开始学着自己创业,自力更生。现阶段我国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并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也不大。

2. 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大学生在大学中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的技术优势,大学生创业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这也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现代的大学生都具有创新精神,有信心来挑战传统的创业观念,可以说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他们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然而,虽然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但是实际创业的比例却很低,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3. 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毕业生们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全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此外,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也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直接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有利于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可增强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1. 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训练,缺乏自我创业的意识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大学生的自我创业意识较浅,没有接受过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投资项目的论证、资金筹措、产品技术、质量管理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要想创业,大学生们必须有一整套周密的可行性计划,而不是行动的盲目性。

2. 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创业的启动资金

在当今的社会,如果没有创业的资金,再好的创意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很多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想创业的大学生只会向银行贷款,或者向新朋好友借钱,或者利用有限的创业基金。然而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很多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银行贷款以及申请工商注册等因素也限制了创业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资金。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项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同时也加大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培训和创业补贴、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但是这些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3. 大学生创业的缺少经验,创业领域狭窄

当今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都没有注意到创业的领域,通常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商贸、流通、物流的较多。由于缺少经营的经验,在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创业大学生只能看到希望,却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而创业过程中的产品及服务也仅仅限于模仿,缺乏创新,最终导致失败。

三、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1.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

作为教育大学生的阵地,高校有必要设立创业课程与创业指导,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水平。高校在传授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2.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自主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大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还要懂得投资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创业知识等等。另外,大学生还必须拥有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和创新等几个方面。大学生要解放思想,倡导创业精神,同时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和崇高的使命感。

3. 大学生要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

正确的创业方向有助于大学生们自主创业成功率的提升。现阶段,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因此,技术功底深厚、学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可以尝试。同时,由于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选择智力服务领域的创业,大学生们也会游刃有余。此外,连锁加盟是近年新兴的经营概念,统计数据显示,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不超过20%,而加盟创业的成功率高达80%。开店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领域,可以通过走学生路线来吸引顾客。

4. 政府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

我国要大力发展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构建,同时设立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地方政府要配合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紧密结合实际,把大学生创业的工作落实到位,并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和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同时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创业项目,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为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总之,现代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自主创业是时展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高校要继续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使创业教育理论能够真正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广泛动员社会的各种力量,建立大学生的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开拓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琪山.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探索与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1,11.

第7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互动性。会计信息化中互动的表现是多方面且全方位的。一是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在制定会计制度、监督企业的财务等方面都会影响着企业。同时,政府的工作离不开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同样也影响着政府的判断与决策;二是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的互动。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金融机构等,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相互了解、互相监督,并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互相配合和支持,形成互利协作的关系,进而实现各自的目标;三是企业内部组织、员工间的互动。内部的交流合作可以激励员工,让员工主动参与会计管理活动,缩短与员工间的距离,以期达到更好地发挥合作精神,创造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

2、集成性。会计信息化运用软件集成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实时性。利用企业信息网络,可以使会计信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等企业的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都可以上网去查看企业的会计报告,同时提供了一个分析和预测系统,让企业和外界对企业的理财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还可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帮助信息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4、重构性。会计信息化按照不同的信息模型构造不同的信息输出报告,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利用会计信息预测企业的未来,并帮助信息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5、共享性。会计信息化使同一信息的电子数据形式能够被各个需求方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会计信息的共享有两层含义:分享他人的信息和将我们的信息与他人分享。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简单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

2、企业中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匮乏。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众多的专业人员为之所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我国的会计行业,基础的记账人员比比皆是,而真正能把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满足会计信息需要,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匮乏,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数据安全问题缺乏有力保障。在信息系统条件下,会计信息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磁质介质代替了纸介质,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另外,对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的滥用和泄密。

4、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阻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解决策略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也是涉及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各相关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滞后、风险反应迟缓、管理层次过多、数据过于分散、标准差异较大、系统融合度不高等问题。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若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领导的重视,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

2、大力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员,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要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rr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及财会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同时,要增强企业全员信息化意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素质,造就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机密,不得出错、泄露和损失。因此,必须加强财务数据在网上的安全存取和传递。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8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一)财务管理的历史演进 一般认为,财务管理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的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的预测资本需求以及有效筹集资本,出现了附属于商业经济管理的财务管理的雏形,直至19世纪末。从20世纪初起,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管理也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王化成(2000)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将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筹资管理理财阶段。筹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为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又可称为“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项目,财务分析,财务计划以及财务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投资管理理财阶段;通货膨胀理财阶段;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1993年以前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管理的化身,没有独立的理财主体,直到1993年的“两则两制”,特别是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财务管理才真正回归到企业,真正事先围绕市场的筹资、投资、分配等方面的现金流管理,体现出理财的本质。郭复初教授(2006)从财务学的核心问题出发,从宏观和微观探讨了现代财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促进宏观的可持续发展中,构建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制度,完善适应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资本配置机制,在微观层面,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投资以及盈利和支付等财务治理能力。可见,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主体愈加多样化,研究内容愈加广泛,财务管理的理念也开始逐渐成熟。

然而,较西方发达社会,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财务管理的理念也相对落后。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管理学的理论和理念也应当融入斤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财务管理研究方面,基础理论的研究占了多数,通用技术理论、特殊业务理论和其他的领域涉及的不够全面,这也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丰富,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理念以及操作方面,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开始朝着高效率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微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经济参与者如何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最优的满足其经济需求;在宏观层面,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稀缺资源如何流向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就目前来说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1)管理理念全局化。在财务管理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业界一直将财务和会计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也一度将财务工作等同于会计核算,财务部门的工作也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出纳、记账、结账等基础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将财务和会计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般的认为,财务管理更加倾向于管理,是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能够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进展,因此,各大企业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部门进行细分化,有助于财务管理理念的全局性发展,凸显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财务管理信息化。21世纪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必备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很早就已经被提升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作为管理的重要分支,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将信息化与其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必要性,而企业ERP以及ERPⅡ的逐渐引进,更是从实际上证明了这一点。(3)工作流程绿色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层次将会日益增多,财务部门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部门结构日益庞大,沟通成本的日益增大,组织效率愈发下降的问题,使得更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流程话的改造,李植煌(2008)以财务管理流程梳理和优化为研究课题,并以ITG公司为实践对象,对公司的财务流程,尤其是对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方面的流程进行了优化重建,使得公司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4)财务信息高效化。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新准则中处理代售固定资产的核算,企业资产减值提取和预提费用、待售费用核算的取消等都涉及企业预算控制,所以,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企业的预算控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另外,新准则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详细规定了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前瞻性与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演进分析

(一)精益化管理历史演进 精益化管理理念起源于精益化生产方式,而精益化生产方式则是对丰田生产方式的赞誉式概括。丰田生产方式是丰田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陷入非常境界的实践产物。它是在大野耐一和一批丰田式生产方式的创始者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日本国国情的生产道路。“他是在准时、彻底消除多余和浪费的坚定、明确、坚持不谢的系统目标下融合调用了一切可调用的智慧,在消除工厂内各种各样多余和浪费的实践中,创造性地逐步建立起来的”。

二战结束不久,汽车工业中主流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公司为代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日本的丰田公司,1933年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只有2685辆,还不及福特的一天的产量,1949年丰田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精益化的最初的认识可以大致概括为,有效控制成本,减少浪费,提高生产率。丰田式的生产方式对丰田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丰台田公司也很快占领了世界许多重要行业的有潜力的市场,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使日本社会和企业界开始认识到了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中的精髓开始被业界所认识。

80年代,日本制造业开始取得世界领先地位。1982年,丰田公司的人均年产量达到55辆,人均年利润为14000美元,而通用汽车的人均年产量只有6辆,人均年利润只有1400美元,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从原来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上升为美国的10倍左右。美国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美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认识到,其竞争失败的关键是美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输给了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筹资了500万美元,用了5年的时间进行了详尽的研究.D.ROOS、J.P.Womack和D.Jones等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1990年提出了精益化生产(Lean Production)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并加以传播。

1992年,J.P.Womack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一书,系统概括了丰田生产方式,并结合MRP的管理理念,总结出了精益生产系统,并对其管理思想的特点与含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4年之后,J.P.Womack又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理念,在书中,他把 “精益制造”定义为包含5个步骤的流程:定义顾客的价值(customer value)、定义价值流程(value stream)、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flow)、拉式(pulling)生产制度、努力追求卓越,并将其理念扩大到了制造业以外的其他领域。至此,精益化管理理念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发展。

(二)精益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精益化的管理理论框架包括“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1)一个目标: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少投入创造高效益,即用较少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以较少的投入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精益化管理理论框架中的“一个目标”。

(2)两大支柱:精益化管理的两大支柱是及时化和“自化”及时化,即JIT,在精益化管理中,这种及时化可以描述为,通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管理目标,及时向市场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减少一切浪费,不断改善以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值;“自化”,其背后的含义之是丰田对人的价值的强调以及人与机器的完美结合。在精益化管理中,这种“自化”就很好地体现在了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对于管理质量的全面控制上。

(3)一大基础:精益思想的一大基础则是现场持续改善的理念。精益生产在组织、劳动力、设备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柔性,确保了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监控。正如丰田公司的那句名言:“价格是可以商量的,但质量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精益化管理中,持续改善的理念更应该体现在管理的全过程中,永无止境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向着更高的境界发展的重要通道。

三、精益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精益化理念的应用领域 精益化管理理念源自于精益化生产方式,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精益化改革,以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它首先是对于思维的革新,进而在产品设计、组织模式、计划、控制、供销、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然后是硬件设施的改进,以进一步企业效能。因此,精益化的理念精髓就是“精――少投入,少浪费;益――高效益、精益求精”。精益化管理从提出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其管理经验也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方面拓展到各个领域。

(1)人力资源管理。马田骏(2010)从精益生产思想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精益生产思想下的变革和应遵循原则,认为,在精益思想下,应首先把员工看成是企业重要的基石,因此,实施精益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到首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员工做到一专多能;鼓励员工的创造性;提供多渠道的晋升空间,总之,根据精益化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2)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般分成三个方面,供应商物流、制造物流以及销售物流。而供应链管理的精益化则应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供应链中的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的行动方案。刘丹(2007)以中邮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中邮物流公司精益物流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3)精益会计。唐大鹏(2008)从精益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随着制造业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的改进,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也应该做相应的精益化的改进,应该建立以价值流为核心的会计核算。

随着精益思想的发展,精益化管理理念在企业运行的各个流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且从制造业企业逐步发展到了其他的各行各业。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企业整体精益化的演进,更应该朝着精益化的方向发展。

(二)精益化管理的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彻底消除多余和浪费,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收益,而从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提出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算起,精益管理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精益化管理的理念也逐步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然而,其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在实际的系统构筑改善过程中、系统运转过程中还存在着系统评价的标准,只不过有许多是存在于大野耐一等丰田生产方式专家的头脑中,并没有提出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就成为一种活的标准。”然而,光有专家是远远不够的,一套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引入以及应用精益化管理方式。而很多的专家和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凌国良(2007)在对丰田式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从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神确立到丰田生产方式的理念思想,再到组织、计划等17个方面提出了丰田式生产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丰田生产方式评价指示体系表。吉绚、刘广宇(2007)通过对众多汽车企业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以及资料的查阅之后,提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创新型的利用球形模型说明其指标因素之间的联系。另外,也有专家和学者主张,评价精益化生产的业绩,应该紧跟精益化实施的思路,分为价值流和精益单元两个部分,在精益单元部分,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而在价值流中,则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

基于大量文献,笔者认为,精益化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精益化管理植入程度的评价。由于精益化管理理念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理论体系,企业在进行精益化管理的改革的时候,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评价精益化管理的绩效时,应当首先建立在精益化理念植入程度的基础上。这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由精益化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确立程度为起点,到企业的组织、计划等管理职能的精益化改进为导向进行评价。第二部分是属于实施精益化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部分可以根据产品或是服务的流程所形成的价值流,参照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评价,以非财务指标作为辅助评价的工具。

第9篇:智慧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控制

一、价值链与价值流的含义

价值链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一系列连续价值创造的作业,认为企业内部的作业是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

价值流是指企业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多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可能是外部的顾客,也可能是价值流内部的最终使用者。

价值链涉及整个企业集团,成本和价差是价值链作为竞争性比较的基础,企业的业务要求推动了价值链的发展;价值流则涉及满足特定类型顾客的一系列活动,为特定类型的顾客提供特定的工作活动是价值流发展的基础。

总之,价值链管理就是怎样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集团的业务流程,使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价值链。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价值链分析对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的作用

企业集团通过对价值链价值流活动成本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够了解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状况和相应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基于价值活动分析的成本数据代表了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能对实际产生的成本提供一种合理的估计,进行实时控制和评价,并由此可对获利情况做出及时的决策。

首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进行成本动因分析,跳出了传统成本分析中以狭隘的会计科目、产量等少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代之以更宽广,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对所有的价值活动提供成本和效益的测量,并通过某种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帮助缩减、增强或取消某些价值活动。这种成本控制方式比传统的会计系统更有助于管理和战略决策。

其次,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使企业明了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寻求以整合方式降低成本的途径。可以利用行业价值链来消除不增值作业,寻求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管理成本的可能性。能够利用行业价值链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歧异性,取得竞争优势。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模拟和分析,还能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帮助管理者凭以客观评价自己在竞争中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制定取得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

再次,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集团成本控制范围广泛,控制方法灵活,控制目标系统化。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体,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产出”,成本不仅与生产环节有关,它是一个整体概念,成本的控制应该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业务模式,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顾客的满意度;另外,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追求整个价值链效益的优化。

三、构建价值链视角下的战略成本控制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价值链分析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企业集团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价值链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价值链分析为企业集团成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基本工具,符合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三点:

1.成本效益思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集团的长期竞争优势。成本工作效绩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并非一味地节省支出。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成本外延思想。战略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集团内部的成本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成本分析和企业集团所处行业的成本分析,通过将企业集团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而全方位、多角度地突破了企业集团本身的成本管理。

3.成本回避思想。战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预防、控制成本的源头,由生产制造领域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保养成本、处置成本),使成本控制得以防患于未然,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

(二)重构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战略成本控制框架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属于企业战略层次的成本控制,通过分析企业的价值产生过程进行成本控制,范围涉及企业本身、供应商和客户,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必须树立严格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价值管理思想,进行多成本驱动因素分析,把企业、供应商、购买商纳入一个系统整体进行管理。

其一,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企业集团不应局限于自身的价值链分析,而应把企业置身于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为寻求竞争优势,企业集团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第一,从供应商价值链分析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对供应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集团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定竞争的战略优势地位,寻求成本降低的机会。第二,从购买商价值链分析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企业集团通过对购买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集团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同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扩展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求得相对成本的降低。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角度进行成本控制。通过识别竞争对手价值链,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者的成本,它就具有成本优势。因此,企业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及其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找出差异,以确定本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

其二,整合新的成本节约点和价值增值点。价值链的分解使价值链的整合得以实现,企业集团利用市场选择最优环节并把市场上存在的相对独立的机会接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价值链。这要求企业家具有创新观念和敏锐的眼光与经营智慧,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管理保证了企业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

其三,合理运用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针对不同的阶段选取不同成本控制方法。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与价值的比较分析,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并为实现企业竞争优势而进行成本的改善。企业不同的策略会产生不同的作业,企业应在各种可能的企业策略所产生的作业中选择处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成本最低的作业。通过作业消除降低成本,即消除非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的效率。通过作业改善降低成本。改善、提高低效作业(包括低效的增值作业和暂时不能消除的低效非增值作业)的效率是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率的一个途径。

其四,建立战略联盟,寻求企业长期竞争优势。联盟是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不同企业在各自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拥有不同的核心专长,有些活动是企业的优势所在,有些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既可以优化与协调内部活动,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